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03825B - 电子装置及其显示组件、背光模组及其装配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子装置及其显示组件、背光模组及其装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03825B
CN108303825B CN201810106258.8A CN201810106258A CN108303825B CN 108303825 B CN108303825 B CN 108303825B CN 201810106258 A CN201810106258 A CN 201810106258A CN 108303825 B CN108303825 B CN 1083038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ttom wall
wall
backlight module
supporting
circuit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0625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03825A (zh
Inventor
欧阳志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10625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303825B/zh
Publication of CN1083038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038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038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038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15Edge-illuminating devices, i.e. illuminating from the side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背光模组包括:背框,背框包括底壁和与底壁弯折连接的侧壁,底壁与侧壁围成一容置空间;支撑壁,与侧壁铰接,且可朝靠近容置空间方向至少翻转至与底壁平行的第一状态,可朝远离容置空间方向至少翻转至与侧壁平行的第二状态;光学组件,设置于底壁上且位于容置空间内;柔性电路板,设置于底壁上且至少部分与光学组件重叠;光源,设置于柔性电路板远离底壁的一面上且与光学组件朝向侧壁的侧边相对。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的装配方法、显示组件、电子装置。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可以在减小背光模组的非显示区域占用的宽度的情况下,保证背光模组支撑显示面板的稳定性,并且不会影响背光模组的装配。

Description

电子装置及其显示组件、背光模组及其装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装置的背光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装置及其显示组件、背光模组及其装配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等电子装置日渐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
背光模组是电子装置的重要部件,目前智能手机等便携式电子装置的背光模组通常采用侧入式背光模组,即光源发出的光从导光板侧边射入导光板,从而经导光板为电子装置的显示面板提供背光,然而由于这种侧入式背光模组的光源和一些相关的结构需要设置在导光板的侧边,因此,占用了较大的非显示区域,不利于窄边框和全面屏的实现,如何缩短背光模组在非显示区域的宽度而又不影响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的正常显示,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框,背框包括底壁和与底壁弯折连接的侧壁,底壁与侧壁围成一容置空间;支撑壁,与侧壁铰接,且可朝靠近容置空间方向至少翻转至与底壁平行的第一状态,可朝远离容置空间方向至少翻转至与侧壁平行的第二状态;光学组件,设置于底壁上且位于容置空间内;柔性电路板,设置于底壁上且至少部分与光学组件重叠;光源,设置于柔性电路板远离底壁的一面上且与光学组件朝向侧壁的侧边相对。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的装配方法,背光模组为上述的背光模组,装配方法包括:将支撑壁翻转至第二状态;将搭载有光源的柔性电路板放入容置空间内设置于底壁上;将光学组件放入容置空间内并设置于底壁上;将支撑壁翻转至第一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又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显示组件,该显示组件包括显示面板和用于为显示面板提供背光的背光模组,背光模组上述的背光模组。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又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组件。
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置背光模组包括:背框,背框包括底壁和与底壁弯折连接的侧壁,底壁与侧壁围成一容置空间;支撑壁,与侧壁铰接,且可朝靠近容置空间方向至少翻转至与底壁平行的第一状态,可朝远离容置空间方向至少翻转至与侧壁平行的第二状态;光学组件,设置于底壁上且位于容置空间内;柔性电路板,设置于底壁上且至少部分与光学组件重叠;光源,设置于柔性电路板远离底壁的一面上且与光学组件朝向侧壁的侧边相对,可以在减小背光模组的非显示区域占用的宽度的情况下,保证背光模组支撑显示面板的稳定性,并且不会影响背光模组的装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背光模组支撑壁与侧壁铰接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背光模组的另一种支撑壁和侧壁铰接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背框和柔性电路板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背光模组的装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电子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背光模组支撑壁与侧壁铰接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背光模组可以包括:背框10、光学组件20、光源30、柔性电路板40、支撑壁50、第一粘接件60、第二粘接件70以及遮光胶带80。
背框10包括底壁11和侧壁12。侧壁12与底壁11弯折连接。具体可以是垂直弯折连接。底壁11与侧壁12围成一盒状的容置空间。
可选地,底壁11可以包括第一底壁部111、第二底壁部112以及连接部113。
连接部113连接于第一底壁部111和第二底壁部112之间。侧壁12远离底壁11的一端到第一底壁部111的垂直距离大于侧壁12远离底壁11的一端到第二底壁部112的垂直距离。换言之,底壁11在第一底壁部111处形成由侧壁12、连接部113、第一底壁部111围成的凹陷空间。凹陷空间为容置空间的一部分。
光学组件20位于底壁11和侧壁12围成的容置空间中,光学组件20可以包括反射片21、导光板22以及匀光元件23。
柔性电路板40设置于底壁11上且至少部分与光学组件20在显示模组的宽度方向上重叠。可选地,柔性电路板40通过第一粘接件60粘接在第一底壁部111上。第一粘接件60可以为双面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粘接件60也可以为其他粘性物,例如胶水层。柔性电路板40至少部分容置在凹陷空间内。
反射片21设置在第二底壁部112上。
导光板22部分设置于反射片21上,导光板22未设置在反射片21上的部分通过第二粘接件70粘接在柔性电路板40远离底壁11的表面的部分区域上。
柔性电路板40至少部分与导光板22在显示模组的宽度方向上重叠。
光源30设置在柔性电路板40远离底壁11的一面上。光源30与光学组件20朝向侧壁11的侧边相对。光源30位于光学组件20的侧边。可选地,光源30位于导光板22的侧边,例如,光源30导光板22的入光侧。光源30设置在柔性电路板40未被导光板22覆盖的区域上,且光源30与柔性电路板40电连接。光源30通过柔性电路板40上的线路与供电电路连接,以使供电电路能够为光源30供电。
匀光元件23设置于导光板22的部分区域上。反射片21、导光板22、匀光元件23依次沿远离底壁11的方向设置。例如,如图所示,反射片21、导光板22、匀光元件23从下到上依次层叠设置。
可选地,光源30远离底壁11的表面与导光板22远离底壁11的表面齐平。光源30远离导光板22的侧面与侧壁12之间具有用于混光和散热的空间。光源30可以为LED灯。
可选地,光源30背向导光板22的侧面与支撑件50背向匀光元件23的侧面齐平。
可选地,匀光元件23可以包括依次层叠设置于导光板22远离底壁11的表面上的扩散膜231、第一增光膜232以及第二增光膜233。匀光元件23也可以为其他结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支撑壁50与侧壁12铰接,且可朝靠近容置空间方向至少翻转至与底壁11平行的第一状态,可朝远离容置空间方向至少翻转至与侧壁12平行的第二状态。
可选地,侧壁12远离底壁11的端部与支撑壁50铰接,侧壁12远离底壁的端部设有第一台阶S1,支撑壁50与侧壁12铰接的端部具有第二台阶S2,支撑壁50在第一状态时,第一台阶S1与第二台阶S2配合,以使支撑壁50与底壁11保持平行。
支撑壁50在第一状态时,遮光胶带80设置于支撑壁50上和匀光元件23的部分区域上。支撑壁50用于支撑显示面板,且支撑壁50可通过遮光胶带80与显示面板粘接。
请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背光模组的另一种支撑壁和侧壁铰接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侧壁12a包括侧壁主体部121和与侧壁主体部121弯折连接的弯折部122,支撑壁50a在第一状态时,支撑壁50a部分支撑于弯折部122上,以使支撑壁50a与底壁11保持平行。
可选地,弯折部122垂直于侧壁12a,且弯折部122向容置空间内侧弯折。
当然,侧壁与支撑壁铰接的方式不限于上述两种,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各个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将柔性电路板40设置在光源和背框10的底壁11之间可以使得柔性电路板40与导光板22重叠的区域更宽,从而可以减小背光模组非显示区域的宽度。进一步,由于柔性电路板40设置于底壁11上可以省去支撑柔性电路板40的胶框,可以进一步缩短背光模组非显示区域的宽度。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利用支撑壁50或50a在第一状态时对显示面板进行支撑。由于支撑壁50可翻转至第二状态因此,容置空间的开口可以变得更大,便于不会影响背光模组的正常组装。
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进一步设置支撑件提高支撑的可靠性。具体参见下文的描述。
请参阅图4,图4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与上述实施例相比,在本实施例中,背光模组进一步包括支撑件51,支撑件51设置于光源30和/或光学组件20上,支撑件51用于在支撑壁50在第一状态时支撑支撑壁50。
可选地,支撑件51设置于光源30上且设置于导光板22未被匀光元件23覆盖的区域上。
支撑件51和匀光元件23彼此靠近的端部之间具有预留间隙a,该预留间隙a一方面用于匹配装配误差;另一方面,在一定的冷热变形的情况下,使得背光模组仍能正常工作,不会发生零件之间的干涉。
可选地,支撑件51可以至少在位于导光板22上的部分由遮光材料制成,以避免光源30发出的光线直射漏出背光模组。
应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件51可以仅设置于光源30上或者仅设置于导光板22未被匀光元件23覆盖的区域上。
可选地,支撑件51具有弹性和粘性,例如,支撑件51可以为泡棉胶。由于支撑件51具有弹性,因此可以在支撑显示面板时,对显示面板有一定的缓冲作用。由于支撑件51具有粘性,支撑壁50在第一状态时与支撑件51粘接。
请参阅图5,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背框和柔性电路板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在上述各个实施例中,至少在背框10的侧壁12上设有开口123。柔性电路板40通过该开口123延伸至背框10之外。
可选地,开口123在远离底壁11的一侧未封闭,形成缺口,以便于柔性电路板40的安装。
可选地,底壁11上设有与开口123连通的开口11a,以避免柔性电路板40被夹断或者损坏导致柔性电路板40电气性能不佳。
请参阅图6,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背光模组的装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背光模组的装配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将支撑壁翻转至第二状态。
其中,将支撑壁50或者50a翻转至第二状态,使背框10的容置空间的开口更大,便于后续光学组件20、柔性电路板40、光源30放入容置空间。
步骤102:将搭载有光源的柔性电路板放入容置空间内设置于底壁上。
其中,在步骤102之前可以包括将光源30设置在柔性电路板40上。在步骤102中,将搭载有光源30的柔性电路板40放入背框10围成的容置空间内,并将柔性电路板未设置光源30的一面通过第一粘接件60粘接在第一底壁部111上。
步骤103:将光学组件放入容置空间内并设置于底壁上。
其中,将光学组件20放入容置空间内并设置与底壁11上具体可以包括:将反射片21设置于底壁11的第二底壁部112上;将导光板22部分设置于反射片21上,另一部分通过第二粘接件70粘接在柔性电路板40背离底壁11的表面上;将扩散膜231设置于导光板22上,件第一增光膜232设置于扩散膜231上;将第二增光膜233设置在第一增光膜232上。
可选地,在步骤103和步骤104之间可以包括:在光源30和/或导光板22上设置支撑件51。支撑件51可以为具有粘性的泡棉胶。
步骤104:将支撑壁翻转至第一状态。
其中,可以将支撑壁50翻转至第一状态,并支撑于支撑件51并与支撑件51粘接。
在步骤104之后可以包括,在支撑壁50和匀光元件23的部分区域上设置遮光胶带80。
请参阅图7,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电子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90可以为智能手机,在其他实施例中,电子装置也可以为平板电脑、掌上电脑、智能手表等。
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90可以包括包括后壳91、中框92、显示组件93以及盖板94。
中框92与后壳91固定连接。
显示组件93固定于中框92。
显示组件93包括背光模组931和显示面板932,背光模组93用于为显示面板932提供背光。
显示面板932可以为液晶显示面板或者其他的显示面板。
盖板94盖设于显示组件93上。盖板94可以为透明玻璃盖板,在非显示区域,盖板94可以为不透明。例如,盖板94在非显示区域涂有遮光油墨。
应理解,在后壳91和中框92之间可以设置有电子装置90的其他结构,例如,电路板等,由于本申请不涉及对这些部件的改进,因此此处不做具体说明。
在其他实施例中,电子装置90还可以采用其他的结构,上述电子装置90的结构的说明并非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置背光模组包括:背框,背框包括底壁和与底壁弯折连接的侧壁,底壁与侧壁围成一容置空间;支撑壁,与侧壁铰接,且可朝靠近容置空间方向至少翻转至与底壁平行的第一状态,可朝远离容置空间方向至少翻转至与侧壁平行的第二状态;光学组件,设置于底壁上且位于容置空间内;柔性电路板,设置于底壁未被光学组件覆盖的区域上且位于容置空间内;光源,设置于柔性电路板远离底壁的一面上且位于光学组件的侧边,可以在减小背光模组的非显示区域占用的宽度的情况下,保证背光模组支撑显示面板的稳定性,并且不会影响背光模组的装配。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
背框,所述背框包括底壁和与所述底壁弯折连接的侧壁,所述底壁与所述侧壁围成一容置空间;
支撑壁,与所述侧壁铰接,且可朝靠近所述容置空间方向至少翻转至与所述底壁平行的第一状态,可朝远离所述容置空间方向至少翻转至与所述侧壁平行的第二状态;
光学组件,设置于所述底壁上且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柔性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底壁上,且至少部分与所述光学组件重叠;
光源,设置于所述柔性电路板远离所述底壁的一面上且与所述光学组件朝向所述侧壁的侧边相对;
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置于所述光源和所述光学组件上,所述支撑件用于在所述支撑壁在所述第一状态时支撑所述支撑壁,所述光学组件包括沿远离所述底壁方向依次设置的导光板和匀光元件,所述光源远离所述底壁的表面与所述导光板远离所述底壁的表面齐平,所述支撑件设置于所述光源上且设置于所述导光板未被所述匀光元件覆盖的区域上,所述支撑件和所述匀光元件彼此靠近的端部之间具有预留间隙;
遮光胶带,在所述支撑壁在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遮光胶带设置于所述支撑壁上和所述匀光元件的部分区域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包括第一底壁部、第二底壁部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底壁部和所述第二底壁部之间的底壁连接部,所述侧壁远离所述底壁的一端到所述第一底壁部的垂直距离大于所述侧壁远离所述底壁的一端到所述第二底壁部的垂直距离,所述柔性电路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底壁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背向所述导光板的侧面与所述支撑件背向所述匀光元件的侧面齐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远离所述底壁的端部与所述支撑壁铰接,所述侧壁远离所述底壁的端部设有第一台阶,所述支撑壁与所述侧壁铰接的端部具有第二台阶,所述支撑壁在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台阶与所述第二台阶配合,以使支撑壁与所述底壁保持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包括侧壁主体部和与所述侧壁主体部弯折连接的弯折部,所述支撑壁在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支撑壁部分支撑于所述弯折部上,以使支撑壁与所述底壁保持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具有粘性,以使所述支撑壁在所述第一状态时与所述支撑件粘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进一步包括第一粘接件和第二粘接件,所述柔性电路板通过所述第一粘接件粘接于所述底壁上,所述柔性电路板通过所述第二粘接件连接于所述导光板上。
8.一种背光模组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为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所述装配方法包括:
将所述支撑壁翻转至所述第二状态;
将搭载有所述光源的所述柔性电路板放入所述容置空间内设置于所述底壁上;
将所述光学组件放入所述容置空间内并设置于所述底壁上;
将所述支撑壁翻转至所述第一状态。
9.一种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组件包括显示面板和用于为所述显示面板提供背光的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为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10.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组件。
CN201810106258.8A 2018-01-31 2018-01-31 电子装置及其显示组件、背光模组及其装配方法 Active CN1083038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06258.8A CN108303825B (zh) 2018-01-31 2018-01-31 电子装置及其显示组件、背光模组及其装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06258.8A CN108303825B (zh) 2018-01-31 2018-01-31 电子装置及其显示组件、背光模组及其装配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03825A CN108303825A (zh) 2018-07-20
CN108303825B true CN108303825B (zh) 2020-10-02

Family

ID=628643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06258.8A Active CN108303825B (zh) 2018-01-31 2018-01-31 电子装置及其显示组件、背光模组及其装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30382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64635A (zh) * 2018-09-20 2019-01-08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其制造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0376790A (zh) * 2019-07-15 2019-10-25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组件、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N112291693B (zh) * 2020-10-30 2022-08-1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Mems麦克风
CN116293560A (zh) * 2023-03-15 2023-06-23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521519U (zh) * 2011-11-18 2012-11-07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框、背框的模具以及背光***
CN103148404A (zh) * 2012-11-08 2013-06-12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块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392718U (zh) * 2011-11-21 2012-08-22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多功能胶框及背光模组
KR20150111024A (ko) * 2014-03-24 2015-10-0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TWI516844B (zh) * 2014-05-16 2016-01-1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組與其顯示裝置
CN204554551U (zh) * 2015-04-27 2015-08-12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具有其的液晶显示器
CN106568029B (zh) * 2015-10-09 2020-10-30 瑞仪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521519U (zh) * 2011-11-18 2012-11-07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框、背框的模具以及背光***
CN103148404A (zh) * 2012-11-08 2013-06-12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03825A (zh) 2018-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19074B (zh) 电子装置及其显示组件、背光模组
CN108303825B (zh) 电子装置及其显示组件、背光模组及其装配方法
JP4616105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10045530B (zh) 显示装置
CN108037620B (zh) 背光模组、电子装置及背光模组的安装方法
US20060061704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a mobile information terminal including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8254972B (zh) 背光模组、电子装置及背光模组的安装方法
TWI459091B (zh) 背光模組及使用其之顯示裝置
JPWO2004111977A1 (ja) 平面表示装置
US20060066770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8254971B (zh) 背光模组、电子装置及背光模组的安装方法
CN113625488A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KR101630342B1 (ko) 액정 표시장치 및 그 조립방법
TW201400924A (zh) 顯示面板及顯示裝置
CN108302386B (zh) 电子装置及其显示组件、背光模组
CN106814492B (zh) 液晶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8150896B (zh) 电子装置及其背光模组
CN108205170B (zh)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5932308U (zh) 显示屏及移动终端
CN108286681B (zh) 电子装置及其显示组件、背光模组
US11852862B2 (en) Backlight module including interference f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8169843B (zh) 电子装置及其显示组件、背光模组
CN211741769U (zh) 一种触控显示模组
JP4340385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08241237B (zh) 背光模组、电子装置及背光模组的安装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Applicant after: OPPO Guangdo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Address before: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Applicant before: Guangdong Op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