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80110A - 风力发电机叶片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风力发电机叶片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80110A
CN108180110A CN201711405758.3A CN201711405758A CN108180110A CN 108180110 A CN108180110 A CN 108180110A CN 201711405758 A CN201711405758 A CN 201711405758A CN 108180110 A CN108180110 A CN 1081801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
driven generator
speed
generating set
power gener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40575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娜
赵佩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er Mongolia Geoho Energy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ner Mongolia Geoho Energ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er Mongolia Geoho Energy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ner Mongolia Geoho Energ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40575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180110A/zh
Publication of CN1081801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8011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7/00Controlling wind motors 
    • F03D7/02Controlling wind motors  the wind motors having rotation axis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o the air flow entering the rotor
    • F03D7/022Adjusting aerodynamic properties of the blades
    • F03D7/0224Adjusting blade pitch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1/00Wind motors with rotation axis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o the air flow entering the rotor 
    • F03D1/06Rotors
    • F03D1/065R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nstruction elements
    • F03D1/0675R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nstruction elements of the blad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7/00Controlling wind motors 
    • F03D7/02Controlling wind motors  the wind motors having rotation axis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o the air flow entering the rotor
    • F03D7/0276Controlling wind motors  the wind motors having rotation axis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o the air flow entering the rotor controlling rotor speed, e.g. variable spee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力发电机叶片的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包括:根据平均风速与风力发电机第一切入风速,确定所述风力发电机的第一变桨动作;根据风力发电机转速和并网转速,确定后段辅翼的第一转动角度;当所述后段辅翼转动第一转动角度后,根据所述风力发电机转速和所述并网转速,确定风力发电机组第一状态,其中,风力发电机组第一状态包括等风待机状态和并网发电状态。本发明的风力发电机叶片属于翼型能够自动控制的结构,通过调整叶片翼型的几何结构能够获得更高的升阻比,并使得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受风速范围的约束变小,即能够使风力发电机组的切入风速变小、切出风速变大,以此提高风力发电机组的捕风效率,进而提高其输出功率。

Description

风力发电机叶片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力发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力发电机叶片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其蕴量巨大,全球的风能约为2.74×109mw,其中可利用的风能为2×107mw,比地球上可开发利用的水能总量还要大10倍。风力发电是一种将风能转换为机械能,由机械能再转换为电能的机电装置。利用风力带动风车叶片旋转,再通过增速机将旋转的速度提升,来促使发电机发电。
风力发电机组叶片结构影响着风力发电机组吸收风能的能力以及发电效果,目前水平轴风力发电机基本由3个叶片构成,当风速达到切入风速(Vin)时,风力发电机组开始变桨动作,叶片顺桨最终转动至给定变桨角度位置(一般为0°,取决于风力发电机组启动条件),风力发电机组并网发电;当风速达到切出风速(Vout)时,风力发电机组开始以一定变桨速率收桨至90°,进入大风安全停机状态,风力发电机组按要求正常运行在切入风速与切出风速的风速段内。
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中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固定翼型风力发电机叶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一种风力发电机叶片的固定翼型结构示意图;对于固定不变的叶片翼型结构,在同一风况和攻角下,其升力系数、阻力系数以及升阻比一定,风力发电机组只是单一变桨动作来调节风轮吸收风能的大小,进入并网发电或安全停机等工况。变桨***在正常情况下,动作角度范围有限值,一般为0度~90度,当风力发电机组叶片桨矩角调整至0度或90度极限位置时,风力发电机组不能再通过变桨动作来调节改变风力机吸收风能的大小及出力效果,使得风力发电机组运行受风速的影响较大,进而影响风力发电机组的输出功率。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和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力发电机叶片的控制方法。
具体地,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风力发电机叶片的控制方法,包括:
根据平均风速与风力发电机第一切入风速,确定所述风力发电机的第一变桨动作;
根据风力发电机转速和并网转速,确定后段辅翼的第一转动角度;
当所述后段辅翼转动第一转动角度后,根据所述风力发电机转速和所述并网转速,确定风力发电机组第一状态,其中,风力发电机组第一状态包括等风待机状态和并网发电状态。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确定所述风力发电机的第一变桨动作包括:
当所述平均风速大于所述第一切入风速时,则所述风力发电机启动第一变桨动作。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确定后段辅翼的第一转动角度包括:
当所述风力发电机转速小于所述并网转速时,则所述后段辅翼转动第一转动角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所述风力发电机转速和所述并网转速,确定风力发电机组第一状态包括:
当所述风力发电机转速小于所述并网转速时,则风力发电机组处于所述等风待机状态;
当所述风力发电机转速大于所述并网转速时,则风力发电机组处于所述并网发电状态。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风力发电机组处于所述并网发电状态之后,还包括:
将所述后段辅翼反向转动第一转动角度恢复至转动前的初始位置。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变桨动为将所述叶片调整至为0度。
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出的另一种风力发电机叶片的控制方法,包括:
根据所述平均风速与第一切出风速,确定后段辅翼的第二转动角度;
当所述后段辅翼转动所述第二转动角度后,根据所述风力发电机转速和风力发电机的最大运行转速,确定风力发电机组第二状态,其中,风力发电机组第二状态包括发电运行状态和停机切出状态。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所述平均风速与第一切出风速,确定后段辅翼的第二转动角度包括:
当所述平均风速大于所述第一切出风速时,则所述后段辅翼转动所述第二转动角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所述风力发电机转速和风力发电机的最大运行转速,确定风力发电机组第二状态包括:
当所述风力发电机转速大于所述风力发电机的最大运行转速时,风力发电机启动第二变桨动作,所述第二变桨动作为将所述叶片调整至为A度,其中,0度<A<90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所述风力发电机转速和风力发电机的最大运行转速,确定风力发电机组第二状态之后,还包括:
判断所述平均风速与第二切出风速的关系,当所述平均风速小于所述第二切出风速时,则所述风力发电机组处于所述发电运行状态;
当所述平均风速大于所述第二切出风速时,则所述风力发电机组处于所述停机切出状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风力发电机的叶片属于翼型能够自动控制的结构,在进行变桨动作时能够调整叶片翼型的几何结构,通过调整叶片翼型的几何结构能够获得更高的升阻比,并使得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受风速范围的约束变小,即能够使风力发电机组的切入风速变小、切出风速变大,以此提高风力发电机组的捕风效率,进而提高其输出功率。
2.本发明的风力发电机组能够在风速小于固定翼型风力发电机组的切入风速的条件下达到并网转速,并且使得风力发电机组叶片的升力提高,近而获得一个较高的升阻比,即本发明的风力发电机组的切入风速小于固定翼型风力发电机组的切入风速。
3.本发明的风力发电机组的切出风速达到固定翼型风力发电机组的切出风速时,变桨可先不进行收桨动作,只需控制后段辅翼动作,风力发电机组仍可以安全地工作在固定翼型风力发电机组的切出风速下,待后段辅翼转动角度达到设定限值时,风速若继续增大,变桨再开始收桨动作,即在后段辅翼的配合下,拓宽了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风速范围,有助于风力发电机组获取更多风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固定翼型风力发电机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一种风力发电机叶片的固定翼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力发电机叶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翼型风力发电机的翼型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翼型风力发电机后段辅翼转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翼型风力发电机叶片的前段主翼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翼型风力发电机叶片的后段辅翼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切入风速下变翼型风力发电机并网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变翼型风力发电机后段辅翼转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切出风速下变翼型风力发电机停机流程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变翼型风力发电机后段辅翼转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一
请参见图3~图9,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力发电机叶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翼型风力发电机的翼型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翼型风力发电机后段辅翼转动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翼型风力发电机叶片的前段主翼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轨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翼型风力发电机叶片的后段辅翼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切入风速下变翼型风力发电机并网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风力发电机叶片的控制方法进行详细描述,该控制方法包括:
根据平均风速与风力发电机第一切入风速,确定风力发电机的第一变桨动作;
根据风力发电机转速和并网转速,确定后段辅翼的第一转动角度;
当后段辅翼转动第一转动角度后,根据风力发电机转速和并网转速的关系确定风力发电机组第一状态,其中,风力发电机组第一状态包括等风待机状态和并网发电状态。
该控制方法根据外界风况调整后段辅翼的变化角度,使得本实施的变翼型风力发电机的切入风速小于固定翼型风力发电机的切入风速,使得风力发电机能够提前进入并网发电状态,拓宽了风力发电机运行风速的范围。
其中,风力发电机的平均风速优选地设置为3sec平均风速、30sec平均风速和10min平均风速,其中,3sec平均风速是指当采集读取的风速值是1s采集一个,那么3sec共采集3个风速值,则3sec平均风速=3个风速值总和/3;30sec平均风速是指当采集读取的风速值是1s采集一个,那么30sec共采集30个风速值,则30sec平均风速=30个风速值总和/30;10min平均风速是指当采集读取的风速值是1s采集一个,那么10min共采集600个风速值,则10min平均风速=600个风速值总和/600。
第一切入风速为变翼型风力发电机组开始并网发电的最低风速。
第一变桨动作是将变翼型风力发电机的叶片调整为0度。
并网转速是指风力发电机转速进入并网发电状态时设定的转速值。
等风待机状态是指风力发电机转速还未达到并网转速之前的状态,在该状态时,风力发电机组还未捕获到足够的风能,处于等待获取足够风能转化为机械能,以此来提升发电机转速的状态。
并网发电状态指风力发电机组并入供电电网开始发电。
变翼型风力发电机叶片结构,如图4所示,主要包括前段主翼1、后段辅翼2、主梁3及推杆驱动单元4,其中,后段辅翼2活动连接于前段主翼1的后边缘,主梁3设置于前段主翼1的竖直截面上,推杆驱动单元4的第一端转动连接于主梁3上,推杆驱动单元4的第二端转动连接于后段辅翼2的内壁上。
当需要后段辅翼2变动角度时,通过推杆驱动单元4的推力作用使后段辅翼2沿前段主翼1与后段辅翼2连接部位进行运动,如图5所示,使后段辅翼2转动θ角度,即使后段辅翼2从位置α转动至位置β。后段辅翼2转动的角度能够保证在变翼型风力发电机不失速的情况下,使叶片的整个翼型弯度发生变化,使得升力提高,同时旋转的角度不会使阻力也随之增大,最终获得一个较高的升阻比。
其中,前段主翼1为叶片整体翼型结构的前段部分,且为固定翼型,如图6所示,前段主翼1包括前段主翼本体11、导轨12和限位机构13,导轨12固定设置于前段主翼本体11后端的内壁上,且沿前段主翼本体11的圆周方向上设置有多条导轨12,导轨12的长度与前段主翼1和后段辅翼2贴合连接部位的宽度相同,且导轨12的长度为叶片整体翼型弦长的15%~20%,前段主翼1与后段辅翼2通过导轨12和活动机构22相连接,且活动机构22能够在导轨12内前后滑动或滚动。
其中,限位机构13固定设置于导轨12的两端,当活动机构22触发了限位机构13后,说明后段辅翼2转动位置已经到达极限位置,此时推杆驱动单元4停止伸缩动作,限位机构13起保护作用,防止后段辅翼2转动角度过大,造成损坏。
优选地,如图7所示,导轨12为凹槽导轨。
优选地,限位机构13为限位开关,当活动机构22接近限位开关时,限位开关传输信号给推杆驱动单元4,推杆驱动单元4接收到限位开关的信号后便停止动作。
后段辅翼2为叶片整体翼型结构的后段部分,且后段辅翼2内嵌于前段主翼1的后边缘,使得前段主翼1与后段辅翼2实现无缝贴合连接,如图8所示,后段辅翼2包括后段辅翼本体21和活动机构22,其中,活动机构22固定设置于后段辅翼本体21外壁的后边缘上,用来配合完成改变辅翼2的变化角度,其中,活动机构22活动设置在导轨12内,且活动机构22在导轨12内能够进行滑动或者滚动,当需要后段辅翼2变动角度时,通过推杆驱动单元4的推力作用使活动机构22沿导轨12进行滑动或者滚动,带动后段辅翼2相对前段主翼1向外侧运动,从而使后段辅翼2的角度发生偏转,通过控制后段辅翼2变化的角度,使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受风速范围的约束变小,即能够使风力发电机组的切入风速变小、切出风速变大,以此提高风力发电机组的捕风效率,进而提高其输出功率。
优选地,活动机构22为滚轮或滑块。
优选地,后段辅翼2的厚度小于前段主翼1的厚度。
主梁3固定设置于前段主翼1的竖直截面上,主梁3为叶片的主要承载结构,承载叶片的大部分弯曲载荷,其中,主梁3采用夹层结构。
推杆驱动单元4为推杆驱动机构,且推杆驱动机构可以为多个,推杆驱动机构内部设置有直线推杆电机,利用直线推杆电机实现推杆驱动机构的伸缩,推杆驱动机构的第一端通过万向节或关节轴承连接在主梁3上,而第二端通过铰链铰接在后段辅翼2的内壁上,通过推杆驱动机构的伸缩来控制翼型2转动的角度。
优选地,推杆驱动机构连接于主梁3的中心位置上。
优选地,推杆驱动机构为液压推杆驱动机构。
本实施例的后段辅翼2为可转动的叶片翼型结构的尾部,为保持整体叶片的流水线型,后段辅翼2采用将其前端的一段内嵌入于前段主翼1中,并通过安装在后段辅翼2内部的推杆驱动机构配合使其能转动一定角度,以此改变调整叶片翼型的弯度。
第一转动角度为角度θ,即控制后段辅翼从最小翼型弯度转动角度θ,如图5所示,后段辅翼转动第一角度后则使后段辅翼从位置α转动至位置β。
确定风力发电机的第一变桨动作包括:当平均风速大于第一切入风速时,则风力发电机启动第一变桨动作。
确定后段辅翼的第一转动角度包括:当风力发电机转速小于并网转速时,则后段辅翼转动第一转动角度,通过调整后段辅翼的角度使得变翼型风力发电机相较于固定翼型风力发电机提前进入到并网发电状态。
根据风力发电机转速和并网转速,确定风力发电机组第一状态包括:
当风力发电机转速小于并网转速时,则风力发电机组处于等风待机状态;
当风力发电机转速大于并网转速时,则风力发电机组处于并网发电状态。
在风力发电机组处于并网发电状态之后,还包括:
将后段辅翼反向转动第一转动角度恢复至转动前的初始位置,如图5所示,使得后段辅翼经过反向转动第一转动角度θ后从位置β恢复至位置α,便于当变翼型风力发电机进入切出风速下时通过再次调整后段辅翼的角度拓宽风力发电机的运行风速范围,吸收更多的风能。
优选地,将变翼型风力发电机的第一切入风速设定为Vin’,固定翼型风力发电机的第二切入风速设定为Vin。
具体地,如图9所示,在切入风速下对变翼型风力发电机并网流程进行详细描述:
步骤1、判断平均风速是否小于第一切入风速Vin’;
步骤1.1、若是,则变翼型风力发电机进入等风待机状态;
步骤1.2、若否,则变翼型风力发电机进行第一变桨动作,使风力发电机叶片调整至0度。
优选地,平均风速为30sec平均风速。
步骤2、判断变翼型风力发电机转速是否小于并网转速;
步骤2.1、若否,则变翼型风力发电机进入并网发电状态;
步骤2.2、若是,则控制后段辅翼转动第一转动角度,保证在变翼型风力发电机不失速的情况下,使叶片的整个翼型弯度发生变化,使得升力提高,同时旋转的角度不会使阻力也随之增大,最终获得一个较高的升阻比。
步骤3、判断变翼型风力发电机转速是否小于并网转速;
步骤3.1、若是,则变翼型风力发电机进入等风待机状态;
步骤3.2、若否,则变翼型风力发电机进入并网发电状态。
具体地,此时变翼型风力发电机的转速能相较于固定翼型风力发电机提前到达并网转速,即相当于变翼型风力发电机的第一切入风速Vin’相较于固定翼型风力发电机的第二切入风速Vin提前了第一差值速度ΔV,即变翼型风力发电机的第一切入风速Vin’的大小等于固定翼型风力发电机的第二切入风速Vin与第一差值速度ΔV的差值,因此本实施例的变翼型风力发电机的第一切入风速Vin’相较于固定翼型风力发电机的第二切入风速Vin降低了第一差值速度ΔV。
本实施例利用外界风况以及风力发电机的运行工况来控制调整翼型的叶片结构,通过改变叶片结构调整翼型来实现拓宽风力发电机运行风速范围的目的。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力发电机叶片的控制方法的例子,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很容易的推知,变桨动作与后段辅翼在不同工况下,二者动作的优先级不同,因此通过简单调整变桨动作与后段辅翼动作顺序的不同实现本专利的方法,仅仅是简单的变形,不应认为是新的发明创造。
实施例二
请参见图10~图12,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变翼型风力发电机后段辅翼转动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切出风速下变翼型风力发电机停机流程示意图,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变翼型风力发电机后段辅翼转动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重点对在切出风速下变翼型风力发电机的控制方法进行详细描述。该控制方法,包括:
根据平均风速与第一切出风速,确定后段辅翼的第二转动角度;
当后段辅翼转动第二转动角度后,根据风力发电机转速和风力发电机的最大运行转速,确定风力发电机组第二状态,其中,风力发电机组第二状态包括发电运行状态和停机切出状态。
该控制方法根据外界风况调整后段辅翼的变化角度,使得当平均风速大于本实施的变翼型风力发电机的第一切出风速时,调整后段辅翼的角度使风力发电机能够延后进入停机切出状态,拓宽了风力发电机运行风速的范围。
其中,当固定翼型风力发电机的平均风速为10Min平均风速时,固定翼型风力发电机的第一切出风速设定为Vout1;当固定翼型风力发电机的平均风速为3Sec平均风速时,固定翼型风力发电机的第一切出风速设定为Vout2;当变翼型风力发电机的平均风速为10Min平均风速时,变翼型风力发电机的第二切出风速设定为Vout1’;当变翼型风力发电机的平均风速为3Sec平均风速时,变翼型风力发电机的第二切出风速设定为Vout2’。
第一切出风速为固定翼型风力发电机组从电网切出至安全停机时的风速值。
第二转动角度为角度η,即后段辅翼转动第二角度后使后段辅翼从最小翼型弯度转动角度η,如图10所示,控制后段辅翼从位置α转动至位置γ,使得叶片升力增大,阻力也增大,但阻力增加较大,升阻比减小,叶片接受风能减小,相当于在实际测得的风速达到固定翼型风力发电机的第一切出风速为Vout1或Vout2时,变翼型风力发电机可先不进行收桨动作,只需后段辅翼动作,变翼型风力发电机仍可以安全地工作在原来固定翼型风力发电机的大风切出风速下。
最大运行转速是指风力发电机组所允许正常运行的转速上限值。
发电运行状态是指在风力发电机进入并网发电状态以后,风力发电机不断的获取风能,使风力发电机在不同转速值下输出相应的功率向电网输送电能。
停机切出状态是指变翼型风力发电机从电网中切出,最终变桨收桨至90度,发电机转速降为0,风力发电机组停机。
根据平均风速与第一切出风速,确定后段辅翼的第二转动角度包括:当平均风速大于第一切出风速时,则后段辅翼转动第二转动角度,使风力发电机能够延后进入停机切出状态,拓宽了风力发电机运行风速的范围。
根据风力发电机转速和风力发电机的最大运行转速,确定风力发电机组第二状态包括:当风力发电机转速大于风力发电机的最大运行转速时,风力发电机启动第二变桨动作。
其中,第二变桨动作是指将风力发电机的叶片调整角度A,其中0度<A<90度。
根据风力发电机转速和风力发电机的最大运行转速,确定风力发电机组第二状态之后,还包括:
判断平均风速与第二切出风速的关系,当平均风速小于第二切出风速时,则风力发电机组处于发电运行状态;
当平均风速大于第二切出风速时,则风力发电机组处于停机切出状态。
其中,第二切出风速为变翼型风力发电机组从电网切出至安全停机时的风速值。
本实施例在测得的风速达到固定翼型风力发电机的第一切出风速时,变翼型风力发电机可先不进行收桨动作,只需后段辅翼动作,变翼型风力发电机仍可以安全地工作在原来固定翼型风力发电机的大风切出风速下。
具体地,如图11所示,对变翼型风力发电机停机切出流程进行详细描述:
步骤1、判断平均风速是否大于第一切出风速;
优选地,平均风速为3sec平均风速或10Min平均风速。
步骤1.1、判断10Min平均风速是否大于第一切出风速为Vout1时的风速或3Sec平均风速是否大于第一切出风速为Vout2时的风速;
步骤1.1.1、若否,则变翼型风力发电机继续发电运行状态;
步骤1.1.2、若是,控制后段辅翼转动第二转动角度,即控制后段辅翼从位置α转动至位置γ,使得叶片升力增大,阻力也增大,但阻力增加较大,升阻比减小,叶片接受风能减小,相当于在实际测得的风速达到固定翼型风力发电机的第一切出风速为Vout1或Vout2时,变翼型风力发电机可先不进行收桨动作,只需后段辅翼动作,变翼型风力发电机仍可以安全地工作在原来固定翼型风力发电机的大风切出风速下。
控制后段辅翼继续进行转动,直至后段辅翼转动的角度达到设定的限值为止如图12所示,即达到位置δ为止。
步骤2、判断风力发电机转速是否小于风力发电机的最大运行转速;
步骤2.1、若是,则变翼型风力发电机继续发电运行状态;
步骤2.2、若否,则进行第二变桨动作。
步骤3、判断平均风速是否大于第二切出风速;
步骤3.1、判断10Min平均风速是否大于第二切出风速为Vout1’时的风速或3Sec平均风速是否大于第二切出风速为Vout2’时的风速;
具体地,变翼型风力发电机的第二切出风速的大小等于固定翼型风力发电机的第一切出风速与第二差值速度ΔV’之和。
步骤3.1.1、若否,则变翼型风力发电机继续发电运行状态;
步骤3.1.2、若是,则变翼型风力发电机进行第三变桨动作,使风力发电机叶片调整至90度,变翼型风力发电机进入停机切出状态。
本实施例的变翼型风力发电机在后段辅翼的配合下,切出风速相较于固定翼型风力发电机的切出风速增大,拓宽了风力发电机的运行风速范围,有助于风力发电机获取更多风能。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力发电机叶片的控制方法的例子,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很容易的推知,变桨动作与后段辅翼在不同工况下,二者动作的优先级不同,因此通过简单调整变桨动作与后段辅翼动作顺序的不同实现本专利的方法,仅仅是简单的变形,不应认为是新的发明创造。
综上所述,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力发电机叶片的控制方法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风力发电机叶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平均风速与风力发电机第一切入风速,确定所述风力发电机的第一变桨动作;
根据风力发电机转速和并网转速,确定后段辅翼的第一转动角度;
当所述后段辅翼转动第一转动角度后,根据所述风力发电机转速和所述并网转速,确定风力发电机组第一状态,其中,风力发电机组第一状态包括等风待机状态和并网发电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风力发电机的第一变桨动作包括:
当所述平均风速大于所述第一切入风速时,则所述风力发电机启动第一变桨动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后段辅翼的第一转动角度包括:
当所述风力发电机转速小于所述并网转速时,则所述后段辅翼转动第一转动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风力发电机转速和所述并网转速,确定风力发电机组第一状态包括:
当所述风力发电机转速小于所述并网转速时,则风力发电机组处于所述等风待机状态;
当所述风力发电机转速大于所述并网转速时,则风力发电机组处于所述并网发电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风力发电机组处于所述并网发电状态之后,还包括:
将所述后段辅翼反向转动第一转动角度恢复至转动前的初始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桨动作为将所述叶片调整至为0度。
7.一种风力发电机叶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所述平均风速与第一切出风速,确定后段辅翼的第二转动角度;
当所述后段辅翼转动所述第二转动角度后,根据所述风力发电机转速和风力发电机的最大运行转速,确定风力发电机组第二状态,其中,风力发电机组第二状态包括发电运行状态和停机切出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平均风速与第一切出风速,确定后段辅翼的第二转动角度包括:
当所述平均风速大于所述第一切出风速时,则所述后段辅翼转动所述第二转动角度。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风力发电机转速和风力发电机的最大运行转速,确定风力发电机组第二状态包括:
当所述风力发电机转速大于所述风力发电机的最大运行转速时,风力发电机启动第二变桨动作,所述第二变桨动作为将所述叶片调整至为A度,其中,0度<A<90度。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风力发电机转速和风力发电机的最大运行转速,确定风力发电机组第二状态之后,还包括:
判断所述平均风速与第二切出风速的关系,当所述平均风速小于所述第二切出风速时,则所述风力发电机组处于所述发电运行状态;
当所述平均风速大于所述第二切出风速时,则所述风力发电机组处于所述停机切出状态。
CN201711405758.3A 2017-12-22 2017-12-22 风力发电机叶片的控制方法 Pending CN10818011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05758.3A CN108180110A (zh) 2017-12-22 2017-12-22 风力发电机叶片的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05758.3A CN108180110A (zh) 2017-12-22 2017-12-22 风力发电机叶片的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80110A true CN108180110A (zh) 2018-06-19

Family

ID=625467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405758.3A Pending CN108180110A (zh) 2017-12-22 2017-12-22 风力发电机叶片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18011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86354A (zh) * 2020-04-30 2021-11-02 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风力发电机组的卡桨故障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11197A1 (en) * 2001-07-10 2003-01-16 Matthew Earley Wind (Water) turbine with centrifugal weight control
CN102155356A (zh) * 2011-03-22 2011-08-17 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电磁耦合器调速前端的风电机组运行控制方法
CN102305180A (zh) * 2011-08-31 2012-01-04 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差动齿箱调速型同步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方法和***
CN102906418A (zh) * 2010-04-09 2013-01-30 维斯塔斯风力***有限公司 风力涡轮机
CN105986961A (zh) * 2016-04-28 2016-10-05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变速变桨风力机功率优化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11197A1 (en) * 2001-07-10 2003-01-16 Matthew Earley Wind (Water) turbine with centrifugal weight control
CN102906418A (zh) * 2010-04-09 2013-01-30 维斯塔斯风力***有限公司 风力涡轮机
CN102155356A (zh) * 2011-03-22 2011-08-17 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电磁耦合器调速前端的风电机组运行控制方法
CN102305180A (zh) * 2011-08-31 2012-01-04 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差动齿箱调速型同步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方法和***
CN105986961A (zh) * 2016-04-28 2016-10-05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变速变桨风力机功率优化控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86354A (zh) * 2020-04-30 2021-11-02 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风力发电机组的卡桨故障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341245B1 (en) Apparatus for increasing lift on wind turbine blade
US6726439B2 (en) Retractable rotor blades for power generating wind and ocean current turbines and means for operating below set rotor torque limits
CN102933841B (zh) 风力涡轮机
EP0610905B1 (en) Wind powered turbine
EP2757253B1 (en) Method of starting a wind turbine
US10174741B2 (en) Blade pitch control apparatus for small size wind power generator
US8303249B2 (en) Wind turbine and method for optimizing energy production therein
AU2014271960A1 (en) Vertical axis water/wind turbine motor using flight feather opening/closing wing system
EP2764238B1 (en) Wind turbine having flow-aligned blades
US9816384B2 (en) Power generation apparatus
CN203420827U (zh) 伞形风力发电机
EP2527644A2 (en) A wind turbine and an associated control method
Ameku et al. Design of a 3 kW wind turbine generator with thin airfoil blades
CN106545467A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变桨距***顺桨能量不足预警方法
WO2014106049A1 (en) Power generation apparatus
CN205349609U (zh) 一种自动变桨风轮结构
CN104500328B (zh) 两端直驱风力发电机
CN108180110A (zh) 风力发电机叶片的控制方法
CN101498280B (zh) 用于停止风力涡轮机的方法
CN103225587B (zh) 一种下风向风力发电机组
US20130161952A1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wind turbine
KR100970302B1 (ko) 이중 날개를 이용한 수평축 풍력 발전 장치
CN211852046U (zh) 一种可分段式卷收的风力发电机叶片
CN111022250A (zh) 一种可分段式卷收的风力发电机叶片
JP2019163734A (ja) アップウィンド型風車の運転装置及びその台風時の運転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619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