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06940A - 制冷换热设备和具有该制冷换热设备的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制冷换热设备和具有该制冷换热设备的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06940A
CN108006940A CN201610928097.1A CN201610928097A CN108006940A CN 108006940 A CN108006940 A CN 108006940A CN 201610928097 A CN201610928097 A CN 201610928097A CN 108006940 A CN108006940 A CN 1080069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heat
hygroscopic solution
fluid circuit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2809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006940B (zh
Inventor
申伟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92809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006940B/zh
Publication of CN1080069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069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0069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069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07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ol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ir-conditioning
    • F24F5/001Compression cycle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40Fluid line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AREA)
  • Drying Of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冷换热设备,包括,第一传热回路和第二传热回路,其中制冷剂在第一传热回路中流动,吸湿溶液在第二传热回路中流动;还至少包括第一换热区域、第二换热区域和第三换热区域;第一传热回路中流动的制冷剂和第二传热回路中流动的吸湿溶液在第一换热区域中热交换,热交换后的制冷剂流入第二换热区域中与空气介质热交换,第二传热回路中的吸湿溶液在第三换热区域中与空气介质热交换。还公开一种空调器。本发明所公开的制冷换热设备,可以保证在使用液体除湿方式的小型空调器在高温高湿状态下使用时,压缩机排气显热可以以气液换热的方式进行热交换,使得空调器在不增添外加热源的前提下实现除湿‑再生循环且具有较高的换热效率。

Description

制冷换热设备和具有该制冷换热设备的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高温高湿地区的制冷换热设备和具有该制冷换热设备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在东南亚等高温高湿的地区,高湿度是制约空调器发展的主要因素。现有技术常见的空调设备中通过三种常见的装置进行空气除湿。第一种为冷冻除湿装置。即利用制冷机***蒸发器的冷却除湿能力,将空气除湿,空气先经过蒸发器降温去湿,再经过冷凝器等湿加热。出口空气的比焓比进口空气比焓大,不难理解,所增加的热量即压缩机的耗电热当量。这种除湿方式运行可靠,除湿量可达20kg/h。第二种为转轮除湿装置,使得高湿度的空气与转轮内氯化锂晶体接触,转轮被空气冷却,水蒸气分压力低的结晶氯化锂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空气被除湿。第三种为液体吸湿装置,它主要由吸湿塔和再生塔两部分组成。在吸湿塔中,利用液体吸湿表面水蒸气分压低的特点,湿空气通过吸湿剂溶液喷淋装置时被吸湿,同时在再生塔内,对被稀释了的吸湿剂溶液进行喷淋,并加热、浓缩,使其再生。在吸湿塔内,为处理水蒸气冷凝时放出的潜热,用冷却盘管冷却溶液,冷却盘内可通冷水、地下水或冷却用循环水,这些水温要比溶液温度低8至10℃。再生增盘管内通的是蒸汽,所以夏季也要有热源,参见《实用制冷与空调工程手册》第594页。
通过对比不难看出,第一种冷冻除湿装置,其除湿效果主要依赖于压缩机本身的性能,对于湿度在60%至80%的地区来说,压缩机的投入费用尚可以接受,但是对于湿度常年高于80%且同时气温高于30℃的地区来说,压缩机的设备费和运行费较高。对于第二种转轮除湿装置和第三种液体除湿装置来说,设备庞杂,初始投资巨大,同时还需要配备与之匹配的热源,基本无法在家用环境或小面积制冷空间中投入使用。而且,采用液体除湿或者固体除湿时,尤其是采用液体除湿时,其中的制冷剂或者吸湿剂在管路中必须设置额外的加热盘管,并且经过与加热盘管的频繁的多次热交换实现除湿换热,同时还受到家用空调尺寸的限制,现有技术中没有公开一种可以适用于液体除湿或固体除湿的制冷换热设备。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缺少一种可以应用于家用或小面积制冷空间使用,且以满足在高温高湿度地区除湿制冷使用需要的制冷换热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冷换热设备,可以满足在高温高湿度低于应用于家用或小面积制冷空间使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冷换热设备,包括,第一传热回路和第二传热回路,其中制冷剂在所述第一传热回路中流动,吸湿溶液在所述第二传热回路中流动;还至少包括第一换热区域、第二换热区域和第三换热区域;所述第一传热回路中流动的制冷剂和所述第二传热回路中流动的吸湿溶液在所述第一换热区域中热交换,热交换后的制冷剂流入第二换热区域中与空气介质热交换,第二传热回路中的吸湿溶液在第三换热区域中与空气介质热交换。
制冷换热设备的一种优选结构为,所述第一换热区域包括两根叠套连接的换热管,压缩机排气口排出的制冷剂在其中一根换热管中流动,再生前的吸湿溶液在另一根换热管中流动;第二换热区域为翅片管式换热器,所述第三换热区域为翅片管式换热器;再生后的吸湿溶液在第三换热区域中与空气介质热交换。
为了避免制冷换热设备中所使用的表面不平滑的钣金件对传热效率造成影响,所述第一换热区域设置在所述制冷换热设备的底部。
本发明所公开的制冷换热设备,可以保证在使用液体除湿的小型空调设备在高温高湿的状态下使用时,压缩机排气口排气的显热可以以气液换热的方式进行热交换,相比于气-气换热的方式,具有更高的平均换热系数,使其足以在不增添任何外加热源或加热器的情况下使得吸湿溶液可以形成除湿-再生循环。同时,采用本发明所公开的制冷换热设备,较传统的翅片式冷凝器可以减小换热面积,在相同压缩机排量以及环境温度情况下,可以显著地提高压缩机排气口排气中显热的利用效率。由于位于底部的气液换热不依赖于空气介质,所以,即使底部的钣金件表面不光滑,也不会影响设备的工作性能。
本发明同时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制冷换热设备,所述制冷换热设备包括第一传热回路和第二传热回路,其中制冷剂在所述第一传热回路中流动,吸湿溶液在所述第二传热回路中流动;还至少包括第一换热区域、第二换热区域和第三换热区域;所述第一传热回路中流动的制冷剂和所述第二传热回路中流动的吸湿溶液在所述第一换热区域中热交换,热交换后的制冷剂流入第二换热区域中与空气介质热交换,第二传热回路中的吸湿溶液在第三换热区域中与空气介质热交换;还包括第一流体回路和第二流体回路,其中,所述第一传热回路设置在第一流体回路中,所述第二传热回路设置在第二流体回路中;所述第二流体回路包括除湿模块和再生模块,吸湿溶液在所述第二流体回路中与所述第一流体回路中的制冷剂和/或所述第二流体回路中的吸湿溶液和/或空气介质进行热交换后流入所述除湿模块或再生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空调器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设置在第一传热区域中;所述制冷换热设备和再生模块设置在第一壳体中。
进一步的,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设置在第二传热区域;所述除湿模块设置在第二壳体中;在所述第二壳体中,热交换设备与所述第二传热区域中的空气介质热交换,所述除湿模块中的吸湿溶液与所述热交换设备中的制冷剂和所述第二传热区域中的空气介质热交换。
更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换热管段和第二换热管段;所述第一换热管段设置在所述第一流体回路中,所述除湿模块中流出的吸湿溶液在所述第一换热管段中与吸湿溶液进行热交换至第一温度T1;所述第二换热管段包括第一流体回路的一部分和第二流体回路的一部分,所述第一流体回路和第二流体回路在所述第二换热管段处耦合,吸湿溶液在所述第二换热管段中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至第二温度T2;具有第二温度T2的吸湿溶液在所述第二传热回路中流动并与在所述第一传热回路中流动的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热交换至第三温度T3后流入再生模块,与具有第二温度T2的吸湿溶液热交换后的制冷剂流入第二换热区域与空气介质热交换;其中T3>T2>T1,T3为吸湿溶液的再生温度。
更进一步的,还包括第四换热管段;所述第四换热管段包括第一流体回路的一部分和第二流体回路的一部分,所述第一流体回路和第二流体回路在所述第四换热管段处耦合;自所述再生模块流出的吸湿溶液在所述第一换热换管段中与吸湿溶液进行热交换至第四温度T4;具有第四温度T4的吸湿溶液在第三换热区域中与空气介质进行热交换至第五温度T5,并在第四换热管段中与制冷剂进行换热至第六温度T6后流入除湿模块,其中T4>T5>T6,T6为吸湿溶液的除湿温度。
优选的,所述再生温度为60至80℃;压缩机排气温度70至80℃;所述吸湿溶液为水-氯化钙、水-氯化锂或水-溴化锂的其中一种。
优选的,所述再生模块包括进液管、分液管、再生填料、集液器和出液管;所述进液管设置在所述再生模块的上侧,所述出液管设置在所述再生模块的下侧,以提高吸湿溶液和再生填料的接触面积,使得吸湿溶液可以均匀地和再生填料接触。
本发明所公开的空调器,通过制冷换热设备以及部分耦合的第一流体回路和第二流体回路实现能量传递,驱动吸湿溶液在第二流体回路中流动,并进一步在除湿模块和再生模块中实现除湿和再生。空调器不需要额外的加热盘管和冷却装置,制冷循环中蒸发器不需要承担除湿功能,蒸发温度可以提高至空气的露点温度以上,达到提高能效的目的。并且进一步保证了蒸发器工作在干况,不产生冷凝水,因此室内机的卫生状况可以得到提高。经过试验,空调器的能效至少能够提高10%以上,同时在空调器中使用常规的压缩机,大大降低了分体式小型空调在高温高湿地区使用时的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所公开的空调器一种实施例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公开的空调器第二种实施例中所采用的制冷换热设备的剖视原理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空调器中第一壳体一种实施例的横向剖视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空调器中再生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所公开的空调器一种实施例的原理示意图。本实施例所公开的空调器,具体是一种分散式***,其重要应用在热负荷较小的制冷空间中。对于楼宇等建筑使用需要来说,各房间的空气处理由多台空调器实现。与现有技术完全不同,本实施例所公开的空调器主要应用在东南亚等具有高温高湿度的地区,在这些地区,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中,空气相对湿度大于80%,气温高于30摄氏度,这些地区的室内热湿负荷高,普通的全空气***、全水***或空气-水***无法满足实际使用需求,尤其是家用空调的小功率、小尺寸需求。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本实施例中,空调器是一种空气-制冷剂-吸湿溶液流路的耦合***。如图所示,空调器包括第一流体回路F1和第二流体回路F2,第一流体回路F1和第二流体回路F2在第一传热区域S1和第二传热区域S2之间布设。第一流体回路F1中有制冷剂流动,第二流体回路F2中有吸湿溶液流动。制冷剂在传热区域中发生相变,并且在流动过程中释放显热和潜热,同时与空气介质发生热交换,这部分能量一方面对其中一个传热区域进行降温,通过送风使得传热区域具有均匀的温度场和速度场,另一方面作为驱动吸湿溶液能量变化和流动的热源。在制冷剂能量变化的驱动下,吸湿溶液同样在流动过程中发生能量变化,利用吸湿溶液蒸气压和水蒸气分压之间的差值,使得其中一个传热区域中的水蒸气被吸湿溶液带走,降低传热区域内的相对湿度。
如图1所示,第一流体回路F1包括第一热交换设备11和第二热交换设备12,制冷剂在第一热交换设备11和第二热交换设备12中的空气介质进行热交换。第二流体回路F2包括除湿模块22和再生模块21,吸湿溶液在第二流体回路F2中与第一流体回路F1中的制冷剂和/或第二流体回路F2中的吸湿溶液进行热交换后流入除湿模块22或再生模块21。第一流体回路F1的一部分和第二流体回路F2中的一部分相互耦合。在本实施例中所定义的“耦合”,具体是指至少在第一流体回路F1的一部分和第二流体回路F2的一部分中相互传输能量,以实现在制冷剂能量变化的驱动下使得吸湿溶液流动并利用吸湿溶液饱和蒸气压和水蒸气分压之间的压差降低传热区域内的相对湿度。
仅从管路连接本身来看,第一流体回路F1、第一热交换设备11、第二热交换设备12、压缩机13、节流设备15、四通换向阀14组成的回路基本与传统的制冷循环一致。定义室外侧为第一传热区域S1,空调房间为第二传热区域S2,在制冷除湿模式下,第一热交换设备11为冷凝器11,第二热交换设备12为蒸发器12。出于利用一套***既实现制冷又实现除湿功能的考虑,在室外侧的第一壳体5形成第一流体回路F1和第二流体回路F2的第一处耦合管段,也就是第一处能量交换处。具体来说,在室外侧设置有第一壳体5,第一壳体5中设置有冷凝器11,还设置有再生模块21和第一风机31,在第一壳体5中,压缩机13排出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过热蒸汽通过冷凝器11冷却成液体,制冷剂在冷凝器11中放出的热量在第一风机31的作用下由室外侧的空气带走,与室外侧的空气介质进行热交换。由于再生模块21以开放式的状态也设置在第一壳体5中,所以,在本实施例中,压缩机13排出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过热蒸汽在从压缩机13出口流动至冷凝器11,并在冷凝器11的冷凝过程中释放的热量并不完全由室外侧的空气介质带走,而是有一部分能量和第二流体回路F2中的吸湿溶液先进行热交换,形成高温稀溶液,然后高温稀溶液通入开放式的再生模块21中。室外侧的空气介质在制冷剂冷凝过程中也发生了热交换,但是空气介质中的含湿量不变,由于温度升高使得空气的相对湿度降低。这样就使得再生模块21中的高温且浓度较低的吸湿溶液的饱和蒸气压比室外侧的空气的水蒸气分压大,再生模块21中高温且浓度较低的吸湿溶液中的水蒸气会被室外侧温度较高的空气介质带走,再生模块21中的吸湿溶液的浓度提高,得到再生。
对应的,在室内侧的第二壳体形成第一流体回路F1和第二流体回路F2的第二处耦合管段。第二壳体中设置有蒸发器12,还设置有除湿模块22。在第二壳体中,液态制冷剂通过第一流体回路F1回到蒸发器12中,液态制冷剂在低压下蒸发沸腾,转变为蒸汽并吸收空调房间内空气介质的热量,在第二风机32的作用下与空调房间内的空气介质进行热交换。由于除湿模块22也同样以开放式的状态设置在第二壳体中。所以,在本实施例中,蒸发器12吸收的热量并不完全来自于空调房间中的空气介质,同时也来自于除湿模块22中的吸湿溶液,热交换后除湿模块22中的吸湿溶液为低温高浓度的吸湿溶液。低温且浓度较高的吸湿溶液具有较低的表面饱和蒸汽压,室内侧的空气中的水蒸气会被低温且浓度较高的吸湿溶液带走,除湿模块22中的吸湿溶液的浓度减小,制冷的同时实现对室内的除湿。
第一流体回路F1和第二流体回路F2之间的耦合并不限于在第一壳体5和第二壳体中的耦合。由于***中不设置其它的额外热源,所以,吸湿溶液的温度调整也需要通过第一流体回路F1和第二流体回路F2耦合处的热交换实现。具体来说,空调***中包括第一换热管段41、第二换热管段42和第三换热管段43。其中第一换热管段41设置在第一流体回路F1中,除湿模块22中流出的吸湿溶液首先在第一换热管段41中与吸湿溶液进行热交换,除湿模块22中流出的低温且浓度减小的吸湿溶液被加热到第一温度T1。第二换热管段42包括第一流体回路F1的一部分和第二流体回路F2的一部分,第一流体回路F1和第二流体回路F2在第二换热管段42处耦合,即发生热交换,具有第一温度T1的吸湿溶液在第二换热管段42中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被加热至第二温度T2。第二换热管段42中流动的制冷剂来自于冷凝器11出口的高温制冷剂,在第二换热管段42中的热交换一方面可以提高吸湿溶液的温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对制冷剂进行过冷。第三换热管段43包括第一流体回路F1的一部分和第二流体回路F2的一部分,第一流体回路F1和第二流体回路F2也在第三换热管段43处耦合,具有第三温度T3的吸湿溶液在第三换热管段43中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被加热至第三温度T3。第三换热管段43设置在压缩机排气口131处,第三换热管段43中流动的制冷剂来自于压缩机13出口的高温制冷剂蒸汽,将吸湿溶液的温度提高到再生温度,即T3,T3>T2>T1。通过上述流程,即实现了在不增加热源的条件下,将吸湿溶液的温度提高至再生温度。在本实施例中,吸湿溶液可以是水-氯化钙、水-氯化锂、水-溴化锂的其中任意一种,其再生温度根据不同的工况在60℃至80℃之间变化,而压缩机13的排气温度为70℃至80℃,所以在空调器稳定运行的过程中,无论是制冷还是再生,都具有稳定的热源。
自除湿模块22至再生模块21,吸湿溶液的温度是逐渐上升的,对应的,自再生模块21至除湿模块22,吸湿溶液的温度是逐渐降低的。具体来说,从再生模块21中流出的再生后的高温且浓度较高的吸湿溶液回到第一换热管段41中,与第一换热管段41中向再生模块21流动的低温且浓度较低的吸湿溶液热交换,吸湿溶液热交换至第四温度T4。具有第四温度T4的吸湿溶液通入到冷凝器11中,具有第四温度T4的吸湿溶液在室外侧与空气介质进行热交换,温度降低至第五温度T5。第五温度T5高于空气介质温度。在空调器中还包括第四换热管段44,第四换热管段44包括第一流体回路F1的一部分和第二流体回路F2的一部分,所述第一流体回路F1和第二流体回路F2在第四换热管段44处耦合,第四换热管段44中流动的制冷剂为压缩机13进气端的气态制冷剂,具有第五温度T5的吸湿溶液在第四换热管段44处换热至第六温度T6后流入除湿模块22,以低温且浓度较高的形态对室内进行除湿。其中T4>T5>T6,T6为吸湿溶液的除湿温度,即吸湿状态的工作温度。
本发明所公开的空调器,可以是分体式的壁挂式空调,也可以是分体式的柜式空调。空调器中第一流体回路F1和第二流体回路F2耦合的第一换热管段41、第二换热管段42、第三换热管段43和第四换热管段44由传热管制成,传热管可以根据制冷剂和吸湿溶液的种类进行选取,比如无缝钢管、螺纹管、横纹管和套管等,管径根据国家标准和传热系数选定。还可以是集成在现有对流式热交换设备中的传热管路。第一热交换设备11和第二热交换设备12可以选用为翅片换热器。为了使得第二流体回路F2中的吸湿溶液流动,在第二流体回路F2中还设置有稀溶液泵45和浓溶液泵46,稀溶液泵45和浓溶液泵46采用电能驱动,稀溶液泵45和浓溶液泵46使得吸湿溶液摩擦产生的热量非常少,在本空调器中可以忽略,不予考虑。第一换热管段41、第二换热管段42、第三换热管段43和第四换热管段44是热交换管路的优选设置方式。对于特殊的应用场合,或者对于传热效率有特殊要求的区域来说,还可以根据使用需要增加第一流体回路F1和第二流体回路F2耦合的传热管段或者可以实现类似传热、换热效果的热交换设备。
选用翅片换热器作为第一热交换设备11和第二热交换设备12,受限于翅片换热器本身的结构,只能将其本身的分气管和集液管置于冷凝器的同一侧,冷凝器的每一个支路通常分为过热段和冷凝段,冷凝成液态的制冷剂通过集液管汇集后再在翅片管中进一步过冷,所以过冷部分的盘管布设在冷凝器的最底部。这样,冷凝器的盘管离钣金件的距离非常近,钣金件上的凸起或者其不均匀的表面会影响制冷剂、吸湿溶液与空气介质的热交换。因此,参见图2所示,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制冷换热设备。如图所示,本发明所公开的制冷换热设备中包括第一传热回路F1’和第二传热回路F2’,制冷剂在第一传热回路F1’中流动,吸湿溶液在第二传热回路F2’中流动。本实施例所公开的制冷换热设备至少包括第一换热区域E1、第二换热区域E2和第三换热区域E3。其中,第一换热区域E1用于第一传热回路F1’中流动的制冷剂和第二传热回路F2’中流动的吸湿溶液热交换,第二换热区域E2用于第一传热回路F1’中的制冷剂和空气介质热交换,第三换热区域E3用于第二传热回路F2’中的吸湿溶液和空气介质热交换。制冷剂在第二换热区域E2中实现制冷剂的冷却和冷凝,吸湿溶液在第三换热区域E3中实现降温, 避免吸湿溶液携带多余的热量进入空调房间。
结合图1和图2具体所述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的制冷换热设备的原理和工作过程。制冷换热设备的第一传热回路F1’ 设置在第一流体回路F1中,第二传热回路F2’ 设置在第二流体回路F2中,制冷换热设备设置在第一传热区域S1,也就是室外侧的第一壳体5中。与第一实施例类似,制冷换热设备设置在第一风机31和再生模块21之间,再生模块21采用开放式结构。室内侧除湿模块22中流出的吸湿溶液在第一换热管段41中与吸湿溶液进行热交换至第一温度T1, 在第二换热管段42中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至第二温度T2,具有第二温度T2的吸湿溶液在制冷换热设备的第二传热回路F2’中流动。具有第二温度T2的吸湿溶液与第一传热回路F1’中流动的制冷剂热交换至第三温度T3,也就是吸湿溶液的再生温度后再流入到再生模块21,对应的与具有第二温度T2的吸湿溶液热交换后的制冷剂流入制冷换热设备的第一换热区域E1,在第一风机31的作用下与空气介质热交换,从而在不需要外加热源的条件下提高吸湿溶液的温度。实际上,在第一换热区域E1中第一流体回路F1和第二流体回路F2还是耦合的,具体来说,第一换热区域E1包括两根叠套连接的换热管,压缩机排气口排出的制冷剂在其中一根换热管中流动,具有第二温度T2的吸湿溶液在另一根换热管中流动,进过换热后,压缩机排气口排出的制冷剂的温度略有降低,吸湿溶液被加热到再生温度T3并流入再生模块21,实现能量交换。温度略有降低的过热蒸汽随后进入制冷换热设备的第二换热区域E2中,第二换热区域E2为翅片管式换热器,在第一风机31驱动的对流空气介质的作用下进行进一步的能量交换。
对应的,再生后的吸湿溶液的温度改变过程如下,自再生模块21流出的再生后的温度和浓度均较高的吸湿溶液先进入第一换热管段41,与温度较低且浓度较低的吸湿溶液热交换,高浓度的吸湿溶液的温度降至第四温度T4,低浓度的吸湿溶液的温度升至第二温度T2 。具有第四温度T4的吸湿溶液通入到制冷换热设备的第三换热区域E3中,与第一风机31驱动的对流空气介质热交换,降温至第五温度T5,具有第五温度T5的吸湿溶液在第四换热管段44中进一步热交换使其温度降低至T6并流入除湿模块22,以低温且浓度较高的形态对室内进行除湿。制冷换热设备的第三换热区域E3为与第二换热区域E2具有相同规格的翅片换热器。第一换热区域E1、第二换热区域E2和第三换热区域E3集成在同一个制冷换热设备中且第三换热区域E3设置在制冷换热设备的底部,可以保证压缩机排气口排气的显热可以以气液换热的方式进行热交换,相比于气-气换热的方式,具有更高的平均换热系数。因此,采用本实施例所公开的制冷换热设备,较传统的翅片式冷凝器可以减小换热面积,在相同压缩机排量以及环境温度情况下,可以显著地提高压缩机排气口排气中显热的利用效率。同时,由与位于底部的气液换热不依赖于空气介质,所以,即使底部的钣金件表面不光滑,也不会影响设备的工作性能。
参见图4所示为一种可以应用在本发明上述两个实施例所公开的空调器中的优选再生模块21。再生模块21包括设置在上侧的进液管21-1,设置在下侧的出液管21-6。吸湿溶液在第三换热管段43中进行热交换,达到再生温度T3,然后进入位于再生模块21上侧的进液管21-1中,进液管21-1连通分液管21-2。分液管21-2具有多个均匀开设的分液口21-3,分液口21-3将吸湿溶液均匀地引导流入再生填料21-4中。吸湿溶液中的水蒸气在第一风机31的作用下通过室外空气介质带走,从而恢复吸湿能力,形成的浓溶液在集液器21-5中汇集,最后从位于再生模块21下侧的出液管21-6中流出。
参见图3为位于室外的第一壳体5采用如图3公开的再生模块21的横向剖视示意图,如图所示,第一壳体5中采用的第一种实施例中公开的传统的冷凝器11或者第二实施例中所采用的制冷换热设备优选为L型,L型的冷凝器11或制冷换热设备部分环绕再生模块21和第一风机31设置,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空气介质、制冷剂和吸湿溶液之间的热交换充分,也使得再生模块21中吸湿溶液的再生效率得到显著的提高。在本实施例所公开的空调器中,再生填料优选为金属填料式或赛代克湿膜材料。
本发明所公开的空调器,通过部分耦合的第一流体回路F1和第二流体回路F2实现能量传递,驱动吸湿溶液在第二流体回路F2中流动,实现除湿和再生。空调器不需要额外的热源,制冷循环中蒸发器12不需要承担除湿功能,蒸发温度可以提高至空气的露点温度以上,达到提高能效的目的。而且蒸发器12工作在干况,不产生冷凝水,因此室内机的卫生状况可以得到提高。经过试验,空调器的能效至少能够提高10%以上。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制冷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传热回路和第二传热回路,其中制冷剂在所述第一传热回路中流动,吸湿溶液在所述第二传热回路中流动;还至少包括第一换热区域、第二换热区域和第三换热区域;所述第一传热回路中流动的制冷剂和所述第二传热回路中流动的吸湿溶液在所述第一换热区域中热交换,热交换后的制冷剂流入第二换热区域中与空气介质热交换,第二传热回路中的吸湿溶液在第三换热区域中与空气介质热交换。
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区域包括两根叠套连接的换热管,压缩机排气口排出的制冷剂在其中一根换热管中流动,再生前的吸湿溶液在另一根换热管中流动;第二换热区域为翅片管式换热器,所述第三换热区域为翅片管式换热器;再生后的吸湿溶液在第三换热区域中与空气介质热交换。
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区域设置在所述制冷换热设备的底部。
4.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具有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制冷换热设备:还包括第一流体回路和第二流体回路,其中,所述第一传热回路设置在第一流体回路中,所述第二传热回路设置在第二流体回路中;所述第二流体回路包括除湿模块和再生模块,吸湿溶液在所述第二流体回路中与所述第一流体回路中的制冷剂和/或所述第二流体回路中的吸湿溶液和/或空气介质进行热交换后流入所述除湿模块或再生模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设置在第一传热区域中;所述制冷换热设备和再生模块设置在第一壳体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设置在第二传热区域;所述除湿模块设置在第二壳体中;在所述第二壳体中,热交换设备与所述第二传热区域中的空气介质热交换,所述除湿模块中的吸湿溶液与所述热交换设备中的制冷剂和所述第二传热区域中的空气介质热交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换热管段和第二换热管段;所述第一换热管段设置在所述第一流体回路中,所述除湿模块中流出的吸湿溶液在所述第一换热管段中与吸湿溶液进行热交换至第一温度T1;所述第二换热管段包括第一流体回路的一部分和第二流体回路的一部分,所述第一流体回路和第二流体回路在所述第二换热管段处耦合,吸湿溶液在所述第二换热管段中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至第二温度T2;具有第二温度T2的吸湿溶液在所述第二传热回路中流动并与在所述第一传热回路中流动的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热交换至第三温度T3后流入再生模块,与具有第二温度T2的吸湿溶液热交换后的制冷剂流入第二换热区域与空气介质热交换;其中T3>T2>T1,T3为吸湿溶液的再生温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四换热管段;所述第四换热管段包括第一流体回路的一部分和第二流体回路的一部分,所述第一流体回路和第二流体回路在所述第四换热管段处耦合;自所述再生模块流出的吸湿溶液在所述第一换热换管段中与吸湿溶液进行热交换至第四温度T4;具有第四温度T4的吸湿溶液在第三换热区域中与空气介质进行热交换至第五温度T5,并在第四换热管段中与制冷剂进行换热至第六温度T6后流入除湿模块,其中T4>T5>T6,T6为吸湿溶液的除湿温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温度为60至80℃;压缩机排气温度70至80℃;所述吸湿溶液为水-氯化钙、水-氯化锂或水-溴化锂的其中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模块包括进液管、分液管、再生填料、集液器和出液管;所述进液管设置在所述再生模块的上侧,所述出液管设置在所述再生模块的下侧。
CN201610928097.1A 2016-10-31 2016-10-31 制冷换热设备和具有该制冷换热设备的空调器 Active CN1080069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28097.1A CN108006940B (zh) 2016-10-31 2016-10-31 制冷换热设备和具有该制冷换热设备的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28097.1A CN108006940B (zh) 2016-10-31 2016-10-31 制冷换热设备和具有该制冷换热设备的空调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06940A true CN108006940A (zh) 2018-05-08
CN108006940B CN108006940B (zh) 2020-11-03

Family

ID=620470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28097.1A Active CN108006940B (zh) 2016-10-31 2016-10-31 制冷换热设备和具有该制冷换热设备的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006940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55205A (en) * 1989-01-27 1990-09-11 Ga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of conditioning building air
US4984434A (en) * 1989-09-12 1991-01-15 Peterson John L Hybrid vapor-compression/liquid desiccant air conditioner
CN101122406A (zh) * 2006-08-11 2008-02-13 上海海事大学 热湿分别处理的小型中央空调机组
JP2008111643A (ja) * 2006-10-30 2008-05-15 Shigeto Matsuo エンジン廃熱利用液体デシカント装置
CN102213471A (zh) * 2011-04-07 2011-10-12 南京师范大学 一种冷凝热分段利用热湿独立处理空气的方法
US20130227982A1 (en) * 2010-11-23 2013-09-05 Ducool Lt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N104075393A (zh) * 2014-06-20 2014-10-01 邓桂林 溶液调湿热泵式新风机组
CN104676782A (zh) * 2015-02-10 2015-06-03 清华大学 一种多级叉流的溶液调湿空气处理装置
CN105627464A (zh) * 2016-03-11 2016-06-01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燃气热泵驱动的中空纤维膜液体除湿装置
CN105737288A (zh) * 2016-03-17 2016-07-06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湿度自控的空气调节***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55205A (en) * 1989-01-27 1990-09-11 Ga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of conditioning building air
US4984434A (en) * 1989-09-12 1991-01-15 Peterson John L Hybrid vapor-compression/liquid desiccant air conditioner
CN101122406A (zh) * 2006-08-11 2008-02-13 上海海事大学 热湿分别处理的小型中央空调机组
JP2008111643A (ja) * 2006-10-30 2008-05-15 Shigeto Matsuo エンジン廃熱利用液体デシカント装置
US20130227982A1 (en) * 2010-11-23 2013-09-05 Ducool Lt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N102213471A (zh) * 2011-04-07 2011-10-12 南京师范大学 一种冷凝热分段利用热湿独立处理空气的方法
CN104075393A (zh) * 2014-06-20 2014-10-01 邓桂林 溶液调湿热泵式新风机组
CN104676782A (zh) * 2015-02-10 2015-06-03 清华大学 一种多级叉流的溶液调湿空气处理装置
CN105627464A (zh) * 2016-03-11 2016-06-01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燃气热泵驱动的中空纤维膜液体除湿装置
CN105737288A (zh) * 2016-03-17 2016-07-06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湿度自控的空气调节***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06940B (zh) 2020-1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91187B (zh) 一种低温热源吸收式耦合空调装置及调控方法
CN107014015B (zh) 热回收型蒸发冷凝式冷水机组
WO2018045697A1 (zh) 一种基于热泵热回收及双蒸发温度的高效新风除湿机
CN103836847B (zh) 制冷循环装置和具备该制冷循环装置的热水生成装置
CN207751204U (zh) 环境试验箱除湿、制冷***
CN203857622U (zh) 具有压缩机余热回收除霜装置的空调***
CN108195007A (zh) 温湿度控制和热量利用的空调***
CN205191964U (zh) 多级冷凝制冷装置
CN107014012B (zh) 微通道与膜技术结合的蒸发冷却装置
CN105841257A (zh) 一种压缩式制冷与溶液再生除湿耦合的空调***
CN103615916A (zh) 一种空气高效除湿无级调温装置
KR101341790B1 (ko) 울트라 e.s형 압축식 냉동기 및 흡수식 냉온수기
WO2019091240A1 (zh) 空调制热循环***及空调器
CN103940271A (zh) 一种带有蒸发式冷凝器的热管换热***
CN107990458A (zh) 一种热管除湿机一体化设备
CN208765103U (zh) 热泵***
KR102138284B1 (ko) 기화열과 증발열을 이용한 2중 냉각 방식 공조기
CN202521763U (zh) 带除湿功能的热泵空调
CN106556067A (zh) 二管制多联机的室内机组件和具有其的二管制多联机
CN107781923A (zh) 一种常温新风除湿装置
CN206709273U (zh) 新型带热回收式预冷型溶液调湿新风机组
CN107631382A (zh) 热管型自再热式空调新风处理机
CN106369715A (zh) 一种热泵驱动的复合式内冷型溶液除湿空调机组
CN106839202A (zh) 一种空调器及其除湿方法
CN208238089U (zh) 温湿度控制和热量利用的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030

Address after: 266101 Haier Industrial Park, Haier Road, Laoshan District, Shandong, Qingdao, China

Patentee after: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ERAL Corp.,Ltd.

Patentee after: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Address before: 266101 Haier Industrial Park, Haier Road, Laoshan District, Shandong, Qingdao, China

Patentee befor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ERAL Corp.,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