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69924B - 触控装置 - Google Patents

触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69924B
CN108469924B CN201710098775.0A CN201710098775A CN108469924B CN 108469924 B CN108469924 B CN 108469924B CN 201710098775 A CN201710098775 A CN 201710098775A CN 108469924 B CN108469924 B CN 1084699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nsing electrodes
substrate
sensing electrode
touch device
sen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9877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69924A (zh
Inventor
柯杰斌
陈志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cer Inc
Original Assignee
Acer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cer Inc filed Critical Acer Inc
Priority to CN20171009877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469924B/zh
Publication of CN1084699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699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699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699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装置,包括多个第一感测电极、多个第二感测电极以及多个第三感测电极。第一感测电极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第二感测电极与第一感测电极电性隔离且沿着第二方向延伸。多个第三感测电极与第二感测电极电性隔离且沿着第一方向延伸。至少部分的第一感测电极、至少部分的第二感测电极及至少部分的第三感测电极分别形成于不同的膜层。

Description

触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触控装置。
背景技术
无论是手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触控装置均占有一席之地。触控装置的使用也渐渐从手指触控进阶到主动式触控笔的使用。主动式触控笔的技术众多,主要可分为电磁式与电容式。电磁式的触控笔需要独立的电磁感应板,并通过电磁感应使触控笔能主动送出信号而独树一格,长期以来效能极佳。电容式触控笔通过笔尖预载一电压达成电场输出,经由感应端接收器电场来计算笔尖于触控面板上方的触控位置。电容式触控笔的最大优点在于无须独立感应板,利用既有的触控面板便可感应到手指与主动式触控笔,因此在成本上具优势。然而,由于手指与主动式触控笔共用两组感测电极,而使感测手指与主动式触控笔的效能不易提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装置,效能佳。
本发明的触控装置包括多个第一感测电极、多个第二感测电极以及多个第三感测电极。第一感测电极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第二感测电极与第一感测电极电性隔离且沿着与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延伸。多个第三感测电极与第二感测电极电性隔离且沿着第一方向延伸。至少部分的第一感测电极、至少部分的第二感测电极及至少部分的第三感测电极分别形成于不同的膜层。
基于上述,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装置利用第一感测电极与第二感测电极外的第三感测电极可提升感测手指和/或触控笔的效能。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上视示意图。
图2为比较例的触控装置的第一感测电极上的信号及第二感测电极上的信号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一感测电极上的信号、第二感测电极上的信号及第三感测电极上的信号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第一感测电极上的信号、第二感测电极上的信号及第三感测电极上的信号的示意图。
图5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第一感测电极及第三感测电极上的信号。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17示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相对应的一个第一感测电极与一个第三感测电极。
图18示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相对应的一个第一感测电极与一个第三感测电极。
图19示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相对应的一个第一感测电极与一个第三感测电极。
图20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相对应的一个第一感测电极与一个第三感测电极。
图21示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相对应的一个第一感测电极与一个第三感测电极。
附图标记说明:
100、100A~100J:触控装置
110:第一感测电极
110a:开口
112:第一走线
120:第二感测电极
122:第二走线
130:第三感测电极
132:第三走线
134:菱形图案
136:桥接线
138:分支部
140:控制单元
150:保护元件
160、162、163、164、180:粘着层
170:第一基板
172、174:薄膜
190、191、192、193、194、195:绝缘层
210:第一基板
220:第二基板
230:显示介质
LCM:显示模块
S110-1、S120-1、S130-1、S110-2、S120-2、S130-2、S110-3、S120-3、S130-3:信号
S1~S10:堆叠结构
T:图框时间
T1:第一子图框时间
T2:第二子图框时间
x、y、z: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现将详细地参考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示范性实施例的实例说明于图式中。只要有可能,相同元件符号在附图和描述中用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上视示意图。请参照图1,触控装置100包括沿着第一方向x延伸的多个第一感测电极110、沿着第二方向y延伸的多个第二感测电极120以及沿着第一方向x延伸的多个第三感测电极130。第一感测电极110与第二感测电极120电性隔离(electrically isolated)。第三感测电极130与第二感测电极120电性隔离。至少部分的第一感测电极110、至少部分的第二感测电极120以及至少部分的第三感测电极130分别形成于不同的多个膜层。
请参照图1,触控装置100还包括控制单元140。第一感测电极110、第二感测电极120及第三感测电极130电性连接至控制单元140。在本实施例中,触控装置100还包括多条第一走线112、多条第二走线122及多条第三走线132。第一感测电极110可通过第一走线112电性连接至控制单元140。第二感测电极120可通过第二走线122电性连接至控制单元140。第三感测电极130可通过第三走线132电性连接至控制单元140。控制单元140例如为具有多个接脚(pins)的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本实施例中,多条第一走线112、多条第二走线122及多条第三走线132可彼此分离且各自连接至控制单元140的多个接脚。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在另一实施例中,每一条第三走线132与对应的一条第一走线112也可在延伸到控制单元140前连接在一起,以使控制单元140不需因第三感测电极130的设置而增加接脚的数量。
触控装置100能根据第一感测电极110及第二感测电极120上的信号决定使用者的手指的触碰位置。触控装置100还能根据第二感测电极120及第三感测电极130上的信号决定触控笔的触碰位置。值得注意的是,通过第三感测电极130的设置,触控装置100感测手指和/或触控笔的效能可提升,以下利用图1、图2及图3举例说明。
比较例的触控装置包括触控装置100的第一感测电极110及第二感测电极120,而不包括触控装置100的第三感测电极130。图2为比较例的触控装置的第一感测电极110上的信号S110、第二感测电极120上的信号S120的示意图。请参照图2,比较例的触控装置在图框时间T内感测手指及触控笔,其中触控笔能发出信号。图框时间T包括第一子图框时间T1、接续第一子图框时间T1的第二子图框时间T2以及接续第二子图框时间T2的第三子图框时间T3。比较例的触控装置的控制单元分别在第一子图框时间T1及第二子图框时间T2读取第一感测电极110上的信号S110及第二感测电极120上的信号S120-1,以决定触控笔的触碰位置。在第三子图框时间T3内,比较例的触控装置的控制单元驱动多个第一感测电极110(即控制单元输入信号S110至第一感测电极110)并读取第二感测电极120上的信号S120,以决定手指的触碰位置。在比较例中,触控笔的处理时间例如为3.6微秒(μs),手指的处理时间例如为3.9微秒(μs),完成一次感测手指与触控笔的图框时间例如7.5微秒,报点更新率(report rate)例如为133赫兹(Hz)。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一感测电极110上的信号S110-1、第二感测电极120上的信号S120-1及第三感测电极130上的信号S130-1的示意图。请参照图1及图2,触控装置100在图框时间T内感测手指及触控笔,其中触控笔能发出信号。图框时间T包括第一子图框时间T1以及接续第一子图框时间T1的第二子图框时间T2。在第一子图框时间T1内,控制单元140同时读取第二感测电极120上的信号S120-1及第三感测电极130上的信号S130-1,以决定触控笔的触碰位置。在第二子图框时间T2内,控制单元140驱动多个第一感测电极110(即控制单元140输入信号S110-1至第一感测电极110)并读取第二感测电极120上的信号S120-1,以决定手指的触碰位置。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第三感测电极130的设置,触控装置100在感测触控笔时,控制单元140不需在不同的时段(如图2的第一子图框时间T1及第二子图框时间T2)分别读取两组感测电极上的信号,而可同时读取第二感测电极120上的信号S120-1及第三感测电极130上的信号S130-1。藉此,触控笔的处理时间可缩短,进而提升触控装置100感测手指和/或触控笔的效能。举例而言,相较比较例的触控装置,在本实施例中,触控笔的处理时间可缩短至2.3微秒(μs),完成一次感测手指与触控笔的图框时间可由7.5微秒(μs)缩短至6.2微秒,报点更新率(report rate)大致上可从133赫兹(Hz)提升至160赫兹,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第一感测电极110上的信号S110-2、第二感测电极120上的信号S120-2及第三感测电极130上的信号S130-2的示意图。请参照图1及图4,触控装置100在图框时间T内感测手指以及触控笔,其中触控笔能发出信号。图框时间T包括第一子图框时间T1以及接续第一子图框时间T1的第二子图框时间T2。在第一子图框时间T1内,控制单元140读取第二感测电极120上的信号S120-2及第三感测电极130上的信号S130-2,以决定手指的触碰位置。特别是,在第一子图框时间T1及第二子图框时间T2内,控制单元140驱动第一感测电极110(即控制单元140输入信号S110-2至第一感测电极110)并读取第二感测电极120上的信号S120-2,以决定手指的触碰位置。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第三感测电极130的设置,触控装置100可在感测手指的时间内,进行部分的感测触控笔的动作。藉此,报点更新率可缩短,进而提升触控装置100感测手指和/或触控笔的效能。举例而言,在本实施例中,完成一次感测手指与触控笔的图框时间可由7.5微秒(μs)缩短至3.9微秒,报点更新率(report rate)大致上可从133赫兹(Hz)提升至260赫兹,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第三感测电极130除了用以感测第三感测电极130的触碰位置外,第三感测电极130还可用以感测触控笔的方位。触控笔的方位包括悬浮于触控装置100外的触控笔与触控装置100的触控面的距离以及触控笔的倾斜程度等触控笔于三维空间内的方位内的自由移动、旋转、倾斜等皆可包含。触控笔的倾斜程度是指触控装置的触控面(例如:后续段落中所述的保护元件150的上表面或显示模块LCM的第二基板220的上表面等)与触控笔的长度方向的夹角大小。以下利用图5举例说明触控装置100如何感测悬浮于触控装置100外的触控笔与触控装置100的触控面的距离以及触控笔的倾斜程度。
图5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第一感测电极及第三感测电极上的信号。请参照图1及图5,如图5的第二列所示,当触控笔悬浮于触控装置100外(即触控笔未触碰触控面)时,触控笔与第三感测电极130的距离远,触控笔与第三感测电极130之间的电容小,而第三感测电极130上的信号小。如图5的第三列所示,当触控笔触碰触控装置100的触控面时,触控笔与第三感测电极130的距离近,触控笔与第三感测电极130之间的电容大,而第三感测电极130上的信号大。通过第三感测电极130上的信号大小便可判断触控笔是否悬浮于触控装置100外。举例而言,当触控笔触碰触控装置100的触控面时,第三感测电极130上的信号为一标准信号;若第三感测电极130上的信号小于所述标准信号时,则可判断触控笔是否悬浮于触控装置100外。更进一步地说,通过第三感测电极130上的信号与所述标准信号的差异,还可判断悬浮于触控装置100外的触控笔与触控装置100的触控面的距离大小。
另外,请参照图1及图5,如图5的第三列所示,控制单元140可同时读取第一感测电极110上的信号(即第一感测电极110接收到的触控笔发射出的信号)以及第三感测电极130上的信号(即第三感测电极130接收到的触控笔发射出的信号),以获得第一信号差。如图5的第四列所示,在不同于第一时间点的第二时间点,控制单元140可同时读取第一感测电极110上的信号以及第三感测电极130上的信号,以获得第二信号差。控制单元140比较第一信号差与第二信号差,以判断触控笔的倾斜程度。举例而言,如图5的第三列所示,触控笔倾斜程度低(例如:几乎不倾斜),此时,第一感测电极110上的信号号以及第三感测电极130上的信号的差异为第一信号差。如图5的第四列所示,第一感测电极110上的信号以及第三感测电极130上的信号的差异为第二信号差。若第二信号差小于第一信号差,则可判断触控笔的倾斜。更进一步地说,在第二信号差小于第一信号差下,第二信号差越小,则表示触控笔的倾斜程度越大。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1及图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感测电极110可为发射电极(Transmission;Tx),而第二感测电极120可为接收电极(Reception;Rx)。第三感测电极130、第二感测电极120及第一感测电极110可选择性地沿视线方向z依序排列,其中视线方向z与第一感测电极110的延伸方向(即第一方向x)和第二感测电极120的延伸方向(即第二方向y)垂直。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凡第一感测电极110及第二感测电极120能感测手指,而第二感测电极120及第三感测电极130能感测触控笔,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感测电极110、第二感测电极120及第三感测电极130也可以其他适当顺序排列。
请参照图6,在本实施例中,触控装置100除了包括第一感测电极110、第二感测电极120及第三感测电极130外,还可包括保护元件(cover lens)150、粘着层160以及第一基板170。第一基板170例如是玻璃基板,但本发明不限于此。第一感测电极110及第二感测电极120可分别形成于第一基板170的上下表面,以构成堆叠结构S1。第三感测电极130可形成于保护元件150的下表面,以构成堆叠结构S2。堆叠结构S1与堆叠结构S2可利用粘着层160连接在一起。在本实施例中,触控装置100可进一步包括粘着层180及显示模块LCM。堆叠结构S1与堆叠结构S2可利用粘着层180贴附于显示模块LCM上,而使触控装置100还具有显示功能。在本实施例中,保护元件150、第三感测电极130、粘着层160、第二感测电极120、第一基板170、第一感测电极110、粘着层180及显示模块LCM可沿着视线方向z依序排列。
需说明的是,图6所示的第一感测电极110、第二感测电极120及第三感测电极130配置于触控装置100中的方式仅是用以举例说明本发明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感测电极110、第二感测电极120及第三感测电极130也可以利用其他方式堆叠,进而构成多种不同类型的触控装置。所述多种类型的触控装置也在本发明所欲保护的范畴内。以下配合图7~图16举例说明。
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7,在本实施例中,触控装置100A除了包括第一感测电极110、第二感测电极120及第三感测电极130外,还包括保护元件150、粘着层160、绝缘层190及第一基板170。第一感测电极110形成在第一基板170的下表面。第二感测电极120形成在第一基板170的上表面。绝缘层190形成在第一基板170的上表面,以覆盖第二感测电极120。第三感测电极130形成在绝缘层190上,以和第二感测电极120电性隔离。第一感测电极110、第一基板170、第二感测电极120、绝缘层190及第三感测电极130构成堆叠结构S9。堆叠结构S9可利用粘着层160与保护元件150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触控装置100A可进一步包括粘着层180及显示模块LCM。保护元件150、粘着层160及堆叠结构S9可利用粘着层180贴附于显示模块LCM上,而使触控装置100A还具有显示功能。在本实施例中,保护元件150、粘着层160、第三感测电极130、绝缘层190、第二感测电极120、第一基板170、第一感测电极110、粘着层180及显示模块LCM可沿着视线方向z依序排列。
图8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8,在本实施例中,触控装置100B除了包括第一感测电极110、第二感测电极120及第三感测电极130外,还包括保护元件150、绝缘层191及绝缘层192。第三感测电极130形成在保护元件150的下表面。绝缘层191覆盖第三感测电极130。第二感测电极120形成在绝缘层191上。绝缘层192覆盖第二感测电极120。第一感测电极110形成在绝缘层192上。保护元件150、第三感测电极130、绝缘层191、第二感测电极120、绝缘层192与第一感测电极110构成堆叠结构S4。在本实施例中,触控装置100B可进一步包括粘着层180及显示模块LCM。堆叠结构S4可利用粘着层180贴附于显示模块LCM上,而使触控装置100B还具有显示功能。在本实施例中,保护元件150、第三感测电极130、绝缘层191、第二感测电极120、绝缘层192、第一感测电极110、粘着层180及显示模块LCM可沿着视线方向z依序排列。
图9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触控装置100C除了包括第一感测电极110、第二感测电极120及第三感测电极130外,还包括保护元件150、绝缘层191、粘着层162及薄膜(Film)172。第三感测电极130形成在保护元件150的下表面。绝缘层191覆盖第三感测电极130。第二感测电极120形成在绝缘层191上。保护元件150、第三感测电极130、绝缘层191与第二感测电极120构成堆叠结构S5。第一感测电极110形成于薄膜(Film)172的上表面。第一感测电极110与薄膜172构成堆叠结构S6。堆叠结构S5利用粘着层162贴附于堆叠结构S6上。在本实施例中,触控装置100C可进一步包括粘着层180及显示模块LCM。堆叠结构S5与堆叠结构S6利用粘着层180贴附于显示模块LCM上,而使触控装置100C还具有显示功能。在本实施例中,保护元件150、第三感测电极130、绝缘层191、第二感测电极120、粘着层162、第一感测电极110、薄膜172、粘着层180及显示模块LCM可沿着视线方向z依序排列。
图10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触控装置100D除了包括第一感测电极110、第二感测电极120及第三感测电极130外,还包括保护元件150、粘着层163、薄膜172、粘着层164以及薄膜174。第三感测电极130形成于薄膜172的上表面。第二感测电极120形成于薄膜172的下表面。第三感测电极130、薄膜172与第二感测电极120构成堆叠结构S7。堆叠结构S7利用粘着层163贴附于保护元件150的下表面。第一感测电极110形成在另一薄膜(Film)174的上表面。第一感测电极110与薄膜174构成堆叠结构S8。堆叠结构S7利用粘着层164贴附于堆叠结构S8上。在本实施例中,触控装置100D可进一步包括粘着层180及显示模块LCM。保护元件150、堆叠结构S7及堆叠结构S8利用粘着层180贴附于显示模块LCM上,而使触控装置100D还具有显示功能。在本实施例中,保护元件150、粘着层163、第三感测电极130、薄膜172、第二感测电极120、粘着层164、第一感测电极110、薄膜174、粘着层180及显示模块LCM可沿着视线方向z依序排列。
图11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触控装置100E除了包括第一感测电极110、第二感测电极120及第三感测电极130外,还包括保护元件150、粘着层163、绝缘层191及薄膜172。第一感测电极110形成于薄膜172的下表面。第二感测电极120形成于薄膜172的上表面。绝缘层191覆盖第二感测电极120。第三感测电极130形成于绝缘层191上。第一感测电极110、薄膜172、第二感测电极120、绝缘层191、第三感测电极130构成堆叠结构S9。堆叠结构S9利用粘着层163贴附于保护元件150的下表面。在本实施例中,触控装置100E可进一步包括粘着层180及显示模块LCM。保护元件150及堆叠结构S9利用粘着层180贴附于显示模块LCM上,而使触控装置100E还具有显示功能。在本实施例中,保护元件150、粘着层163、第三感测电极130、绝缘层191、第二感测电极120、薄膜172、第一感测电极110、粘着层180及显示模块LCM可沿着视线方向z依序排列。
图12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触控装置100F除了包括第一感测电极110、第二感测电极120及第三感测电极130外,还包括保护元件150、粘着层163、绝缘层191、绝缘层192以及薄膜172。第一感测电极110形成于薄膜172的上表面。绝缘层192覆盖第一感测电极110。第二感测电极120形成于绝缘层192上。绝缘层191覆盖第二感测电极120。第三感测电极130形成于绝缘层191上。薄膜172、第一感测电极110、绝缘层192、第二感测电极120、绝缘层191与第三感测电极130构成堆叠结构S10。堆叠结构S10利用粘着层163贴附于保护元件150的下表面。在本实施例中,触控装置100F可进一步包括粘着层180及显示模块LCM。保护元件150及堆叠结构S10利用粘着层180贴附于显示模块LCM上,而使触控装置100F还具有显示功能。在本实施例中,保护元件150、粘着层163、第三感测电极130、绝缘层191、第二感测电极120、绝缘层192、第一感测电极110、薄膜172、粘着层180及显示模块LCM可沿着视线方向z依序排列。
图13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触控装置100G除了包括第一感测电极110、第二感测电极120及第三感测电极130外,还包括显示模块LCM、绝缘层193及绝缘层194。显示模块LCM包括第一基板210、相对于第一基板210的第二基板220以及配置于第一基板210与第二基板220之间的显示介质230。第一感测电极110、第二感测电极120及第三感测电极130可皆配置于显示模块LCM上。详言之,第一感测电极110形成于第二基板220的上表面,绝缘层193覆盖第一感测电极110,第二感测电极120形成于绝缘层193上,绝缘层194覆盖第二感测电极120,第三感测电极130形成于绝缘层194上。第三感测电极130、绝缘层194、第二感测电极120、绝缘层193、第一感测电极110、第二基板220、显示介质230以及第一基板210沿着视线方向z依序堆叠。
图1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触控装置100H除了包括第一感测电极110、第二感测电极120及第三感测电极130外,还包括显示模块LCM及绝缘层193。显示模块LCM包括第一基板210、相对于第一基板210的第二基板220以及配置于第一基板210与第二基板220之间的显示介质230。第一感测电极110、第二感测电极120与第三感测电极130的一部分可设置于显示模块LCM内。第一感测电极110、第二感测电极120与第三感测电极130的一部分可设置于显示模块LCM外。举例而言,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感测电极110可配置于显示模块LCM中,即位于第一基板210与第二基板220之间。详言之,第一感测电极110可配置于显示模块LCM的第二基板220与显示介质230之间。第二感测电极120可形成在第二基板220的上表面。绝缘层193覆盖第二感测电极120。第三感测电极130形成在绝缘层193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感测电极130、绝缘层193、第二感测电极120、第二基板220、第一感测电极110、显示介质230以及第一基板210可沿着视线方向z依序堆叠。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感测电极110也可配置于显示介质230与的第一基板210与之间,而第三感测电极130、绝缘层193、第二感测电极120、第二基板220、显示介质230、第一感测电极110及第一基板210可沿着视线方向z依序堆叠。
图1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触控装置100I除了包括第一感测电极110、第二感测电极120及第三感测电极130外,还包括显示模块LCM。显示模块LCM包括第一基板210、相对于第一基板210的第二基板220以及配置于第一基板210与第二基板220之间的显示介质23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感测电极110与第二感测电极120可配置于显示模块LCM中,即位于第一基板210与第二基板220之间。第三感测电极130可配置于显示模块LCM外。举例而言,第一感测电极110可配置于显示模块LCM的第一基板210上,而位于显示介质230与第一基板210之间。第二感测电极120可配置于第二基板220上,而位于第二基板220与显示介质230之间。第三感测电极130可配置于第二基板220的上表面。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感测电极130、第二基板220、第二感测电极120、显示介质230、第一感测电极110以及第一基板210可沿着视线方向z依序堆叠。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在又一实施例中,第三感测电极130、第二基板220、第二感测电极120、第一感测电极110、显示介质230以及第一基板210可沿着视线方向z依序堆叠;在再一实施例中,第三感测电极130、第二基板220、显示介质230、第二感测电极120、第一感测电极110以及第一基板210可沿着视线方向z依序堆叠。
图16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触控装置100J除了包括第一感测电极110、第二感测电极120及第三感测电极130外,还包括显示模块LCM与绝缘层195。显示模块LCM包括第一基板210、相对于第一基板210的第二基板220以及配置于第一基板210与第二基板220之间的显示介质23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感测电极110、第二感测电极120及第三感测电极130可皆配置于显示模块LCM内。举例而言,第一感测电极110可配置于显示模块LCM的第一基板210上,绝缘层195覆盖第一感测电极110,而第二感测电极120形成于绝缘层195上。第二感测电极120、绝缘层195及第一感测电极110可位于显示介质230与第一基板210之间。第三感测电极130可配置于显示模块LCM的第二基板220上,且位于第二基板220与显示介质230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基板220、第三感测电极130、显示介质230、第二感测电极120、绝缘层195、第一感测电极110及第一基板210可沿着视线方向z依序堆叠,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上述的触控装置100A~100J的任一者可用与触控装置100相同的感测方法感测手指的触碰位置及触控笔的触碰位置;此外,上述的触控装置100A~100J的任一者也可用以感测触控笔的倾斜程度,于此便不再重述。
请参照图1,在本实施例中,每一第三感测电极130与对应的一个第一感测电极110部分重叠。换言之,每一第三感测电极130不会完全遮蔽对应的一个第一感测电极110。藉此,即便,第三感测电极130较第一感测电极110及第二感测电极120靠近使用者,第三感测电极130的设置也不会过度影响第一感测电极110及第二感测电极120的手指感应量。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感测电极130可位于第一感测电极110以内。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感测电极130与第一感测电极110也可以其他适当方式配置,以下以图17~图21为例说明。
图17示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相对应的一个第一感测电极与一个第三感测电极。在图17的实施例中,第三感测电极130可位于第一感测电极110旁,换言之,第三感测电极130可与第一感测电极110错开且不相重叠。图18示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相对应的一个第一感测电极与一个第三感测电极。在图18的实施例中,第三感测电极130也可与第一感测电极110部分重叠且超出第一感测电极110。图19示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相对应的一个第一感测电极与一个第三感测电极。在图19的实施例中,第一感测电极110具有一个开口110a,而与第一感测电极110对应的一个第三感测电极130在第一感测电极110所在表面上的正投影可位于开口110a以内。图20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相对应的一个第一感测电极与一个第三感测电极。在图20的实施例中,第一感测电极110具有多个开口110a,与第一感测电极110对应的一个第三感测电极130可具有多个分支部138,多个分支部138在第一感测电极110所在表面上的正投影可分别位于多个开口110a内。
此外,在图17~图20的实施例中,第三感测电极130的形状是以条状为示例,第一感测电极110的形状是以一个条状图案或彼此相连接的多个条状图案为示例。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感测电极130及第一感测电极110也可呈其他适当形状,以下以图21为例说明。图21示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相对应的一个第一感测电极与一个第三感测电极。在图21的实施例中,第三感测电极130可包括多个菱形图案134以及多个桥接线136,其中每一桥接线136连接相邻的两个菱形图案134,而第一感测电极110的开口110a可具有与多个菱形图案134对应的锯齿状边缘。图17~图21的任一者的第一感测电极110及第三感测电极130可应用在前述任一个触控装置100、100A、100B、100C、100D、100E、100F、100G、100H、100I或100J中。
综上所述,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装置包括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一感测电极、沿着第二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二感测电极以及沿着第一方向延伸且与第二感测电极电性隔离的多个第三感测电极。利用第一感测电极与第二感测电极外的第三感测电极,触控装置感测手指和/或触控笔的效能可提升。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改与润饰,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

Claims (18)

1.一种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第一感测电极,沿着第一方向延伸;
多个第二感测电极,与所述多个第一感测电极电性隔离,且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延伸;
多个第三感测电极,与所述多个第二感测电极电性隔离,且沿着该第一方向延伸,其中所述多个第一感测电极、所述多个第二感测电极以及所述多个第三感测电极分别形成于不同的多个膜层;以及
控制单元,与所述多个第一感测电极、所述多个第二感测电极以及所述多个第三感测电极电性连接,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多个第一感测电极以及所述多个第二感测电极上的信号决定手指的触碰位置,且根据所述多个第二感测电极以及所述多个第三感测电极上的信号决定触控笔的触碰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中,
在第一子图框时间内,所述控制单元同时读取所述多个第二感测电极与所述多个第三感测电极上的信号,以决定触控笔的触碰位置;
在接续所述第一子图框时间的第二子图框时间内,所述控制单元驱动所述多个第一感测电极并读取所述多个第二感测电极上的信号,以决定手指的触碰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中,
在第一子图框时间内,所述控制单元分别读取所述多个第二感测电极上的信号以及所述多个第三感测单元上的信号,并根据在第二子图框时间内所读取的所述多个第二感测电极上的信号以及所述多个第三感测电极上的信号决定触控笔的触碰位置;
在所述第一子图框时间及接续所述第一子图框时间的所述第二子图框时间内,所述控制单元驱动所述多个第一感测电极并读取所述多个第二感测电极上的信号,以决定手指的触碰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单元同时读取所述多个第一感测电极上的信号以及所述多个第三感测电极上的信号,以在第一时间点获得第一信号差;
所述控制单元同时读取所述多个第一感测电极上的信号以及所述多个第三感测电极上的信号,以在不同于所述第一时间点的第二时间点获得第二信号差;
所述控制单元比较所述第一信号差与所述第二信号差,以决定触控笔的方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中所述多个第三感测电极、所述多个第二感测电极以及所述多个第一感测电极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垂直的视线方向依序排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还包括:
保护元件;
粘着层;以及
第一基板,其中所述保护元件、所述多个第三感测电极、所述粘着层、所述多个第二感测电极、所述第一基板以及所述多个第一感测电极沿着视线方向依序排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还包括:
保护元件;
粘着层;
绝缘层;以及
第一基板,其中所述保护元件、所述粘着层、所述多个第三感测电极、所述绝缘层、所述多个第二感测电极、所述第一基板以及所述多个第一感测电极沿着视线方向依序堆叠。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还包括:
保护元件;以及
绝缘层,其中所述保护元件、所述多个第三感测电极、所述绝缘层、所述多个第二感测电极以及所述多个第一感测电极沿着视线方向依序堆叠。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还包括:
保护元件;
绝缘层;
粘着层;以及
薄膜,其中所述保护元件、所述多个第三感测电极、所述绝缘层、所述多个第二感测电极、所述粘着层、所述多个第一感测电极以及所述薄膜沿着视线方向依序堆叠。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还包括:
保护元件;
第一粘着层;
第一薄膜;
第二粘着层;以及
第二薄膜,其中所述保护元件、所述第一粘着层、所述多个第三感测电极、所述第一薄膜、所述多个第二感测电极、所述第二粘着层、所述多个第一感测电极以及所述第二薄膜沿着视线方向依序堆叠。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还包括:
保护元件;
粘着层;
绝缘层;以及
薄膜,其中所述保护元件、所述粘着层、所述多个第三感测电极、所述绝缘层、所述多个第二感测电极、所述薄膜以及所述多个第一感测电极沿着视线方向依序堆叠。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还包括:
保护元件;
粘着层;以及
薄膜,其中所述保护元件、所述粘着层、所述多个第三感测电极、所述多个第二感测电极、所述多个第一感测电极以及所述薄膜沿着视线方向依序堆叠。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还包括:
第一基板;
第二基板,相对于所述第一基板;以及
显示介质,配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其中所述多个第三感测电极、所述多个第二感测电极、所述多个第一感测电极、所述第二基板、所述显示介质以及所述第一基板沿着视线方向依序堆叠。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还包括:
第一基板;
第二基板,相对于所述第一基板;以及
显示介质,配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其中所述多个第三感测电极、所述多个第二感测电极、所述第二基板、所述显示介质以及所述第一基板沿着视线方向依序堆叠,而所述第一感测电极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还包括:
第一基板;
第二基板,相对于所述第一基板;以及
显示介质,配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其中所述多个第三感测电极、所述第二基板、所述多个第二感测电极、所述多个第一感测电极以及所述第一基板沿着视线方向依序堆叠。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还包括:
第一基板;
第二基板,相对于所述第一基板;以及
显示介质,配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其中所述第二基板、所述显示介质以及所述第一基板沿着视线方向依序堆叠,而所述多个第一感测电极、所述多个第二感测电极以及所述多个第三感测电极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中每一所述第三感测电极与对应的一个第一感测电极部分重叠。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中每一所述第三感测电极与对应的一个第一感测电极错开而不相重叠。
CN201710098775.0A 2017-02-23 2017-02-23 触控装置 Active CN1084699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98775.0A CN108469924B (zh) 2017-02-23 2017-02-23 触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98775.0A CN108469924B (zh) 2017-02-23 2017-02-23 触控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69924A CN108469924A (zh) 2018-08-31
CN108469924B true CN108469924B (zh) 2021-04-06

Family

ID=632668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98775.0A Active CN108469924B (zh) 2017-02-23 2017-02-23 触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469924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19487A (zh) * 2010-09-24 2012-04-18 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 显示装置
CN203025679U (zh) * 2013-01-17 2013-06-26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CN103941933A (zh) * 2013-06-28 2014-07-23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电容电磁触控一体化的触控显示装置
CN104281306A (zh) * 2013-07-10 2015-01-14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式显示装置与其制造方法
CN104965623A (zh) * 2015-07-20 2015-10-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模组、触摸屏、其触摸定位方法及显示装置
WO2016208347A1 (ja) * 2015-06-24 2016-12-29 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複合タッチパネル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45575B2 (ja) * 2014-11-19 2018-06-20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19487A (zh) * 2010-09-24 2012-04-18 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 显示装置
CN203025679U (zh) * 2013-01-17 2013-06-26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CN103941933A (zh) * 2013-06-28 2014-07-23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电容电磁触控一体化的触控显示装置
CN104281306A (zh) * 2013-07-10 2015-01-14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式显示装置与其制造方法
WO2016208347A1 (ja) * 2015-06-24 2016-12-29 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複合タッチパネル
CN104965623A (zh) * 2015-07-20 2015-10-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模组、触摸屏、其触摸定位方法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69924A (zh) 2018-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124261B1 (ko) 터치 패널 구비 표시 장치
CN111796723A (zh) 触控感应装置及触控显示面板
TWI699599B (zh) 觸控結構及觸控顯示裝置
KR102364855B1 (ko) 지문/터치 센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US20140104514A1 (en) Touch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US20140111707A1 (en) Touch Screen Panel
US20110315536A1 (en) Touch panel
JP2013143131A (ja)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6662942A (zh) 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
US10459592B2 (en) Touch apparatus
US10817113B2 (en) Touch apparatus
KR102262553B1 (ko) 터치 패널
TWI685775B (zh) 觸控模組及觸控模組的操作方法
US20150116265A1 (en) Touch panel and touch electrode structure thereof
CN108469924B (zh) 触控装置
CN113970979A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KR20150130785A (ko) 터치 패널
KR102139510B1 (ko) 필름 및 입력 장치
CN110321032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10181573U (zh) 触控屏及电子设备
US11977707B2 (en) Touch sensor
CN213751028U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KR20120052431A (ko) 터치 패널
KR101960055B1 (ko) 터치 센서 및 표시 장치
KR101703447B1 (ko) 더미 라인과 그라운드 라인을 구비한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