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82204A - 通信方法、装置及*** - Google Patents

通信方法、装置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82204A
CN108282204A CN201710008589.3A CN201710008589A CN108282204A CN 108282204 A CN108282204 A CN 108282204A CN 201710008589 A CN201710008589 A CN 201710008589A CN 108282204 A CN108282204 A CN 1082822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de book
information
code
grades
inde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0858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82204B (zh
Inventor
纪刘榴
黄逸
李元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00858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82204B/zh
Priority to PCT/CN2018/071618 priority patent/WO2018127142A1/zh
Priority to EP18736058.1A priority patent/EP3547562A4/en
Publication of CN1082822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82204A/zh
Priority to US16/503,612 priority patent/US20190334595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822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822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04B7/0478Special codebook structures directed to feedback optim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04B7/0482Adaptive codeboo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36Feedback format
    • H04B7/0639Using selective indices, e.g. of a codebook, e.g. pre-distortion matrix index [PMI] or for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5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891Spatial equalizers
    • H04L25/03898Spatial equalizers codebook-based design
    • H04L25/0391Spatial equalizers codebook-based design construction details of matr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通信方法、装置及***。该方法包括:终端从无线接入网(RAN)节点接收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用于配置多级码本的精度,且各级码本的精度不同;终端根据配置信息进行码本的信息的上报,其中,第M级码本的信息限定了第M+1级码本的范围,其中M为正整数,且小于码本的级数。RAN节点为终端配置多级码本的精度,使得各级码本的精度不同,以获得更为灵活的码本。此外,通过前一级码本的信息来限制当前级码本的范围,使得终端的码本测量和上报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实现,降低了上报的开销。

Description

通信方法、装置及***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通信方法、装置及***。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无线网络日益普及,人们对无线网络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于是无线网络中引入了各种技术,以提高无线网络的性能。例如,在新一代无线接入技术(New Radio Access Technology,NR)中,将应用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assive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assive MIMO)技术。随着大规模多天线技术的发展,例如面阵天线(又称为面板型天线阵列)的应用,Massive MIMO技术能够利用更高的空间自由度,形成更加灵活的波束,进一步提高***容量。因此,Massive MIMO是NR的关键技术之一。
预编码技术是Massive MIMO提高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预编码技术是指发射端,例如基站,对需要发送的数据进行预处理,以减少同一终端或不同终端数据流之间的干扰,从而提高***性能。发射端的预编码处理往往基于信道信息进行,该信道信息可以由终端上报,也可以在满足信道互易性的情况下由发射端进行测量获得。
终端上报的信道信息可以包括码本的信息,例如预编码矩阵指示(PrecodingMatrix Indication,PMI)。目前码本的结构不够灵活,不适于不同场景的需求,且整体开销比较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通信方法、装置及***,以期提高码本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场景的需求。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包括:终端从无线接入网(RAN)节点接收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用于配置多级码本的精度,且各级码本的精度不同;终端根据该配置信息进行码本的信息的上报,其中,第M级码本的信息限定了第M+1级码本的范围,M为正整数,且小于码本的级数。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包括:RAN节点生成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用于配置多级码本的精度,且各级码本的精度不同;RAN节点向终端发送该配置信息,用于终端进行码本的信息的上报,其中,第M级码本的信息限制了第M+1级码本的范围,M为正整数,且小于码本的级数;RAN节点接收终端上报的码本的信息,且根据所接收的码本的信息,确定预编码矩阵。
通过以上方法,终端在上报了当前级码本的信息之后,可以知道下一级码本的范围,并在相应范围内进行测量和上报,减少了测量和上报的范围,降低了终端的开销。RAN节点在收到码本的信息之后,可以根据上一级码本的信息和当前收到的码本的信息,确定预编码矩阵,减少了每级确定预编码矩阵对码本的信息的开销需求。
以上码本的精度又可以称为码本精度或码本分辨率,用于反映码本中预编码矢量之间的角度间隔(或角度差),或者用于反映预编码矢量所对应的空间波束之间的角度间隔(或角度差)。或者,码本的精度用于反映码本中预编码矢量的空间域方向图的宽度,例如角度扩展。
以上码本的信息包括第一码本索引和第二码本索引,其中,第一码本索引用于选择矢量组,该矢量组包括反映信道长期或宽带特征的多个预编码矢量,且第二码本索引用于从同级码本的信息中的第一码本索引所选择的矢量组中选择预编码矢量,该预编码矢量反映信道短期或者窄带特征。终端上报的第一级码本的信息包括第一码本索引和第二码本索引或者包括第二码本索引,终端上报的第二级及以上级码本的信息包括第二码本索引。
由于从第二级开始码本的范围由上一级码本的信息所限定,因此从第二级开始,终端可以不再上报第一码本索引,即上报的码本信息可以只包括第二码本索引。如此,可以节约上报开销。
第M级码本的信息限定了第M+1级码本的范围可以通过以下的形式实现:第M级码本的信息中的第二码本索引限定了第M+1级码本的信息中的第一码本索引的值;或者,第M级码本的信息中的第一码本索引和第二码本索引限定了第M+1级码本的信息中的第一码本索引的值。
第一级码本的信息中的第一码本索引和第二码本索引可以一起上报,或者可以分开上报。一起上报的好处是,根据第一次上报的码本信息,RAN节点便可以确定预编码矩阵。分开上报的好处是,在比特受限的情况下,可以减小一次性上报的开销。
可选的,第一码本索引包括水平维度码本索引和垂直维度码本索引。此时,第M级码本的信息限定了第M+1级码本的范围,包括:第M级码本的信息中的第二码本索引限定了第M+1级码本的信息中的水平维度码本索引的值;或者,第M级码本的信息中的水平维度码本索引和第二码本索引限定了第M+1级码本的信息中的水平维度码本索引的值;或者,第M级码本的信息中的第二码本索引限定了第M+1级码本的信息中的垂直维度码本索引的值;或者,第M级码本的信息中的垂直维度码本索引和第二码本索引限定了第M+1级码本的信息中的垂直维度码本索引的值;或者,第M级码本的信息中的第二码本索引限定了第M+1级码本的信息中的水平维度码本索引的值和垂直维度码本索引的值;或者,第M级码本的信息中的水平维度码本索引、垂直维度码本索引和第二码本索引限定了第M+1级码本的信息中的水平维度码本索引的值和垂直维度码本索引的值。
可选的,终端上报的多级码本的信息中部分码本的信息包括极化相位信息,该极化相位信息用于选择极化相位。例如,终端上报的第一级码本的信息包括极化相位信息;和/或,终端上报的最高级码本的信息包括极化相位信息。
极化相位信息在其所在的码本的信息中可以为独立于码本索引的信息,或者可以为码本索引的一部分。
当上报的第一级码本的信息包括极化相位信息时:该极化相位信息作为独立于第一级码本的信息中的第一码本索引的信息和该第一码本索引一起上报,或者作为第一级码本的信息中的第一码本索引的一部分进行上报;或者,该极化相位信息作为独立于第一级码本的信息中的第二码本索引的信息和第二码本索引一起上报,或者作为第一级码本的信息中的第二码本索引的一部分进行上报。
极化相位信息的上报位置可以根据第一级码本的信息中第一码本索引和第二码本索引的比特分配确定,或者根据第一级码本的信息中第一码本索引用于选择矢量组的部分和第二码本索引用于选择预编码矢量的部分的比特分配确定。
当上报的最高级码本的信息包括极化相位信息时,该极化相位信息可以作为独立于最高级码本的信息中的第二码本索引的信息和第二码本索引一起上报,或者作为最高级码本的信息中的第二码本索引的一部分进行上报。
可选的,当第S级码本的精度达到预设精度时,终端上报的第S级至第N级码本的信息包括极化相位信息,其中S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N为码本的级数。
可见,以上几种极化相位的上报方式可以减少极化相位的上报次数,进一步节约上报开销。
在以上终端根据配置信息进行码本的信息的上报过程中:当终端上报第一级码本的信息时,终端根据配置信息确定第一级码本的精度,并进行该第一级码本的精度的码本的信息的上报。当终端上报第二级或以上级码本的信息时,终端根据配置信息确定当前级码本的精度,并根据前一级码本的信息确定当前级码本的范围,且在当前级码本的范围内进行当前级码本的精度的码本的信息的上报。
可选的,终端存储第M级码本的信息与第M+1级码本的范围的关联信息,此时,终端根据配置信息进行码本的信息的上报的过程,包括:终端根据配置信息进行第一级码本的信息的上报,其中该配置信息用于确定第一级码本的精度;终端根据配置信息、第M级码本的信息和以上关联信息进行第M+1级码本的信息的上报,其中配置信息用于确定第M+1级码本的精度,第M级码本的信息和该关联信息用于确定第M+1级码本的范围。
可选的,以上配置信息包括码本参数,该码本参数包括多个取值或多个取值的指示信息,每个取值对应一个码本的精度。或者,以上配置信息包括参数域,该参数域用于指示码本参数的取值,且码本参数具有多个取值,每个取值对应一个码本的精度。或者,以上配置信息包括第一配置消息和第二配置消息,第一配置消息包括码本参数的多个取值或多个取值的指示信息,第二配置消息用于指示从多个取值中选择的取值。
以上码本参数可以为间隔因子,用于表征码本中预编码矢量/预编码矢量对应的空间波束之间的角度间隔(或角度差)。或者,以上码本参数可以为过采样因子,用于表征码本中预编码矢量/预编码矢量对应的空间波束的数量。
码本参数可以通过高层信令,物理层信令,或者高层信令与物理层信令联合的方式进行配置或发送。则以上配置信息可以为高层信令,也可以为物理层信令,或者包括高层信令和物理层信令,例如第一配置消息为高层信令,第二配置消息为物理层信令。
以上码本参数的取值可以与预编码矩阵的下标具有预设关系,这样RAN节点可以根据该预设关系确定预编码矩阵。
在以上第二方面,RAN节点根据所接收的码本的信息,确定预编码矩阵的过程,可以包括:
当RAN节点接收第一级码本的信息时,根据第一级码本的信息,确定预编码矩阵。例如,第一级码本的信息包括第一码本索引和第二码本索引,RAN节点根据第一码本索引和第二码本索引,确定预编码矩阵。再如,第一级码本的信息包括第二码本索引,RAN节点采用默认的第一码本索引的值和接收的第二码本索引,确定预编码矩阵。
当RAN节点接收第二级或以上级码本的信息时,RAN节点根据上一级码本的信息和当前级码本的信息,确定预编码矩阵。例如,RAN节点接收第二级或以上级码本的信息包括第二码本索引,RAN节点根据上一级码本的信息中的第二码本索引,确定当前级码本的信息的第一码本索引,并根据当前级码本的信息的第一码本索引和第二码本索引,确定预编码矩阵。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用于终端,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种可选方式的各个步骤的单元或手段(means)。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用于RAN节点,包括用于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一种可选方式的各个步骤的单元或手段(means)。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当该通信装置位于终端时,处理器调用存储器存储的程序,用于以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种可选方式提供的方法;或者,当该通信装置位于RAN节点时,处理器调用存储器存储的程序,用于以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一种可选方式提供的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用于终端,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种可选方式的方法的至少一个处理元件或芯片。或者,提供一种通信装置,用于RAN节点,包括用于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一种可选方式的方法的至少一个处理元件或芯片。
第七方面,提供一种程序,该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种可选方式的方法;或者用于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一种可选方式的方法。
第八方面,提供一种程序产品,例如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第七方面的程序。
在以上各个方面,终端在上报了当前级码本的信息之后,可以知道下一级码本的范围,并在相应范围内进行测量和上报,减少了测量和上报的范围,降低了终端的开销。RAN节点在收到码本的信息之后,可以根据上一级码本的信息和当前收到的码本的信息,确定预编码矩阵,减少了每级确定预编码矩阵对码本的信息的开销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场景的示意图;
图2为一种现有的码本配置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几种天线阵列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码本配置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码本信息上报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M级的码本索引与第M+1级的码本索引的关联关系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种带宽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装置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RAN节点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申请中的部分用语进行解释说明,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1)、终端,又称之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或移动设备(mobileequipment,ME),是一种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例如,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车载设备等。常见的终端例如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计步器等。
2)、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是网络中将终端接入到无线网络的部分。RAN节点或设备为RAN中将终端接入无线网络的节点或设备,包括但不限于:传输接收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 B,e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节点B(Node B,NB)、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Controller,BSC)、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家庭基站(例如,Homeevolved NodeB,或Home 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或Wifi接入点(Access Point,AP)等。
3)、“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其它量词与之类似。“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请参考图1,其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场景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终端120通过RAN节点110接入到无线网络,以通过无线网络获取外网(例如因特网)的服务,或者通过无线网络与其它终端通信。
目前,RAN节点110可以向终端120发送参考信号,终端120基于该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得到信道信息,例如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并将信道信息上报给RAN节点。RAN节点110根据终端120上报的信道信息,进行下行调度和数据传输。
CSI可以包括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CQI)、预编码矩阵指示(Precoding Matrix Indication,PMI)和秩指示(Rank Indication,RI)。对于每个秩(rank),可以设计一定数量的预编码矩阵来代表量化的信道,这些预编码矩阵组成码本。PMI可以用来指示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
PMI是终端上报的信令,该信令中包括码本索引,RAN节点根据PMI中的码本索引确定该PMI对应的预编码矩阵。目前PMI的上报方式包括单码本结构的上报和双码本结构的上报。单码本结构中,PMI与一个码本索引(codebook index)对应,即,PMI中包括一个码本索引。
双码本结构中,PMI可以与一对码本索引(a pair of codebook indices)对应,也可以与三个码本索引(three codebook indices)对应;也就是说,PMI中包括两个或三个码本索引。当PMI包括两个码本索引时,这两个码本索引在信令上可以分别称为第一子PMI和第二子PMI。当PMI包括三个码本索引时,这三个码本索引包括第一级垂直维度码本索引和第一级水平维度码本索引,信令上称为第一子PMI;还包括第二级的码本索引,信令上称为第二子PMI。其中第一子PMI中的码本索引可以用于确定反映信道的长期或宽带特征的矩阵W1,第二子PMI中的码本索引可以用于确定反映信道的短期或窄带特征的矩阵W2。且该PMI对应的预编码矩阵W由W1和W2相乘得来,即,W=W1*W2,或W=W2*W1。
目前,在双码本结构中,矩阵W可以通过两级PMI上报的码本索引来获得。例如,在PMI中包括两个码本索引的情况下,这两个码本索引分别表示为i1和i2。码本包括32个预编码矢量(又可以称为向量),每个预编码矢量对应一个空间波束。预编码矢量之间的角度间隔是2π/32。这32个预编码矢量分为16个矢量组,每个矢量组中有4个预编码矢量,对应一个W1,这里对32个预编码矢量的划分是相邻两矢量组之间具有两个重叠的预编码矢量的方式划分的。
i1为4bit,用于表示这16个矢量组,每个矢量组对应一个i1,即每个i1对应一个W1。请参考图2,其示出了16个矢量组。当i1=0时,W1对应图2中第一个圆中的矢量组,包括第一个圆中所示的4个预编码矢量。当i1=1时,W1对应图2中第二个圆中的矢量组,包括第二个圆中所示的4个预编码矢量,i1其它取值的描述与之类似,在此不再详述。i2为4bit,其中2bit用于从W1的矢量组中选择预编码矢量。选择预编码矢量的数量与RI有关,例如,当RI=1时,选择一个预编码矢量;当R=2时,选择2个预编码矢量。另外2bit用于确定一个极化相位(称为Co-phasing),该极化相位用于刻画两个极化方向之间的相位差。
下面结合表格1和表格2,以RI等于1(即1层)的CSI上报为例,描述目前预编码矩阵W的获取情况。
表格1:利用天线端口0-3或15-18用于1层CSI上报的码本
(Codebook for 1-layer CSI reporting using antenna ports 0to 3or 15to18)
该表格1给出了4T且RI=1的例子。在本实施例及以下实施例中,T代表天线端口,4T即为4天线端口,8T即为8天线端口。表中预编码矩阵W表示为终端上报的PMI中包括码本索引i1和i2,RAN节点根据码本索引i1和i2通过以上表格即可以确定预编码矩阵具体,可以根据以上表格和码本索引i1和i2确定m和n的值,进而根据m和n的值可以确定v'm其中,v'm代表从W1中的矢量组中选择的预编码矢量;代表极化相位。如此,便可以确定预编码矩阵
表格2:利用天线端口15-22用于1层CSI上报的码本
(Codebook for 1-layer CSI reporting using antenna ports 15to 22)
该表格给出了8T且RI=1的例子,表中预编码矩阵W表示为终端上报的PMI中包括码本索引i1和i2,RAN节点根据码本索引i1和i2通过以上表格可以确定预编码矩阵具体,可以根据以上表格和码本索引i1和i2确定m和n的值,进而根据m和n的值可以确定vm其中,vm代表从W1中的矢量组中选择的预编码矢量;代表极化相位。如此,便可以确定预编码矩阵
以上以1层的CSI上报为例,关于其它层数的CSI上报的例子在此不再详述。
可见,在PMI中包括两个码本索引的两级码本结构中,码本的精度,即以上2π/32是确定的,无法适应不同的环境的不同精度要求,且当需要提高精度时,需要增加码本索引的比特数,且一次上报的开销比较大,例如在非周期上报中,每次都需要上报两个码本索引,需要较多比特的开销。
在全维度MIMO(Full Dimension MIMO,FD-MIMO)技术中,天线阵列的规模增加,PMI中包括三个码本索引,即第一级垂直和水平维度的码本索引,以及第二级的码本索引。此时,RAN节点可以为终端配置与码本相关的参数,包括:N1,N2,O1,O2,和码本配置(Codebook-Config)。具体的,RAN节点可以在一个CSI进程中,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adio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将这些参数配置给终端。这些参数的含义如下:
N1和N2:分别表示天线阵列水平和垂直维度的一个极化方向上的阵子数。例如,图3示出了几种天线阵列的示意图。如图3中(1)所示4*2的阵列天线,N1为4,N2为2;(2)所示2*4的阵列天线,N1为2,N2为4;(3)所示8*1的阵列天线,N1为8,N2为1;(4)所示3*2的阵列天线,N1为3,N2为2;(5)所示2*3的阵列天线,N1为2,N2为3;(6)所示2*2的阵列天线,N1为2,N2为2。图中xHyV表示在水平域中x个天线端口(包括2个极化方向)和在垂直域中有y个同极化天线端口(xHyV means there are x antenna ports in horizontal domain including2polarization directions,and y co-pol antenna ports in vertical domain)。
O1和O2:分别表示水平和垂直维度的过采样因子。该参数决定了码本的精度,配置的值越大,码本的精度越高,矩阵W1中的预编码矢量之间的角度间隔越小,总的预编码矢量的数量越多。
如下表格3给出了几种(O1,O2)和(N1,N2)的配置情况。
表格3:(O1,O2)和(N1,N2)的配置
Codebook-Config:用于指示矩阵W1中包括哪些水平和垂直方向的预编码矢量。当水平和垂直方向的预编码矢量超过4个时,配置该参数可以使得矩阵W1中预编码矢量不超过4个,如此可以减少终端的上报开销。该参数可以配置为1~4,每个取值对应一个码本表格。以下表格4给出了Codebook-Config取值为1的用于1层CSI上报的码本。
表格4:利用天线端口15-(14+P)用于1层CSI上报的码本
(Codebook for 1-layer CSI reporting using antenna ports 15to 14+P)
表中预编码矩阵W表示为终端上报的PMI中包括码本索引i1,1,i1,2和i2,其中第一子PMI包括i1,1和i1,2,第二子PMI包括i2。RAN节点根据码本索引i1,1,i1,2和i2通过以上表格即可以确定预编码矩阵具体,可以根据以上表格和码本索引i1,1,i1,2和i2确定l,m和n的值,进而根据l,m和n的值可以确定vl,m其中,vl,m代表从W1的矢量组中选择的预编码矢量;代表极化相位。如此,便可以确定
以上以Codebook-Config取值为1,以及1层CSI上报为例,关于Codebook-Config的其它取值的例子,以及其它层数的CSI上报的例子在此不再详述。
可见,在PMI中包括三个码本索引的两级码本结构中,码本的精度是静态配置的,比较固定,无法适应不同的环境的不同精度要求。例如,以上表格3中的2*3天线阵列,只会配置过采样因子为(8,4)或(8,8)的码本。无法适应更高或更低精度的码本要求。此外,如果要提高码本精度,需要增加码本索引的比特数,且一次上报的开销比较大,例如在非周期上报中,每次都需要上报三个码本索引,需要较多比特的开销。
考虑到以上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多精度的码本方案。在该方案中,RAN节点可以为终端配置多级码本的精度,该配置使得各级码本的精度不同,相对于现有技术固定配置码本精度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获得更为灵活的码本。此外,通过设置相邻两级码本之间的关联关系,通过前一级码本的信息来限制当前级码本的范围,或者说通过当前级码本的信息来限制下一级码本的范围,如此终端对码本的测量和上报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实现,降低了上报的开销。
请参考图4,其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示意图。该方法用于码本信息的上报,例如PMI的上报。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410:RAN节点生成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用于配置多级(stage)码本的精度,且各级码本的精度不同。
S420:RAN节点将生成的配置信息发送给终端;终端接收到RAN节点发送的配置信息后,执行以下操作:
S430:终端根据该配置信息进行码本的信息的上报,其中,第M级码本的信息限定了第M+1级码本的范围,M为正整数,且小于码本的级数。
S440:RAN节点接收终端上报的码本的信息,且根据所接收的码本的信息确定预编码矩阵。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码本的精度又可以称为码本精度或码本分辨率,用于反映码本中预编码矢量之间的角度间隔(或角度差),或者用于反映预编码矢量所对应的空间波束之间的角度间隔(或角度差)。或者,码本的精度用于反映码本中预编码矢量的空间域方向图的宽度,例如角度扩展。码本精度越高,预编码矢量之间的角度间隔越小。码本的信息又称为码本信息,信令上可以称为PMI,内容上可以包括码本索引。
在以上实施例中,终端在上报了当前级码本的信息之后,可以知道下一级码本的范围,并在相应范围内进行测量和上报,减少了测量和上报的范围,降低了终端的开销。RAN节点在收到码本的信息之后,可以根据上一级码本的信息和当前收到的码本的信息,确定预编码矩阵,减少了每级确定预编码矩阵对码本的信息的开销需求。
通过以上方法,码本精度是可以灵活变化的,而不是固定配置的,如此,RAN节点可以灵活调整配置给终端的码本精度。如对于小区边缘终端和小区中心终端,小区中心终端需要相对较高的码本精度,小区边缘终端需要较低的码本精度,如此,码本精度可以根据信噪比来调整。此外,相对于固定的高精度码本来说,可以从整体上减小上报开销,且能够灵活适应多种场景。
码本的信息包括码本索引(codebook index),例如,每一级码本的信息包括第一码本索引和第二码本索引。第一码本索引用i1表示,与信道的长期或宽带特征相关,也就是说,i1用于选择矢量组,该矢量组包括反映信道长期或宽带特征的多个预编码矢量。第二码本索引用i2表示,与信道的短期或窄带特征相关,也就是说,i2用于选择预编码矢量,该预编码矢量反映信道短期或者窄带特征。由于从第二级开始码本的范围由上一级码本的信息所限定,因此从第二级开始,终端可以不再上报第一码本索引,即上报的码本信息可以只包括第二码本索引。故,上报的第一级码本的信息包括第一码本索引和第二码本索引,上报的第二级及以上级码本的信息包括第二码本索引。
例如,上报的第一级码本的信息包括i1和i2,第一级码本的信息中的i2用于从i1对应的矢量组中选择预编码矢量。第一级码本的信息中的i2限定了第二级码本的范围,即第二级码本的信息中i1的取值;该范围包括一矢量组,第二级码本的信息中的i2用于从该矢量组中选择预编码矢量。以此类推,第M级(除第一级)码本的信息中的i2限定了第M+1级码本的范围,即第M+1级码本的信息中i1的取值,该范围包括一矢量组,第M+1级码本的信息中的i2用于从该矢量组中选择预编码矢量。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上实施例中,以第M级码本的信息中的i2限定第M+1级码本的范围为例进行描述。此外,还可以利用第M级码本的信息中的i1和i2来限定第M+1级码本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相对于现有技术,从第二级开始,无需再上报i1。如此,可以节约上报开销。尤其对于非周期上报PMI的情况下,可以节约大量上报开销,此外,可以获得多级码本精度,以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码本精度更为灵活。
下面以8T且RI=1为例,示例性多级码本精度的一种实现。其仅为一种举例,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请参考表格5,其示出了四级码本精度的配置情况。在该示例中,码本的精度按照级别1~4的顺序,逐渐递增。每级精度的码本中,预编码矩阵兼容现有的双码本结构,即预编码矩阵W由W1和W2相乘得来,即,W=W1*W2,或W=W2*W1。其中,W1反映信道的长期或宽带特征,包括多个预编码矢量(表格中简称为矢量),在本实施例中为4个。W2反映信道的短期或窄带特征,用于选择W1中的一个预编码矢量和极化相位。
在现有技术中,在8T且RI=1的情况下,只具有最后一行,即第4级码本精度。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具有4种码本精度。请结合参考图5,其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码本配置的示意图。如表格5和图5所示,在第1级码本精度中,W1的总个数为1个,即有1个矢量组;此时i1的取值能反映该1个取值的情况即可,例如,i1=0,因此在1级码本精度中,i1用1bit就够了。在第2级码本精度中,W1的总个数为4个,即有4个矢量组;此时i1的取值能反映该4个取值的情况即可,例如,i1=0~3,因此在2级码本精度中,i1用2bit就够了。在第3级码本精度中,W1的总个数为8个,即有8个矢量组,此时i1的取值能反映该8个取值的情况即可,例如,i1=0~7,因此在3级码本精度中,i1用3bit就够了。在第4级码本精度中,W1的总个数为16个,即有16个矢量组,此时i1的取值能反映该16个取值的情况即可,例如,i1=0~15,因此在4级码本精度中,i1用4bit就够了。W2用于从i1指示的W1的矢量组中选择矢量,并选择极化相位。与现有技术类似,这两部分的选择可以分别利用2bit来实现。当然随着技术的演进,也可以用更多或更少的bit,在这里不做限制。在一种实现中,用于选择极化相位的部分可以不需要每次都上报,以节省上报开销,这将在后续实施例中加以描述。
表格5
下面结合图6对以上实施例的上报开销与现有8T的上报开销进行比对。请参考图6,其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码本信息上报的示意图。
如图6所示,i1,M表示第M级的码本信息的i1;i2,M表示第M级的码本信息中的i2;共有N级,不同级对应了不同的码本精度。
在现有技术中,上报的第一子PMI,i1,相当于是本实施例中的第四级的i1,共有16种取值,需要4bit。而本实施例中,第一级码本只有一个W1,因此第一级的i1只有一种取值,可以只用1bit或者不上报,因此在以上实施例中,终端上报的第一级码本的信息可以不包括第一码本索引,而只包括第二码本索引。无论是否上报第一级的i1,以上方法在对码本精度要求较低的场景下都降低了i1的上报开销。第一级i2的上报,用于在第一级i1指示的W1矢量组中选择预编码矢量。此外,第一级上报的i2限定了第二级i1的值,即限定了第二级码本的范围;因此第二级仅需上报i2,无需上报i1。第二级上报的i2限定了第三级i1的值,即限定了第三级码本的范围;因此第三级仅需上报i2,无需上报i1。依此类推,后续仅需上报i2,无需上报i1,如此可以节约大量开销,尤其对于非周期上报来说更为明显。这里以i2限定下一级i1的取值为例进行描述,当然也可以由i1和i2共同限定,在此不作限制。
进一步的,在现有技术中,i2用于选择预编码矢量和极化相位,即包括用于选择矢量的部分和用于选择极化相位的部分。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用于选择极化相位的信息可以仅在部分码本的信息中上报,或者单独上报,相对于现有技术中每次上报i2都包括用于选择极化相位的部分来说,可以节约上报开销。
例如,请继续参考图6,其中示出了几种极化相位信息的上报位置,其仅为几种位置的举例,并非用于限制所有的上报位置。这里的极化相位信息为用于选择极化相位的信息,其可以在码本的信息中独立于码本索引而独立存在,也可以作为码本索引的一部分,此时码本索引包括用于选择极化相位的部分和用于选择预编码矢量或矢量组的部分。
图中的①表示在第一级(码本精度最低级)码本的信息上报过程中,i1和i2可以一起上报,也可以分开上报,此外,还可以只上报i2。i1和i2一起上报的好处是,根据第一次上报的码本信息,RAN节点便可以确定预编码矩阵。分开上报的好处是,在比特受限的情况下,如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上上报,可以减小一次性上报的开销。
图中的②~④分别表示了三种可能的极化相位信息上报的位置:在位置②上报极化相位信息,极化相位信息可以作为独立于i1,1的信息和i1,1一起上报,或者可以作为i1,1的一部分进行上报,此时i1,1包括用于选择矢量组的部分和用于选择极化相位的部分。在位置③上报极化相位信息,极化相位信息可以作为独立于i2,1的信息和i2,1一起上报,或者可以作为i2,1的一部分进行上报,此时i2,1包括用于选择预编码矢量的部分和用于选择极化相位的部分。在位置④上报极化相位信息,是指在最后一级(码本精度最高级)上报极化相位信息,极化相位信息可以作为独立于i2,n的信息和i2,n一起上报,或者可以作为i2,n的一部分进行上报,此时i2,n包括用于选择预编码矢量的部分和用于选择极化相位的部分。
在第一级,如位置②或③,上报极化相位信息时,RAN节点能够更早确定极化相位的值,并应用该极化相位确定预编码矩阵。在位置②还是③上报极化相位信息可以根据第一码本索引i1和第二码本索引i2的比特分配来确定,如果i1的比特比较少或者i1中用于选择矢量组的部分的比特比较少,则可以在位置②上报极化相位信息;如果i2的比特比较少或者i2中用于选择预编码矢量的部分的比特比较少,则可以在位置③上报极化相位信息。这样可以更好地利用有限的上报资源,如在比特受限的PUCCH中上报。
在最后一级,如位置④,上报极化相位信息时,由于最后一级的精度最高,此时对应测量出来的极化相位,相对于在之前的位置上报,能够更准确描述信道。此时,RAN节点在收到极化相位信息之前可以利用默认或预先设定的极化相位确定预编码矩阵。
在一实施例中,还可以将以上的位置②与④结合,共同上报极化相位信息,或者将以上的位置③与④结合,共同上报极化相位信息。
此外,终端也可以在任一级上报的码本信息中携带极化相位信息,此时,终端通过信令指示当前上报的码本信息中携带极化相位信息即可。
再者,终端也可以在最后几级码本的信息中上报极化相位信息。例如,当第S级码本的精度达到预设精度时,终端开始上报极化相位信息,即终端上报的第S级至第N级码本的信息包括极化相位信息。其中,S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减少极化相位的上报次数,可以进一步节约上报开销。
关于第M级码本的信息限定第M+1级码本的范围的方式。可以通过在终端存储第M级码本的信息与第M+1级码本的范围的关联信息来实现,该关联信息用于利用第M级码本的信息限定第M+1级码本的范围。
此时,终端根据配置信息进行码本的信息上报的过程包括:
终端根据配置信息进行第一级码本的信息的上报,其中配置信息用于确定第一级码本的精度;
终端根据配置信息、第M级码本的信息和关联信息进行第M+1级码本的信息的上报,其中配置信息用于确定第M+1级码本的精度,第M级码本的信息和该关联信息用于确定第M+1级码本的范围。
关于关联信息的形式本申请不做限制,例如,可以通过表格设定第M级码本的信息与第M+1级码本的范围的关联关系;也可以通过公式设定第M级码本的信息与第M+1级码本的范围的关联关系;还可以通过代码等方式设定第M级码本的信息与第M+1级码本的范围的关联关系。
例如,第M+1级的i1:i1,M+1=f(i2,M),f为用M级的i2推知M+1级i1的函数。或者,第M级的i1:i1,M=f(i2,M-1),f为用M-1级的i2推知M级i1的函数。
请参考图7,其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M级的码本索引与第M+1级的码本索引的关联关系的示意图。该图中描述的关联关系仅是一种举例,并非用于限制本申请。
如图7所示,第1级上报的码本索引包括i1,1和i2,1,其中,第2至4级上报的码本索引包括i2,2至i2,4,其中第1级上报的码本索引i1,1和i2,1限制了第二级码本的范围,即限制了第二级i1,2的范围。由于i1,1相同,也可以仅通过i2,1限制i1,2的范围。例如,图中第1级上报的i2,1=1限制了第2级i1,2的范围为i1,2=0,即图中第2级i1,2=0中的四个预编码矢量组成的矢量组。图中第2级上报的i2,2=1限制了第3级i1,3的范围为i1,3=0,即图中第3级i1,3=0中的四个预编码矢量组成的矢量组。图中第3级上报的i2,3=0限制了第4级i1,4的范围为i1,4=15,即图中第4级i1,4=15中的四个预编码矢量组成的矢量组。其它对应关系与之类似,在此不再详述。
通过以上多级码本的结构,可以实现灵活且不同精度的码本配置;并且每一级上报都可以使得RAN节点获取当前可用的预编码矩阵,不需要等到全部上报完毕才能使用。
在以上步骤S410和S420中,RAN节点为终端配置了多级码本的精度,下面描述RAN节点配置多级码本的精度的几个例子。
在一个例子中,RAN节点可以配置码本参数,该码本参数具有多个取值,每个取值对应一个码本的精度。该码本参数例如可以为间隔因子,又可以称为组间间隔因子、码本间隔因子、或码本W1间隔因子。间隔因子用于在物理上表征码本中预编码矢量/预编码矢量对应的空间波束之间的角度间隔(或角度差)。此外,码本参数还可以为过采样因子,过采样因子用于在物理上表征码本中预编码矢量/预编码矢量对应的空间波束的采样粒度,该采用粒度与预编码矢量/预编码矢量对应的空间波束对空间划分的个数相关联,例如过采样因子为O,W1的总个数为O*T/2,其中T是天线端口数量。因此也可以说,过采样因子用于在物理上表征码本中预编码矢量/预编码矢量对应的空间波束的数量。通过设定过采样因子,可以使用大于一组正交基的波束对空间进行采样,其中正交基是指一组正交的(discretefourier transform,DFT)矢量。
以上码本参数的配置可以直接在配置信息中携带该码本参数的多个取值或多个取值的指示信息,即以上配置信息包括码本参数,该码本参数包括多个取值或多个取值的指示信息,每个取值对应一个码本的精度。
该码本参数的配置还可以通过域的配置实现。即,以上配置信息包括参数域(该名称仅为举例,并不具有限制作用),该参数域用于指示码本参数的取值,该码本参数具有多个取值,每个取值对应一个码本的精度。
该码本参数还可以通过两次配置来实现,第一次配置码本参数的多个取值,第二次动态指示所用的取值。即配置信息包括第一配置消息和第二配置消息,第一配置消息包括码本参数的多个取值或多个取值的指示信息,第二配置消息用于指示从该多个取值中选择的取值。
此外,码本参数可以通过高层信令,物理层信令,或者高层信令与物理层信令联合的方式进行配置或发送。此时,图4中的配置信息可以为高层信令,也可以为物理层信令,或者包括高层信令和物理层信令,例如第一配置消息为高层信令,第二配置消息为物理层信令。
以通过高层信令配置间隔因子为例:RAN节点以高层信令的形式发送以上配置信息。该高层信令可以为RRC信令,用于配置一个CSI进程或者非零功率(Non-Zero Power,NZP)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CSI-RS)资源。
该配置信息包括间隔因子的多个取值,每个取值对应一个码本的精度。该多个取值可以通过一个参数配置实现,也可以通过多个参数分别配置实现。例如,一个参数时,配置信息中包括一个参数codebookW1spacing,该参数具有多个取值;多个参数时,配置信息中包括多个参数codebookW1spacing,每个参数具有一个取值。
以间隔因子具有四个取值为例,配置信息可以包括参数codebookW1spacingINTEGER(1…4),其中INTEGER(1…4)代表具有四个取值的指示信息,例如,1代表间隔因子的取值为1;2代表间隔因子的取值为2;3代表间隔因子的取值为4;4代表间隔因子的取值为8,此时可以节约信令的开销。或者可以直接将间隔因子的取值作为参数的取值,例如,codebookW1spacing INTEGER(1,2,4,8)。配置信息可以包括四个参数codebookW1spacingINTEGER(1),codebookW1spacing INTEGER(2),codebookW1spacing INTEGER(3),codebookW1spacing INTEGER(4)。在此对具体的配置形式不做限制。
当需要配置一种精度的码本时,配置信息中的间隔因子具有一个取值;当配置多种精度的码本时,配置信息中的间隔因子具有多个取值,每个取值对应一个精度。
以通过物理层信令配置间隔因子为例:RAN节点以物理层信令的形式发送以上配置信息。该物理层信令例如为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
在物理层信令中增加一个域或利用现有预留的域,该域可以称为间隔域(该名称仅为举例,并不具有限制作用),用于指示间隔因子的取值。
请参考表格6,其示出了间隔域与间隔因子取值的对应关系。以4级码本为例,此时间隔域可以为2bit,具4种取值,每个取值对应一个间隔因子的取值。表格6中的第一列为物理层信令的配置,第二列为间隔因子的取值。当终端收到物理层信令,发现间隔域为“00”,则可以确定此时的间隔因子的取值为“1”。其它取值的确定与之类似,在此不再详述。需要说明的是,间隔域与间隔因子的取值的对应关系不限于表格6这一种形式,例如,表格的行列可以交换,或该对应关系通过公式或代码等其它形式存在。
表格6
间隔域的取值 间隔因子的取值
00 1
01 2
10 4
11 8
以通过高层信令和物理层信令联合的方式配置间隔因子为例:RAN节点可以通过高层信令配置间隔因子的多个取值,通过物理层信令动态的指示所用的取值。
举例而言,RAN节点通过高层信令配置了4个参数,每个参数配置了一个间隔因子的取值。请参考表格7,其示出了物理层信令中的间隔域与这4个参数的对应关系。以4级码本为例,此时间隔域可以为2bit,具4种取值,每个取值对应一个参数,该参数用于配置间隔因子的取值。当终端收到物理层信令,发现间隔域为“01”,则可以确定此时的间隔因子的参数为“参数2”。其它参数的确定与之类似,在此不再详述。此外,表格中高层配置的参数可以以高层配置的间隔因子的取值代替。需要说明的是,间隔域与参数的对应关系不限于表格7这一种形式,例如,表格的行列可以交换,或该对应关系通过公式或代码等其它形式存在。
表格7
间隔域的取值 高层配置的参数
00 参数1
01 参数2
10 参数3
11 参数4
以上以间隔因子为例描述了码本参数的配置,关于其它码本参数,例如过采样因子的配置同以上间隔因子的配置。
以FD-MIMO技术为例,水平和垂直维度的过采样因子O1和O2可以按照以上间隔因子的方式进行配置。例如,在配置信息包括两个参数,一个参数为水平维度的过采样因子,另一个参数为垂直维度的过采样因子。可以为水平维度的过采样因子配置多个取值或多个取值的指示信息;或者可以为垂直维度的过采样因子配置多个取值或多个取值的指示信息;或者可以为两个维度的过采样因子都配置多个取值或多个取值的指示信息。如此,可以实现在一个维度或者两个维度上的多精度配置。此外,也可以配置参数域,通过参数域指示水平和/或垂直维度的过采样因子的取值。另外,也可以通过第一配置消息配置水平和/或垂直过采样因子的多个取值或多个取值的指示信息,通过第二配置消息指示从多个取值中选择的取值。在此,不再详述,可以参照以上间隔因子的配置的描述。每个维度的过采样因子的配置都可以与上面间隔因子配置类似。
码本参数的使用可以通过预设其取值与预编码矩阵的下标之间的关系来实现。也就是说,码本参数的取值与与预编码矩阵的下标具有预设关系。如此,可以通过该预设关系,根据不同码本参数的取值可以获取不同的预编码矩阵的下标,从而实现不同的码本精度。
以间隔因子为例,为了便于描述,在此间隔因子用codebookW1spacing(简化为W1Spacing)来表达。此时预编码矩阵的下标m与间隔因子的预设关系如下:
m为【2W1spacing*i1+0;2W1spacing*i1+W1spacing;2W1spacing*i1+2W1spacing;2W1spacing*i1+3W1spacing】。n与现有技术类似,在此不再详述。
以4级码本精度,4T且RI=1为例进行描述:
当配置码本的精度为2π/4时,如图5中第1级精度所示,此时W1Spacing=8,预编码矩阵的表格如下表格8-1所示。
表格8-1
由于此时i1=0,2W1spacing*i1可以写为i1。则m分别为i1,i1+8,i1+16,和i1+24。有1个W1,一个W1中有4个间距为2π/4的预编码矢量。
当配置码本的精度为2π/8时,如图5中第2级精度所示,此时W1Spacing=4,预编码矩阵的表格如下表格8-2所示。
表格8-2
此时,m分别为8i1,8i1+4,8i1+8,和8i1+12。有4个W1,一个W1中有4个间距为2π/8的预编码矢量。
当配置码本的精度为2π/16时,如图5中第3级精度所示,此时W1Spacing=2,预编码矩阵的表格如下表格8-3所示。
表格8-3
此时,m分别为4i1,4i1+2,4i1+4,和4i1+6。有8个W1,一个W1中有4个间距为2π/16的预编码矢量。
当配置码本的精度为2π/32时,如图5中第4级精度所示,此时W1Spacing=1,预编码矩阵的表格如下表格8-4所示。
表格8-4
此时,m分别为2i1,2i1+1,2i1+2,和2i1+3。有16个W1,一个W1中有4个间距为2π/32的预编码矢量。
预编码矩阵的确定方式不变,即根据m和n的值可以确定v'm其中,v'm代表从W1中的矢量组中选择的预编码矢量;代表极化相位,其中v'm的公式如下:
v'm=[1 ej2πm/32]T
其与现有技术类似,在此不再详述。
再以4级码本精度,8T且RI=1为例进行描述:
当配置码本的精度为2π/4时,如图5中第1级精度所示,此时W1Spacing=8,预编码矩阵的表格如下表格9-1所示。
表格9-1
由于此时i1=0,2W1spacing*i1可以写为2i1。则m分别为2i1,2i1+8,2i1+16,和2i1+24。
此时,有1个W1,一个W1中有4个间距为2π/4的预编码矢量。
当配置码本的精度为2π/8时,如图5中第2级精度所示,此时W1Spacing=4,预编码矩阵的表格如下表格9-2所示。
表格9-2
此时,m分别为8i1,8i1+4,8i1+8,和8i1+12。有4个W1,一个W1中有4个间距为2π/8的预编码矢量。
当配置码本的精度为2π/16时,如图5中第3级精度所示,此时W1Spacing=2,预编码矩阵的表格如下表格9-3所示。
表格9-3
此时,m分别为4i1,4i1+2,4i1+4,和4i1+6。有8个W1,一个W1中有4个间距为2π/16的预编码矢量。
当配置码本的精度为2π/32时,如图5中第4级精度所示,此时W1Spacing=1,预编码矩阵的表格如下表格9-4所示。
表格9-4
此时,m分别为2i1,2i1+1,2i1+2,和2i1+3。有16个W1,一个W1中有4个间距为2π/32的预编码矢量。
预编码矩阵的确定方式不变,根据m和n的值可以确定vm其中,vm代表从W1中的矢量组中选择的预编码矢量;代表极化相位。其中,vm的公式如下:
vm=[1 ej2πm/32 ej4πm/32 ej6πm/32]T
其与现有技术类似,在此不再详述。
在以上示例中,对于每个i1的取值,i2=0,4,8,12对应的四个预编码矩阵对应图5中每级精度中所绘的针对每个i1的取值的四个预编码矢量。对于每个i1的取值,i2=0,1,2,3对应了4种极化相位φ_0,φ_1,φ_2,φ_3。关于预编码矢量的选择和极化相位的选择如上,在此不再详述。以i1=0,i2=0,4,8,12为例,对应的四个预编码矩阵如下表格10所示:
表格10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虽然以4级码本精度为例进行描述,但并非用于限制本申请,更多或更少级码本精度的实现与之类似,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参照以上实现。例如,5级精度时,可以增加到2π/64,其W1的范围由4级上报的码本信息进行限制。
在以上步骤S430中,当终端上报第一级(精度最低的级)码本的信息时,终端根据配置信息确定第一级码本的精度,并进行该第一级码本的精度的码本的信息的上报。当终端上报第二级或以上级码本的信息时,终端根据配置信息确定当前级码本的精度,并根据前一级码本的信息确定当前级码本的范围,且在当前级码本的范围内进行当前级码本的精度的码本的信息的上报。
终端上报码本的信息之前,对信道进行测量,例如测量RAN节点发送的参考信号,得到信道H,并确定最优的预编码矩阵W,使得W*H这个等效信道的信号干扰噪声比(signal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SINR)最高,并上报码本的信息,该码本的信息用于确定该最优的W。该过程可以理解为终端对码本的信息的测量过程。需要说明的是,终端可以在范围以外做测量,但是不对该测量结果进行使用或上报。
在以上步骤S440中,当RAN节点接收第一级码本的信息时,根据第一级码本的信息,确定预编码矩阵。例如,第一级码本的信息包括第一码本索引和第二码本索引,RAN节点根据第一码本索引和第二码本索引,确定预编码矩阵。再如,第一级码本的信息包括第二码本索引,RAN节点采用默认的第一码本索引的值和接收的第二码本索引,确定预编码矩阵。当RAN节点接收第二级或以上级码本的信息时,RAN节点根据上一级码本的信息和当前级码本的信息,确定预编码矩阵。例如,RAN节点接收第二级或以上级码本的信息包括第二码本索引,RAN节点根据上一级码本的信息中的第二码本索引,确定当前级码本的信息的第一码本索引,并根据当前级码本的信息的第一码本索引和第二码本索引,确定预编码矩阵。
以上W1具有一个维度,即W1对应的码本信息具有一个维度上的码本索引为例进行描述,对于W1具有更多维度时,例如水平维护和垂直维度,对于任一维度可以采用以上方式进行配置。如此,可以实现多级码本结构。
下面以FD-MIMO技术为例,其中W1的码本索引包括水平和垂直维度的码本索引i1,1,i1,2(这里的下标与以上实施例中的下标中的M的含义不同,i1,1,i1,2分别代表第一码本的不同维度),即第一码本索引包括水平维度码本索引i1,1和垂直维度码本索引i1,2。W2的码本索引包括i2。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对过采样因子配置多个取值,其与以上间隔因子的配置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详。在本实施例中,过采用因子可以包括水平维度的过采样因子和垂直维度的过采样因子。
关于水平维度的过采样因子,可以采用与以上实施例配置间隔因子相同的方式为其配置多个取值,从而实现水平维度的多精度配置。关于垂直维度的过采样因子,也可以采用与以上实施例配置间隔因子相同的方式为其配置多个取值,从而实现垂直维度的多精度配置。可以两个维度都进行多精度的配置,也可以仅配置一个维度,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制。
以水平维度为例,配置图5所示的多级码本的精度。则在水平维度上:在第1级码本精度中,W1的总个数为1个,即有1个矢量组;此时i1,1的取值能反映该1个取值的情况即可,例如,i1,1=0,因此在1级码本精度中,i1,1用1bit就够了。在第2级码本精度中,W1的总个数为4个,即有4个矢量组;此时i1,1的取值能反映该4个取值的情况即可,例如,i1,1=0~3,因此在2级码本精度中,i1,1用2bit就够了。在第3级码本精度中,W1的总个数为8个,即有8个矢量组,此时i1,1的取值能反映该8个取值的情况即可,例如,i1,1=0~7,因此在3级码本精度中,i1,1用3bit就够了。在第4级码本精度中,W1的总个数为16个,即有16个矢量组,此时i1,1的取值能反映该16个取值的情况即可,例如,i1,1=0~15,因此在4级码本精度中,i1,1用4bit就够了。
垂直维度与之类似。当两个维度都配置时,可以分别就两个维度进行配置,最后将两个维度的W1进行克罗内克积运算即可。
W2的描述与以上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下面以对水平维度进行以上实施例的多精度配置为例,垂直维度与之类似,在此,以4级码本精度为例进行描述。其中水平维度的过采样因子以W1Spacing来表达。此时预编码矩阵的下标l与过采样因子的预设关系如下:
l为【2W1spacing*i1,1+0;2W1spacing*i1,1+W1spacing;2W1spacing*i1,1+2W1spacing;2W1spacing*i1,1+3W1spacing】。n与现有技术类似,在此不再详述。
如果是垂直维度,则n与过采样因子满足如上预设关系,即n为【2W1spacing*i1,2+0;2W1spacing*i1,2+W1spacing;2W1spacing*i1,2+2W1spacing;2W1spacing*i1,2+3W1spacing】。需要说明的是,对于i1,1或i1,2等于0的情况,以上公式可以变形。
当配置码本的精度为2π/4时,如图5中第1级精度所示,此时W1Spacing=8,预编码矩阵的表格如下表格11-1所示。
表格11-1
由于此时i1,1=0,2W1spacing*i1,1可以写为i1,1。则l分别为i1,1,i1,1+8,i1,1+16,和i1,1+24。在水平维度上有1个W1,一个W1中有4个间距为2π/4的预编码矢量。
当配置码本的精度为2π/8时,如图5中第2级精度所示,此时W1Spacing=4,预编码矩阵的表格如下表格11-2所示。
表格11-2
此时,l分别为8i1,1,8i1,1+4,8i1,1+8,和8i1,1+12。在水平维度上有4个W1,一个W1中有4个间距为2π/8的预编码矢量。
当配置码本的精度为2π/16时,如图5中第3级精度所示,此时W1Spacing=2,预编码矩阵的表格如下表格11-3所示。
表格11-3
此时,l分别为4i1,1,4i1,1+2,4i1,1+4,和4i1,1+6。在水平维度上有8个W1,一个W1中有4个间距为2π/16的预编码矢量。
当配置码本的精度为2π/32时,如图5中第4级精度所示,此时W1Spacing=1,预编码矩阵的表格如下表格11-4所示。
表格11-4
此时,l分别为2i1,1,2i1,1+1,2i1,1+2,和2i1,1+3。在水平维度上有16个W1,一个W1中有4个间距为2π/32的预编码矢量。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水平维度和垂直维度的波束组合可以超过四个,以水平W1中有4个波束,垂直W1中有2个波束为例,一共组合为8个波束。为了降低反馈开销,配置Codebook-Config来选择其中4个或更少的波束。例如当Codebook-Config配置为config1的时候,选择的W1中包括组合下标最小的一组水平、垂直波束;当Codebook-Config配置为config2、3、4的时候,按照每个config选择波束的位置,在8个中选择4个,形成W1。
例如,W1中有8个波束,如下表格12-1所示:
表格12-1
0,1 1,1 2,1 3,1
0,0 1,0 2,0 3,0
当Codebook-Config配置为config1时,选择波束(0,0)。当Codebook-Config配置为config2时,选择的波束如表格12-2中灰色的部分,当Codebook-Config配置为config3时,选择的波束如表格12-3中灰色的部分,Codebook-Config配置为config4时,选择的波束如表格12-4中灰色的部分。
表格12-2
表格12-3
表格12-4
需要说明的是,W1可以在两个维度组成的所有波束里选择,以上表格11-1至11-4中列了所有可能的选择,相当于多种Codebook-Config配置的并集。在实际使用中可以根据选择的波束将这些表格可以拆分成子集构成码本来使用。
此外,表格中的i1,1或i1,2以及8T或4T码本的i1与W的下标的关系可以按照以上相应的表格,i2与W的下标的关系不限于所列的对应关系。就是说i2的值,不一定是要对应到所列的波束上,只要一个i2的值与一个波束和极化相位对应即可。例如,以上表格11-1可以变化为以下表格11-1’:
表格11-1’
以上多级码本的结构可以应用在长期/短期反馈、宽带/窄带反馈上。长期/短期反馈请参考上述的流程,多级的反馈通过多个时间单元进行反馈。宽带/窄带反馈请参考图8,其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种带宽的示意图。这里的时间单元是时域上的传输单位,例如可以为时隙或子帧等。
如图8所示,在四种粒度的带宽下,四种带宽的频域范围可通过RAN节点通知用户设备或预先定义(例如通过协议约定)的方式。例如,RAN节点通过高层信令(例如RRC信令)或物理层信令(例如DCI)通知终端所使用的***带宽。
以图8的4个带宽为例,RAN节点向终端发送DCI,该DCI指示分配给终端的带宽大小为带宽1。该带宽1例如包括多个频域资源,一个频域资源的大小可以是一个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或RB对。带宽1可以进行更细粒度的划分,得到带宽2,带宽3和带宽4。带宽1和带宽2~4的粒度之间可以具有对应关系,该对应关系例如如表格11所示,终端可以根据该表格确定带宽2~4。
表格11
带宽1,Wd1 带宽2,Wd2 带宽3,Wd3 带宽4,Wd4
范围1 Wd21 Wd31 Wd41
范围2 Wd22 Wd32 Wd42
范围n Wd2n Wd3n Wd4n
如此,当RAN节点为终端配置带宽1时,可以根据带宽1的取值,通过查以上表格确定带宽2~4的大小。例如,RAN节点配置的带宽1为24个RB,落在范围2里,则带宽2的大小为Wd22,带宽3的大小为Wd32,带宽4的大小为Wd42
该多级码本对应的测量、上报模式为带宽1的带宽最大,其使用精度最低的第1级码本。带宽1被划分为几个更小的带宽,即带宽2,带宽2使用第2级码本。带宽2进一步可以被划分为更小的带宽,即带宽3,带宽3使用第3级码本,以此类推。
以3级为例,假设带宽1使用第一精度的码本,终端在带宽1的频域资源上进行该第一精度的码本的信息的测量和上报。假设带宽2使用第二精度的码本,终端在带宽2的频域资源上进行该第二精度的码本的信息的测量和上报。其中,带宽2的频域资源位置可以通过RAN节点配置给终端;或由终端自行选择的频域资源位置,并且终端将其认为信道质量好的频域资源位置上报给RAN节点。终端所测量、上报的第二精度的码本的信息对应的带宽2的频域资源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因此,所上报的第二精度的码本的信息也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每个带宽2的频域资源所测量的第二精度的码本的信息,是基于带宽1,例如***带宽,上所使用的第一精度的码本的信息来测量的,带宽1和带宽2的码本的信息之间的关联或对应关系与上述的实施案例类似。假设带宽3使用第三精度的码本,终端在带宽3中的频域资源上进行该第三精度的码本的信息的测量和上报;终端所测量、上报的第三精度的码本的信息对应的带宽3的频域资源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因此,所上报的第三精度的码本的信息也可以是一个或多个。该带宽3例如为一个子带,该子带的码本的信息的测量是基于其所在的带宽2的码本的信息来测量的。
如此,终端上报一个宽带1的第一精度的码本的信息,一个或多个带宽2的第二精度的码本的信息和一个或多个带宽3的第三精度的码本的信息。若终端未收到RAN节点指示的带宽2或带宽3的频域位置,且RAN指示终端上报自己认为最佳的频域位置和/或个数,则终端上报所测量的码本所对应的带宽2或带宽3的频域位置。
这种带宽与码本精度的对应关系仅仅为举例,具体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且带宽的粒度越小,所使用的码本精度越高即可。在实现中,可以配置码本的精度与使用带宽的对应关系,带宽越大使用码本的精度越低,带宽越小使用码本的精度越高,且带宽由大到小通过多级搜索得到码本的信息。这里的四级也仅为示例,实现中,也可配置二级、三级或者更多级的对应关系。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限定多级码本和带宽的关系,能够使得不断搜索得到小带宽的码本信息,能够减小开销,并增强大带宽的性能。
请参考以下实施例,本申请以上实施例的方法还可以用于不同天线端口的场景中。
RAN节点利用预编码矩阵对天线进行波束成型,可以在空间形成至少一个波束,将能量聚集在一定的方向上。通常,形成一个波束的天线端口数量越多,形成的波束在空间域上的粒度越细,能量越集中。因此,在本申请实施案例中,可以通过天线端口的增加,来增加波束的粒度。
RAN节点配置多个天线阵子形成的阵列结构,如64个天线阵子形成的天线阵列。在第一级码本的精度中,64个天线阵子虚拟化为2个天线端口。终端以2T的码本来反馈;第二级码本的精度中,64个天线阵子虚拟化为4个天线端口,终端以4T的码本来反馈;第三级码本的精度中,64个天线阵子虚拟化为8个天线端口,终端以8T的码本来反馈,以此类推。此处,每一级可以是一维交叉极化线阵、也可以是二维交叉极化面。在一个维度上,如水平或垂直维度,一个极化方向的天线阵子,更高一级精度的阵子数不小于前一级精度的阵子数。这样,不同数量的天线阵子形成的波束宽度不同。
在第x级码本的精度中,反馈的DFT矢量vx为:
该矢量的角度为θx。在第x+1级精度中,限制终端的测量、反馈范围为码本中方向为θx±Δθ的矢量,如:vx+1∈Cx+1,θx-Δθ≤θx+1≤θx+Δθ。
Nx为第x级码本在一个维度上一个极化方向上的天线端口个数,其预编码矢量有RI个矢量,每个矢量的维度为Nx*1。vx是第x级的一个预编码矢量,其在空间的角度为θx,Vx+1是第x+1级的一个预编码矢量,其在空间的角度为θx+1,这些是测量得到的。这里的一个预编码矢量是指在一个维度上(水平或垂直)一个极化方向使用的矢量,极化方向之间有一个极化因子,其上报方式与前述的实施例类似,可与码本索引一起或分开上报。两个维度的合成通过两个维度的预编码矢量的克罗内克(Kronecker)积得到。若θx+1=θx,由于第x+1级的天线端口更多,其波束也更细,因此配置搜索范围为θx±Δθ,终端在第x+1级以第x级上报的矢量的角度和配置的搜索范围来进行测量和上报,这里的Δθ可以是RAN节点配置的。在本实施例中,码本的精度体现为预编码矢量之间的角度差、或预编码矢量的空间域方向图的宽度,如角度扩展。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级精度的码本,第二级精度的码本等与以上实施例中的第1级至第4级精度不具有对应关系。这里的第一、第二仅仅表示码本的精度增加,具体精度是多少不做限制。例如第一级精度的码本的精度可以为2π/32。
具体地,假设天线组成M个面板,每个面板里有水平和垂直两个维度,表示为v,h。一个面板里天线端口数Nv×Nh,Nv表示水平维度的天线端口数,Nh表示垂直维度的天线端口数。总共有Nv×Nh×M个天线端口。预编码矢量可以表示为:
其中,Wpanel=W1·W2,Wpanel为第一级精度的预编码矩阵,该预编码矩阵是对一个面板内的天线端口进行测量得到的,该第一级精度例如为2π/32。
W3和W4是第二级、第三级精度的预编码矩阵。第二级是以两个面板进行预编码矢量的测量,第三级是以四个天线面板进行预编码矢量的测量。
其中,是相位旋转矩阵,物理含义为Δθ,其中,i=v或h。
i=v或h分别代表水平和垂直维度。Ni是维度i的天线个数。R矩阵具体如上。
以四个面板为例,假设一个面板内一共有2天线端口,Nv=2,Nh=1为例。1层的码本可以表达为:
是一个面板的2天线端口的预编码矩阵。
是第二级预编码矩阵,其中第1、2个面板用的是一样的相位旋转,第3、4个面板用的是一样的相位旋转。
是第三级预编码矩阵,其中第1、2、3、4个面板分别有4个相位旋转的值。
以上实施例所描述的方法可以由通信转置实现,该通信装置位于终端,包括执行以上终端所执行的任一方法中各个步骤的单元,以实现以上方法实施例中终端所执行的任一方法。或者,该通信装置位于RAN节点,包括执行以上RAN节点所执行的任一方法中各个步骤的单元,用于实现以上方法实施例中RAN节点所执行的任一方法。
请参考图9,其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通信装置900用于终端,包括接收单元910和上报单元920。接收单元910用于从RAN节点接收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用于配置多级码本的精度,且各级码本的精度不同。上报单元920用于根据配置信息进行码本的信息的上报,其中第M级码本的信息限定了第M+1级码本的范围,M为正整数,且小于码本的级数。
以上方法实施例的描述可以适用于该装置实施例,例如,关于码本的信息,终端上报的码本的信息的内容,配置信息、第M级码本的信息限定第M+1级码本的范围、码本的信息的上报的描述同以上实施例,不再赘述。
应理解以上通信装置的各个单元的划分仅仅是一种逻辑功能的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集成到一个物理实体上,也可以物理上分开。且这些单元可以全部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也可以全部以硬件的形式实现;还可以部分单元通过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部分单元通过硬件的形式实现。例如,上报单元可以为单独设立的处理元件,也可以集成在终端的某一个芯片中实现,此外,也可以以程序的形式存储于终端的存储器中,由终端的某一个处理元件调用并执行上报单元的功能。其它单元的实现与之类似。终端可以通过天线接收RAN节点发送的信息,该信息通过射频装置处理发送给基带装置,以上接收单元可以通过射频装置与基带装置之间的接口接收RAN节点发送的信息。此外通信装置的单元可以全部或部分集成在一起,也可以独立实现。这里所述的处理元件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或以上各个单元可以通过处理器元件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
例如,以上这些单元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ngnal 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等。再如,当以上某个单元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的形式实现时,该处理元件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Unit,CPU)或其它可以调用程序的处理器。再如,这些单元可以集成在一起,以片上***(system-on-a-chip,SOC)的形式实现。
请参考图10,其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示意图。如图10所示,该终端包括处理器1010、存储器1020、收发装置1030。收发装置1030可以与天线连接。在下行方向上,收发装置1030通过天线接收RAN节点发送的信息,并将信息发送给处理器1010进行处理。在上行方向上,处理器1010对终端的数据进行处理,并通过收发装置1030发送给RAN节点。
该存储器1020用于存储实现以上方法实施例任一终端执行的方法的程序,处理器1010调用该程序,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的操作,以实现图9所示的各个单元。
或者,以上各个单元的部分或全部也可以通过集成电路的形式内嵌于该终端的某一个芯片上来实现。且它们可以单独实现,也可以集成在一起。即以上这些单元可以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ASIC,或,一个或多个DSP,或,一个或者多个FPGA等。
请参考图11,其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1所示,该通信装置1100用于RAN节点,包括生成单元1110、发送单元1120、接收单元1130和确定单元1140。生成单元1110用于生成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用于配置多级码本的精度,且各级码本的精度不同。发送单元1120用于向终端发送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用于终端进行码本的信息的上报,其中,第M级码本的信息限制了第M+1级码本的范围,M为正整数,且小于码本的级数。接收单元1130用于接收终端上报的码本的信息。确定单元1140用于根据接收单元1130接收的码本的信息,确定预编码矩阵。
以上方法实施例的描述可以适用于该装置实施例,例如,关于码本的信息,RAN节点接收的码本的信息的内容,配置信息、第M级码本的信息限定第M+1级码本的范围、预编码矩阵的确定的描述同以上实施例,不再赘述。
应理解以上通信装置的各个单元的划分仅仅是一种逻辑功能的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集成到一个物理实体上,也可以物理上分开。且这些单元可以全部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也可以全部以硬件的形式实现;还可以部分单元通过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部分单元通过硬件的形式实现。例如,生成单元可以为单独设立的处理元件,也可以集成在RAN节点的某一个芯片中实现,此外,也可以以程序的形式存储于RAN节点的存储器中,由RAN节点的某一个处理元件调用并执行生成单元的功能。其它单元的实现与之类似。需要说明的是,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可以通过射频装置和天线与终端通信,例如发送单元可以将信息通过射频装置处理后经天线发送给终端;RAN节点可以通过天线接收终端发送的信息,接收的信息通过射频装置处理后发送给接收单元。此外通信装置的单元可以全部或部分集成在一起,也可以独立实现。这里所述的处理元件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或以上各个单元可以通过处理器元件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
例如,以上这些单元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ngnal 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等。再如,当以上某个单元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的形式实现时,该处理元件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Unit,CPU)或其它可以调用程序的处理器。再如,这些单元可以集成在一起,以片上***(system-on-a-chip,SOC)的形式实现。
请参见图12,其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RAN节点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该RAN节点包括:天线1210、射频装置1220、基带装置1230。天线1210与射频装置1220连接。在上行方向上,射频装置1220通过天线1210接收终端发送的信息,将终端发送的信息发送给基带装置1230进行处理。在下行方向上,基带装置1230对终端的信息进行处理,并发送给射频装置1220,射频装置1220对终端的信息进行处理后经过天线1210发送给终端。
以上通信装置可以位于基带装置1230,在一种实现中,以上各个单元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的形式实现,例如基带装置1230包括处理元件1231和存储元件1232,处理元件1231调用存储元件1232存储的程序,以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此外,该基带装置1230还可以包括接口1233,用于与射频装置1220交互信息,该接口例如为通用公共无线接口(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CPRI)。
在另一种实现中,以上这些单元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元件,这些处理元件设置于基带装置1230上,这里的处理元件可以为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ASIC,或,一个或多个DSP,或,一个或者多个FPGA等。这些集成电路可以集成在一起,构成芯片。
例如,以上各个单元可以集成在一起,以片上***(system-on-a-chip,SOC)的形式实现,例如,基带装置1230包括SOC芯片,用于实现以上方法。
这里的处理元件同以上描述,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ngnal 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等。
存储元件可以是一个存储器,也可以是多个存储元件的统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46)

1.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终端从无线接入网RAN节点接收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配置多级码本的精度,且各级码本的精度不同;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配置信息进行码本的信息的上报,其中第M级码本的信息限定了第M+1级码本的范围,M为正整数,且小于码本的级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码本的信息包括第一码本索引和第二码本索引,其中,所述第一码本索引用于选择矢量组,所述矢量组包括反映信道长期或宽带特征的多个预编码矢量,且所述第二码本索引用于从同级码本的信息中的第一码本索引所选择的矢量组中选择预编码矢量,所述预编码矢量反映信道短期或者窄带特征;且
所述终端上报的第一级码本的信息包括第一码本索引和第二码本索引或者包括第二码本索引,所述终端上报的第二级及以上级码本的信息包括第二码本索引。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M级码本的信息限定了第M+1级码本的范围,包括:
所述第M级码本的信息中的第二码本索引限定了第M+1级码本的信息中的第一码本索引的值;或者,所述第M级码本的信息中的第一码本索引和第二码本索引限定了第M+1级码本的信息中的第一码本索引的值。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码本的信息中的第一码本索引和第二码本索引一起上报或分开上报。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码本索引包括水平维度码本索引和垂直维度码本索引。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M级码本的信息限定了第M+1级码本的范围,包括:
所述第M级码本的信息中的第二码本索引限定了第M+1级码本的信息中的水平维度码本索引的值;或者,所述第M级码本的信息中的水平维度码本索引和第二码本索引限定了第M+1级码本的信息中的水平维度码本索引的值;或者,
所述第M级码本的信息中的第二码本索引限定了第M+1级码本的信息中的垂直维度码本索引的值;或者,所述第M级码本的信息中的垂直维度码本索引和第二码本索引限定了第M+1级码本的信息中的垂直维度码本索引的值;或者,
所述第M级码本的信息中的第二码本索引限定了第M+1级码本的信息中的水平维度码本索引的值和垂直维度码本索引的值;或者,所述第M级码本的信息中的水平维度码本索引、垂直维度码本索引和第二码本索引限定了第M+1级码本的信息中的水平维度码本索引的值和垂直维度码本索引的值。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上报的多级码本的信息中部分码本的信息包括极化相位信息,所述极化相位信息用于选择极化相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极化相位信息在其所在的码本的信息中为独立于码本索引的信息,或者为码本索引的一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上报的第一级码本的信息包括所述极化相位信息;和/或,所述终端上报的最高级码本的信息包括所述极化相位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码本参数,所述码本参数包括多个取值或多个取值的指示信息,每个取值对应一个码本的精度;或者,
所述配置信息包括参数域,所述参数域用于指示码本参数的取值,所述码本参数具有多个取值,每个取值对应一个码本的精度;或者,
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第一配置消息和第二配置消息,所述第一配置消息包括码本参数的多个取值或多个取值的指示信息,所述第二配置消息用于指示从所述多个取值中选择的取值。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码本参数的取值与预编码矩阵的下标具有预设关系。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根据所述配置信息进行码本的信息的上报包括:
当所述终端上报第一级码本的信息时,所述终端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第一级码本的精度,并进行该第一级码本的精度的码本的信息的上报;或者,
当所述终端上报第二级或以上级码本的信息时,所述终端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当前级码本的精度,并根据前一级码本的信息确定当前级码本的范围,且在当前级码本的范围内进行当前级码本的精度的码本的信息的上报。
13.一种通信装置,用于终端,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从无线接入网RAN节点接收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配置多级码本的精度,且各级码本的精度不同;
上报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配置信息进行码本的信息的上报,其中第M级码本的信息限定了第M+1级码本的范围,M为正整数,且小于码本的级数。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码本的信息包括第一码本索引和第二码本索引,其中,所述第一码本索引用于选择矢量组,所述矢量组包括反映信道长期或宽带特征的多个预编码矢量,且所述第二码本索引用于从同级码本的信息中的第一码本索引所选择的矢量组中选择预编码矢量,所述预编码矢量反映信道短期或者窄带特征;且
所述上报单元上报的第一级码本的信息包括第一码本索引和第二码本索引或者包括第二码本索引,所述终端上报的第二级及以上级码本的信息包括第二码本索引。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M级码本的信息限定了第M+1级码本的范围,包括:
所述第M级码本的信息中的第二码本索引限定了第M+1级码本的信息中的第一码本索引的值;或者,所述第M级码本的信息中的第一码本索引和第二码本索引限定了第M+1级码本的信息中的第一码本索引的值。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码本的信息中的第一码本索引和第二码本索引一起上报或分开上报。
17.根据权利要求14至16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码本索引包括水平维度码本索引和垂直维度码本索引。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M级码本的信息限定了第M+1级码本的范围,包括:
所述第M级码本的信息中的第二码本索引限定了第M+1级码本的信息中的水平维度码本索引的值;或者,所述第M级码本的信息中的水平维度码本索引和第二码本索引限定了第M+1级码本的信息中的水平维度码本索引的值;或者,
所述第M级码本的信息中的第二码本索引限定了第M+1级码本的信息中的垂直维度码本索引的值;或者,所述第M级码本的信息中的垂直维度码本索引和第二码本索引限定了第M+1级码本的信息中的垂直维度码本索引的值;或者,
所述第M级码本的信息中的第二码本索引限定了第M+1级码本的信息中的水平维度码本索引的值和垂直维度码本索引的值;或者,所述第M级码本的信息中的水平维度码本索引、垂直维度码本索引和第二码本索引限定了第M+1级码本的信息中的水平维度码本索引的值和垂直维度码本索引的值。
19.根据权利要求13至18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报单元上报的多级码本的信息中部分码本的信息包括极化相位信息,所述极化相位信息用于选择极化相位。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极化相位信息在其所在的码本的信息中为独立于码本索引的信息,或者为码本索引的一部分。
21.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报单元上报的第一级码本的信息包括所述极化相位信息;和/或,所述上报单元上报的最高级码本的信息包括所述极化相位信息。
22.根据权利要求13至21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码本参数,所述码本参数包括多个取值或多个取值的指示信息,每个取值对应一个码本的精度;或者,
所述配置信息包括参数域,所述参数域用于指示码本参数的取值,所述码本参数具有多个取值,每个取值对应一个码本的精度;或者,
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第一配置消息和第二配置消息,所述第一配置消息包括码本参数的多个取值或多个取值的指示信息,所述第二配置消息用于指示从所述多个取值中选择的取值。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码本参数的取值与预编码矩阵的下标具有预设关系。
24.根据权利要求13至23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报单元用于:
在上报第一级码本的信息时,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第一级码本的精度,并进行该第一级码本的精度的码本的信息的上报;或者,
在上报第二级或以上级码本的信息时,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当前级码本的精度,并根据前一级码本的信息确定当前级码本的范围,且在当前级码本的范围内进行当前级码本的精度的码本的信息的上报。
25.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无线接入网RAN节点生成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配置多级码本的精度,且各级码本的精度不同;
所述RAN节点向终端发送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所述终端进行码本的信息的上报,其中,第M级码本的信息限制了第M+1级码本的范围,M为正整数,且小于码本的级数;
所述RAN节点接收终端上报的码本的信息,且根据所接收的码本的信息,确定预编码矩阵。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码本的信息包括第一码本索引和第二码本索引,其中,所述第一码本索引用于选择矢量组,所述矢量组包括反映信道长期或宽带特征的多个预编码矢量,且所述第二码本索引用于从同级码本的信息中的第一码本索引所选择的矢量组中选择预编码矢量,所述预编码矢量反映信道短期或者窄带特征;且
所述RAN节点接收的第一级码本的信息包括第一码本索引和第二码本索引或者包括第二码本索引,所述RAN节点接收的第二级及以上级码本的信息包括第二码本索引。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M级码本的信息限定了第M+1级码本的范围,包括:
所述第M级码本的信息中的第二码本索引限定了第M+1级码本的信息中的第一码本索引的值;或者,所述第M级码本的信息中的第一码本索引和第二码本索引限定了第M+1级码本的信息中的第一码本索引的值。
28.根据权利要求26或2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码本的信息中的第一码本索引和第二码本索引一起上报或分开上报。
29.根据权利要求26至2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码本索引包括水平维度码本索引和垂直维度码本索引。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M级码本的信息限定了第M+1级码本的范围,包括:
所述第M级码本的信息中的第二码本索引限定了第M+1级码本的信息中的水平维度码本索引的值;或者,所述第M级码本的信息中的水平维度码本索引和第二码本索引限定了第M+1级码本的信息中的水平维度码本索引的值;或者,
所述第M级码本的信息中的第二码本索引限定了第M+1级码本的信息中的垂直维度码本索引的值;或者,所述第M级码本的信息中的垂直维度码本索引和第二码本索引限定了第M+1级码本的信息中的垂直维度码本索引的值;或者,
所述第M级码本的信息中的第二码本索引限定了第M+1级码本的信息中的水平维度码本索引的值和垂直维度码本索引的值;或者,所述第M级码本的信息中的水平维度码本索引、垂直维度码本索引和第二码本索引限定了第M+1级码本的信息中的水平维度码本索引的值和垂直维度码本索引的值。
31.根据权利要求25至3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AN节点接收的多级码本的信息中部分码本的信息包括极化相位信息,所述极化相位信息用于选择极化相位。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极化相位信息在其所在的码本的信息中为独立于码本索引的信息,或者为码本索引的一部分。
33.根据权利要求31或3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AN节点接收的第一级码本的信息包括所述极化相位信息;和/或,所述RAN节点接收的最高级码本的信息包括所述极化相位信息。
34.根据权利要求25至3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码本参数,所述码本参数包括多个取值或多个取值的指示信息,每个取值对应一个码本的精度;或者,
所述配置信息包括参数域,所述参数域用于指示码本参数的取值,所述码本参数具有多个取值,每个取值对应一个码本的精度;或者,
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第一配置消息和第二配置消息,所述第一配置消息包括码本参数的多个取值或多个取值的指示信息,所述第二配置消息用于指示从所述多个取值中选择的取值。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码本参数的取值与预编码矩阵的下标具有预设关系。
36.一种通信装置,用于无线接入网RAN节点,包括:
生成单元,用于生成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配置多级码本的精度,且各级码本的精度不同;
发送单元,用于向终端发送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所述终端进行码本的信息的上报,其中,第M级码本的信息限制了第M+1级码本的范围,M为正整数,且小于码本的级数;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终端上报的码本的信息;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码本的信息,确定预编码矩阵。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码本的信息包括第一码本索引和第二码本索引,其中,所述第一码本索引用于选择矢量组,所述矢量组包括反映信道长期或宽带特征的多个预编码矢量,且所述第二码本索引用于从同级码本的信息中的第一码本索引所选择的矢量组中选择预编码矢量,所述预编码矢量反映信道短期或者窄带特征;且
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第一级码本的信息包括第一码本索引和第二码本索引或者包括第二码本索引,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第二级及以上级码本的信息包括第二码本索引。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M级码本的信息限定了第M+1级码本的范围,包括:
所述第M级码本的信息中的第二码本索引限定了第M+1级码本的信息中的第一码本索引的值;或者,所述第M级码本的信息中的第一码本索引和第二码本索引限定了第M+1级码本的信息中的第一码本索引的值。
39.根据权利要求37或3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码本的信息中的第一码本索引和第二码本索引一起上报或分开上报。
40.根据权利要求36至39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码本索引包括水平维度码本索引和垂直维度码本索引。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M级码本的信息限定了第M+1级码本的范围,包括:
所述第M级码本的信息中的第二码本索引限定了第M+1级码本的信息中的水平维度码本索引的值;或者,所述第M级码本的信息中的水平维度码本索引和第二码本索引限定了第M+1级码本的信息中的水平维度码本索引的值;或者,
所述第M级码本的信息中的第二码本索引限定了第M+1级码本的信息中的垂直维度码本索引的值;或者,所述第M级码本的信息中的垂直维度码本索引和第二码本索引限定了第M+1级码本的信息中的垂直维度码本索引的值;或者,
所述第M级码本的信息中的第二码本索引限定了第M+1级码本的信息中的水平维度码本索引的值和垂直维度码本索引的值;或者,所述第M级码本的信息中的水平维度码本索引、垂直维度码本索引和第二码本索引限定了第M+1级码本的信息中的水平维度码本索引的值和垂直维度码本索引的值。
42.根据权利要求36至41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多级码本的信息中部分码本的信息包括极化相位信息,所述极化相位信息用于选择极化相位。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极化相位信息在其所在的码本的信息中为独立于码本索引的信息,或者为码本索引的一部分。
44.根据权利要求42或4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第一级码本的信息包括所述极化相位信息;和/或,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最高级码本的信息包括所述极化相位信息。
45.根据权利要求36至44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码本参数,所述码本参数包括多个取值或多个取值的指示信息,每个取值对应一个码本的精度;或者,
所述配置信息包括参数域,所述参数域用于指示码本参数的取值,所述码本参数具有多个取值,每个取值对应一个码本的精度;或者,
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第一配置消息和第二配置消息,所述第一配置消息包括码本参数的多个取值或多个取值的指示信息,所述第二配置消息用于指示从所述多个取值中选择的取值。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码本参数的取值与预编码矩阵的下标具有预设关系。
CN201710008589.3A 2017-01-05 2017-01-05 通信方法、装置及*** Active CN1082822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08589.3A CN108282204B (zh) 2017-01-05 2017-01-05 通信方法、装置及***
PCT/CN2018/071618 WO2018127142A1 (zh) 2017-01-05 2018-01-05 通信方法、装置及***
EP18736058.1A EP3547562A4 (en) 2017-01-05 2018-01-05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COMMUNICATION
US16/503,612 US20190334595A1 (en) 2017-01-05 2019-07-04 Communic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08589.3A CN108282204B (zh) 2017-01-05 2017-01-05 通信方法、装置及***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82204A true CN108282204A (zh) 2018-07-13
CN108282204B CN108282204B (zh) 2021-06-15

Family

ID=627892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08589.3A Active CN108282204B (zh) 2017-01-05 2017-01-05 通信方法、装置及***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334595A1 (zh)
EP (1) EP3547562A4 (zh)
CN (1) CN108282204B (zh)
WO (1) WO201812714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43045A (zh) * 2019-09-23 2021-03-23 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pmi的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37648B (zh) 2019-01-11 2022-07-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1924863B2 (en) * 2019-10-28 2024-03-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Subband precoding signal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34707A (zh) * 2010-04-04 2010-09-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及相应的通信***
US20110194638A1 (en) * 2010-02-10 2011-08-11 Adoram Erell Codebook adaptation in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ing multilevel codebooks
WO2014176813A1 (zh) * 2013-04-28 2014-11-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预编码矩阵指示的反馈方法、接收端和发射端
WO2014198037A1 (en) * 2013-06-13 2014-12-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Two-dimensional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2d-dft) based codebook for elevation beamforming
CN104782070A (zh) * 2013-11-01 2015-07-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接收设备和发送设备
CN105684336A (zh) * 2014-09-26 2016-06-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道测量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351521B2 (en) * 2008-03-17 2013-01-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resolution beamforming based on codebooks in MIMO systems
US8306146B2 (en) * 2008-05-01 2012-11-06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Progressive feedback for high resolution limited feedback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01771514B (zh) * 2010-02-12 2015-06-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信息多级反馈的方法及***
CN102255701B (zh) * 2010-05-18 2014-04-16 同济大学 基于统计信道状态信息反馈下的组合码本选择处理方法
US8687727B2 (en) * 2010-11-05 2014-04-01 Intel Corporation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using interference feedback
US9729215B2 (en) * 2014-06-23 2017-08-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FDM signal compression
US10567060B2 (en) * 2014-10-24 2020-02-1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fficient vector quantizer for FD-MIMO systems
US10298300B2 (en) * 2016-07-27 2019-05-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Linear combination codebook for CSI reporting in advanc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94638A1 (en) * 2010-02-10 2011-08-11 Adoram Erell Codebook adaptation in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ing multilevel codebooks
CN102158315A (zh) * 2010-02-10 2011-08-17 马维尔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使用多级码本的mimo通信***中的码本自适应
CN101834707A (zh) * 2010-04-04 2010-09-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及相应的通信***
WO2014176813A1 (zh) * 2013-04-28 2014-11-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预编码矩阵指示的反馈方法、接收端和发射端
WO2014198037A1 (en) * 2013-06-13 2014-12-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Two-dimensional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2d-dft) based codebook for elevation beamforming
CN104782070A (zh) * 2013-11-01 2015-07-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接收设备和发送设备
CN105684336A (zh) * 2014-09-26 2016-06-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道测量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43045A (zh) * 2019-09-23 2021-03-23 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pmi的方法及装置
WO2021057634A1 (zh) * 2019-09-23 2021-04-01 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获取预编码矩阵索引的方法和装置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82204B (zh) 2021-06-15
WO2018127142A1 (zh) 2018-07-12
EP3547562A1 (en) 2019-10-02
US20190334595A1 (en) 2019-10-31
EP3547562A4 (en) 2019-1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707735C1 (ru) Система и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информации о выборе подпространства
CN110855336B (zh) 指示和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KR20160129767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코드북을 이용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CN108023624A (zh) 一种预编码矩阵指示方法、装置和***
CN111342912A (zh) 一种信道测量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0365381A (zh) 预编码矩阵集合确定方法、参数指示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12311431B (zh) 一种空频合并系数的指示方法及装置
CN107370558A (zh) 一种信道信息发送方法、数据发送方法和设备
CN106953672A (zh) 一种多天线***中信道信息反馈的方法及终端
CN111800172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1756415B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1106857B (zh) 指示和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CN110350957A (zh) 通信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08631837A (zh) 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11342913A (zh) 一种信道测量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0324070B (zh) 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和***
CN112533295A (zh) 参数配置方法和通信装置
WO2014181444A1 (ja) 移動局及び報告方法
CN108282204A (zh) 通信方法、装置及***
CN111865376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2312464A (zh) 上报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06685497A (zh) 码书限制信令的发送、信道信息的量化反馈方法及装置
CN112054824B (zh) 一种信道测量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1435848B (zh) 指示和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CN111010218B (zh) 指示和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