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99342B - 开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开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99342B
CN107799342B CN201710709750.XA CN201710709750A CN107799342B CN 107799342 B CN107799342 B CN 107799342B CN 201710709750 A CN201710709750 A CN 201710709750A CN 107799342 B CN107799342 B CN 1077993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plate
fixed contact
switching device
moving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70975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799342A (zh
Inventor
林真人
下村尚登
加藤秀和
川濑达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ps Alp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ps Alpi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s Alpi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ps Alpin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7993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993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7993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993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2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3/14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12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 H01H1/14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by abutting
    • H01H1/24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by abutting with resilient mounting
    • H01H1/26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by abutting with resilient mounting with spring blade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04Cases; Cov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0Bases; Stationary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2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26Snap-action arrangements depending upon deformation of elastic members
    • H01H13/36Snap-action arrangements depending upon deformation of elastic members using flexing of blade spr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5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single operating memb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5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single operating member
    • H01H13/52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single operating member the contact returning to its original state immediately upon removal of operating force, e.g. bell-push switc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05/00Movable contacts
    • H01H2205/014Movable contacts fixed by mechanical deformation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Slide Switches (AREA)
  • Conta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提高导通连接的可靠性的开关装置。在具备框体(30)、操作构件(40)、固定触点(20)及可动触点(10),且可动触点由具有弹性的金属板构成,并且当与固定触点抵接时被朝该固定触点侧施力而与固定触点弹性接触的开关装置(100)中,固定触点具备形成为平板状的板状部(21),且以在位于与配置操作构件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板状部的一面侧具有空间的状态保持于框体,可动触点具备以在一端部(11a)位于板状部的一面侧的状态下与板状部交叉的方式延伸的延伸部(11),当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抵接时,延伸部在相对于板状部倾斜的状态下交叉,并且与板状部的缘部(23)的一面侧的角部(23a)弹性接触。

Description

开关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开关装置,尤其涉及能够提高接触压力的开关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存在不使用滑动件而使可动触点相对于固定触点接触或分离的开关装置。作为这样的以往的开关装置,已知有下述的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微小开关900。使用图11对微小开关900进行说明。
如图11的(a)所示,微小开关900在形成于作为框体的开关主体921的上部的孔922***作为操作构件的T字截面形状的开关销923,在开关销923未被按压的状态下,作为可动触点的金属端子924与作为固定触点的金属片931接触,开关导通。接着,当按压开关销923时,如图11的(b)所示,作为可动触点的金属端子924与作为固定触点的金属片931的接触开放,开关被切断。
通过这样的结构,开关接触或分离时的接触成为金属彼此的接触,因此,起到磨损少、耐久性、可靠性优异这样的效果。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2001-33215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微小开关900这样的开关装置中,构成为作为可动触点的金属端子924与作为固定触点的金属片931以面接触的方式接触,因此,无法提高接触压力。其结果是,有可能无法获得导通连接的可靠性。此外,由于是面接触,所以具有如果在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的抵接面的某一部分存在异物则容易产生接触不良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现有技术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提高导通连接的可靠性的开关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开关装置具备:框体,其具有开口;操作构件,其具有从所述开口露出的操作部且能够移动;固定触点,其设置在所述框体内;以及可动触点,其伴随着所述操作构件的移动而被驱动,相对于所述固定触点抵接或者分离,所述可动触点由具有弹性的金属板构成,并且,当与所述固定触点抵接时,被朝该固定触点侧施力而与所述固定触点弹性接触,
所述开关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触点具备形成为平板状的板状部,并且,以在所述板状部的一面侧具有空间的状态保持于所述框体,所述板状部的一面侧位于与配置所述操作构件的一侧相反的一侧,所述可动触点具备延伸部,该延伸部以在一端部位于所述板状部的一面侧的状态下与所述板状部交叉的方式延伸,当所述可动触点与所述固定触点抵接时,所述延伸部在相对于所述板状部倾斜的状态下与所述板状部交叉,并且,与所述板状部的缘部的一面侧的角部弹性接触。
如此构成的开关装置在开关接通时可动触点的延伸部与固定触点的板状部的缘部的角部弹性接触,因此,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的接触不成为面接触,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的接触区域变小,能够提高接触压力。其结果是,能够提高导通连接的可靠性。
此外,在上述的结构中,所述开关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触点的板状部在所述缘部具有至少在前端具有曲面部的突出部,所述可动触点的所述延伸部与所述曲面部的一面侧的所述角部弹性接触。
如此构成的开关装置通过将具有曲面部的突出部设置于固定触点,使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的接触接近点接触,从而能够进一步减小接触区域,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接触压力,进一步提高可靠性。
此外,在上述的结构中,所述开关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曲面部为圆弧状。
如此构成的开关装置将突出部的曲面部形成为圆弧状,因此,与在触点设置突起的方式相比,加工变得容易。因此,也能够应对小型化。
此外,在上述的结构中,所述开关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可动触点具备形成有至少一个弯曲部的延伸设置部,所述延伸设置部的一端与所述延伸部一体地相连,并且另一端与所述延伸部的所述一端部分离地对置。
如此构成的开关装置通过在可动触点设置延伸设置部,能够增长由具有弹性的金属板构成的可动触点的长度。因此,能够缓解施加于可动触点的应力,即便长时间使用,也能够维持弹力。
此外,延伸设置部的另一端与延伸部的一端部分离地对置,因此,延伸部以及延伸设置部整体上形成为折返的形状,因此能够使外形尺寸小型化。
此外,在上述的结构中,所述开关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框体具备形成有收纳部的壳体,该收纳部收纳所述可动触点,与所述延伸部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所述板状部的两端部固定于所述壳体。
如此构成的开关装置在开关接通状态下,固定触点的板状部始终由可动触点朝上方施力,但由于板状部的两端部固定于壳体,所以固定触点能够可靠地承接可动触点。
此外,在上述的结构中,所述开关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触点具有与所述板状部的两端部分别相连的一对连结部而形成为环状,所述一对连结部间的尺寸大于所述可动触点的延伸部以及延伸设置部的宽度尺寸。
如此构成的开关装置将固定触点形成为环状,因此能够提高固定触点的强度。此外,由于一对连结部间的尺寸被设定为大于可动触点的延伸部以及延伸设置部的宽度尺寸,所以能够防止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的不希望的干涉。
此外,在上述的结构中,所述开关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板状部的缘部的另一面侧位于与供所述可动触点抵接的所述固定触点的所述角部相反的一侧,在所述板状部的缘部的另一面侧的另一面侧角部形成有冲裁毛刺。
如此构成的开关装置在位于与可动触点弹性接触的一侧的固定触点的缘部的角部不残留冲裁加工时的冲裁毛刺,因此,能够使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的接触稳定。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开关装置在开关接通时可动触点的延伸部与固定触点的板状部的缘部的一面侧的角部弹性接触,因此,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的接触不成为面接触,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的接触区域变小,能够提高接触压力。其结果是,能够提高导通连接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的各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示出开关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3是开关装置的俯视图以及主视图。
图4是示出固定触点的构造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可动触点的构造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壳体的构造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开关装置内的构造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开关接通时的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之间的关系的立体图。
图9是示出开关接通时的开关装置的内部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0是示出开关断开时的开关装置的内部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1是示出现有例所涉及的开关装置的结构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可动触点;
11 延伸部;
11a 一端部;
11b 另一端部;
13 延伸设置部;
13a 弯曲部;
19 端子部;
20 固定触点;
21 板状部;
21a 两端部;
23 缘部;
23a 角部;
23b 另一面侧角部;
25 突出部;
25a 曲面部;
26 空区域部;
27 连结部;
28 垂直板部;
29 端子部;
30 框体;
31 壳体;
31a 收纳部;
33 罩安装部;
35 滑动用突出部;
36 固定触点安装搁板;
37 固定触点安装孔;
38 可动触点安装槽;
39 可动触点安装孔;
40 操作构件;
41 主体部;
43 操作部;
45 突起部;
47 滑动槽;
50 罩;
50a 开口;
53 安装用孔;
100 开关装置;
W11 宽度尺寸;
W21 宽度尺寸;
W22 尺寸;
W23 宽度尺寸。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00是具有对操作部进行按压操作前的状态为开关接通、且对操作部进行了按压操作时成为开关断开的按钮开关形态的开关装置。开关装置100被安装于车载设备等电子设备内而使用。对于本发明的开关装置的用途,并不限定于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能够适当变更。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为了方便而在对各附图的说明中有时记载为右侧、左侧、后侧、前侧、上侧、下侧,但这些分别表示各附图内的+X侧、-X侧、+Y侧、-Y侧、+Z侧、-Z侧,产品的设置方向、使用时的方向并不限定于此。
最初,参照图1至图3对开关装置100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构成开关装置100的各构件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示出开关装置100的外观的立体图。此外,图3的(a)是开关装置100的俯视图,图3的(b)是开关装置100的主视图。
如图1所示,开关装置100构成为具备由罩50以及壳体31构成的框体30、操作构件40、固定触点20以及可动触点10。
壳体31由合成树脂材料构成,在壳体31的内部形成有用于收纳可动触点10、固定触点20以及操作构件40的空间亦即收纳部31a。此外,在壳体31的左右的外壁设置有用于安装罩50的罩安装部33。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壳体31的内侧的构造将在后面进行说明。
在由合成树脂材料构成的罩50的左右设置有安装用孔53。如图2、图3的(a)以及图3的(b)所示,罩50经由罩50的安装用孔53而卡扣固定于壳体31的罩安装部33。在构成框体30的罩50的上表面的中央与操作构件40的操作部43的形状相匹配地设置有形成为俯视呈长方形形状的开口50a。由罩50以及壳体31构成的框体30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大致长方体形状。
操作构件40由合成树脂材料构成,如图1所示,具备形成为大致长方体形状的主体部41、朝主体部41的上方向突出地设置的操作部43、以及朝主体部41的下侧突出且形成为前端具有曲面的突起部45。此外,在主体部41的前方以及后方的面的各自的中央在上下方向的范围内形成有滑动槽47。
如图2、图3的(a)以及图3的(b)所示,操作构件40以操作构件40的操作部43从上述的框体30的开口50a朝上方向突出的方式组装,且配设成能够在框体30内沿着上下方向移动。
如图2以及图3的(b)所示,在框体30的下侧,可动触点10的端子部19以及固定触点20的端子部29朝壳体31的下方向露出。可动触点10的端子部19以及固定触点20的端子部29与在安装开关装置100的电子设备(未图示)内设置的电路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固定触点20以及可动触点10的构造将在后面进行说明。
接着,参照图4至图7对固定触点20、可动触点10及壳体31的构造、以及开关装置100的内部的构造进行说明。图4是示出固定触点20的构造的立体图,图5是示出可动触点10的构造的立体图。此外,图6是示出壳体31的构造的立体图,图7是示出开关装置100内的构造的立体图。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说明,图7以透视的状态示意性地示出壳体31的构造。
固定触点20由金属板构成,如图4所示,具备形成为平板状的板状部21,并且,具有与板状部21的两端部21a分别相连的一对连结部27而形成为环状。一对连结部27分别从板状部21的两端部21a朝右方向延伸而形成。因而,在板状部21以及一对连结部27的内侧形成有俯视呈大致长方形的空区域部26。
在固定触点20设置有垂直板部28,该垂直板部28从一对连结部27的右侧的一端分别朝垂直下方向延伸而形成,且形成为将一对连结部27的右侧的一端彼此连接。此外,在垂直板部28的下侧中央朝垂直下方向延伸而形成前述的端子部29。
在上述的板状部21的右侧(+X侧)的缘部23的中央具有至少在前端具有曲面部25a的突出部25。如图4所示,该突出部25沿着板状部21的板面朝向+X侧(空区域部26的中央侧)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曲面部25a为圆弧状。此外,缘部23的下侧为角部23a,缘部23的上侧为另一面侧角部23b。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中,将板状部21的缘部23的一面侧、即下侧的角部称作角部23a,将位于与角部23a相反侧的板状部21的缘部23的另一面侧的角部称作另一面侧角部23b。
固定触点20通过具备冲模与冲头的冲压用的模具(未图示)制造,但当制造时,模具(冲头)以从固定触点20之下朝上方向移动的方式进行冲裁加工。通过模具从固定触点20之下朝上方向移动来对固定触点20进行加工,在位于与上述的固定触点20的角部23a相反侧的另一面侧角部23b形成冲裁毛刺。换言之,在固定触点20的角部23a不残留冲裁毛刺。需要说明的是,上下颠倒构成固定触点20的金属板材来进行实际的固定触点20的冲压加工,由此冲头从上朝下方向移动。
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板状部21的右侧的缘部23的中央具有突出部25,但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在板状部21的右侧的缘部23不具有突出部25,而将缘部23形成为直线状。
固定触点20的板状部21的两端部21a间的宽度尺寸以及一对连结部27的外侧间的宽度尺寸均为相同的宽度尺寸W21,被设定为规定的尺寸值。此外,空区域部26的宽度的尺寸、即一对连结部27间的尺寸W22、以及端子部29的宽度尺寸W23也被设定为规定的尺寸值。将固定触点20的强度考虑在内来设定上述的宽度尺寸W21以及尺寸W22。
可动触点10由具有弹性的金属板构成,并且,如图5所示,具备从一端部11a朝右方向延伸而形成的平坦的板状的延伸部11。此外,具备一端与延伸部11一体地相连且另一端与延伸部11的一端部11a分离地对置的延伸设置部13。延伸设置部13的另一端位于延伸部11的一端部11a的下方。此外,在延伸设置部13的另一端朝垂直下方向延伸而形成有前述的端子部19。
在上述的延伸设置部13形成有至少一个弯曲部13a。在本实施方式中,弯曲部13a设置一个。弯曲部13a的一端与延伸部11的另一端部11b相连。通过在延伸设置部13形成至少一个弯曲部13a,能够增长可动触点10的长度,通过增长可动触点10的长度,即便在对可动触点10进行多次按压操作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少该可动触点10所承受的应力。
可动触点10的延伸部11、延伸设置部13以及端子部19各自的宽度尺寸W11全部相同,被设定为规定的尺寸值。需要说明的是,前述的固定触点20的一对连结部27之间的尺寸W22被设定为大于可动触点10的延伸部11以及延伸设置部13的宽度尺寸W11。因而,可动触点10的延伸部11除了一端部11a之外当俯视观察时都收敛在固定触点20的一对连结部27之间、即空区域部26内。
如上所述,在壳体31形成有收纳部31a,但如图6所示,在收纳部31a的前侧以及后侧的壁的中央设置有用于使操作构件40上下移动的、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一对滑动用突出部35。滑动用突出部35的X方向的宽度尺寸被设定为与操作构件40的滑动槽47的宽度尺寸对应的适当的尺寸,对操作构件40沿着上下方向的移动适当进行引导。
此外,在收纳部31a的左侧的下部形成有可动触点安装孔39,并且,在收纳部31a的中央下部从可动触点安装孔39朝右方向延伸而形成有可动触点安装槽38。需要说明的是,可动触点安装孔39贯通壳体31的底部而与外部的空间连通。
可动触点安装孔39的Y方向的尺寸被设定为与可动触点10的端子部19的宽度尺寸W11对应的适当的尺寸。此外,可动触点安装槽38的Y方向的尺寸被设定为大于可动触点10的延伸设置部13的宽度尺寸W11的尺寸。
此外,在收纳部31a的右侧的下部形成有固定触点安装孔37,并且,在形成上述的可动触点安装槽38的Y方向上的两侧的壁的上端的各自外侧朝左方向延伸而形成有一对固定触点安装搁板36。需要说明的是,固定触点安装孔37贯通壳体31的底部而与外部的空间连通。
固定触点安装孔37的Y方向的尺寸被设定为与固定触点20的端子部29的宽度尺寸W23对应的适当的尺寸。此外,一对固定触点安装搁板36的各自的外侧的边彼此的Y方向的分离距离被设定为与板状部21的两端部21a间的宽度尺寸W21对应的适当的尺寸。
上述的可动触点10、固定触点20以及操作构件40组装在壳体31的收纳部31a内。在本实施方式中,最先安装可动触点10。
在可动触点10中,如图7所示,延伸设置部13配设于壳体31的可动触点安装槽38,并且,端子部19被压入到可动触点安装孔39中。由于可动触点安装槽38的Y方向的尺寸被设定为大于延伸设置部13的宽度尺寸W11的尺寸,所以延伸设置部13能够在壳体31内位移(变形)。另一方面,端子部19被牢固地固定于壳体31。
在安装可动触点10之后,将固定触点20以覆盖可动触点10的方式安装并保持于壳体31。换言之,固定触点20以在板状部21的一面侧(下表面侧)具有空间的状态保持于框体30。
如图7所示,固定触点20的一对连结部27也配设于壳体31的固定触点安装搁板36,并且将端子部29压入到固定触点安装孔37中。此时,将与可动触点10的延伸部11的延伸方向(X方向)交叉的方向(Y方向)上的固定触点20的板状部21的两端部21a固定于壳体31。
由于一对固定触点安装搁板36的各自的外侧的边彼此的Y方向的分离距离被设定为与一对连结部27的外侧间的宽度尺寸W21、即板状部21的两端部21a间的宽度尺寸W21对应的适当的尺寸,所以固定触点20的板状部21的两端部21a被牢固地固定于壳体31。端子部29也同样被牢固地固定于壳体31。
需要说明的是,如上所述,固定触点20的一对连结部27间的尺寸W22被设定为大于可动触点10的延伸部11以及延伸设置部13的宽度尺寸W11。因而,可动触点10的延伸部11以及延伸设置部13的各自的Y方向的宽度在俯视观察时收敛在固定触点20的一对连结部27之间、即空区域部26的宽度内。
接着,将操作构件40配设于壳体31。操作构件40配设成,操作部43朝上,将壳体31的滑动用突出部35穿过滑动槽47内,突起部45的前端与可动触点10的延伸部11的上表面抵接。一对滑动用突出部35的各自的X方向的宽度尺寸被设定为比操作构件40的滑动槽47的宽度尺寸稍小的尺寸,因此,操作构件40配设成能够由滑动用突出部35适当地引导而沿着上下方向移动。在配设操作构件40之后,如图2所示,操作构件40的操作部43穿过罩50的开口50a,将罩50安装于壳体31。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在可动触点10以及固定触点20的上侧直接配设操作构件40的构造,但也可以形成为在固定触点20与操作构件40之间夹设绝缘片材而具有防水性、防尘性的构造。
接着,参照图8至图10对开关装置100的动作进行说明。图8是示出开关接通时的可动触点10与固定触点20之间的关系的立体图,图9是示出沿着图3的(a)所示的A-A线剖切的情况下的、开关接通时的开关装置100的内部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0是同样示出开关断开时的开关装置100的内部的状态的剖视图。
开关装置100是构成为伴随着操作构件40的移动而驱动可动触点10使其相对于固定触点20抵接或者分离的开关装置。如上所述,构成为在对操作构件40的操作部43进行按压操作之前,可动触点10在自身的弹性力下朝固定触点20侧施力而与固定触点20弹性接触,成为开关接通的状态,当对操作部43进行了按压操作时,可动触点10从固定触点20分离,开关断开。
在对操作构件40的操作部43进行按压操作之前、即当可动触点10与固定触点20抵接时,如图8以及图9所示,可动触点10与固定触点20在可动触点10的延伸部11相对于固定触点20的板状部21倾斜的状态下交叉,并且,延伸部11的上侧的面与板状部21的缘部23的一面侧(下侧)的角部23a弹性接触。即,延伸部11的一端部11a的上侧的面在与板状部21的下表面之间具有规定的角度地与角部23a接触。
如上所述,固定触点20的板状部21在与其板面正交的俯视观察下,在缘部23具有在前端具有曲面部25a的突出部25。因此,可动触点10的延伸部11与突出部25的曲面部25a的一面侧的角部23a弹性接触。此外,曲面部25a形成为圆弧状。这样,通过在固定触点20设置具有圆弧状的曲面部25a的突出部25,能够将可动触点10与固定触点20的接触形成为大致点接触。此外,由于可动触点10与固定触点20的接触接近点接触,所以难以在触点间夹有异物,也难以产生接触不良。
需要说明的是,也考虑通过在固定触点20的板状部21设置朝下方向突出的突起,或者在可动触点10的延伸部11的一端部11a设置朝上方向突出的突起,将可动触点10与固定触点20的接触形成为点接触,但通过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在俯视观察的外形形状中,在固定触点20设置具有圆弧状的曲面部25a的突出部25,与在固定触点20或者可动触点10设置突起的方式相比,加工容易,此外,也容易应对小型化。
当开关装置100处于开关接通的状态时、即当可动触点10与固定触点20抵接时,如图9所示,操作构件40借助可动触点10的弹性力而在壳体31内位于最上侧,其主体部41的上表面与罩50的下表面抵接或者接近。此时,仅是操作构件40的突起部45与可动触点10的延伸部11抵接,不以操作构件40的重量以上的力按压延伸部11。并且,由于可动触点10由具有弹性的金属板构成,所以可动触点10的延伸部11的一端部11a与固定触点20的板状部21的缘部23的角部23a弹性接触。其结果是,可动触点10与固定触点20导通。
另一方面,当对操作构件40的操作部43进行按压操作时,如图10所示,操作构件40的主体部41在壳体31内朝下方向移动,主体部41的上表面从罩50的下表面分离。并且,当操作部43被按压至最下侧时,主体部41的下表面与固定触点20的上表面抵接。此时,操作构件40的突起部45按压可动触点10的延伸部11,将可动触点10的一端部11a朝延伸设置部13侧下压。由此,延伸部11的一端部11a从固定触点20的板状部21的缘部23的角部23a分离。通过上述的动作,可动触点10与固定触点20之间的导通切断,开关断开。
以下,对形成为本实施方式所带来的效果进行说明。
在开关装置100中,开关接通时可动触点10的延伸部11与固定触点20的板状部21的缘部23的角部23a弹性接触,因此,可动触点10与固定触点20的接触不是面接触,可动触点10与固定触点20的接触区域变小,能够提高接触压力。其结果是,能够提高导通连接的可靠性。
此外,通过将具有曲面部25a的突出部25设置于固定触点20,能够使可动触点10与固定触点20的接触接近点接触,从而进一步减小接触区域,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接触压力,进一步提高可靠性。
此外,由于将突出部25的曲面部25a形成为圆弧状,所以与在触点设置突起的方式相比,加工变得容易。因此,也能够应对小型化。
此外,通过在可动触点10设置延伸设置部13,能够增长由具有弹性的金属板构成的可动触点10的长度。因此,能够缓解施加于可动触点10的应力,即便长时间使用,也能够维持作用力。此外,由于延伸设置部13的另一端与延伸部11的一端部11a分离地对置,所以延伸部11以及延伸设置部13整体上形成为折返的形状,因此能够使外形尺寸小型化。
此外,在开关接通的状态下,固定触点20的板状部21始终由可动触点10朝上方施力,但由于板状部21的两端部21a固定于壳体31,因此,固定触点20能够可靠地承接可动触点10。
此外,由于固定触点20形成为环状,因此能够提高固定触点20的强度。此外,由于一对连结部27间的尺寸W22被设定为大于可动触点10的延伸部11以及延伸设置部13的宽度尺寸W11,因此能够防止可动触点10与固定触点20的不希望的干涉。
此外,在位于与可动触点10弹性接触的一侧的固定触点20的缘部23的角部23a未残留冲裁加工时的冲裁毛刺,因此,能够使可动触点10与固定触点20的接触稳定。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发明的开关装置在开关接通时可动触点的延伸部与固定触点的板状部的缘部的角部弹性接触,因此,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的接触不成为面接触,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的接触区域变小,能够提高接触压力。其结果是,能够提高导通连接的可靠性。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主旨的范围内实施各种变更。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开关装置100,采用了按钮开关形态的开关装置,但并不限定于按钮开关,也可以是滑动开关等其他形态的开关装置。

Claims (7)

1.一种开关装置,具备:
框体,其具有开口;
操作构件,其具有从所述开口露出的操作部且能够移动;
固定触点,其设置在所述框体内;以及
可动触点,其伴随着所述操作构件的移动而被驱动,相对于所述固定触点抵接或者分离,
所述可动触点由具有弹性的金属板构成,并且,当与所述固定触点抵接时,被朝该固定触点侧施力而与所述固定触点弹性接触,
所述开关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触点具备形成为平板状的板状部,并且,以在所述板状部的一面侧具有空间的状态保持于所述框体,所述板状部的一面侧位于与配置所述操作构件的一侧相反的一侧,
所述可动触点具备延伸部,该延伸部以在一端部位于所述板状部的一面侧的状态下与所述板状部交叉的方式延伸,
当所述可动触点与所述固定触点抵接时,所述延伸部在相对于所述板状部倾斜的状态下与所述板状部交叉,并且,与所述板状部的缘部的一面侧的角部弹性接触,
所述缘部位于所述板状部的板面之间,所述角部位于所述缘部与所述板状部的板面的交界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触点的板状部在所述缘部具有至少在前端具有曲面部的突出部,所述可动触点的所述延伸部与所述曲面部的一面侧的所述角部弹性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曲面部为圆弧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触点具备形成有至少一个弯曲部的延伸设置部,所述延伸设置部的一端与所述延伸部一体地相连,并且另一端与所述延伸部的所述一端部分离地对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体具备形成有收纳部的壳体,该收纳部收纳所述可动触点,与所述延伸部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所述板状部的两端部固定于所述壳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触点具有与所述板状部的两端部分别相连的一对连结部而形成为环状,所述一对连结部间的尺寸大于所述可动触点的延伸部以及延伸设置部的宽度尺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状部的缘部的另一面侧位于与供所述可动触点抵接的所述固定触点的所述角部相反的一侧,在所述板状部的缘部的另一面侧的另一面侧角部形成有冲裁毛刺。
CN201710709750.XA 2016-09-05 2017-08-17 开关装置 Active CN1077993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72442 2016-09-05
JP2016172442A JP6660856B2 (ja) 2016-09-05 2016-09-05 スイッ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99342A CN107799342A (zh) 2018-03-13
CN107799342B true CN107799342B (zh) 2019-06-14

Family

ID=595230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709750.XA Active CN107799342B (zh) 2016-09-05 2017-08-17 开关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418204B2 (zh)
EP (1) EP3291268B8 (zh)
JP (1) JP6660856B2 (zh)
CN (1) CN107799342B (zh)
TW (1) TWI65463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956432B1 (ko) * 2016-11-03 2019-03-0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터치입력장치
USD822623S1 (en) * 2017-02-09 2018-07-10 Jeffrey Baldwin Toggle switch cover
CN109119272A (zh) * 2018-09-25 2019-01-01 深圳马太亚科技有限公司 静音微动开关及鼠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568476A (en) * 1947-08-27 1951-09-18 William F Weirich Cutout switch for motors
JPS5486677U (zh) * 1977-12-01 1979-06-19
JPS6286036U (zh) * 1985-11-18 1987-06-01
JP2001332152A (ja) * 2000-05-19 2001-11-30 Hitachi Cable Ltd 金属片付mid
CN101510476A (zh) * 2008-02-12 2009-08-19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开关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665B2 (ja) * 1988-09-20 1995-01-11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熱形過負荷継電器の反転ばね機構
US6713702B1 (en) * 2002-03-01 2004-03-30 Shin Jiuh Corp. Electrical switch
FR2862809B1 (fr) * 2003-11-20 2006-03-10 Crouzet Automatismes Minirupteur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568476A (en) * 1947-08-27 1951-09-18 William F Weirich Cutout switch for motors
JPS5486677U (zh) * 1977-12-01 1979-06-19
JPS6286036U (zh) * 1985-11-18 1987-06-01
JP2001332152A (ja) * 2000-05-19 2001-11-30 Hitachi Cable Ltd 金属片付mid
CN101510476A (zh) * 2008-02-12 2009-08-19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开关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291268A1 (en) 2018-03-07
TW201820362A (zh) 2018-06-01
CN107799342A (zh) 2018-03-13
JP6660856B2 (ja) 2020-03-11
US10418204B2 (en) 2019-09-17
TWI654636B (zh) 2019-03-21
EP3291268B8 (en) 2019-04-17
US20180068809A1 (en) 2018-03-08
JP2018041534A (ja) 2018-03-15
EP3291268B1 (en) 2019-03-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99342B (zh) 开关装置
US20140027259A1 (en) Key input device
US9704667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switch
US9847191B2 (en) Switch having improved moveable contact
CN109101115A (zh) 键盘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09690716B (zh) 按压开关
CN106133866A (zh) 电按键开关和具有电按键开关的操作元件
CN215451206U (zh) 可动构件以及输入装置
KR101782244B1 (ko) 가동 접점 부재 및 그 제조 방법, 그리고 그 가동 접점 부재를 사용한 스위치 장치
EP2515315B1 (en) Movable contact member and switch device using movable contact member
TW454215B (en) Push switch
CN111052283B (zh) 按压开关
KR101150763B1 (ko) 푸쉬 스위치장치
US20110083950A1 (en) Multi-directional tact switch
CN205863054U (zh) 防尘按键及采用所述防尘按键的键盘
US20170301488A1 (en) Key Switch, Key Unit and Computer Keyboard
KR101713861B1 (ko) 박형 키보드 커맨드 트리거 구조체
KR101791328B1 (ko) 가동 접점 부재 및 그 제조 방법, 그리고 그 가동 접점 부재를 사용한 스위치 장치
US20120285812A1 (en) Dome-shaped spring and switch using the same
JP6024802B2 (ja) 同軸コネクタ
CN102832065B (zh) 按钮开关装置
CN102686326B (zh) 突起形成部件及突起形成部件的制造方法
JP2022065891A (ja) キースイッチ
TWM613538U (zh) 按壓開關
CN104916481B (zh) 输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after: Alpine Alpine Company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before: Alps Electric Co.,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