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96052A - 冷藏库 - Google Patents

冷藏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96052A
CN108496052A CN201780007725.5A CN201780007725A CN108496052A CN 108496052 A CN108496052 A CN 108496052A CN 201780007725 A CN201780007725 A CN 201780007725A CN 108496052 A CN108496052 A CN 1084960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freezer
shell
dew eliminating
eliminating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0772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境寿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4960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9605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1/00Defrosting; Preventing frosting; Removing condensed or defrost water
    • F25D21/04Preventing the formation of frost or condensat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04Refrigeration circuit bypassing means
    • F25B2400/0417Refrigeration circuit bypassing means for the subcool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25Control of valves
    • F25B2600/2507Flow-diverting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25B39/04Conden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0/00Subcoolers, desuperheaters or superheaters
    • F25B40/02Subcool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 Refrigerator Hous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冷藏库,其中,防露管的一部分能够作为旁通回路使用,并且在旁通回路的附近配置蓄热材料,该蓄热材料以与冷藏库的外壳面和旁通回路的两者热接触的方式构成。

Description

冷藏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降低防露管导致的热负载量的冷藏库。
背景技术
从节能的观点考虑,在家庭用冷藏库中,存在具有切换要被使用的防露管的切换阀,将一部分的防露管不使用而实施制冷循环,由此来使防露管导致的热负载量降低的冷藏库。在这种冷藏库中,在冷藏库周围的温度和湿度比较低的轻负载条件下,使一部分的防露管暂时不使用,并且使防露管及其周边的温度降低到壳体的表面不会结露的程度。由此,使热传导到壳体内部的侵入热量降低,其结果是能够削减冷藏库的热负载量而实现节能化。另外提案有,在这种冷藏库中,暂时不被使用的多个防露管分别经由毛细管与蒸发器连接的机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这样的冷藏库中,暂时不使用的防露管内被维持为低压。由此,在防露管的使用中滞留在防露管内部的制冷剂能够被回收。其结果是,能够避免制冷剂循环量的降低,能够抑制制冷循环效率的降低。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现有技术的冷藏库。
图5是现有技术的冷藏库的纵截面图,图6是表示现有技术的冷藏库的制冷循环的结构的图。图7是表示现有技术的冷藏库的流路切换阀的动作的图。
如图5所示,现有技术的冷藏库111包括:壳体112、门113、支承壳体112的脚114、设置在壳体112的下部的下部机械室115、配置在壳体112的上部的冷藏室117、和配置在壳体112的下部的冷冻室118。另外,冷藏库111中,作为构成制冷循环的部件,如图6所示,包括:收纳在下部机械室115中的压缩机156;收纳在冷冻室118的背面侧的蒸发器120;和收纳在下部机械室115中的主冷凝器121。另外,冷藏库111如图5所示,包括:分隔下部机械室115的分隔壁122;安装在分隔壁122的对主冷凝器121进行空气冷却的风扇123;设置在压缩机156的上部的蒸发盘157;和下部机械室115的底板125。另外,冷藏库111包括:设置在底板125的多个吸气口126;设置在下部机械室115的背面侧的排出口127;和将下部机械室115的排出口127与壳体112的上部相连的连通风路128。在此,下部机械室115由分隔壁122分隔为2室,风扇123的上风侧的室中收纳有主冷凝器121,并且在下风侧的室中收纳有压缩机156和蒸发盘157。
另外,如图6所示,冷藏库111中作为构成制冷循环的部件包括:位于主冷凝器121的下游侧的、与冷冻室118的开口部周边的壳体112的外表面热结合的防露管160;位于防露管160的下游侧的、干燥进行循环的制冷剂的干燥器137;和结合干燥器137与蒸发器120的、将进行循环的制冷剂减压的节流件(絞り)144。并且,冷藏库111中,为了将防露管160暂时不使用,具有将防露管160的上游侧分支的流路切换阀140;在流路切换阀140与蒸发器120之间与防露管160并联(并列)地连接的旁通回路161、干燥器139和节流件145。
另外,如图5所示,冷藏库111包括:将由蒸发器120产生的冷气供给到冷藏室117和冷冻室118的蒸发器风扇150;阻挡被供给到冷冻室118的冷气的冷冻室风门151;和阻挡被供给到冷藏室117的冷气的冷藏室风门152。冷藏库111还包括:向冷藏室117供给冷气的管道153;检测冷冻室118的温度的FCC温度传感器154;检测冷藏室117的温度的PCC温度传感器155;和检测蒸发器120的温度的DEF温度传感器158。
关于如上所述构成的现有技术的冷藏库111,在下文中说明其动作。
在风扇123、压缩机156和蒸发器风扇150均被停止了的冷却停止状态(以下将该动作称为“关闭模式(OFF模式)”)中,FCC温度传感器154的检测温度上升至规定值的FCC_ON温度时,或者PCC温度传感器155的检测温度上升至规定值的PCC_ON温度时,关闭冷冻室风门151,并打开冷藏室风门152。然后,驱动压缩机156、风扇123和蒸发器风扇150(以下将该动作称为“PC冷却模式”)。
在PC冷却模式中,通过风扇123的驱动,由分隔壁122所分隔的下部机械室115的主冷凝器121一侧成为负压,外部空气从多个吸气口126被吸引,压缩机156和蒸发盘157一侧成为正压,下部机械室115内的空气从多个排出口127被向外部排出。
另一方面,从压缩机156排出的制冷剂,通过主冷凝器121与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并将一部分气体剩余被冷凝之后,供给到防露管160。通过了防露管160的制冷剂一边将冷冻室118的开口部温热一边经由壳体112向外部散热而冷凝。通过了防露管160的液体制冷剂由干燥器137除去水分,一边由节流件144减压由蒸发器120蒸发一边与冷藏室117的库内空气进行热交换来冷却冷藏室117。将冷藏室117冷却后的液体制冷剂作为气体制冷剂回流到压缩机156。
在此,说明流路切换阀140的动作。
在图7中,制冷循环的工作区间由区间p1、p2、p3表示,制冷循环的停止区间由区间q1、q2表示。在区间p1、区间p2和区间p3各个区间中,压缩机156运转,并且流路切换阀140被切换防露管160断续地被使用。另外,在图7中,被防露管160温暖的冷冻室118的开口部的温度作为代表温度,表示为壳体的表面温度。另外,在图7所示的流路切换阀140的“开闭”动作中,打开防露管160一侧的流路,并关闭旁通路161一侧的流路,由此主冷凝器121的制冷剂流到防露管160中。同样地,在流路切换阀140的“闭开”动作中,关闭防露管160一侧的流路,并打开旁通路161一侧的流路,由此主冷凝器121的制冷剂流到旁通路161,并且滞留在防露管160内的制冷剂被向蒸发器120回收。另外,在流路切换阀140的“闭闭”动作中,关闭防露管160一侧的流路,并关闭旁通路161一侧的流路,由此在压缩机156停止的区间q1和区间q2中,能够防止主冷凝器121的制冷剂由于压力差流入到蒸发器120。
像这样,在现有技术的冷藏库111中,通过流路切换阀140的“闭开”动作,在制冷循环工作中能够交替地切换使用防露管160与旁通路161。由此,使通过防露管160温热的壳体的表面温度降低来减少侵入热量。这时,将使用防露管160的时间r和不使用的时间s固定,在1区间中实施多次切换。由此,控制防露管160的不使用比例(防露管160不被使用的时间相对于1区间的全部时间的比例),来进行调节使得由防露管160温热的壳体的表面温度的平均值成为规定的水平。例如,基于湿度传感器(未图示)所检测的冷藏库111周围的湿度,调节上述的使用防露管160的时间r与不使用的时间s的比例。当冷藏库111周围的湿度较高时,增加使用防露管160的时间r提高壳体的表面温度。当冷藏库111周围的湿度较低时,减少使用防露管160的时间r来降低壳体的表面温度。由此,能够兼顾防止结露和节能这两者。
在PC冷却模式中,当FCC温度传感器154的检测温度下降至规定值的FCC_OFF温度,并且PCC温度传感器155的检测温度下降到规定值的PCC_OFF温度时,转变到上述的关闭模式。
另外,在PC冷却模式中,当FCC温度传感器154的检测温度显示比规定值的FCC_OFF温度高的温度,并且PCC温度传感器155的检测温度降低至规定值的PCC_OFF温度时,打开冷冻室风门151,并且关闭冷藏室风门152,使压缩机156、风扇123和蒸发器风扇150驱动。以下,与PC冷却同样地,通过使制冷循环工作,在冷冻室118的室内空气与蒸发器120之间进行热交换,冷却冷冻室118(以下,将该动作称为“FC冷却模式”)。
在FC冷却模式中,当FCC温度传感器154的检测温度降低至规定值的FCC_OFF温度,并且PCC温度传感器155的检测温度显示规定值的PCC_ON温度以上时,转变到PC冷却模式。
另外,在FC冷却模式中,当FCC温度传感器154的检测温度降低到规定值的FCC_OFF温度,并且PCC温度传感器155的检测温度显示比规定值的PCC_ON温度低的温度时,转变到关闭模式。
通过如上所说明的动作,在现有技术的冷藏库111中,能够在制冷循环的工作中交替地切换使用防露管160与旁通路161。由此,使通过防露管160温热的壳体的表面温度降低来减少侵入热量。由此,能够维持防止结露性能并且实现节能化。
但是,在上述的现有技术的冷藏库111这样的结构中,明显比防露管160短的旁通回路161的散热能力较小。因此,由于冷凝温度上升,存在制冷循环的效率降低,冷藏库的消耗电量增大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18975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现有技术的问题而完成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冷藏库,通过将旁通回路作为散热器使用,并且使用蓄热材料使得旁通回路在不使用的过程中也散热,由此来增大旁通回路的散热能力,并且能够实现节能化。
具体而言,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冷藏库,其构成为将旁通回路与冷藏库的外壳面热接触,并且在旁通回路的附近配置蓄热材料,使蓄热材料与冷藏库的外壳面和旁通回路这两者热接触。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使在旁通回路的使用时蓄热材料所吸收的废热在不使用旁通回路时散热,由此能够增大旁通回路的散热量,并且能够实现节能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纵截面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循环结构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后壁面的横截面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流路切换阀的动作的图。
图5是表示现有技术的冷藏库的纵截面图。
图6是表示现有技术的冷藏库的循环结构的图。
图7是表示现有技术的冷藏库的流路切换阀的动作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冷藏库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构成制冷循环的压缩机、蒸发器、主冷凝器、防露管和节流件。另外,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冷藏库包括:连接在制冷循环中的主冷凝器的下游侧的流路切换阀;连接在流路切换阀的下游侧的防露管;从壳体的外壳面散热,并且与防露管并联地连接的旁通回路。此外,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冷藏库包括:配置在旁通回路的附近的、与旁通回路和壳体的外壳面两者热结合的蓄热材料。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将在旁通回路使用时蓄热材料所吸收的废热在旁通回路不使用时进行散热。由此,能够使旁通回路的散热量增大,能够维持防止结露功能并且实现节能化。
另外,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冷藏库中,蓄热材料被收纳在具有导热性的容器中,可以由蓄热温度为20~40℃、熔点为80℃以上的石蜡类潜热蓄热材料构成。
根据这样的结构,尤其在散热量有效地增大的20℃以上的外部空气温度中能够确保蓄热材料的形状稳定性。由此,能够将蓄热材料收纳在导热性比较良好的铝层压膜等的较薄的容器中,能够抑制基于蓄热材料的收纳容器的热阻,能够提高从旁通回路和冷藏库的外壳面的吸热效率,并且提高向冷藏库的外壳面的散热效率。
另外,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冷藏库,蓄热材料可以由具有不同的蓄热温度的多种蓄热材料构成。根据这样的结构,对于较宽范围的外部空气温度能够发挥蓄热材料的效果。
另外,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冷藏库,还可以具有隔热壁。在该情况下,隔热壁可以包括内壁面、发泡聚氨酯隔热材料、真空隔热材料。另外,在该情况下,在真空隔热材料与外壳面之间设置有空间,能够将蓄热材料和旁通回路收纳在该空间内。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将聚氨酯注入到冷藏库的内壁面与外壳面之间的发泡制造工序中,发泡中的聚氨酯产生的热量和压力能够被真空隔热材料抑制,能够不对蓄热材料施加过度的热量和压力,从而避免蓄热材料的收纳容器破裂的危险。由此,能够将蓄热材料收纳在强度较低的、较薄的容器中,能够抑制旁通路与冷藏库的外壳面的热阻从而提高吸热和散热效率。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说明。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公开的内容。
(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纵截面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循环结构的图。另外,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后壁面的横截面图,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流路切换阀的动作的图。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冷藏库11包括:壳体12,门13、支承壳体12的脚14、设置在壳体12的下部的下部机械室15、设置在壳体12的上部的上部机械室16、配置在壳体12的上部的冷藏室17、和配置在壳体12的下部的冷冻室18。另外,冷藏库11中作为构成制冷循环的部件包括:收纳在上部机械室16中的压缩机19、收纳在冷冻室18的背面侧的蒸发器20、和收纳在下部机械室15中的主冷凝器21。另外,冷藏库11包括:分隔下部机械室15的分隔壁22、安装在分隔壁22的对主冷凝器21进行空气冷却的风扇23、设置在分隔壁22的下风侧的蒸发盘24、和下部机械室15的底板25。
压缩机19例如使用可变速压缩机,能够使用从20~80rps中的任意选择的6阶段的转速。通过将压缩机19的转速在低速~高速之间设定多个阶段,能够避免配管等的共振,并且将压缩机19的转速在低速~高速的各阶段进行切换能够调节制冷能力。
压缩机19在启动时以低速运转,随着用于对冷藏室17或者冷冻室18进行冷却的运转时间变长而增速。这是因为,在压缩机19中,主要使用最高效的低速,并且对于较高的外部空气温度和门开闭等导致的冷藏室17或者冷冻室18的负载增大,而使用适当的较高的转速。这时,能够与冷藏库11的冷却运转模式独立地控制压缩机19的转速。
此外,可以将蒸发温度高且制冷能力较大的PC冷却模式的启动时的转速设定为比FC冷却模式低。另外,在冷藏库11中,伴随着冷藏室17或者冷冻室18的温度降低,可以使压缩机19的转速减速来调节制冷能力。
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11还包括:设置在底板25的多个吸气口26;设置在下部机械室15的背面侧的排出口27;和将下部机械室15的排出口27与上部机械室16相连的连通风路28。在此,下部机械室15被分隔壁22分隔为2室,在下部机械室15中,在风扇23上风侧收纳有主冷凝器21,并且在下风侧收纳有蒸发盘24。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11中,作为构成制冷循环的部件,还具有:位于主冷凝器21的下游侧的、干燥进行循环的制冷剂的干燥器38;和位于干燥器38的下游侧的、控制制冷剂的流动的流路切换阀40(参照图2)。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11包括:位于流路切换阀40的下游侧的、与冷冻室18的开口部周边的壳体12的外表面热结合的防露管41;和与防露管41并排地位于流路切换阀40的下游侧的、作为将防露管41旁路的旁通回路使用并且与壳体12的背面接触来散热的防露管42。防露管41和防露管42分别经由节流件44和节流件45与蒸发器20连接。流路切换阀40能够对防露管41和防露管42分别单独进行制冷剂的流动的开闭控制。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11,如图2和图3所示,在真空隔热材料43与防露管42之间设置有间隔件48、蓄热材料46和蓄热材料47。蓄热材料46例如能够使用收纳在包含铝箔的层压膜的容器中的以C19石蜡为主成分的潜热蓄热材料。蓄热材料46与防露管42和冷藏库11的背面侧的外壳面51热结合。蓄热材料47例如能够使用收纳在包含铝箔的层压膜的容器中的以C18石蜡为主成分的潜热蓄热材料。蓄热材料47与防露管42和冷藏库11的背面侧的外壳面51热结合。
在此,对于蓄热材料46,在由烯烃嵌段共聚物构成的骨架中能够使用例如熔点约为32℃的C19石蜡,对于蓄热材料47,在由烯烃嵌段共聚物构成的骨架中能够使用浸渍有例如熔点为29℃的C18石蜡的潜热蓄热材料。像这样,通过作为主成分的石蜡的融解潜热,能够实现蓄热。另外,因为构成潜热蓄热材料的骨架的烯烃嵌段共聚物的熔点为80℃以上,在低于该熔点时烯烃嵌段共聚物为固体在形状的稳定性方面良好,因此能够收纳在强度比较弱的层压膜的容器中。
此外,通过在真空隔热材料43与背面侧的外壳面51之间形成的空间中收纳蓄热材料46和蓄热材料47,在制造构成壳体12的隔热壁53时产生的发泡聚氨酯隔热材料54达到100~120℃的温度、和达到1.3~1.4气压的压力能够被真空隔热材料43抑制。此外,发泡聚氨酯隔热材料54能够被注入到隔热壁53的内壁面52与外壳面51之间。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制造构成壳体12的隔热壁53时的高温高压下能够避免蓄热材料46和蓄热材料47的收纳容器破裂的危险。
另外,间隔件48用于填埋在真空隔热材料43与冷藏库11的背面侧的外壳面51之间所形成的空间的容积。另外,间隔件48用于辅助防露管42和蓄热材料46以及蓄热材料47与冷藏库11的背面侧的外壳面51的紧贴性。
另外,流路切换阀40收纳在下部机械室15中,抑制位于上部机械室16中的压缩机19的振动导致的配管的共振。另外,流路切换阀40配置在壳体12的下部,压缩机19配置在壳体12的上部,并且防露管41和防露管42中的流路,构成为具有几乎没有设置陷落构造(Trapstructure)的大致上升流。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削减使用中滞留在内部的制冷剂量。另外,防露管41与防露管42相比,侵入热量较大,使壳体12的热负载增大,但是为了与冷藏库11的周围变成高湿度环境的情况相配合地防止冷冻室18的开口部周边的结露,被设计为必要的散热量。
另外,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11包括:将由蒸发器20产生的冷气供给到冷藏室17和冷冻室18的蒸发器风扇30;阻挡供给到冷冻室18的冷气的冷冻室风门31;和阻挡供给到冷藏室17的冷气的冷藏室风门32。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11包括:用于对冷藏室17供给冷气的管道33;检测冷冻室18的温度的FCC温度传感器34;检测冷藏室17的温度的PCC温度传感器35;和检测蒸发器20的温度的DEF温度传感器36。在此,管道33沿着冷藏室17以及上部机械室16邻接的壁面形成。管道33将通过管道33的冷气的一部分从冷藏室17的中央附近排出,并且将通过管道33的冷气的大部分从冷藏室17的上部排出。通过管道33的冷气的大部分,冷却上部机械室16邻接的壁面并且在通过了管道33之后从冷藏室17的上部排出。
关于如上所述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11,在下文中说明其动作。此外,以下所说明的冷藏库11中的动作由设置在壳体12内的控制部进行。
在风扇23、压缩机19和蒸发器风扇30均停止的冷却停止状态(以下,将该动作称为“关闭模式”)中,当FCC温度传感器34检测的温度上升至规定值的FCC_ON温度时,或者PCC温度传感器35检测的温度上升至规定值的PCC_ON温度时,关闭冷冻室风门31,并打开冷藏室风门32。然后,使压缩机19、风扇23和蒸发器风扇30驱动(以下,将该动作称为“PC冷却模式”)。
在PC冷却模式中,通过风扇23的驱动,由分隔壁22所分隔的下部机械室15的主冷凝器21一侧成为负压,外部的空气被从多个吸气口26吸引,蒸发盘24一侧成为正压,下部机械室15内的空气被从多个排出口27向外部排出。
另一方面,从压缩机19排出的制冷剂,在主冷凝器21与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并将一部分气体剩余被冷凝之后,由干燥器38除去水分,经由流路切换阀40向防露管41或防露管42供给。通过了防露管41的制冷剂,一边将冷冻室18的开口部温热一边经由壳体12散热到外部来进行冷凝。然后,通过了防露管41的制冷剂,由节流件44减压,一边在蒸发器20蒸发一边与冷藏室17的库内空气进行热交换,并且一边冷藏室17冷却一边作为气体制冷剂回流到压缩机19。另一方面,通过了防露管42的制冷剂经由壳体12的背面向外部散热而冷凝之后,由节流件45减压,一边在蒸发器20蒸发一边与冷藏室17的库内空气进行热交换,并且一边将冷藏室17冷却一边作为气体制冷剂回流到压缩机19。
在PC冷却模式中,当FCC温度传感器34的检测温度降低到规定值的FCC_OFF温度,并且PCC温度传感器35的检测温度降低到规定值的PCC_OFF温度时,转变到上述的关闭模式。
另外,在PC冷却模式中,当FCC温度传感器34的检测温度显示比规定值的FCC_OFF温度高的温度,并且PCC温度传感器35的检测温度降低到规定值的PCC_OFF温度时,打开冷冻室风门31,并且关闭冷藏室风门32,驱动压缩机19、风扇23和蒸发器风扇30。以下,与PC冷却同样地,通过切换流路切换阀40使制冷循环工作,由此冷冻室18的库内空气与蒸发器20进行热交换来冷却冷冻室18(以下,将该动作称为“FC冷却模式”)。
在FC冷却模式中,当FCC温度传感器34的检测温度降低到规定值的FCC_OFF温度,并且PCC温度传感器35的检测温度显示规定值的PCC_ON温度以上时,转变到PC冷却模式。
另外,在FC冷却模式中,当FCC温度传感器34的检测温度降低到规定值的FCC_OFF温度,并且PCC温度传感器35的检测温度显示比规定值的PCC_ON温度低的温度时,转变到上述的关闭模式。
在此,对流路切换阀40的切换动作进行说明。
在图4中,区间g1、g2、g3表示制冷循环的工作区间,区间h1、h2表示制冷循环的停止区间。区间g1、区间g2和区间g3的各区间中,使压缩机19进行运转,并且切换流路切换阀40来交替地使用防露管41和防露管42。在图4中,在流路切换阀40的“开闭”动作中,打开防露管41一侧的流路,并关闭防露管42一侧的流路,由此主冷凝器21的制冷剂在防露管41中流动,并且滞留在防露管42中的制冷剂被向蒸发器20回收。同样地,在流路切换阀40的“闭开”动作中,关闭防露管41一侧的流路,并打开防露管42一侧的流路,主冷凝器21的制冷剂在防露管42中流动,滞留在防露管41中的制冷剂被向蒸发器20回收。另外,在流路切换阀40的“闭闭”动作中,关闭防露管41一侧的流路,并关闭防露管42一侧的流路,在压缩机19停止的区间q1和区间q2中,能够防止主冷凝器21的制冷剂由于压力差而流入到蒸发器20。
另外,在图4中,以通过防露管41温热的冷冻室18的开口部的温度作为代表温度,表示为壳体的表面温度。另外,在制冷循环的工作区间的起初使用的防露管按每一工作区间切换。具体而言,例如,如图4所示,在区间g1起初使用防露管41(时间K),在区间g2起初使用防露管42,使用时间为L。
另外,控制使用防露管41的时间K和使用防露管42的时间L来调节壳体的表面温度,使得通过防露管41温热的壳体的表面温度的平均值成为规定的水平。例如,基于通过湿度传感器(未图示)检测出的冷藏库周围的湿度调节使用防露管41的时间K和使用防露管42的时间L的比例,在湿度较高的情况下,增加使用防露管41的时间K提高壳体12的表面温度。另一方面,在湿度较低的情况下,增加使用防露管42的时间L降低壳体12的表面温度,由此能够兼顾防止结露和节能化。
像这样,通过按每一工作区间切换在制冷循环的工作区间的起初使用的防露管,能够将时间K和时间L设定为与制冷循环的工作区间同等程度,能够将制冷循环的工作区间中的切换次数削减为1次的程度。此外,为了削减制冷循环的工作区间中的切换次数,优选能够以时间K和时间L之和与制冷循环的工作区间同程度,或者比工作区间大的方式进行调节。另外,在压缩机19的启动时,基于最接近的制冷循环的工作区间和停止区间决定时间K和时间L,由此能够配合制冷循环的工作率的变动,维持防止结露性能并且使防露管的切换次数为最小限度。
并且,在时间L中,通过防露管42的制冷剂的冷凝热经由冷藏库11的外壳面51散热到外部,并且在蓄热材料46和蓄热材料47的至少一者中蓄热。然后,在之后接着的区间h1或者时间K等的不使用防露管42时,在蓄热材料46和蓄热材料47中所蓄热的制冷剂的冷凝热经由冷藏库11的外壳面51散热到外部。根据这样的结构,与从防露管42仅经由冷藏库11的外壳面51直接散热到外部的热量相比,能够使散热量增大。
在此,将制冷剂的冷凝热蓄热在蓄热材料46和蓄热材料47的至少一者之后,为了高效地散热到外部,优选蓄热材料46和蓄热材料47的至少一者的蓄热温度设定在制冷剂的冷凝温度与外部空气的温度的中间。但是,由于制冷剂的冷凝温度和外部空气的温度不固定,如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11中的蓄热材料46和蓄热材料47那样,组合使用具有不同的蓄热温度的多种蓄热材料,由此能够有效地适用于更广范围的外部空气温度。另外,在外部空气的温度比20℃低的情况下,散热能力提高的效果较小,在外部空气的温度比40℃高的情况下,从冷藏库11的开口部的防止结露的观点考虑,主要使用防露管41。因此优选蓄热材料46和蓄热材料47的蓄热温度设定在20~40℃。
此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冷藏库11中,例示了防露管42是与防露管41同样的圆管,利用铝箔带(未图示)热结合于冷藏库11的壳体12的外壳面51而被固定的结构。但是,为了扩大与冷藏库11的外壳面51的接触面积,作为防露管42,也可以使用多通的扁平管构成的制冷剂配管。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冷藏库11,也可以在防露管42与冷藏库11的外壳面51之间形成硅胶密封剂等的导热性部件。根据这样的结构,在防露管42与冷藏库11的外壳面51之间的细微的空间埋入了硅胶密封剂等的导热性部件,能够扩大防露管42与冷藏库11的外壳面51的真正的接触面积。由此,能够抑制从防露管42向冷藏库11的外壳面51的热阻,能够提高蓄热效率。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11中,在从防露管42向冷藏库11的外壳面51导热时,从外壳面51向外部空气的散热、与从防露管42和外壳面51向蓄热材料46和蓄热材料47的至少一者的导热同时地进行。因此,从防露管42向冷藏库11的外壳面51的导热量,成为没有配置蓄热材料的现有技术的冷藏库的大热量的2~3倍。像这样,在从防露管42向冷藏库11的外壳面51的导入量较大的情况下等,在防露管42与冷藏库11的外壳面51之间形成硅胶密封剂等的导热性部件,由此能够抑制从防露管42向冷藏库11的外壳面51的热阻,能够提高蓄热效率。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冷藏库11构成为,在防露管42的附近配置蓄热材料46和蓄热材料47,并且蓄热材料46和蓄热材料47与冷藏库11的外壳面51和防露管42这两者热接触。根据这样的结构,将在防露管42的使用时蓄热材料46和蓄热材料47的至少一者所吸收的废热在不使用防露管42时进行散热。由此,能够增大防露管42的散热量,实现进一步的节能化。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冷藏库,将旁通回路作为散热器使用,并且利用蓄热材料在不使用旁通回路的过程中也使其散热,增大旁通回路的散热能力,根据冷藏库的设置环境和运转状态等,维持防露管防止结露的性能,并且結露实现进一步的节能化。因此,也能够适用于家庭用和工作用的冷藏库,以及其他的冷冻冷藏用商品等。
附图标记说明
11 冷藏库
12 壳体
13 门
14 脚
15 下部机械室
16 上部机械室
17 冷藏室
18 冷冻室
19 压缩机
20 蒸发器
21 主冷凝器
22 分隔壁
23 风扇
24 蒸发盘
25 底板
26 吸气口
27 排出口
28 连通风路
30 蒸发器风扇
31 冷冻室风门
32 冷藏室风门
33 管道
34 FCC温度传感器
35 PCC温度传感器
36 DEF温度传感器
38 干燥器
40 流路切换阀
41 防露管
42 防露管(旁通回路)
43 真空隔热材料
44 节流件
45 节流件
46 蓄热材料
47 蓄热材料
48 间隔件
51 外壳面
52 内壁面
53 隔热壁
54 发泡聚氨酯隔热材料。

Claims (4)

1.一种冷藏库,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构成制冷循环的压缩机、蒸发器、主冷凝器、防露管和节流件;
连接在所述制冷循环中的所述主冷凝器的下游侧的流路切换阀;
连接在所述流路切换阀的下游侧的防露管;
从所述壳体的外壳面散热,并且与所述防露管并联地连接的旁通回路;和
配置在所述旁通回路的附近的、与所述旁通回路和所述壳体的所述外壳面两者热结合的蓄热材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热材料被收纳在具有导热性的容器中,由蓄热温度为20~40℃、熔点为80℃以上的石蜡类潜热蓄热材料构成。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热材料由具有彼此不同的蓄热温度的多种蓄热材料构成。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隔热壁,所述隔热壁包括内壁面、发泡聚氨酯隔热材料和真空隔热材料,并且在所述真空隔热材料与所述外壳面之间设置有空间,所述蓄热材料和所述旁通回路被收纳在所述空间内。
CN201780007725.5A 2016-01-29 2017-01-20 冷藏库 Pending CN10849605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15226A JP6543811B2 (ja) 2016-01-29 2016-01-29 冷蔵庫
JP2016-015226 2016-01-29
PCT/JP2017/001884 WO2017130856A1 (ja) 2016-01-29 2017-01-20 冷蔵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96052A true CN108496052A (zh) 2018-09-04

Family

ID=593979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07725.5A Pending CN108496052A (zh) 2016-01-29 2017-01-20 冷藏库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410046A4 (zh)
JP (1) JP6543811B2 (zh)
CN (1) CN108496052A (zh)
WO (1) WO201713085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00592B2 (ja) * 2018-01-11 2023-06-3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冷蔵庫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74354A (ja) * 1992-12-02 1994-06-24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蓄熱式冷蔵庫
JP2000213853A (ja) * 1999-01-20 2000-08-0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冷蔵庫
JP2004309090A (ja) * 2003-04-10 2004-11-04 Sanden Corp 冷凍システム
US20110259041A1 (en) * 2010-04-21 2011-10-27 Whirlpool Corporation High efficiency condenser
JP2012087992A (ja) * 2010-10-20 2012-05-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冷凍冷蔵庫
CN102967103A (zh) * 2011-08-30 2013-03-13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冰箱以及冷冻装置
JP2015001358A (ja) * 2013-06-18 2015-01-0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冷蔵庫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74935U (zh) * 1986-10-31 1988-05-18
JPH01178575U (zh) * 1988-06-06 1989-12-21
CA2123029C (en) * 1994-05-06 2002-09-10 Nedo Banicevic Refrigerator anti sweat device
JPH08189753A (ja) * 1995-01-13 1996-07-23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冷蔵庫
JPH1062054A (ja) * 1996-08-22 1998-03-06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冷蔵庫
KR101868624B1 (ko) * 2011-12-21 2018-06-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냉장고
JP6107954B2 (ja) * 2013-08-22 2017-04-05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保冷庫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74354A (ja) * 1992-12-02 1994-06-24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蓄熱式冷蔵庫
JP2000213853A (ja) * 1999-01-20 2000-08-0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冷蔵庫
JP2004309090A (ja) * 2003-04-10 2004-11-04 Sanden Corp 冷凍システム
US20110259041A1 (en) * 2010-04-21 2011-10-27 Whirlpool Corporation High efficiency condenser
JP2012087992A (ja) * 2010-10-20 2012-05-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冷凍冷蔵庫
CN102967103A (zh) * 2011-08-30 2013-03-13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冰箱以及冷冻装置
JP2015001358A (ja) * 2013-06-18 2015-01-0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冷蔵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410046A1 (en) 2018-12-05
JP6543811B2 (ja) 2019-07-17
EP3410046A4 (en) 2019-01-23
JP2017133779A (ja) 2017-08-03
WO2017130856A1 (ja) 2017-08-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0119591A1 (ja) 冷凍冷蔵庫及び冷却庫
JP6934603B2 (ja) 冷蔵庫および冷却システム
CN108458534A (zh) 冰箱及其运行方法
JP4867758B2 (ja) 冷蔵庫
CN106940108B (zh) 冰箱
CN110267850A (zh) 真空绝热体、制冷或制热设备、以及车辆
KR20130071577A (ko) 냉장고
JP2012017920A (ja) 冷蔵庫
JP2013155910A (ja) 冷蔵庫
CN102410690A (zh) 冰箱
CN102997558A (zh) 冰箱
JP2013019598A (ja) 冷蔵庫
CN104823010B (zh) 冷藏库
KR970001837B1 (ko) 냉장고
US9784490B2 (en) Refrigeration system with humidity control
CN108496052A (zh) 冷藏库
CN206546057U (zh) 冰箱
JPH11211325A (ja) 冷蔵庫
JP2017026210A (ja) 冷蔵庫
KR20140014957A (ko) 냉동사이클의 응축기를 열원으로 활용하는 건조실
JP2002372357A (ja) 冷蔵庫
JP2005345061A (ja) 冷蔵庫
JP2004053152A (ja) 冷蔵庫
JP2004317069A (ja) 冷蔵庫
CN107436061A (zh) 冰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