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16149B -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调整方法 - Google Patents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调整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16149B
CN108016149B CN201711037107.3A CN201711037107A CN108016149B CN 108016149 B CN108016149 B CN 108016149B CN 201711037107 A CN201711037107 A CN 201711037107A CN 108016149 B CN108016149 B CN 1080161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or belt
printing
displacement
transport
be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03710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016149A (zh
Inventor
百濑成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0161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161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0161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161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5/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continuous form, e.g. web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5/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continuous form, e.g. webs
    • B41J15/04Supporting, feeding, or guiding devices; Mountings for web rolls or spindles
    • B41J15/048Conveyor belts or like feed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7Conveyor belts or like feed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8Controlling printhead for accurately positioning print image on printing material, e.g. with the intention to control the width of margi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0Registering, tensioning, smoothing or guiding web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Coloring (AREA)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提供印刷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调整方法,其能够以更高的精度,对与印刷介质的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墨滴着落位置偏移进行校正。印染装置(100)具备:输送带(23),其沿输送方向输送布帛(1);印刷部(40),其通过对输送的布帛(1)给予墨滴而进行印刷;以及控制部(80),其对给予墨滴的位置进行控制,其中,装置控制部(80)根据位移特性数据,对与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上的给予墨滴的位置进行校正,该位移特性数据表示伴随输送带(23)的向输送方向的移动的输送带(23)的向与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的位移量。

Description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调整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输送带上所输送的印刷介质上进行印刷的印刷装置及该印刷装置的调整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印刷装置,例如已知一种像在长布料上进行印刷的印染装置那样,在由输送带输送的印刷介质上进行印刷的喷墨式打印机。
在这种印刷装置中,对抑制因印刷介质在输送带上的输送精度(误差)而导致的印刷质量下降的技术进行了研究。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印刷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具备:输送带,其将印刷介质(印刷用纸)沿着输送方向(副扫描方向)进行输送;头,其通过沿着与输送方向垂直的主扫描方向使喷嘴延伸的方式进行配置;以及校正单元,其对应于伴随输送带的旋转的墨滴的着落位置偏移,对从头吐出油墨液滴的吐出时机进行校正。此外,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一种印刷装置,其具备:蛇行检测单元,其对输送的印刷介质(记录介质)的蛇行进行检测;以及控制单元,其执行对检测到的蛇行进行消除的蛇行消除处理。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印刷装置中,存在以下课题:虽然能够对伴随输送的输送方向(副扫描方向)上的墨滴着落位置偏移进行校正,但是无法对与输送方向垂直的主扫描方向上的墨滴着落位置偏移进行校正。
此外,在专利文献2所述的印刷装置中,通过检测出印刷介质的蛇行,消除蛇行,能够抑制印刷介质产生褶皱,但是对于与输送方向(副扫描方向)垂直的主扫描方向上的墨滴着落位置偏移的校正,针对墨滴的大小或其节距的精度,可能无法获得充分的校正精度等,还存在改善的余地。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6932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18703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的至少一部分而做出的,可实现为以下的应用例或方式。
[应用例1]本应用例涉及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输送带,其沿输送方向输送印刷介质;印刷部,其通过对输送的所述印刷介质给予墨滴而进行印刷;以及控制部,其对给予所述墨滴的位置进行控制,其中,所述控制部根据位移特性数据,对与所述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上的所述墨滴给予位置进行校正,该位移特性数据表示伴随所述输送带的向所述输送方向的移动的所述输送带的向与所述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的位移量。
根据本应用例,控制部根据位移特性数据,对与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上的给予墨滴的位置进行校正,该位移特性数据表示伴随输送带的向输送方向的移动的输送带的向与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的位移量。也就是,向由输送带输送、伴随着输送带的位移其位置进行位移的印刷介质给予的墨滴的位置,根据位移特性数据进行校正,该位移特性数据表示伴随输送带的向输送方向的移动的输送带的向与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的位移量。其结果,能够以更高的精度对输送带的向与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的位移进行校正,从而能够更有效地抑制伴随位移的印刷质量下降。
[应用例2]在上述应用例涉及的印刷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位移特性数据,确定与所述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上的所述印刷的基准位置。
根据本应用例,控制部根据位移特性数据,确定与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上的印刷基准位置,该位移特性数据表示伴随输送带的向输送方向的移动的输送带的向与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上的位移量。其结果,能够在更适当的位置,对由输送带输送、伴随着输送带的位移其位置进行位移的印刷介质进行印刷。
[应用例3]在上述应用例涉及的印刷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特性数据包括所述位移量发生变化的至少一个周期的数据,所述控制部根据对应于所述一个周期内的所述输送带的旋转位置而得到的所述位移量,对所述旋转位置处的与所述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上的给予所述墨滴的位置进行校正。
根据本应用例,位移特性数据包括位移量发生变化的至少一个周期的数据,该位移特性数据表示伴随输送带的向输送方向上的移动的输送带的向与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的位移量。此外,控制部根据对应于一个周期内的输送带的旋转位置得到的位移量,对该旋转位置处的与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上的给予墨滴的位置进行校正。也就是,向由输送带输送、伴随着输送带的位移而位移的印刷介质上给予的墨滴的位置,根据与输送带向输送方向的移动位置相对应的位移量数据(位移特性数据)进行校正。其结果,能够以更高的精度对输送带的向与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的位移进行校正,从而能够抑制印刷质量的下降。
[应用例4]在上述应用例涉及的印刷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具备图像处理部,其为了测量所述位移量,对所述印刷部所印刷的规定图案进行图像识别,通过图像处理,获取所述位移特性数据。
根据本应用例,印刷装置具备图像处理部,其为了测量伴随输送带的向输送方向的移动的输送带的向与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的位移量,对印刷部所印刷的规定图案进行图像识别,通过图像处理获取位移特性数据。因此,例如,印刷装置的用户能够更新位移特性数据,以应对印刷装置的最新状态。其结果,能够以更高的精度对输送带的向与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的位移进行校正,从而能够抑制印刷质量的下降。
[应用例5]本应用例涉及的印刷装置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装置具备:输送带,其沿输送方向输送印刷介质;以及印刷部,其通过对输送的所述印刷介质给予墨滴而进行印刷,上述印刷装置的调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位移特性数据的步骤,所述位移特性数据表示伴随所述输送带的向所述输送方向的移动的所述输送带的向与所述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的位移量;以及确定所述输送带的旋转位置的步骤,在所述输送带的旋转位置根据所述位移特性数据,进行所述印刷装置的调整,其中,在确定的所述旋转位置中,对与所述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上的给予所述墨滴的位置进行调整。
在本应用例的印刷装置的调整方法中,包括以下步骤:获取位移特性数据的步骤,该位移特性数据表示伴随输送带的向输送方向的移动的输送带的向与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上的位移量;以及确定输送带的旋转位置的步骤,在该旋转位置根据获取的位移特性数据,进行印刷装置的调整。此外,在此处确定的旋转位置中,对与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上的给予墨滴的位置进行调整。也就是,在根据位移特性数据确定的旋转位置,对与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上的给予墨滴的位置进行调整,该位移特性数据表示伴随输送带的向输送方向的移动的输送带的向与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的位移量。因此,能够在输送带的向与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的位移更稳定的位置,对给予墨滴位置进行调整,从而能够进行更适当的调整。
[应用例6]在上述应用例涉及的印刷装置的调整方法中,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位移特性数据,求出所述输送带向与所述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进行位移的宽度的中心值,将所述输送带位于所述中心值时的所述输送带的旋转位置,确定为对所述印刷装置进行调整的所述输送带的旋转位置。
根据本应用例,输送带向与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进行位移的宽度的中心值,在输送带位于该中心值时的输送带的旋转位置,能够对与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上的给予墨滴的位置进行调整,因此,能够在输送带的向与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的位移更稳定的位置,对给予墨滴的位置进行调整,从而能够进行更适当的调整。
[应用例7]在上述应用例涉及的印刷装置的调整方法中,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位移特性数据,求出在与所述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上,所述输送带最常位于的最频位置,将所述输送带位于所述最频位置时的所述输送带的旋转位置,确定为对所述印刷装置进行调整的所述输送带的旋转位置。
根据本应用例,能够在与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上,输送带最常位于的最频位置,对与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上的给予墨滴的位置进行调整,从而能够进行反映调整结果的时间贡献率更高、更有效的调整。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印刷装置”的印染装置的概略图。
图2是说明装置控制部及图像处理装置的功能的框图。
图3是打印机驱动器的基本功能的说明图。
图4是示出从头的下表面观察的、喷嘴的排列例子的模式图。
图5是示出用于求取位移量的、规定图案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6是示出对输送带的位移特性数据进行制图的例子的图表。
图7是示出对测量得到的位移特性数据的两个周期进行制图的例子的图表。
符号说明
1…布帛,10…布帛供给部,11…轴部,12…轴承部,20…布帛输送部,21…输送辊,22…张紧辊,23…输送带,23a…支承面,23b…内周面,24…带转动辊,25…带驱动辊,26…输送辊,27…干燥单元,28…输送辊,29…导带器,30…布帛回收部,31…轴部,32…轴承部,40…印刷部,41…头,41a…吐出面,42…头移动部,43…喷嘴,50…维护部,51…处理部,52…基部,60…布帛推压部,80…装置控制部,81…接口,82…CPU,83…存储器,84…驱动控制部,90…图像处理装置,91…图像控制部,92…输入部,93…显示部,94…存储部,95…CPU,96…ASIC,97…DSP,98…存储器,99…接口,100…印染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并不限定本发明。此外,在以下的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有时会以不同于实际的尺度进行描述。此外,在附图上标记的坐标中,Z轴方向是上下方向,+Z方向是上方,X轴方向是前后方向,-X方向是前侧方向,Y轴方向是左右方向,+Y方向是左方向,X-Y平面是水平面。
(实施方式)
〈印刷装置(印染装置)的基本结构〉
图1是示出作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印刷装置的印染装置100的概略图,从正面示出了设置于地面9的印染装置100。
印染装置100是通过向作为“印刷介质”的布帛1吐出(给予)墨滴并形成图像,由此进行布帛1的印染的喷墨式印刷装置。作为布帛1,例如使用棉、绢、羊毛、化学纤维、混纺等布帛。
印染装置100由布帛供给部10、布帛输送部20、布帛回收部30、印刷部40、维护部50、布帛推压部60、装置控制部80及图像处理装置90等构成。
布帛供给部10对被给予油墨前的、也就是尚未形成期望图像的布帛1进行收容。布帛供给部10具有轴部11及轴承部12。
轴部11在圆周方向上可转动地支承绕成卷的带状布帛1。轴部11可拆装地安装于轴承部12。
轴承部12具有使轴部11转动驱动的转动驱动部(省略图示),可转动地支承轴部11。转动驱动部通过装置控制部80进行控制,在布帛1容易拉伸的情况下,使轴部11沿着送出方向转动。此外,在需要对布帛1施加张力的情况下,停止转动,进行施加负荷的控制。
布帛输送部20在从布帛供给部10经由印刷部40到布帛回收部30为止的输送路径上,对布帛1进行输送。布帛输送部20具备:输送辊21、26、28、张紧辊22、输送带23、带转动辊24、带驱动辊25、干燥单元27、导带器29等。
输送带23形成为环状,挂在带转动辊24及带驱动辊25上。输送带23以规定张力作用的状态进行保持,使得架设在带转动辊24及带驱动辊25之间的部分与地面9平行。在输送带23的表面(支承面23a)上,设有使布帛1粘合的粘合层(省略图示)。输送带23在设有粘合层的支承面23a上,对布帛1进行支承。
带转动辊24及带驱动辊25对输送带23的内周面23b进行支承。此外,也可以构成为:在带转动辊24与带驱动辊25之间,设有从内周面23b支承输送带23的支承部。
在输送路径中,带驱动辊25配置在带转动辊24的下游侧。带驱动辊25通过装置控制部80控制转动。输送带23通过带驱动辊25的转动而转动,伴随着输送带23的转动,带转动辊24进行转动。通过输送带23的转动,支承于输送带23(支承面23a)的布帛1沿着输送方向进行输送。也就是,从带转动辊24朝向带驱动辊25的方向即为输送方向。
张紧辊22在输送路径中,设置于布帛供给部10与输送带23之间,在与输送带23(与布帛1粘合的支承面23a)之间使布帛1产生规定的张力。
输送辊21在布帛供给部10与张紧辊22之间转送布帛1。
输送辊26转送由输送带23输送的布帛1。
干燥单元27设置在输送辊26与输送辊28之间,对给予油墨后的布帛1进行引导并烘干。输送辊28将由干燥单元27引导的布帛1转送到布帛回收部30。
导带器29是在与输送带23的印刷部40对置的区域(印刷区域)中,以从输送带23的宽度方向两端侧夹住输送带23的方式设置的一对平板状的导向器,由此可防止在印刷区域中,输送带23沿着与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位移。
布帛回收部30对被给予油墨且干燥完成(也就是形成(印刷)有期望图像)布帛1进行收容。布帛回收部30具备轴部31及轴承部32。
轴部31在圆周方向上可转动地设置,以将布帛1绕成卷状进行收容。轴部31可拆装地安装于轴承部32。
轴承部32具备使轴部31转动驱动的转动驱动部(省略图示),可转动地支承轴部31。转动驱动部通过装置控制部80进行控制,使轴部31朝着卷绕布帛1的方向转动。
印刷部40通过装置控制部80进行控制,向布帛1吐出墨滴。印刷部40具备:头41、头移动部42、油墨供给部(省略图示)。头41上具备吐出面41a,其将供给自油墨供给部的油墨作为墨滴吐出。在吐出面41a上,形成有吐出墨滴的多个喷嘴43。在印刷区域中,吐出面41a以与输送带23输送的布帛1相对置的方式进行设置。
头移动部42由搭载头41的滑架、在与布帛1的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上进行设置的导轴、使滑架沿着导轴移动的驱动机构等构成(省略图示),使头41沿着与输送方向相交的布帛1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移动。
图4是示出从头41的下表面观察的、喷嘴43的排列例子的模式图。
在头41上,通过沿着布帛1的输送方向(Y轴方向)配置的多个喷嘴43,形成有例如四个喷嘴列,每个喷嘴列吐出不同颜色的油墨(例如,青色:C,品红色:M,黄色:Y,黑色:K)。图4所示的例子中,各个喷嘴列分别由#1~#400的400个喷嘴43构成。
维护部50(参照图1)通过装置控制部80控制,进行输送带23的维护。维护部50具备处理部51、基部52等。处理部51例如具备除去附着在输送带23上的灰尘或线头等异物的除去部、或输送带23的粘合层劣化等情况下修补粘合层的粘合层修补部等,对输送带23执行各种处理的机构(省略图示)。基部52可升降地支承处理部51。
布帛推压部60在比印刷部40更靠近输送路径的上游侧,设置在输送带23的上部。布帛推压部60将布帛1推压到具有粘合层的支承面23a上,防止从输送带23离开(浮动)。
图2是说明装置控制部80及图像处理装置90的功能的框图。
图像处理装置90具备图像控制部91、输入部92、显示部93、存储部94等,执行与借助网络等所连接的外部电子设备的数据收发或者印染装置100印刷的工作控制、印刷的相关图像处理等。图像处理装置90优选为使用个人计算机构成。
在图像处理装置90操作的软件中,包括处理印刷图像数据的普通图像处理应用程序软件(以下称为应用程序),以及根据图像数据生成印染装置100执行印刷所需的印刷数据的打印机驱动器软件(以下称为打印机驱动器)。
图像控制部91具备: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95、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96、DSP(Digital Signal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97、存储器98、以及接口99等。
输入部92是作为人机接口的信息输入单元。具体而言,例如是键盘或连接有信息输入设备的端口等。
显示部93是作为人机接口的信息显示单元(显示器),根据图像控制部91的控制,显示从输入部92输入的信息,以及与印刷的图像、印刷工作相关的信息等。
存储部94是硬盘驱动器(HDD)或存储卡等可改写的存储介质,存储有图像处理装置90操作的软件(通过图像控制部91操作的程序)以及与印刷图像、印刷工作相关的信息等。
存储器98是用以确保由CPU95操作的程序的存储区域或者操作的作业区域等的存储介质,由RAM、EEPROM等的存储元件构成。
装置控制部80具备接口81、CPU82、存储器83、驱动控制部84等,统一对印染装置100的各驱动部进行控制。具体而言,装置控制部80执行印刷部40的控制(对头41的油墨吐出控制、或对头移动部42的头移动控制)、以及对布帛输送部20的输送驱动控制等。
印刷时,装置控制部80根据从图像处理装置90发送来的印刷数据,对于通过布帛输送部20供给到印刷区域的布帛1,反复执行如下动作:一边沿着导轴使支撑头41的滑架朝着主扫描方向(X轴方向)移动,一边从头41吐出墨滴;以及通过布帛输送部20(输送带23),使布帛1朝着与主扫描方向相交的输送方向(+Y方向)移动。通过上述动作,在布帛1上形成(印刷)期望的图像。
接口81连接到图像处理装置90(接口99),在与图像处理装置90之间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CPU82是用以进行印染装置100整体的驱动控制的运算处理装置。
存储器83是用以确保由CPU82操作的程序的存储区域或者操作的作业区域等的存储介质,由RAM、EEPROM等的存储元件构成。
CPU82根据存储器83中所存储的程序、以及从图像处理装置90接收的印刷数据,借助驱动控制部84,对布帛供给部10、布帛输送部20、布帛回收部30、印刷部40、维护部50、布帛推压部60进行控制。
〈打印机驱动器的基本功能〉
图3是打印机驱动器的基本功能的说明图。
通过打印机驱动器将印刷数据从图像处理装置90发送到装置控制部80,由此开始对于布帛1的印刷。印刷数据由打印机驱动器生成。
下面,参照图3,对印刷数据的生成处理进行说明。
打印机驱动器从应用程序接收图像数据,转换成装置控制部80能够解释的形式的印刷数据,将印刷数据输出到装置控制部80。将来自应用程序的图像数据转换成印刷数据时,打印机驱动器执行分辨率转换处理、颜色转换处理、半色调处理、点阵化处理、指令附加处理等。
分辨率转换处理是将从应用程序输出的图像数据转换成,在布帛1上进行印刷时的分辨率(印刷分辨率)的处理。例如,印刷分辨率指定为720×720dpi的情况下,将从应用程序接收的矢量格式的图像数据转换成分辨率为720×720dpi的位图格式的图像数据。分辨率转换处理后的图像数据的各像素数据由配置成矩阵状的像素构成。各像素具有RGB色彩空间的例如256级灰度值。也就是,分辨率转换后的像素数据表示对应像素的灰度值。
将配置成矩阵状的像素内的、沿着规定方向排列的1列像素所对应的像素数据,称为点阵数据。此外,点阵数据所对应的像素排列的规定方向,与印刷图像时的头41的移动方向(主扫描方向)相对应。
颜色转换处理是将RGB数据转换成CMYK色彩空间的数据的处理。CMYK色是指青色(C)、品红色(M)、黄色(Y)、黑色(K),CMYK色彩空间的图像数据是印染装置100具有的油墨颜色所对应的数据。因此,例如,印染装置100使用CMYK色系的10种油墨的情况下,打印机驱动器根据RGB数据,生成CMYK色系的10维空间的图像数据。
该颜色转换处理根据将RGB数据的灰度值与CMYK色系数据的灰度值相关联的表格(颜色转换查找表LUT)来进行。此外,颜色转换处理后的像素数据是通过CMYK色彩空间表示的例如256级的CMYK色系数据。
半色调处理是将高灰度级数(256级)的数据转换成印染装置100可形成灰度级数的数据的处理。通过该半色调处理,表示256级的数据例如被转换成,表示2级(有、无墨点)的1位数据、或者表示4级(无墨点、小墨点、中墨点、大墨点)的2位数据。具体而言,从灰度值(0~255)与墨点生成率相对应的墨点生成率表格中,求出与灰度值对应的墨点的生成率(例如,4级的情况下,无墨点、小墨点、中墨点、大墨点各自的生成率),在得到的生成率中,利用抖动法、误差扩散法等,以分散形成墨点的方式创建像素数据。
点阵化处理是将排列成矩阵状的像素数据(例如上述的1位或2位数据),按照印刷时的墨点形成顺序进行排序的处理。点阵化处理中包括下述分配处理:将由半色调处理后的像素数据构成的图像数据分配到,头41(喷嘴列)一边扫描移动一边吐出墨滴的各路径动作中。分配处理结束后,将排列成矩阵状的像素数据分配到,形成构成印刷图像的各点阵线的实际喷嘴。
指令附加处理是在经过点阵化处理的数据中,附加印刷方式所对应的指令数据的处理。作为指令数据,例如有与印刷介质(布帛1)的输送规格(在输送方向上的移动量和速度等)相关的输送数据等。
基于打印机驱动器的上述处理,根据CPU95的控制,通过ASIC96及DSP97(参照图2)进行,生成的印刷数据通过印刷数据发送处理,借助接口99发送到装置控制部80。
在以上说明的基本结构的印染装置100中,在印刷区域中,输送带23在与输送方向(Y轴方向)相交的布帛1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上略微位移的情况下,随之,布帛1的X轴方向的位置发生位移,由此,吐出到布帛1上的墨滴的着落位置(由墨滴形成的墨点位置)偏移,可能会导致由多个墨点构成印刷质量(图像质量)下降。
由于导带器29以与输送带23的宽度方向端部相抵接的方式进行引导,从而可抑制与输送带23的输送方向(Y轴方向)相交的布帛1在宽度方向(X轴方向)上的大幅度蛇行。但是,例如,输送带23的短边长度存在偏差的情况下、或者由于输送带23的加工处理程度而导致宽度方向端部具有凹凸的情况下,伴随着输送带23的旋转,根据来自与输送带23滑接的导带器29的应力,可能会导致输送带23略微位移。此外,除上述原因以外,例如,由于输送辊21、26、28、张紧辊22、输送带23、带转动辊24、带驱动辊25等的偏心,或者装配精度偏差等,可能会导致输送带23略微位移。
由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印染装置100中,预先将伴随输送带23的向输送方向的移动的输送带23的向与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的位移量,作为印染装置100所具有的位移特性数据进行评价并获取,装置控制部80能够根据该位移特性数据,对在与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上给予墨滴的位置进行校正。
下面进行具体说明。
〈位移特性数据〉
首先,对位移特性数据及其获取方法进行说明。在本申请发明的印染装置100的调整方法中,包括获取该位移特性数据的步骤。
在载置(支撑)于输送带23且被输送到印刷区域的印刷介质(布帛1或印刷纸)上印刷规定图案,通过分析该印刷的规定图案,求出输送带23朝着与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移动的位移量。
图5是示出用于求取位移量的、规定图案的例子的说明图。
规定图案是由从头41上所设置的特定喷嘴列吐出的墨滴形成的着落图案(图5所示的点列K)。特定喷嘴列是指,由沿着输送方向配置的多个喷嘴43(参照图4)构成的喷嘴列中的任意喷嘴列,例如吐出黑色油墨(K)的喷嘴列。此外,作为图5所示的规定图案的点列K,表示为由点列构成的线条。
首先,在输送***的原点位置使输送带23停止,此外,使头41在主扫描方向(X轴方向)的规定位置(例如输送带23的短边的大致中央位置)停止,从喷嘴列吐出一滴墨滴,形成点列K1。接着,使印刷介质沿着输送方向(+Y方向)移动与喷嘴列同等的长度D,再次从喷嘴列吐出一滴墨滴,形成点列K2。同样地,反复进行印刷介质的移动及墨滴的吐出,印刷作为由点列K1~点列Kn构成的规定图案的点列K。
此处,输送***的原点位置是指,构成布帛输送部20的输送带23的旋转位置或各输送辊的转动位置被确定的预定的规定位置,只要是能够重现的位置即可。输送带23的旋转位置或各输送辊的转动位置的信息通过设置在各处的、例如编码器等获得。
接着,从印染装置100取出印刷有规定图案(点列K)的印刷介质,测量点列K1~点列Kn在主扫描方向(X轴方向)上的位移量。位移量的测量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使用CCD(Charge Coupled Device)图像传感器等,捕获规定图案(点列K)的图像作为图像数据,通过图像处理取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在图像处理装置90中捕获规定图案(点列K)作为图像数据,通过图像控制部91进行图像处理,由此求出位移量。即,图像处理装置90具备作为“图像处理部”的功能:为了测量位移量,对印刷部40印刷的规定图案进行图像识别,并进行图像处理,由此获取位移特性数据。
此外,为了在不从印染装置100取出印刷有规定图案(点列K)的印刷介质的情况下,能够测量位移量,也可以构成为在印染装置100中具备CCD图像传感器等的图像获取部。这种情况下,图像获取部配置在能够获取印刷有规定图案(点列K)的图像的位置,也就是,相对于头41配置在布帛1的输送路径的下游侧。此外,图像获取部获取的图像数据优选构成为发送到图像处理装置90。这种情况下,包括图像获取部在内,图像处理装置90发挥了作为“图像处理部”的功能。
在该结构中,获取规定图案(点列K)的图像时,为了不受在与输送带23的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上的位移的影响,例如,优选为在印刷规定图案(点列K)的印刷介质上,预先设置作为基准的直线(沿着输送方向延伸的基准线)。通过这种设置,求出X轴方向上与基准线的相对值,作为位移量。
作为根据规定图案(点列K)的图像数据,通过图像处理求出位移量的方法,例如有以下方法:求出点列K1~点列Kn各自的重心P的位置(图5中将点列K3的重心位置表示为P),再求出X轴方向上的该位移量。求出各点列Kn的重心P的位置(X值)相对于基准位置的点列K1的重心P的位置(X值)的差值,作为位移特性数据。
图6是表示对根据图5的规定图案(点列K)的图像数据获取的输送带23的位移特性数据进行制图的例子的图表。例如,如图5所示的点列K2那样,印刷位置相对于基准位置的点列K1在+X方向上偏移,表示印刷介质(输送带23)沿着-X方向位移,因此,图6所示的图表的各绘图表示的X轴极性与图5所示的点列中对应点列的X轴方向的偏移的极性反向。
此外,规定图案不限定于上述图案。只要是能够通过输送***(布帛输送部20)的位置(例如输送带23的旋转位置),获取与输送带23的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上的位移量作为位移特性数据的图案即可。例如,也可以是一边使输送带23从输送***的原点位置以固定速度旋转,一边从移动到输送带23的短边的大致中央位置的特定喷嘴43以固定间隔吐出墨滴,形成连续的点列,由此获得的图案。
如果伴随着输送带23的向输送方向的移动的输送带23的向与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位移起因于输送带23的宽度方向端部的凹凸,则位移特性数据的周期与输送带23的旋转周期一致,如果有其他因素结合,则该周期有可能变长。
图7是表示对测量得到的位移特性数据的两个周期进行制图的例子的图表。有多个重要因素导致输送带23在与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上进行位移的情况下,位移特性数据的周期T比输送带23的旋转周期更长。
这样,作为具有周期性的特性,获得位移特性数据的情况下,无论其原因何在,可以根据从输送***的原点位置的输送量,基于位移特性数据,对在与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上给予墨滴的位置进行校正,由此能够抑制印刷质量的下降。此外,根据在与输送带23的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上的位移宽度、以及位移位置的分布,对印染装置100进行调整,由此能够抑制印刷质量的下降。
下面,对调整方法、校正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印刷装置(印染装置)调整位置的确定〉
印染装置100的一个调整内容是,主扫描方向(X轴方向)上的墨滴着落位置的调整。这是随着头41的扫描移动,进行墨滴着落位置偏移的校正,首先,确定扫描移动的去路中的墨滴着落位置作为目标点,接着以使扫描移动的返路中的墨滴着落位置与去路中的墨滴着落位置重合的方式进行调整(位置偏移的校正)。
目标点是确定主扫描方向(X轴方向)上的印刷区域的位置,通过确定目标点,可确定上述印刷图像的排列成矩阵状的像素数据相对于布帛1在X轴上的位置。也就是,使扫描移动的去路、返路中的墨滴着落位置偏移重合的位置在X轴上移动,印刷区域的位置也根据该移动量而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的印染装置100的调整方法中,包括以下步骤:根据位移特性数据,确定进行印染装置100的调整的输送带23的旋转位置。具体而言,根据位移特性数据,确定用于确定上述目标点的输送带23的旋转位置。更具体而言,根据位移特性数据,求出输送带23在与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上进行位移的宽度的中心值,将输送带23位于中心值时的旋转位置确定作为用以确定目标点输送带23的旋转位置。例如,图7所示例子的情况下,作为周期T内输送带23的旋转位置,由于y1、y2、y3的位置是指输送带23位于输送带23朝着与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位移的宽度(x1~x2)的中心值(x3)处的输送带23的旋转位置,因而在该任意位置,进行印染装置100的调整(目标点的确定以及墨滴着落位置偏移的校正)。
确认位移特性数据具有周期性的情况下,即通过输送***(布帛输送部20)的位置可重现输送带23朝着与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的位移量的情况下,y1、y2、y3的位置可以通过参照位移特性数据,作为给定x3的位置而简单地求出。
此外,例如,当求出位移特性数据作为基于原因m、n、l的函数f(m、n、l)时,也可采取以下方法:根据最小值x1、最大值x2求出中心值x3,作为给定x3的m、n、l,导出输送***(布帛输送部20)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图像处理装置90求出的位移特性数据存储在装置控制部80所具备的存储器83中。装置控制部80根据存储器83中所存储的位移特性数据,确定与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上的印刷基准位置。具体而言,首先,装置控制部80根据位移特性数据,导出用以确定目标点的输送***(布帛输送部20)的位置(例如输送带23的旋转位置),以头41移动到所导出的位置的方式,驱动输送***(布帛输送部20)。接着,装置控制部80根据位移特性数据,导出目标点(扫描移动的去路中的墨滴着落位置),驱动头移动部42,使头41移动到目标点。
印染装置100的操作者以对准该目标点的方式,对扫描移动的返路中的墨滴着落位置进行调整(位置偏移的校正)。
如上所述,目标点是确定主扫描方向(X轴方向)上的印刷区域的点,确定目标点即是指,确定在与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上的印刷基准位置。
另外,由于目标点是确定主扫描方向(X轴方向)上的印刷区域的点,因此换言之,根据位移特性数据确定目标点即是指,根据位移特性数据,对与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上的墨滴给予位置进行校正。
〈油墨吐出位置的校正〉
在本实施方式中,获得的位移特性数据是具有周期性的特性数据的情况下,也就是,位移特性数据包括位移量发生变化的至少一个周期的数据的情况下,装置控制部80根据一个周期内的输送带23的旋转位置所对应得到的位移量,对旋转位置处与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上的墨滴给予位置进行校正。
具体而言,例如,当想要仅使用吐出黑色油墨的喷嘴列,印刷以下直线:即朝向输送方向(Y轴方向)的进给节距从基准位置开始以节距D的间隔,根据n次的通过朝着一个输送方向(Y轴方向)延伸的直线的情况下,输送带23根据图6所示的位移特性数据发生位移,所印刷的直线变为图5所示的非连续的直线。由于通过位移特性数据可得知输送带23的旋转位置所对应的位移量,因此,装置控制部80根据各通过的位置(即输送带23的旋转位置)对墨滴吐出时机进行校正控制,从而能够将非连续的直线印刷成更近似一条直线的直线。
更具体而言,装置控制部80将X轴方向的校正量所对应的墨滴吐出的时机校正量制成数据表格。仅以各路径中对应的校正量,根据驱动控制部84(参照图2)校正头41的驱动时机,由此能够将印刷直线的位置校正到适当位置。
此外,由于墨滴吐出的时机校正量通过滑架的移动速度可简单地算出,因此,也可以一边检测滑架的移动速度,一边在该积分值与X轴方向的校正量相符的时机执行吐出的实时校正。
如上所述,根据基于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调整方法,可获得以下的效果。
装置控制部80根据位移特性数据,对与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上的墨滴给予位置进行校正,该位移特性数据表示伴随输送带23的向输送方向的移动的输送带23的向与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的位移量。也就是,由输送带23输送、伴随着输送带23的位移而其位置位移的布帛1上被给予墨滴的位置,根据位移特性数据进行校正,该位移特性数据表示伴随输送带23的向输送方向的移动的输送带23的向与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的位移量。其结果,能够以更高的精度对输送带23在与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上的位移进行校正,从而能够更有效地抑制位移导致的印刷质量下降。
此外,装置控制部80根据位移特性数据,确定与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上的印刷基准位置,该位移特性数据表示伴随输送带23的向输送方向的移动的输送带23的向与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的位移量。其结果,能够在更适当的位置,对于由输送带23输送、伴随着输送带23的位移而其位置位移的布帛1进行印刷。
此外,获取的表示伴随输送带23的向输送方向的移动的输送带23的向与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的位移量的位移特性数据,是具有周期性的位移特性数据的情况下,也就是,位移特性数据包括位移量发生变化的至少一个周期的数据的情况下,装置控制部80根据一个周期内的输送带23的旋转位置所对应得到的位移量,对旋转位置处与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上的墨滴给予位置进行校正。也就是,由输送带23输送,伴随着输送带23的位移而位移的布帛1上被给予墨滴的位置,根据输送带23在输送方向上的移动位置所对应的位移量的数据(位移特性数据)进行校正。其结果,能够以更高的精度对输送带23在与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上的位移进行校正,从而能够抑制印刷质量下降。
此外,印染装置100具备作为图像处理部的图像处理装置90,其为了测量伴随输送带23的向输送方向的移动的输送带23的向与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的位移量,对印刷部40所印刷的规定图案进行图像识别,通过图像处理获取位移特性数据。因此,例如,印染装置100的用户能够更新位移特性数据,以应对印染装置100的最新状态。其结果,能够以更高的精度对输送带23在与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上的位移进行校正,从而能够抑制印刷质量的下降。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印染装置100的调整方法中,包括以下步骤:获取位移特性数据的步骤,该位移特性数据表示伴随输送带23的向输送方向的移动的输送带23的向与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的位移量;以及确定输送带23的旋转位置的步骤,在该旋转位置根据获取的位移特性数据,进行印染装置100的调整。此外,在此处确定的旋转位置中,对与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上的墨滴给予位置进行调整。也就是,在根据位移特性数据确定的旋转位置,对与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上的墨滴给予位置进行调整,该位移特性数据表示伴随输送带23的向输送方向的移动的输送带23的向与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的位移量。因此,能够在输送带23在与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上的位移更稳定的位置,对给予墨滴的位置进行调整,从而能够进行更适当的调整。
此外,输送带23向与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上位移的宽度的中心值,在输送带23位于该中心值时的输送带23的旋转位置中,能够对与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上的墨滴给予位置进行调整,因此,能够在输送带23向与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的位移更稳定的位置,对给予墨滴的位置进行调整,从而能够进行更适当的调整。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对上述实施方式施加各种变更或改良等。下面对变形例进行说明。此处,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部位,使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变形例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确定印染装置100的调整中的目标点的输送带23的旋转位置设为,输送带23位于输送带23向与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进行位移的宽度的中心值时的输送带23的旋转位置,但不限定于此。
也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根据位移特性数据,求出在与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上,输送带23最常位于的最频位置,将输送带23位于最频位置时的输送带23的旋转位置,确定为对印染装置100进行调整的输送带23的旋转位置。根据该方法,能够在与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上,输送带23最常位于的最频位置,对与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上的墨滴给予位置进行调整,从而能够进行反映调整结果的时间贡献率更高、更有效的调整。
(变形例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图像处理装置90具备作为“图像处理部”的功能的例子,该“图像处理部”为了测量伴随输送带23的向输送方向的移动的输送带23的向与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上的位移量,对印刷部40所印刷的规定图案进行图像识别,通过图像处理获取位移特性数据,但是印染装置100也可以不具备“图像处理部”。
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制造印染装置100的厂商在每个印染装置100获取输送带23的位移特性数据,将位移特性数据存储在存储器83或存储部94中,向用户提供印染装置100。在用户的使用阶段中,装置控制部80通过获取存储器83或存储部94中所存储的位移特性数据,能够执行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调整或校正。
此外,或者也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对印染装置100进行维护时,印刷用以获取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位移特性数据的规定图案,通过分析该结果,使用图像处理装置90以外的单元,创建位移特性数据。

Claims (5)

1.一种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输送带,其沿输送方向输送印刷介质;
印刷部,其通过对输送的所述印刷介质给予墨滴而进行印刷;以及
控制部,其对给予所述墨滴的位置进行控制,
所述控制部根据位移特性数据,对与所述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上的给予所述墨滴的位置进行校正来对印刷装置进行调整,所述位移特性数据表示伴随所述输送带的向所述输送方向的移动的所述输送带的向与所述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的位移量,
所述印刷装置根据所述位移特性数据,求出在与所述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上,所述输送带最常位于的最频位置,将所述输送带位于所述最频位置的所述输送带的旋转位置,确定为对所述印刷装置进行调整的所述输送带的旋转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位移特性数据,确定与所述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上的所述印刷的基准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位移特性数据包括所述位移量发生变化的至少一个周期的数据,
所述控制部根据对应于所述一个周期内的所述输送带的旋转位置而得到的所述位移量,对所述旋转位置处的与所述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上的给予所述墨滴的位置进行校正。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图像处理部,其为了测量所述位移量,对所述印刷部所印刷的规定图案进行图像识别,通过图像处理,获取所述位移特性数据。
5.一种印刷装置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印刷装置具备:
输送带,其沿输送方向输送印刷介质;以及
印刷部,其通过对输送的所述印刷介质给予墨滴而进行印刷,
所述印刷装置的调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位移特性数据的步骤,所述位移特性数据表示伴随所述输送带的向所述输送方向的移动的所述输送带的向与所述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的位移量;以及
确定所述输送带的旋转位置的步骤,在所述旋转位置根据所述位移特性数据,进行所述印刷装置的调整,
在确定的所述旋转位置中,对与所述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上的给予所述墨滴的位置进行调整,
所述印刷装置的调整方法根据所述位移特性数据,求出在与所述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上,所述输送带最常位于的最频位置,将所述输送带位于所述最频位置的所述输送带的旋转位置,确定为对所述印刷装置进行调整的所述输送带的旋转位置。
CN201711037107.3A 2016-11-02 2017-10-30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调整方法 Active CN1080161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14917A JP6836134B2 (ja) 2016-11-02 2016-11-02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装置の調整方法
JP2016-214917 2016-11-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16149A CN108016149A (zh) 2018-05-11
CN108016149B true CN108016149B (zh) 2021-02-12

Family

ID=602019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037107.3A Active CN108016149B (zh) 2016-11-02 2017-10-30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调整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318411B1 (zh)
JP (1) JP6836134B2 (zh)
CN (1) CN10801614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89589A1 (ja) 2018-03-30 2019-10-03 住友建機株式会社 ショベル
JP7163730B2 (ja) * 2018-11-12 2022-11-0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変形矯正装置、記録媒体搬送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画像形成装置
JP7272048B2 (ja) * 2019-03-27 2023-05-12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413705B2 (ja) * 2019-10-08 2024-01-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35284A (zh) * 1998-03-20 1999-11-17 富士通株式会社 在记录纸上形成图象的装置
JP2000221860A (ja) * 1999-02-01 2000-08-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20034400A1 (en) * 2000-09-20 2002-03-21 Kenji Asuwa Image production apparatus
JP2005219339A (ja) * 2004-02-05 2005-08-18 Seiko Epson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50219292A1 (en) * 2004-03-30 2005-10-06 Yoshikazu Koike Printer
CN1746028A (zh) * 2004-09-08 2006-03-15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记录装置
CN1805856A (zh) * 2004-03-30 2006-07-1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CN101192026A (zh) * 2006-11-14 2008-06-04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蜿蜒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蜿蜒修正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1503024A (zh) * 2008-01-18 2009-08-12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设备
CN101590725A (zh) * 2008-05-30 2009-12-02 索尼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以及程序
JP2010234681A (ja) * 2009-03-31 2010-10-21 Riso Kagaku Corp 画像制御装置
US20110102814A1 (en) * 2009-10-30 2011-05-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ovement detection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CN102707606A (zh) * 2011-03-28 2012-10-03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CN104062875A (zh) * 2013-03-18 2014-09-24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和去除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00489A (ja) * 1996-09-26 1998-04-21 Canon Inc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位置制御方法
US6155669A (en) * 1998-01-08 2000-12-05 Xerox Corporation Pagewidth ink jet printer including a printbar mounted encoding system
JP2000071522A (ja) * 1998-09-02 2000-03-07 Minolta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075958B2 (ja) * 2004-03-30 2008-04-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6106395B2 (ja) 2012-09-27 2017-03-29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394026B2 (ja) 2014-03-27 2018-09-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および蛇行解消方法
EP3023373A1 (en) * 2014-11-18 2016-05-25 OCE-Technologies B.V. Conveyor mechanism and a method for adjusting a conveyor mechanism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35284A (zh) * 1998-03-20 1999-11-17 富士通株式会社 在记录纸上形成图象的装置
JP2000221860A (ja) * 1999-02-01 2000-08-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20034400A1 (en) * 2000-09-20 2002-03-21 Kenji Asuwa Image production apparatus
JP2005219339A (ja) * 2004-02-05 2005-08-18 Seiko Epson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CN1805856A (zh) * 2004-03-30 2006-07-1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US20050219292A1 (en) * 2004-03-30 2005-10-06 Yoshikazu Koike Printer
CN1746028A (zh) * 2004-09-08 2006-03-15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记录装置
CN101192026A (zh) * 2006-11-14 2008-06-04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蜿蜒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蜿蜒修正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1503024A (zh) * 2008-01-18 2009-08-12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设备
CN101590725A (zh) * 2008-05-30 2009-12-02 索尼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以及程序
JP2010234681A (ja) * 2009-03-31 2010-10-21 Riso Kagaku Corp 画像制御装置
US20110102814A1 (en) * 2009-10-30 2011-05-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ovement detection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CN102707606A (zh) * 2011-03-28 2012-10-03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CN104062875A (zh) * 2013-03-18 2014-09-24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和去除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318411A1 (en) 2018-05-09
CN108016149A (zh) 2018-05-11
EP3318411B1 (en) 2020-09-02
JP6836134B2 (ja) 2021-02-24
JP2018069663A (ja) 2018-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05948B2 (en) Image inspection device, image inspection method, program, and ink jet printing system
CN108016149B (zh)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调整方法
US7484821B2 (en) Method of determining ink ejection method, prin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printing apparatus
US873387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discharge defect,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and printing system
JP610639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10708468B2 (en)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and printing system utilizing different gradation tables in overlapping regions based on attribute and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JP2010240885A (ja) 吐出不良検出方法及び吐出不良検出装置
CN112659753A (zh) 信息处理装置、学习装置以及信息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
US9120342B2 (en) Method for full bleed printing
JP2011218565A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5935604B2 (ja) ドットデータ生成方法、ドットデータ生成装置、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システム
EP3235648B1 (e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printing method
JP6282912B2 (ja) 検査用チャート及び印刷装置
JP2010240911A (ja) 吐出不良検出方法及び吐出不良検出装置
US20090237689A1 (en) Concentration correcting method
JP2019034501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方法
JP2010228226A (ja) 吐出不良検出方法及び吐出不良検出装置
JP2010221582A (ja) 吐出不良検出方法及び吐出不良検出装置
CN108382076B (zh)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方法
JP7022296B2 (ja) 印刷装置、印刷制御装置、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ープログラム
EP3689627B1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working gap, and recording device
JP6171723B2 (ja) 液体吐出装置
JP2016215395A (ja) 液体を吐出する装置、画像データを処理する方法、プログラム
WO2018173723A1 (ja) 重複して配置された複数の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を備えた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6221506B2 (ja) 液体吐出方法および液体吐出制御情報生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