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70123B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70123B
CN108370123B CN201680074594.8A CN201680074594A CN108370123B CN 108370123 B CN108370123 B CN 108370123B CN 201680074594 A CN201680074594 A CN 201680074594A CN 108370123 B CN108370123 B CN 1083701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ort
circuit
housing
pair
correction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7459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70123A (zh
Inventor
野吕丰
松浦将仁
菊池孝洋
伊藤寿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3701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701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701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701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7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switch
    • H01R13/703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switch operated by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dual-continuity coupling part
    • H01R13/7031Shorting, shunting or bussing of different terminals interrupted or effected on 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 e.g. for ESD protection, line continuity
    • H01R13/7032Shorting, shunting or bussing of different terminals interrupted or effected on 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 e.g. for ESD protection, line continuity making use of a separate bridging element directly cooperating with the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7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switch
    • H01R13/71Contact members of coupling parts operating as switch, e.g. linear or rotational movement required after mechanical 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 to establish electrical 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36Securing a plurality of contact members by one locking piece or operation
    • H01R13/4361Insertion of locking piece perpendicular to direction of contact inser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107/00Four or more po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201/00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R2201/26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vehicl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就算在短路解除突起变形的情况下,也能再使两壳体顺利地嵌合。短路解除突起(35)具有支承部(36)和一对板状绝缘部(37)。支承部(36)在两壳体(10、30)的嵌合状态下将构成短路端子(22)的一对弹性接触片(24)分隔。一对板状绝缘部(37)彼此从支承部(36)向相反方向突出,在两壳体(10、30)的嵌合状态下,一对板状绝缘部(37)介入一对弹性接触片(24)与成对的阴端子零件(12)之间而将两阴端子零件(12)的短路解除。在支承部(36)和板状绝缘部(37)形成有第1矫正部(41)、第2矫正部(42)以及第3矫正部(43),第1矫正部(41)、第2矫正部(42)以及第3矫正部(43)通过与第1壳体(10)抵接而使短路解除突起(35)向与短路端子(22)接近的方向移位。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其具备阴壳体和阳壳体,在阴壳体安装有短路端子和成对的阴端子零件,在阳壳体形成有短路解除突起。在两壳体脱离的状态下,成对的阴端子零件被短路端子保持为短路状态。并且,在两壳体已嵌合的状态下,通过短路解除突起介入短路端子与阴端子零件之间,从而使成对的阴端子零件的短路被解除。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17652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短路解除突起将两阴端子零件的短路解除的状态下,短路端子的弹性接触片一直向阴端子零件侧持续按压短路解除突起。因此,当进行维修等时将两壳体脱离时,有可能短路解除突起以因蠕变现象而向阴端子零件侧接近的方式变形。若短路解除突起变形,则有可能当再次想要将两壳体嵌合时,变形的短路解除突起与阴壳体的正面抵触或者两壳体将无法顺利地嵌合。
本发明是基于上述事情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就算在短路解除突起变形的情况下,也能使两壳体顺利地嵌合。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具备:第1壳体,在所述第1壳体以横向排列状收纳有成对的端子零件;第2壳体,其能相对于所述第1壳体嵌合脱离;短路端子,其设置于所述第1壳体的内部,在所述第1壳体与所述第2壳体脱离的状态下,所述短路端子通过使一对弹性接触片与所述成对的端子零件弹性接触从而使所述成对的端子零件短路;短路解除突起,其形成于所述第2壳体,所述短路解除突起向与相对于所述第1壳体的嵌合方向相同的方向突出;支承部,其构成所述短路解除突起,在所述第1壳体与所述第2壳体嵌合的状态下,所述支承部以将所述一对弹性接触片分隔的方式进行配置;一对板状绝缘部,其形成为彼此从所述支承部向相反方向突出的形态,所述一对板状绝缘部构成所述短路解除突起,在所述第1壳体与所述第2壳体嵌合的状态下,所述一对板状绝缘部介入所述一对弹性接触片与所述成对的端子零件之间而将所述成对的端子零件的短路解除;以及矫正部,其形成于所述支承部的突出端部与所述板状绝缘部的突出端部中的至少任意一方的突出端部,所述矫正部通过与所述第1壳体抵接从而使所述短路解除突起向与所述短路端子接近的方向移位。
发明效果
通过在短路解除突起因来自弹性接触片的按压力而向从短路端子远离的方向不恰当地变形的状态下,当再次想要将两壳体嵌合时,矫正部与第1壳体抵接,从而短路解除突起向与短路端子接近的方向移位。由此,能防止短路解除突起与第1壳体碰触,从而使两壳体顺利地嵌合。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例1的第1壳体的主视图。
图2是示出第1壳体的侧截面图。
图3是示出短路解除突起没有变形的状态的第2壳体的侧截面图。
图4是示出短路解除突起向上方变形的状态的第2壳体的侧截面图。
图5是示出短路解除突起没有变形的状态的局部放大侧截面图。
图6是示出短路解除突起没有变形的状态的局部放大仰视图。
图7是示出短路解除突起没有变形的状态的局部放大主视图。
图8是示出短路解除突起变形的状态的局部放大主视图。
图9是示出当短路解除突起没有变形时的第1壳体与第2壳体的嵌合状态的侧截面图。
图10是示出当短路解除突起变形时的第1壳体与第2壳体的嵌合状态的侧截面图。
图11是示出在第1壳体与第2壳体的嵌合过程中,变形中的短路解除突起被矫正的样子的侧截面图
图12是示出图11的局部放大侧截面图。
图13是示出与弹性接触片抵接的短路解除突起没有变形的状态的正剖视图
图14是示出与弹性接触片抵接的短路解除突起变形的状态的正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也可以构成为:在所述支承部的突出端部形成有第1矫正部,所述第1矫正部以越朝所述短路解除突起的突出方向前方越与所述短路端子接近的方式倾斜。因为支承部以将一对弹性接触片分隔的方式进行配置,所以弹性接触片能在按压端子零件的方向确保支承部的尺寸较大。由此,能确保通过第1矫正部进行矫正的范围较大。
本发明也可以构成为:所述第1矫正部的前端配置于比所述板状绝缘部的突出端部靠突出方向前方的位置。根据此结构,在两壳体的嵌合过程中,在板状绝缘部与第1壳体抵接之前,能预先通过第1矫正部对短路解除突起的形状进行充分地矫正。
本发明也可以构成为:在所述一对板状绝缘部的突出端部形成有第2矫正部,所述第2矫正部以越从所述支承部远离越向所述短路解除突起的突出方向后方后退的方式倾斜。板状绝缘部因来自弹性接触片的按压而向板厚方向移位,该移位量从支承部越朝较远的自由端侧越变大。在此,使形成于板状绝缘部的突出端部的第2矫正部以越从支承部远离越向短路解除突起的突出方向后方后退的方式倾斜。若通过这样倾斜的话,在将两壳体嵌合的过程中,第2矫正部从靠近移位量较小的支承部的区域依次与第1壳体抵接。由此,因为能避免板状绝缘部与第1壳体碰触,所以能确实地使两壳体嵌合。
本发明也可以构成为:在所述板状绝缘部的突出端部形成有第3矫正部,所述第3矫正部以越向所述短路解除突起的突出方向前方越与所述短路端子接近的方式倾斜。根据此结构,在通过第1矫正部对短路解除突起进行矫正之后,接着,能通过第3矫正部对短路解除突起进行矫正。
本发明也可以构成为:所述第3矫正部与所述第1矫正部圆滑地连续。根据此结构,能使通过第1矫正部进行的矫正动作以及通过第3矫正部进行的矫正动作不受到阻碍而连续进行
<实施例1>
以下,参照图1至图4对将本发明具体化的实施例1进行说明。本实施例的连接器构成为具备能相互嵌合以及脱离的第1壳体10和第2壳体30。并且,在以下的说明中,关于第1壳体10的前后方向,将图2、9~12的左方定义为前方。另外,关于第2壳体30的前后方向,将图3~6、9~12的右方定义为前方。关于上下方向,将图1~5,7~14所示的朝向原样地定义为上方、下方。
<第1壳体10>
第1壳体10是合成树脂制,如图1、2所示,整体呈块状。在第1壳体10的内部以沿上下左右排列配置的状态形成有前后方向细长的多个端子收纳室11。在各端子收纳室11内***有阴端子零件12(端子零件),在阴端子零件12的前端部形成有方筒部13。另外,配置于最上段的、沿左右横向排列的端子收纳室11彼此成对。如图1、13所示,在成对的两个端子收纳室11的下方分别形成有一个端子收纳空间14。成对的端子收纳室11的前端部的下表面与端子收纳空间14的上表面连通。
如图1所示,在第1壳体10的正面形成有多个突片***口15,多个突片***口15分别与各端子收纳室11的前端连通。突片***口15用于使在后述第2壳体30设置的阳端子零件33的突片34***到端子收纳室11内的开口。突片***口15的开口形状呈大致方形。在第1壳体10的正面的突片***口15的开口缘沿整个周向形成有诱导斜面16。
同样,在第1壳体10的正面开口有解除用***口17,解除用***口17与端子收纳空间14的上端部连通。如图1、8所示,解除用***口17由第1开口部18和第2开口部19构成。第1开口部18形成为左右方向长的狭缝状。第1开口部18的左右方向的形成范围位于端子收纳空间14的上方且遍布与成对的端子收纳室11(两个突片***口15)对应的区域。另外,第2开口部19位于第1开口部18的下方且与第1开口部18的左右方向中央部连通。
如图1、8所示,在第1开口部18的开口缘部中的除了开口上缘部20以外的区域形成有诱导面21,诱导面21形成为使第1壳体10的正面凹陷成锥形状的方式。另外,在第2开口部19的开口缘部也形成有同样的诱导面21。另一方面,因为第1开口部18的开口上缘部20与突片***口15的诱导斜面16接近,所以在开口上缘部20,在第1壳体10的正面没有形成有诱导面21,第1壳体10的正面相对于第1开口部18的内表面呈大致直角。开口上缘部20的解除用***口17的内表面与端子收纳空间14的上表面以相同高度对齐状地连续。
<短路端子22>
在各端子收纳空间14内分别收纳有短路端子22。短路端子22是具备基部23和左右一对弹性接触片24的单个部件,基部23用于将短路端子22以定位状态固定到端子收纳空间14内,左右一对弹性接触片24配置于基部23的上方。弹性接触片24能沿上下方向弹性变形。若成对的弹性接触片24与配置于其上方且成对的阴端子零件12的方筒部13的下表面弹性接触,则该成对的阴端子零件12成为短路状态。
<第2壳体30>
第2壳体30是合成树脂制,如图3所示,第2壳体30具备端子保持部31和罩部32,罩部32形成为从端子保持部31的外周缘向前方以方筒状突出。在罩部32内收纳有多个阳端子零件33的前端的突片34,多个阳端子零件33安装于端子保持部31。在罩部32内设置有多个短路解除突起35,多个短路解除突起35与第1壳体10的各解除用***口17对应。各短路解除突起35形成为从端子保持部31的前端面(罩部32的底端面)向前方以悬臂状突出的方式,并与端子保持部31形成为一体。短路解除突起35的突出方向与第2壳体30相对于第1壳体10的嵌合方向相同。
<短路解除突起35>
如图5~7所示,短路解除突起35具备支承部36和左右对称的一对板状绝缘部37。支承部36形成为沿前后方向细长地延伸的方式。如图7所示,支承部36的正面视形状形成为高度尺寸相对于宽度尺寸稍大的大致方形。支承部36中的除了前端部(顶端部)以外的区域的上表面形成为与两壳体10、30的嵌合方向平行的水平面。支承部36的下表面的正面视形状呈大致圆弧形。支承部36的左右两侧面形成为与两壳体10、30的嵌合方向平行的平面。
一对板状绝缘部37形成为从支承部36的上端部向左右两侧方沿水平且以悬臂状突出的板状。即、支承部36的下端侧区域形成为从两板状绝缘部37的下表面以肋状突出的方式。该支承部36中的以肋状突出的部分具有使板状绝缘部37的上下方向(板状绝缘部37的板厚方向)的弯曲刚性提高的加强功能。板状绝缘部37的前后方向的形成区域是遍布从端子保持部31的正面至比支承部36的前端稍靠后方的位置的范围。板状绝缘部37的上表面中的除了前端缘部以外的区域形成为相对于支承部36的上表面以对齐状连续的水平面。
<短路解除突起35的功能说明>
本实施例的连接器在汽车的气囊回路中被使用。因此,在第1壳体10与第2壳体30脱离的(未嵌合的)状态下,一对弹性接触片24与成对的阴端子零件12的方筒部13的下表面弹性地抵接,且成对的阴端子零件12被短路端子22保持为短路状态。由此,能防止气囊的误爆。另外,在两壳体10、30嵌合的状态下,为了使气囊处于能正常动作的状态,解除成对的阴端子零件12的短路。
在短路解除状态下,短路解除突起35从解除用***口17进入端子收纳空间14内。此时,一对板状绝缘部37通过第1开口部18,支承部36通过第2开口部19。并且,如图13所示,支承部36以介入于一对弹性接触片24之间,并将两弹性接触片24分隔的方式配置。另外,支承部36在左右方向与将成对的端子收纳室11区划的隔壁25对应,并位于该隔壁25的下方附近。
另外,如图9、13所示,一对板状绝缘部37与一对弹性接触片24抵接并使该两弹性接触片24从阴端子零件12脱离。由此,成对的阴端子零件12的短路被解除。在该短路解除状态下,板状绝缘部37以挤进弹性接触片24与阴端子零件12之间的方式存在,但是在板状绝缘部37的上表面与阴端子零件12的下表面之间存在间隙。这是因为,为了在两壳体10、30的嵌合过程中,板状绝缘部37不与端子零件干渉,从而将板状绝缘部37的上表面的高度设定为比阴端子零件12的下表面低。
然而,从下方因弹性接触片24的弹性复原力而产生的朝上(朝板状绝缘部37的板厚方向)的弹性按压力(弹压力)一直被赋于板状绝缘部37。因此,若两壳体10、30的嵌合状态历时较长时间,则合成树脂制的短路解除突起35有可能因蠕变现象而以一边进出上述间隙内一边向上方翘曲的方式变形。如图4所示,通过这种变形,从而整个短路解除突起35成为以其后端部(被端子保持部31的正面支承的端部)为支点向上方抬起的状态。此时的短路解除突起35向上方移动的移位量在短路解除突起35的前端部(突出方向前端部)成为最大。
同时,如图8、14所示,板状绝缘部37成为以与该支承部36相连的基端部为支点向上方抬起的状态。此时的板状绝缘部37向上方移动的移位量在板状绝缘部37的左右方向的自由端侧(支承部36相反侧)的外侧缘部为最大。这种不恰当的变形即使在为了进行维修等而将两壳体10、30脱离的状态也被维持。因此,在维修等结束之后,当再次想要将两壳体10、30嵌合时,短路解除突起35与第1壳体10的正面碰触。若短路解除突起35与第1壳体10的正面碰触,则将无法使两壳体10、30嵌合。
<第1~第3矫正部41、42、43>
作为对策,如图5、6所示,在短路解除突起35中作为纠正短路解除突起35的变形而使短路解除突起35能进入解除用***口17的手段形成有第1~第3矫正部41、42、43。第1矫正部41(第1矫正部)形成于支承部36的前端部(突出方向前端部)的上表面。第1矫正部41以越朝短路解除突起35的突出方向前方越变低的方式倾斜。即、该第1矫正部41的勾配在上下方向(与弹性接触片24按压阴端子零件12的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以越朝短路解除突起35的突出方向前方越与短路端子22接近的方式倾斜。短路解除突起35的突出方向的第1矫正部41的形成区域是遍布从支承部36的前端(突出端)至比板状绝缘部37的最前端稍靠后方的位置的范围。
第2矫正部42(第2矫正部)形成于一对板状绝缘部37的前端缘部。第2矫正部42沿板状绝缘部37的左右方向的整个宽度连续形成。如图6所示,第2矫正部42以越从支承部36远离越向短路解除突起35的突出方向后方后退的方式倾斜。因此,在板状绝缘部37的突出端部中的与支承部36相连的基端部中,第2矫正部42位于最前端。另外,第2矫正部42的最前端的位置是比支承部36的前端以及第1矫正部41的前端稍靠后方的位置且比第1矫正部41的后端稍靠前方的位置。
第3矫正部43(第3矫正部)遍布一对板状绝缘部37的突出端缘部(前端缘部)的左右方向的整个宽度区域连续形成。与第1矫正部41相同,第3矫正部43以越向短路解除突起35的突出方向前方越变低的方式倾斜。并且,第3矫正部43的基端部(在左右方向中与支承部36接近的一侧的端部)与第1矫正部41圆滑地连续。与第2矫正部42相同,第3矫正部43遍布板状绝缘部37的整个宽度区域连续形成。因此,第3矫正部43的最前端的位置是比支承部36的前端以及第1矫正部41的前端稍靠后方的位置且比第1矫正部41的后端稍靠前方的位置。
<实施例的作用>
如图11、12所示,在短路解除突起35以向上方变形的状态将两壳体10、30嵌合的过程中,短路解除突起35的突出端(前端)与第1壳体10的正面中的没有形成有诱导面21的开口上缘部20滑接。首先与第1壳体10的正面抵接的只是短路解除突起35中的支承部36的第1矫正部41。因为第1矫正部41相对于两壳体10、30的嵌合方向向下方倾斜,所以若进一步进行两壳体10、30的嵌合,则通过第1矫正部41的倾斜而使短路解除突起35的姿势整体地向下方被矫正。
因为在第1矫正部41的后端到达开口上缘部20之后,整个支承部36钻入第1开口部18内,所以在这之后,第2矫正部42与第3矫正部43中的接近支承部36的基端部与开口上缘部20滑接。通过这样的方式,从而板状绝缘部37以其自由端侧成为最大移位量的方式向上方变形,且第2矫正部42以自由端侧后退的方式倾斜。因此,第2矫正部42以及第3矫正部43的与开口上缘部20(第1壳体10)滑接的位置随着两壳体10、30的嵌合进一步进行而逐渐向自由端侧移动。并且,通过该滑接位置的移位,从而当板状绝缘部37逐渐向下方被压下时,板状绝缘部37能进入解除用***口17内。由此,两壳体10、30成为正规的嵌合状态。
如图10所示,若在短路解除突起35变形的状态下两壳体10、30嵌合,则短路解除突起35以向上方变形的状态介入于弹性接触片24与阴端子零件12之间。此时,短路解除突起35的变形量比当处于两壳体10、30脱离状态时的变形量小。就算处于短路解除突起35变形的状态,因为弹性接触片24被板状绝缘部37向下方压下而从阴端子零件12脱离,所以成对的阴端子零件12被保持为短路解除状态。
<实施例的构成以及效果>
本实施例的连接器具备第1壳体10、第2壳体30以及短路端子22,在第1壳体10中以横向排列状收纳有成对的阴端子零件12,第2壳体30能相对于第1壳体10嵌合脱离,短路端子22设置于第1壳体10的内部。短路端子22通过在两壳体10、30脱离的状态下使一对弹性接触片24与成对的阴端子零件12弹性地接触,从而使该成对的阴端子零件12短路。在第2壳体30形成有短路解除突起35,短路解除突起35向与相对于第1壳体10的嵌合方向相同的方向突出。
构成短路解除突起35的支承部36以在两壳体10、30嵌合的状态下将一对弹性接触片24分隔的方式配置。与支承部36相同的构成短路解除突起35的一对板状绝缘部37形成为彼此从支承部36沿相反朝向向左右方向突出的形态。一对板状绝缘部37在两壳体10、30嵌合的状态下介入一对弹性接触片24与成对的阴端子零件12之间来解除成对的阴端子零件12的短路。
并且,在支承部36的突出端部与一对板状绝缘部37的突出端部形成有第1~第3矫正部41、42、43。这些矫正部41、42、43通过在两壳体10、30的嵌合过程中与第1壳体10的正面抵接(修正),从而使短路解除突起35向与短路端子22接近的方向移位。短路解除突起35通过在因来自弹性接触片24的按压力而向从短路端子22远离的上方向进行不恰当地变形的状态下,当想要将两壳体10、30再嵌合时,第1~第3矫正部41、42、43与第1壳体10抵接,从而使短路解除突起35向与短路端子22接近的方向移位。由此,能防止短路解除突起35与第1壳体10碰触,从而使两壳体10、30顺利地嵌合。
另外,在支承部36的突出端部形成有第1矫正部41,第1矫正部41以越朝短路解除突起35的突出方向前方越与短路端子22接近的方式向下方倾斜。因为支承部36以将一对弹性接触片24分隔的方式配置,所以弹性接触片24能在按压端子零件的方向(上下方向)确保支承部36的尺寸较大。因此,能确保通过第1矫正部41能进行矫正的范围(即、与第1壳体10的开口上缘部20滑接的范围)较大。
另外,第1矫正部41的前端(顶端)配置于比板状绝缘部37的突出端部靠突出方向前方(前方)的位置。根据此结构,在两壳体10、30的嵌合过程中,在板状绝缘部37与第1壳体10抵接之前,能预先通过第1矫正部41对短路解除突起35的倾斜形状进行充分地矫正。
另外,板状绝缘部37因来自弹性接触片24的按压而向板厚方向(上方)移位,该移位量从支承部36越朝较远的自由端侧越变大。在此,在一对板状绝缘部37的突出端部形成有第2矫正部42,第2矫正部42以越从支承部36远离越向短路解除突起35的突出方向后方后退的方式倾斜。通过这样倾斜,在将两壳体10、30嵌合的过程中,第2矫正部42从与移位量较小的支承部36接近的区域依次与第1壳体10抵接。由此,因为能避免板状绝缘部37与第1壳体10碰触,所以能使两壳体10、30确实地嵌合。
另外,在板状绝缘部37的突出端部形成有第3矫正部43,第3矫正部43以越朝短路解除突起35的突出方向前方越与短路端子22接近的方式倾斜。根据此结构,在通过第1矫正部41对短路解除突起35进行了矫正之后,接着,能通过第3矫正部43对短路解除突起35进行矫正。另外,因为第3矫正部43相对于第1矫正部41圆滑地连续,所以使通过第1矫正部41进行的矫正动作以及通过第3矫正部43进行的矫正动作不受到阻碍而能连续进行。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根据上述记载以及附图进行说明的实施例,例如以下的实施例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1)在上述实施例中,将矫正部形成于支承部的突出端部与板状绝缘部的突出端部的双方,但是矫正部也可以只形成于支承部与板状绝缘部中的任意一方的突出端部。即,也可以只形成第1~第3矫正部中的任意一个矫正部或者只形成任意两个矫正部。
(2)在上述实施例中,支承部从板状绝缘部的下表面以肋状突出,但是支承部也可以与板状绝缘部形成为大致直角的板状。
(3)在上述实施例中,形成于支承部的突出端部的第1矫正部的前端配置于比板状绝缘部的突出端部的最前端靠前方的位置,但并不限定于此,第1矫正部的前端也可以配置于与板状绝缘部的突出端部(第2矫正部)的最前端相同的位置,或者也可以配置于比板状绝缘部的突出端部(第2矫正部)的最前端靠后方的位置。
(4)在上述实施例中,第1矫正部与第2矫正部圆滑地连续,但是第1矫正部与第3矫正部也可以以台阶状或形成角度地连续,也可以不连续而分开配置。
(5)在上述实施例中,第3矫正部沿板状绝缘部的突出端部的整个宽度连续形成,但不限于此,第3矫正部也可以只形成于板状绝缘部的突出端部中的靠近支承部的区域,也可以只形成于板状绝缘部的突出端部中的支承部相反侧端部,也可以只形成于板状绝缘部的突出端部的宽度方向的中央侧区域。
附图标记说明
10…第1壳体
12…阴端子零件(端子零件)
22…短路端子
24…弹性接触片
30…第2壳体
35…短路解除突起
36…支承部
37…板状绝缘部
41…第1矫正部(第1矫正部)
42…第2矫正部(第2矫正部)
43…第3矫正部(第3矫正部)

Claims (8)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1壳体,在所述第1壳体以横向排列状收纳有成对的端子零件;
第2壳体,其能相对于所述第1壳体嵌合脱离;
短路端子,其设置于所述第1壳体的内部,在所述第1壳体与所述第2壳体脱离的状态下,所述短路端子通过使一对弹性接触片与所述成对的端子零件弹性接触从而使所述成对的端子零件短路;
短路解除突起,其形成于所述第2壳体,所述短路解除突起向与相对于所述第1壳体的嵌合方向相同的方向突出;
支承部,其构成所述短路解除突起,在所述第1壳体与所述第2壳体嵌合的状态下,所述支承部以将所述一对弹性接触片分隔的方式进行配置;
一对板状绝缘部,其形成为彼此从所述支承部向相反方向突出的形态,所述一对板状绝缘部构成所述短路解除突起,在所述第1壳体与所述第2壳体嵌合的状态下,所述一对板状绝缘部介入所述一对弹性接触片与所述成对的端子零件之间而将所述成对的端子零件的短路解除;以及
第2矫正部,其形成于所述板状绝缘部的突出端部,所述第2矫正部通过与所述第1壳体抵接从而使所述短路解除突起向与所述短路端子接近的方向移位,
所述第2矫正部以越从所述支承部远离越向所述短路解除突起的突出方向后方后退的方式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支承部的突出端部形成有第1矫正部,所述第1矫正部以越朝所述短路解除突起的突出方向前方越与所述短路端子接近的方式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矫正部的前端配置于比所述板状绝缘部的突出端部靠突出方向前方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板状绝缘部的突出端部形成有第3矫正部,所述第3矫正部以越向所述短路解除突起的突出方向前方越与所述短路端子接近的方式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板状绝缘部的突出端部形成有第3矫正部,所述第3矫正部以越向所述短路解除突起的突出方向前方越与所述短路端子接近的方式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3矫正部与所述第1矫正部圆滑地连续。
7.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1壳体,在所述第1壳体以横向排列状收纳有成对的端子零件;
第2壳体,其能相对于所述第1壳体嵌合脱离;
短路端子,其设置于所述第1壳体的内部,在所述第1壳体与所述第2壳体脱离的状态下,所述短路端子通过使一对弹性接触片与所述成对的端子零件弹性接触从而使所述成对的端子零件短路;
短路解除突起,其形成于所述第2壳体,所述短路解除突起向与相对于所述第1壳体的嵌合方向相同的方向突出;
支承部,其构成所述短路解除突起,在所述第1壳体与所述第2壳体嵌合的状态下,所述支承部以将所述一对弹性接触片分隔的方式进行配置;
一对板状绝缘部,其形成为彼此从所述支承部向相反方向突出的形态,所述一对板状绝缘部构成所述短路解除突起,在所述第1壳体与所述第2壳体嵌合的状态下,所述一对板状绝缘部介入所述一对弹性接触片与所述成对的端子零件之间而将所述成对的端子零件的短路解除;
第1矫正部,其形成于所述支承部的突出端部,所述第1矫正部通过与所述第1壳体抵接从而使所述短路解除突起向与所述短路端子接近的方向移位;以及
第3矫正部,其形成于所述板状绝缘部的突出端部,所述第3矫正部通过与所述第1壳体抵接从而使所述短路解除突起向与所述短路端子接近的方向移位,
所述第1矫正部和所述第3矫正部以越向所述短路解除突起的突出方向前方越与所述短路端子接近的方式倾斜,
所述第3矫正部与所述第1矫正部圆滑地连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一对板状绝缘部的突出端部形成有第2矫正部,所述第2矫正部以越从所述支承部远离越向所述短路解除突起的突出方向后方后退的方式倾斜。
CN201680074594.8A 2015-12-22 2016-12-22 连接器 Active CN1083701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49342 2015-12-22
JP2015249342A JP6540499B2 (ja) 2015-12-22 2015-12-22 コネクタ
PCT/JP2016/088307 WO2017110983A1 (ja) 2015-12-22 2016-12-22 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70123A CN108370123A (zh) 2018-08-03
CN108370123B true CN108370123B (zh) 2020-03-13

Family

ID=590895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74594.8A Active CN108370123B (zh) 2015-12-22 2016-12-22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476206B2 (zh)
EP (1) EP3396792B1 (zh)
JP (1) JP6540499B2 (zh)
CN (1) CN108370123B (zh)
WO (1) WO201711098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40640B2 (ja) * 2017-08-18 2021-03-10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装置
JP7140010B2 (ja) * 2019-03-14 2022-09-21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雄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ネクタ
CN112018540A (zh) * 2020-07-21 2020-12-01 郑州森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流互感器二次侧防开路用连接器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63872A (en) * 1992-12-22 1993-11-23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Electrical shorting system
CN1178404A (zh) * 1996-08-21 1998-04-08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一种短路端子与连接器的连接方法及一种含有短路端子的连接装置
US5788520A (en) * 1997-01-07 1998-08-04 Osram Sylvania Inc. Connector shorting bar retention
CN1190271A (zh) * 1997-02-05 1998-08-12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锁定检测连接器
US5803756A (en) * 1995-08-08 1998-09-08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short circuit terminal
JPH11176522A (ja) * 1997-12-12 1999-07-02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US6106315A (en) * 1997-02-11 2000-08-22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shunt
JP3090000B2 (ja) * 1995-08-08 2000-09-1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1362760A (zh) * 2000-12-28 2002-08-07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卡片端连接器
CN1604399A (zh) * 2003-10-01 2005-04-06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和连接器***
JP2008226534A (ja) * 2007-03-09 2008-09-25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US7955104B1 (en) * 2010-03-08 2011-06-07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Shorting clip terminal connector assembly including protrusion shield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60790A (ja) * 2001-03-06 2002-09-13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2008027760A (ja) * 2006-07-21 2008-02-07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嵌合検知機能を備えたコネクタ
JP2008097908A (ja) * 2006-10-10 2008-04-24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EP1986284B1 (en) 2007-04-23 2014-08-20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 connector and an assembling method therefor
JP4985206B2 (ja) * 2007-04-23 2012-07-2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ショート端子
JP2012134006A (ja) * 2010-12-21 2012-07-12 Yazaki Corp コネクタ
JP5534350B2 (ja) * 2011-02-16 2014-06-2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63872A (en) * 1992-12-22 1993-11-23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Electrical shorting system
US5803756A (en) * 1995-08-08 1998-09-08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short circuit terminal
JP3090000B2 (ja) * 1995-08-08 2000-09-1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1178404A (zh) * 1996-08-21 1998-04-08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一种短路端子与连接器的连接方法及一种含有短路端子的连接装置
US5788520A (en) * 1997-01-07 1998-08-04 Osram Sylvania Inc. Connector shorting bar retention
CN1190271A (zh) * 1997-02-05 1998-08-12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锁定检测连接器
US6106315A (en) * 1997-02-11 2000-08-22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shunt
JPH11176522A (ja) * 1997-12-12 1999-07-02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CN1362760A (zh) * 2000-12-28 2002-08-07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卡片端连接器
CN1604399A (zh) * 2003-10-01 2005-04-06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和连接器***
JP2008226534A (ja) * 2007-03-09 2008-09-25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CN101299491A (zh) * 2007-03-09 2008-11-05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及其组装方法
US7955104B1 (en) * 2010-03-08 2011-06-07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Shorting clip terminal connector assembly including protrusion shiel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396792B1 (en) 2021-02-24
JP2017117553A (ja) 2017-06-29
EP3396792A4 (en) 2018-12-19
US10476206B2 (en) 2019-11-12
JP6540499B2 (ja) 2019-07-10
WO2017110983A1 (ja) 2017-06-29
US20180375259A1 (en) 2018-12-27
EP3396792A1 (en) 2018-10-31
CN108370123A (zh) 2018-08-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119670B2 (ja) コネクタ
US9577382B2 (en) Connector
JP4985206B2 (ja) コネクタ及びショート端子
CN108376851B (zh) 带止动件的连接器
CN108370123B (zh) 连接器
WO2012095934A1 (en) Terminal locking structure in connector housing
US20180337491A1 (en) Connector
JP6150172B2 (ja) コネクタ
EP2541690A1 (en)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KR102461375B1 (ko) 커넥터의 록킹 구조 및 커넥터
US20190115695A1 (en) Electrical connection device having connection detection function
US9899769B2 (en) Connector with an operating member mountable in either of two opposite orientations and locks for locking the operating member at an initial position and a connection position in either orientation
JP2014203699A (ja) コネクタ
WO2019035331A1 (ja) コネクタ
US10903604B2 (en) Connector with a housing that restricts excessive deflection of the lock arm
US10050388B2 (en) Connector having a shorting terminal with a pair of press-fit projections
US9812807B2 (en) Connector
WO2022255068A1 (ja) コネクタ
JP6686804B2 (ja) コネクタ
JP5518641B2 (ja) コネクタおよびリテーナ
JP4826519B2 (ja) コネクタ
JP2015225759A (ja) コネクタ
JP2018181469A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2018181470A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2008098021A (ja) 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