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06497A - 一种多相交错并联控制器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相交错并联控制器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06497A
CN108306497A CN201710023367.9A CN201710023367A CN108306497A CN 108306497 A CN108306497 A CN 108306497A CN 201710023367 A CN201710023367 A CN 201710023367A CN 108306497 A CN108306497 A CN 1083064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ak point
value
electric current
point current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2336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06497B (zh
Inventor
刘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imens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Walteff Energy Systems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alteff Energy Systems Co filed Critical Walteff Energy Systems Co
Priority to CN20171002336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306497B/zh
Publication of CN1083064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064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064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064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4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mpensating for or adjusting power factor in converters or inverters
    • H02M1/4208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power factor of AC inpu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Rectifiers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相交错并联控制器及其控制方法,可包括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状态信号;所述状态信号包括输入电压、输出电压、主电感、同步电感、流过所述主电感的第一电流以及流过所述同步电感的第二电流;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状态信号以及预设给定信号,确定相应的峰值电流基准值以及峰值电流调节值,并基于所述峰值电流基准值、所述峰值电流调节值以及所述第二电流,得到相应的控制信号;驱动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向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发送驱动信号。从而解决了现有的多相交错并联控制器所存在的电流纹波较大、电网实用性较差以及无法闭环调节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多相交错并联控制器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源变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相交错并联控制器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电源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如要求电源产品具有高可靠性、高效率性以及高功率密度性等。为了满足以上需求,现有的电源产品中的PFC(Power Factor Correction,功率因数校正)拓扑已经普遍不采用有桥PFC,而是无桥PFC,如双BOOST无桥PFC拓扑,H桥PFC拓扑,以及Totem Pole(图腾柱式)PFC拓扑等。然而,如果仅从拓扑结构上消除整流桥所带来的压降、且采用MOS管代替整流二极管来提升电源产品的高效性还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在控制上想办法。
目前,由Kolar教授提出的能够实现ZVS(Zero Voltage Switch,零电压开关)的TCM(Triangular Current Mode,三角波电流模式)控制方案能够使得Totem Pole PFC拓扑具有更高的效率。具体地,在TCM控制方案中,PFC电感电流的工作波形呈三角形、且具有一定的负电流,因而可以实现MOS管的ZVS导通,进而降低了MOS管的开关损耗,提高了电源产品的效率。可是,在TCM控制的Totem Pole PFC拓扑中,电感电流的纹波比传统的电感电流(如CCM,Continuous Conduction Mode,连续导通模式)的纹波大很多。这就可能会导致输入EMI(Electro Magnetic Interference,电磁干扰)滤波器的设计更为复杂、对电网的谐波影响更大的问题。因此,TCM控制的Totem Pole PFC拓扑大都采用多相设计,采用多相交错并联控制来减小电流纹波。
但是,对于TCM控制方式而言,由于其工作频率在一个工频周期内是变化的,如果仍然沿用现有技术中的交错并联控制方式(即直接计算导通时间Ton、关断时间Toff、负电流时间Tr来实现MOS管的ZVS),就无法在输入电压发生畸变时进行很好的控制,进而使得整个控制方案的电网适应性很差,且无法对整个控制流程进行闭环调节。
也就是说,现有的多相交错并联控制器存在电流纹波较大、电网适应性较差以及无法闭环调节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相交错并联控制器及其控制方法,用以解决现有的多相交错并联控制器所存在的电流波纹较大、电网实用性较差以及无法闭环调节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相交错并联控制器,包括功率因数校正电路、采集模块、控制模块以及驱动模块,其中:
所述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状态信号,并将所述状态信号发送至所述控制模块;所述状态信号包括输入电压、输出电压、主电感、同步电感、流过所述主电感的第一电流以及流过所述同步电感的第二电流;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状态信号以及预设给定信号,确定相应的峰值电流基准值以及峰值电流调节值,并基于所述峰值电流基准值、所述峰值电流调节值以及所述第二电流,得到相应的控制信号,并将所述控制信号发送至所述驱动模块;
所述驱动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控制信号,确定与所述控制信号相对应的驱动信号,并将所述驱动信号发送至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中的各开关器件的控制端,以控制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中的各开关器件的通断。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多相交错并联控制方法,包括:
采集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状态信号;
根据所述状态信号以及预设给定信号,确定相应的峰值电流基准值以及峰值电流调节值,并基于所述峰值电流基准值、所述峰值电流调节值以及所述第二电流,得到相应的控制信号;
根据所述控制信号,确定与所述控制信号相对应的驱动信号,并根据所述驱动信号控制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中的各开关器件的通断;
其中,所述状态信号包括输入电压、输出电压、主电感、同步电感、流过所述主电感的第一电流以及流过所述同步电感的第二电流。
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相交错并联控制器及其控制方法,可包括功率因数校正电路、采集模块、控制模块以及驱动模块。其中:所述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状态信号,并将所述状态信号发送至所述控制模块;所述状态信号包括输入电压、输出电压、主电感、同步电感、流过所述主电感的第一电流以及流过所述同步电感的第二电流;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状态信号以及预设给定信号,确定相应的控制信号,并将所述控制信号发送至所述驱动模块;所述驱动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控制信号,确定与所述控制信号相对应的驱动信号,并将所述驱动信号发送至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中的各开关器件的控制端,以控制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中的各开关器件的通断。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多相交错并联控制器能够根据所述状态信号中的第一电流以及第二电流的相位信息,计算得到用于对峰值电流进行调节的峰值电流调节值,因而在输入电压发生畸变时,能够通过闭环调节进行有效地控制,解决了现有的多相交错并联控制器所存在的电流纹波较大、电网实用性较差以及无法闭环调节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提供的多相交错并联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提供的第一种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提供的第一种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电感电流的波形示意图;
图4所示为现有技术中提供的一相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图5所示为现有技术中提供的一相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电感电流的正半周波形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提供的第二种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图7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提供的控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提供的峰值电流基准值确定子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9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提供的两相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第一电流以及第二电流的波形示意图;
图10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提供的峰值电流调节值的计算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1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提供的相位差的计算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1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提供的相位差以及峰值电流调节值的表征示意图;
图1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提供的控制信号确定子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提供的控制模块的实际结构示意图;
图15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提供的实例中的第一电流以及第二电流的波形示意图;
图16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提供的多相交错并联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为了解决现有的多相交错并联控制器所存在的电流波纹较大、电网实用性较差以及无法闭环调节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相交错并联控制器,如图1所示,其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多相交错并联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地,由图1可知,所述多相交错并联控制器可包括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1、采集模块12、控制模块13以及驱动模块14,其中:
所述采集模块12,可用于采集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1的状态信号,并将所述状态信号发送至所述控制模块13;所述状态信号包括输入电压、输出电压、主电感、同步电感、流过所述主电感的第一电流以及流过所述同步电感的第二电流(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状态信号还可包括其它信号,只要能够表征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当前状态即可,对此不作任何限定);
所述控制模块13,可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状态信号以及预设给定信号,确定相应的峰值电流基准值以及峰值电流调节值,并基于所述峰值电流基准值、所述峰值电流调节值以及所述第二电流,得到相应的控制信号,并将所述控制信号发送至所述驱动模块14;
所述驱动模块14,可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控制信号,确定与所述控制信号相对应的驱动信号,并将所述驱动信号发送至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1中的各开关器件的控制端,以控制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1中的各开关器件的通断。
也就是说,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多相交错并联控制器,可包括功率因数校正电路、采集模块、控制模块以及驱动模块。其中:所述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状态信号,并将所述状态信号发送至所述控制模块;所述状态信号包括输入电压、输出电压、主电感、同步电感、流过所述主电感的第一电流以及流过所述同步电感的第二电流;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状态信号以及预设给定信号,确定相应的控制信号,并将所述控制信号发送至所述驱动模块;所述驱动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控制信号,确定与所述控制信号相对应的驱动信号,并将所述驱动信号发送至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中的各开关器件的控制端,以控制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中的各开关器件的通断。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多相交错并联控制器能够根据所述状态信号中的第一电流以及第二电流的相位信息,计算得到用于对峰值电流进行调节的峰值电流调节值,因而在输入电压发生畸变时,能够通过闭环调节进行有效地控制,解决了现有的多相交错并联控制器所存在的电流纹波较大、电网实用性较差以及无法闭环调节的问题。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预设给定信号通常可包括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输出电压基准值(即后文中的Uout_set)等,当然,所述预设给定信号还可包括其它信号;且,通常情况下,所述预设给定信号可保存在所述控制模块13中的存储器(如ROM或者RAM等)中,当然,所述预设给定信号还可保存在所述采集模块12中,在使用时随着相应的状态信号发送至所述控制模块13,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
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中的开关器件可为晶体管,如可为三极管(如N型三极管、P型三极管等)、场效应管(如P-MOS管、N-MOS管)等。当然,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开关器件还可为其它硬件开关器件,如可为单刀双掷开关、双刀双掷开关等,只要能够根据相应的驱动信号导通不同的电路通路即可,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赘述。
再者,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拓扑结构通常可为PFC拓扑结构,如可为双BOOST无桥PFC拓扑结构、H桥PFC拓扑结构以及Totem Pole(图腾柱式)PFC拓扑结构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也不作任何限定。
由于双BOOST无桥PFC拓扑结构中的每个电感只工作半个周期,另半个周期只做回流支路,流过少量的工频电流,因而存在电感的利用率比较低的问题;而H桥PFC拓扑结构在每个阶段也都只通过两个半导体器件,因而也会存在效率较低的问题。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择效率较高的Totem Pole PFC拓扑结构。
进一步地,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通常可为多相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如可为两相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三相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以及四相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
下面,以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为两相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即两相Totem Pole PFC)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地介绍:
具体地,如图2所示,其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两相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拓扑结构示意图(开关器件为MOS管为例)。由图2可知,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通常可包括输入电源(如图2中所示的Uin)、主电感L1、同步电感L2、第一开关(如图2中所示的S1)、第二开关(如图2中所示的S2)、第三开关(如图2中所示的S3)、第四开关(如图2中所示的S4)、第五开关(如图2中所示的S5)、第六开关(如图2中所示的S6)以及电容(如图2中所示的C)等元器件。
进一步地,假设所述两相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控制方式为TCM控制方式,则流过所述主电感L1的第一电流iL1以及流过所述同步电感L2的第二电流iL2的波形图可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所述第一电流iL1以及所述第二电流iL2的相位差可为ΔT,为了实现错相控制,就需要将所述相位差减小(越小越好)。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所述两相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实际上可看作是两个一相功率因数书校正电路的并联结构,因而,为了详细说明针对所述两相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错相控制,可首先对现有技术中的一相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以Totem Pole PFC拓扑结构为例)的电感电流进行分析。
例如,假设所述一相Totem Pole PFC拓扑结构中的开关器件均可为MOS管,则所述一相Totem Pole PFC拓扑结构的具体结构可如图4所示,其为现有技术中提供的一相TotemPole PFC拓扑结构示意图。具体地,由图4可知,所述一相Totem Pole PFC拓扑结构具体可包括输入电源(如图4中所示的Uin)、电感L、第一开关(如图4中所示的S1)、第二开关(如图4中所示的S2)以及电容(如图4中所示的C)。
具体地,所述一相Totem Pole PFC拓扑结构的电感电流的波形示意图可如图5所示,其为现有技术中所述的一相Totem Pole PFC拓扑结构的电感电流的正半周波形图(仍以TCM为例)。由图5可知,在一个开关周期(即AC正半周)内,所述电感电流的波形图可以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即在tON期间,此时,所述第一开关S1导通,所述第二开关S2关断,使得流过所述电感的电流逐渐上升为峰值iS(即所述电感进行储能);
第二部分,即在tS1期间(还可称为第一换流阶段),由于在所述第一开关S1关断后,所述第二开关S2的驱动信号还没来,因而使得原来流过所述第一开关S1(具体为所述第一开关S1的本体MOS管)的电流,换流到所述第二开关S2的体二极管上,进而可使得所述第二开关S2的漏源极电压下降到0,进而可使得所述第一开关S1的漏源极电压上升至Uout
第三部分,即在tOFF期间,此时,所述第一开关S1关断,所述第二开关S2导通,使得流过所述电感的电流从峰值iS下降到0(即所述电感释放能量);需要说明的是,此时,所述电感通过所述第二开关S2向所述电容C充电;
第四部分,即在tR期间,此时,所述第二开关S2继续导通,所述第一开关S1继续关断,使得流过所述电感的电流从零下降到谷值iR(即所述电容放电,导致有反向电流流过所述电感);需要说明的是,此时,由于负电流的存在,使得电感电流反向,实现第一开关S1的ZVS,对此不作赘述。
第五部分,即在tS2期间(还可称为第二换流阶段),此时,所述第一开关S1和所述第二开关S2均关断,由于在所述第二开关S2关断后,所述第一开关S1的驱动信号还没来,因而使得原来流过所述第二开关S2(具体可为所述第二开关S2的本体MOS管)的电流(即,第四部分中确定出的反相电流),换流到所述第一开关S1的体二极管上,进而可使得所述第一开关S1的漏源极电压下降到0,进而可使得所述第二开关S2的漏源极电压上升至母线Uout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tON、所述tOFF以及所述tR可通过以下三个公式得到:
其中,所述iS可表示流过所述电感的峰值电流,所述iR可表示流过所述电感的谷值电流,所述L可表示所述电感的电感量,所述Uin可表示所述一相Totem Pole PFC拓扑结构的输入电压,所述Uout可表示一相Totem Pole PFC拓扑结构的输出电压。
也就是说,当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为两相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时,可首先将所述两相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分为两个一相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如仅包括主电感的第一一相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以及仅包括同步电感的第二一相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并可针对每一个一相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确定该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电感电流,如流过主电感的第一电流以及流过同步电感的第二电流。然后可对流过同步电感的第二电流进行调节,如可将所述同步电感的峰值电流调节到主电感的峰值电流处,从而不仅减小了电流纹波,还提升了电网实用性,也保证了闭环调节控制,此处暂不作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通常情况下,由于所述主电感以及所述同步电感的电感量(可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设定)相同,因而,可将所述两相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中的任一电感作为所述主电感,将所述两相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中的不同于所述主电感的另一电感作为所述同步电感,如还可将图2中的L1作为同步电感,将图2中的L2作为主电感等,对此不作赘述。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为两相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则所述第一开关S1以及所述第三开关S3的控制端(如所述S1、S2、S3以及S4为MOS管,则所述控制端可为所述MOS管的栅极;如所述S1、S2、S3以及S4为三极管,则所述控制端可为所述三极管的基极)的驱动信号的相位差可为180°、所述第二开关S2以及所述第四开关S4的控制端的驱动信号的相位差也可均为180°,对此不作赘述。
在需要对所述两相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进行错相控制时,可首先确定所述两相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状态信号,即所述两相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输入电压、输出电压、主电感(如可为L1)、同步电感(如可为L2)、流过所述主电感的第一电流以及流过所述同步电感的第二电流,然后可基于所述状态信号以及所述预设给定信号确定相应的峰值电流基准值以及峰值电流调节值,最后可基于所述峰值电流基准值、所述峰值电流调节值以及所述第二电流得到用于控制所述同步电感上的电流的控制信号,以控制驱动模块14驱动所述两相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中的开关器件。相比于现有技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控制信号是基于所述峰值电流基准值、所述峰值电流调节值以及所述第二电流得到的,而非根据所述峰值电流基准值以及所述第二电流得到,从而在输入电压发生畸变时,仍能保持控制的准确性,解决了现有的两相交错并联控制器所存在的电流纹波较大、电网实用性较差以及无法闭环调节的问题。
可选地,当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为三相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时,则所述三相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电路结构通常可如图6所示,其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三相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电路结构图。由图6可知,所述三相功率因数校正电路通常可包括输入电源(如图6中所示的Uin)、主电感L1、同步电感(即第一同步电感L2以及第二同步电感L3)、第一开关(如图6中所示的S1)、第二开关(如图6中所示的S2)、第三开关(如图6中所示的S3)、第四开关(如图6中所示的S4)、第五开关(如图6中所示的S5)、第六开关(如图6中所示的S6)、第七开关(如图6中所示的S7)、第八开关(如图6中所示的S8)以及电容(如图6中所示的C)等元器件。
由于通常情况下,所述主电感、所述第一同步电感以及所述第二同步电感的电感量(可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设定)相同,因而,可将所述三相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中的任一电感作为所述主电感,将所述两相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中的不同于所述主电感的另外两个电感分别作为所述第一同步电感以及所述第二同步电感,如可将图6中的L1作为主电感,将图6中的L2作为第一同步电感,将图6中的L3作为第二同步电感等,对此不作赘述
再有,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实现错相控制,可将各同步电感(如第一同步电感以及第二同步电感)的峰值电流分别调节到主电感的峰值电流处,从而不仅减小了电流纹波,还提升了电网实用性,也保证了闭环调节控制,此处暂不作赘述。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为三相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则所述第一开关S1、所述第三开关S3以及所述第五开关S5的控制端(如所述S1、S2、S3、S4、S5以及S6为MOS管,则所述控制端可为所述MOS管的栅极;如所述S1、S2、S3、S4、S5以及S6为三极管,则所述控制端可为所述三极管的基极)的驱动信号的相位差可为120°,所述第二开关S2、所述第四开关S4以及所述第六开关S6的控制端的驱动信号的相位差也可为120°,对此不作赘述。
在需要对所述三相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进行错相控制时,可首先确定所述三相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状态信号,即所述三相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输入电压、输出电压、主电感(如可为L1)、同步电感(如包括第一同步电感L2以及第二同步电感L3)、流过所述主电感的第一电流以及流过所述同步电感的第二电流(如包括流过所述第一同步电感的子电流1以及流过所述第二同步电感的子电流2),然后可基于所述状态信号以及所述预设给定信号确定相应的峰值电流基准值(如可包括所述第一同步电感的第一峰值电流基准值iS1_set以及所述第二同步电感的第二峰值电流基准值iS2_set)以及峰值电流调节值(如可包括所述第一同步电感的第一峰值电流调节值ΔI1以及所述第二同步电感的第二峰值电流调节值ΔI2),最后可基于所述峰值电流基准值、所述峰值电流调节值以及所述第二电流(如包括子电流1以及子电流2)得到用于控制所述同步电感(如包括所述第一同步电感以及所述第二同步电感)上的电流的控制信号,以控制驱动模块14驱动所述三相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中的开关器件。相比于现有技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控制信号是基于所述峰值电流基准值、所述峰值电流调节值以及所述第二电流得到的,而非根据所述峰值电流基准值以及所述第二电流得到,从而在输入电压发生畸变时,仍能保持控制的准确性,因而解决了现有的两相交错并联控制器所存在的电流纹波较大、电网实用性较差以及无法闭环调节的问题。
再有,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为四相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则每一个桥臂上的四个开关(如可为S1、S3、S5以及S7,或者S2、S4、S6以及S8)的控制端的驱动信号的相位差可为90°(其它多相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如N相交错并联控制器,其每一个桥臂上的各开关上的驱动信号的相位差可以此类推,如可为360°/N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赘述。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所述控制模块13,可具体包括峰值电流基准值确定子模块71、峰值电流调节值确定子模块72以及控制信号确定子模块73,其中:
所述峰值电流基准值确定子模块71,可用于根据所述输入电压、所述输出电压以及预设的输出电压基准值,计算所述峰值电流基准值,并将所述峰值电流基准值发送至所述控制信号确定子模块;
所述峰值电流调节值确定子模块72,可用于根据所述输入电压、输出电压、同步电感(由于所述主电感以及所述同步电感具有相同的电感量,因而此处还可为所述主电感)、所述第一电流的相位信息以及所述第二电流的相位信息,计算所述峰值电流调节值,并将所述峰值电流调节值发送至所述控制信号确定子模块;
所述控制信号确定子模块73,用于根据所述峰值电流基准值、所述峰值电流调节值以及所述第二电流的幅值信息,确定所述控制信号,并将所述控制信号发送至所述驱动模块。
也就是说,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控制模块13除了可包括峰值电流基准值确定子模块71以及控制信号确定子模块73之外,还可包括峰值电流调节值确定子模块72,因而,能够把相位调节信息转换为峰值电流调节值,通过调节所述峰值电流调节值,就可以很好的实现多相交错并联控制。从而在输入电压发生畸变时,仍能保持控制的准确性,解决了现有的两相交错并联控制器所存在的电流纹波较大、电网实用性较差以及无法闭环调节的问题。
具体地,如图8所示,所述峰值电流基准值确定子模块71具体可包括第一加法器81、电压环控制器82以及乘法器83,其中:
所述第一加法器81,可用于接收所述输出电压基准值以及所述输出电压,并计算所述输出电压基准值以及所述输出电压之间的差值,并将所述差值输出至所述电压环控制器82;
所述电压环控制器82,可用于根据所述差值,计算所述电压调节信号,并将所述电压调节信号发送至所述乘法器83;
所述乘法器83,用于计算所述电压调节信号以及所述输入电压的乘积,并将所述乘积作为所述峰值电流基准值,以及将所述峰值电流基准值发送至所述控制信号确定子模块73。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电压环控制器通常可为PFC电压环控制器,对此不作赘述。
接下来,以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为两相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峰值电流调节值确定子模块72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地介绍:
具体地,如图9所示,其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两相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第一电流以及第二电流的波形示意图。假设通过所述采样模块12得到的状态信号可包括输入电压Uin,输出电压Uout,电感瞬时电流iL(如图9中所示的iL1以及iL2),以及输入电压过零检测信号sign(Uin),电感电流过零检测信号sign(iL),则在接收到所述采样模块12发送的所述状态信号后,所述峰值电流调节值确定子模块72可根据以下步骤计算得到所述峰值电流调节值(如图10所示):
步骤S11,计算所述输出电压Uout和输出电压基准值Uout_set之间的差值;
步骤S12,将所述差值输入至相应的电压环控制器(即PFC电压环控制器)中,得到相应的电压调节信号Uch
步骤S13,将所述电压调节信号Uch以及所述输入电压Uin输入至乘法器,以计算所述电压调节信号以及所述输入电压的乘积;
步骤S14,根据所述输入电压Uin、输出电压Uout、主电感(或同步电感)的电感量(如L1或者L2)以及所述第一电流iL1以及所述第二电流iL2之间的相位差,计算得到所述峰值电流调节值(如ΔI)。
具体地,所述第一电流以及所述第二电流之间的相位差还可根据以下步骤得到(如图11所示):
S21,确定第一电流以及第二电流的周期信息。
例如,可通过计时器(计数器)Conter1和Conter2来分别记录第一电流以及第二电流的周期信息。
S22、确定第一电流以及第二电流之间的相位差。
需要说明的是,在确定所述第一电流以及所述第二电流的周期信息之后,可根据读取到的所述Conter1和Conter2的值,确定所述第一电流以及所述第二电流之间的相位差。
需要说明的是,理论上,在错相控制完成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电流iL2应该处于中间电流iL2_1的位置,且在任何时刻下,Conter2_1和Conter1的值之间可满足如下公式4所示的关系:
Conter21=0.5*Conter1; 公式4
而在错相控制未完成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电流iL2以及所述第一电流iL1之间的相位差ΔT可通过下述公式5计算得到:
ΔT=Conter2_1-Conter2=0.5*Conterl-Conter2; 公式5
进一步地,结合前面所述的Totem Pole PFC拓扑的原理图以及公式1~公式3,所述ΔT还进一步表示为公式6:
其中,所述ΔI表示所述峰值电流调节值,所述ΔT表示所述第一电流以及所述第二电流的相位差,所述Uin表示所述输入电压,所述Uout表示所述输出电压;所述L表示所述主电感或所述同步电感的电感量。
从而可由所述公式6进一步得到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峰值电流调节值的计算公式,即下述公式7。也就是说,所述峰值电流调节值确定子模块62具体可用于通过以下的公式7确定所述峰值电流调节值:
如图12所示,在确定了所述峰值电流调节值之后,可进一步将所述峰值电流调节值ΔI叠加到通过所述峰值电流基准值iSA_set(如图12中的A点)上,从而可得到新的峰值电流基准值iSB_set(如图12中的B点),因而电流的峰值位置从A点变成了B点。这样一来,在C点以后,第一电流iL1就和中间电流iL1_2重合了。也就是说,实现了错相控制。
进一步地,如图13所示,所述控制信号确定子模块73,具体可包括第二加法器131以及比较器132,其中:
所述第二加法器131,可用于计算所述峰值基准电流以及所述峰值调节电流的和值,并将所述和值发送至所述比较器132;
所述比较器132,可用于比较所述和值以及所述第二电流的幅值的大小,并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所述控制信号。
例如,若确定所述和值小于所述第二电流的幅值,则可发出第一控制信号,如高电平,若确定和值不小于所述第二电流的幅值,则可发出第二控制信号,如低电平等,对此不作赘述。
由上述内容可知,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多相交错并联控制器,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多相交错并联控制器的控制模块13除了可包括相应的峰值电流基准值确定子模块71(由第一加法器81、电压环控制器82以及乘法器83组成的)以及控制信号确定子模块73(由比较器132组成)之外,还可包括峰值电流调节值确定子模块72,如图14所示,其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控制模块13的实际结构示意图。
也就是说,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控制模块13除了可直接根据同步电感的峰值电流基准值以及所述同步电感的电流的幅值确定相应的控制信号,以控制驱动模块14基于所述控制信号驱动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中的开关器件的通断之外,还可根据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状态信号以及预设给定信号,计算出相应的峰值电流调节值,以对计算得到的峰值电流基准值进行校正,从而在输入电压发生畸变时,能够通过闭环调节进行有效地控制,解决了现有的多相交错并联控制器所存在的电流纹波较大、电网实用性较差以及无法闭环调节的问题。在不到一个周期的时间内,一拍就能完成错相控制,响应速度快,带有实时闭环调节的效果。
下面,以一个具体实例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所述多相交错并联控制器的工作原理进行简单介绍:
例如,实际开发的一个输出为3kW的样机,采用Totem Pole PFC拓扑TCM控制,且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为两相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且,所述两相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中的两相电感上电流的实测波形如图15所示,具体地,第一电流的周期t1=7.95us,第二电流的周期t2=7.84us,则可得第一电流以及第二电流的周期差Δt=0.11us;由于整个周期tp=15.79us,则第一电流以及第二电流的相位差可为相对于180°的标准错相相位差,误差仅为1.38%,因而具有良好的错相控制能力。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多相交错并联控制器,可包括功率因数校正电路、采集模块、控制模块以及驱动模块。其中:所述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状态信号,并将所述状态信号发送至所述控制模块;所述状态信号包括输入电压、输出电压、主电感、同步电感、流过所述主电感的第一电流以及流过所述同步电感的第二电流;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状态信号以及预设给定信号,确定相应的控制信号,并将所述控制信号发送至所述驱动模块;所述驱动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控制信号,确定与所述控制信号相对应的驱动信号,并将所述驱动信号发送至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中的各开关器件的控制端,以控制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中的各开关器件的通断。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多相交错并联控制器能够根据所述状态信号中的第一电流以及第二电流的相位信息,计算得到用于对峰值电流进行调节的峰值电流调节值,因而在输入电压发生畸变时,能够通过闭环调节进行有效地控制,解决了现有的多相交错并联控制器所存在的电流纹波较大、电网实用性较差以及无法闭环调节的问题。
实施例二:
基于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多相交错并联控制方法,如图16所示,其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多相交错并联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地,由图16可知,所述多相交错并联控制方法的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601:采集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状态信号;
步骤1602:根据所述状态信号以及预设给定信号,确定相应的峰值电流基准值以及峰值电流调节值,并基于所述峰值电流基准值、所述峰值电流调节值以及第二电流,得到相应的控制信号;
步骤1603:根据所述控制信号,确定与所述控制信号相对应的驱动信号,并根据所述驱动信号控制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中的各开关器件的通断;其中,所述状态信号包括输入电压、输出电压、主电感、同步电感、流过所述主电感的第一电流以及流过所述同步电感的第二电流。
也就是说,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多相交错并联控制方法可采集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状态信号;并可根据所述状态信号以及预设给定信号,确定相应的峰值电流基准值以及峰值电流调节值,并基于所述峰值电流基准值、所述峰值电流调节值以及所述第二电流,得到相应的控制信号;以及可根据所述控制信号,确定与所述控制信号相对应的驱动信号,并根据所述驱动信号控制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中的各开关器件的通断。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多相交错并联控制方法能够根据所述状态信号中的第一电流以及第二电流的相位信息,计算得到用于对峰值电流进行调节的峰值电流调节值,因而在输入电压发生畸变时,能够通过闭环调节进行有效地控制,解决了现有的多相交错并联控制器所存在的电流纹波较大、电网实用性较差以及无法闭环调节的问题。
具体地,根据所述状态信号以及预设给定信号,确定相应的控制信号,可包括:
根据所述输入电压、所述输出电压以及预设的输出电压基准值,计算所述峰值电流基准值;
根据所述输入电压、输出电压、同步电感、所述第一电流的相位信息以及所述第二电流的相位信息,计算所述峰值电流调节值;
根据所述峰值电流基准值、所述峰值电流调节值以及所述第二电流的幅值信息,确定所述控制信号。
进一步地,根据所述输入电压、所述输出电压以及预设的输出电压基准值,计算所述峰值电流基准值,可包括:
计算所述输出电压基准值以及所述输出电压之间的差值;
根据所述差值,计算所述电压调节信号;
计算所述电压调节信号以及所述输入电压的乘积,并将所述乘积作为所述峰值电流基准值。
优选地,所述峰值电流调节值是通过以下第一公式确定的:
其中,所述ΔI表示所述峰值电流调节值,所述ΔT表示所述第一电流以及所述第二电流的相位差,所述Uin表示所述输入电压,所述Uout表示所述输出电压;所述L表示所述主电感或所述同步电感的电感量。
进一步地,根据所述控制信号,确定与所述控制信号相对应的驱动信号,可包括:
计算所述峰值基准电流以及所述峰值调节电流的和值;
比较所述和值以及所述第二电流的幅值的大小,并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所述控制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多相交错并联控制方法,可采集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状态信号;并可根据所述状态信号以及预设给定信号,确定相应的峰值电流基准值以及峰值电流调节值,并基于所述峰值电流基准值、所述峰值电流调节值以及所述第二电流,得到相应的控制信号;以及可根据所述控制信号,确定与所述控制信号相对应的驱动信号,并根据所述驱动信号控制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中的各开关器件的通断。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多相交错并联控制方法能够根据所述状态信号中的第一电流以及第二电流的相位信息,计算得到用于对峰值电流进行调节的峰值电流调节值,因而在输入电压发生畸变时,能够通过闭环调节进行有效地控制,解决了现有的多相交错并联控制器所存在的电流纹波较大、电网实用性较差以及无法闭环调节的问题。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装置(设备)、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多相交错并联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功率因数校正电路、采集模块、控制模块以及驱动模块,其中:
所述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状态信号,并将所述状态信号发送至所述控制模块;所述状态信号包括输入电压、输出电压、主电感、同步电感、流过所述主电感的第一电流以及流过所述同步电感的第二电流;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状态信号以及预设给定信号,确定相应的峰值电流基准值以及峰值电流调节值,并基于所述峰值电流基准值、所述峰值电流调节值以及所述第二电流,得到相应的控制信号,并将所述控制信号发送至所述驱动模块;
所述驱动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控制信号,确定与所述控制信号相对应的驱动信号,并将所述驱动信号发送至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中的各开关器件的控制端,以控制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中的各开关器件的通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相交错并联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具体包括峰值电流基准值确定子模块、峰值电流调节值确定子模块以及控制信号确定子模块,其中:
所述峰值电流基准值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输入电压、所述输出电压以及预设的输出电压基准值,计算所述峰值电流基准值,并将所述峰值电流基准值发送至所述控制信号确定子模块;
所述峰值电流调节值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输入电压、输出电压、同步电感、所述第一电流的相位信息以及所述第二电流的相位信息,计算所述峰值电流调节值,并将所述峰值电流调节值发送至所述控制信号确定子模块;
所述控制信号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峰值电流基准值、所述峰值电流调节值以及所述第二电流的幅值信息,确定所述控制信号,并将所述控制信号发送至所述驱动模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相交错并联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峰值电流基准值确定子模块具体包括第一加法器、电压环控制器以及乘法器,其中:
所述第一加法器,用于接收所述输出电压基准值以及所述输出电压,并计算所述输出电压基准值以及所述输出电压之间的差值,并将所述差值输出至所述电压环控制器;
所述电压环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差值,计算所述电压调节信号,并将所述电压调节信号发送至所述乘法器;
所述乘法器,用于计算所述电压调节信号以及所述输入电压的乘积,并将所述乘积作为所述峰值电流基准值,以及将所述峰值电流基准值发送至所述控制信号确定子模块。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相交错并联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峰值电流调节值确定子模块具体用于通过以下第一公式确定所述峰值电流调节值:
其中,所述ΔI表示所述峰值电流调节值,所述ΔT表示所述第一电流以及所述第二电流的相位差,所述Uin表示所述输入电压,所述Uout表示所述输出电压;所述L表示所述主电感或所述同步电感的电感量。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相交错并联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号确定子模块,具体包括第二加法器以及比较器,其中:
所述第二加法器,用于计算所述峰值基准电流以及所述峰值调节电流的和值,并将所述和值发送至所述比较器;
所述比较器,用于比较所述和值以及所述第二电流的幅值的大小,并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所述控制信号。
6.一种多相交错并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集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状态信号;
根据所述状态信号以及预设给定信号,确定相应的峰值电流基准值以及峰值电流调节值,并基于所述峰值电流基准值、所述峰值电流调节值以及第二电流,得到相应的控制信号;
根据所述控制信号,确定与所述控制信号相对应的驱动信号,并根据所述驱动信号控制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中的各开关器件的通断;
其中,所述状态信号包括输入电压、输出电压、主电感、同步电感、流过所述主电感的第一电流以及流过所述同步电感的第二电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相交错并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状态信号以及预设给定信号,确定相应的控制信号,包括:
根据所述输入电压、所述输出电压以及预设的输出电压基准值,计算所述峰值电流基准值;
根据所述输入电压、输出电压、同步电感、所述第一电流的相位信息以及所述第二电流的相位信息,计算所述峰值电流调节值;
根据所述峰值电流基准值、所述峰值电流调节值以及所述第二电流的幅值信息,确定所述控制信号。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相交错并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输入电压、所述输出电压以及预设的输出电压基准值,计算所述峰值电流基准值,包括:
计算所述输出电压基准值以及所述输出电压之间的差值;
根据所述差值,计算所述电压调节信号;
计算所述电压调节信号以及所述输入电压的乘积,并将所述乘积作为所述峰值电流基准值。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相交错并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峰值电流调节值是通过以下第一公式确定的:
其中,所述ΔI表示所述峰值电流调节值,所述ΔT表示所述第一电流以及所述第二电流的相位差,所述Uin表示所述输入电压,所述Uout表示所述输出电压;所述L表示所述主电感或所述同步电感的电感量。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相交错并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确定与所述控制信号相对应的驱动信号,包括:
计算所述峰值基准电流以及所述峰值调节电流的和值;
比较所述和值以及所述第二电流的幅值的大小,并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所述控制信号。
CN201710023367.9A 2017-01-12 2017-01-12 一种多相交错并联控制器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083064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23367.9A CN108306497B (zh) 2017-01-12 2017-01-12 一种多相交错并联控制器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23367.9A CN108306497B (zh) 2017-01-12 2017-01-12 一种多相交错并联控制器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06497A true CN108306497A (zh) 2018-07-20
CN108306497B CN108306497B (zh) 2020-04-03

Family

ID=628720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23367.9A Active CN108306497B (zh) 2017-01-12 2017-01-12 一种多相交错并联控制器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306497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13676A (zh) * 2019-01-23 2019-05-03 深圳市高斯宝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交错并联无桥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控制方法
CN110474526A (zh) * 2019-08-07 2019-11-19 苏州汇川联合动力***有限公司 电流变换电路及充电装置
CN111478585A (zh) * 2019-01-23 2020-07-31 模拟设备国际无限公司 多相开关电容器电感器升压转换器技术
CN113890328A (zh) * 2021-12-08 2022-01-04 成都天核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GaN功率件的三相交错并联PFC电路
CN114157178A (zh) * 2021-11-01 2022-03-08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新型牵引变流器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99188A (zh) * 2004-08-20 2005-03-23 清华大学 临界连续导电模式功率因数校正器并联交错运行方法
CN101685969A (zh) * 2008-09-25 2010-03-31 艾默生网络能源***北美公司 多路无桥pfc电路的控制方法
CN102835010A (zh) * 2010-03-29 2012-12-19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开关电源电路
CN102843024A (zh) * 2011-06-20 2012-12-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并联交错pfc电路控制方法及装置
KR20140049841A (ko) * 2012-10-18 2014-04-28 주식회사 파이컨 Led 조명등용 전원 공급 장치 및 그 방법과 그를 이용한 led 조명 장치
TW201444243A (zh) * 2013-05-10 2014-11-16 Univ Nat Taiwan 用於多相交錯直流電源轉換器的控制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4518656A (zh) * 2013-10-08 2015-04-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图腾柱无桥功率因数校正软开关控制装置和方法
CN205027804U (zh) * 2015-08-05 2016-02-10 艾默生网络能源***北美公司 一种图腾柱电路的电流检测电路和电源电路
CN205195551U (zh) * 2015-11-16 2016-04-27 上海理工大学 一种交错并联功率因数校正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99188A (zh) * 2004-08-20 2005-03-23 清华大学 临界连续导电模式功率因数校正器并联交错运行方法
CN101685969A (zh) * 2008-09-25 2010-03-31 艾默生网络能源***北美公司 多路无桥pfc电路的控制方法
CN102835010A (zh) * 2010-03-29 2012-12-19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开关电源电路
CN102843024A (zh) * 2011-06-20 2012-12-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并联交错pfc电路控制方法及装置
KR20140049841A (ko) * 2012-10-18 2014-04-28 주식회사 파이컨 Led 조명등용 전원 공급 장치 및 그 방법과 그를 이용한 led 조명 장치
TW201444243A (zh) * 2013-05-10 2014-11-16 Univ Nat Taiwan 用於多相交錯直流電源轉換器的控制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4518656A (zh) * 2013-10-08 2015-04-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图腾柱无桥功率因数校正软开关控制装置和方法
CN205027804U (zh) * 2015-08-05 2016-02-10 艾默生网络能源***北美公司 一种图腾柱电路的电流检测电路和电源电路
CN205195551U (zh) * 2015-11-16 2016-04-27 上海理工大学 一种交错并联功率因数校正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ZHENGYANG LIU ; ZHENGRONG HUANG ; FRED C. LEE ; QIANG LI: "《Digital-based interleaving control for GaN-based MHz CRM totem-pole PFC》", 《2016 IEEE APPLIED POWER ELECTRONICS CONFERENCE AND EXPOSITION (APEC)》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13676A (zh) * 2019-01-23 2019-05-03 深圳市高斯宝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交错并联无桥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控制方法
CN111478585A (zh) * 2019-01-23 2020-07-31 模拟设备国际无限公司 多相开关电容器电感器升压转换器技术
CN110474526A (zh) * 2019-08-07 2019-11-19 苏州汇川联合动力***有限公司 电流变换电路及充电装置
CN114157178A (zh) * 2021-11-01 2022-03-08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新型牵引变流器
CN113890328A (zh) * 2021-12-08 2022-01-04 成都天核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GaN功率件的三相交错并联PFC电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06497B (zh) 2020-04-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ismer et al. Closed form solution for minimum conduction loss modulation of DAB converters
CN108306497A (zh) 一种多相交错并联控制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7896069B (zh) 一种新型单相混合三电平整流器
CN103683356B (zh) 在线式不间断电源拓扑
Lange et al. Three-level single-phase bridgeless PFC rectifiers
Kim et al. High-efficiency isolated bidirectional AC–DC converter for a DC distribution system
CN102916593B (zh) 功率转换器电路
CN102624266B (zh) 三电平逆变电路
Grbović et al. A novel three-phase diode boost rectifier using hybrid half-DC-bus-voltage rated boost converter
EP2632037A2 (en) Control circuit for power converter, conversion system and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of
Nussbaumer et al. Improving mains current quality for three-phase three-switch buck-type PWM rectifiers
CN107342688A (zh) 一种谐振功率变换器及其频率跟踪方法
JP7261909B2 (ja) 運転制御方法、回路、家電機器及び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憶媒体
CN109831094A (zh) 一种Boost PFC变换器的无模型预测电流控制***及其控制方法
CN103036431A (zh) 级联型升降压变换器输入侧电流控制方法
CN105305483A (zh) 外部扰动信号下逆变器并网类电源测量阻抗模型优化方法
Suzdalenko et al. Bidirectional single-loop current sensorless control applied to NPC multi-level converter considering conduction losses
US10381921B1 (en) Soft-switching triangular current mode control for three phase two-level converters with power factor control
Altintas A novel single phase soft switched PFC converter
Li et al. Soft-switching single stage isolated AC-DC converter for single-phase high power PFC applications
Chen et al. Input current control for bridgeless PFC converter without sensing current
CN105978368A (zh) 一种pwm整流器功率内环控制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6655738A (zh) 一种无电解电容的准单级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10142979U (zh) 控制电路
Liu et al. Adaptive dead time control for ZVS GaN based CRM Totem Pole PFC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014

Address after: Ohio, USA

Patentee after: Dimension Corp.

Address before: 1510 Kansas Avenue, Loren, Ohio, USA

Patentee before: Emerson Energy Systems, 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