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23413B - 送风机以及空气调节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送风机以及空气调节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23413B
CN107923413B CN201680045444.4A CN201680045444A CN107923413B CN 107923413 B CN107923413 B CN 107923413B CN 201680045444 A CN201680045444 A CN 201680045444A CN 107923413 B CN107923413 B CN 1079234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ionary blade
impeller
stationary
blower
upstream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4544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923413A (zh
Inventor
迫田健一
福井智哉
大石雅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9234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234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9234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234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5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axial pumps
    • F04D29/54Fluid-guiding means, e.g. diffusers
    • F04D29/541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542Bladed diffusers
    • F04D29/544Blade shap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19/00Axial-flow pumps
    • F04D19/002Axial flow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5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axial pumps
    • F04D29/54Fluid-guiding means, e.g. diffu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5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axial pumps
    • F04D29/54Fluid-guiding means, e.g. diffusers
    • F04D29/541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542Bladed diffu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66Combating cavitation, whirls, noise, vibration or the like; Balancing
    • F04D29/661Combating cavitation, whirls, noise, vibration or the like; Balancing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667Combating cavitation, whirls, noise, vibration or the like; Balancing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by influencing the flow pattern, e.g. suppression of turbulen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70Suction grids; Strainers; Dust separation; Cleaning
    • F04D29/701Suction grids; Strainers; Dust separation; Cleaning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703Suction grids; Strainers; Dust separation; Cleaning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specially for fans, e.g. fan guar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 F24F1/0029Axial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46Component arrangements in separate outdoor units
    • F24F1/48Component arrangements in separate outdoor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airflow, e.g. inlet or outlet airflow
    • F24F1/50Component arrangements in separate outdoor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airflow, e.g. inlet or outlet airflow with outlet air in upward dire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4Means for preven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送风机具备:具有作为旋转中心的轮毂以及设于该轮毂的外周面的多个叶片的叶轮;驱动叶轮旋转的马达以及马达固定部;收容叶轮的框体;配置于叶轮的下游且将马达固定部与框体连接的多个静翼板;以及配置于框体与叶轮的旋转轴之间且沿叶轮的旋转方向延伸地连结多个静翼板的连结部,连结部具有用于使在叶轮的半径方向上流动的风通过的凹部。

Description

送风机以及空气调节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静翼板的送风机以及具备该送风机的空气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轴流送风机以及斜流送风机具备具有作为旋转中心的轮毂以及设于轮毂的外周面的多个叶片的叶轮,以往以来提出了各种结构。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一种轴流送风机,所述轴流送风机具备与马达部的基部连接的内侧静翼板、与壳体的内侧面连接的外侧静翼板、以及将内侧静翼板与外侧静翼板进行连结的环状的连结部。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轴流送风机中,外侧静翼板的翼板宽度比内侧静翼板的翼板宽度大,外侧静翼板相对于中心轴方向的倾斜度构成为与内侧静翼板的倾斜度相等。通过这样使内侧静翼板的翼板宽度形成为比外侧静翼板的翼板宽度小,从而能够在远离中心轴的区域,利用外侧静翼板将气流的沿周向回旋的分量效率良好地变换为中心轴方向的分量,并且在靠近中心轴的区域,减小气流受到的阻力的影响。由此,利用外侧静翼板得到足够的聚风效果,并且内侧静翼板中的气流的妨碍被抑制,实现轴流送风机的静压-风量特性的提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6128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一般在将轴流送风机搭载于如空气调节装置那样的压力损失大的装置的情况下,在通过了叶轮的气流中,除了叶轮的旋转轴方向的速度分量以及旋转方向的速度分量之外,还产生半径方向的速度分量。因此,在将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具有环状的连结部的轴流送风机搭载于空气调节装置的情况下,具有半径方向的速度分量的吹出气流碰撞到连结部而导致流动紊乱,致使送风机的送风性能下降。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课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抑制送风性能下降的送风机以及空气调节装置。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送风机具备:叶轮,所述叶轮具有作为旋转中心的轮毂以及设于该轮毂的外周面的多个叶片;马达部,所述马达部驱动所述叶轮旋转;框体,所述框体***述叶轮;多个静翼板,所述多个静翼板配置于所述叶轮的下游,连接所述马达部和所述框体;以及连结部,所述连结部配置于所述框体与所述叶轮的旋转轴之间,沿所述叶轮的旋转方向延伸而连结所述多个静翼板,所述连结部具有用于使在所述叶轮的半径方向上流动的风通过的凹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连结部具有用于使风通过的凹部,从而能够抑制因通过了叶轮的具有半径方向的速度分量的气流碰撞到连结部而导致的送风机性能的下降。
附图说明
图1是沿着旋转轴剖切实施方式1中的送风机的剖视示意图。
图2是从下游侧观察实施方式1的送风机时的俯视图。
图3是将实施方式1的配置连结部的半径位置处的、送风机的圆筒剖面进行平面展开的图。
图4是将实施方式2的配置连结部的半径位置处的、送风机的圆筒剖面进行平面展开的图。
图5是从下游侧观察实施方式3中的送风机时的俯视图。
图6是将实施方式3的配置连结部的半径位置处的、送风机的圆筒剖面进行平面展开的图。
图7是将实施方式4的配置连结部的半径位置处的、送风机的圆筒剖面进行平面展开的图。
图8是实施方式5中的空气调节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空气调节装置所具备的室内机的一个例子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中的送风机以及空气调节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说明中,对细微的构造以及重复或者类似的说明适当地进行简化或者省略。
实施方式1.
图1是沿着旋转轴6剖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送风机100的剖视示意图。本实施方式的送风机100是沿旋转轴6方向吹送风的轴流送风机。此外,送风机100也可以是斜流送风机等。
如图1所示,送风机100具备:叶轮1;框体4,所述框体4被配置成相对叶轮1的外周侧具有预定的间隙;马达5,所述马达5用于驱动叶轮1旋转;马达固定部7,所述马达固定部7支承马达5;多个静翼板(第一静翼板8以及第二静翼板9),所述多个静翼板用于将马达固定部7固定于框体4;连结部10,所述连结部10用于连结多个静翼板。
叶轮1包括作为叶轮1的旋转中心的轮毂3、以及设于轮毂3的外周面的多个叶片2,收容于具有圆筒状的内周面的框体4内。轮毂3连接于马达5,利用马达5的驱动力而使叶轮1围绕旋转轴6旋转,使空气从图1的纸面上侧向下侧流动。此外,在以下说明中使用的“上游”以及“下游”表示基于叶轮1的空气的流动方向,图1的纸面的上侧为“上游”,下侧为“下游”。马达5被支承于配置在轮毂3的下游侧的马达固定部7。马达固定部7由配置于叶轮1的下游侧的多个第一静翼板8以及第二静翼板9固定于框体4。马达5以及马达固定部7相当于本发明的“马达部”。
通过了叶轮1的气流具有旋转方向的速度分量。该旋转方向的速度分量由配置于叶轮1的下游侧的第一静翼板8以及第二静翼板9变换为旋转轴方向的速度分量,提高送风机100的送风性能。另外,多个第一静翼板8以及第二静翼板9构成为在内周侧和外周侧,旋转轴6方向的高度尺寸大致相同。
图2是从下游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送风机100时的俯视图。如图2所示,第一静翼板8从马达固定部7的外周面延伸,连接于框体4的内周面。另外,第二静翼板9在第一静翼板8的翼板间,从连结部10的外周面延伸,连接于框体4的内周面。即,第二静翼板9配置于当从旋转轴方向观察时沿旋转方向与第一静翼板8错开的位置,是从框体4的内周向旋转轴6延伸至框体4内部与旋转轴6之间的中间部分的静翼板。另外,第一静翼板8以及第二静翼板9分别具有大致圆弧状的形状,以大致恒定的厚度构成。
此外,在图2中,形成为将第一静翼板8以及第二静翼板9分别各设置4个的结构,但第一静翼板8以及第二静翼板9的数量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设置5个以上或者3个以下的第一静翼板8以及第二静翼板9。另外,在图2中,形成为第一静翼板8与第二静翼板9沿旋转方向交替地配置的结构,但也可以是在任意的两个相邻第一静翼板8之间不配置第二静翼板9结构、或者在两个相邻第一静翼板8之间配置两个第二静翼板9的结构等,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连结部10连结第一静翼板8和第二静翼板9,配置于框体4的内周与旋转轴6之间,由沿叶轮1的旋转方向延伸的圆环状(环状)的薄板形成。连结部10构成为上游端与下游端的半径大致相同。此外,连结部10的内周侧、外周侧无需是与旋转轴6平行的面,例如也可以由在旋转轴方向的中间部分具有相对于旋转轴6的平缓凹凸的面构成。另外,连结部10也可以由径向的厚度在旋转轴方向上不同的薄板构成。而且,也可以使连结部10的上游端以及下游端比旋转轴方向的中间部分细,或者使连结部10的上游端以及下游端变圆。由此,能够减小相对于从上游向下游流经连结部10的风的阻力。
图3是将本实施方式的配置连结部10的半径位置处的、送风机100的圆筒剖面进行平面展开的图。如图3所示,作为动翼板的叶轮1的叶片2构成为,构成叶片2的翼型从内周侧朝向外周侧以预定的角度相对于叶轮1的旋转方向前进或后退。另一方面,构成为,构成第一静翼板8以及第二静翼板9的翼型从内周侧朝向外周侧以相对于叶片2的翼型在旋转方向的角度具有相反的角度地前进或后退。
另外,如图3所示,第一静翼板8以及第二静翼板9在叶轮1的下游配置于与旋转轴6垂直地相交的同一平面上。另外,第一静翼板8以及第二静翼板9分别具有作为朝向上游(吸气)侧的倾斜面的负压面81以及91、及作为朝向下游(吹出)侧的倾斜面的压力面82以及92,连结部10连结一方的静翼板的压力面和另一方的静翼板的负压面。具体而言,连结部10连结第二静翼板9的压力面92和第一静翼板8的负压面81,连结第一静翼板8的压力面82和第二静翼板9的负压面91。
另外,连结部10是在第一静翼板8与第二静翼板9之间上游侧的一部分被切除的结构。换言之,连结部10具有从通过第一静翼板8的上游端和第二静翼板9的上游端的平面向下游侧凹陷的凹部11。凹部11由第一静翼板8的上游端、连结部10的上游端以及第二静翼板9的上游端形成。另外,连结部10的下游端处于与旋转轴6垂直的平面上,但上游端向下游侧弯折或者弯曲。连结部10遍及轴向的大致全长、即从上游端至下游端连接于第一静翼板8以及第二静翼板9的压力面82以及92,仅在包括下游端的一部分的区域连接于第一静翼板8以及第二静翼板9的负压面81以及91。即,连结部10连结第一静翼板8的压力面82的下游端和第二静翼板9的负压面91的下游端,但第一静翼板8的压力面82的上游端与第二静翼板9的负压面91的上游端未连结。
此外,连结部10的凹部11优选设于上游侧,但根据第一静翼板8以及第二静翼板9的配置,也可以使凹部11形成于连结部10的下游侧。在该情况下,由第一静翼板8的下游端、连结部10的下游端以及第二静翼板9的下游端形成从通过第一静翼板8的下游端和第二静翼板9的下游端的平面向上游侧凹陷的凹部11。另外,连结部10的上游端处于与旋转轴6垂直的平面上,下游端向下游侧弯折或者弯曲。另外,连结部10遍及旋转轴方向的大致全长地连接于第一静翼板8以及第二静翼板9的压力面82以及92,仅在包括上游端的一部分的区域连接于第一静翼板8以及第二静翼板9的负压面81以及91。即,连结部10连结第一静翼板8的压力面82的上游端和第二静翼板9的负压面91的上游端,但第一静翼板8的压力面82的下游端与第二静翼板9的负压面91的下游端不连结。另外,也可以将连结部10遍及旋转轴方向的大致全长地连接于第一静翼板8以及第二静翼板9的负压面81以及91,仅在包括上游端或者下游端的一部分的区域连接于第一静翼板8以及第二静翼板9的压力面82以及92。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送风机100中的效果进行说明。送风机100例如被组入于空气调节装置等而使用,但从装置的设置空间来看,优选使送风机100薄型化。因此,优选抑制送风机100的第一静翼板8以及第二静翼板9的旋转轴方向的高度。
翼栅的送风性能根据翼板弦长L以及与邻接的叶片的间隔t定义,根据弦节比σ=L/t关联起来。在此,翼板弦长L为将叶片的前缘与后缘连结的直线的长度。一般而言,可知弦节比σ恒定的在几何上相似的翼栅能够得到大致相等的送风性能。也就是说,为了由翼板弦长L短的叶片、即抑制高度的叶片得到所期望的送风性能,只要增加叶片的张数,减小与邻接的叶片的间隔t即可。
在此,为了抑制静翼板的高度,得到所期望的送风性能,增加与马达固定部7连接的静翼板的张数。对于静翼板的厚度尺寸有制造上以及强度上的制约,所以通过使静翼板的张数增加,从而在静翼板的内周侧产生翼板间的风路的堵塞,招致送风性能的下降。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在叶轮1的外周侧配置第一静翼板8和第二静翼板9这两方,在叶轮1的内周侧仅配置第一静翼板8。即,在叶轮1的外周侧,静翼板的张数多,所以能够抑制静翼板的高度,并得到所期望的送风性能。另外,在叶轮1的内周侧,静翼板的张数少,所以不会招致因内周侧的风路的堵塞所引起的送风性能的下降。
另外,构成静翼板的翼型从内周侧至外周侧沿旋转方向以预定的角度配置。即静翼板呈大致圆弧状的形状,另外,以大致恒定的厚度构成。因此,难以提高静翼板的强度。另一方面,在利用静翼板连接马达固定部7和框体4的情况下,为了支撑作为重量物体的马达5,静翼板需要强度。因而,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利用连结部10连结多个第一静翼板8以及第二静翼板9,从而提高了强度。由此,抑制因在驱动叶轮1旋转时产生的振动而使支承马达固定部7的第一静翼板8以及第二静翼板9破损。
另外,将第一静翼板8与第二静翼板9进行连结的连结部10构成为,在第一静翼板8与第二静翼板9之间连结一方的静翼板的负压面和另一方的静翼板的压力面。另外,连结部10具有上游侧的一部分被切除的凹部11。一般在将送风机100搭载于如空气调节装置那样的压力损失大的装置的情况下,在通过了叶轮1的气流中,除了与旋转轴6平行的方向的速度分量以及叶轮1的旋转方向的速度分量之外,还产生从叶轮1的内周侧向外周侧流动的半径方向的速度分量。通过叶轮1而沿半径方向流动的风碰撞到沿旋转方向延伸的连结部10。此时,在本实施方式的连结部10中,具有用于使半径方向的风通过的凹部11,所以风碰撞到连结部10的面积变小。即,在连结部10的上游侧形成有凹部11,从而在叶片2中产生的风在形成有连结部10的部分也能够容易地沿半径方向移动。由此,能够降低通过了叶轮1的气流碰撞到连结部10而产生的气流的紊乱,保持第一静翼板8以及第二静翼板9的强度,并能够抑制因连结部10所引起的送风性能的下降。
另外,对于凹部11的大小而言,在提高送风性能的点上优选某种程度地大,另一方面,从第一静翼板8以及第二静翼板9的强度这点来看,优选是连结部10在旋转轴方向上具有某种程度的宽度。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连结部10的上游端形成为向下游侧凹陷的弯折形状,从而保持与第一静翼板8或者第二静翼板9连接的连接部分的宽度,并形成有大的凹部11。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送风机100的送风性能。
另外,连结部10仅与第一静翼板8以及第二静翼板9中的至少任意一方的负压面或者压力面的从上游端至下游端为止的范围中的一部分的区域连接。因此,凹部11包括仅与一部分连接的面,所以易于使风沿着负压面或者压力面流动。此外,当仅与一部分连接的一侧在相对于第一静翼板8以及第二静翼板9的旋转轴方向的宽度为一半以下的宽度的部分连接时,能够增大凹部11,能够进一步提高送风性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连结部10在包括上游端在内的区域与第二静翼板9的压力面92连接。这样,相对于朝向旋转轴6而延伸至中途的第二静翼板9,由连结部10连接强烈地承受来自叶片2的风的上游端,所以第二静翼板9的强度增加,对振动、噪音的降低有效。特别是,如图3所示,从第二静翼板9的压力面92的上游端至下游端连接连结部10,从而该效果变得更大。
另外,在静翼板的压力面是朝向下游侧倾斜的面,连结部10连接于压力面的下游侧的情况下,有时在压力面与连结部10之间形成不论从上游侧还是从下游侧都成为阴影的部分即底切。相对于此,本实施方式的连结部10与包括第一静翼板8以及第二静翼板9的压力面的上游端在内的区域连接。另外,连结部10是在第一静翼板8或者第二静翼板9的负压面侧,上游侧被切除的结构。因此,第一静翼板8或者第二静翼板9与连结部10的连接部不会成为底切。由此,在通过树脂的注射成型使框体4、第一静翼板8、第二静翼板9以及马达固定部7一体成型的情况下,能够简化模具的结构,能够廉价地制造送风机100。
实施方式2.
接着,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进行说明。实施方式2的送风机100A在连结部10A的形状方面与实施方式1不同。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不特别记述的项目与实施方式1相同,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对相同的功能及结构进行说明。
图4是将配置本实施方式的连结部10A的半径位置处的、送风机100A的圆筒剖面进行平面展开的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连结部10A是上游侧以及下游侧这两方被切除的结构。换言之,连结部10A在上游侧具有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凹部11,在下游侧具有从通过第一静翼板8的下游端和第二静翼板9的下游端的平面向上游侧凹陷的凹部12。凹部11由第一静翼板8的上游端、连结部10的上游端以及第二静翼板9的上游端形成,凹部12由第一静翼板8的下游端、连结部10的下游端以及第二静翼板9的下游端形成。另外,连结部10的上游端以及下游端都不在与旋转轴6垂直的平面上,而向下游侧或者上游侧弯折或者弯曲。另外,连结部10A仅在包括上游端在内的一部分的区域连接于第一静翼板8以及第二静翼板9的压力面82以及92,仅在包括下游端在内的一部分的区域连接于第一静翼板8以及第二静翼板9的负压面81以及91。
通过形成为这样的结构,能够进一步减少通过叶轮1而朝向半径方向的气流碰撞到连结部10A的面积,能够进一步抑制送风机100A的送风性能的下降。另外,通过将第一静翼板8或者第二静翼板9的负压面81或者91的下游侧与第一静翼板8或者第二静翼板9的压力面82或者92的上游侧进行连结,从而第一静翼板8以及第二静翼板9与连结部10A的连接部不会成为底切。由此,在通过树脂的注射成型使框体4、第一静翼板8以及第二静翼板9、及马达固定部7一体成型的情况下,能够简化模具的结构,能够廉价地制造送风机100A。
此外,也可以将连结部10A仅在包括下游端在内的一部分的区域连接于第一静翼板8以及第二静翼板9的压力面82以及92,仅在包括上游端在内的一部分的区域连接于第一静翼板8以及第二静翼板9的负压面81以及91。
实施方式3.
接着,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进行说明。实施方式3的送风机100B在连结部10B的结构方面与实施方式1不同。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不特别记述的项目与实施方式1相同,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对相同的功能及结构进行说明。
图5是从下游侧观察本实施方式中的送风机100B时的俯视图。另外,图6是将本实施方式的配置连结部10B的半径位置处的、送风机100B的圆筒剖面进行平面展开的图。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俯视时具有圆弧形状的4个连结部10B以环状配置于框体4与旋转轴6的中间。连结部10B分别连结1个第一静翼板8和第二静翼板9。另外,如图6所示,连结部10B连结第二静翼板9的压力面92和第一静翼板8的负压面81。此外,连结部10B与第二静翼板9的负压面91和第一静翼板8的压力面82不连结。另外,在连结部10B的上游侧形成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凹部11。
这样,通过将连结部10B分割而配置,能够更加减少通过了叶轮1的气流碰撞到连结部10B的面积。其结果,能够更加抑制由于通过了叶轮1的气流碰撞到连结部10而导致的送风性能的下降。
实施方式4.
接着,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进行说明。实施方式4的送风机100C在第一静翼板8以及第二静翼板9的配置及连结部10C的结构方面与实施方式1不同。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不特别记述的项目与实施方式1相同,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对相同的功能及结构进行说明。
图7是将本实施方式中的配置连结部10C的半径位置处的、送风机100C的圆筒剖面进行平面展开的图。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静翼板9比第一静翼板8靠下游侧配置。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连结部10C是与实施方式3同样地进行分割而得到的,连结第一静翼板8的压力面82和第二静翼板9的负压面91。
另外,连结部10C是下游侧的一部分被切除的结构。换言之,连结部10C具有从通过第一静翼板8的下游端和第二静翼板9的下游端的平面向上游侧凹陷的凹部13。凹部13由第一静翼板8的下游端、连结部10C的下游端以及第二静翼板9的下游端形成。另外,连结部10C的上游端处于通过第一静翼板8的上游端和第二静翼板9的上游端的平面上,下游端向上游侧弯折或者弯曲。连结部10C仅在包括上游端在内的一部分的区域连接于第一静翼板8的压力面82,遍及第二静翼板9的负压面91的旋转轴方向的大致全长地连接。即,连结部10C连结第一静翼板8的压力面82的上游端和第二静翼板9的负压面91的上游端,但第一静翼板8的压力面82的下游端与第二静翼板9的负压面91的下游端未连结。
此外,在图7的例子中,第二静翼板9配置于第一静翼板8的下游,但也可以将第一静翼板8配置于第二静翼板9的下游。另外,也可以将连结部10C遍及旋转轴方向的大致全长地连接于第一静翼板8的压力面82,仅在包括上游端在内的一部分的区域连接于第二静翼板9的负压面91。
在气流流入到翼栅时,由于翼板前缘处的流动的脱离或翼板面的速度边界层的扩大,实质的翼板间的风路宽度减小。由于该翼板间的堵塞效应,所以在翼板张数多、翼板间的风路宽度窄的结构的翼栅中,送风性能下降。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第二静翼板9配置于比第一静翼板8靠下游的位置,能够在配置第一静翼板8和第二静翼板9的叶轮1的外周侧确保翼板间的风路宽度。另外,在通过叶轮1的气流的下游侧,在第一静翼板8间配置第二静翼板9,所以能够利用第一静翼板8以及第二静翼板9将旋转方向的速度分量变换为旋转轴方向的速度分量。由此,能够抑制翼板间的堵塞效应所致的送风性能的下降,提高送风机100C的送风性能。
实施方式5.
接着,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进行说明。实施方式5是具备实施方式1的送风机100的空气调节装置500。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不特别记述的项目与实施方式1相同,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对相同的功能及结构进行说明。
图8是本实施方式中的空气调节装置500的概略结构图。如图8所示,空气调节装置500具备室外机300和室内机200。在本实施方式中,表示出在空气调节装置500的室内机200中使用实施方式1的送风机100的例子。室外机300具备压缩机301、室外侧热交换器302、送风机303以及膨胀单元304。另外,室内机200具备室内侧热交换器204以及送风机100。压缩机301、室外侧热交换器302、膨胀单元304以及室内侧热交换器204由配管连接,构成制冷剂回路,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内循环,从而进行空气调节对象区域的空气调节。
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装置500所具备的室内机200的一个例子的剖视示意图。此外,在图9中,纸面左侧设为室内机200的前表面侧。室内机200具有:框体203,所述框体203形成有用于将室内空气吸入到内部的吸入口201以及用于将空气调节空气供给到空气调节对象区域的吹出口202;送风机100,所述送风机100收纳于框体203,从吸入口201吸入室内空气,从吹出口202吹出空气调节空气;以及室内侧热交换器204,所述室内侧热交换器204配置于从送风机100至吹出口202为止的通风路,通过在制冷剂与室内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从而形成空气调节空气。
吸入口201开口地形成在框体203的上部。吹出口202开口地形成在框体203的下部(更详细而言,框体203的前表面部下侧)。进而,在吹出口202设有控制气流的吹出方向的机构、例如叶板205等。送风机100配置于吸入口201的下游且室内侧热交换器204的上游。此外,在图9中,表示出室内机200具备1个送风机100的结构,但也可以根据室内机200所要求的风量等,在框体203的长边方向(纸面上下方向)上并联配置多个送风机100。
室内空气利用送风机100从形成于框体203的上部的吸入口201被取入到室内机200内,被供给到室内侧热交换器204。室内空气在通过室内侧热交换器204时,在与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被加热或者冷却,成为空气调节空气。空气调节空气从形成于框体203的下部的吹出口202被吹出到空气调节对象区域。
在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200中,使用了实施方式1中的送风机100,所以即使在使空气调节空气通风到压力损失高的室内机200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因半径方向的速度分量所引起的气流的紊乱,抑制送风性能的下降。其结果,能够提高室内机200以及空气调节装置500的电力效率。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具体的结构并不限于此,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要旨的范围进行变更。例如,送风机100的静翼板的结构以及形状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将连结部10用于各种形状的静翼板的连结。具体而言,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静翼板8形成为从马达固定部7的外周面延伸至框体4的内周面的结构,但第一静翼板8也可以是从马达固定部7的外周面延伸至连结部10的内周面的结构。或者,也可以是送风机100仅具备第一静翼板8,连结部10形成为连结多个第一静翼板8的结构。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1~5中的结构能够适当地进行组合。例如,也可以使实施方式3的连结部10B的形状形成为与实施方式2的连结部10A相同的形状。另外,也可以形成为在实施方式5的室内机200中使用实施方式2~4的送风机100A~100C中的任意送风机的结构。另外,也可以将室外机300的送风机303作为实施方式1~4的送风机100或者100A~100C中的任意送风机。
附图标记说明
1:叶轮;2:叶片;3:轮毂;4、203:框体;5:马达;6:旋转轴;7:马达固定部;8:第一静翼板;9:第二静翼板;10、10A、10B、10C:连结部;11、12、13:凹部;81、91:负压面;82、92:压力面;100、100A、100B、100C、303:送风机;200:室内机;201:吸入口;202:吹出口;204:室内侧热交换器;205:叶板;300:室外机;301:压缩机;302:室外侧热交换器;304:膨胀单元;500:空气调节装置。

Claims (6)

1.一种送风机,具备:
叶轮,所述叶轮具有作为旋转中心的轮毂以及设于该轮毂的外周面的多个叶片;
马达部,所述马达部驱动所述叶轮旋转;
框体,所述框体***述叶轮;
多个静翼板,所述多个静翼板配置于所述叶轮的下游,连接所述马达部和所述框体;以及
连结部,所述连结部配置于所述框体与所述叶轮的旋转轴之间,沿所述叶轮的旋转方向延伸而连结所述多个静翼板,
所述连结部具有用于使在所述叶轮的半径方向上流动的风通过的凹部,
所述多个静翼板包括:
第一静翼板,所述第一静翼板从所述框体延伸至所述马达部;以及
第二静翼板,所述第二静翼板配置在沿所述旋转方向与所述第一静翼板错开的位置上,从所述框体延伸至所述连结部,
所述凹部利用所述第一静翼板的上游端、所述连结部的上游端以及所述第二静翼板的上游端,以从通过所述第一静翼板的上游端和所述第二静翼板的上游端的平面向下游侧凹陷的方式形成于所述连结部的上游侧,
所述连结部沿所述旋转方向分割而配置,分割的所述连结部分别连结所述第二静翼板的压力面和所述第一静翼板的负压面,与所述第二静翼板的负压面和所述第一静翼板的压力面不连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结部的上游端向下游侧弯折或者弯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静翼板配置于多个所述第一静翼板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结部连接于包括所述第二静翼板的压力面的上游端在内的区域以及包括所述第一静翼板的负压面的下游端在内的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结部从所述第二静翼板的压力面的上游端连接至所述第二静翼板的压力面的下游端。
6.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具备:
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送风机;以及
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进行由所述送风机供给的空气的热交换。
CN201680045444.4A 2015-08-10 2016-04-08 送风机以及空气调节装置 Active CN1079234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58287 2015-08-10
JP2015-158287 2015-08-10
PCT/JP2016/061576 WO2017026143A1 (ja) 2015-08-10 2016-04-08 送風機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23413A CN107923413A (zh) 2018-04-17
CN107923413B true CN107923413B (zh) 2020-12-01

Family

ID=579829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45444.4A Active CN107923413B (zh) 2015-08-10 2016-04-08 送风机以及空气调节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563669B2 (zh)
EP (1) EP3321512B1 (zh)
JP (1) JP6381811B2 (zh)
CN (1) CN107923413B (zh)
AU (1) AU2016304621B2 (zh)
WO (1) WO201702614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58892B2 (ja) * 2017-06-12 2021-11-02 フルタ電機株式会社 循環扇
US20190024675A1 (en) * 2017-07-20 2019-01-24 Quanta Computer Inc. Fan front intake for server fan module
WO2019115717A1 (de) * 2017-12-13 2019-06-20 Ebm-Papst Mulfingen Gmbh & Co. Kg Gehäuse hergestellt in einem arbeitsgang
JP2020002888A (ja) * 2018-06-29 2020-01-09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扇風機
DE102018128792A1 (de) * 2018-11-16 2020-05-20 Ebm-Papst Mulfingen Gmbh & Co. Kg Kompakter Diagonalventilator mit Nachleiteinrichtung
CN112696814B (zh) * 2019-10-22 2022-04-05 福建华泰通风空调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自驱动式双层百叶风口
DE102020200447A1 (de) 2020-01-15 2021-07-15 Ziehl-Abegg Se Gehäuse für einen Ventilator und Ventilator mit einem entsprechenden Gehäuse
CN115324937A (zh) * 2021-04-26 2022-11-11 全亿大科技(佛山)有限公司 扇框及风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40898B2 (ja) * 1993-12-02 2001-03-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送風装置及び該装置の吸込パネル並びに該装置の整流ガイド
JP3805538B2 (ja) * 1998-10-26 2006-08-0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ユニット
TW488497U (en) * 1999-03-02 2002-05-21 Delta Electronics Inc Supercharged fan stator for wind diversion
JP3982181B2 (ja) * 2001-01-29 2007-09-26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送風ユニットのファンガード
JP2002349906A (ja) * 2001-05-24 2002-12-0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機
DE20115410U1 (de) * 2001-09-19 2001-12-06 Sunonwealth Electr Mach Ind Co Kompressorstruktur für einen Ventilator
US6695045B2 (en) 2002-03-19 2004-02-24 Mitac Technology Corporation Bladed heat sink
US20050186070A1 (en) * 2004-02-23 2005-08-25 Ling-Zhong Zeng Fan assembly and method
EP1600640A3 (de) * 2004-04-26 2009-11-04 Behr GmbH & Co. KG Lüfterhaube für einen Wärmeübertrager, insbesondere für Kraftfahrzeuge
CN101446302B (zh) * 2005-09-16 2011-09-14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扇框具有导流静叶的风扇
JP2008261280A (ja) 2007-04-12 2008-10-30 Nippon Densan Corp 軸流ファン
JP2008303778A (ja) 2007-06-07 2008-12-18 Nippon Densan Corp ファン装置
JPWO2011092751A1 (ja) 2010-02-01 2013-05-3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送風機及びこの送風機を搭載した空気調和装置
JP2013119816A (ja) 2011-12-08 2013-06-17 Samsung Yokohama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プロペラファン及び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563669B2 (en) 2020-02-18
CN107923413A (zh) 2018-04-17
JP6381811B2 (ja) 2018-08-29
AU2016304621A1 (en) 2017-12-21
AU2016304621B2 (en) 2019-04-11
JPWO2017026143A1 (ja) 2017-12-07
US20180142704A1 (en) 2018-05-24
EP3321512A4 (en) 2018-08-08
WO2017026143A1 (ja) 2017-02-16
EP3321512A1 (en) 2018-05-16
EP3321512B1 (en) 2019-10-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23413B (zh) 送风机以及空气调节装置
JP4876784B2 (ja) 両吸込型遠心送風機
EP1933039A1 (en) Centrifugal fan and air conditioner using the same
US10052931B2 (en) Outdoor cooling unit in vehicle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JP6524331B2 (ja) 送風機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機
WO2016071948A1 (ja) プロペラファン、プロペラファン装置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用室外機
JP6945739B2 (ja) 多翼送風機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JP5079063B2 (ja) プロペラおよび送風機並びに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KR20080054153A (ko) 터보팬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공기조화기
JP2007205268A (ja) 遠心ファン
CN110914553B (zh) 叶轮、送风机及空调装置
CN110506164B (zh) 螺旋桨式风扇及空调装置用室外机
JP2701604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WO2004088210A1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機
EP2280176B1 (en) Cross flow fan and air conditioner equipped with same
WO2013080395A1 (ja) 空気調和機
JP2001280288A (ja) 多翼送風機の羽根車構造
WO2023084652A1 (ja) クロスフローファン、送風装置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WO2023223383A1 (ja) クロスフローファン、送風装置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WO2022195717A1 (ja) スクロールケーシング、このスクロールケーシングを備えた送風装置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WO2019021391A1 (ja) 空気調和機
JP6685433B2 (ja) 送風機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KR20060005850A (ko) 송풍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공기조화기
CN116964330A (zh) 风机和室内机
WO2018002987A1 (ja) 多翼ファン及び空気調和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