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84115A - 空气浮力变化的测量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气浮力变化的测量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84115A
CN107884115A CN201610875675.XA CN201610875675A CN107884115A CN 107884115 A CN107884115 A CN 107884115A CN 201610875675 A CN201610875675 A CN 201610875675A CN 107884115 A CN107884115 A CN 1078841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avity
value
difference
substitute
weighing p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7567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84115B (zh
Inventor
任佳
董阳
段继芹
赵娜
王强
董东生
韦颜
周芳
陈荟宇
樊兰蓓
陈晓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yang Chuangyuan Measuring Instrument Co ltd
Petro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yang Chuangyuan Measuring Instrument Co ltd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yang Chuangyuan Measuring Instrument Co ltd, Petro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yang Chuangyuan Measuring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87567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84115B/zh
Publication of CN1078841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841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841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841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LMEASURING FORCE, STRESS,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MECHANICAL EFFICIENCY, OR FLUID PRESSURE
    • G01L11/00Measuring steady or quasi-steady pressure of a fluid or a fluent solid material by mea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G01L7/00 or G01L9/00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Weight Measurement For Supplying Or Discharging Of Specified Amounts Of Materi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气浮力变化的测量方法及装置,属于测量技术领域。包括:获取称量罐在第一状态下的第一温度及相对参照物的第一质量差值,获取替代物相对参照物的第二质量差值,根据第一质量差值与第二质量差值获取称量罐相对替代物的第一重力差值;获取称量罐在第二状态下的第二温度及相对参照物的第三质量差值,获取替代物相对参照物的第四质量差值,根据第三质量差值与第四质量差值获取称量罐相对替代物的第二重力差值;根据第一重力差值与第二重力差值获取称量罐由第一温度到第二温度的空气浮力的变化值;参照物与替代物均为质量稳定的物体。通过质量稳定的替代物测量称量罐在不同温度下的空气浮力的变化值,结果更为真实、直观和可靠。

Description

空气浮力变化的测量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测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气浮力变化的测量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测量技术领域,经常会采用称量罐来称量气体质量。在实际应用中,气体称量罐在进行充气和放气的过程中会带来罐体温度的变化,而温度变化会造成称量罐体积的变化,从而带来其空气浮力的改变。在对称量罐及其中的气体进行质量测量时,空气浮力会直接影响测量结果。因此,在测量称量罐及其中的气体质量时,需要对由于称量罐温度改变带来的空气浮力改变进行测量修正。
在相关技术中,空气浮力变化的测量是以体积测量为基础来实现的。通过测量大气压力和温度换算得出空气密度,根据测量被测物体积和所在空间的空气密度换算出其空气浮力变化。其中,现有的体积测量方法包括排水法、溢杯法、埋沙法和计算法。排水法对于不和水起反应的被测物,可准备足够大体积的测量槽,先将测量槽内灌入水,之后将被测物完全浸没在水中,通过测量水位变化得到由于被测物放入带来的体积变化从而确定被测物体积。与排水法类似,溢杯法也需要测量槽,不过测量槽需灌满水,将被测物完全浸没在水中后,通过测量溢出的水的体积来确定被测物体积。埋沙法可将排水法中的水换成细沙,采取与排水方类似的方式进行体积测量,由于沙子相对水的导热慢,同时沙子承受温度的范围广也不会蒸发,可以解决排水法的部分弊端。计算法则根据已知被测物的密度、形状和测量的被测物温度来计算被测物体积。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区别:
排水法和溢杯法所需的测量槽体积需大于被测物,因而成本较大,且可操作性较低;又由于被测物要完全浸没在水中,如果水与被测物存在温度差,会很快改变被测物温度,直接影响测量结果;另外,由于水的冰点和沸点范围,确定了被测物的温度范围需处于0-100℃之间,超出范围将无法测量,而如果温度过高会使水快速蒸发带来误差,所以实际操作中温度范围会更小。埋沙法与排水法相同,成本高且可操作性差;虽然沙子导热速度比水慢,但仍然存在改变被测物温度的问题,影响测量结果。计算法则对于不规则物体,测量无法保证准确,计算存在较大误差;且温度分布不均匀无法得到被测物真实温度,影响计算结果;此外,被测物材质多样,测量难度较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相关技术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气浮力变化的测量方法及装置。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气浮力变化的测量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称量罐在第一状态下的第一温度及相对参照物的第一质量差值,获取所述称量罐的替代物相对所述参照物的第二质量差值,根据所述第一质量差值与所述第二质量差值获取所述称量罐相对所述替代物的第一重力差值;
获取所述称量罐在第二状态下的第二温度及相对所述参照物的第三质量差值,获取所述替代物相对所述参照物的第四质量差值,根据所述第三质量差值与所述第四质量差值获取所述称量罐相对所述替代物的第二重力差值;
根据所述第一重力差值与所述第二重力差值获取所述称量罐由所述第一温度到所述第二温度的空气浮力的变化值;
其中,所述参照物与所述替代物均为质量稳定的物体。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质量差值与所述第二质量差值获取所述称量罐相对所述替代物的第一重力差值,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质量差值与所述第二质量差值之间的第一质量比较值,获取所述第一质量比较值与重力加速度之间的乘积,将得到的结果作为所述称量罐相对所述替代物的第一重力差值;
所述根据所述第三质量差值与所述第四质量差值获取所述称量罐相对所述替代物的第二重力差值,包括:
获取所述第三质量差值与所述第四质量差值之间的第二质量比较值,获取所述第二质量比较值与重力加速度之间的乘积,将得到的结果作为所述称量罐相对所述替代物的第二重力差值。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质量差值与所述第二质量差值获取所述称量罐相对所述替代物的第一重力差值,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质量差值与重力加速度之间的乘积,得到第一重力参考值;获取所述第二质量差值与所述重力加速度之间的乘积,得到第二重力参考值;获取所述第一重力参考值与所述第二重力参考值之间的差值,将得到的结果作为所述称量罐相对所述替代物的第一重力差值;
所述根据所述第三质量差值与所述第四质量差值获取所述称量罐相对所述替代物的第二重力差值,包括:
获取所述第三质量差值与重力加速度之间的乘积,得到第三重力参考值;获取所述第四质量差值与所述重力加速度之间的乘积,得到第四重力参考值;获取所述第三重力参考值与所述第四重力参考值之间的差值,将得到的结果作为所述称量罐相对所述替代物的第二重力差值。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第一重力差值与所述第二重力差值获取所述称量罐由所述第一温度到所述第二温度的空气浮力的变化值,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重力差值与所述第二重力差值之间的差值,将得到的结果作为所述称量罐由所述第一温度到所述第二温度的空气浮力的变化值。
可选的,所述第一状态为所述称量罐由空到高速充满气体后的状态;所述第二状态为所述称量罐充满气体且静置第一预设时间段后的状态。
可选的,所述第一状态为所述称量罐由充满气体到高速放空气体后的状态;所述第二状态为所述称量罐放空气体且静置第二预设时间段后的状态。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气浮力变化的测量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称量罐在第一状态下的第一温度及相对参照物的第一质量差值,获取所述称量罐的替代物相对所述参照物的第二质量差值;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质量差值与所述第二质量差值获取所述称量罐相对所述替代物的第一重力差值;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称量罐在第二状态下的第二温度及相对所述参照物的第三质量差值,获取所述替代物相对所述参照物的第四质量差值;
第四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三质量差值与所述第四质量差值获取所述称量罐相对所述替代物的第二重力差值;
第五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重力差值与所述第二重力差值获取所述称量罐由所述第一温度到所述第二温度的空气浮力的变化值;
其中,所述参照物与所述替代物均为质量稳定的物体。
可选的,所述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质量差值与所述第二质量差值之间的第一质量比较值,获取所述第一质量比较值与重力加速度之间的乘积,将得到的结果作为所述称量罐相对所述替代物的第一重力差值;
所述第四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三质量差值与所述第四质量差值之间的第二质量比较值,获取所述第二质量比较值与重力加速度之间的乘积,将得到的结果作为所述称量罐相对所述替代物的第二重力差值。
可选的,所述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质量差值与重力加速度之间的乘积,得到第一重力参考值;获取所述第二质量差值与所述重力加速度之间的乘积,得到第二重力参考值;获取所述第一重力参考值与所述第二重力参考值之间的差值,将得到的结果作为所述称量罐相对所述替代物的第一重力差值;
所述第四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三质量差值与重力加速度之间的乘积,得到第三重力参考值;获取所述第四质量差值与所述重力加速度之间的乘积,得到第四重力参考值;获取所述第三重力参考值与所述第四重力参考值之间的差值,将得到的结果作为所述称量罐相对所述替代物的第二重力差值。
可选的,所述第五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重力差值与所述第二重力差值之间的差值,将得到的结果作为所述称量罐由所述第一温度到所述第二温度的空气浮力的变化值。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质量稳定的替代物具有保存质量量值的能力,同时由于在测量过程中与变温的称量罐脱离,不会受到称量罐温度变化的影响,所以可以准确的保存其质量值。通过利用质量稳定的替代物对称量罐在不同温度下的质量值进行比较法测量和记录,包含了称量罐由于温度变化带来的变形等所有相关因素产生的空气浮力的变化,相对于相关技术中介绍的方法都更为全面准确,所得到的结果更为真实、直观和可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气浮力变化的测量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气浮力变化的测量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气浮力变化的测量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气浮力变化的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请参考图1,其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空气浮力变化的测量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空气浮力的测量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101:获取称量罐在第一状态下的第一温度及相对参照物的第一质量差值,获取称量罐的替代物相对参照物的第二质量差值,根据第一质量差值与第二质量差值获取称量罐相对替代物的第一重力差值;
其中,参照物与替代物均为质量稳定的物体。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根据第一质量差值与第二质量差值获取称量罐相对替代物的第一重力差值,包括:
获取第一质量差值与第二质量差值之间的第一质量比较值,获取第一质量比较值与重力加速度之间的乘积,将得到的结果作为称量罐相对替代物的第一重力差值。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根据第一质量差值与第二质量差值获取称量罐相对替代物的第一重力差值,包括:
获取第一质量差值与重力加速度之间的乘积,得到第一重力参考值;获取第二质量差值与重力加速度之间的乘积,得到第二重力参考值;获取第一重力参考值与第二重力参考值之间的差值,将得到的结果作为称量罐相对替代物的第一重力差值。
102:获取称量罐在第二状态下的第二温度及相对参照物的第三质量差值,获取替代物相对参照物的第四质量差值,根据第三质量差值与第四质量差值获取称量罐相对替代物的第二重力差值;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根据第三质量差值与第四质量差值获取称量罐相对替代物的第二重力差值,包括:
获取第三质量差值与第四质量差值之间的第二质量比较值,获取第二质量比较值与重力加速度之间的乘积,将得到的结果作为称量罐相对替代物的第二重力差值。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根据第三质量差值与第四质量差值获取称量罐相对替代物的第二重力差值,包括:
获取第三质量差值与重力加速度之间的乘积,得到第三重力参考值;获取第四质量差值与重力加速度之间的乘积,得到第四重力参考值;获取第三重力参考值与第四重力参考值之间的差值,将得到的结果作为称量罐相对替代物的第二重力差值。
103:根据第一重力差值与第二重力差值获取称量罐由第一温度到第二温度的空气浮力的变化值。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根据第一重力差值与第二重力差值获取称量罐由第一温度到第二温度的空气浮力的变化值,包括:
获取第一重力差值与第二重力差值之间的差值,将得到的结果作为称量罐由第一温度到第二温度的空气浮力的变化值。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上述第一状态为称量罐由空到高速充满气体后的状态;第二状态为称量罐充满气体且静置第一预设时间段后的状态。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上述第一状态为称量罐由充满气体到高速放空气体后的状态;第二状态为称量罐放空气体且静置第二预设时间段后的状态。
另外,为了减少外界环境对称量罐温度的影响,从而减少浮力测量结果的误差,本实施例及后续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优选在外界环境温度比较稳定的场景中实现,以使称量罐在第一状态及第二状态时,外界环境温度相对稳定一致,以降低外界环境温度对称量罐温度的影响。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空气浮力变化的测量方法,由于质量稳定的替代物具有保存质量量值的能力,同时由于在测量过程中与变温的称量罐脱离,不会受到称量罐温度变化的影响,所以可以准确的保存其质量值。通过利用质量稳定的替代物对称量罐在不同温度下的质量值进行比较法测量和记录,包含了称量罐由于温度变化带来的变形等所有相关因素产生的空气浮力的变化,相对于相关技术中介绍的方法都更为全面准确,所得到的结果更为真实、直观和可靠。
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气浮力变化的测量方法,相对于上述图1所示实施例,为了便于说明,以质量稳定的替代物及参照物均为砝码,替代物为砝码1,参照物为砝码2,且结合天平***进行测量为例,对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天平***包括左盘和右盘,当左盘和右盘上有物体时,天平会显示一个读数,该读数即为左盘和右盘上的物体之间的质量差值。具体实施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时,以作为参照物的砝码2放置在天平的右盘,称量罐或替代物分别放置在天平的左盘为例进行说明。请参考图2,该空气浮力变化的测量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201:获取称量罐在第一状态下的第一温度及相对参照物的第一质量差值,获取称量罐的替代物相对参照物的第二质量差值;
该步骤的具体实现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如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第一状态为称量罐由空到高速充满气体后的状态:
获取称量罐在第一状态下的第一温度及相对参照物的第一质量差值,获取称量罐的替代物相对参照物的第二质量差值,包括但不限于将空的称量罐与管路对接进行充气。当气体高速充入时,称量罐温度升高,记录此时称量罐温度T1,再将称量罐开入天平***进行称量。此时,天平***的左盘放置有称量罐,右盘放置有砝码2,记录天平读数P1。之后再将称量罐开出,砝码1开入天平***,此时,天平***的左盘放置有砝码1,右盘放置有砝码2,记录天平读数P2。
在第一状态的第一种情况下,T1即为称量罐在第一状态下的第一温度,P1即为称量罐在第一状态下相对参照物的第一质量差值,P2即为称量罐的替代物相对参照物的第二质量差值。
第二种情况:第一状态为称量罐由充满气体到高速放空气体后的状态:
其中,获取称量罐在第一状态下的第一温度及相对参照物的第一质量差值,获取称量罐的替代物相对参照物的第二质量差值,包括但不限于将充满气体的称量罐与管路对接进行放气。当气体高速放出时,称量罐温度降低,记录此时称量罐温度T1’,再将称量罐开入天平***进行称量。此时,天平***的左盘放置有称量罐,右盘放置有砝码2,记录天平读数P1’。之后再将称量罐开出,砝码1开入天平***,此时,天平***的左盘放置有砝码1,右盘放置有砝码2,记录天平读数P2’。
在第一状态的第一种情况下,T1’即为称量罐在第一状态下的第一温度,P1’即为称量罐在第一状态下相对参照物的第一质量差值,P2’即为称量罐的替代物相对参照物的第二质量差值。
202:获取第一质量差值与第二质量差值之间的第一质量比较值,获取第一质量比较值与重力加速度之间的乘积,将得到的结果作为称量罐相对替代物的第一重力差值;
其中,获取第一质量差值与第二质量差值之间的第一质量比较值时,包括但不限于将第一质量差值与第二质量差值相减,得到的结果为第一质量比较值。
例如,针对上述第一状态的第一种情况,获取第一质量差值与第二质量差值之间的第一质量比较值即为P1-P2,获取第一质量比较值与重力加速度之间的乘积即为(P1-P2)*g,其中g为重力加速度,则称量罐在第一温度T1相对替代物的第一重力差值即为(P1-P2)*g。
例如,针对上述第一状态的第二种情况,获取第一质量差值与第二质量差值之间的第一质量比较值即为P1’-P2’,获取第一质量比较值与重力加速度之间的乘积即为(P1’-P2’)*g,则称量罐在第一温度T1相对替代物的第一重力差值即为(P1’-P2’)*g。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201和步骤202对应于图1所示的步骤101。
203:获取称量罐在第二状态下的第二温度及相对参照物的第三质量差值,获取替代物相对参照物的第四质量差值;
针对上述步骤201中第一状态的两种情况,该第二状态也包括但不限于如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针对上述步骤201中第一状态的第一种情况,第二状态为称量罐充满气体且静置第一预设时间段后的状态;
获取称量罐在第二状态下的第二温度及相对参照物的第三质量差值,获取替代物相对参照物的第四质量差值,包括但不限于将高温称量罐静置第一预设时间段,直至温度降低,记录此时称量罐温度T2,再次将称量罐开入天平***进行称量。此时,天平***的左盘放置有称量罐,右盘放置有砝码2,记录天平读数P3。之后再将称量罐开出,砝码1开入天平***,此时,天平***的左盘放置有砝码1,右盘放置有砝码2,记录天平读数P4。
在第二状态的第一种情况下,T2即为称量罐在第二状态下的第二温度,P3即为称量罐在第二状态下相对参照物的第三质量差值,P4即为替代物相对参照物的第四质量差值。
第二种情况:针对上述步骤201中第一状态的第二种情况,第二状态为称量罐放空气体且静置第二预设时间段后的状态;
获取称量罐在第二状态下的第二温度及相对参照物的第三质量差值,获取替代物相对参照物的第四质量差值,包括但不限于将放空气体处于低温的称量罐静置第二预设时间段,直至温度升高,记录此时称量罐温度T2’,再将称量罐开入天平***进行称量。此时,天平***的左盘放置有称量罐,右盘放置有砝码2,记录天平读数P3’。之后再将称量罐开出,砝码1开入天平***,此时,天平***的左盘放置有砝码1,右盘放置有砝码2,记录天平读数P4’。
在第二状态的第二种情况下,T2’即为称量罐在第二状态下的第二温度,P3’即为称量罐在第二状态下相对参照物的第三质量差值,P4’即为替代物相对参照物的第四质量差值。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不对上述第一预设时间段及第二预设时间段的具体时间长短进行限定,例如,10分钟,20分钟,30分钟等等。
204:获取第三质量差值与第四质量差值之间的第二质量比较值,获取第二质量比较值与重力加速度之间的乘积,将得到的结果作为称量罐相对替代物的第二重力差值;
其中,获取第三质量差值与第四质量差值之间的第二质量比较值时,包括但不限于将第三质量差值与第四质量差值相减,得到的结果为第二质量比较值。
例如,针对上述第二状态的第一种情况,获取第三质量差值与第四质量差值之间的第二质量比较值即为P3-P4,获取第二质量比较值与重力加速度之间的乘积即为(P3-P4)*g,则称量罐在第二温度T2相对替代物的第二重力差值即为(P3-P4)*g。
例如,针对上述第二状态的第二种情况,获取第三质量差值与第四质量差值之间的第二质量比较值即为P3’-P4’,获取第三质量差值与第四质量差值之间的第二质量比较值即为(P3’-P4’)*g,则称量罐在第二温度T2相对替代物的第二重力差值即为(P3’-P4’)*g。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203和步骤204对应于图1所示的步骤102。
205:根据第一重力差值与第二重力差值获取称量罐由第一温度到第二温度的空气浮力的变化值。
作为一种可选方式,根据第一重力差值与第二重力差值获取称量罐由第一温度到第二温度的空气浮力的变化值,包括但不限于:
获取第一重力差值与第二重力差值之间的差值,将得到的结果作为称量罐由第一温度到第二温度的空气浮力的变化值。
例如,针对上述第一状态及第二状态的第一种情况,获取第一重力差值与第二重力差值之间的差值即为:
(P1-P2)*g-(P3-P4)*g=(P1-P2-P3+P4)*g;
(P1-P2-P3+P4)*g即为称量罐由第一温度T1到第二温度T2的空气浮力的变化值。
例如,针对上述第一状态及第二状态的第二种情况,获取第一重力差值与第二重力差值之间的差值即为:
(P1’-P2’)*g-(P3’-P4’)*g=(P1’-P2’-P3’+P4’)*g;
(P1’-P2’-P3’+P4’)*g即为称量罐由第一温度T1到第二温度T2的空气浮力的变化值。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205对应于图1所示的步骤103。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空气浮力变化的测量方法,由于质量稳定的替代物具有保存质量量值的能力,同时由于在测量过程中与变温的称量罐脱离,不会受到称量罐温度变化的影响,所以可以准确的保存其质量值。通过利用质量稳定的替代物对称量罐在不同温度下的质量值进行比较法测量和记录,包含了称量罐由于温度变化带来的变形等所有相关因素产生的空气浮力的变化,相对于相关技术中介绍的方法都更为全面准确,所得到的结果更为真实、直观和可靠。
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气浮力变化的测量方法,相对于上述图1所示实施例,为了便于说明,以质量稳定的替代物及参照物均为砝码,替代物为砝码1,参照物为砝码2,且结合天平***进行测量为例,对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天平***包括左盘和右盘,当左盘和右盘上有物体时,天平会显示一个读数,该读数即为左盘和右盘上的物体之间的质量差值。具体实施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时,以作为参照物的砝码2放置在天平的右盘,称量罐或替代物分别放置在天平的左盘为例进行说明。请参考图3,该空气浮力变化的测量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301:获取称量罐在第一状态下的第一温度及相对参照物的第一质量差值,获取称量罐的替代物相对参照物的第二质量差值;
该步骤301的实现方式与上述步骤201的原理相同,具体请参见上述步骤201,此处不再赘述。
302:获取第一质量差值与重力加速度之间的乘积,得到第一重力参考值;获取第二质量差值与重力加速度之间的乘积,得到第二重力参考值;获取第一重力参考值与第二重力参考值之间的差值,将得到的结果作为称量罐相对替代物的第一重力差值;
例如,针对上述第一状态的第一种情况,获取第一质量差值与重力加速度之间的乘积,得到第一重力参考值即为P1*g;获取第二质量差值与重力加速度之间的乘积,得到第二重力参考值即为P2*g;获取第一重力参考值与第二重力参考值之间的差值即为P1*g-P2*g,P1*g-P2*g即为称量罐在第一温度相对替代物的第一重力差值。
例如,针对上述第一状态的第二种情况,获取第一质量差值与重力加速度之间的乘积,得到第一重力参考值即为P1’*g;获取第二质量差值与重力加速度之间的乘积,得到第一重力参考值即为P2’*g;获取第一重力参考值与第二重力参考值之间的差值即为P1’*g-P2’*g,P1’*g-P2’*g即为称量罐在第一温度相对替代物的第一重力差值。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301和步骤302对应于图1所示的步骤101。
303:获取称量罐在第二状态下的第二温度及相对参照物的第三质量差值,获取替代物相对参照物的第四质量差值;
该步骤303的实现方式与上述步骤203的原理相同,具体请参见上述步骤201,此处不再赘述。
304:获取第三质量差值与重力加速度之间的乘积,得到第三重力参考值;获取第四质量差值与重力加速度之间的乘积,得到第四重力参考值;获取第三重力参考值与第四重力参考值之间的差值,将得到的结果作为称量罐相对替代物的第二重力差值;
例如,针对上述第二状态的第一种情况,获取第三质量差值与重力加速度之间的乘积,得到第三重力参考值即为P3*g;获取第四质量差值与重力加速度之间的乘积,得到第四重力参考值即为P4*g;获取第三重力参考值与第四重力参考值之间的差值即为P3*g-P4*g,P3*g-P4*g即为称量罐在第二温度相对替代物的第二重力差值。
例如,针对上述第二状态的第二种情况,获取第三质量差值与重力加速度之间的乘积,得到第三重力参考值即为P3’*g;获取第四质量差值与重力加速度之间的乘积,得到第四重力参考值即为P4’*g;获取第三重力参考值与第四重力参考值之间的差值即为P3’*g-P4’*g,P3’*g-P4’*g即为称量罐在第二温度相对替代物的第二重力差值。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303和步骤404对应于图1所示的步骤102。
305:根据第一重力差值与第二重力差值获取称量罐由第一温度到第二温度的空气浮力的变化值。
作为一种可选方式,根据第一重力差值与第二重力差值获取称量罐由第一温度到第二温度的空气浮力的变化值,包括但不限于:
获取第一重力差值与第二重力差值之间的差值,将得到的结果作为称量罐由第一温度到第二温度的空气浮力的变化值。
例如,针对上述第一状态及第二状态的第一种情况,获取第一重力差值与第二重力差值之间的差值即为:
P1*g-P2*g-(P3*g-P4*g)=(P1-P2-P3+P4)*g;
(P1-P2-P3+P4)*g即为称量罐由第一温度T1到第二温度T2的空气浮力的变化值。
例如,针对上述第一状态及第二状态的第二种情况,获取第一重力差值与第二重力差值之间的差值即为:
P1’*g-P2’*g-(P3’*g-P4’*g)=(P1’-P2’-P3’+P4’)*g;
(P1’-P2’-P3’+P4’)*g即为称量罐由第一温度T1到第二温度T2的空气浮力的变化值。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305对应于图1所示的步骤103。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空气浮力变化的测量方法,由于质量稳定的替代物具有保存质量量值的能力,同时由于在测量过程中与变温的称量罐脱离,不会受到称量罐温度变化的影响,所以可以准确的保存其质量值。通过利用质量稳定的替代物对称量罐在不同温度下的质量值进行比较法测量和记录,包含了称量罐由于温度变化带来的变形等所有相关因素产生的空气浮力的变化,相对于相关技术中介绍的方法都更为全面准确,所得到的结果更为真实、直观和可靠。
请参考图4,其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空气浮力变化的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空气浮力变化的测量装置包括:第一获取模块401、第二获取模块402、第三获取模块403、第四获取模块404和第五获取模块405。
其中,第一获取模块401,用于获取称量罐在第一状态下的第一温度及相对参照物的第一质量差值,获取称量罐的替代物相对参照物的第二质量差值;
第二获取模块402,用于根据第一质量差值与第二质量差值获取称量罐相对替代物的第一重力差值;
第三获取模块403,用于获取称量罐在第二状态下的第二温度及相对参照物的第三质量差值,获取替代物相对参照物的第四质量差值;
第四获取模块404,用于根据第三质量差值与第四质量差值获取称量罐相对替代物的第二重力差值;
第五获取模块405,用于根据第一重力差值与第二重力差值获取称量罐由第一温度到第二温度的空气浮力的变化值;
其中,参照物与替代物均为质量稳定的物体。
可选的,第二获取模块402,用于获取第一质量差值与第二质量差值之间的第一质量比较值,获取第一质量比较值与重力加速度之间的乘积,将得到的结果作为称量罐相对替代物的第一重力差值;
第四获取模块404,用于获取第三质量差值与第四质量差值之间的第二质量比较值,获取第二质量比较值与重力加速度之间的乘积,将得到的结果作为称量罐相对替代物的第二重力差值。
可选的,第二获取模块402,用于获取第一质量差值与重力加速度之间的乘积,得到第一重力参考值;获取第二质量差值与重力加速度之间的乘积,得到第二重力参考值;获取第一重力参考值与第二重力参考值之间的差值,将得到的的结果作为称量罐相对替代物的第一重力差值;
第四获取模块404,用于获取第三质量差值与重力加速度之间的乘积,得到第三重力参考值;获取第四质量差值与重力加速度之间的乘积,得到第四重力参考值;获取第三重力参考值与第四重力参考值之间的差值,将得到的结果作为称量罐相对替代物的第二重力差值。
可选的,第五获取模块405,用于获取第一重力差值与第二重力差值之间的差值,将得到的结果作为称量罐由第一温度到第二温度的空气浮力的变化值。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空气浮力变化的测量装置,由于质量稳定的替代物具有保存质量量值的能力,同时由于在测量过程中与变温的称量罐脱离,不会受到称量罐温度变化的影响,所以可以准确的保存其质量值。通过利用质量稳定的替代物对称量罐在不同温度下的质量值进行比较法测量和记录,包含了称量罐由于温度变化带来的变形等所有相关因素产生的空气浮力的变化,相对于相关技术中介绍的方法都更为全面准确,所得到的结果更为真实、直观和可靠。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序号并不代表步骤执行的先后顺序,实际应用中,上述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执行。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空气浮力变化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称量罐在第一状态下的第一温度及相对参照物的第一质量差值,获取所述称量罐的替代物相对所述参照物的第二质量差值,根据所述第一质量差值与所述第二质量差值获取所述称量罐相对所述替代物的第一重力差值;
获取所述称量罐在第二状态下的第二温度及相对所述参照物的第三质量差值,获取所述替代物相对所述参照物的第四质量差值,根据所述第三质量差值与所述第四质量差值获取所述称量罐相对所述替代物的第二重力差值;
根据所述第一重力差值与所述第二重力差值获取所述称量罐由所述第一温度到所述第二温度的空气浮力的变化值;
其中,所述参照物与所述替代物均为质量稳定的物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质量差值与所述第二质量差值获取所述称量罐相对所述替代物的第一重力差值,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质量差值与所述第二质量差值之间的第一质量比较值,获取所述第一质量比较值与重力加速度之间的乘积,将得到的结果作为所述称量罐相对所述替代物的第一重力差值;
所述根据所述第三质量差值与所述第四质量差值获取所述称量罐相对所述替代物的第二重力差值,包括:
获取所述第三质量差值与所述第四质量差值之间的第二质量比较值,获取所述第二质量比较值与重力加速度之间的乘积,将得到的结果作为所述称量罐相对所述替代物的第二重力差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质量差值与所述第二质量差值获取所述称量罐相对所述替代物的第一重力差值,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质量差值与重力加速度之间的乘积,得到第一重力参考值;获取所述第二质量差值与所述重力加速度之间的乘积,得到第二重力参考值;获取所述第一重力参考值与所述第二重力参考值之间的差值,将得到的结果作为所述称量罐相对所述替代物的第一重力差值;
所述根据所述第三质量差值与所述第四质量差值获取所述称量罐相对所述替代物的第二重力差值,包括:
获取所述第三质量差值与重力加速度之间的乘积,得到第三重力参考值;获取所述第四质量差值与所述重力加速度之间的乘积,得到第四重力参考值;获取所述第三重力参考值与所述第四重力参考值之间的差值,将得到的结果作为所述称量罐相对所述替代物的第二重力差值。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重力差值与所述第二重力差值获取所述称量罐由所述第一温度到所述第二温度的空气浮力的变化值,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重力差值与所述第二重力差值之间的差值,将得到的结果作为所述称量罐由所述第一温度到所述第二温度的空气浮力的变化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状态为所述称量罐由空到高速充满气体后的状态;所述第二状态为所述称量罐充满气体且静置第一预设时间段后的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状态为所述称量罐由充满气体到高速放空气体后的状态;所述第二状态为所述称量罐放空气体且静置第二预设时间段后的状态。
7.一种空气浮力变化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称量罐在第一状态下的第一温度及相对参照物的第一质量差值,获取所述称量罐的替代物相对所述参照物的第二质量差值;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质量差值与所述第二质量差值获取所述称量罐相对所述替代物的第一重力差值;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称量罐在第二状态下的第二温度及相对所述参照物的第三质量差值,获取所述替代物相对所述参照物的第四质量差值;
第四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三质量差值与所述第四质量差值获取所述称量罐相对所述替代物的第二重力差值;
第五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重力差值与所述第二重力差值获取所述称量罐由所述第一温度到所述第二温度的空气浮力的变化值;
其中,所述参照物与所述替代物均为质量稳定的物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质量差值与所述第二质量差值之间的第一质量比较值,获取所述第一质量比较值与重力加速度之间的乘积,将得到的结果作为所述称量罐相对所述替代物的第一重力差值;
所述第四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三质量差值与所述第四质量差值之间的第二质量比较值,获取所述第二质量比较值与重力加速度之间的乘积,将得到的结果作为所述称量罐相对所述替代物的第二重力差值。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质量差值与重力加速度之间的乘积,得到第一重力参考值;获取所述第二质量差值与所述重力加速度之间的乘积,得到第二重力参考值;获取所述第一重力参考值与所述第二重力参考值之间的差值,将得到的结果作为所述称量罐相对所述替代物的第一重力差值;
所述第四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三质量差值与重力加速度之间的乘积,得到第三重力参考值;获取所述第四质量差值与所述重力加速度之间的乘积,得到第四重力参考值;获取所述第三重力参考值与所述第四重力参考值之间的差值,将得到的结果作为所述称量罐相对所述替代物的第二重力差值。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重力差值与所述第二重力差值之间的差值,将得到的结果作为所述称量罐由所述第一温度到所述第二温度的空气浮力的变化值。
CN201610875675.XA 2016-09-30 2016-09-30 空气浮力变化的测量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78841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75675.XA CN107884115B (zh) 2016-09-30 2016-09-30 空气浮力变化的测量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75675.XA CN107884115B (zh) 2016-09-30 2016-09-30 空气浮力变化的测量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84115A true CN107884115A (zh) 2018-04-06
CN107884115B CN107884115B (zh) 2019-11-12

Family

ID=617690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75675.XA Active CN107884115B (zh) 2016-09-30 2016-09-30 空气浮力变化的测量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88411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18816A (zh) * 2021-05-11 2021-08-06 重庆大学 一种利用热重法测试未知气体不同温度下密度的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98498A (zh) * 2004-07-23 2005-03-23 孔令宇 浮力称重传感器及用于动态称重时的pid偏差控制方法
CN1877324A (zh) * 2006-07-12 2006-1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混凝土体积变化量的自动测量装置
CN101526343A (zh) * 2009-04-17 2009-09-09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 对气瓶水压试验变形量称重结果的修正方法
CN102645257A (zh) * 2011-02-22 2012-08-22 昆山市创新科技检测仪器有限公司 浮力法测重装置
CN103697977A (zh) * 2013-12-20 2014-04-02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一种砝码表面吸附质量的测量装置及方法
CN105705917A (zh) * 2013-11-08 2016-06-22 赛多利斯实验室仪器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具有用于确定测量不确定度的模块的精密称量器或质量比较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98498A (zh) * 2004-07-23 2005-03-23 孔令宇 浮力称重传感器及用于动态称重时的pid偏差控制方法
CN1877324A (zh) * 2006-07-12 2006-1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混凝土体积变化量的自动测量装置
CN101526343A (zh) * 2009-04-17 2009-09-09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 对气瓶水压试验变形量称重结果的修正方法
CN102645257A (zh) * 2011-02-22 2012-08-22 昆山市创新科技检测仪器有限公司 浮力法测重装置
CN105705917A (zh) * 2013-11-08 2016-06-22 赛多利斯实验室仪器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具有用于确定测量不确定度的模块的精密称量器或质量比较器
CN103697977A (zh) * 2013-12-20 2014-04-02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一种砝码表面吸附质量的测量装置及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卫威 等: "海拔、气压、温湿度等环境因素对参考实验室称量不确定度的影响", 《临床检验杂志》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18816A (zh) * 2021-05-11 2021-08-06 重庆大学 一种利用热重法测试未知气体不同温度下密度的方法
CN113218816B (zh) * 2021-05-11 2022-07-15 重庆大学 一种利用热重法测试未知气体不同温度下密度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84115B (zh) 2019-1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985977A1 (en) Weighing scale
CN110470227A (zh) 一种激光位移传感器温度自适应补偿方法
CN107101927B (zh) 一种用于浮空器囊体材料渗透性测试的实验装置及方法
CN103940847B (zh) 一种基于热流传感器各向异性薄膜热导率测试方法及装置
Davidson et al. An investigation of density determination methods for porous materials, small samples and particulates
CN107884115A (zh) 空气浮力变化的测量方法及装置
KR100939060B1 (ko) 진공을 이용한 밀도 측정장치 및 밀도측정 방법
JPS63261114A (ja) タンク内液体の体積測定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CN105004631A (zh) 膏状乳化***密度测试方法
CN207050810U (zh) 一种天然气储液罐液位检测装置
CN110864997B (zh) 一种准确快速测定大量种子不同部位吸水性的方法
CN115346764B (zh) 变压器渗油检修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3034200A (zh) 液位法计算储罐油气液体化工品质量的在线计算装置
CN109374204A (zh) 一种三浮仪表浮子组件平衡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09163700A (zh) 步履式静力水准仪及水准测量方法
CN105486836A (zh) 封闭***中饱和黏土冻胀率的计算方法
Nor et al. An improved ring method for calibration of hydrometers
CN106872286A (zh) 复合套管电气设备连接部位弯曲刚度的计算方法及***
US2889703A (en)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the density of a solid
JP5754286B2 (ja) 体積測定装置
CN207487758U (zh) 浮标测量装置及浮标体积测量***
JPH09126855A (ja) ガス式貯蔵量計測方法
CN107063404A (zh) 一种深冷液位测量器具的标定方法
KR20140091899A (ko) 중량식 수위 계측 시스템
CN106568679A (zh) 膏状物密度测试***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