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21293B - 触控面板及其感应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触控面板及其感应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21293B
CN108021293B CN201610967159.XA CN201610967159A CN108021293B CN 108021293 B CN108021293 B CN 108021293B CN 201610967159 A CN201610967159 A CN 201610967159A CN 108021293 B CN108021293 B CN 10802129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electrode
sensing
sensing electrode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6715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021293A (zh
Inventor
姚之晓
田明
刘家荣
郑箫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96715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021293B/zh
Priority to PCT/CN2017/091112 priority patent/WO2018076754A1/zh
Priority to US15/742,319 priority patent/US10664080B2/en
Publication of CN1080212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212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0212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212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6/00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 G02B26/004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based on a displacement or a deformation of a fluid
    • G02B26/005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based on a displacement or a deformation of a fluid based on electrowett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2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opto-electronic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8Input devices, e.g. touch pane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1Cross over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i.e. details of structures for connecting electrodes of the sensing pattern where the connections cross each other, e.g. bridge structures comprising an insulating layer, or vias through subst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一种触控面板及其感应方法以及显示装置。该触控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电润湿基板和触控基板以及设置在电润湿基板和触控基板之间的导电流体。电润湿基板包括第一衬底基板、控制电极以及第一绝缘层;导电流体设置在第一绝缘层远离控制电极的一侧,并且与控制电极对应设置;触控基板包括第二衬底基板和设置在第二衬底基板上靠近电润湿基板一侧的触控电极单元,触控电极单元与导电流体相对设置,并可通过导电流体的下移而导通,以识别触控操作。该触控面板可提供一种新型的触控面板。

Description

触控面板及其感应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一种触控面板、触控面板的感应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触控技术的不断发展,触控技术在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触摸技术作为一种人机交互方式,由于其具有直接、高效、准确、流畅、时尚等特点,大大提高了人和计算机对话的效率和便利性,可让工作和生活变得更加高效和生动。
压力触控技术是一种可以感知触控操作的力度的技术,可根据触控操作的力度不同调出不同的对应功能,从而可丰富触控交互的层次及使用体验。另外,在触觉互动上,压力触控技术还可产生触觉反馈,可在不牺牲物理按键的触觉反馈的前提下,更好地替代物理按键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及其感应方法以及显示装置。该触控面板可利用电润湿技术控制导电流体的表面张力来使导电流体的形状发生变化,从而可利用触控产生的形变来检测触控操作,从而可提供一种新型触控面板。该触控面板还可识别触控操作的压力大小,提升用户的触控体验。该触控面板通过导电流体与触控电极结构的接触来实现触控压力大小的识别,可避免固体感应器件的接触产生的损耗,从而可延长该触控面板的使用寿命。另外,该触控面板还可应用在面积较小的电子设备上并且可实现多种移动类型的触控操作和指令。
本发明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其包括:电润湿基板,电润湿基板包括第一衬底基板、设置在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上的控制电极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衬底基板和所述控制电极上的第一绝缘层;导电流体,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远离所述控制电极的一侧,并且与所述控制电极对应设置,所述控制电极被配置为利用电压控制所述导电流体的表面张力;以及触控基板,所述触控基板与所述电润湿基板相对设置,所述导电流体设置在所述电润湿基板和所述触控基板之间,所述触控基板包括第二衬底基板和设置在所述第二衬底基板上靠近所述电润湿基板一侧的触控电极单元,所述触控电极单元与所述导电流体相对设置,并被配置为通过所述导电流体的下移而导通,以识别触控操作。
例如,在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中,该触控面板还包括:绝缘流体,设置在所述电润湿基板和所述触控基板之间。
例如,在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中,所述导电流体的密度小于所述绝缘流体的密度。
例如,在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中,所述触控电极单元包括感应电极结构,所述感应电极结构包括:第一感应电极;第二感应电极;以及第一感应绝缘层,所述第一感应电极、所述第一感应绝缘层以及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同层设置,所述第一感应绝缘层设置在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和所述第二感应电极之间。
例如,在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中,所述第一感应电极为中心电极,所述第二感应电极为围绕所述第一感应电极设置的环状电极。
例如,在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中,所述环状电极的形状包括:矩形环、八边形环或圆环。
例如,在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中,在沿平行于所述第二衬底基板的方向上,所述第二感应电极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感应电极的宽度。
例如,在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中,所述感应电极结构还包括:第三感应电极;以及第二感应绝缘层,其中,所述第三感应电极和所述第二感应绝缘层与所述第一感应电极、所述第一感应绝缘层以及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同层设置,所述第二感应绝缘层设置在所述第二感应电极与所述第三感应电极之间。
例如,在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中,所述电润湿基板相对于所述触控基板可移动,所述触控电极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个方向感应电极结构,所述方向感应电极结构与所述感应电极结构同层设置并设置在所述感应电极结构周围。
例如,在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中,所述方向感应电极结构与所述感应电极结构具有相同的结构。
例如,在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中,所述至少一个方向感应电极结构包括:第一方向感应电极结构;第二方向感应电极结构;第三方向感应电极结构;以及第四方向感应电极结构,所述第一方向感应电极结构与所述第三方向感应电极结构沿第一方向设置并分别设置在所述感应电极结构两侧,所述第二方向感应电极结构与所述第四方向感应电极结构沿第二方向设置并分别设置在所述感应电极结构两侧,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
例如,在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中,该触控面板还包括:第一电极引线,与所述第一感应电极电性相连;第二电极引线,与所述第二感应电极电性相连,所述第一电极引线输入电信号,所述第二电极引线输出电信号,或者,所述第一电极引线输出电信号,所述第二电极引线输入电信号。
本发明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显示面板以及触控面板,所述触控面板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
例如,在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所述触控面板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用于显示的一侧,所述触控基板设置在所述触控面板靠近所述显示基板的一侧。
例如,在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该显示装置还包括:胶层,设置在所述触控面板和所述显示面板之间,用于将所述触控面板和所述显示面板相粘结。
本发明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的感应方法,其用于上述的触控面板,该感应方法包括:在触控时间段,对所述控制电极施加电压并控制所述导电流体,使所述导电流体的表面张力增加以形成类球形;以及检测所述触控电极单元是否导通,以判断是否有触控操作。
例如,在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感应方法中,所述感应电极结构包括:第一感应电极、第二感应电极以及第一感应绝缘层,所述第一感应电极、所述第一感应绝缘层以及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同层设置,所述第一感应绝缘层设置在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和所述第二感应电极之间,所述感应方法还包括:对所述第一感应电极施加电信号;以及检测所述第二感应电极是否有电信号输出,或者,对所述第二感应电极施加电信号;以及检测所述第一感应电极是否有电信号输出。
例如,在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感应方法中,还包括检测所述第二感应电极输出的电信号的大小或者检测所述第一感应电极输出的电信号的大小。
例如,在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感应方法中,还包括:在触控操作发生的时间段,逐渐增加或减小对所述控制电极施加的电压的大小;以及当检测到所述触控电极单元导通时,记录此时所述控制电极上施加的电压的大小。
例如,在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感应方法中,所述感应电极结构还包括:第三感应电极以及第二感应绝缘层,所述第三感应电极和所述第二感应绝缘层与所述第一感应电极、所述第一感应绝缘层以及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同层设置,所述第二感应绝缘层设置在所述第二感应电极与所述第三感应电极之间,所述感应方法还包括:检测所述第三感应电极是否有电信号输出。
例如,在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感应方法中,所述电润湿基板相对于所述触控基板可移动,所述触控电极单元还包括至少一个方向感应电极结构,所述方向感应电极结构与所述感应电极结构同层设置并设置在所述感应电极结构周围,所述感应方法还包括:检测所述方向感应电极是否导通,以判断所述触控操作是否沿从所述感应电极结构到所述方向感应电极结构的方向移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制。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控制电极施加电压后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被触控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感应电极结构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感应电极结构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感应电极结构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面板被触控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感应触控操作运动方向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面板感应触控操作运动方向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电极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基板的平面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润湿基板的平面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1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感应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随着可穿戴式智能设备的不断发展,可穿戴式智能设备的种类也越来越多。然而,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通常的可穿戴智能设备(例如智能手表)的体积较小,触控屏的面积受到限制,无法完成用于常规触控屏幕(例如智能手机)的多种移动类型的手势操作,从而降低了用户的触控体验。另外,通常的压力感应触控技术例如采用压电陶瓷,是通过固体感应器件的接触来实现触控压力大小的识别。然而,由于固体感应器件的接触会产生较大的损耗,从而会降低采用该压力感应触控技术的设备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及其感应方法以及显示装置。该触控面板包括电润湿基板、导电流体以及触控基板。电润湿基板包括第一衬底基板、设置在第一衬底基板上的控制电极以及设置在第一衬底基板和控制电极上的第一绝缘层;导电流体,设置在第一绝缘层远离控制电极的一侧,并且与控制电极对应设置,控制电极被配置为利用电压控制导电流体的表面张力;触控基板与电润湿基板相对设置,导电流体设置在电润湿基板和触控基板之间,触控基板包括第二衬底基板和设置在第二衬底基板靠近电润湿基板一侧上的触控电极结构,触控电极结构与导电流体相对设置,并被配置为通过导电流体的下移而导通,以识别触控操作。该触控面板可利用电润湿技术控制导电流体的表面张力来使导电流体的形状发生变化,从而可利用触控产生的形变来检测触控操作,从而可提供一种新型触控面板。该触控面板还可识别触控操作的压力大小,提升用户的触控体验。该触控面板通过导电流体与触控电极结构的接触来实现触控压力大小的识别,可避免固体感应器件的接触产生的损耗,从而可延长该触控面板的使用寿命。另外,该触控面板还可应用在面积较小的电子设备上并且可实现多种移动类型的触控操作和指令。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及其感应方法以及显示装置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如图1所示,该触控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电润湿基板110和触控基板120以及设置在电润湿基板110和触控基板120之间的导电流体130。电润湿基板110包括第一衬底基板111、设置在第一衬底基板111上的控制电极112以及设置在第一衬底基板111和控制电极112上的第一绝缘层113,第一绝缘层113覆盖控制电极112;触控基板120包括第二衬底基板121以及设置在第二衬底基板121靠近电润湿基板110一侧的触控电极单元190;导电流体130设置在第一绝缘层113上远离控制电极112的一侧,并且与控制电极112对应设置,控制电极112用于利用电压控制导电流体130的表面张力,也就是说,导电流体130在第一绝缘层113上的投影与控制电极112在第一绝缘层113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从而控制电极112可利用电压控制导电流体130的表面张力;触控电极单元190与导电流体130相对设置,并可通过导电流体130的下移而导通,以识别触控操作。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中,控制电极112可利用电压控制导电流体130的表面张力,从而可改变导电流体130的形状,进而可使导电流体130(下边缘)与触控电极单元190的距离发生改变,此时导电流体130可以与触控电极单元190部分接触或者相距一定的距离,触控电极单元190处于未导通的状态;例如,如图2所示,控制电极112利用电压使导电流体130的形状改变并形成类球体,此时导电流体130与触控电极单元190部分接触,例如与触控电极单元190的一个电极接触(也可不与触控电极单元190接触,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制),此时触控电极单元190不导通;当该触控面板上与导电流体130所在的位置处发生触控操作时,以触控操作发生的位置在电润湿基板一侧为例进行说明,触控操作的压力可使电润湿基板110向触控基板120的方向发生一定的形变,从而使导电流体130与触控电极单元190的距离进一步缩短并使导电流体130导通触控电极单元190,此时可通过判断触控电极单元190是否导通以判断是否有触控操作发生;例如,如图3所示,触控面板上发生触控操作的位置的电润湿基板110向下移动并带动导电流体130向触控电极单元190移动,从而使导电流体130与触控电极单元190的接触面积增加并使触控电极单元190导通,例如:导电流体130可通过与触控电极单元190中相互绝缘的触点相接触,以使两个触点导通。由此,该触控面板可利用电润湿技术控制导电流体的表面张力来使导电流体的形状发生变化,并可利用触控产生的形变来检测触控操作,从而可提供一种新型触控面板。需要说明的是,在该触控面板不工作的时候,控制电极112可不施加电压,导电流体130可吸附在第一绝缘层113上并呈扁平状,此时导电流体130与触控电极单元190距离较远,即使触控面板被触控也不会与触控电极单元190接触,从而可防止误触的发生。需要说明的是,触控操作发生的位置可在电润湿基板一侧也可在触控基板一侧,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制。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中,可通过调节控制电极112的电压大小来调节导电流体130的表面张力的大小,从而可调节导电流体130(例如下边缘)与触控电极单元190的距离,进而就可通过判断触控电极单元190是否导通来确定不同距离下是否发生了触控操作,并通过预先存储的控制电极电压与上述距离的对应关系来确定触控压力的大小。例如,触控面板还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电路,存储器可存储施加在控制电极上的电压与控制电极和触控电极单元的距离的对应关系,处理电路可根据当前施加给控制电极的电压、存储在存储器里的控制电极上的电压与控制电极和触控电极单元的距离的对应关系以及触控电极单元是否导通来判断是否有触控操作发生以及触控操作的压力大小。例如,存储器可包括ROM或RAM。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存储器和处理电路可与驱动IC集成为一体。例如,当导电流体130与触控电极单元190的距离为H1时,判断触控操作可否使触控电极单元190导通:若此时触控电极单元190导通说明有触控操作发生,并且根据预先存储的数据可判断该触控操作的压力为P1,若此时触控电极单元190不导通则说明没有触控操作发生或者触控操作的压力不足以导通触控电极单元190即触控压力小于P1;当导电流体130与触控电极单元190的距离为H2,并且H2小于H1时,判断触控操作可否使触控电极单元190导通:若此时触控电极单元190导通说明有触控操作发生,并且根据预先存储的数据可判断该触控操作的压力为P2且P2小于P1,若此时触控电极单元190不导通则说明没有触控操作发生或者触控操作的压力不足以导通触控电极单元190即触控压力小于P2。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H2可以为零,即导电流体130与触控电极单元190相接触,并且还可通过设置多个距离(例如,H1、H2、H3等)来提供更多的识别等级。另外,上述的判断触控压力大小的方法仅用于说明该触控面板可识别触控操作的压力大小,本实施例还可采用其他方式来识别触控操作的压力大小,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制。另外,该触控面板通过导电流体与触控电极单元的接触来实现触控压力大小的识别,可避免固体感应器件的接触产生的损耗,从而可延长该触控面板的使用寿命。
例如,在本实施例一示例提供的触控面板中,可设置多个触控电极结构及其对应的导电流体和控制电极来识别触控操作的位置。
例如,在本实施例一示例提供的触控面板中,如图1-3所示,该触控面板还包括设置在电润湿基板110和触控基板120之间的隔垫物180,以维持电润湿基板110和触控基板120之间的距离。
例如,如图1-3所示,可在相邻的触控电极单元190之间设置隔垫物180,从而保证各触控电极单元190和与之对应设置的控制电极112和导电流体130构成的触控单元可相对独立,也就是说,当该触控单元对应的区域被触控并产生形变时不会影响与该触控单元相邻的触控单元,从而可避免导致与该触控单元相邻的触控单元对应的区域也发生形变,可在该触控面板用于识别触控操作的位置时提高触控操作位置识别的精准度。
例如,在本实施例一示例提供的触控面板中,如图1-3所示,该触控面板还包括设置在电润湿基板110和触控基板120周边的封框胶185。
例如,在本实施例一示例提供的触控面板中,如图4所示,该触控面板还包括设置在电润湿基板110与触控基板120之间的绝缘流体170。由此,绝缘流体170可将导电流体130与触控电极单元190绝缘,并且可为导电流体130提供一定的浮力,将导电流体130约束在第一绝缘层113上。
例如,在本实施例一示例提供的触控面板中,导电流体的密度小于绝缘流体的密度,从而使导电流体更稳定地约束在第一绝缘层113上。
例如,在本实施例一示例提供的触控面板中,如图1和5所示,触控电极单元190包括感应电极结构140,感应电极结构140包括第一感应电极141、第二感应电极143以及第一感应绝缘层142。第一感应电极141、第一感应绝缘层142以及第二感应电极143同层设置,并且第一感应绝缘层142设置在第一感应电极141和第二感应电极143之间。由此,第一感应绝缘层142可将第一感应电极141和第二感应电极143绝缘隔离。当与触控电极单元190相对设置的导电流体130不与感应电极结构140接触或者仅与第一感应电极141接触时,感应电极结构140处于不导通状态,即第一感应电极141和第二感应电极143绝缘;当与触控电极单元190相对设置的导电流体130与第一感应电极141和第二感应电极143同时接触时,感应电极结构140导通,即第一感应电极141和第二感应电极143可通过导电流体130电性相连,此时可通过向第一感应电极141施加电信号,并检测第二感应电极143的电信号,或者通过向第二感应电极143施加电信号,并检测第一感应电极141的电信号,可判断感应电极结构140是否导通,从而识别触控操作。
例如,在本实施例一示例提供的触控面板中,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感应电极141可为中心电极1410,第二感应电极143可为围绕第一感应电极141设置的环状电极1430。由此,当与该感应电极结构相对设置的导电流体向感应电极结构移动时,会先接触中心电极然后接触环状电极,从而可实现识别触控操作,具体可参见上述的描述。
例如,在本实施例一示例提供的触控面板中,如图5所示,环状电极1430的形状可以为矩形环或方形环。如图6所示,环状电极1430的形状可以为圆形环。当然,环状电极1430的形状还可为其他形状,例如八边形环等,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制。
例如,在本实施例一示例提供的触控面板中,在感应触控操作时,当第一感应电极输入电信号,第二感应电极输出电信号时,由于触控操作的压力不同会导致导电流体与第二感应电极的接触面积不同,从而导致不同的接触电阻,此时可通过检测第二感应电极输出的电信号的大小来判断触控操作的压力大小。由此,如图6所示,在沿平行于第二衬底基板121的方向上,第二感应电极143的宽度可大于第一感应电极141的宽度,从而提供更多的压力识别等级。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二感应电极输入电信号,第一感应电极输出电信号时,同样可通过检测第一感应电极输出的电信号的大小来判断触控操作的压力大小。
例如,在本实施例一示例提供的触控面板中,如图6所示,该触控面板还包括与第一感应电极141电性相连的第一电极引线161以及与第二感应电极143电性相连的第二电极引线162。第一电极引线161可用于输入电信号,第二电极引线162可用于输出电信号,或者第一电极引线161用于输出电信号,第二电极引线162用于输入电信号。
例如,在本实施例一示例提供的触控面板中,如图7所示,感应电极结构还可包括第三感应电极145和第二感应绝缘层144。第三感应电极145、第二感应绝缘层144与第一感应电极141、第一感应绝缘层142以及第二感应电极同层143同层设置,第二感应绝缘层144设置在第二感应电极143与第三感应电极145之间。由此,可利用与第一感应电极141、第二感应电极143绝缘的第三感应电极145来识别不同的触控压力。例如,在感应触控操作时,向第一感应电极141施加电信号,此时导电流体130可以与感应电极结构140部分接触或者相距一定的距离,感应电极结构140处于未导通的状态;若第二感应电极143和第三感应电极145均检测不到电信号,则可判断该感应电极结构140对应的位置没有触控操作发生,若第二感应电极143检测到电信号,而第三感应电极145检测不到电信号,则可判断该感应电极结构140对应的位置有触控操作发生,并且该触控操作的压力为P1,若第二感应电极143和第三感应电极145都检测到电信号,则可判断该感应电极结构140对应的位置有触控操作发生,并且该触控操作的压力为P2,且P2大于P1。当然,该触控面板还可设置更多的感应电极以及感应绝缘层以提供更多的压力识别等级,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制。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如图8所示,电润湿基板110相对于触控基板120可移动,触控电极单元190还包括至少一个方向感应电极结构150,方向感应电极结构150与感应电极结构140同层设置并设置在感应电极结构140周围。需要说明的是,方向感应电极结构150可设置多个,以实现识别不同的方向。另外,当该触控面板无需识别触控操作的运动方向时,触控电极单元可仅包括感应电极结构不包括方向感应电极结构,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制。
在使用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时,可通过手指或触控笔等物体利用静摩擦力带动电润湿基板110相对于触控基板120移动,从而带动控制电极112以及对应的导电流体130移动;当导电流体130移动到方向感应电极结构150上并导通方向感应电极结构150时,可判断触控操作的运动方向为从感应电极结构140到该方向感应电极结构150的方向。由此,该触控面板可识别触控操作的运动方向,从而可提供更丰富的触控体验和实现更丰富的触控操作指令。另外,由于触控操作是利用静摩擦力带动电润湿基板移动,不需要在触控面板上移动就可完成多种移动类型的触控操作,因此该触控面板可应用于小型的电子设备,例如智能穿戴设备。另外,该触控面板可通过较大的映射比例,将触控操作的微小移动转变为应用该触控面板的显示装置上指针或图标在显示屏幕上较大的移动,从而可完成各种类型的触控命令。
例如,如图9所示,控制电极112可利用电压控制导电流体130的表面张力,并使导电流体130形成类球形,此时在触控操作(例如手指)的压力下,导电流体130将感应电极结构140导通;如图10所示,在触控操作的作用下,电润湿基板110相对于触控基板120向左运动,从而带动控制电极112以及对应的导电流体130移动到该感应电极结构140左侧的方向感应电极结构150并将方向感应电极结构150导通,从而可判断该触控操作的运动方向为从感应电极结构140到位于其左侧的方向感应电极结构150的方向;如图11所示,在触控操作的作用下,电润湿基板110相对于触控基板120向右运动,从而带动控制电极112以及对应的导电流体130移动到该感应电极结构140右侧的方向感应电极结构150并将方向感应电极结构150导通,从而可判断该触控操作的运动方向为从感应电极结构140到位于其右侧的方向感应电极结构150的方向。
例如,在本实施例一示例提供的触控面板中,如图8-11所示,方向感应电极结构150可与感应电极结构140具有相同的结构,具体可参见实施例一中的相关描述。
例如,在本实施例一示例提供的触控面板中,如图12所示,至少一个方向感应电极结构可包括第一方向感应电极结构1501、第二方向感应电极结构1502、第三方向感应电极结构1503以及第四方向感应电极结构1504。第一方向感应电极结构1501与第三方向感应电极结构1503沿第一方向设置并分别设置在感应电极结构140两侧,第二方向感应电极结构1502与第四方向感应电极结构1504沿第二方向设置并分别设置在感应电极结构140两侧,并且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由此,该触控面板可识别四个触控操作的运动方向,并且四个方向感应电极结构可均匀地分散在感应电极结构周围。需要说明的是,为识别更多的触控操作的运动方向,还可设置更多的方向感应电极结构,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制。
例如,在本实施例一示例提供的触控面板中,如图12所示,第一方向感应电极结构1501、第二方向感应电极结构1502、第三方向感应电极结构1503以及第四方向感应电极结构1504可与感应电极结构140具有相同的结构,也就是说,第一方向感应电极结构1501、第二方向感应电极结构1502、第三方向感应电极结构1503以及第四方向感应电极结构1504可分别包括第一方向感应电极151、第二方向感应电极153以及第一方向感应绝缘层152。第一方向感应电极151、第一方向感应绝缘层152以及第二方向感应电极153同层设置,并且第一方向感应绝缘层152设置在第一方向感应电极151和第二方向感应电极153之间。该触控面板包括多条第一电极引线161和多个第二电极引线162,第一电极引线161分别电性连接感应电极结构140中的第一感应电极141以及第一方向感应电极结构1501、第二方向感应电极结构1502、第三方向感应电极结构1503和第四方向感应电极结构1504中的第一方向感应电极151;第二电极引线162分别电性连接感应电极结构140中的第二感应电极143以及第一方向感应电极结构1501、第二方向感应电极结构1502、第三方向感应电极结构1503和第四方向感应电极结构1504中的第二方向感应电极153。由此,通过多条第一电极引线161和第二电极引线162可向触控电极单元施加电信号以及检测电信号,从而实现各种触控功能。
例如,在本实施例一示例提供的触控面板中,如图13所示,多个触控电极单元190呈阵列设置在第二衬底基板121上,并且同属同一行的触控电极单元190可相连并连接至行驱动电路201,同属同一列的触控电极单元190可相连并连接至列驱动电路202,从而可实现对触控操作的位置的识别,具体驱动方式可参考通常设计,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例如,在本实施例一示例提供的触控面板中,如图14所示,多个控制电极112呈阵列设置在第一衬底基板111上,并且同属同一行的控制电极112可相连并连接至控制电极行驱动电路203,从而可与设置在第二衬底基板121上的多个触控电极单元190相互配合以实现上述的多种触控功能。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如图15所示,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300和触控面板100,触控面板100可包括上述任一项所描述的触控面板。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所描述的触控面板,因此其具有与其包括的触控面板的技术效果相应的技术效果,即该显示装置可可利用电润湿技术控制导电流体的表面张力来使导电流体的形状发生变化,并可利用触控产生的形变来实现检测触控操作、触控操作的压力以及触控操作的运动方向等功能,从而可提供一种新型触控面板。
例如,如图15所示,显示面板300可采用液晶显示面板,其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310和对置基板320以及设置在阵列基板310和对置基板320之间的液晶层330。当然,该显示面板还可采用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电子纸等显示面板,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例如,在本实施例一示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如图15所示,触控面板100设置在显示面板300用于显示的一侧,并且触控基板120设置在触控面板100靠近显示面板300的一侧。由此,在使用该显示装置进行触控操作时,手指或触控笔等物体可直接与电润湿基板接触并实现各种触控功能。由于电润湿基板上的电极结构相对比较简单,当手指或触控笔等物体与其接触并产生形变时,电润湿基板受到的影响较小,可延长该显示装置的使用寿命。当然,触控基板也可设置在触控面板远离显示面板的一侧,通过与触控基板接触来实现各种触控功能,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制。
例如,在本实施例一示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如图15所示,该显示装置还包括胶层400,设置在触控面板100与显示面板300之间。该胶层400用于将触控面板100和显示面板300粘结。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的感应方法,该触控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电润湿基板和触控基板以及设置在电润湿基板和触控基板之间的导电流体。电润湿基板包括第一衬底基板、设置在第一衬底基板上的控制电极以及设置在第一衬底基板和控制电极上的第一绝缘层,第一绝缘层覆盖控制电极;触控基板包括第二衬底基板以及设置在第二衬底基板靠近电润湿基板一侧的触控电极单元;导电流体设置在第一绝缘层上远离控制电极的一侧,并且与控制电极对应设置,触控电极单元与导电流体相对设置,如图16所示,该感应方法包括步骤S401-S403。
步骤S401:在触控时间段,对控制电极施加电压并控制导电流体,使导电流体的表面张力增加以形成类球形。由此,导电流体的下边缘与触控基板的距离得以减小。
步骤S402:检测触控电极单元是否导通,以判断是否有触控操作。
例如,当触控电极单元导通时,则可判断该触控电极单元对应的区域有触控操作发生;当触控电极单元不导通时,则可判断该触控电极单元对应的区域没有触控操作发生。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感应方法中,通过步骤S401,控制电极可利用电压控制导电流体的表面张力,从而使导电流体的表面张力增加以形成类球形,进而可使导电流体下边缘与触控电极单元的距离发生改变,此时导电流体可以与触控电极单元部分接触或者相距一定的距离,此时触控电极单元处于未导通的状态;当该触控面板上与导电流体所在的位置处发生触控操作时,以触控操作发生的位置在电润湿基板一侧为例进行说明,触控操作的压力可使电润湿基板向触控基板的方向发生一定的形变,从而使导电流体与触控电极单元的距离进一步缩短并使导电流体导通触控电极单元,此时可通过步骤S402判断触控电极单元,是否导通以判断是否有触控操作发生。由此,该感应方法可利用电润湿技术控制导电流体的表面张力来使导电流体的形状发生变化,并可利用触控产生的形变来检测触控操作,从而可提供一种新型触控面板。需要说明的是,当不在触控阶段时,可不向控制电极施加电压,导电流体可吸附在第一绝缘层上并呈扁平状,此时导电流体与触控电极单元距离较远,即使触控面板被触控也不会与触控电极单元接触,从而可防止误触的发生。
例如,在本实施例一示例提供的感应方法中,触控电极单元包括感应电极结构,该感应电极结构包括第一感应电极、第二感应电极以及第一感应绝缘层,第一感应电极、第一感应绝缘层以及第二感应电极同层设置,第一感应绝缘层设置在第一感应电极和第二感应电极之间,该感应方法还包括:对第一感应电极施加电信号以及检测第二感应电极是否有电信号输出,或者对第二感应电极施加电信号以及检测第一感应电极是否有电信号输出。由此,可判断感应电极结构是否导通,从而可判断触控电极单元是否被导电流体导通,进而可识别触控操作。例如,当第一感应电极输入电信号,第二感应电极输出电信号时,由于触控操作的压力不同会导致导电流体与第二感应电极的接触面积不同,从而导致不同的接触电阻,此时可通过检测第二感应电极输出的电信号的大小来判断触控操作的压力大小。
例如,本实施例一示例提供的感应方法还可包括:在触控操作发生的时间段,逐渐增加对控制电极施加的电压的大小;以及当检测触控电极单元导通时,记录此时控制电极上施加的电压的大小,从而判断触控操作的压力大小。例如,在触控操作发生的时间段,通过逐渐增加对控制电极施加的电压的大小,导电流体的下边缘与触控基板的距离逐渐减小,当导电流体与触控电极单元的距离为H1时,检测触控电极单元是否导通:若此时触控电极单元190导通说明有触控操作发生,并且根据预先存储的数据可判断该触控操作的压力为P1,若此时触控电极单元190不导通则说明没有触控操作发生或者触控操作的压力不足以导通触控电极单元190即触控压力小于P1;当导电流体130与触控电极单元190的距离为H2,并且H2小于H1时,判断触控操作可否使触控电极单元190导通:若此时触控电极单元190导通说明有触控操作发生,并且根据预先存储的数据可判断该触控操作的压力为P2且P2小于P1,若此时触控电极单元190不导通则说明没有触控操作发生或者触控操作的压力不足以导通触控电极单元190即触控压力小于P2。例如,可存储施加在控制电极上的电压与控制电极与触控电极单元的距离的对应关系,从而可根据记录的控制电极上施加的电压的大小、控制电极上的电压与控制电极与触控电极单元的距离的对应关系以及触控电极单元是否导通来判断是否有触控操作发生以及触控操作的压力大小。
当然,本实施例还可采用更多的电压变化,以产生更多的距离,从而提供更多的压力识别等级,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制。另外,也可逐渐减小对控制电极施加的电压的大小,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制。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触控操作发生的时间段是指在触控时间段触控操作在触控面板上发生作用并产生形变的时间段。
例如,在本实施例一示例提供的感应方法中,感应电极结构还包括:第三感应电极以及第二感应绝缘层,第三感应电极和第二感应绝缘层与第一感应电极、第一感应绝缘层以及第二感应电极同层设置,第二感应绝缘层设置在第二感应电极与第三感应电极之间,所述感应方法还包括:检测第三感应电极是否有电信号输出。由此,在向第一感应电极施加电信号,检测第二感应电极是否有电信号输出时,检测第三感应电极是否有电信号输出,若第二感应电极和第三感应电极均检测不到电信号,则可判断该感应电极结构对应的位置没有触控操作发生,若第二感应电极检测到电信号,而第三感应电极检测不到电信号,则可判断该感应电极结构对应的位置有触控操作发生,并且该触控操作的压力为P1,若第二感应电极和第三感应电极都检测到电信号,则可判断该感应电极结构对应的位置有触控操作发生,并且该触控操作的压力为P2,且P2大于P1。当然,还可设置更多的感应电极以及感应绝缘层以提供更多的压力识别等级,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制。
例如,在本发明实施例一示例提供的感应方法中,电润湿基板相对于触控基板可移动,触控电极单元还包括至少一个方向感应电极结构,方向感应电极结构与感应电极结构同层设置并设置在感应电极结构周围,感应方法还包括:检测方向感应电极是否导通,以判断触控操作是否沿从感应电极结构到方向感应电极结构的方向移动。由此,该感应方法可实现识别触控操作的运动方向,具体可参见实施例一中的相关描述,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有以下几点需要说明:
(1)本发明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
(2)为了清晰起见,在用于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附图中,层或微结构的厚度和尺寸被放大。可以理解,当诸如层、膜、区域或基板之类的元件被称作位于另一元件“上”或“下”时,该元件可以“直接”位于另一元件“上”或“下”,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
(3)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0)

1.一种触控面板,包括:
电润湿基板,所述电润湿基板包括第一衬底基板、设置在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上的多个控制电极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衬底基板和所述多个控制电极上的第一绝缘层;
多个导电流体,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远离所述控制电极的一侧,并且与所述多个控制电极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控制电极被配置为利用电压控制对应的所述导电流体的表面张力;以及
触控基板,所述触控基板与所述电润湿基板相对设置,
其中,所述导电流体设置在所述电润湿基板和所述触控基板之间,所述触控基板包括第二衬底基板和设置在所述第二衬底基板上靠近所述电润湿基板一侧的多个触控电极单元,所述多个触控电极单元与所述多个导电流体一一相对设置,各所述触控电极单元并被配置为通过对应所述导电流体的下移而导通,以识别触控操作,
所述触控电极单元包括感应电极结构,所述感应电极结构包括:第一感应电极;第二感应电极;以及第一感应绝缘层,所述第一感应电极、所述第一感应绝缘层以及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同层设置,所述第一感应绝缘层设置在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和所述第二感应电极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还包括:
绝缘流体,设置在所述电润湿基板和所述触控基板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所述导电流体的密度小于所述绝缘流体的密度。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所述第一感应电极为中心电极,所述第二感应电极为围绕所述第一感应电极设置的环状电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所述环状电极的形状包括:矩形环、八边形环或圆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在沿平行于所述第二衬底基板的方向上,所述第二感应电极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感应电极的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所述感应电极结构还包括:
第三感应电极;以及
第二感应绝缘层,
其中,所述第三感应电极和所述第二感应绝缘层与所述第一感应电极、所述第一感应绝缘层以及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同层设置,所述第二感应绝缘层设置在所述第二感应电极与所述第三感应电极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所述电润湿基板相对于所述触控基板可移动,所述触控电极单元还包括至少一个方向感应电极结构,所述方向感应电极结构与所述感应电极结构同层设置并设置在所述感应电极结构周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所述方向感应电极结构与所述感应电极结构具有相同的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方向感应电极结构包括:
第一方向感应电极结构;
第二方向感应电极结构;
第三方向感应电极结构;以及
第四方向感应电极结构,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感应电极结构与所述第三方向感应电极结构沿第一方向设置并分别设置在所述感应电极结构两侧,所述第二方向感应电极结构与所述第四方向感应电极结构沿第二方向设置并分别设置在所述感应电极结构两侧,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
11.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
第一电极引线,与所述第一感应电极电性相连;
第二电极引线,与所述第二感应电极电性相连,
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引线输入电信号,所述第二电极引线输出电信号,或者,所述第一电极引线输出电信号,所述第二电极引线输入电信号。
12.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以及触控面板,其中,所述触控面板包括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触控面板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用于显示的一侧,所述触控基板设置在所述触控面板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
胶层,设置在所述触控面板和所述显示面板之间,用于将所述触控面板和所述显示面板相粘结。
15.一种触控面板的感应方法,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包括:
在触控时间段,对所述控制电极施加电压并控制所述导电流体,使所述导电流体的表面张力增加以形成类球形;以及
检测所述触控电极单元是否导通,以判断是否有触控操作。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感应方法,其中,所述感应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第一感应电极施加电信号;以及
检测所述第二感应电极是否有电信号输出,或者,
对所述第二感应电极施加电信号;以及
检测所述第一感应电极是否有电信号输出。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感应方法还包括:检测所述第二感应电极输出的电信号的大小或者检测所述第一感应电极输出的电信号的大小。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感应方法,还包括:
在触控操作发生的时间段,逐渐增加或减小对所述控制电极施加的电压的大小;以及
当检测到所述触控电极单元导通时,记录此时所述控制电极上施加的电压的大小。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感应方法,其中,所述感应电极结构还包括:第三感应电极以及第二感应绝缘层,所述第三感应电极和所述第二感应绝缘层与所述第一感应电极、所述第一感应绝缘层以及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同层设置,所述第二感应绝缘层设置在所述第二感应电极与所述第三感应电极之间,所述感应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第三感应电极是否有电信号输出。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感应方法,其中,所述电润湿基板相对于所述触控基板可移动,所述触控电极单元还包括至少一个方向感应电极结构,所述方向感应电极结构与所述感应电极结构同层设置并设置在所述感应电极结构周围,所述感应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方向感应电极是否导通,以判断所述触控操作是否沿从所述感应电极结构到所述方向感应电极结构的方向移动。
CN201610967159.XA 2016-10-28 2016-10-28 触控面板及其感应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080212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67159.XA CN108021293B (zh) 2016-10-28 2016-10-28 触控面板及其感应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PCT/CN2017/091112 WO2018076754A1 (zh) 2016-10-28 2017-06-30 触控面板及其触控检测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US15/742,319 US10664080B2 (en) 2016-10-28 2017-06-30 Touch panel, touch detection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67159.XA CN108021293B (zh) 2016-10-28 2016-10-28 触控面板及其感应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21293A CN108021293A (zh) 2018-05-11
CN108021293B true CN108021293B (zh) 2021-11-09

Family

ID=620230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67159.XA Active CN108021293B (zh) 2016-10-28 2016-10-28 触控面板及其感应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664080B2 (zh)
CN (1) CN108021293B (zh)
WO (1) WO201807675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49048B1 (ja) * 2018-03-27 2018-06-27 株式会社ネットアプリ タッチパネルシステム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16688A (zh) * 2008-04-28 2011-04-13 利奎阿维斯塔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3592759A (zh) * 2013-11-26 2014-02-19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电润湿效应驱动液滴移动的显示器件
CN104914642A (zh) * 2014-03-13 2015-09-16 元太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泳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15987B2 (en) * 2007-02-01 2012-02-14 Qualcomm Mems Technologies, Inc. Modulating the intensity of light from an interferometric reflector
CN101382651B (zh) 2007-09-07 2011-12-14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触控式电润湿显示装置、触控式电路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1556515B (zh) 2008-04-08 2011-03-30 瑞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感应组件以及触控感应装置
TWI386838B (zh) * 2009-03-02 2013-02-21 Au Optronics Corp 觸控顯示面板與觸控基材
KR20120014808A (ko) 2010-08-10 2012-02-2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센서가 내장된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과 그 제조 방법
US20140184522A1 (en) * 2012-12-28 2014-07-03 Wintek Corporation Touch-sensitive display panel
JP6219659B2 (ja) 2013-10-04 2017-10-25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CN105867712A (zh) * 2016-06-01 2016-08-17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面板及显示设备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16688A (zh) * 2008-04-28 2011-04-13 利奎阿维斯塔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3592759A (zh) * 2013-11-26 2014-02-19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电润湿效应驱动液滴移动的显示器件
CN104914642A (zh) * 2014-03-13 2015-09-16 元太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泳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076754A1 (zh) 2018-05-03
US10664080B2 (en) 2020-05-26
CN108021293A (zh) 2018-05-11
US20190004644A1 (en) 2019-0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079767B2 (ja) 適応入力列を有するキーボード
KR101428568B1 (ko) 터치스크린을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EP2513760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ging operating modes
CN105988653A (zh) 触摸屏装置及其驱动方法和包括该装置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JP6129994B2 (ja) 局所化された力の感知の為の装置および方法
US9201468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ximity sensing with force imaging
JP6121555B2 (ja) 物理的フィードバック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制御方法、装置、並びにディスプレイアセンブリ、電子機器、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
US20120075249A1 (en) Proximity sensing for capacitive touch sensors
EP2587354B1 (en) Touch panel and output method therefor
WO2017086217A1 (ja) 電子機器
US10809785B2 (en) Electronic device,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same, and wireless controllable electronic assembly
KR20180017852A (ko) 터치 입력 장치의 압력 터치 방법
KR20180068303A (ko) 근접도-기반 햅틱 피드백을 위한 시스템들 및 방법들
CN106293249B (zh) 一种触控模组、触控输入***
KR101524928B1 (ko) 디지타이저 기능을 구비한 터치패널
EP3043474B1 (en) Touch pad using piezo effect
CN108021293B (zh) 触控面板及其感应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US20160034092A1 (en) Stackup for touch and force sensing
KR101099598B1 (ko) 압전식 햅틱 겸용 터치 패널 모듈 및 터치 스크린 모듈
TWI514209B (zh) 觸控反饋裝置及其應用
KR101890665B1 (ko) 터치 입력 장치의 압력 터치 방법
EP3839711A1 (en) A touch panel
CN114564124A (zh) 压感触控组件及压感触控面板
CN110597417A (zh) 一种用于用户互动的计算设备
KR20180013308A (ko)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