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94776A - 一种Buck-Boost变换器及其自由切换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Buck-Boost变换器及其自由切换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94776A
CN107994776A CN201711458059.5A CN201711458059A CN107994776A CN 107994776 A CN107994776 A CN 107994776A CN 201711458059 A CN201711458059 A CN 201711458059A CN 107994776 A CN107994776 A CN 1079947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ck
boost
capacitance
diode
out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45805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庆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oldluck-Zyt Supply Technology Ltd By Share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oldluck-Zyt Supply Technology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oldluck-Zyt Supply Technology Ltd By Share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oldluck-Zyt Supply Technology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45805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994776A/zh
Publication of CN1079947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947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1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3/14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15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15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 H02M3/15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including plur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final control devices for a single load
    • H02M3/1582Buck-boost conver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Buck‑Boost变换器,Buck‑Boost变换器包括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电阻Rs1、电感L1、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一场效应管Q1、第二场效应管Q2;Buck‑Boost变换器包括Buck工作模式和Boost工作模式,通过可编程数字控制芯片的控制编程控制,Buck工作模式和Boost工作模式可单独工作。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Buck‑Boost变换器的自由切换控制方法。本发明采用可编程数字控制芯片编程控制策略,控制Buck工作模式和Boost工作模式在同一时刻只有一个变换器工作,具有在单位时间内Buck‑Boost变换器总的开关次数少,开关损耗低、效率高、环路控制参数整定简单,简化了Buck‑Boost变换器的传递函数,降低了Buck‑Boost变换器控制难度,解决了Buck‑Boost切换时电感电流、输出电压震荡的问题,提高了***控制可靠性、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Buck-Boost变换器及其自由切换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Buck-Boost变换器及其自由切换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Buck-boost降升压变换器拓扑电路,该变换器特点是Uin宽压输入全范围变化,给定参考输出电压值Uout_ref恒定,要求控制器控制输出电压 Uout稳定,为达到该变换器的功能,传统的PWM控制模拟芯片控制Q1、Q2同时工作(导通或者关断)达到目的,但是该控制方法存在开关损耗大导致变换器效率低、Buck-Boost控制器传递函数复杂、环路参数整定困难、很难避免Buck-Boost切换时电感电流、输出电压震荡现象等缺点
以上不足,有待改善。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提供一种Buck-Boost变换器及其自由切换控制方法。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一种Buck-Boost变换器,所述Buck-Boost变换器包括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电阻Rs1、电感L1、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一场效应管Q1、第二场效应管Q2;
输入电压Uin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C1的一端、所述电阻Rs1的一端均相连,所述电阻Rs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的漏极,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的源极与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所述电感L1的一端均相连,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2的漏极、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均相连,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与所述第二电容C2的一端、输出电压Vout的一端均相连;
所述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2的源极、所述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均与所述输入电压Uin的另一端相连;
所述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2的源极、所述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均与所述输出电压Vout的另一端相连;
所述Buck-Boost变换器包括Buck工作模式和Boost工作模式,所述Buck工作模式和所述Boost工作模式通过可编程数字控制芯片的控制编程可单独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Buck工作模式下的电路结构连接方式如下:
所述输入电压Uin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C1的一端、所述电阻Rs1的一端均相连,所述电阻Rs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的漏极,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的源极与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所述电感L1的一端均相连,所述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与所述第二电容C2的一端、所述输出电压Vout的一端均相连;
所述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所述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均与所述输入电压Uin的另一端相连;
所述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所述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均与所述输出电压Vout的另一端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Boost工作模式下的电路结构连接方式如下:
所述输入电压Uin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C1的一端、所述电阻Rs1的一端均相连,所述电阻Rs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所述电感L1的一端均相连,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2的漏极、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均相连,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与所述第二电容C2的一端、所述输出电压Vout的一端均相连;
所述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2的源极、所述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均与所述输入电压Uin的另一端相连;
所述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2的源极、所述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均与所述输出电压Vout的另一端相连。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上述所述的Buck-Boost变换器的自由切换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001:可编程数字控制芯片初始化,给定参考输出目标电压Uout-ref;
步骤S002:可编程数字控制芯片采集输入电压Uin;
步骤S003:可编程数字控制芯片编程,将给定参考输出目标电压Uout-ref与输入电压Uin两者的电压大小进行比较;
步骤S004:根据比较结果进入控制模式,进行自由切换。
进一步地,在步骤S004中,当输入电压Uin大于给定参考输出目标电压Uout-ref时,此时Buck环路控制器中的给定参考输出目标电压Uout-ref保持不变,Buck-Boost变换器在Buck工作模式,Buck环路控制器控制Buck-Boost变换器输出电压、电路稳定,Boost环路控制器中的给定参考输出目标电压Uout-ref减去一个正值常数,Boost环路控制器为负饱和输出,自动关闭Boost变换器的PWM驱动。
进一步地,在步骤S004中,当输入电压Uin等于给定参考输出目标电压Uout-ref时,包括:
Buck环路控制器中的给定参考输出目标电压Uout-ref加上一个正值常数,Buck环路控制器为正饱和输出,输出占空比为100%的PWM信号驱动Buck变换器MOSFET管;
Boost环路控制器中的给定参考输出目标电压Uout-ref减去一个正值常数,Boost环路控制器为负饱和输出,输出占空比为0%的PWM信号自动关闭Boost变换器MOSFET管。
进一步地,在步骤S004中,当输入电压Uin小于给定参考输出目标电压Uout-ref时,Boost环路控制器给定参考输出目标电压Uout-ref保持不变,Buck-boost变换器在Boost工作模式,其Boost环路控制器控制Buck-Boost变换器输出电压、电路稳定,Buck环路控制器中的给定参考输出目标电压Uout-ref加上一个正值常数,Buck环路控制器为正饱和输出,占空比为100%输出Buck变换器PWM驱动。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发明,其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的一种Buck-Boost变换器,将Buck-Boost变换器拓扑工作模式解耦为Buck工作模式和Boost工作模式,采用可编程数字控制芯片编程控制策略,控制Buck工作模式和Boost工作模式在同一时刻只有一个变换器工作,具有在单位时间内Buck-Boost变换器总的开关次数少,开关损耗低、效率高、环路控制参数整定简单,简化了Buck-Boost变换器的传递函数,降低了Buck-Boost变换器控制难度,解决了Buck-Boost切换时电感电流、输出电压震荡的问题,提高了***控制可靠性、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Buck工作模式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Boost工作模式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Buck工作模式环路控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Boost工作模式环路控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Buck-Boost自由切换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请参阅图1至图6,一种Buck-Boost变换器,Buck-Boost变换器包括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电阻Rs1、电感L1、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一场效应管Q1、第二场效应管Q2;
输入电压Uin的一端与第一电容C1的一端、电阻Rs1的一端均相连,电阻Rs1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场效应管Q1的漏极,第一场效应管Q1的源极与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电感L1的一端均相连,电感L1的另一端与第二场效应管Q2的漏极、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均相连,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与第二电容C2的一端、输出电压Vout的一端均相连;
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第二场效应管Q2的源极、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均与输入电压Uin的另一端相连;
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第二场效应管Q2的源极、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均与输出电压Vout的另一端相连;
Buck-Boost变换器包括Buck工作模式和Boost工作模式,Buck工作模式和Boost工作模式通过可编程数字控制芯片的控制编程可单独工作。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Buck-Boost变换器的工作原理为:Buck-Boost变换器拓扑工作模式解耦为Buck工作模式和Boost工作模式,通过可编程数字控制芯片的控制编程,Buck工作模式和Boost工作模式可单独工作,进而实现了同一时刻只有一个变换器在工作。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Buck-Boost变换器的有益效果为:将Buck-Boost变换器拓扑工作模式解耦为Buck工作模式和Boost工作模式,采用可编程数字控制芯片编程控制策略,控制Buck工作模式和Boost工作模式在同一时刻只有一个变换器工作,具有在单位时间内Buck-Boost变换器总的开关次数少,开关损耗低、效率高、环路控制参数整定简单,简化了Buck-Boost变换器的传递函数,降低了Buck-Boost变换器控制难度,解决了Buck-Boost切换时电感电流、输出电压震荡的问题,提高了***控制可靠性、稳定性。
请参阅图2,优选地,Buck工作模式下的电路结构连接方式如下:
输入电压Uin的一端与第一电容C1的一端、电阻Rs1的一端均相连,电阻Rs1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场效应管Q1的漏极,第一场效应管Q1的源极与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电感L1的一端均相连,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与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与第二电容C2的一端、输出电压Vout的一端均相连;
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均与输入电压Uin的另一端相连;
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均与输出电压Vout的另一端相连。
这样设置的工作原理为:当Buck-Boost变换器切换为Buck工作模式时,Buck变换器高频PWM工作,Boost变换器一直关断。
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可编程数字控制芯片的控制编程,将Buck-Boost变换器切换为Buck工作模式时,只有Buck变换器来工作,实现了Buck工作模式与Boost工作模式的无缝切换,在单位时间内Buck-Boost变换器总开关次数少,降低了开关的损耗、提高了效率。
请参阅图3,优选地,Boost工作模式下的电路结构连接方式如下:
输入电压Uin的一端与第一电容C1的一端、电阻Rs1的一端均相连,电阻Rs1的另一端与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电感L1的一端均相连,电感L1的另一端与第二场效应管Q2的漏极、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均相连,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与第二电容C2的一端、输出电压Vout的一端均相连;
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第二场效应管Q2的源极、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均与输入电压Uin的另一端相连;
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第二场效应管Q2的源极、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均与输出电压Vout的另一端相连。
这样设置的工作原理为:当Buck-Boost变换器切换为Boost工作模式时,Buck变换器一直导通,Boost变换器高频PWM工作。
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可编程数字控制芯片的控制编程控制,将Buck-Boost变换器切换为Boost工作模式时,只有Boost变换器来工作,实现了Buck工作模式与Boost工作模式的无缝切换,在单位时间内Buck-Boost变换器总开关次数少,降低了开关的损耗、提高了效率。
请参阅图4,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Buck-Boost变换器的自由切换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001:可编程数字控制芯片初始化,给定参考输出目标电压Uout-ref;
步骤S002:可编程数字控制芯片采集输入电压Uin;
步骤S003:可编程数字控制芯片编程,将给定参考输出目标电压Uout-ref与输入电压Uin两者的电压大小进行比较;
步骤S004:根据比较结果进入控制模式,进行自由切换。
在步骤S004中,当输入电压Uin大于给定参考输出目标电压Uout-ref时,此时Buck环路控制器中的给定参考输出目标电压Uout-ref保持不变,Buck-Boost变换器在Buck工作模式,Buck环路控制器控制Buck-Boost变换器输出电压、电路稳定,Boost环路控制器中的给定参考输出目标电压Uout-ref减去一个正值常数,Boost环路控制器为负饱和输出,自动关闭Boost变换器的PWM驱动。
优选地,在步骤S004中,当输入电压Uin等于给定参考输出目标电压Uout-ref时,包括:
Buck环路控制器中的给定参考输出目标电压Uout-ref加上一个正值常数,Buck环路控制器为正饱和输出,输出占空比为100%的PWM信号驱动Buck变换器MOSFET管;
Boost环路控制器中的给定参考输出目标电压Uout-ref减去一个正值常数,Boost环路控制器为负饱和输出,输出占空比为0%的PWM信号自动关闭Boost变换器MOSFET管。
优选地,在步骤S004中,当输入电压Uin小于给定参考输出目标电压Uout-ref时,Boost环路控制器给定参考输出目标电压Uout-ref保持不变,Buck-boost变换器在Boost工作模式,其Boost环路控制器控制Buck-Boost变换器输出电压、电路稳定,Buck环路控制器中的给定参考输出目标电压Uout-ref加上一个正值常数,Buck环路控制器为正饱和输出,占空比为100%输出Buck变换器PWM驱动。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Buck-Boost变换器的自由切换控制方法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可编程数字控制芯片的编程控制,合理优化控制参数,实现了Buck工模式、Boost工作模式无缝自由切换,解决了传统Buck-Boost控制器的控制Buck工作模式、Boost工作模式切换时的电感电流、输出电压震荡的问题,提高了***控制可靠性、稳定性。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专利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发明专利的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专利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专利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Buck-Boost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Buck-Boost变换器包括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电阻Rs1、电感L1、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一场效应管Q1、第二场效应管Q2;
输入电压Uin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C1的一端、所述电阻Rs1的一端均相连,所述电阻Rs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的漏极,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的源极与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所述电感L1的一端均相连,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2的漏极、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均相连,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与所述第二电容C2的一端、输出电压Vout的一端均相连;
所述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2的源极、所述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均与所述输入电压Uin的另一端相连;
所述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2的源极、所述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均与所述输出电压Vout的另一端相连;
所述Buck-Boost变换器包括Buck工作模式和Boost工作模式,所述Buck工作模式和所述Boost工作模式通过可编程数字控制芯片的控制编程可单独工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Buck-Boost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Buck工作模式下的电路结构连接方式如下:
所述输入电压Uin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C1的一端、所述电阻Rs1的一端均相连,所述电阻Rs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的漏极,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的源极与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所述电感L1的一端均相连,所述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与所述第二电容C2的一端、所述输出电压Vout的一端均相连;
所述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所述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均与所述输入电压Uin的另一端相连;
所述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所述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均与所述输出电压Vout的另一端相连。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Buck-Boost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Boost工作模式下的电路结构连接方式如下:
所述输入电压Uin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C1的一端、所述电阻Rs1的一端均相连,所述电阻Rs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所述电感L1的一端均相连,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2的漏极、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均相连,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与所述第二电容C2的一端、所述输出电压Vout的一端均相连;
所述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2的源极、所述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均与所述输入电压Uin的另一端相连;
所述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2的源极、所述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均与所述输出电压Vout的另一端相连。
4.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Buck-Boost变换器的自由切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S001:可编程数字控制芯片初始化,给定参考输出目标电压Uout-ref;
步骤S002:可编程数字控制芯片采集输入电压Uin;
步骤S003:可编程数字控制芯片编程,将给定参考输出目标电压Uout-ref与输入电压Uin两者的电压大小进行比较;
步骤S004:根据比较结果进入控制模式,进行自由切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Buck-Boost变换器的自由切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004中,当输入电压Uin大于给定参考输出目标电压Uout-ref时,此时Buck环路控制器中的给定参考输出目标电压Uout-ref保持不变,Buck-Boost变换器在Buck工作模式,Buck环路控制器控制Buck-Boost变换器输出电压、电路稳定,Boost环路控制器中的给定参考输出目标电压Uout-ref减去一个正值常数,Boost环路控制器为负饱和输出,自动关闭Boost变换器的PWM驱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Buck-Boost变换器的自由切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004中,当输入电压Uin等于给定参考输出目标电压Uout-ref时,包括:
Buck环路控制器中的给定参考输出目标电压Uout-ref加上一个正值常数,Buck环路控制器为正饱和输出,输出占空比为100%的PWM信号驱动Buck变换器MOSFET管;
Boost环路控制器中的给定参考输出目标电压Uout-ref减去一个正值常数,Boost环路控制器为负饱和输出,输出占空比为0%的PWM信号自动关闭Boost变换器MOSFET管。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Buck-Boost变换器的自由切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004中,当输入电压Uin小于给定参考输出目标电压Uout-ref时,Boost环路控制器给定参考输出目标电压Uout-ref保持不变,Buck-boost变换器在Boost工作模式,其Boost环路控制器控制Buck-Boost变换器输出电压、电路稳定,Buck环路控制器中的给定参考输出目标电压Uout-ref加上一个正值常数,Buck环路控制器为正饱和输出,占空比为100%输出Buck变换器PWM驱动。
CN201711458059.5A 2017-12-28 2017-12-28 一种Buck-Boost变换器及其自由切换控制方法 Pending CN10799477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58059.5A CN107994776A (zh) 2017-12-28 2017-12-28 一种Buck-Boost变换器及其自由切换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58059.5A CN107994776A (zh) 2017-12-28 2017-12-28 一种Buck-Boost变换器及其自由切换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94776A true CN107994776A (zh) 2018-05-04

Family

ID=620429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458059.5A Pending CN107994776A (zh) 2017-12-28 2017-12-28 一种Buck-Boost变换器及其自由切换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99477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55376A (zh) * 2020-04-07 2020-06-3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Buck-Boost切换电路、控制方法、以及充电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93526A1 (en) * 2003-10-29 2005-05-05 Andrew Notman Multi-mode switching regulator
CN102355131A (zh) * 2011-10-14 2012-02-15 杭州矽力杰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四开关Buck-Boost变换器的混合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2857096A (zh) * 2011-07-01 2013-01-02 上海康威特吉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升降压直流变换器控制方法
CN104242662A (zh) * 2014-08-18 2014-12-24 广州金升阳科技有限公司 四管Buck-Boost电路的控制方法及***
CN107359792A (zh) * 2017-09-11 2017-11-17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优化器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93526A1 (en) * 2003-10-29 2005-05-05 Andrew Notman Multi-mode switching regulator
CN102857096A (zh) * 2011-07-01 2013-01-02 上海康威特吉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升降压直流变换器控制方法
CN102355131A (zh) * 2011-10-14 2012-02-15 杭州矽力杰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四开关Buck-Boost变换器的混合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4242662A (zh) * 2014-08-18 2014-12-24 广州金升阳科技有限公司 四管Buck-Boost电路的控制方法及***
CN107359792A (zh) * 2017-09-11 2017-11-17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优化器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55376A (zh) * 2020-04-07 2020-06-3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Buck-Boost切换电路、控制方法、以及充电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59392C (zh) 具有电压纹波检测电路的稳流开关电源
CN105515377B (zh) 一种基于耦合电感和倍压电容的软开关高增益直流变换器
CN108566092A (zh) 一种软开关双向dc/dc变换电路以及变换器
CN107769573A (zh) 双边lcc网络的wpt***恒流恒压输出可调的参数设置方法
CN107659160A (zh) 一种dc‑dc恒流电路
CN107404228A (zh) 一种新颖的宽范围输入功率变换电路
CN109450260A (zh) 一种电容串接式交错并联反激电路
CN102545580B (zh) 一种可在线编程的通用pfc多功能处理器
EP1879284A3 (en) DC-DC converter and power supply apparatus
CN107994776A (zh) 一种Buck-Boost变换器及其自由切换控制方法
CN106655764B (zh) 交错式降压转换器
CN204886731U (zh) 开关电源控制器以及包含该开关电源控制器的开关电源
CN109327139A (zh) 一种升降压电路
CN104242645B (zh) 一种降压电路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5048832A (zh) 开关电源控制器以及包含该开关电源控制器的开关电源
CN208401741U (zh) 直流-直流变换器
CN208691140U (zh) 一种直流升降压电路
CN103944233A (zh) 使用电池供电的装置及其供电方法
CN203984025U (zh) 使用电池供电的装置
CN106533210A (zh) 一种单相降升压式ac‑dc转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07535834U (zh)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电路
CN107276411B (zh) 用于储能***的宽增益共地非对称h桥双向直流变换器
CN203827177U (zh) 一种降压式变换电路及电子设备
CN205584027U (zh) 高效隔离型多路宽电压输出开关电源的电路拓扑结构
CN206332618U (zh) 一种基于pfc双全桥的智能型正弦波电压转换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504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