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34338B - 报文传输方法及混合接入网关 - Google Patents

报文传输方法及混合接入网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34338B
CN108234338B CN201611190799.0A CN201611190799A CN108234338B CN 108234338 B CN108234338 B CN 108234338B CN 201611190799 A CN201611190799 A CN 201611190799A CN 108234338 B CN108234338 B CN 1082343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link
cir
access gateway
hybrid access
me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19079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34338A (zh
Inventor
程剑
朱夏
乔乃强
宋良瑜
商红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19079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34338B/zh
Priority to PCT/CN2017/105884 priority patent/WO2018113393A1/zh
Priority to EP17884463.5A priority patent/EP3550774B1/en
Publication of CN1082343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34338A/zh
Priority to US16/447,607 priority patent/US11025531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343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343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2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2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 H04L47/125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by balancing the load, e.g. traffic engine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66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between networks having differing types of switching systems, e.g. gatew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52Del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12Shortest path evaluation
    • H04L45/123Evaluation of link metric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2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 H04L47/122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by diverting traffic away from congested ent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2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 H04L47/127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by using congestion predi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4Multipa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及混合接入网关,混合接入网关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目的地为家庭网关的报文;在检测到第一传输链路出现拥塞且第二传输链路未出现拥塞时,获取第一传输链路的第一CIR及获取第二传输链路的第二CIR,并且将该报文划分为第一类报文和第二类报文,并将第一类报文通过第一传输链路传输,经第二类报文通过第二传输链路传输。这样可以保证在第一传输链路出现拥塞而第二传输链路未出现拥塞时,将第一传输链路和第二传输链路混合接入混合接入网关,混合接入网关通过合理分配第二传输链路传输的报文,可以控制第一传输链路和第二传输链路的单向时延,避免出现由于排序缓存溢出而导致的丢包问题,大大提高了链路传输的传输效率。

Description

报文传输方法及混合接入网关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及混合接入网关。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目前绝大多数家庭网络用户通过运营商提供的固定带宽网络访问互联网(英文:Internet),早期的家庭网络用户在访问互联网时,一般采用数字用户线路(英文: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接入技术,通过铜线将终端接入互联网。由于光纤可以提供较大的接入带宽,因此很多运营商逐步采用光纤代替铜线来将终端接入互联网。但是,由于运营商在部署DSL接入技术时已经投入巨大资金,为了节约运营成本,很多运营商对一些如偏远地区,还采用DSL接入技术。
然而,随着各种互联网业务的发展,尤其是视频业务的不断增加,DSL接入技术成为限制带宽的瓶颈。理论情况下上,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英文:asymmetric digitalsubscriber line,ADSL)可以为用户提供最高8Mbps的下行速率,超高速数字用户线路(英文:very high speed digital subscriber line,VDSL)可以提供最高55Mbps的下行速率。但VDSL实际还会受到铜线长度以及外界信号干扰的影响,实际上很难达到55Mbps的下行速率,典型的下行速率一般为20Mbps左右。
因此,为了突破DSL接入技术造成的带宽瓶颈,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将DSL接入技术与无线长期演进(英文:long term evolution,LTE)接入技术绑定,使用户将终端通过DSL和LTE接入到互联网,以突破单纯采用DSL接入互联网时的带宽瓶颈。然而,即使采用DSL接入技术和LTE接入技术绑定的方式接入互联网时,并不能提供比单纯采用DSL接入技术接入互联网更大的带宽。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用户在采用DSL接入技术和LTE接入技术绑定的方式接入互联网时,并不能提供比单纯采用DSL接入技术接入互联网更大的带宽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及混合接入网关。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包括:
混合接入网关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目的地为家庭网关的报文;所述家庭网关分别通过第一传输链路和第二传输链路与所述混合接入网关通信;
所述混合接入网关在检测到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出现拥塞且所述第二传输链路未出现拥塞时,获取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第一承诺信息速率CIR及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第二CIR,其中,所述第一CIR为所述第一传输链路支持数据传输的第一预设传输速率,所述第二CIR为所述第二传输链路支持数据传输的第二预设传输速率;
所述混合接入网关根据所述第一CIR和所述第二CIR,将所述报文划分为第一类报文和第二类报文,并将所述第一类报文通过所述第一传输链路传输,将所述第二类报文通过所述第二传输链路传输。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报文为所述混合接入网关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m比特报文;
所述混合接入网关根据所述第一CIR和所述第二CIR,将所述报文划分为第一类报文和第二类报文,包括:
所述混合接入网关根据所述第一CIR确定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单位时间内最多允许通过的报文为p比特;
所述混合接入网关根据所述第二CIR确定所述第二传输链路单位时间内最多允许通过的报文为q比特;
所述混合接入网关首先将所述报文中的p比特作为所述第一类报文;
进一步地,如果m-p≤q,所述混合接入网关将所述报文中的m-p比特作为所述第二类报文;如果m-p>q,所述混合接入网关将所述报文中的q比特作为所述第二类报文,且将所述报文中的m-p-q比特作为所述第一类报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混合接入网关获取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第一时延和第一丢包率;
所述混合接入网关在确定所述第一时延大于第一阈值和/或者所述第一丢包率大于第二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出现拥塞。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混合接入网关向所述第二传输链路发送测量报文,得到测量结果,所述测量结果包括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第二时延;
所述混合接入网关在确定所述第二时延小于第二阈值和/或者所述第二时延与所述第一时延差的绝对值小于第三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二传输链路未出现拥塞。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获取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第一CIR,包括:
所述混合接入网关获取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最大传输带宽;
所述混合接入网关将所述最大传输带宽与预设系数的乘积作为所述第一CIR。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获取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第二CIR,包括:
A、所述混合接入网关将所述第二CIR设为第一数值;
B、所述混合接入网关判断所述第二传输链路是否出现拥塞;并在确定所述第二传输链路未出现拥塞时,执行步骤C,在确定所述第二传输链路出现拥塞时,执行步骤D;
C、按照第一预设方式增大所述第一数值,得到所述第二CIR的更新值,并根据所述更新值执行所述步骤B和C,直到所述混合接入网关确定在所述第二传输链路未出现拥塞时的目标数值,并将所述目标数值作为所述第二CIR,所述目标数值等于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最大可用传输带宽,或者目标数值小于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最大可用传输带宽预设数值;
D、将按照第二预设方式减小所述第一数值,得到所述第二CIR的更新值,并根据所述更新值执行所述步骤B和D,直到所述混合接入网关确定在所述第二传输链路未出现拥塞时的目标数值,并将所述目标数值作为所述第二CIR,所述目标数值等于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最大可用传输带宽,或者目标数值小于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最大可用传输带宽预设数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混合接入网关在检测到所述第二时延与所述第一时延差的绝对值大于所述第三阈值或者所述第二时延大于所述第二阈值时,将所述第二CIR按照所述第二预设方式减小;
或者,所述混合接入网关在检测到所述第二CIR的定时器的定时时长大于预设时长且所述第二时延小于所述第二阈值时,将所述第二CIR按照所述第一预设方式增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混合接入网关在检测到有背景报文通过所述第二传输链路传输时,将所述第二CIR按照所述第二预设方式减小;
或者,所述混合接入网关在检测到所述第二传输链路中的背景报文减少时,将所述第二CIR按照所述第一预设方式增大;
其中,将不从所述混合接入网关进入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报文作为所述背景报文。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混合接入网关,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目的地为家庭网关的报文;所述家庭网关分别通过第一传输链路和第二传输链路与所述混合接入网关通信;
处理单元,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出现拥塞且所述第二传输链路未出现拥塞时,获取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第一承诺信息速率CIR及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第二CIR,其中,所述第一CIR为所述第一传输链路支持数据传输的第一预设传输速率,所述第二CIR为所述第二传输链路支持数据传输的第二预设传输速率;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CIR和所述第二CIR,将所述报文划分为第一类报文和第二类报文,并将所述第一类报文通过所述第一传输链路传输,将所述第二类报文通过所述第二传输链路传输。
所述混合接入网关还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提供的报文传输方法。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报文传输方法及混合接入网关,混合接入网关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目的地为家庭网关的报文;混合网关在检测到第一传输链路出现拥塞且第二传输链路未出现拥塞时,获取第一传输链路的第一CIR及获取第二传输链路的第二CIR,并且混合接入网关将该报文划分为第一类报文和第二类报文,并将第一类报文通过第一传输链路传输,经第二类报文通过第二传输链路传输。这样可以保证在第一传输链路出现拥塞而第二传输链路未出现拥塞时,将第一传输链路和第二传输链路混合接入混合接入网关,混合接入网关通过合理分配第二传输链路传输的报文,可以控制第一传输链路和第二传输链路的单向时延,避免出现由于排序缓存溢出而导致的丢包问题,大大提高了链路传输的传输效率。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发明。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混合接入场景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混合接入示意图;
图3A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混合接入示意图;
图3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混合接入状态判断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报文传输示意图;
图5是中混合接入时CIR_LTE调整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CIR调整示意图;
图7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在LTE实际可用带宽不变时的CIR_LTE调整示意图;
图7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在LTE链路中有背景流量加入时CIR_LTE的调整示意图;
图7C是本发明提供实施例的在LTE链路中有背景流退出时CIR_LTE的调整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报文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报文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10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报文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11是图8中步骤S120的流程图;
图12是图8中步骤S120的又一流程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合接入网关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合接入网关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现有技术当中,为了突破DSL接入技术造成的带宽瓶颈,将DSL接入技术与LTE接入技术绑定,使用户将终端通过DSL和LTE接入到互联网,以突破单纯采用DSL接入互联网时的带宽瓶颈。如图1所示,家庭网关(英文:home gateway,HG)分别同时通过DSL链路和LTE链路接入互联网。其中,来自网络侧(Internet)的报文进入混合接入网关(英文:hybrid accessgateway,HAG),HAG可以采用逐流或者逐包的负载分担方式将来自网络侧的报文分别通过DSL链路和LTE链路发送给HG。
其中,逐流负载分担是比较常见的方式,HAG根据报文的五元组(源IP地址,源端口号,目的IP地址,目的端口号和传输层协议)按照哈希(英文:hash)算法将不同的流分配到不同的下行链路上去,这种方式实现起来比较简单。但是逐流方式的缺陷是非常明显的,即每条流都受限于它所在那条链路的带宽。比如DSL链路的最大带宽为30Mbps,LTE链路的最大带宽为20Mbps。在使用逐流方式时,分配到DSL链路的流的最大传输速率只能是30Mbps,分配到LTE链路的流的最大传输速率只能是20Mbps。如果使用逐包方式则没有这种限制,理论上最大可以达到50Mbps。
在采用逐包负载分担时,HAG对每个报文进行通用路由封装(英文:GenericRouting Encapsulation,GRE)协议进行封装,然后通过DSL链路或LTE链路发送给HG。当DSL链路上的报文速率超过该DSL链路的阈值后,HAG将超出该最大带宽的报文将通过LTE链路发送给HG。DSL链路的阈值可以根据业务带宽动态变化。HAG在封装报文时,会在每个封装后的报文的GRE头中增加序列号,HG在收到GRE封装的报文后,使用该报文的GRE头中的序列号来还原逐包负载分担导致的乱序。为了防止报文丢弃,保序设置有保序时延,超时后会直接发送。
然而,实际的网络常常达不到理想的情况,实测经常会出现DSL链路和LTE链路绑定后,传输控制协议(英文: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吞吐率比单独的DSL链路或LTE链路的带宽都小的情况,即出现1+1<1的情况。例如,DSL链路的带宽为30Mbps,LTE链路的带宽为20Mbps,DSL链路和LTE链路绑定之后,TCP吞吐率只能达到15Mbps。
本发明实施例中,将DSL链路和LTE链路绑定称为混合接入(英文:hybrid access,HA),形成的包括DSL链路和LTE链路的逻辑链路称为HA链路。HA引起时延的原因是HA场景下发送到LTE链路的报文的(以下称为HA报文)优先级低于正常的LTE报文的优先级,而无线设备上设置的队列缓存通常较大,HA报文在无线设备上长时间得不到调度,在队列里等待造成LTE链路上的HA报文产生较大的时延。并且,当LTE链路中的报文超过无线设备的队列缓存,无线设备会首先丢弃HA报文。
另外,现有技术当中还存在乱序误判的现象,即两个链路(如DSL链路和LTE链路)的时延差过大,HG排序缓存无法处理,直接上送TCP协议栈,导致TCP误判成丢包的现象。
为了验证现有技术当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实施例进行理论分析。
在图2所示的场景中,造成上述性能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LTE链路的网络状况太差,导致启用混合接入后的HA链路的吞吐率反而不如DSL链路的吞吐率。
TCP的吞吐率理论公式如公式(1)所示:
Figure BDA0001187166810000061
其中,TCP Throughput表示TCP的吞吐率,BW表示带宽,WindowSize表示发送窗口的大小,RTT表示双向时延,MSS表示每个TCP报文的负载的大小,C表示常数,常用取值为1或者1.22,p表示丢包率。
由公式(1)可知,TCP的吞吐率与时延、丢包率成反比。
启用HA后,HA链路的整体时延是两条链路时延的较大值,整体丢包率取决于链路所占权重,如公式(2)所示:
RTTHA=max(RTT1,RTT2) pHA=w1×p1+w2×p2 (2)
其中,RTTHA表示叠加链路的时延,RTT1表示DSL链路的时延,RTT2表示LTE链路的时延,w1表示DSL链路的权重,表示,w2表示LTE链路的权重,p1表示DSL链路的丢包率,p2表示LTE链路的丢包率。
因此HA链路的整体吞吐率可以通过公式(3)来表示:
Figure BDA0001187166810000071
其中,BW1表示DSL链路的带宽,BW2表示LTE链路的带宽,WindowSize表示发送窗口的大小,MSS表示每个TCP报文的负载的大小,C表示常数,常用取值为1或者1.22,RTT1表示DSL链路的时延,RTT2表示LTE链路的时延,p1表示DSL链路的丢包率,p2表示LTE链路的丢包率。
其中公式中影响吞吐率最关键的部分是:
Figure BDA0001187166810000072
如果链路2的网络状况过差,出现
Figure BDA0001187166810000073
时,那么HA链路的吞吐率将还不如DSL链路的吞吐率。因此,上述现有技术当中存在的问题主要看链路2(LTE链路)的恶劣程度,如果出现RTT2>RTT1且p2>p1的情况,那么上述现有技术当中出现的问题一定存在。
因此,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及混合接入网关。
如图3A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混合接入示意图。
另外,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在HAG中设置有承诺访问速率(CommittedAccess Rate,CAR)。其中,CAR的作用是对一个端口或者子端口进出流量按照预设速率进行分类,将超过某个速率的报文和不超过某个速率的报文分为两类,然后可对报文进行染色(实际就是在IP报文的TOS字段打上不同的标记,后续可以针对不同标记的报文进行不同的处理,一般约定超过预设速率的为黄色报文,低于预设速率的为绿色报文)。本发明实施例中,CAR用来指一个特定的分类模块。其中,承诺信息速率(英文:committed informationrate,CIR)是CAR中设定的速率,高于等于该速率的为黄色报文,低于该速率的为绿色报文。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读者在图4中分辨被CAR分类模块划分的黄色报文和绿色报文,本发明实施例在图4用黑色方块来表示黄色报文,用白色方块来表示绿色报文。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两级CAR进行分类,将被两级CAR分类后的报文通过DSL链路或者LTE链路进行传输。
结合图1至图4,如果不考虑收敛比,家庭宽带网络的接入带宽可以认为是用户独享的,而无线网络的接入带宽是多用户共享的,这也直接决定了它们的计费模式是不同的:家庭宽带网络一般都是包月计费,不限制流量;无线网络一般都是按照流量计费。简单理解就是:家庭宽带网络是比较便宜的网络,无线网络是较贵的网络。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为报文选择链路的策略是,优先使选择DSL链路。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中无线网络以LTE网络为例进行说明,本发明实施例并不局限于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报文传输方法,结合图3B所示,在网络传输的初始状态时仅采用DSL链路进行数据传输,将LTE链路彻底关闭。即在初始状态HAG仅采用DSL链路收发数据,而不采用LTE链路传输数据,包括在LTE链路上不发送测量报文。HAG通过获取DSL链路上的时延和丢包率参数,判断DSL链路是否发生。HAG在检测到DSL链路出现拥塞时,说明HAG仅采用DSL链路传输报文无法满足实际的需要,这时需要考虑采用DSL链路与LTE链路混合接入传输报文。因此,HAG切换到测试(英文:test)状态,此时图4中的LTE_CIR=0,LTE链路上仅发送测量报文,用于测量LTE链路的时延和丢包率等参数。根据测量得到的参数进行判断,如果LTE链路的往返时延(英文:round-trip time,RTT)大于无线设备队列缓存时长,或者Delay(LTE)–Delay(DSL)>HG的排序缓存时间,可以确定LTE已经处于拥塞状态,无法满足使用HA链路的条件,这时仍然退回到只采用DSL链路传输报文的状态,并且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设定一个定时器,在定时器未达到预设时长之前HA都不再进入test状态。
其中,Delay(LTE)表示LTE链路的时延,Delay(DSL)表示DSL链路的时延,LTE和DSL链路的时延差不能超过HG上的排序缓存时间,否则将引起HG上排序超时而乱序,LTE的双向时延也不能大于无线设备的队列缓存时间(一般是300毫秒以上),否则LTE链路会在高时延的情况下发生丢包。
其中,在HAG获取DSL链路或者LTE链路的双向时延时,HAG定期向LTE链路或者DSL链路发送测量报文,将HAG的发送该测量报文时的时间t1记录在报文中,HG收到该测量报文立即将该报文发回给HAG,HAG收到该测量报文的时间为t2,则t2–t1即为LTE链路或者DSL链路的双向时延。
另外,网络链路在轻载的时候,RTT一般是一个比较小的固有的值(最小时延),丢包率同样比较小(最小丢包率),随着吞吐率的不断增加,网络设备处理能力有限,报文开始在设备中排队而导致网络拥塞,RTT将不断增加,丢包率也开始加大,吞吐率反而下降。因此,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测量网络的时延和丢包率的变化,判断网络是否出现拥塞,并将拥塞之前所能达到的最大吞吐率认为是该链路的最大能力,也就是这个吞吐率恰好对应最大的网络利用率。
如果LTE链路满足时延条件,即LTE链路的RTT小于无线设备队列缓存时长,并且Delay(LTE)–Delay(DSL)<HG排队缓存时长,这时进入Bonding状态,启用HA,结合图4,根据两级CAR的分类将需要传输的报文分配到DSL链路或者LTE链路上传输。其中,CIR_DSL的初始值为DSL链路能达到的最大传输速率乘以一个系数(如0.95),这样可以确保这个CIR_DSL大致可以覆盖DSL链路带宽但不至于超过DSL链路带宽。其中,Bonding状态可以看做是需要进入HA的状态。
即CIR_DSL=THROUGHPUT_DSL_MAX*0.95,其中,THROUGHPUT_DSL_MAX表示DSL链路能达到的最大传输速率。
另外,CIR_LTE初始值为一个比较小的值CIR_LTE_MIN,一般可设置为10KB,由于LTE链路是多个用户共享,因此LTE的带宽上限还不能确定,需要计算CIR_LTE来自适应LTE链路的实际带宽。
如图5所示,纵轴表示CIR_LTE,横轴表示时间,BW_LTE表示LTE链路都是实际带宽,由于LTE链路被多个用户共享,而LTE链路在不同时刻的实际带宽BW_LTE可能不同,因此BW_LTE一般是一个浮动的数值。在DSL链路出现拥塞且满足HA的切换条件时,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LTE链路的带宽,CIR_LTE最好可以与BW_LTE的数值相同,但实际当中很难实现CIR_LTE等于BW_LTE,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只要满足CIR_LTE小于BW_LTE一定的数值即可,当然还可以使CIR_LTE小于但无限接近于BW_LTE。
如图5所示,刚开始时赋予CIR_LTE一个初值,如10KB,如果满足以下条件:LTE的RTT小于无线设备队列缓存时长和Delay(LTE)–Delay(DSL)<HG排队缓存时长,且第二级CAR存在黄色报文,那么上调CIR_LTE。如果上调CIR_LTE后上述条件都可以满足,实施例中可以将这个上调CIR_LTE的阶段称为Max Probing(最大能力上探)阶段,在该阶段,可以采用倍数增长方式为CIR_LTE依次赋值,如10、20、40、80、160、630、640、2560、5120、10240…,目的在于快速探测到LTE实际带宽(BW_LTE)的位置。该阶段为后期快速收敛(英文:FastConvergence)阶段提供一个快速的探索过程。
为CIR_LTE赋予某个数值之后,在第一次出现不能满足上述条件的情况下,进入Fast Convergence阶段,这个阶段是可以利用二分法逼近上一次CIR_LTE发生下降的位置,并在该位置附近停留较长时间,以收敛到一个比较稳定的网络状态。即:
CIR_LTE(n+1)=1/2(CIR_LTEmax(n)+CIR_LTEmin(n))
其中,CIR_LTE(n+1)表示第n+1个调整周期的CIR_LTE数值,n为正整数;CIR_LTEmax(n)表示第n个调整周期中CIR_LTE的最大数值,CIR_LTEmin(n)表示第n个调整周期中CIR_LTE的最小数值。另外,CIR_LTEmax(n+1)=CIR_LTEmax(n),CIR_LTEmin(n+1)=CIR_LTE(n+1)。
通过上述二分法可以使得CIR_LTE(n+1)最终收敛,即CIR_LTE(n+1)的数值不变。
另外,如果不满足上述的Delay(LTE)–Delay(DSL)<HG排序缓存时间或者RTT_LTE<网络设备排序缓存时间的条件之一,CIR_LTE将被下调,下调幅度为beta,实施例中可以将beta的取值为固定值10%。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图5中的一个调整周期的时长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
其中,Delay(LTE)–Delay(DSL)可以通过下述方式来测量:
HAG可以定期向HG发送测量报文,也可以在数据报文中的GRE头部分标记时间戳,以测量单向时延差。HAG在DSL和LTE链路发送报文是记录时间戳分别为TS_SEND_DSL和TS_SEND_LTE,HG在接收到报文时的时间戳分别是TS_RECV_DSL和TS_RECV_LTE,那么单向时延差为:TS_Diff=(TS_RECV_LTE–TS_RECV_DSL)–(TS_SEND_LTE–TS_SEND_DSL),TS_Diff即为Delay(LTE)–Delay(DSL)的值。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CIR_LTE调整示意图,如图6所示。
结合图5和图6,在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在[Delay(LTE)–Delay(DSL)]n+1<[Delay(LTE)–Delay(DSL)]n,并且定时Timer>r时,CIR_LTE从Fast Convergence(快速收敛)阶段进入Max Probing(最大能力上探)阶段时。其中,Timer为定时时长,r为整数。另外,在CAR(LTE)中存在黄色报文且CIR_LTEmax(n)时,CIR_LTE从CIR维持阶段进入Max Probing阶段。
在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如果Delay(LTE)–Delay(DSL)>DSE,或者LTE链路的RTT(LTE)>BSE,那么CIR_LTE从Max Probing阶段、CIR维持阶段、Fast Convergence阶段进入CIR下调阶段,其中,BSE为设定的阈值。
在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如果Delay(LTE)–Delay(DSL)≤DSE、RTT(LTE)≤BSE且CAR(LTE)中存在黄色报文,那么CIR_LTE从CIR下调阶段进入Fast Convergence阶段。另外,如果CAR(LTE)中存在黄色报文,CIR_LTE从CIR维持阶段进入Fast Convergence阶段。
在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如果CAR(LTE)中不存在黄色报文,CIR_LTE从MaxProbing阶段、Fast Convergence阶段进入CIR维持阶段。
在本发明提供的又一实施例中,不同场景下CIR_LTE的调整工作状态如图7A至7C所示,图7A表示在LTE实际带宽没有变化时CIR_LTE的调整示意图。在CIR_LTE进入维持阶段后,为了防止LTE链路因出现拥塞导致LTE链路的丢包,以及在LTE链路因出现可利用带宽增加时而未能充分利用LTE链路的带宽,本发明实施例中,CIR_LTE进入维持阶段后设定定时器,在定时器结束后重新探测LTE链路的最大带宽,如果LTE链路的可用最大带宽没有发生变化,CIR_LTE会重新进入维持阶段。
图7B表示LTE链路中有背景流量加入时CIR_LTE的调整示意图。图7C表示LTE链路中有背景流量退出时CIR_LTE的调整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背景报文是指其他用于通过LTE传输报文的用户,由于LTE为用户共享机制,因此在使用LTE的用户增加时,占用的LTE的带宽就可能较大,剩余的可利用带宽就较小。因此,在使用LTE的其他用户增加时,如图7B所示,LTE链路中可利用的最大带宽就会减小,CIR_LTE也需要相应减小。在使用LTE的用户减少时,其他用户占用LTE的带宽就可能会减小,剩余的可利用带宽就会增加,CIR_LTE也需要相应增大。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针对LTE链路的不同情况,均可以将CIR_LTE调整到合适的位置。
本法提供的混合接入的隧道绑定方法,在HA的场景下,为解决由于LTE链路拥塞导致的时延和丢包率加大,从而造成TCP性能下降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控制DSL和L链路TE链路的单向时延差,可以避免由于排序缓存溢出而导致的丢包现象。通过控制LTE链路的RTT,LTE链路也不会由于排队过长,出现拥塞导致的时延加大和丢包的问题,在自适应的条件下通过控制LTE链路的报文配比,使LTE链路分配的报文最优化,可以很好适应因背景流量的加入或退出而造成的影响。
为了详细阐述上述各实施例中HAG侧的执行流程,结合上述各个实施例,在本发明提供的又一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提供了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S110中,混合接入网关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目的地为家庭网关的报文。
其中,家庭网关分别通过第一传输链路和第二传输链路与混合接入网关通信。
HAG在网络传输的初始状态时仅采用DSL链路进行数据传输,将LTE链路彻底关闭。即在初始状态HAG仅采用DSL链路收发数据,而不采用LTE链路传输数据,包括在LTE链路上不发送测量报文。HAG通过获取DSL链路上的时延和丢包率参数,判断DSL链路是否发生拥塞。例如,在DSL链路被用满时,通过获取到的DSL链路上的时延和丢包率参数,可以判断到DSL链路出现拥塞。HAG在检测到DSL链路出现拥塞时,说明HAG仅采用DSL链路传输报文无法满足实际的需要,这时需要考虑采用DSL链路与LTE链路混合接入传输报文。
在步骤S120中,混合接入网关在检测到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出现拥塞且所述第二传输链路未出现拥塞时,获取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第一承诺信息速率CIR及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第二CIR。
其中,第一传输链路和第二传输连接链路共同接入到混合接入网关,第一CIR为第一传输链路支持数据传输的第一预设传输速率,第二CIR为第二传输链路支持数据传输的第二预设传输速率。
其中,第一传输链路可以是DSL链路,第二传输链路可以是LTE链路,判断第一传输链路与第二传输链路是否拥塞的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中,对DSL链路和LTE链路是否拥塞的判断方式。第一CIR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的CIR(DSL),第二CIR为上述实施例中的CIR(LTE)。
在步骤S130中,混合接入网关根据第一CIR和第二CIR,将报文划分为第一类报文和第二类报文,并将第一类报文通过第一传输链路传输,将第二类报文通过第二传输链路传输。
本发明实施例中将HAG接收到发送的目的为HG的报文划分为两类,分别通过第一传输链路和第二传输链路传输。并且本发明实施例中HAG将报文优先分配给第一传输链路,将不能通过第二传输链路传输的报文重新分配给第一传输链路传输,保证分配给第二传输链路的报文不超过第二CIR。
示例性的,如果HAG单位时间内接收到m比特(bit)报文,HAG根据第一CIR确定第一传输链路单位时间内最多允许通过的报文为p比特。
HAG根据第二CIR确定第二传输链路单位时间内最多允许通过的报文为q比特。
HAG首先将报文中的p比特作为第一类报文。
进一步地,如果m-p≤q,HAG将报文中的m-p比特作为第二类报文。如果m-p>q,HAG将报文中的q比特作为第二类报文,且将报文中的m-p-q比特作为第一类报文。
HAG在将接收到的发送目的为HG的报文划分为第一类报文和第二类报文后,就可以将第一类报文通过第一传输链路传输,将第二类报文通过第二传输链路传输。这样通过将HAG接收到的报文通过合理分配和传输,可以合理利用第一传输链路和第二传输链路的资源,进而提高报文传输的传输效率,降低报文的丢包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报文传输方法,混合接入网关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目的地为家庭网关的报文;混合网关在检测到第一传输链路出现拥塞且第二传输链路未出现拥塞时,获取第一传输链路的第一CIR及获取第二传输链路的第二CIR,并且混合接入网关将该报文划分为第一类报文和第二类报文,并将第一类报文通过第一传输链路传输,经第二类报文通过第二传输链路传输。这样可以保证在第一传输链路出现拥塞而第二传输链路未出现拥塞时,将第一传输链路和第二传输链路混合接入混合接入网关,混合接入网关通过合理分配第二传输链路传输的报文,可以控制第一传输链路和第二传输链路的单向时延,避免出现由于排序缓存溢出而导致的丢包问题,大大提高了链路传输的传输效率。为了详述如何确定第一传输链路是否出现拥塞,作为图8方法的细化,在本发明提供的又一实施例中,基于图8,如图9所示,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在步骤S140中,混合接入网关获取第一传输链路的第一时延和第一丢包率。
在步骤S150中,混合接入网关在确定第一时延大于第一阈值和/或者第一丢包率大于第二阈值时,确定第一传输链路出现拥塞。
混合接入网关只要判断到第一时延大于第一阈值和第一丢包率大于第二阈值中至少一个满足,就可以确定第一传输链路出现拥塞。
为了详述如何确定第二传输链路是否出现拥塞,作为图8方法的细化,在本发明提供的又一实施例中,基于图8,如图10所示,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在步骤S160中,混合接入网关向第二传输链路发送测量报文,得到测量结果。
其中,测量结果包括第二传输链路的第二时延。
在步骤S170中,混合接入网关在确定第二时延小于第二阈值和/或者第二时延与第一时延差的绝对值小于第三阈值时,确定第二传输链路未出现拥塞。
混合接入网关通过获取测量报文的测量结果,在确定第二时延小于第二阈值和第二时延与第一时延差的绝对值小于第三阈值中至少一个满足条件时,就可以确定第二传输链路未出现拥塞。
为了具体阐述如何获取第一传输链路的第一CIR,作为图8方法的细化,在本发明提供的又一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步骤S120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在步骤S101中,混合接入网关获取第一传输链路的最大传输带宽。
在步骤S102中,混合接入网关将最大传输带宽与预设系数的乘积作为第一CIR。
第一传输链路相当于上述实施中的DSL链路,而DSL链路是用户独享,因此DSL链路的最大传输带宽是固定的,可以直接获取。其中,预设系数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设置的0.95。
为了具体阐述如何获取第一传输链路的第一CIR,作为图8方法的细化,在本发明提供的又一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步骤S120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21、混合接入网关将CIR设为第一数值。
步骤S122、混合接入网关判断第二传输链路是否出现拥塞。并在确定第二传输链路未出现拥塞时,执行步骤S123,在确定第二传输链路出现拥塞时,执行步骤S124。
步骤S123、按照第一预设方式增大第一数值,得到CIR的更新值,并根据更新值执行步骤S122和步骤S123,直到混合接入网关确定在第二传输链路未出现拥塞时的目标数值,并将目标数值作为CIR,目标数值等于第二传输链路的最大可用传输带宽,或者目标数值小于第二传输链路的最大可用传输带宽预设数值。
步骤S124、将按照第二预设方式减小第一数值,得到CIR的更新值,并根据更新值执行步骤S122和步骤S123,直到混合接入网关确定在第二传输链路未出现拥塞时的目标数值,并将目标数值作为CIR,目标数值等于第二传输链路的最大可用传输带宽,或者目标数值小于第二传输链路的最大可用传输带宽预设数值。
具体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的图6及图6对应的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另外,混合接入网关在检测到第二时延与第一时延差的绝对值大于第三阈值或者第二时延大于第二阈值时,将第二CIR按照第二预设方式减小。
或者,混合接入网关在检测到第二CIR的定时器的定时时长大于预设时长且第二时延小于第二阈值时,将第二CIR按照第一预设方式增大。
在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混合接入网关在检测到第二传输链路中有背景报文通过第二传输链路传输时,将第二CIR按照第二预设方式减小。
或者,混合接入网关在检测到第二传输链路中的背景报文减小时,将第二CIR按照第一预设方式增大;
其中,将不从混合接入网关进入第二传输链路的报文作为背景报文。
参见上述实施例中图5及图5对应的实施例中的倍数增长方式,本发明实施例中涉及到的第一预设方式,在混合接入网关进入最大能力探测状态时,第一预设方式可以是倍数增长方式。在混合接入网关进入快速收敛状态时,第一预设方式和第二预设方式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的二分法的算法方式,用于将CIR_LTE逼近LTE链路的实际带宽。
通过以上的方法实施例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另外,作为对上述各实施例的实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混合接入网关,如图13,包括:接收单元10、处理单元20和发送单元30;其中,
接收单元10,用于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目的地为家庭网关的报文;所述家庭网关分别通过第一传输链路和第二传输链路与所述混合接入网关通信;
处理单元20,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出现拥塞且所述第二传输链路未出现拥塞时,获取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第一承诺信息速率CIR及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第二CIR,其中,所述第一CIR为所述第一传输链路支持数据传输的第一预设传输速率,所述第二CIR为所述第二传输链路支持数据传输的第二预设传输速率;
所述处理单元20,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CIR和所述第二CIR,将所述报文划分为第一类报文和第二类报文,并将所述第一类报文通过所述第一传输链路传输,将所述第二类报文通过所述第二传输链路传输。
在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所述报文为所述混合接入网关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m比特报文,所述处理单元20,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CIR确定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单位时间内最多允许通过的报文为p比特;
所述处理单元20,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CIR确定所述第二传输链路单位时间内最多允许通过的报文为q比特;
所述处理单元20,还用于首先将所述报文中的p比特作为所述第一类报文;
进一步地,如果m-p≤q,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将所述报文中的m-p比特作为所述第二类报文;如果m-p>q,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将所述报文中的q比特作为所述第二类报文,且将所述报文中的m-p-q比特作为所述第一类报文。
在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获取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第一时延和第一丢包率;
所述处理单元20,还用于在确定所述第一时延大于第一阈值和/或者所述第一丢包率大于第二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出现拥塞。
在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所述发送单元30,用于向所述第二传输链路发送测量报文,得到测量结果,所述测量结果包括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第二时延;
所述处理单元20,用于在确定所述第二时延小于第二阈值和/或者所述第二时延与所述第一时延差的绝对值小于第三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二传输链路未出现拥塞。
在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20,还用于获取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最大传输带宽;
所述处理单元20,还用于将所述最大传输带宽与预设系数的乘积作为所述第一CIR。
在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20,还用于执行下述步骤:
A、将所述第二CIR设为第一数值;
B、判断所述第二传输链路是否出现拥塞;并在确定所述第二传输链路未出现拥塞时,执行步骤C,在确定所述第二传输链路出现拥塞时,执行步骤D;
C、按照第一预设方式增大所述第一数值,得到所述第二CIR的更新值,并根据所述更新值执行所述步骤B和C,直到所述混合接入网关确定在所述第二传输链路未出现拥塞时的目标数值,并将所述目标数值作为所述第二CIR,所述目标数值等于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最大可用传输带宽,或者目标数值小于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最大可用传输带宽预设数值;
D、将按照第二预设方式减小所述第一数值,得到所述第二CIR的更新值,并根据所述更新值执行所述步骤B和D,直到所述混合接入网关确定在所述第二传输链路未出现拥塞时的目标数值,并将所述目标数值作为所述第二CIR,所述目标数值等于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最大可用传输带宽,或者目标数值小于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最大可用传输带宽预设数值。
在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20,还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第二时延与所述第一时延差的绝对值大于所述第三阈值或者所述第二时延大于所述第二阈值时,将所述第二CIR按照所述第二预设方式减小;
或者,所述处理单元20,还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第二CIR的定时器的定时时长大于预设时长且所述第二时延小于所述第二阈值时,将所述第二CIR按照所述第一预设方式增大。
在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在检测到有背景报文通过所述第二传输链路传输时,将所述第二CIR按照所述第二预设方式减小;
或者,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第二传输链路中的背景报文减少时,将所述第二CIR按照所述第一预设方式增大;
其中,将不从所述混合接入网关进入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报文作为所述背景报文。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混合接入网关,其中各个单元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混合接入网关,混合接入网关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目的地为家庭网关的报文;混合网关在检测到第一传输链路出现拥塞且第二传输链路未出现拥塞时,获取第一传输链路的第一CIR及获取第二传输链路的第二CIR,并且混合接入网关将该报文划分为第一类报文和第二类报文,并将第一类报文通过第一传输链路传输,经第二类报文通过第二传输链路传输。这样可以保证在第一传输链路出现拥塞而第二传输链路未出现拥塞时,将第一传输链路和第二传输链路混合接入混合接入网关,混合接入网关通过合理分配第二传输链路传输的报文,可以控制第一传输链路和第二传输链路的单向时延,避免出现由于排序缓存溢出而导致的丢包问题,大大提高了链路传输的传输效率。
另外,在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图13中的接收单元10可以是接收器11,处理单元20可以为处理器12,发送单元30可以为发送器13,所述接收器11或发送器13可以由收发器替换,同时,混合接入网关还可以包括存储器(图中未示出),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混合接入网关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可用于众多通用或专用的计算***环境或配置中。例如:个人计算机、服务器计算机、手持设备或便携式设备、平板型设备、多处理器***、基于微处理器的***、置顶盒、可编程的消费电子设备、网络PC、小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包括以上任何***或设备的分布式计算环境等等。
本发明可以在由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例如程序模块。一般地,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对象、组件、数据结构等等。也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践本发明,在这些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由通过通信网络而被连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来执行任务。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包括存储设备在内的本地和远程计算机存储介质中。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发明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发明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发明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发明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4)

1.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混合接入网关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目的地为家庭网关的报文;所述家庭网关分别通过第一传输链路和第二传输链路与所述混合接入网关通信;
所述混合接入网关获取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第一承诺信息速率CIR及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第二CIR,其中,所述第一CIR为所述第一传输链路支持数据传输的第一预设传输速率,所述第二CIR为所述第二传输链路支持数据传输的第二预设传输速率;
所述混合接入网关根据所述第一CIR和所述第二CIR,将所述报文划分为第一类报文和第二类报文,并将所述第一类报文通过所述第一传输链路传输,将所述第二类报文通过所述第二传输链路传输,其中,所述报文为所述混合接入网关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m比特报文;
所述混合接入网关根据所述第一CIR和所述第二CIR,将所述报文划分为第一类报文和第二类报文,包括:
所述混合接入网关根据所述第一CIR确定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单位时间内最多允许通过的报文为p比特;
所述混合接入网关根据所述第二CIR确定所述第二传输链路单位时间内最多允许通过的报文为q比特;
所述混合接入网关首先将所述报文中的p比特作为所述第一类报文;
进一步地,如果m-p≤q,所述混合接入网关将所述报文中的m-p比特作为所述第二类报文;如果m-p>q,所述混合接入网关将所述报文中的q比特作为所述第二类报文,且将所述报文中的m-p-q比特作为所述第一类报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混合接入网关获取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第一时延和第一丢包率;
所述混合接入网关在确定所述第一时延大于第一阈值和/或者所述第一丢包率大于第二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出现拥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混合接入网关向所述第二传输链路发送测量报文,得到测量结果,所述测量结果包括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第二时延;
所述混合接入网关在确定所述第二时延小于第二阈值和/或者所述第二时延与所述第一时延差的绝对值小于第三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二传输链路未出现拥塞。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第一CIR,包括:
所述混合接入网关获取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最大传输带宽;
所述混合接入网关将所述最大传输带宽与预设系数的乘积作为所述第一CIR。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第二CIR,包括:
A、所述混合接入网关将所述第二CIR设为第一数值;
B、所述混合接入网关判断所述第二传输链路是否出现拥塞;并在确定所述第二传输链路未出现拥塞时,执行步骤C,在确定所述第二传输链路出现拥塞时,执行步骤D;
C、按照第一预设方式增大所述第一数值,得到所述第二CIR的更新值,并根据所述更新值执行所述步骤B和C,直到所述混合接入网关确定在所述第二传输链路未出现拥塞时的目标数值,并将所述目标数值作为所述第二CIR,所述目标数值等于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最大可用传输带宽,或者目标数值小于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最大可用传输带宽预设数值;
D、将按照第二预设方式减小所述第一数值,得到所述第二CIR的更新值,并根据所述更新值执行所述步骤B和D,直到所述混合接入网关确定在所述第二传输链路未出现拥塞时的目标数值,并将所述目标数值作为所述第二CIR,所述目标数值等于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最大可用传输带宽,或者目标数值小于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最大可用传输带宽预设数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混合接入网关在检测到所述第二时延与所述第一时延差的绝对值大于所述第三阈值或者所述第二时延大于所述第二阈值时,将所述第二CIR按照所述第二预设方式减小;
或者,所述混合接入网关在检测到所述第二CIR的定时器的定时时长大于预设时长且所述第二时延小于所述第二阈值时,将所述第二CIR按照所述第一预设方式增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混合接入网关在检测到有背景报文通过所述第二传输链路传输时,将所述第二CIR按照所述第二预设方式减小;
或者,所述混合接入网关在检测到所述第二传输链路中的背景报文减少时,将所述第二CIR按照所述第一预设方式增大;
其中,将不从所述混合接入网关进入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报文作为所述背景报文。
8.一种混合接入网关,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目的地为家庭网关的报文;所述家庭网关分别通过第一传输链路和第二传输链路与所述混合接入网关通信;
处理单元,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出现拥塞且所述第二传输链路未出现拥塞时,获取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第一承诺信息速率CIR及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第二CIR,其中,所述第一CIR为所述第一传输链路支持数据传输的第一预设传输速率,所述第二CIR为所述第二传输链路支持数据传输的第二预设传输速率;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CIR和所述第二CIR,将所述报文划分为第一类报文和第二类报文,并将所述第一类报文通过所述第一传输链路传输,将所述第二类报文通过所述第二传输链路传输,其中,所述报文为所述混合接入网关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m比特报文;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CIR确定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单位时间内最多允许通过的报文为p比特;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CIR确定所述第二传输链路单位时间内最多允许通过的报文为q比特;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首先将所述报文中的p比特作为所述第一类报文;
进一步地,如果m-p≤q,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将所述报文中的m-p比特作为所述第二类报文;如果m-p>q,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将所述报文中的q比特作为所述第二类报文,且将所述报文中的m-p-q比特作为所述第一类报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混合接入网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获取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第一时延和第一丢包率;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在确定所述第一时延大于第一阈值和/或者所述第一丢包率大于第二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出现拥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混合接入网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发送单元: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二传输链路发送测量报文,得到测量结果,所述测量结果包括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第二时延;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在确定所述第二时延小于第二阈值和/或者所述第二时延与所述第一时延差的绝对值小于第三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二传输链路未出现拥塞。
11.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所述的混合接入网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获取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最大传输带宽;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将所述最大传输带宽与预设系数的乘积作为所述第一CIR。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混合接入网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执行下述步骤:
A、将所述第二CIR设为第一数值;
B、判断所述第二传输链路是否出现拥塞;并在确定所述第二传输链路未出现拥塞时,执行步骤C,在确定所述第二传输链路出现拥塞时,执行步骤D;
C、按照第一预设方式增大所述第一数值,得到所述第二CIR的更新值,并根据所述更新值执行所述步骤B和C,直到所述混合接入网关确定在所述第二传输链路未出现拥塞时的目标数值,并将所述目标数值作为所述第二CIR,所述目标数值等于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最大可用传输带宽,或者目标数值小于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最大可用传输带宽预设数值;
D、将按照第二预设方式减小所述第一数值,得到所述第二CIR的更新值,并根据所述更新值执行所述步骤B和D,直到所述混合接入网关确定在所述第二传输链路未出现拥塞时的目标数值,并将所述目标数值作为所述第二CIR,所述目标数值等于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最大可用传输带宽,或者目标数值小于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最大可用传输带宽预设数值。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混合接入网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第二时延与所述第一时延差的绝对值大于所述第三阈值或者所述第二时延大于所述第二阈值时,将所述第二CIR按照所述第二预设方式减小;
或者,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第二CIR的定时器的定时时长大于预设时长且所述第二时延小于所述第二阈值时,将所述第二CIR按照所述第一预设方式增大。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混合接入网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在检测到有背景报文通过所述第二传输链路传输时,将所述第二CIR按照所述第二预设方式减小;
或者,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第二传输链路中的背景报文减少时,将所述第二CIR按照所述第一预设方式增大;
其中,将不从所述混合接入网关进入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报文作为所述背景报文。
CN201611190799.0A 2016-12-21 2016-12-21 报文传输方法及混合接入网关 Active CN1082343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90799.0A CN108234338B (zh) 2016-12-21 2016-12-21 报文传输方法及混合接入网关
PCT/CN2017/105884 WO2018113393A1 (zh) 2016-12-21 2017-10-12 报文传输方法及混合接入网关
EP17884463.5A EP3550774B1 (en) 2016-12-21 2017-10-12 Packet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hybrid access gateway
US16/447,607 US11025531B2 (en) 2016-12-21 2019-06-20 Packet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hybrid access gateway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90799.0A CN108234338B (zh) 2016-12-21 2016-12-21 报文传输方法及混合接入网关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34338A CN108234338A (zh) 2018-06-29
CN108234338B true CN108234338B (zh) 2021-08-20

Family

ID=626244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190799.0A Active CN108234338B (zh) 2016-12-21 2016-12-21 报文传输方法及混合接入网关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025531B2 (zh)
EP (1) EP3550774B1 (zh)
CN (1) CN108234338B (zh)
WO (1) WO201811339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025484B2 (en) 2018-01-18 2021-06-01 Cable Television Laboratories, Inc. Ad-hoc wireless mesh network system and methodology for failure reporting and emergency communications
US20200022005A1 (en) * 2018-01-18 2020-01-16 Cable Television Laboratories, Inc. Ad-hoc wireless mesh network system and methodology for failure reporting and emergency communications
CN109150589A (zh) * 2018-07-25 2019-01-04 赛尔网络有限公司 基于Open Stack虚拟网络阻塞异常的处理方法及***
CN110944358B (zh) * 2018-09-25 2021-12-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9089334B (zh) * 2018-09-26 2021-10-22 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车载网关控制器信号路由校验方法
TWI708488B (zh) * 2019-08-20 2020-10-21 智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傳輸系統、傳送裝置及傳輸路徑分配方法
CN112448893A (zh) * 2019-08-29 2021-03-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链路带宽调节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780652A (zh) * 2019-11-08 2020-02-11 上海快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引导车***
EP4097928A1 (en) * 2020-01-29 2022-12-07 Arris Enterprises, Llc Methods, systems, and devices for steering packets across multiple access technologies
CN112787919B (zh) * 2020-06-03 2022-07-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报文传输方法及设备、可读介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58761A (zh) * 2014-08-05 2014-1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分流流量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39277A (zh) * 2007-04-12 2007-09-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负载分担方法及装置
CN101784082A (zh) * 2009-12-22 2010-07-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局域网内增强服务质量的方法及装置
CN102217257B (zh) * 2011-05-16 2013-12-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丢包处理方法、目的网络节点设备及移动传输网络***
CN102332950A (zh) * 2011-10-26 2012-01-25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卫星ip网络中基于网口进行限速和优先级调度的方法
US20160380884A1 (en) * 2015-06-26 2016-12-29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Flow-Based Distribution in Hybrid Access Networks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58761A (zh) * 2014-08-05 2014-1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分流流量的方法和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GRE Tunnel Bonding draft-zhang-gre-tunnel-bonding-00.txt;N. Leymann等;《Network Working Group Internet Draft Intended Category: Informational》;20150706;第1-5节 *
N. Leymann等.GRE Tunnel Bonding draft-zhang-gre-tunnel-bonding-00.txt.《Network Working Group Internet Draft Intended Category: Informational》.201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025531B2 (en) 2021-06-01
CN108234338A (zh) 2018-06-29
US20190306052A1 (en) 2019-10-03
EP3550774A4 (en) 2019-12-04
EP3550774A1 (en) 2019-10-09
EP3550774B1 (en) 2022-04-13
WO2018113393A1 (zh) 2018-06-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34338B (zh) 报文传输方法及混合接入网关
US10594596B2 (en) Data transmission
US10038639B2 (en)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flow control
US9548936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roved TCP performance over mobile data networks
US8259566B2 (en) Adaptive quality of service policy for dynamic networks
US8737214B2 (en)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intelligent packet distribution
US20100098047A1 (en) Setting a data rate of encoded data of a transmitter
WO2011151884A1 (ja)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US9510354B2 (en) Method and a device for low intrusive fast estimation of the bandwidth available between two IP nodes
US20220294727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naging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s
Showail et al. Buffer sizing in wireless networks: challenges, solutions, and opportunities
US10594616B2 (en) Data buffering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12010025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ccelerating or decelerating a data transport network protocol based on real time transport network congestion conditions
CN104704783A (zh) Tcp映射的***和方法
WO2013036453A1 (en) Methods,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packet routing using a hop-by-hop protocol in multi-homed environments
CN112787919B (zh) 报文传输方法及设备、可读介质
US9544235B2 (en) Scaling WiFi performance for large-audience environments via access points
Liu et al. Joint upload-download TCP acceleration over mobile data networks
Adesh et al. Adaptive Receiver‐Window Adjustment for Delay Reduction in LTE Networks
US11895018B2 (en) Routing of bursty data flows
박세용 Multi-path TCP extension for multimedia QoS in wireless networks
CN113423144A (zh) 一种提高lte上下行并发吞吐率的方法及装置
Gomez et al. Supporting adaptive-QOS over multiple time scales in wireless networks.
임희수 TCP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in Wireless Networks
Chang et al. Improved Selective ACK Scheduling Optimization over Asymmetric Paths for CMT-SCTP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