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73795A - 改善用户验证的方法及其处理器 - Google Patents

改善用户验证的方法及其处理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73795A
CN108073795A CN201711011514.7A CN201711011514A CN108073795A CN 108073795 A CN108073795 A CN 108073795A CN 201711011514 A CN201711011514 A CN 201711011514A CN 108073795 A CN108073795 A CN 1080737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white list
input validation
validation signal
verif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01151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赖升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diaTek Inc
Original Assignee
MediaTek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diaTek Inc filed Critical MediaTek Inc
Publication of CN1080737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737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8Access secur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2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pri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controlling access to devices or network resources
    • H04L63/101Access control lists [AC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揭露一种改善用户验证的方法及其处理器。其中,应用于移动装置的该改善用户验证的方法包含:通过该移动装置的处理器,获取用户输入验证信号,其中,该用户输入验证信号由一个或多个用户输入模块产生;获取一个或多个用户状态,其中,该一个或多个用户状态由一个或多个传感器模块产生;以及根据该用户输入验证信号以及该一个或多个用户状态,确定启用该移动装置的功能的该用户验证是否有效。本发明提供的改善用户验证的方法及其处理器可实现提高用户验证安全性。

Description

改善用户验证的方法及其处理器
交叉引用
本发明要求如下优先权:编号为62/418,301,申请日为2016年11月7日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上述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在此一并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善用户验证(user verification)的方法及其处理器。特别地,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用户输入验证信号(user-inputted verification signal)以及一个或多个用户状态(user status)两者确定用户验证是否有效的方法及其处理器。
背景技术
移动装置,例如,智能电话,已经变成现代生活的必要部分,并且广泛应用于执行涉及个性化、隐私及/或保密的功能,其包含:存取、浏览、发送、接收及/或管理私人数据(例如,笔记、文件、相片、视频、内容、文档、通讯录、地址簿、日程表及/或日历)、理财、投标、购物、融资、支付、商业交易、定位、导航及/或通信等。因此,对于移动装置,在启用功能之前,验证(识别)当前用户是否是移动装置功能的原主、合法持有人、授权持有人、注册会员及/或授权客人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当上述功能涉及个性化、隐私及/或保密时,上述验证变得异常重要。
在先前技术中,用户验证步骤根据用户的生物特性(例如,指纹)确定移动装置是否应开启屏幕。然而,上述先前技术很容易被盗用。例如,当原主睡觉或者处于无意识状态时,第三方可利用原主的手指通过指纹验证,或者在违背原主意愿情况下强迫原主输入指纹。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揭露一种改善用户验证的方法及其处理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改善用户验证的方法,应用于移动装置,该改善用户验证的方法包含:通过该移动装置的处理器,获取用户输入验证信号,其中,该用户输入验证信号由一个或多个用户输入模块产生;获取一个或多个用户状态,其中,该一个或多个用户状态由一个或多个传感器模块产生;以及根据该用户输入验证信号以及该一个或多个用户状态,确定启用该移动装置的功能的该用户验证是否有效。
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改善用户验证的处理器,位于移动装置中,该处理器包含:核心单元;以及桥接在该核心单元、一个或多个用户输入模块以及一个或多个传感器模块之间的接口电路;其中,通过该核心单元,获取用户输入验证信号,该用户输入验证信号由该一个或多个用户输入模块产生;通过该核心单元,获取一个或多个用户状态,其中,该一个或多个用户状态由该一个或多个传感器模块产生;以及通过该核心单元,根据该用户输入验证信号以及该一个或多个用户状态,确定启用该移动装置的功能的该用户验证是否有效。
本发明提供的改善用户验证的方法及其处理器可实现提高用户验证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a-1b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描述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描述的移动装置;
图3a、3b、4a与4b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描述的图1b所示的白名单响应示例;
图5-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描述的图1b中步骤的流程图;
图7a-7e是通过图5-6的流程图执行图1b的流程的示例场景。
具体实施方式
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的元件。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的名词来称呼同一个元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并不以名称的差异作为区分元件的方式,而是以元件在功能上的差异作为区分的准则。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项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的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此外,“耦接”一词在此包含任何直接及间接的电气连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第一装置耦接于第二装置,则代表第一装置可直接电气连接于第二装置,或通过其它装置或连接手段间接地电气连接至第二装置。
接下来的描述是实现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其是为了描述本发明原理的目的,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可以理解地是,本发明实施例可由软件、硬件、固件或其任意组合来实现。
请参考图1a、1b以及图2。其中,图1a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描述的流程10的流程图,图1b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描述的流程100的流程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描述的移动装置210。移动装置210可执行流程10或100以改善用户验证。移动装置210的示例可包含,但不限于,智能电话、移动电话、可穿戴设备、可携式电脑、手提电脑、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数字摄像机、可携式游戏机及/或导航仪。如图2所示,移动装置210可包含处理器204,其包含核心单元200以及桥接在核心单元200、一个或多个用户输入模块206以及一个或多个传感器模块208之间的接口电路202。在不同实施例中,用户接口模块206以及传感器模块208的一个或多个可为移动装置210的部分或全部。核心单元200可为执行软件/固件代码的逻辑电路,并且相应控制移动装置210的一个或多个功能。接口电路202可在用户接口模块206与核心单元200之间转播信令,也可在传感器模块208与核心单元200之间转播信令。
当用户希望启用移动装置210的所需功能时,例如,解锁移动装置210或进入移动装置210的应用、数据库、网页、通讯录等,用户数据模块206可接收用户输入的验证信息,并且通过接口电路202通知核心单元200。例如,用户输入模块206可包含相机、触摸板、触摸面板或触摸屏(未示出),用于捕获用户输入的生物特性(例如,虹膜、指纹等);及/或用户输入模块206可包含相机、触摸板、触摸面板或触摸屏(未示出),用于检测用户输入的一系列位点、用户画的轨迹及/或用户输入的一系列数字、字符及/或字母。
另一方面,当用户希望启用移动装置210的所需功能时,传感器模块208可感测伴随用户输入模块206输入特征的周围环境,从而反映用户的一个或多个其他方面(即,不同于输入特征的一个或多个方面),例如,当前行为(例如,睡觉、坐、走、工作、慢跑、运动或驾驶)、位置、姿势、速度、加速度、重力方向、空间磁场及/或用户的生物信号(例如,血压、心率、体温、呼吸率、声音紧张度、汗液、瞳孔放大、瞳孔大小、脑电波以及紧张度)。
在实施例中,为了感测用户的附加方面,传感器模块208可包含移动装置210上的一个或多个传感器(未示出)及/或移动装置210的外设(未示出)上的一个或多个传感器。上述外设无需直接附着在移动装置210上,其可与移动装置210进行远程通信。例如,外设可包含植入传感器的摄像机、照相机、腕表、臂环、眼镜、耳机、头戴耳机及/或衣服(帽子及/或衬衫等)。可将传感器模块208的一个或多个传感器与用户输入模块206进行集成,例如,移动装置210可包含触摸板用于接收用户输入模块206的用户输入特征,并且检测传感器模块208的压力、血压及/或心率。
如图1a所示,可将流程10的主要步骤描述如下。
步骤11:当用户希望启用移动装置210的所需功能时,用户与用户输入模块206及/或传感器模块208进行交互,由此触发开启流程10的用户验证,并且进入步骤12。
步骤12:传感器模块208可感测用户的附加方面,用户输入模块206可接收用户输入的特征,并且由此,核心单元200取得用户输入验证信号p1以及一个或多个用户状态s[1]-s[N](图2所示),其中,用户输入验证信号p1由用户输入模块206接收的输入特征产生,一个或多个用户状态s[1]-s[N]由传感器模块208感测的附加方面产生。
步骤13:核心单元200可根据用户输入验证信号以及一个或多个用户状态确定用户验证是否有效以启用移动装置210的所需功能。
图1a中的流程10可进一步通过图1b中的流程100进行细节描述。如图1b所述,可将流程100的主要步骤描述如下。
步骤101:当用户希望启用移动装置210的所需功能时,用户与用户输入模块206进行交互,由此触发开启流程100的用户验证,并且进入步骤102。
步骤102:传感器模块208可感测用户的附加方面,用户输入模块206可接收用户输入的特征,并且由此,核心单元200取得用户输入验证信号p1以及N个(一个或多个)用户状态s[1]-s[N](图2所示),其中,用户输入验证信号p1由用户输入模块206接收的输入特征产生,N个用户状态s[1]-s[N]由传感器模块208感测的附加方面产生。在实施例中,流程100可考虑用户输入验证信号p1以及用户状态s[1]-s[N]的不同顺序分支为步骤103、106。如果首先考虑信号p1,则流程100进入步骤103;否则,如果首先考虑用户状态s[1]-s[N],则流程100进入步骤106。接着,在接下来步骤中,核心单元200根据用户输入验证信号p1以及用户状态s[1]-s[N]确定用户验证是否有效以启用移动装置210的所需功能。请注意,在实施例中,可将步骤102分割为两个步骤,例如,获取用户状态与获取用户输入验证信号;并且在确定用户状态是否反映与白名单响应(whitelist response)一致性之前的任意时间皆可执行获取用户状态的步骤(例如,在步骤104或步骤106之前的任意时间),在确定用户输入验证信号是否匹配预期验证信号之前的任意时间皆可执行获取用户输入验证信号的步骤(例如,步骤103或步骤107之前的任意时间)。
在实施例中,用户输入模块206可向处理器204发送已接收的特征,因此,核心单元200可识别已接收特征的特点以形成信号p1。在实施例中,用户输入模块206自身可包含微处理器用于识别已接收特征的特点以形成信号p1,接着将信号p1发送至核心单元200。相似地,在实施例中,传感器模块208可向处理器204发送已感测附加方面,因此,核心单元200可提取附加方面的特点以形成用户状态s[1]-s[N]。在实施例中,传感器模块208自身可包含微处理器用于提取附加方面的特点以形成用户状态s[1]-s[N],接着将用户状态s[1]-s[N]发送至核心单元200。在实施例中,传感器模块208可向处理器204发送已感测附加方面的第一子集,因此,核心单元200可提取第一子集附加方面的特征以形成第二子集的用户状态s[1]-s[N];此外,传感器模块208自身可包含微处理器用于提取第三子集已感测附加方面的特点以形成第四子集用户特征s[1]-s[N],接着将第四子集用户状态s[1]-s[N]发送至核心单元200,因此,核心单元200可通过第二子集与第四子集的结合获取用户状态s[1]-s[N]。可从一个或多个已感测附件方面导出每个用户状态(通过核心单元200及/或传感器模块208的微处理器)。例如,可从已感测速度、加速度、位置、心率及/或呼吸率导出能够反映用户当前行为的用户状态(例如,坐、走、慢跑、工作、运动或驾车)。
步骤103:核心单元200可检查用户输入验证信号p1是否与预期验证信号相匹配。如果用户输入验证信号p1与预期验证信号相匹配,则核心单元200进入步骤104。否则,如果用户输入验证信号p1与预期验证信号不匹配,则核心单元200进入步骤108。上述预期验证信号可通过移动装置210的原主提前设定。
步骤104:核心单元200可检查用户状态s[1]-s[N]是否反映与白名单响应的一致性。如果用户状态s[1]-s[N]反映与白名单响应的一致性,则核心单元200进入步骤105。另一方面,如果用户状态s[1]-s[N]不能反映与白名单响应的一致性,则核心单元200进入步骤109。
步骤105:核心单元200可确定用户验证有效,并且执行移动装置210的所需功能。因此,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本发明,启用所需功能需要联合根据用户输入验证信号p1(步骤103)与用户状态s[1]-s[N](步骤104)的多层确认,其中,用户输入验证信号p1由用户输入模块206接收的特征产生,用户状态s[1]-s[N]由传感器模块208感测的附加方面产生。因此,改善了用户验证的安全性。例如,在实施例中,用户状态s[1]-s[N]可共同反映用户是否处于睡眠状态(无意识状态)或感到紧张,并且上述白名单响应(步骤104)可与用户处于清醒状态(有意识状态)以及感到平静(不是非常紧张,不是特别放松)的情况相关联,因此,当用户处于清醒与平静状态时,用户状态s[1]-s[N]反映与白名单响应的一致性。因此,不同于仅输入正确的验证特征(例如,指纹),本发明的移动装置204的启用所需功能需要用户在有意识并且平静情况下输入正确的验证特征,由此避免原主无意识及/或无意愿带来的危害。
根据图1b与图2,请参考图3a,其中,图3a是根据步骤104的实施例描述的示例。为了在步骤104中确定用户状态s[1]-s[N]是否反映与白名单响应的一致性,核心单元200可存取分别关联用户状态s[1]-s[N]的N个白名单范围w[1]-w[N](例如,来自移动装置210的数据库,未示出),并且比较每个用户状态s[n]是否处于关联白名单范围w[n]中,其中,n=1-N。如果相关白名单范围w[1]-w[N]分别覆盖所有用户状态s[1]-s[N],则核心单元200可确定用户状态s[1]-s[N]反映与白名单响应的一致性。白名单范围w[1]-w[N]共同形成白名单响应。如果相关白名单范围未覆盖用户状态s[1]-s[N]中的一个或多个,则核心单元200可确定用户状态s[1]-s[N]未能反映与白名单响应的一致性,换句话说,核心单元200可确定用户状态s[1]-s[N]反映与白名单响应的不一致性。例如,用户状态s[1]可将用户意识按照从“0”至“9”表示最低意识至最高意识,并且相关白名单范围w[1]可为“大于6”。在实施例中,白名单范围可为非重叠子范围组合,例如,“2至3之间”与“大于8”的组合。在另一示例中,请参考图3b,图3b是根据步骤104的实施例描述的示例,其采用分别关联两个白名单范围w[1]与w[2]的两个用户状态s[1]与s[2]。例如,用户状态s[1]可反映已感知心率,并且关联白名单范围w[1]可要求55至75。用户状态s[2]可反映已感测体温,并且关联白名单范围w[2]可要求36.5至37.5。在本实施例中,如果用户状态s[1](已感测心率)处于白名单范围w[1]中并且用户状态s[2](已感测体温)处于白名单范围w[2]中,则可将用户状态s[1]与s[2]确定为与白名单响应一致。
根据图1b与图2,请参考图4a,图4a是根据步骤104的实施例描述的示例。如图4a所示,N个用户状态s[1]至s[N]可包含行为状态(activity status)SA以及M个指示状态si[1]至si[M],例如,图4a的示例中的状态si[1]至si[2]。行为状态SA可通过一个预定行为类型反映已感知用户行为,例如,坐、工作、走、慢跑、锻炼及/或驾车;这些预定行为类型可分别关联多个白名单组。在图4a的示例中,存在三个预定行为类型type_a、type_b、type_c,其分别关联于三个白名单组G_a、G_b、G_c。每个白名单组可至少包含一个白名单范围,并且每个白名单范围关联于指示状态si[1]至si[M]中的一个。在图4a的示例中,白名单组G_a包含分别关联于指示状态si[1]至si[2]的两个白名单范围w_a[1]与w_a[2];相似地,白名单组G_b包含分别关联于指示状态si[1]至si[2]的两个白名单范围w_b[1]与w_b[2]。在图4a的示例中,为了实现步骤104中的确定用户状态是否反映与白名单响应的一致性,核心单元200可根据行为状态SA从所述白名单组G_a-G_c中选择一个,从而使得与所选白名单组相关联的预定行为类型匹配于行为状态SA。例如,如果行为状态SA指示type_b,既然与所选白名单组G_b相关联的预定行为类型type_b匹配于行为状态SA,则接着核心单元200选择白名单组G_b。然后,核心单元200比较所选白名单组G_b中的白名单范围w_b[1]与w_b[2]是否分别覆盖关联指示状态si[1]与si[2]。如果所选白名单组G_b中每个白名单范围(w_b[1]、w_b[2])覆盖关联指示状态(si[1]、si[2]),则核心单元200可确定用户状态反映与白名单响应的一致性。
换句话说,既然当用户正进行不同行为时,想要反映用户处于正常状态(例如,平静且有意识)的白名单响应可不同,所以图4a描述的实施例可为不同行为类型自适应地提供合适白名单响应(与指示状态相比较的白名单范围的白名单组)。在根据步骤104的实施例的另一示例中,请参考图4b,其中,行为类型type_a与type_b可分别反映用户正在坐以及正在走,指示状态si[1]可指示用户的心率,并且指示状态si[2]可指示用户的体温。为了反映用户处于平静且有意识状态,因为当用户坐下时的正常心率不同于用户走时的正常心率,所以与“坐”行为类型type_a相关联的白名单范围w_a[1]可为“60至100”,与“走”行为类型type_b相关联的白名单范围w_b[1]可为“90至160”。相似地,与“坐”行为类型type_a相关联的白名单范围w_a[2]可为“36.5至37.5”,与“走”行为类型type_b相关联的白名单范围w_b[2]可为“36.5至38.5”。因此,当行为状态SA反映用户正坐着(处于行为类型type_a)时,与白名单响应的一致性需要心率指示状态si[1]落入白名单范围w_a[1](例如,“60至100”)并且体温指示状态si[2]落入白名单范围w_a[2](例如,“36.5至37.5”)。另一方面,当行为状态SA反映用户正走(处于行为类型type_b)时,与白名单响应的一致性需要心率指示状态si[1]落入白名单范围w_b[1](例如,“90至160”)并且体温指示状态si[2]落入白名单范围w_b[2](例如,“36.5至38.5”)。
在实施例中,传感器模块208可包含加速度计(重力传感器)、陀螺仪及/或旋转传感器等,从而提供行为状态SA作为指示用户行为的一个用户状态。在实施例中,M个指示状态si[1]-si[M]可反映下列用户生理信息的至少一种:血压、心率、呼吸率、声音紧张度、流汗情况、瞳孔放大、瞳孔大小、脑电波以及紧张度。
步骤106(图1b):与步骤104相似,核心单元200检查用户状态s[1]-s[N]是否反映与白名单响应的一致性。如果用户状态s[1]-s[N]反映与白名单响应的一致性,则核心单元200进入步骤107。另一方面,如果用户状态s[1]-s[N]未能反映与白名单响应的一致性,则核心单元200进入步骤109。与步骤104相似,可如图3a与3b的示例所示,实施步骤106,其中,核心单元200可检查用户状态s[1]-s[N]是否分别位于白名单范围w[1]-w[N],从而确定是否进入步骤107或109。或者,可如图4a与4b的示例所示,实施步骤106,其中,用户状态s[1]-s[N]可包含行为状态SA以及指示状态si[1]-si[M],并且核心单元200可根据行为状态SA选择一个白名单组,并且检查指示状态si[1]-si[M]是否分别位于所选白名单组的白名单范围,以确定是否进入步骤107或109。
步骤107:与步骤103相似,核心单元200可检测用户输入验证信号p1是否匹配预期验证信号。如果用户输入验证信号p1与预期验证信号相匹配,则核心单元200可进入步骤105。否则,如果用户输入验证信号p1与预期验证信号不相匹配,则核心单元200进入步骤108。
步骤108:核心单元200可确定用户验证无效(失败),拒绝启用移动装置210的所需功能,并且终止流程100。核心单元200也可通过屏幕所示的可视化报警消息及/或振动通知用户,用户验证失败。
步骤109:在实施例中,核心单元200可确定用户验证无效,拒绝启用所需功能,并且由此终止流程100。在不同实施例中,核心单元200可提示用户(例如,通过屏幕上显示可视化提示及/或通过麦克风的声音提示)使用第二验证方法(不同于取得用户输入验证信号p1的第一验证方法,例如,步骤103或107),由此取得第二验证方法中的第二用户输入验证信号p2,并且进入步骤110。
例如,在实施例中,步骤102的第一验证方法可识别用户的生物特性,例如,通过触摸板识别用户指纹、通过照相机捕获用户的脸部图像等;而步骤109的第二验证方法可检测屏幕类型(例如,用户接触的顺序位点或用户画的轨迹),或者接收用户输入的字符(密码或PIN)。在另一实施例中,步骤102中的第一验证方法可检测屏幕类型或接收用户输入的字符(密码或PIN),而步骤109中的第二验证方法可识别用户的生物特性。
步骤110:核心单元200可检查第二用户输入验证信号p2是否与第二预期验证信号相匹配。如果第二用户输入验证信号p2未匹配第二预期验证信号,则核心单元200进入步骤108。另一方面,在实施例中,如果第二用户输入验证信号p2与第二预期验证信号相匹配,则核心单元200可直接进入步骤105。在另一实施例中,如果第二用户输入验证信号p2与第二预期验证信号相匹配,则核心单元200进入步骤111。
步骤111:核心单元200更新在步骤104或106的后续操作中应用的白名单响应,从而使得用户状态s[1]-s[N]反映与已更新白名单响应的一致性,并且接着进入步骤105。而且/或者,核心单元200可要求用户手动更新白名单响应。请注意,在实施例中,可省略步骤111(例如,不更新白名单响应)。
如果流程100到达步骤111,则用户状态s[1]-s[N]未反映步骤104或106中与白名单响应的一致性,但第二用户输入验证信号p2(步骤109)与第二预期验证信号相匹配(步骤110)。上述情况暗示用户实际是处于正常状态(例如,平静且有意识状态),但未能正确设定步骤104或106中与正常状态相关联的白名单响应。因此,核心单元200可更新(扩大或缩小)步骤104或106中使用的白名单响应,从而使得用户状态s[1]-s[N]反映与已更新白名单响应的一致性。
根据图3a所示示例,假设用户状态s[1]表示的用户意识状态值为“5”,但关联白名单范围w[1]是“大于6”,接着步骤104或106进入步骤109与110,检查第二用户输入验证信号p2。如果第二用户输入验证信号p2与第二预期验证信号相匹配,则核心单元200更新白名单范围w[1]为“不小于5”,并且维持其他白名单范围w[2]-w[N]不变。
相似地,根据图4b所示示例,假设行为状态SA与“走”行为类型type_b相匹配并且指示状态si[1]指示用户心率为“170”,但关联白名单范围w_b[1]是“90至160”,接着步骤104或106进入步骤109与110,检查第二用户输入验证信号p2。如果第二用户输入验证信号p2与第二预期验证信号相匹配,则核心单元200更新白名单范围w_b[1]为“90至170”,并且维持其他白名单范围(例如,w_b[2]与w_a[1]-w_a[2])不变。
换句话说,通过步骤111,核心单元200可执行机器学习(训练)用于累积适应个人差异的内容。
根据图1b与图2,请参考图5,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描述的流程500的流程图。在实施例中,通过流程500的至少一部分,核心单元200可执行流程100的步骤104或106,以确定用户状态s[1]-s[N]是否反映与白名单响应的一致性。流程500开始于包含在用户状态s[1]-s[N]中的行为状态SA与一个或多个指示状态si[1]-si[M]。在实施例中,流程500可在无行为状态SA情况下开始,并且仅在需要时获取行为状态SA。如下描述流程500的主要步骤。
步骤501:核心单元200比较每个指示状态si[m](m等于1至M)是否落入关联白名单范围w[m]。如果所有指示状态si[1]-si[M]分别落入关联白名单范围w[1]-w[M],则核心单元200可进入步骤502,否则进入步骤503。
步骤502:核心单元200可确定用户状态反映与白名单响应的一致性,并且离开流程500。
步骤503:核心单元200可进一步使用行为状态SA,并且检查行为状态SA是否匹配任何已记录白名单行为。如果行为状态SA与已记录白名单行为相匹配,则核心单元200可进入步骤504,否则进入步骤505。
步骤504:核心单元200可累加(例如,增加)与已匹配记录白名单行为相关联的匹配数。如果与已匹配记录白名单行为相关联的匹配数达到阈值,则核心单元200可更新分别关联指示状态si[1]-si[M]的一个或多个白名单范围w[1]-w[M],从而使得指示状态si[1]-si[M]分别落入关联已更新白名单范围w[1]-w[M]。核心单元200可进入步骤502。
步骤505:核心单元200可确定用户状态未反映与白名单响应的一致性,并且离开流程500。
在实施例中,可在图1b的步骤110后执行步骤503及/或504。在实施例中,可省略步骤503与504。例如,如果在步骤501确定并不是每一个指示状态皆处于关联白名单范围,则流程500可直接进入步骤505,并且流程100可进入步骤109与110。在步骤109与110之后,在步骤109与110后以及不执行步骤503与504情况下,流程可进入步骤105或108,或者流程进入步骤105(如果在步骤110的答案为“是”)并且记录行为状态。当执行步骤503时,可使用已记录行为状态。对于另一示例,在步骤501中确定并不是每一个指示状态皆处于关联白名单范围后,流程500进入步骤503,接着在不执行步骤504情况下,进入步骤502或505。
根据图1、2、5,请参考图6,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描述的流程600的流程图。在实施例中,结合图5的流程500,核心单元200可通过图6的流程600执行流程100(图1b)的步骤111及/或执行图5的步骤504。流程600开始于包含在用户状态s[1]-s[N]中的行为状态SA以及一个或多个指示状态si[1]-si[M]。可将流程600的主要步骤描述如下。
步骤601:核心单元200可将行为状态SA记录为白名单行为,接着离开流程600。
根据图1b、2、5、6,请参考图7a-7e,图7a-7e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描述的执行流程100的示例的不同场景,其中,流程100的步骤104、106以及111采用图5的流程500,步骤111采用图6的流程600。在图7a所示的场景A中,用户希望启用所需功能,因此,核心单元200可执行流程100,其中,白名单响应可包含多个白名单范围w[1]-w[2],但并不包含任何已记录白名单行为。在场景A,假设用户正坐着,因此,当核心单元200执行步骤104或106时,核心单元200可执行流程500的步骤501(图5),发现所有感测指示状态si[1]-si[2]是否正确落在白名单范围w[1]-w[2],接着,流程进入步骤502,以确定用户状态反映与白名单响应的一致性。
在接下来的场景B,用户再次希望启用所需功能,因此,核心单元200可再次执行流程100。在场景B,假设用户正在跑。因此,当核心单元200执行步骤104或106时,核心单元200可在流程500的步骤501中发现并不是所有已感测指示状态si[1]-si[2]皆落入白名单范围w[1]-w[2],接着进入步骤503,以考查除了指示状态si[1]-si[2]之外的包含在用户状态中的另一已感测行为状态SA。因为用户正在跑,所以行为状态SA等于“跑”。然而,既然白名单响应不包含任何已记录白名单行为,则在步骤503中行为状态SA不与任何已记录白名单行为相匹配,并且核心单元200可进入步骤505,以确定用户状态反映与白名单响应的不一致。接着,核心单元200可进入步骤109(图1)以取得第二用户验证信号。在场景B,假设在步骤110中第二用户验证信号成功匹配第二预期验证信号,因此,核心单元200执行步骤105,以取得有效验证,并且通过流程600的步骤601(图6)执行步骤111,以记录当前感测行为SA等于“跑”作为白名单响应中的白名单行为。由于成功的第二用户输入验证(步骤109与110),核心单元200可学习到:当用户正在跑时,指示状态si[1]-si[2]并未落入白名单范围w[1]-w[2]是可以接受的,并且由此记录“跑”作为白名单响应中的白名单行为。
在场景B(图7b)后的场景C(图7c),用户再次希望启用所需功能,核心单元200重复另一轮流程100。在场景C,假设用户正在跑。因此,当核心单元200执行步骤104或106时,核心单元200可在流程500的步骤501中发现并不是所有已感测指示状态si[1]-si[2]皆落入白名单范围w[1]-w[2],接着进入步骤503,以考查已感测行为状态SA,其等于“跑”以反映用户正在跑。由于在场景B后,白名单响应已经包含已记录白名单行为“跑”,因此在步骤503,场景C的当前已感测行为状态已经与已记录白名单行为“跑”相匹配,所以核心单元200可进入步骤504,以累加(例如,增加)与所匹配白名单行为“跑”相关联的匹配数。在场景C中,假设白名单行为“跑”的匹配数未达到预定阈值。核心单元200进入步骤502,以确定用户状态反映与白名单响应的一致性,即使指示状态si[1]-si[2]未落入白名单范围w[1]-w[2]。换句话说,通过在场景B后记录“跑”作为白名单行为,核心单元200已经知道在稍后场景(例如,图7c的场景C)中当已感测行为状态等于“跑”时,可以容忍白名单范围w[1]-w[2]未覆盖指示状态si[1]-si[2]。
在场景C(图7c)后的场景D(图7d),用户再次希望启用所需功能,核心单元200重复另一轮流程100。在场景D,假设用户正在跑。因此,当核心单元200执行步骤104或106时,核心单元200可在流程500的步骤501中发现并不是所有已感测指示状态si[1]-si[2]皆落入白名单范围w[1]-w[2],接着进入步骤503,以考查已感测行为状态SA,其等于“跑”以反映用户正在跑。由于在场景B后,白名单响应已经包含已记录白名单行为“跑”,在步骤503,场景D的当前已感测行为状态已经与已记录白名单行为“跑”相匹配,所以核心单元200可进入步骤504,以累加(例如,增加)与所匹配白名单行为“跑”相关联的匹配数。在场景D中,假设白名单行为“跑”的匹配数达到了预定阈值,核心单元200在步骤504更新一个或多个白名单范围w[1]-w[2],从而使得关联白名单范围w[1]-w[2]分别覆盖所有指示状态s[1]-s[2]。接着,核心单元200进入步骤502,以确定用户状态反映与白名单响应的一致性。当白名单行为“跑”的匹配数达到阈值时,核心单元200知道当用户跑时用户频繁需要启用所需功能,因此当用户跑时,更新白名单范围w[1]-w[2]以覆盖指示状态si[1]-si[2]的可能值。在实施例中,当更新白名单范围w[1]-w[2]时,核心单元200也可重启(清空)白名单行为“跑”的匹配数。
在场景D(图7d)后的场景E(图7e),用户再次希望启用所需功能,核心单元200重复另一轮流程100。在场景E,假设用户正在跑。在场景D更新白名单范围w[1]-w[2]后,当核心单元200在场景E执行步骤104或106时,在流程500的步骤501,核心单元200发现所有已感测指示状态si[1]与si[2]落入已更新白名单范围w[1]与w[2],并且接着进入步骤502以确定用户状态反映与白名单响应的一致性。
换句话说,通过步骤601(图6)与步骤504(图5),核心单元200可通过根据成功第二用户输入验证维持白名单行为,学习正确适用已感测指示状态si[1]-si[2]与白名单范围w[1]-w[2]之间的不一致,并且根据每个白名单行为发生的频率合理更新白名单范围w[1]-w[2]。
请注意,根据不同实施例,可按照不同顺序执行图1a、1b、5以及6所示的步骤,并且可增加或忽略一个或多个步骤。
综上,除了用户输入验证特征,本发明进一步利用附加感测方面的其他用户特征,从而根据用户状态与用户输入验证特征两者确定用户验证是否有效以启用移动装置的所需功能。因此,可改善并提高用户验证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呈现上述描述以允许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特定应用以及其需要的内容实施本发明。所述实施例的各种修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并且可将上述定义的基本原则应用于其他实施例。因此,本发明不局限于所述的特定实施例,而是符合与揭露的原则及新颖特征相一致的最宽范围。在上述细节描述中,为了提供对本发明的彻底理解,描述了各种特定细节。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发明是可实施的。
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或本质特征的情况下,可以其他特定形式实施本发明。描述示例被认为说明的所有方面并且无限制。因此,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指示,而非前面描述。所有在权利要求等同的方法与范围中的变化皆属于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Claims (20)

1.一种改善用户验证的方法,应用于移动装置,该改善用户验证的方法包含:
通过该移动装置的处理器,获取用户输入验证信号,其中,该用户输入验证信号由一个或多个用户输入模块产生;
获取一个或多个用户状态,其中,该一个或多个用户状态由一个或多个传感器模块产生;以及
根据该用户输入验证信号以及该一个或多个用户状态,确定启用该移动装置的功能的该用户验证是否有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用户验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根据该用户输入验证信号以及该一个或多个用户状态确定该用户验证是否有效的步骤包含:
如果该用户输入验证信号与预期验证信号相匹配,并且该一个或多个用户状态反映与白名单响应的一致性,则确定该用户验证有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用户验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根据该用户输入验证信号以及该一个或多个用户状态确定该用户验证是否有效的步骤包含:
如果该用户输入验证信号与预期验证信号相匹配,但该一个或多个用户状态反映与白名单响应的不一致性,则确定该用户验证无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用户验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根据该用户输入验证信号以及该一个或多个用户状态确定该用户验证是否有效的步骤包含:
如果该用户输入验证信号与预期验证信号相匹配,但该一个或多个用户状态反映与白名单响应的不一致性,则提示用户使用第二验证方法,并且相应取得该第二验证方法产生的第二用户输入验证信号,其中,该第二验证方法不同于产生该用户输入验证信号的第一验证方法;以及
如果该第二用户输入验证信号与第二预期验证信号相匹配,则确定该用户验证有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改善用户验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
如果该第二用户输入验证信号与该第二预期验证信号相匹配,则更新该白名单响应,从而使得该一个或多个用户状态反映与该已更新白名单响应的一致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用户验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根据该用户输入验证信号以及该一个或多个用户状态确定该用户验证是否有效的步骤包含:
如果该一个或多个用户状态反映与白名单响应的不一致性,但该用户输入验证信号与预期验证信号相匹配,则确定该用户验证有效,并且更新该白名单响应,从而使得该一个或多个用户状态反映与该已更新白名单响应的一致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用户验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一个或多个用户状态包含一个或多个指示状态,并且该根据该用户输入验证信号以及该一个或多个用户状态确定该用户验证是否有效的步骤包含:
如果该一个或多个指示状态的每一个皆落入关联白名单范围,则确定该一个或多个用户状态反映与白名单响应的一致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改善用户验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一个或多个用户状态进一步包含通过一个预定行为类型反映已感测用户行为的行为状态,并且该根据该用户输入验证信号以及该一个或多个用户状态确定该用户验证是否有效的步骤包含:
如果该一个或多个指示状态的任意一个未落入该关联白名单范围,则检查该行为状态是否匹配已记录白名单行为;
如果该行为状态未匹配任何该已记录白名单行为,则确定该一个或多个用户状态反映与该白名单响应的不一致性,提示用户使用第二验证方法,并且相应取得该第二验证方法产生的第二用户输入验证信号,其中,该第二验证方法不同于产生该用户输入验证信号的第一验证方法;以及
如果该第二用户输入验证信号与第二预期验证信号相匹配,则确定该用户验证有效,并且将该行为状态记录为白名单行为。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改善用户验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根据该用户输入验证信号以及该一个或多个用户状态确定该用户验证是否有效的步骤包含:
如果该一个或多个指示状态的任意一个未落入该关联白名单范围,但该行为状态匹配已记录白名单行为,则确定该一个或多个用户状态反映与该白名单响应的一致性,并且累加与匹配的该已记录白名单行为相关联的计数;以及
如果与匹配的该已记录白名单行为相关联的计数达到阈值,则更新与该一个或多个指示状态分别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白名单范围,从而使得该一个或多个指示状态分别落入相关联的该一个或多个已更新白名单范围。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用户验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一个或多个用户状态包含行为状态与一个或多个指示状态,其中,该行为状态通过多个预定行为类型中的一个反映已感测用户行为,并且该多个预定行为类型分别与多个白名单组相关联,该多个白名单组的每一个包含至少一个白名单范围,并且该至少一个白名单范围的每一个关联该一个或多个指示状态中的一个,该根据该用户输入验证信号以及该一个或多个用户状态确定该用户验证是否有效的步骤包含:
根据该行为状态从该多个白名单组中选择一个,从而使得关联该所选白名单组的该预定行为类型与该行为状态相匹配;以及
如果该所选白名单组的每个白名单范围覆盖该关联指示状态,则确定该一个或多个用户状态反映与白名单响应的一致性。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改善用户验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一个或多个指示状态反映下列用户生物信息的至少一个:血压、心率、体温、呼吸率、声音紧张度、流汗情况、瞳孔扩大、瞳孔大小、脑电波以及紧张度。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用户验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用户输入验证信号反映下列信息中的至少一个:用户的生物特性、用户输入的顺序位点、用户画的轨迹、用户输入的字符。
13.一种用于改善用户验证的处理器,位于移动装置中,该处理器包含:
核心单元;以及
桥接在该核心单元、一个或多个用户输入模块以及一个或多个传感器模块之间的接口电路;
其中,通过该核心单元,获取用户输入验证信号,该用户输入验证信号由该一个或多个用户输入模块产生;
通过该核心单元,获取一个或多个用户状态,其中,该一个或多个用户状态由该一个或多个传感器模块产生;以及
通过该核心单元,根据该用户输入验证信号以及该一个或多个用户状态,确定启用该移动装置的功能的该用户验证是否有效。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用于改善用户验证的处理器,其特征在于,该通过该核心单元根据该用户输入验证信号以及该一个或多个用户状态确定该用户验证是否有效的步骤包含:
如果该用户输入验证信号与预期验证信号相匹配,并且该一个或多个用户状态反映与白名单响应的一致性,则确定该用户验证有效。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用于改善用户验证的处理器,其特征在于,该通过该核心单元根据该用户输入验证信号以及该一个或多个用户状态确定该用户验证是否有效的步骤包含:
如果该用户输入验证信号与预期验证信号相匹配,但该一个或多个用户状态反映与白名单响应的不一致性,则确定该用户验证无效。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用于改善用户验证的处理器,其特征在于,该通过该核心单元根据该用户输入验证信号以及该一个或多个用户状态确定该用户验证是否有效的步骤包含:
如果该用户输入验证信号与预期验证信号相匹配,但该一个或多个用户状态反映与白名单响应的不一致性,则提示用户使用第二验证方法,并且相应取得该第二验证方法产生的第二用户输入验证信号,其中,该第二验证方法不同于产生该用户输入验证信号的第一验证方法;以及
如果该第二用户输入验证信号与第二预期验证信号相匹配,则确定该用户验证有效。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用于改善用户验证的处理器,其特征在于,安排该核心单元进一步执行:
如果该第二用户输入验证信号与该第二预期验证信号相匹配,则更新该白名单响应,从而使得该一个或多个用户状态反映与该已更新白名单响应的一致性。
18.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用于改善用户验证的处理器,其特征在于,该通过该核心单元根据该用户输入验证信号以及该一个或多个用户状态确定该用户验证是否有效的步骤包含:
如果该一个或多个用户状态反映与白名单响应的不一致性,但该用户输入验证信号与预期验证信号相匹配,则确定该用户验证有效,并且更新该白名单响应,从而使得该一个或多个用户状态反映与该已更新白名单响应的一致性。
19.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用于改善用户验证的处理器,其特征在于,该一个或多个用户状态包含一个或多个指示状态,并且该通过该核心单元根据该用户输入验证信号以及该一个或多个用户状态确定该用户验证是否有效的步骤包含:
如果该一个或多个指示状态的每一个皆落入关联白名单范围,则确定该一个或多个用户状态反映与白名单响应的一致性。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用于改善用户验证的处理器,其特征在于,该一个或多个用户状态进一步包含通过一个预定行为类型反映已感测用户行为的行为状态,并且该通过核心单元根据该用户输入验证信号以及该一个或多个用户状态确定该用户验证是否有效的步骤包含:
如果该一个或多个指示状态的任意一个未落入该关联白名单范围,则检查该行为状态是否匹配已记录白名单行为;
如果该行为状态未匹配任何该已记录白名单行为,则确定该一个或多个用户状态反映与该白名单响应的不一致性,提示用户使用第二验证方法,并且相应取得该第二验证方法产生的第二用户输入验证信号,其中,该第二验证方法不同于产生该用户输入验证信号的第一验证方法;以及
如果该第二用户输入验证信号与第二预期验证信号相匹配,则确定该用户验证有效,并且将该行为状态记录为白名单行为。
CN201711011514.7A 2016-11-07 2017-10-26 改善用户验证的方法及其处理器 Pending CN10807379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662418301P 2016-11-07 2016-11-07
US62/418,301 2016-11-07
US15/715,206 US20180132107A1 (en) 2016-11-07 2017-09-26 Method and associated processor for improving user verification
US15/715,206 2017-09-2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73795A true CN108073795A (zh) 2018-05-25

Family

ID=620649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011514.7A Pending CN108073795A (zh) 2016-11-07 2017-10-26 改善用户验证的方法及其处理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80132107A1 (zh)
CN (1) CN108073795A (zh)
TW (1) TW201818283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281794B2 (en) * 2019-09-26 2022-03-22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Fine grained access control on procedural language for databases based on accessed resources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36792A1 (en) * 2005-12-05 2007-06-14 Ting David M Accelerating biometric login procedures
US20100071031A1 (en) * 2008-09-15 2010-03-18 Carter Stephen R Multiple biometric smart card authentication
CN102831356A (zh) * 2011-06-14 2012-12-19 武汉安珈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软件指纹的软件动态可信认证方法
US20140089673A1 (en) * 2012-09-25 2014-03-27 Aliphcom Biometric identif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authenticate identity of a user of a wearable device that includes sensors
CN104850827A (zh) * 2015-04-23 2015-08-19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指纹识别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91937A1 (en) * 2001-01-10 2002-07-11 Ortiz Luis M. Random biometric authentication methods and systems
US20040123106A1 (en) * 2002-08-27 2004-06-24 Lexent Technologie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motion and proximity enhanced remote identity broadcast with biometric authentication
AU2003904317A0 (en) * 2003-08-13 2003-08-28 Securicom (Nsw) Pty Ltd Remote entry system
US20120047566A1 (en) * 2009-01-30 2012-02-23 Precise Biometrics Ab Password protected secure device
US9659164B2 (en) * 2011-08-02 2017-05-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ing a multi-factor password or a dynamic password for enhanced security on a device
US20140309866A1 (en) * 2013-04-15 2014-10-16 Flextronics Ap, Llc Building profiles associated with vehicle users
WO2014165230A1 (en) * 2013-03-13 2014-10-09 Lookout,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hanging security behavior of a device based on proximity to another device
WO2014172322A1 (en) * 2013-04-15 2014-10-23 Flextronics Ap, Llc Vehicle intruder alert detection and indication
US9967100B2 (en) * 2013-11-05 2018-05-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of controlling power supply for fingerprint sensor, fingerprint process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performing the same
US9781106B1 (en) * 2013-11-20 2017-10-03 Knowles Electronics, Llc Method for modeling user possession of mobile device for user authentication framework
US9301082B2 (en) * 2013-12-06 2016-03-29 Apple Inc. Mobile device sensor data subscribing and sharing
US20150242605A1 (en) * 2014-02-23 2015-08-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tinuous authentication with a mobile device
US10037528B2 (en) * 2015-01-14 2018-07-31 Tactilis Sdn Bhd Biometric device utilizing finger sequence for authentication
KR20160101497A (ko) * 2015-02-17 2016-08-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웨어러블 디바이스 및 웨어러블 디바이스의 동작 방법.
KR102093196B1 (ko) * 2015-04-16 2020-04-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지문 인식 기반 조작 방법 및 장치
US10303869B1 (en) * 2015-04-17 2019-05-28 Wells Fargo Bank, N.A. Relative and dynamic multifactor authentication
US9719789B2 (en) * 2015-11-23 2017-08-01 Here Glboal B.V.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integration of access management with navigation systems
US10375119B2 (en) * 2016-07-28 2019-08-0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ynamic multi-factor authentication challenge generation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36792A1 (en) * 2005-12-05 2007-06-14 Ting David M Accelerating biometric login procedures
US20100071031A1 (en) * 2008-09-15 2010-03-18 Carter Stephen R Multiple biometric smart card authentication
CN102831356A (zh) * 2011-06-14 2012-12-19 武汉安珈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软件指纹的软件动态可信认证方法
US20140089673A1 (en) * 2012-09-25 2014-03-27 Aliphcom Biometric identif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authenticate identity of a user of a wearable device that includes sensors
CN104850827A (zh) * 2015-04-23 2015-08-19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指纹识别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132107A1 (en) 2018-05-10
TW201818283A (zh) 2018-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2032668B2 (en) Identifying and authenticating users based on passive factors determined from sensor data
Neal et al. Surveying biometric authentication for mobile device security
US20160226865A1 (en) Motion based authentic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US20140126782A1 (en)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image display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EP3478174A1 (en) Biometric identification by garments having a plurality of sensors
KR102409903B1 (ko) 사용자 정보를 제공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방법
US10216914B2 (en)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sonal identification
CN105474223A (zh) 用于改变电子设备的设置的用户验证
CN110263523A (zh) 用于在电子装置中处理生物计量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US10037419B2 (en)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sonal identification
US11494474B2 (en) Brain activity-based authentication
US11711215B2 (en) Methods, systems, and media for secure authentication of users based on a biometric identifier and knowledge-based secondary information
JP6267025B2 (ja) 通信端末及び通信端末の認証方法
US10803159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KR102082418B1 (ko) 전자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TW201239780A (en) Recognizing devices and methods
US20190158496A1 (en)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sonal Identification
US20220414194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user authentication
CN108073795A (zh) 改善用户验证的方法及其处理器
JP2007213177A (ja)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US12001606B2 (en) Control device comprising detection unit configured to perform detection of brain wav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EP3674951A1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obtaining authentication information for user input information
JP6668013B2 (ja) 判定装置、判定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450748B2 (ja) 情報表示装置及び情報表示方法
WO2022215328A1 (ja) 認証システム、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525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