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96603A - 一种双面双弧立焊熔深控制装置及其焊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面双弧立焊熔深控制装置及其焊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96603A
CN108296603A CN201710022690.4A CN201710022690A CN108296603A CN 108296603 A CN108296603 A CN 108296603A CN 201710022690 A CN201710022690 A CN 201710022690A CN 108296603 A CN108296603 A CN 1082966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lding
arc
composite plate
arc length
vol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2269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96603B (zh
Inventor
冯曰海
李宇昕
王克鸿
强伟
张德库
黄�俊
周琦
余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71002269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96603B/zh
Publication of CN1082966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966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966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966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9/00Arc welding or cutting
    • B23K9/095Monitoring or automatic control of welding parame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9/00Arc welding or cutting
    • B23K9/16Arc welding or cutting making use of shielding gas
    • B23K9/173Arc welding or cutting making use of shielding gas and of a consumable electrod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9/00Arc welding or cutting
    • B23K9/235Preliminary treat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c Weld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板双面双弧立焊熔深控制装置与方法,该装置包括双机器人、焊接电源、弧长控制装置和工控机等。其熔深控制方法主要采用双面双弧立焊与自行研制的弧长控制装置相结合,焊接过程中两侧电弧参数独立调节,并通过弧长控制装置采集并调节电压数据,实现复合板正、反面熔深的精确控制。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能够实现对5‑10mm钛‑钢、不锈钢‑钢等复合板的一次性焊透,无需添加过渡层,效率提高,焊接变形小,并减少金属间化合物的产生。

Description

一种双面双弧立焊熔深控制装置及其焊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板焊接方法,特别是一种双面双弧立焊熔深控制装置及其焊接方法。
背景技术
不锈钢复合板由于基层碳钢或铜不含有合金元素Cr、Ni,所以熔化焊时对焊缝金属中合金元素Cr、Ni有稀释作用,使得焊缝中奥氏体形成元素Cr、Ni含量减少,焊缝金属中产生马氏体淬硬组织,易产生裂纹,从而恶化焊接接头质量。因此对于不锈钢复合板的焊接,一方面要选择含Cr、Ni含量高的焊接材料,另一方面也要选择合适的焊接方法和焊接工艺。
钛钢复合板直接熔焊时,由于钛和铁的线膨胀系数、热导率相差较大,焊接接头中容易产生较大的内应力和硬脆的金属间化合物,形成低熔点共晶体。此外,钛还是强碳化物形成元素,与钢中的碳极易形成脆性的TiC。最终使得焊缝极易产生裂纹,所以必须选择合适的焊接工艺与方法。
对于复合板焊接,现有的方法大都是间接焊接,均需添加过渡层,如专利《一种钛-钢复合板全透焊接方法》中,需要添加钒作为钛钢复合板复合界面的中间过渡层,焊接开始前要对中间过渡层的坡口进行清理,焊后对中间过渡层焊缝进行清理,工序繁琐复杂。
双面双弧焊接方法是由两台电源控制两把焊枪在工件两侧同时进行焊接,可以大幅提高焊接效率、减小变形,同时与多层多道焊相比,减小能量损失,节省能源。由于两侧电弧参数可以独立调节,因此便于独立调节两侧焊接参数,实现正、反面直接焊透,同时可以避免复合板接头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采用熔深控制的双面双弧焊接技术可一次性直接完成5-10mm复合板的焊接,业内暂无相关研究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板熔深控制焊接装置及其焊接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一种复合板双面双弧立焊熔深控制装置,包括焊枪A、焊枪B、弧长控制装置、工控机、焊接机器人A、焊接机器人B、焊接电源A和焊接电源B;机器人人A、焊接机器人B分别连接焊接电源A和焊接电源B的正负极,
弧长控制装置用于检测焊枪的焊接电压,调整机器人工具坐标位置;
工控机用于接收信号,并对所接收信号进行还原显示;其中,工控机的PCI卡槽中安装用于接收信号并进行采样的USB数据采集卡。
一种复合板的焊接方法,将双面双弧焊接方法与弧长控制技术相结合,实现复合板焊接过程中的熔深精确控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对待焊复合板进行开坡口工序:将待焊试板A的基层切除2-5mm,使之形成角度为90°的凸台型坡口,将待焊试板B的复层切除相同宽度,使两侧试板能够实现对接;
步骤2,对复合板坡口附近40mm的区域进行清理,固定待焊试板使其与水平面呈90°;
步骤3,调整焊枪至起弧位置,确保两侧焊枪处于同一高度,两侧钨极尖端分别对准待焊复合板的接缝中心;
步骤4,设置焊接工艺参数,根据复合板基层与复层材料,分别设置焊接电流,焊接开始后两侧焊枪同时引弧,以相同的速度从下往上运动;
步骤5,焊接过程中,通过调整弧长来控制电压稳定在初始值,直至焊接结束。
通过调整弧长来控制电压稳定在初始值具体步骤为:
步骤5.1,焊接过程中,弧长控制装置将采集的电压数据传输给数据采集卡,数据采集卡将数据传输给工控机,获得电压波形曲线;
步骤5.2,建立熔深与电压之间的关系模型数据库;
步骤5.3,根据待焊工件基层与复合层的厚度,查询步骤6中建立的模型数据库,获得对应的电压值US1和US2
步骤5.4,焊接时若两把焊枪的检测电压大于或小于US1和US2,弧长控制装置检测到变化量,超过设定阈值则向机器人发出指令,机器人通过移动工具坐标Z轴位置调节电弧长度,使焊接电压返回初始值。
进一步的,复合板采用5-10mm钛-钢、不锈钢-钢复合板。
进一步的,焊接过程中,采用纯度为99.9%的氩气作为保护气,基层侧的保护气体流量为10-15L/min,复层侧的保护气体流量为8-12L/min。
进一步的,采用钨极直径3.2mm,钨极尖端到复合板距离为2~5mm,钨极尖端的形状为圆锥形,磨削角度为45°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为:
1、实现对中厚度复合板直接焊接,不用添加过渡层,减少工序,提高效率。
2、本发明采用双面双弧焊接工艺,双弧同时焊接,形成共同熔池,效率提高,焊接变形小。
3、本发明采用弧长控制技术,可精确控制焊接熔深,确保基层和复层熔透且不产生或少量产生金属间化合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复合板双面双弧立焊熔深控制装置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适用的复合板坡口形式;
图3为本发明的双面双弧焊接过程示意图。图3(a)为俯视图,图3(b)为左视图。
其中,1、焊枪A;2、焊枪B;3、焊接电源A;4、弧长控制装置;5、工控机;7、焊接机器人A;8、焊接机器人B;9、钨极A;10、钨极B;11、焊接电源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复合板双面双弧立焊熔深控制装置包括:焊枪A、焊枪B、弧长控制装置4、工控机5、焊接机器人A、焊接机器人B、焊接电源A和焊接电源B;机器人人A、焊接机器人B分别连接焊接电源A和焊接电源B的正负极,
所述的弧长控制装置4用于检测焊枪的焊接电压,调整机器人工具坐标位置;
所述的工控机5用于接收信号,并对所接收信号进行还原显示;其中,工控机5的PCI卡槽中安装用于接收信号并进行采样的USB数据采集卡。
结合图2,将待焊接的复合板1和2加工成如图形状,即复合板1切除部分基层,复合板2切除部分复层,不加工斜面坡口,两接缝相距2-5mm;
结合图3,焊接时焊枪A和焊枪B分别对准各自侧接缝中心,引弧点在同一水平面上,同时引弧,同步向上(垂直纸面向外)施焊;
具体焊接步骤为:
步骤1,对待焊复合板进行开坡口工序:将待焊试板A的基层切除2-5mm,使之形成角度为90°的凸台型坡口,将待焊试板B的复层切除相同宽度,使两侧试板能够实现对接;
步骤2,对复合板坡口附近40mm的区域进行清理,固定待焊试板使其与水平面呈90°;
步骤3,调整焊枪至起弧位置,确保两侧焊枪处于同一高度,两侧钨极尖端分别对准待焊复合板的接缝中心;
步骤4,设置焊接工艺参数,根据复合板基层与复层材料,分别设置焊接电流,焊接开始后两侧焊枪同时引弧,以相同的速度从下往上运动;
步骤5,焊接过程中,通过调整弧长来控制电压稳定在初始值,直至焊接结束。
通过调整弧长来控制电压稳定在初始值具体步骤为:
步骤5.1,焊接过程中,弧长控制装置将采集的电压数据传输给数据采集卡,数据采集卡将数据传输给工控机,获得电压波形曲线;
步骤5.2,建立熔深与电压之间的关系模型数据库;
步骤5.3,根据待焊工件基层与复合层的厚度,查询步骤6中建立的模型数据库,获得对应的电压值US1和US2
步骤5.4,焊接时若两把焊枪的检测电压大于或小于US1和US2,弧长控制装置检测到变化量,超过设定阈值则向机器人发出指令,机器人通过移动工具坐标Z轴位置调节电弧长度,使焊接电压返回初始值。
实施例1
对10mm钛-钢复合板进行对接,钢为基层,厚度为8mm,钛为复层,厚度为2mm,坡口形状如图1,接缝相距4mm。采用自熔钨极氩弧焊工艺施焊,电极采用铈钨,钨极直径3.2mm,两侧的钨极A、钨极B与距离工件表面均为3mm,焊接保护气为99.999%高纯氩,钛侧气体流量为10L/min,钢侧气体流量为12L/min。
通过查询熔深与电压关系模型数据库,获得熔透8mm钢材电压标准值为15V,而熔透2mm钛板电压标准值为9V。焊接时电压检测装置获得复合板两侧起弧阶段电压均为11.8V,起弧段熔池尚未形成,不予考虑,弧长调节算法不考虑开始段20mm;随着焊接过程的进行,基层电压变为14.8V,复层电压为8.9V,并开始稳定;在接近焊缝末端时,基层电压突变为15.9V,复层电压变为10V。设定调节阈值为0.3V,接近焊缝末端时,实时电压与标准值的差超过调节阈值,启动弧长调节机制,通过PID算法获得调节结果,钢侧钨极降低0.3mm,钛侧钨极降低0.2mm。焊后通过金相检测等手段发现,相比传统过渡层焊接方法,金属间化合物数量下降50%以上。
实施例2
对10mm不锈钢-钢复合板进行对接,钢为基层,厚度为8mm,不锈钢为复层,厚度为2mm,坡口形状如图1,接缝相距4mm。采用自熔钨极氩弧焊工艺施焊,电极采用铈钨,钨极直径3.2mm,两侧的钨极A、钨极B距离工件表面均为3mm,焊接保护气为99.999%高纯氩,不锈钢侧气体流量为12L/min,钢侧气体流量为15L/min。
通过查询熔深与电压关系模型数据库,获得熔透8mm钢材电压标准值为15V,而熔透2mm不锈钢板电压标准值为8V。焊接时电压检测装置获得复合板两侧起弧阶段电压均为11.8V,焊枪在行走20mm之后,弧长调节开始作用;随着焊接过程的进行,基层电压变为14.8V,复层电压为7.8V,并开始稳定;在接近焊缝末端时,基层电压突变为15.9V,复层电压变为8.8V。设定调节阈值为0.3V,接近焊缝末端时,实时电压与标准值的差超过调节阈值,启动弧长调节机制,通过PID算法获得调节结果,钢侧钨极与试板距离缩短0.3mm,不锈钢侧钨极与试板距离缩短0.2mm。焊后通过金相检测等手段发现,相比传统过渡层焊接方法,金属间化合物数量下降50%以上。

Claims (7)

1.一种复合板双面双弧立焊熔深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焊枪A(1)、焊枪B(2)、弧长控制装置(4)、工控机(5)、焊接机器人A(7)、焊接机器人B(8)、焊接电源A(3)和焊接电源B(11);机器人人A、焊接机器人B分别连接焊接电源A(3)和焊接电源B(11)的正负极,
所述的弧长控制装置(4)用于检测焊枪的焊接电压,调整机器人工具坐标位置;
所述的工控机(5)用于接收信号,并对所接收信号进行还原显示;其中,工控机(5)的PCI卡槽中安装用于接收信号并进行采样的USB数据采集卡。
2.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板双面双弧立焊熔深控制装置的焊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对待焊复合板进行开坡口工序;
步骤2,对复合板坡口附近40mm的区域进行清理,固定待焊试板使其与水平面呈90°;
步骤3,调整焊枪至起弧位置,确保两侧焊枪处于同一高度,两侧电极尖端分别对准待焊复合板的接缝中心;
步骤4,设置焊接工艺参数,根据复合板基层与复层材料,分别设置焊接电流,焊接开始后两侧焊枪同时引弧,以相同的速度从下往上运动;
步骤5,焊接过程中,通过调整弧长来控制电压稳定在初始值,直至焊接结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焊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坡口工序为:将待焊试板A的基层切除2-5mm,使之形成角度为90°的凸台型坡口,将待焊试板B的复层切除相同宽度,使两侧试板能够实现对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焊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过调整弧长来控制电压稳定在初始值具体步骤为:
步骤5.1,焊接过程中,弧长控制装置将采集的电压数据传输给数据采集卡,数据采集卡将数据传输给工控机,获得电压波形曲线;
步骤5.2,建立熔深与电压之间的关系模型数据库;
步骤5.3,根据待焊工件基层与复合层的厚度,查询步骤6中建立的模型数据库,获得对应的电压值US1和US2
步骤5.4,焊接时若两把焊枪的检测电压大于或小于US1和US2,弧长控制装置检测到变化量,超过设定阈值则向机器人发出指令,机器人通过移动工具坐标Z轴位置调节电弧长度,使焊接电压返回初始值。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焊接方法,其特征在于,焊接过程中,采用纯度为99.9%的氩气作为保护气,基层侧的保护气体流量为10-15L/min,复层侧的保护气体流量为8-12L/min。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焊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钨极直径3.2mm,钨极尖端到复合板距离为2~5mm,钨极尖端的形状为圆锥形,磨削角度为45°。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焊接方法,所述复合板为厚度5-10mm钛-钢或不锈钢-钢复合板。
CN201710022690.4A 2017-01-12 2017-01-12 一种双面双弧立焊熔深控制装置及其焊接方法 Active CN1082966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22690.4A CN108296603B (zh) 2017-01-12 2017-01-12 一种双面双弧立焊熔深控制装置及其焊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22690.4A CN108296603B (zh) 2017-01-12 2017-01-12 一种双面双弧立焊熔深控制装置及其焊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96603A true CN108296603A (zh) 2018-07-20
CN108296603B CN108296603B (zh) 2020-04-28

Family

ID=628719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22690.4A Active CN108296603B (zh) 2017-01-12 2017-01-12 一种双面双弧立焊熔深控制装置及其焊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296603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14052A (zh) * 2018-12-27 2019-03-26 安徽工业大学 一种薄板高强钢焊接方法及应用
CN110340496A (zh) * 2019-08-14 2019-10-18 开封空分集团有限公司 铝材双面立焊辅助设备
CN110405384A (zh) * 2019-06-26 2019-11-05 上海展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机器人焊接过程中实时检测熔深不足的方法及***
CN110948087A (zh) * 2019-12-13 2020-04-03 河南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液压缸筒表面熔覆堆焊的方法
CN114282689A (zh) * 2022-03-04 2022-04-05 苏芯物联技术(南京)有限公司 一种普适焊接起弧实时智能检测方法及***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312186A (ja) * 2005-05-09 2006-11-16 Babcock Hitachi Kk 両面アーク溶接のアーク長制御方法と溶接装置
CN203426582U (zh) * 2013-08-20 2014-02-12 南京理工大学 钛-钢复合板的拼焊装置
CN104690402A (zh) * 2014-10-22 2015-06-10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免清根的对接板埋弧焊方法
CN106216808A (zh) * 2016-07-18 2016-12-14 中建钢构有限公司 一种高空厚板立焊缝焊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312186A (ja) * 2005-05-09 2006-11-16 Babcock Hitachi Kk 両面アーク溶接のアーク長制御方法と溶接装置
CN203426582U (zh) * 2013-08-20 2014-02-12 南京理工大学 钛-钢复合板的拼焊装置
CN104690402A (zh) * 2014-10-22 2015-06-10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免清根的对接板埋弧焊方法
CN106216808A (zh) * 2016-07-18 2016-12-14 中建钢构有限公司 一种高空厚板立焊缝焊接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华军: "大厚板高强钢双面双弧焊新工艺及机器人自动化焊接技术",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信息科技辑》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14052A (zh) * 2018-12-27 2019-03-26 安徽工业大学 一种薄板高强钢焊接方法及应用
CN110405384A (zh) * 2019-06-26 2019-11-05 上海展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机器人焊接过程中实时检测熔深不足的方法及***
CN110340496A (zh) * 2019-08-14 2019-10-18 开封空分集团有限公司 铝材双面立焊辅助设备
CN110948087A (zh) * 2019-12-13 2020-04-03 河南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液压缸筒表面熔覆堆焊的方法
CN114282689A (zh) * 2022-03-04 2022-04-05 苏芯物联技术(南京)有限公司 一种普适焊接起弧实时智能检测方法及***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96603B (zh) 2020-04-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96603A (zh) 一种双面双弧立焊熔深控制装置及其焊接方法
Meng et al. High speed TIG–MAG hybrid arc welding of mild steel plate
CN109604831B (zh) 用于改善钛及钛合金薄板激光焊咬边的激光tig复合焊焊接工艺
CN101767246B (zh) 一种提高tig焊接速度的装置和方法
CN106624366A (zh) 一种双激光—双丝旁路电弧复合的焊接方法
CN101367157A (zh) 一种高强或超高强钢激光-电弧复合热源焊接方法
CN105312741A (zh) Lng储罐tip tig焊接方法
CN110681956A (zh) 一种用于液压支架结构件中厚板焊接的深熔角焊工艺
CN103551711B (zh) 一种中厚板对接单道单面焊双面成形高效焊接方法
CN105312738A (zh) Lng储罐tip tig全自动立缝焊接控制方法
CN103071935A (zh) 基于热输入控制的激光与电弧复合焊接装置及焊接方法
CN105397249B (zh) 一种薄壁金属管的低热输入双直流脉冲复合电弧焊接方法
CN209664581U (zh) 一种带焊缝跟踪轨道式复合焊接装置
WO2018145543A1 (zh) 一种双热源复合焊炬及焊接方法
CN103737158A (zh) 一种基于热输入控制的双熔化极电弧焊枪及其焊接方法
CN101391331A (zh) 基于焊丝分流的双面电弧焊装置及焊接方法
CN101590572A (zh) 立式双面双弧等离子对称焊接方法
CN112809184A (zh) 激光-gma电弧复合热源填丝自适应焊接方法
CN104999181A (zh) 一种激光-InFocus电弧双焦点复合焊接方法
CN107824943A (zh) 一种深熔弧焊双焊枪焊接工艺
CN101704162B (zh) 圆筒形纵缝v型坡口的电渣焊方法
CN113427131A (zh) 激光-gma电弧复合热源填丝焊脉动送丝方法
CN108213651B (zh) 一种脉冲电弧焊起始阶段熔透控制方法
CN109865942A (zh) 一种激光焊接方法及***
CN109483021B (zh) 一种双钨极脉冲tig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