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05960B - 空调器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05960B
CN108105960B CN201711372166.6A CN201711372166A CN108105960B CN 108105960 B CN108105960 B CN 108105960B CN 201711372166 A CN201711372166 A CN 201711372166A CN 108105960 B CN108105960 B CN 1081059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nditioner
preset
air
controlling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37216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105960A (zh
Inventor
李熵
欧阳焜
张武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37216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105960B/zh
Publication of CN1081059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059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1059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059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空调器控制方法和空调器,其中,空调器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室内的光线强度;比对所述光线强度和预设强度区间;当所述光线强度处于所述预设强度区间之内时,控制所述空调器的横向导风件转动至第一预设角度,和/或控制所述空调器的纵向导风件转动至第二预设角度,以使所述空调器的送风范围偏离用户活动范围。本发明技术方案能够简便地避免空调器的送风直吹人体,改善了空调器的舒适性。

Description

空调器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器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在空调器的运行过程中,若送风直吹人体,往往导致用户有明显的不适感,影响了空调器的使用体验。空调器的送风方向可通过导风件位置的变化控制,用户通过遥控器控制导风件转动,在其转动到用户需要的角度时,使导风件保持在上述位置,以阻止送风直吹人体。然而,上述方式需要用户手动调节导风件的位置,一方面操作繁琐,另一方面也难以精确调节导风件的位置,导致空调器的舒适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空调器控制方法,旨在解决上述调节导风件位置操作不便的技术问题,简化避免空调器送风直吹人体的操作,改善空调器的舒适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室内的光线强度;
比对所述光线强度和预设强度区间;
当所述光线强度处于所述预设强度区间之内时,控制所述空调器的横向导风件转动至第一预设角度,和/或控制所述空调器的纵向导风件转动至第二预设角度,以使所述空调器的送风范围偏离用户活动范围。
优选地,在比对所述光线强度和预设强度区间的步骤之前,所述空调器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当前时刻;
当所述当前时刻处于用户活动时段时,设置所述预设强度区间为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强度;
当所述当前时刻处于用户休息时段时,设置所述预设强度区间为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强度。
优选地,获取室内的光线强度的步骤包括:
接收第一预设指令;
当接收到所述第一预设指令时,获取室内的光线强度;
当未接收到所述第一预设指令时,控制所述横向导风件和所述纵向导风件保持在当前角度。
优选地,当所述光线强度处于所述预设强度区间之内时,控制所述空调器的横向导风件转动至第一预设角度,和/或控制所述空调器的纵向导风件转动至第二预设角度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光线强度处于所述预设强度区间之内时,生成第一提示信号;
接收第二预设指令;
当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到所述第二预设指令时,控制所述空调器的横向导风件转动至第一预设角度,和/或控制所述空调器的纵向导风件转动至第二预设角度;
当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所述第二预设指令时,控制所述横向导风件和所述纵向导风件保持在当前角度。
优选地,在比对所述光线强度和预设强度区间的步骤之后,所述空调器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当所述光线强度处于所述预设强度区间之内时,获取当前的室内温度和送风温度;
比对所述室内温度和所述送风温度;
当所述室内温度和所述送风温度的差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差时,降低所述空调器的压缩机的运行频率;
当所述室内温度和所述送风温度的差的绝对值小于第二预设温差时,升高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温差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差。
优选地,在当所述室内温度和所述送风温度的差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差时,降低所述空调器的压缩机的运行频率的步骤之后,所述空调器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第二预设时长内的室内温度,并计算所述第二预设时长内室内温度的温度变化量的绝对值;
比对所述温度变化量的绝对值和第三预设温差;
当所述温度变化量的绝对值小于所述第三预设温差时,生成第二提示信号,或升高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
优选地,当所述室内温度和所述送风温度的差的绝对值小于第二预设温差时,升高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空调器当前的运行模式;
当所述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时,根据所述第一预设角度和/或所述第二预设角度,获取所述压缩机的凝露临界频率;
获取所述压缩机的目标运行频率;
判断所述目标运行频率是否小于所述凝露临界频率;
若是,控制所述压缩机以所述目标运行频率运行;
若否,控制所述压缩机以所述凝露临界频率运行。
优选地,控制所述空调器的纵向导风件转动至第二预设角度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空调器当前的运行模式;
当所述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时,控制所述空调器的纵向导风件向上转动以向上送风;
当所述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时,控制所述空调器的纵向导风件向下转动以向下送风。
优选地,在获取所述空调器当前的运行模式的步骤之后,所述空调器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当所述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时,升高所述空调器的送风风速;
当所述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时,降低所述空调器的送风风速。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光敏传感器、横向导风件、纵向导风件、压缩机、送风组件、存储器、处理器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空调器控制程序,其中,所述光敏传感器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用于获取室内的光线强度;所述横向导风件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用于改变所述空调器的水平送风角度;所述纵向导风件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用于改变所述空调器的垂直送风角度;所述压缩机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所述送风组件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用于改变所述空调器的送风风速;所述空调器控制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空调器控制方法的步骤,所述空调器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室内的光线强度;比对所述光线强度和预设强度区间;当所述光线强度处于所述预设强度区间之内时,控制所述空调器的横向导风件转动至第一预设角度,和/或控制所述空调器的纵向导风件转动至第二预设角度,以使所述空调器的送风范围偏离用户活动范围。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空调器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室内的光线强度;比对所述光线强度和预设强度区间;当所述光线强度处于所述预设强度区间之内时,控制所述空调器的横向导风件转动至第一预设角度,和/或控制所述空调器的纵向导风件转动至第二预设角度,以使所述空调器的送风范围偏离用户活动范围。通过获取室内的光线强度,推测室内用户的状态,室内用户的状态与一预设强度区间相关,该预设强度区间可以预置在空调器中,也可以由用户设置,当室内的光线强度处于预设强度区间之内时,表明在当前状态下有必要控制空调器的送风偏离用户活动范围,以避免直吹人体,具体的,通过调节横向导风件和/或纵向导风件的角度,使空调器的送风偏离用户的活动范围,省去了用户手动调节导风件角度的过程,简化了空调器的操作,提高了空调器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空调器控制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空调器一实施例中横向导风件位于默认位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空调器一实施例中横向导风件位于第一预设角度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空调器控制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空调器控制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空调器控制方法第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空调器控制方法第五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空调器控制方法第六实施例的部分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空调器控制方法第七实施例中步骤S532的细化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空调器控制方法第八实施例的部分流程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空调器一实施例中制冷状态下空调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空调器一实施例中制热状态下空调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空调器控制方法第九实施例的部分流程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空调器一实施例中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空调器控制方法。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该空调器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0、获取室内的光线强度;
通过获取室内的光线强度,能够反映室内用户的状态。例如,室内有用户时的光线强度往往大于室内没有用户时的光线强度,或室内用户在活动时的光线强度往往大于室内用户在休息时的光线强度。室内的光线强度可通过设于空调器的室内机或遥控器上的光敏传感器获取,也可以通过室内的其它移动终端,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中的关于光线强度的数据中获取。
步骤S200、比对光线强度和预设强度区间;
其中,预设强度区间可以预置在空调器中,也可以由用户根据自身情况设置。预设强度区间可以是大于或等于某一强度,小于或等于某一强度,或者一具有上限和下限的强度范围,以满足用户需求,后文中还将详细阐述。
步骤S300、当光线强度处于预设强度区间之内时,控制空调器的横向导风件转动至第一预设角度,和/或控制空调器的纵向导风件转动至第二预设角度,以使所述空调器的送风范围偏离用户活动范围。
当光线强度处于预设强度区间之内时,表明此时空调器满足避免送风直吹人体的条件,因此,控制空调器的横向导风件转动至第一预设角度,如图2和图3所示,空调器的横向导风件用于控制空调器的水平送风方向,即控制空调器向左送风、向中间送风或向右送风。当空调器运行在通常状态下时,横向导风件的位置如图2所示,向中间送风,从而具有较大的送风范围,促进室内温度尽快达到用户的设定温度。当光线强度处于预设强度区间之内时,在一具体示例中,横向导风件的位置位于第一预设角度,如图3所示,空调器的送风偏向一侧,以避免送风直吹用户。当然,也可以控制空调器的纵向导风件转动至第二预设角度,以改变送风方向,使送风避开用户活动范围,避免直吹人体。或者,可以通过同时调节横向导风件和纵向导风件的角度,使送风避免直吹人体。其中,第一预设角度和第二预设角度可以根据实验或计算结果预先设置在空调器中,也可以由用户根据自身需求手动设置冰保存在空调器中。在确定第一预设角度和第二预设角度时,在一具体实验中,可以通过模拟送风风场与横向导风件、纵向导风件的角度的关系,并以空间中各点的风速为依据,判断用户在该点是否会感受到空调器送风的直吹,进一步结合体验人员的反馈,最终确定优化的第一预设角度和第二预设角度。在另一具体实验中,也可以通过测试空间中各点的温度变化情况与横向导风件、纵向导风件的角度的关系,进一步结合体验人员的反馈,最终确定优化的第一预设角度和第二预设角度。同时,结合横向导风件和纵向导风件对送风风向的调节,还可以控制室内空气在不直吹用户的情况下循环,从而改善室内温度的均匀性,提高空调器的舒适性。
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在步骤S200之前,空调器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00、获取当前时刻;
步骤S510、当当前时刻处于用户活动时段时,设置预设强度区间为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强度;
步骤S520、当当前时刻处于用户休息时段时,设置预设强度区间为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当前时刻,确定预设强度区间。具体的,当当前时刻处于用户活动时段时,例如早晨八点至晚上十点之内时,用户处于活动状态,若用户在室内活动,相比用户不在室内的情况下,室内的光线强度往往较大,因此,在用户活动时段内,预设强度区间设为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强度,当光线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强度时,调节空调器的导风件的角度,以免送风直吹人体。当当前时刻处于用户休息时段时,例如晚上十点之后至早晨八点之前,用户处于休息状态或睡眠状态,此时,当室内的光线强度较小时,表明用户活动已很少,因此,在用户休息时段内,预设强度区间设为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强度,当光线强度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强度时,调节空调器的导风件的角度,以免送风直吹人体导致用户的不适。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当前时刻和室内的光线强度,确定预设强度区间,提高了确定预设强度区间的合理性和准确性,从而使空调器的舒适性得到了很好的保障。
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步骤S100包括:
步骤S110、接收第一预设指令;
步骤S121、当接收到第一预设指令时,获取室内的光线强度;
步骤S122、当未接收到第一预设指令时,控制横向导风件和纵向导风件保持在当前角度。
在本实施例中,结合第一预设指令和室内的光线强度,确定空调器是否进入避免送风直吹人体的运行状态。具体的,第一预设指令即控制空调器避免直接对人体送风的指令,可以由用户通过遥控器上的按键或按键组发出,也可以由空调器根据其当前的运行状态或运行模式自动生成。例如,在一具体示例中,在空调器的遥控器上设置免直吹功能键,用户通过按动免直吹功能键,即可发出第一预设指令。在另一具体示例中,空调器的运行模式中包括避人模式,当空调器运行在避人模式时,空调器根据该模式自动生成第一预设指令,以避免直接对人体送风。当接收到第一预设指令时,获取室内的光线强度,并进一步根据光线强度自动调节横向导风件和/或纵向导风件的角度,以避免送风直吹人体。当未接收到第一预设指令时,表明用户并不需要空调器运行在避免送风直吹人体的状态下,因此,即使室内的光线强度处于预设强度区间之内,也保持横向导风件和/或纵向导风件的角度在当前角度不变,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在本实施例中,只有当空调器接收到第一预设指令之后,才根据室内的光线强度的获取结果调节导风件的角度,以避免送风直吹人体,一方面使用户能够根据自身需求调节空调器的送风状态,在不需要免直吹时,空调器仍能够按照通常的送风方式运行;另一方面也实现了送风方向的自动调节,在需要免直吹时,空调器根据室内光线的强弱变化调节送风方向,简化了用户的操作。
在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步骤S300包括:
步骤S310、当光线强度处于预设强度区间之内时,生成第一提示信号;
步骤S320、接收第二预设指令;
步骤S330、当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第二预设指令时,控制空调器的横向导风件转动至第一预设角度,和/或控制空调器的纵向导风件转动至第二预设角度;
步骤S340、当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第二预设指令时,控制横向导风件和纵向导风件保持在当前角度。
在本实施例中,当光线强度处于预设强度区间之内时,生成第一提示信号,以提示用户进一步确定空调器是否进入避免送风直吹的状态。空调器接收第二预设指令,当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第二预设指令时,即用户确定空调器应当以避免送风直吹的状态运行,此时,控制空调器的横向导风件转动至第一预设角度,和/或空调器的纵向导风件转动至第二预设角度。其中,第二预设指令可以是用户通过按动预设的按键或按键组所产生的指令,也可以是空调器根据当前的运行状态或运行模式自动生成的指令;当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第二预设指令时,控制横向导风件和纵向导风件保持在当前角度。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限制第二预设指令的有效时间(第一预设时长),即只有当第一预设时长内及时接受到了确认空调器进入免直吹运行状态的第二预设指令时,方调节横向导风件和/或纵向导风件的角度,从而有效避免了用户在室内的光线强度较弱的情况下,由于误触遥控器而导致空调器送风状态的误改变。
在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在步骤S200之后,空调器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510、当光线强度处于预设强度区间之内时,获取当前的室内温度和送风温度;
步骤S520、比对室内温度和送风温度;
步骤S531、当室内温度和送风温度的差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差时,降低空调器的压缩机的运行频率;
步骤S532、当室内温度和送风温度的差的绝对值小于第二预设温差时,升高压缩机的运行频率。
其中,第一预设温差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差。由于用户感受到的风感与室内温度和送风温度之间的差别有关,因此,当室内温度和送风温度的差的绝对值较大时,通过降低压缩机的运行频率,降低空调器的制冷或制热能力,以减小室内温度和送风温度之间的差的绝对值,从而减小用户的风感。当室内温度和送风温度的差的绝对值较小时,通过升高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增强空调器的制冷或制热能力,从而在风感较小的情况下保障空调器的制冷或制热效果。当室内温度和送风温度的差的绝对值处于第一预设温差和第二预设温差之间时,可以选择不调节压缩机的运行频率,以避免频繁调节运行频率导致压缩机的寿命降低;当然,也可以选择对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进行适当的调节,具体的调节方式可参考随着室内温度和送风温度的差的绝对值的增大,适当降低空调器的制冷或制热能力实行。
在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在步骤S531之后,空调器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541、获取第二预设时长内的室内温度,并计算第二预设时长内室内温度的温度变化量的绝对值;
步骤S542、比对温度变化量的绝对值和第三预设温差;
步骤S543、当温度变化量的绝对值小于第三预设温差时,生成提示信号,或升高压缩机的运行频率。
在本实施例中,考虑到当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过低时,可能导致空调器无法有效制冷或制热,因此,在降低压缩机的运行频率之后,对室内温度的变化进行监测。第二预设时长是压缩机运行频率降低之后的某一时段的时长,第二预设时长内室内温度的变化量可以通过计算第二预设时长内的最高温和最低温的差获取,或者,在对第二预设时长内的温度-时间曲线去坏点、平滑处理后,计算最高温和最低温的差获取,以提高判断的准确度。第三预设温差是空调器正常制冷或制热状态下,在第二预设时长内室内温度的温度变化量。若温度变化量的绝对值小于第三预设温差,表明此时空调器压缩机频率过低,难以正常制冷或制热,通过生成提示信号,提醒用户进行处理。或者,通过直接升高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增强空调器的制冷或制热能力,以平衡空调器的制冷或制热效果与减小风感之间的关系,尽可能改善空调器的舒适性。
在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步骤S532包括:
步骤S532a、获取空调器当前的运行模式;
步骤S532b、当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时,根据第一预设角度和/或第二预设角度,获取压缩机的凝露临界频率;
步骤S532c、获取压缩机的目标运行频率;
步骤S532d、判断目标运行频率是否小于凝露临界频率;
若是,执行步骤S532e、控制压缩机以目标运行频率运行;
若否,执行步骤S532f、控制压缩机以凝露临界频率运行。
在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时,当横向导风件转动至第一预设角度,或纵向导风件转动至第二预设角度,或横向导风件转动至第一预设角度且纵向导风件转动至第二预设角度时,由于第一预设角度或第二预设角度往往处于较偏的位置,因此,空调器的有效送风口相应减小,在狭窄的送风口处,室内较高温度的水蒸气与较低温度的送风相遇,容易冷凝液化而产生凝露,影响空调器的舒适性。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当空调器运行在制冷模式时,根据第一预设角度和/或第二预设角度确定压缩机的凝露临界频率,当压缩机运行在凝露临界频率之上时,由于送风温度较低,将开始产生凝露。为了避免凝露的产生,压缩机的运行频率上限为凝露临界频率。压缩机的目标运行频率可根据室内温度和送风温度等参数,结合实验结果或理论计算获得,也可以以一预设的频率间隔逐步升高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在升高压缩机的运行频率之前,首先判断压缩机将要升高到的目标运行频率是否超出了由凝露临界频率限制的上限,若目标运行频率大于或等于凝露临界频率,控制压缩机以凝露临界频率运行,以避免凝露的产生;若目标运行频率小于凝露临界频率,控制压缩机以目标运行频率运行,以减小风感。
在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控制空调器的纵向导风件转动至第二预设角度的步骤包括:
步骤S341、获取空调器当前的运行模式;
步骤S351、当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时,控制空调器的纵向导风件向上转动以向上送风;
步骤S352、当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时,控制空调器的纵向导风件向下转动以向下送风。
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冷风或热风的物理性质,确定纵向导风件的送风方向。当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时,如图11所示,控制纵向导风件直接向上转动,使送出的冷空气向上流动,由于冷空气的密度较大,在重力作用下将为下沉,从而使室内温度均匀,同时避免了送风直吹人体。当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时,如图12所示,控制纵向导风件直接向下转动,使送出的热空气向下流动,由于热空气的密度较小,在浮力作用下上浮,从而使室内温度均匀,同时避免了送风直吹人体。
在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在步骤S341之后,空调器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61、当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时,升高空调器的送风风速;
步骤S362、当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时,降低空调器的送风风速。
在本实施例中,在控制空调器的送风方向的同时,通过调节空调器的送风风速,以减少风感,避免送风直吹用户,提高空调器的舒适性。具体的,当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时,如图11所示,由于冷空气是向上送出的,通过升高空调器的送风风速,使送风距离更远,从而避开用户活动范围,以免直吹用户。当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时,如图12所示,由于热空气是向下送出的,通过降低空调器的送风风速,减小送风距离,以避开用户活动范围,以免直吹用户。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如图14所示,空调器包括光敏传感器700、横向导风件100、纵向导风件200、压缩机300、送风组件400、存储器500、处理器600和存储在存储器500上并可在处理器600上运行的空调器控制程序,其中,光敏传感器700与处理器600电连接,用于获取室内的光线强度,光敏传感器可以设置在空调器的室内机上,或空调器的遥控器上,或室内的其它位置,并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的方式与处理器600相连;横向导风件100与处理器600电连接,用于改变空调器的水平送风角度;纵向导风件200与处理器600电连接,用于改变空调器的垂直送风角度;压缩机300与处理器电连接,用于驱动冷媒在冷媒循环回路中的循环,以实现空调器的制冷或制热;送风组件400与处理器600电连接,用于改变空调器的送风风速。
处理器600调用存储在存储器500中的空调器控制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
获取室内的光线强度;
比对光线强度和预设强度区间;
当光线强度处于预设强度区间之内时,控制空调器的横向导风件转动至第一预设角度,和/或控制空调器的纵向导风件转动至第二预设角度。
处理器600调用存储在存储器500中的空调器控制程序,在比对光线强度和预设强度区间的操作之前,还执行以下操作:
获取当前时刻;
当当前时刻处于用户活动时段时,设置预设强度区间为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强度;
当当前时刻处于用户休息时段时,设置预设强度区间为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强度。
处理器600调用存储在存储器500中的空调器控制程序,获取室内的光线强度的操作包括:
接收第一预设指令;
当接收到第一预设指令时,获取室内的光线强度;
当未接收到第一预设指令时,控制横向导风件和纵向导风件保持在当前角度。
处理器600调用存储在存储器500中的空调器控制程序,当光线强度处于预设强度区间之内时,控制空调器的横向导风件转动至第一预设角度,和/或控制空调器的纵向导风件转动至第二预设角度的操作包括:
当光线强度处于预设强度区间之内时,生成第一提示信号;
接收第二预设指令;
当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第二预设指令时,控制空调器的横向导风件转动至第一预设角度,和/或控制空调器的纵向导风件转动至第二预设角度;
当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第二预设指令时,控制横向导风件和纵向导风件保持在当前角度。
处理器600调用存储在存储器500中的空调器控制程序,在比对光线强度和预设强度区间的操作之后,还执行以下操作:
当光线强度处于预设强度区间之内时,获取当前的室内温度和送风温度;
比对室内温度和送风温度;
当室内温度和送风温度的差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差时,降低空调器的压缩机的运行频率;
当室内温度和送风温度的差的绝对值小于第二预设温差时,升高压缩机的运行频率;
其中,第一预设温差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差。
处理器600调用存储在存储器500中的空调器控制程序,在当室内温度和送风温度的差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差时,降低空调器的压缩机的运行频率的操作之后,还执行以下操作:
获取第二预设时长内的室内温度,并计算第二预设时长内室内温度的温度变化量的绝对值;
比对温度变化量的绝对值和第三预设温差;
当温度变化量的绝对值小于第三预设温差时,生成第二提示信号,或升高压缩机的运行频率。
处理器600调用存储在存储器500中的空调器控制程序,当室内温度和送风温度的差的绝对值小于第二预设温差时,升高压缩机的运行频率的操作包括:
获取空调器当前的运行模式;
当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时,根据第一预设角度和/或第二预设角度,获取压缩机的凝露临界频率;
获取压缩机的目标运行频率;
判断目标运行频率是否小于凝露临界频率;
若是,控制压缩机以目标运行频率运行;
若否,控制压缩机以凝露临界频率运行。
处理器600调用存储在存储器500中的空调器控制程序,控制空调器的纵向导风件转动至第二预设角度的操作包括:
获取空调器当前的运行模式;
当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时,控制空调器的纵向导风件向上转动以向上送风;
当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时,控制空调器的纵向导风件向下转动以向下送风。
处理器600调用存储在存储器500中的空调器控制程序,在获取空调器当前的运行模式的操作之后,还执行以下操作:
当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时,升高空调器的送风风速;
当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时,降低空调器的送风风速。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空调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室内的光线强度;
比对所述光线强度和预设强度区间;
当所述光线强度处于所述预设强度区间之内时,控制所述空调器的横向导风件转动至第一预设角度,和/或控制所述空调器的纵向导风件转动至第二预设角度,以使所述空调器的送风范围偏离用户活动范围;
在比对所述光线强度和预设强度区间的步骤之后,所述空调器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当所述光线强度处于所述预设强度区间之内时,获取当前的室内温度和送风温度;
比对所述室内温度和所述送风温度;
当所述室内温度和所述送风温度的差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差时,降低所述空调器的压缩机的运行频率;
当所述室内温度和所述送风温度的差的绝对值小于第二预设温差时,升高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温差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差;
在当所述室内温度和所述送风温度的差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差时,降低所述空调器的压缩机的运行频率的步骤之后,所述空调器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第二预设时长内的室内温度,并计算所述第二预设时长内室内温度的温度变化量的绝对值;
比对所述温度变化量的绝对值和第三预设温差;
当所述温度变化量的绝对值小于所述第三预设温差时,生成第二提示信号,或升高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比对所述光线强度和预设强度区间的步骤之前,所述空调器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当前时刻;
当所述当前时刻处于用户活动时段时,设置所述预设强度区间为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强度;
当所述当前时刻处于用户休息时段时,设置所述预设强度区间为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强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室内的光线强度的步骤包括:
接收第一预设指令;
当接收到所述第一预设指令时,获取室内的光线强度;
当未接收到所述第一预设指令时,控制所述横向导风件和所述纵向导风件保持在当前角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光线强度处于所述预设强度区间之内时,控制所述空调器的横向导风件转动至第一预设角度,和/或控制所述空调器的纵向导风件转动至第二预设角度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光线强度处于所述预设强度区间之内时,生成第一提示信号;
接收第二预设指令;
当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到所述第二预设指令时,控制所述空调器的横向导风件转动至第一预设角度,和/或控制所述空调器的纵向导风件转动至第二预设角度;
当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所述第二预设指令时,控制所述横向导风件和所述纵向导风件保持在当前角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室内温度和所述送风温度的差的绝对值小于第二预设温差时,升高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空调器当前的运行模式;
当所述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时,根据所述第一预设角度和/或所述第二预设角度,获取所述压缩机的凝露临界频率;
获取所述压缩机的目标运行频率;
判断所述目标运行频率是否小于所述凝露临界频率;
若是,控制所述压缩机以所述目标运行频率运行;
若否,控制所述压缩机以所述凝露临界频率运行。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空调器的纵向导风件转动至第二预设角度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空调器当前的运行模式;
当所述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时,控制所述空调器的纵向导风件向上转动以向上送风;
当所述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时,控制所述空调器的纵向导风件向下转动以向下送风。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所述空调器当前的运行模式的步骤之后,所述空调器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当所述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时,升高所述空调器的送风风速;
当所述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时,降低所述空调器的送风风速。
8.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光敏传感器、横向导风件、纵向导风件、压缩机、送风组件、存储器、处理器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空调器控制程序,其中,
所述光敏传感器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用于获取室内的光线强度;
所述横向导风件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用于改变所述空调器的水平送风角度;
所述纵向导风件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用于改变所述空调器的垂直送风角度;
所述压缩机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
所述送风组件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用于改变所述空调器的送风风速;
所述空调器控制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控制方法的步骤。
CN201711372166.6A 2017-12-14 2017-12-14 空调器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Active CN1081059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72166.6A CN108105960B (zh) 2017-12-14 2017-12-14 空调器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72166.6A CN108105960B (zh) 2017-12-14 2017-12-14 空调器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05960A CN108105960A (zh) 2018-06-01
CN108105960B true CN108105960B (zh) 2021-04-27

Family

ID=622110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372166.6A Active CN108105960B (zh) 2017-12-14 2017-12-14 空调器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10596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65039B (zh) * 2021-04-29 2022-08-19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用于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CN115388511A (zh) * 2022-08-17 2022-11-2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穿戴设备的空调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
CN117404796B (zh) * 2023-11-24 2024-05-14 珠海横琴超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调节室内热辐射平衡的温度控制***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75504A (zh) * 2002-08-05 2005-09-28 夏普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机
CN104596055A (zh) * 2014-12-23 2015-05-0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风机转速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4949294A (zh) * 2015-07-23 2015-09-3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控制***和空调器
CN105020847A (zh) * 2015-05-29 2015-11-04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的风速控制方法
CN105444335A (zh) * 2014-08-21 2016-03-30 广东美的集团芜湖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和空调器
CN106196483A (zh) * 2016-07-29 2016-12-0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运行控制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15844B2 (ja) * 1993-03-04 1998-02-1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制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75504A (zh) * 2002-08-05 2005-09-28 夏普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机
CN105444335A (zh) * 2014-08-21 2016-03-30 广东美的集团芜湖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和空调器
CN104596055A (zh) * 2014-12-23 2015-05-0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风机转速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5020847A (zh) * 2015-05-29 2015-11-04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的风速控制方法
CN104949294A (zh) * 2015-07-23 2015-09-3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控制***和空调器
CN106196483A (zh) * 2016-07-29 2016-12-0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运行控制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05960A (zh) 2018-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05959B (zh) 空调器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N108151247B (zh) 空调器控制方法、空调器和空调***
CN107940696B (zh) 空调器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N107421077B (zh) 一种基于人体睡眠状态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CN108105960B (zh) 空调器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N109405169B (zh) 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8088044B (zh) 空调器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JP5805343B1 (ja) 不快指数を用いて車両用空調を動的に制御する装置及び方法
CN108119982B (zh) 空调器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N108180605B (zh) 自动无风感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332375B (zh) 空调器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6610094A (zh) 空调器导风板控制方法和装置
US20120298348A1 (en) Air-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ir-conditioning system, and air-conditioning control method
CN108050644B (zh) 空调器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N110470032B (zh) 出风温度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5509248A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CN110567137B (zh) 空调器及其送风控制方法
JP2010127520A (ja) 空気調和機
CN111023480B (zh) 空调器控制方法、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KR20200083984A (ko) 겉보기 온도 기반 자동 전환 온도 조절기 시스템, 및 공조 공간의 겉보기 온도 결정과 겉보기 온도 자동 제어 방법
WO2019075821A1 (zh) 一种多媒体教室空调控制方法
JP2010210200A (ja) 空気調和機
JP6257936B2 (ja) 空調制御システム及び空調制御方法
CN111271808A (zh) 室内新风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CN114110977B (zh) 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