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19781A - 线性振动马达 - Google Patents

线性振动马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19781A
CN107919781A CN201711243533.2A CN201711243533A CN107919781A CN 107919781 A CN107919781 A CN 107919781A CN 201711243533 A CN201711243533 A CN 201711243533A CN 107919781 A CN107919781 A CN 1079197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vibrator component
magnetic
vibration motor
linear vib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24353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919781B (zh
Inventor
毛东升
张新众
朱跃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Inc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Inc filed Critical Goertek Inc
Priority to CN20171124353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919781B/zh
Publication of CN1079197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197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9197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197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3/00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 H02K33/12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with armatures moving in alternate directions by alternate energisation of two coil systems
    • H02K33/14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with armatures moving in alternate directions by alternate energisation of two coil systems wherein the alternate energisation and de-energisation of the two coil systems are effected or controlled by movement of the arma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线性振动马达。该线性振动马达包括定子组件和振子组件,定子组件与振子组件滑动连接,以使振子组件沿设定方向滑动,定子组件包括多个线圈,多个线圈沿滑动方向顺次布置,多个线圈均与振子组件相间隔;振子组件包括多个磁极,磁极与线圈一一对应,在通直流电时线圈的极性和与线圈对应的磁极的极性相反,任意两个磁极之间的距离小于与两个磁极对应的两个线圈之间的距离,两个线圈被交替通、断电,以使两个磁极被各自对应的线圈交替吸引,从而使振子组件发生振动。

Description

线性振动马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振动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线性振动马达。
背景技术
现有的线性振动马达通常包括外壳、振子组件、定子组件和弹片。振子组件、定子组件和弹片被设置在外壳中。弹片的一端被固定在外壳上。振子组件通过弹片悬置在外壳内。振子组件包括磁铁和配重块,二者固定在一起。定子组件包括线圈。线圈通交流电,与磁铁相互作用产生安培力,二发生振动。弹片提供弹性回复力。
现有的线性振动马达设置有弹片。弹片在振动过程中容易发生断裂,而造成线性振动马达失效。
此外,弹片的存在,造成现有的线性振动马达的装配困难,BOM成本高,制程工艺复杂。
此外,现有线性振动马达的驱动方式为交流驱动。这种方式不便于手机等终端的直接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线性振动马达的新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线性振动马达。该线性振动马达包括定子组件和振子组件,所述定子组件与所述振子组件滑动连接,以使所述振子组件沿设定方向滑动,所述定子组件包括多个线圈,所述多个线圈沿滑动方向顺次布置,所述多个线圈均与所述振子组件相间隔;所述振子组件包括多个磁极,所述磁极与所述线圈一一对应,在通直流电时所述线圈的极性和与所述线圈对应的磁极的极性相反,任意两个所述磁极之间的距离小于与两个所述磁极对应的两个所述线圈之间的距离,所述两个线圈被交替通、断电,以使所述两个磁极被各自对应的线圈交替吸引,从而使所述振子组件发生振动。
可选地,所述线圈为大于2的正偶数个,并且对称地设置在所述定子组件的平行于滑动方向的两侧,两个所述线圈之间的距离是指位于同一侧的两个线圈之间的距离。
可选地,所述线圈为4个或者6个。
可选地,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线圈之间的距离相等,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磁极之间的距离相等。
可选地,所述振子组件包括多个永磁体,每个所述永磁体形成一个所述磁极。
可选地,所述振子组件包括永磁体和第一导磁部,所述永磁体被嵌设在所述第一导磁部中,在所述第一导磁部的与所述多个线圈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被所述永磁体极化,以形成所述磁极。
可选地,所述定子组件还包括第二导磁部,所述第二导磁部包括多个第二凸起部,所述线圈套设在所述第二凸起部的外侧。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磁部和所述第二导磁部中的至少一种由硅钢制作而成。
可选地,在所述定子组件和所述振子组件中的,一个上设置有平行于滑动方向的滑动轴,另一个上设置有平行于滑动方向的轴套,所述滑动轴沿所述轴套滑动。
可选地,所述滑动轴设置有两个,并且分别被设置在所述振子组件的沿振动方向的两个端部,所述轴套设置有两个,并且与所述滑动轴一一对应,两个所述轴套位于所述振子组件的沿振动方向的两个端部的外侧。
可选地,所述定子组件包括第一平衡磁体,所述第一平衡磁***于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线圈之间,所述振子组件包括第二平衡磁体;在平衡位置时,所述第二平衡磁体与所述第一平衡磁体相对设置,并且所述第一平衡磁体与所述第二平衡磁体相互吸引。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线性振动马达。该线性振动马达包括定子组件和振子组件,所述定子组件与所述振子组件滑动连接,以使所述振子组件沿设定方向滑动,所述定子组件包括多个线圈,所述多个线圈沿滑动方向顺次布置,所述多个线圈均与所述振子组件相间隔;所述振子组件包括多个磁极,在通直流电时所述线圈的极性和与所述线圈对应的磁极的极性相反,任意两个所述磁极之间的距离小于与两个所述磁极对应的两个所述线圈之间的距离,位于不同位置的线圈被交替通、断电,以使所述磁极被各自对应的线圈交替吸引,从而使所述振子组件发生振动。
可选地,所述振子组件包括永磁体和第一导磁部,所述永磁体被嵌设在所述第一导磁部中,在所述第一导磁部的与所述多个线圈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被所述永磁体极化,以形成所述磁极。
可选地,所述定子组件还包括第二导磁部,所述第二导磁部包括多个第二凸起部,所述线圈套设在所述第二凸起部的外侧。
可选地,所述第二凸起部包括沿滑动方向顺次布置的多个凸台,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凸起部之间的距离等于每个所述第二凸起部中相邻的两个所述凸台之间的距离。
可选地,在平衡位置时,位于中间位置的所述第二导磁部的多个所述凸台与相应个数的多个所述第一凸起部一一相对设置,位于中间位置的沿滑动方向两侧的所述第二导磁部的多个所述凸台与相应个数的多个所述第一凸起部错位设置,以使当位于中间位置任意一侧的所述线圈通电时,所述振子组件向该侧移动。
可选地,在向单侧振动时,由靠近中间位置的所述线圈向远离中间位置的所述线圈依次交替通、断电,以使所述振子组件偏离中间位置;由远离中间位置的所述线圈向靠近中间位置的所述线圈依次交替通、断电,以使所述振子组件回复至中间位置。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通过不同位置处的通电线圈与磁极之间的吸引力,实现了振子组件往复移动,从而使线性振动马达发生振动。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没有设置弹簧、弹片等回弹元件,这使得该线性振动马达的结构简单,不存在回弹元件断裂的问题。
此外,该线性振动马达利用电磁铁与磁极之间的吸引力作为驱动力。而现有的线性振动马达是利用线圈与永磁体之间的安培力作为驱动力。该线性振动马达的技术构思与现有技术完全不同。
此外,由于没有设置回弹元件,故线性振动马达的结构简单,并且振动马达的组装变得简单。
此外,在该线性振动马达,线圈被通以直流电,这种方式更利于与终端设备进行适配,不需要进行电的转换。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线性振动马达的分解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线性振动马达的整体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未设置上壳的线性振动马达的装配图。
图4-6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线性振动马达的原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线性振动马达的分解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线性振动马达的整体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未设置上壳的线性振动马达的装配图。
图9-12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线性振动马达的原理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线性振动马达的分解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线性振动马达的整体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未设置上壳的线性振动马达的装配图。
图16-19是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线性振动马达的原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振子组件;11:上壳;12:配重部;13:永磁体;14:滑动轴;15:轴套;16:支撑座;17:第一平衡磁体;18:第二平衡磁体;19:线圈;20:硅钢片;21:FPCB;22:下壳;23:定子组件;25:第一凸起部;26:凸台;27:第二凸起部。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线性振动马达。如图1-3所示,该线性振动马达包括定子组件23和振子组件10。定子组件23用于形成磁场。例如,定子组件23包括多个电磁铁。电磁铁由线圈19通电形成。电磁铁的靠近振子组件10的一侧为N极或者S级。振子组件10形成与定子组件23极性相反的磁极,以形成磁力吸引。
定子组件23与振子组件10滑动连接,以使振子组件10沿设定方向滑动。滑动连接能够限定振子组件10的滑动方向,该滑动方向即振动的方向。滑动连接还能够防止振子组件10在振动时发生偏移,保证良好的振动效果。
定子组件23包括多个线圈19。多个线圈19沿滑动方向顺次布置。多个线圈19均与振子组件10相间隔。相间隔是指线圈19与振子组件10之间形成间隙,以避免对振子组件10的振动造成干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该间隙的大小。
振子组件10包括多个磁极。磁极与线圈19一一对应。在通直流电时,线圈19的极性和与线圈19对应的磁极的极性相反。这样,线圈19和与其对应的磁极会相互吸引。该吸引力为振子组件10的振动提供驱动力。例如,当线圈19与磁极错位设置时,二者的磁力吸引会使线圈19与磁极靠近,从而使振子组件10移动。随着二者的靠近,吸引力逐渐增大。错位设置是指线圈19的外端面与磁极错开设定距离,而不是正对的。当线圈19与磁极的位置正对时,二者之间的吸引力最大。此时,振子组件10被吸引力固定住,从而停止振动。
任意两个磁极之间的距离小于与两个磁极对应的两个线圈19之间的距离。这样,当其中一个磁极与线圈19正对时,另一个磁极与线圈19形成错位。
两个线圈19被交替通、断电,以使两个磁极被各自对应的线圈19交替吸引。从而使振子组件10发生振动。交替通、断电是指当一个线圈19通电时,另一个线圈19断电。
图4-6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线性振动马达的原理图。
在该例子中,当一个线圈19通直流电时,该线圈19形成电磁铁。电磁铁的极性与磁极的极性相反,以相互吸引。振子组件10发生移动。直至线圈19的外端面与磁极正对时,振子组件10停止移动。此时,该线圈19被断电,另一个线圈19被通直流电。与另一个线圈19对应的磁极被吸引,以使振子组件10发生反向移动。直至另一个线圈19与磁极正对时,振子组件10停止移动。通过交替通、断电的方式,振子组件10发生往复运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不同位置处的电磁铁与磁极之间的吸引力,实现了振子组件10往复移动,从而使线性振动马达发生振动。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没有设置弹簧、弹片等回弹元件,这使得该线性振动马达的结构简单,装配容易,不存在回弹元件断裂的问题。
此外,该线性振动马达利用电磁铁与磁极之间的吸引力作为驱动力。而现有的线性振动马达是利用线圈19与永磁体之间的安培力作为驱动力。该线性振动马达的技术构思与现有技术完全不同。
此外,由于没有设置回弹元件,故线性振动马达的结构简单,并且振动马达的组装变得简单。
此外,在该线性振动马达,线圈19被通以直流电,而不是交流电,这种方式更利于与终端设备进行适配,不需要进行电的转换。
在一个例子中,如图1-3所示,线性振动马达还包括壳体。壳体包括扣合在一起的上壳11和下壳22。在壳体的内部形成容置腔。振子组件10和定子组件23被设置在容置腔中。
振子组件10包括配重部12和永磁体13。永磁体13用于形成磁极。配重部12用于增大振子组件10的惯性,以提升振感。例如,配重部12为钨钢块。在该例子中,永磁体13为多个。每个永磁体13构成一个磁极。永磁体13的形状可以是但不局限于矩形、圆形等。多个永磁体13沿滑动方向被顺次粘接在钨钢块的侧部。
在一个例子中,在定子组件23和振子组件10中的,一个上设置有平行于滑动方向的滑动轴14,另一个上设置有平行于滑动方向的轴套15。滑动轴14沿轴套15滑动。滑动轴14和轴套15能够形成稳定的滑动连接。
此外,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防止振子组件10在振动时,偏离设定的滑动方向,保证了振动的稳定性。
此外,这种滑动连接方式,结构简单,装配容易。
在一个例子中,滑动轴14设置有两个,并且分别被设置在振子组件10的沿振动方向的两个端部。轴套15设置有两个,并且与滑动轴14一一对应。两个轴套15位于振子组件10的沿振动方向的两个端部的外侧。两个滑动轴14和轴套15的滑动连接方式,使得振子组件10的振动更可靠。
在非工作状态下,这种结构能够防止振子组件10与其他元器件发生碰撞。
例如,在钨钢块的沿滑动方向的两个端部各设置有一个滑动轴14。在下壳22上固定有两个支撑座16。在支撑座16内设置有轴套15。支撑座16与滑动轴14一一对应。滑动轴14穿过轴套15,并沿轴套15滑动。
在一个例子中,定子组件23包括线圈19和第二导磁部。第二导磁部包括多个第二凸起部27。线圈19套设在第二凸起部27的外侧。第二导磁部能够聚拢线圈19的磁场。该磁场被集中在第二凸起部27,从而有效提升了振子组件10的驱动力。例如,第二导磁部由硅钢制作而成。例如,第二导磁部为硅钢片20。上述材料的导磁性能优良。硅钢片20呈一体结构,这种结构的结构强度高,能够保证线圈19的位置牢固。
此外,一体结构相对于独立的结构,组装变得更加容易。
在该例子中,线圈19套设在第二凸起部27外侧。多个线圈19平行于滑动方向被竖直粘接在下壳22上。在下壳22上还设置有FPCB21。FPCB21用于为各个线圈19通电。
在一个例子中,线圈19为大于2的正偶数个,并且对称地设置在定子组件23的平行于滑动方向的两侧。两个线圈19之间的距离是指位于同一侧的两个线圈19之间的距离。同样地,永磁体13也对称地设置,并且与线圈19一一对应。这样,振子组件10在振动时,受到的驱动力能够更均衡,避免因单侧受力不均而造成偏振,或者导致滑动连结构(例如,滑动轴14和轴套15)之间的摩擦力过大。
在一个例子中,任意相邻的两个线圈19之间的距离相等。任意相邻的两个磁极之间的距离相等。通过这种方式,线圈19和磁极的结构更简单,振幅更容易计算。可选地,线圈19为4个或者6个。
如图1-3所示,在该例子中,定子组件23包括6个线圈19,并且对称地设置在振子组件10的两侧。振子组件10包括6个永磁体13,并且对称地布置。
在该例子中,线性振动马达能够实现多种振感体验。例如,单侧振动和双侧振动。
例如,中间线圈和左边线圈进行交替通、断电时,振子组件10进行左侧振动。中间线圈和右侧线圈进行交替通、断电时,振子组件10进行右侧振动。例如,左侧线圈和右侧线圈交替通、断电时振子组件10进行双侧振动。
由于该线性振动马达可以选择任意两个线圈19作为驱动,故线圈19和永磁体的数量越多,线性振动马达的振动形式会越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设置线圈19和永磁体的数量。
此外,通过对不同位置线圈19进行交替通、断电,该线性振动马达可以实现多种频率的振动效果。
在其他示例中,振子组件10包括永磁体13和第一导磁部。永磁体13被嵌设在第一导磁部中。在第一导磁部的与多个线圈19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一凸起部25,第一凸起部25被永磁体13极化,以形成磁极。在该例子中,只需要设置一个永磁体13,结构简单。该永磁体13对第一导磁部进行极化,从而使第一凸起部25极化。
例如,第一导磁部由硅钢制作而成。第一导磁部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制作而成。在第一导磁部的中部设置有安装槽。永磁体13被固定到安装槽中。第一导磁部还起到配重部12的作用,提升了振感体验。
由于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故振子组件10结构强度更高,可靠性良好。
本发明还提供了另一个实施例,如图7-9所示,定子组件23还包括第一平衡磁体17。第一平衡磁体17位于任意相邻的两个线圈19之间。振子组件10还包括第二平衡磁体18。第一平衡磁体17与第二平衡磁体18为磁铁。
在平衡位置时,第二平衡磁体18与第一平衡磁体17相对设置,并且第一平衡磁体17与第二平衡磁体18相互吸引。
平衡位置即线圈19未通电时,振子组件10所在的位置。在该例子中,由于第一平衡磁体17和第二平衡磁体18的设置。当线圈19断电时,振子组件10能被第一平衡磁体17吸引至平衡位置,这使得振子组件10在非工作状态时的位置更固定,防止与其他元器件发生碰撞。
此外,在该例子中,第一平衡磁体17与第二平衡磁体18之间的吸引力还可以作为驱动力。例如,如图10-12所示,当第一平衡磁体17左侧或右侧的一个线圈19通电时,由于线圈19和磁极之间的磁力吸引(当该吸引力大于第一、第二平衡磁体17、18之间的吸引力时),振子组件10会偏离平衡位置,直至线圈19与磁极正对。此时,线圈19被断电,这使得线圈19和磁极之间的吸引力消失,第一、第二平衡磁体17、18之间的吸引力会使振子组件10回复至平衡位置。这样,通过间断地给线圈19通电,线性振动马达可以实现振动效果。这种方式能够实现不同的单侧振感体验。
当然,对该线性振动马达的任意两个线圈19通、断电时,也能实现双侧振动。该线性振动马达能够实现更多种的振感体验。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线性振动马达。如图13-15所示,该线性振动马达包括定子组件23和振子组件10。例如,定子组件23包括多个电磁铁。电磁铁由线圈19通电形成。电磁铁的靠近振子组件10的一侧为N极或者S级。振子组件10形成与定子组件23极性相反的磁极,以形成磁力吸引。
定子组件23与振子组件10滑动连接,以使振子组件10沿设定方向滑动。滑动连接能够限定振子组件10的滑动方向,该滑动方向即振动的方向。滑动连接还能够防止振子组件10在振动时发生偏移,保证良好的振动效果。滑动连接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做赘述。
定子组件23包括多个线圈19。多个线圈19沿滑动方向顺次布置。多个线圈19均与振子组件10相间隔。相间隔是指线圈19与振子组件10之间形成间隙,以避免对振子组件10的振动造成干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该间隙的大小。
振子组件10包括多个磁极。在通直流电时,线圈19的极性和与线圈19对应的磁极的极性相反。任意两个磁极之间的距离小于与两个磁极对应的两个线圈19之间的距离。位于不同位置的线圈19被交替通、断电,以使磁极被各自对应的线圈19交替吸引,从而使振子组件10发生振动。
在该例子中,线圈19与磁极之间的对应关系不限于一一对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在振动时,可以选择任意两个线圈19交替通直流电。在一个线圈19通电时,线圈19与相应的磁极形成磁力吸引,从而使振子组件10发生移动,当线圈19与磁极正对时,吸引力最大,这时振子组件10停止移动;此时,该线圈19断电同时另一个线圈19通电,振子组件10向其他位置发生移动,当另一个线圈19与另一个磁极正对时,振子组件10停止移动。对两个线圈19交替通、断电,能够使振子组件10往复运动,从而发生振动。
还可以是,选择任意两组线圈19交替通直流电。每组包括多个线圈19。当其中一组通电时,振子组件10在该组线圈19的磁力吸引下发生移动。当移动至设定位置时,振子组件10停止移动。然后,该组断电,另一组通电。振子组件10在另一组线圈19的磁力吸引下发生移动。当移动至另一位置时,振子组件10停止移动。对两组线圈19交替通、断电,能够使振子组件10往复运动,从而发生振动。由于多个线圈19与相应的磁极之间都会有吸引力,故在该种情况下,在振子组件10停止移动的位置,磁极不一定与线圈19正对。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不同位置处的通电线圈19与磁极之间的吸引力,实现了振子组件10往复移动,从而使线性振动马达发生振动。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没有设置弹簧、弹片等回弹元件,这使得该线性振动马达的结构简单,不存在回弹元件断裂的问题。
此外,该线性振动马达利用电磁铁与磁极之间的吸引力作为驱动力。而现有的线性振动马达是利用线圈19与永磁体之间的安培力作为驱动力。该线性振动马达的技术构思与现有技术完全不同。
此外,由于没有设置回弹元件,故线性振动马达的结构简单,并且振动马达的组装变得简单。
此外,在该线性振动马达,线圈19被通以直流电,这种方式更利于与终端设备进行适配,不需要进行电的转换。
在一个例子中,如图14-16所示,振子组件10包括永磁体13和第一导磁部。永磁体13被嵌设在第一导磁部中。在第一导磁部的与多个线圈19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一凸起部25。第一凸起部25被永磁体13极化,以形成磁极。在该例子中,只需要设置一个永磁体13。该永磁体13对第一导磁部进行极化,从而使第一凸起部25极化。通过这种方式,振子组件10的结构简单,装配容易。
例如,第一导磁部由硅钢制作而成。第一导磁部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制作而成。在第一导磁部的中部设置有安装槽。永磁体13被固定到安装槽中。第一导磁部还起到配重部12的作用,提升了振感体验。
在一个例子中,定子组件23包括线圈19和第二导磁部。第二导磁部包括多个第二凸起部27。线圈19套设在第二凸起部27的外侧。第二导磁部能够聚拢线圈19的磁场。该磁场被集中在第二凸起部27,从而有效提升了振子组件10的驱动力。例如,第二导磁部由硅钢制作而成。例如,第二导磁部为硅钢片20。上述材料的导磁性能优良。硅钢片20呈一体结构,这种结构能够保证线圈19的位置牢固。
在一个例子中,第二凸起部27包括沿滑动方向顺次布置的多个凸台26。多个凸台26的设置使得磁极的磁场更集中,提高了驱动力。相邻的两个第一凸起部25之间的距离等于每个第二凸起部27中相邻的两个凸台26之间的距离。通过这种方式,线圈19在单独通电时,凸台26与相应的第一凸起部25正对时振子组件10停止移动。相对于二者的间距不同的方式,这种方式使得振子组件10在设定振幅时的位置更准确。
如图13-15所示,第二凸起部27包括两个凸台26。两个凸台26的距离与振子组件10的第一凸起部25,即磁极的间距相等。
在一个例子中,在平衡位置时,位于中间位置的第二导磁部的多个凸台26与相应个数的多个第一凸起部25一一相对设置。中间位置是指线性振动马达沿滑动方向的中部的位置。相应个数是指与一个第二导磁部的凸台26的数量对应的第一凸起部25的个数。
如图16所示,位于中间位置的沿滑动方向两侧的第二导磁部的多个凸台26与相应个数的多个第一凸起部25错位设置,以使当位于中间位置任意一侧的线圈19通电时,振子组件10向该侧移动。该线性振动马达能够实现单侧振动和双侧振动。单侧振动是指振子组件10在中间位置的一侧进行振动。双侧振动是指振子组件10在中间位置的两侧进行振动。
在一个例子中,在向单侧振动时,由靠近中间位置的线圈19向远离中间位置的线圈19依次交替通、断电,以使振子组件10偏离中间位置。由远离中间位置的线圈19向靠近中间位置的线圈19依次交替通、断电,以使振子组件10回复至中间位置。
如图16所示,在中间位置时,o点的线圈19通电。此时,位于该线圈19处的两个凸台26与振子组件10中间的两个第一凸起部25正对。
然后,如图17所示,a点的线圈19通电,同时o点的线圈19断电,振子组件10向左移动设定距离。
紧接着,如图18所示,b点的线圈19通电,同时a点的线圈19断电,振子组件10继续向左移动设定距离。
接下来,如图19所示,c点的线圈19通电,同时b点的线圈19断电,振子组件10继续向左移动设定距离,到达最左边的位置,即左侧最大振幅处。
在回弹时,b点的线圈19通电,同时c点的线圈19断电,振子组件10向右移动设定距离。
紧接着,a点的线圈19通电,同时b点的线圈19断电,振子组件10继续向右移动设定距离。
接下来,o点的线圈19通电,同时a点的线圈19断电,振子组件10继续向右移动设定距离,回复至平衡位置。
在向右振动时,多个线圈19依次向右交替通、断电,以使振子组件10移动到右侧最大振幅处;然后依次向左交替通、断电,以使振子组件10回复至平衡位置。
在该例子中,各个线圈19在交替通、断电时,是连续进行的,以使振动更平稳。通过控制不同的线圈19的通、断电,该线性振动马达能够实现单侧振动、双侧振动以及多种振动频率的振动。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任意线圈19的位置作为平衡位置。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7)

1.一种线性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定子组件和振子组件,所述定子组件与所述振子组件滑动连接,以使所述振子组件沿设定方向滑动,
所述定子组件包括多个线圈,所述多个线圈沿滑动方向顺次布置,所述多个线圈均与所述振子组件相间隔;
所述振子组件包括多个磁极,所述磁极与所述线圈一一对应,在通直流电时所述线圈的极性和与所述线圈对应的磁极的极性相反,任意两个所述磁极之间的距离小于与两个所述磁极对应的两个所述线圈之间的距离,所述两个线圈被交替通、断电,以使所述两个磁极被各自对应的线圈交替吸引,从而使所述振子组件发生振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为大于2的正偶数个,并且对称地设置在所述定子组件的平行于滑动方向的两侧,两个所述线圈之间的距离是指位于同一侧的两个线圈之间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性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为4个或者6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线圈之间的距离相等,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磁极之间的距离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子组件包括多个永磁体,每个所述永磁体形成一个所述磁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子组件包括永磁体和第一导磁部,所述永磁体被嵌设在所述第一导磁部中,在所述第一导磁部的与所述多个线圈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被所述永磁体极化,以形成所述磁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性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组件还包括第二导磁部,所述第二导磁部包括多个第二凸起部,所述线圈套设在所述第二凸起部的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性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磁部和所述第二导磁部中的至少一种由硅钢制作而成。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线性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定子组件和所述振子组件中的,一个上设置有平行于滑动方向的滑动轴,另一个上设置有平行于滑动方向的轴套,所述滑动轴沿所述轴套滑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性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轴设置有两个,并且分别被设置在所述振子组件的沿振动方向的两个端部,所述轴套设置有两个,并且与所述滑动轴一一对应,两个所述轴套位于所述振子组件的沿振动方向的两个端部的外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线性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组件包括第一平衡磁体,所述第一平衡磁***于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线圈之间,所述振子组件包括第二平衡磁体;
在平衡位置时,所述第二平衡磁体与所述第一平衡磁体相对设置,并且所述第一平衡磁体与所述第二平衡磁体相互吸引。
12.一种线性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定子组件和振子组件,所述定子组件与所述振子组件滑动连接,以使所述振子组件沿设定方向滑动,
所述定子组件包括多个线圈,所述多个线圈沿滑动方向顺次布置,所述多个线圈均与所述振子组件相间隔;
所述振子组件包括多个磁极,在通直流电时所述线圈的极性和与所述线圈对应的磁极的极性相反,任意两个所述磁极之间的距离小于与两个所述磁极对应的两个所述线圈之间的距离,位于不同位置的线圈被交替通、断电,以使所述磁极被各自对应的线圈交替吸引,从而使所述振子组件发生振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线性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子组件包括永磁体和第一导磁部,所述永磁体被嵌设在所述第一导磁部中,在所述第一导磁部的与所述多个线圈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被所述永磁体极化,以形成所述磁极。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线性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组件还包括第二导磁部,所述第二导磁部包括多个第二凸起部,所述线圈套设在所述第二凸起部的外侧。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线性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起部包括沿滑动方向顺次布置的多个凸台,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凸起部之间的距离等于每个所述第二凸起部中相邻的两个所述凸台之间的距离。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线性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在平衡位置时,位于中间位置的所述第二导磁部的多个所述凸台与相应个数的多个所述第一凸起部一一相对设置,位于中间位置的沿滑动方向两侧的所述第二导磁部的多个所述凸台与相应个数的多个所述第一凸起部错位设置,以使当位于中间位置任意一侧的所述线圈通电时,所述振子组件向该侧移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线性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在向单侧振动时,由靠近中间位置的所述线圈向远离中间位置的所述线圈依次交替通、断电,以使所述振子组件偏离中间位置;
由远离中间位置的所述线圈向靠近中间位置的所述线圈依次交替通、断电,以使所述振子组件回复至中间位置。
CN201711243533.2A 2017-11-30 2017-11-30 线性振动马达 Active CN1079197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43533.2A CN107919781B (zh) 2017-11-30 2017-11-30 线性振动马达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43533.2A CN107919781B (zh) 2017-11-30 2017-11-30 线性振动马达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19781A true CN107919781A (zh) 2018-04-17
CN107919781B CN107919781B (zh) 2020-02-21

Family

ID=618981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243533.2A Active CN107919781B (zh) 2017-11-30 2017-11-30 线性振动马达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91978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62144A1 (zh) * 2020-09-25 2022-03-31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振动电机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521840A (ja) * 2012-06-25 2015-07-30 システムズ, マシーンズ, オートメイション コンポーネンツ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低コスト、薄型化を実現したリニアアクチュエータ
CN104953781A (zh) * 2014-03-31 2015-09-30 香港理工大学 电磁直线驱动器
CN206272460U (zh) * 2016-10-24 2017-06-20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振动马达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521840A (ja) * 2012-06-25 2015-07-30 システムズ, マシーンズ, オートメイション コンポーネンツ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低コスト、薄型化を実現したリニアアクチュエータ
CN104953781A (zh) * 2014-03-31 2015-09-30 香港理工大学 电磁直线驱动器
CN206272460U (zh) * 2016-10-24 2017-06-20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振动马达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62144A1 (zh) * 2020-09-25 2022-03-31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振动电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19781B (zh) 2020-0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29896B (zh) 线性振动马达
CN212305093U (zh) 线性振动电机
TW201830834A (zh) 振動致動器、穿戴式終端及來電通知功能裝置
US10931185B2 (en) Linear vibration motor
US20200412228A1 (en) Vibration motor
CN110247535A (zh) 一种马达
CN110875680A (zh) 振动促动器以及具备该振动促动器的便携式电子设备
WO2017088359A1 (zh) 线性振动马达
JP2019201486A (ja) リニア振動モータ及び電子機器
CN106357080A (zh) 线性振动马达
JP6667034B2 (ja) リニア振動モータ
WO2017133132A1 (zh) 线性振动马达
CN209313685U (zh) 线性振动电机
WO2018171060A1 (zh) 线性振动马达
CN205595987U (zh) 线性振动马达
CN105207441A (zh) 线性振动马达
CN107919781A (zh) 线性振动马达
KR101793072B1 (ko) 수평 진동 디바이스
CN107070159B (zh) 线性振动马达
CN205566063U (zh) 线性振动马达
JP3382007B2 (ja) 往復式電気かみそり
KR102042633B1 (ko) 자기력이 집중되는 수평 진동 디바이스
CN102447370A (zh) 致动器、电动剪切装置和电气装置
CN207010512U (zh) 一种磁平衡无弹簧的直线振动马达
CN106208608B (zh) 振动马达以及便携式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