CN108551762A - 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51762A
CN108551762A CN201780004483.4A CN201780004483A CN108551762A CN 108551762 A CN108551762 A CN 108551762A CN 201780004483 A CN201780004483 A CN 201780004483A CN 108551762 A CN108551762 A CN 1085517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nifold chambers
refrigerant
main
main manifold
chamb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0448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551762B (zh
Inventor
森村英幸
佐藤宪郎
佐藤宪一郎
金铉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6012333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2595179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KR2017/000303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7126839A1/en
Publication of CN1085517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517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5517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517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 F28D1/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 F28D1/04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 F28D1/053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straight
    • F28D1/0535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straight the conduits having a non-circular cross-section
    • F28D1/05366Assemblies of conduits connected to common headers, e.g. core type radiators
    • F28D1/05383Assemblies of conduits connected to common headers, e.g. core type radiators with multiple rows of conduits or with multi-channel cond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00Tubular elements; Assemblies of tubular elements
    • F28F1/10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 F28F1/12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 F28F1/24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and extending transversely
    • F28F1/32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and extending transversely the means having portions engaging further tubular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2Header boxes; End plates
    • F28F9/0202Header boxes having their inner space divided by partitions
    • F28F9/0204Header boxes having their inner space divided by partitions for elongated header box, e.g. with transversal and longitudinal parti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2Header boxes; End plates
    • F28F9/0219Arrangements for sealing end plates into casing or header box; Header box sub-elements
    • F28F9/0221Header boxes or end plates formed by stacked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2Header boxes; End plates
    • F28F9/026Header boxes; End plates with static flow control means, e.g. with means for uniformly distributing heat exchange media into conduits
    • F28F9/0263Header boxes; End plates with static flow control means, e.g. with means for uniformly distributing heat exchange media into conduits by varying the geometry or cross-section of header box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2Header boxes; End plates
    • F28F9/026Header boxes; End plates with static flow control means, e.g. with means for uniformly distributing heat exchange media into conduits
    • F28F9/0265Header boxes; End plates with static flow control means, e.g. with means for uniformly distributing heat exchange media into conduits by using guiding means or impingement means inside the header box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2Header boxes; End plates
    • F28F9/026Header boxes; End plates with static flow control means, e.g. with means for uniformly distributing heat exchange media into conduits
    • F28F9/027Header boxes; End plates with static flow control means, e.g. with means for uniformly distributing heat exchange media into conduits in the form of distribution pip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2Header boxes; End plates
    • F28F9/026Header boxes; End plates with static flow control means, e.g. with means for uniformly distributing heat exchange media into conduits
    • F28F9/028Header boxes; End plates with static flow control means, e.g. with means for uniformly distributing heat exchange media into conduits by using inserts for modifying the pattern of flow inside the header box, e.g. by using flow restrictors or permeable bodies or blocks with channe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2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F28D1/00 - F28D20/00
    • F28D2021/0019Other heat exchanger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Heat exchang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8D2021/0068Other heat exchanger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Heat exchang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refrigerant cyc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2Header boxes; End plates
    • F28F2009/0285Other particular headers or end plates
    • F28F2009/0297Side headers, e.g. for radiators having conduits laterally connected to common head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215/00Fins
    • F28F2215/12Fins with U-shaped slots for laterally inserting cond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260/00Heat exchangers or heat exchange elements having special size, e.g. microstructures
    • F28F2260/02Heat exchangers or heat exchange elements having special size, e.g. microstructures having microchann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Abstract

一种空调器,包括集管,用于将制冷剂引入到在垂直方向上平行设置的多个制冷剂管中。所述集管包括在垂直方向上延伸的主集管室,以及从主集管室在水平方向上分支且在垂直方向上平行设置的多个子集管室。所述主集管室包括制冷剂入口端口,其配置为将气液混合状态的制冷剂在水平方向上引入到主集管室的内部;以及流向改变机构,其设置为与从制冷剂入口端口排出的制冷剂碰撞,且配置为将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从水平方向改变为垂直方向。

Description

空调器
技术领域
以下描述涉及设置有集管(header)的空调器,该集管用于具有多个制冷剂管的换热器,并将制冷剂分布到多个制冷剂管。
背景技术
使用集管的常规微通道换热器包括这样的微通道换热器,其中在操作期间根据制冷剂的流量优化在突出到集管中的扁平管中形成的多个制冷剂管中的每一个的突出长度(参照专利文献1),以及这样的换热器,其中混合室、分布室和分布通道通过在集管管道内设置平行于或垂直于集管管道的轴线的至少一个分离面板而形成(参见专利文件2)。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描述的集管中,由于突出到集管中的扁平管的管突出部分引起的流动阻力根据制冷剂的流量而变化。因此,难以使流入每个扁平管的制冷剂量相对于波动的流量而均匀化。而且,当扁平管突出到集管中时,在制冷剂在突出部分中的流动中发生涡旋,使得制冷剂不能平滑地流入每个扁平管中。
另外,在专利文献2的集管中,由于流动阻力变化,因此难以使流入每个扁平管的制冷剂量相对于波动的流量而均匀化。另外,当设置大量的分离板时,或者当分离板具有复杂形状时,其价格昂贵。
另外,如专利文献3所述,多个子集管管道从在垂直方向上延伸的主集管室在水平方向上分支,且扁平管直接连接到每个子集管管道。这是为了通过将流入主集管室的制冷剂分布到每个子集管中而相对于每个扁平管均匀分布制冷剂。
然而,由于比重大的液体制冷剂容易进入位于下侧的扁平管,并且气体制冷剂被引入位于上侧的扁平管,所以制冷剂的均匀分布无法实现。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No.5626254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No.2014-66502
专利文献3:美国专利公开No.2012/0291998
发明内容
另外的方面和/或优点将部分地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并且部分地将从描述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可以通过本公开的实践而习得。
已经开发了本公开以克服与常规布置相关联的上述缺点和其他问题。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包括集管的空调器,该集管可以将气液混合状态的制冷剂均匀地分布到在垂直方向上并排设置的多个制冷剂管中的每一个。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集管可以包括在垂直方向上延伸的主集管室,并且可以配置为将流入主集管室中的制冷剂引入到在垂直方向上并排设置的多个制冷剂管。主集管室可以包括制冷剂入口端口,其配置为将气液混合状态的制冷剂在水平方向上引入到主集管室的内部;以及流向改变机构,其设置为与从制冷剂入口端口流出的制冷剂碰撞,且配置为将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从水平方向改变为垂直方向。这里,制冷剂管是例如包括其中制冷剂流动并与空气进行热交换的扁平管或圆管的概念。
当集管如上所述配置时,流入主集管室的气液混合状态的制冷剂可以通过流向改变机构流向主集管室的上部部分,由此防止大量制冷剂流入设置在主集管室的下部部分的制冷剂管中,并由此将液体制冷剂充分分布到设置在上部部分中的制冷剂管。另外,通过减小主集管室的内部容积,即使在可能发生分离的气体制冷剂和液体制冷剂的漂移的低流量制冷剂的情况下,也可以促进气液混合。因此,制冷剂可以在气液混合比彼此相似的状态下分布到制冷剂管中,从而使每个制冷剂管中的换热效率可以变得理想。
一种特定的结构,用于以其中液体制冷剂被充分地包含于在垂直方向上平行布置的多个制冷剂管中设置在上侧的制冷剂管中的状态分布制冷剂,且用于防止制冷剂过度积累在设置在下侧的制冷剂管中,该特定的结构可以包括:从主集管室在水平方向上分支并且在垂直方向上平行布置的多个子集管室,其中,多个制冷剂管分别连接到多个子集管室,使得流入主集管室中的制冷剂通过多个子集管室被分到多个制冷剂管中。
为了以简单的配置制造具有能够将制冷剂从主集管室分布到多个子集管室的结构的集管,主集管室可以由在垂直方向上延伸的主集管管道形成,且多个子集管室可以由相对于主集管管道的外侧表面在垂直方向上平行设置的多个子集管管道形成。
为了通过省略将多个子集管管道结合到主集管管道的钎焊工艺以形成主集管室和多个子集管室来提高制冷剂泄漏的可靠性,主集管室和多个子集管室可以设置在单个集管管道内部,主集管室可以由集管管道的内表面和第一板构件形成,该第一板构件设置为垂直地分隔集管管道的内部,并且多个子集管室可以由集管管道的内表面、第一板构件和多个第二板构件形成,该第二板构件设置为水平地分隔集管管道的内部。
为了有效地改变从制冷剂入口端口引入到主集管室的上侧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而不会使主集管室的形状复杂化,制冷剂入口端口可以形成为设置在主集管室的侧表面的下部部分的开口,并且流向改变机构可以形成为在主集管室内部从主集管室的底部在垂直方向上延伸的阻力体。
例如,为了使流向改变机构也可以用作在垂直方向上堆叠两个或更多个主集管室的结构,制冷剂入口端口可以形成为设置在主集管室的侧表面的下部部分的开口,且流向改变机构可以形成为由主集管室的面向制冷剂入口端口的内侧表面的一部分形成的制冷剂碰撞部分。
为了防止引入主集管室中的制冷剂在子集管室附近产生涡流,并尽可能地降低制冷剂的流动阻力,使得制冷剂均匀地流入每个子集管室和每个制冷剂管中,主集管室还可以包括在垂直方向上延伸的制冷剂流动路径,且其水力直径小于制冷剂管的开口的水力直径;以及多个制冷剂出口端口,其分别连接到多个子集管室,且在垂直方向上平行形成,且多个子集管室可以不从多个制冷剂出口端口凸出到主集管室的内部中。
例如,为了通过限制制冷剂到设置在制冷剂入口端附近的子集管室中的流入量,或通过控制将制冷剂引入每个子集管室中的容易程度,而使制冷剂从每个子集管室均匀地流向每个制冷剂管,多个子集管室中的至少一个可以通过具有窄流动路径的节流部分连接到主集管室。
为了在主集管室内部在垂直方向上更均匀地分布制冷剂量,主集管室的内部可以通过设置有节流部分的至少一个节流板在垂直方向上被分隔。
为了通过防止制冷剂线性地引入制冷剂入口端口附近的子集管室中来促进流入每个制冷剂管中的制冷剂量的均匀性,可以将阻力体设置成分隔在制冷剂入口端口与多个制冷剂出口端口中的一些之间。
为了通过以简单的组装操作形成复杂的流动路径形状,而不用通过例如钎焊等将多个子集管室连接到主集管室,以改善集管的可制造性,组装至少两个压板,使得主集管室和多个子集管室由形成在两个压板之间的腔形成,且每个制冷剂管可以***通孔中,所述通孔形成为在形成子集管管道的位置处在片材表面方向上穿透一个压板。另外,利用这种配置,由于制冷剂管仅***子集管室中,组装性良好,即使***制冷剂管,也不会有任何东西凸出到主集管室中,因此制冷剂的流动不受干扰。
主集管室和子集管室的另一种制造方法可以包括通过组合挤出模制的构件形成主集管室和子集管室的方法。
为了使子集管室的入口的尺寸根据从制冷剂入口端口流出的制冷剂的流量自动改变,使得制冷剂可以更均匀地分布到每个子集管室而无论制冷剂的流量如何,至少一个管状构件包括敞开的第一端、由具有孔的盖覆盖的第二端、以及侧表面,在该侧表面上形成与制冷剂出口端口流体连通的至少一个连通孔,该至少一个管状构件可以***到主集管室中,且主集管室的内壁可以在管状构件的上侧和下侧设置有上止动件和下止动件,使得管状构件能够在预定的范围内在垂直方向上移动。
例如,为了当制冷剂的流量小且其力弱时允许更多的制冷剂流入预定的子集管室中,管状构件可以设计成与下止动件接触,使得管状构件的连通孔偏离子集管室。
相反,为了当制冷剂的流量大且其力强时使得制冷剂难以流入预定的子集管室中,管状构件可以设计成与上止动件接触,使得管状构件的连通孔与子集管室对准。
为了防止从制冷剂入口端口引入的制冷剂线性地流入集管室而不与碰撞部分碰撞,并允许制冷剂均匀地流入子集管室中,制冷剂入口端口可以不设置为面向制冷剂出口端口。
例如,为了不预先在主集管室和子集管室之间的连接部分处形成节流部分,而是通过稍后设置节流部分来适当地调节制冷剂的流入量,集管还可以包括***多个子集管室中的至少一个的至少一个子集管***管道,并且子集管***管道的端部可以设置为凸出到主集管室中。
为了通过消除钎焊结合工艺同时降低制造成本来以简单的形状实现制冷剂从主集管室均匀地移动到多个子集管室的结构,集管管道可以由电接缝管(electroseamedpipe)形成,第一板构件和第二板构件可以是通过压制工艺形成的板材,且第一板构件和第二板构件可以***电接缝管中。
在用于以低成本形成在垂直方向上延伸的主集管室的特定结构中,集管管道可以具有大致矩形或大致圆形的截面,并且第一板构件可以形成为具有平板的截面的形状,大致U形或大致L形。
为了以简单的结构在主集管室内在垂直方向上均匀地分布制冷剂,节流板可以由具有一个或多个孔的板材形成。
多个制冷剂管可以连接到邻近制冷剂碰撞部分的子集管室。
具有根据本公开的集管和多个制冷剂管的换热器可将制冷剂均匀地分布到每个制冷剂管,由此在整个换热器中实现有效的换热。
利用如上所述的根据本公开的集管,因为流向改变机构允许引入的制冷剂流入主集管室的上部部分中,所以气液混合状态的制冷剂可以均匀地分布到上部部分的制冷剂管以及下部部分的制冷剂管。而且,因为换热可以在整个换热器中均匀地进行,所以与常规换热器相比,可以提高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从以下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公开的这些和/或其他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且更易于理解,其中: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集管和微通道换热器的透视图;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集管的结构的纵向剖视图;
图3A和图3B是示意性地示出常规集管和根据实施例的集管中的每一个中的制冷剂的分布状态的视图;
图4A和图4B是示意性地示出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
图5A和图5B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实施例的集管在垂直方向上堆叠的状态的视图;
图6是示意性地示出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
图7是示意性地示出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
图8是示意性地示出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
图9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集管的结构的纵向剖视图;
图10A和图10B是示意性地示出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
图11A和图11B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集管的结构的纵向剖视图;
图12A、12B和12C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实施例的集管的管状构件的结构的视图;
图13A、13B、13C和13D是常规换热器和根据实施例的换热器的过热区域的比较视图;
图14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集管的结构的纵向剖视图;
图15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实施例的集管的下部部分的放大纵向剖视图;
图16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实施例的集管的下部部分的放大纵向剖视图;
图17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实施例的集管的纵向剖视图;
图18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实施例的集管的下部部分的放大纵向剖视图;
图19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实施例的集管的下部部分的放大纵向剖视图;
图20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实施例的集管的下部部分的放大纵向剖视图;
图21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实施例的集管的下部部分的放大纵向剖视图;
图22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集管的结构的放大透视图;
图23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集管的结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2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集管的结构的视图;
图25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集管的结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26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集管的结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27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集管的结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28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集管的结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29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集管的结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30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集管的结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31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集管的结构的分解透视图;以及
图32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集管的结构的分解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参考实施例,其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实施例以解释本公开。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具有集管的空调器。
本文限定的内容,例如详细的构造和其元件,是为了帮助全面理解本说明书而提供。因此,显而易见的是,示例性实施例可以在没有那些限定内容的情况下执行。而且,省略了众所周知的功能或结构以提供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清楚和简洁的描述。此外,为了有助于全面理解,附图中各种元件的尺寸可以任意增加或减小。
术语“第一”、“第二”等可以用来描述不同的部件,但是这些部件不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部件彼此区分。
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示例性实施例,而不旨在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单数表述还包括复数含义,只要其在上下文中不具有不同的含义即可。在本申请中,术语“包括”和“由......组成”表示在说明书中所述的特征、数字、步骤、操作、部件、元件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但不排除存在或可能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数字、步骤、操作、部件、元件或其组合。
将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集管100和使用集管100的微通道换热器HE。
根据本实施例的微通道换热器HE例如用于空调器中,并且如图1所示,可以包括换热部分和集管。换热部分由在垂直方向上交替堆叠的扁平管4和翅片5组成。扁平管4是制冷剂流过的制冷剂管。多个扁平管4形成换热部分,且多个翅片形成在多个扁平管4中的每一个的周围上。集管100形成为相对于多个扁平管4中的每一个分布制冷剂,制冷剂管构成换热部分。
如图2所示,集管100包括在垂直方向上延伸的主集管室1,以及从主集管室1在水平方向上分支且在垂直方向上并排设置的多个子集管室2。多个子集管室2中的每一个的侧表面设置有通孔2a,扁平管4的一端***通孔2a中。
主集管室1形成制冷剂流动路径,且形成在除了下端部分以外具有大致圆柱形的主集管管道内部。主集管室1的下部部分的内侧表面设置有制冷剂入口端口11,制冷剂入口端口11是开口且连接到制冷剂入口管,主集管室1的与制冷剂入口端口11相对的内表面设置有多个制冷剂出口端口12,制冷剂出口端口12分别与多个子集管室2在垂直方向上并排连通。如图1所示,制冷剂入口端口11设置在多个制冷剂出口端口12中的任何一个的下方,并且用于将制冷剂的流动从水平方向改变为向上方向的流向改变机构3在制冷剂从制冷剂入口端口11排出的方向上形成。在本实施例中,流向改变机构3设置为制冷剂碰撞部分31,其形成在主集管室1的面向制冷剂入口端口11的内表面中。
制冷剂碰撞部分31设置为比连接到子集管室2的制冷剂出口端口12靠近主集管室1的中心轴线,且邻近制冷剂入口端口11。因此,从制冷剂入口端口11排出的制冷剂以预定的速度与制冷剂碰撞部分31碰撞,且从而气液混合状态的制冷剂在主集管室1内通过力提升。换言之,通过制冷剂入口端口11在水平方向上流入主集管室1的制冷剂通过制冷剂碰撞部分31在垂直方向上流动,并流向主集管室1的上侧。
在主集管室1内部形成的垂直方向上的制冷剂流动通路的水力直径形成为小于扁平管4的宽度,即扁平管4的端部的开口的宽度。在本实施例中,主集管室1的水力直径设定为扁平管4的宽度的约一半。而且,当使得主集管室1的水力直径尽可能小时,从制冷剂入口端口11引入的制冷剂可以更均匀地分布到主集管室1的最上部部分。
在本实施例中,子集管室2形成在子集管管道内部,子集管管道在垂直方向上并排结合到主集管管道的外侧表面。子集管室2配置为使得子集管室2的任何部分都不凸出到主集管室1的内部。为此,即使当子集管室2连接到主集管室1时,也可以防止在流经主集管室1的制冷剂中产生涡流,从而易于均匀地分布制冷剂。
在下文中,在常规集管100A和根据本实施例的集管100中,参考图3A和图3B描述气液混合状态的制冷剂到多个子集管室2和多个扁平管4中的每一个的分布状态。
如果像常规集管100A那样,连接到子集管室2的制冷剂出口端口12相对于制冷剂入口端口11在基本上水平的方向上形成在基本相同的高度,则重力的影响是显著的,因此,如图3A所示,从制冷剂入口端口11注入的大部分制冷剂线性地流入设置在下侧的子集管室2中。结果,在常规集管100A中,几乎没有液体制冷剂流入连接到主集管室1上侧的子集管室2中,并且主要地,气体制冷剂流入连接到主集管室1的上侧的子集管室2中。因此,在常规集管100A中,制冷剂以垂直方向上不均匀的气液混合状态分布到多个扁平管4中。
相反,在本实施例的集管100中,如图3B所示,从制冷剂入口端口11注入的制冷剂首先与制冷剂碰撞部分31碰撞,使得制冷剂的流动改变为主集管室1的向上方向。结果,液体制冷剂成分可以到达主集管室1的上侧,且制冷剂可以均匀地分布到多个扁平管4中的每一个。
利用根据上述实施例的集管100,由于作为流向改变机构3的制冷剂碰撞部分31设置成面向制冷剂入口端口11,所以制冷剂的流动方向向上改变,使得气液混合状态的制冷剂可以在主集管室1内在垂直方向上均匀地流动。
因此,无论垂直方向如何,都可以将基本上相同的气液混合状态的制冷剂经由多个子集管室2从主集管室1分布到多个扁平管4中的每一个。此外,可以减小根据流入集管100中的制冷剂的流量变化的分布比率的影响。
接下来,将解释根据实施例的集管100。
如图4A和图4B所示,可以在主集管室1的上端部分中形成与设置在主集管室1的下端部分的制冷剂碰撞部分31对称的形状。换言之,可以在主集管室1的上端部分中形成与制冷剂碰撞部分31点对称的上制冷剂碰撞部分31'。此时,主集管室1的中心点是上制冷剂碰撞部分31'的点对称中心。换言之,主集管室1的上端部分可以设置有与流向改变机构3点对称的上流向改变机构。
当如上所述形成主集管室1时,如图5A和图5B所示,多个集管100可以在垂直方向上堆叠。因此,可以简单地配置更大和更高效的换热器HE。
此外,制冷剂碰撞部分31不限于形成为在主集管室1的轴向方向上直线延伸。换言之,制冷剂碰撞部分31不限于如图4A所示与制冷剂入口端口11成基本上直角地形成。例如,如图4B所示,制冷剂碰撞部分31可以形成为从主集管室1的中心部分向外边缘部分倾斜的倾斜表面。换言之,制冷剂碰撞部分31可以形成为从主集管室1的下端的中心向最下面的子集管室2倾斜。因此,制冷剂碰撞部分31可以设置成与制冷剂流入制冷剂入口端口11的流入方向形成钝角。
另外,主集管室1的形状不限于大致圆柱形的形状。例如,如图6所示,主集管室1可以形成为具有诸如梯形、三角金字塔形、锥形等的纵向截面。此时,主集管室1的顶端的宽度可以形成为小于其底端的宽度。
作为实施例,如图7所示,子集管***管道21可以设置在设置于主集管室1的下部部分的多个子集管室2中的每一个的制冷剂入口中,且邻近制冷剂入口端口11。子集管***管道21被设置以便减小子集管室2的水力直径。相应地,子集管***管道21的直径小于子集管室2的直径。子集管***管道21设置为使得子集管***管道21的一部分突出到主集管室1的内侧。利用这种配置,制冷剂难以流入设置在主集管室1的下部部分中的子集管室2中,且气液混合状态的制冷剂容易流入设置在上部部分中的子集管室2中,从而可以容易地实现制冷剂的均匀分布。另一方面,图7示出了仅在主集管室1的下部的三个子集管室2中设置子集管***管道21的情况。然而,其中设置有子集管***管道21的子集管室2的数量不限于此。例如,子集管***管道21可以仅设置在最下面的子集管室2中。
替代地,可以通过在所有的子集管室2中安装子集管***管道21精确地设定流入多个子集管室2中的每一个的制冷剂的流量。例如,流入多个子集管室2中的每一个的制冷剂的流入量可以通过使多个子集管***管道21的直径从主集管室1的下部部分到上部部分逐渐增大来设定。换言之,流入多个子集管室2中每一个的制冷剂的流入量可以通过将多个子集管***管道21的所有子集管***管道形成为不同的内径来确定。替代地,多个子集管***管道21可以分成至少两组,并且对于每个组,每个组的多个子集管***管道21的内径可以是不同的,以设定流入多个子集管室2中的每一个的制冷剂的流入量。此时,位于主集管室1的上部部分的组中的子集管***管道21可以形成为内径大于位于主集管室1的下部部分的组中的子集管***管道21。包括在同一组中的多个子集管***管道21的内径可以形成为相同的。此外,作为实施例,在不使用子集管***管道21的情况下,多个子集管室2的内径可以形成为从主集管室1的下部部分向上部部分依次增加。替代地,多个子集管管道2可以分成至少两组,对于每个组,每个组的多个子集管管道2的内径可以不同,且同一组中的子集管室2的内径可以相同,以设定流入多个子集管室2的制冷剂的流入量。
作为实施例,如图8所示,可以通过在主集管室1与多个子集管室2中的每一个之间的连接部分中形成节流部分22来减小水力直径。换言之,具有小于子集管室2的内径的内径的节流部分22可以设置在主集管室1与每个子集管室2之间。可以通过将多个节流部分22的内径设定为不同来调整多个子集管室2中的每一个的流体阻力,从而来调整制冷剂相对于多个子集管室2的分布状态。例如,流入多个子集管室2的制冷剂的流入量可以通过使得多个节流部分22的内径从主集管室1的下部部分向上部部分逐渐增加来调整。替代地,流入多个子集管室2的制冷剂的流入量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调整:将多个节流部分22划分为至少两组,使每个组的节流部分22的内径从主集管室1的下部部分向上部部分逐渐增加,并且使同一组中的节流部分22的内径相同。
如图9所示,根据实施例的集管100可以包括阻力体32,该阻力体32作为如上所述的流向改变机构3从主集管室1的内侧的底表面在垂直方向上延伸,并设置成邻近制冷剂入口端口11地面向制冷剂入口端口11。
阻力体32可以形成为平板形状,并且可以设置有多个小孔,制冷剂的一部分可以在水平方向上通过该多个小孔。此时,小孔可以形成为诸如狭缝的形状。从主集管室1的制冷剂入口端口11在水平方向上注入的制冷剂与阻力体32碰撞,从而其流动方向改变为主集管室1的向上方向。
如图9所示,在其中制冷剂入口端口11形成为面向至少一个子集管室2的集管100中,阻力体32设置在制冷剂入口端口11与至少一个子集管室2之间。因此,从制冷剂入口端口11排出的制冷剂通过设置在阻力体32中的多个小孔引入子集管室2中,而不直接引入设置在主集管室1的下部部分中的阻力体32后面的子集管室2中。
当如上所述将阻力体32设置在主集管室1的底部上时,引入制冷剂入口端口11的气液混合状态的制冷剂可以在垂直方向上分布在主集管室1的内部,从而均匀地分配到多个扁平管4中的每一个。
作为一个实施例,主集管室1的顶端可以设置有与阻力体32点对称的上阻力体(未示出)。替代地,在图9中,阻力体32设置在制冷剂入口端口11与多个子集管室2中的在下部部分中设置的一些子集管室2之间。然而,阻力体32可以设置在多个子集管室2的最下面的子集管室的下方。此时,制冷剂入口端口11设置为不面向子集管室2。当如上所述设置阻力体32时,不需要在阻力体32中形成多个小孔或狭槽。
如图10A和10B所示,可以使用***制冷剂入口端口11中的L形管33代替使用上述阻力体32。换言之,L形管33的弯曲部分可配置为作用为如上所述的流向改变机构3。利用该配置,制冷剂与L形管33的弯曲部分的内表面碰撞,并在主集管室1的内部在向上方向上提升。
图10A示出了以下情况,其中L形管33设置在主集管室1的侧表面中,并且L形管33的弯曲部分面向至少一个子集管室2。在图10A的情况下,可以在L形管33的弯曲部分中形成多个小孔,使得制冷剂均匀地分布到面向L形管33的弯曲部分的至少一个子集管室2。因此,通过L形管33排出的制冷剂的一部分可以通过弯曲部分的多个小孔引入到至少一个子集管室2中。
图10B示出了以下情况,其中L形管33设置在主集管室1的底部中,并且L形管33的弯曲部分不面向子集管室2。在图10B的情况下,由于L形管33的弯曲部分不面向子集管室2,小孔不形成在L形管33的弯曲部分中。
如图11A、图11B和图12A所示,根据实施例的集管100的主集管室1形成为使得其截面形状为半圆柱形状。另外,如图11A和11B所示,在主集管室1中***管状构件6。管状构件6具有敞开的端部、由其中形成有孔62的盖61封闭的另一个端部、以及侧表面,在该侧表面中形成有能够与制冷剂出口端口12流体连通的连通孔63。管状构件6形成为基本上半圆柱的形状,且***到主集管室1的内部中,以便可在垂直方向上滑动。因此,管状构件6不会相对于主集管室1在圆周方向上旋转,并且连通孔63和子集管室2的入口总是指向相同的方向。
主集管室1的内部设置有上止动件13和下止动件14,以限制管状构件6的移动范围。上止动件13和下止动件14设置在主集管室1的内部,以限制可滑动地设置在主集管室1中的管状构件6的垂直移动距离。
如图11A所示,在管状构件6与下止动件14接触的位置处,管状构件6的连通孔63不与子集管室2的入口对准,而是偏离该入口。因此,当从制冷剂入口端口11流出的制冷剂的量少,且制冷剂的力(制冷剂的压力)弱时,制冷剂难以流入设置在主集管室1的中部部分中的子集管室2。
另一方面,如图11B所示,在管状构件6与上止动件13接触的位置处,管状构件6的连通孔63与子集管室2的入口对准。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的制冷剂流入设置在主集管室1的中部部分中的子集管室2。
另外,用于改变从制冷剂入口端口11流出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的流向改变机构3可以设置在主集管室1的底表面上。在图11A和11B中,阻力体32被设置为流向改变机构3。阻力体32可以与如上所述的图9的阻力体32相同。因此,通过制冷剂入口端口11水平引入的制冷剂与阻力体32碰撞,然后在主集管室1的内部在向上方向上移动。
接下来,将参考图13A至13D描述根据实施例的集管100的效果。如图13A所示,例如当常规集管100A中制冷剂的流量比较小时,如图13A的α和β所示形成过热区域,且在制冷剂流量中出现不均匀分布。然而,如图13B所示,当应用根据实施例的集管100时,在管状构件6通过其自身重量而与下止动件14接触的位置处,管状构件6的连通孔63偏离子集管室2的流动路径,使得制冷剂从管状构件6到子集管室2中的流动受到限制。因此,如图13B所示,制冷剂流入图13A的常规集管100A中的制冷剂的流量不足的α部分,因此如图13B所示的α'部分,过热区域变得更小。这是因为管状构件6的连通孔63之间的侧表面部分将子集管室2的流动路径限制在如图13A所示的α和β部分之间的区域中(在该区域中,制冷剂过度地流入常规集管100A中),由此使制冷剂难以流动。此外,制冷剂与管状构件6的盖61的底部碰撞并向下飞溅,使得制冷剂流入作为常规过热区的图13A的α部分中。另外,制冷剂通过管状构件6的盖61的孔62排出到管状构件6的上侧,使得制冷剂流入作为常规过热区的图13A的β部分中。结果,如图13B所示,过热区域减小为β'部分。
另一方面,在常规集管100A中,当制冷剂的流量较大时,例如,如在图13C的γ和δ中形成过热区域,制冷剂流动的不均匀分布与如上所述当制冷剂的流量相对较小时不同,并且制冷剂通常倾向于更加向上流动。由此,管状构件6执行与图13B相反的操作,使得管状构件6的连通孔63可以与子集管室2的流动路径对准,如图13D所示。相应地,制冷剂在没有任何阻力的情况下流入本是常规过热区域的部分,并且制冷剂与管状构件6的盖61的底部碰撞并向下溅射,使得制冷剂到子集管室2中的流动被促进。结果是,本是常规过热区域的图13C的γ部分变窄,如图13D的γ'部分所示。此外,由于制冷剂通过管状构件6的盖61的孔62被排出到管状构件6上方的常规的最上方过热区域,所以本是常规过热区域的图13C的δ部分减少为图13D的δ'部分。
根据上述实施例的集管100可以通过减小过热区域而在整个换热器中实现均匀的换热,从而提高换热器的效率。
根据实施例的集管100可以配置为使得,在管状构件6与下止动件14接触的位置处,管状构件6的连通孔63与子集管室2对准,且在管状构件6与上止动件13接触的位置处,管状构件6的连通孔63从子集管室2偏移。子集管室2的入口可以不完全被管状构件6的外表面覆盖,且连通孔63的与子集管室2的入口流体连通的区域由管状构件6在垂直方向上的移动改变。
作为实施例,如图12B所示,盖61可以形成为覆盖管状构件6的底端。另外,管状构件6的连通孔63的形状可以与制冷剂出口端口12的形状匹配。替代地,如图12C所示,连通孔63可以形成为椭圆形,从而适当地改变连通区域。
如图14所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集管100通过使用片材将一个集管管道HT的内部在垂直方向上和水平方向上划分成多个空间而形成主集管室1和多个子集管室2。详细而言,由第一板构件70限定并且设置有制冷剂入口端口11的垂直空间(第一空间)用作主集管室1,该第一板构件70具有平板形状并且在集管管道HT内部在垂直方向上延伸。另一方面,多个空间(第二空间)用作多个子集管室2,该多个空间通过使用在垂直方向上平行布置的多个第二板构件71将在集管管道HT内部由第一板构件70分隔的两个空间中的一个水平地分隔而形成,该第一板构件70设置有供扁平管4***的孔。
制冷剂入口端口11设置在主集管室1的下侧表面上,并且流向改变机构3由第一板构件70的一部分构成,该部分在主集管室1内部从底表面在垂直方向上延伸。另外,制冷剂入口端口11设置在与子集管室2流体连通的多个制冷剂出口端口12中的任何一个的下方,并且用于将制冷剂的流动从水平方向改变为向上方向的流向改变机构3在制冷剂从制冷剂入口端口11排出的方向上形成。在根据实施例的集管100中,流向改变机构3是制冷剂碰撞部分31,其形成为第一板构件70的面向集管管道HT中的制冷剂入口端口11的一部分。
在根据实施例的集管100中,主集管室1的水力直径被确定为扁平管4的宽度尺寸的大约一半。此外,使主集管室1的水力直径尽可能小,使得更容易将从制冷剂入口端口11引入的制冷剂更均匀地分布到第一空间72的顶部部分。
子集管室2设置成不突出到主集管室1中,从而防止在第一空间72和第二空间73之间的连通部分中发生涡流,从而可以便于制冷剂的均匀分布。
主集管室1的至少一部分设置有多个节流板74,用于在垂直方向上分隔主集管室1并使流动路径变窄。作为另一示例,可以仅提供一个节流板74。节流板74设置为在水平方向上从第一板构件70突出到主集管室1的内部中,并且分隔设置在下部部分的制冷剂入口端口11与多个制冷剂出口端口12中的一些之间的空间。
位于最低位置的子集管室2被分隔,以便与三个扁平管4流体连通,除了最下面的子集管室2以外的子集管室2形成为与一个扁平管4流体连通。在如图14所示的集管100中,最下面的子集管室2与三个扁平管4连接;然而,连接到最下面的子集管室2的扁平管4的数量不限于此。一个或多个扁平管4可以连接到最下面的子集管室2。
对于具有上述结构的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集管100,作为流向改变机构3的制冷剂碰撞部分31设置成面向制冷剂入口端口11,从而使制冷剂的流动方向向上,使得气液混合状态的制冷剂可以在主集管室1内部在上下方向上均匀分布。另外,当节流板74设置在主集管室1内部时,向上流动的制冷剂可以更均匀地分布到制冷剂出口端口12。
另外,如图15所示,其中图14的集管100的下部部分被放大,多个扁平管4被连接到与制冷剂碰撞部分31邻近的最下面的子集管室2中的集管管道HT。因此,与其他子集管室2相比,可以减少要被分配到一个扁平管4的制冷剂的量。因此,可以将与其他扁平管4基本相同的制冷剂量分配到设置在可以从制冷剂入口端口11最容易地引入制冷剂的部分处的扁平管4。
如图16所示,至少一个子集管***管道21可以添加到制冷剂出口端口12。制冷剂到子集管室2的分布可以通过使用至少一个子集管***管道21来控制。替代地,可以通过将子集管***管道21突出到第一空间72中以在制冷剂的流动中产生涡流来控制制冷剂到子集管室2的分布。此时,引入子集管室2中的制冷剂的量可通过以下方式适当地调节:改变***到多个子集管室2中的多个子集管***管道21(其凸出到第一空间72中)中的每一个的凸出长度,和改变子集管***管道21中的每一个的内径,即每个制冷剂出口端口12的直径。
第一板构件70不限于在集管管道HT的轴向方向上直线延伸的构件。例如,如图17所示,随着从其集管管道HT的上部部分向下部部分延伸,第一板构件70可以形成在在径向方向上从中央向外边缘倾斜的倾斜表面中。换言之,第一板构件70可以设置有向下倾斜的倾斜表面,使得主集管室1的顶端的宽度小于主集管室1的底端的宽度。
另外,如图18所示,从制冷剂出口端口12凸出到主集管室1中的多个微突起P可以形成在邻近制冷剂入口端口11设置在集管管道HT的下部部分中的多个制冷剂出口端口12中。此时,可以通过对第一板构件70翻边(burring)来形成微突起P。此时,通过改变翻边孔的直径和翻边的高度,即,多个微小突起P中的每一个的直径和高度,可以调整子集管室2的流体阻力,以便调整制冷剂的分布状态。
另外,通过在所有的子集管室2中设置上述微突起P,可以精细地设定流入每个子集管室2的制冷剂的流入量。例如,流入多个子集管室2中的每一个的制冷剂的流入量可以通过使多个微突起P的直径从主集管室1的下部部分到上部部分逐渐增大来设定。换言之,可以不同地形成多个微突起P的直径,使得可以确定流入多个子集管室2中的每一个中的制冷剂的流入量。替代地,多个微突起P可以分成至少两组,并且每个组的多个微突起P的直径可以是逐组不同的,以设定流入多个子集管室2的制冷剂的流入量。此时,位于主集管室1的上部部分的组的微突起P的直径可以大于位于其下部部分的组的微突起P的直径,且包括在同一组中的多个微突起P的直径可以是相同的。
如图19所示,在根据实施例的集管100中,作为如上所述的流向改变机构3,阻力体32可以设置成在集管管道HT内部中从底部在垂直方向上延伸,并且邻近制冷剂入口端口地面向制冷剂入口端口1111?。
阻力体32可以设有多个小孔32a,以允许一些制冷剂在水平方向上通过。作为另一个示例,小孔可以形成为狭缝等。从制冷剂入口端口11在水平方向上排出的制冷剂与阻力体32碰撞,使得致冷剂的流动方向可改变为集管管道HT的向上方向。
当如上所述形成集管100时,气液混合状态的制冷剂可以在主集管室1内部在垂直方向上分布,从而均匀地分布到多个扁平管4中的每一个。
作为使用上述阻力体32的替代,还可以使用如图20和图21所示***制冷剂入口端口11中的L形管33。换言之,L形管33的弯曲部用作流向改变机构3,使得与L形管33的内表面碰撞的制冷剂在集管管道HT的向上方向上提升。
图20示出了以下情况,其中L形管33设置在主集管室1的一个侧表面的下部部分处,使得L形管33的弯曲部分面向至少一个子集管室2。换言之,L形管33的顶端33-1定位为高于最下面的子集管室2。在图20的情况下,可以在L形管33的弯曲部分中形成多个小孔,使得制冷剂可以均匀地分布到面向L形管33的弯曲部分的至少一个子集管室2。因此,通过L形管33排出的一些制冷剂可以通过弯曲部分的多个小孔流入到该至少一个子集管室2中。
图21示出了以下情况,其中L形管33设置在主集管室1的底部处,使得L形管33的弯曲部分不面向制冷剂出口端口12。换言之,L形管33的顶端33-1定位为低于最下面的制冷剂出口端口12。在图21的情况下,由于L形管33的弯曲部分和子集管室2彼此不相对,所以在L形管33的弯曲部分中不设置小孔。
在下文中,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制造集管的方法。
如上所述的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集管100可以通过使用由压制机模制的部件、通过使用挤出模制的部件、或通过组合压制模制的部件和挤出模制的部件来制造。
如图22所示,集管100可以配置为使得具有凹入部分的至少两个相对的压板201和202组合,使得在两个压板201和202之间形成的腔形成如上所述的主集管室1和子集管室2。参照图22,两个压板201和202中的每一个均设置有在垂直方向上形成的垂直凹入部分203和多个水平凹入部分204,该多个水平凹入部分204与垂直凹入部分203流体连通并且平行形成。在水平方向上与水平凹入部分204相对形成的下部凹入部分205设置在垂直凹入部分203的下端处。当两个压板201和202联接时,垂直凹入部分203形成主集管室1,多个水平凹入部分204形成多个子集管室2,且下部凹入部分205形成制冷剂入口管。另外,垂直凹入部分203的下端可以设置有支架,以形成作为流向改变机构3的阻力体32。竖直凹入部分203的上端可以设置有与阻力体32对称的顶部阻力体32'。另外,如上所述的子集管***管道21可以设置在水平凹入部分204中。
另外,如图22所示,在片材表面方向上穿透压板201的通孔206可以形成在一个压板201的形成有多个子集管室2的位置处。上述扁平管4可以***到通孔206中。另外,另一个压板202可以设置有围绕压板202的固定部分207,使得两个压板201和202彼此联接。如图22所示,固定部分207可以形成为从压板202的外周凸出的多个凸起。
如图23所示,主集管室1和多个子集管室2可以通过组合挤出模制的部件而形成。
例如,如图23所示,多个子集管室2可以由两个挤出模制的部件302和303构成。换言之,包括子集管块302和子集管盖303,子集管块302具有形成在水平方向上以构成子集管室2的多个子集管凹槽304,子集管盖303联接到子集管块302以覆盖多个子集管凹槽304。子集管盖303设置有多个通孔305,扁平管4在与多个子集管凹槽304对应的部分中联接到通孔305。子集管盖303的两侧延伸以覆盖子集管块302的相对侧端,并且子集管盖303的两侧设置有与多个子集管凹槽304流体连通的多个通孔306。主集管室1可以由联接到彼此联接的子集管块302和子集管盖303的一个侧端的主集管盖301形成。具有制冷剂入口端口11的制冷剂流入块307可以设置在主集管盖301的下端。主集管盖301和制冷剂流入块307可以通过挤压模制而形成。主集管室1可以设置有阻力体32和至少一个子集管***管道21。
如图24所示,集管100可以配置为使制冷剂管(例如多个扁平管4等)直接连接到主集管室1而不经过子集管室2。换言之,为了获得本公开的效果,至少集管100可以包括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流向改变机构3中的任何一个。例如,换热器HE可以设置有本公开的集管100、在垂直方向上以预定间隔设置的多个扁平管4,并具有连接到集管100的制冷剂输入端、设置在多个扁平管4之间的多个翅片5、以及连接到多个扁平管4的制冷剂输出端的集管7。如上所述配置的集管100可以将由上述流向改变机构3改变流动方向的制冷剂充分地输送到集管100内部的上部部分,并且可以将充分含有液体制冷剂的制冷剂引入设置在上部部分处的扁平管4中。结果,可以使流过多个扁平管4中的每一个的制冷剂的状态基本均匀,从而可以提高换热效率。
如图25所示,集管100可以由***结构形成,其中集管管道HT由电接缝管形成,第一板构件70和多个第二板构件71是由压制加工的板材形成,并且多个第二板构件71***到第一板构件70中。详细来说,电接缝管具有带圆角的矩形截面、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具有相反开口端的管形状、以及***孔408,用于形成制冷剂入口端口11的制冷剂流入管403***到该***孔408中,并且该***孔408形成在电接缝管的宽度窄的侧表面的下部部分上。另外,在电接缝管的宽度宽的侧表面上,以规则的间隔在垂直方向上平行地形成供多个扁平管4***的扁平形状的孔409。第一板构件70和多个第二板构件71一体地组装,然后在其一端处被***到电接缝管中。在电接缝管的上端部的宽度窄的侧面中设置有供上部板401***的上部槽406,并且在电接缝管的下端部的宽度窄的侧表面中设置有供下部板402***的下部槽407。在电接缝管的宽度窄的相对侧表面上,分别设置有对应于上部槽406和下部槽407并且支撑上部板401的一端和下部板402的一端的上部凹槽和下部凹槽。另外,供节流板74***的至少一个节流槽404可以设置在电接缝管的边缘处。节流板74可以设置有多个节流孔405。
第一板构件70设置有多个制冷剂出口端口12和多个联接凹槽411,联接凹槽411是***结构的一部分,并且通过压制工艺在垂直方向上以预定间隔与形成在第二板构件71上的联接凸起412接合。多个制冷剂出口端口12和联接凹槽411通过压制工艺形成在板构件上,然后在板构件弯曲以具有大致U形的截面,使得多个制冷剂出口端口12与集管管道HT的窄宽度侧表面对准。
另一方面,第二板构件71是具有大致矩形形状的板构件,并且通过压制工艺形成,使得与第一板构件70的联接凹槽411接合的联接凸起412从其短侧的相对端向外凸出。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去除将多个子集管管道通过钎焊附接到主集管管道的过程,可以提高相对于制冷剂泄漏的可靠性。另外,复杂的制冷剂分布结构可以仅通过简单的组装而无需钎焊过程来实现,从而可以大大降低制造成本。
图25所示的实施例可以由通过将具有基本上U形截面的板构件76结合到通过压制工艺形成的波纹构件77而获得的构件构成,如图26所示,以便形成如上所述的多个子集管室2。波纹构件77的下端设置有固定凸起421,用于固定波纹构件77而不从板构件76脱落。因此,波形构件77***并结合到具有大致U形截面的板构件76,从而形成多个子集管室2。替代地,波纹构件77可以与板构件76一体地压制模制。
如图25所示,集管100的形状形成为使得集管管道HT的流动路径的截面为大致矩形形状,并且第一板构件70具有大致U形的截面;然而,集管100的形状不限于此。如图27所示,集管管道HT的流动路径截面形状可以是基本上圆形的截面。此时,形成主集管室1的第一板构件70形成为平板形状,并且形成子集管室2的第二板构件71可以形成为具有与圆弧部段对应的形状的平板形状。
如图28所示,集管管道HT的流动路径截面形状为大致矩形,形成主集管室1的第一板构件70形成为具有大致L形截面的形状。替代地,第一板构件70的形状可以形成为平板状。形成子集管室2的第二板构件71可以像如图25所示的集管一样形成为平板。
如图29所示,设置在主集管室1中的节流板74可以设置有形成在板中的基本上圆形的孔405或基本上多边形的孔。如图30所示,节流板74的孔可以形成为狭缝形状405'。
如图31和图32所示,可以在电接缝管的内表面与节流板74本身的一端之间设置间隙g。在图31的情况下,节流板74的长度形成为比集管管道HT的宽度短。然后,当节流板74***集管管道HT中时,在节流板74的一端与集管管道HT的内表面之间设置制冷剂可通过的间隙g。在图32的情况下,在节流板74的侧面中设置有凹槽。在这种情况下,当节流板74***集管管道HT中时,在集管管道HT的内表面与节流板74的侧表面之间设置制冷剂可通过的间隙g。
另一方面,根据本公开的换热器HE不限于空调器,并且例如可以用于其他制冷循环设备,诸如冰箱。
在上述实施例中,扁平管被用作制冷剂管;然而,制冷剂管的种类不限于此。例如,可以在每个子集管室2中设置用于翅片-管换热器(fin-and-tube heat exchanger)的圆柱形管。
虽然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了解基本发明构思之后可以想到额外的变型和修改。因此,所附权利要求应被解释为包括上述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公开的理念和范围内的所有这些变型和修改。

Claims (15)

1.一种空调器,包括:
平行设置的多个制冷剂管;以及
配置为将制冷剂引入到所述多个制冷剂管中的集管,所述集管包括:
主集管室,其与所述多个制冷剂管连通;
制冷剂入口端口,其设置在所述主集管室中且配置为将所述制冷剂引入到所述主集管室中;以及
流向改变机构,其设置在所述主集管室中,且配置为,随着从所述制冷剂入口端口引入的制冷剂与所述流向改变机构碰撞而改变所述制冷剂的流动方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中,所述集管还包括:
多个子集管室,其基本上垂直于所述主集管室分支且平行设置,
其中,所述多个子集管室中的每一个分别连接到所述多个制冷剂管中的每一个,并且
其中,被引入到所述主集管室中的制冷剂通过所述多个子集管室分布到所述多个制冷剂管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中
所述主集管室由主集管管道形成,并且
所述多个子集管室由连接到所述主集管管道的多个子集管管道形成。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中
所述主集管室和所述多个子集管室设置在集管管道内部,
所述主集管室由所述集管管道的内表面和第一板构件形成,所述第一板构件设置为分隔所述集管管道的内部,并且
所述多个子集管室由所述集管管道的内表面、所述第一板构件和多个第二板构件形成,所述第二板构件设置为分隔所述集管管道的内部。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中
所述制冷剂入口端口形成为设置在所述主集管室的侧表面的开口,并且
所述流向改变机构形成为在所述主集管室内部从所述主集管室的端部部分延伸的阻力体。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中
所述制冷剂入口端口形成为设置在所述主集管室的侧表面的开口,并且
所述流向改变机构与所述主集管室的面向所述制冷剂入口端口的内侧表面一体形成。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其中所述主集管室还包括:
制冷剂流动路径,其水力直径小于所述制冷剂管的开口的水力直径;以及
多个制冷剂出口端口,其分别连接到所述多个子集管室,且平行地形成,并且
其中,所述多个子集管室不从所述多个制冷剂出口端口凸出到所述主集管室的内部中。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中
所述多个子集管室中的至少一个通过具有窄流动路径的节流部分连接到所述主集管室。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其中
所述主集管室的内部由设置有所述节流部分的至少一个节流板分隔。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其中
所述多个子集管室中的每一个设置有所述节流部分,使得多个节流部分分别对应于所述多个子集管室,且以下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多个节流部分的内径形成为从所述主集管室的第一部分到第二部分逐渐增加,以及
所述多个节流部分被分成至少两组,且包含在所述至少两组中的每一个中的多个节流部分的内径形成为逐组从所述主集管室的第一部分到第二部分逐渐增加。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其中
所述阻力体设置为所述制冷剂入口端口与所述多个制冷剂出口端口中的一些之间的隔板。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其中以下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多个子集管室的内径形成为从所述主集管室的第一部分到第二部分逐渐增加,以及
所述多个子集管室被分成至少两组,且包含在所述至少两组中的每一个中的多个子集管室的内径形成为逐组从所述主集管室的第一部分到第二部分逐渐增加。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所述主集管室还包括:
至少一个管状构件,其设置在所述主集管室内部,且其包括敞开的第一端、由具有孔的盖覆盖的第二端、以及侧表面,在所述侧表面上形成能够与所述多个子集管室流体连通的多个连通孔,以及
第一止动件和第二止动件,所述第一止动件和所述第二止动件设置在所述主集管室的内壁上,使得所述管状构件能够在所述主集管室中在所述第一止动件和所述第二止动件之间移动。
14.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其中
所述主集管室的制冷剂入口端口不设置为面向所述制冷剂出口端口。
15.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还包括:
子集管***管道,其***到所述多个子集管室中的至少一个中,
其中,所述子集管***管道的端部凸出到所述主集管室中。
CN201780004483.4A 2016-01-21 2017-01-10 空调器 Active CN1085517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10177 2016-01-21
JP2016-010177 2016-01-21
KR10-2016-0055219 2016-05-04
KR1020160055219A KR20170087807A (ko) 2016-01-21 2016-05-04 공기조화기
JP2016-138679 2016-07-13
JP2016138679A JP2017133820A (ja) 2016-01-21 2016-07-13 ヘッダ、及び、熱交換器
KR10-2016-0123335 2016-09-26
KR1020160123335A KR102595179B1 (ko) 2016-01-21 2016-09-26 공기조화기
PCT/KR2017/000303 WO2017126839A1 (en) 2016-01-21 2017-01-10 Air conditione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51762A true CN108551762A (zh) 2018-09-18
CN108551762B CN108551762B (zh) 2021-04-23

Family

ID=594191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04483.4A Active CN108551762B (zh) 2016-01-21 2017-01-10 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17133820A (zh)
KR (1) KR20170087807A (zh)
CN (1) CN108551762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88911A (zh) * 2018-11-07 2021-06-01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及空调机
CN114322381A (zh) * 2022-01-24 2022-04-12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分液器、换热器和空调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24348B2 (ja) * 2018-03-07 2022-08-2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エアクール 熱交換器
ES2959955T3 (es) * 2018-04-05 2024-02-2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Distribuidor e intercambiador de calor
EP3875878B1 (en) * 2018-10-29 2022-06-0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Heat exchanger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JP6817996B2 (ja) * 2018-11-15 2021-01-20 日立ジョンソンコントロールズ空調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用のヘッダ、熱交換器、室外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US20220316804A1 (en) * 2019-02-04 2022-10-0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Heat exchanger and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566899A1 (de) * 1992-04-16 1993-10-27 Behr GmbH & Co. Wärmetauscher, insbesondere Verdampfer
JP2005083725A (ja) * 2003-09-11 2005-03-31 Calsonic Kansei Corp 一体型熱交換器
US20060191677A1 (en) * 2002-05-10 2006-08-31 Viczena George S Control of air conditioning cooling or heating coil
EP1798505A2 (de) * 2005-12-13 2007-06-20 Behr GmbH & Co. KG Wärmetauscher, insbesondere Verdampfer
US20130020061A1 (en) * 2010-04-09 2013-01-24 Ingersoll-Rand Company Formed microchannel heat exchanger
CN103946665A (zh) * 2011-11-22 2014-07-23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
JP2015045421A (ja) * 2013-08-27 2015-03-12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サーマル・テクノロジー 蒸発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15474A (ja) * 1991-05-30 1993-08-24 Showa Alum Corp 熱交換器
JP4055449B2 (ja) * 2002-03-27 2008-03-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機
JP2007278556A (ja) * 2006-04-04 2007-10-25 Denso Corp 熱交換器
JP2011075165A (ja) * 2009-09-29 2011-04-14 Daikin Industries Ltd 熱交換器
US20120291998A1 (en) * 2011-05-16 2012-11-22 Anderson Timothy D Microchannel hybrid evaporator
JP5796563B2 (ja) * 2011-11-29 2015-10-2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熱交換器
JP5626254B2 (ja) * 2012-04-05 2014-11-19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
JP2014066502A (ja) * 2012-09-27 2014-04-17 Daikin Ind Ltd 熱交換器および冷凍装置
JP6140514B2 (ja) * 2013-04-23 2017-05-31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サーマル・テクノロジー エバポレータ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15108489A (ja) * 2013-12-05 2015-06-11 新晃工業株式会社 空調機の熱交換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566899A1 (de) * 1992-04-16 1993-10-27 Behr GmbH & Co. Wärmetauscher, insbesondere Verdampfer
US20060191677A1 (en) * 2002-05-10 2006-08-31 Viczena George S Control of air conditioning cooling or heating coil
JP2005083725A (ja) * 2003-09-11 2005-03-31 Calsonic Kansei Corp 一体型熱交換器
EP1798505A2 (de) * 2005-12-13 2007-06-20 Behr GmbH & Co. KG Wärmetauscher, insbesondere Verdampfer
US20130020061A1 (en) * 2010-04-09 2013-01-24 Ingersoll-Rand Company Formed microchannel heat exchanger
CN103946665A (zh) * 2011-11-22 2014-07-23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
JP2015045421A (ja) * 2013-08-27 2015-03-12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サーマル・テクノロジー 蒸発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88911A (zh) * 2018-11-07 2021-06-01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及空调机
CN112888911B (zh) * 2018-11-07 2023-04-28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及空调机
CN114322381A (zh) * 2022-01-24 2022-04-12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分液器、换热器和空调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51762B (zh) 2021-04-23
JP2017133820A (ja) 2017-08-03
KR20170087807A (ko) 2017-07-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51762A (zh) 空调器
KR102268484B1 (ko) 열교환기
JP5376010B2 (ja) 熱交換器
EP2853843B1 (en) A refrigerant distributing device, and heat exchanger equipped with such a refrigerant distributing device
US9459057B2 (en) Heat exchanger
US9557121B2 (en) Heat exchanger
US9033029B2 (en) Heat exchanger
US10436483B2 (en) Heat exchanger for micro channel
WO2017149989A1 (ja) 熱交換器及び空気調和機
JP2013137193A (ja) 熱交換器
JP2013137193A5 (zh)
JP5761252B2 (ja) 熱交換器
US20140096944A1 (en) Heat exchanger
US20220316804A1 (en) Heat exchanger and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EP3341669B1 (en) Air conditioner
US20160010905A1 (en) Refrigeration system and heat exchanger thereof
JPWO2018078746A1 (ja) 分配器および熱交換器
CN105518411A (zh) 热交换器及空调机
JP2004317079A (ja) 蒸発器
KR102595179B1 (ko) 공기조화기
CN113574342A (zh) 热交换器及制冷循环装置
CN105805987A (zh) 热交换器
CN102297547B (zh) 换热器
WO2019219076A1 (zh) 换热器
US10151538B2 (en) Heat exchang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