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41392B - 伪线负载分担的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伪线负载分担的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41392B
CN108141392B CN201680034647.3A CN201680034647A CN108141392B CN 108141392 B CN108141392 B CN 108141392B CN 201680034647 A CN201680034647 A CN 201680034647A CN 108141392 B CN108141392 B CN 1081413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ws
active
interface
address
prior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3464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141392A (zh
Inventor
潘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9179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54441A/zh
Publication of CN1081413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413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1413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413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68Pseudowire emulation, e.g. IETF WG PWE3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41Virtual LANs, VLANs, e.g. virtual private networks [VP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2Alternate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8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route fault reco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38Flow based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44Distributed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5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label swapping, e.g.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 [MP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58Association of routers
    • H04L45/586Association of routers of virtual rou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伪线负载分担的方法和装置,应用于第一运营商边缘PE设备通过至少两条PW分别接入到至少一个第二PE设备的场景中。所述方法包括:所述第一PE设备接收来自用户边缘CE设备的数据流,并将所述数据流转发到PW中继Trunk接口,所述PW Trunk接口关联至少两条活跃的PW。所述第一PE设备对所述数据流进行负载分担处理,并通过所述至少两条活跃的PW对所述数据流进行转发。有助于利用PW进行大数据流量的传输。

Description

伪线负载分担的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伪线负载分担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伪线仿真端到端(Pseudo-Wire Emulation Edge to Edge,PWE3)是指在分组交换网络(Packet Switched Network,PSN)中尽可能真实地模仿异步传输模式(AsynchronousTransfer Mode,ATM)、帧中继(Frame Relay,FR)、以太网、低速时分复用(Time DivisionMultiplexing,TDM)电路和异步光网络(Synchronous Optical Network,SONET)/异步数字异构(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SDH)等业务的基本行为和特征的一种二层业务承载技术。
多协议标签交换(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MPLS)PWE3是城域网中的重要技术,通过它可以将原有的接入方式(例如,ATM、FR等)与现有的IP骨干网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减少网络的重复建设,节约运营成本。采用MPLS PWE3技术,IP骨干网可以连接多样化的接入网络,实现对原有数据网络的改造及增强。在建成MPLS骨干网之后,传统的数据通信网ATM/FR等可以下移为接入网,但对ATM/FR用户而言,感觉不到网络结构的变化。
MPLS PWE3提供的虚链路或伪线(英文:Pseudo Wire,PW)已经广泛部署在运营商的网络中,然而,目前的技术并不能支持PW的负载分担,不能利用PW来实现数据流的负载分担传输。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PW负载分担的方法和设备,解决了PW不支持负载分担、不能有效地利用PW进行大数据流量传输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PW负载分担的方法,应用于第一运营商边缘PE设备通过至少两条PW分别接入到至少一个第二PE设备的场景中,所述方法包括:所述第一PE设备接收来自用户边缘CE设备的数据流,并将所述数据流转发到PW中继Trunk接口,所述PW Trunk接口关联至少两条活跃的PW;所述第一PE设备对所述数据流进行负载分担处理,并通过所述至少两条活跃的PW对所述数据流进行转发。
通过PW Trunk接口关联至少两条活跃的PW,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对数据流进行负载分担转发的方法,增加了PW传输数据流的带宽和吞吐量。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在将所述数据流转发到PW中继Trunk接口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PE设备创建所述PW Trunk接口,并将所述PWTrunk接口与所述至少两条PW关联;所述第一PE设备从所述至少两条PW中确定至少两条PW作为活跃的PW。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PE设备从所述至少两条PW中确定至少两条PW作为活跃的PW包括:所述第一PE设备获取PW活跃数量参数,所述PW活跃数量参数表述状态为活跃的PW数量,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并根据所述PW活跃数量参数,从所述至少两条PW中确定出至少两条活跃的PW。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设置PW活跃数量参数,用户(如,网络管理员或者第三方应用的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规划需要进行负载分担的PW,提高了PW负载分担部署的灵活性。
当设置PW活跃数量参数等于PW Trunk接口关联的PW数量时,为全活负载分担部署,此种情况,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PW的带宽,将所有PW的带宽叠加起来,提供最大能力的带宽保障。当设置PW活跃数量参数小于PW Trunk接口关联的PW数量,且大于1时,为多活负载分担部署,此种情况,对主用负载分担的PW增加了备份保护,可以保障当主用的一条或多条PW故障时,转发不中断,PW提供的带宽不降低,业务不受影响,增强了PW负载分担的可靠性。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PE设备获取PW活跃数量参数包括:所述第一PE设备根据配置命令配置在所述第一PE设备上;或者所述第一PE设备接收控制管理设备发送的消息,从所述消息中获取所述PW活跃数量参数;或者所述第一PE设备自身运行算法生成;或者在该第一PE设备的软件实现时,设置所述PW活跃数量参数的默认值。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二种至第三种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PW活跃数量参数,从所述至少两条PW中确定出至少两条活跃的PW包括:所述第一PE设备获取至少两条PW中的每条PW的优先级,并根据所述至少两条PW中的每条PW的优先级和所述PW活跃数量参数确定出至少两条PW作为活跃的PW。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每条PW的优先级,用户(如,网络管理员或者第三方应用的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更加灵活的规划需要进行负载分担的PW,进一步提高了PW负载分担部署的灵活性。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至少两条PW中的每条PW的优先级和所述PW活跃数量参数确定出至少两条PW作为活跃的PW包括:所述第一PE设备获取所述至少两条PW中的每条PW的优先级,根据所述每条PW的优先级的由高到低依次排序和所述PW活跃数量参数,从所述至少两条PW中确定出优先级排序靠前的至少两条PW作为活跃的PW;所述PW的优先级用于指示一条PW用作活跃PW的优先等级。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二种至第三种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PW活跃数量参数,从所述至少两条PW中确定出至少两条活跃的PW包括:所述第一PE设备获取所述至少两条PW中的每条PW对端的第二PE的IP地址,并根据所述至少两条PW中的每条PW对端的第二PE的IP地址和所述PW活跃数量参数确定出至少两条PW作为活跃的PW。
通过根据每条PW对端的PE设备的IP地址的大小来选取需要进行负载分担的PW,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需额外设置、简单、易操作的PW负载分担的方法。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至少两条PW中的每条PW对端的第二PE的IP地址和所述PW活跃数量参数确定出至少两条PW作为活跃的PW包括:所述第一PE设备获取所述至少两条PW中的每条PW对端的第二PE的IP地址,根据所述每条PW对端的第二PE的IP地址的由大到小依次排序和所述PW活跃数量参数,从所述至少两条PW中确定出IP地址大小排序靠前的至少两条PW作为活跃的PW;或者所述第一PE设备获取所述至少两条PW中的每条PW对端的第二PE的IP地址,根据所述每条PW对端的第二PE的IP地址的由小到大依次排序和所述PW活跃数量参数,从所述至少两条PW中确定出IP地址大小排序靠前的至少两条PW作为活跃的PW。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二种至第三种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PW活跃数量参数,从所述至少两条PW中确定出至少两条活跃的PW包括:所述第一PE设备获取至少两条PW中的每条PW的优先级和所述至少两条PW中的每条PW对端的第二PE的IP地址,并根据至少两条PW中的每条PW的优先级、所述至少两条PW中的每条PW对端的第二PE的IP地址和所述PW活跃数量参数确定出至少两条PW作为活跃的PW。
通过上述优先级和IP地址的大小结合使用的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解决了当按照PW优先级无法确定需要进行负载分担的PW时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较优地确定负载分担的PW的解决方案,进一步提高了PW负载分担部署的精确性和灵活性。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八种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PE设备接收来自CE设备的数据流,并将所述数据流转发到PWTrunk接口包括:所述第一PE设备从接入链路AC接口接收来自CE设备的所述数据流,并根据所述AC接口与所述PW Trunk接口之间的关联关系将所述数据流转发到所述PWTrunk接口;或者,所述第一PE设备从接入链路AC接口接收来自CE设备的所述数据流,将所述数据流转发到虚拟交换实例VSI,查找所述VSI中的MAC转发表获得所述PW Trunk接口,将所述数据流转发到所述PW Trunk接口。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九种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PE设备对所述数据流基于设置的哈希因子作循环冗余校验码校验得到校验值,使用校验值按照负载分担的PW数量值进行取模运算,得到余数作为关键值,然后用Key值作索引查找PW Trunk转发表,匹配得到一条活跃的PW进行负载分担处理,并通过该至少两条活跃的PW对所述数据流进行转发。
通过对所述数据流中携带的报文特征值(哈希因子)的识别,使用哈希算法实现了逐流的PW负载分担转发,具有较好的业务流保序效果。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九种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PE设备根据计数器对所述数据流中的每个数据报文的计数值确定活跃的PW进行负载分担转发。
通过根据所述每个数据报文的计数值选择活跃的PW实现了逐包的PW负载分担,就有较高的转发效率。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第一PE设备,所述第一PE设备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具体地,所述第一PE设备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模块。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第一PE设备,所述第一PE设备包括:接收器、处理器、发送器、随机存取存储器、只读存储器以及总线。其中,处理器通过总线分别耦接接收器、发送器、随机存取存储器以及只读存储器。其中,当需要运行第一PE设备时,通过固化在只读存储器中的基本输入输出***或者嵌入式***中的bootloader引导***进行启动,引导第一PE设备进入正常运行状态。在第一PE设备进入正常运行状态后,在随机存取存储器中运行应用程序和操作***,使得该处理器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指令。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第一PE设备,所述第一PE设备包括:主控板和接口板,进一步,还可以包括交换网板。所述第一PE设备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具体地,所述第一PE设备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模块。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第一PE设备,所述第一PE设备包括:接口板,进一步,还可以包括交换网板。所述第一PE设备用于执行第五方面中的接口板的功能,进一步,还可以执行第五方面中交换网板的功能。
第七方面,提供一种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包括接收器、处理器、发送器、随机存取存储器、只读存储器以及总线。其中,处理器通过总线分别耦接接收器、发送器、随机存取存储器以及只读存储器。其中,当需要运行控制器时,通过固化在只读存储器中的基本输入输出***或者嵌入式***中的bootloader引导***进行启动,引导控制器进入正常运行状态。在控制器进入正常运行状态后,在随机存取存储器中运行应用程序和操作***,使得该处理器执行第五方面中主控板的功能。
本发明通过PE设备创建PW Trunk接口,该PW Trunk接口关联至少两条活跃的PW。当该PE设备接收到来自CE设备的数据流时,将该数据流引入该PW Trunk接口,从而通过该PW Trunk接口关联的至少两条活跃的PW进行负载分担转发,从而可以有效地利用PW进行大数据流量的传输,增加了带宽和吞吐量,加强了PE设备的数据处理能力,提高了PW部署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附图中反映的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而所有这些实施例或实施方式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图1是本发明的应用背景示意图;
图2a是本发明的一种可能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b是本发明的另一种可能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c是本发明的又一种可能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d是本发明的再一种可能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PW负载分担转发的流程示意图;
图4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发流程示意图;
图4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转发流程示意图;
图5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PE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PE设备和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一PE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第一PE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描述的网络架构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本发明描述的技术方案可以适用于基于MPLS PWE3技术构建的网络中,PWE3以标签交换协议(英文:Label Distribution Protocol,LDP)等为信令协议,通过隧道(如MPLSLSP隧道、TE隧道或者GRE隧道)承载用户边缘(英文:Customer Edge,CE)端的各种二层业务(如各种二层数据报文),透明传递CE端的二层数据。如图1所示,PWE3网络的基本传输构件包括:接入链路(英文:Attachment Circuit,AC)、PW、转发器(英文:Forwarder)、隧道(英文:Tunnels)和PW信令协议(英文:PW Signal)。以CE1到CE3的虚拟专用网(英文:VirtualPrivate Network,VPN)1的报文流向为例来说明基本数据流的走向如下:CE1上送二层报文,通过AC接入运营商边缘(英文:Provider Edge,PE)1;PE1收到报文后,由PE1的Forwarder选定转发报文的PW;PE1再根据PW的转发表项生成两层MPLS标签,内层标签(即私网标签)用于标识PW,外层标签(即公网标签)用于穿越隧道到达PE2;二层报文经公网隧道到达PE2,***弹出私网标签,由PE2的Forwarder选定转发报文的AC,将该二层报文转发给CE3。
需要说明的是,该PW可称为伪线,也可称为虚链路。该转发器结合具体的部署场景,可以部署在PE、下层PE(英文:Underlayer PE,UPE)或者上层PE(英文:SuperstratumPE,SPE)等设备上。在分层部署场景下,将PE设备细分成了UPE和SPE两类。该UPE是用户的汇聚设备,即直接连接CE的设备,也称为用户侧PE。该SPE是连接UPE并位于网络内部的设备,也称作交换PE,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其含义。PE和PE设备在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中是同一个意思,可以互相使用。同理,CE和CE设备以及P和P设备也可以互相使用。
还需要说明的是,CE设备、PE设备和P设备可以是路由器或交换机。CE设备通常一侧与PE或UPE设备相连,另一侧与用户设备(英文:User Equipment,UE)相连,实现将用户设备中转、接入运营商网络。UE可以包括各种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计算机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以及各种形式的用户设备,移动台(英文:Mobile Station,MS),终端(英文:terminal),终端设备(英文:TerminalEquipment,TE)等等。为方便描述,本申请中,上面提到的设备统称为用户设备或UE。
MPLS PWE3提供的PW虽然已经广泛应用于网络中提供VPN业务,进行数据流的承载,但是PW并不支持负载分担,无法有效地利用PW进行大数据流量的传输。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PW负载分担的方法和装置。PE设备创建PW中继(英文:Trunk)接口,该PW Trunk接口关联至少两条活跃的PW。当该PE设备接收到来自CE设备的数据流时,将该数据流引入该PW Trunk接口,从而通过该PW Trunk接口关联的至少两条活跃的PW进行负载分担转发,从而有效地利用PW进行大数据流量的传输。值得说明的是,在一些分层组网的场景下,该PE设备也可以是UPE设备,下文会有详细介绍。
针对不同的应用需求和不同的网络设计需要,MPLS PWE3可以被部署在不同的网络应用场景中,例如典型的PWE3二层虚拟专用网(英文:Layer 2Virtual PrivateNetwork,L2VPN)场景、PW接入以太虚拟专线网络(英文:Ethernet Virtual PrivateNetwork,EVPN)场景等。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一步分别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应用场景。
图2a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PWE3 L2VPN应用场景。这是一个典型的PWE3单跳组网应用,骨干网是MPLS/因特网协议(英文:Internet Protocol,IP)网,各个接入的局域网的接入方式不同。例如,某运营商建立了一个全国骨干网,提供了PWE3业务,客户有两个分布,分别分布在北京(如,站点Site1)、上海(如,Site2)。北京分部以ATM接入运营商的骨干网,上海是以FR接入运营商的骨干网。运营商可以在两个接入点—北京的PE1与上海的PE2之间建立PWE3连接,即PW连接。当北京分部和上海分部之间的数据流量不断增大时,客户希望该PW能提供100M的带宽来承载两地之间的数据流量,而此时两地之间只有1条40M带宽的隧道1和另一条60M带宽的隧道2,隧道1和隧道2的带宽都达不到100M,无法承载100M的PW,则现有技术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
本发明通过在该PE1创建PW Trunk接口1和在该PE2上创建PW Trunk接口2,该PWTrunk接口1关联PW1和PW2,该PW Trunk接口2也关联该PW1和该PW2。该PW1承载在40M带宽的隧道1上,该隧道1的路径是PE1->PE2。该PW2承载在60M带宽的隧道2上,该隧道2的路径是PE1->P1->PE2,其中P1是运营商(英文:Provider,P)设备。通过PW Trunk接口关联PW1和PW2,两条PW通过负载分担转发的方式,加起来提供100M的带宽,从而满足了客户的需求。当该PE1接收到来自CE1的数据流时,将该数据流引入该PW Trunk接口,从而通过该PW Trunk接口关联的PW1和PW2进行负载分担转发,PW1的带宽和PW2的带宽叠加后满足了客户100M带宽的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从部署PW的两端的源节点和目的节点是否相同的角度,图2a属于同源同宿的部署场景,即PW1和PW2具有相同的源节点PE1和相同的目的节点PE2。此外,在不同的场景下,承载该PW1的隧道1和承载该PW2的隧道2,可以经过相同的路径PE1->PE2,也可以是隧道1的路径是PE1->PE2,隧道2的路径是PE1->中间P->PE2,其中,该中间P位于PE1和PE2之间,可以是一个P设备,也可以是多个P设备,根据实际网络部署不同而不同。还要说明的是,为了附图的简洁,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中,承载PW的隧道并未画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
图2b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PW接入EVPN应用场景。EVPN是在MPLS网络上提供以太网多点业务的下一代以太网二层虚拟专线网络L2VPN解决方案,作为二层业务承载的主流方案在各大运营商的网络设计中被使用。在EVPN中,PE之间的MAC学***面实现,控制协议使用边界网关协议(英文:Border Gateway Protocol,BGP)作为控制平面的协议,进行媒体接入控制(英文:Media Access Control,MAC)地址学习、接入拓扑和VPN端点发现。
目前,在互联网协议(英文:Internet Protocol,IP)/MPLS网络中使用PW接入EPVN,基于MPLS技术实现端到端承载,实现了EVPN在运营商网络端到端的部署。EVPN方案的重要优势之一是实现了用户端设备的多归多活接入。然而,当前基于PW技术的虚拟租用线(英文:Virtual Leased Lines,VLL)和虚拟专用局域网业务(英文:Virtual Private LanService,VPLS)等接入EVPN的方案中,如图2b,UPE1通过四条PW多归接入到SPE2-1、SPE2-2、SPE2-3和SPE2-4,可以实现PW主备冗余保护,提高业务的可靠性,但是PW不支持负载分担,无法有效发挥EVPN支持用户端设备多归多活接入的优点,不能利用多归属的PW提供更大带宽的传输能力。
本发明通过在UPE1上创建PW Trunk接口,该PW Trunk接口关联PW1、PW2、PW3和PW4。该PW1承载在隧道1上,该PW2承载在隧道2上,该PW3承载在隧道3上,该PW4承载在隧道4上。通过PW Trunk接口关联PW1、PW2、PW3和PW4,其中PW1和PW2两条PW作为活跃的PW,进行负载分担转发,而PW3和PW4作为非活跃的PW,用作对活跃的PW的备份PW。通过将PW1和PW2两条活跃的PW进行负载分担转发,PW1和PW2加起来提供更大带宽的传输能力,充分发挥了EVPN支持用户端设备多归多活接入的优点。
以上是PW多活的部署方式(如图2b,四条PW中,部分为活跃状态,另一部分为非活跃状态),也可以是PW全活的部署方式(如图2c,两条PW都处于活跃状态,没有备份PW)。如图2c,UPE1通过两条PW双归接入到SPE2-1和SPE2-2,该PW1承载在隧道1上,该PW2承载在隧道2上。本发明通过在UPE1上创建PW Trunk接口,该PW Trunk接口关联PW1和PW2,PW1和PW2作为两条活跃的PW,进行负载分担转发,两条PW叠加起来提供更大带宽的传输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从部署PW的两端的源节点和目的节点是否相同的角度,图2b和图2c属于同源异宿的部署场景,即如图2b,PW1、PW2、PW3和PW4具有相同的源节点PE1和不同的目的节点SPE2-1、SPE2-2、SPE2-3和SPE2-4;又如图2c,PW1和PW2具有相同的源节点UPE1和不同的目的节点SPE2-1和SPE2-2(也可叫做PE2-1和PE2-2)。为了描述的简洁清楚,上述应用场景主要以两条或四条负载分担的PW为例进行说明,实际应用时,负载分担的PW可以包括两条以上,如,三条、五条、六条等。该多条负载分担的PW可以承载在一条隧道里,也可以分别承载在多条不同的隧道里,该多条不同的隧道所经过的路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发明不做限定。此外,本发明中所说的活跃的PW是指PW的状态为活跃,活跃状态意味着该PW可以用于承载、转发数据流。在主备保护的场景下,通常用作主用PW。相应地,PW的状态还可以为非活跃,非活跃状态意味着该PW可以不能用于承载、转发数据流,通常用作备用PW。当主用PW故障时,会切换到备用PW。
上面描述了本发明涉及的几种可能的应用场景,下面将基于此对本发明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PW负载分担的方法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第一PE设备通过至少两条PW分别接入到一个或者多个第二PE设备的组网中。
在一个示例中,如图2a,第一PE设备(PE1)通过至少两条PW(PW1和PW2)分别接入到一个第二PE设备(PE2)。
在另一个示例中,如图2b,第一PE设备(UPE1)通过至少两条PW(PW1、PW2、PW3和PW4)分别接入到四个第二PE设备(SPE2-1、SPE2-2、SPE2-3和SPE2-4)。
在又一个示例中,如图2c,第一PE设备(UPE1)通过至少两条PW(PW1和PW2)分别接入到两个第二PE设备(SPE2-1和SPE2-2)。
需要说明的是,在PW不同的部署场景中,第一PE设备可以是PE设备,也可以是UPE设备,第二PE设备可以是PE、SPE设备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包括301部分和302部分,下面分别说明。
在301部分,第一PE设备接收来自用户边缘CE设备的数据流,并将该数据流转发到PWTrunk接口,该PW Trunk接口关联至少两条活跃的PW。
在该数据流转发到该PW Trunk接口之前,该第一PE设备创建了该PW Trunk接口,该PW Trunk接口是一种逻辑接口,所谓逻辑接口是能够实现数据交换功能但物理上不存在,需要通过配置建立的接口,是用软件技术实现的接口。具体的,该PW Trunk接口可以是网络管理员通过命令行配置在该第一PE设备上创建的;也可以是该第一PE设备接收其它控制管理设备发来的消息,根据消息指示配置创建的;还可以是该第一PE设备自身运行算法软件自动配置创建的。逻辑接口是相对于物理接口的,物理接口就是我们看得到的那些硬件接口,比如路由器或PE设备上的以太网接口。
该第一PE设备创建了该PW Trunk接口后,将该PW Trunk接口与该至少两条PW关联,该至少两条PW中包括至少两条活跃的PW。通过PW Trunk接口关联至少两条活跃的PW,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对数据流进行负载分担转发的方法,增加了PW传输数据流的带宽和吞吐量。
该PW Trunk接口关联至少两条活跃的PW,具体的实现可以有两种机制:
机制一、该第一PE设备直接把该PW Trunk接口关联的该至少两条PW都作为活跃的PW。也就是,该第一PE设备直接默认把PW Trunk接口关联的所有的PW用来进行负载分担转发。所以,机制一不需要确定活跃/非活跃状态。这种机制适用于PW全活部署方式。
机制二、该第一PE设备从该至少两条PW中确定至少两条PW作为活跃的PW,用确定出来的该至少两条活跃的PW进行负载分担转发。也就是,该第一PE设备需要通过确定,来挑选部分或全部PW作为活跃状态,进行负载分担转发。如果确定部分PW作为活跃状态,则剩下的PW作为非活跃状态(用作备份PW)。所以,机制二需要确定活跃/非活跃状态。这种机制适用于PW多活负载分担(本文中简称PW多活或多活)或PW全活负载分担(本文中简称PW全活或全活)部署方式。
基于机制二,在多活、全活部署方式下,在该第一PE设备上需要确定PW的活跃/非活跃状态,确定PW的活跃/非活跃状态可以直接完成(即不需要设置为下面所述的主从模式或者独立模式),也可以通过设置两种模式,在两种模式下来完成。一种是主从模式,该PWTrunk接口可以设置为主从模式,即由该第一PE设备确定该至少两条PW的活跃/非活跃状态,并分别把每条PW的状态通告给对端的第二PE设备。另一种是独立模式,PW Trunk接口也可以设置为独立模式,即PW的活跃状态由远端的其它设备(例如,第二PE设备)确定后,通告给该第一PE设备。第二PE设备确定该至少两条PW的活跃/非活跃状态,并分别把每条PW的状态通告给该第一PE设备。
下面描述的确定PW的活跃/非活跃状态的方法适用于该第一PE设备直接确定和在主从模式下确定两种场合。需要说明,当该第一PE设备在主从模式下确定,需要在PW Trunk接口上配置主从模式,反之,当该第一PE设备直接确定,则不需要在PW Trunk接口上配置主从模式或者独立模式。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该第一PE设备获取PW活跃数量参数,并根据该PW活跃数量参数,从该至少两条PW中确定出至少两条PW作为活跃的PW。该PW活跃数量参数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表述状态为活跃的PW数量,其可以是根据组网或用户的需要设置的。具体的,该PW活跃数量参数可以是网络管理员通过命令行预先配置在该第一PE设备上的;也可以是该第一PE设备接收其它控制管理设备发来的消息,根据消息指示配置的;还可以是该第一PE设备自身运行算法软件自动生成,并完成配置的;还可以是该第一PE设备的软件实现时设置的默认值。如图2c所示,例如,UPE1的PW Trunk接口关联两条PW(分别是PW1和PW2),且该PW活跃数量参数为2,则确定PW1和PW2为活跃的PW。
通过设置PW活跃数量参数,用户(如,网络管理员或者第三方应用的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规划进行负载分担的PW,提高了PW负载分担部署的灵活性。具体地,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部署为多活负载分担或者全活负载分担。当设置PW活跃数量参数等于PWTrunk接口关联的PW数量时,为全活负载分担部署,此种情况,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PW的带宽,将所有PW的带宽叠加起来,提供最大能力的带宽保障,但没有部署备用PW作为故障时的保护,可靠性稍低。当设置PW活跃数量参数小于PW Trunk接口关联的PW数量,且大于1时,为多活负载分担部署,此种情况,对主用负载分担的PW增加了备份保护,可以保障当主用的一条或多条PW故障时,转发不中断,PW提供的带宽不降低,业务不受影响,增强了PW负载分担的可靠性。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该第一PE设备根据该PW活跃数量参数(例如,PW活跃数量参数设置为M,M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从该至少两条PW中确定M条(即至少两条)PW作为活跃的PW可以包括以下方式:
方式一、该第一PE设备获取该至少两条PW中的每条PW的优先级,该PW的优先级用于指示一条PW用作活跃PW的优先等级。具体的,获取每条PW的优先级的方法可以是网络管理员通过命令行预先配置在该第一PE设备上的;也可以是该第一PE设备接收其它控制管理设备发来的消息,该消息里携带了每条PW的优先级;还可以是该第一PE设备自身运行算法自动生成每条PW的优先级;还可以是该第一PE设备的软件实现时设置的默认值。该第一PE设备根据该每条PW的优先级的由高到低依次排序,从该至少两条PW中确定出优先级靠前的M条PW作为活跃的PW。
如图2b所示,例如,PW1的优先级为0,PW2的优先级为1,PW3的优先级为2,PW4的优先级为3,优先级随0、1、2、3……依次由小到大而逐渐由高到低减少,即优先级为0代表优先等级最高,优先级为3代表优先等级最低。假如M=2,则从中选取两条优先级较高的PW1和PW2为活跃的PW。
通过设置每条PW的优先级,用户(如,网络管理员或者第三方应用的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更加灵活的规划需要进行负载分担的PW,进一步提高了PW负载分担部署的灵活性。
方式二、该第一PE设备获取该至少两条PW中的每条PW对端的第二PE的IP地址,根据该每条PW对端的第二PE的IP地址的由大到小依次排序,从该至少两条PW中确定出M条IP地址较大的PW作为活跃的PW。或者相反,该第一PE设备根据该每条PW对端的第二PE的IP地址的由小到大依次排序,从该至少两条PW中确定出M条IP地址较小的PW作为活跃的PW。如图2b所示,例如,PW1对端的SPE2-1的IP地址为100.1.1.1/24,PW2对端的SPE2-2的IP地址为90.1.1.1/24,PW3对端的SPE2-3的IP地址为80.1.1.1/24,PW4对端的SPE2-4的IP地址为70.1.1.1/24。按照IP地址由大到小排列为:SPE2-1、SPE2-2、SPE2-3、SPE2-4。假如M=2,则从中选取2条对端PE设备的IP地址较大的PW1和PW2作为活跃的PW。或者,按照IP地址由小到大排列为:SPE2-4、SPE2-3、SPE2-2、SPE2-1。假如M=2,则从中选取2条对端PE设备的IP地址较小的PW4和PW3作为活跃的PW。
通过根据每条PW对端的PE设备的IP地址的大小来选取需要进行负载分担的PW,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需额外设置、简单、易操作的PW负载分担的方法。
方式三、该第一PE设备先获取该至少两条PW中的每条PW的优先级,从该至少两条PW中根据该每条PW的优先级的由高到低依次排序,当确定至少两条优先级较高的PW作为活跃的PW时,出现至少两条优先级相等的PW时,则该第一PE设备再获取该至少两条优先级相等的PW中的每条PW对端的第二PE的IP地址,从该至少两条优先级相等的PW中,根据该每条PW对端的第二PE的IP地址的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依次排序,确定出至少两条PW作为活跃的PW。方式三是方式一和方式二的结合使用。如图2b所示,例如,PW1的优先级为0,PW2的优先级为1,PW3的优先级为1,PW4的优先级为3,PW1的对端SPE2-1的IP地址为100.1.1.1/24,PW2的对端SPE2-2的IP地址为90.1.1.1/24,PW3的对端SPE2-3的IP地址为80.1.1.1/24,PW4的对端SPE2-4的IP地址为70.1.1.1/24。假如M=2,则首先根据优先级确定出优先级最高的PW1,然而PW2和PW3的优先级相等(都为1),要想满足M=2,则需要从中选取一条。此时,如果根据IP地址由大到小排列,选择IP地址较大的对端PE对应的PW,则PW2的对端SPE2-2的IP地址大于PW3的对端SPE2-3的IP地址,选取PW2,因而最终选取PW1和PW2作为活跃的PW;如果根据IP地址由小到大排列,选择IP地址较小的对端PE对应的PW,则PW3的对端SPE2-3的IP地址小于PW2的对端SPE2-2的IP地址,选取PW3,因而最终选取PW1和PW3作为活跃的PW。
通过上述优先级和IP地址的大小结合使用的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解决了当按照PW优先级无法确定需要进行负载分担的PW时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较优地确定负载分担的PW的解决方案,进一步提高了PW负载分担部署的精确性和灵活性。
需要说明的是,一条虚链路PW的两个端点为第一PE设备和第二PE设备,站在第一PE设备的角度,该PW的对端为第二PE设备;站在第二PE设备的角度,该PW的对端则为第一PE设备。本发明实施例中,站在第一PE设备的角度,一条PW对端的第二PE设备的IP地址可以是该PW在该第二PE设备上的物理接口的IP地址,也可以是该第二PE设备的管理IP地址。在同源同宿的PW负载分担部署场景中,如图2a,一条PW对端的第二PE设备的IP地址通常是该PW在该第二PE设备上的物理接口的IP地址;在同源异宿的PW负载分担部署场景中,如图2b和2c,一条PW对端的第二PE设备的IP地址可以是该PW在该第二PE设备上的物理接口的IP地址,也可以是该第二PE设备的管理IP地址。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PW负载分担的部署方式除了同源同宿和同源异宿,还可以是同源同宿和同源异宿的混合方式。如图2d,在UPE1上的PW Trunk接口关联PW1、PW3和PW2三条PW进行负载分担,其中PW1和PW3的对端端点均为SPE2-1(属于同源同宿方式);PW2的对端端点为SPE2-2,则PW1和PW2属于同源异宿方式,PW3和PW2也属于同源异宿方式。
以上描述了该PW Trunk接口设置为主从模式时如何确定PW的活跃/非活跃状态。下面举例描述PW Trunk接口设置为独立模式,在独立模式下确定PW的活跃/非活跃状态。例如,图2b所示,在SPE2-1、SPE2-2、SPE2-3和SPE2-4上设置活跃数量为2,该四个PE设备之间互相运行通信协议通告彼此的IP地址,从中选取2个IP地址较大的或者较小的PE设备(如SPE2-1和SPE2-2)对应的PW为活跃状态,则将PW1和PW2作为活跃状态,剩下的PW3和PW4为非活跃状态。因此SPE2-1和SPE2-2分别向UPE1通告PW1和PW2为活跃状态,SPE2-3和SPE2-4分别向UPE1通告PW3和PW4为非活跃状态。UPE1根据通告消息,在UPE1上分别设置PW Trunk接口关联的PW1和PW2为活跃状态、PW3和PW4为非活跃状态。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该第一PE设备接收来自CE设备的数据流,并将该数据流转发到PW Trunk接口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方式一、该第一PE设备从接入链路AC接口接收来自CE设备的该数据流,并根据该AC接口与PW Trunk接口之间的关联关系从该AC接口把该数据流转发到该PW Trunk接口。该关联关系(如表0所示)可以在创建PW Trunk接口时或者创建AC接口时,通过配置指定来完成关联。这种方式适用于如图2a这种典型的PW组网的L2VPN场合,以及图2b和图2c中的PW接入EVPN,PW接入网为虚拟租用线(Virtual Leased Line,VLL)的场合。利用VLL L2VPN技术,可以提供点到点业务。
表0:AC接口与PW Trunk接口关联关系
AC接口 PW Trunk接口
AC接口1 PW Trunk接口1
…… ……
方式二、该第一PE设备从接入链路AC接口接收来自CE设备的该数据流,并从该AC接口把该数据流转发到虚拟交换实例(Virtual Switch Instance,VSI),查找该VSI中的MAC转发表(如表1所示)获得该PW Trunk接口,将该数据流转发到该PW Trunk接口。这种方式适用于如图2b和图2c中的PW接入EVPN,PW接入网为VPLS的场合。利用VPLS L2VPN技术,可以提供基于以太的多点业务。以图2b为例,UPE1从AC接口1接收来自CE1的数据流,该数据流中携带的目的MAC地址为UE2的MAC地址,即该数据流的目的地是去往UE2。该UPE1从该AC接口1把该数据流转发到VSI,VSI中包括MAC转发表(如表1所示)。该UPE1用UE2的MAC地址作索引(也可以叫作匹配项、关键字等)查找表1所示的MAC转发表,获得与UE2的MAC地址相匹配的出接口为PW Trunk接口1。值得说明的是,此处的MAC转发表仅仅是一种示意,用于表示目的MAC地址与PW Trunk接口之间的关联关系,其还可以包括其它参数,此处不做限定。
进一步,继续举例说明表1中MAC转发表项的生成方法。第一PE设备(如图2b中UPE1)接收来自第二PE设备(如图2b中SPE2-1或SPE2-2)的MAC广播报文,该MAC广播报文头中携带的目的MAC地址为MAC广播地址,源MAC地址为UE2的MAC地址。UPE1获取该MAC广播报文的载荷部分中携带的内层标签(用于表示用户数据所属的VPN信息,也可称为VPN标签、虚链路(英文:Virtual Circuit,VC)标签或VC标识(英文:Identifier))根据内层标签与PW标识的关联关系,获得了内层标签对应的PW标识(如,PW1或PW2);继而根据PW标识与PW Trunk接口的关联关系(如下述表2所示),获得了PW Trunk接口;最后,将该MAC广播报文头中携带的源MAC(即UE2的MAC地址)作为目的MAC,将上述步骤中获得的PWTrunk接口作为出接口,生成如表1所示的MAC转发表项。值得说明的是,MAC转发表项的生成过程是在UPE1上完成了PWTrunk接口的创建和与PW的关联之后,通过UPE1上数据平面的MAC地址洪泛、学习完成的。MAC转发表项生成后,用于指导后续用户的数据报文的转发。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MAC转发表项的生成方法仅是一种可能的实施例,并不对本发明构成限定。
表1:MAC转发表
目的MAC 出接口
UE2的MAC地址 PW Trunk接口
…… ……
需要说明的是,MPLS L2VPN就是在MPLS网络上透明传输用户二层数据。从用户的角度来看,MPLS网络是一个二层交换网络,可以在不同节点间建立二层连接。MPLS L2VPN包括VLL、VPLS等方式,VLL和VPLS提供的二层连接都是PW。不同之处在于,VLL提供的点到点VPN业务,是由一条PW构成的;而VPLS提供的多点VPN业务,是由多条PW构成的。
在302部分,该第一PE设备对该数据流进行负载分担处理,并通过该至少两条活跃的PW对该数据流进行转发。
如图2a,该第一PE设备(PE1)通过选定的PW1和PW2两条活跃的PW对该数据流进行负载分担转发。此种情况属于全活负载分担部署,PW Trunk接口关联的两条PW均用来进行负载分担转发,没有部署备用PW作为故障时的保护。但这种部署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PW的带宽,将所有PW的带宽叠加起来,提供最大能力的带宽。
如图2b,该第一PE设备(UPE1)通过选定的PW1和PW2两条活跃的PW作主用PW,对该数据流进行负载分担转发,剩下的PW3和PW4作备用PW,当主用PW故障时,可以切换到备用PW进行负载分担转发。例如,当PW1故障(PW1切换为非活跃状态)时,可以启用备份PW3(PW3切换为活跃状态),用PW2和PW3两条活跃的PW继续对该数据流进行负载分担转发。或者,当PW1和PW2都故障(PW1和PW2均切换为非活跃状态)时,可以启用备份PW3和PW4(PW3和PW4均切换为活跃状态),用PW3和PW4两条活跃的PW继续对该数据流进行负载分担转发。此种情况属于多活负载分担部署场景,该场景对主用负载分担的PW增加了备份保护,可以保障当主用的一条或多条PW故障时,转发不中断,PW提供的带宽不降低,业务不受影响,增强了PW负载分担的可靠性。
如图2c,该第一PE设备(UPE1)通过PW1和PW2两条活跃的PW对该数据流进行负载分担转发。此种情况属于全活负载分担部署,与图2a的效果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负载分担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是在该第一PE设备上建立了PW Trunk转发表(如表2)。该第一PE设备的PW Trunk接口收到该数据流后,使用哈希算法,基于设置的哈希因子作循环冗余校验码(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校验得到校验值,使用校验值按照负载分担的PW数量值进行取模运算,得到余数作为关键(英文:Key)值,然后用Key值作索引查找PW Trunk转发表,匹配得到一条PW进行转发。
需要说明的是,哈希算法的输入是各报文的特征值,被称为哈希因子。可作为哈希因子的报文特征值包括但不限于:以太帧头中包含的源MAC地址、目的MAC地址等;IP报文头中包含的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协议号等;TCP/UDP报文头中包含的源端口号、目的端口号等;MPLS报文头中包含的MPLS标签、报文负载的某些比特位等;L2TP报文头中包含的隧道标识(英文:Tunnel Identifier,Tunnel ID)和会话标识(英文:Session Identifier,Session ID)等等。该哈希因子可以为所述报文特征值中的一个或者若干个的任意组合。该若干个特征值的组合也可以称为N元组(N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N元组用于标识一条业务流。具体的,该哈希因子的设置可以是网络管理员通过命令行预先配置在该第一PE设备上的;也可以是该第一PE设备接收其它控制管理设备发来的消息,根据消息指示配置的;还可以是该第一PE设备自身运行算法软件自动生成,并完成配置的;还可以是该第一PE设备的软件实现时设置的默认值。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数据流是指用来传输(接收或发送)信息所使用的数字编码信号(数据报文或数据分组)序列。数据流由若干有序的数据报文构成,数据流中可以包括若干条细分的业务流。例如图2b所示,业务流用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协议号、源端口号、目的端口号构成的五元组来标识。CE1接收来自UE1-1的业务流1,业务流1用五元组1来标识,其中,五元组1中的源IP地址为UE1-1的IP地址、五元组1中的目的IP地址为UE2的IP地址。CE1还接收来自UE1-2的业务流2,业务流2用五元组2来标识,其中,五元组2中的源IP地址为UE1-2的IP地址、五元组2中的目的IP地址为UE2的IP地址。CE1将业务流1和业务流2构成的数据流向UPE1发送。
结合上文,接着以表2所示为例说明负载分担的流程。如表2所示为UPE1上设置了PW活跃数量值为2,PW Trunk接口关联了PW1和PW2两条活跃的PW,并通过这两条PW进行负载分担。UPE1通过AC接口1接收来自CE1的该数据流。当对该数据流中的五元组1(标识业务流1)作CRC校验得到CRC校验值1,再用CRC校验值1和PW数量值(等于2)作取模运算得到的余数为key1时,则用PW1对业务流1进行转发;当对该数据流中的五元组2(标识业务流2)作CRC校验得到CRC校验值2,再用CRC校验值2和PW数量值(等于2)作取模运算得到的余数为key2时,则用PW2对业务流2进行转发,于是实现了对由业务流1和业务流2构成的该数据流的PW负载分担转发。所以,该种负载分担的方法属于逐流负载分担或者逐业务流负载分担。因为业务流1通过PW1有序地发送,业务流2通过PW2有序地发送,所以在接收端不需要对分组按序进行重组,所以逐流负载分担对用户业务流的保序能力较好。
还需要说明的是,表2所示的PW Trunk转发表仅仅是一种示意,用于体现PW Trunk接口与负载分担的PW之间的关联关系、指导数据流的转发,其还可以包括内层标签(例如,虚链路标识(英文:Virtual Circuit Identifier,VC ID))、外层隧道标签、PW对端的IP地址等参数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此处不做限定。
表2:PW Trunk转发表
PW Trunk接口标识 Key值 负载分担的PW标识
PW Trunk接口 Key1 PW1
PW Trunk接口 Key2 PW2
…… …… ……
通过对数据报文中的特征值进行哈希运算的方法,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逐流进行PW负载分担的方法,不但具有较好的业务流保序效果,而且增加了PW的带宽和吞吐量,加强了PE设备或者UPE设备数据处理的能力,提高了PW部署的灵活性。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负载分担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是在该第一PE设备上建立了PW Trunk转发表(如表3)。该第一PE设备上启用了一个定时器,每来一个数据报文,计数器加1。该第一PE设备的PW Trunk接口收到该数据流(详细请参见一个实施方式中对数据流的描述,数据流由若干有序的数据报文构成)后,根据该计数器对每个数据报文的计数值选择PW进行负载分担转发。例如,该第一PE设备收到第一个数据报文,计数值为1,查找表3,获得对应的负载分担的PW标识为PW1,用PW1对第一个数据报文进行转发;接着,该第一PE设备收到第二个数据报文,计数值为1,查找表3,获得对应的负载分担的PW标识为PW2,用PW2对第二个数据报文进行转发;同理,依次用PW1对第三个数据报文进行转发,用PW2对第四个数据报文进行转发……从而实现了PW负载分担。由此可见,此种方法不需要识别数据报文中携带的特征值(请参考上述哈希因子部分描述的特征值,此处不再赘述),也就是不需要识别业务流进行转发,故属于逐包负载分担的方法。因为不需要进一步识别业务流,所以转发效率相对较高。
表3:PW Trunk转发表
PW Trunk接口标识 计数值 负载分担的PW标识
PW Trunk接口 1 PW1
PW Trunk接口 2 PW2
PW Trunk接口 3 PW1
PW Trunk接口 4 PW2
…… …… ……
需要说明的是,表3所示的PW Trunk转发表仅仅是一种示意,用于体现PW Trunk接口与负载分担的PW之间的关联关系、指导数据流的转发,其还可以包括内层标签(VC ID)、外层隧道标签、PW对端的IP地址等参数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此处不做限定。
通过对数据报文中的特征值进行哈希运算的方法,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逐包进行PW负载分担的方法,不但转发效率较高,而且增加了PW的带宽和吞吐量,加强了PE设备或者UPE设备数据处理的能力,提高了PW部署的灵活性。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仅是以两条活跃的PW对数据流进行负载分担转发为例阐述,具体实现中可以为三条、四条……(即至少两条)活跃的PW,此处不做限定。
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更清楚的理解转发流程,下面阐述在PE设备上,从接收到一个数据报文到将其转发出去的转发处理流程。
图4a是PE设备上使用PW Trunk接口进行负载分担转发的一个转发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适用于如图2a这种典型的PW组网,以及图2b和图2c中的PW接入EVPN,PW接入网为VLL L2VPN的场合。在该实施例中,PE1从AC接口接收来自CE设备的数据报文1,并根据该AC接口与PW Trunk接口之间的关联关系,把该数据报文1转发到该PW Trunk接口,该PW Trunk接口关联PW1和PW2。然后,该PE1采用以上实施例中提到的负载分担方式在PW1和PW2之间进行负载分担,即根据数据报文1中携带的哈希因子1(例如,源IP地址为UE1-1的IP地址,目的IP地址为UE2的IP地址)作CRC校验得到校验值1;用该校验值1和PW数量值(为2)取模运算得到key1;用key1作索引查找PW Trunk转发表,获得与key1相匹配的PW1。最后,该PE1通过承载PW1的Tunnel 1,获得Tunnel 1的入接口为物理接口1(如,以太网接口1),并通过该物理接口1将数据报文1转发出去。
接着,PE1从AC接口接收来自CE设备的数据报文2,并根据该AC接口与PW Trunk接口之间的关联关系,把该数据报文2转发到该PW Trunk接口,该PW Trunk接口关联PW1和PW2。然后,该PE1根据数据报文2中携带的该哈希因子2(例如,源IP地址为UE1-2的IP地址,目的IP地址为UE2的IP地址)作CRC校验得到校验值2;用该校验值2和PW数量值(等于2)取模运算得到key2;用key2作索引查找PW Trunk转发表,获得与key2相匹配的PW2。最后,该PE1通过承载PW2的Tunnel 2,获得Tunnel 2的入接口为物理接口2(如,以太网接口2),并通过该物理接口2将数据报文2转发出去。
与上同理,PE1继续从AC接口接收来自CE设备的数据报文3、4、5……(该若干个数据报文1、2、3……构成了数据流,该数据流包括由哈希因子1标识的业务流1和哈希因子2标识的业务流2),并按照上述方法,通过对每个数据报文中携带的该哈希因子作CRC校验得到的校验值和PW数量值(等于2)取模运算,分别得到key1或key2,从而得到相对应的PW1或PW2,实现了对该业务流1在PW1上转发,对业务流2在PW2上转发,从而实现了对该数据流进行负载分担的转发,加强了数据处理能力,增加了带宽和吞吐量,提高了PW部署的灵活性,具有较好的业务流保序能力。
图4b是PE设备上使用PW Trunk接口进行负载分担转发的另一个转发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适用于如图2b和图2c中的PW接入EVPN,PW接入网为VPLS L2VPN的场合。在该实施例中,PE1从AC接口接收来自CE设备的数据报文1,该数据报文1携带目的UE的MAC地址。该PE1从该AC接口把该数据报文1转发到VSI里,用该目的UE的MAC地址查找MAC转发表,获得相匹配的出接口为PW Trunk接口,并把该数据报文1转发到该PW Trunk接口,该PW Trunk接口关联PW1和PW2。然后,该PE1根据数据报文1中携带的哈希因子1(例如,源IP地址为UE1-1的IP地址,目的IP地址为UE2的IP地址)作CRC校验得到校验值1;用该校验值1和PW数量值(为2)取模运算得到key1,并用key1作索引查找PW Trunk转发表,获得与key1相匹配的PW1。最后,该PE1通过承载PW1的Tunnel 1,获得Tunnel 1的入接口为物理接口1(如,以太网接口1),并通过该物理接口1将数据报文1转发出去。
接着,PE1从AC接口接收来自CE设备的数据报文2,该数据报文2携带目的UE的MAC地址。该PE1从该AC接口把该数据报文2转发到该VSI里,用该目的UE的MAC地址查找MAC转发表,获得相匹配的出接口为PW Trunk接口,并把该数据报文2转发到该PW Trunk接口,该PWTrunk接口关联PW1和PW2。然后,该PE1根据数据报文2中携带的该哈希因子2(例如,源IP地址为UE1-2的IP地址,目的IP地址为UE2的IP地址)作CRC校验得到校验值2;用该校验值2和PW数量值(等于2)取模运算得到key2,并用key2作索引查找PW Trunk转发表,获得与key2相匹配的PW2。最后,该PE1通过承载PW2的Tunnel 2,获得Tunnel 2的入接口为物理接口2(如,以太网接口2),并通过该物理接口2将数据报文2转发出去。
与上同理,PE1继续从AC接口接收来自CE设备的数据报文3、4、5……(该若干个数据报文1、2、3……构成了数据流,该数据流包括由哈希因子1标识的业务流1和哈希因子2标识的业务流2),并按照上述方法,通过对每个数据报文的CRC校验值和PW数量值(等于2)取模运算,分别得到key1或key2,从而得到相对应的PW1或PW2,实现了对该业务流1在PW1上转发,对业务流2在PW2上转发,从而实现了对该数据流在PW1和PW2上进行负载分担的转发,加强了PE设备的数据处理能力,增加了带宽和吞吐量,提高了PW部署的灵活性,具有较好的业务流保序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图4a和图4b以按照哈希因子进行PW负载分担为例介绍了转发流程,按照计数值进行负载分担的转发流程与此类似,区别只是使用计数值找到对应的PW,具体请结合参考上述表3相关的方法,为了简洁,此处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以第一PE设备上创建一个PW Trunk接口和一个AC接口为例进行说明,但并不构成限定,实际部署时,这两种接口可以分别创建至少一个。
还应理解,如前文对图2a、2b、2c的场景介绍所述,该第一PE设备根据不同的组网情况,可以是典型的单层组网中的PE设备,也可以是分层组网中的UPE设备。所谓单层组网中的PE设备或分层组网中的UPE设备是从设备在网络部署中所布放的位置或管理领域的角度来说的,是位于运营商网络边缘的设备,与用户网络的设备(如CE设备)相连。本质上,它们是一种网络设备,如路由器或交换机等。
图5a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第一PE设备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第一PE设备500包括:主控板510、接口板530、交换网板520和接口板540。主控板510用于完成***管理、设备维护、协议处理等功能。交换网板520用于完成各接口板(接口板也称为线卡或业务板)之间的数据交换。接口板530和540用于提供各种业务接口(例如,POS接口、GE接口、ATM接口等),并实现数据包的快速转发。控制平面由主控板510的各管控单元及接口板530和540上的管控单元等构成。主控板510上主要有3类功能单元:***管理控制单元、***时钟单元和***维护单元。***管理控制单元、***时钟单元属于控制平面功能单元,***维护单元属于监控平面功能单元。主控板510、接口板530和540,以及交换网板520之间通过***总线与***背板相连实现互通。
接口板530上的物理接口卡533用于接收来自CE设备的数据流。网络处理器532用于将所述数据流转发到PW中继Trunk接口,并对所述数据流进行负载分担处理,所述PWTrunk接口关联至少两条活跃的PW。如果承载所述至少两条活跃的PW的外层隧道(Tunnel)的物理端口在接口板530上,则通过物理接口卡533上的接口将所述数据流发送出去。此时需注意,该发送数据流的接口与上述接收来自CE设备的数据流的接口不是同一个接口。当接口板530还有另一块物理接口卡535时,该发送数据流的接口也可以在该物理接口卡535上。如果承载所述至少两条活跃的PW的隧道的物理端口在接口板540上,则先通过交换网板520,将所述数据流发送到接口板540,再通过物理接口卡543上的接口将所述数据流发送出去。
在所述网络处理器532用于将所述数据流转发到PW中继Trunk接口之前,主控板510上的中央处理器511用于创建所述PW Trunk接口,并将所述PW Trunk接口与所述至少两条PW关联,以及从所述至少两条PW中确定至少两条PW作为活跃的PW。然后,中央处理器511生成PW Trunk转发表项(如上述表2或表3所述),并将该PW Trunk转发表项下发到接口板530和/或540。接口板530的转发表项存储器534和/或接口板540的转发表项存储器544用于保存该PW Trunk转发表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主控板510上的中央处理器511还用于获取PW活跃数量参数,所述PW活跃数量参数表述状态为活跃的PW数量,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并根据所述PW活跃数量参数,从所述至少两条PW中确定出至少两条活跃的PW。
基于主控板510上的中央处理器511还用于获取PW活跃数量参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中央处理器511还用于获取所述至少两条PW中的每条PW的优先级,根据所述每条PW的优先级的由高到低依次排序和所述PW活跃数量参数,从所述至少两条PW中确定出优先级排序靠前的至少两条PW作为活跃的PW。所述PW的优先级用于指示一条PW用作活跃PW的优先等级。
基于主控板510上的中央处理器511还用于获取PW活跃数量参数,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中央处理器511还用于获取所述至少两条PW中的每条PW对端的第二PE的IP地址,根据所述每条PW对端的第二PE的IP地址的由大到小依次排序和所述PW活跃数量参数,从所述至少两条PW中确定出IP地址大小排序靠前的至少两条PW作为活跃的PW。
基于主控板510上的中央处理器511还用于获取PW活跃数量参数,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中央处理器511还用于获取所述至少两条PW中的每条PW对端的第二PE的IP地址,根据所述每条PW对端的第二PE的IP地址的由小到大依次排序和所述PW活跃数量参数,从所述至少两条PW中确定出IP地址大小排序靠前的至少两条PW作为活跃的PW。
基于主控板510上的中央处理器511还用于获取PW活跃数量参数,在再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中央处理器511还用于获取至少两条PW中的每条PW的优先级和所述至少两条PW中的每条PW对端的第二PE的IP地址,并根据至少两条PW中的每条PW的优先级、所述至少两条PW中的每条PW对端的第二PE的IP地址和所述PW活跃数量参数确定出至少两条PW作为活跃的PW。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接口板530上的物理接口卡533上的一个物理接口(与CE设备相连,通过在主控板510上的中央处理器511对其配置,将其设置为AC接口)用于接收来自CE设备的所述数据流。接口板530上的转发表项存储器534还用于保存AC接口与PWTrunk接口的关联关系表项(如上述表0)。所述接口板530上的网络处理器532还用于查找该AC接口与所述PW Trunk接口之间的关联关系,并将所述数据流转发到所述PW Trunk接口。所述主控板510上的中央处理器511生成该AC接口与PW Trunk接口的关联关系表项,并下发到接口板530上的转发表项存储器534和/或接口板540上的转发表项存储器544。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接口板530上的物理接口卡533上的一个物理接口(与CE设备相连,通过配置将其设置为AC接口)用于接收来自CE设备的所述数据流。接口板530上的转发表项存储器534还用于保存MAC转发表(如上述表1,保存着目的MAC与PW Trunk接口之间的关联关系)。所述接口板530上的网络处理器532还用于将所述数据流转发到虚拟交换实例VSI,查找所述VSI中的该MAC转发表获得所述PW Trunk接口,将所述数据流转发到所述PW Trunk接口。接口板530上的网络处理器532生成MAC转发表项,并发送到接口板530上的转发表项存储器534保存。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MAC转发表项的生成也可能是由专用的以太网处理芯片来完成,此处不做限定。
在再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主控板510上的中央处理器511还用于生成所述PW Trunk接口、key值(请参考上述302部分关于逐流负载分担的描述)和所述至少两条活跃的PW三者之间的关联关系,接口板530上的转发表项存储器534还用于保存所述三者之间的关联关系。
在再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主控板510上的中央处理器511还用于生成所述PW Trunk接口、计数值(请参考上述302部分关于逐包负载分担的描述)和所述至少两条活跃的PW三者之间的关联关系,接口板530上的转发表项存储器534还用于保存所述三者之间的关联关系。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PE设备500可对应于上述PW负载分担方法实施例中的第一PE设备,并且,该第一PE设备500中的各模块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2a至图4b所对应的实施例中的第一PE设备所实施的各种步骤和方法,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值得说明的是,主控板可能有一块或多块,有多块的时候可以包括主用主控板和备用主控板。接口板可能有一块或多块,第一PE设备的数据处理能力越强,提供的接口板越多。接口板上的物理接口卡也可以有一块或多块。交换网板可能没有,也可能有一块或多块,有多块的时候可以共同实现负荷分担冗余备份。在集中式转发架构下,第一PE设备可以不需要交换网板,接口板承担整个***的业务数据的处理功能。在分布式转发架构下,第一PE设备可以有至少一块交换网板,通过交换网板实现多块接口板之间的数据交换,提供大容量的数据交换和处理能力。所以,分布式架构的第一PE设备的数据接入和处理能力要大于集中式架构的设备。具体采用哪种架构,取决于具体的组网部署场景,此处不做任何限定。
图5b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第一PE设备的另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和控制器1510的示意性框图。这种产品形态适用于基于控制与转发分离的网络架构(例如,软件定义网络(英文: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DN))。在SDN中,如图5a所示的第一PE设备500的主控板510从设备中分离出来,形成新的独立的物理设备(即如图5b所示的控制器1510),剩下的形成另一独立的物理设备(即如图5b所示的第一PE设备1500)。控制器1510与第一PE设备1500通过控制通道协议实现交互。控制通道协议可以是开放流(英文:OpenFlow)协议、路径计算通信协议(英文:Path Computation Element CommunicationProtocol,PCEP)、边界网关协议(英文:Border Gateway Protocol,BGP)、路由***接口(英文:Interface to the Routing System,I2RS)等。
控制器1510可以是基于通用的物理服务器实现或者是专用的硬件结构实现,在一个设计示例中,所述控制器包括接收器、处理器、发送器、随机存取存储器、只读存储器以及总线。其中,处理器通过总线分别耦接接收器、发送器、随机存取存储器以及只读存储器。其中,当需要运行控制器时,通过固化在只读存储器中的基本输入输出***或者嵌入式***中的bootloader引导***进行启动,引导控制器进入正常运行状态。在控制器进入正常运行状态后,在随机存取存储器中运行应用程序和操作***,使得该处理器执行上述图5a中主控板510的所有功能和步骤。
第一PE设备1500可以是基于专用的硬件结构实现,其功能和结构与上述图5b中的接口板530、接口板540和交换网板520的功能和结构保持一致,执行相应的步骤。也可以是基于通用的物理服务器和网络功能虚拟化(英文:Netwrk Function Virtulization,NFV)技术实现的虚拟PE设备,所述虚拟PE设备为虚拟路由器。
控制器1510和该第一PE设备1500中的各模块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2a至图4b所对应的实施例中的第一PE设备所实施的各种步骤和方法,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图6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第一PE设备的又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第一PE设备600包括:接收单元602、处理单元604和发送单元606。
接收单元602用于接收来自CE设备的数据流。处理单元604用于将所述数据流转发到PW中继Trunk接口,并对所述数据流进行负载分担处理,所述PW Trunk接口关联至少两条活跃的PW。发送单元606用于通过所述至少两条活跃的PW对所述数据流进行转发。
在所述处理单元604用于将所述数据流转发到PW中继Trunk接口之前,所述处理单元604还用于创建所述PW Trunk接口,并将所述PW Trunk接口与所述至少两条PW关联,以及从所述至少两条PW中确定至少两条PW作为活跃的PW。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处理单元604还用于获取PW活跃数量参数,所述PW活跃数量参数表述状态为活跃的PW数量,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并根据所述PW活跃数量参数,从所述至少两条PW中确定出至少两条活跃的PW。
基于所述处理单元604用于获取PW活跃数量参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处理单元604还用于获取所述至少两条PW中的每条PW的优先级,根据所述每条PW的优先级的由高到低依次排序和所述PW活跃数量参数,从所述至少两条PW中确定出优先级排序靠前的至少两条PW作为活跃的PW。所述PW的优先级用于指示一条PW用作活跃PW的优先等级。
基于所述处理单元604用于获取PW活跃数量参数,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处理单元604还用于获取所述至少两条PW中的每条PW对端的第二PE的IP地址,根据所述每条PW对端的第二PE的IP地址的由大到小依次排序和所述PW活跃数量参数,从所述至少两条PW中确定出IP地址大小排序靠前的至少两条PW作为活跃的PW。
基于所述处理单元604用于获取PW活跃数量参数,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处理单元604还用于获取所述至少两条PW中的每条PW对端的第二PE的IP地址,根据所述每条PW对端的第二PE的IP地址的由小到大依次排序和所述PW活跃数量参数,从所述至少两条PW中确定出IP地址大小排序靠前的至少两条PW作为活跃的PW。
基于所述处理单元604用于获取PW活跃数量参数,在再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处理单元604还用于获取至少两条PW中的每条PW的优先级和所述至少两条PW中的每条PW对端的第二PE的IP地址,并根据至少两条PW中的每条PW的优先级、所述至少两条PW中的每条PW对端的第二PE的IP地址和所述PW活跃数量参数确定出至少两条PW作为活跃的PW。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接收单元602用于从接入链路AC接口接收来自CE设备的所述数据流。所述处理单元604用于根据所述AC接口与所述PW Trunk接口之间的关联关系将所述数据流转发到所述PW Trunk接口。所述第一PE设备600还包括存储单元,用于保存所述AC接口与所述PW Trunk接口之间的关联关系。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接收单元602用于从接入链路AC接口接收来自CE设备的所述数据流。所述处理单元604用于将所述数据流转发到虚拟交换实例VSI,查找所述VSI中的MAC转发表获得所述PW Trunk接口,将所述数据流转发到所述PW Trunk接口。所述第一PE设备600还包括存储单元,用于保存所述MAC转发表。
在再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处理单元604还用于生成所述PW Trunk接口、key值(请参考上述302部分关于逐流负载分担的描述)和所述至少两条活跃的PW三者之间的关联关系,所述存储单元还用于保存所述关联关系。
在再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处理单元604还用于生成所述PW Trunk接口、计数值(请参考上述302部分关于逐包负载分担的描述)和所述至少两条活跃的PW三者之间的关联关系,所述存储单元还用于保存所述关联关系。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PE设备600可对应于上述PW负载分担方法实施例中的第一PE设备,并且,该第一PE设备600中的各模块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2a至图4b所对应的实施例中的第一PE设备所实施的各种步骤和方法,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图7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第一PE设备的再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第一PE设备700包括:接收器710、处理器720、发送器730、随机存取存储器740、只读存储器750以及总线760。其中,处理器720通过总线760分别耦接接收器710、发送器730、随机存取存储器740以及只读存储器750。其中,当需要运行第一PE设备700时,通过固化在只读存储器750中的基本输入输出***或者嵌入式***中的bootloader引导***进行启动,引导第一PE设备700进入正常运行状态。在第一PE设备700进入正常运行状态后,在随机存取存储器740中运行应用程序和操作***,使得:
所述接收器710用于接收来自CE设备的数据流。处理器720用于将所述数据流转发到PW中继Trunk接口,所述PW Trunk接口关联至少两条活跃的PW,以及对所述数据流进行负载分担处理。发送器730用于通过所述至少两条活跃的PW对所述数据流进行转发。
在所述处理器720用于将所述数据流转发到PW中继Trunk接口之前,所述处理器720还用于创建所述PW Trunk接口,并将所述PW Trunk接口与所述至少两条PW关联,从所述至少两条PW中确定至少两条PW作为活跃的PW。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PE设备700可对应于上述PW负载分担方法实施例中的第一PE设备,并且,该第一PE设备700中的各模块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2a至图4b所对应的实施例中的第一PE设备所实施的各种步骤和方法。所述处理器720用于执行图6所述第一PE设备的处理单元604的所有操作,所述接收器710用于执行图6所述第一PE设备的接收单元602的所有操作,所述发送器730用于执行图6所述第一PE设备的发送单元606的所有操作。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在其它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PE设备也可以是基于通用的物理服务器和网络功能虚拟化(英文:Netwrk Function Virtulization,NFV)技术实现的虚拟PE设备,所述虚拟PE设备为虚拟路由器。所述虚拟PE设备可以是运行有用于提供PW负载分担功能的程序的虚拟机(Virtual Machine),所述虚拟机部署在硬件设备上(例如,物理服务器)。虚拟机指通过软件模拟的具有完整硬件***功能的、运行在一个完全隔离环境中的完整计算机***。这种虚拟的PE设备执行第一PE设备700所有的功能和操作。
在其它可能的实施例中,图5b所示的控制器也可以是基于通用的物理服务器和网络功能虚拟化(英文:Netwrk Function Virtulization,NFV)技术实现的虚拟控制器,所述虚拟控制器可以是运行有用于提供PW负载分担控制功能的程序的虚拟机(VirtualMachine),所述虚拟机部署在硬件设备上(例如,物理服务器)。虚拟机指通过软件模拟的具有完整硬件***功能的、运行在一个完全隔离环境中的完整计算机***。这种虚拟的控制器执行图5b所示的控制器1510所有的功能和操作。
应理解,图5a、5b、6和7仅仅示出了第一PE设备和控制器的简化设计。在实际应用中,第一PE设备可以包含任意数量的接收器、发送器、处理器、存储器、主控板、接口板、交换网板、物理接口卡等,而所有可以实现本发明的第一PE设备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应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本申请文件的基础上,可以针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可选的特征、步骤或方法进行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组合,都属于本申请公开的实施例,只是由于描述或行文的简单没有重复赘述不同组合。
应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本申请文件的基础上,可以针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可选的特征、步骤或方法进行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组合,都属于本申请公开的实施例,只是由于描述或行文的简单没有重复赘述不同组合。
应理解,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应理解,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9)

1.一种伪线PW负载分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运营商边缘PE设备通过至少两条PW分别接入到至少一个第二PE设备的场景中,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PE设备接收来自用户边缘CE设备的数据流,并将所述数据流转发到PW中继Trunk接口, 所述PW Trunk接口关联至少两条活跃的PW;
根据所述至少两条PW中的每条PW的优先级以及PW活跃质量参数,从所述至少两条PW中确定出所述至少两条活跃的PW,其中,所述PW活跃数量参数表述状态为活跃的PW数量,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
所述第一PE设备对所述数据流进行负载分担处理,并通过所述确定的至少两条活跃的PW对所述数据流进行转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数据流转发到PW中继Trunk接口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PE设备创建所述PW Trunk接口,并将所述PW Trunk接口与所述至少两条PW关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PE设备获取所述PW活跃数量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PE设备获取所述至少两条PW中的每条PW的优先级。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至少两条PW中的每条PW的优先级和所述PW活跃数量参数,从所述至少两条PW中确定出所述至少两条活跃的PW包括:
所述第一PE设备获取所述至少两条PW中的每条PW的优先级,根据所述每条PW的优先级的由高到低依次排序和所述PW活跃数量参数,从所述至少两条PW中确定出优先级排序靠前的至少两条PW作为活跃的PW;所述PW的优先级用于指示一条PW用作活跃PW的优先等级。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PW活跃数量参数,从所述至少两条PW中确定出至少两条活跃的PW包括:
所述第一PE设备获取所述至少两条PW中的每条PW对端的第二PE的IP地址,并根据所述至少两条PW中的每条PW对端的第二PE的IP地址和所述PW活跃数量参数确定出至少两条PW作为活跃的PW。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至少两条PW中的每条PW对端的第二PE的IP地址和所述PW活跃数量参数确定出至少两条PW作为活跃的PW包括:
所述第一PE设备获取所述至少两条PW中的每条PW对端的第二PE的IP地址,根据所述每条PW对端的第二PE的IP地址的由大到小依次排序和所述PW活跃数量参数,从所述至少两条PW中确定出IP地址大小排序靠前的至少两条PW作为活跃的PW;或者
所述第一PE设备获取所述至少两条PW中的每条PW对端的第二PE的IP地址,根据所述每条PW对端的第二PE的IP地址的由小到大依次排序和所述PW活跃数量参数,从所述至少两条PW中确定出IP地址大小排序靠前的至少两条PW作为活跃的PW。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至少两条PW中的每条PW的优先级以及PW活跃质量参数,从所述至少两条PW中确定出所述至少两条活跃的PW包括:
所述第一PE设备获取至少两条PW中的每条PW的优先级和所述至少两条PW中的每条PW对端的第二PE的IP地址,并根据至少两条PW中的每条PW的优先级、所述至少两条PW中的每条PW对端的第二PE的IP地址和所述PW活跃数量参数确定出至少两条PW作为活跃的PW。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E设备接收来自CE设备的数据流,并将所述数据流转发到PW Trunk接口包括:
所述第一PE设备从接入链路AC接口接收来自CE设备的所述数据流,并根据所述AC接口与所述PW Trunk接口之间的关联关系将所述数据流转发到所述PW Trunk接口;或者
所述第一PE设备从接入链路AC接口接收来自CE设备的所述数据流,将所述数据流转发到虚拟交换实例VSI,查找所述VSI中的MAC转发表获得所述PW Trunk接口,将所述数据流转发到所述PW Trunk接口。
10.一种第一运营商边缘PE设备,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所述第一PE设备通过至少两条PW分别接入到至少一个第二PE设备的场景中,所述第一PE设备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用户边缘CE设备的数据流;
处理单元,用于:
将所述数据流转发到PW中继Trunk接口, 所述PW Trunk接口关联至少两条活跃的PW;
根据所述至少两条PW中的每条PW的优先级以及PW活跃质量参数,从所述至少两条PW中确定出所述至少两条活跃的PW,其中,所述PW活跃数量参数表述状态为活跃的PW数量,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以及
对所述数据流进行负载分担处理;
发送单元,用于通过所述至少两条活跃的PW对所述数据流进行转发。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第一PE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处理单元用于将所述数据流转发到PW中继Trunk接口之前,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创建所述PW Trunk接口,并将所述PW Trunk接口与所述至少两条PW关联。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第一PE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获取PW活跃数量参数。
13.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第一PE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获取所述至少两条PW中的每条PW的优先级。
14.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第一PE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获取所述至少两条PW中的每条PW的优先级,根据所述每条PW的优先级的由高到低依次排序和所述PW活跃数量参数,从所述至少两条PW中确定出优先级排序靠前的至少两条PW作为活跃的PW;所述PW的优先级用于指示一条PW用作活跃PW的优先等级。
15.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第一PE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用于获取所述至少两条PW中的每条PW对端的第二PE的IP地址,并根据所述至少两条PW中的每条PW对端的第二PE的IP地址和所述PW活跃数量参数确定出至少两条PW作为活跃的PW。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第一PE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至少两条PW中的每条PW对端的第二PE的IP地址和所述PW活跃数量参数确定出至少两条PW作为活跃的PW包括: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获取所述至少两条PW中的每条PW对端的第二PE的IP地址,根据所述每条PW对端的第二PE的IP地址的由大到小依次排序和所述PW活跃数量参数,从所述至少两条PW中确定出IP地址大小排序靠前的至少两条PW作为活跃的PW;或者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获取所述至少两条PW中的每条PW对端的第二PE的IP地址,根据所述每条PW对端的第二PE的IP地址的由小到大依次排序和所述PW活跃数量参数,从所述至少两条PW中确定出IP地址大小排序靠前的至少两条PW作为活跃的PW。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第一PE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用于获取至少两条PW中的每条PW的优先级和所述至少两条PW中的每条PW对端的第二PE的IP地址,并根据至少两条PW中的每条PW的优先级、所述至少两条PW中的每条PW对端的第二PE的IP地址和所述PW活跃数量参数确定出至少两条PW作为活跃的PW。
18.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第一PE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用于从接入链路AC接口接收来自CE设备的所述数据流;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AC接口与所述PW Trunk接口之间的关联关系将所述数据流转发到所述PW Trunk接口;相应的,
所述第一PE设备还包括:
存储单元,用于保存所述AC接口与所述PW Trunk接口之间的关联关系;或者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从接入链路AC接口接收来自CE设备的所述数据流;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将所述数据流转发到虚拟交换实例VSI,查找所述VSI中的MAC转发表获得所述PW Trunk接口,将所述数据流转发到所述PW Trunk接口;所述MAC转发表中包括目的MAC地址与所述PW Trunk接口之间的关联关系,所述数据流中包括所述目的MAC地址;相应的,
所述第一PE设备还包括:
存储单元,用于保存所述MAC转发表。
1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可读指令,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指令在第一运营商边缘PE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第一PE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680034647.3A 2016-09-30 2016-09-30 伪线负载分担的方法和设备 Active CN1081413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91791.3A CN111654441A (zh) 2016-09-30 2016-09-30 伪线负载分担的方法和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6/101320 WO2018058639A1 (zh) 2016-09-30 2016-09-30 伪线负载分担的方法和设备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91791.3A Division CN111654441A (zh) 2016-09-30 2016-09-30 伪线负载分担的方法和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41392A CN108141392A (zh) 2018-06-08
CN108141392B true CN108141392B (zh) 2020-04-28

Family

ID=6176364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34647.3A Active CN108141392B (zh) 2016-09-30 2016-09-30 伪线负载分担的方法和设备
CN202010291791.3A Pending CN111654441A (zh) 2016-09-30 2016-09-30 伪线负载分担的方法和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91791.3A Pending CN111654441A (zh) 2016-09-30 2016-09-30 伪线负载分担的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10965594B2 (zh)
EP (2) EP3512164B1 (zh)
CN (2) CN108141392B (zh)
WO (1) WO201805863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771383B2 (en) * 2018-06-26 2020-09-08 Juniper Networks, Inc. Coordinating pseudowire connec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multi-homed provider edge device capabilities
CN110266521B (zh) * 2019-05-30 2022-12-09 深圳市中航比特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sptn网络业务保障的方法
CN110904468B (zh) * 2019-12-05 2021-07-13 河北大学 一种铈掺杂磷化钨亚微米球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US11979310B2 (en) * 2021-03-30 2024-05-07 Cisco Technology, Inc. Signal translation and protection in a hybrid network environment
CN113422730B (zh) * 2021-06-23 2022-04-22 新华三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流量转发方法、装置、pe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542149B (zh) * 2021-07-08 2023-11-28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网络流量的负载分担方法、存储介质、装置及***
US20230096101A1 (en) * 2021-09-24 2023-03-30 Rockwell Automation Technologies, Inc. Option card for facilitating communication in drive applications

Family Cites Families (4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13435B2 (en) * 2005-04-28 2012-07-03 Cisco Technology, Inc. Comprehensive model for VPLS
US8175078B2 (en) * 2005-07-11 2012-05-08 Cisco Technology, Inc. Redundant pseudowires between Ethernet access domains
CN100362810C (zh) * 2005-07-28 2008-01-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虚拟专用局域网服务业务快速切换的方法
US8331243B2 (en) * 2006-02-24 2012-12-11 Rockstar Consortium USLP Multi-protocol support over Ethernet packet-switched networks
US8144698B2 (en) * 2006-06-09 2012-03-27 Ericsson Ab Scalable data forwarding techniques in a switched network
US7983274B2 (en) * 2006-12-21 2011-07-19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Performance monitoring of pseudowire emulation
US8619784B2 (en) * 2007-01-25 2013-12-31 Brixham Solutions Ltd. Mapping PBT and PBB-TE traffic to VPLS and other services
US7724651B2 (en) * 2007-01-31 2010-05-25 Alcatel Lucent Redundant far-end pseudo-wire connectivity
JP4796184B2 (ja) * 2007-03-28 2011-10-19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エッジノード冗長システム
US8009558B2 (en) 2007-04-12 2011-08-30 Cisco Technology, Inc. Pseudowire load balancing
US8125926B1 (en) * 2007-10-16 2012-02-28 Juniper Networks, Inc. Inter-autonomous system (AS) virtual private local area network service (VPLS)
CN101631072B (zh) * 2008-07-17 2012-04-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伪线建立方法、装置和***
CN101741709B (zh) * 2008-11-06 2012-08-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建立标签交换路径的方法、***及网络节点
CN101425879B (zh) * 2008-12-12 2012-08-08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t-mpls分组传送网的tdm/pw空时分集方法
US8144575B2 (en) * 2009-06-30 2012-03-27 Juniper Networks, Inc. Redundant pseudowires for border gateway patrol-based virtual private local area network service multi-homing environments
CN101645797B (zh) * 2009-08-25 2011-04-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自动保护倒换方法、设备和***
US8780699B1 (en) * 2009-10-12 2014-07-15 Juniper Networks, Inc. Handling switchover of multi-homed connections in VPLS networks
CN101710877B (zh) * 2009-12-04 2012-02-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伪线的业务流量处理方法、设备和***
US8737399B2 (en) * 2010-01-05 2014-05-27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Enhanced hierarchical virtual private local area network service (VPLS) system and method for Ethernet-tree (E-Tree) services
CN105704029B (zh) * 2010-01-15 2020-06-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伪线建立方法、***及设备
US8619598B2 (en) * 2010-01-25 2013-12-31 Cisco Technology, Inc. Pseudowire status maintenance for static pseudowires
CN102148738A (zh) * 2010-02-05 2011-08-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缝多协议标签交换网络中标签分配方法、装置和***
CN102170385B (zh) * 2010-02-27 2014-01-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以太树业务中以太网帧的发送方法和运营商边缘设备
CN102316014B (zh) * 2010-07-01 2015-01-21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分层虚拟专用局域网服务环境下的负载分担方法及路由器
US8351325B2 (en) * 2010-08-18 2013-01-08 Yr20 Method and system for layer-2 pseudo-wire rapid-deployment service over unknown internet protocol networks
KR101135284B1 (ko) * 2010-11-15 2012-04-12 (주)인텍에프에이 충전장치를 채용하고 무효전력 제어기능을 갖는 다중기능 전력변환 장치 및 방법
US8553533B2 (en) * 2010-12-10 2013-10-08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improved failover performance for pseudowires
IL210375A0 (en) * 2010-12-30 2011-03-31 Eci Telecom Ltd Technique for protecting communication traffic in a connection having redundancy
US8743886B2 (en) * 2011-01-10 2014-06-03 Cisco Technology, Inc. Managing active edge devices in VPLS using BGP signaling
CN102098222B (zh) * 2011-02-09 2014-09-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mpls技术转发应用服务报文方法和转发节点
CN102098231B (zh) * 2011-03-18 2013-09-11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在h-vpls中实现流量快速切换的方法及设备
US8948169B2 (en) * 2011-12-07 2015-02-03 Cisco Technology, Inc. Mechanism for E-VPN interoperability with VPLS
US9596176B2 (en) * 2012-03-23 2017-03-1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Pseudowire selection in a pseudowire redundancy network
CN103685022B (zh) * 2012-09-17 2016-12-21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转发方法及服务提供商网络边缘设备
CN103684959B (zh) * 2012-09-20 2017-10-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Vpn实现方法和pe设备
CN103731288B (zh) * 2012-10-16 2017-04-12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转发方法及设备
CN103812745B (zh) * 2012-11-06 2017-10-03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L2vpn网络中的伪线创建方法及运营商网络边缘设备
US9088438B2 (en) * 2013-01-29 2015-07-21 Cisco Technology, Inc. Using Ethernet ring protection switching with computer networks
US20140269746A1 (en) * 2013-03-15 2014-09-18 Brocade Communications Systems, Inc. Load balancing of logical connections over multi-chassis trunk
US9025442B2 (en) * 2013-05-31 2015-05-05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Pseudo wire end-to-end redundancy setup over disjoint MPLS transport paths
US9049133B2 (en) * 2013-06-26 2015-06-02 Cisco Technology, Inc. Virtual private wire services using E-VPN
US20150350912A1 (en) * 2014-05-28 2015-12-0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Residential service delivery based on unique residential apn
US9485175B2 (en) * 2014-08-04 2016-11-01 Ciena Corporation Continuity check protocol optimiz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US9813290B2 (en) * 2014-08-29 2017-11-0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system for supporting distributed relay control protocol (DRCP) operations upon misconfiguration
US9929940B2 (en) * 2015-03-05 2018-03-27 Juniper Networks, Inc. Update of MAC routes in EVPN single-active topology
US20160285753A1 (en) * 2015-03-27 2016-09-2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Lock free flow learning in a network device
CN105099582B (zh) * 2015-07-20 2018-06-0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负载设置方法及***
CN108206759B (zh) * 2016-12-20 2021-02-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转发报文的方法、设备及***
US10666459B1 (en) * 2017-04-07 2020-05-26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to facilitate interoperability between virtual private LAN service (VPLS) and ethernet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EVPN) with all-active multi-hom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965594B2 (en) 2021-03-30
EP3836492B1 (en) 2023-11-08
EP3512164B1 (en) 2020-12-02
CN108141392A (zh) 2018-06-08
US20190230033A1 (en) 2019-07-25
US20210211377A1 (en) 2021-07-08
EP3512164A1 (en) 2019-07-17
EP3836492A1 (en) 2021-06-16
CN111654441A (zh) 2020-09-11
EP3512164A4 (en) 2019-07-17
US11563680B2 (en) 2023-01-24
WO2018058639A1 (zh) 2018-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41392B (zh) 伪线负载分担的方法和设备
US10116559B2 (en) Operations, administration and management (OAM) in overlay data center environments
CN105379197B (zh) 建立隧道的方法、分配标签的方法、设备及网络***
CN110050445B (zh) 发送和接收消息的方法、设备和***
US20230283554A1 (en) BIER Packet Forwarding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CA3080526A1 (en) Ip mpls pop virtualization and fault tolerant virtual router
CN114465946B (zh) 获取转发表项的方法、装置以及***
WO2015077878A1 (en) Switched path aggregation for data centers
CN113973082A (zh)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及网络设备
US20220124033A1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raffic Forwarding, Device, and System
CN112822097A (zh) 报文转发的方法、第一网络设备以及第一设备组
CN113542111A (zh)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及网络设备
WO2022007702A1 (zh)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及网络设备
WO2021244108A1 (zh) Bier组播流量的统计方法、设备以及***
CN112671643B (zh) 一种基于mpls的sdn业务隔离及选路的装置
CN114157600A (zh) 一种转发报文的方法、设备和***
CN114760244B (zh) 一种传输绑定段标识bsid的方法、装置和网络设备
CN111885630B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KR20230057459A (ko) 라우팅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14520762A (zh) BIERv6报文的发送方法以及第一网络设备
US20160315787A1 (en) Network system, control devices,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CN116886663A (zh) 基于rfc 8317的e-tree实现方式、装置和通信设备
CN117097818A (zh) 一种报文处理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4157531A (zh) 传输虚拟专用网的段标识vpn sid的方法、装置和网络设备
CN114915518A (zh)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