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63426A - 双面粘合片 - Google Patents

双面粘合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63426A
CN107663426A CN201710630642.3A CN201710630642A CN107663426A CN 107663426 A CN107663426 A CN 107663426A CN 201710630642 A CN201710630642 A CN 201710630642A CN 107663426 A CN107663426 A CN 1076634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lease liner
outer circumference
circumference end
double
adhesive ph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3064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63426B (zh
Inventor
三井数马
野中崇弘
藤田雅人
樋口直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to Denk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tto Den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 Denko Corp filed Critical Nitto Denko Corp
Priority to CN20221129235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46721A/zh
Publication of CN1076634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634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634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634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4/00Adhesives based on organic 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one polymerisable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 ; adhesives, based on monomer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f groups C09J183/00 - C09J183/16
    • C09J4/06Organic 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one polymerisable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 in combination with a macromolecular compound other than an unsaturated polymer of groups C09J159/00 - C09J187/00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4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release liners
    • C09J7/403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release lin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f the release featur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01/00Adhesives based on unspecified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1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 C09J2301/12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by the arrangement of layers
    • C09J2301/124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by the arrangement of layers the adhesive layer being present on both sides of the carrier, e.g. double-sided adhesive tap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3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dhesive or the carrier
    • C09J2301/312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dhesive or the carrier parameters being the characterizing featur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双面粘合片。本发明提供适合于容易进行剥离衬垫的剥离作业且抑制剥离衬垫剥离时的粘合剂层的局部破损或缺损、同时适合于高效地进行制造的带有剥离衬垫的双面粘合片。作为本发明的双面粘合片的粘合片(X1)具有包含作为双面粘合片主体的粘合片主体(10)和剥离衬垫(L1)、(L2)的层叠结构。粘合片主体(10)具有至少一个粘合剂层(11)且位于剥离衬垫(L1)、(L2)之间。粘合剂层(11)的外周端(11a)的至少一部分区域在粘合片面内方向上位于自剥离衬垫(L1)的外周端(L1a)和剥离衬垫(L2)的外周端(L2a)起向内侧与剥离衬垫(L1)的外周端(L1a)和剥离衬垫(L2)的外周端(L2a)的距离D为5μm~2000μm的位置处。

Description

双面粘合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带有剥离衬垫的双面粘合片。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各种技术领域中,利用具有高透明性的双面粘合片。例如在平板显示器的技术领域中,在显示装置等的制造中利用光学用双面粘合片。具体而言,液晶显示器等显示装置或触控面板等输入装置具有包含各种基板或膜体的层叠结构部,为了将在该层叠结构内相邻的规定的部件间接合、或者为了填充相邻的部件间的间隙,有时使用透明的双面粘合片。关于这样的双面粘合片,例如记载于下述专利文献1~3中。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8859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20069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6-2632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双面粘合片有时以两粘合面由一对剥离衬垫覆盖的方式制造并发货。对于这样的带有剥离衬垫的双面粘合片而言,在其使用时各剥离衬垫在规定的时机从双面粘合片主体剥离,从作业效率等观点考虑,有时要求容易通过手工作业进行剥离衬垫的剥离。
另外,以往,从在两粘合面带有剥离衬垫的双面粘合片主体剥离一个剥离衬垫时,有时双面粘合片主体的粘合面的一部分被该剥离衬垫拉走而在该粘合面或粘合剂层产生局部破损或缺损。
本发明基于上述情况而想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合于容易进行剥离衬垫的剥离作业且抑制剥离衬垫剥离时的粘合剂层的局部破损或缺损、同时适合于高效地进行制造的带有剥离衬垫的双面粘合片。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的双面粘合片具有包含第一剥离衬垫、第二剥离衬垫和位于该第一剥离衬垫与第二剥离衬垫之间的双面粘合片主体的层叠结构。双面粘合片主体具有至少一个粘合剂层。这样的双面粘合片主体可以由单独的粘合剂层构成,也可以具有包含形成两粘合面的两个粘合剂层和该粘合剂层间的基材等的层叠结构。另外,双面粘合片主体中的粘合剂层的外周端的至少一部分区域在粘合片面内方向上位于自第一剥离衬垫的外周端和第二剥离衬垫的外周端起向内侧距离所述第一剥离衬垫的外周端和所述第二剥离衬垫的外周端5μm~2000μm的位置处。粘合片面内方向是指本双面粘合片或双面粘合片主体的面内方向。在这样的粘合片面内方向上,粘合剂层的外周端的至少一部分区域位于相对于第一剥离衬垫中最接近的外周端向粘合片的内侧距离所述第一剥离衬垫中最接近的外周端5μm~2000μm的位置处、且位于相对于第二剥离衬垫中最接近的外周端向粘合片的内侧距离所述第二剥离衬垫中最接近的外周端5μm~2000μm的位置处。
如上所述,带有剥离衬垫的本双面粘合片中的双面粘合片主体所具有的粘合剂层的外周端的至少一部分区域在粘合片面内方向上位于自第一剥离衬垫的外周端和第二剥离衬垫的外周端各自起向内侧距离所述第一剥离衬垫的外周端和所述第二剥离衬垫的外周端5μm~2000μm的位置处。即,双面粘合片主体的粘合剂层的外周端至少在其一部分区域中位于在粘合片面内方向上与第一剥离衬垫和第二剥离衬垫的外周端相隔的位置处。在双面粘合片主体由单个粘合剂层构成的情况下,例如,以使得在双面粘合片的厚度方向的截面中在该片的外周端部形成例如凹形状的方式,粘合剂层的外周端具有位于在粘合片面内方向上与第一剥离衬垫和第二剥离衬垫的外周端相隔的位置处的区域。在双面粘合片主体具有包含形成两粘合面的两个粘合剂层和该粘合剂层间的基材的层叠结构的情况下,例如,各粘合剂层的外周端具有位于在粘合片面内方向上与第一剥离衬垫和第二剥离衬垫的外周端相隔的位置处的区域。并且,位于在粘合片面内方向上与各剥离衬垫外周端相隔的位置处的粘合剂层外周端与各剥离衬垫外周端之间的粘合片面内方向的间隔距离如上所述为5μm~2000μm。将剥离衬垫从这样的本双面粘合片剥离时,如果利用双面粘合片主体的粘合剂层的外周端位于在粘合片面内方向上与第一剥离衬垫和第二剥离衬垫的外周端相隔的位置处的部位(外周端间隔部位),则容易进行剥离作业。具体而言,在外周端间隔部位,例如容易使作业人员的指尖接触作为剥离对象的第一剥离衬垫或第二剥离衬垫而不接触粘合剂层,因此,容易在该剥离衬垫上开始用于剥离的适当的变形从而从作为剥离对象的剥离衬垫与粘合剂层之间的界面的端部起开始两者的分离,如此,对于本双面粘合片而言,例如容易通过手工作业将剥离衬垫从双面粘合片主体剥离。
另外,在本双面粘合片的外周端间隔部位处,如上所述,将剥离衬垫剥离时,容易使作业人员的指尖等接触作为剥离对象的第一剥离衬垫或第二剥离衬垫而不接触粘合剂层。与此同时,在本双面粘合片的外周端间隔部位处,如上所述,容易在该剥离衬垫上开始用于剥离的适当的变形从而从作为剥离对象的剥离衬垫与粘合剂层之间的界面的端部起开始两者的分离。这些方面各自对于能够利用外周端间隔部位进行剥离衬垫的剥离的本双面粘合片而言,在剥离衬垫剥离时抑制双面粘合片主体的粘合面的一部分被该剥离衬垫拉走而在该粘合面或粘合剂层产生局部破损或缺损的方面是适合的。
除此以外,对于本双面粘合片而言,位于在粘合片面内方向上与各剥离衬垫外周端相隔的位置处的粘合剂层外周端与该各剥离衬垫外周端之间的粘合片面内方向的间隔距离如上所述为5μm~2000μm。具有这样的构成的本双面粘合片适合于高效地进行制造。具体而言,如下所述。
首先,准备用于经过冲裁加工或切削加工等加工而形成本双面粘合片的双面粘合片原材。该双面粘合片原材具有层叠结构,所述层叠结构包含预备第一剥离衬垫、预备第二剥离衬垫和具有至少一个粘合剂层且位于该预备第一剥离衬垫和预备第二剥离衬垫之间的预备双面粘合片主体。接着,在双面粘合片原材在其厚度方向上受到加压力的状态下,对该双面粘合片原材实施加工从而形成具有目标外廓尺寸的双面粘合片。在双面粘合片原材在厚度方向上受到加压力的状态下,该原材的预备双面粘合片主体中的作为弹性体的粘合剂层可以对应于加压力而发生弹性变形,以与加压力相对应的伸长率在原材的面内方向上弹性地伸展,在原材的外周端可以形成从预备第一剥离衬垫与预备第二剥离衬垫之间弹性地膨出(膨出)的状态。作为加工的手段而言,可以列举例如冲裁加工和/或切削加工。在该加工工序中,具体而言,以通过加工使得双面粘合片的外周端的一部分或全部形成新的形状从而得到目标外廓尺寸的双面粘合片的方式对处于在厚度方向上受到加压力的状态的双面粘合片原材实施冲裁加工和/或切削加工等加工。在解除加压状态而得到的双面粘合片中,粘合剂层从弹性变形状态恢复为非变形状态,形成在加工工序中新产生的双面粘合片外周端在第一剥离衬垫与第二剥离衬垫之间向内侧缩进的状态。即,在所制造的双面粘合片中,粘合剂层外周端具有位于在粘合片面内方向上向内侧与各剥离衬垫外周端相隔的位置处的区域。并且,作为利用了粘合剂层的弹性变形和之后的形状恢复的结果而产生的各剥离衬垫外周端与粘合剂层外周端之间的间隔的距离,倾向于处于较短的5μm~2000μm的范围内。另一方面,为了制造带有例如外廓尺寸比双面粘合片主体或其所具有的粘合剂层大5000μm以上的剥离衬垫的双面粘合片,例如,制造出在两粘合面带有外廓尺寸与双面粘合片主体相同的剥离衬垫的双面粘合片后,需要将各剥离衬垫更换(貼り替える)为外廓尺寸比双面粘合片主体大如上所述范围的剥离衬垫。但是,这样的方法从材料费用、工序数量的观点考虑并不高效。位于在粘合片面内方向上与各剥离衬垫外周端相隔的位置处的粘合剂层外周端与该各剥离衬垫外周端之间的粘合片面内方向的间隔距离为5μm~2000μm的本双面粘合片适合于经过利用了粘合剂层的弹性变形和之后的形状恢复的如上所述的过程而高效地进行制造。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的双面粘合片适合于容易进行剥离衬垫的剥离作业且抑制剥离衬垫剥离时的粘合剂层的局部破损或缺损、同时适合于高效地进行制造。除此以外,在粘合片面内方向上位于与各剥离衬垫外周端相隔的位置处的粘合剂层外周端与该各剥离衬垫外周端之间的间隔距离为5μm~2000μm的本双面粘合片适合于在实现对双面粘合片主体所要求的尺寸的同时避免双面粘合片的外廓尺寸即剥离衬垫的外廓尺寸大幅超过双面粘合片主体的尺寸而变得过大。
在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中,优选双面粘合片主体的粘合剂层的外周端在粘合片面内方向上位于自第一剥离衬垫的外周端和第二剥离衬垫的外周端各自起向内侧距离所述第一剥离衬垫的外周端和所述第二剥离衬垫的外周端5μm~2000μm的位置处。即,双面粘合片主体的粘合剂层的外周端在整个区域内位于相对于第一剥离衬垫中最接近的外周端向粘合片的内侧距离所述第一剥离衬垫中最接近的外周端5μm~2000μm的位置处、且位于相对于第二剥离衬垫中最接近的外周端向粘合片的内侧距离所述第二剥离衬垫中最接近的外周端5μm~2000μm的位置处。
在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中,优选双面粘合片主体的粘合剂层的厚度为25μm以上。这样的构成在确保在上述的外周端间隔部位处使各剥离衬垫外周端与粘合剂层外周端之间的间隔距离为5μm以上的方面是适合的。
在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中,优选双面粘合片主体的粘合剂层的23℃下的储能模量为1.0×104Pa以上。这样的构成在对各剥离衬垫外周端与粘合剂层外周端之间的上述间隔距离为5μm~2000μm的本双面粘合片利用该粘合剂层的弹性变形和之后的形状恢复而高效地进行制造的方面是适合的。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的双面粘合片具有包含第一剥离衬垫、第二剥离衬垫和位于该第一剥离衬垫与第二剥离衬垫之间的双面粘合片主体的层叠结构。双面粘合片主体具有包含例如第一剥离衬垫侧的第一粘合剂层、例如第二剥离衬垫侧的第二粘合剂层和位于该第一粘合剂层与第二粘合剂层之间的基材的层叠结构。第一粘合剂层的外周端的至少一部分区域在粘合片面内方向上位于自第一剥离衬垫的外周端和第二剥离衬垫的外周端起向内侧距离所述第一剥离衬垫的外周端和所述第二剥离衬垫的外周端5μm~2000μm的位置处。第二粘合剂层的外周端的至少一部分区域在粘合片面内方向上位于自第一剥离衬垫的外周端和第二剥离衬垫的外周端起向内侧距离所述第一剥离衬垫的外周端和所述第二剥离衬垫的外周端5μm~2000μm的位置处。粘合片面内方向是指本双面粘合片或双面粘合片主体的面内方向。在这样的粘合片面内方向上,第一粘合剂层的外周端的至少一部分区域位于相对于第一剥离衬垫中最接近的外周端向粘合片的内侧距离所述第一剥离衬垫中最接近的外周端5μm~2000μm的位置处、且位于相对于第二剥离衬垫中最接近的外周端向粘合片的内侧距离所述第二剥离衬垫中最接近的外周端5μm~2000μm的位置处。与此同时,在该粘合片面内方向上,第二粘合剂层的外周端的至少一部分区域位于相对于第一剥离衬垫中最接近的外周端向粘合片的内侧距离所述第一剥离衬垫中最接近的外周端5μm~2000μm的位置处、且位于相对于第二剥离衬垫中最接近的外周端向粘合片的内侧距离所述第二剥离衬垫中最接近的外周端5μm~2000μm的位置处。
带有剥离衬垫的本双面粘合片中的双面粘合片主体所具有的各粘合剂层(第一粘合剂层,第二粘合剂层)的外周端的至少一部分区域如上所述在粘合片面内方向上位于自第一剥离衬垫的外周端和第二剥离衬垫的外周端的各自起向内侧距离所述第一剥离衬垫的外周端和所述第二剥离衬垫的外周端5μm~2000μm的位置处。即,双面粘合片主体的各粘合剂层的外周端的至少其一部分区域位于在粘合片面内方向上与第一剥离衬垫和第二剥离衬垫的外周端相隔的位置处。并且,位于在粘合片面内方向上与各剥离衬垫外周端相隔的位置处的第一粘合剂层外周端与各剥离衬垫外周端之间的粘合片面内方向的间隔距离以及位于在粘合片面内方向上与各剥离衬垫外周端相隔的位置处的第二粘合剂层外周端与各剥离衬垫外周端之间的粘合片面内方向的间隔距离各自如上所述为5μm~2000μm。将剥离衬垫从这样的本双面粘合片剥离时,如果利用双面粘合片主体的第一粘合剂层的外周端位于在粘合片面内方向上与第一剥离衬垫和第二剥离衬垫的外周端相隔的位置处的部位(第一外周端间隔部位)、第二粘合剂层的外周端位于在粘合片面内方向上与第一剥离衬垫和第二剥离衬垫的外周端相隔的位置处的部位(第二外周端间隔部位),则容易进行剥离作业。具体而言,在第一外周端间隔部位,例如容易使作业人员的指尖接触位于该第一粘合剂层侧的作为剥离对象的例如第一剥离衬垫而不接触第一粘合剂层,因此,容易在第一剥离衬垫上开始用于剥离的适当的变形从而从第一剥离衬垫与第一粘合剂层之间的界面的端部起开始两者的分离。另外,在第二外周端间隔部位,例如容易使作业人员的指尖接触位于该第二粘合剂层侧的作为剥离对象的例如第二剥离衬垫而不接触第二粘合剂层,因此,容易在第二剥离衬垫上开始用于剥离的适当的变形从而从第二剥离衬垫与第二粘合剂层之间的界面的端部起开始两者的分离。如此,对于本双面粘合片而言,例如容易通过手工作业将剥离衬垫从双面粘合片主体剥离。
另外,在本双面粘合片的各外周端间隔部位处,如上所述,将剥离衬垫剥离时,容易使作业人员的指尖等接触作为剥离对象的剥离衬垫而不接触粘合剂层。与此同时,在本双面粘合片的各外周端间隔部位处,如上所述,容易在该剥离衬垫上开始用于剥离的适当的变形从而从作为剥离对象的剥离衬垫与粘合剂层之间的界面的端部起开始两者的分离。这些特征各自对于能够利用各外周端间隔部位进行剥离衬垫的剥离的本双面粘合片而言,在剥离衬垫剥离时抑制双面粘合片主体的粘合面的一部分被该剥离衬垫拉走而在该粘合面或粘合剂层产生局部破损或缺损的方面是适合的。
除此以外,对于本双面粘合片而言,位于在粘合片面内方向上与各剥离衬垫外周端相隔的位置处的第一粘合剂层外周端与该各剥离衬垫外周端之间的粘合片面内方向的间隔距离以及位于在粘合片面内方向上与各剥离衬垫外周端相隔的位置处的第二粘合剂层外周端与该各剥离衬垫外周端之间的粘合片面内方向的间隔距离各自如上所述为5μm~2000μm。具有这样的构成的本双面粘合片适合于高效地进行制造。具体而言,如下所述。
首先,准备用于经过冲裁加工或切削加工等加工而形成本双面粘合片的双面粘合片原材。该双面粘合片原材具有包含预备第一剥离衬垫、预备第二剥离衬垫和位于该预备第一剥离衬垫和预备第二剥离衬垫之间的预备双面粘合片主体的层叠结构。预备双面粘合片主体具有包含例如预备第一剥离衬垫侧的第一粘合剂层、例如预备第二剥离衬垫侧的第二粘合剂层和位于该第一粘合剂层和第二粘合剂层之间的基材的层叠结构。接着,在双面粘合片原材在其厚度方向上受到加压力的状态下,对该双面粘合片原材实施加工从而形成具有目标外廓尺寸的双面粘合片。在双面粘合片原材在厚度方向上受到加压力的状态下,该原材的预备双面粘合片主体中的作为弹性体的各粘合剂层可以对应于加压力而发生弹性变形,以与加压力相对应的伸长率在原材的面内方向上弹性地伸展,在原材的外周端可以形成从预备第一剥离衬垫或预备第二剥离衬垫与预备双面粘合片主体的基材之间弹性地膨出的状态。作为加工的手段而言,可以列举例如冲裁加工和/或切削加工。在该加工工序中,具体而言,以通过加工使得双面粘合片的外周端的一部分或全部形成新的形状从而得到目标外廓尺寸的双面粘合片的方式对处于在厚度方向上受到加压力的状态的双面粘合片原材实施冲裁加工和/或切削加工等加工。在解除加压状态而得到的双面粘合片中,各粘合剂层从弹性变形状态恢复为非变形状态,形成在加工工序中新产生的双面粘合片外周端在第一剥离衬垫或第二剥离衬垫与基材之间向内侧缩进的状态。即,在所制造的双面粘合片中,第一粘合剂层外周端具有位于在粘合片面内方向上向内侧与各剥离衬垫外周端相隔的位置处的区域,且第二粘合剂层外周端具有位于在粘合片面内方向上向内侧与各剥离衬垫外周端相隔的位置处的区域。并且,作为利用了粘合剂层的弹性变形和之后的形状恢复的结果而产生的各剥离衬垫外周端与粘合剂层外周端(第一粘合剂层外周端,第二粘合剂层外周端)之间的间隔的距离,倾向于处于较短的5μm~2000μm的范围内。另一方面,为了制造带有例如外廓尺寸比双面粘合片主体或其所具有的粘合剂层大5000μm以上的剥离衬垫的双面粘合片,例如,制造出在两粘合面带有外廓尺寸与双面粘合片主体相同的剥离衬垫的双面粘合片后,需要将各剥离衬垫更换(貼り替える)为外廓尺寸比双面粘合片主体大如上所述范围的剥离衬垫。但是,这样的方法从材料费用、工序数量的观点考虑并不高效。位于在粘合片面内方向上与各剥离衬垫外周端相隔的位置处的第一粘合剂层外周端与该各剥离衬垫外周端之间的粘合片面内方向的间隔距离以及位于在粘合片面内方向上与各剥离衬垫外周端相隔的位置处的第二粘合剂层外周端与该各剥离衬垫外周端之间的粘合片面内方向的间隔距离各自为5μm~2000μm的本双面粘合片适合于经过利用了粘合剂层的弹性变形和之后的形状恢复的如上所述的过程而高效地进行制造。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的双面粘合片适合于容易进行剥离衬垫的剥离作业且抑制剥离衬垫剥离时的粘合剂层的局部破损或缺损,同时适合于高效地进行制造。除此以外,在粘合片面内方向上位于与各剥离衬垫外周端相隔的位置处的第一粘合剂层外周端与该各剥离衬垫外周端之间的间隔距离以及在粘合片面内方向上位于与各剥离衬垫外周端相隔的位置处的第二粘合剂层外周端与该各剥离衬垫外周端之间的间隔距离各自为5μm~2000μm的本双面粘合片适合于在实现对双面粘合片主体所要求的尺寸的同时避免双面粘合片的外廓尺寸即剥离衬垫的外廓尺寸大幅超过双面粘合片主体的尺寸而变得过大。
在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中,优选双面粘合片主体的第一粘合剂层的外周端在粘合片面内方向上位于自第一剥离衬垫的外周端和第二剥离衬垫的外周端各自起向内侧距离所述第一剥离衬垫的外周端和所述第二剥离衬垫的外周端5μm~2000μm的位置处。即,双面粘合片主体的第一粘合剂层的外周端在整个区域内位于相对于第一剥离衬垫中最接近的外周端向粘合片的内侧距离所述第一剥离衬垫中最接近的外周端5μm~2000μm的位置处、且位于相对于第二剥离衬垫中最接近的外周端向粘合片的内侧距离所述第二剥离衬垫中最接近的外周端5μm~2000μm的位置处。
在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中,优选双面粘合片主体的第二粘合剂层的外周端在粘合片面内方向上位于自第一剥离衬垫的外周端和第二剥离衬垫的外周端各自起向内侧距离所述第一剥离衬垫的外周端和所述第二剥离衬垫的外周端5μm~2000μm的位置处。即,双面粘合片主体的第二粘合剂层的外周端在整个区域内位于相对于第一剥离衬垫中最接近的外周端向粘合片的内侧距离所述第一剥离衬垫中最接近的外周端5μm~2000μm的位置处、且位于相对于第二剥离衬垫中最接近的外周端向粘合片的内侧距离所述第二剥离衬垫中最接近的外周端5μm~2000μm的位置处。
在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中,优选双面粘合片主体的第一粘合剂层的厚度为25μm以上。这样的构成在确保在上述第一外周端间隔部位处使各剥离衬垫外周端与第一粘合剂层外周端之间的间隔距离为5μm以上的方面是适合的。优选双面粘合片主体的第二粘合剂层的厚度为25μm以上。这样的构成在确保在上述第二外周端间隔部位处使各剥离衬垫外周端与第二粘合剂层外周端之间的间隔距离为5μm以上的方面是适合的。
在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中,优选双面粘合片主体的第一粘合剂层的23℃下的储能模量为1.0×104Pa以上。这样的构成在对各剥离衬垫外周端与第一粘合剂层外周端之间的上述间隔距离为5μm~2000μm的本双面粘合片利用该第一粘合剂层的弹性变形和之后的形状恢复而高效地进行制造的方面是适合的。优选双面粘合片主体的第二粘合剂层的23℃下的储能模量为1.0×104Pa以上。这样的构成在对各剥离衬垫外周端与第二粘合剂层外周端之间的上述间隔距离为5μm~2000μm的本双面粘合片利用该第二粘合剂层的弹性变形和之后的形状恢复而高效地进行制造的方面是适合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双面粘合片的局部剖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双面粘合片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双面粘合片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图3所示的双面粘合片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附图标记
X1、X2 粘合片(双面粘合片)
10、20 粘合片主体(双面粘合片主体)
11 粘合剂层
21 粘合剂层(第一粘合剂层)
22 粘合剂层(第二粘合剂层)
11a、21a、22a 外周端
23 基材
L1 剥离衬垫(第一剥离衬垫)
L2 剥离衬垫(第二剥离衬垫)
L1a、L2a 外周端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作为带有剥离衬垫的双面粘合片的粘合片X1的局部剖视图。粘合片X1具有包含作为双面粘合片主体的粘合片主体10和剥离衬垫L1、L2的层叠结构。粘合片主体10位于剥离衬垫L1、L2之间,由粘合剂层11形成。粘合片主体10或粘合剂层11具有可粘贴于被粘物的粘合面11’、11’,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透光性。这样的粘合片主体10例如为能够在平板显示器等的制造中使用的光学用双面粘合片。液晶显示器等显示装置或触控面板等输入装置具有包含各种基板或膜体的层叠结构部,作为用于接合该层叠结构内相邻的规定的部件间的光学用双面粘合片、或者作为用于填充相邻部件间的间隙的光学用双面粘合片,可以利用粘合片主体10。粘合片X1是带有用于覆盖这样的粘合片主体10的粘合面11’、11’的剥离衬垫L1、L2的带有剥离衬垫的双面粘合片。
粘合片X1中的粘合片主体10或粘合剂层11含有粘合剂作为主剂。主剂为在所含有的成分中占有最大重量比例的成分。粘合剂层11包含例如选自由作为丙烯酸类粘合剂的丙烯酸类聚合物、作为聚氨酯类粘合剂的聚氨酯、聚硅氧烷类粘合剂和橡胶类粘合剂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从同时实现双面粘合片的粘合剂层所要求的程度的粘合力和高透明性的观点考虑,优选采用丙烯酸类聚合物作为粘合剂层11中的粘合剂。
粘合剂层11含有作为丙烯酸类粘合剂的丙烯酸类聚合物的情况下,优选该丙烯酸类聚合物含有来源于具有直链状或支链状的烷基的丙烯酸烷基酯和/或具有直链状或支链状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单体单元作为以重量比例计最多的主要单体单元。以下,用“(甲基)丙烯酸”表示“丙烯酸”和/或“甲基丙烯酸”。
作为用于形成上述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单元的、具有直链状或支链状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即作为用于形成上述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中所含的具有直链状或支链状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而言,可以列举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仲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异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庚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壬酯、(甲基)丙烯酸异壬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异癸酯、(甲基)丙烯酸十一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三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四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五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六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七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异硬脂酯、(甲基)丙烯酸十九烷基酯和(甲基)丙烯酸二十烷基酯等具有碳原子数为1~20的直链状或支链状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用于丙烯酸类聚合物的该(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可以使用一种(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也可以使用两种以上(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用于丙烯酸类聚合物的该(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优选使用选自由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和丙烯酸异硬脂酯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丙烯酸类聚合物中的、来源于具有直链状或支链状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单体单元的比例优选为50重量%以上、更优选为60重量%以上、更优选为70重量%以上、更优选为80重量%以上、更优选为90重量%以上。即,用于形成该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原料的单体成分组成中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比例优选为50重量%以上、更优选为60重量%以上、更优选为70重量%以上、更优选为80重量%以上、更优选为90重量%以上。上述丙烯酸类聚合物具有来源于具有这样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比例的单体成分组成的单体单元构成。关于具有直链状或支链状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比例的该构成在含有该丙烯酸类聚合物而形成的粘合剂层11中适当地表现出作为丙烯酸类粘合剂的丙烯酸类聚合物的粘合性等基本特性方面是适合的。
粘合剂层11中含有的丙烯酸类聚合物可以含有来源于脂环式单体的单体单元。作为用于形成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单元的脂环式单体、即作为用于形成该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中所含的脂环式单体而言,可以列举例如:(甲基)丙烯酸环烷基酯、具有二环式烃环的(甲基)丙烯酸酯和具有三环以上的烃环的(甲基)丙烯酸酯。作为(甲基)丙烯酸环烷基酯而言,可以列举例如:(甲基)丙烯酸环戊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环庚酯和(甲基)丙烯酸环辛酯。作为具有二环式烃环的(甲基)丙烯酸酯而言,可以列举例如:(甲基)丙烯酸冰片酯和(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作为具有三环以上的烃环的(甲基)丙烯酸酯而言,可以列举例如:(甲基)丙烯酸四氢二聚环戊二烯基酯、(甲基)丙烯酸四氢二聚环戊二烯基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四氢三聚环戊二烯基酯、(甲基)丙烯酸1-金刚烷基酯、(甲基)丙烯酸2-甲基-2-金刚烷基酯和(甲基)丙烯酸2-乙基-2-金刚烷基酯。作为用于丙烯酸类聚合物的脂环式单体而言,可以使用一种脂环式单体、也可以使用两种以上脂环式单体。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用于丙烯酸类聚合物的脂环式单体,优选使用选自由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丙烯酸异冰片酯和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从在含有该丙烯酸类聚合物而形成的粘合剂层11中实现适当的柔软性的观点考虑,上述丙烯酸类聚合物中的、来源于脂环式单体的单体单元的比例优选为5重量%~60重量%、更优选为10重量%~50重量%、更优选为12重量%~40重量%。
粘合剂层11中含有的丙烯酸类聚合物可以含有来源于含羟基单体的单体单元。含羟基单体是单体单元内具有至少一个羟基的单体。在粘合剂层11内的丙烯酸类聚合物含有含羟基单体单元的情况下,粘合剂层11容易得到胶粘性、适当的凝集力。
作为用于形成上述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单元的含羟基单体、即作为用于形成该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中所含的含羟基单体而言,可以列举例如:含羟基(甲基)丙烯酸酯、乙烯醇和烯丙醇。作为含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而言,可以列举例如:(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3-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6-羟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羟基辛酯、(甲基)丙烯酸羟基癸酯、(甲基)丙烯酸羟基月桂酯和(甲基)丙烯酸(4-羟甲基环己基)甲酯。作为用于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含羟基单体而言,可以使用一种含羟基单体、也可以使用两种以上含羟基单体。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用于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含羟基单体,优选使用选自由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丙烯酸2-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丙烯酸4-羟基丁酯和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丙烯酸类聚合物中的、来源于含羟基单体的单体单元的比例优选为1重量%以上、更优选为2重量%以上、更优选为3重量%以上、更优选为7重量%以上、更优选为10重量%以上、更优选为15重量%以上。上述丙烯酸类聚合物中的、来源于含羟基单体的单体单元的比例优选为35重量%以下、更优选为30重量%以下。关于含羟基单体的比例的这些构成在含有该丙烯酸类聚合物而形成的粘合剂层11中实现胶粘性、适当的凝集力方面是适合的。
粘合剂层11中含有的丙烯酸类聚合物可以含有来源于含氮原子单体的单体单元。含氮原子单体是单体单元内具有至少一个氮原子的单体。在粘合剂层11内的丙烯酸类聚合物含有含氮原子单体单元的情况下,粘合剂层11容易得到硬度、良好的胶粘可靠性。
作为用于形成上述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单元的含氮原子单体、即作为用于形成该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中所含的含氮原子单体而言,可以列举例如:N-乙烯基环状酰胺和(甲基)丙烯酰胺类。作为含氮原子单体的N-乙烯基环状酰胺可以列举例如:N-乙烯基-2-吡咯烷酮、N-乙烯基-2-哌啶酮、N-乙烯基-3-吗啉酮、N-乙烯基-2-己内酰胺、N-乙烯基-1,3-嗪-2-酮和N-乙烯基-3,5-吗啉二酮。作为含氮原子单体的(甲基)丙烯酰胺类可以列举例如:(甲基)丙烯酰胺、N-乙基(甲基)丙烯酰胺、N-异丙基(甲基)丙烯酰胺、N-正丁基(甲基)丙烯酰胺、N-辛基(甲基)丙烯酰胺、N,N-二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N-二乙基(甲基)丙烯酰胺、N,N-二丙基(甲基)丙烯酰胺和N,N-二异丙基(甲基)丙烯酰胺。作为用于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含氮原子单体而言,可以使用一种含氮原子单体、也可以使用两种以上含氮原子单体。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用于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含氮原子单体,优选使用N-乙烯基-2-吡咯烷酮。
对于含有该丙烯酸类聚合物而形成的粘合剂层11而言,从实现适当的硬度、胶粘性、透明性的观点考虑,上述丙烯酸类聚合物中的、来源于含氮原子单体的单体单元的比例优选为1重量%以上、更优选为3重量%以上、更优选为5重量%以上。另外,对于含有该丙烯酸类聚合物而形成的粘合剂层11而言,从实现充分的透明性的观点、抑制过度***而实现良好的胶粘可靠性的观点考虑,上述丙烯酸类聚合物中的、来源于含氮原子单体的单体单元的比例优选为30重量%以下、更优选为25重量%以下。
粘合剂层11中含有的丙烯酸类聚合物可以含有来源于含羧基单体的单体单元。含羧基单体是单体单元内具有至少一个羧基的单体。在粘合剂层11内的丙烯酸类聚合物含有含羧基单体单元的情况下,有时粘合剂层11可以得到良好的胶粘可靠性。
作为用于形成上述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单元的含羧基单体、即用于形成该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中所含的含羧基单体而言,可以列举例如:(甲基)丙烯酸、衣康酸、马来酸、富马酸、巴豆酸和异巴豆酸。作为用于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含羧基单体而言,可以使用一种含羧基单体、也可以使用两种以上含羧基单体。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用于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含羧基单体,优选使用丙烯酸。
从在含有该丙烯酸类聚合物而形成的粘合剂层11中获得在被粘物表面存在极性基团的情况下该极性基团与羧基的相互作用的贡献从而确保良好的胶粘可靠性的观点考虑,上述丙烯酸类聚合物中的、来源于含羧基单体的单体单元的比例优选为0.1重量%以上、更优选为0.5重量%以上。另外,从抑制含有该丙烯酸类聚合物而形成的粘合剂层11过度***从而实现良好的胶粘可靠性的观点考虑,上述丙烯酸类聚合物中的、来源于含羧基单体的单体单元的比例优选为20重量%以下、更优选为15重量%以下。
粘合剂层11中含有的丙烯酸类聚合物可以具有来源于作为共聚***联剂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的交联结构。作为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而言,可以列举例如: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四羟甲基甲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烯丙酯和(甲基)丙烯酸乙烯酯。作为用于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而言,可以使用一种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也可以使用两种以上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用于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优选使用选自由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和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丙烯酸类聚合物中的、来源于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的单体单元的比例优选为0.01重量%以上、更优选为0.03重量%以上、更优选为0.05重量%以上、更优选为0.1重量%以上。上述丙烯酸类聚合物中的、来源于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的单体单元的比例优选为1重量%以下、更优选为0.5重量%以下。关于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的比例的这些构成在含有该丙烯酸类聚合物而形成的粘合剂层11中实现适当的硬度、胶粘性方面是适合的。
粘合剂层11含有如上所述的丙烯酸类聚合物作为粘合剂的情况下,粘合剂层11中的该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含有率例如为85重量%~100重量%。
从实现室温下的高粘合性的观点考虑,粘合剂层11例如可以含有原料单体组成与上述丙烯酸类聚合物不同的丙烯酸类低聚物。在粘合剂层11含有这样的丙烯酸类低聚物的情况下,相对于粘合剂层11中的粘合剂或丙烯酸类聚合物100重量份,粘合剂层11中的丙烯酸类低聚物的含量例如为0.1重量份~20重量份。
上述低聚物优选为含有来源于具有环状结构的(甲基)丙烯酸酯(含环的(甲基)丙烯酸酯)的单体单元和来源于具有直链状或支链状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单体单元的聚合物。
作为用于形成上述低聚物的单体单元的含环的(甲基)丙烯酸酯、即作为用于形成该低聚物的单体成分中所含的含环的(甲基)丙烯酸酯而言,可以列举例如:(甲基)丙烯酸环烷基酯、具有二环式烃环的(甲基)丙烯酸酯、具有三环以上的烃环的(甲基)丙烯酸酯和具有芳香族环的(甲基)丙烯酸酯。作为(甲基)丙烯酸环烷基酯而言,可以列举例如:(甲基)丙烯酸环戊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环庚酯和(甲基)丙烯酸环辛酯。作为具有二环式烃环的(甲基)丙烯酸酯而言,可以列举例如:(甲基)丙烯酸冰片酯和(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作为具有三环以上的烃环的(甲基)丙烯酸酯而言,可以列举例如:(甲基)丙烯酸四氢二聚环戊二烯基酯、(甲基)丙烯酸四氢二聚环戊二烯基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四氢三聚环戊二烯基酯、(甲基)丙烯酸1-金刚烷基酯、(甲基)丙烯酸2-甲基-2-金刚烷基酯和(甲基)丙烯酸2-乙基-2-金刚烷基酯。作为具有芳香族环的(甲基)丙烯酸酯而言,可以列举例如:(甲基)丙烯酸苯酯、(甲基)丙烯酸苯氧基乙酯和(甲基)丙烯酸苄酯。作为用于低聚物的含环的(甲基)丙烯酸酯而言,可以使用一种含环的(甲基)丙烯酸酯、也可以使用两种以上含环的(甲基)丙烯酸酯。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用于低聚物的含环的(甲基)丙烯酸酯,优选使用选自由丙烯酸四氢二聚环戊二烯基酯和甲基丙烯酸四氢二聚环戊二烯基酯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从在含有该低聚物而形成的粘合剂层11中实现适当的柔软性的观点考虑,上述低聚物中的、来源于含环的(甲基)丙烯酸酯的单体单元的比例优选为10重量%~90重量%、更优选为20重量%~80重量%、更优选为35重量%~75重量%。
作为用于形成上述低聚物的单体单元的、具有直链状或支链状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即作为用于形成该低聚物的单体成分中所含的、具有直链状或支链状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而言,可以列举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仲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异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庚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壬酯、(甲基)丙烯酸异壬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异癸酯、(甲基)丙烯酸十一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三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四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五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六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七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异硬脂酯、(甲基)丙烯酸十九烷基酯和(甲基)丙烯酸二十烷基酯等具有碳原子数为1~20的直链状或支链状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用于上述低聚物的该(甲基)丙烯酸烷基酯而言,可以使用一种(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也可以使用两种以上(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用于上述低聚物的该(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优选使用甲基丙烯酸甲酯。
从在含有该低聚物而形成的粘合剂层11中实现适当的弹性模量的观点考虑,上述低聚物中的、来源于具有直链状或支链状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单体单元的比例优选为10重量%~90重量%、更优选为15重量%~80重量%、更优选为20重量%~60重量%。
另外,上述低聚物可以含有来源于含羧基单体、含酰胺基单体、含氨基单体、含氰基单体、含磺酸基单体、含磷酸基单体、含异氰酸酯基单体、含酰亚胺基单体的单体单元。
上述低聚物的重均分子量(Mw)例如为1000~30000、优选为1000~20000、更优选为1500~10000。从在含有上述低聚物而形成的粘合剂层11中确保良好的粘合力的观点考虑,该低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1000以上。另一方面,从在含有上述低聚物而形成的粘合剂层11中确保特别是室温下的粘合力的观点考虑,该低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30000以下。
上述低聚物的重均分子量可以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法进行测定。例如,可以使用GPC测定装置(商品名“HLC-8120GPC”,东曹株式会社制造)在下述测定条件下以标准聚苯乙烯换算值的形式求出重均分子量(Mw)。
·柱:将TSKgel SuperAWM-H(上游侧,东曹株式会社制造)与TSKgel SuperAW4000(东曹株式会社制造)与TSKgel SuperAW2500(下游侧,东曹株式会社制造)串联连接
·柱尺寸:各柱均为
·柱温(测定温度):40℃
·洗脱液:四氢呋喃(THF)
·流量:0.4mL/分钟
·样品注入量:20μL
·样品浓度:约2.0g/L(四氢呋喃溶液)
·标准试样:聚苯乙烯
·检测器:差示折射计(RI)
粘合剂层11可以含有硅烷偶联剂。作为硅烷偶联剂而言,可以列举例如:γ-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环氧丙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N-苯基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作为硅烷偶联剂而言,还可以列举商品名“KBM-403”(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等的市售品。作为硅烷偶联剂而言,优选γ-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在粘合剂层11含有硅烷偶联剂的情况下,相对于粘合剂层11中的粘合剂或丙烯酸类聚合物100重量份,粘合剂层11中的硅烷偶联剂的含量优选为0.01重量份以上、更优选为0.02重量份以上。另外,粘合剂层11中的硅烷偶联剂的含量相对于丙烯酸类聚合物100重量份优选为1重量份以下、更优选为0.5重量份以下。关于硅烷偶联剂的含量的该构成在含有该硅烷偶联剂而形成的粘合剂层11中实现加湿条件下的高胶粘性、特别是对玻璃的高胶粘性方面是适合的。
粘合剂层11可以含有紫外线吸收剂。紫外线吸收剂是能够高效地吸收紫外线并且能够将所吸收的能量转换为热、红外线等而释放的化学物质。作为这样的紫外线吸收剂而言,可以列举例如:苯并***类紫外线吸收剂、羟苯基三嗪类紫外线吸收剂、水杨酸酯类紫外线吸收剂、二苯甲酮类紫外线吸收剂、羟基二苯甲酮类紫外线吸收剂和氰基丙烯酸酯类紫外线吸收剂。粘合剂层11可以含有一种紫外线吸收剂、也可以含有两种以上紫外线吸收剂。
作为苯并***类紫外线吸收剂而言,可以列举例如:2-(2-羟基-5-叔丁基苯基)-2H-苯并***(商品名“TINUVIN PS”,巴斯夫公司制造)、3-(2H-苯并***-2-基)-5-(1,1-二甲基乙基)-4-羟基苯丙酸的碳原子数为7~9的烷基酯(商品名“TINUVIN 384-2”,巴斯夫公司制造)、3-[3-叔丁基-4-羟基-5-(5-氯-2H-苯并***-2-基)苯基]丙酸辛酯和3-[3-叔丁基-4-羟基-5-(5-氯-2H-苯并***-2基)苯基]丙酸2-乙基己酯的混合物(商品名“TINUVIN109”,巴斯夫公司制造)、2-(2H-苯并***-2-基)-4,6-双(1-甲基-1-苯基乙基)苯酚(商品名“TINUVIN 900”,巴斯夫公司制造)、2-(2H-苯并***-2-基)-6-(1-甲基-1-苯基乙基)-4-(1,1,3,3-四甲基丁基)苯酚(商品名“TINUVIN 928”,巴斯夫制造)、3-(3-(2H-苯并***-2-基)-5-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甲酯与聚乙二醇300的反应产物(商品名“TINUVIN 1130”,巴斯夫公司制造)、2-(2H-苯并***-2-基)对甲酚(商品名“TINUVIN P”,巴斯夫公司制造)、2-(2H-苯并***-2-基)-4,6-双(1-甲基-1-苯基乙基)苯酚(商品名“TINUVIN 234”,巴斯夫公司制造)、2-[5-氯-2H-苯并***-2-基]-4-甲基-6-叔丁基苯酚(商品名“TINUVIN326”,巴斯夫公司制造)、2-(2H-苯并***-2-基)-4,6-二叔戊基苯酚(商品名“TINUVIN 328”,巴斯夫公司制造)、2-(2H-苯并***-2-基)-4-(1,1,3,3-四甲基丁基)苯酚(商品名“TINUVIN329”,巴斯夫公司制造)、2,2'-亚甲基双[6-(2H-苯并***-2-基)-4-(1,1,3,3-四甲基丁基)苯酚](商品名“TINUVIN 360”,巴斯夫公司制造)、2-(2H-苯并***-2-基)-6-十二烷基-4-甲基苯酚(商品名“TINUVIN 571”,巴斯夫公司制造)、2-[2-羟基-3-(3,4,5,6-四氢邻苯二甲酰亚胺基甲基)-5-甲基苯基]苯并***(商品名“Sumisorb 250”,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制造)和2,2'-亚甲基双[6-(2H-苯并***-2-基)-4-叔辛基苯酚](商品名“ADK STAB LA-31”,株式会社艾迪科制造)。
作为羟苯基三嗪类紫外线吸收剂而言,可以列举例如:2-(4,6-双(2,4-二甲基苯基)-1,3,5-三嗪-2-基)-5-羟基苯酚与[(碳原子数为10~16的烷基氧基)甲基]环氧乙烷的反应产物(商品名“TINUVIN 400”,巴斯夫公司制造)、2-[4,6-双(2,4-二甲基苯基)-1,3,5-三嗪-2-基]-5-[3-(十二烷基氧基)-2-羟基丙氧基]苯酚)、2-(2,4-二羟基苯基)-4,6-双(2,4-二甲基苯基)-1,3,5-三嗪与缩水甘油酸2-乙基己酯的反应产物(商品名“TINUVIN405”,巴斯夫公司制造)、2,4-双(2-羟基-4-丁氧基苯基)-6-(2,4-二丁氧基苯基)-1,3,5-三嗪(商品名“TINUVIN 460”,巴斯夫公司制造)、2-(4,6-二苯基-1,3,5-三嗪-2-基)-5-己基氧基苯酚(商品名“TINUVIN 1577”,巴斯夫公司制造)、2-(4,6-二苯基-1,3,5-三嗪-2-基)-5-[2-(2-乙基己酰氧基)乙氧基]苯酚(商品名“ADK STAB LA-46”,株式会社艾迪科制造)和2-(2-羟基-4-[1-辛基氧基羰基乙氧基]苯基)-4,6-双(4-苯基苯基)-1,3,5-三嗪(商品名“TINUVIN 479”,巴斯夫公司制造)。
作为水杨酸酯类紫外线吸收剂而言,可以列举例如:2-丙烯酰氧基苯甲酸苯酯、2-丙烯酰氧基-3-甲基苯甲酸苯酯、2-丙烯酰氧基-4-甲基苯甲酸苯酯、2-丙烯酰氧基-5-甲基苯甲酸苯酯、2-丙烯酰氧基-3-甲氧基苯甲酸苯酯、2-羟基苯甲酸苯酯、2-羟基-3-甲基苯甲酸苯酯、2-羟基-4-甲基苯甲酸苯酯、2-羟基-5-甲基苯甲酸苯酯、2-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苯酯和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酸2,4-二叔丁基苯酯(商品名“TINUVIN 120”,巴斯夫公司制造)。
作为二苯甲酮类紫外线吸收剂、羟基二苯甲酮类紫外线吸收剂而言,可以列举例如:2,4-二羟基二苯甲酮、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5-磺酸、2-羟基-4-辛基氧基二苯甲酮、4-十二烷基氧基-2-羟基二苯甲酮、4-苄基氧基-2-羟基二苯甲酮、2,2'-二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商品名“KEMISORB 111”,CHEMIPRO化成株式会社制造)、2,2',4,4'-四羟基二苯甲酮(商品名“SEESORB 106”,SHIPRO化成株式会社制造)和2,2'-二羟基-4,4'-二甲氧基二苯甲酮。
作为氰基丙烯酸酯类紫外线吸收剂而言,可以列举例如:2-氰基丙烯酸烷基酯、2-氰基丙烯酸环烷基酯、2-氰基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2-氰基丙烯酸烯基酯和2-氰基丙烯酸炔基酯。
从在具有高紫外线吸收性的同时具有高光稳定性的观点、或从容易得到透明性高的粘合剂层11的观点考虑,粘合剂层11中含有的紫外线吸收剂优选为选自由苯并***类紫外线吸收剂、羟苯基三嗪类紫外线吸收剂和二苯甲酮类紫外线吸收剂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粘合剂层11中含有的紫外线吸收剂更优选为具有碳原子数为6以上的烃基和羟基作为取代基的苯基与构成苯并***环的氮原子键合的苯并***类紫外线吸收剂。
在粘合剂层11含有紫外线吸收剂的情况下,从控制粘合剂层11中的波长350nm的光的透射率而实现高紫外线吸收性的观点考虑,相对于粘合剂层11中的粘合剂或丙烯酸类聚合物100重量份,粘合剂层中的紫外线吸收剂的含量优选为0.01重量份以上、更优选为0.05重量份以上、更优选为0.1重量份以上。另外,从抑制粘合剂层11中伴随紫外线吸收剂的添加的粘合剂泛黄现象的产生从而实现优异的光学特性、高透明性的观点考虑,相对于粘合剂层11中的粘合剂或丙烯酸类聚合物100重量份,粘合剂层11中的紫外线吸收剂的含量优选为10重量份以下、更优选为9重量份以下、更优选为8重量份以下。
粘合剂层11可以含有光稳定剂。在粘合剂层11含有光稳定剂的情况下,优选同时含有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是能够捕捉通过照射紫外线等光而能够生成的自由基的化学物质。作为光稳定剂而言,可以列举例如:酚类光稳定剂、含磷光稳定剂、硫醚类光稳定剂和受阻胺类光稳定剂等胺类光稳定剂。粘合剂层11可以含有一种光稳定剂、也可以含有两种以上光稳定剂。
作为酚类光稳定剂而言,可以列举例如: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4-羟甲基-2,6-二叔丁基苯酚、2,6-二叔丁基-4-乙基苯酚、丁基化羟基苯甲醚、3-(4-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丙酸正十八烷基酯、(4-羟基-3-甲基-5-叔丁基)苄基丙二酸二硬脂酯、生育酚、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2,2'-亚甲基双(4-乙基-6-叔丁基苯酚)、4,4'-亚甲基双(2,6-二叔丁基苯酚)、4,4'-亚丁基双(6-叔丁基间甲酚)、4,4'-硫代双(6-叔丁基间甲酚)、苯乙烯化苯酚、N,N'-六亚甲基双(3,5-二叔丁基-4-羟基氢化肉桂酰胺)、双(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膦酸乙酯)钙、1,1,3-三(2-甲基-4-羟基-5-叔丁基苯基)丁烷、1,3,5-三甲基-2,4,6-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苯、四[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酰氧基甲基]甲烷、1,6-己二醇-双[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2,2'-亚甲基双(4-甲基-6-环己基苯酚)、2,2'-亚甲基双[6-(1-甲基环己基)对甲酚]、1,3,5-三(4-叔丁基-3-羟基-2,6-二甲基苄基)异氰脲酸、1,3,5-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异氰脲酸、三乙二醇双[3-(3-叔丁基-4-羟基-5-甲基苯基)丙酸酯]、2,2'-草酰胺基双[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乙酯]、6-(4-羟基-3,5-二叔丁基苯胺基)-2,4-二辛硫基-1,3,5-三嗪、对苯二甲酸双[2-叔丁基-4-甲基-6-(2-羟基-3-叔丁基-5-甲基苄基)苯基]酯、3,9-双{2-[3-(3-叔丁基-4-羟基-5-甲基苯基)丙酰氧基]-1,1-二甲基乙基}-2,4,8,10-四氧杂螺[5.5]十一烷、和3,9-双{2-[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酰氧基]-1,1-二甲基乙基}-2,4,8,10-四氧杂螺[5.5]十一烷。
作为含磷光稳定剂而言,可以列举例如:亚磷酸三(壬基苯基)酯、亚磷酸三(2,4-二叔丁基苯基)酯、亚磷酸三[2-叔丁基-4-(3-叔丁基-4-羟基-5-甲基苯基硫基)-5-甲基苯基]酯、亚磷酸三癸基酯、亚磷酸辛基酯二苯基酯、亚磷酸二癸基酯单苯基酯、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二(十三烷基)酯、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二硬脂酯、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二(壬基苯基)酯、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双(2,4-二叔丁基苯基)酯、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双(2,6-二叔丁基-4-甲基苯基)酯、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双(2,4,6-三叔丁基苯基)酯、异丙叉双酚二亚磷酸酯四(十三烷基)酯、4,4'-正丁叉基双(2-叔丁基-5-甲基苯酚)二亚磷酸酯四(十三烷基)酯、1,1,3-三(2-甲基-4-羟基-5-叔丁基苯基)丁烷三亚磷酸酯六(十三烷基)酯、联苯撑二亚膦酸酯四(2,4-二叔丁基苯基)酯、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和三(2-[(2,4,8,10-四叔丁基二苯并[d,f][1,3,2]二氧杂磷杂环庚二烯-6-基)氧基]乙基)胺。
作为硫醚类光稳定剂而言,可以列举例如: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硫代二丙酸二肉豆蔻酯和硫代二丙酸二硬脂酯等硫代二丙酸二烷基酯化合物以及四[亚甲基(3-十二烷基硫基)丙酸酯]甲烷等多元醇的β-烷基巯基丙酸酯化合物。
作为胺类光稳定剂而言,可以列举例如:琥珀酸二甲酯与4-羟基-2,2,6,6-四甲基-1-哌啶乙醇的聚合物(商品名“TINUVIN 622”,巴斯夫公司制造)、该聚合物与N,N',N”,N”'-四(4,6-双(丁基-(N-甲基-2,2,6,6-四甲基哌啶-4-基)氨基)三嗪-2-基)-4,7-二氮杂癸烷-1,10-二胺的1:1反应产物(商品名“TINUVIN 119”,巴斯夫公司制造)、聚[{6-(1,1,3,3-四甲基丁基)氨基-1,3,5-三嗪-2,4-二基}{(2,2,6,6-四甲基-4-哌啶基)亚氨基}六亚甲基{(2,2,6,6-四甲基-4-哌啶基)亚氨基}](商品名“TINUVIN 944”,巴斯夫公司制造)、癸二酸双(2,2,6,6-四甲基-4-哌啶基)酯(商品名“TINUVIN 770”,巴斯夫公司制造)、癸二酸双(2,2,6,6-四甲基-1-(辛基氧基)-4-哌啶基)酯与1,1-二甲基乙基过氧化氢与辛烷的反应产物(商品名“TINUVIN 123”,巴斯夫公司制造)、[[3,5-双(1,1-二甲基乙基)-4-羟基苯基]甲基]丁基丙二酸双(1,2,2,6,6-五甲基-4-哌啶基)酯(商品名“TINUVIN 144”,巴斯夫公司制造)、环己烷和过氧化N-丁基-2,2,6,6-四甲基-4-哌啶胺-2,4,6-三氯-1,3,5-三嗪的反应产物与2-氨基乙醇的反应产物(商品名“TINUVIN 152”,巴斯夫公司制造)、癸二酸双(1,2,2,6,6-五甲基-4-哌啶基)酯与癸二酸甲酯1,2,2,6,6-五甲基-4-哌啶基酯的混合物(商品名“TINUVIN 292”,巴斯夫公司制造)以及1,2,3,4-丁烷四甲酸与1,2,2,6,6-五甲基-4-哌啶醇与3,9-双(2-羟基-1,1-二甲基乙基)-2,4,8,10-四氧杂螺[5.5]十一烷的混合酯化物(商品名“ADK STAB LA-63P”,株式会社艾迪科制造)。作为胺类稳定剂,特别优选受阻胺类稳定剂。
在粘合剂层11含有光稳定剂的情况下,从在粘合剂层11中实现充分的耐光性的观点考虑,相对于粘合剂层11中的粘合剂或丙烯酸类聚合物100重量份,粘合剂层11中的光稳定剂的含量优选为0.1重量份以上、更优选为0.2重量份以上。另外,从在粘合剂层11中抑制因光稳定剂导致的着色从而实现高透明性的观点考虑,相对于粘合剂层11中的粘合剂或丙烯酸类聚合物100重量份,粘合剂层11中的光稳定剂的含量优选为5重量份以下、更优选为3重量份以下。
粘合剂层11中含有的粘合剂或丙烯酸类聚合物可以利用不是上述共聚***联剂的交联剂进行交联。利用通过该交联剂进行的粘合剂或丙烯酸类聚合物的交联,能够调节粘合剂层11的凝胶分数。作为这样的交联剂而言,可以列举例如:异氰酸酯类交联剂、环氧类交联剂、三聚氰胺类交联剂、过氧化物类交联剂、脲类交联剂、金属醇盐类交联剂、金属螯合物类交联剂、金属盐类交联剂、碳二亚胺类交联剂、唑啉类交联剂、氮丙啶类交联剂和胺类交联剂。粘合剂层11可以含有一种该交联剂、也可以含有两种以上该交联剂。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使用选自由异氰酸酯类交联剂和环氧类交联剂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异氰酸酯类交联剂而言,可以列举例如:低级脂肪族多异氰酸酯类、脂环式多异氰酸酯类和芳香族多异氰酸酯类。作为低级脂肪族多异氰酸酯类,可以列举例如:1,2-亚乙基二异氰酸酯、1,4-亚丁基二异氰酸酯和1,6-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作为脂环式多异氰酸酯类,可以列举例如:亚环戊基二异氰酸酯、亚环己基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氢化甲苯二异氰酸酯和氢化二甲苯二异氰酸酯。作为芳香族多异氰酸酯类,可以列举例如:2,4-甲苯二异氰酸酯、2,6-甲苯二异氰酸酯、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和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另外,作为异氰酸酯类交联剂,还可以列举:三羟甲基丙烷/甲苯二异氰酸酯加成物(商品名“Coronate L”,日本聚氨酯工业株式会社制造)、三羟甲基丙烷/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加成物(商品名“Coronate HL”,日本聚氨酯工业株式会社制造)、和三羟甲基丙烷/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加成物(商品名“Takenate D-110N”,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造)等市售品。
作为环氧类交联剂(多官能环氧化物)而言,可以列举例如:N,N,N',N'-四缩水甘油基间苯二甲胺、二缩水甘油基苯胺、1,3-双(N,N-二缩水甘油基氨基甲基)环己烷、1,6-己二醇二缩水甘油醚、新戊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聚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山梨糖醇多缩水甘油醚、甘油多缩水甘油醚、季戊四醇多缩水甘油醚、聚甘油多缩水甘油醚、失水山梨糖醇多缩水甘油醚、三羟甲基丙烷多缩水甘油醚、己二酸二缩水甘油酯、邻苯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三(2-羟基乙基)异氰脲酸酯三缩水甘油基醚、间苯二酚二缩水甘油醚和双酚S二缩水甘油醚。另外,作为环氧类交联剂,还可以列举具有两个以上环氧基的环氧类树脂。除此以外,作为环氧类交联剂,还可以列举商品名“TETRAD C”(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制造)等的市售品。
在粘合剂层11含有用于将丙烯酸类聚合物之间进行交联的如上所述的交联剂的情况下,从在粘合剂层11中实现对被粘物的充分的胶粘可靠性的观点考虑,相对于粘合剂层11中的粘合剂或丙烯酸类聚合物100重量份,粘合剂层11中的该交联剂的含量优选为0.001重量份以上、更优选为0.01重量份以上。另外,从在粘合剂层11中表现出适当的柔软性从而实现良好的粘合力的观点考虑,相对于粘合剂层11中的粘合剂或丙烯酸类聚合物100重量份,粘合剂层11中的该交联剂的含量优选为10重量份以下、更优选为5重量份以下。
粘合剂层11可以根据需要还含有交联促进剂、增粘树脂、防老化剂、填充剂、颜料或染料等着色剂、抗氧化剂、链转移剂、增塑剂、软化剂、表面活性剂和防静电剂等添加剂。作为增粘树脂,可以列举例如:松香衍生物、多萜烯树脂(ポリテルペン樹脂)、石油树脂和油溶性酚树脂。
粘合片主体10或粘合剂层11的厚度优选为5μm以上、更优选为10μm以上、更优选为25μm以上、更优选为50μm以上、更优选为100μm以上、更优选为200μm以上。另外,粘合片主体10或粘合剂层11的厚度优选为1000μm以下、更优选为900μm以下、更优选为800μm以下。
光学用的粘合片主体10或粘合剂层11的厚度方向的雾度优选为3%以下、更优选为2.5%以下、更优选为2%以下、更优选为1.5%以下、更优选为1%以下。雾度为根据JIS K7136测定的值。另外,光学用的粘合片主体10或粘合剂层11的可见光波长范围内的总透光率例如为85%以上。总透光率为根据JIS K 7361-1测定的值。
粘合剂层11的23℃下的储能模量、即粘合剂层11的构成材料的23℃下的储能模量优选为1.0×104Pa以上、更优选为5.0×104Pa以上、更优选为1.0×105Pa以上。另外,粘合剂层11的23℃下的储能模量的上限例如为1.0×107Pa。对于这样的储能模量而言,例如可以通过使用动态粘弹性测定装置(商品名“ARES”,Rheometric公司制造)而进行的动态粘弹性测定求出。在该测定中,将测定模式设定为剪切模式、将测定温度范围设定为例如-70℃~150℃、将升温速度设定为例如5℃/分钟、将频率设定为例如1Hz。
粘合片X1中的剥离衬垫L1是用于覆盖粘合片主体10的一个粘合面11’的元件,在将粘合片主体10贴合于被粘物时将其从粘合片主体10剥离。粘合片X1中的剥离衬垫L2是用于覆盖粘合片主体10的另一个粘合面11’的元件,在将粘合片主体10贴合于被粘物时将其从粘合片主体10剥离。作为剥离衬垫L1、L2而言,例如可以使用在树脂膜或纸等衬垫基材的表面具有剥离处理层的剥离衬垫、包含含氟聚合物或聚烯烃类树脂等低胶粘性材料的剥离衬垫。作为剥离衬垫用的树脂膜而言,可以列举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剥离处理层例如为通过使聚硅氧烷类剥离处理剂、长链烷基类剥离处理剂、含氟型剥离处理剂或硫化钼剥离处理剂作用于衬垫基材表面而在衬垫基材上形成的表面处理层。作为剥离衬垫用的含氟聚合物而言,可以列举例如聚四氟乙烯。作为剥离衬垫用的聚烯烃类树脂而言,可以列举例如聚乙烯和聚丙烯。剥离衬垫L1、L2的厚度各自为例如5μm~200μm。
粘合片X1中的作为粘合片主体10的粘合剂层11的外周端11a的一部分或全部区域在粘合片面内方向上例如如图2所示位于与剥离衬垫L1、L2的外周端L1a、L2a相隔的位置处。粘合片面内方向是指与粘合片X1或粘合片主体10(粘合剂层11)的厚度方向正交的面内方向。剥离衬垫L1、L2的外周端L1a、L2a在粘合片面内方向上可以处于同一位置、也可以处于不同位置。图2所示的剥离衬垫L1、L2的外周端L1a、L2a在粘合片面内方向上处于同一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具体而言,粘合剂层11的外周端11a的一部分或全部区域在粘合片面内方向上处于相对于剥离衬垫L1中最接近的外周端L1a向粘合片的内侧距离所述剥离衬垫L1中最接近的外周端L1a 5μm~2000μm的位置处、且处于相对于剥离衬垫L2中最接近的外周端L2a向粘合片的内侧距离所述剥离衬垫L2中最接近的外周端L2a 5μm~2000μm的位置处。位于在粘合片面内方向上与剥离衬垫L1的外周端L1a相隔的位置处的粘合剂层11的外周端11a与该外周端L1a之间的粘合片面内方向的间隔距离D优选为10μm以上、更优选为30μm以上、更优选为40μm以上、更优选为50μm以上。另外,该外周端11a、L1a间的间隔距离D优选为1500μm以下、更优选为1000μm以下、更优选为500μm以下、更优选为300μm以下。位于在粘合片面内方向上与剥离衬垫L2的外周端L2a相隔的位置处的粘合剂层11的外周端11a与该外周端L2a之间的粘合片面内方向的间隔距离D优选为10μm以上、更优选为30μm以上、更优选为40μm以上、更优选为50μm以上。另外,该外周端11a、L2a间的间隔距离D优选为1500μm以下、更优选为1000μm以下、更优选为500μm以下、更优选为300μm以下。
如上所述的构成的粘合片X1例如可以以如下所述的方式进行制造。首先,准备用于经过冲裁加工或切削加工等加工而形成粘合片X1的带有剥离衬垫的双面粘合片原材。例如,在规定的剥离衬垫上涂布粘合剂层11形成用的粘合剂组合物而形成粘合剂组合物层,在该粘合剂组合物层上进一步层叠剥离衬垫,使粘合剂组合物在剥离衬垫间固化,由此能够制作带有剥离衬垫的双面粘合片原材。该带有剥离衬垫的双面粘合片原材具有包含用于形成剥离衬垫L1的预备第一剥离衬垫、用于形成剥离衬垫L2的预备第二剥离衬垫和位于该预备第一剥离衬垫和预备第二剥离衬垫之间的预备双面粘合片主体(粘合剂层)的层叠结构。接着,在带有剥离衬垫的双面粘合片原材在其厚度方向上受到加压力的状态下,对该粘合片原材实施加工从而形成具有目标外廓尺寸的粘合片X1。在带有剥离衬垫的双面粘合片原材在厚度方向上受到加压力的状态下,该原材的预备粘合片主体或作为弹性体的粘合剂层可以对应于加压力而发生弹性变形,以与加压力相对应的伸长率在原材的面内方向上弹性地伸展,在原材的外周端可以形成从预备第一剥离衬垫与预备第二剥离衬垫之间弹性地膨出的状态。作为加工的手段而言,可以列举例如冲裁加工和/或切削加工。作为冲裁加工而言,可以列举例如所谓的汤姆逊(Thompson)加工、即利用汤姆逊刀片进行的冲裁加工。作为切削加工而言,可以列举例如所谓的铣削(full back)加工。在该加工工序中,具体而言,以通过加工使得双面粘合片X1的外周端的一部分或全部形成新的形状从而得到目标外廓尺寸的双面粘合片X1的方式对处于在厚度方向上受到加压力的状态的带有剥离衬垫的双面粘合片原材实施冲裁加工和/或切削加工等加工。然后,在解除加压状态而得到的粘合片X1中,粘合剂层11从弹性变形状态恢复至非变形状态,形成在加工工序中新产生的粘合片X1的外周端在剥离衬垫L1与剥离衬垫L2之间向内侧缩进的状态。即,在所制造的粘合片X1中,例如如图2所示,粘合剂层11的外周端11a的一部分或全部区域位于在粘合片面内方向上向内侧与剥离衬垫L1、L2的外周端L1a、L2a相隔的位置处。
作为粘合剂层11形成用的粘合剂组合物而言,例如使用通过照射活性能量射线使得聚合反应进行从而能够固化的粘合剂组合物。即,粘合剂层11例如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合剂组合物的固化物。丙烯酸类粘合剂层形成用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合剂组合物至少含有用于形成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低聚物和光聚合引发剂。该组合物中的单体和低聚物能够以用于形成丙烯酸类聚合物的规定组成的单体混合物的所谓的部分聚合物的形式提供。另外,该粘合剂组合物可以含有根据需要采用的其它成分作为所要形成的粘合剂层11的成分。作为为了粘合剂层11的固化而对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合剂组合物照射的活性能量射线而言,可以列举例如:紫外线、α射线、β射线、γ射线、中子射线和电子射线,优选采用紫外线。对于受到了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的、丙烯酸类粘合剂层形成用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合剂组合物而言,经过光聚合引发剂的活化而产生引发反应,聚合反应向着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形成进行。采用紫外线照射等活性能量射线照射作为粘合剂层形成用的固化性粘合剂组合物的固化方法时,即使在该粘合剂组合物的涂膜较厚的情况下也容易得到适当固化后的粘合剂层。因此,粘合剂层11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合剂组合物的固化物的构成在实现虽然较厚但是充分固化后的粘合剂层11方面是适合的。
作为上述光聚合引发剂而言,可以列举例如:苯偶姻醚类光聚合引发剂、苯乙酮类光聚合引发剂、α-酮醇类光聚合引发剂、芳香族磺酰氯类光聚合引发剂、光活性肟类光聚合引发剂、苯偶姻类光聚合引发剂、联苯酰类光聚合引发剂、二苯甲酮类光聚合引发剂、缩酮类光聚合引发剂和噻吨酮类光聚合引发剂。作为苯偶姻醚类光聚合引发剂而言,可以列举例如:苯偶姻甲醚、苯偶姻***、苯偶姻丙醚、苯偶姻异丙醚、苯偶姻异丁醚和2,2-二甲氧基-1,2-二苯基乙烷-1-酮。作为苯乙酮类光聚合引发剂而言,可以列举例如:2,2-二乙氧基苯乙酮、2,2-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4-苯氧基二氯苯乙酮和4-叔丁基二氯苯乙酮。作为α-酮醇类光聚合引发剂而言,可以列举例如:2-甲基-2-羟基苯丙酮和1-[4-(2-羟基乙基)苯基]-2-甲基丙烷-1-酮。作为芳香族磺酰氯类光聚合引发剂而言,可以列举例如2-萘磺酰氯。作为光活性肟类光聚合引发剂而言,可以列举例如1-苯基-1,2-丙二酮-2-(O-乙氧基羰基)肟。作为苯偶姻类光聚合引发剂而言,可以列举例如苯偶姻。作为联苯酰类光聚合引发剂而言,可以列举例如联苯酰。作为二苯甲酮类光聚合引发剂而言,可以列举例如:二苯甲酮、苯甲酰基苯甲酸、3,3'-二甲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和聚乙烯基二苯甲酮。作为缩酮类光聚合引发剂而言,可以列举例如:联苯酰二甲基缩酮。作为噻吨酮类光聚合引发剂而言,可以列举例如:噻吨酮、2-氯噻吨酮、2-甲基噻吨酮、2,4-二甲基噻吨酮、异丙基噻吨酮、2,4-二异丙基噻吨酮和十二烷基噻吨酮。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合剂组合物中的光聚合引发剂的含量例如为0.01重量%~3重量%。
作为粘合剂层11形成用的粘合剂组合物而言,可以使用已含有作为粘合剂的丙烯酸类聚合物从而例如能够通过加热干燥而固化的溶剂型粘合剂组合物、乳液型粘合剂组合物。该组合物可以含有根据需要采用的其它成分作为所要形成的粘合剂层11的成分。该粘合剂组合物中的丙烯酸类聚合物可以通过将丙烯酸类聚合物形成用的原料单体成分进行聚合而得到。作为聚合方法而言,可以列举例如:溶液聚合、乳液聚合和本体聚合。进行溶液聚合时,作为溶剂,例如可以使用芳香族烃类、脂肪族烃类、脂环式烃类、酯类和酮类。作为芳香族烃类的溶剂而言,可以列举例如甲苯和苯。作为脂肪族烃类的溶剂而言,可以列举例如正己烷和正庚烷。作为脂环式烃类的溶剂而言,可以列举例如环己烷和甲基环己烷。作为酯类的溶剂而言,可以列举例如乙酸乙酯和乙酸正丁酯。作为酮类的溶剂而言,可以列举例如:甲基乙基酮和甲基异丁基酮。在溶液聚合中,可以使用一种溶剂、也可以使用两种以上溶剂。
为了得到丙烯酸类聚合物而将原料单体成分聚合时,可以使用聚合引发剂。根据聚合反应的种类可以使用例如光聚合引发剂、热聚合引发剂。聚合时,可以使用一种聚合引发剂、也可以使用两种以上聚合引发剂。
作为光聚合引发剂而言,可以列举例如:上述的苯偶姻醚类光聚合引发剂、苯乙酮类光聚合引发剂、α-酮醇类光聚合引发剂、芳香族磺酰氯类光聚合引发剂、光活性肟类光聚合引发剂、苯偶姻类光聚合引发剂、联苯酰类光聚合引发剂、二苯甲酮类光聚合引发剂、缩酮类光聚合引发剂和噻吨酮类光聚合引发剂。光聚合引发剂的使用量例如相对于单体成分总量(100重量份)为0.01重量份~3重量份。
作为热聚合引发剂而言,可以列举例如:偶氮类聚合引发剂、过氧化物类聚合引发剂和氧化还原型聚合引发剂。作为偶氮类聚合引发剂而言,可以列举例如:2,2'-偶氮二异丁腈、2,2'-偶氮双(2-甲基丁腈)、2,2'-偶氮双(2-甲基丙酸)二甲酯和4,4'-偶氮双(4-氰基戊酸)。作为过氧化物类聚合引发剂而言,可以列举例如:过氧化苯甲酰和过氧化马来酸叔丁酯。热聚合引发剂的使用量例如相对于单体成分总量(100重量份)为0.05重量份~0.3重量份。
在进行用于得到上述丙烯酸类聚合物的聚合时,为了调节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分子量,可以使用链转移剂。作为链转移剂而言,可以列举例如:α-硫代甘油、2-巯基乙醇、2,3-二巯基-1-丙醇、辛基硫醇、叔壬基硫醇、十二烷基硫醇(月桂基硫醇)、叔十二烷基硫醇、缩水甘油基硫醇、巯基乙酸、巯基乙酸甲酯、巯基乙酸乙酯、巯基乙酸丙酯、巯基乙酸丁酯、巯基乙酸叔丁酯、巯基乙酸2-乙基己酯、巯基乙酸辛酯、巯基乙酸异辛酯、巯基乙酸癸酯和巯基乙酸十二烷基酯。作为链转移剂而言,可以使用一种链转移剂、也可以使用两种以上链转移剂。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链转移剂,优选使用α-硫代甘油。链转移剂的使用量例如相对于用于得到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总量(100重量份)为0.01重量份~0.5重量份。
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合剂组合物、溶剂型粘合剂组合物、乳液型粘合剂组合物等的、粘合剂层11形成用的粘合剂组合物包含上述丙烯酸类低聚物的情况下,该低聚物可以通过将规定组成的原料单体成分进行聚合而得到。作为聚合方法而言,可以列举例如:溶液聚合、乳液聚合和本体聚合。作为用于溶液聚合的溶剂而言,可以列举作为能够在用于得到丙烯酸类聚合物的溶液聚合中使用的溶剂的如上所述的物质。在该溶液聚合中,可以使用一种溶剂、也可以使用两种以上溶剂。另外,为了得到上述低聚物而将原料单体成分进行聚合时,可以使用聚合引发剂。作为该聚合引发剂而言,可以列举作为能够在用于得到丙烯酸类聚合物的聚合中使用的聚合引发剂的上述光聚合引发剂或热聚合引发剂。聚合时,可以使用一种聚合引发剂、也可以使用两种以上聚合引发剂。
例如以如上所述的方式制造的作为带有剥离衬垫的双面粘合片的粘合片X1中的粘合片主体10或粘合剂层11的外周端11a的一部分或全部区域例如如图2所示位于在粘合片面内方向上与剥离衬垫L1、L2的外周端L1a、L2a相隔的位置处。以使得在粘合片X1的厚度方向的截面中在该片的外周端部例如形成凹形状的方式,粘合剂层11的外周端11a具有位于在粘合片面内方向上与剥离衬垫L1、L2的外周端L1a、L2a相隔的位置处的区域。并且,位于在粘合片面内方向上与剥离衬垫L1、L2的外周端L1a、L2a相隔的位置处的粘合剂层11的外周端11a与该外周端L1a、L2a之间的粘合片面内方向的间隔距离D如上所述为5μm~2000μm。将剥离衬垫L1或剥离衬垫L2从这样的粘合片X1剥离时,如果利用粘合片主体10或粘合剂层11的外周端11a位于在粘合片面内方向上与剥离衬垫L1、L2的外周端L1a、L2a相隔的位置处的部位(外周端间隔部位),则容易进行剥离作业。具体而言,在外周端间隔部位,例如容易使作业人员的指尖接触作为剥离对象的剥离衬垫L1或剥离衬垫L2而不接触粘合剂层11,因此,容易在该剥离衬垫上开始用于剥离的适当的变形从而从作为剥离对象的剥离衬垫与粘合剂层11之间的界面的端部起开始两者的分离。如此,对于粘合片X1而言,例如容易通过手工作业将剥离衬垫L1、L2从粘合片主体10剥离。
另外,在粘合片X1的外周端间隔部位,如上所述,将剥离衬垫L1或剥离衬垫L2剥离时,容易使作业人员的指尖等接触作为剥离对象的剥离衬垫L1或剥离衬垫L2而不接触粘合剂层11。与此同时,在粘合片X1的外周端间隔部位,如上所述,容易在该剥离衬垫上开始用于剥离的适当的变形从而从作为剥离对象的剥离衬垫L1或剥离衬垫L2与粘合剂层11之间的界面的端部起开始两者的分离。这些特征各自对于能够利用外周端间隔部位进行剥离衬垫的剥离的粘合片X1而言,在剥离衬垫剥离时抑制粘合片主体10或粘合剂层11的粘合面11’的一部分被该剥离衬垫拉走而在粘合面11’或粘合剂层11产生局部破损或缺损方面是适合的。
除此以外,对于粘合片X1而言,位于在粘合片面内方向上与剥离衬垫L1、L2的外周端L1a、L2a相隔的位置处的粘合剂层11的外周端11a与该外周端L1a、L2a之间的粘合片面内方向的间隔距离D如上所述为5μm~2000μm。具有这样的构成的粘合片X1如上所述适合于利用粘合剂层的弹性变形和之后的形状恢复而高效地进行制造。作为利用了粘合剂层的弹性变形和之后的形状恢复的结果而产生的剥离衬垫L1、L2的外周端L1a、L2a与粘合剂层11的外周端11a之间的间隔的距离(间隔距离D)倾向于处于较短的5μm~2000μm的范围内。另一方面,为了制造带有例如外廓尺寸比粘合片主体10或粘合剂层11大5000μm以上的剥离衬垫的双面粘合片,例如,制造出在粘合面11’,11’带有外廓尺寸与粘合片主体10或粘合剂层11相同的剥离衬垫的带有剥离衬垫的双面粘合片后,需要将各剥离衬垫更换(貼り替える)为外廓尺寸比粘合片主体10大如上所述范围的剥离衬垫。但是,这样的方法从材料费用、工序数量的观点考虑并不高效。位于在粘合片面内方向上与剥离衬垫L1、L2的外周端L1a、L2a相隔的位置处的粘合剂层11的外周端11a与该外周端L1a、L2a之间的间隔距离D为5μm~2000μm的粘合片X1适合于经过利用了粘合剂层的弹性变形和之后的形状恢复的如上所述的过程而高效地进行制造。
如上所述,作为带有剥离衬垫的双面粘合片的粘合片X1适合于容易进行剥离衬垫L1、L2的剥离作业且抑制剥离衬垫剥离时的粘合剂层11的局部破损或缺损、同时适合于高效地进行制造。除此以外,在粘合片面内方向上位于与剥离衬垫L1、L2的外周端L1a、L2a相隔的位置处的粘合剂层11的外周端11a与该外周端L1a、L2a之间的间隔距离D为5μm~2000μm的粘合片X1适合于在实现对粘合片主体10所要求的尺寸的同时避免粘合片X1的外廓尺寸即剥离衬垫L1、L2的外廓尺寸大幅超过粘合片主体10的尺寸而变得过大。
如上所述,粘合片X1中的粘合片主体10或粘合剂层11的厚度优选为5μm以上、更优选为10μm以上、更优选为25μm以上、更优选为50μm以上、更优选为100μm以上、更优选为200μm以上。这样的构成在实现粘合剂层11对被粘物的充分的粘合力的方面是适合的。另外,粘合剂层11的厚度为25μm以上、优选为50μm以上、更优选为100μm以上、更优选为200μm以上的构成在确保在上述的外周端间隔部位处使剥离衬垫L1、L2的外周端L1a、L2a与粘合剂层11的外周端11a之间的间隔距离D为5μm以上且更长的方面是适合的。这是因为:粘合剂层越厚,该粘合剂层在厚度方向上受到加压力时的该粘合剂层在面内方向上的弹性变形量倾向于越增大。另一方面,从粘合剂层11的形成的容易性的观点考虑,粘合片主体10或粘合剂层11的厚度如上所述优选为1000μm以下、更优选为900μm以下、更优选为800μm以下。
粘合剂层11的23℃下的储能模量如上所述优选为1.0×104Pa以上、更优选为5.0×104Pa以上、更优选为1.0×105Pa以上。这样的构成在对上述外周端间隔部位处的间隔距离D为5μm~2000μm的粘合片X1利用粘合剂层的弹性变形和之后的形状恢复而高效地进行制造的方面是适合的。
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作为带有剥离衬垫的双面粘合片的粘合片X2的局部剖视图。粘合片X2具有包含作为双面粘合片主体的粘合片主体20和剥离衬垫L1、L2的层叠结构。粘合片主体20位于剥离衬垫L1、L2之间,具有包含作为第一粘合剂层的粘合剂层21、作为第二粘合剂层的粘合剂层22和位于该粘合剂层21、22之间的基材23的层叠结构,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透光性。粘合片主体20中的粘合剂层21具有可以粘贴于被粘物的粘合面21’,粘合剂层22具有可以粘贴于被粘物的粘合面22’。这样的粘合片主体20例如为能够在平板显示器等的制造中使用的光学用双面粘合片。液晶显示器等显示装置或触控面板等输入装置具有包含各种基板或膜体的层叠结构部,作为用于接合该层叠结构内相邻的规定的部件间的光学用双面粘合片、或者作为用于填充相邻部件间的间隙的光学用双面粘合片,可以利用粘合片主体20。粘合片X2是带有用于覆盖这样的粘合片主体20中的粘合面21’,22’的剥离衬垫L1、L2的带有剥离衬垫的双面粘合片。
粘合片主体20中的粘合剂层21、22各自含有粘合剂作为主剂。粘合剂层21、22中的粘合剂及其它构成材料与关于上述的粘合剂层11中的粘合剂及其它构成材料所述的材料相同。粘合剂层21和粘合剂层22可以由同一组成的粘合剂组合物形成,也可以由不同组成的粘合剂组合物形成。
粘合剂层21、22的厚度各自优选为5μm以上、更优选为10μm以上、更优选为25μm以上、更优选为50μm以上、更优选为100μm以上、更优选为200μm以上。另外,粘合剂层21、22的厚度各自优选为1000μm以下、更优选为900μm以下、更优选为800μm以下。
光学用的粘合片主体20的厚度方向的雾度优选为3%以下、更优选为2.5%以下、更优选为2%以下、更优选为1.5%以下、更优选为1%以下。雾度为根据JIS K 7136而测定的值。另外,关于光学用的粘合片主体20,可见光波长范围内的总透光率例如为85%以上。总透光率为根据JIS K 7361-1而测定的值。
粘合剂层21、22的23℃下的储能模量各自优选为1.0×104Pa以上、更优选为5.0×104Pa以上、更优选为1.0×105Pa以上。另外,粘合剂层21、22的23℃下的储能模量的上限例如为1.0×107Pa。这样的储能模量如上所述例如可以通过使用动态粘弹性测定装置(商品名“ARES”,Rheometrics公司制造)而进行的动态粘弹性测定求出。
粘合片主体20的基材23是在粘合片主体20中作为支撑体起作用的部位。作为用于形成基材23的材料而言,可以列举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聚酯、聚丙烯或聚乙烯等聚烯烃、聚碳酸酯、聚酰胺、聚酰亚胺、丙烯酸类树脂、聚苯乙烯、醋酯纤维、聚醚砜和三乙酰纤维素。基材23可以包含一种材料,也可以包含两种以上材料。基材23可以具有多层结构。另外,基材23中的粘合剂层21侧的表面和粘合剂层22侧的表面各自可以实施用于提高与粘合剂层的粘附性的表面处理。作为这样的表面处理而言,可以列举电晕处理或等离子体处理等物理性处理以及底涂处理等化学性处理。这样的基材23的厚度为15μm~150μm、优选为25μm~125μm、更优选为38μm~100μm。
粘合片X2的剥离衬垫L1是用于覆盖粘合片主体20中的粘合面21’的元件,在将粘合片主体20贴合于被粘物时将其从粘合片主体20剥离。粘合片X2的剥离衬垫L2是用于覆盖粘合片主体20的粘合面22’的元件,在将粘合片主体20贴合于被粘物时将其从粘合片主体20剥离。粘合片X2的剥离衬垫L1、L2的构成和厚度如以上关于粘合片X1的剥离衬垫L1、L2的构成和厚度所述。
在粘合片X2中,粘合片主体20的粘合剂层21的外周端21a的一部分或全部区域在粘合片面内方向上例如如图4所示位于与剥离衬垫L1、L2的外周端L1a、L2a相隔的位置处。粘合片面内方向是指与粘合片X2或粘合片主体20的厚度方向正交的面内方向。剥离衬垫L1、L2的外周端L1a、L2a在粘合片面内方向上可以处于同一位置、也可以处于不同位置。图4所示的剥离衬垫L1、L2的外周端L1a、L2a在粘合片面内方向上处于同一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具体而言,粘合剂层21的外周端21a的一部分或全部区域在粘合片面内方向上位于相对于剥离衬垫L1中最接近的外周端L1a向粘合片的内侧距离所述剥离衬垫L1中最接近的外周端L1a 5μm~2000μm的位置处、且位于相对于剥离衬垫L2中最接近的外周端L2a向粘合片的内侧距离所述剥离衬垫L2中最接近的外周端L2a 5μm~2000μm的位置处。位于在粘合片面内方向上与剥离衬垫L1的外周端L1a相隔的位置处的粘合剂层21的外周端21a与该外周端L1a之间的粘合片面内方向的间隔距离D1优选为10μm以上、更优选为30μm以上、更优选为40μm以上、更优选为50μm以上。该外周端21a、L1a间的间隔距离D1优选为1500μm以下、更优选为1000μm以下、更优选为500μm以下、更优选为300μm以下。位于在粘合片面内方向上与剥离衬垫L2的外周端L2a相隔的位置处的粘合剂层21的外周端21a与该外周端L2a之间的粘合片面内方向的间隔距离D1优选为10μm以上、更优选为30μm以上、更优选为40μm以上、更优选为50μm以上。该外周端21a、L2a间的间隔距离D1优选为1500μm以下、更优选为1000μm以下、更优选为500μm以下、更优选为300μm以下。另一方面,位于在粘合片面内方向上与剥离衬垫L2的外周端L2a相隔的位置处的粘合剂层22的外周端22a与该外周端L2a之间的粘合片面内方向的间隔距离D2优选为10μm以上、更优选为30μm以上、更优选为40μm以上、更优选为50μm以上。该外周端22a、L2a间的间隔距离D2优选为1500μm以下、更优选为1000μm以下、更优选为500μm以下、更优选为300μm以下。位于在粘合片面内方向上与剥离衬垫L1的外周端L1a相隔的位置处的粘合剂层22的外周端22a与该外周端L1a之间的粘合片面内方向的间隔距离D2优选为10μm以上、更优选为30μm以上、更优选为40μm以上、更优选为50μm以上。该外周端22a、L1a间的间隔距离D2优选为1500μm以下、更优选为1000μm以下、更优选为500μm以下、更优选为300μm以下。
如上所述的构成的粘合片X2例如可以以如下所述的方式进行制造。首先,准备用于经过冲裁加工或切削加工等加工而形成粘合片X2的带有剥离衬垫的双面粘合片原材。该带有剥离衬垫的双面粘合片原材具有包含用于形成剥离衬垫L1的预备第一剥离衬垫、用于形成剥离衬垫L2的预备第二剥离衬垫和位于该预备第一剥离衬垫和预备第二剥离衬垫之间的预备双面粘合片主体的层叠结构。该预备双面粘合片主体具有包含例如位于预备第一剥离衬垫侧且用于形成粘合剂层21的第一粘合剂层、例如位于预备第二剥离衬垫侧且用于形成粘合剂层22的第二粘合剂层和位于该第一粘合剂层和第二粘合剂层之间的基材的层叠结构。粘合剂层21形成用的粘合剂组合物和由该组合物形成粘合剂层21的方法以及粘合剂层22形成用的粘合剂组合物和由该组合物形成粘合剂层22的方法与上述的粘合剂层11形成用的粘合剂组合物和由该组合物形成粘合剂层11的方法相同。接着,在带有剥离衬垫的双面粘合片原材在其厚度方向上受到加压力的状态下,对该粘合片原材实施加工从而形成具有目标外廓尺寸的粘合片X2。在双面粘合片原材在厚度方向上受到加压力的状态下,该原材的预备双面粘合片主体中的作为弹性体的各粘合剂层可以对应于加压力而发生弹性变形,以与加压力相对应的伸长率在原材的面内方向上弹性地伸展,在原材的外周端可以形成从预备第一剥离衬垫或预备第二剥离衬垫与预备双面粘合片主体的基材之间弹性地膨出的状态。作为加工的手段而言,可以列举例如冲裁加工和/或切削加工。作为冲裁加工而言,可以列举例如所谓的汤姆逊加工、即使用汤姆逊刀片进行的冲裁加工。作为切削加工而言,可以列举例如所谓的铣削加工。在该加工工序中,具体而言,以通过加工使得双面粘合片X2的外周端的一部分或全部形成新的形状从而得到目标外廓尺寸的双面粘合片X2的方式对处于在厚度方向上受到加压力的状态的带有剥离衬垫的双面粘合片原材实施冲裁加工和/或切削加工等加工。然后,在解除加压状态而得到的粘合片X2中,粘合剂层21、22从弹性变形状态恢复至非变形状态,形成在加工工序中新产生的粘合片X2的外周端在剥离衬垫L1或剥离衬垫L2与基材23之间向内侧缩进的状态。即,在所制造的粘合片X2中,例如如图4所示,粘合剂层21的外周端21a的一部分或全部区域位于在粘合片面内方向上向内侧与剥离衬垫L1、L2的外周端L1a、L2a相隔的位置处,且粘合剂层22的外周端22a位于在粘合片面内方向上向内侧与剥离衬垫L1、L2的外周端L1a、L2a相隔的位置处。
作为带有剥离衬垫的双面粘合片的粘合片X2中的粘合片主体20所具有的粘合剂层21、22的外周端21a、22a的一部分或全部区域例如如图4所示位于在粘合片面内方向上与剥离衬垫L1、L2的外周端L1a、L2a相隔的位置处。并且,位于在粘合片面内方向上与剥离衬垫L1、L2的外周端L1a、L2a相隔的位置处的粘合剂层21的外周端21a与该外周端L1a、L2a之间的粘合片面内方向的间隔距离D1各自如上所述为5μm~2000μm。另外,如上所述,位于在粘合片面内方向上与剥离衬垫L1、L2的外周端L1a、L2a相隔的位置处的粘合剂层22的外周端22a与该外周端L1a、L2a之间的粘合片面内方向的间隔距离D2各自如上所述为5μm~2000μm。将剥离衬垫L1从这样的粘合片X2剥离时,如果利用粘合片主体20的粘合剂层21的外周端21a至少位于在粘合片面内方向上与剥离衬垫L1的外周端L1a相隔的位置处的部位(第一外周端间隔部位)、粘合剂层22的外周端22a至少位于在粘合片面内方向上与剥离衬垫L2的外周端L2a相隔的位置处的部位(第二外周端间隔部位),则容易进行剥离作业。具体而言,在第一外周端间隔部位,例如容易使作业人员的指尖接触作为剥离对象的剥离衬垫L1而不接触粘合剂层21,因此,容易在剥离衬垫L1上开始用于剥离的适当的变形从而从剥离衬垫L1与粘合剂层21之间的界面的端部起开始两者的分离。另外,在第二外周端间隔部位,例如容易使作业人员的指尖接触作为剥离对象的剥离衬垫L2而不接触粘合剂层22,因此,容易在剥离衬垫L2上开始用于剥离的适当的变形从而从剥离衬垫L2与粘合剂层22之间的界面的端部起开始两者的分离。如此,对于粘合片X2而言,例如容易通过手工作业将剥离衬垫L1、L2从粘合片主体20剥离。
另外,在粘合片X2的第一外周端间隔部位,如上所述,将剥离衬垫L1剥离时,容易使作业人员的指尖等接触作为剥离对象的剥离衬垫L1而不接触粘合剂层21。与此同时,在粘合片X2的第一外周端间隔部位,如上所述,容易在剥离衬垫L1上开始用于剥离的适当的变形从而从作为剥离对象的剥离衬垫L1与粘合剂层21之间的界面的端部起开始两者的分离。在粘合片X2的第二外周端间隔部位,如上所述,将剥离衬垫L2剥离时,容易使作业人员的指尖等接触作为剥离对象的剥离衬垫L2而不接触粘合剂层22。与此同时,在粘合片X2的第二外周端间隔部位,如上所述,容易在剥离衬垫L2上开始用于剥离的适当的变形从而从作为剥离对象的剥离衬垫L2与粘合剂层22之间的界面的端部起开始两者的分离。这些特征各自对于能够利用各外周端间隔部位进行剥离衬垫的剥离的粘合片X2而言,在剥离衬垫剥离时抑制粘合片主体20的粘合面的一部分被该剥离衬垫拉走而在该粘合面或粘合剂层产生局部破损或缺损的方面是适合的。
除此以外,对于粘合片X2而言,位于在粘合片面内方向上与剥离衬垫L1、L2的外周端L1a、L2a相隔的位置处的粘合剂层21的外周端21a与该外周端L1a、L2a之间的粘合片面内方向的间隔距离D1各自如上所述为5μm~2000μm。对于粘合片X2而言,位于在粘合片面内方向上与剥离衬垫L1、L2的外周端L1a、L2a相隔的位置处的粘合剂层22的外周端22a与该外周端L1a、L2a之间的粘合片面内方向的间隔距离D2各自如上所述为5μm~2000μm。具有这样的构成的粘合片X2适合于利用粘合剂层的弹性变形和之后的形状恢复而高效地进行制造。作为利用了粘合剂层的弹性变形和之后的形状恢复的结果而产生的剥离衬垫L1、L2的外周端L1a、L2a与粘合剂层21、22的外周端21a、22a之间的间隔的距离(间隔距离D1,D2),倾向于处于较短的5μm~2000μm的范围内。另一方面,为了制造带有例如外廓尺寸比粘合片主体20或粘合剂层21、22大5000μm以上的剥离衬垫的双面粘合片,例如,制造出在粘合面21’、22’带有外廓尺寸与粘合片主体20或粘合剂层21、22相同的剥离衬垫的带有剥离衬垫的双面粘合片后,需要将各剥离衬垫更换(貼り替える)为外廓尺寸比粘合片主体20大如上所述范围的剥离衬垫。但是,这样的方法从材料费用、工序数量的观点考虑并不高效。位于在粘合片面内方向上与剥离衬垫L1、L2的外周端L1a、L2a相隔的位置处的粘合剂层21、22的外周端21a、22a与该外周端L1a、L2a之间的间隔距离D1、D2为5μm~2000μm的粘合片X2适合于经过利用粘合剂层的弹性变形和之后的形状恢复的如上所述的过程而高效地进行制造。
如上所述,作为带有剥离衬垫的双面粘合片的粘合片X2适合于容易进行剥离衬垫L1、L2的剥离作业且抑制剥离衬垫剥离时的粘合剂层21或粘合剂层22的局部破损或缺损,同时适合于高效地进行制造。除此以外,在粘合片面内方向上位于与剥离衬垫L1、L2的外周端L1a、L2a相隔的位置处的粘合剂层21、22的外周端21a、22a与该外周端L1a、L2a之间的间隔距离D1、D2为5μm~2000μm的粘合片X2适合于在实现对粘合片主体20所要求的尺寸的同时避免粘合片X2的外廓尺寸即剥离衬垫L1、L2的外廓尺寸大幅超过粘合片主体20的尺寸而变得过大。
如上所述,粘合片X2中的粘合剂层21、22的厚度各自优选为5μm以上、更优选为10μm以上、更优选为25μm以上、更优选为50μm以上、更优选为100μm以上、更优选为200μm以上。这样的构成在实现粘合剂层21、22对被粘物的充分的粘合力的方面是适合的。粘合剂层21的厚度为25μm以上、优选为50μm以上、更优选为100μm以上、更优选为200μm以上的构成在确保在上述第一外周端间隔部位处使剥离衬垫L1、L2的外周端L1a、L2a与粘合剂层21的外周端21a之间的间隔距离D1为5μm以上且更长的方面是适合的。粘合剂层22的厚度为25μm以上、优选为50μm以上、更优选为100μm以上、更优选为200μm以上的构成在确保在上述第二外周端间隔部位处使剥离衬垫L1、L2的外周端L1a、L2a与粘合剂层22的外周端22a之间的间隔距离D2为5μm以上且更长的方面是适合的。粘合剂层越厚,该粘合剂层在厚度方向上受到加压力时的该粘合剂层在面内方向上的弹性变形量倾向于越增大。另一方面,从粘合剂层21、22的形成的容易性的观点考虑,粘合剂层21、22的厚度各自如上所述优选为1000μm以下、更优选为900μm以下、更优选为800μm以下。
如上所述,粘合剂层21的23℃下的储能模量优选为1.0×104Pa以上、更优选为5.0×104Pa以上、更优选为1.0×105Pa以上。这样的构成在对上述第一外周端间隔部位的间隔距离D1为5μm~2000μm的粘合片X2利用粘合剂层的弹性变形和之后的形状恢复而高效地进行制造的方面是适合的。如上所述,粘合剂层22的23℃下的储能模量优选为1.0×104Pa以上、更优选为5.0×104Pa以上、更优选为1.0×105Pa以上。这样的构成在对上述第二外周端间隔部位的间隔距离D1为5μm~2000μm的粘合片X2利用粘合剂层的弹性变形和之后的形状恢复高效地进行制造的方面是适合的。
实施例
以下,基于实施例更详细地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丙烯酸类低聚物的制造例]
在反应容器内,将含有60重量份甲基丙烯酸四氢二聚环戊二烯基酯(DCPMA)、40重量份甲基丙烯酸甲酯(MMA)、3.5重量份作为链转移剂的α-硫代甘油和100重量份作为聚合溶剂的甲苯的混合物在70℃下、在氮气气氛下搅拌1小时。接着,将0.2重量份作为聚合引发剂的2,2'-偶氮二异丁腈添加到反应容器内的混合物中而制备反应溶液,并在70℃下进行了2小时反应。接着,在80℃下进行了2小时反应。然后,将反应容器内的反应溶液置于130℃的温度气氛下,从该反应溶液中干燥除去甲苯、链转移剂和未反应单体。由此,得到了固体形状的丙烯酸类低聚物。该丙烯酸类低聚物的重均分子量(Mw)为5.1×103
[丙烯酸类粘合剂组合物C1的制备例]
在含有78重量份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18重量份N-乙烯基-2-吡咯烷酮(NVP)和4重量份丙烯酸2-羟基乙酯(HEA)的单体混合物中添加0.035重量份第一光聚合引发剂(商品名“Irgacure 651”,巴斯夫公司制造)和0.035重量份第二光聚合引发剂(商品名“Irgacure 184”,巴斯夫公司制造),然后对于该混合物在使用粘度测定装置测定其粘度的同时使用紫外线照射装置照射紫外线直到该混合物的粘度达到约20Pa·s。在粘度测定中,装置的转子旋转速度设定为10rpm,测定温度设定为30℃。由此,得到了作为混合物中的单体成分的一部分聚合而成的部分聚合物的预聚物组合物(含有未经过聚合反应的单体成分)。然后,将100重量份该预聚物组合物、11.8重量份上述丙烯酸类低聚物、17.6重量份丙烯酸2-羟基乙酯(HEA)、0.294重量份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HDDA)和0.353重量份硅烷偶联剂(商品名“KBM-403”,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混合。由此,得到了丙烯酸类粘合剂组合物(丙烯酸类粘合剂组合物C1)。
[丙烯酸类粘合剂组合物C2的制备例]
在含有67重量份丙烯酸正丁酯(BA)、14重量份丙烯酸环己酯(CHA)和19重量份丙烯酸4-羟基丁酯(HBA)的单体混合物中添加0.09重量份第一光聚合引发剂(商品名“Irgacure 651”,巴斯夫公司制造)和0.09重量份第二光聚合引发剂(商品名“Irgacure184”,巴斯夫公司制造),然后对于该混合物在使用粘度测定装置测定其粘度的同时使用紫外线照射装置照射紫外线直到该混合物的粘度达到约20Pa·s。在粘度测定中,装置的转子旋转速度设定为10rpm,测定温度设定为30℃。由此,得到了作为混合物中的单体成分的一部分聚合而成的部分聚合物的预聚物组合物(含有未经过聚合反应的单体成分)。然后,将100重量份该预聚物组合物、9重量份丙烯酸2-羟基乙酯(HEA)、8重量份丙烯酸4-羟基丁酯(HBA)、0.12重量份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DPHA)和0.3重量份硅烷偶联剂(商品名“KBM-403”,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混合。由此,得到了丙烯酸类粘合剂组合物(丙烯酸类粘合剂组合物C2)。
[实施例1]
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类的第一剥离衬垫(厚度125μm,轻剥离型,日东电工株式会社制造)上涂布上述丙烯酸类粘合剂组合物C1,从而形成了粘合剂组合物层。接着,在该粘合剂组合物层上层叠PET类的第二剥离衬垫(厚度125μm,重剥离型,日东电工株式会社制造),覆盖该粘合剂组合物层从而阻隔氧气。以这样的方式得到了具有[第一剥离衬垫/粘合剂组合物层/第二剥离衬垫]的层叠构成的层叠体(层叠体L1’)。接着,使用黑光灯(株式会社东芝制造)从第一剥离衬垫侧对该层叠体L1’照射300秒照度为3mW/cm2的紫外线。由此使层叠体L1’的粘合剂组合物层固化而形成粘合剂层,从而得到了具有[第一剥离衬垫/粘合剂层/第二剥离衬垫]的层叠构成的层叠体(层叠体L1)。该层叠体L1中的粘合剂层的厚度为500μm。接着,对该层叠体L1进行了汤姆逊加工。具体而言,使用冲裁加工机和汤姆逊刀片将层叠体L1冲裁为11.6英寸大小(长边196.4mm×短边104mm)。在该加工中,在与层叠体L1接触的同时对其进行冲裁加工的汤姆逊刀片在层叠体L1的厚度方向上对层叠体L1施加加压力的状态下,实施了在该层叠体L1中形成新的整个外周端的冲裁加工。以如上所述的方式制作了具有包含一对剥离衬垫和它们之间的双面粘合片主体(粘合剂层)的层叠结构的实施例1的双面粘合片。实施例1的双面粘合片的第一剥离衬垫和第二剥离衬垫的外周端在粘合片面内方向上位于同一位置。实施例1的双面粘合片的粘合剂层的外周端在粘合片面内方向上位于自第一剥离衬垫和第二剥离衬垫的外周端起向内侧5μm~2000μm的范围内。在实施例1的双面粘合片的长边中,粘合剂层外周端与剥离衬垫外周端之间的粘合片面内方向的间隔中的最长距离与最短距离的平均(长边中的平均间隔距离)为47μm。在实施例1的双面粘合片的短边中,粘合剂层外周端与剥离衬垫外周端之间的粘合片面内方向的间隔中的最长距离与最短距离的平均(短边中的平均间隔距离)为38μm。
[实施例2]
对位置对准而重叠的10片实施例1的双面粘合片进行了铣削加工。具体而言,首先,在虎钳结构的夹具所具有的一对夹板之间将10片实施例1的双面粘合片的层叠物以在其外周端及外周端附近露出的同时加压力能够在其厚度方向上作用于夹板间的方式夹住。然后,在以使得来源于粘合剂层的粘合剂在层叠物外周端部分地向外部膨出的方式调节了作用于该层叠物的厚度方向的夹板间的加压力的状态下,对整个层叠物外周端使用旋转刀片实施了切削量1.0mm的切削加工。然后,将层叠物从夹板间的加压力中释放。以如上所述的方式制作了具有包含一对剥离衬垫和它们之间的双面粘合片主体(粘合剂层)的层叠结构的实施例2的双面粘合片。实施例2的双面粘合片的第一剥离衬垫和第二剥离衬垫的外周端在粘合片面内方向上位于同一位置。实施例2的双面粘合片的粘合剂层的外周端在粘合片面内方向上位于自第一剥离衬垫和第二剥离衬垫的外周端起向内侧5μm~2000μm的范围内。在实施例2的双面粘合片的长边中,粘合剂层外周端与剥离衬垫外周端之间的粘合片面内方向的间隔中的最长距离与最短距离的平均(长边中的平均间隔距离)为170μm。在实施例2的双面粘合片的短边中,粘合剂层外周端与剥离衬垫外周端之间的粘合片面内方向的间隔中的最长距离与最短距离的平均(短边中的平均间隔距离)为135μm。
[实施例3]
使用上述丙烯酸类粘合剂组合物C2代替丙烯酸类粘合剂组合物C1,且将所形成的粘合剂层的厚度设定为250μm代替500μm,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了具有包含一对剥离衬垫和它们之间的双面粘合片主体(粘合剂层)的层叠结构的实施例3的双面粘合片。实施例3的双面粘合片的第一剥离衬垫和第二剥离衬垫的外周端在粘合片面内方向上处于同一位置。实施例3的双面粘合片的粘合剂层的外周端在粘合片面内方向上位于自第一剥离衬垫和第二剥离衬垫的外周端起向内侧5μm~2000μm的范围内。在实施例3的双面粘合片的长边中,粘合剂层外周端与剥离衬垫外周端之间的粘合片面内方向的间隔中的最长距离与最短距离的平均(长边中的平均间隔距离)为11μm。在实施例3的双面粘合片的短边中,粘合剂层外周端与剥离衬垫外周端之间的粘合片面内方向的间隔中的最长距离与最短距离的平均(短边中的平均间隔距离)为13μm。
[实施例4]
使用实施例3的双面粘合片代替实施例1的双面粘合片,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式制作了具有包含一对剥离衬垫和它们之间的双面粘合片主体(粘合剂层)的层叠结构的实施例4的双面粘合片。实施例4的双面粘合片的第一剥离衬垫和第二剥离衬垫的外周端在粘合片面内方向上处于同一位置。实施例4的双面粘合片的粘合剂层的外周端在粘合片面内方向上位于自第一剥离衬垫和第二剥离衬垫的外周端起向内侧5μm~2000μm的范围内。在实施例4的双面粘合片的长边中,粘合剂层外周端与剥离衬垫外周端之间的粘合片面内方向的间隔中的最长距离与最短距离的平均(长边中的平均间隔距离)为170μm。在实施例4的双面粘合片的短边中,粘合剂层外周端与剥离衬垫外周端之间的粘合片面内方向的间隔中的最长距离与最短距离的平均(短边中的平均间隔距离)为150μm。
[实施例5]
<第一粘合剂层的形成>
在对厚度为80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商品名“COSMOSHINE SRF”,东洋纺株式会社制造)的双面实施电晕处理而得到的基材的单面上涂布上述丙烯酸类粘合剂组合物C1,从而形成了粘合剂组合物层。接着,在该粘合剂组合物层上进一步层叠PET类的第一剥离衬垫(厚度125μm,轻剥离型,日东电工株式会社制造),覆盖该粘合剂组合物层从而阻隔氧气。以这样的方式得到了具有[第一剥离衬垫/粘合剂组合物层/基材]的层叠构成的层叠体(层叠体L2’)。接着,使用黑光灯(株式会社东芝制造)从第一剥离衬垫侧对该层叠体L2’照射300秒照度为3mW/cm2的紫外线。由此使层叠体L2’的粘合剂组合物层固化而形成粘合剂层(第一粘合剂层),从而得到了具有[第一剥离衬垫/粘合剂层(第一粘合剂层)/基材]的层叠构成的层叠体(层叠体L2)。层叠体L2中的第一粘合剂层的厚度为100μm。
<第二粘合剂层的形成>
在PET类第三剥离衬垫(厚度125μm,轻剥离型,日东电工株式会社制造)上涂布上述丙烯酸类粘合剂组合物C1,从而形成了粘合剂组合物层。接着,在该粘合剂组合物层上进一步层叠PET类的第二剥离衬垫(厚度125μm,重剥离型,日东电工株式会社制造),覆盖该粘合剂组合物层从而阻隔氧气。以这样的方式得到了具有[第三剥离衬垫/粘合剂组合物层/第二剥离衬垫]的层叠构成的层叠体(层叠体L3’)。接着,使用黑光灯(株式会社东芝制造)从第三剥离衬垫侧对该层叠体L3’照射300秒照度为3mW/cm2的紫外线。由此使层叠体L3’的粘合剂组合物层固化而形成粘合剂层(第二粘合剂层),从而得到了具有[第三剥离衬垫/粘合剂层(第二粘合剂层)/第二剥离衬垫]的层叠构成的层叠体(层叠体L3)。层叠体L3中的第二粘合剂层的厚度为500μm。
<双面粘合片的制作>
从层叠体L3(第三剥离衬垫/第二粘合剂层/第二剥离衬垫)中剥离第三剥离衬垫,然后经由通过该剥离而露出的第二粘合剂层表面,将单侧带有剥离衬垫的第二粘合剂层与上述层叠体L2的基材的露出面贴合。由此,得到了具有[第一剥离衬垫/第一粘合剂层(厚度100μm)/基材(厚度80μm)/第二粘合剂层(厚度500μm)/第二剥离衬垫]的层叠构成的层叠体(层叠体L4)。接着,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式对该层叠体L4进行汤姆逊加工,制作了具有包含一对剥离衬垫和它们之间的双面粘合片主体(第一粘合剂层/基材/第二粘合剂层)的层叠结构的实施例5的双面粘合片。实施例5的双面粘合片的第一剥离衬垫和第二剥离衬垫的外周端在粘合片面内方向上处于同一位置。实施例5的双面粘合片的粘合剂层的外周端在粘合片面内方向上位于自第一剥离衬垫和第二剥离衬垫的外周端起向内侧5μm~2000μm的范围内。在实施例5的双面粘合片的长边中,粘合剂层外周端与剥离衬垫外周端之间的粘合片面内方向的间隔中的最长距离与最短距离的平均(长边中的平均间隔距离)为53μm。在实施例5的双面粘合片的短边中,粘合剂层外周端与剥离衬垫外周端之间的粘合片面内方向的间隔中的最长距离与最短距离的平均(短边中的平均间隔距离)为27μm。
[实施例6]
使用实施例5的双面粘合片10片代替实施例1的双面粘合片10片,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式制作了具有包含一对剥离衬垫和它们之间的双面粘合片主体(第一粘合剂层/基材/第二粘合剂层)的层叠结构的实施例6的双面粘合片。实施例6的双面粘合片的第一剥离衬垫和第二剥离衬垫的外周端在粘合片面内方向上处于同一位置。实施例6的双面粘合片的粘合剂层的外周端在粘合片面内方向上位于自第一剥离衬垫和第二剥离衬垫的外周端起向内侧5μm~2000μm的范围内。在实施例6的双面粘合片的长边中,粘合剂层外周端与剥离衬垫外周端之间的粘合片面内方向的间隔中的最长距离与最短距离的平均(长边中的平均间隔距离)为113μm。在实施例6的双面粘合片的短边中,粘合剂层外周端与剥离衬垫外周端之间的粘合片面内方向的间隔中的最长距离与最短距离的平均(短边中的平均间隔距离)为130μm。
[比较例1]
进行了使用切割刀的切割加工代替汤姆逊加工,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了比较例1的带有剥离衬垫的双面粘合片。在比较例1的双面粘合片的外周端,粘合剂层从剥离衬垫间突出。
[比较例2]
进行了使用切割刀的切割加工代替汤姆逊加工,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3相同的方式制作了比较例2的带有剥离衬垫的双面粘合片。在比较例2的双面粘合片的外周端,粘合剂层从剥离衬垫间突出。
<粘合剂层的储能模量>
通过动态粘弹性测定,求出关于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各双面粘合片中的各粘合剂层的储能模量。在供于动态粘弹性测定的测定用样品的制作中,首先,对于每个作为测定对象的粘合剂层,以与实施例1的层叠体L1同样的方式制作了具有[第一剥离衬垫/粘合剂层/第二剥离衬垫]的层叠构成的所需数量的层叠体(层叠体L1)。对于每个测定对象所制作的所需数量的层叠体L1中的各粘合剂层的厚度与该作为测定对象的粘合剂层的厚度相同。接着,将剥离衬垫从所制作的各层叠体L1中剥离,将粘合剂层彼此依次贴合。以这样的方式对于每个作为测定对象的粘合剂层,制作了厚度约2mm的层叠粘合剂层片。接着,对该层叠粘合剂层片进行冲裁而得到圆柱状的颗粒(直径7.9mm),将其作为测定用样品。使用动态粘弹性测定装置(商品名“ARES”,Rheometric公司制造),将所制作的各测定用样品固定于直径7.9mm平行板夹具,然后进行了动态粘弹性测定。在该测定中,将测定模式设定为剪切模式,将测定温度范围设定为-70℃~150℃,将升温速度设定为5℃/分钟,将频率设定为1Hz。由此,测定了各测定用样品的储能模量G’的温度依赖性。将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各双面粘合片中的各粘合剂层的23℃下的储能模量(G’)的值示于表1和表2中。
<剥离衬垫剥离时的粘合剂层的破损/缺损>
对于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各双面粘合片,考察了剥离衬垫剥离时的粘合剂层的破损、缺损的有无。具体而言,通过手工作业将双面粘合片所带有的一对剥离衬垫中的轻剥离型的剥离衬垫剥离时,将在剥下的剥离衬垫上没有粘合剂附着的情况评价为良好(○),将在剥下的剥离衬垫上有粘合剂附着的情况评价为不良(×)。
[评价]
具有本发明的构成的实施例1~6的双面粘合片均抑制了剥离衬垫剥离时的粘合剂层的局部破损或缺损。与此相对,比较例1、2的双面粘合片均在剥离衬垫剥离时产生粘合剂层的局部破损或缺损。

Claims (13)

1.一种双面粘合片,其中,
所述双面粘合片具有包含第一剥离衬垫、第二剥离衬垫、和具有至少一层粘合剂层并位于所述第一剥离衬垫与第二剥离衬垫之间的双面粘合片主体的层叠结构,并且
所述粘合剂层的外周端的至少一部分区域在粘合片面内方向上位于自所述第一剥离衬垫的外周端和所述第二剥离衬垫的外周端起向内侧距离所述第一剥离衬垫的外周端和所述第二剥离衬垫的外周端5μm~2000μm的位置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粘合片,其中,所述粘合剂层的外周端在粘合片面内方向上位于自所述第一剥离衬垫的外周端和所述第二剥离衬垫的外周端起向内侧距离所述第一剥离衬垫的外周端和所述第二剥离衬垫的外周端5μm~2000μm的位置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粘合片,其中,所述粘合剂层的厚度为25μm以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粘合片,其中,所述粘合剂层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合剂组合物的固化物。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粘合片,其中,所述双面粘合片主体的雾度为3%以下。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双面粘合片,其中,所述粘合剂层的23℃下的储能模量为1.0×104Pa以上。
7.一种双面粘合片,其中,
所述双面粘合片具有包含第一剥离衬垫、第二剥离衬垫、和位于该第一剥离衬垫与第二剥离衬垫之间的双面粘合片主体的层叠结构,该双面粘合片主体具有包含第一粘合剂层、第二粘合剂层、和位于该第一粘合剂层与第二粘合剂层之间的基材的层叠结构,并且
所述第一粘合剂层的外周端的至少一部分区域在粘合片面内方向上位于自所述第一剥离衬垫的外周端和所述第二剥离衬垫的外周端起向内侧距离所述第一剥离衬垫的外周端和所述第二剥离衬垫的外周端5μm~2000μm的位置处,
所述第二粘合剂层的外周端的至少一部分区域在粘合片面内方向上位于自所述第一剥离衬垫的外周端和所述第二剥离衬垫的外周端起向内侧距离所述第一剥离衬垫的外周端和所述第二剥离衬垫的外周端5μm~2000μm的位置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面粘合片,其中,所述第一粘合剂层的外周端在粘合片面内方向上位于自所述第一剥离衬垫的外周端和所述第二剥离衬垫的外周端起向内侧距离所述第一剥离衬垫的外周端和所述第二剥离衬垫的外周端5μm~2000μm的位置处。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面粘合片,其中,所述第二粘合剂层的外周端在粘合片面内方向上位于自所述第一剥离衬垫的外周端和所述第二剥离衬垫的外周端起向内侧距离所述第一剥离衬垫的外周端和所述第二剥离衬垫的外周端5μm~2000μm的位置处。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面粘合片,其中,所述第一粘合剂层的厚度和/或所述第二粘合剂层的厚度为25μm以上。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面粘合片,其中,所述第一粘合剂层和/或所述第二粘合剂层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合剂组合物的固化物。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面粘合片,其中,所述双面粘合片主体的雾度为3%以下。
13.如权利要求7~12中任一项所述的双面粘合片,其中,所述第一粘合剂层的23℃下的储能模量和/或所述第二粘合剂层的23℃下的储能模量为1.0×104Pa以上。
CN201710630642.3A 2016-07-28 2017-07-28 双面粘合片 Active CN1076634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92356.8A CN115746721A (zh) 2016-07-28 2017-07-28 双面粘合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48411A JP6870933B2 (ja) 2016-07-28 2016-07-28 両面粘着シート
JP2016-148411 2016-07-28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92356.8A Division CN115746721A (zh) 2016-07-28 2017-07-28 双面粘合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63426A true CN107663426A (zh) 2018-02-06
CN107663426B CN107663426B (zh) 2023-02-21

Family

ID=6107575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30642.3A Active CN107663426B (zh) 2016-07-28 2017-07-28 双面粘合片
CN202211292356.8A Pending CN115746721A (zh) 2016-07-28 2017-07-28 双面粘合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92356.8A Pending CN115746721A (zh) 2016-07-28 2017-07-28 双面粘合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870933B2 (zh)
KR (1) KR102419875B1 (zh)
CN (2) CN107663426B (zh)
TW (1) TWI74434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04143B2 (ja) * 2018-02-13 2023-07-0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シートおよび粘着シート積層体
KR102477568B1 (ko) 2020-06-16 2022-12-15 서울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1 mm 이하 크기 생체 시료의 투명화 전처리 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생체 시료의 투명화 방법
WO2023281465A1 (en) * 2021-07-08 2023-01-12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Double-sided adhesive film and cooler filter screen assembly including the same
JP7444910B2 (ja) * 2022-02-03 2024-03-06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フレキシブルデバイス用粘着シート、フレキシブル積層体およびフレキシブルデバイス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51847A (ja) * 2006-08-22 2008-03-06 Mitsubishi Plastics Ind Ltd 光学部材
CN100414324C (zh) * 2002-10-28 2008-08-27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粘合型光学薄膜,用于生产粘合型光学薄膜的方法和图像显示设备
CN102051133A (zh) * 2009-11-09 2011-05-11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光学用粘合片
JP2015030765A (ja) * 2013-07-31 2015-02-1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シート、粘着層付き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04854488A (zh) * 2012-12-10 2015-08-19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双面带粘合剂的光学薄膜以及使用该光学薄膜制造图像显示装置的方法
CN105038621A (zh) * 2014-04-17 2015-11-11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无基材的双面粘合片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08187B2 (ja) * 2002-10-28 2009-01-1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型光学フィルム、粘着型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5817141B2 (ja) 2010-09-30 2015-11-1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2012137607A (ja) * 2010-12-27 2012-07-19 Sony Corp 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電子機器
JP2012188595A (ja) 2011-03-11 2012-10-04 Unon Giken:Kk 光学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光学用両面粘着テープ、光学用両面粘着テープ付き光学部材及び光学デバイス
JP6050660B2 (ja) * 2011-11-22 2016-12-21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粘着剤、及び粘着シート
JP5912772B2 (ja) * 2012-03-30 2016-04-27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基材レス両面粘着テープ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粘着ロー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5200698A (ja) 2014-04-04 2015-11-12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透明樹脂層、粘着剤層付偏光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15212359A (ja) * 2014-04-17 2015-11-2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基材レス両面粘着シート
JP6538332B2 (ja) * 2014-11-17 2019-07-03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用両面粘着シート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14324C (zh) * 2002-10-28 2008-08-27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粘合型光学薄膜,用于生产粘合型光学薄膜的方法和图像显示设备
JP2008051847A (ja) * 2006-08-22 2008-03-06 Mitsubishi Plastics Ind Ltd 光学部材
CN102051133A (zh) * 2009-11-09 2011-05-11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光学用粘合片
CN104854488A (zh) * 2012-12-10 2015-08-19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双面带粘合剂的光学薄膜以及使用该光学薄膜制造图像显示装置的方法
JP2015030765A (ja) * 2013-07-31 2015-02-1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シート、粘着層付き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05038621A (zh) * 2014-04-17 2015-11-11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无基材的双面粘合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80013747A (ko) 2018-02-07
JP2018016727A (ja) 2018-02-01
CN115746721A (zh) 2023-03-07
TW201809183A (zh) 2018-03-16
JP6870933B2 (ja) 2021-05-12
KR102419875B1 (ko) 2022-07-12
TWI744347B (zh) 2021-11-01
CN107663426B (zh) 2023-0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41269B (zh) 粘合片
JP7175622B2 (ja) アクリル系粘着剤組成物および粘着シート
TW201711848A (zh) 基於丙烯酸之撓性總成層
CN107663426A (zh) 双面粘合片
WO2021193719A1 (ja) 粘着剤組成物、粘着剤および粘着シート
CN107541149A (zh) 光学用粘合片、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膜和液晶显示装置
JP7253903B2 (ja) 粘着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KR20230023677A (ko) 표면 보호 필름
WO2021024862A1 (ja) 光架橋性粘着剤およびその利用
WO2017138609A1 (ja) 紫外線硬化型アクリル系ポリマ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紫外線硬化型ホットメルト接着剤
JP6697395B2 (ja) 紫外線硬化型アクリル系ポリマー及びこれを含む紫外線硬化型アクリル系ホットメルト接着剤
JP7166052B2 (ja) 粘着シート
US20190161650A1 (en)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sheet
TW202244214A (zh) 可折疊式裝置用光學黏著片材
CN107163867A (zh) 光学用粘合片、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和液晶显示装置
JP7064560B2 (ja) 両面粘着シート
TWI740975B (zh) 光學用雙面黏著帶
WO2023276654A1 (ja) カバーフィルム付き光学フィルム
WO2024010042A1 (ja) 粘着剤および粘着シート
US20220106501A1 (en)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 sheet,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equipped optical film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JP2023107668A (ja) 光学粘着シート
CN116042128A (zh) 带剥离衬垫的光学粘合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