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04686B - 一种粗加工工序自适应动态演化计算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粗加工工序自适应动态演化计算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04686B
CN108304686B CN201810372957.7A CN201810372957A CN108304686B CN 108304686 B CN108304686 B CN 108304686B CN 201810372957 A CN201810372957 A CN 201810372957A CN 108304686 B CN108304686 B CN 1083046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gion
characteristic
rough machining
residual
mach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7295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04686A (zh
Inventor
黄瑞
程云
蒋俊锋
陈正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Campus of Hohai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Campus of Hohai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Campus of Hohai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Campus of Hohai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037295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304686B/zh
Publication of CN1083046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046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046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046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7Mechanical parametric or variational desig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Numerical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粗加工工序自适应动态演化计算方法,用于加工复杂型腔类零件,该方法首先根据特征的中轴与加工区域的内切圆弧圆心之间的对应关系,建立局部内切圆移动表示模型以引导特征一次粗加工区域与残留区域的计算。然后根据残留区域的中轴拓扑结构识别其类型。其次,根据特征的一次粗加工区域与残留区域,建立基于初始工艺方案的零件粗加工区域与残留区域动态演化模型。最后,提出工艺设计意图驱动的零件粗加工工序自适应进化机制,以消除粗加工过程中的干涉与欠切问题,保证粗加工工艺情境的贯通性。本发明根据残留的类型以及其所处时刻来决策粗加工工序的自适应进化方法,从而弥补已有方法从几何角度分析的不足,降低工艺设计人员的负担,提高数控编程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粗加工工序自适应动态演化计算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向复杂型腔类零件的粗加工工序自适应动态演化计算方法,属于制造业中的基于特征数控工艺设计与重用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基于内容的三维CAD模型检索技术得到了广泛研究,并且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可帮助设计人员有效地发现相似的三维几何,为工艺数据的精细化重用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支持手段。其基本原理是:通过三维几何与数控工艺的关联性,由相似三维几何发现相似数控工艺,继而通过数控工艺的可重用性,将相似数控工艺移植给待制零件上的查询三维几何,并通过相似数控工艺的自适应使其适配于查询三维几何。但是,已有的三维CAD模型检索与数控工艺重用技术仍停留在相似数控工艺的发现层面,主要供设计人员参考,其重用过程非常依赖于设计人员的经验和知识。此外,即使已有研究成果可以在商用CAM***(如CATIA、UG等)中自动设定工艺参数,也需要设计人员基于工艺设计意图根据商用CAM***各加工阶段的仿真结果(包括欠切与干涉等)对相似数控工艺进行交互迭代更改,尤其在零件的粗加工阶段,以保证各加工阶段是一个完整贯通的工艺情境(不存在过切与欠切),因而仍需要大量的人机交互。为了实现工艺数据驱动的自适应数控工艺设计,进一步降低工艺设计人员的负担,还需要解决如下几个关键问题:(1)如何根据相似数控工艺高效动态计算复杂型腔特征的加工区域与残留区域;(2)如何根据零件各加工阶段的工艺设计意图,以及特征加工区域与残留区域的动态演化计算,自适应更改相似数控工艺。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粗加工工序自适应动态演化计算方法,面向复杂型腔类零件,采用粗加工工序自适应进化机制,以消除粗加工过程中的干涉与欠切问题,保证粗加工工艺情境的贯通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粗加工工序自适应动态演化计算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通过特征中轴引导的复杂型腔粗加工加工区域MR与残留区域UR动态演化计算,将特征的复杂轮廓分割为多个简单子轮廓,进而通过简单子轮廓的偏置得到加工区域MR;
(b)提出工艺设计意图驱动的零件粗加工工序自适应进化机制,以消除粗加工过程中的干涉与欠切问题,保证粗加工工艺情境的贯通性。
优选地,所述特征中轴引导的复杂型腔粗加工加工区域MR与残留区域UR动态演化计算的具体步骤如下:
1.1:引入局部内切圆移动表示模型,计算基于特征中轴的一次粗加工加工区域MR;
1.2:根据步骤1.1中局部内切圆移动表示模型,构建其属性邻接图,并对一次粗加工残留区域UR进行分类与计算;
1.3:根据步骤1.1和1.2中计算出的加工区域MR和残留区域UR,实现特征粗加工加工区域MR与残留区域UR动态演化模型构建。
优选地,所述步骤1.1中基于特征中轴的一次粗加工加工区域MR的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1.1.1:遍历复杂型腔特征F的特征中轴MA(F)的每个局部内切圆移动表示模型ri(s),计算局部内切圆移动表示模型ri(s)与内切圆弧半径水平线(R+δr)的交点,该交点为内切圆弧的圆心,并根据ri(s)与R+δr的大小比较,将特征中轴MA(F)的边ei划分为多条内切圆弧si,并把加工余量约束的加工区域分为区间关联区域可加工M和区间关联区域不可加工U;
1.1.2:根据局部内切圆移动表示模型ri(s)以及其所属类别,构建ri(s)属性邻接图G;
1.1.3:以区间关联区域可加工M为约束,深度遍历步骤1.1.2中的ri(s)属性邻接图G得到多个连通子图Gi,每个连通子图Gi对应一个简单子轮廓,即连通子图Gi数量与简单子轮廓数量一致;
1.1.4:根据1.1.3中得到的连通子图Gi,以特征轮廓的偏置距离δr计算得到复杂型腔特征F在一次粗加工阶段需要的加工区域MR。
优选地,所述步骤1.2中一次粗加工残留区域UR的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1.2.1:以区间关联区域不可加工U为约束,深度遍历1.1.2中的ri(s)属性邻接图G得到多个连通子图gi,每个连通子图gi则对应一个子工艺残留SURi,即工艺残留URP=∪SURi
1.2.2:由于各连通子图gi具有不同的拓扑结构,每种拓扑结构对应一类工艺残留;因此,根据1.2.1中的连通子图gi的拓扑结构,将1.2.1中的工艺残留分为圆角残留F-URP、单瓶颈残留B-URP、多瓶颈残留MB-URP以及复合残留C-URP
1.2.3:所述步骤1.2.2中的工艺残留URP范围由刀具半径R控制,当R趋于0时,仅存在余量残留URA,记作
Figure GDA0003263361460000041
因此,URP的计算转化为刀具半径为0的加工区域MR(0,δr)与刀具半径为R的加工区域MR(R,δr)之间的布尔运算,即URP=MR(0,δr)-MR(R,δr);
1.2.4:根据步骤1.1.1中的内切圆弧si与1.2.1中的连通子图gi的顶点之间的对应关系,建立子工艺残留SURi与gi之间的关联关系,通过该关联关系和1.2.2中根据gi的拓扑结构的工艺残留分类判断子工艺残留SURi的类型。
优选地,所述局部内切圆移动表示模型的表示方法如下:给定一个复杂型腔特征F,其特征中轴MA由多条中轴边ei组成,即MA(F)={ei},1≤i≤nm,其中nm为复杂型腔特征F的特征中轴边ei数量,特征中轴边ei上的任意一个点vi(s),s∈[smin,smax],其中s为特征中轴边上的点对应的弧长参数,均存在一个以vi(s)为圆心Oi(s)的局部内切圆LIC,当LIC沿着ei移动时,其半径ri(s)连续改变,即采用ri(s)表征ei,称ri(s)为ei的LIC移动表示模型,记作
Figure GDA0003263361460000042
复杂型腔特征F的特征中轴表示为MA(F)={ri(s)},1≤i≤nm
优选地,所述ri(s)属性邻接图G顶点对应于
Figure GDA0003263361460000051
的端点,端点的属性作为顶点的属性;ri(s)属性邻接图G的特征中轴边ei对应的移动表示模型为
Figure GDA0003263361460000052
所属类别作为特征中轴边ei的属性,其中类别包括区间关联区域可加工M和区间关联区域不可加工U。
优选地,所述步骤1.2.2中根据gi的拓扑结构实现残留区域分类,其表示式如公式(1)所示:
Figure GDA0003263361460000053
其中ai表示gi中的顶点vi在G中的度,|gi|表示属性邻接图gi的顶点个数,T(gi)表示gi所对应工艺残留的类型。
优选地,所述步骤1.3的动态演化模型记为Mk,j,由多个特征动态演化模型Fi.Mk,j构成,Fi.Mk,j由反映工艺设计意图的参数驱动,并通过动态演化模型中相邻工序间余量切除过程实现,即
Figure GDA0003263361460000054
Fi.Mk,j=Fi.Mk,j-1-Fi.Mk,j
MR(Fi.Mk,j)=f(Fi.Mk,j-1,R,δr)
Fi.Mk,j=(MR,zt,zb,n)
UR(Fi.Mk,j)=UR(Fi.Mk,j-1)-MR(Fi.Mk,j)
其中,所述参数包括刀具T、径向余量δr、轴向余量δa,n为Fi的刀具轴向,MR(Fi.Mk,j)表示特征动态演化模型在局部坐标系沿Z轴方向往XY平面投影得到的加工区域,f(Fi.Mk,j-1,R,δr)为有效加工区域构建函数,R为刀具T的半径,zt、zb分别为Fi.Mk,j的顶面与底面约束,UR(Fi.Mk,j)表示特征动态演化模型在局部坐标系沿Z轴方向往XY平面投影得到的残留区域。
优选地,所述工艺设计意图驱动的零件粗加工工序自适应进化机制分为以下两种:
第一种:纵向自适应,在一个工步中,其复杂型腔特征F依序被加工,并且每个加工操作只对一个特征进行加工,给定任意一个加工操作opi,假设opi对特征Fn的加工区域MRni进行加工,当特征Fm与特征Fn之间满足公式(2)时,需要在加工区域MRni切削之前自上而下对特征Fm的各层残留进行切除,所述公式(2)如下:
Figure GDA0003263361460000061
其中,Fm与Fn表示两个特征,它们之间存在纵向依赖关系时,即Fm→Fn,并且其在粗加工阶段采用不同的刀具进行加工,URmj(j=1,2)表示Fm的两层残留,MRni表示Fn的第ith次加工区域的切削;
第二种:横向自适应,假设t1时刻每个特征Fm的第一层残留为URm1,对于其任意一个子残留SURi,如果SURi的类型为圆角残留,则无需处理;如果SURi的类型为非圆角残留,则根据其对应子图gi每条边ei的半径最小值,选择一把满足公式(3)所示条件的刀具T:
Figure GDA0003263361460000062
其中R为刀具T的半径,此时,T沿着gi的每条边无干涉移动,T为刀具,通过增加一个新的粗加工工步来切除SURi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一种粗加工工序自适应动态演化计算方法,应用于复杂型腔类零件的加工,具有如下优点:
(1)建立了局部内切圆移动表示模型,以计算刀具考虑径向余量的粗加工区域与残留区域,并且根据残留区域的中轴拓扑结构判定残留的类型;
(2)提出了粗加工工序自适应进化机制,通过零件粗加工阶段工步关联特征的纵向与横向自适应,保证了零件粗加工工艺情境的贯通性,从而实现了零件粗加工的工艺设计意图。
(3)以工艺设计意图为驱动,根据残留的类型以及其所处时刻来决策粗加工工序的自适应进化方法,从而弥补已有方法从几何角度分析的不足;
(4)降低工艺设计人员的负担,提高数控编程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方法的总体框图;
图2是本发明方法基于中轴转换的特征一次粗加工区域计算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方法工艺残留分类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方法一次粗加工工艺残留计算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方法粗加工工序纵向自适应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一种粗加工工序自适应动态演化计算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通过特征中轴引导的复杂型腔粗加工加工区域MR与残留区域UR动态演化计算,将特征的复杂轮廓分割为多个简单子轮廓,进而通过简单子轮廓的偏置得到加工区域MR;
(b)提出工艺设计意图驱动的零件粗加工工序自适应进化机制,以消除粗加工过程中的干涉与欠切问题,保证粗加工工艺情境的贯通性。
优选地,所述特征中轴引导的复杂型腔粗加工加工区域MR与残留区域UR动态演化计算的具体步骤如下:
1.1:引入局部内切圆移动表示模型,计算基于特征中轴的一次粗加工加工区域MR;
1.2:根据步骤1.1中局部内切圆移动表示模型,构建其属性邻接图,并对一次粗加工残留区域UR进行分类与计算;
1.3:根据步骤1.1和1.2中计算出的加工区域MR和残留区域UR,实现特征粗加工加工区域MR与残留区域UR动态演化模型构建。
优选地,所述步骤1.1中基于特征中轴的一次粗加工加工区域MR的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1.1.1:遍历复杂型腔特征F的特征中轴MA(F)的每个局部内切圆移动表示模型ri(s),计算局部内切圆移动表示模型ri(s)与内切圆弧半径水平线(R+δr)的交点,该交点为内切圆弧的圆心,并根据ri(s)与R+δr的大小比较,将特征中轴MA(F)的边ei划分为多条内切圆弧si,并把加工余量约束的加工区域分为区间关联区域可加工M和区间关联区域不可加工U;
1.1.2:根据局部内切圆移动表示模型ri(s)以及其所属类别,构建ri(s)属性邻接图G;
1.1.3:以区间关联区域可加工M为约束,深度遍历步骤1.1.2中的ri(s)属性邻接图G得到多个连通子图Gi,每个连通子图Gi对应一个简单子轮廓,即连通子图Gi数量与简单子轮廓数量一致;
1.1.4:根据1.1.3中得到的连通子图Gi,以特征轮廓的偏置距离δr计算得到复杂型腔特征F在一次粗加工阶段需要的加工区域MR。
优选地,所述步骤1.2中一次粗加工残留区域UR的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1.2.1:以区间关联区域不可加工U为约束,深度遍历1.1.2中的ri(s)属性邻接图G得到多个连通子图gi,每个连通子图gi则对应一个子工艺残留SURi,即工艺残留URP=∪SURi
1.2.2:由于各连通子图gi具有不同的拓扑结构,每种拓扑结构对应一类工艺残留;因此,根据1.2.1中的连通子图gi的拓扑结构,将1.2.1中的工艺残留分为圆角残留F-URP、单瓶颈残留B-URP、多瓶颈残留MB-URP以及复合残留C-URP
1.2.3:所述步骤1.2.2中的工艺残留URP主要源于刀具的能力,其范围由刀具半径R控制,当R越大时,URP越多,而当R越小时,URP越少,因而当R趋于0时,仅存在余量残留URA,记作
Figure GDA0003263361460000101
因此,URP的计算转化为刀具半径为0的加工区域MR(0,δr)与刀具半径为R的加工区域MR(R,δr)之间的布尔运算,即URP=MR(0,δr)-MR(R,δr);
1.2.4:根据步骤1.1.1中的内切圆弧si与1.2.1中的连通子图gi的顶点之间的对应关系,建立子工艺残留SURi与gi之间的关联关系,通过该关联关系和1.2.2中根据gi的拓扑结构的工艺残留分类判断子工艺残留SURi的类型。
优选地,所述局部内切圆移动表示模型的表示方法如下:给定一个复杂型腔特征F,其特征中轴MA由多条中轴边ei组成,即MA(F)={ei},1≤i≤nm,其中nm为复杂型腔特征F的特征中轴边ei数量,特征中轴边ei上的任意一个点vi(s),s∈[smin,smax],其中s为特征中轴边上的点对应的弧长参数,均存在一个以vi(s)为圆心Oi(s)的局部内切圆LIC,当LIC沿着ei移动时,其半径ri(s)连续改变,即采用ri(s)表征ei,称ri(s)为ei的LIC移动表示模型,记作
Figure GDA0003263361460000102
复杂型腔特征F的特征中轴表示为MA(F)={ri(s)},1≤i≤nm
优选地,所述ri(s)属性邻接图G顶点对应于
Figure GDA0003263361460000103
的端点,端点的属性作为顶点的属性;ri(s)属性邻接图G的特征中轴边ei对应的移动表示模型为
Figure GDA0003263361460000111
所属类别作为特征中轴边ei的属性,其中类别包括区间关联区域可加工M和区间关联区域不可加工U。
优选地,所述步骤1.2.2中根据gi的拓扑结构实现残留区域分类,其表示式如公式(1)所示:
Figure GDA0003263361460000112
其中ai表示gi中的顶点vi在G中的度,|gi|表示属性邻接图gi的顶点个数,T(gi)表示gi所对应工艺残留的类型。
由式(1)可知,圆角残留F-URP只有一条边,并且包含一个度为1的顶点,表明F-URP存在于特征轮廓的凹转角处;对于瓶颈残留B-URP与MB-URP的每条边,其每个顶点的度不小于2,因而它们主要产生于特征轮廓的非凹转角狭长区域;而复合残留C-URP由圆角残留与瓶颈残留组成,因而其至少存在一个度为1的顶点以及度不小于2的顶点,而这2个顶点需要一个度不小于3的顶点将其连接在一起,因而其主要存在于与凹转角相邻的狭长区域。
优选地,所述步骤1.3的动态演化模型记为Mk,j,由多个特征动态演化模型Fi.Mk,j构成,Fi.Mk,j由反映工艺设计意图的参数驱动,并通过动态演化模型中相邻工序间余量切除过程实现,即
Figure GDA0003263361460000121
Fi.Mk,j=Fi.Mk,j-1-Fi.Mk,j
MR(Fi.Mk,j)=f(Fi.Mk,j-1,R,δr)
Fi.Mk,j=(MR,zt,zb,n)
UR(Fi.Mk,j)=UR(Fi.Mk,j-1)-MR(Fi.Mk,j)
其中,所述参数包括刀具T、径向余量δr、轴向余量δa,n为Fi的刀具轴向,MR(Fi.Mk,j)表示特征动态演化模型在局部坐标系沿Z轴方向往XY平面投影得到的加工区域,f(Fi.Mk,j-1,R,δr)为有效加工区域构建函数,R为刀具T的半径,zt、zb分别为Fi.Mk,j的顶面与底面约束,UR(Fi.Mk,j)表示特征动态演化模型在局部坐标系(z=-n)沿Z轴方向往XY平面投影得到的残留区域。
优选地,所述工艺设计意图驱动的零件粗加工工序自适应进化机制分为以下两种:
第一种:纵向自适应,在一个工步中,其复杂型腔特征F依序被加工,并且每个加工操作只对一个特征进行加工,给定任意一个加工操作opi,假设opi对特征Fn的加工区域MRni进行加工,当特征Fm与特征Fn之间满足公式(2)时,需要在加工区域MRni切削之前自上而下对特征Fm的各层残留进行切除,所述公式(2)如下:
Figure GDA0003263361460000122
其中,Fm与Fn表示两个特征,它们之间存在纵向依赖关系时,即Fm→Fn,并且其在粗加工阶段采用不同的刀具进行加工,URmj(j=1,2)表示Fm的两层残留,MRni表示Fn的第ith次加工区域的切削;
第二种:横向自适应,假设t1时刻每个特征Fm的第一层残留为URm1,对于其任意一个子残留SURi,如果SURi的类型为圆角残留,则无需处理;如果SURi的类型为非圆角残留,则根据其对应子图gi每条边ei的半径最小值,选择一把满足公式(3)所示条件的刀具T:
Figure GDA0003263361460000131
其中R为刀具T的半径,此时,T沿着gi的每条边无干涉移动,T为刀具,通过增加一个新的粗加工工步来切除SURi
图1为面向复杂型腔类零件的粗加工工序自适应动态演化计算方法的总体框图,本发明的工作流程为:首先根据特征的中轴与加工区域的内切圆弧圆心之间的对应关系,建立局部内切圆移动表示模型以引导特征一次粗加工区域MR与残留区域UR的计算;然后根据残留区域的中轴拓扑结构识别其类型;其次,根据特征的一次粗加工区域与残留区域,建立基于初始工艺方案的零件粗加工区域与残留区域动态演化模型;最后,提出工艺设计意图驱动的零件粗加工工序自适应进化机制,以消除粗加工过程中的干涉与欠切问题,保证粗加工工艺情境的贯通性。
图2所示基于中轴转换的特征一次粗加工区域MR计算示意图,图2(a)为特征Fi的中轴MA(白色线条)。图2(b)为中轴边e1的LIC移动表示模型,当Fi采用半径为13mm的刀具进行一次粗加工(径向余量为2mm)时,e1被两个交点v4(s1)与v5(s2)分为3段,即v3-v4,v4-v5,v5-v6,其中v3-v4与v5-v6位于水平线l1上方,表明这些区域可加工;而v4-v5位于l1下方,表明这些区域不可加工。同理,对其他中轴边ei(i=1,2,…,11)进行分割,并且判断各子区间所对应边的属性。根据分割的中轴边可构建如图2c所示的ri属性连接图G,其中黑色线段的属性为M,白色线段的属性为U。通过深度遍历G可得到2个连通子图G1与G2。图2d以Gi(i=1,2)中属性值为交点的顶点为圆心(如,v2,v4,v3等),构建半径为R+δr的内切圆弧,Fi的复杂轮廓被分割为2个简单子轮廓L1与L2。此时,简单子轮廓L1与L2以δr为距离的偏置即可得到Fi在一次粗加工阶段需要切除的2个子加工区域C1与C2,即MRi=C1∪C2,如图2e所示。
图3所示为工艺残留UR分类示意图,其中Case中包含4个F-URP,2个B-URP与1个C-URP
图4所示为特征Fi的一次粗加工工艺残留计算示意图。在图4a中,刀具的半径为0,采用步骤1的方法可得到1个加工区域C3(白色线条),图4b展示了刀具半径为R的2个子加工区域C1与C2,由式(2)可计算得到7个子残留区域(闭合黑色线条),如图4c所示。由于g4的顶点v18为内切圆弧s1的圆心,而s1属于SUR4,因而SUR4与g4相关联,由式(1)可知SUR4的类型为B-URP
图5所示为粗加工工序纵向自适应示意图。假设F2不存在,F1经过纵向自适应后,如果仍存在非圆角残留(如SUR1),则需要根据式(3)选择一把合适的刀具T,在t1时刻新增一个二次粗加工工步来切除SUR1,使得F1实现粗加工阶段径向余量(δr=2)与轴向余量(δa=2)的加工目标。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两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

1.一种粗加工工序自适应动态演化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通过特征中轴引导的复杂型腔粗加工加工区域MR与残留区域UR动态演化计算,将特征的复杂轮廓分割为多个简单子轮廓,进而通过简单子轮廓的偏置得到加工区域MR;
所述特征中轴引导的复杂型腔粗加工加工区域MR与残留区域UR动态演化计算的具体步骤如下:
1.1:引入局部内切圆移动表示模型,计算基于特征中轴的一次粗加工加工区域MR;
所述步骤1.1中基于特征中轴的一次粗加工加工区域MR的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1.1.1:遍历复杂型腔特征F的特征中轴MA(F)的每个局部内切圆移动表示模型ri(s),计算局部内切圆移动表示模型ri(s)与内切圆弧半径水平线R+δr的交点,该交点为内切圆弧的圆心,并根据ri(s)与R+δr的大小比较,将特征中轴MA(F)的边ei划分为多条内切圆弧si,并把加工余量约束的加工区域分为区间关联区域可加工M和区间关联区域不可加工U;
1.1.2:根据局部内切圆移动表示模型ri(s)以及其所属类别,构建ri(s)属性邻接图G;
1.1.3:以区间关联区域可加工M为约束,深度遍历步骤1.1.2中的ri(s)属性邻接图G得到多个连通子图Gi,每个连通子图Gi对应一个简单子轮廓,即连通子图Gi数量与简单子轮廓数量一致;
1.1.4:根据1.1.3中得到的连通子图Gi,以特征轮廓的偏置距离δr计算得到复杂型腔特征F在一次粗加工阶段需要的加工区域MR;
1.2:根据步骤1.1中局部内切圆移动表示模型,构建其属性邻接图,并对一次粗加工残留区域UR进行分类与计算;
所述步骤1.2中一次粗加工残留区域UR的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1.2.1:以区间关联区域不可加工U为约束,深度遍历1.1.2中的ri(s)属性邻接图G得到多个连通子图gi,每个连通子图gi则对应一个子工艺残留SURi,即工艺残留URP=∪SURi
1.2.2:由于各连通子图gi具有不同的拓扑结构,每种拓扑结构对应一类工艺残留;因此,根据1.2.1中的连通子图gi的拓扑结构,将1.2.1中的工艺残留分为圆角残留F-URP、单瓶颈残留B-URP、多瓶颈残留MB-URP以及复合残留C-URP
所述步骤1.2.2中根据gi的拓扑结构实现残留区域分类,其表示式如公式(1)所示:
Figure FDA0003248668360000021
其中ai表示gi中的顶点vi在G中的度,|gi|表示属性邻接图gi的顶点个数,T(gi)表示gi所对应工艺残留的类型;
1.2.3:所述步骤1.2.2中的工艺残留URP范围由刀具半径R控制,当R趋于0时,仅存在余量残留URA,记作
Figure FDA0003248668360000022
因此,URP的计算转化为刀具半径为0的加工区域MR(0,δr)与刀具半径为R的加工区域MR(R,δr)之间的布尔运算,即URP=MR(0,δr)-MR(R,δr);
1.2.4:根据步骤1.1.1中的内切圆弧si与1.2.1中的连通子图gi的顶点之间的对应关系,建立子工艺残留SURi与gi之间的关联关系,通过该关联关系和1.2.2中根据gi的拓扑结构的工艺残留分类判断子工艺残留SURi的类型;
所述局部内切圆移动表示模型的表示方法如下:给定一个复杂型腔特征F,其特征中轴MA由多条中轴边ei组成,即MA(F)={ei},1≤i≤nm,其中nm为复杂型腔特征F的特征中轴边ei数量,特征中轴边ei上的任意一个点vi(s),s∈[smin,smax],其中s为特征中轴边上的点对应的弧长参数,均存在一个以vi(s)为圆心Oi(s)的局部内切圆LIC, 当LIC沿着ei移动时,其半径ri(s)连续改变,即采用ri(s)表征ei,称ri(s)为ei的LIC移动表示模型,记作
Figure FDA0003248668360000031
复杂型腔特征F的特征中轴表示为MA(F)={ri(s)},1≤i≤nm
所述ri(s)属性邻接图G顶点对应于
Figure FDA0003248668360000032
的端点,端点的属性作为顶点的属性;ri(s)属性邻接图G的特征中轴边ei对应的移动表示模型为
Figure FDA0003248668360000033
Figure FDA0003248668360000034
所属类别作为特征中轴边ei的属性,其中类别包括区间关联区域可加工M和区间关联区域不可加工U;
1.3:根据步骤1.1和1.2中计算出的加工区域MR和残留区域UR,实现特征粗加工加工区域MR与残留区域UR动态演化模型构建;
所述步骤1.3的动态演化模型记为Mk,j,由多个特征动态演化模型Fi.Mk,j构成,Fi.Mk,j由反映工艺设计意图的参数驱动,并通过动态演化模型中相邻工序间余量切除过程实现,即
Figure FDA0003248668360000041
Fi.Mk,j=Fi.Mk,j-1-Fi.Mk,j
MR(Fi.Mk,j)=f(Fi.Mk,j-1,R,δr)
Fi.Mk,j=(MR,zt,zb,n)
UR(Fi.Mk,j)=UR(Fi.Mk,j-1)-MR(Fi.Mk,j)
其中,所述参数包括刀具T、径向余量δr、轴向余量δa,n为Fi的刀具轴向,MR(Fi.Mk,j)表示特征动态演化模型在局部坐标系沿Z轴方向往XY平面投影得到的加工区域,f(Fi.Mk,j-1,R,δr)为有效加工区域构建函数,R为刀具T的半径,zt、zb分别为Fi.Mk,j的顶面与底面约束,UR(Fi.Mk,j)表示特征动态演化模型在局部坐标系沿Z轴方向往XY平面投影得到的残留区域;
(b)提出工艺设计意图驱动的零件粗加工工序自适应进化机制,以消除粗加工过程中的干涉与欠切问题,保证粗加工工艺情境的贯通性;
所述工艺设计意图驱动的零件粗加工工序自适应进化机制分为以下两种:
第一种:纵向自适应,在一个工步中,其复杂型腔特征F依序被加工,并且每个加工操作只对一个特征进行加工,给定任意一个加工操作opi,假设opi对特征Fn的加工区域MRni进行加工,当特征Fm与特征Fn之间满足公式(2)时,需要在加工区域MRni切削之前自上而下对特征Fm的各层残留进行切除,所述公式(2)如下:
Figure FDA0003248668360000051
其中,Fm与Fn表示两个特征,它们之间存在纵向依赖关系时,即Fm→Fn,并且其在粗加工阶段采用不同的刀具进行加工,URmj(j=1,2)表示Fm的两层残留,MRni表示Fn的第ith次加工区域的切削,
第二种:横向自适应,假设t1时刻每个特征Fm的第一层残留为URm1,对于其任意一个子工艺残留SURi,如果SURi的类型为圆角残留,则无需处理;如果SURi的类型为非圆角残留,则根据其对应子图gi每条边ei的半径最小值,选择一把满足公式(3)所示条件的刀具T:
Figure FDA0003248668360000052
其中R为刀具T的半径,此时,T沿着gi的每条边无干涉移动,T为刀具,通过增加一个新的粗加工工步来切除SURi
CN201810372957.7A 2018-04-24 2018-04-24 一种粗加工工序自适应动态演化计算方法 Active CN1083046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72957.7A CN108304686B (zh) 2018-04-24 2018-04-24 一种粗加工工序自适应动态演化计算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72957.7A CN108304686B (zh) 2018-04-24 2018-04-24 一种粗加工工序自适应动态演化计算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04686A CN108304686A (zh) 2018-07-20
CN108304686B true CN108304686B (zh) 2021-12-10

Family

ID=628463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72957.7A Active CN108304686B (zh) 2018-04-24 2018-04-24 一种粗加工工序自适应动态演化计算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30468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57735B (zh) * 2019-06-11 2023-07-04 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 一种复杂槽腔特征的粗加工单元计算方法
CN112099434A (zh) * 2020-09-21 2020-12-18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轮廓数控铣削加工方法及***
CN113468800A (zh) * 2021-05-27 2021-10-01 河海大学 基于遗传算法的复杂型腔刀具组合优化方法
CN113591235A (zh) * 2021-06-29 2021-11-02 河海大学 基于动态加工特征的多层次结构化数控工艺模型构建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3006283A2 (de) * 2001-07-13 2003-01-23 Knorr-Bremse Systeme für Nutzfahrzeuge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detektieren von restdruck in einem bremssystem, insbesondere in einem bremszylinder
CN101916085A (zh) * 2010-08-05 2010-12-15 华南理工大学 电动注塑机射胶电机和熔胶电机的控制***及控制方法
CN102831283A (zh) * 2012-09-19 2012-12-19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一种基于曲面特征的复杂产品模型构建方法
CN102922013A (zh) * 2012-10-25 2013-02-13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槽腔特征的飞机结构件高效粗加工方法
CN104008181A (zh) * 2014-06-09 2014-08-27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 一种基于三维模型特征的电子零件相似数控工艺检索方法
CN104281098A (zh) * 2014-10-27 2015-01-1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复杂曲面动态加工特征建模方法
EP3242177A1 (en) * 2016-04-29 2017-11-08 Rolls-Royce plc Adaptive repair method for aerofoil blades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3006283A2 (de) * 2001-07-13 2003-01-23 Knorr-Bremse Systeme für Nutzfahrzeuge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detektieren von restdruck in einem bremssystem, insbesondere in einem bremszylinder
CN101916085A (zh) * 2010-08-05 2010-12-15 华南理工大学 电动注塑机射胶电机和熔胶电机的控制***及控制方法
CN102831283A (zh) * 2012-09-19 2012-12-19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一种基于曲面特征的复杂产品模型构建方法
CN102922013A (zh) * 2012-10-25 2013-02-13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槽腔特征的飞机结构件高效粗加工方法
CN104008181A (zh) * 2014-06-09 2014-08-27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 一种基于三维模型特征的电子零件相似数控工艺检索方法
CN104281098A (zh) * 2014-10-27 2015-01-1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复杂曲面动态加工特征建模方法
EP3242177A1 (en) * 2016-04-29 2017-11-08 Rolls-Royce plc Adaptive repair method for aerofoil blades

Non-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omputation of the medial axis of planar domains based on saddle point programming;Lixin Gao 等;《Computer-Aided Design》;20110831;第43卷(第8期);第1020-1037页 *
Local feature extraction and matching partial objects;Dmitriy Bespalov 等;《Computer-Aided Design》;20060930;第38卷(第9期);第979-988页 *
基于中轴变换的槽腔特征相似性评价方法;徐昌鸿 等;《计算机集成制造***》;20140325;第20卷(第12期);第3066-3074页 *
基于层切法的模具自适应数控粗加工研究;刘伟军 等;《工具技术》;20050428;第21-23、44页 *
数控铣床加工模具内腔的几个问题;靳玉成;《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008;第28页 *
相似特征数控工艺的重用评价方法;张曦卯 等;《工具技术》;20140720;第48卷(第7期);第20-24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04686A (zh) 2018-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04686B (zh) 一种粗加工工序自适应动态演化计算方法
US4837703A (en) Method for generating tool path
CN105354353A (zh) 一种基于mbd模型的加工特征识别和建模方法
US7110849B2 (en) Horizontally-structured CAD/CAM modeling for virtual fixture and tooling processes
CN107562015B (zh) 一种基于数控加工编程的工序几何模型构建方法
CN102436217B (zh) 飞机结构件槽特征腹板加工驱动几何重构方法
Kailash et al. A volume decomposition approach to machining feature extraction of casting and forging components
Gao et al. Product and manufacturing capability modelling in an integrated CAD/process planning environment
CN110412938B (zh) 基于过渡特征简化的多型腔结构件加工工步序列决策方法
Liu et al. Extracting the turning volume and features for a mill/turn part with multiple extreme faces
Flutter et al. A machining strategy for toolmaking
CN113962511A (zh) 一种融合工艺设计意图的工艺数据结构化表征方法
US20020133803A1 (en) Enhancement to horizontally-structured CAD/CAM modeling
CN107301310B (zh) 一种机械零件三维工艺模板的构建方法
Zhou et al. An automated CNC programming approach to machining pocket with complex islands and boundaries by using multiple cutters in hybrid tool path patterns
Huang et al. Multilevel structured NC machining process model based on dynamic machining feature for process reuse
CN110457735B (zh) 一种复杂槽腔特征的粗加工单元计算方法
Han et al. A cutter selection method for 2 1/2-axis trochoidal milling of the pocket based on optimal skeleton
Yıldız et al. Development of a feature based CAM system for rotational parts
Rui et al. An effective adaptive dynamic evolution computing approach of roughing process for part with complex pockets
Chan et al. A high-efficiency rough milling strategy for mould core machining
Dai et al. A Persistent Naming Discrimina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Sweeping Direction
JP3745526B2 (ja) Ncデータ作成用荒加工中間形状モデル生成装置
CN110653401B (zh) 基于最大切削包角约束的型腔分区插铣刀具路径规划方法
Shen Feature-Based Automated Tool Path Planning for Discrete Geometr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