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59062A - 高适应性型固体聚羧酸减水剂及其本体聚合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高适应性型固体聚羧酸减水剂及其本体聚合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59062A
CN108359062A CN201810245389.4A CN201810245389A CN108359062A CN 108359062 A CN108359062 A CN 108359062A CN 201810245389 A CN201810245389 A CN 201810245389A CN 108359062 A CN108359062 A CN 1083590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reducing agent
initiator
type solid
water reduc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4538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子
汪咏梅
吴伟
刘昭洋
王玉乾
王进春
王龙飞
周海成
李茜茜
董秀茹
康静
刘翠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1024538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359062A/zh
Publication of CN1083590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5906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8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provided for in subclass C08G
    • C08F283/06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provided for in subclass C08G on to polyethers, polyoxymethylenes or polyacetals
    • C08F283/065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provided for in subclass C08G on to polyethers, polyoxymethylenes or polyacetals on to unsaturated polyethers, polyoxymethylenes or polyacet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4/00Use of organic materials as active ingredients for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e.g. plasticisers
    • C04B24/16Sulfur-containing compounds
    • C04B24/161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omprising sulfonate or sulfate groups
    • C04B24/163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omprising sulfonate or sulfate group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4B24/165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omprising sulfonate or sulfate group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ntaining polyether side chai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4/00Use of organic materials as active ingredients for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e.g. plasticisers
    • C04B24/24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4B24/243Phosphorus-containing polymers
    • C04B24/246Phosphorus-containing polymers containing polyether side chai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103/00Function or property of ingredients for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 C04B2103/30Water reducers, plasticisers, air-entrainers, flow improv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Macromonomer-Based Addition Polymer (AREA)
  • Graft Or Block Polymers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Abstract

一种高适应性型固体聚羧酸减水剂及其本体聚合制备方法,固体聚羧酸减水剂是由下述质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的:聚合度为33的烯丙基聚乙二醇APEG单体100~150份,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中的一种21.6~32.3份,马来酸酐、顺丁烯二酸二烯丙酯中的一种16.5~29.6份,苯乙烯、苯乙烯磺酸钠中的一种2.5~6.6份,不饱和膦酸酯单体7.5~9.6份,引发剂,引发剂占所有单体总质量的1%~3%。不饱和膦酸酯单体为2‑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磷酸酯、乙烯基膦酸二乙酯;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等。本发明还提供了固体聚羧酸减水剂的本体聚合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减水剂在获得高性能减水效果的同时,还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同时该减水剂的制备工艺简单,绿色环保。

Description

高适应性型固体聚羧酸减水剂及其本体聚合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凝土外加剂,尤其涉及一种固体聚羧酸减水剂,具体是一种高适应性型固体聚羧酸减水剂,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是一种高适应性型固体聚羧酸减水剂的本体聚合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已经成为当代混凝土的重要组分之一,广泛应用于各种重点工程。然而现在市面上大多数聚羧酸系减水剂母液一般为固含量40%-50%的液态产品,这就使得运输成本大幅提高,同时也为产品储存带来不便,且不能适用于干混砂浆和灌浆料等建材产品生产以及喷射混凝土施工等需要固体高性能减水剂的情况,限制了其更广泛的应用。因此生产固体聚羧酸系减水剂可有效解决产品在储存运输及应用方面所存在的诸多问题。
现阶段,固体粉剂聚羧酸系减水剂一般通过采用喷雾干燥法对所生产的低固含产品进行干燥或是采用有机溶剂作为反应介质,并通过分离提纯的方法获得固体产品这两种方式制备而来。
本体聚合法合成聚羧酸系减水剂是近年来得以普遍关注的聚羧酸系减水剂新型生产方式,具有引发速率快、引发能力强,可大幅提高单体转化率,从而显著提高有效分子含量,反应时间短,产品运输成本低以及应用范围更为广泛等诸多优点。本体聚合法合成聚羧酸系减水剂是在无溶剂的条件下,采用高温加热的方式将聚合单体熔融,加入引发剂、不饱和羧酸单体,制备性能优异的固体聚羧酸系减水剂产品。采用本体聚合法制备固体聚羧酸系减水剂工艺简单,绿色环保,应用前景可观。
发明人检索到以下相关专利文献:
CN101824125A公开了一种粉体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制备方法,它在引发剂和链转移剂存在的条件下,由一定摩尔比的大分子量单体和小分子量单体,在一定温度的水溶液中,搅拌,进行聚合反应,聚合反应结束后,向反应液加入碱性化合物,调整pH值为7±1,喷雾干燥而获得得粉体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该制备方法通过喷雾干燥的方法得到粉体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喷雾干燥法的原理是采用雾化器加热液态原料,从而使原料以雾液形式分散开来,并通过热空气与雾液直接接触得到固体产品。但是,由于聚羧酸系减水剂玻璃化温度低,在喷雾干燥过程中易出现粘壁、燃烧、结块等现象,且高温干燥过程会对减水剂的分子结构造成破坏,或是继续聚合成更大分子量的物质,导致失去减水性能,不易获得高品质的聚羧酸系减水剂产品。并且喷雾干燥工艺的能耗高,增加了成本。
CN106188422A公开了一种在有机溶剂体系合成固体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加入不饱和羧酸、不饱和醇聚醚、甲苯;再加入巯基乙酸和偶氮二异丁氰,在机械搅拌条件下进行自由基共聚反应,反应结束后减压蒸发甲苯,经机械粉碎,即得目标产物。该制备方法是向反应容器中加入有机溶剂,不饱和醇聚醚,油溶性引发剂,不饱和羧酸,反应结束后洗出不溶于有机溶剂的物质过滤,在减压条件下蒸发溶剂,获得固体状态的聚羧酸减水剂。减压蒸馏脱除溶剂,对设备要求高,处理陈本也高,并且溶剂甲苯本身具有相当的毒性,不利于环保。反应操作复杂且过程难以控制,这便使得整个生产过程耗时长,不利于工业生产应用。
CN102993387A公开了一种一步直接合成纯固体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方法,以丙烯酸类化合物和不饱和聚氧乙烯醚为聚合反应单体,加入分子量调节剂,在引发剂的作用下于无任何溶剂的环境下通过自由基本体聚合反应制得。该合成方法虽然避免了高温喷雾干燥或分离溶剂等后处理工序,但是所述方法的引发剂和单体均是一次投入反应釜中,在实际放大生产中存在放热速率快,反应过程中出现温度升高到90℃以上进而导致凝胶效应出现的几率大大增加,影响产品性能的稳定性,甚至引发生产安全问题。
CN105131198A公开了一种一步合成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它是利用烯丙基聚氧乙烯醚APEG大单体,在引发剂和链转移剂甲基丙烯磺酸钠MAS的作用下与羧酸类单体发生共聚反应,一步合成获得具有梳形结构的产物—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该减水剂在发生共聚反应时,使用了链转移剂。
以上这些技术对于如何使固体聚羧酸减水剂在获得高性能减水效果的同时,还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并未给出具体的指导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适应性型固体聚羧酸减水剂,该减水剂在获得高性能减水效果的同时,还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同时该减水剂的制备工艺简单,绿色环保。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适应性型固体聚羧酸减水剂的本体聚合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适应性型固体聚羧酸减水剂,其技术方案在于它是由下述质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的:聚合度为33的烯丙基聚乙二醇APEG单体(烯丙基聚乙二醇)100~150份,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中的一种21.6~32.3份,马来酸酐、顺丁烯二酸二烯丙酯中的一种16.5~29.6份,苯乙烯、苯乙烯磺酸钠中的一种2.5~6.6份,不饱和膦酸酯单体7.5~9.6份,引发剂,引发剂占所有单体总质量的1%~3%。
其中,所述不饱和膦酸酯单体为2-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磷酸酯(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磷酸酯)、乙烯基膦酸二乙酯中的一种;所述的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庚腈、偶氮异丁氰基甲酰胺、偶氮二异丙基脒唑啉盐酸盐(VA044)、过氧化苯甲酰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由于烯丙基自由基内消旋稳定,所以烯丙基大单体不能均聚,烯丙基醚反应相当缓慢,大单体的转化率很低,因而在该聚合体系中,没有使用链转移剂。
所述的高适应性型固体聚羧酸减水剂的本体聚合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步骤:①按上述质量份数(质量配比)将聚合度为33的烯丙基聚乙二醇APEG单体100~150份投入到反应釜中,加热升温至55~65℃并开动搅拌,待烯丙基聚乙二醇APEG单体充分融化后,继续向反应釜投入马来酸酐或者顺丁烯二酸二烯丙酯16.5~29.6份,充分搅拌均匀;②(同时)在滴加罐中将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中的一种21.6~32.3份、苯乙烯和苯乙烯磺酸钠中的一种2.5~6.6份、不饱和膦酸酯单体7.5~9.6份混合,充分搅拌均匀,制得A液;③待步骤①中反应釜内的各单体(釜底单体)完全熔融,然后向反应釜第一次投入部分引发剂,保持反应温度在55~65℃之间(达到反应要求温度后可切断热源),搅拌,待引发剂溶解后开始采用恒流泵滴加步骤②制得的A液,滴加时间为2~3小时,待A液滴加40~60分钟后,补加剩余的引发剂,A液滴加完毕后,保温老化反应(保温反应)2~3小时;④保温反应完毕后,放料,待所得的产物降温至20~40℃时,即得到高适应性型固体聚羧酸减水剂。
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可以是,所述的烯丙基聚乙二醇APEG单体的分子量(数均分子量)可以为1500。步骤③中第一次投入引发剂的用量最好为引发剂总量的60%~75%。
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可以参见下面的实施例1~4。
本发明(的创新点)是根据分子设计合成出一种含有特殊锚固基团,提高分子对水泥颗粒表面吸附能力,从而提高减水剂与不同品种水泥、砂石之间的适应性。同时本发明还表现出对硫酸根离子和含黏土的骨料具有良好的抵抗适应能力。
本发明从分子设计的角度着手,研制出了一种适应性广泛的固体混凝土外加剂。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在聚醚熔融之后不需要热源,能耗低,反应周期短,生产成本低,制备过程安全可靠,绿色环保。
参照本说明书实施例后面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本发明工艺合成的高适应性型固体聚羧酸减水剂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本发明对不同品种的水泥、混凝土地材表现出很强的适应性。比起传统聚羧酸减水剂在与硫酸根的竞争吸附中更具有优势(效果更好),本发明降低了聚羧酸减水剂对硫酸根的敏感性,在一定程度上该高适应性型固体聚羧酸减水剂降低了蒙脱土对减水剂性能的影响。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高适应性型固体聚羧酸减水剂在获得高性能减水效果的同时,还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同时该减水剂的制备工艺简单,生产周期短,易操作,绿色环保,有利于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不同硫酸根含量水泥净浆初始流动度的变化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本发明所述的高适应性型固体聚羧酸减水剂是由下述质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的:聚合度为33的烯丙基聚乙二醇APEG单体100份、丙烯酸21.6份、马来酸酐16.5份、苯乙烯2.5份、不饱和膦酸酯单体即乙烯基膦酸二乙酯7.5份、引发剂即偶氮二异丁腈1.48份,引发剂占所有单体总质量的1%。
所述的高适应性型固体聚羧酸减水剂的本体聚合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步骤:①按上述质量份数将聚合度为33的烯丙基聚乙二醇APEG单体(烯丙基聚乙二醇)100份投入到反应釜中,加热升温至55℃并开动搅拌,待烯丙基聚乙二醇APEG单体充分融化后,继续向反应釜投入马来酸酐16.5份,充分搅拌均匀;②(同时)在滴加罐中将丙烯酸21.6份、苯乙烯2.5份、不饱和膦酸酯单体即乙烯基膦酸二乙酯7.5份混合,充分搅拌均匀,制得A液;③待步骤①中反应釜内的各单体完全熔融,然后向反应釜第一次投入引发剂即偶氮二异丁腈1份,保持反应温度在55~57℃之间(可以是55℃),搅拌,待引发剂溶解后开始采用恒流泵滴加步骤②制得的A液,滴加时间为2小时(即2小时滴加完毕),待A液滴加40分钟后,补加剩余的引发剂即偶氮二异丁腈0.48份,A液滴加完毕后,保温老化反应2小时;④保温反应完毕后,放料,待所得的产物降温至30℃时,即得到高适应性型固体聚羧酸减水剂。
实施例2:本发明所述的高适应性型固体聚羧酸减水剂是由下述质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的:聚合度为33的烯丙基聚乙二醇APEG单体120份、丙烯酸21.6份、马来酸酐25.6份、苯乙烯磺酸钠5.5份、不饱和膦酸酯单体即2-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磷酸酯8.5份、引发剂即偶氮二异丙基脒唑啉盐酸盐1.9份,引发剂占所有单体总质量的1.05%。
所述的高适应性型固体聚羧酸减水剂的本体聚合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步骤:①按上述质量份数将聚合度为33的烯丙基聚乙二醇APEG单体120份投入到反应釜中,加热升温至55℃并开动搅拌,待烯丙基聚乙二醇APEG单体充分融化后,继续向反应釜投入马来酸酐25.6份,充分搅拌均匀;②(同时)在滴加罐中将丙烯酸21.6份、苯乙烯磺酸钠5.5份、不饱和膦酸酯单体即2-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磷酸酯8.5份混合,充分搅拌均匀,制得A液;③待步骤①中反应釜内的各单体完全熔融,然后向反应釜第一次投入引发剂即偶氮二异丙基脒唑啉盐酸盐1.2份,保持反应温度在55~57℃之间(可以是55℃),搅拌,待引发剂溶解后开始采用恒流泵滴加步骤②制得的A液,滴加时间为2.5小时,待A液滴加40分钟后,补加剩余的引发剂即偶氮二异丙基脒唑啉盐酸盐0.7份,A液滴加完毕后,保温老化反应3小时;④保温反应完毕后,放料,待所得的产物降温至25℃时,即得到高适应性型固体聚羧酸减水剂。
实施例3:本发明所述的高适应性型固体聚羧酸减水剂是由下述质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的:聚合度为33的烯丙基聚乙二醇APEG单体150份、甲基丙烯酸25.3份、顺丁烯二酸二烯丙酯29.6份、苯乙烯磺酸钠6.6份,不饱和膦酸酯单体即2-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磷酸酯9.6份、引发剂2.3份,引发剂为1.7份偶氮异丁氰基甲酰胺和0.6份偶氮二异丙基脒唑啉盐酸盐的组合,引发剂占所有单体总质量的1%。
所述的高适应性型固体聚羧酸减水剂的本体聚合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步骤:①按上述质量份数将聚合度为33的烯丙基聚乙二醇APEG单体150份投入到反应釜中,加热升温至60℃并开动搅拌,待烯丙基聚乙二醇APEG单体充分融化后,继续向反应釜投入顺丁烯二酸二烯丙酯29.6份,充分搅拌均匀;②(同时)在滴加罐中将甲基丙烯酸25.3份、苯乙烯磺酸钠6.6份、不饱和膦酸酯单体即2-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磷酸酯9.6份混合,充分搅拌均匀,制得A液;③待步骤①中反应釜内的各单体完全熔融,然后向反应釜第一次投入引发剂即偶氮异丁氰基甲酰胺1.7份,保持反应温度在60~62℃之间(可以是60℃),搅拌,待引发剂溶解后开始采用恒流泵滴加步骤②制得的A液,滴加时间为3小时,待A液滴加60分钟后,补加剩余的引发剂即偶氮二异丙基脒唑啉盐酸盐0.6份,A液滴加完毕后,保温老化反应3小时;④保温反应完毕后,放料,待所得的产物降温至40℃时,即得到高适应性型固体聚羧酸减水剂。
实施例4:本发明所述的高适应性型固体聚羧酸减水剂是由下述质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的:聚合度为33的烯丙基聚乙二醇APEG单体150份、甲基丙烯酸32.3份、顺丁烯二酸二烯丙酯24.2份、苯乙烯磺酸钠4.6份、不饱和膦酸酯单体即2-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磷酸酯7.6份、引发剂即过氧化苯甲酰6.5份,引发剂占所有单体总质量的2.89%。
所述的高适应性型固体聚羧酸减水剂的本体聚合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步骤:①按上述质量份数将聚合度为33的烯丙基聚乙二醇APEG单体150份投入到反应釜中,加热升温至63℃并开动搅拌,待烯丙基聚乙二醇APEG单体充分融化后,继续向反应釜投入顺丁烯二酸二烯丙酯24.2份,充分搅拌均匀;②(同时)在滴加罐中将甲基丙烯酸32.3份、苯乙烯磺酸钠4.6份、不饱和膦酸酯单体即2-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磷酸酯7.6份混合,充分搅拌均匀,制得A液;③待步骤①中反应釜内的各单体完全熔融,然后向反应釜第一次投入引发剂即过氧化苯甲酰4.6份,保持反应温度在63~65℃之间(可以是63℃),搅拌,待引发剂溶解后开始采用恒流泵滴加步骤②制得的A液,滴加时间为2.5小时,待A液滴加50分钟后,补加剩余的引发剂即过氧化苯甲酰1.9份,A液滴加完毕后,保温老化反应3小时;④保温反应完毕后,放料,待所得的产物降温至35℃时,即得到高适应性型固体聚羧酸减水剂。
上述烯丙基聚乙二醇APEG单体的分子量(数均分子量)可以为1500。
本发明的以上各实施例所得到的固体聚羧酸减水剂在获得高性能减水效果的同时,还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即对不同品种的水泥、混凝土地材表现出很强的适应性。参见以下实验数据图表,表1为采用不同种类水泥测试净浆流动度,根据GB/T8077 2012《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水胶比为0.29,掺量为水泥质量0.08%。其中对比样为普通聚羧酸减水剂。参见图1,图1选用峨胜水泥,减水剂掺量为0.1%。加入不同质量的硫酸钠,考察在不同硫酸根含量下水泥净浆初始流动度的变化。表2(1)为混凝土实验配合比,表2(2)为混凝土实验数据,采用峨胜水泥,减水剂掺量按水泥质量0.16%,掺占水泥质量0.6%蒙脱土的混凝土实验数据。
表1、不同种类水泥测试净浆流动度
表2(1)混凝土实验配合比
表2(2)混凝土性能测试结果
综上试验结果说明,使用本发明工艺合成的高适应性型固体聚羧酸减水剂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本发明对不同品种的水泥、混凝土地材表现出很强的适应性。比起传统聚羧酸减水剂在与硫酸根的竞争吸附中更具有优势(效果更好),本发明降低了聚羧酸减水剂对硫酸根的敏感性,在一定程度上该高适应性型固体聚羧酸减水剂降低了蒙脱土对减水剂性能的影响。
以上所述,仅为效果较佳的实施例,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发明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高适应性型固体聚羧酸减水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质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的:聚合度为33的烯丙基聚乙二醇APEG单体100~150份,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中的一种21.6~32.3份,马来酸酐、顺丁烯二酸二烯丙酯中的一种16.5~29.6份,苯乙烯、苯乙烯磺酸钠中的一种2.5~6.6份,不饱和膦酸酯单体7.5~9.6份,引发剂,引发剂占所有单体总质量的1%~3%;
其中,所述不饱和膦酸酯单体为2-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磷酸酯、乙烯基膦酸二乙酯中的一种;所述的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庚腈、偶氮异丁氰基甲酰胺、偶氮二异丙基脒唑啉盐酸盐、过氧化苯甲酰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
所述的高适应性型固体聚羧酸减水剂的本体聚合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步骤:①按上述质量份数将聚合度为33的烯丙基聚乙二醇APEG单体100~150份投入到反应釜中,加热升温至55~65℃并开动搅拌,待烯丙基聚乙二醇APEG单体充分融化后,继续向反应釜投入马来酸酐或者顺丁烯二酸二烯丙酯16.5~29.6份,充分搅拌均匀;②在滴加罐中将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中的一种21.6~32.3份、苯乙烯和苯乙烯磺酸钠中的一种2.5~6.6份、不饱和膦酸酯单体7.5~9.6份混合,充分搅拌均匀,制得A液;③待步骤①中反应釜内的各单体完全熔融,然后向反应釜第一次投入部分引发剂,保持反应温度在55~65℃之间,搅拌,待引发剂溶解后开始采用恒流泵滴加步骤②制得的A液,滴加时间为2~3小时,待A液滴加40~60分钟后,补加剩余的引发剂,A液滴加完毕后,保温老化反应2~3小时;④保温反应完毕后,放料,待所得的产物降温至20~40℃时,即得到高适应性型固体聚羧酸减水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适应性型固体聚羧酸减水剂,其特征在于上述烯丙基聚乙二醇APEG单体的分子量为15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适应性型固体聚羧酸减水剂,其特征在于步骤③中第一次投入引发剂的用量为引发剂总量的60%~7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适应性型固体聚羧酸减水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质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的:聚合度为33的烯丙基聚乙二醇APEG单体100份、丙烯酸21.6份、马来酸酐16.5份、苯乙烯2.5份、不饱和膦酸酯单体即乙烯基膦酸二乙酯7.5份、引发剂即偶氮二异丁腈1.48份;
所述的高适应性型固体聚羧酸减水剂的本体聚合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步骤:①按上述质量份数将聚合度为33的烯丙基聚乙二醇APEG单体100份投入到反应釜中,加热升温至55℃并开动搅拌,待烯丙基聚乙二醇APEG单体充分融化后,继续向反应釜投入马来酸酐16.5份,充分搅拌均匀;②在滴加罐中将丙烯酸21.6份、苯乙烯2.5份、不饱和膦酸酯单体即乙烯基膦酸二乙酯7.5份混合,充分搅拌均匀,制得A液;③待步骤①中反应釜内的各单体完全熔融,然后向反应釜第一次投入引发剂即偶氮二异丁腈1份,保持反应温度在55~57℃之间,搅拌,待引发剂溶解后开始采用恒流泵滴加步骤②制得的A液,滴加时间为2小时,待A液滴加40分钟后,补加剩余的引发剂即偶氮二异丁腈0.48份,A液滴加完毕后,保温老化反应2小时;④保温反应完毕后,放料,待所得的产物降温至30℃时,即得到高适应性型固体聚羧酸减水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适应性型固体聚羧酸减水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质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的:聚合度为33的烯丙基聚乙二醇APEG单体120份、丙烯酸21.6份、马来酸酐25.6份、苯乙烯磺酸钠5.5份、不饱和膦酸酯单体即2-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磷酸酯8.5份、引发剂即偶氮二异丙基脒唑啉盐酸盐1.9份;
所述的高适应性型固体聚羧酸减水剂的本体聚合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步骤:①按上述质量份数将聚合度为33的烯丙基聚乙二醇APEG单体120份投入到反应釜中,加热升温至55℃并开动搅拌,待烯丙基聚乙二醇APEG单体充分融化后,继续向反应釜投入马来酸酐25.6份,充分搅拌均匀;②在滴加罐中将丙烯酸21.6份、苯乙烯磺酸钠5.5份、不饱和膦酸酯单体即2-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磷酸酯8.5份混合,充分搅拌均匀,制得A液;③待步骤①中反应釜内的各单体完全熔融,然后向反应釜第一次投入引发剂即偶氮二异丙基脒唑啉盐酸盐1.2份,保持反应温度在55~57℃之间,搅拌,待引发剂溶解后开始采用恒流泵滴加步骤②制得的A液,滴加时间为2.5小时,待A液滴加40分钟后,补加剩余的引发剂即偶氮二异丙基脒唑啉盐酸盐0.7份,A液滴加完毕后,保温老化反应3小时;④保温反应完毕后,放料,待所得的产物降温至25℃时,即得到高适应性型固体聚羧酸减水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适应性型固体聚羧酸减水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质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的:聚合度为33的烯丙基聚乙二醇APEG单体150份、甲基丙烯酸25.3份、顺丁烯二酸二烯丙酯29.6份、苯乙烯磺酸钠6.6份,不饱和膦酸酯单体即2-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磷酸酯9.6份、引发剂2.3份,引发剂为1.7份偶氮异丁氰基甲酰胺和0.6份偶氮二异丙基脒唑啉盐酸盐的组合;
所述的高适应性型固体聚羧酸减水剂的本体聚合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步骤:①按上述质量份数将聚合度为33的烯丙基聚乙二醇APEG单体150份投入到反应釜中,加热升温至60℃并开动搅拌,待烯丙基聚乙二醇APEG单体充分融化后,继续向反应釜投入顺丁烯二酸二烯丙酯29.6份,充分搅拌均匀;②在滴加罐中将甲基丙烯酸25.3份、苯乙烯磺酸钠6.6份、不饱和膦酸酯单体即2-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磷酸酯9.6份混合,充分搅拌均匀,制得A液;③待步骤①中反应釜内的各单体完全熔融,然后向反应釜第一次投入引发剂即偶氮异丁氰基甲酰胺1.7份,保持反应温度在60~62℃之间,搅拌,待引发剂溶解后开始采用恒流泵滴加步骤②制得的A液,滴加时间为3小时,待A液滴加60分钟后,补加剩余的引发剂即偶氮二异丙基脒唑啉盐酸盐0.6份,A液滴加完毕后,保温老化反应3小时;④保温反应完毕后,放料,待所得的产物降温至40℃时,即得到高适应性型固体聚羧酸减水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适应性型固体聚羧酸减水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质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的:聚合度为33的烯丙基聚乙二醇APEG单体150份、甲基丙烯酸32.3份、顺丁烯二酸二烯丙酯24.2份、苯乙烯磺酸钠4.6份、不饱和膦酸酯单体即2-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磷酸酯7.6份、引发剂即过氧化苯甲酰6.5份;
所述的高适应性型固体聚羧酸减水剂的本体聚合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步骤:①按上述质量份数将聚合度为33的烯丙基聚乙二醇APEG单体150份投入到反应釜中,加热升温至63℃并开动搅拌,待烯丙基聚乙二醇APEG单体充分融化后,继续向反应釜投入顺丁烯二酸二烯丙酯24.2份,充分搅拌均匀;②在滴加罐中将甲基丙烯酸32.3份、苯乙烯磺酸钠4.6份、不饱和膦酸酯单体即2-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磷酸酯7.6份混合,充分搅拌均匀,制得A液;③待步骤①中反应釜内的各单体完全熔融,然后向反应釜第一次投入引发剂即过氧化苯甲酰4.6份,保持反应温度在63~65℃之间,搅拌,待引发剂溶解后开始采用恒流泵滴加步骤②制得的A液,滴加时间为2.5小时,待A液滴加50分钟后,补加剩余的引发剂即过氧化苯甲酰1.9份,A液滴加完毕后,保温老化反应3小时;④保温反应完毕后,放料,待所得的产物降温至35℃时,即得到高适应性型固体聚羧酸减水剂。
8.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适应性型固体聚羧酸减水剂的本体聚合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工艺步骤:①按上述质量份数将聚合度为33的烯丙基聚乙二醇APEG单体100~150份投入到反应釜中,加热升温至55~65℃并开动搅拌,待烯丙基聚乙二醇APEG单体充分融化后,继续向反应釜投入马来酸酐或者顺丁烯二酸二烯丙酯16.5~29.6份,充分搅拌均匀;②在滴加罐中将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中的一种21.6~32.3份、苯乙烯和苯乙烯磺酸钠中的一种2.5~6.6份、不饱和膦酸酯单体7.5~9.6份混合,充分搅拌均匀,制得A液;③待步骤①中反应釜内的各单体完全熔融,然后向反应釜第一次投入部分引发剂,保持反应温度在55~65℃之间,搅拌,待引发剂溶解后开始采用恒流泵滴加步骤②制得的A液,滴加时间为2~3小时,待A液滴加40~60分钟后,补加剩余的引发剂,A液滴加完毕后,保温老化反应2~3小时;④保温反应完毕后,放料,待所得的产物降温至20~40℃时,即得到高适应性型固体聚羧酸减水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适应性型固体聚羧酸减水剂的本体聚合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烯丙基聚乙二醇APEG单体的分子量为1500。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适应性型固体聚羧酸减水剂的本体聚合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③中第一次投入引发剂的用量为引发剂总量的60%~75%。
CN201810245389.4A 2018-03-23 2018-03-23 高适应性型固体聚羧酸减水剂及其本体聚合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835906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45389.4A CN108359062A (zh) 2018-03-23 2018-03-23 高适应性型固体聚羧酸减水剂及其本体聚合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45389.4A CN108359062A (zh) 2018-03-23 2018-03-23 高适应性型固体聚羧酸减水剂及其本体聚合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59062A true CN108359062A (zh) 2018-08-03

Family

ID=630014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45389.4A Pending CN108359062A (zh) 2018-03-23 2018-03-23 高适应性型固体聚羧酸减水剂及其本体聚合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359062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18228A (zh) * 2020-04-03 2020-06-23 苏州博纳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原位聚合固体分散剂的制备方法
CN113004016A (zh) * 2021-03-08 2021-06-22 浙江忠信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实现泵送的石膏基自流平砂浆及其制备方法
CN113354778A (zh) * 2021-07-26 2021-09-07 中建西部建设建材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固体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8126245A (zh) * 2024-05-08 2024-06-04 四川兴澳环境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压裂返排液处理用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54047A (zh) * 2016-04-01 2016-07-13 贵州铁建恒发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磷酸酯高适应性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43382A (zh) * 2016-12-07 2017-03-29 湖北工业大学 一种固片状聚羧酸减水剂及其聚合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54047A (zh) * 2016-04-01 2016-07-13 贵州铁建恒发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磷酸酯高适应性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43382A (zh) * 2016-12-07 2017-03-29 湖北工业大学 一种固片状聚羧酸减水剂及其聚合制备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18228A (zh) * 2020-04-03 2020-06-23 苏州博纳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原位聚合固体分散剂的制备方法
CN111318228B (zh) * 2020-04-03 2022-04-12 苏州博纳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原位聚合固体分散剂的制备方法
CN113004016A (zh) * 2021-03-08 2021-06-22 浙江忠信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实现泵送的石膏基自流平砂浆及其制备方法
CN113004016B (zh) * 2021-03-08 2022-08-09 临海市忠信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可实现泵送的石膏基自流平砂浆及其制备方法
CN113354778A (zh) * 2021-07-26 2021-09-07 中建西部建设建材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固体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354778B (zh) * 2021-07-26 2023-10-03 中建西部建设建材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固体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8126245A (zh) * 2024-05-08 2024-06-04 四川兴澳环境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压裂返排液处理用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59062A (zh) 高适应性型固体聚羧酸减水剂及其本体聚合制备方法
CN101735411B (zh) 一种缓释型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方法
CN105236800B (zh) 一种聚羧酸系减水剂母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183794B (zh) 固体酸酯化制备聚羧酸减水剂的方法
CN102503217B (zh) 一种高保坍型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10832B (zh) 一种聚羧酸盐农药分散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71073A (zh) 一种缓释型聚羧酸减水剂的常温制备方法
CN104692699B (zh) 一种早强型醚类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794700A (zh) 一种羧酸基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缓释型聚羧酸减水剂
CN106432628B (zh) 一种低敏感抗泥醚酯共聚型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409918B (zh) 一种高固含量醚类保坍型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方法
CN108821633A (zh) 一种减水型固体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46276B (zh) 一种含酰胺基的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
CN107325236A (zh) 一种非泥土敏感型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4634602B (zh) 一种超支化固体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方法
CN102911320A (zh) 制备粉状聚羧酸超塑化剂的方法
CN104725574A (zh) 一种利用微波一步合成固体聚丙烯酸系减水剂的方法
CN103739790A (zh) 一种缓释保坍型聚羧酸系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75740A (zh) 一种高和易性酯类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方法
CN108373524A (zh) 高适应性型聚羧酸减水剂粉剂及其本体聚合制备方法
CN112126022A (zh) 一种聚羧酸减水剂配方及制备方法
CN111533852A (zh) 一种固体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935443A (zh) 一种改性混凝土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759742B (zh) 一种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
CN107739424A (zh) 一种固体保坍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