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08191A - 终端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终端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08191A
CN107708191A CN201710937818.XA CN201710937818A CN107708191A CN 107708191 A CN107708191 A CN 107708191A CN 201710937818 A CN201710937818 A CN 201710937818A CN 107708191 A CN107708191 A CN 1077081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p
state
sleep pattern
pattern
du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93781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通
张晓亮
邢旺
刘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93781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708191A/zh
Publication of CN1077081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0819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6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to restrict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48Program initiating; Program switching, e.g. by interrupt
    • G06F9/4806Task transfer initiation or dispatching
    • G06F9/4843Task transfer initiation or dispatching by program, e.g. task dispatcher, supervisor, operating system
    • G06F9/485Task life-cycle, e.g. stopping, restarting, resuming execu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61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 H04W52/0264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by selectively disabling software appl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终端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属于终端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当检测到用户进入睡眠状态后,依次启动第一睡眠模式和第二睡眠模式;其中,第一睡眠模式是指限制安装的应用中第一指定类应用的功能进行启动的模式,第二睡眠模式是指限制安装的第二指定类应用的功能进行启动的模式,第二指定类应用的数量大于第一指定类应用的数量;当在第一睡眠模式或第二睡眠模式的状态下检测到进入亮屏状态时,退出第一睡眠模式或第二睡眠模式,以恢复安装的应用的功能进行启动。本公开根据用户的睡眠状态,控制终端依次启动第一睡眠模式和第二睡眠模式,从而限制安装的应用的功能进行启动,降低了终端的耗电量和功耗。

Description

终端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终端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终端中安装的应用越来越多,在这些应用中,有的应用为了向用户提供较佳的服务,该应用的一些功能可能会在预设的时间段进行自启动,比如,通信应用的信息推送等。但是,由于应用的功能总是自启动,导致终端的耗电量和功耗加大,缩短了终端的使用寿命。因此,为了降低终端耗电量和功耗,需要对终端进行控制,以使安装的应用的功能无法自启动。
相关技术中,为了防止终端中安装的应用的功能自启动,终端中可以事先设置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保真)的连接方式,使终端处于休眠状态时,自动断开WIFI连接。也即是,当终端检测到进入灭屏状态一定时长后,可以确定进入休眠状态,此时,终端可以断开WIFI连接,从而使安装的应用的功能无法通过网络自启动。
发明内容
为了降低终端的耗电量和功耗,本公开提供一种终端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终端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当检测到用户进入睡眠状态后,依次启动第一睡眠模式和第二睡眠模式;
其中,所述第一睡眠模式是指限制安装的应用中第一指定类应用的功能进行启动的模式,所述第二睡眠模式是指限制安装的第二指定类应用的功能进行启动的模式,所述第二指定类应用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一指定类应用的数量;
当在所述第一睡眠模式或所述第二睡眠模式的状态下检测到进入亮屏状态时,退出所述第一睡眠模式或所述第二睡眠模式,以恢复所述安装的应用的功能进行启动。
可选地,所述当检测到用户进入睡眠状态后,依次启动第一睡眠模式和第二睡眠模式之前,还包括:
接收可穿戴设备发送的用户状态数据,所述用户状态数据用于指示用户进入睡眠状态。
可选地,所述当检测到用户进入睡眠状态后,依次启动第一睡眠模式和第二睡眠模式之前,还包括:
检测当前所在位置的环境数据,所述环境数据包括的光照强度、噪音强度和震动强度;
当所述光照强度小于预设光照阈值、所述噪音强度小于预设噪音阈值,且所述震动强度小于预设震动阈值时,确定所述用户进入睡眠状态。
可选地,所述当检测到用户进入睡眠状态后,依次启动第一睡眠模式和第二睡眠模式之前,还包括:
接收分类器生成装置发送的分类器,所述分类器是所述分类器生成装置以状态样本集作为训练数据,根据分类算法训练得到的用于确定目标终端是否位于睡眠状态的分类器,所述状态样本集中包括在样本终端处于睡眠状态过程中采集的n个睡眠状态样本和在所述样本终端不处于睡眠状态的过程中采集的m个非睡眠状态样本,所述n和m均为大于0的整数;
获取所述目标终端当前时刻的状态样本;
将所述状态样本输入所述分类器,以通过所述分类器输出状态标签,所述状态标签用于指示所述状态样本的类别;
当所述状态标签指示的所述状态样本的类别为处于睡眠状态时,确定所述用户进入睡眠状态。
可选地,所述当检测到用户进入睡眠状态后,依次启动第一睡眠模式和第二睡眠模式,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用户进入轻度睡眠状态时,启动所述第一睡眠模式,所述轻度睡眠状态是指睡眠质量小于预设质量阈值且易被唤醒的状态;
当在启动所述第一睡眠模式之后检测到所述用户进入重度睡眠状态时,启动所述第二睡眠模式,所述重度睡眠状态是指睡眠质量大于所述预设质量阈值且不易被唤醒的状态。
可选地,所述当检测到用户进入睡眠状态后,依次启动第一睡眠模式和第二睡眠模式,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用户进入睡眠状态时,启动所述第一睡眠模式;
根据所述用户进入睡眠状态的入睡时间,从入睡时间与持续时长之间的对应关系中获取对应的持续时长;
在所述第一睡眠模式启动所述持续时长后,启动所述第二睡眠模式。
可选地,所述当检测到用户进入睡眠状态后,依次启动第一睡眠模式和第二睡眠模式,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用户进入睡眠状态时,启动所述第一睡眠模式;
当检测到启动所述第一睡眠模式指定时长后,启动所述第二睡眠模式。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用户进入睡眠状态的入睡时间,从入睡时间与持续时长之间的对应关系中获取对应的持续时长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用户的多个入睡时间和多个睡眠持续时长,所述多个睡眠持续时长为所述用户在多个入睡时间进入睡眠状态时,保持轻度睡眠状态的时长;
基于所述多个入睡时间和所述多个睡眠持续时长,确定在所述多个入睡时间中任一入睡时间启动所述第一睡眠模式时所述第一睡眠模式的持续时长;
将所述入睡时间和所述持续时长存储至所述入睡时间与持续时长之间的对应关系中。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终端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启动模块,用于当检测到用户进入睡眠状态后,依次启动第一睡眠模式和第二睡眠模式;
其中,所述第一睡眠模式是指限制安装的应用中第一指定类应用的功能进行启动的模式,所述第二睡眠模式是指限制安装的第二指定类应用的功能进行启动的模式,所述第二指定类应用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一指定类应用的数量;
退出模块,用于当在所述第一睡眠模式或所述第二睡眠模式的状态下检测到进入亮屏状态时,退出所述第一睡眠模式或所述第二睡眠模式,以恢复所述安装的应用的功能进行启动。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可穿戴设备发送的用户状态数据,所述用户状态数据用于指示用户进入睡眠状态。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当前所在位置的环境数据,所述环境数据包括的光照强度、噪音强度和震动强度;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光照强度小于预设光照阈值、所述噪音强度小于预设噪音阈值,且所述震动强度小于预设震动阈值时,确定所述用户进入睡眠状态。
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分类器生成装置发送的分类器,所述分类器是所述分类器生成装置以状态样本集作为训练数据,根据分类算法训练得到的用于确定目标终端是否位于睡眠状态的分类器,所述状态样本集中包括在样本终端处于睡眠状态过程中采集的n个睡眠状态样本和在所述样本终端不处于睡眠状态的过程中采集的m个非睡眠状态样本,所述n和m均为大于0的整数;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目标终端当前时刻的状态样本;
输入模块,用于将所述状态样本输入所述分类器,以通过所述分类器输出状态标签,所述状态标签用于指示所述状态样本的类别;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状态标签指示的所述状态样本的类别为处于睡眠状态时,确定所述用户进入睡眠状态。
可选地,所述启动模块包括:
第一启动子模块,用于当检测到所述用户进入轻度睡眠状态时,启动所述第一睡眠模式,所述轻度睡眠状态是指睡眠质量小于预设质量阈值且易被唤醒的状态;
第二启动子模块,用于当在启动所述第一睡眠模式之后检测到所述用户进入重度睡眠状态时,启动所述第二睡眠模式,所述重度睡眠状态是指睡眠质量大于所述预设质量阈值且不易被唤醒的状态。
可选地,所述启动模块包括:
第三启动子模块,用于当检测到所述用户进入睡眠状态时,启动所述第一睡眠模式;
第一获取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用户进入睡眠状态的入睡时间,从入睡时间与持续时长之间的对应关系中获取对应的持续时长;
第四启动子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睡眠模式启动所述持续时长后,启动所述第二睡眠模式。
可选地,所述启动模块包括:
第五启动子模块,用于当检测到所述用户进入睡眠状态时,启动所述第一睡眠模式;
第六启动子模块,用于当检测到启动所述第一睡眠模式指定时长后,启动所述第二睡眠模式。
可选地,所述启动模块还包括:
第二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用户的多个入睡时间和多个睡眠持续时长,所述多个睡眠持续时长为所述用户在多个入睡时间进入睡眠状态时,保持轻度睡眠状态的时长;
确定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多个入睡时间和所述多个睡眠持续时长,确定在所述多个入睡时间中任一入睡时间启动所述第一睡眠模式时所述第一睡眠模式的持续时长;
存储子模块,用于将所述入睡时间和所述持续时长存储至所述入睡时间与持续时长之间的对应关系中。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终端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任一项方法的步骤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指令,所述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任一项方法的步骤。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由于在用户进入睡眠的状况下,限制应用的功能进行自启动将不会给用户带来影响。因此,当检测到用户进入睡眠状态时,可以依次启动第一睡眠模式和第二睡眠模式,从而限制应用的功能进行启动,降低了终端的功耗和耗电量,进而提高了终端的使用寿命。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终端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终端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A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一种终端控制装置的框图。
图3B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二种终端控制装置的框图。
图3C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三种终端控制装置的框图。
图3D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四种终端控制装置的框图。
图3E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一种启动模块的框图。
图3F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二种启动模块的框图。
图3G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三种启动模块的框图。
图3H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四种启动模块的框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终端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对本公开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之前,先对本公开实施例中涉及到的应用场景进行介绍。
目前,终端中安装的应用中,大部分应用的功能可能会在预设的时间段自启动,从而导致终端的电量因大量应用的功能自启动而消耗。而目前为了防止这些应用的功能进行自启动,通常是在终端进入灭屏状态一定时长后断开WIFI连接。但是,当断开WIFI连接后,终端将无法通过即时通信应用等通信类应用接收到信息,从而导致错过一些重要信息,为用户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基于这样的场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能够提升用户体验,减少终端耗电量和功耗,提高终端使用寿命的终端控制方法。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参见图1,应用于目标终端中,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在步骤101中,当检测到用户进入睡眠状态后,依次启动第一睡眠模式和第二睡眠模式。
其中,第一睡眠模式是指限制安装的应用中第一指定类应用的功能进行启动的模式,第二睡眠模式是指限制安装的第二指定类应用的功能进行启动的模式,第二指定类应用的数量大于第一指定类应用的数量。
在步骤102中,当在第一睡眠模式或第二睡眠模式的状态下检测到进入亮屏状态时,退出第一睡眠模式或第二睡眠模式,以恢复安装的应用的功能进行启动。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由于在用户进入睡眠的状况下,限制应用的功能进行自启动将不会给用户带来影响。因此,当检测到用户进入睡眠状态时,可以依次启动第一睡眠模式和第二睡眠模式,从而限制应用的功能进行启动,降低了终端的功耗和耗电量,进而提高了终端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当检测到用户进入睡眠状态后,依次启动第一睡眠模式和第二睡眠模式之前,还包括:
接收可穿戴设备发送的用户状态数据,该用户状态数据用于指示用户进入睡眠状态。
可选地,当检测到用户进入睡眠状态后,依次启动第一睡眠模式和第二睡眠模式之前,还包括:
检测当前所在位置的环境数据,该环境数据包括的光照强度、噪音强度和震动强度;
当该光照强度小于预设光照阈值、该噪音强度小于预设噪音阈值,且该震动强度小于预设震动阈值时,确定该用户进入睡眠状态。
可选地,当检测到用户进入睡眠状态后,依次启动第一睡眠模式和第二睡眠模式之前,还包括:
接收分类器生成装置发送的分类器,分类器是该分类器生成装置以状态样本集作为训练数据,根据分类算法训练得到的用于确定目标终端是否位于睡眠状态的分类器,该状态样本集中包括在样本终端处于睡眠状态过程中采集的n个睡眠状态样本和在该样本终端不处于睡眠状态的过程中采集的m个非睡眠状态样本,n和m均为大于0的整数;
获取该目标终端当前时刻的状态样本;
将该状态样本输入该分类器,以通过该分类器输出状态标签,该状态标签用于指示该状态样本的类别;
当该状态标签指示的该状态样本的类别为处于睡眠状态时,确定该用户进入睡眠状态。
可选地,当检测到用户进入睡眠状态后,依次启动第一睡眠模式和第二睡眠模式,包括:
当检测到该用户进入轻度睡眠状态时,启动第一睡眠模式,该轻度睡眠状态是指睡眠质量小于预设质量阈值且易被唤醒的状态;
当在启动第一睡眠模式之后检测到该用户进入重度睡眠状态时,启动第二睡眠模式,该重度睡眠状态是指睡眠质量大于该预设质量阈值且不易被唤醒的状态。
可选地,当检测到用户进入睡眠状态后,依次启动第一睡眠模式和第二睡眠模式,包括:
当检测到该用户进入睡眠状态时,启动第一睡眠模式;
根据该用户进入睡眠状态的入睡时间,从入睡时间与持续时长之间的对应关系中获取对应的持续时长;
在第一睡眠模式启动该持续时长后,启动第二睡眠模式。
可选地,当检测到用户进入睡眠状态后,依次启动第一睡眠模式和第二睡眠模式,包括:
当检测到该用户进入睡眠状态时,启动第一睡眠模式;
当检测到启动第一睡眠模式指定时长后,启动第二睡眠模式。
可选地,根据该用户进入睡眠状态的入睡时间,从入睡时间与持续时长之间的对应关系中获取对应的持续时长之前,还包括:
获取该用户的多个入睡时间和多个睡眠持续时长,该多个睡眠持续时长为该用户在多个入睡时间进入睡眠状态时,保持轻度睡眠状态的时长;
基于该多个入睡时间和该多个睡眠持续时长,确定在该多个入睡时间中任一入睡时间启动第一睡眠模式时第一睡眠模式的持续时长;
将该入睡时间和该持续时长存储至该入睡时间与持续时长之间的对应关系中。
上述所有可选技术方案,均可按照任意结合形成本公开的可选实施例,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再一一赘述。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参见图2,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在步骤201中,目标终端检测用户是否进入睡眠状态。
其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目标终端是指用户当前使用的终端,该目标终端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掌上游戏机等。
由于目标终端后续启动第一睡眠模式和第二睡眠模式都是在用户进入睡眠状态后进行的,因此,目标终端为了确定是否启动第一睡眠模式或第二睡眠模式,需要检测用户是否进入睡眠状态。其中,第一睡眠模式是指限制安装的应用中第一指定类应用的功能进行启动的模式,第二睡眠模式是指限制安装的第二指定类应用的功能进行启动的模式,该第二指定类应用的数量大于第一指定类应用的数量。
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指定类应用可以事先设置,比如,该第一指定类应用可以为多媒体播放类应用、游戏类应用等。第二指定类应用同样可以事先设置,比如,该第二指定类应用可以为通信类应用、学习类应用等,且为了避免用户错过重要信息,通信类应用通常包括于第二指定类应用中。另外,该第二指定类应用中可以包括第一指定类的应用。
另外,目标终端检测用户是否进入睡眠状态的操作可以包括如下三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目标终端接收可穿戴设备发送的用户状态数据,该用户状态数据用于指示用户进入睡眠状态。
由于目前越来越多的用户喜欢佩戴可穿戴设备(比如,智能手环等),而可穿戴设备可以检测用户状态数据,并确定用户当前是否进入睡眠状态,因此,目标终端可以通过可穿戴设备检测用户是否进入睡眠状态。
其中,可穿戴设备可以检测用户状态数据,并将检测得到的用户状态数据发送至目标终端,当可穿戴设备检测到的用户状态数据为指示用户进入睡眠状态的数据时,一旦可穿戴设备将该用户状态数据发送至目标终端,那么目标终端即可获知用户进入睡眠状态。
第二种方式,目标终端检测当前所在位置的环境数据,环境数据包括的光照强度、噪音强度和震动强度;当光照强度小于预设光照阈值、噪音强度小于预设噪音阈值,且震动强度小于预设震动阈值时,确定用户进入睡眠状态。
由于在通常情况下,用户进入睡眠状态时,入睡光线通常较暗,所处环境较为安静,目标终端将被用户是在固定物体上的,几乎不会发生震动。因此,目标终端可以通过检测光照强度、噪音强度和震动强度,来确定用户是否进睡眠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光照阈值可以事先设置,比如,预设光照阈值可以为10lux(勒克斯)、5lux等,由于用户通常在光线较暗的地方入睡,因此,预设光照阈值通常越小。预设噪音阈值同样可以事先设置,比如,该预设噪音阈值可以为5db(分贝)、10db等等,由于用户通常在较为安静的地方入睡,因此,预设噪音阈值通常较小。预设震动阈值同样可以事先设置,比如,该预设震动阈值可以为0mm/s(毫米/s)、10mm/s等。由于在通常情况下,用户入睡时,目标终端应该是静止不动的,但是有时用户可能会在火车、飞机上入睡,目标终端会产生轻微震动,因此,预设震动阈值也可以不为0,但通常设置的较小。
第三种方式,目标终端接收分类器生成装置发送的分类器,该分类器是分类器生成装置以状态样本集作为训练数据,根据分类算法训练得到的用于确定目标终端是否位于睡眠状态的分类器,状态样本集中包括在样本终端处于睡眠状态过程中采集的n个睡眠状态样本和在样本终端不处于睡眠状态的过程中采集的m个非睡眠状态样本,n和m均为大于0的整数;获取目标终端当前时刻的状态样本;将状态样本输入该分类器,以通过该分类器输出状态标签,该状态标签用于指示状态样本的类别;当该状态标签指示的该状态样本的类别为处于睡眠状态时,确定用户进入睡眠状态。当该状态标签指示的该状态样本的类别为处于非睡眠状态时,确定用户未进入睡眠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该分类器生成装置可以是台式计算机、笔记本计算机、服务器或服务器集群等。该样本终端可以为类型或型号相同的多个样本终端,每个样本终端均用于采集失眠状态样本和非失眠状态样本,且样本终端的数量越多,状态样本集的生成速度越快,进而分类器的生成速度也会越快。
其中,分类器生成装置以状态样本集作为训练数据,根据分类算法训练得到分类器的操作可以为:从多个样本终端中获取n个睡眠状态样本和m个睡眠状态样本,将n个睡眠状态样本和m个非睡眠状态样本合并为状态样本集;以该状态样本集作为训练数据,根据分类算法训练得到分类器。
另外,为了从多个样本终端中获取n个睡眠状态样本和m个睡眠状态样本,分类器生成装置可以分别获取多个样本终端在睡眠状态下的第一运行日志和在非睡眠状态下的第二运行日志,并从第一运行日志中获取多个睡眠状态样本,并从第二运行状态中获取多个非睡眠状态样本,该多个睡眠状态样本中的任一睡眠状态样本可以包括p个特征参数和用于指示任一睡眠状态样本的类别的标签,任一睡眠状态样本的类别为处于睡眠状态,p为大于0的整数,该多个非睡眠状态样本中的任一非睡眠状态样本包括p个特征参数和用于指示任一非睡眠状态样本的类别的标签,任一非睡眠状态样本的类别为不位于睡眠状态;分别对多个睡眠状态样本和多个非睡眠状态样本进行格式校验处理和缺失值补全处理,得到n个睡眠状态样本和m个睡眠状态样本。
需要说明的是,p个特征参数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获取的参数、样本移动终端的***时间、光线传感器获取的参数、样本终端运行的程序和样本终端的屏幕显示界面中的至少三种。此外,在实际应用中,p个特征参数还可以包括样本终端的其他特征参数,比如,距离传感器获取的参数等。p越大,生成的分类器的准确性越高。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p个特征参数中,加速度传感器获取的参数用于反应样本终端的加速度,当样本终端的加速度持续为0时,样本终端处于睡眠状态中的可能性较大;光线传感器获取的参数用于反应样本终端周围的光线强度,当样本终端周围的光线强度较低时,样本终端处于睡眠状态的可能性较大;样本终端的***时间可以用于辅助和校准光线传感器获取的参数偶尔的异常比比如,样本终端周围光线的强度较低,但样本终端处于非睡眠状态;样本终端运行的程序和样本终端的屏幕显示界面可以用于反应用户当前的行为,比如,样本终端运行有游戏应用且屏幕显示界面为该游戏应用的游戏界面,则样本终端处于睡眠状态的可能性较小。
另外,目标终端在接收到分类器生成装置发送的分类器后,可以获取当前时刻的状态样本,该状态样本为无标签的状态样本,即该状态样本仅包括多个特征参数,且该多个特征参数的类型可以与分类器生成装置获取的任一睡眠状态样本或任一非睡眠状态样本的特征参数的类型相同。比如,分类器生成装置获取的任一睡眠状态样本包括特征参数为加速度传感器获取的参数、样本终端的***时间和光线传感器获取的参数,则目标终端获取的当前时刻的状态样本中包括当前时刻的加速度传感器获取的参数、***时间和光线传感器获取的参数。
在步骤202中,当目标终端检测到用户进入睡眠状态后,依次启动第一睡眠模式和第二睡眠模式。
其中,目标终端在检测到用户进入睡眠状态后,依次启动第一睡眠模式和第二睡眠模式的操作可以包括如下三种方式。
(1)、当检测到用户进入轻度睡眠状态时,启动第一睡眠模式,轻度睡眠状态是指睡眠质量小于预设质量阈值且易被唤醒的状态;当在启动第一睡眠模式之后检测到用户进入重度睡眠状态时,启动第二睡眠模式,重度睡眠状态是指睡眠质量大于预设质量阈值且不易被唤醒的状态。
由于在通常情况下,用户入睡后通常是先进入轻度睡眠状态,然后再由轻度睡眠状态进入重度睡眠状态。当用户在轻度睡眠状态下时,用户较容易被唤醒,因此,为了达到降低耗电量的目的,且为了避免用户错过重要信息,目标终端可以限制安装的应用中第一指定类应用的功能进行启动,即启动第一睡眠模式。当用户由轻度睡眠状态进入重度睡眠状态时,由于用户在重度睡眠状态下已不易被吵醒,就算通过通信类应用接收到一些信息,用户可能也已无法第一时间获知该信息,因此,为了进一步降低目标终端耗电量和功耗,目标终端可以继续将安装的第二指定类应用的功能关闭,即开启第二睡眠模式。
其中,由上述可知,目标终端可以通过可穿戴设备获知用户状态数据,因此,目标终端可以直接根据可穿戴设备发送的用户状态数据,获知用户当前是处于轻度睡眠状态还是处于重度睡眠状态,并当从可穿戴设备发送的用户状态数据中获知用户进入重度睡眠状态时,启动第二睡眠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睡眠质量用于描述用户睡眠的情况,通常可以通过用户在睡眠状态下肢体动作的频率、脉搏数据等反映。当睡眠质量通过用户肢体动作的频率反应时,预设质量阈值可以为与频率相关的阈值,比如,该预设质量阈值可以为1次/小时、2次/小时等等。当睡眠质量通过脉搏数据反映时,预设质量阈值可以为脉搏次数相关的阈值,比如,该预设质量阈值可以为70次/分钟、80次/分钟等等。
(2)、当检测到用户进入睡眠状态时,启动第一睡眠模式;根据用户进入睡眠状态的入睡时间,从入睡时间与持续时长之间的对应关系中获取对应的持续时长;在第一睡眠模式启动持续时长后,启动第二睡眠模式。
由上述可知,目标终端可能是通过检测当前所处的环境数据,确定用户进入睡眠状态的,因此,目标终端可能只确定用户已进入睡眠状态,却无法确定用户是否已由轻度睡眠状态进入重度睡眠状态。而由于在通常情况下,如果用户入睡的越早,那么用户保持轻度睡眠状态的时间越长,用户进入重度睡眠状态的时间越晚。因此,目标终端可以在启动第一睡眠模式之后,根据用户进入睡眠状态的入睡时间,从入睡时间与持续时长之间的对应关系中获取对应的持续时长;并在第一睡眠模式启动持续时长后,可以认为用户已由轻度睡眠状态进入到重度睡眠状态,此时,目标终端可以启动第二睡眠模式。
进一步地,入睡时间与持续时长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事先存储在目标终端中,也即是,目标终端根据用户进入睡眠状态的入睡时间,从入睡时间与持续时长之间的对应关系中获取对应的持续时长之前,目标终端可以获取用户的多个入睡时间和多个睡眠持续时长,该多个睡眠持续时长为用户在多个入睡时间进入睡眠状态时,保持轻度睡眠状态的时长;并基于该多个入睡时间和多个睡眠持续时长,确定在多个入睡时间中任一入睡时间启动第一睡眠模式时第一睡眠模式的持续时长;之后,将该入睡时间和该持续时长存储至该入睡时间与持续时长之间的对应关系中。
其中,该入睡时间与持续时长之间的对应关系中,可以是每个入睡时间对应一个持续时长,当然也可以多个入睡时间对应一个持续时长。比如,入睡时间为21点时,对应的持续时长为3.5小时,入睡时间为22点时,对应的持续时长为3小时,入睡时间为23点时,对应的持续时长为2.5小时等等。
由于每个入睡时间可以对应一个持续时长,也可以多个入睡时间对应一个持续时长,因此,目标终端基于该多个入睡时间和多个睡眠持续时长,确定在多个入睡时间中任一入睡时间启动第一睡眠模式时第一睡眠模式的持续时长的操作可以为:对于多个入睡时间中的任一入睡时间,目标终端可以确定该入睡时间对应的睡眠持续时长为在该入睡时间启动第一睡眠模式时第一睡眠模式的持续时长。或者,目标终端可以确定早于或等于指定入睡时间的多个入睡时间的第一平均睡眠持续时长,将该第一平均睡眠持续时长确定为在早于指定入睡时间的多个入睡时间中任一入睡时间启动第一睡眠模式时第一睡眠模式的持续时长;确定晚于指定入睡时间的多个入睡时间的第二平均睡眠持续时长,将该第二平均睡眠持续时长确定为在晚于指定入睡时间的多个入睡时间中任一入睡时间启动第一睡眠模式时第一睡眠模式的持续时长。
需要说明的是,该指定入睡时间可以事先设置,比如,该指定入睡时间为22点、23点等等。
比如,当指定入睡时间为23点时,早于或等于该指定入睡时间的多个入睡时间分别为21点,22点和23点,对应的睡眠持续时长分别为3.5小时、3小时、2.5小时,因此,确定的第一平均睡眠持续时长为3小时,因此,确定第一平均睡眠持续时长3小时为在入睡时间为21点、22点、23点启动第一睡眠模式时第一睡眠模式的持续时长。晚于该指定入睡时间的多个入睡时间分别为24点,1点和2点,对应的睡眠持续时长分别为2小时、1.5小时、1小时,因此,确定的第二平均睡眠持续时长为1.5小时,因此,确定第二平均睡眠持续时长1.5小时为在入睡时间为24点、1点、2点启动第一睡眠模式时第一睡眠模式的持续时长。
值得说明的是,由于用户的入睡时间可能每一次都不同,因此,当多个入睡时间对应一个持续时长时,如果目标终端检测到用户的入睡时间与该多个入睡时间不相同,但该检测到的入睡时间位于多个入睡时间中任两个入睡时间范围内时,确定该检测到的入睡时间对应的持续时长与该多个入睡时间对应的持续时间相同。
比如,当入睡时间21点、22点和23点对应的持续时长为3小时时,如果目标终端检测到用户的入睡时间为21点30分,由于21点30分与多个入睡时间不相同,但位于21点和22点的入睡时间范围内,因此,可以确定入睡时间21点30分对应持续时长为3小时。
另外,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该入睡时间与持续时长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存储在目标终端中,也可以存储在服务器。当该入睡时间与持续时长之间的对应关系存储在服务器中时,如果目标终端检测到用户进入睡眠状态,则可以将用户的入睡时间发送至服务器;当服务器接收到目标终端发送的入睡时间时,可以从入睡时间与持续时长之间的对应关系中,确定该入睡时间对应的持续时长,并将该入睡时长发送至目标终端。
(3)、当目标终端检测到用户进入睡眠状态时,启动第一睡眠模式;当检测到启动第一睡眠模式指定时长后,启动第二睡眠模式。
由于用户睡眠时间有可能是固定的,用户由轻度睡眠状态进入重度睡眠状态的时间也是固定的,因此,目标终端在启动第一睡眠模式后,可以直接在启动第一睡眠模式指定时长后,启动第二睡眠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该指定时长可以事先设置,该指定时长可以为2小时、3小时等等。
在步骤203中,当目标终端在第一睡眠模式或第二睡眠模式的状态下检测到进入亮屏状态时,退出第一睡眠模式或第二睡眠模式,以恢复安装的应用的功能进行启动。
由于当目标终端在第一睡眠模式或第二睡眠模式的状态下检测到进入亮屏操作时,说明用户已从睡眠状态中醒来,此时,为了不对用户使用目标终端造成影响,目标终端可以直接退出第一睡眠模式或第二睡眠模式,从而恢复安装的应用的功能进行启动。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由于在用户进入睡眠状态后,是不会在使用终端的,在用户进入睡眠的状况下,终端限制应用的功能进行自启动将不会给用户带来影响,因此,终端可以检测检测用户是否进入睡眠状态。当终端在检测到用户进入睡眠状态时,可以启动第一睡眠模式。由于第一睡眠模式是指限制安装的应用中第一指定类应用的功能进行启动的模式,且第一指定类应用中通常不包括通信类应用,从而不仅可以降低终端的耗电量和功耗,还可以防止用户错过通过通信类应用接收到的重要信息。由于用户进入重度睡眠状态后,不能轻易被唤醒,因此,当终端检测到用户由轻度睡眠状态进入到重度睡眠状态后,可以启动第二睡眠模式,由于第二睡眠模式是指限制安装的第二指定类应用的功能进行启动的模式,且该第二指定类应用的数量大于第一指定类应用的数量,因此,终端启动第二睡眠模式后,可以使安装的更多的应用的功能无法自启动,从而降低了终端的功耗和耗电量,提高了终端的使用寿命。
图3A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控制装置的框图,参见图3A,该终端控制装置可以由软件、硬件或者两者的结合实现,该装置包括:启动模块301和退出模块302。
启动模块301,用于当检测到用户进入睡眠状态后,依次启动第一睡眠模式和第二睡眠模式;
其中,第一睡眠模式是指限制安装的应用中第一指定类应用的功能进行启动的模式,第二睡眠模式是指限制安装的第二指定类应用的功能进行启动的模式,第二指定类应用的数量大于第一指定类应用的数量;
退出模块302,用于当在第一睡眠模式或第二睡眠模式的状态下检测到进入亮屏状态时,退出第一睡眠模式或第二睡眠模式,以恢复该安装的应用的功能进行启动。
可选地,参见图3B,该装置还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303,用于接收可穿戴设备发送的用户状态数据,该用户状态数据用于指示用户进入睡眠状态。
可选地,参见图3C,该装置还包括:
检测模块304,用于检测当前所在位置的环境数据,该环境数据包括的光照强度、噪音强度和震动强度;
第一确定模块305,用于当该光照强度小于预设光照阈值、该噪音强度小于预设噪音阈值,且该震动强度小于预设震动阈值时,确定该用户进入睡眠状态。
可选地,参见图3D,该装置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306,用于接收分类器生成装置发送的分类器,该分类器是该分类器生成装置以状态样本集作为训练数据,根据分类算法训练得到的用于确定目标终端是否位于睡眠状态的分类器,该状态样本集中包括在样本终端处于睡眠状态过程中采集的n个睡眠状态样本和在该样本终端不处于睡眠状态的过程中采集的m个非睡眠状态样本,n和m均为大于0的整数;
获取模块307,用于获取该目标终端当前时刻的状态样本;
输入模块308,用于将该状态样本输入该分类器,以通过该分类器输出状态标签,该状态标签用于指示该状态样本的类别;
第二确定模块309,用于当该状态标签指示的该状态样本的类别为处于睡眠状态时,确定该用户进入睡眠状态。
可选地,参见图3E,该启动模块301包括:
第一启动子模块3011,用于当检测到该用户进入轻度睡眠状态时,启动第一睡眠模式,该轻度睡眠状态是指睡眠质量小于预设质量阈值且易被唤醒的状态;
第二启动子模块3012,用于当在启动第一睡眠模式之后检测到该用户进入重度睡眠状态时,启动第二睡眠模式,该重度睡眠状态是指睡眠质量大于该预设质量阈值且不易被唤醒的状态。
可选地,参见图3F,该启动模块301包括:
第三启动子模块3013,用于当检测到该用户进入睡眠状态时,启动第一睡眠模式;
第一获取子模块3014,用于根据该用户进入睡眠状态的入睡时间,从入睡时间与持续时长之间的对应关系中获取对应的持续时长;
第四启动子模块3015,用于在第一睡眠模式启动该持续时长后,启动第二睡眠模式。
可选地,参见图3G,该启动模块301包括:
第五启动子模块3016,用于当检测到该用户进入睡眠状态时,启动第一睡眠模式;
第六启动子模块3017,用于当检测到启动第一睡眠模式指定时长后,启动第二睡眠模式。
可选地,参见图3H,该启动模块301还包括:
第二获取子模块3018,用于获取该用户的多个入睡时间和多个睡眠持续时长,该多个睡眠持续时长为该用户在多个入睡时间进入睡眠状态时,保持轻度睡眠状态的时长;
确定子模块3019,用于基于该多个入睡时间和该多个睡眠持续时长,确定在该多个入睡时间中任一入睡时间启动第一睡眠模式时第一睡眠模式的持续时长;
存储子模块30110,用于将该入睡时间和该持续时长存储至该入睡时间与持续时长之间的对应关系中。
综上所述,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由于在用户进入睡眠状态后,是不会在使用终端的,在用户进入睡眠的状况下,终端限制应用的功能进行自启动将不会给用户带来影响,因此,终端可以检测检测用户是否进入睡眠状态。当终端在检测到用户进入睡眠状态时,可以启动第一睡眠模式,由于第一睡眠模式是指限制安装的应用中第一指定类应用的功能进行启动的模式,且第一指定类应用中通常不包括通信类应用,从而不仅可以降低终端的耗电量和功耗,还可以防止用户错过通过通信类应用接收到的重要信息。由于用户进入重度睡眠状态后,不能轻易被唤醒,因此,当终端检测到用户由轻度睡眠状态进入到重度睡眠状态后,可以启动第二睡眠模式。由于第二睡眠模式是指限制安装的第二指定类应用的功能进行启动的模式,且该第二指定类应用的数量大于第一指定类应用的数量,因此,终端启动第二睡眠模式后,可以使安装的更多的应用的功能无法自启动,从而降低了终端的功耗和耗电量,提高了终端的使用寿命。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终端400的框图。例如,终端400可以是移动电话,计算机,数字广播终端,消息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设备,医疗设备,健身设备,个人数字助理等。
参照图4,终端400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组件:处理组件402,存储器404,电源组件406,多媒体组件408,音频组件410,输入/输出(I/O)的接口412,传感器组件414,以及通信组件416。
处理组件402通常控制终端400的整体操作,诸如与显示,电话呼叫,数据通信,相机操作和记录操作相关联的操作。处理组件4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420来执行指令,以完成上述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此外,处理组件4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便于处理组件402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交互。例如,处理组件402可以包括多媒体模块,以方便多媒体组件408和处理组件402之间的交互。
存储器404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终端40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终端40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联系人数据,电话簿数据,消息,图片,视频等。存储器40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电源组件406为终端400的各种组件提供电源。电源组件406可以包括电源管理***,一个或多个电源,及其他与为终端400生成、管理和分配电源相关联的组件。
多媒体组件408包括在所述终端400和用户之间的提供一个输出接口的屏幕。在一些实施例中,屏幕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和触摸面板(TP)。如果屏幕包括触摸面板,屏幕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所述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所述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媒体组件408包括一个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当终端400处于操作模式,如拍摄模式或视频模式时,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可以接收外部的多媒体数据。每个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可以是一个固定的光学透镜***或具有焦距和光学变焦能力。
音频组件410被配置为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410包括一个麦克风(MIC),当终端400处于操作模式,如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和语音识别模式时,麦克风被配置为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404或经由通信组件416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组件410还包括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
I/O接口412为处理组件402和***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点击轮,按钮等。这些按钮可包括但不限于:主页按钮、音量按钮、启动按钮和锁定按钮。
传感器组件414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用于为终端400提供各个方面的状态评估。例如,传感器组件414可以检测到终端400的打开/关闭状态,组件的相对定位,例如所述组件为终端400的显示器和小键盘,传感器组件414还可以检测终端400或终端400一个组件的位置改变,用户与终端400接触的存在或不存在,终端400方位或加速/减速和终端400的温度变化。传感器组件414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被配置用来在没有任何的物理接触时检测附近物体的存在。传感器组件414还可以包括光传感器,如CMOS或CCD图像传感器,用于在成像应用中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传感器组件414还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
通信组件416被配置为便于终端400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终端400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2G或3G,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416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通信组件416还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以促进短程通信。例如,在NFC模块可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数据协会(IrDA)技术,超宽带(UWB)技术,蓝牙(BT)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实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终端4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图1或图2所示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结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据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数字通用光盘(Digital Versatile 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8)

1.一种终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当检测到用户进入睡眠状态后,依次启动第一睡眠模式和第二睡眠模式;
其中,所述第一睡眠模式是指限制安装的应用中第一指定类应用的功能进行启动的模式,所述第二睡眠模式是指限制安装的第二指定类应用的功能进行启动的模式,所述第二指定类应用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一指定类应用的数量;
当在所述第一睡眠模式或所述第二睡眠模式的状态下检测到进入亮屏状态时,退出所述第一睡眠模式或所述第二睡眠模式,以恢复所述安装的应用的功能进行启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检测到用户进入睡眠状态后,依次启动第一睡眠模式和第二睡眠模式之前,还包括:
接收可穿戴设备发送的用户状态数据,所述用户状态数据用于指示用户进入睡眠状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检测到用户进入睡眠状态后,依次启动第一睡眠模式和第二睡眠模式之前,还包括:
检测当前所在位置的环境数据,所述环境数据包括的光照强度、噪音强度和震动强度;
当所述光照强度小于预设光照阈值、所述噪音强度小于预设噪音阈值,且所述震动强度小于预设震动阈值时,确定所述用户进入睡眠状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检测到用户进入睡眠状态后,依次启动第一睡眠模式和第二睡眠模式之前,还包括:
接收分类器生成装置发送的分类器,所述分类器是所述分类器生成装置以状态样本集作为训练数据,根据分类算法训练得到的用于确定目标终端是否位于睡眠状态的分类器,所述状态样本集中包括在样本终端处于睡眠状态过程中采集的n个睡眠状态样本和在所述样本终端不处于睡眠状态的过程中采集的m个非睡眠状态样本,所述n和m均为大于0的整数;
获取所述目标终端当前时刻的状态样本;
将所述状态样本输入所述分类器,以通过所述分类器输出状态标签,所述状态标签用于指示所述状态样本的类别;
当所述状态标签指示的所述状态样本的类别为处于睡眠状态时,确定所述用户进入睡眠状态。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检测到用户进入睡眠状态后,依次启动第一睡眠模式和第二睡眠模式,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用户进入轻度睡眠状态时,启动所述第一睡眠模式,所述轻度睡眠状态是指睡眠质量小于预设质量阈值且易被唤醒的状态;
当在启动所述第一睡眠模式之后检测到所述用户进入重度睡眠状态时,启动所述第二睡眠模式,所述重度睡眠状态是指睡眠质量大于所述预设质量阈值且不易被唤醒的状态。
6.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检测到用户进入睡眠状态后,依次启动第一睡眠模式和第二睡眠模式,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用户进入睡眠状态时,启动所述第一睡眠模式;
根据所述用户进入睡眠状态的入睡时间,从入睡时间与持续时长之间的对应关系中获取对应的持续时长;
在所述第一睡眠模式启动所述持续时长后,启动所述第二睡眠模式。
7.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检测到用户进入睡眠状态后,依次启动第一睡眠模式和第二睡眠模式,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用户进入睡眠状态时,启动所述第一睡眠模式;
当检测到启动所述第一睡眠模式指定时长后,启动所述第二睡眠模式。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用户进入睡眠状态的入睡时间,从入睡时间与持续时长之间的对应关系中获取对应的持续时长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用户的多个入睡时间和多个睡眠持续时长,所述多个睡眠持续时长为所述用户在多个入睡时间进入睡眠状态时,保持轻度睡眠状态的时长;
基于所述多个入睡时间和所述多个睡眠持续时长,确定在所述多个入睡时间中任一入睡时间启动所述第一睡眠模式时所述第一睡眠模式的持续时长;
将所述入睡时间和所述持续时长存储至所述入睡时间与持续时长之间的对应关系中。
9.一种终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启动模块,用于当检测到用户进入睡眠状态后,依次启动第一睡眠模式和第二睡眠模式;
其中,所述第一睡眠模式是指限制安装的应用中第一指定类应用的功能进行启动的模式,所述第二睡眠模式是指限制安装的第二指定类应用的功能进行启动的模式,所述第二指定类应用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一指定类应用的数量;
退出模块,用于当在所述第一睡眠模式或所述第二睡眠模式的状态下检测到进入亮屏状态时,退出所述第一睡眠模式或所述第二睡眠模式,以恢复所述安装的应用的功能进行启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可穿戴设备发送的用户状态数据,所述用户状态数据用于指示用户进入睡眠状态。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当前所在位置的环境数据,所述环境数据包括的光照强度、噪音强度和震动强度;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光照强度小于预设光照阈值、所述噪音强度小于预设噪音阈值,且所述震动强度小于预设震动阈值时,确定所述用户进入睡眠状态。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分类器生成装置发送的分类器,所述分类器是所述分类器生成装置以状态样本集作为训练数据,根据分类算法训练得到的用于确定目标终端是否位于睡眠状态的分类器,所述状态样本集中包括在样本终端处于睡眠状态过程中采集的n个睡眠状态样本和在所述样本终端不处于睡眠状态的过程中采集的m个非睡眠状态样本,所述n和m均为大于0的整数;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目标终端当前时刻的状态样本;
输入模块,用于将所述状态样本输入所述分类器,以通过所述分类器输出状态标签,所述状态标签用于指示所述状态样本的类别;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状态标签指示的所述状态样本的类别为处于睡眠状态时,确定所述用户进入睡眠状态。
13.如权利要求9-12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启动模块包括:
第一启动子模块,用于当检测到所述用户进入轻度睡眠状态时,启动所述第一睡眠模式,所述轻度睡眠状态是指睡眠质量小于预设质量阈值且易被唤醒的状态;
第二启动子模块,用于当在启动所述第一睡眠模式之后检测到所述用户进入重度睡眠状态时,启动所述第二睡眠模式,所述重度睡眠状态是指睡眠质量大于所述预设质量阈值且不易被唤醒的状态。
14.如权利要求9-12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启动模块包括:
第三启动子模块,用于当检测到所述用户进入睡眠状态时,启动所述第一睡眠模式;
第一获取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用户进入睡眠状态的入睡时间,从入睡时间与持续时长之间的对应关系中获取对应的持续时长;
第四启动子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睡眠模式启动所述持续时长后,启动所述第二睡眠模式。
15.如权利要求9-12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启动模块包括:
第五启动子模块,用于当检测到所述用户进入睡眠状态时,启动所述第一睡眠模式;
第六启动子模块,用于当检测到启动所述第一睡眠模式指定时长后,启动所述第二睡眠模式。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启动模块还包括:
第二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用户的多个入睡时间和多个睡眠持续时长,所述多个睡眠持续时长为所述用户在多个入睡时间进入睡眠状态时,保持轻度睡眠状态的时长;
确定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多个入睡时间和所述多个睡眠持续时长,确定在所述多个入睡时间中任一入睡时间启动所述第一睡眠模式时所述第一睡眠模式的持续时长;
存储子模块,用于将所述入睡时间和所述持续时长存储至所述入睡时间与持续时长之间的对应关系中。
17.一种终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权利要求1-8所述的任一项方法的步骤。
1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8所述的任一项方法的步骤。
CN201710937818.XA 2017-09-30 2017-09-30 终端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0770819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37818.XA CN107708191A (zh) 2017-09-30 2017-09-30 终端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37818.XA CN107708191A (zh) 2017-09-30 2017-09-30 终端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08191A true CN107708191A (zh) 2018-02-16

Family

ID=611835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937818.XA Pending CN107708191A (zh) 2017-09-30 2017-09-30 终端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708191A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36099A (zh) * 2018-02-26 2018-09-1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8965605A (zh) * 2018-07-27 2018-12-07 南昌黑鲨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手机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9274830A (zh) * 2018-10-08 2019-01-25 程桂平 调整进入睡眠状态时间的方法和装置
CN109511139A (zh) * 2018-12-19 2019-03-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Wifi控制方法、装置、移动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538381A (zh) * 2018-05-29 2019-12-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照调整方法及终端
CN110572868A (zh) * 2019-09-09 2019-12-13 紫光展锐(重庆)科技有限公司 降低电子设备功耗的方法与设备
CN110691372A (zh) * 2019-09-16 2020-01-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速率控制方法及终端、存储介质
CN110809091A (zh) * 2019-11-11 2020-02-18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终端的模式切换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WO2020168451A1 (zh) * 2019-02-18 2020-08-27 深圳市欢太科技有限公司 睡眠预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60795A (zh) * 2013-11-25 2015-05-2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4720746A (zh) * 2013-12-20 2015-06-24 ***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睡眠阶段确定方法和***
CN105404382A (zh) * 2015-11-30 2016-03-16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省电模式设置方法及装置
CN106333680A (zh) * 2016-09-21 2017-01-18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多分类器融合的睡眠状态检测方法和***
CN106388780A (zh) * 2016-09-21 2017-02-15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二分类器与检测器融合的睡眠状态检测方法和***
CN106502371A (zh) * 2016-11-08 2017-03-15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省电控制方法以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60795A (zh) * 2013-11-25 2015-05-2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4720746A (zh) * 2013-12-20 2015-06-24 ***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睡眠阶段确定方法和***
CN105404382A (zh) * 2015-11-30 2016-03-16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省电模式设置方法及装置
CN106333680A (zh) * 2016-09-21 2017-01-18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多分类器融合的睡眠状态检测方法和***
CN106388780A (zh) * 2016-09-21 2017-02-15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二分类器与检测器融合的睡眠状态检测方法和***
CN106502371A (zh) * 2016-11-08 2017-03-15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省电控制方法以及装置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36099A (zh) * 2018-02-26 2018-09-1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10538381A (zh) * 2018-05-29 2019-12-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照调整方法及终端
US11857731B2 (en) 2018-05-29 2024-01-0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Light adjustment method and terminal
CN108965605A (zh) * 2018-07-27 2018-12-07 南昌黑鲨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手机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9274830A (zh) * 2018-10-08 2019-01-25 程桂平 调整进入睡眠状态时间的方法和装置
CN109511139A (zh) * 2018-12-19 2019-03-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Wifi控制方法、装置、移动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511139B (zh) * 2018-12-19 2023-01-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Wifi控制方法、装置、移动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0168451A1 (zh) * 2019-02-18 2020-08-27 深圳市欢太科技有限公司 睡眠预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0572868A (zh) * 2019-09-09 2019-12-13 紫光展锐(重庆)科技有限公司 降低电子设备功耗的方法与设备
CN110572868B (zh) * 2019-09-09 2023-01-24 紫光展锐(重庆)科技有限公司 降低电子设备功耗的方法与设备
CN110691372A (zh) * 2019-09-16 2020-01-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速率控制方法及终端、存储介质
CN110809091A (zh) * 2019-11-11 2020-02-18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终端的模式切换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08191A (zh) 终端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0211701A1 (zh) 模型训练方法、情绪识别方法及相关装置和设备
RU2628558C2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управления интеллектуальным терминалом
CN110868626B (zh) 一种内容数据预加载的方法及装置
CN104298547B (zh) 终端设置方法及装置
CN111371938B (zh) 一种故障检测方法及电子设备
US10755730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beep detection and interpretation
CN106537946A (zh) 对用于移动设备唤醒的信标消息进行评分
CN104832446A (zh) 控制风扇方法及装置
EP3232323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playing status information of application
CN105306743A (zh) 屏幕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5862321B (zh) 参数调节方法及装置
CN107453964A (zh) 睡眠环境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09920418A (zh) 调整唤醒灵敏度的方法及装置
CN105404382A (zh) 省电模式设置方法及装置
CN106534785A (zh) 监控方法及装置
CN107343087A (zh) 智能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8334651A (zh) 收集用户端数据实现预设需求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7659717B (zh) 状态检测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08108683A (zh) 触控响应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1262777A (zh) 一种群组消息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6897009A (zh) 移动设备时间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05390120B (zh) 亮屏控制方法及装置
KR102163996B1 (ko) 사용자 기기의 비접촉식 인식 기능 성능 향상 방법 및 장치
CN107340996A (zh) 屏幕点亮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216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