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36238B - 使用螺双芴环化合物的有机发光元件 - Google Patents

使用螺双芴环化合物的有机发光元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36238B
CN108336238B CN201711489819.9A CN201711489819A CN108336238B CN 108336238 B CN108336238 B CN 108336238B CN 201711489819 A CN201711489819 A CN 201711489819A CN 108336238 B CN108336238 B CN 1083362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layer
organic light
compound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48981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36238A (zh
Inventor
朱常莹
陈晖旭
陈唯圣
林祺臻
张敏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Tronly New Electronic Materials Co Ltd
E Ray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Tronly Eray Optoelectronics Material Co ltd
E Ray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Tronly Eray Optoelectronics Material Co ltd, E Ray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Tronly Eray Optoelectronics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48981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336238B/zh
Publication of CN1083362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362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362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362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4Carrier transporting layers
    • H10K50/15Hole transport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一种使用螺双芴环化合物的有机发光元件,包括:阳极;依序形成于该阳极上的至少二层空穴辅助层;发光层,形成于该至少二层空穴辅助层上;至少一电子辅助层,形成于该发光层上;以及阴极,形成于该电子传输层上,其中,该至少二层的该空穴辅助层的至少一层含有具式(I)的螺双芴环化合物,且接触形成于该阳极上的空穴辅助层具有P型掺杂化合物或具式(II)的化合物,以提升有机发光元件的性能,
Figure DDA0001535402000000011
其中,G1及G2如同说明书中的定义。

Description

使用螺双芴环化合物的有机发光元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发光元件,尤其涉及一种使用螺双芴环化合物的有机发光元件。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元件(OLED)因其具有轻、薄、广视角、高对比、低耗电、高响应速度、全彩画面及可挠曲性等特点,而在全彩显示器或便携式电子装置方面的应用均备受期待。
典型的OLED是通过真空沉积法或涂布法依序沉积阳极、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及阴极所形成的多层薄膜结构。当施加电流时,阳极注入空穴且阴极注入电子至该一层或多层有机层中,被注入的空穴及电子各自迁移至相反的带电荷电极。当电子及空穴局限在相同的分子上时,形成”激子(exciton)”,该激子具有受致发能态的局限化电子-空穴对,通过发光机制该激子驰豫而发射光。
现有的OLED为求降低驱动电压,还设置一空穴或电子注入层,为改善发光效率而增加空穴或电子阻挡层,是以,OLED呈一多层薄膜结构以提供元件良好的电荷传输能力,如此,元件所需考量重点亦需包括这些电极与有机层间的界面稳定及相应有机材料间的搭配。若使用相应的有机材料与发光层搭配作为空穴及电子辅助层,能够使空穴及电子有效地传输至该发光层,平衡该发光层中该电子及空穴的密度,增加发光效率。
US7714145中即揭示将螺双芴环化合物用于有机发光元件可为有效的空穴传输层,但在使用不同发光层材料时,其有机发光元件的发光效率及驱动电压等性能皆无法满足实际显示器的应用需求,尤其用于车载显示器,其用于有机发光元件的有机材料需具良好的热稳定性,以维持其元件于发光色度、电流效率、外部量子效率、发光效率及使用寿命方面的要求。
因此,亟需开发一种改善元件性能和延长使用寿命的有机发光元件,以符合多样化应用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使用螺双芴环化合物的有机发光元件,以提高元件的电流效率、外部量子效率、发光效率等性能。
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用螺双芴环化合物的有机发光元件,包括:阳极;依序形成于该阳极上的至少二层空穴辅助层,其中,该至少二层的该空穴辅助层的至少一层含有式(I)的螺双芴环化合物,且接触形成于该阳极上的空穴辅助层具有P型掺杂化合物或式(II)的化合物;发光层,形成于该至少二层空穴辅助层上;至少一电子辅助层,形成于该发光层上;以及阴极,形成于该电子辅助层上,
Figure GDA0002502301870000021
其中,G1与G2相同或相异,且G1和G2各自独立表示式(I-1)或式(I-2)结构:
Figure GDA0002502301870000022
其中,B与R相同或相异,且B表示C6-30芳基、C5-30杂环基、C6-30稠合多环芳香烃基(fused polycyclic aromatic)或含有O、S或N杂原子的C5-30稠合多环芳香烃基,及R表示C6-30亚芳香基、C5-30亚杂环基、二价的C6-30稠合多环芳香烃基或含有O、S或N杂原子的二价的C5-30稠合多环芳香烃基;
Figure GDA0002502301870000023
本发明提供的使用螺双芴环化合物的有机发光元件,通过至少二层空穴辅助层,其中,该至少二层的该空穴辅助层的至少一层含有式(I)的螺双芴环化合物,且接触形成于该阳极上的第一空穴辅助层具有P型掺杂化合物或式(II)的化合物,以提高元件性能。
附图说明
通过例示性的参考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有机发光元件的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有机发光元件的另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以及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有机发光元件的又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0、200、300 有机发光元件
110 基板
120 阳极
130 第一空穴辅助层
140 第二空穴辅助层
145 第三空穴辅助层
150 发光层
155 空穴阻挡层
160 电子传输层
170 电子注入层
180 阴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该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优点及功效。本发明亦可通过其它不同的实施方式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亦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悖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下赋予不同的修饰与变更。此外,本文所有范围和值都包含边值且可合并。落在本文中所述范围内的任何数值或点,例如任何整数都可以作为最小值或最大值以导出下位范围等。
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用螺双芴环化合物的有机发光元件,包括:阳极;依序形成于该阳极上的至少二层空穴辅助层,其中,该至少二层的该空穴辅助层的至少一层含有式(I)的螺双芴环化合物,且接触形成于该阳极上的空穴辅助层具有P型掺杂化合物或式(II)的化合物;发光层,形成于该至少二层空穴辅助层上;至少一电子辅助层,形成于该发光层上;以及阴极,形成于该电子辅助层上,
Figure GDA0002502301870000041
其中,G1与G2相同或相异,且G1和G2各自独立表示式(I-1)或式(I-2)结构:
Figure GDA0002502301870000042
其中,B与R相同或相异,且B表示C6-30芳香基、C5-30杂环基、C6-30稠合多环芳香烃基(fused polycyclic aromatic)或含有O、S或N杂原子的C5-30稠合多环芳香烃基,及R表示C6-30亚芳香基、C5-30亚杂环基、二价的C6-30稠合多环芳香烃基或含有O、S或N杂原子的二价的C5-30稠合多环芳香烃基;
Figure GDA0002502301870000043
所述的空穴辅助层可为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或电子阻挡层;同样地,所述的电子辅助层亦可为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或空穴阻挡层。
所述的P型掺杂化合物包括选自碲化铋、硫化镉、硒化镉、氮化镓、轴烯化合物、二氧化钛、氧化锌及式(II)的化合物所组成组中的一种。
本发明的有机发光元件的结构将配合图式加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有机发光元件的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该有机发光元件100包含:基板110;阳极120;形成于该阳极120上的第一空穴辅助层130及第二空穴辅助层140,其中,该第一空穴辅助层130及第二空穴辅助层140的至少一种含有式(I)的螺双芴环化合物,且该第一空穴辅助层130具有P型掺杂化合物或式(II)的化合物;发光层150,形成于该第二空穴辅助层140上;电子传输层160及电子注入层170,依序形成于该发光层上;以及阴极180,形成于该电子传输层上。
图2是本发明的有机发光元件的另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该有机发光元件200,还包括空穴阻挡层155,形成于该发光层150上,使该空穴阻挡层155位于该电子传输层160与发光层150之间。
图3是本发明的有机发光元件的又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该有机发光元件300,该空穴辅助层具有三层结构,依序形成于阳极上分别为第一空穴辅助层130、第二空穴辅助层140及第三空穴辅助层145,其中,该第一空穴辅助层130、第二空穴辅助层140及第三空穴辅助层145的至少一者含有式(I)的螺双芴环化合物,且该第一空穴辅助层130具有P型掺杂化合物或式(II)的化合物。
上述图式所示结构的有机发光元件可反向制造,在该相反结构中,可视需要增加或移除一层或多层。
于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有机发光元件如图3所示的结构,其中,该第一空穴辅助层及第二空穴辅助层具有该式(I)的螺双芴环化合物,且其第一空穴辅助层、第二空穴辅助层及第三空穴辅助层的厚度范围分别为50至200纳米、1000至2000纳米及50至300纳米。
于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有机发光元件如图3所示的结构,其中,该第一空穴辅助层具有P型掺杂化合物或式(II)的化合物,以及第三空穴辅助层具有该式(I)的螺双芴环化合物,且其第一空穴辅助层、第二空穴辅助层及第三空穴辅助层的厚度范围分别为50至
Figure GDA0002502301870000054
Figure GDA0002502301870000051
1000至
Figure GDA0002502301870000052
及50至
Figure GDA0002502301870000053
于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前述的式(I)的螺双芴环化合物的G1和G2为式(I-1)结构,且B选自式(I-1a)及(I-1b)的结构:
Figure GDA0002502301870000061
其中,L选自由C、O及S所组成组中的一种;
R各独立表示氢、苯基、C1-4烷基;
Ar表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亚苯基,且式(I-1a)结构通过Ar与式(I)化合物连接;
*表示式(I-1b)与式(I)化合物连接的位置;
n表示0至2的整数;
当L为C时,R表示氢、苯基、C1-4烷基;
当L为O或S时,n表示0;以及
m表示0或1的整数。
于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前述的式(I)的螺双芴环化合物的G1和G2为相同结构。
于又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前述式(I)的螺双芴环化合物的较佳实施例选自于表1,但不限于此。
表1
Figure GDA0002502301870000062
Figure GDA0002502301870000071
于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上述式(I)的螺双芴环化合物选自下列化合物中的一种:
Figure GDA0002502301870000072
文中,表达成“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中的“经取代的”表示在某个官能团中的氢原子被另一个原子或基团(即取代基)置换。该等取代基各自独立选自由下列所组成组中的至少一种:氘、卤素、C1-30烷基、C1-30烷氧基、C6-30芳基、C5-30杂芳基、经C6-30芳基取代的C5-30杂芳基、苯并咪唑基、C3-30环烷基、C5-7杂环烷基、三C1-30烷基硅基、三C1-30芳基硅基、二C1-30烷基C6-30芳基硅基、C1-30烷基二C6-30芳基硅基、C2-30烯基、C2-30炔基、氰基、二C1-30烷基胺基、二C6-30芳基硼基、二C1-30烷基硼基、C1-30烷基、C6-30芳基C1-30烷基、C1-30烷基C6-30芳基、羧基、硝基及羟基。
于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有机发光元件是如图3所示的结构,其中,该第一空穴辅助层具有P型掺杂化合物,且该第二空穴辅助层包括式(III)的化合物,该第三空穴辅助层包括式(I)的螺双芴环化合物;
A1-A2 (III)
其中,A1和A2表示为式(III-1)的结构且A1与A2相同或相异:
Figure GDA0002502301870000081
其中,R1与R2相同或相异,且各R1和R2独立表示氢、C1-4烷基取代的苯基或未经取代的苯基;
R3表示氢、C1-4烷基、C1-4烷氧基或氯;以及
*表示式(III-1)与式(III)连接的位置。
于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有机发光元件是如图3所示的结构,其中,该第一空穴辅助层具有P型掺杂化合物,且该第二空穴辅助层包括式(III)的化合物,该第三空穴辅助层包括式(I)的螺双芴环化合物,且该式(III)的化合物以式(III-2)结构表示;
Figure GDA0002502301870000082
其中,R1与R2相同或相异,且R1和R2各自独立表示氢、C1-4烷基取代的苯基或未经取代的苯基;及
R3表示氢、C1-4烷基、C1-4烷氧基或氯。
所述的具有P型掺杂化合物的化合物第一空穴辅助层、式(III-2)化合物的第二空穴辅助层及式(I)的螺双芴环化合物的第三空穴辅助层的厚度范围分别为50至
Figure GDA0002502301870000083
1000至
Figure GDA0002502301870000084
及50至
Figure GDA0002502301870000086
Figure GDA0002502301870000085
于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有机发光元件的发光层含有荧光材料,为一发射荧光的发光元件。于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该发光层包括客发光体与主发光体,其中,该客发光体尤以选自具有下式(IV)结构的化合物,且该主发光体选自具咔唑基团的化合物为佳:
Figure GDA0002502301870000091
通过设置具至少二层的空穴辅助层,其中,该至少二层的该空穴辅助层的至少一层含有式(I)的螺双芴环化合物,且形成于该阳极上的第一空穴辅助层具有P型掺杂化合物或式(II)的化合物的技术手段,可显著降低有机发光元件的驱动电压及提升其电流效率、外部量子效率、发光效率。本发明所述的有机发光元件材料具良好的耐热性,可应用于车用显示器,其中,该发射荧光的发光元件又尤以发射蓝光的荧光有机发光元件为佳。
于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有机发光元件的发光层含有磷光材料,为一发射磷光的发光元。于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该发光层包括客发光体与主发光体,其中,该客发光体尤以铱金属络合物,且该主发光体选自具咔唑基团的化合物为佳。使用本发明前述的技术手段设置空穴辅助层,亦可明显提升其发光效率的元件性能及延长使用寿命,可为车用显示器所用,其中,又尤以发射红光或绿光的磷光有机发光元件为佳。
应用于本发明的空穴辅助层的其它材料亦可选择习用材料,常见用于空穴辅助层的材料包括选自***衍生物、噁二唑衍生物、咪唑衍生物、苯二胺衍生物、星状多胺类衍生物、螺环分子衍生物或芳胺衍生物所组成组的至少一种。
应用于本发明的电子辅助层的材料皆可选择习用材料,常见用于电子注入层的材料包括碱金属卤化物或含氮、氧的碱金属螯合物,如:LiF、8-quinolinolato lithium(Liq);已知的电子传输层的材料包括选自有机碱金属/碱土金属络合物、氧化物、卤化物、碳酸盐及含有至少一种选自锂和铯金属的磷酸碱金属/碱土金属盐所组成组的其中一种。
所述的阳极为具高功函数的金属或导电化合物,可选择常用材料包括透明金属氧化物如:ITO、IZO、SnO2、ZnO等材料或如poly-Si、a-Si等基材,于US5844363揭示一种结合阳极的可挠性透明基板,其全部内容为本发明所引用。
所述的阴极为具低功函数的金属或导电化合物,可选择常用材料包括Au、Al、In、Mg、Ca或类似的金属、合金等,于US5703436及US5707745所例示阴极的全部内容为本发明所引用,该阴极具有金属薄层,如:镁/银(Mg:Ag),及以溅镀沉积覆盖金属薄层的透明导电层(ITO Layer)。
此外,上述电极中需至少有一为透明或半透明的,以利于发射光穿透。
未特别说明的结构及材料亦可应用于本发明,如US5247190所揭示包括聚合物材料(PLEDs)的有机发光元件,其全部内容为本发明所引用。如US20030230980所例示n型掺杂的电子传输层以摩尔比1:1于BPhen掺杂锂,其全部内容为本发明所引用。US6097147及US20030230980所揭示各阻挡层的应用及原理,其全部内容为本发明所引用。US20040174116所例示的注入层及同案所说明的保护层,其全部内容为本发明所引用。
除有特别限定,不同实施例中的任何层可使用任何适当方法来沉积形成。以有机层而言,优选的方法包含如US6013982及6087196所揭示的热蒸镀法及喷印法,其全部内容为本发明所引用;US6337102所揭示有机气相沉积法(organic vapor phase deposition,OVPD),其全部内容为本发明所引用;US10/233470所揭示有机气相喷印沉积法(depositionby organic vapor jet printing,OVJP),其全部内容为本发明所引用。其它适当方法包含旋转涂布及以溶液为基础的制程。以溶液为基础的制程优选在氮气或惰性气体环境中进行。对于其它层而言,优选方法包含热蒸镀法。优选的图案化方法包含如US6294398及US6468819所揭示通过遮罩沉积再冷焊的制程,及整合喷印或有机气相喷印沉积与图案化的制程,其全部内容为本发明所引用。当然亦可使用其它方法。用于沉积的材料可予调整以对应其所特用的沉积方法。
本发明的有机发光元件可应用于单一元件,其结构为阵列配置或阵列X-Y座标中设有阴阳两极的元件。相较于已知元件,本发明能显著提升有机发光元件的使用寿命及驱动稳定性。
以下通过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诸多性质及功效。该等详述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性质,本发明不限于特定实施例所例示者。
实施例1:有机发光元件的制造
于基板载入蒸镀***使用前,先以溶剂及紫外线臭氧清洗基板进行脱脂。之后,将基板传送至真空沉积室,于基板的顶部沉积所有层。依图3所示的各层由加热的蒸镀舟(boat)在约10-6托的真空度依序沉积:
a)氧化铟锡层(ITO),厚度
Figure GDA0002502301870000111
b)第一空穴辅助层,厚度
Figure GDA0002502301870000112
包含掺杂有2%体积比P型掺杂化合物的化合物1-2;
c)第二空穴辅助层,厚度
Figure GDA0002502301870000113
化合物1-2;
d)第三空穴辅助层,厚度
Figure GDA0002502301870000114
HT2;
e)发光层,厚度
Figure GDA0002502301870000115
包含掺杂有4%体积比客发光体BD的主发光体EB(BD及EB为台湾昱镭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商品名);
f)电子传输层,厚度
Figure GDA0002502301870000116
包含掺杂有5%体积喹啉锂(Liq)的化合物ET;
g)电子注入层,厚度
Figure GDA0002502301870000117
氟化锂(LiF);及
h)阴极,厚度约
Figure GDA0002502301870000118
包含A1。
元件结构可表示如:ITO(1350埃)/化合物1-2:P型掺杂化合物(200埃)/化合物1-2(1700埃)/HT2(100埃)/EB:BD(250埃)/ET:Liq(250埃)/LiF(5埃)/Al(1500埃)。
Figure GDA0002502301870000121
为P型掺杂化合物
Figure GDA0002502301870000122
来源:P型掺杂化合物由代理商提供,HT2、BD、EB及ET材料由昱镭光电制备。
于沉积形成上述各层后,该元件自沉积室传送至干燥箱中,随即以UV可固化环氧树脂及含有吸湿剂的玻璃盖板进行封装。该有机发光元件发射蓝光且具有9平方毫米的发光区域。
实施例2至3:有机发光元件的制造
除将实施例1中第一空穴辅助层及第二空穴辅助层的化合物1-2各别置换为化合物1-5及1-6,实施例2及实施例3是如实施例1的层结构。
比较实施例1:有机发光元件的制造
将有机发光元件置造成结构类似实施例1的层结构,除了将实施例1中第一空穴辅助层及第二空穴辅助层的化合物1-2置换为化合物HTM,该有机发光元件结构可表示如:ITO(1350埃)/化合物HTM:P型掺杂化合物(200埃)/化合物HTM(1700埃)/HT2(100埃)/EB:BD(250埃)/ET:Liq(250埃)/LiF(5埃)/Al(1500埃)。
Figure GDA0002502301870000131
来源:HTM由MERCK购买。
上述制成的有机发光元件的电致发光性质均使用定电流源(KEITHLEY2400Source Meter,made by Keithley Instruments,Inc.,Cleveland,Ohio)及光度计(PHOTO RESEARCH SpectraScan PR 650,made by Photo Research,Inc.,Chatsworth,Calif.)于室温下测量其发光性质,将其驱动电压(Vd)、电流效率、发光效率、外部量子效率及LT97的值列示于表2。其中,LT97值的定义为亮度水平降至相对于初始亮度的97%的水平所消耗的时间,作为评估有机发光元件的使用寿命或稳定性的衡量标准。
表2
Figure GDA0002502301870000132
Figure GDA0002502301870000141
实施例4至5:有机发光元件的制造
除将实施例3中发光层的EB:BD各别置换为掺杂有3%体积比PEG的EPH,以及掺杂有2%体积比PER的EPH,分别为实施例4及实施例5。
其中,该主发光体EPH及掺杂于其中的3%的铱金属络合物的客发光体PEG以及PER皆为台湾昱镭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商品名。
该实施例4的有机发光元件结构可表示如:ITO(1350埃)/化合物1-6:P型掺杂化合物(200埃)/化合物1-6(1200埃)/HT2(100埃)/EPH:PEG(300埃)/ET:Liq(250埃)/LiF(5埃)/Al(1500埃)。该实施例4的有机发光元件发射绿光。
该实施例5的有机发光元件结构可表示如:ITO(1350埃)/化合物1-6:P型掺杂化合物(200埃)/化合物1-6(1400埃)/HT2(100埃)/EPH:PER(300埃)/ET:Liq(300埃))/LiF(5埃)/Al(1500埃)。该实施例5的有机发光元件发射红光。
比较实施例2至3:有机发光元件的制造
将有机发光元件置造成结构类似实施例4及实施例5的层结构,除了将实施例4及实施例5中第一空穴辅助层及第二空穴辅助层的化合物1-6置换为化合物HTM。
该比较实施例2的有机发光元件结构可表示如:ITO(1350埃)/化合物HTM:P型掺杂化合物(200埃)/化合物HTM(1200埃)/HT2(100埃)/EPH:PEG(300埃)/ET:Liq(250埃)/LiF(5埃)/Al(1500埃)。
该比较实施例3的有机发光元件结构可表示如:ITO(1350埃)/化合物HTM:P型掺杂化合物(200埃)/化合物HTM(1400埃)/HT2(100埃)/EPH:PER(300埃)/ET:Liq(300埃)/LiF(5埃)/Al(1500埃)。
上述制成的有机发光元件的电致发光性质均使用实施例1的测量方法进行量测评估有机发光元件的使用寿命或稳定性的衡量标准,并将其结果列示于表3。
表3
Figure GDA0002502301870000151
如表3所述,通过至少二层空穴辅助层,其中,该至少二层的该空穴辅助层的至少一层含有式(I)的螺双芴环化合物,且形成于该阳极上的第一空穴辅助层具有P型掺杂化合物,可见包含本发明的发射红光及绿光的有机发光元件皆具有长使用寿命的特点,尤以发射红光的有机发光元件为佳。
实施例6:有机发光元件的制造
如同实施例1的制造手法,将各层材料依序沉积:
a)氧化铟锡层(ITO),厚度
Figure GDA0002502301870000152
b)第一空穴辅助层,厚度
Figure GDA0002502301870000153
包含掺杂有9%体积比P型掺杂化合物的HTM;
c)第二空穴辅助层,厚度
Figure GDA0002502301870000154
HTM;
d)第三空穴辅助层,厚度
Figure GDA0002502301870000161
化合物1-6;
e)发光层,厚度
Figure GDA0002502301870000162
包含掺杂有4%体积比BD的EB;
f)电子传输层,厚度
Figure GDA0002502301870000163
ET;
g)电子注入层,厚度
Figure GDA0002502301870000164
氟化锂(LiF);及
h)阴极,厚度约
Figure GDA0002502301870000165
包含A1。
元件结构可表示如:ITO(1100埃)/HTM:P型掺杂化合物(200埃)/HTM(1700埃)/化合物1-6(100埃)/EB:BD(250埃)/ET(250埃)/LiF(5埃)/Al(1800埃)。
该实施例6的有机发光元件发射蓝光。
比较实施例4:有机发光元件的制造
将有机发光元件置造成结构类似实施例6的层结构,除了将实施例6中第三空穴辅助层的化合物1-6置换为化合物HT2,该有机发光元件结构可表示如:ITO(1100埃)/HTM:P型掺杂化合物(200埃)/HTM(1700埃)/HT2(100埃)/EB:BD(250埃)/ET(250埃)/LiF(5埃)/Al(1800埃)。
上述制成的有机发光元件的电致发光性质均使用实施例1的测量方法进行量测评估有机发光元件的使用寿命或稳定性的衡量标准,并将其结果列示于表4。
表4
Figure GDA0002502301870000166
如表4所述,通过至少二层的空穴辅助层,其中,该至少二层的该空穴辅助层的至少一层含有式(I)的螺双芴环化合物,且形成于该阳极上的第一空穴辅助层具有P型掺杂化合物,可见包含本发明的有机发光元件展现低驱动电压、高发光效率等元件性能。
实施例7:有机发光元件的制造
如同实施例1的制造手法,将各层材料依序沉积:
a)氧化铟锡层(ITO),厚度
Figure GDA0002502301870000171
b)第一空穴辅助层,厚度
Figure GDA0002502301870000172
化合物(II);
c)第二空穴辅助层,厚度
Figure GDA0002502301870000173
HT1;
d)第三空穴辅助层,厚度
Figure GDA0002502301870000174
化合物1-6;
e)发光层,厚度
Figure GDA0002502301870000175
包含掺杂有4%体积比PER的EPH;
f)电子传输层,厚度
Figure GDA0002502301870000176
ET;
g)电子注入层,厚度
Figure GDA0002502301870000177
氟化锂(LiF);及
h)阴极,厚度约
Figure GDA0002502301870000178
包含A1。
元件结构可表示如:ITO(1100埃)/化合物(II)(200埃)/HT1(1400埃)/化合物1-6(100埃)/EPH:PER(300埃)/ET(300埃)/LiF(5埃)/Al(1800埃)。
Figure GDA0002502301870000179
来源:HT1由昱镭光电制备。
该实施例7的有机发光元件发射红光。
比较实施例5:有机发光元件的制造
将有机发光元件置造成结构类似实施例7的层结构,除了将实施例7中第三空穴辅助层的化合物1-6置换为化合物HT6,该有机发光元件结构可表示如:ITO(1100埃)/化合物(II)(200埃)/HT1(1400埃)/HT6(100埃)/EPH:PER(300埃)/ET(300埃)/LiF(5埃)/Al(1800埃)。
Figure GDA00025023018700001710
来源:HT6由昱镭光电制备
上述制成的有机发光元件的电致发光性质均使用实施例1的测量方法进行量测评估有机发光元件的使用寿命或稳定性的衡量标准,并将其结果列示于表5。
表5
Figure GDA0002502301870000181
如表5所述,通过至少二层空穴辅助层,其中,该至少二层的该空穴辅助层的至少一层含有式(I)的螺双芴环化合物,且形成于该阳极上的第一空穴辅助层式(II)的化合物,可见包含本发明的有机发光元件具有低驱动电压及延长使用寿命,展现高稳定性的元件性能。
上述实施例仅为例示性说明,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该领域技术人员均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与改变。因此,本发明的权利保护范围由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只要不影响本发明的效果及实施目的,应涵盖于此公开技术内容中。

Claims (7)

1.一种使用螺双芴环化合物的有机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该有机发光元件包括:
阳极;
依序形成于该阳极上的至少二层空穴辅助层,其中该至少二层的该空穴辅助层的至少一层含有式(I)的螺双芴环化合物,且接触形成于该阳极上的空穴辅助层具有P型掺杂化合物或式(II)的化合物;
发光层,形成于该至少二层空穴辅助层上;
至少一电子辅助层,形成于该发光层上;以及
阴极,形成于该电子辅助层上,
Figure FDA0002502301860000011
式中,G1与G2相同或相异,且G1和G2各自独立表示式(I-1)或式(I-2)结构:
Figure FDA0002502301860000012
式中,B与R相同或相异,且B表示C6-30芳基、C5-30杂环基、C6-30稠合多环芳香烃基或含有O、S或N杂原子的C5-30稠合多环芳香烃基,及R表示C6-30亚芳香基、C5-30亚杂环基、二价的C6-30稠合多环芳香烃基或含有O、S或N杂原子的二价的C5-30稠合多环芳香烃基;
Figure FDA0002502301860000013
所述式(I)的螺双芴环化合物为以下化合物中的一种或两种:
化合物1-2
Figure FDA0002502301860000021
化合物1-6
Figure FDA00025023018600000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具有三层空穴辅助层,依序为形成于该阳极上的第一空穴辅助层、第二空穴辅助层及与该发光层接触的第三空穴辅助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机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空穴辅助层及第二空穴辅助层具有该式(I)的螺双芴环化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该发光层含有荧光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有机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该发光层发射蓝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该发光层含有磷光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有机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该发光层发射红光或绿光。
CN201711489819.9A 2017-12-29 2017-12-29 使用螺双芴环化合物的有机发光元件 Active CN1083362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89819.9A CN108336238B (zh) 2017-12-29 2017-12-29 使用螺双芴环化合物的有机发光元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89819.9A CN108336238B (zh) 2017-12-29 2017-12-29 使用螺双芴环化合物的有机发光元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36238A CN108336238A (zh) 2018-07-27
CN108336238B true CN108336238B (zh) 2020-07-28

Family

ID=629247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489819.9A Active CN108336238B (zh) 2017-12-29 2017-12-29 使用螺双芴环化合物的有机发光元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33623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35829A (zh) * 2020-01-17 2021-07-20 浙江华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叔丁基螺旋双芴环化合物与有机发光元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14145B2 (en) * 2006-05-15 2010-05-11 Ken-Tsung Wong 2-2′-disubstituted 9,9′-spirobifluorene-base triaryldiamines and their application
US9978950B2 (en) * 2013-08-15 2018-05-22 Merck Patent Gmbh Material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WO2016023458A1 (en) * 2014-08-11 2016-02-18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Novel carbo- and heterocyclic spiro compounds as donor materials for organic photovoltaics and their preparation
TWI569492B (zh) * 2014-12-22 2017-02-01 昱鐳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有機發光元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36238A (zh) 2018-07-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19195B2 (en) System for displaying images
US20210050547A1 (en)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based on boron-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
US20060063027A1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KR101884130B1 (ko) 유기 전계 발광 소자
US20100176380A1 (en) Organic photoelectric device and material used therein
US20210135142A1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based on exciplex and excimer system
Pfeiffer et al. A low drive voltage, transparent, metal-free n–i–p electrophosphorescent light emitting diode
US8227094B2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KR20170048611A (ko) 유기 전계발광 디바이스
CN110492007B (zh) 一种吖啶化合物及其在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KR101517903B1 (ko) 고성능 광대역 οled 디바이스
JP6567504B2 (ja) 有機発光素子
CN110957435B (zh) 一种基于tta延迟荧光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JP2004006287A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KR100826439B1 (ko) 유기 전계발광 소자
CN108336238B (zh) 使用螺双芴环化合物的有机发光元件
JP5791129B2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及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照明装置
CN103755711B (zh) 一种多氮杂环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2010177338A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644887B (zh) 使用螺旋雙芴環化合物之有機發光元件
JP7336381B2 (ja) 受光・発光素子、光センサおよび生体センサ
WO2014084206A1 (ja) 有機el素子
KR20200072679A (ko) 저전압 구동 고효율 유기발광소자
US20230255047A1 (en) Enhanced purcell effect using red-shifted surface plasmon modes and high index material i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s
JP6182838B2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307

Address after: Floor 1, No. 56, Lane 334, Section 3, Minquan Road, Zhongli District, Taoyuan City, Taiwan, China, China

Patentee after: E-RAY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Taiwan, China

Patentee after: Changzhou Tronly New Electronic Materials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1st floor, No. 56, Lane 334, Section 3, Minquan Road, Zhongli District, Taoyuan City

Patentee before: E-RAY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Taiwan, China

Patentee before: (CHAN-N) CHANGZHOU TRONLY-ERAY OPTOELECTROINCS MATERIAL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