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09813A - 联轴器结构 - Google Patents

联轴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09813A
CN107709813A CN201680038875.8A CN201680038875A CN107709813A CN 107709813 A CN107709813 A CN 107709813A CN 201680038875 A CN201680038875 A CN 201680038875A CN 107709813 A CN107709813 A CN 1077098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part
axle
protrusion
tolerance ring
diameter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3887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709813B (zh
Inventor
中村裕司
藏地启文
市川彰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go Seisakusho Corp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go Seisakusho Corp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go Seisakusho Corp,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go Seisakush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7098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098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7098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098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7/00Slip couplings, e.g. slipping on overload, for absorbing shock
    • F16D7/02Slip couplings, e.g. slipping on overload, for absorbing shock of the friction type
    • F16D7/021Slip couplings, e.g. slipping on overload, for absorbing shock of the friction type with radially applied torque-limiting friction surfa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35/00Rigid support of bearing units; Housings, e.g. caps, covers
    • F16C35/04Rigid support of bearing units; Housings, e.g. caps, covers in the case of 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16C35/06Mounting or dismounting of ball or roller bearings; Fixing them onto shaft or in housing
    • F16C35/07Fixing them on the shaft or housing with interposition of an element
    • F16C35/073Fixing them on the shaft or housing with interposition of an element between shaft and inner race 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00Couplings for rigidly connecting two coaxial shafts or other movable machine elements
    • F16D1/06Couplings for rigidly connecting two coaxial shafts or other movable machine elements for attachment of a member on a shaft or on a shaft-end
    • F16D1/08Couplings for rigidly connecting two coaxial shafts or other movable machine elements for attachment of a member on a shaft or on a shaft-end with clamping hub; with hub and longitudinal key
    • F16D1/0829Couplings for rigidly connecting two coaxial shafts or other movable machine elements for attachment of a member on a shaft or on a shaft-end with clamping hub; with hub and longitudinal key with radial loading of both hub and shaft by an intermediate ring or sleeve
    • F16D1/0835Couplings for rigidly connecting two coaxial shafts or other movable machine elements for attachment of a member on a shaft or on a shaft-end with clamping hub; with hub and longitudinal key with radial loading of both hub and shaft by an intermediate ring or sleeve due to the elasticity of the ring or sleev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0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 F16F15/023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using fluid means
    • F16F15/0237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using fluid means involving squeeze-film damp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03/00Joints and connections
    • Y10T403/70Interfitted members
    • Y10T403/7047Radially interposed shim or bushing
    • Y10T403/7061Resili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hafts, Cranks, Connecting Bars, And Related Bearings (AREA)
  • Rolling Contact Bearings (AREA)
  • Sliding-Contact Bearings (AREA)

Abstract

一种联轴器结构,具备轴、轴***的套筒、以及公差环。公差环具有圆筒状的主体部、及从主体部的内周面朝向径向外侧***的多个***部,公差环被嵌合到轴的外周面与套筒的内周面之间。在轴的外周面与主体部之间设置有将***部的内外连通的连通路。

Description

联轴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联轴器结构。
背景技术
在联轴器结构中,已知如下结构:通过将公差环嵌合到轴的外周面和该轴***的套筒的内周面之间,从而使轴和套筒接合。在上述联轴器结构中,在轴与套筒之间的传递转矩超过由公差环与轴或者套筒之间的最大摩擦力决定的允许值的情况下,公差环相对于轴或者套筒滑动旋转,从而上述传递转矩被限制为允许值以下。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这样的联轴器结构所使用的公差环的一例。在该公差环的圆筒状的主体部形成有向其径向的外侧***的多个***部。在该多个***部与配置于主体部的径向内侧的轴之间能贮留润滑油,润滑油用于抑制由于公差环的滑动旋转引起的磨损。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9792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由于公差环反复发生滑动旋转而产生的磨损粉积存于公差环的多个***部与轴之间、即***部的内部。当公差环在积存于该***部的内部的磨损粉的一部分夹在轴或者套筒与公差环之间的状态下发生滑动旋转时,该磨损粉会剐蹭公差环、轴或者套筒而使其进一步产生磨损粉。因此,促进磨损,助长磨损粉的产生。
此外,这样的课题在如下联轴器结构中也同样存在:该联轴器结构在轴与套筒之间的保持力超过上述允许值的情况下,在轴或者套筒与公差环之间产生轴向的滑动,从而上述保持力被限制为允许值以下。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适当抑制公差环的磨损的联轴器结构。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解决上述课题的联轴器结构具备:轴;该轴***的套筒;以及公差环,其具有圆筒状的主体部、及从该主体部的内周面朝向径向外侧***的多个***部,所述公差环嵌合到所述轴的外周面与所述套筒的内周面之间,在所述轴的外周面与所述主体部之间设置有将所述***部的内外连通的连通路。
另外,解决上述课题的联轴器结构具备:轴;该轴***的套筒;公差环,其具有圆筒状的主体部、及从该主体部的外周面朝向径向内侧***的多个***部,所述公差环嵌合到所述轴的外周面与所述套筒的内周面之间,在所述套筒的内周面与所述主体部之间设置有将所述***部的内外连通的连通路。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联轴器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公差环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将第一实施方式的公差环展开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4(a)是图3的IV-IV线剖视图,图4(b)是其局部放大图。
图5(a)是图3的V-V线剖视图,图5(b)是针对***部从其径向观察时的主视图。
图6(a)是针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公差环示出特定***部附近的剖视图,图6(b)是其局部放大图。
图7是针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公差环示出特定***部附近的放大图。
图8是表示将第二实施方式的公差环展开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9(a)是针对第二实施方式的公差环示出特定***部附近的剖视图,图9(b)是其局部放大图。
图10是表示将第三实施方式的公差环展开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11(a)是针对第三实施方式的公差环示出特定***部附近的剖视图,图11(b)是其局部放大图。
图12是表示将其他例的公差环展开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13(a)是针对其他例的公差环示出特定***部附近的剖视图,图13(b)是其局部放大图。
图14是表示其他例的公差环的立体图。
图15(a)是针对其他例的公差环示出特定***部附近的剖视图,图15(b)是其局部放大图。
图16是表示将其他例的公差环展开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17是针对其他例的公差环示出特定***部附近的剖视图。
图18是针对其他例的公差环示出特定***部附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联轴器结构的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联轴器结构具备轴30、该轴30***的套筒40、以及具有圆筒状的主体部11的公差环10。公差环10以弹性变形的状态嵌合到轴30的外周面与套筒40的内周面之间。
在此,对公差环10的构成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公差环10具备圆筒状的主体部11。主体部11通过将具有长边及短边的矩形的金属板弯曲成圆筒状而形成。主体部11具有在主体部11的圆周方向上相对的一对端部13,在这些端部13之间设置有合口部12,合口部12形成沿着该主体部11的轴向延伸的间隙。
此外,在以下说明中,“轴向”是指主体部11的轴向,“径向”是指与“轴向”正交的方向,“圆周方向”是指以“轴向”为中心的旋转方向。
如图2及图3所示,在主体部11上设置有多个***部14,多个***部14从该主体部11的内周面向径向外侧***。各个***部14在从径向观察时,其外形呈具有长边及短边的矩形,***部14的长度方向和主体部11的轴向一致。多个***部14沿着主体部11的圆周方向排列设置成一列。在主体部11的轴向两侧的端部11a、且在从主体部11的周向两侧的端部13算起的距离大致相等的位置、即与合口部12相距180°的位置上设置有凹部(或者缺口)11b。与凹部11b对应的主体部11的部位形成与主体部11的其他部位相比轴向的长度短的短轴长部。凹部11b的外形在径向观察时为梯形。
另外,在合口部12的附近,与其他的部位相比,***部14和***部14的间隔短。即,从构成合口部12的一个端部13开始数第六个至第九个***部14在圆周方向上空开间隔地设置。与此相对,分别从构成合口部12的两端部13开始数第一个至第五个***部14没有在圆周方向上空开间隔而是连续地设置。即,设置于合口部12的附近的***部14是没有在圆周方向上空开间隔而是连续地配置的一方***部。设置于比一方***部在圆周方向上远离合口部12的区域上的***部14是在圆周方向上空开间隔地配置的另一方***部。由此,合口部12的附近的主体部11的刚性提高。
在此,对***部14详细地说明。
如图4(a)及图4(b)所示,***部14具有成为该***部14的***起点的起点部位(基端部位)15。如图3及图5(b)所示,起点部位15构成径向观察时的***部14的外廓边。
另外,***部14具有顶部16,顶部16由***部14的最高部位、即在主体部11的径向上位于最外侧的部位及其附近的部位构成。此外,多个***部14中最接近合口部12的两个***部14(以下,在特指该***部时称为“合口***部”)各自的顶部16由构成合口部12的端部13形成。合口***部的大小要小于其他的***部14的大小,合口***部与将其他的***部14沿着顶部16分割而得到的两个分割片中的一方的大小及形状大致相等。
另外,如图3及图4所示,***部14在起点部位15与顶部16之间具有上升部17。上升部17以从起点部位15朝向顶部16向径向外侧平缓地倾斜的方式延伸。
另外,***部14在主体部11的轴向两侧具有延长部18,延长部18从上升部17的倾斜的中途朝向主体部11的轴向两侧的端部11a呈直线状延伸到该端部11a的跟前儿。在***部14的径向内侧的内部利用起点部位15、顶部16、上升部17以及延长部18的内壁划定出凹入部S。以下,在与合口***部进行区别时,将多个***部14中设置有该延长部18的***部14称为特定***部。
如图5(a)及图5(b)所示,延长部18从特定***部的短边端部19及长边端部20中在主体部11的轴向上彼此相对的短边端部19开始延伸。各延长部18在主体部11中从上升部17的倾斜的中途部位开始延伸,主体部11的径向上的长度与顶部16比较变短。这样,特定***部具有第一***部和第二***部,第一***部由顶部16和上升部17构成,第二***部的高度低于第一***部的高度,且第二***部由从该第一***部连续地朝向主体部11的端部11a延伸的延长部18构成。
另外,延长部18具有成为该延长部18的***的起点部位的端部(顶端部)18a。在主体部11中,延长部18的端部18a与主体部11的轴向两侧的端部11a之间的部位形成通道部位21,通道部位21位于主体部11中的径向最内侧。
另外,如图4(b)的放大图所示,在主体部11的径向内侧及外侧、即主体部11的内周面及外周面分别被实施作为耐磨损保护膜处理的一种的磷酸锰保护膜处理。
说明磷酸锰保护膜处理的各工序。首先进行脱脂工序:将覆膜处理前的主体部11的内周面及外周面的油分去除。接着进行表面调整工序:在已经过脱脂工序的主体部11的内周面及外周面形成细小的凹凸。接着进行保护膜形成工序:在已经过表面调整工序的主体部11的内周面及外周面形成规定厚度的磷酸锰保护膜层。接着进行作为热处理的烘烤工序:使已经过保护膜形成工序的主体部11干燥以将磷酸锰保护膜层固定于主体部11的内周面及外周面。此外,烘烤工序不是必需的。接着进行防锈涂布工序:在已经过覆膜形成工序或者已经过烘烤处理工序的主体部11的内周面及外周面涂布防锈油。在已经过上述各工序的主体部11的内周面及外周面形成有由多孔质的磷酸锰的晶体构成的磷酸锰保护膜FL。
这样的公差环10以弹性变形的状态嵌合到轴30的外周面与该轴30***的套筒40的内周面之间。如图6(a)及图6(b)所示,在轴30上设置有与其他的部位相比轴径小的两个小轴径部31。即,在小轴径部31的外周面形成有向轴30的径向内侧凹陷的槽。
如图6(a)及图6(b)所示,小轴径部31以与主体部11的轴向的端部11a相对的方式配置。具体地,小轴径部31各自以特定***部的通道部位21位于小轴径部31的两侧的端部31a、31b之间的方式设置。由此,与特定***部连接的通道部位21的端部、即特定***部的延长部18的端部18a位于小轴径部31的两端部31a、31b之间。这样的延长部18的端部18a位于小轴径部31的第一端部31a的靠近第二端部31b的一侧。另外,小轴径部31的第二端部31b位于主体部11的端部11a的远离特定***部的一侧。即,特定***部的延长部18的端部18a和主体部11的端部11a位于小轴径部31的两端部31a、31b之间。
在这样的联轴器结构中,利用小轴径部31的外周面与通道部位21之间的间隙构成连通路22,连通路22将特定***部的内部(凹入部S)和该特定***部的径向外侧连通。此外,在小轴径部31的外周面与设置有凹部11b的主体部11的部位之间存在有连通口,该连通口与连通路22比较向主体部11的径向外侧更大地敞开,并将主体部11的径向内外连通。
以下,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联轴器结构的作用。
如图6(a)及图6(b)所示,在该联轴器结构中,***部14中第一***部的顶部16与套筒40的内周面抵接。另一方面,相当于***部14中第二***部的延长部18与套筒40的内周面不抵接。
并且,如图6(b)的放大图所示,在嵌合有公差环10的轴30的外周面与套筒40的内周面之间,润滑油Lb能通过公差环10与轴30之间的连通路22向特定***部的内外流入及排出。
在此,如图7所示,在公差环10与轴30之间,在公差环10反复发生滑动旋转的情况下,由于公差环10的滑动旋转的原因而产生磨损粉D,磨损粉D容易积存在公差环10与轴30的外周面之间、特别是特定***部的内部(凹入部S)。
但是,如图7中箭头所示,这样的磨损粉D在润滑油Lb通过连通路22向特定***部的内外流入及排出的过程中,从特定***部的内侧向例如特定***部的外侧排出。
伴随这样地流入到特定***部的内部的润滑油Lb被排出,能将由于公差环10反复发生滑动旋转而产生的磨损粉D从特定***部的内部排出,从而不易积存于特定***部的内部。
但是,在如上所述利用轴30的小轴径部31构成连通路22的情况下,有时需要根据公差环10中的***部14的轴向上的位置、长度进行调整,诸如将小轴径部31的轴向上的长度增大等。
但是,在轴30上设置小轴径部31的情况下,与不设置这些的情况比较,轴30的刚性降低。因此,当将小轴径部31的轴向的长度增大时,轴30的刚性进一步降低。另外,在***部14中,作为从轴30作用于该***部14的顶部16的压缩载荷,预先设定有期望的压缩载荷。因此,当将包括这样的顶部16的部位朝向主体部11的轴向的端部11a增大时,从轴30作用于顶部16的压缩载荷会偏离当初的设定。
在该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特定***部具有:第一***部,其由顶部16和上升部17构成;以及第二***部,其高度低于这样的第一***部的高度,且该第二***部由从该第一***部连续地朝向主体部11的端部11a延伸的延长部18构成。
通过设置这样的延长部18(第二***部),能适当地维持特定***部的顶部16与轴30抵接的范围,并且不必将轴30的小轴径部31的轴向的长度增大。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能起到以下所示的效果。
(1)利用通过公差环10与30之间的连通路22而向特定***部的内外流入及排出的润滑油Lb,能将由于公差环10反复发生滑动旋转而产生的磨损粉D从特定***部的内部排出而不易积存于特定***部的内部。由此,能抑制进一步的磨损粉D的产生,因此能适当地抑制公差环10的磨损。
(2)特定***部具有:第一***部,其由顶部16和上升部17构成;以及第二***部,其由延长部18构成。因此,能适当地维持特定***部的顶部16与轴30抵接的范围,并且不必将轴30的小轴径部31的轴向的长度增大。由此,能抑制轴30的刚性下降,并且也能适当地维持从轴30作用于顶部16的压缩载荷的当初的设定。
(3)在主体部11的内周面及外周面设置有磷酸锰保护膜FL。由此,能进一步抑制公差环10的磨损,因此能在公差环10的使用状态下抑制转矩允许值的下降。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对公差环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对与已经说明的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等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等,省略其重复的说明。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沿主体部11的周向排列的多个***部14的列在主体部11的轴向上并列设置两列。在主体部11的轴向上排列的两个***部14相互分开。***部14由起点部位15、顶部16、作为这些之间的部分的上升部17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多个***部14中合口***部以外的***部称为特定***部。
如图9(a)及图9(b)所示,在各特定***部的短边端部19与主体部11的端部11a之间设置有通道部位21。各小轴径部31以沿主体部11的轴向排列的特定***部的列中对应的列的特定***部的通道部位21位于各小轴径部31的轴向两侧的端部31a、31b之间的方式设置。由此,与特定***部连接的通道部位21的端部、即特定***部的短边端部19位于小轴径部31的两端部31a、31b之间。这样的短边端部19位于小轴径部31的第一端部31a的靠近第二端部31b的一侧。另外,小轴径部31的第二端部31b位于主体部11的端部11a的远离特定***部的一侧。即,特定***部的短边端部19和主体部11的端部11a位于小轴径部31的两端部31a、31b之间。
在这样的联轴器结构中,利用小轴径部31的外周面与通道部位21之间的间隙,构成将特定***部的内部(凹入部S)和该特定***部的径向外侧连通的连通路22。
由此,如图9(b)的放大图中箭头所示,伴随着流入到特定***部的内部的润滑油Lb通过连通路22被排出,能将由于公差环10反复发生滑动旋转而产生的磨损粉D从特定***部的内部排出而不易积存于特定***部的内部。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除了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1)、(3)相当的效果之外,还能起到以下效果。
(4)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采用的延长部18。即使是这样的本实施方式的公差环10,在与设置有小轴径部31的轴30组合使用的情况下,也能在公差环10与轴30之间利用小轴径部31形成连通路22。由此,能使磨损粉D从特定***部的内部排出而不易积存于特定***部的内部。因此,如果是与设置有小轴径部31的轴30组合使用的情况,则公差环10的设计的自由度宽广且能容易设计。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对公差环10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对与已经说明的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等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等,省略其重复的说明。
如图1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多个***部14以沿主体部11的轴向两个两个地排列的方式在主体部11的周向上并列设置。另外,在主体部11的周向上相邻的***部14彼此在轴向上相互交错地设置。即,在周向上相邻的***部14彼此在轴向上错开地配置。由此,使在公差环10与轴30或者套筒40之间表面压力容易作用的部位在轴向上分散,从而公差环10的磨损减少。本实施方式的多个***部14由起点部位15、顶部16、以及作为这些之间的部分的上升部17构成。沿主体部11的轴向排列的两个***部14由起点部位15(短边端部19)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合口***部以外的***部14、且沿主体部11的轴向排列的各两个***部14中离主体部11的端部11a近的***部14称为特定***部。
如图11(a)及图11(b)所示,在各特定***部的短边端部19与主体部11的端部11a之间设置有通道部位21。各小轴径部31以特定***部的通道部位21位于各小轴径部31的轴向两侧的端部31a、31b之间的方式设置。由此,与特定***部连接的通道部位21的端部、即特定***部的短边端部19位于小轴径部31的两端部31a、31b之间。这样的短边端部19位于小轴径部31的第一端部31a的靠近第二端部31b的一侧。另外,小轴径部31的第二端部31b位于主体部11的端部11a的远离特定***部的一侧。即,特定***部的短边端部19和主体部11的端部11a位于小轴径部31的两端部31a、31b之间。
在这样的联轴器结构中,利用小轴径部31的外周面与通道部位21之间的间隙,构成将特定***部的内部(凹入部S)和该特定***部的径向外侧连通的连通路22。
由此,如图11(b)的放大图中箭头所示,关于特定***部,伴随着流入到其内部的润滑油Lb通过连通路22被排出,能将由于公差环10反复发生滑动旋转而产生的磨损粉D从该特定***部的内部排出而不易积存于其内部。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能起到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效果(1)、(3)相当的效果。
此外,上述各实施方式也可以变更为如下。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也可以使特定***部具有的延长部18延伸到主体部11的轴向两侧的端部11a。即,也可以在***部(第一***部)14与主体部11的端部11a之间设置有凹部,且利用从***部(第一***部)14延伸到主体部11的端部11a的延长部(第二***部)18的内壁划定该凹部。
在图12的其他例中,例如,如图13(a)及图13(b)所示,能采用具有一定直径的(不具有小轴径部31的)轴30。在该情况下,能利用轴30的外周面与特定***部的延长部18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隙形成将特定***部的内部(凹入部S)和该特定***部的径向外侧连通的连通路22。并且,在公差环10与轴30之间公差环10发生滑动旋转的情况下,磨损粉D容易积存于公差环10与轴30的外周面之间、特别是特定***部的内部(凹入部S)。但是,如图13(b)的放大图中箭头所示,这样的磨损粉D在润滑油Lb通过连通路22向特定***部的内外流入及排出的过程中,从特定***部的内侧向例如特定***部的外侧排出。由此,能起到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1)相当的效果。另外,在轴30或者套筒40和公差环10的轴向的保持力超过允许值的情况下,也能适用于在轴30或者套筒40与公差环10之间产生轴向的滑动的联轴器结构。
·在图12的其他例中也可以为,取代在特定***部设置延长部18,而在主体部11的内周面设置从***部14延伸到主体部11的端部11a且深度比主体部11的厚度浅的槽,在该槽的内表面与轴30的外周面之间形成连通路22。
·在各实施方式中,在套筒40与公差环10之间发生滑动旋转的情况下,只要在主体部11的至少外周面设置磷酸锰保护膜FL即可。另一方面,在轴30与公差环10之间发生滑动旋转的情况下,只要在主体部11的至少内周面设置磷酸锰保护膜FL即可。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为,针对合口***部也与特定***部同样,以将合口***部的内外连通的方式设置延长部。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设置于特定***部的延长部18设置于特定***部的轴向的两侧,但是也可以将单侧的延长部18省略。另外,作为特定***部,也可以是将单侧的延长部18省略的结构和未省略的结构并存。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作为除合口***部之外的***部14,也可以是设置有延长部18的结构和没有设置延长部18的结构并存。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主体部11设置两处以上凹部11b。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主体部11上也可以不设置凹部11b。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也能将在主体部11的周向上相邻的***部14彼此在轴向上相互交错地配置。由此,能使在公差环10与轴30或者套筒40之间表面压力容易作用的部位向轴向分散,从而能减少公差环10的磨损。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轴30的轴向上设置两处小轴径部31,但是也可以仅设为两处中的某处。在该情况下,在***部14的轴向两侧中与小轴径部31不对应的一侧,也可以不设置延长部18。另外,在可充分确保润滑油Lb通过合口部12向***部14的内外流入及排出的情况下,小轴径部31也能以与***部14的凹入部S相对的方式设置一处。在该情况下,在公差环10中,在***部14也可以不设置延长部18。
·在各实施方式、各其他例中,多个***部14也可以从主体部11的外周面向径向内侧***。例如,如图14所示,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公差环10相反,多个***部14也可以从主体部11的外周面向径向内侧***。在该情况下,如图15(a)及图15(b)所示,当公差环10以弹性变形的状态嵌合到轴30的外周面与该轴30***的套筒40的内周面之间时,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部14的顶部16与套筒40的内周面抵接,而在该其他例中,***部14的顶部16与轴30的外周面抵接。使得在这样的该其他例的套筒40上设置与其他的部位相比内径大的大内径部41。即,大内径部41的内周面形成在套筒40的径向上具有深度的槽。另外,使得大内径部41以与主体部11的轴向的端部11a相对的方式设置。具体地,大内径部41以特定***部的通道部位21位于大内径部41的轴向两侧的端部41a、41b之间的方式设置。由此,与特定***部连接的通道部位21的端部、即特定***部的延长部18的端部18a位于大内径部41的两端部41a、41b之间。这样的延长部18的端部18a位于大内径部41的第一端部41a的靠近第二端部41b的一侧。另外,大内径部41的第二端部41b位于主体部11的端部11a的远离特定***部的一侧。即,特定***部的延长部18的端部18a和主体部11的端部11a位于大内径部41的两端部41a、41b之间。
在这样的联轴器结构中,利用大内径部41的内周面与通道部位21之间的间隙构成将特定***部的内部(凹入部S)和该特定***部的径向内侧连通的连通路22。在该情况下,在公差环10与轴30之间公差环10发生滑动旋转的情况下,磨损粉D容易积存于公差环10与套筒40的内周面之间、特别是特定***部的内部(凹入部S)。但是,这样的磨损粉D在润滑油Lb通过连通路22向特定***部的内外流入及排出的过程中,从特定***部的内侧向例如特定***部的外侧排出。这样,多个***部14即使朝向主体部11的径向内侧***,也起到与上述各实施方式、上述各其他例同样的作用及效果。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16所示,也可以使各***部14在周向上隔开规定间隔(在图16中为等间隔)地配置。另外,这样的配置在第二实施方式及第三实施方式、各其他例中也能同样地采用。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关于小轴径部31的轴向的两端部31a、31b,也可以使任一方位于比另一方靠径向内侧,并在小轴径部31设置台阶。例如,如图17所示,也可以使得与小轴径部31的第一端部31a连接的轴30的周面同与小轴径部31的第二端部31b连接的轴30的周面比较形成为小径,并设置台阶。在该情况下,当公差环10以弹性变形的状态嵌合到轴30的外周面与该轴30***的套筒40的内周面之间时,公差环10的轴向的移动被设置于小轴径部31的台阶(第二端部31b)限制。由此,能在公差环10的使用状态下抑制该公差环10的轴向的位置偏移。此外,因为第一实施方式的公差环10设置有凹部11b,所以即使是公差环10沿轴向移动而与设置于小轴径部31的台阶(第二端部31b)碰触的状态,也能确保润滑油Lb向特定***部的内外流入及排出。另外,这样的构成在第二实施方式及第三实施方式、采用多个***部14从主体部11的内周面向径向外侧***的公差环10的各其他例中也能同样地采用。
·在图14、图15(a)及图15(b)所示的其他例中,关于大内径部41的轴向的两端部41a、41b,也可以使得任一方位于比另一方靠径向外侧,并在大内径部41设置台阶。例如,如图18所示,也可以使得与大内径部41的第一端部41a连接的套筒40的周面同与大内径部41的第二端部41b连接的套筒40的周面比较形成为大径,并设置台阶。在该情况下,当公差环10以弹性变形的状态嵌合到轴30的外周面与该轴30***的套筒40的内周面之间时,公差环10的轴向的移动被设置于大内径部41的台阶(第二端部41b)限制。由此,能在公差环10的使用状态下抑制该公差环10的轴向的位置偏移。此外,因为在图14~图15(b)所示的公差环10上设置有凹部11b,所以即使是公差环10沿轴向移动而与设置于大内径部41的台阶(第二端部41b)碰触的状态,也能确保润滑油Lb向特定***部的内外流入及排出。另外,这样的构成在采用多个***部14从主体部11的外周面向径向内侧***的公差环10的各其他例中也能同样地采用。

Claims (7)

1.一种联轴器结构,具备:
轴;
该轴***的套筒;以及
公差环,其具有圆筒状的主体部、及从该主体部的内周面朝向径向外侧***的多个***部,所述公差环嵌合到所述轴的外周面与所述套筒的内周面之间,
在所述轴的外周面与所述主体部之间设置有将所述***部的内外连通的连通路。
2.一种联轴器结构,具备:
轴;
该轴***的套筒;
公差环,其具有圆筒状的主体部、及从该主体部的外周面朝向径向内侧***的多个***部,所述公差环嵌合到所述轴的外周面与所述套筒的内周面之间,
在所述套筒的内周面与所述主体部之间设置有将所述***部的内外连通的连通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轴器结构,其中,所述轴具有与其他的部位相比轴径小的小轴径部,
所述主体部的轴向上的所述***部和所述主体部的各个端部位于所述轴向上的所述小轴径部的两端部之间,
所述连通路由所述小轴径部的外周面与所述主体部之间的间隙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轴器结构,其中,所述套筒具有与其他的部位相比内径大的大内径部,
所述主体部的轴向上的所述***部和所述主体部的各个端部位于所述轴向上的所述大内径部的两端部之间,
所述连通路由所述大内径部的内周面与所述主体部之间的间隙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联轴器结构,其中,多个所述***部中的至少一个包括:第一***部,其具有与所述套筒的内周面抵接的顶部;以及第二***部,其高度比该第一***部的高度低,且从该第一***部连续地朝向所述主体部的端部延伸,
所述第二***部的端部位于所述轴向上的所述小轴径部的两端部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联轴器结构,其中,多个所述***部中的至少一个包括:第一***部,其具有与所述轴的外周面抵接的顶部;以及第二***部,其高度比该第一***部的高度低,且从该第一***部连续地朝向所述主体部的端部延伸,
所述第二***部的端部位于所述轴向上的所述大内径部的两端部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联轴器结构,其中,在所述主体部的内周面及外周面中的至少一方设置有磷酸锰保护膜。
CN201680038875.8A 2015-08-07 2016-07-26 联轴器结构 Active CN1077098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57755 2015-08-07
JP2015157755A JP6523861B2 (ja) 2015-08-07 2015-08-07 軸継手構造
PCT/JP2016/071847 WO2017026274A1 (ja) 2015-08-07 2016-07-26 軸継手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09813A true CN107709813A (zh) 2018-02-16
CN107709813B CN107709813B (zh) 2020-01-21

Family

ID=579843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38875.8A Active CN107709813B (zh) 2015-08-07 2016-07-26 联轴器结构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704608B2 (zh)
JP (1) JP6523861B2 (zh)
CN (1) CN107709813B (zh)
DE (1) DE112016003621T5 (zh)
WO (1) WO201702627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5113488A1 (de) * 2015-08-14 2017-02-16 Sami Haddadin Verbindungsanordnung eines Getriebes in einer Struktur
US11499591B2 (en) * 2017-09-29 2022-11-15 Saint-Gobain Performance Plastics Rencol Limited Tolerance ring
JP6957423B2 (ja) * 2018-08-07 2021-11-02 株式会社東郷製作所 トレランスリング
JP7376232B2 (ja) * 2018-12-07 2023-11-08 株式会社東郷製作所 トレランスリング
US11137032B1 (en) * 2020-05-29 2021-10-05 Bell Textron Inc. Ceramic bearing system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61386A (en) * 1961-10-04 1962-10-30 Star Kugelhalter Gmbh Dt Tolerance rings
JP2007210544A (ja) * 2006-02-13 2007-08-23 Jtekt Corp 伝達比可変装置
CN102630281A (zh) * 2009-09-25 2012-08-08 圣戈班性能塑料万科有限公司 用于滑移界面滑动力的公差环控制的装置
JP2015092089A (ja) * 2013-11-08 2015-05-1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摺動部材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62290A (en) * 1933-09-14 1936-12-01 Norma Hoffmann Bearings Corp Journal bearing
BE624354A (zh) * 1961-11-02 1900-01-01
IT984360B (it) * 1972-03-06 1974-11-20 Star Kugelhalter Gmbh Dt Elemento di inserto interponibile tra organi di macchine a scopo di collegamento
US4569614A (en) * 1982-06-30 1986-02-11 Yukio Yamauchi Coupling
DE3248148C2 (de) * 1982-12-27 1985-01-31 Daimler-Benz Ag, 7000 Stuttgart Klemmhülse
US6288878B1 (en) * 2000-02-09 2001-09-11 Seagate Technology Llc Tolerance ring with high hoop strength to resist deformation
GB0409690D0 (en) * 2004-04-30 2004-06-02 Rencol Tolerance Rings Ltd Fastener
JP5866160B2 (ja) 2011-03-04 2016-02-17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トルクリミッタ及び伝達比可変装置
DE102011077361A1 (de) * 2011-06-10 2012-12-13 FedertechnikKaltbrunn AG Feder für eine Welle-/ Nabeverbindung mit Überlastschutzfunktion, insbesondere für Heckklappenantrieb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61386A (en) * 1961-10-04 1962-10-30 Star Kugelhalter Gmbh Dt Tolerance rings
JP2007210544A (ja) * 2006-02-13 2007-08-23 Jtekt Corp 伝達比可変装置
CN102630281A (zh) * 2009-09-25 2012-08-08 圣戈班性能塑料万科有限公司 用于滑移界面滑动力的公差环控制的装置
JP2015092089A (ja) * 2013-11-08 2015-05-1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摺動部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523861B2 (ja) 2019-06-05
CN107709813B (zh) 2020-01-21
WO2017026274A1 (ja) 2017-02-16
US20180372164A1 (en) 2018-12-27
DE112016003621T5 (de) 2018-04-26
JP2017036785A (ja) 2017-02-16
US10704608B2 (en) 2020-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09813A (zh) 联轴器结构
CN104482063B (zh) 组装公差环的方法及包括该公差环的组件
EP2365233B1 (en) Combination oil ring
US20070274853A1 (en) Gear Tooth and External Gear Pump
US20160333930A1 (en) Sliding bearing
CN106471292A (zh) 组合油环
CN103527665A (zh) 一种双圆周弹簧同步器
CN107709814A (zh) 公差环
US20170146073A1 (en) Plate carrier
AU2015324416B2 (en) Gear tooth crowning arrangement
CN103629244B (zh) 滚动轴承
US20110000755A1 (en) Bi-directional clutch with staggered roller elements
US10605348B2 (en) Compression ring for chain sprocket
JP6019974B2 (ja) シンクロメッシュ機構と、それを搭載する車両用の変速装置
EP3282148B1 (en) Combined oil control ring
WO2008132446A3 (en) A connector
US20130037374A1 (en) Lance-and-form splines with formed housing lip snap ring retention
CN202867621U (zh) 一种多锥面同步器
EP1910716A1 (de) Mehrteiliger ölabstreifring für verbrennungsmotoren
WO2008123029A1 (ja) 一方向クラッチおよび一方向クラッチの製造方法
DE102016223002B3 (de) Servosynchronisationsvorrichtung für ein Getriebe eines Kraftfahrzeugs
JPS591127B2 (ja) 圧延用組立ロ−ル
CN204783647U (zh) 螺旋压缩机及其紧固结构
DE102012017660A1 (de) Reibschlusskupplungslamelle für eine nasslaufende Kraftfahrzeugkupplung
RU2020121632A (ru) Система валов для авиационной турбомашин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