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54017A - 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密码验证方法及密码验证***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密码验证方法及密码验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54017A
CN108154017A CN201711459237.6A CN201711459237A CN108154017A CN 108154017 A CN108154017 A CN 108154017A CN 201711459237 A CN201711459237 A CN 201711459237A CN 108154017 A CN108154017 A CN 1081540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ssword
time
interval
preset
numerical ciph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45923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Chuany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Chuany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Chuany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Chuany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45923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154017A/zh
Publication of CN1081540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540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2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pri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45Structures or tools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authentication
    • G06F21/46Structures or tools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authentication by designing passwords or checking the strength of passwor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orage Device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密码验证方法及密码验证***。所述密码验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接收一请求密码验证的触发指令;比较接收所述触发指令的当前时间点与一预设时间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与一预设记忆间隔的大小;当所述时间间隔大于一预设记忆间隔时,关闭所述智能终端中密码验证的指纹识别权限,且开启所述密码验证的数字密码识别权限;当所述时间间隔小于或等于一预设记忆间隔时,同时开启所述智能终端中密码验证的指纹识别权限和所述数字密码识别权限。所述密码验证***包括接收模块、比较模块和处理模块。本发明利用遗忘曲线的规律,能够有效避免用户忘记数字密码,减轻用户的记忆负担。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密码验证方法及密码验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终端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密码验证方法及密码验证***。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终端领域的飞速发展,人们在原有的技术基础上赋予了智能终端越来越多的功能。除了游戏娱乐、拍照摄影、接听电话、信息传输以外,人们通过智能终端进行线上和线下的支付。因此,为保障智能终端中涉及隐私、金钱等个人信息,通常用户会对智能终端设置数字密码和指纹密码,以确保智能终端中的信息不会被他人翻阅或盗用。
指纹,是手指末端正面皮肤上凸凹不平的纹路,尽管指纹只是人体皮肤的一小部分,但是,它蕴涵大量的信息,这些纹路在图案、断点和交点上是各不相同的,在信息处理中将它们称作"特征",医学上已经证明这些特征对于每个手指都是不同的,而且这些特征具有唯一性和永久性,因此我们就可以把一个人同他的指纹对应起来,通过比较他的指纹特征和预先保存的指纹特征,就可以验证他的真实身份。因此,目前智能终端结合指纹识别技术,为用户提供指纹密码的设定。用户在使用指纹密码解锁或支付时,只需要将指腹触碰到智能终端的识别区域,即可完成解锁或支付。然而,虽然指纹密码使用便捷,且安全性较数字密码更高,但,当指纹识别失效时,例如,智能终端的识别功能出现问题,或用户的手指破损,此时,若数字密码又长期未使用,往往会造成忘记密码,最终只能通过复杂的找回密码程序将密码找回。
遗忘曲线由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发现,描述了人类大脑对新事物遗忘的规律。人体大脑对新事物遗忘的循序渐进的直观描述,人们可以从遗忘曲线中掌握遗忘规律并加以利用,从而提升自我记忆能力。该曲线对人类记忆认知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
因此,为防止用户在过多使用指纹密码时将数字密码遗忘,需要提供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密码验证方法及密码验证***,利用遗忘曲线的规律,帮助用户加强数字密码的记忆,以便指纹密码失效时,仍旧可以通过数字密码解锁或支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密码验证方法及密码验证***,利用遗忘曲线的规律,结合艾宾浩斯记忆法,根据预设时间点判断当前密码验证时间点的时间间隔是否属于预设记忆间隔,若大于预设记忆间隔,则关闭指纹识别权限,仅开启数字密码识别权限,若小于或等于预设记忆间隔,则密码验证可通过指纹密码和数字密码共同验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密码验证方法,所述密码验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接收一请求密码验证的触发指令;
比较接收所述触发指令的当前时间点与一预设时间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与一预设记忆间隔的大小;
当所述时间间隔大于一预设记忆间隔时,关闭所述智能终端中密码验证的指纹识别权限,且开启所述密码验证的数字密码识别权限;
当所述时间间隔小于或等于一预设记忆间隔时,同时开启所述智能终端中密码验证的指纹识别权限和所述数字密码识别权限。
优选地,比较接收所述触发指令的当前时间点与一预设时间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与一预设记忆间隔的大小的步骤中,进一步包括:
获取所述智能终端接收所述触发指令的触发对象以及所述触发对象记录的密码验证次数;
调取所述触发对象中设有的所述数字密码的预设时间点;
计算所述当前时间点与所述预设时间点之间的所述时间间隔;
比较所述时间间隔与一所述密码验证次数对应的所述预设记忆间隔的大小。
优选地,比较接收所述触发指令的当前时间点与一预设时间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与一预设记忆间隔的大小的步骤中进一步包括:
检测所述数字密码是否存在修改记录;
当所述数字密码不存在所述修改记录时,调取所得的所述预设时间点为初始设置所述数字密码或末次验证所述数字密码的时间点。
优选地,比较接收所述触发指令的当前时间点与一预设时间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与一预设记忆间隔的大小的步骤中进一步包括:
当所述数字密码存在所述修改记录时,调取所得的所述预设时间点为修改所述数字密码的时间点或修改所述数字密码后的末次验证所述数字密码的时间点;
则,获取所得的所述密码验证次数为修改所述数字密码后的密码验证次数。
优选地,所述预设记忆间隔与所述密码验证次数关联设置;
第一次密码验证的所述预设记忆间隔为20分钟,第二次密码验证的所述预设记忆间隔为1小时,第三次密码验证的所述预设记忆间隔为8小时,第四次密码验证的所述预设记忆间隔为1天,第五次密码验证的所述预设记忆间隔为2天,第六次密码验证的所述预设记忆间隔为6天,第七次密码验证的所述预设记忆间隔为31天。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密码验证***,所述密码验证***包括:接收模块、比较模块、处理模块;
所述接收模块,与所述比较模块通讯连接,接收一请求密码验证的触发指令;
所述比较模块,与所述接收模块、处理模块通讯连接,比较接收所述触发指令的当前时间点与一预设时间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与一预设记忆间隔的大小;
所述处理模块,与所述比较模块通讯连接;
当所述时间间隔大于一预设记忆间隔时,所述处理模块关闭所述智能终端中密码验证的指纹识别权限,且开启所述密码验证的数字密码识别权限;
当所述时间间隔小于或等于一预设记忆间隔时,所述处理模块同时开启所述智能终端中密码验证的指纹识别权限和所述数字密码识别权限。
优选地,所述比较模块进一步包括:
获取单元,获取所述智能终端接收所述触发指令的触发对象以及所述触发对象记录的密码验证次数;
调取单元,调取所述触发对象中设有的所述数字密码的预设时间点;
计算单元,计算所述当前时间点与所述预设时间点之间的所述时间间隔;
对比单元,比较所述时间间隔与一所述密码验证次数对应的所述预设记忆间隔的大小。
优选地,所述比较模块进一步包括:
检测单元,检测所述数字密码是否存在修改记录;
当所述数字密码不存在所述修改记录时,所述调取单元调取所得的所述预设时间点为初始设置所述数字密码或末次验证所述数字密码的时间点。
优选地,所述比较模块进一步包括:
当所述数字密码存在所述修改记录时,所述调取单元调取所得的所述预设时间点为修改所述数字密码的时间点或修改所述数字密码后的末次验证所述数字密码的时间点;
则,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密码验证次数为修改所述数字密码后的密码验证次数。
优选地,所述预设记忆间隔与所述密码验证次数关联设置;
第一次密码验证的所述预设记忆间隔为20分钟,第二次密码验证的所述预设记忆间隔为1小时,第三次密码验证的所述预设记忆间隔为8小时,第四次密码验证的所述预设记忆间隔为1天,第五次密码验证的所述预设记忆间隔为2天,第六次密码验证的所述预设记忆间隔为6天,第七次密码验证的所述预设记忆间隔为31天。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技术优势在于:
1.能够基于艾宾浩斯曲线,使用户在预设记忆间隔内重复加深记忆,以免用户忘记设定的数字密码;
2.基于不同的时间间隔,向用户提供不同的密码识别权限;
3.有效降低数字密码遗忘的担忧,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符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密码验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符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密码验证方法的步骤S200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符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密码验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符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密码验证***中的比较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详细阐述本发明的优异性。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智能终端可以以各种形式来实施。例如,本发明中描述的智能终端可以包括诸如移动电话、智能电话、笔记本电脑、PDA(个人数字助理)、PAD(平板电脑)、PMP(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导航装置等等的移动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等的固定终端。下面,假设终端是智能终端。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除了特别用于移动目的的元件之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构造也能够应用于固定类型的终端。
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单元”、“元件”等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发明的说明,其本身并没有特定的意义。
参阅图1,为符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密码验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密码验证方法,该密码验证方法可以基于处于防遗忘模式下的智能终端来实现,具体地,所述密码验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0:接收一请求密码验证的触发指令;
在开启防遗忘模式下的智能终端获取到用户发出的一请求密码验证的触发指令时,即用户需要解除智能终端锁定的屏幕或需要使用智能终端中某一应用程序进行线上或线下的支付操作时,可通过触碰屏幕、HOME键或支付按钮等触发智能终端发出密码验证,使智能终端进入密码验证界面。
S200:比较接收所述触发指令的当前时间点与一预设时间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与一预设记忆间隔的大小;
在防遗忘模式下的智能终端接收到用户发出的请求密码验证的触发指令之后,立即记录当前时间点,并调用智能终端内设有的预设时间点,基于二者判断当前时间点与预设时间点的时间间隔,比较时间间隔与预设记忆间隔的大小来判断该数字密码距离上次输入是否超出一个遗忘临界值,即该解锁、登录或支付操作所需要验证的数字密码是否需要再次加强记忆。
S300:当所述时间间隔大于一预设记忆间隔匹配时,关闭所述智能终端中密码验证的指纹识别权限,且开启所述密码验证的数字密码识别权限。
当智能终端接收到密码验证的请求的当前时间点与预设时间点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一预设记忆间隔时,即时间间隔超过一预设记忆间隔,则智能终端判定用户距离上次输入该数字密码的时间间隔已经超出了一个遗忘临界值,则智能终端限定该密码验证只能通过手动输入数字密码来验证,因此,智能终端会根据这一判断结果自动关闭指纹识别权限,仅开启数字密码识别权限。即,用户无法通过预先录入的指纹信息来解除屏幕锁定或完成支付,必须手动输入数字密码方可进行验证,从而在用户完全忘记数字密码之前帮助用户再次复习,加深密码的记忆。
优选地,所述预设记忆间隔与所述密码验证次数关联设置;
第一次密码验证的所述预设记忆间隔为20分钟,第二次密码验证的所述预设记忆间隔为1小时,第三次密码验证的所述预设记忆间隔为8小时,第四次密码验证的所述预设记忆间隔为1天,第五次密码验证的所述预设记忆间隔为2天,第六次密码验证的所述预设记忆间隔为6天,第七次密码验证的所述预设记忆间隔为31天。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预设记忆间隔可基于艾宾浩斯曲线设定,根据艾宾浩斯曲线中人们的遗忘规律,设置不同的预设记忆间隔。艾宾浩斯实验证明,初次记忆后经过了x小时,记忆保留比率y近似地满足y=1-0.56x^0.06例如,艾宾浩斯实验证明在时间间隔为20分钟时,记忆保留比率为58.2%;时间间隔为1小时时,记忆保留比率为44.2%;时间间隔为8-9小时时,记忆保留比率为35.8%;时间间隔为1天时,记忆保留比率为33.7%;时间间隔为2天时,记忆保留比率为27.8%;时间间隔为6天时,记忆保留比率为25.4%;时间间隔为31天时,记忆保留比率为21.1%。因此,本发明中的预设记忆间隔基于艾宾浩斯曲线中的遗忘零界点设置,每一个遗忘零界点与数字密码被验证过的次数相关联。每一次验证的预设记忆间隔自上一次验证的时间点开始计算。若为第一次验证,则预设记忆间隔自初始设置该数字密码的时间点开始计算。可以理解的是,该预设记忆间隔也可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例如,增设30秒,1分钟,5分钟等的预设记忆间隔,以更高频率地帮助用户复习加深记忆。
S300’:当所述时间间隔小于或等于一预设记忆间隔时,同时开启所述智能终端中密码验证的指纹识别权限和所述数字密码识别权限。
当智能终端接收到密码验证的请求的当前时间点与预设时间点之间的时间间隔小于或等于一预设记忆间隔时,即智能终端判断当前用户对数字密码的记忆并未处于遗忘零界点,当前用户在当前时间点无需加深数字密码的记忆,因此,智能终端在验证密码时会同时开启指纹识别权限和数字密码识别权限,以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密码验证方法,确保用户进行密码验证时的便利性。
参阅图2,为符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密码验证方法步骤S200的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判断接收所述触发指令的当前时间点与一预设时间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是否与一预设间隔匹配的步骤S200中,进一步包括:
S210:获取所述智能终端接收所述触发指令的触发对象以及所述触发对象记录的密码验证次数;
S220:调取所述触发对象中设有的所述数字密码的预设时间点;
S230:计算所述当前时间点与所述预设时间点之间的所述时间间隔;
S240:比较所述时间间隔与一所述密码验证的次数对应的所述预设记忆间隔的大小。
根据用户发出的触发指令,智能终端首先根据该触发指令获得其触发对象。即,智能终端首先根据接收到的触发指令,判断用户需要进行密码验证的触发对象。例如,用户通过点击支付应用程序的支付按钮触发了请求密码验证时,则该触发指令的触发对象即为该支付应用程序。进一步获取该触发对象后,智能终端还需获取该触发对象内记录所得的验证的次数,即该触发对象获得的手动输入数字密码完成密码验证的次数,以便后续选取预设时间点和预设时间间隔。
获取到触发对象之后,进一步调取触发对象内设有的数字密码的预设时间点。可以理解的是,基于每一触发对象的使用频率不同,并且不同的触发对象之间相互独立,故,每一触发对象之间的数字密码的预设时间点也不同。为此,智能终端需要判断当前时间点与预设时间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时,需要调取相应触发对象中的预设时间点。
调取触发对象中的预设时间点后,调用函数,计算从预设时间点到当前时间点的时间间隔。例如,预设时间点为2017年12月1日上午10:00,当前时间点为2017年12月2日上午10:00,则,预设时间点到当前时间点的时间间隔为1天。
步骤S240中,智能终端计算得到时间间隔后,会将时间间隔与预设记忆间隔中的一个遗忘临界值进行比较。可以理解的是,基于艾宾浩斯曲线中所揭露的遗忘规律,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密码验证方法针对不同的验证的次数设有不同的预设记忆间隔。例如,第一次验证的所述预设记忆间隔为20分钟,第二次验证的所述预设记忆间隔为1小时,第三次验证的所述预设记忆间隔为8小时,第四次验证的所述预设记忆间隔为1天,第五次验证的所述预设记忆间隔为2天,第六次验证的所述预设记忆间隔为6天,第七次验证的所述预设记忆间隔为31天。以此,基于艾宾浩斯曲线对不同验证次数设有不同预设记忆间隔,能够帮助智能终端判断该数字密码是否处于需要重复加深记忆的时间点。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比较接收所述触发指令的当前时间点与一预设时间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与一预设记忆间隔的大小的步骤S200中进一步包括:
检测所述数字密码是否存在修改记录;
当所述数字密码不存在所述修改记录时,则调取所得的所述预设时间点为初始设置所述数字密码或末次验证所述数字密码的时间点。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为确定预设时间点和预设记忆间隔,作为智能终端判断数字密码是否需要加深记忆,从而决定密码验证的验证方式为数字密码或指纹验证,智能终端进一步包括检测触发对象的数字密码是否存在过修改记录。其中,修改记录指的是该数字密码是否存在过修改密码的记录。例如:2017年12月1日设定了初始密码为1111,2017年12月2日将密码修改为2222。则,该数字密码存在过修改记录。数字密码是否被手动输入完成过密码验证的操作以及数字密码是否被修改过,都会影响到预设时间点的确定。
当智能终端检测数字密码存在所述修改记录时,此时,在根据验证的次数确定预设记忆间隔时,智能终端会自修改数字密码后开始计算验证的次数。例如,数字密码的初始设置时间为2017年12月1日,第一次验证时间为2017年12月2日,修改时间点为2017年12月3日,第二次验证时间为2017年12月4日,第三次验证时间为2017年12月5日。则,智能终端在确定预设记忆间隔时,会自修改数字密码后开始计算验证的次数,即,第二次验证时间其实为第一次验证,第三次验证其实为第二次验证。而第三次验证时间与第二次验证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应当与预设记忆间隔中的第一次验证的预设记忆间隔20分钟进行比较。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比较接收所述触发指令的当前时间点与一预设时间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与一预设记忆间隔的大小的步骤中进一步包括:
当所述数字密码存在所述修改记录时,调取所得的所述预设时间点为修改所述数字密码的时间点或修改所述数字密码后的末次验证所述数字密码的时间点;
则,获取所得的所述密码验证次数为修改所述数字密码后的密码验证次数。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若一触发对象的数字密码存在修改记录时,则进一步判断该数字密码修改后是否进行过密码验证的操作,若没有进行过,则预设时间点为修改该数字密码的修改时间点;若进行过密码验证,则预设时间点为密码修改后的末次密码验证时间点。进一步,密码验证次数的计算自该数字密码修改后重新计算。
参阅图3,为符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密码验证***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密码验证***包括:
所述密码验证***包括:接收模块、比较模块、处理模块;
-接收模块
所述接收模块,与所述比较模块通讯连接,接收一请求密码验证的触发指令;
密码验证***在开启防遗忘模式下,通过接收模块获取到用户发出的一请求密码验证的触发指令时,即用户需要解除智能终端锁定的屏幕或需要使用智能终端中某一应用程序进行线上或线下的支付操作时,可通过触碰屏幕、HOME键或支付按钮等触发智能终端发出密码验证,使智能终端进入密码验证界面。
-比较模块
所述比较模块,与所述接收模块、处理模块通讯连接,比较接收所述触发指令的当前时间点与一预设时间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与一预设记忆间隔的大小;接收模块接收到用户发出的请求密码验证的触发指令之后,立即记录当前时间点,并调用智能终端内设有的预设时间点,比较模块基于二者获得当前时间点与预设时间点的时间间隔,比较时间间隔与预设记忆间隔的大小来判断该数字密码距离上次输入是否超出一个遗忘临界值,即该解锁、登录或支付操作所需要验证的数字密码是否需要再次加强记忆。
-处理模块
所述处理模块,与所述比较模块通讯连接;
当所述时间间隔大于一预设记忆间隔时,所述处理模块关闭所述智能终端中密码验证的指纹识别权限,且开启所述密码验证的数字密码识别权限;当接收模块接收到密码验证的请求的当前时间点与预设时间点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一预设记忆间隔时,即时间间隔超过一预设记忆间隔,则比较模块根据比较结果判断用户距离上次输入该数字密码的时间间隔已经超出了一个遗忘临界值,则处理模块限定该密码验证只能通过手动输入数字密码来验证,因此,处理模块会根据这一比较结果自动关闭指纹识别权限,仅开启数字密码识别权限。即,用户无法通过预先录入的指纹信息来解除屏幕锁定或完成支付,必须手动输入数字密码方可进行验证,从而在用户完全忘记数字密码之前帮助用户再次复习,加深密码的记忆。
优选地,所述预设记忆间隔与所述密码验证次数关联设置;
第一次密码验证的所述预设记忆间隔为20分钟,第二次密码验证的所述预设记忆间隔为1小时,第三次密码验证的所述预设记忆间隔为8小时,第四次密码验证的所述预设记忆间隔为1天,第五次密码验证的所述预设记忆间隔为2天,第六次密码验证的所述预设记忆间隔为6天,第七次密码验证的所述预设记忆间隔为31天。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预设记忆间隔可基于艾宾浩斯曲线设定,根据艾宾浩斯曲线中人们的遗忘规律,设置不同的预设记忆间隔。艾宾浩斯实验证明,初次记忆后经过了x小时,记忆保留比率y近似地满足y=1-0.56x^0.06例如,艾宾浩斯实验证明在时间间隔为20分钟时,记忆保留比率为58.2%;时间间隔为1小时时,记忆保留比率为44.2%;时间间隔为8-9小时时,记忆保留比率为35.8%;时间间隔为1天时,记忆保留比率为33.7%;时间间隔为2天时,记忆保留比率为27.8%;时间间隔为6天时,记忆保留比率为25.4%;时间间隔为31天时,记忆保留比率为21.1%。因此,本发明中的预设记忆间隔基于艾宾浩斯曲线中的遗忘零界点设置,每一个遗忘零界点与数字密码被验证过的次数相关联。每一次验证的预设记忆间隔自上一次验证的时间点开始计算。若为第一次验证,则预设记忆间隔自初始设置该数字密码的时间点开始计算。可以理解的是,该预设记忆间隔也可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例如,增设30秒,1分钟,5分钟等的预设记忆间隔,以更高频率地帮助用户复习加深记忆。
当所述时间间隔小于或等于一预设记忆间隔时,所述处理模块同时开启所述智能终端中密码验证的指纹识别权限和所述数字密码识别权限。
当接收模块接收到密码验证的请求的当前时间点与预设时间点之间的时间间隔小于或等于一预设记忆间隔时,即比较模块基于比较结果判断当前用户对数字密码的记忆并未处于遗忘零界点,当前用户在当前时间点无需加深数字密码的记忆,因此,根据该比较结果处理模块在验证密码时会同时开启指纹识别权限和数字密码识别权限,以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密码验证方法,确保用户进行密码验证时的便利性。
参阅图4,为符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密码验证***中比较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比较模块进一步包括:
-获取单元
获取单元,获取所述智能终端接收所述触发指令的触发对象以及所述触发对象记录的密码验证次数;根据用户发出的触发指令,比较模块的获取单元首先根据该触发指令获得其触发对象。即,比较模块首先根据接收到的触发指令,判断用户需要进行密码验证的触发对象。例如,用户通过点击支付应用程序的支付按钮触发了请求密码验证时,则该触发指令的触发对象即为该支付应用程序。进一步获取该触发对象后,获取单元还需获取该触发对象内记录所得的验证的次数,即该触发对象获得的手动输入数字密码完成密码验证的次数,以便后续选取预设时间点和预设时间间隔。
-调取单元
调取单元,调取所述触发对象中设有的所述数字密码的预设时间点;获取单元获取到触发对象之后,进一步比较模块的调取单元调取触发对象内设有的数字密码的预设时间点。可以理解的是,基于每一触发对象的使用频率不同,并且不同的触发对象之间相互独立,故,每一触发对象之间的数字密码的预设时间点也不同。为此,比较模块需要计算当前时间点与预设时间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时,需要调取相应触发对象中的预设时间点。
-计算单元
计算单元,计算所述当前时间点与所述预设时间点之间的所述时间间隔;
调取单元调取触发对象中的预设时间点后,比较模块的计算单元调用函数,计算从预设时间点到当前时间点的时间间隔。例如,预设时间点为2017年12月1日上午10:00,当前时间点为2017年12月2日上午10:00,则,预设时间点到当前时间点的时间间隔为1天。
-对比单元
对比单元,比较所述时间间隔与一所述密码验证次数对应的所述预设记忆间隔的大小。
计算单元计算得到时间间隔后,比较模块的对比单元会将时间间隔与预设记忆间隔中的一个遗忘临界值进行比较。可以理解的是,基于艾宾浩斯曲线中所揭露的遗忘规律,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密码验证***针对不同的验证的次数设有不同的预设记忆间隔。例如,第一次验证的所述预设记忆间隔为20分钟,第二次验证的所述预设记忆间隔为1小时,第三次验证的所述预设记忆间隔为8小时,第四次验证的所述预设记忆间隔为1天,第五次验证的所述预设记忆间隔为2天,第六次验证的所述预设记忆间隔为6天,第七次验证的所述预设记忆间隔为31天。以此,基于艾宾浩斯曲线对不同验证次数设有不同预设记忆间隔,能够帮助智能终端判断该数字密码是否处于需要重复加深记忆的时间点。
-检测单元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比较模块进一步包括:
检测单元,检测所述数字密码是否存在修改记录;
当所述数字密码不存在所述修改记录时,所述调取单元调取所得的所述预设时间点为初始设置所述数字密码或末次验证所述数字密码的时间点。
本实施例中,为确定预设时间点和预设记忆间隔,作为比较模块判断数字密码是否需要加深记忆的依据,从而帮助处理模块决定密码验证的验证方式为数字密码或指纹验证,比较模块中进一步包括一检测单元,检测触发对象的数字密码是否存在过修改记录。其中,修改记录指的是该数字密码是否存在过修改密码的记录。例如:2017年12月1日设定了初始密码为1111,2017年12月2日将密码修改为2222。则,该数字密码存在过修改记录。数字密码是否被手动输入完成过密码验证的操作以及数字密码是否被修改过,都会影响到预设时间点的确定。
当检测单元检测数字密码存在所述修改记录时,此时,在根据验证的次数确定预设记忆间隔时,调取单元会自修改数字密码后开始计算验证的次数。例如,数字密码的初始设置时间为2017年12月1日,第一次验证时间为2017年12月2日,修改时间点为2017年12月3日,第二次验证时间为2017年12月4日,第三次验证时间为2017年12月5日。则,智能终端在确定预设记忆间隔时,会自修改数字密码后开始计算验证的次数,即,第二次验证时间其实为第一次验证,第三次验证其实为第二次验证。而第三次验证时间与第二次验证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应当与预设记忆间隔中的第一次验证的预设记忆间隔20分钟进行比较。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比较模块进一步包括:
当所述数字密码存在所述修改记录时,所述调取单元调取所得的所述预设时间点为修改所述数字密码的时间点或修改所述数字密码后的末次验证所述数字密码的时间点;
则,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密码验证次数为修改所述数字密码后的密码验证次数。在一优选实施例中,若检测单元检测发现触发对象的数字密码存在修改记录时,则进一步检测该数字密码修改后是否进行过密码验证的操作,若没有进行过,则调取单元调取的预设时间点为修改该数字密码的修改时间点;若进行过密码验证,则调取单元调取的预设时间点为密码修改后的末次密码验证时间点。进一步,获取单元获取的密码验证次数的计算自该数字密码修改后重新计算。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密码验证方法及密码验证***,利用遗忘曲线的规律,结合艾宾浩斯记忆法,根据预设时间点判断当前密码验证时间点的时间间隔是否属于预设记忆间隔,若大于预设记忆间隔,则关闭指纹识别权限,仅开启数字密码识别权限,若小于或等于预设记忆间隔,则密码验证可通过指纹密码和数字密码共同验证,以便帮助用户记忆数字密码,减轻用户的记忆负担。
应当注意的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有较佳的实施性,且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变更或修饰为等同的有效实施例,但凡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或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密码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码验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接收一请求密码验证的触发指令;
比较接收所述触发指令的当前时间点与一预设时间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与一预设记忆间隔的大小;
当所述时间间隔大于一预设记忆间隔时,关闭所述智能终端中密码验证的指纹识别权限,且开启所述密码验证的数字密码识别权限;
当所述时间间隔小于或等于一预设记忆间隔时,同时开启所述智能终端中密码验证的指纹识别权限和所述数字密码识别权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码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
比较接收所述触发指令的当前时间点与一预设时间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与一预设记忆间隔的大小的步骤中,进一步包括:
获取所述智能终端接收所述触发指令的触发对象以及所述触发对象记录的密码验证次数;
调取所述触发对象中设有的所述数字密码的预设时间点;
计算所述当前时间点与所述预设时间点之间的所述时间间隔;
比较所述时间间隔与一所述密码验证次数对应的所述预设记忆间隔的大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码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
比较接收所述触发指令的当前时间点与一预设时间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与一预设记忆间隔的大小的步骤中进一步包括:
检测所述数字密码是否存在修改记录;
当所述数字密码不存在所述修改记录时,调取所得的所述预设时间点为初始设置所述数字密码或末次验证所述数字密码的时间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密码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
比较接收所述触发指令的当前时间点与一预设时间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与一预设记忆间隔的大小的步骤中进一步包括:
当所述数字密码存在所述修改记录时,调取所得的所述预设时间点为修改所述数字密码的时间点或修改所述数字密码后的末次验证所述数字密码的时间点;
则,获取所得的所述密码验证次数为修改所述数字密码后的密码验证次数。
5.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密码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设记忆间隔与所述密码验证次数关联设置;
第一次密码验证的所述预设记忆间隔为20分钟,第二次密码验证的所述预设记忆间隔为1小时,第三次密码验证的所述预设记忆间隔为8小时,第四次密码验证的所述预设记忆间隔为1天,第五次密码验证的所述预设记忆间隔为2天,第六次密码验证的所述预设记忆间隔为6天,第七次密码验证的所述预设记忆间隔为31天。
6.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密码验证***,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码验证***包括:接收模块、比较模块、处理模块;
所述接收模块,与所述比较模块通讯连接,接收一请求密码验证的触发指令;
所述比较模块,与所述接收模块、处理模块通讯连接,比较接收所述触发指令的当前时间点与一预设时间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与一预设记忆间隔的大小;
所述处理模块,与所述比较模块通讯连接;
当所述时间间隔大于一预设记忆间隔时,所述处理模块关闭所述智能终端中密码验证的指纹识别权限,且开启所述密码验证的数字密码识别权限;
当所述时间间隔小于或等于一预设记忆间隔时,所述处理模块同时开启所述智能终端中密码验证的指纹识别权限和所述数字密码识别权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密码验证***,其特征在于,
所述比较模块进一步包括:
获取单元,获取所述智能终端接收所述触发指令的触发对象以及所述触发对象记录的密码验证次数;
调取单元,调取所述触发对象中设有的所述数字密码的预设时间点;
计算单元,计算所述当前时间点与所述预设时间点之间的所述时间间隔;
对比单元,比较所述时间间隔与一所述密码验证次数对应的所述预设记忆间隔的大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密码验证***,其特征在于,
所述比较模块进一步包括:
检测单元,检测所述数字密码是否存在修改记录;
当所述数字密码不存在所述修改记录时,所述调取单元调取所得的所述预设时间点为初始设置所述数字密码或末次验证所述数字密码的时间点。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密码验证***,其特征在于,
所述比较模块进一步包括:
当所述数字密码存在所述修改记录时,所述调取单元调取所得的所述预设时间点为修改所述数字密码的时间点或修改所述数字密码后的末次验证所述数字密码的时间点;
则,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密码验证次数为修改所述数字密码后的密码验证次数。
10.如权利要求6‐9任一项所述的密码验证***,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设记忆间隔与所述密码验证次数关联设置;
第一次密码验证的所述预设记忆间隔为20分钟,第二次密码验证的所述预设记忆间隔为1小时,第三次密码验证的所述预设记忆间隔为8小时,第四次密码验证的所述预设记忆间隔为1天,第五次密码验证的所述预设记忆间隔为2天,第六次密码验证的所述预设记忆间隔为6天,第七次密码验证的所述预设记忆间隔为31天。
CN201711459237.6A 2017-12-28 2017-12-28 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密码验证方法及密码验证*** Pending CN10815401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59237.6A CN108154017A (zh) 2017-12-28 2017-12-28 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密码验证方法及密码验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59237.6A CN108154017A (zh) 2017-12-28 2017-12-28 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密码验证方法及密码验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54017A true CN108154017A (zh) 2018-06-12

Family

ID=624626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459237.6A Pending CN108154017A (zh) 2017-12-28 2017-12-28 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密码验证方法及密码验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154017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59365A (zh) * 2019-04-24 2020-10-30 云丁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密码验证方法及装置
CN112784233A (zh) * 2021-01-28 2021-05-11 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身份验证方法及装置
CN113609474A (zh) * 2021-07-16 2021-11-05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pin码强化记忆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3918918A (zh) * 2021-12-10 2022-01-11 四川华鲲振宇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社保卡在线解锁及重置密码的***和方法
CN113994632A (zh) * 2019-06-10 2022-01-28 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符号流中的部分模式识别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72470A (zh) * 2016-08-30 2017-02-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提醒输入密码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US20170180378A1 (en) * 2015-09-15 2017-06-22 Mimecast North America, Inc. Mediated access to resource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180378A1 (en) * 2015-09-15 2017-06-22 Mimecast North America, Inc. Mediated access to resources
CN106372470A (zh) * 2016-08-30 2017-02-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提醒输入密码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59365A (zh) * 2019-04-24 2020-10-30 云丁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密码验证方法及装置
CN113994632A (zh) * 2019-06-10 2022-01-28 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符号流中的部分模式识别
CN113994632B (zh) * 2019-06-10 2023-09-22 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符号流中的部分模式识别
CN112784233A (zh) * 2021-01-28 2021-05-11 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身份验证方法及装置
CN112784233B (zh) * 2021-01-28 2022-11-04 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身份验证方法及装置
CN113609474A (zh) * 2021-07-16 2021-11-05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pin码强化记忆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3609474B (zh) * 2021-07-16 2022-09-16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pin码强化记忆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3918918A (zh) * 2021-12-10 2022-01-11 四川华鲲振宇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社保卡在线解锁及重置密码的***和方法
CN113918918B (zh) * 2021-12-10 2022-04-08 四川华鲲振宇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社保卡在线解锁及重置密码的***和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54017A (zh) 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密码验证方法及密码验证***
CN105335641B (zh) 一种基于指纹识别的身份验证方法及装置
KR101438869B1 (ko) 생체인식 데이터를 사용하여 무선 통신 디바이스 내의 변조방지 저장 디바이스에 액세스하는 시스템 및 방법
Lee et al. Secure pick up: Implicit authentication when you start using the smartphone
KR101991885B1 (ko) 디바이스에 관한 강화된 보안을 위해 다중-팩터 패스워드 또는 동적인 패스워드를 이용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Saravanan et al. Latentgesture: Active user authentication through background touch analysis
US8863243B1 (en) Location-based access control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01436935A (zh) 一种采用指纹识别的pin码验证方法
WO2020078094A1 (zh) 解锁方法、装置和门锁
JP2013222410A (ja) 非接触icカード機能付携帯端末、そのプログラム
CN105678147B (zh) 触控操作的方法和装置
CN103927471A (zh) 一种认证方法和装置
Rogowski et al. User authentication for mobile devices
US20140230026A1 (en) Biometric-Based Access Control System Comprising a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Link
CN105809007A (zh) 一种隐私保护的方法及装置
CN105929974A (zh) 一种密码输入管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1313314A (zh) 用于事务验证的方法和***
CN106529264B (zh) 应用锁定和解锁方法及装置
CN105989269A (zh) 解锁方法、装置及多***终端
CN105207783B (zh) 一种用户可信度认证方法及装置
KR101392113B1 (ko) 지문 잠금 시스템
Shrestha et al. Theft-resilient mobile wallets: Transparently authenticating NFC users with tapping gesture biometrics
CN106611110A (zh) 一种身份验证方法和***
CN107679411A (zh) 一种移动终端隐私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Feng et al. Security after login: Identity change detection on smartphones using sensor fus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