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06158A - 一种适应大冲击力的汽车减震储能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应大冲击力的汽车减震储能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06158A
CN107906158A CN201711117882.XA CN201711117882A CN107906158A CN 107906158 A CN107906158 A CN 107906158A CN 201711117882 A CN201711117882 A CN 201711117882A CN 107906158 A CN107906158 A CN 1079061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ce
gear
shell
piston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11788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Songyan Zhida Industrial Desig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Songyan Zhida Industrial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Songyan Zhida Industrial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Songyan Zhida Industrial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11788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906158A/zh
Publication of CN1079061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0615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3/00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 F16F13/005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wound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 F16F13/007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wound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the damper being a fluid damp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2230/00Purpose; Design features
    • F16F2230/0023Purpose; Design features protectiv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2232/00Nature of movement
    • F16F2232/08Linea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2238/00Type of springs or dampers
    • F16F2238/02Springs
    • F16F2238/026Springs wound- or coil-lik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汽车减震储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应大冲击力的汽车减震储能机构,它包括第一挡板、减震弹簧、第一管口、阻尼壳、第二挡板、第二管口、第三管口、固定板等,其中当活塞机构受到冲击力后可以在阻尼壳内上下移动,阻尼壳内的高压惰性气体在活塞机构的压缩下进入气动马达工作,气动马达带动发电机发电;本发明正常工作时将冲击的能量经气动马达和发电机转换储能起来,实现了快速吸收冲击能量及快速衰减震动的目的;其结构简单紧凑,节能性高,具有较好的实际使用效果。同时本发明中还解决了减震器在受到瞬间过大冲击力对减震器内部结构产生机械损害的问题,起到了在突发情况下保护减震器的作用,延长了减震器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适应大冲击力的汽车减震储能机构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应大冲击力的汽车减震储能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减震技术通过减震器来完成对冲击力的吸收减震,并利用阻尼器加速震动能量的衰减,在不同工况下产生的不同的冲击力仅仅通过单一的减震方式来吸收冲击的能量,其功能单一且不能有效地将冲击的能量转化利用;另外现有的减震技术不能将震动的能量给存储下来,从而造成了能量上的浪费,另外在极端的瞬间大冲击力的工况下,传统的减震技术并不能有效识别极端的工况,进而在遭到瞬间大冲击力下很容易对减震器里面的结构造成一定的机械损害,减少了减震器的使用寿命。所以就需要设计一种适应大冲击力的汽车减震储能机构。本发明设计一种适应大冲击力的汽车减震储能机构解决如上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发明公开一种适应大冲击力的汽车减震储能机构,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适应大冲击力的汽车减震储能机构,它包括第一挡板、减震弹簧、第一管口、阻尼壳、第二挡板、第二管口、第三管口、固定板、第一空腔、第二空腔、第四管口、气动马达、支撑条、发电机、活塞机构、第一固定块、齿条、第一弹簧、第二弹簧、推动套、第一T形环槽,其中第二挡板安装在阻尼壳一端外圆面上;固定板一端安装在第二挡板外圆面上;气动马达一端安装在固定板端面上;第三管口与第四管口均安装在气动马达上;发电机通过3个周向均匀分布的支撑条安装在气动马达上,且发电机轴与气动马达轴相连;活塞机构安装在阻尼壳内;活塞机构将阻尼壳分为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第一空腔与比第二空腔内均冲有高压惰性气体;第一管口安装在阻尼壳靠近第一空腔的端面上,且第一管口与阻尼壳上所开的通孔配合;第二管口安装在阻尼壳外圆面上,且第二管口靠近第二挡板,与第二空腔相通;第一管口与第三管口通过软管相接通;第二管口与第四管口通过软管相接通;齿条安装在阻尼壳内圆面上,且齿条与活塞机构相配合;第一固定块端面上开有第一T形环槽;第一固定块安装在第二空腔端面上,且第一固定块与活塞机构配合;推动套一端安装在活塞机构上,且推动套安装的该端位于第一空腔内;推动套另一端穿出阻尼壳;第一挡板一端安装在推动套端面上;减震弹簧嵌套在阻尼壳外侧,减震弹簧一端安装在第一挡板端面上,另一端安装在第二挡板上;两个第一弹簧呈现180度分布在第二空腔内,两个第一弹簧一端均安装在第二空腔端面上,另一端均安装在活塞机构上;两个第二弹簧呈现180度分布在第一空腔内,两个第二弹簧一端均安装在第一空腔端面上,另一端均安装在活塞机构上。
上述活塞机构包括活塞壳、第六T形环槽、连接T形环、导轨、固定杆、T形块、回位弹簧、T形环、T形槽、第一导块、第四T形环槽、第一滑动孔、第三滑动孔、第三导块、第四齿轮、固定柱、第五齿轮、引导槽、连接块、第二限位环、第三T形环槽、缠绕机构、第一齿轮、驱动轴、支座、第三齿轮、螺纹孔、驱动轮、第二锥齿轮、软杆、第三锥齿轮、第四锥齿轮、第二齿轮、第一固定轴、导向轮、第一锥齿轮、第二固定轴、齿条槽、固定环、第一限位环、驱动条、驱动槽、第三固定轴、容纳腔、第四固定轴、第三限位环,其中活塞壳上具有容纳腔;活塞壳外圆面上开有齿条槽;容纳腔端面上开有贯通的螺纹孔,且螺纹孔靠近齿条槽;活塞壳通过与阻尼壳滑动配合安装在阻尼壳内,且活塞壳上的齿条槽与齿条滑动配合;驱动轴外圆面上对称开有两个引导槽;驱动轴一端安装在活塞壳上,且驱动轴与活塞壳轴线重合;驱动轴另一端穿出活塞壳通过轴承固定在阻尼壳上所开的孔内;缠绕机构位于活塞壳内,且缠绕机构安装在驱动轴上;第一齿轮端面上开有第三滑动孔;两个第三导块对称安装在第三滑动孔内圆面上;第一齿轮位于活塞壳内,第一齿轮通过第三导块与引导槽滑动配合安装在驱动轴上;固定环一端安装在活塞壳内端面上;第一限位环安装在固定环端面上;第二齿轮端面上开有第三T形环槽;第二齿轮端面上开有通孔;两个驱动条对称安装在通孔内圆面上;第二齿轮通过第三T形环槽与第一限位环的配合安装在固定环上;软杆外圆面上开有外螺纹;软杆外圆面上对称开有两个驱动槽;连接块一端安装在软杆端面上;第二限位环安装在连接块端面上;第四齿轮一端安装在软杆远离连接块端面上;固定柱一端安装在第四齿轮端面上;第三限位环一端安装固定柱端面上;软杆一端安装在缠绕机构上;软杆缠绕在缠绕机构上;软杆另一端通过第三限位环与第一T形环槽的配合安装在第一固定块上,且软杆上的驱动槽与驱动条滑动配合;软杆外圆面上所开的外螺纹与螺纹孔配合;第一固定轴一端安装在活塞壳内壁上;导向轮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一固定轴上,且导向轮外圆面与软杆外圆面接触配合;导轨端面上开有T形槽;导轨远离T形槽的端面安装在活塞壳端面上;T形块安装在支座端面上;支座通过T形块与T形槽的滑动配合安装在导轨上,且支座位于第一空腔内;回位弹簧位于T形槽内,回位弹簧一端安装在T形槽端面上,另一端安装在T形块端面上;第三齿轮通过第二固定轴安装在支座上,且第三齿轮与齿条啮合;驱动轮安装在第三齿轮端面上;第一锥齿轮安装在驱动轮端面上;第二锥齿轮通过第四固定轴安装在活塞壳上,且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第三锥齿轮通过第三固定轴安装在活塞壳上,且第三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第四锥齿轮端面上开有第一滑动孔;两个第一导块对称安装在第一滑动孔内圆面上;第四锥齿轮端面上开有第四T形环槽;第四锥齿轮远离第四T形环槽端面上开有第六T形环槽;T形环安装在第四T形环槽内;四个固定杆周向均匀的按在T形环内圆面上;第四锥齿轮通过第一导块与引导槽滑动配合安装在驱动轴上,且第四锥齿轮与第三锥齿轮啮合;连接T形环一端安装在活塞壳端面上,另一端安装在第六T形环槽内;第五齿轮固定安装在驱动轴上,且第五齿轮与第四齿轮啮合。
上述缠绕机构包括缠绕轮、第二滑动孔、第二导块、固定T形环、支撑块、第五T形环槽、容纳槽、引导轮、第三固定块、第二固定块、第二T形环槽,其中缠绕轮外圆面上周向均匀的开有20个容纳槽;每个容纳槽内均通过圆柱销安装有一个引导轮;缠绕轮端面上开有第五T形环槽;缠绕轮端面上开有第二滑动孔;第二滑动孔内圆面上对称安装有两个第二导块;缠绕轮通过第二导块与引导槽滑动安装在驱动轴上;第三固定块端面上开有第二T形环槽;第三固定块通过第二固定块安装在缠绕轮上;固定T形环一端安装在容纳腔上端面,另一端安装在第五T形环槽内;支撑块一端安装在缠绕轮端面上,另一端安装在第一齿轮端面上。
上述第二限位环与第二T形环槽配合;软杆外圆面与引导轮配合;推动套一端固定安装在四个固定杆上;推动套的直径大于软杆的直径;驱动轴的直径小于推动套的直径;导轨、T形环、支座、第三齿轮、驱动轮、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三锥齿轮、第四锥齿轮、裸露在第一空腔内的第二固定轴、第四固定轴、第三固定轴,以上所有的体积之和等于第一固定块、第四齿轮、第五齿轮的体积之和;齿条距离阻尼壳内上下两端面均具有间隙。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一空腔与比第二空腔内均冲有高压惰性气体为氦(He)或氖(Ne)或氩(Ar)或氪(Kr)。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二锥齿轮通过轴承安装在第四固定轴上。上述第三锥齿轮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三固定轴上。上述减震弹簧为压缩弹簧。上述推动套一端焊接在四个固定杆上。
相对于传统的汽车减震储能技术,传统的减震储能机构中阻尼壳被压缩后,阻尼壳中活塞两侧的空间体积变化率因为推动套的存在是不一样的,传统的解决方法是增加补偿空间,这种方法的使用会造成机构复杂度提升。为了使用简单机构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设计的活塞机构能够通过软杆和驱动轴的增加或者消失,从而以适应活塞两侧的空间变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整体部件分布示意图;图2是气动马达安装结构示意图;图3是活塞机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4是第一弹簧安装结构示意图;图5是支座安装结构示意图;图6是导向轮安装结构示意图;图7是齿条安装结构示意图;图8是第二齿轮安装结构示意图;图9是第四锥齿轮安装结构示意图;图10是第一齿轮安装结构示意图;图11是活塞壳结构示意图;图12是第四锥齿轮结构示意图;图13是T形块安装结构示意图;图14是缠绕轮结构示意图;图15是第三导块安装结构示意图;图16是导轨安装结构示意图;图17是固定杆安装结构示意图;图18是导轨结构示意图;图19是第三限位环安装结构示意图;图20是第五齿轮安装结构示意图;图21是第四齿轮安装结构示意图;图22是第三固定块结构示意图;图23是缠绕轮剖视图;图24是第三固定块安装结构示意图;图25是第一固定块结构示意图;图26是第二齿轮结构示意图;图27是固定T形环安装结构示意图;图28是驱动条与驱动槽配合示意图;图29是软杆安装结构示意图;图30是第二导块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名称:1、第一挡板;2、减震弹簧;3、第一管口;4、阻尼壳;5、第二挡板;6、第二管口;7、第三管口;8、固定板;9、第四管口;10、气动马达;11、支撑条;12、发电机;13、缠绕机构;14、活塞壳;15、第一齿轮;16、第一固定块;17、齿条;18、第一弹簧;19、驱动轴;20、第二弹簧;21、推动套;22、第一T形环槽;23、支座;24、第三齿轮;25、驱动轮;26、第二锥齿轮;27、软杆;28、第三锥齿轮;29、第四锥齿轮;30、第二齿轮;31、第一固定轴;32、导向轮;33、第一锥齿轮;34、第二固定轴;35、齿条槽;36、固定环;37、第一限位环;38、驱动条;39、驱动槽;40、第三固定轴;41、容纳腔;42、缠绕轮;43、容纳槽;44、引导轮;45、第三固定块;46、第二限位环;47、连接块;48、第二固定块;49、第二T形环槽;50、固定杆;51、第四固定轴;52、第三限位环;53、活塞机构;54、第一空腔;55、第二空腔;56、第三T形环槽;57、通孔;58、螺纹孔;59、导轨;60、T形块;61、回位弹簧;62、T形环;63、T形槽;64、第一导块;65、第四T形环槽;66、第一滑动孔;67、第二滑动孔;68、第二导块;69、第三滑动孔;70、第三导块;71、第四齿轮;72、固定柱;73、第五齿轮;74、固定T形环;75、支撑块;76、第五T形环槽;77、引导槽;78、第六T形环槽;79、连接T形环。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所示,它包括第一挡板1、减震弹簧2、第一管口3、阻尼壳4、第二挡板5、第二管口6、第三管口7、固定板8、第一空腔54、第二空腔55、第四管口9、气动马达10、支撑条11、发电机12、活塞机构53、第一固定块16、齿条17、第一弹簧18、第二弹簧20、推动套21、第一T形环槽22,如图1所示,其中第二挡板5安装在阻尼壳4一端外圆面上;固定板8一端安装在第二挡板5外圆面上;如图1所示,气动马达10一端安装在固定板8端面上;如图1所示,第三管口7与第四管口9均安装在气动马达10上;如图1所示,发电机12通过3个周向均匀分布的支撑条11安装在气动马达10上,且发电机12轴与气动马达10轴相连;如图2、3所示,活塞机构53安装在阻尼壳4内;如图3所示,活塞机构53将阻尼壳4分为第一空腔54与第二空腔55;第一空腔54与比第二空腔55内均冲有高压惰性气体;如图1所示,第一管口3安装在阻尼壳4靠近第一空腔54的端面上,且第一管口3与阻尼壳4上所开的通孔57配合;如图1所示,第二管口6安装在阻尼壳4外圆面上,且第二管口6靠近第二挡板5,与第二空腔55相通;第一管口3与第三管口7通过软管相接通;第二管口6与第四管口9通过软管相接通;如图7所示,齿条17安装在阻尼壳4内圆面上,且齿条17与活塞机构53相配合;如图25所示,第一固定块16端面上开有第一T形环槽22;第一固定块16安装在第二空腔55端面上,且第一固定块16与活塞机构53配合;如图25所示,推动套21一端安装在活塞机构53上,且推动套21安装的该端位于第一空腔54内;推动套21另一端穿出阻尼壳4;如图1所示,第一挡板1一端安装在推动套21端面上;如图1所示,减震弹簧2嵌套在阻尼壳4外侧,减震弹簧2一端安装在第一挡板1端面上,另一端安装在第二挡板5上;如图4、5所示,两个第一弹簧18呈现180度分布在第二空腔55内,两个第一弹簧18一端均安装在第二空腔55端面上,另一端均安装在活塞机构53上;如图4、5所示,两个第二弹簧20呈现180度分布在第一空腔54内,两个第二弹簧20一端均安装在第一空腔54端面上,另一端均安装在活塞机构53上。
如图8、9所示,上述活塞机构53包括活塞壳14、第六T形环槽78、连接T形环79、导轨59、固定杆50、T形块60、回位弹簧61、T形环62、T形槽63、第一导块64、第四T形环槽65、第一滑动孔66、第三滑动孔69、第三导块70、第四齿轮71、固定柱72、第五齿轮73、引导槽77、连接块47、第二限位环46、第三T形环槽56、缠绕机构13、第一齿轮15、驱动轴19、支座23、第三齿轮24、螺纹孔58、驱动轮25、第二锥齿轮26、软杆27、第三锥齿轮28、第四锥齿轮29、第二齿轮30、第一固定轴31、导向轮32、第一锥齿轮33、第二固定轴34、齿条槽35、固定环36、第一限位环37、驱动条38、驱动槽39、第三固定轴40、容纳腔41、第四固定轴51、第三限位环52,如图11所示,其中活塞壳14上具有容纳腔41;活塞壳14外圆面上开有齿条槽35;如图11所示,容纳腔41端面上开有贯通的螺纹孔58,且螺纹孔58靠近齿条槽35;如图3所示,活塞壳14通过与阻尼壳4滑动配合安装在阻尼壳4内,且活塞壳14上的齿条槽35与齿条17滑动配合;如图6所示,驱动轴19外圆面上对称开有两个引导槽77;驱动轴19一端安装在活塞壳14上,且驱动轴19与活塞壳14轴线重合;如图3所示,驱动轴19另一端穿出活塞壳14通过轴承固定在阻尼壳4上所开的孔内;缠绕机构13位于活塞壳14内,且缠绕机构13安装在驱动轴19上;如图15所示,第一齿轮15端面上开有第三滑动孔69;如图15所示,两个第三导块70对称安装在第三滑动孔69内圆面上;如图10、27所示,第一齿轮15位于活塞壳14内,第一齿轮15通过第三导块70与引导槽77滑动配合安装在驱动轴19上;如图8所示,固定环36一端安装在活塞壳14内端面上;如图8所示,第一限位环37安装在固定环36端面上;如图26所示,第二齿轮30端面上开有第三T形环槽56;如图26所示,第二齿轮30端面上开有通孔57;如图26、28所示,两个驱动条38对称安装在通孔57内圆面上;如图8所示,第二齿轮30通过第三T形环槽56与第一限位环37的配合安装在固定环36上;软杆27外圆面上开有外螺纹;如图21所示,软杆27外圆面上对称开有两个驱动槽39;如图21所示,连接块47一端安装在软杆27端面上;如图21所示,第二限位环46安装在连接块47端面上;如图21所示,第四齿轮71一端安装在软杆27远离连接块47端面上;如图21、19所示,固定柱72一端安装在第四齿轮71端面上;如图21所示,第三限位环52一端安装固定柱72端面上;软杆27一端安装在缠绕机构13上;如图29所示,软杆27缠绕在缠绕机构13上;软杆27另一端通过第三限位环52与第一T形环槽22的配合安装在第一固定块16上,且软杆27上的驱动槽39与驱动条38滑动配合;软杆27外圆面上所开的外螺纹与螺纹孔58配合;第一固定轴31一端安装在活塞壳14内壁上;如图6所示,导向轮32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一固定轴31上,且导向轮32外圆面与软杆27外圆面接触配合;如图11、16、18所示,导轨59端面上开有T形槽63;如图11所示,导轨59远离T形槽63的端面安装在活塞壳14端面上;如图13所示,T形块60安装在支座23端面上;如图10所示,支座23通过T形块60与T形槽63的滑动配合安装在导轨59上,且支座23位于第一空腔54内;如图10所示,回位弹簧61位于T形槽63内,回位弹簧61一端安装在T形槽63端面上,另一端安装在T形块60端面上;如图9所示,第三齿轮24通过第二固定轴34安装在支座23上,且第三齿轮24与齿条17啮合;驱动轮25安装在第三齿轮24端面上;如图9所示,第一锥齿轮33安装在驱动轮25端面上;如图9所示,第二锥齿轮26通过第四固定轴51安装在活塞壳14上,且第二锥齿轮26与第一锥齿轮33啮合;如图9所示,第三锥齿轮28通过第三固定轴40安装在活塞壳14上,且第三锥齿轮28与第二锥齿轮26啮合;如图12所示,第四锥齿轮29端面上开有第一滑动孔66;如图12所示,两个第一导块64对称安装在第一滑动孔66内圆面上;如图12所示,第四锥齿轮29端面上开有第四T形环槽65;如图12所示,第四锥齿轮29远离第四T形环槽65端面上开有第六T形环槽78;T形环62安装在第四T形环槽65内;四个固定杆50周向均匀的按在T形环62内圆面上;如图8所示,第四锥齿轮29通过第一导块64与引导槽77滑动配合安装在驱动轴19上,且第四锥齿轮29与第三锥齿轮28啮合;如图10所示,连接T形环79一端安装在活塞壳14端面上,另一端安装在第六T形环槽78内;如图20所示,第五齿轮73固定安装在驱动轴19上,且第五齿轮73与第四齿轮71啮合。
如图29所示,上述缠绕机构13包括缠绕轮42、第二滑动孔67、第二导块68、固定T形环74、支撑块75、第五T形环槽76、容纳槽43、引导轮44、第三固定块45、第二固定块48、第二T形环槽49,如图23、24、30所示,其中缠绕轮42外圆面上周向均匀的开有20个容纳槽43;如图29所示,每个容纳槽43内均通过圆柱销安装有一个引导轮44;如图30所示,缠绕轮42端面上开有第五T形环槽76;如图14、30所示,缠绕轮42端面上开有第二滑动孔67;第二滑动孔67内圆面上对称安装有两个第二导块68;如图30所示,缠绕轮42通过第二导块68与引导槽77滑动安装在驱动轴19上;如图22所示,第三固定块45端面上开有第二T形环槽49;第三固定块45通过第二固定块48安装在缠绕轮42上;如图22所示,固定T形环74一端安装在容纳腔41上端面,另一端安装在第五T形环槽76内;如图22所示,支撑块75一端安装在缠绕轮42端面上,另一端安装在第一齿轮15端面上。
上述第二限位环46与第二T形环槽49配合;软杆27外圆面与引导轮44配合;如图17所示,推动套21一端固定安装在四个固定杆50上;推动套21的直径大于软杆27的直径;驱动轴19的直径小于推动套21的直径;导轨59、T形环62、支座23、第三齿轮24、驱动轮25、第一锥齿轮33、第二锥齿轮26、第三锥齿轮28、第四锥齿轮29、裸露在第一空腔54内的第二固定轴34、第四固定轴51、第三固定轴40,以上所有的体积之和等于第一固定块16、第四齿轮71、第五齿轮73的体积之和;齿条17距离阻尼壳4内上下两端面均具有间隙。
上述第一空腔54与比第二空腔55内均冲有高压惰性气体为氦(He)或氖(Ne)或氩(Ar)或氪(Kr)。上述第二锥齿轮26通过轴承安装在第四固定轴51上。上述第三锥齿轮28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三固定轴40上。上述减震弹簧2为压缩弹簧。上述推动套21一端焊接在四个固定杆50上。综上所述:传统的减震储能机构中阻尼壳4被压缩后,阻尼壳4中活塞两侧的空间体积变化率因为推动套21的存在是不一样的,传统的解决方法是增加补偿空间,这种方法的使用会造成机构复杂度提升。为了使用简单机构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设计的活塞机构53能够通过软杆27和驱动轴19的增加或者消失,从而以适应活塞两侧的空间变化。
本发明中第二挡板5安装在阻尼壳4一端外圆面上的作用是便于安装减震弹簧2与固定板8;固定板8一端安装在第二挡板5外圆面上的作用是为了固定安装气动马达10;气动马达10一端安装在固定板8端面上的作用是为了带动发电机12发电;第三管口7与第四管口9均安装在气动马达10上的作用是便于惰性气体的流动;发电机12通过3个周向均匀分布的支撑条11安装在气动马达10上,且发电机12轴与气动马达10轴相连的作用上将减震机构上能量转化为电能;活塞机构53安装在阻尼壳4内的作用是改变阻尼壳4内第一空腔54与第二空腔55的体积;活塞机构53将阻尼壳4分为第一空腔54与第二空腔55的作用是便于活塞机构53在阻尼壳4内来回运动,从而使得阻尼壳4内的高压惰性气体可以流动;第一空腔54与比第二空腔55内均冲有高压惰性气体的作用是便于对活塞机构53起到阻尼的作用;第一管口3安装在阻尼壳4靠近第一空腔54的端面上,且第一管口3与阻尼壳4上所开的通孔57配合的作用是便于高压惰性气体的流动;第二管口6安装在阻尼壳4外圆面上,且第二管口6靠近第二挡板5,与第二空腔55相通便于惰性气体流动;第一管口3与第三管口7通过软管相接通;第二管口6与第四管口9通过软管相接通的作用是便于阻尼壳4内的惰性气体流动,从而达到带动气动马达10运动的目的;齿条17安装在阻尼壳4内圆面上,且齿条17与活塞机构53相配合的作用是为了驱动第三齿轮24运动;第一固定块16端面上开有第一T形环槽22的作用是与软杆27上安装的第三限位环52配合,达到限制软杆27运动的同时又不会影响软杆27的旋转运动;第一固定块16安装在第二空腔55端面上,且第一固定块16与活塞机构53配合的作用是限制软杆27运动;推动套21一端安装在活塞机构53上的作用是将第一挡板1的运动传递给活塞机构53,从而达到带动活塞机构53运动的目的;第一挡板1一端安装在推动套21端面上的作用是便于安装减震弹簧2;减震弹簧2嵌套在阻尼壳4外侧,减震弹簧2一端安装在第一挡板1端面上,另一端安装在第二挡板5上的吸收减震存储机构上的冲击力;两个第一弹簧18呈现180度分布在第二空腔55内,两个第一弹簧18一端均安装在第二空腔55端面上,另一端均安装在活塞机构53上;两个第二弹簧20呈现180度分布在第一空腔54内,两个第二弹簧20一端均安装在第一空腔54端面上,另一端均安装在活塞机构53上的作用是支撑活塞机构53的同时又可以使得活塞机构53可以在受到冲击力时有一个缓冲作用。
本发明中活塞机构53的作用是为了将阻尼壳4分为第一空腔54与第二空腔55;活塞壳14上具有容纳腔41的作用是为了容纳缠绕机构13、第一齿轮15、软杆27、第二齿轮30等;活塞壳14外圆面上开有齿条槽35的作用是容纳齿条17,从而使得第一空腔54与第二空腔55之间形成密闭的空降;容纳腔41端面上开有贯通的螺纹孔58,且螺纹孔58靠近齿条槽35的作用是与软杆27上所开的外螺纹配合;活塞壳14通过与阻尼壳4滑动配合安装在阻尼壳4内,且活塞壳14上的齿条槽35与齿条17滑动配合的作用是将阻尼壳4内腔分为第一空腔54与第二空腔55;驱动轴19外圆面上对称开有两个引导槽77的作用是便于活塞壳14内的零件可以沿引导槽77轴线方向滑动;驱动轴19一端安装在活塞壳14上,且驱动轴19与活塞壳14轴线重合的作用是便于安装第五齿轮73;驱动轴19另一端穿出活塞壳14通过轴承固定在阻尼壳4上所开的孔内的作用是便于驱动轴19旋转;第一齿轮15端面上开有第三滑动孔69;两个第三导块70对称安装在第三滑动孔69内圆面上的作用是驱动轴19既可以带动第一齿轮15旋转,又可以使得第一齿轮15可以沿驱动轴19轴线方向旋转;第一齿轮15位于活塞壳14内,第一齿轮15通过第三导块70与引导槽77滑动配合安装在驱动轴19上的作用是将驱动轴19上的运动传递到第二齿轮30上;固定环36一端安装在活塞壳14内端面上的作用是支撑第二齿轮30;第一限位环37安装在固定环36端面上的作用是限制第二齿轮30轴线运动的同时又不会影响第二齿轮30的旋转运动;第二齿轮30端面上开有第三T形环槽56与第一限位环37配合限制第二齿轮30的运动;第二齿轮30端面上开有通孔57;两个驱动条38对称安装在通孔57内圆面上的作用是将第一齿轮15上的运动传递到软杆27上;软杆27外圆面上对称开有两个驱动槽39的作用是与驱动条38配合,将第二齿轮30上的运动传递到软杆27上;连接块47一端安装在软杆27端面上便于安装第二限位环46上;第二限位环46安装在连接块47端面上的作用是限制软杆27的运动;第四齿轮71一端安装在软杆27远离连接块47端面上的作用是与安装在驱动轴19上的第五齿轮73啮合,从而使得驱动轴19旋转将会带动第五齿轮73运动,第五齿轮73将会带动第四齿轮71运动,第四齿轮71将会带动软杆27运动,从而达到辅助驱动软杆27运动的目的;固定柱72一端安装在第四齿轮71端面上的作用是便于安装第三限位环52;第三限位环52一端安装固定柱72端面上的作用是限制软杆27的运动;软杆27一端安装在缠绕机构13上;软杆27缠绕在缠绕机构13上;软杆27另一端通过第三限位环52与第一T形环槽22的配合安装在第一固定块16上,且软杆27上的驱动槽39与驱动条38滑动配合的作用是适应阻尼壳4第一空腔54与第二空腔55两体积的变化;软杆27外圆面上所开的外螺纹与螺纹孔58配合的作用是便于软杆27可以线性进入或出来活塞壳14;第一固定轴31一端安装在活塞壳14内壁上的作用是固定导向轮32;导向轮32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一固定轴31上,且导向轮32外圆面与软杆27外圆面接触配合的作用是将引导软杆27的运动;导轨59端面上开有T形槽63的作用是安装在支座23上的T形块60滑动配合,从而使得T形块60可以沿T形槽63来回滑动;导轨59远离T形槽63的端面安装在活塞壳14端面上的作用是便于安装支座23;支座23通过T形块60与T形槽63的滑动配合安装在导轨59上,且支座23位于第一空腔54内的作用是便于安装第三齿轮24;回位弹簧61位于T形槽63内,回位弹簧61一端安装在T形槽63端面上,另一端安装在T形块60端面上的作用是给支座23一个恢复力作用;第三齿轮24通过第二固定轴34安装在支座23上,且第三齿轮24与齿条17啮合的作用是当活塞壳14运动过程中,将会带动第三齿轮24运动,从而达到捕捉活塞壳14运动的目的;驱动轮25安装在第三齿轮24端面上的作用是将第三齿轮24的运动传递到第一锥齿轮33上;第一锥齿轮33安装在驱动轮25端面上将驱动轮25上的运动传递到第二锥齿轮26上;第二锥齿轮26通过第四固定轴51安装在活塞壳14上,且第二锥齿轮26与第一锥齿轮33啮合的作用是将第一锥齿轮33上运动传递到第三锥齿轮28上;第三锥齿轮28通过第三固定轴40安装在活塞壳14上,且第三锥齿轮28与第二锥齿轮26啮合的作用是将第二锥齿轮26上的运动传递到第四锥齿轮29上;第四锥齿轮29端面上开有第一滑动孔66的作用是安装第一导块64;两个第一导块64对称安装在第一滑动孔66内圆面上的作用是使得第四锥齿轮29可以沿驱动轴19移动;第四锥齿轮29端面上开有第四T形环槽65的作用是便于安装T形环62,T形环62安装在第四T形环槽65内;使得推动套21不会影响第四锥齿轮29的运动;四个固定杆50周向均匀的按在T形环62内圆面上的作用是固定推动套21;连接T形环79一端安装在活塞壳14端面上,另一端安装在第四锥齿轮29上所开的第六T形环槽78内的作用是限制活塞壳14的运动,将推动套21上的运动传递到活塞壳14上,同时又不会影响第四锥齿轮29的旋转运动。
本发明中缠绕机构13的作用是控制软杆27进入或者出来活塞壳14;缠绕轮42外圆面上周向均匀的开有20个容纳槽43的作用是安装引导轮44;每个容纳槽43内均通过圆柱销安装有一个引导轮44的作用是减小软杆27的摩擦;缠绕轮42端面上开有第五T形环槽76的作用是与固定T形环74配合,在不影响缠绕轮42旋转的情况下,限制缠绕轮42的轴向运动;缠绕轮42端面上开有第二滑动孔67;第二滑动孔67内圆面上对称安装有两个第二导块68的作用是,一方面驱动轴19可以带动缠绕轮42运动,另一方面缠绕轮42又可以沿驱动轴19上的引导槽77运动;第三固定块45端面上开有第二T形环槽49;第三固定块45通过第二固定块48安装在缠绕轮42上的作用是限制软杆27的运动;支撑块75一端安装在缠绕轮42端面上,另一端安装在第一齿轮15端面上的作用是将缠绕轮42与第一齿轮15连接在一起。
本发明中第二限位环46与第二T形环槽49配合的作用是限制软杆27的运动;推动套21一端固定安装在四个固定杆50上的作用是便于安装推动套21;推动套21的直径大于软杆27的直径;驱动轴19的直径小于推动套21的直径的作用是使得驱动轴19与软杆27可以适应体积变化的第一空腔54与第二空腔55;导轨59、T形环62、支座23、第三齿轮24、驱动轮25、第一锥齿轮33、第二锥齿轮26、第三锥齿轮28、第四锥齿轮29、裸露在第一空腔54内的第二固定轴34、第四固定轴51、第三固定轴40,以上所有的体积之和等于第一固定块16、第四齿轮71、第五齿轮73的体积之和的主要是使得第一空腔54与第二空腔55所容纳的惰性气体体积相同;齿条17距离阻尼壳4内上下两端面均具有间隙的作用是防止第一弹簧18和第二弹簧20之间的间隙彻底消失,此时减震器将会发生刚性碰撞,使得减震器的使用寿命降低。
具体实施方式为,当减震储能机构受到向下的冲击力时,第一挡板1将会向下运动,运动的第一挡板1将会带动推动套21运动,推动套21将会带动T形环62运动,T形环62将会带动第四锥齿轮29运动,第四锥齿轮29将会带动连接T形环79运动,连接T形环79将会带动活塞壳14运动;运动的活塞壳14将会带动安装在其上的支座23运动,支座23将会带动第三齿轮24运动,第三齿轮24将会带动驱动轮25运动,驱动轮25将会带动第一锥齿轮33运动,第一锥齿轮33将会带动第二锥齿轮26运动;第二锥齿轮26将会带动第三锥齿轮28运动,第三锥齿轮28将会带动第四锥齿轮29运动;第四锥齿轮29将会带动驱动轴19运动,驱动轴19将会带动缠绕轮42运动,缠绕轮42将会带动软杆27运动,从而将软杆27收入活塞壳14内,驱动轴19进入推动套21内;使得第一空腔54与第二空腔55变化的体积相同,从而达到适应活塞壳14两侧第一空腔54与第二空腔55体积变化的目的;同时运动的驱动轴19将会带动第一齿轮15运动,第一齿轮15将会带动第二齿轮30运动,第二齿轮30将会带动驱动条38运动,驱动条38将会带动驱动槽39运动,从而使得软杆27运动,使得软杆27上的外螺纹可以沿螺纹孔58上的螺纹运动,从而到达引导软杆27运动的目的;驱动轴19将会驱动第五齿轮73运动,第五齿轮73将会带动第四齿轮71运动,第四齿轮71将会带动第五齿轮73运动,第五齿轮73将会带动软杆27运动,从而达到辅助驱动软杆27运动的目的。当减震储能机构受到大冲击力时,此时的活塞壳14还处于第二空腔55内高压惰性气体的作用,处于静止状态,此时的推动套21将会沿阻尼壳4运动,从而使得第三齿轮24受到齿条17的作用力,此时的第三齿轮24将会在T形块60的作用下将沿T形槽63运动,此时的第一锥齿轮33与第二锥齿轮26将不会啮合,所以此时的第三齿轮24将不会旋转,所以经过第一锥齿轮33、第二锥齿轮26、第三锥齿轮28、第四锥齿轮29、驱动轴19,此时的驱动轴19将不会驱动缠绕轮42运动,此时的软杆27将不会进入活塞壳14内,所以此时的第一空腔54与第二空腔55内的体积变化将不会相同,此时的冲击力将依靠阻尼壳4内的高压惰性气体进行吸收。

Claims (6)

1.一种适应大冲击力的汽车减震储能机构,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挡板、减震弹簧、第一管口、阻尼壳、第二挡板、第二管口、第三管口、固定板、第一空腔、第二空腔、第四管口、气动马达、支撑条、发电机、活塞机构、第一固定块、齿条、第一弹簧、第二弹簧、推动套、第一T形环槽,其中第二挡板安装在阻尼壳一端外圆面上;固定板一端安装在第二挡板外圆面上;气动马达一端安装在固定板端面上;第三管口与第四管口均安装在气动马达上;发电机通过3个周向均匀分布的支撑条安装在气动马达上,且发电机轴与气动马达轴相连;活塞机构安装在阻尼壳内;活塞机构将阻尼壳分为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第一空腔与比第二空腔内均冲有高压惰性气体;第一管口安装在阻尼壳靠近第一空腔的端面上,且第一管口与阻尼壳上所开的通孔配合;第二管口安装在阻尼壳外圆面上,且第二管口靠近第二挡板,与第二空腔相通;第一管口与第三管口通过软管相接通;第二管口与第四管口通过软管相接通;齿条安装在阻尼壳内圆面上,且齿条与活塞机构相配合;第一固定块端面上开有第一T形环槽;第一固定块安装在第二空腔端面上,且第一固定块与活塞机构配合;推动套一端安装在活塞机构上,且推动套安装的该端位于第一空腔内;推动套另一端穿出阻尼壳;第一挡板一端安装在推动套端面上;减震弹簧嵌套在阻尼壳外侧,减震弹簧一端安装在第一挡板端面上,另一端安装在第二挡板上;两个第一弹簧呈现180度分布在第二空腔内,两个第一弹簧一端均安装在第二空腔端面上,另一端均安装在活塞机构上;两个第二弹簧呈现180度分布在第一空腔内,两个第二弹簧一端均安装在第一空腔端面上,另一端均安装在活塞机构上;
上述活塞机构包括活塞壳、第六T形环槽、连接T形环、导轨、固定杆、T形块、回位弹簧、T形环、T形槽、第一导块、第四T形环槽、第一滑动孔、第三滑动孔、第三导块、第四齿轮、固定柱、第五齿轮、引导槽、连接块、第二限位环、第三T形环槽、缠绕机构、第一齿轮、驱动轴、支座、第三齿轮、螺纹孔、驱动轮、第二锥齿轮、软杆、第三锥齿轮、第四锥齿轮、第二齿轮、第一固定轴、导向轮、第一锥齿轮、第二固定轴、齿条槽、固定环、第一限位环、驱动条、驱动槽、第三固定轴、容纳腔、第四固定轴、第三限位环,其中活塞壳上具有容纳腔;活塞壳外圆面上开有齿条槽;容纳腔端面上开有贯通的螺纹孔,且螺纹孔靠近齿条槽;活塞壳通过与阻尼壳滑动配合安装在阻尼壳内,且活塞壳上的齿条槽与齿条滑动配合;驱动轴外圆面上对称开有两个引导槽;驱动轴一端安装在活塞壳上,且驱动轴与活塞壳轴线重合;驱动轴另一端穿出活塞壳通过轴承固定在阻尼壳上所开的孔内;缠绕机构位于活塞壳内,且缠绕机构安装在驱动轴上;第一齿轮端面上开有第三滑动孔;两个第三导块对称安装在第三滑动孔内圆面上;第一齿轮位于活塞壳内,第一齿轮通过第三导块与引导槽滑动配合安装在驱动轴上;固定环一端安装在活塞壳内端面上;第一限位环安装在固定环端面上;第二齿轮端面上开有第三T形环槽;第二齿轮端面上开有通孔;两个驱动条对称安装在通孔内圆面上;第二齿轮通过第三T形环槽与第一限位环的配合安装在固定环上;软杆外圆面上开有外螺纹;软杆外圆面上对称开有两个驱动槽;连接块一端安装在软杆端面上;第二限位环安装在连接块端面上;第四齿轮一端安装在软杆远离连接块端面上;固定柱一端安装在第四齿轮端面上;第三限位环一端安装固定柱端面上;软杆一端安装在缠绕机构上;软杆缠绕在缠绕机构上;软杆另一端通过第三限位环与第一T形环槽的配合安装在第一固定块上,且软杆上的驱动槽与驱动条滑动配合;软杆外圆面上所开的外螺纹与螺纹孔配合;第一固定轴一端安装在活塞壳内壁上;导向轮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一固定轴上,且导向轮外圆面与软杆外圆面接触配合;导轨端面上开有T形槽;导轨远离T形槽的端面安装在活塞壳端面上;T形块安装在支座端面上;支座通过T形块与T形槽的滑动配合安装在导轨上,且支座位于第一空腔内;回位弹簧位于T形槽内,回位弹簧一端安装在T形槽端面上,另一端安装在T形块端面上;第三齿轮通过第二固定轴安装在支座上,且第三齿轮与齿条啮合;驱动轮安装在第三齿轮端面上;第一锥齿轮安装在驱动轮端面上;第二锥齿轮通过第四固定轴安装在活塞壳上,且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第三锥齿轮通过第三固定轴安装在活塞壳上,且第三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第四锥齿轮端面上开有第一滑动孔;两个第一导块对称安装在第一滑动孔内圆面上;第四锥齿轮端面上开有第四T形环槽;第四锥齿轮远离第四T形环槽端面上开有第六T形环槽;T形环安装在第四T形环槽内;四个固定杆周向均匀的按在T形环内圆面上;第四锥齿轮通过第一导块与引导槽滑动配合安装在驱动轴上,且第四锥齿轮与第三锥齿轮啮合;连接T形环一端安装在活塞壳端面上,另一端安装在第六T形环槽内;第五齿轮固定安装在驱动轴上,且第五齿轮与第四齿轮啮合;
上述缠绕机构包括缠绕轮、第二滑动孔、第二导块、固定T形环、支撑块、第五T形环槽、容纳槽、引导轮、第三固定块、第二固定块、第二T形环槽,其中缠绕轮外圆面上周向均匀的开有20个容纳槽;每个容纳槽内均通过圆柱销安装有一个引导轮;缠绕轮端面上开有第五T形环槽;缠绕轮端面上开有第二滑动孔;第二滑动孔内圆面上对称安装有两个第二导块;缠绕轮通过第二导块与引导槽滑动安装在驱动轴上;第三固定块端面上开有第二T形环槽;第三固定块通过第二固定块安装在缠绕轮上;固定T形环一端安装在容纳腔上端面,另一端安装在第五T形环槽内;支撑块一端安装在缠绕轮端面上,另一端安装在第一齿轮端面上;
上述第二限位环与第二T形环槽配合;软杆外圆面与引导轮配合;推动套一端固定安装在四个固定杆上;推动套的直径大于软杆的直径;驱动轴的直径小于推动套的直径;导轨、T形环、支座、第三齿轮、驱动轮、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三锥齿轮、第四锥齿轮、裸露在第一空腔内的第二固定轴、第四固定轴、第三固定轴,以上所有的体积之和等于第一固定块、第四齿轮、第五齿轮的体积之和;齿条距离阻尼壳内上下两端面均具有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一种适应大冲击力的汽车减震储能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空腔与比第二空腔内均冲有高压惰性气体为氦(He)或氖(Ne)或氩(Ar)或氪(Kr)。
3.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一种适应大冲击力的汽车减震储能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锥齿轮通过轴承安装在第四固定轴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应大冲击力的汽车减震储能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三锥齿轮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三固定轴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应大冲击力的汽车减震储能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减震弹簧为压缩弹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应大冲击力的汽车减震储能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推动套一端焊接在四个固定杆上。
CN201711117882.XA 2017-11-13 2017-11-13 一种适应大冲击力的汽车减震储能机构 Pending CN10790615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17882.XA CN107906158A (zh) 2017-11-13 2017-11-13 一种适应大冲击力的汽车减震储能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17882.XA CN107906158A (zh) 2017-11-13 2017-11-13 一种适应大冲击力的汽车减震储能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06158A true CN107906158A (zh) 2018-04-13

Family

ID=618454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117882.XA Pending CN107906158A (zh) 2017-11-13 2017-11-13 一种适应大冲击力的汽车减震储能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90615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82533A (zh) * 2019-03-27 2019-06-14 天津鸿瑞特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减震性能好的新型汽车减震垫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113722A1 (ja) * 2003-06-18 2004-12-29 Toshi Honma エネルギー蓄積装置及び乗り物
CN103625234A (zh) * 2013-11-29 2014-03-12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可馈能的主动控制型减振器
CN105240233A (zh) * 2015-11-03 2016-01-13 富阳鸿祥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空气压缩的减震发电装置
CN105276068A (zh) * 2015-10-13 2016-01-27 柳超 一种基于液压管的汽车减震器发电机构
CN205674806U (zh) * 2016-05-16 2016-11-09 吉林大学 回收汽车减振器振动能量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113722A1 (ja) * 2003-06-18 2004-12-29 Toshi Honma エネルギー蓄積装置及び乗り物
CN103625234A (zh) * 2013-11-29 2014-03-12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可馈能的主动控制型减振器
CN105276068A (zh) * 2015-10-13 2016-01-27 柳超 一种基于液压管的汽车减震器发电机构
CN105240233A (zh) * 2015-11-03 2016-01-13 富阳鸿祥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空气压缩的减震发电装置
CN205674806U (zh) * 2016-05-16 2016-11-09 吉林大学 回收汽车减振器振动能量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82533A (zh) * 2019-03-27 2019-06-14 天津鸿瑞特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减震性能好的新型汽车减震垫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06042B (zh) 一种汽车减震储能机构
CN103707871B (zh) 汽车制动蓄能-释能驱动装置及方法
CN107906159A (zh) 一种基于伸缩装置调节的适应大冲击力减震储能机构
CN102644688B (zh) 一种基于着陆机构的腿式机械缓冲器
CN101351657A (zh) 缓冲器
CN107906158A (zh) 一种适应大冲击力的汽车减震储能机构
JPH0116646B2 (zh)
CN107869544A (zh) 一种用于大冲击的汽车储能减震器
CN103129532A (zh) 一种刹车能量回收装置
CN109869488A (zh) 电子膨胀阀及具有其的制冷***
CN107882949A (zh) 一种超短设计寿命的重载单波形发生器谐波减速器
CN107606043B (zh) 一种四档抗冲击的汽车储能减震器
CN108006148A (zh) 一种四档抗超强冲击的汽车储能减震器
CN106625426A (zh) 一种新型打钉枪
CN106917839A (zh) 核电用机械式阻尼器
CN203394472U (zh) 分时选发射孔装置
CN107725665A (zh) 一种基于伸缩装置调节的减震储能机构
CN107503898A (zh) 一种振动能回收发电装置
CN107355113A (zh) 一种基于电线收缩且加固的电线杆
CN106871713A (zh) 火炮旋转型磁流变反后坐装置
CN206682207U (zh) 核电用机械式阻尼器
CN204253297U (zh) 振动能量回收装置
CN107906156A (zh) 一种汽车储能减震器
CN202911731U (zh) 汽车制动蓄能-释能驱动装置
CN208165193U (zh) 一种基于自行车平台的能量转换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