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47782A -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发送、接收方法、终端及基站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发送、接收方法、终端及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47782A
CN108347782A CN201710056536.9A CN201710056536A CN108347782A CN 108347782 A CN108347782 A CN 108347782A CN 201710056536 A CN201710056536 A CN 201710056536A CN 108347782 A CN108347782 A CN 1083477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ci
spucch
collision
tti length
forma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5653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47782B (zh
Inventor
高雪娟
潘学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to CN20171005653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347782B/zh
Priority to PCT/CN2018/075614 priority patent/WO2018137714A1/zh
Priority to US16/480,812 priority patent/US10772096B2/en
Publication of CN1083477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477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477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477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7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上行控制信息发送、接收方法、终端及基站,涉及通信技术领域,该上行控制信息发送方法,包括:当对应第一传输时间间隔TTI长度的上行控制信息UCI的不同类型之间存在碰撞和/或对应第一TTI长度的UCI与对应第二TTI长度的UCI之间存在碰撞时,则在预设的第二短物理上行控制信道sPUCCH格式对应的sPUCCH资源上,采用第二sPUCCH格式将存在碰撞的UCI同时传输给基站,或者,根据对应第一TTI长度的UCI所采用的sPUCCH格式,确定存在碰撞的UCI的传输方法。上述方案,在保证短TTI对应的UCI的传输时延的基础上,尽可能多的将碰撞的UCI传输给基站,以保证基站可以及时获得各种UCI反馈信息,保证了网络通信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发送、接收方法、终端及基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上行控制信息发送、接收方法、终端及基站。
背景技术
现有的长期演进频分双工(Long Term Evolution 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LTE FDD)***使用type 1的帧结构(frame structure),简称FS1,在FDD***中上行和下行传输使用不同的载波频率,上行和下行传输均使用相同的帧结构。如图1所示,在每个载波上,一个10ms长度的无线帧(radio frame)包含10个1ms子帧(subframe),每个子帧又分为两个0.5ms长的时隙(slot),上行和下行数据发送的传输时间间隔(Transmission TimeInterval,TTI)时长为1ms。
现有的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使用type 2的帧结构,简称FS2,在TDD***中,上行和下行传输使用相同的频率上的不同子帧和不同时隙。如图2所示,FS2中每个10ms无线帧由两个5ms半帧构成,每个半帧中包含5个1ms长度的子帧。FS2中的子帧分为三类:下行子帧、上行子帧和特殊子帧,每个特殊子帧由下行传输时隙(Downlink Pilot Time Slot,DwPTS)、保护间隔(Guard Period,GP)和上行传输时隙(Uplink Pilot Time Slot,UpPTS)三部分构成。每个半帧中包含至少1个下行子帧和至少1个上行子帧以及至多1个特殊子帧。
现有技术中上行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UCI)至少包含肯定确认(ACKnowledgement,ACK)/否定确认(Non-ACKnowledgement,NACK)、周期信道状态信息(Periodic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P-CSI)和调度请求(Scheduling Request,SR)。ACK/NACK对应于下行传输(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或指示下行半静态调度传输(Semi-Persistent Schedluling,SPS)资源释放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增强的PDCCH(enhancedPDCCH))的反馈信息。P-CSI用于反馈下行信道状态,用于基站进行下行传输调度。SR用于进行上行调度请求,即请求基站调度终端进行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Shared CHannel,PUSCH)传输。这几种不同的UCI可以单独传输,当多种UCI碰撞在一起的时候,也可以根据预定的规则选择传输其中的某种UCI、丢弃某种UCI,或者同时传输多种UCI。现有技术中,UCI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上传输,都是按照1ms长度的PUCCH传输的。SR和P-CSI的反馈机会都是根据预先配置的周期和子帧偏移确定的,反馈周期和子帧偏移值都是以子帧为单位进行配置的,因此,最小反馈机会是每个子帧进行反馈。
随着移动通信业务的需求的发展变化,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Telecommunication Union,ITU)等多个组织对未来移动通信***都定义了更高的用户面延时性能要求。缩短用户时延性能的主要方法之一是降低TTI长度,因此支持短TTI传输。
短TTI(shortened TTI,sTTI)传输一种比较典型的工作方式,即在LTE现有机制中定义的子帧结构中包含多个短于1ms的短TTI传输。下行支持短物理下行共享信道(shortened PDSCH,sPDSCH)和短物理下行控制信道(shortened PDCCH,sPDCCH),上行支持短物理上行共享信道(shortened PUSCH,sPUSCH)和短物理上行控制信道(shortenedPUCCH,sPUCCH),sPUCCH至少可以用于承载使用sTTI的下行传输的ACK/NACK反馈信息(简称s-ACK/NACK)。支持sTTI传输的终端可以有如下特性:
可以支持sPDSCH与PDSCH的动态切换,由于s-ACK/NACK至少根据sTTI长度确定反馈位置,使用1ms常规TTI的下行数据的ACK/NACK反馈信息(简称ACK/NACK)至少根据常规TTI长度确定反馈位置,则s-ACK/NACK与ACK/NACK可能会在同一时刻碰撞(即同时都需要反馈);
可以被配置使用更短的反馈周期反馈P-CSI(简称s-P-CSI)和SR(简称s-SR),以缩短调度时延,其中,s-SR至少用于对sPUSCH进行调度请求;支持sTTI传输的终端还可以被配置同时支持SR用于对使用常规TTI长度的PUSCH进行调度请求;
上行和下行可以独立支持sTTI传输,即如果下行对时延要求严格而上行不要求,则可以只对下行使用sTTI传输,反之亦然。
针对上述情况,可能会出现不同短UCI(sUCI)类型的sUCI之间的各种组合碰撞情况,还会出现sUCI与UCI之间的各种组合碰撞的情况,在这些碰撞情况下如何进行sUCI与UCI的传输,还没有明确的方法,从而影响网络通信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上行控制信息发送、接收方法、终端及基站,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没有实现在sUCI类型的sUCI之间的各种组合碰撞情况以及sUCI与UCI之间的各种组合碰撞的情况下进行sUCI与UCI传输的方案,存在无法保证网络通信的可靠性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行控制信息发送方法,包括:
当对应第一传输时间间隔TTI长度的上行控制信息UCI的不同类型之间存在碰撞和/或对应第一TTI长度的UCI与对应第二TTI长度的UCI之间存在碰撞时,则在预设的第二短物理上行控制信道sPUCCH格式对应的sPUCCH资源上,采用第二sPUCCH格式将存在碰撞的UCI同时传输给基站,或者,根据对应第一TTI长度的UCI所采用的sPUCCH格式,确定存在碰撞的UCI的传输方法。
进一步地,根据对应第一TTI长度的UCI所采用的sPUCCH格式,确定存在碰撞的UCI的传输方法,包括:
若对应第一TTI长度的UCI采用的是第一sPUCCH格式,则在预设的第二sPUCCH格式对应的sPUCCH资源上,采用第二sPUCCH格式将存在碰撞的UCI同时传输给基站;或者,
若对应第一TTI长度的UCI采用第二sPUCCH格式,则在对应第一TTI长度的UCI所对应的第二sPUCCH格式对应的sPUCCH资源上,采用第二sPUCCH格式将存在碰撞的UCI同时传输给基站。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sPUCCH格式为最大承载量小于预设比特值的sPUCCH格式,所述第二sPUCCH格式为最大承载量大于或等于预设比特值的sPUCCH格式。
进一步地,所述UCI包括肯定确认/否定确认ACK/NACK、周期信道状态信息P-CSI和调度请求SR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采用第二sPUCCH格式将存在碰撞的UCI同时传输给基站的步骤包括:
将存在碰撞的UCI按照第一预设规则进行级联后,采用第二sPUCCH格式同时传输给基站。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预设规则为按照UCI的TTI长度顺序排序,且同一种TTI长度的UCI按照UCI的类型排序。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预设规则为按照UCI的类型排序,且同一类型的UCI按照TTI长度排序。
进一步地,所述采用第二sPUCCH格式将存在碰撞的UCI同时传输给基站的步骤包括:
若存在碰撞的UCI的总比特数大于所述第二sPUCCH格式在所述sPUCCH资源上的传输容量时,按照第二预设规则对存在碰撞的UCI的总比特数进行压缩,然后采用第二sPUCCH格式将压缩后的存在碰撞的UCI的总比特数传输给基站;
其中,所述第二预设规则为丢弃部分UCI和/或对存在碰撞的UCI中的部分UCI进行合并。
进一步地,在所述采用第二sPUCCH格式将存在碰撞的UCI同时传输给基站的步骤之前,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发送方法,还包括:
根据高层信令的配置或预先约定的规则,判断终端是否支持存在碰撞的UCI的同时传输;
若终端支持存在碰撞的UCI的同时传输,则采用第二sPUCCH格式将存在碰撞的UCI同时传输给基站。
进一步地,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发送方法,还包括:
若终端不支持存在碰撞的UCI的同时传输,则按照第三预设规则舍弃存在碰撞的UCI中的预设类型的UCI。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TTI长度小于所述第二TTI长度。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包括:
传输模块,用于当对应第一传输时间间隔TTI长度的上行控制信息UCI的不同类型之间存在碰撞和/或对应第一TTI长度的UCI与对应第二TTI长度的UCI之间存在碰撞时,则在预设的第二短物理上行控制信道sPUCCH格式对应的sPUCCH资源上,采用第二sPUCCH格式将存在碰撞的UCI同时传输给基站,或者,根据对应第一TTI长度的UCI所采用的sPUCCH格式,确定存在碰撞的UCI的传输方法。
进一步地,所述传输模块还用于:
若对应第一TTI长度的UCI采用的是第一sPUCCH格式,则在预设的第二sPUCCH格式对应的sPUCCH资源上,采用第二sPUCCH格式将存在碰撞的UCI同时传输给基站;或者,
若对应第一TTI长度的UCI采用第二sPUCCH格式,则在对应第一TTI长度的UCI所对应的第二sPUCCH格式对应的sPUCCH资源上,采用第二sPUCCH格式将存在碰撞的UCI同时传输给基站。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sPUCCH格式为最大承载量小于预设比特值的sPUCCH格式,所述第二sPUCCH格式为最大承载量大于或等于预设比特值的sPUCCH格式。
进一步地,所述UCI包括肯定确认/否定确认ACK/NACK、周期信道状态信息P-CSI和调度请求SR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采用第二sPUCCH格式将存在碰撞的UCI同时传输给基站的实现方式为:
将存在碰撞的UCI按照第一预设规则进行级联后,采用第二sPUCCH格式同时传输给基站。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预设规则为按照UCI的TTI长度顺序排序,且同一种TTI长度的UCI按照UCI的类型排序。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预设规则为按照UCI的类型排序,且同一类型的UCI按照TTI长度排序。
进一步地,所述采用第二sPUCCH格式将存在碰撞的UCI同时传输给基站的实现方式为:
若存在碰撞的UCI的总比特数大于所述第二sPUCCH格式在所述sPUCCH资源上的传输容量时,按照第二预设规则对存在碰撞的UCI的总比特数进行压缩,然后采用第二sPUCCH格式将压缩后的存在碰撞的UCI的总比特数传输给基站;
其中,所述第二预设规则为丢弃部分UCI和/或对存在碰撞的UCI中的部分UCI进行合并。
进一步地,所述终端,还包括: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根据高层信令的配置或预先约定的规则,判断终端是否支持存在碰撞的UCI的同时传输;
若终端支持存在碰撞的UCI的同时传输,则所述传输模块采用第二sPUCCH格式将存在碰撞的UCI同时传输给基站。
进一步地,所述终端,还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若终端不支持存在碰撞的UCI的同时传输,则按照第三预设规则舍弃存在碰撞的UCI中的预设类型的UCI。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TTI长度小于所述第二TTI长度。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行控制信息接收方法,包括:
在对应第一传输时间间隔TTI长度的上行控制信息UCI的不同类型之间存在碰撞和/或对应第一TTI长度的UCI与对应第二TTI长度的UCI之间存在碰撞时,在预设的第二短物理上行控制信道sPUCCH格式对应的sPUCCH资源上,采用第二sPUCCH格式接收同时传输的存在碰撞的UCI,或者,根据对应第一TTI长度的UCI所采用的sPUCCH格式,确定存在碰撞的UCI的接收方法。
进一步地,根据对应第一TTI长度的UCI所采用的sPUCCH格式,确定存在碰撞的UCI的接收方法,包括:
若对应第一TTI长度的UCI采用的是第一sPUCCH格式,则在预设的第二sPUCCH格式对应的sPUCCH资源上,采用第二sPUCCH格式接收同时传输的存在碰撞的UCI;或者,
若对应第一TTI长度的UCI采用的是第二sPUCCH格式,则在对应第一TTI长度的UCI所对应的第二sPUCCH格式对应的sPUCCH资源上,采用第二sPUCCH格式接收同时传输的存在碰撞的UCI。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sPUCCH格式为最大承载量小于预设比特值的sPUCCH格式,所述第二sPUCCH格式为最大承载量大于或等于预设比特值的sPUCCH格式。
进一步地,所述UCI包括肯定确认/否定确认ACK/NACK、周期信道状态信息P-CSI和调度请求SR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采用第二sPUCCH格式接收同时传输的存在碰撞的UCI的步骤包括:
确定同时传输的存在碰撞的UCI按照第一预设规则级联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预设规则为按照UCI的TTI长度顺序排序,且同一种TTI长度的UCI按照UCI的类型排序。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预设规则为按照UCI的类型排序,且同一类型的UCI按照TTI长度排序。
进一步地,所述采用第二sPUCCH格式接收同时传输的存在碰撞的UCI的步骤包括:
确定按照同时传输的存在碰撞的UCI为第二预设规则进行压缩后得到的;
其中,所述第二预设规则为丢弃部分UCI和/或对存在碰撞的UCI中的部分UCI进行合并。
进一步地,在所述采用第二sPUCCH格式接收同时传输的存在碰撞的UCI的步骤之前,所述上行控制信息接收方法,还包括:
根据高层信令的配置或预先约定的规则,判断终端是否支持存在碰撞的UCI的同时传输;
若确定终端支持存在碰撞的UCI的同时传输,则采用第二sPUCCH格式接收同时传输的存在碰撞的UCI。
进一步地,所述上行控制信息接收方法,还包括:
若确定终端不支持存在碰撞的UCI的同时传输,则确定所述终端按照第三预设规则舍弃存在碰撞的UCI中的预设类型的UCI。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TTI长度小于所述第二TTI长度。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站,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在对应第一传输时间间隔TTI长度的上行控制信息UCI的不同类型之间存在碰撞和/或对应第一TTI长度的UCI与对应第二TTI长度的UCI之间存在碰撞时,在预设的第二短物理上行控制信道sPUCCH格式对应的sPUCCH资源上,采用第二sPUCCH格式接收同时传输的存在碰撞的UCI,或者,根据对应第一TTI长度的UCI所采用的sPUCCH格式,确定存在碰撞的UCI的接收方法。
进一步地,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
若对应第一TTI长度的UCI采用的是第一sPUCCH格式,则在预设的第二sPUCCH格式对应的sPUCCH资源上,采用第二sPUCCH格式接收同时传输的存在碰撞的UCI;或者,
若对应第一TTI长度的UCI采用的是第二sPUCCH格式,则在对应第一TTI长度的UCI所对应的第二sPUCCH格式对应的sPUCCH资源上,采用第二sPUCCH格式接收同时传输的存在碰撞的UCI。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sPUCCH格式为最大承载量小于预设比特值的sPUCCH格式,所述第二sPUCCH格式为最大承载量大于或等于预设比特值的sPUCCH格式。
进一步地,所述UCI包括肯定确认/否定确认ACK/NACK、周期信道状态信息P-CSI和调度请求SR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采用第二sPUCCH格式接收终端采用第二sPUCCH格式同时传输的存在碰撞的实现方式为:
确定同时传输的存在碰撞的UCI按照第一预设规则级联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预设规则为按照UCI的TTI长度顺序排序,且同一种TTI长度的UCI按照UCI的类型排序。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预设规则为按照UCI的类型排序,且同一类型的UCI按照TTI长度排序。
进一步地,所述采用第二sPUCCH格式接收终端采用第二sPUCCH格式同时传输的存在碰撞的实现方式为:
确定按照同时传输的存在碰撞的UCI为第二预设规则进行压缩后得到的;
其中,所述第二预设规则为丢弃部分UCI和/或对存在碰撞的UCI中的部分UCI进行合并。
进一步地,所述基站,还包括: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根据高层信令的配置或预先约定的规则,判断终端是否支持存在碰撞的UCI的同时传输;
若确定终端支持存在碰撞的UCI的同时传输,则所述接收模块采用第二sPUCCH格式接收同时传输的存在碰撞的UCI。
进一步地,所述基站,还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若确定终端不支持存在碰撞的UCI的同时传输,则确定所述终端按照第三预设规则舍弃存在碰撞的UCI中的预设类型的UCI。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TTI长度小于所述第二TTI长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上述方案,终端通过在当前TTI上对应第一TTI长度的UCI的不同类型之间存在碰撞和/或对应第一TTI长度的UCI与对应第二TTI长度的UCI之间存在碰撞时,选择适当的资源和sPUCCH格式同时传输碰撞的UCI,在保证第一TTI对应的UCI的传输时延的基础上,尽可能多的将碰撞的UCI传输给基站,以保证基站可以及时获得各种UCI反馈信息,保证了网络通信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表示FS1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2表示FS2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3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上行控制信息发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表示方式一中子帧的传输状态示意图;
图5表示方式二中子帧的传输状态示意图;
图6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终端的模块示意图;
图7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8表示本发明实施例四的上行控制信息接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五的基站的模块示意图;
图10表示本发明实施例六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没有实现在sUCI类型的sUCI之间的各种组合碰撞情况以及sUCI与UCI之间的各种组合碰撞的情况下进行sUCI与UCI传输的方案,存在无法保证网络通信的可靠性的问题,提供一种上行控制信息发送、接收方法、终端及基站。
实施例一
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行控制信息发送方法,包括:
步骤31,当对应第一传输时间间隔TTI长度的上行控制信息UCI的不同类型之间存在碰撞和/或对应第一TTI长度的UCI与对应第二TTI长度的UCI之间存在碰撞时,则在预设的第二短物理上行控制信道sPUCCH格式对应的sPUCCH资源上,采用第二sPUCCH格式将存在碰撞的UCI同时传输给基站,或者,根据对应第一TTI长度的UCI所采用的sPUCCH格式,确定存在碰撞的UCI的传输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TTI长度小于所述第二TTI长度,例如,所述第二TTI长度为1ms,所述第一TTI长度为M个符号,所述M为小于14的正整数;或者,所述第二TTI长度为1ms,所述第一TTI长度为小于1ms的TTI长度;或者,所述第二TTI长度小于1ms,所述第一TTI长度小于所述第二TTI长度;或者,所述第二TTI长度为M1个符号,所述第一TTI长度为M2个符号,所述M1和M2为小于14的正整数,且所述M2小于所述M1。
本实施例中,该第一TTI长度指的是背景技术中所说的短TTI,即sTTI,即对应该第一TTI长度的UCI也是该第一TTI长度专属的UCI,该UCI包括肯定确认/否定确认(ACK/NACK)、周期信道状态信息(P-CSI)和调度请求(SR)中的至少一种;该第二TTI指的是传统TTI,在通常情况下,可以认为是时长为1ms的子帧;因终端所处的当前TTI可能是多个UCI发送的时刻,且第一TTI长度和第二TTI长度下均可能存在3种类型UCI,即ACK/NACK、P-CSI和SR,所以上述的对应第一TTI长度的UCI的不同类型之间存在碰撞指的是第一TTI长度下的不同类型的UCI之间的碰撞,例如,当前TTI时刻既是ACK/NACK的传输时刻,也是P-CSI的传输时刻;又如,当前TTI时刻既是P-CSI的传输时刻,也是SR的传输时刻;上述的对应第一TTI的UCI与对应第二TTI的UCI之间存在碰撞指的是,第一TTI下的UCI与第二TTI下的UCI碰撞,例如,当前TTI时刻既是第一TTI下ACK/NACK的传输时刻,也是第二TTI下SR的传输时刻;又如,当前TTI时刻既是第一TTI下P-CSI的传输时刻,也是第二TTI下ACK/NACK的传输时刻。
步骤31中有两种实现方式,一种为:只要存在UCI的碰撞,便在预设的第二sPUCCH格式对应的sPUCCH资源上发送碰撞的UCI,需要说明的是,预设的第二sPUCCH格式对应的sPUCCH资源指的是基站与终端间预先预定或基站为终端提前配置的资源;另一种为:根据对应第一TTI长度的UCI所采用的sPUCCH格式,确定合适的碰撞的UCI的传输方法。
具体地,根据对应第一TTI长度的UCI所采用的sPUCCH格式,确定存在碰撞的UCI的传输方法的实现方式为:
若对应第一TTI长度的UCI采用的是第一sPUCCH格式,则在预设的第二sPUCCH格式对应的sPUCCH资源上,采用第二sPUCCH格式将存在碰撞的UCI同时传输给基站。
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sPUCCH格式指的是最大承载量小于预设比特值的sPUCCH格式,即小容量的sPUCCH格式,而第二sPUCCH格式指的是最大承载量大于或等于预设比特值的sPUCCH格式,即大容量的sPUCCH格式;若对应第一TTI的UCI采用的是小容量的sPUCCH格式,若继续进行UCI的发送,可能会存在小容量的sPUCCH格式不能承载全部的UCI,会存在UCI丢失的情况,因此,需要进行sPUCCH格式调整,使用大容量的sPUCCH格式进行碰撞的UCI传输;还需要说明的是,该预设的第二sPUCCH格式对应的sPUCCH资源指的是基站与终端间预先预定或基站为终端提前配置的资源。
或者
若对应第一TTI长度的UCI采用第二sPUCCH格式,则在对应第一TTI长度的UCI所对应的第二sPUCCH格式对应的sPUCCH资源上,采用第二sPUCCH格式将存在碰撞的UCI同时传输给基站。
需要说明的是,当对应第一TTI的UCI采用的是大容量的sPUCCH格式,且基站为终端已经配置了第一TTI下的UCI所对应的第二sPUCCH格式对应的sPUCCH资源时,终端可以直接利用该sPUCCH资源进行碰撞的UCI传输。
还需要说明的是,当基站为终端已经配置了第一TTI下的UCI所对应的第二sPUCCH格式对应的sPUCCH资源,终端也可以不采用该sPUCCH资源而是利用预设的第二sPUCCH格式对应的sPUCCH资源进行碰撞的UCI传输,该预设的第二sPUCCH格式对应的sPUCCH资源指的是基站与终端间预先预定或基站为终端提前配置的资源。
可选地,所述采用第二sPUCCH格式将存在碰撞的UCI同时传输给基站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为:
将存在碰撞的UCI按照第一预设规则进行级联后,采用第二sPUCCH格式同时传输给基站。
具体地,所述第一预设规则为按照UCI的TTI长度顺序排序,且同一种TTI长度的UCI按照UCI的类型排序。
例如,对应短TTI的UCI排在前面,对应传统TTI的UCI排在后面,其中,对应同一种TTI的UCI,如果同时存在不同的UCI类型,不同UCI类型按照先ACK/NACK(如果存在,即终端收到了需要在当前传输时刻进行ACK/NACK反馈的下行传输)、然后P-CSI(如果存在,即当前传输时刻为P-CSI的传输机会)、最后SR(如果存在,即当前传输时刻为SR的传输机会)的顺序排序;当然,也可以交换对应短TTI的UCI和对传统TTI的UCI之间的顺序,也可以交换对应同一种TTI的UCI中的不同UCI类型的顺序,例如,可选地一种排序顺序为:对应短TTI的ACK/NACK(如果存在)、对应短TTI的P-CSI(如果存在)、对应短TTI的SR(如果存在)、对应传统TTI的ACK/NACK(如果存在)、对应传统TTI的P-CSI(如果存在)、对应传统TTI的SR(如果存在)。
具体地,所述第一预设规则为按照UCI的类型排序,且同一类型的UCI按照TTI长度排序。
例如,不同UCI类型按照先ACK/NACK(如果存在,即终端收到了需要在当前传输时刻进行ACK/NACK反馈的下行传输)、然后P-CSI(如果存在,即当前传输时刻为P-CSI的传输机会)、最后SR(如果存在,即当前传输时刻为SR的传输机会)的顺序排序,对于同一种UCI类型,如果同时存在对应不同TTI长度的UCI,则对应短TTI的UCI在前,对应传统TTI的UCI在后;例如,可选地一种排序顺序为:对应短TTI的ACK/NACK(如果存在)、对应传统TTI的ACK/NACK(如果存在)、对应短TTI的P-CSI(如果存在)、对应传统TTI的P-CSI(如果存在)、对应短TTI的SR(如果存在)、对应传统TTI的SR(如果存在)。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实现时,若存在碰撞的UCI中不包含所述第一预设规则中规定的预设类型的UCI,则在执行所述第一预设规则时,先删除所述第一预设规则中的预设类型的UCI。
也就是说,上述排序中,如果某种UCI不存在,则排序中去掉该UCI即可;例如,根据P-CSI的周期配置,判断当前传输时刻并非P-CSI传输机会,则当前传输时刻中对所述碰撞的UCI排序时不包含P-CSI;又例如,根据SR的周期配置,判断当前传输时刻并非SR传输机会,则当前传输时刻中对所述碰撞的UCI排序时不包含SR;又例如,终端没有接收到任何需要在当前传输时刻进行ACK/NACK反馈的下行传输,则当前传输时刻中对所述碰撞的UCI排序时不包含ACK/NACK;又例如,对于ACK/NACK,为了避免下行传输丢包造成基站和终端对是否包含ACK/NACK的理解不一致,也可以假设ACK/NACK总是存在。
可选地,所述采用第二sPUCCH格式将存在碰撞的UCI同时传输给基站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为:
若存在碰撞的UCI的总比特数大于所述第二sPUCCH格式在所述sPUCCH资源上的传输容量时,按照第二预设规则对存在碰撞的UCI的总比特数进行压缩,然后采用第二sPUCCH格式将压缩后的存在碰撞的UCI的总比特数传输给基站;
其中,所述第二预设规则为丢弃部分UCI和/或对存在碰撞的UCI中的部分UCI进行合并。
需要说明的是,当同时传输所述碰撞的UCI时,如果所述碰撞的UCI的总比特数超过所述第二sPUCCH格式在所述sPUCCH资源上的传输容量时,按照预先约定的规则丢弃(drop)所述碰撞的UCI中的部分UCI和/或对所述碰撞的UCI中的部分UCI进行合并,直到满足所述传输容量;例如优先考虑drop全部或者部分P-CSI(可以重用现有技术中的方式,即按照CSI类型优先级+载波优先级+CSI进程优先级的方式选择高优先级P-CSI,优先drop低优先级P-CSI)和/或优先考虑drop对应传统TTI的UCI(例如同时存在对应短TTI和传统TTI的同一种UCI类型时,drop传统TTI对应的UCI,或者同时存在对应短TTI和传统TTI的UCI时,drop传统TTI对应的UCI)和/或对ACK/NACK进行合并(时域合并、频域合并、空间合并等)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所述采用第二sPUCCH格式将存在碰撞的UCI同时传输给基站的步骤之前,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发送方法,还包括:
根据高层信令的配置或预先约定的规则,判断终端是否支持存在碰撞的UCI的同时传输;
若终端支持存在碰撞的UCI的同时传输,则采用第二sPUCCH格式将存在碰撞的UCI同时传输给基站。
需要说明的是,只有在网络配置支持终端的同时传输时,终端才将碰撞的UCI同时传输给基站,否则,若终端不支持存在碰撞的UCI的同时传输,则按照第三预设规则舍弃存在碰撞的UCI中的预设类型的UCI,例如drop全部或者部分P-CSI和/或drop全部或者部分对应传统TTI的UCI等。
下面在实际应用中,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现方式分情况进行具体说明。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方便描述,在下文中,将对应sTTI的ACK/NACK记为s-ACK/NACK,将对应sTTI的P-CSI记为s-P-CSI,将对应sTTI的SR记为s-SR,而ACK/NACK、P-CSI和SR是与传统TTI对应的。
方式一、终端支持下行和上行sTTI传输,对应sTTI的ACK/NACK(即s-ACK/NACK)被配置采用小容量的sPUCCH格式A传输,基站预先给终端还配置了大容量的sPUCCH格式B的信道资源B(可以是一个或多个资源,例如TxD传输时,每个天线端口对应一个资源)
第一种情况
终端侧:确定当前sTTI中仅存在s-ACK/NACK,则采用小容量的sPUCCH格式A,在sPUCCH格式A对应的信道资源A(可以是基站预先配置的,也可以是根据与该sPUCCH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中的指示获得的)上仅传输s-ACK/NACK;如图4中的子帧#i+3中的时隙#j+7中的传输;
基站侧:如果仅对终端调度了sTTI的下行传输,并未对终端调度传统TTI的下行传输,则在sPUCCH格式A对应的信道资源A上,采用sPUCCH格式A仅接收s-ACK/NACK;如果对终端调度了sTTI的下行传输,也调度传统TTI的下行传输(sTTI和传统TTI的下行传输都需要在当前sTTI中反馈ACK/NACK),则在sPUCCH格式B对应的信道资源B上,采用sPUCCH格式B同时接收s-ACK/NACK和ACK/NACK,如果接收到,则根据预定的级联规则得到s-ACK/NACK和ACK/NACK,从而对调度的sTTI和传统TTI的下行传输确定是否重传,如果未接收到,则可以判断终端存在丢包,可以对所有调度都进行重传,或者如果未接受到,则进一步在sPUCCH格式A对应的信道资源A上,采用sPUCCH格式A仅接收s-ACK/NACK,如果接收到,则判断终端仅丢失了传统TTI的下行传输,对传统TTI的下行传输进行重传,并根据s-ACK/NACK确定是否对sTTI下行传输进行重传,如果没接收到,则判断终端丢失所有调度的下行传输,对所有调度的下行传输进行重传。
第二种情况
终端侧:确定当前sTTI中同时存在s-ACK/NACK和对应传统TTI下行传输的ACK/NACK反馈信息,则将s-ACK/NACK和ACK/NACK按照预定的级联规则级联在一起,例如,先s-ACK/NACK后ACK/NACK,或者反之,或者两者交织等,采用大容量的sPUCCH格式B,在sPUCCH格式B对应的信道资源B上同时传输s-ACK/NACK和ACK/NACK;如图4中的子帧#i+4中的时隙#j+8中的传输;
基站侧:在sPUCCH格式B对应的信道资源B上,采用sPUCCH格式B同时接收s-ACK/NACK和ACK/NACK,如果接收到,则根据预定的级联规则得到s-ACK/NACK和ACK/NACK,从而对调度的sTTI和传统TTI的下行传输确定是否重传,如果未接收到,则可以判断终端存在丢包,可以对所有调度都进行重传,或者如果未接受到,则进一步在sPUCCH格式A对应的信道资源A上,采用sPUCCH格式A仅接收s-ACK/NACK,如果接受到,则判断终端仅丢失了传统TTI的下行传输,对传统TTI的下行传输进行重传,并根据s-ACK/NACK确定是否对sTTI下行传输进行重传,如果没接收到,则判断终端丢失所有调度的下行传输,对所有调度的下行传输进行重传。
第三种情况:
终端侧:不论确定当前sTTI中是否同时存在s-ACK/NACK和ACK/NACK反馈信息,都总是假设两者都存在,将s-ACK/NACK和ACK/NACK按照预定的级联规则级联在一起,采用大容量的sPUCCH格式B,在sPUCCH格式B对应的信道资源B上同时传输s-ACK/NACK和ACK/NACK;如果s-ACK/NACK或ACK/NACK不存在,则按照预先定义的比特数补充NACK作为占位;
基站侧:在sPUCCH格式B对应的信道资源B上,采用sPUCCH格式B同时接收s-ACK/NACK和ACK/NACK,如果接收到,则根据相同的级联规则得到s-ACK/NACK和ACK/NACK,从而对调度的sTTI和传统TTI的下行传输确定是否重传,如果未接收到,则可以判断终端存在丢包,可以对所有调度都进行重传。
方式二、终端支持下行和上行sTTI传输,对应sTTI的SR(即s-SR)被配置采用小容量的sPUCCH格式A传输,基站预先给终端还配置了大容量的sPUCCH格式B的信道资源B(可以是一个或多个资源,例如TxD传输时,每个天线端口对应一个资源)
第一种情况
终端侧:确定当前sTTI仅为s-SR传输机会,则采用小容量的sPUCCH格式A,在sPUCCH格式A对应的信道资源A(可以是基站预先配置的,也可以是根据与该sPUCCH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中的指示获得的)上仅传输s-SR(可以是当s-SR为positive时传输,为negative时不传输,也可以不论s-SR是否为positive都传输);如图5中的子帧#i+1中的时隙#j+2;
基站侧:确定当前sTTI仅为s-SR传输机会,则采用小容量的sPUCCH格式A,在sPUCCH格式A对应的信道资源A上仅接收s-SR。
第二种情况
终端侧:确定当前sTTI既为s-SR传输机会又为对应传统TTI的SR的传输机会,则:将s-SR和SR按照预定的级联规则级联在一起,例如先s-SR后SR,或者反之,采用大容量的sPUCCH格式B,在sPUCCH格式B对应的信道资源B上同时传输s-SR和SR;如图5中的子帧#i中的时隙#j;
基站侧:确定当前sTTI既为s-SR传输机会又为对应传统TTI的SR的传输机会,则采用大容量的sPUCCH格式B,在sPUCCH格式B对应的信道资源B上同时接收s-SR和SR,并根据预定的级联规则,得到s-SR和SR。
第三种情况
终端侧:确定当前sTTI既为s-SR传输机会又为对应传统TTI的P-CSI的传输机会,则将s-SR和P-CSI按照预定的级联规则级联在一起,例如先s-SR后P-CSI,或者反之,采用大容量的sPUCCH格式B,在sPUCCH格式B对应的信道资源B上同时传输s-SR和P-CSI;如图5中的子帧#i-1中的时隙#j-2;
基站侧:确定当前sTTI既为s-SR传输机会又为对应传统TTI的P-CSI的传输机会,则采用大容量的sPUCCH格式B,在sPUCCH格式B对应的信道资源B上同时接收s-SR和P-CSI,并根据预定的级联规则,获得s-SR和P-CSI。
第四种情况
终端侧:确定当前sTTI既为s-SR传输机会又包含对应传统TTI的ACK/NACK传输,则将s-SR和ACK/NACK按照预定的级联规则级联在一起,例如先s-SR后ACK/NACK,或者反之,采用大容量的sPUCCH格式B,在sPUCCH格式B对应的信道资源B上同时传输s-SR和ACK/NACK;当在子帧i-1中存在一个对应传统TTI的PDSCH时,该PDSCH的ACK/NACK反馈在图5中的子帧#i+3中传输,则UCI传输如图5中子帧#i+3中的时隙#j+6;
基站侧:确定当前sTTI既为s-SR传输机会且基站又调度了在当前sTTI进行ACK/NACK反馈的传统TTI的下行传输,则采用大容量的sPUCCH格式B,在sPUCCH格式B对应的信道资源B上同时接收s-SR和ACK/NACK,并根据预定的级联规则,获得s-SR和ACK/NACK。
第五种情况
终端侧:确定当前sTTI既为s-SR传输机会又为对应传统TTI的SR以及P-CSI的传输机会,则将s-SR、SR和P-CSI按照预定的级联规则级联在一起,例如先s-SR后SR最后P-CSI,或者先P-CSI后s-SR后SR,或者先P-CSI后SR后s-SR等等可以包括三者的任意组合顺序,采用大容量的sPUCCH格式B,在sPUCCH格式B对应的信道资源B上同时传输s-SR、SR和P-CSI;如图5中子帧#i+2中的时隙#j+4;
基站侧:确定当前sTTI既为s-SR传输机会又为对应传统TTI的SR以及P-CSI的传输机会,则采用大容量的sPUCCH格式B,在sPUCCH格式B对应的信道资源B上同时接收s-SR、SR和P-CSI,并根据预定的级联规则,获得s-SR、SR和P-CSI。
第六种情况
终端侧:确定当前sTTI既为s-SR传输机会又为对应传统TTI的P-CSI的传输机会,且包含对应传统TTI的ACK/NACK传输,则将s-SR、ACK/NACK和P-CSI按照预定的级联规则级联在一起,例如先s-SR后ACK/NACK最后P-CSI,或者先ACK/NACK后P-CSI后s-SR等等可以包括三者的任意组合顺序,采用大容量的sPUCCH格式B,在sPUCCH格式B对应的信道资源B上同时传输s-SR、ACK/NACK和P-CSI;当将图5中对应传统TTI的SR和P-CSI的传输机会交换时,在子帧i中存在一个对应传统TTI的PDSCH时,该PDSCH的ACK/NACK反馈在图5中的子帧#i+4中传输,则UCI传输如子帧#i+4中的时隙#j+8;
基站侧:确定当前sTTI既为s-SR传输机会又为对应传统TTI的P-CSI的传输机会,且基站又调度了在当前sTTI进行ACK/NACK反馈的传统TTI的下行传输,则采用大容量的sPUCCH格式B,在sPUCCH格式B对应的信道资源B上同时接收s-SR、ACK/NACK和P-CSI,并根据预定的级联规则,获得s-SR、ACK/NACK和P-CSI。
第七种情况
终端侧:确定当前sTTI既为s-SR传输机会又为对应传统TTI的SR的传输机会,且包含对应传统TTI的ACK/NACK传输,则将s-SR、SR和P-CSI按照预定的级联规则级联在一起,例如先s-SR后SR最后P-CSI,或者先P-CSI后SR后s-SR等等可以包括三者的任意组合顺序,采用大容量的sPUCCH格式B,在sPUCCH格式B对应的信道资源B上同时传输s-SR、SR和P-CSI;在子帧i中存在一个对应传统TTI的PDSCH时,该PDSCH的ACK/NACK反馈在图5中的子帧#i+4中传输,则UCI传输如图5中子帧#i+4中的时隙#j+8;
基站侧:确定当前sTTI既为s-SR传输机会又为对应传统TTI的SR的传输机会,且基站又调度了在当前sTTI进行ACK/NACK反馈的传统TTI的下行传输,则采用大容量的sPUCCH格式B,在sPUCCH格式B对应的信道资源B上同时接收s-SR、SR和P-CSI,并根据预定的级联规则,获得s-SR、SR和P-CSI。
第八种情况
终端侧:确定当前sTTI既为s-SR传输机会又为对应传统TTI的SR以及P-CSI的传输机会,且包含对应传统TTI的ACK/NACK传输,则将s-SR、SR、P-CSI和ACK/NACK按照预定的级联规则级联在一起,例如先s-SR后SR后ACK/NACK最后P-CSI,或者先ACK/NACK后P-CSI后SR后s-SR等等可以包括三者的任意组合顺序,采用大容量的sPUCCH格式B,在sPUCCH格式B对应的信道资源B上同时传输s-SR、SR、P-CSI和ACK/NACK;当在子帧i-2中存在一个对应传统TTI的PDSCH时,该PDSCH的ACK/NACK反馈在图5中的子帧i+2中反馈,则UCI传输如图5中子帧#i+2中的时隙#j+4加上ACK/NACK反馈;
基站侧:确定当前sTTI既为s-SR传输机会又为对应传统TTI的SR以及P-CSI的传输机会,且基站又调度了在当前sTTI进行ACK/NACK反馈的传统TTI的下行传输,则采用大容量的sPUCCH格式B,在sPUCCH格式B对应的信道资源B上同时接收s-SR、SR、P-CSI和ACK/NACK,并根据预定的级联规则,获得s-SR、SR、P-CSI和ACK/NACK。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几种实现方式中仅列举了部分短TTI下的UCI和传统TTI下的UCI的组合关系,其他组合关系类似,例如方式一和方式二相互组合等,不再赘述;上述实现方式中假设所有碰撞的UCI都可以在预先配置的sPUCCH格式B的资源B上承载传输,如果所有碰撞的UCI的总比特数超过了资源B的承载容量,则还可以进一步对碰撞的UCI进行取舍,例如根据预先定义的UCI类型优先级(例如SR和ACK/NACK高于P-CSI)、TTI优先级(例如STTI高于传统TTI)等drop部分低优先级的UCI。
此外,上述实现中,由于当基站调度了使用sTTI或传统TTI的下行传输时,终端侧可能丢包而认为没有ACK/NACK反馈,从而导致基站和终端对UCI内容的理解不一致,可以总是假设在任何一个可以进行ACK/NACK反馈的sTTI中都存在s-ACK/NACK以及ACK/NACK,且s-ACK/NACK和ACK/NACK总是占用固定的比特数,如果s-ACK/NACK或ACK/NACK不存在,则按照预先定义的比特数补充NACK作为占位,从而避免由于s-ACK/NACK和/或ACK/NACK是否存在而影响基站对其他UCI的解析;另一种实现方式,终端还可以在传输UCI的同时传输一个指示上报的UCI中是否包含s-ACK/NACK和/或ACK/NACK,以及包含的s-ACK/NACK和/或ACK/NACK的比特数的指示信息,基站需要先解析该指示信息,然后根据指示内容确定如何解析终端上报的UCI。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给出一种对应短TTI的不同UCI碰撞或者对应短TTI的UCI与对应传统TTI的UCI碰撞时的传输方法,根据对应短TTI的UCI的sPUCCH格式的容量,选择适当的资源和sPUCCH格式同时传输碰撞的UCI,在保证短TTI对应的UCI的传输时延的基础上,避免过多的drop UCI,以保证基站可以及时获得各种UCI反馈信息。
实施例二
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60,包括:
传输模块61,用于当对应第一传输时间间隔TTI长度的上行控制信息UCI的不同类型之间存在碰撞和/或对应第一TTI长度的UCI与对应第二TTI长度的UCI之间存在碰撞时,则在预设的第二短物理上行控制信道sPUCCH格式对应的sPUCCH资源上,采用第二sPUCCH格式将存在碰撞的UCI同时传输给基站,或者,根据对应第一TTI长度的UCI所采用的sPUCCH格式,确定存在碰撞的UCI的传输方法。
可选地,所述传输模块61还用于:
若对应第一TTI长度的UCI采用的是第一sPUCCH格式,则在预设的第二sPUCCH格式对应的sPUCCH资源上,采用第二sPUCCH格式将存在碰撞的UCI同时传输给基站;或者,
若对应第一TTI长度的UCI采用第二sPUCCH格式,则在对应第一TTI长度的UCI所对应的第二sPUCCH格式对应的sPUCCH资源上,采用第二sPUCCH格式将存在碰撞的UCI同时传输给基站。
具体地,所述第一sPUCCH格式为最大承载量小于预设比特值的sPUCCH格式,所述第二sPUCCH格式为最大承载量大于或等于预设比特值的sPUCCH格式。
具体地,所述UCI包括肯定确认/否定确认ACK/NACK、周期信道状态信息P-CSI和调度请求SR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所述采用第二sPUCCH格式将存在碰撞的UCI同时传输给基站的实现方式为:
将存在碰撞的UCI按照第一预设规则进行级联后,采用第二sPUCCH格式同时传输给基站。
可选地,所述第一预设规则为按照UCI的TTI长度顺序排序,且同一种TTI长度的UCI按照UCI的类型排序。
可选地,所述第一预设规则为按照UCI的类型排序,且同一类型的UCI按照TTI长度排序。
可选地,所述采用第二sPUCCH格式将存在碰撞的UCI同时传输给基站的实现方式为:
若存在碰撞的UCI的总比特数大于所述第二sPUCCH格式在所述sPUCCH资源上的传输容量时,按照第二预设规则对存在碰撞的UCI的总比特数进行压缩,然后采用第二sPUCCH格式将压缩后的存在碰撞的UCI的总比特数传输给基站;
其中,所述第二预设规则为丢弃部分UCI和/或对存在碰撞的UCI中的部分UCI进行合并。
具体地,所述的终端60,还包括: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根据高层信令的配置或预先约定的规则,判断终端是否支持存在碰撞的UCI的同时传输;
若终端支持存在碰撞的UCI的同时传输,则所述传输模块采用第二sPUCCH格式将存在碰撞的UCI同时传输给基站。
具体地,所述的终端60,还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若终端不支持存在碰撞的UCI的同时传输,则按照第三预设规则舍弃存在碰撞的UCI中的预设类型的UCI。
具体地,所述第一TTI长度小于所述第二TTI长度。
需要说明的是,该终端的实施例是与上述的方法实施例一一对应的终端,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所有实现方式均适用于该终端的实施例中,也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三
如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包括:
处理器71;以及通过总线接口72与所述处理器71相连接的存储器73,所述存储器73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71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程序和数据,当处理器71调用并执行所述存储器73中所存储的程序和数据时,执行下列过程:
当对应第一传输时间间隔TTI长度的上行控制信息UCI的不同类型之间存在碰撞和/或对应第一TTI长度的UCI与对应第二TTI长度的UCI之间存在碰撞时,则在预设的第二短物理上行控制信道sPUCCH格式对应的sPUCCH资源上,采用第二sPUCCH格式将存在碰撞的UCI通过收发机74同时传输给基站,或者,根据对应第一TTI长度的UCI所采用的sPUCCH格式,确定存在碰撞的UCI的传输方法。
其中,收发机74与总线接口72连接,用于在处理器71的控制下发送存在碰撞的UCI。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7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71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73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74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收发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针对不同的终端,用户接口75还可以是能够外接内接需要设备的接口,连接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小键盘、显示器、扬声器、麦克风、操纵杆等。处理器71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73可以存储处理器71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者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示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执行上述方法的部分或者全部步骤的指令;且该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于一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形式的存储介质。
实施例四
如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行控制信息接收方法,包括:
步骤81,在对应第一传输时间间隔TTI长度的上行控制信息UCI的不同类型之间存在碰撞和/或对应第一TTI长度的UCI与对应第二TTI长度的UCI之间存在碰撞时,在预设的第二短物理上行控制信道sPUCCH格式对应的sPUCCH资源上,采用第二sPUCCH格式接收同时传输的存在碰撞的UCI,或者,根据对应第一TTI长度的UCI所采用的sPUCCH格式,确定存在碰撞的UCI的接收方法。
具体地,根据对应第一TTI长度的UCI所采用的sPUCCH格式,确定存在碰撞的UCI的接收方法,包括:
若对应第一TTI长度的UCI采用的是第一sPUCCH格式,则在预设的第二sPUCCH格式对应的sPUCCH资源上,采用第二sPUCCH格式接收同时传输的存在碰撞的UCI;或者,
若对应第一TTI长度的UCI采用的是第二sPUCCH格式,则在对应第一TTI长度的UCI所对应的第二sPUCCH格式对应的sPUCCH资源上,采用第二sPUCCH格式接收同时传输的存在碰撞的UCI。
具体地,所述第一sPUCCH格式为最大承载量小于预设比特值的sPUCCH格式,所述第二sPUCCH格式为最大承载量大于或等于预设比特值的sPUCCH格式。
具体地,所述UCI包括肯定确认/否定确认ACK/NACK、周期信道状态信息P-CSI和调度请求SR中的至少一种。
具体地,所述采用第二sPUCCH格式接收同时传输的存在碰撞的UCI的步骤包括:
确定同时传输的存在碰撞的UCI按照第一预设规则级联在一起。
可选地,所述第一预设规则为按照UCI的TTI长度顺序排序,且同一种TTI长度的UCI按照UCI的类型排序。
可选地,所述第一预设规则为按照UCI的类型排序,且同一类型的UCI按照TTI长度排序。
可选地,所述采用第二sPUCCH格式接收同时传输的存在碰撞的UCI的步骤包括:
确定按照同时传输的存在碰撞的UCI为第二预设规则进行压缩后得到的;
其中,所述第二预设规则为丢弃部分UCI和/或对存在碰撞的UCI中的部分UCI进行合并。
可选地,在所述采用第二sPUCCH格式接收同时传输的存在碰撞的UCI的步骤之前,所述上行控制信息接收方法,还包括:
根据高层信令的配置或预先约定的规则,判断终端是否支持存在碰撞的UCI的同时传输;
若确定终端支持存在碰撞的UCI的同时传输,则采用第二sPUCCH格式接收同时传输的存在碰撞的UCI。
可选地,若确定终端不支持存在碰撞的UCI的同时传输,则确定所述终端按照第三预设规则舍弃存在碰撞的UCI中的预设类型的UCI。
具体地,所述第一TTI长度小于所述第二TTI长度。
其中,上述实施例一中,所有关于基站侧的描述,均适用于该应用于基站的上行控制信息接收方法的实施例中,也能达到与其相同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五
如图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90,包括:
接收模块91,用于在对应第一传输时间间隔TTI长度的上行控制信息UCI的不同类型之间存在碰撞和/或对应第一TTI长度的UCI与对应第二TTI长度的UCI之间存在碰撞时,在预设的第二短物理上行控制信道sPUCCH格式对应的sPUCCH资源上,采用第二sPUCCH格式接收同时传输的存在碰撞的UCI,或者,根据对应第一TTI长度的UCI所采用的sPUCCH格式,确定存在碰撞的UCI的接收方法。
具体地,所述接收模块91还用于:
若对应第一TTI长度的UCI采用的是第一sPUCCH格式,则在预设的第二sPUCCH格式对应的sPUCCH资源上,采用第二sPUCCH格式接收同时传输的存在碰撞的UCI;或者,
若对应第一TTI长度的UCI采用的是第二sPUCCH格式,则在对应第一TTI长度的UCI所对应的第二sPUCCH格式对应的sPUCCH资源上,采用第二sPUCCH格式接收同时传输的存在碰撞的UCI。
具体地,所述第一sPUCCH格式为最大承载量小于预设比特值的sPUCCH格式,所述第二sPUCCH格式为最大承载量大于或等于预设比特值的sPUCCH格式。
具体地,所述UCI包括肯定确认/否定确认ACK/NACK、周期信道状态信息P-CSI和调度请求SR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所述采用第二sPUCCH格式接收终端采用第二sPUCCH格式同时传输的存在碰撞的实现方式为:
确定同时传输的存在碰撞的UCI按照第一预设规则级联在一起。
具体地,所述第一预设规则为按照UCI的TTI长度顺序排序,且同一种TTI长度的UCI按照UCI的类型排序。
具体地,所述第一预设规则为按照UCI的类型排序,且同一类型的UCI按照TTI长度排序。
可选地,所述采用第二sPUCCH格式接收终端采用第二sPUCCH格式同时传输的存在碰撞的实现方式为:
确定按照同时传输的存在碰撞的UCI为第二预设规则进行压缩后得到的;
其中,所述第二预设规则为丢弃部分UCI和/或对存在碰撞的UCI中的部分UCI进行合并。
可选地,所述基站90还包括: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根据高层信令的配置或预先约定的规则,判断终端是否支持存在碰撞的UCI的同时传输;
若确定终端支持存在碰撞的UCI的同时传输,则所述接收模块采用第二sPUCCH格式接收同时传输的存在碰撞的UCI。
可选地,所述基站90还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若确定终端不支持存在碰撞的UCI的同时传输,则确定所述终端按照第三预设规则舍弃存在碰撞的UCI中的预设类型的UCI。
具体地,所述第一TTI长度小于所述第二TTI长度。
需要说明的是,该基站的实施例是与上述的方法实施例一一对应的基站,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所有实现方式均适用于该基站的实施例中,也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六
如图10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包括:
处理器101;以及通过总线接口102与所述处理器101相连接的存储器103,所述存储器103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101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程序和数据,当处理器101调用并执行所述存储器103中所存储的程序和数据时,执行下列过程:
在对应第一传输时间间隔TTI长度的上行控制信息UCI的不同类型之间存在碰撞和/或对应第一TTI长度的UCI与对应第二TTI长度的UCI之间存在碰撞时,在预设的第二短物理上行控制信道sPUCCH格式对应的sPUCCH资源上,通过收发机104采用第二sPUCCH格式接收同时传输的存在碰撞的UCI,或者,根据对应第一TTI长度的UCI所采用的sPUCCH格式,确定存在碰撞的UCI的接收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该处理器101还用于实现上述基站的其它任意一个模块的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收发机104与总线接口102连接,用于在处理器101的控制下接收终端传输的存在碰撞的UCI。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0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101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103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104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收发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处理器101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103可以存储处理器101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者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示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执行上述方法的部分或者全部步骤的指令;且该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于一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形式的存储介质。
以上所述的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44)

1.一种上行控制信息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对应第一传输时间间隔TTI长度的上行控制信息UCI的不同类型之间存在碰撞和/或对应第一TTI长度的UCI与对应第二TTI长度的UCI之间存在碰撞时,则在预设的第二短物理上行控制信道sPUCCH格式对应的sPUCCH资源上,采用第二sPUCCH格式将存在碰撞的UCI同时传输给基站,或者,根据对应第一TTI长度的UCI所采用的sPUCCH格式,确定存在碰撞的UCI的传输方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行控制信息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对应第一TTI长度的UCI所采用的sPUCCH格式,确定存在碰撞的UCI的传输方法,包括:
若对应第一TTI长度的UCI采用的是第一sPUCCH格式,则在预设的第二sPUCCH格式对应的sPUCCH资源上,采用第二sPUCCH格式将存在碰撞的UCI同时传输给基站;或者,
若对应第一TTI长度的UCI采用第二sPUCCH格式,则在对应第一TTI长度的UCI所对应的第二sPUCCH格式对应的sPUCCH资源上,采用第二sPUCCH格式将存在碰撞的UCI同时传输给基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行控制信息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sPUCCH格式为最大承载量小于预设比特值的sPUCCH格式,所述第二sPUCCH格式为最大承载量大于或等于预设比特值的sPUCCH格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上行控制信息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CI包括肯定确认/否定确认ACK/NACK、周期信道状态信息P-CSI和调度请求SR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上行控制信息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第二sPUCCH格式将存在碰撞的UCI同时传输给基站的步骤包括:
将存在碰撞的UCI按照第一预设规则进行级联后,采用第二sPUCCH格式同时传输给基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上行控制信息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规则为按照UCI的TTI长度顺序排序,且同一种TTI长度的UCI按照UCI的类型排序。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上行控制信息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规则为按照UCI的类型排序,且同一类型的UCI按照TTI长度排序。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上行控制信息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第二sPUCCH格式将存在碰撞的UCI同时传输给基站的步骤包括:
若存在碰撞的UCI的总比特数大于所述第二sPUCCH格式在所述sPUCCH资源上的传输容量时,按照第二预设规则对存在碰撞的UCI的总比特数进行压缩,然后采用第二sPUCCH格式将压缩后的存在碰撞的UCI的总比特数传输给基站;
其中,所述第二预设规则为丢弃部分UCI和/或对存在碰撞的UCI中的部分UCI进行合并。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上行控制信息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采用第二sPUCCH格式将存在碰撞的UCI同时传输给基站的步骤之前,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发送方法,还包括:
根据高层信令的配置或预先约定的规则,判断终端是否支持存在碰撞的UCI的同时传输;
若终端支持存在碰撞的UCI的同时传输,则采用第二sPUCCH格式将存在碰撞的UCI同时传输给基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上行控制信息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终端不支持存在碰撞的UCI的同时传输,则按照第三预设规则舍弃存在碰撞的UCI中的预设类型的UCI。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上行控制信息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TTI长度小于所述第二TTI长度。
12.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传输模块,用于当对应第一传输时间间隔TTI长度的上行控制信息UCI的不同类型之间存在碰撞和/或对应第一TTI长度的UCI与对应第二TTI长度的UCI之间存在碰撞时,则在预设的第二短物理上行控制信道sPUCCH格式对应的sPUCCH资源上,采用第二sPUCCH格式将存在碰撞的UCI同时传输给基站,或者,根据对应第一TTI长度的UCI所采用的sPUCCH格式,确定存在碰撞的UCI的传输方法。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模块还用于:
若对应第一TTI长度的UCI采用的是第一sPUCCH格式,则在预设的第二sPUCCH格式对应的sPUCCH资源上,采用第二sPUCCH格式将存在碰撞的UCI同时传输给基站;或者,
若对应第一TTI长度的UCI采用第二sPUCCH格式,则在对应第一TTI长度的UCI所对应的第二sPUCCH格式对应的sPUCCH资源上,采用第二sPUCCH格式将存在碰撞的UCI同时传输给基站。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sPUCCH格式为最大承载量小于预设比特值的sPUCCH格式,所述第二sPUCCH格式为最大承载量大于或等于预设比特值的sPUCCH格式。
15.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UCI包括肯定确认/否定确认ACK/NACK、周期信道状态信息P-CSI和调度请求SR中的至少一种。
16.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第二sPUCCH格式将存在碰撞的UCI同时传输给基站的实现方式为:
将存在碰撞的UCI按照第一预设规则进行级联后,采用第二sPUCCH格式同时传输给基站。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规则为按照UCI的TTI长度顺序排序,且同一种TTI长度的UCI按照UCI的类型排序。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规则为按照UCI的类型排序,且同一类型的UCI按照TTI长度排序。
19.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第二sPUCCH格式将存在碰撞的UCI同时传输给基站的实现方式为:
若存在碰撞的UCI的总比特数大于所述第二sPUCCH格式在所述sPUCCH资源上的传输容量时,按照第二预设规则对存在碰撞的UCI的总比特数进行压缩,然后采用第二sPUCCH格式将压缩后的存在碰撞的UCI的总比特数传输给基站;
其中,所述第二预设规则为丢弃部分UCI和/或对存在碰撞的UCI中的部分UCI进行合并。
20.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根据高层信令的配置或预先约定的规则,判断终端是否支持存在碰撞的UCI的同时传输;
若终端支持存在碰撞的UCI的同时传输,则所述传输模块采用第二sPUCCH格式将存在碰撞的UCI同时传输给基站。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若终端不支持存在碰撞的UCI的同时传输,则按照第三预设规则舍弃存在碰撞的UCI中的预设类型的UCI。
22.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TTI长度小于所述第二TTI长度。
23.一种上行控制信息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对应第一传输时间间隔TTI长度的上行控制信息UCI的不同类型之间存在碰撞和/或对应第一TTI长度的UCI与对应第二TTI长度的UCI之间存在碰撞时,在预设的第二短物理上行控制信道sPUCCH格式对应的sPUCCH资源上,采用第二sPUCCH格式接收同时传输的存在碰撞的UCI,或者,根据对应第一TTI长度的UCI所采用的sPUCCH格式,确定存在碰撞的UCI的接收方法。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上行控制信息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对应第一TTI长度的UCI所采用的sPUCCH格式,确定存在碰撞的UCI的接收方法,包括:
若对应第一TTI长度的UCI采用的是第一sPUCCH格式,则在预设的第二sPUCCH格式对应的sPUCCH资源上,采用第二sPUCCH格式接收同时传输的存在碰撞的UCI;或者,
若对应第一TTI长度的UCI采用的是第二sPUCCH格式,则在对应第一TTI长度的UCI所对应的第二sPUCCH格式对应的sPUCCH资源上,采用第二sPUCCH格式接收同时传输的存在碰撞的UCI。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上行控制信息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sPUCCH格式为最大承载量小于预设比特值的sPUCCH格式,所述第二sPUCCH格式为最大承载量大于或等于预设比特值的sPUCCH格式。
26.根据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上行控制信息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CI包括肯定确认/否定确认ACK/NACK、周期信道状态信息P-CSI和调度请求SR中的至少一种。
27.根据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上行控制信息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第二sPUCCH格式接收同时传输的存在碰撞的UCI的步骤包括:
确定同时传输的存在碰撞的UCI按照第一预设规则级联在一起。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上行控制信息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规则为按照UCI的TTI长度顺序排序,且同一种TTI长度的UCI按照UCI的类型排序。
2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上行控制信息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规则为按照UCI的类型排序,且同一类型的UCI按照TTI长度排序。
30.根据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上行控制信息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第二sPUCCH格式接收同时传输的存在碰撞的UCI的步骤包括:
确定按照同时传输的存在碰撞的UCI为第二预设规则进行压缩后得到的;
其中,所述第二预设规则为丢弃部分UCI和/或对存在碰撞的UCI中的部分UCI进行合并。
31.根据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上行控制信息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采用第二sPUCCH格式接收同时传输的存在碰撞的UCI的步骤之前,所述上行控制信息接收方法,还包括:
根据高层信令的配置或预先约定的规则,判断终端是否支持存在碰撞的UCI的同时传输;
若确定终端支持存在碰撞的UCI的同时传输,则采用第二sPUCCH格式接收同时传输的存在碰撞的UCI。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上行控制信息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确定终端不支持存在碰撞的UCI的同时传输,则确定所述终端按照第三预设规则舍弃存在碰撞的UCI中的预设类型的UCI。
33.根据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上行控制信息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TTI长度小于所述第二TTI长度。
34.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在对应第一传输时间间隔TTI长度的上行控制信息UCI的不同类型之间存在碰撞和/或对应第一TTI长度的UCI与对应第二TTI长度的UCI之间存在碰撞时,在预设的第二短物理上行控制信道sPUCCH格式对应的sPUCCH资源上,采用第二sPUCCH格式接收同时传输的存在碰撞的UCI,或者,根据对应第一TTI长度的UCI所采用的sPUCCH格式,确定存在碰撞的UCI的接收方法。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
若对应第一TTI长度的UCI采用的是第一sPUCCH格式,则在预设的第二sPUCCH格式对应的sPUCCH资源上,采用第二sPUCCH格式接收同时传输的存在碰撞的UCI;或者,
若对应第一TTI长度的UCI采用的是第二sPUCCH格式,则在对应第一TTI长度的UCI所对应的第二sPUCCH格式对应的sPUCCH资源上,采用第二sPUCCH格式接收同时传输的存在碰撞的UCI。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sPUCCH格式为最大承载量小于预设比特值的sPUCCH格式,所述第二sPUCCH格式为最大承载量大于或等于预设比特值的sPUCCH格式。
37.根据权利要求34或35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UCI包括肯定确认/否定确认ACK/NACK、周期信道状态信息P-CSI和调度请求SR中的至少一种。
38.根据权利要求34或35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第二sPUCCH格式接收终端采用第二sPUCCH格式同时传输的存在碰撞的实现方式为:
确定同时传输的存在碰撞的UCI按照第一预设规则级联在一起。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规则为按照UCI的TTI长度顺序排序,且同一种TTI长度的UCI按照UCI的类型排序。
40.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规则为按照UCI的类型排序,且同一类型的UCI按照TTI长度排序。
41.根据权利要求34或35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第二sPUCCH格式接收终端采用第二sPUCCH格式同时传输的存在碰撞的实现方式为:
确定按照同时传输的存在碰撞的UCI为第二预设规则进行压缩后得到的;
其中,所述第二预设规则为丢弃部分UCI和/或对存在碰撞的UCI中的部分UCI进行合并。
42.根据权利要求34或35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根据高层信令的配置或预先约定的规则,判断终端是否支持存在碰撞的UCI的同时传输;
若确定终端支持存在碰撞的UCI的同时传输,则所述接收模块采用第二sPUCCH格式接收同时传输的存在碰撞的UCI。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若确定终端不支持存在碰撞的UCI的同时传输,则确定所述终端按照第三预设规则舍弃存在碰撞的UCI中的预设类型的UCI。
44.根据权利要求34或35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TTI长度小于所述第二TTI长度。
CN201710056536.9A 2017-01-25 2017-01-25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发送、接收方法、终端及基站 Active CN1083477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56536.9A CN108347782B (zh) 2017-01-25 2017-01-25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发送、接收方法、终端及基站
PCT/CN2018/075614 WO2018137714A1 (zh) 2017-01-25 2018-02-07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发送、接收方法、终端及基站
US16/480,812 US10772096B2 (en) 2017-01-25 2018-02-07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reception method,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56536.9A CN108347782B (zh) 2017-01-25 2017-01-25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发送、接收方法、终端及基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47782A true CN108347782A (zh) 2018-07-31
CN108347782B CN108347782B (zh) 2019-12-20

Family

ID=629619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56536.9A Active CN108347782B (zh) 2017-01-25 2017-01-25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发送、接收方法、终端及基站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772096B2 (zh)
CN (1) CN108347782B (zh)
WO (1) WO2018137714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95919A1 (zh) * 2017-11-17 2019-05-2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Csi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20029035A1 (zh) * 2018-08-06 2020-02-1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上行消息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22218075A1 (zh) * 2021-04-16 2022-10-2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Uci的级联确定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484056A4 (en) * 2016-08-11 2019-06-2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PROCEDURE, BASIC STATION AND USER DEVICE
CN109257141B (zh) * 2017-07-14 2021-02-1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码块分割方法、终端、基站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1265852B2 (en) * 2018-02-09 2022-03-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reporting
US11153899B2 (en) * 2018-08-09 2021-10-19 Mediatek Inc. Collision of PUCCH considering multi-slot operation
CN111601339B (zh) * 2019-04-30 2023-06-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资源处理方法、资源指示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侧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77537A (zh) * 2010-08-10 2012-03-1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uci传输和接收方法及设备
CN103580818A (zh) * 2012-07-31 2014-02-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方法、基站和终端
CN103947246A (zh) * 2011-11-24 2014-07-23 夏普株式会社 移动台装置、基站装置、无线通信***、无线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96327A (zh) 2012-10-29 2014-05-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子帧调度方法、***及网络设备、终端
CN104661316A (zh) 2015-01-28 2015-05-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载波聚合下调度请求的发送方法、装置和终端
CN104640118B (zh) * 2015-01-30 2019-02-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小区分组方法、同步失效处理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US20170013618A1 (en) 2015-07-10 2017-01-12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Low latency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EP3393057B1 (en) * 2015-12-18 2022-02-0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and user apparatus for carrying out same
US10750533B2 (en) * 2016-04-01 2020-08-1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WO2017183912A1 (en) * 2016-04-19 2017-10-26 Lg Electronics Inc. Ways for supporting multiple ttis
EP3455966B1 (en) * 2016-05-13 2020-07-1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daptive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length
US11324023B2 (en) * 2016-05-13 2022-05-0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onfiguration of uplink transmission for a wireless device
US20180110042A1 (en) * 2016-10-13 2018-04-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current transmission of low latency and non-low latency uplink control channel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77537A (zh) * 2010-08-10 2012-03-1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uci传输和接收方法及设备
CN103947246A (zh) * 2011-11-24 2014-07-23 夏普株式会社 移动台装置、基站装置、无线通信***、无线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CN103580818A (zh) * 2012-07-31 2014-02-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方法、基站和终端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95919A1 (zh) * 2017-11-17 2019-05-2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Csi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20029035A1 (zh) * 2018-08-06 2020-02-1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上行消息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22218075A1 (zh) * 2021-04-16 2022-10-2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Uci的级联确定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772096B2 (en) 2020-09-08
WO2018137714A1 (zh) 2018-08-02
US20190394773A1 (en) 2019-12-26
CN108347782B (zh) 2019-1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47782A (zh)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发送、接收方法、终端及基站
CN104025684B (zh) 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9391422A (zh) 一种反馈码本确定的方法及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CN103581891B (zh) 信息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1222309B (zh) Lte tdd***上行harq进程的配置方法和装置
CN103368709B (zh)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应答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10086583A (zh) 一种dai的指示方法、用户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CN104348591B (zh)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及用户设备、基站
EP4096128A1 (en) Feedback method and device for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information
CN105009496A (zh) 用于在通信***中确定harq定时的方法和装置
CN102098145B (zh) 一种上行确认信息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CN103188062A (zh)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应答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
WO2017193946A1 (zh) 一种反馈信息传输方法、ue、基站和***
CN103973413A (zh) 一种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设备及***
CN105141398A (zh) 软缓存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05207757A (zh) 通信***的载波聚合方法及装置
CN106102168A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6301444A (zh) 射频处理设备及处理方法
CN111147190B (zh) 反馈应答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及***
CN110176979A (zh) 一种频谱聚合的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1309522A (zh) 上行应答消息反馈方法以及移动终端
CN104349475B (zh) 一种tdd-fdd跨载波调度的方法和装置
CN103457708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2821990A (zh) Harq-ack的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07493604A (zh) 帧结构配置的方法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03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