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24637A - 家具用片材、家具用片材的制造方法、家具用面结构部件以及家具 - Google Patents

家具用片材、家具用片材的制造方法、家具用面结构部件以及家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24637A
CN108024637A CN201680055224.XA CN201680055224A CN108024637A CN 108024637 A CN108024637 A CN 108024637A CN 201680055224 A CN201680055224 A CN 201680055224A CN 108024637 A CN108024637 A CN 1080246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sheet body
furniture
edg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5522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024637B (zh
Inventor
内藤慎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kamura Corp
Okamura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kamura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kamura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Okamura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0246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246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0246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246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31/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for chairs, beds, or the like,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e.g. upholstery fasteners, mattress protectors, stretching devices for mattress nets
    • A47C31/02Upholstery attaching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31/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for chairs, beds, or the like,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e.g. upholstery fasteners, mattress protectors, stretching devices for mattress nets
    • A47C31/02Upholstery attaching means
    • A47C31/023Upholstery attaching means connecting upholstery to frames, e.g. by hooks, clips, snap fasteners, clamping means or the lik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7/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hairs or stools
    • A47C7/36Support for the head or the back
    • A47C7/40Support for the head or the back for the back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5/00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e.g. panels, to one another or to strips or bars parallel to them
    • F16B5/08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e.g. panels, to one another or to strips or bars parallel to them by means of welds or the like

Landscapes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 Clamps And Clips (AREA)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 Assembled Shel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家具用片材(12)具有:片材主体(51),其至少在缘部具有贯穿孔;以及纵向缘材料(52),其设置于片材主体(51)的缘部,并分别安装于对应的纵架部(21),纵向缘材料(52)具有:第一纵向部件(61),其配置于片材主体(51)的第一面侧;第二纵向部件(62),其配置于片材主体(51)的第二面侧,并在其与第一纵向部件(61)之间夹持片材主体(51);以及固定连接部(63),其通过片材主体(51)的贯穿孔将第一纵向部件(61)和第二纵向部件(62)彼此与片材主体(51)一起固定连接。

Description

家具用片材、家具用片材的制造方法、家具用面结构部件以及 家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家具用片材、家具用片材的制造方法、家具用面结构部件以及家具。
本申请根据2015年9月25日在日本申请的专利申请2015-188870号主张优先权,并在此引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作为椅子的椅背,公知有具有框状的椅背框架、以及以封闭椅背框架的开口部的方式张紧设置于椅背框架的张力材料的结构。张力材料具有:网眼状的片材主体、设置于片材主体的缘部的缘材料。张力材料通过缘材料安装于椅背框架。由此,张力材料以对片材主体以附加有期望张力的状态张紧设置于椅背框架。
但是,在上述的张力材料中,片材主体承受自身的复原力、以及随着就坐者的就坐而承受面垂直方向(厚度方向)的载荷。因此,为了提高椅子的可靠性、耐久性,需要确保片材主体与缘材料的固定强度、缘材料与椅背框架的固定强度。
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3中,公开有片材主体与缘材料的固定结构、缘材料与椅背框架的固定结构。
例如,记载于下述专利文献1的张力材料具有表层片材、配置于表层片材一个面的环形片材。张力材料以将表层片材夹在从椅背框架向内突出设置的凸缘部与环形片材之间状态通过熔接固定于框架。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张力材料在表层片材的面垂直方向上固定于框架,因此难以充分地支撑例如从表层片材的一面侧作用的面垂直方向的载荷。另外,由于对框架直接熔接张力材料,因此难以进行框架与张力材料的位置对准,也存在制造效率变差的问题。
记载于下述专利文献2的张力材料具有:表皮部件、以及从表皮部件的一面侧通过缝制而安装的树脂束缚构件。通过将树脂束缚构件嵌入到形成于背板的沟槽内,从而使张力材料固定于背板。
但是,在专利文献2的结构中,树脂束缚构件仅从表皮部件的一面侧固定,因此,尤其在确保片材主体与树脂束缚构件之间的固定强度的方面还具有改善的余地。
在此,在下述专利文献3中,公开有具有片材主体以及缘材料的结构,所述缘材料通过模制成型而固定于片材主体的缘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用新型公开平成6-7769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2003-23992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4652767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在上述的专利文献3的结构中,由于将缘材料模制成型于片材主体的缘部,因此有可能导致成型用的模具变得复杂等、制造成本增加、制造效率降低。另外,也存在使缘材料的设计自由度低的问题。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实现了低成本化、制造效率提高、设计自由度提高的基础上能够确保片材主体与缘材料的固定强度的家具用片材、家具用片材的制造方法、家具用面结构部件以及家具。
(二)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家具用片材架设于分离配置的至少两个支撑部之间,在所述家具用片材中,具有:片材主体,其至少在缘部具有贯穿孔;以及缘材料,其设置于片材主体的缘部,并分别安装于对应的支撑部,缘材料具有:第一部件,其配置于片材主体的第一面侧;第二部件,其配置于片材主体的第二面侧,并在其与第一部件之间夹持片材主体;以及固定连接部,其通过片材主体的贯穿孔将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彼此与片材主体一起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家具用片材的制造方法是架设于分离配置的至少两个支撑部之间的家具用片材的制造方法,其中,家具用片材具有:片材主体,其至少在缘部具有贯穿孔;以及缘材料,其设置于片材主体的缘部,并分别安装于对应的支撑部,所述家具用片材的制造方法具有:夹持工序,其利用缘材料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在厚度方向上夹持片材主体的缘部;以及固定连接工序,其利用介于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的固定连接部,通过片材主体的贯穿孔,将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彼此与片材主体一起固定连接。
根据该结构,在固定连接工序中,在利用介于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的固定连接部使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彼此通过熔接、粘接等而固定连接的情况下,液状的固定连接部在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沿着片材主体的面方向浸润扩展。此时,固定连接部通过片材主体的贯穿孔,并架设在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从而固定连接部与片材主体相互缠结(所谓的锚固效应)。在该状态下,固定连接部固化,从而能够将片材主体牢固地固定连接于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由此,能够确保片材主体与缘材料的固定强度,因此能够与输入片材主体的载荷(面方向以及面垂直方向)的朝向、大小无关地抑制片材主体与缘材料被牵拉剥离。
另外,通过利用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在厚度方向上夹持片材主体,从而能够确保作用于片材主体的向面垂直方向的两侧的固定强度。
尤其是,通过利用固定连接部将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彼此固定连接,从而与例如以往那样将缘材料模制成型于片材主体的情况相比,能够简化缘材料成型用的模具。
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低成本化、制造效率的提高。而且,由于以单体来制造缘材料,因此与上述的模制成型相比能够提高缘材料的设计自由度。
在本发明的家具用片材中,可以为,缘材料具有连结部,所述连结部将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能够向与片材主体接近或分离的方向移动地连结。
根据该结构,在向片材主体固定连接前的状态下,容易进行缘材料的操作。另外,在向片材主体的固定连接作业时,通过使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向与片材主体接近的方向转动,从而能够在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夹持片材主体。由此,与利用分体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夹持片材主体的情况相比,能够简单且高精度地进行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位置对准。其结果能够实现制造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在本发明的家具用片材的制造方法中,可以为,固定连接部是基端部与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中的至少一方的部件一体形成的突起部,在夹持工序中,使突起部贯穿于片材主体的贯穿孔内,在固定连接工序中,通过使突起部熔融而将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彼此固定连接。
根据该结构,通过使形成于至少一方的部件的突起部作为固定连接部发挥作用,从而相较于使用与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分体的固定连接部的情况,能够提高制造效率。另外,在夹持工序中,通过使突起部贯穿于片材主体的贯穿孔中,从而能够在固定连接工序之前的期间,利用突起部来限制片材主体相对于缘材料沿着面方向的移动。由此,能够相对于缘材料将片材主体的缘部固定连接在期望的位置。
在本发明的家具用片材的制造方法中,可以为,突起部随着从基端部朝向末端部而缩径。
根据该结构,突起部随着从基端部朝向末端部而缩径,因此能够在夹持工序中简单地贯穿于片材主体的贯穿孔。另外,在上述的夹持工序中,能够提高作用于第一部件与突起部之间的表面压力,能够抑制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沿着面方向的位置偏移。
而且,例如当利用超声波熔接来固定连接突起部时,能够抑制施加于突起部的超声波随着向末端部传播而扩散。即,能够遍及突起部整体有效地施加超声波。
因此,能够实现制造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本发明的家具用面结构部件具有:分离配置的至少两个支撑部;以及架设于支撑部之间的上述本发明的家具用片材,在支撑部上形成有嵌合凹部,所述嵌合凹部在支撑部的外周面开口,并且供家具用片材的缘材料嵌合。
根据该结构,能够提供一种家具用面结构部件,其具备上述本发明的家具用片材,因此能够抑制随时间老化,并且可靠性、耐久性优异。
本发明的家具具备上述本发明的家具用面结构部件。
根据该结构,能够提供一种家具,其具备上述本发明的家具用面结构部件,因此能够抑制随时间老化,并且可靠性、耐久性优异。
(三)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在实现低成本化、制造效率提高、设计自由度提高的基础上,确保片材主体与缘材料的固定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从前方观察实施方式的椅子的立体图。
图2是从后方观察实施方式的椅子的立体图。
图3是实施方式的椅背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实施方式的椅背框架的主视图。
图5是实施方式的沿着图4的V-V线的剖视图。
图6是沿着图4的VI-VI线的剖视图。
图7是沿着图4的VII-VII线的剖视图。
图8是从后方观察实施方式的纵向缘材料的后视图。
图9是表示向片材主体固定前的状态的与图8的IX-IX线相当的剖视图。
图10是实施方式的上缘材料的仰视图。
图11是实施方式的下缘材料的仰视图。
图12是沿着图4的XII-XII线的剖视图。
图13是说明张力材料的制造方法的工序图,是与图9相当的剖视图。
图14是说明张力材料的制造方法的工序图,是与图9相当的剖视图。
图15是说明张力材料的制造方法的工序图,是与图9相当的剖视图。
图16是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缘材料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前后上下左右等朝向与以正规姿势就坐于椅子1上的人(就坐者)的朝向相同。另外,在图中,箭头UP表示上方,箭头FR表示前方,LH表示左方。
[椅子]
图1是从前方观察椅子1的立体图。
图2是从后方观察椅子1的立体图。
如图1、图2所示,椅子(家具)1具有:腿部2、配设于腿部2的上端部的支座3、支撑于支座3的座体4、配设于座体4左右两侧的扶手5、以及从支座3的后端部向上方延伸的椅背(家具用面结构部件)6。
腿部2具有多足支腿7、以及从多足支腿7的中央部立起设置的腿柱8。
在多足支腿7的各腿部上安装有可以在地面上行进的滚动轮7a。
在腿柱8中内置有作为升降机构的未图示的气弹簧等。
支座3安装于腿柱8的上端部。在支座3中内置有调整上述升降机构的未图示的升降调整机构、椅背6的未图示的倾动调整机构等。
座体4从下方支撑就坐者的臀部等。
扶手5设置为分别从支座3向左右两侧延伸,并在左右两侧相对于座体4向上方延伸。扶手5从下方支撑就坐者的手臂等。
[椅背]
椅背6配置于座体4以及扶手5的后方。椅背6从后方支撑就坐者的腰部以及背部。椅背6形成为在从上方观察的俯视下为向后凸的圆弧状。另外,椅背6形成为在从左右方向观察的侧视下呈平缓的S字状。
图3是椅背6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椅背框架11的主视图。
如图3、图4所示,椅背6具有:椅背框架11、设置于椅背框架11的张力材料(家具用片材)12、以及用于将椅背框架安装于上述支座3的安装支架13。
椅背框架11形成为在从前方观察的正视下呈矩形框状。椅背框架11在支撑就坐者的载荷时作为强度部件发挥作用。具体地说,椅背框架11具有配置于左右两侧的一对纵架部(支撑部)21、连接纵架部21的上端部彼此的上架部(支撑部)22、以及连接纵架部21的下端部彼此的下架部(支撑部)23。在下架部23上连接设置有随着朝向前方而向下方延伸的安装臂24。此外,椅背框架11例如由树脂材料构成,通过注塑成型而一体形成。但是,椅背框架11也可以适当地以分体形成。
安装支架13设置于安装臂24的前端部。安装支架13在座体4的下方安装于支座3。此外,安装支架13例如由金属等构成。
在椅背框架11的各架部21~23中,用于安装张力材料12的嵌合凹部31~33以朝向各架部21~23外侧开口的方式形成。嵌合凹部31~33是形成于纵架部21的纵向嵌合凹部31、形成于上架部22的上嵌合凹部32、以及形成于下架部23的下嵌合凹部33。
图5是沿着图4的V-V线的剖视图。
如图4、图5所示,纵向嵌合凹部31具有第一纵向凹部31a、第二纵向凹部31b。此外,因为各纵向嵌合凹部31在各纵架部21中是左右对称的结构,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对形成于一方(左侧)的纵架部21的纵向嵌合凹部31进行说明,而省略对形成于另一方的纵架部21的纵向嵌合凹部31的说明。
第一纵向凹部31a形成于纵架部21的位于左右方向外侧的面(以下称为外侧面)。具体地说,第一纵向凹部31a从纵架部21的外侧面朝向左右方向内侧凹陷。即,第一纵向凹部31a在纵架部21的外侧面上朝向左右方向外侧开口。第一纵向凹部31a在纵架部21上沿着上下方向延伸。
第二纵向凹部31b在纵架部21的前表面隔着沿着上下方向空出间隔地形成。第二纵向凹部31b从纵架部21的前表面朝向后方凹陷。第二纵向凹部31b的后端部与第一纵向凹部31a的左右方向的内侧端部连通。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纵向凹部31a的延伸方向与第二纵向凹部31b的延伸方向相互正交。但是,第一纵向凹部31a的延伸方向与第二纵向凹部31b的延伸方向的交叉角度可以适当变更。此外,在图示的例子中,第二纵向凹部31b的后端部位于比第一纵向凹部31a更靠后方。
如图5所示,在第一纵向凹部31a与第二纵向凹部31b的边界部分形成有朝向前方突出的纵架卡合部35。纵架卡合部35形成为在沿着左右方向的横截面观察下呈三角形状。纵架卡合部35中的位于左右方向外侧的面(位于第一纵向凹部31a的开口部侧的面(以下称为导向面))划分出第一纵向凹部31a内表面的一部分。导向面成为随着朝向左右方向内侧而向前方延伸的倾斜面。
另一方面,纵架卡合部35中的位于左右方向内侧的面(位于与第一纵向凹部31a的开口部侧相反侧的面(以下称为卡合面))划分出第二纵向凹部31b的内表面的一部分。卡合面成为向与第一纵向凹部31a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第二纵向凹部31b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竖起面。即,纵架卡合部35的卡合面通过第二纵向凹部31b的开口部向纵架部21的外部露出。所谓的通过第二纵向凹部31b的开口部向纵架部21的外部“露出”的情况,是卡合面面向第二纵向凹部31b的延伸方向、或卡合面朝向第二纵向凹部31b的开口部的情况。此外,“露出”的定义,对于上嵌合凹部32和下嵌合凹部33也是同样的。另外,纵架卡合部35只要形成于第一纵向凹部31a与第二纵向凹部31b的边界部分即可,其突出方向不限于前方,也可以向后方突出。
图6是沿着图4的VI-VI线的剖视图。
如图6所示,上嵌合凹部32具有第一上凹部32a、以及第二上凹部32b。
如图6所示,第一上凹部32a从上架部22的后表面朝向前方凹陷。即,第一上凹部32a在上架部22的后表面朝向后方开口。如图4所示,第一上凹部32a在上架部22上沿着左右方向延伸。
第二上凹部32b在上架部22的前表面沿着左右方向空出间隔地形成。如图6所示,第二上凹部32b从上架部22的前表面朝向后方凹陷。第二上凹部32b的后端部与第一上凹部32a的前端部连通。在图示的例子中,第一上凹部32a的延伸方向与第二上凹部32b的延伸方向一致。因此,上嵌合凹部32中的形成有第二上凹部32b的部分通过第一上凹部32a和第二上凹部32b在前后方向上贯穿上架部22。但是,第一上凹部32a的延伸方向与第二上凹部32b的延伸方向的交叉角度可以适当变更。
在第一上凹部32a与第二上凹部32b的边界部分形成有朝向上方突出的上架卡合部36。上架卡合部36形成为在沿着上下方向的纵截面观察下呈三角形状。上架卡合部36的后表面(位于第一上凹部32a的开口部侧的面(以下称为导向面))划分第一上凹部32a的内表面的一部分。导向面成为随着朝向前方而向上方延伸的倾斜面。
另一方面,上架卡合部36的前表面(位于与第一上凹部32a的开口部侧相反侧的面(以下称为卡合面))划分出第二上凹部32b的内表面的一部分。卡合面成为向与第一上凹部32a和第二上凹部32b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竖起面。即,上架卡合部36的卡合面通过第二上凹部32b的开口部向上架部22的外部露出。此外,上架卡合部36只要形成于第一上凹部32a与第二上凹部32b的边界部分即可,其突出方向不限于上方,也可以向下方突出。
图7是沿着图4的VII-VII线的剖视图。
如图4、图7所示,下嵌合凹部33具有第一下凹部33a、第二下凹部33b。
如图7所示,第一下凹部33a从下架部23的前表面朝向后方凹陷。即,第一下凹部33a在下架部23的前表面朝向前方开口。第一下凹部33a在下架部23上沿着左右方向延伸。
如图4所示,将上述的第一下凹部33a中的在左右方向上空出间隔的多个位置作为宽幅部34a。宽幅部34a的上下方向的宽度比第一下凹部33a中的宽幅部34a以外的部分(以下简称为窄幅部34b)更宽。具体地说,如图4所示,宽幅部34a相对于窄幅部34b向下方凹陷。在这种情况下,宽幅部34a和窄幅部34b的内表面中顶面彼此(第一下凹部33a的上表面)齐面。另一方面,宽幅部34a的底面位于比窄幅部34b的底面更下方。因此,下架部23中的划分出宽幅部34a的底面的部分成为相对于划分出窄幅部34b的底面的部分向下方鼓出的鼓出部23a。此外,宽幅部34a的数量、位置可以适当变更。
如图7所示,第二下凹部33b形成于下架部23中的与上述的宽幅部34a对应的位置。第二下凹部33b从上述的鼓出部23a的后端部分别向左右方向的一侧凹陷。即,第二下凹部33b在宽幅部34a的后端部与宽幅部34a内连通。因此,第一下凹部33a(宽幅部34a)的延伸方向与第二下凹部33b的延伸方向在从上下方向观察的俯视下相互正交。但是,第一下凹部33a的延伸方向与第二下凹部33b的延伸方向的交叉角度可以适当变更。
上述的第二下凹部33b在下架部23的鼓出部23a朝向左右方向的另一侧以及下方敞开。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下凹部33b的左右方向的一侧端部止于宽幅部34a内。但是,第二下凹部33b也可以在左右方向上贯穿下架部23的鼓出部23a。
在第一下凹部33a的底面,在第一下凹部33a与第二下凹部33b的边界部分形成有朝向上方突出的下架卡合部37。下架卡合部37形成为在沿着上下方向的纵截面观察下呈三角形状。下架卡合部37的前表面(位于第一下凹部33a的开口部侧的面(以下称为导向面))划分出第一下凹部33a的内表面的一部分。导向面成为随着朝向后方而向上方延伸的倾斜面。
另一方面,下架卡合部37的后表面(位于与第一下凹部33a的开口部侧相反侧的面(以下称为卡合面))划分出第二下凹部33b的内表面的一部分。卡合面成为向与第一下凹部33a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与第二下凹部33b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竖起面。即,下架卡合部37的卡合面通过第二下凹部33b的开口部向下架部23的外部露出。此外,下架卡合部37只要形成于第一下凹部33a与第二下凹部33b的边界部分即可,其突出方向不限于上方,也可以向左右方向突出。
[张力材料]
如图3所示,张力材料12从前方覆盖椅背框架11中的由各架部21~23划分出的开口部20。具体地说,张力材料12具有片材主体51、设置于片材主体51的缘部的缘材料52~54。
片材主体51是由具有伸缩性的合成树脂制纤维组合成网眼状而形成。因此,在片材主体51,沿着整个面方向空出间隔形成有在厚度方向上贯穿的贯穿孔。片材主体51的从前后方向观察的正视下外形比椅背框架11的开口部20更大。此外,片材主体51不限于网眼状,例如也可以采用布状、膜状等。但是,优选在片材主体51上至少在缘部形成有在厚度方向上贯穿的贯穿孔。
缘材料52~54例如由刚性比片材主体51的结构材料更高、且比椅背框架11软质(刚性低)的树脂材料形成。具体地说,缘材料52~54是分别设置于片材主体51的左右两侧缘部的纵向缘材料52、设置于片材主体51的上缘部的上缘材料53、以及设置于片材主体51的下缘部的下缘材料54。
如图5所示,纵向缘材料52从左右方向的外侧嵌合于上述的纵向嵌合凹部31的第一纵向凹部31a内。具体地说,纵向缘材料52具有配置于片材主体51(侧缘部)的第一面侧的第一纵向部件61、配置于片材主体51的第二面侧的第二纵向部件62、以及连结于各纵向部件61、62之间的铰链部(连结部)64。纵向缘材料52一体形成有第一纵向部件61、第二纵向部件62以及铰链部64。此外,各纵向缘材料52是左右对称的结构,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一方(左侧)的纵向缘材料52进行说明,而省略另一方的纵向缘材料52的说明。
图8是从后方观察纵向缘材料52的后视图。此外,图8所示的点划线表示纵向缘材料52向片材主体51固定前的第二纵向部件62和铰链部64。
如图5、图8所示,第一纵向部件61具有基座部65、从基座部65立起的阶梯部66、以及形成于阶梯部66的钩部67。
基座部65形成为以前后方向为厚度方向且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板状。
此外,基座部65的从前后方向观察的正视外形与纵架部21的外形相同。
阶梯部66从基座部65左右方向的内侧端缘朝向后方突出设置。此外,阶梯部66避开基座部65中的与上述的纵架卡合部35对应的部分而沿着上下方向隔开间隔形成。
如图5所示,钩部67在左右方向上与上述的纵架卡合部35卡合。如图8所示,钩部67形成为在从前后方向观察的正视下中成为朝向左右方向的内侧凸起的拱状。钩部67将在上下方向上相邻的阶梯部66彼此连接。如图5所示,钩部67的后表面成为随着朝向左右方向的内侧而朝向前方倾斜的导向面。另一方面,钩部67的位于左右方向外侧的面成为在与左右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卡合面。钩部67的卡合面从左右方向的内侧与纵架卡合部35的卡合面接近或抵接。
第二纵向部件62在纵向嵌合凹部31内配置于第一纵向部件61的后方。第二纵向部件62在与第一纵向部件61之间在前后方向上夹持片材主体51的侧缘部。此外,如图8所示,第二纵向部件62以在上下方向(第一纵向部件61的延伸方向)上分割为多个的状态,沿着第一纵向部件61(基座部65)的整个上下方向在前后方向上重合。但是,第二纵向部件62的分割数量可以适当变更。另外,第二纵向部件62与第一纵向部件61的基座部65在上下方向上为同等的长度,也可以与第一纵向部件61的基座部65一体形成。
如图5所示,铰链部64将第一纵向部件61以及第二纵向部件62左右方向的外侧端部(向纵向嵌合凹部31***的方向的近前侧端部)彼此连结。具体地说,铰链部64形成为比第一纵向部件61和第二纵向部件62更薄。铰链部64形成为朝向左右方向外侧凸起的圆弧状。由此,铰链部64能够沿着铰链部64的径向(厚度方向)弹性变形。在图示的例子中,铰链部64左右方向的外侧端部位于比纵向嵌合凹部31(第一纵向凹部31a)的开口缘更靠左右方向的内侧。
如图5所示,第一纵向部件61和第二纵向部件62与片材主体51一起通过固定连接部63固定连接。固定连接部63在厚度方向上贯穿片材主体51的侧缘部并通过熔接将第一纵向部件61与第二纵向部件62彼此在前后方向上固定连接。即,固定连接部63以通过片材主体51的网眼部分(贯穿孔)在第一纵向部件61与第二纵向部件62之间浸润扩展的状态,将第一纵向部件61和第二纵向部件62与片材主体51一起固定连接。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谓的固定连接表示熔接、粘接等将第一纵向部件61和第二纵向部件62与片材主体51一起化学性地接合。
图9是表示固定连接部63向片材主体51固定前的状态的与图8的IX-IX线相当的剖视图。
在此,如图9所示,上述的固定连接部63由在向片材主体51固定前的状态下与第二纵向部件62一体形成的突起部68构成。突起部68形成为在第二纵向部件62的厚度方向上突出的圆锥形状。即,突起部68随着从其基端部朝向末端部而逐渐缩径。此外,突起部68的从基端部到末端部的长度比片材主体51的厚度更长。
如图8所示,突起部68在第二纵向部件62上以沿着左右方向空出间隔的二列在上下方向上空出间隔排列。在图示的例子中,各列的突起部68彼此在上下方向上排列于不同的位置(相互错开)。但是,突起部68只要形成于第一纵向部件61和第二纵向部件62的至少一方即可。另外,突起部68的形状、布局等可以适当变更。例如,突起部68的形状不限于圆锥,也可以是圆柱、棱柱、球面状等。
如图5所示,这样构成的纵向缘材料52在夹持片材主体51的侧缘部且卷绕了片材主体51的状态下如上述那样嵌合于纵向嵌合凹部31内。具体地说,片材主体51中的比侧缘部靠近内周侧且位于纵向嵌合凹部31内的部分(以下称为内侧卷绕部69)沿着第二纵向部件62左右方向的内侧端部折回180°。即,片材主体51的内侧卷绕部69从侧缘部弯折90°并向后方延伸,再弯折90°并向左右方向的外侧延伸。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纵架卡合部35的导向面成为随着朝向左右方向的内侧而向前方延伸的(向第一纵向凹部31a的开口方向的相反方向倾斜)倾斜面。因此,能够避免片材主体51的内侧卷绕部69中的比第二纵向部件62在左右方向上位于内侧的部分与纵架卡合部35的干涉。另外,由于具有上述结构,从而能够降低片材主体51的内侧卷绕部69中的比第二纵向部件62在左右方向上位于内侧的部分上所作用的负载。
而且,片材主体51在被从纵向嵌合凹部31引出后,沿着纵架部21的外周面绕至纵架部21的前方。具体地说,片材主体51中的卷绕于纵架部21的外周面的部分(以下称为外侧卷绕部70)相对于内侧卷绕部69再折回180°。即,片材主体51的外侧卷绕部70从内侧卷绕部69弯折90°并向前方延伸,再弯折90°并向左右方向的内侧延伸。外侧卷绕部70中向前方延伸的部分,从第二纵向部件62的后方跨过铰链部64架设于纵架部21的外侧面。
另一方面,外侧卷绕部70中向左右方向内侧延伸的部分沿着纵架部21的前表面延伸,并从前方覆盖上述的第二纵向凹部31b。此外,在图5的例子中,纵架部21中外侧面与前表面的边界部分朝向左右方向的外侧形成凸圆弧状。
如图6所示,上缘材料53从后方嵌合于上述的上嵌合凹部32内。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在上缘材料53中,对与上述的纵向缘材料52对应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上缘材料53具有:配置于片材主体51(上缘部)的第一面侧的第一上部件71、配置于片材主体51的第二面侧的第二上部件72、以及连结于各上部件71、72之间的铰链部(连结部)74。
图10是上缘材料53的仰视图。
如图10所示,第一上部件71的基座部65的从上下方向观察的俯视下外形与上架部22的外形相同。如图6所示,第一上部件71的钩部67在前后方向上与上述的上架卡合部36卡合。钩部67的卡合面从前方与上架卡合部36的卡合面接近或抵接。
第二上部件72在上嵌合凹部32内配置于第一上部件71的下方。在第二上部件72与第一上部件71之间夹持片材主体51的上缘部。
铰链部74将第一上部件71和第二上部件72的后端部(向上嵌合凹部32***的方向的近前侧端部)彼此连结。
固定连接部63在厚度方向上贯穿片材主体51的上缘部并通过熔接将第一上部件71与第二上部件72彼此在上下方向上固定连接。
这样构成的上缘材料53以夹持片材主体51的上缘部且卷绕了片材主体51的状态嵌合于上嵌合凹部32内。具体地说,片材主体51中的比上缘部更靠近内周侧且位于上嵌合凹部32内的部分(以下称为内侧卷绕部76),沿着第二上部件72的前端部折回180°。即,片材主体51的内侧卷绕部76从上缘部弯折90°并向下方延伸,再弯折90°并向后方延伸。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上架卡合部36的导向面成为随着朝向前方而向上方延伸的(向与第一上凹部32a的开口方向相反方向倾斜)倾斜面。因此,能够避免片材主体51的内侧卷绕部76中位于比第二上部件72更前方的部分与上架卡合部36的干涉。另外,由于具有上述结构,从而能够降低片材主体51的内侧卷绕部76中位于比第二上部件72更靠前方的部分上所作用的负载。
而且,片材主体51在从上嵌合凹部32引出后,沿着上架部22的外周面绕至上架部22的前方。具体地说,片材主体51中的卷绕于上架部22的外周面的部分(以下称为外侧卷绕部77)相对于内侧卷绕部76再折回270°。即,片材主体51的外侧卷绕部77从内侧卷绕部76弯折90°并向上方延伸,再弯折90°并向前方延伸,之后再弯折90°并向下方延伸。外侧卷绕部77中的向上方延伸的部分,从第二上部件72的下方跨过铰链部74而架设于上架部22的后表面。另一方面,外侧卷绕部77中向下方延伸的部分,沿着上架部22的前表面延伸,并从前方覆盖上述的第二上凹部32b。
如图7所示,下缘材料54从前方嵌合于上述的下嵌合凹部33内。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在下缘材料54中,对与上述的纵向缘材料52对应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下缘材料54具有:配置于片材主体51(下缘部)的第一面侧的第一下部件81、配置于片材主体51的第二面侧的第二下部件82、以及连结于各下部件81、82之间的铰链部(连结部)84。
图11是下缘材料54的仰视图。
如图11所示,第一下部件81的基座部65的从上下方向观察的俯视下外形与下架部23的外形相同。
第二下部件82在下嵌合凹部33内配置于第一下部件81的下方。在第二下部件82与第一下部件81之间在上下方向上夹持片材主体51的下缘部。
铰链部84将第一下部件81和第二下部件82的前端部(向下嵌合凹部33***的方向的近前侧端部)彼此连结。
固定连接部63在厚度方向上贯穿片材主体51的下缘部并通过熔接将第一下部件81与第二下部件82彼此在上下方向上固定连接。
第一下部件81的钩部85形成为在从上下方向观察的俯视下成为朝向后方凸起的拱状。钩部85将在左右方向上相邻的阶梯部66彼此连接。如图7所示,钩部85在前后方向上与上述的下架卡合部37卡合。钩部85的下端部比第二下部件82更向下方突出。在这种情况下,钩部85的下端部收纳于上述的宽幅部34a中的位于比窄幅部34b更靠下方的部分。另外,钩部85的后表面成为随着朝向后方而朝向上方倾斜的导向面。另一方面,钩部67的前表面成为在与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卡合面。钩部85的卡合面从左右方向的内侧与下架卡合部37的卡合面接近或抵接。
图12是沿着图4的XII-XII线的剖视图。
如图12所示,这样构成的下缘材料54以夹持片材主体51的下缘部且卷绕了片材主体51的状态嵌合于嵌合凹部33内。
具体地说,下缘材料54中的位于第一下凹部33a的窄幅部34b内的部分被窄幅部34b的顶面与底面在上下方向上夹持。另一方面,如图7所示,下缘材料54中的位于第一下凹部33a的宽幅部34a内的部分在第二下部件82与宽幅部34a的底面之间在上下方向上具有间隙。
如图7、图12所示,片材主体51中的比下缘部更靠近内周侧的部分且位于下嵌合凹部33内的部分(以下称为内侧卷绕部86),沿着第二下部件82的后端部折回180°。即,片材主体51的内侧卷绕部86从下缘部弯折90°并向下方延伸,再弯折90°并向前方延伸。
而且,片材主体51在从下嵌合凹部33引出后,沿着下架部23的外周面绕至下架部23的前方。具体地说,片材主体51中的卷绕于下架部23外周面的部分(以下称为外侧卷绕部87),相对于内侧卷绕部86再折回90°。即,片材主体51的外侧卷绕部87从内侧卷绕部86弯折90°并向上方延伸。在这种情况下,外侧卷绕部87从第二下部件82的下方跨过铰链部84架设于下架部23的前表面。
由此,张力材料12以片材主体51从前方封闭椅背框架11的开口部20且被附加了期望的张力的状态张紧设置于椅背框架11(各架部21~23之间)。
[张力材料的制造方法]
接着,对上述的张力材料12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具体地说,对片材主体51与缘材料52~54的固定方法进行说明。此外,各缘材料52~54的固定方法都是相同的方法。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对纵向缘材料52与片材主体51的侧缘部的固定方法进行说明,而省略对其它的缘材料53、54与片材主体51的缘部的固定方法的说明。
图13~图15是说明张力材料12的制造方法的工序图,是与图9相当的剖视图。
首先,如图13所示,在展开了第一纵向部件61和第二纵向部件62的状态下,将纵向缘材料52设置于熔接器(缘材料设置工序)。此外,纵向缘材料52的第一纵向部件61和第二纵向部件62构成为:在向片材主体51固定前的状态下,能够经由铰链部64向在相互的厚度方向上接近或分离的方向转动。
接着,将片材主体51的侧缘部设置于第一纵向部件61上(片材设置工序)。此时,以从第一纵向部件61的阶梯部66侧引出片材主体51的方式设置片材主体51的侧缘部。
接着,如图14所示,将片材主体51的侧缘部夹持于第一纵向部件61与第二纵向部件62之间(夹持工序)。具体地说,使第二纵向部件62相对于第一纵向部件61绕铰链部64转动。由此,以将片材主体51的侧缘部夹持于之间的方式对置配置第一纵向部件61和第二纵向部件62。此时,随着第二纵向部件62的转动,形成于第二纵向部件62的突起部68贯穿片材主体51的网眼部分而与第一纵向部件61抵接。之后,使用未图示的夹具等在厚度方向上夹持片材主体51及纵向缘材料52(第一纵向部件61和第二纵向部件62)。此外,也可以在第一纵向部件61中的突起部68所抵接的部分形成收纳凹部,该收纳凹部收纳突起部68的末端部。
接着,如图15所示,使用突起部68将第一纵向部件61和第二纵向部件62彼此与片材主体51一起熔接(固定连接工序)。本实施方式的固定连接工序例如通过超声波熔接进行。具体地说,是一边在厚度方向上对纵向缘材料52和片材主体51加压,一边从第二纵向部件62侧对突起部68施加超声波。于是,纵向缘材料52中的仅介于第一纵向部件61与第二纵向部件62之间的突起部68熔融。熔融而成为液状的树脂材料一边通过片材主体51的网眼部分,一边在片材主体51的面方向上在第一纵向部件61与第二纵向部件62之间浸润扩展。之后,冷却纵向缘材料52,并使熔融的树脂材料固化。由此,利用固化的树脂材料,将第一纵向部件61和第二纵向部件62彼此与片材主体51一起固定连接。即,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突起部68通过熔融/固化而作用固定连接第一纵向部件61和第二纵向部件62彼此的固定连接部63发挥作用。由此,将片材主体51固定于纵向缘材料52。
之后,通过与上述的方法相同的方法将上缘材料53、下缘材料54分别固定在片材主体51的上缘部和下缘部上。
由此,完成上述的张力材料12。
[张力材料的组装方法]
接着,对将上述的张力材料12组装于椅背框架11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具体地说,对将各缘材料52~54组装于嵌合凹部31~33内时的作用进行说明。此外,各缘材料52~54的组装方法都是相同的方法。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对将纵向缘材料52组装于纵向嵌合凹部31内的情况进行说明,而对将其它的缘材料53、54组装于嵌合凹部32、33内的方法省略。
首先,将片材主体51的内侧卷绕部69卷绕于纵向缘材料52。
之后,将纵向缘材料52与内侧卷绕部69一起压入纵向嵌合凹部31的第一纵向凹部31a内。此时,在使纵向缘材料52的钩部67侧朝向第一纵向凹部31a的状态下,将纵向缘材料52向第一纵向凹部31a内压入。于是,纵向缘材料52在第一纵向凹部31a内朝向左右方向的内侧逐渐进入。
当纵向缘材料52在第一纵向凹部31a内逐渐进入时,则纵向缘材料52的钩部67的导向面与纵向嵌合凹部31的纵架卡合部35的导向面抵接。在该状态下,当进一步将纵向缘材料52朝向左右方向的内侧压入时,则会由于钩部67向前方弹性变形,从而一边使钩部67的导向面在纵架卡合部35的导向面上滑动接触,一边使纵向缘材料52进入左右方向的内侧。
而且,在钩部67的导向面超越了纵架卡合部35的导向面的时刻,钩部67复原变形。由此,钩部67的卡合面从左右方向的内侧与纵架卡合部35的卡合面接近或抵接,钩部67与纵架卡合部35卡合。
此外,在将上缘材料53组装于上嵌合凹部32的情况、将下缘材料54组装于下嵌合凹部33的情况也可以通过与上述方法相同的方法组装。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具有固定连接部63,该固定连接部63以在厚度方向上贯穿片材主体51状态,将第一部件(第一纵向部件61、第一上部件71以及第一下部件81)和第二部件(第二纵向部件62、第二上部件72以及第二下部件82)与片材主体51一起固定连接。
根据该结构,在上述的固定连接工序中,当熔融而成为液状的固定连接部63在片材主体51的面方向上在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浸润扩展时,通过贯穿片材主体51的网眼部分,从而使固定连接部63与网眼部分相互缠结(所谓的锚固效应)。在该状态下,通过使固定连接部63固化,从而能够将片材主体51牢固地固定连接于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由此,能够确保片材主体51与缘材料52~54各自的固定强度,因此能够与输入片材主体51的载荷的朝向(面方向以及面垂直方向)、大小无关地抑制片材主体51与缘材料52~54被牵拉剥离。
另外,通过利用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在厚度方向上夹持片材主体51,从而能够确保作用于片材主体51的向面垂直方向两侧的固定强度。
尤其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利用固定连接部63将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彼此固定连接,从而相较于例如以往那样将缘材料模制成型于片材主体的情况,能够简化缘材料成型用的模具。因此,能够实现低成本化、制造效率的提高。而且,由于以单体来制造缘材料52~54,因此与上述的模制成型相比,能够提高缘材料52~54的设计自由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第二部件的突起部68作为固定连接部63发挥作用,从而相较于使用与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分体的固定连接部的情况,能够提高制造效率。另外,在上述的夹持工序中,通过使第二部件的突起部68贯穿于片材主体51的厚度方向,从而能够在固定连接工序之前的期间利用突起部68来限制片材主体51相对于缘材料52~54的在面方向上的移动。由此,能够相对于缘材料52~54将片材主体51的缘部固定于期望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突起部68随着从基端部朝向末端部而缩径,因此在夹持工序中,能够简单地贯穿片材主体51(网眼部分)。另外,在上述的夹持工序中,能够提高作用于第一部件与突起部68之间的表面压力,能够抑制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在面方向上的位置偏移。
而且,当利用超声波熔接固定连接突起部68时,能够抑制施加于突起部68的超声波随着向末端部传播而扩散。即,能够遍及突起部68整体有效地施加超声波。
因此,能够实现制造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连结为能够向与片材主体51接近或分离的方向转动。
根据该结构,在将突起部68向片材主体51固定连接前的状态下,容易进行缘材料52~54的操作。另外,在突起部68向片材主体51的固定连接作业时,通过使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向与片材主体51接近的方向转动,从而能够在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夹持片材主体51。由此,与利用分体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夹持片材主体的情况相比,能够简单且高精度地进行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位置对准。其结果能够实现制造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而且,就本实施方式的椅背6和椅子1而言,由于具有上述的张力材料12,因此能够提供可抑制随时间老化且可靠性、耐久性优异的椅背6和椅子1。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在夹持工序中使突起部68贯穿于片材主体51的厚度方向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只要固定连接部至少在熔融/固化时贯穿于片材主体51的厚度方向即可。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经由铰链部能够转动地连结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只要能够向与片材主体51接近或分离的方向移动,则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连结方法可以适当设计变更。
[变形例]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在本变形例中,在第一部件101和第二部件102与突起部103以分体形成的方面与上述的实施方式不同。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图16是变形例的缘材料100的剖视图。
在图16所示的缘材料100中,突起部103例如形成为圆柱状。在第一部件101和第二部件102中形成有可收纳突起部103的收纳凹部104、105。
在这种情况下,在将突起部103的一端部收纳于第一部件101和第二部件102中的一方的收纳凹部104、105内的状态下,进行上述的夹持工序。由此,将突起部103的另一端部收纳于第一部件101和第二部件102中的另一方的收纳凹部104、105内。之后,通过与上述的固定连接工序相同的方法,利用突起部103将第一部件101与第二部件102彼此熔接。
根据该结构,能够提高第一部件101和第二部件102以及突起部103的材料选择的自由度。例如,通过由融点(软化点)比第一部件101和第二部件102更低的材料来构成突起部103,即使利用热熔接等也能够通过突起部103将第一部件101与第二部件102彼此熔接。
此外,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限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也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对上述的实施方式施加各种变更。即,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举出的结构等仅是一例,可以适当变更。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将本发明适用于在椅子1的椅背6中使用的张力材料12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本发明适用于座体4。另外,可以将本发明的家具用面结构部件、家具用片材适用于在办公室等空间内进行分隔的面板等各种家具。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将张力材料12张紧设置于椅背框架11的各架部21~23之间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只要是至少在两个支撑部之间架设有张力材料12的结构即可。在架设张力材料12的情况下,也可以不在张力材料12上作用张力。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利用超声波熔接、热熔接将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彼此熔接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各种熔接方法。
另外,不限于熔接,也可以使用粘接等将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彼此固定连接。
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在使固定连接部介于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的状态下来进行固定连接工序,从而将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与片材主体51一起固定连接。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在将片材主体51卷绕于各缘材料52~54的状态下将各缘材料52~54嵌合于嵌合凹部31~33内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
除此之外,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将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结构要素适当置换成公知的结构要素,另外,也可以适当组合上述的各变形例。
工业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家具用片材、家具用片材的制造方法、家具用面结构部件以及家具,除了能够实现低成本化、制造效率提高、设计自由度提高之外,还能够确保片材主体与缘材料的固定强度。
附图标记说明
1 椅子(家具);
6 椅背(家具用面结构部件);
12 张力材料(家具用片材);
21 纵架部(支撑部);
22 上架部(支撑部);
23 下架部(支撑部);
31 纵向嵌合凹部(嵌合凹部);
32 上嵌合凹部(嵌合凹部);
33 下嵌合凹部(嵌合凹部);
51 片材主体;
52 纵向缘材料(缘材料);
53 上缘材料(缘材料);
54 下缘材料(缘材料);
61 第一纵向部件(第一部件);
62 第二纵向部件(第二部件);
63 固定连接部;
64、74、84 铰链部(连结部);
68 突起部;
71 第一上部件(第一部件);
72 第二上部件(第二部件);
81 第一下部件(第一部件);
82 第二下部件(第二部件);
100 缘材料;
101 第一部件;
102 第二部件;
103 突起部。

Claims (7)

1.一种家具用片材,其架设于分离配置的至少两个支撑部之间,
在所述家具用片材中,具有:
片材主体,其至少在缘部具有贯穿孔;以及
缘材料,其设置于所述片材主体的缘部,并分别安装于对应的所述支撑部,
所述缘材料具有:
第一部件,其配置于所述片材主体的第一面侧;
第二部件,其配置于所述片材主体的第二面侧,并在其与所述第一部件之间夹持所述片材主体;以及
固定连接部,其通过所述片材主体的所述贯穿孔将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彼此与所述片材主体一起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具用片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缘材料具有连结部,所述连结部将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能够向与所述片材主体接近或分离的方向移动地连结。
3.一种家具用片材的制造方法,其是架设于分离配置的至少两个支撑部之间的家具用片材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家具用片材具有:
片材主体,其至少在缘部具有贯穿孔;以及
缘材料,其设置于所述片材主体的缘部,并分别安装于对应的所述支撑部,
所述家具用片材的制造方法具有:
夹持工序,其利用所述缘材料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在厚度方向上夹持所述片材主体的缘部;以及
固定连接工序,其利用介于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之间的固定连接部,通过所述片材主体的所述贯穿孔,将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彼此与所述片材主体一起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家具用片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连接部是基端部与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中的至少一方的部件一体形成的突起部,
在所述夹持工序中,使所述突起部贯穿于所述片材主体的所述贯穿孔内,
在所述固定连接工序中,通过使所述突起部熔融而对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彼此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家具用片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起部随着从基端部朝向末端部而缩径。
6.一种家具用面结构部件,其具有:
分离配置的至少两个支撑部;以及
架设于所述支撑部之间的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家具用片材,
在所述支撑部上形成有嵌合凹部,所述嵌合凹部在所述支撑部的外周面开口,并且供所述家具用片材的所述缘材料嵌合。
7.一种家具,其具有权利要求6所述的家具用面结构部件。
CN201680055224.XA 2015-09-25 2016-09-15 家具用片材、家具用片材的制造方法、家具用面结构部件以及家具 Active CN1080246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88870A JP6641141B2 (ja) 2015-09-25 2015-09-25 家具用面構成部材及び家具
JP2015-188870 2015-09-25
PCT/JP2016/077251 WO2017051760A1 (ja) 2015-09-25 2016-09-15 家具用シート、家具用シートの製造方法、家具用面構成部材及び家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24637A true CN108024637A (zh) 2018-05-11
CN108024637B CN108024637B (zh) 2021-07-23

Family

ID=583865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55224.XA Active CN108024637B (zh) 2015-09-25 2016-09-15 家具用片材、家具用片材的制造方法、家具用面结构部件以及家具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602855B2 (zh)
JP (1) JP6641141B2 (zh)
CN (1) CN108024637B (zh)
WO (1) WO201705176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1639380S (zh) * 2018-10-01 2019-08-19
USD903355S1 (en) * 2018-10-01 2020-12-01 Okamura Corporation Chair
USD904059S1 (en) * 2019-05-14 2020-12-08 Zhejiang Yuyue Furniture Co., Ltd. Chair
USD904060S1 (en) * 2019-06-06 2020-12-08 Allseating Corporation Chair
USD937594S1 (en) * 2020-01-20 2021-12-07 Fang Tu Office chair
USD979965S1 (en) * 2020-09-14 2023-03-07 Hni Technologies Inc. Portion of a chair
USD966002S1 (en) * 2021-06-17 2022-10-11 Youcheng Lu Chair
CN114772543B (zh) * 2022-03-17 2023-07-14 圣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家具面套的收口和嵌线方法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78852A (ja) * 1999-07-15 2001-03-27 Takano Co Ltd 椅子の座あるいは背凭れ等として機能する構造物の製造方法及びこれを利用する構造物
JP2002240081A (ja) * 2001-02-16 2002-08-28 Takano Co Ltd 椅子の座あるいは背凭れ等として機能する構造物の製造方法及びこれを利用する構造物
US6511562B1 (en) * 2000-09-06 2003-01-28 Dahti, Inc. Bonding strip for load bearing fabric
CN1976609A (zh) * 2004-05-13 2007-06-06 休思乐公司 网状座椅构件
CN101065039A (zh) * 2004-10-13 2007-10-31 株式会社冈村制作所 椅子和用于张紧椅子部件上的网状物的结构
JP2012024617A (ja) * 2011-11-07 2012-02-09 Okamura Corp 椅子の背凭れ構造
CN102843931A (zh) * 2010-04-13 2012-12-26 赫尔曼米勒有限公司 具有波状弹性靠背的座椅结构
CN103857308A (zh) * 2011-10-06 2014-06-11 Ykk株式会社 片材紧固件
CN103945738A (zh) * 2011-10-28 2014-07-23 株式会社冈村制作所 张紧件的张设构造
CN103974857A (zh) * 2011-11-29 2014-08-06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安装部件及安全气囊模块装备座椅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77699U (ja) 1993-04-16 1994-11-01 有限会社テック 椅子の座部、背もたれ部における表装シートの装着構造
JP2003239922A (ja) 2002-02-15 2003-08-27 Takano Co Ltd 膜状部材の取付構造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78852A (ja) * 1999-07-15 2001-03-27 Takano Co Ltd 椅子の座あるいは背凭れ等として機能する構造物の製造方法及びこれを利用する構造物
US6511562B1 (en) * 2000-09-06 2003-01-28 Dahti, Inc. Bonding strip for load bearing fabric
JP2002240081A (ja) * 2001-02-16 2002-08-28 Takano Co Ltd 椅子の座あるいは背凭れ等として機能する構造物の製造方法及びこれを利用する構造物
CN1976609A (zh) * 2004-05-13 2007-06-06 休思乐公司 网状座椅构件
CN101065039A (zh) * 2004-10-13 2007-10-31 株式会社冈村制作所 椅子和用于张紧椅子部件上的网状物的结构
JP4652767B2 (ja) * 2004-10-13 2011-03-16 株式会社岡村製作所 椅子の背凭れ等における張材の張設構造
CN102843931A (zh) * 2010-04-13 2012-12-26 赫尔曼米勒有限公司 具有波状弹性靠背的座椅结构
CN103857308A (zh) * 2011-10-06 2014-06-11 Ykk株式会社 片材紧固件
CN103945738A (zh) * 2011-10-28 2014-07-23 株式会社冈村制作所 张紧件的张设构造
JP2012024617A (ja) * 2011-11-07 2012-02-09 Okamura Corp 椅子の背凭れ構造
CN103974857A (zh) * 2011-11-29 2014-08-06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安装部件及安全气囊模块装备座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24637B (zh) 2021-07-23
US20180296004A1 (en) 2018-10-18
JP2017060669A (ja) 2017-03-30
JP6641141B2 (ja) 2020-02-05
US10602855B2 (en) 2020-03-31
WO2017051760A1 (ja) 2017-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24637A (zh) 家具用片材、家具用片材的制造方法、家具用面结构部件以及家具
TW201008808A (en) Child seat
WO2008056762A1 (fr) Dispositif de dossier pour fauteuil
ITMI20070348A1 (it) Seggiolino da tavolo con seduta rotante
JP2001204577A (ja) ヘッドレスト装置
JP6678417B2 (ja) 家具用シート、家具用面構成部材及び家具
JP4480771B2 (ja) 椅子及び背カバー
US20100269256A1 (en) Joining device for rails of a baby bed
JP6165533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2007534393A (ja) カバープレートを有する車両シート
JP5336171B2 (ja) 椅子
JP6594720B2 (ja) 家具用面構成部材及び家具
JP2017038532A (ja) 釣糸ガイド及び釣竿並びにガイドフレーム
JP2017080013A (ja) 車両用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1115443A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6198619B2 (ja) バックパッド及びバックパッド用裏面材
JP2012240625A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H01178287A (ja) ミシンの布押え機構
JPH1118868A (ja) 表皮一体型ヘッドレス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08662948U (zh) 一种特种接头的焊接装置
JP4880289B2 (ja) 折畳椅子
JP2017060670A (ja) 家具用シート、家具用面構成部材及び家具
JP2008119411A (ja) 椅子
KR200226704Y1 (ko) 절첩식 의자
JP6486168B2 (ja) 座席装置及び座席装置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