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15701B -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制造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制造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15701B
CN107515701B CN201710764392.2A CN201710764392A CN107515701B CN 107515701 B CN107515701 B CN 107515701B CN 201710764392 A CN201710764392 A CN 201710764392A CN 107515701 B CN107515701 B CN 1075157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common electrode
line
via hole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76439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15701A (zh
Inventor
胡祖权
马小叶
马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Xinsheng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Xinsheng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Xinsheng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76439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515701B/zh
Publication of CN1075157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15701A/zh
Priority to PCT/CN2018/084993 priority patent/WO2019041860A1/zh
Priority to US16/335,807 priority patent/US11093072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157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157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4Connections between sensors and controllers, e.g. routing lin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 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6Details of scanning methods, e.g. sampling time, grouping of sub areas or time sharing with display driv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40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41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 H01L29/423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not carrying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42312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 H01L29/42316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f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4232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f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insulated gate
    • H01L29/42384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f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insulated gate for thin film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e.g. characterised by the thickness or the shape of the insulator or the dimensions, the shape or the lay-out of the conducto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8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for error correction or compensation, e.g. based on parallax, calibration or alignment
    • G06F3/04184Synchronisation with the driving of the display or the backlighting unit to avoid interferences generated internal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制造方法、触控显示装置,涉及触控显示技术领域。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栅线、数据线和公共电极;沿平行于栅线的方向,触控显示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控分区,触控分区包括公共电极线和触控信号线,公共电极线与栅线平行,并与对应的公共电极连接;触控信号线与数据线平行,每条触控信号线与至少一条公共电极线连接;触控信号线和公共电极线用于在每帧时间的显示时段向对应的公共电极传输显示电位信号,还用于在每帧时间的触控时段逐行向公共电极传输触控驱动信号,还用于传输触控感测信号。

Description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制造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控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制造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触控显示装置是一种即可以实现显示又可以实现触控的装置,目前,触控显示装置通常包括触控显示面板,触控显示面板通常包括显示面板和触控面板,根据触控面板与显示面板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将触控显示面板划分为内置式触控显示面板和外挂式触控显示面板(Out-cell),其中,内置式触控显示面板又可以分为内置面内式触控显示面板(In-cell)和内置面上式触控显示面板(On-cell),由于内置面内式触控显示面板(In-cell)便于制造轻薄化的产品,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现有的内置面内式触控显示面板(In-cell)中,触控感测单元设置在显示面板内,根据触控感测单元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电阻式、电容式、光学式等,其中由于采用电容式触控感测单元的触控显示面板可以实现多点控制和高灵敏度而被业内广泛应用。电容式触控感测单元通常包括发射电极和感测电极,当制造触控显示面板时,通常需要利用构图工艺形成触控感测单元的发射电极和感测电极,造成制造触控显示面板时的工艺复杂;同时,在现有的触控显示面板中,发射电极通常沿与栅线平行的方向设置,感测电极通常沿与数据线平行的方向设置,位于同一行的发射电极利用与栅线平行的发射电极线连接,发射电极线需要穿过触控显示面板两侧的边框与触控驱动芯片连接,因而导致需要在触控显示面板两侧的边框预留出用于布置发射电极线的空间,不利于触控显示面板的窄边框化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用于简化触控显示面板时的工艺,并方便触控显示面板的窄边框设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多条栅线、多条数据线和多个公共电极;沿平行于所述栅线的方向,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控分区,所述触控分区包括多条公共电极线和多条触控信号线,所述公共电极线的数量大于或等于所述触控信号线的数量;其中,所述公共电极线与所述栅线平行,每条所述公共电极线与对应于该条公共电极线的所述公共电极连接,且所述触控分区为多个时,相邻的两个所述触控分区的公共电极线互不连接;所述触控信号线与所述数据线平行,每条所述触控信号线与至少一条所述公共电极线连接,且每条所述公共电极线仅与其中一条所述触控信号线连接;所述触控信号线和所述公共电极线用于在每帧时间的显示时段向对应的所述公共电极传输显示电位信号,还用于在每帧时间的触控时段逐行向公共电极传输触控驱动信号,还用于传输触控感测信号。
优选地,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由多条所述栅线和多条所述数据线限定出的呈阵列排布的多个子像素单元,每个所述子像素单元包括一个所述公共电极;所述触控分区内,所述公共电极线的数量与所述栅线的数量相同,每条所述公共电极线与对应于该公共电极线的一行所述子像素单元中各所述子像素单元的所述公共电极连接。
优选地,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由多条所述栅线和多条所述数据线限定出的呈阵列排布的多个子像素单元;所述触控分区内,相邻的至少两个所述子像素单元共用一个所述公共电极,每条所述公共电极线与对应于该公共电极线的一行所述公共电极中各所述公共电极连接。
优选地,所述公共电极线的数量与所述触控信号线的数量相同,所述公共电极线与所述触控信号线一一对应连接。
优选地,所述公共电极线与所述栅线同层设置,所述触控信号线与所述数据线同层设置。
优选地,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衬底基板、薄膜晶体管、像素电极和钝化层;所述像素电极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上;所述薄膜晶体管包括栅极、栅极绝缘层、有源层、源极和漏极,其中,所述栅极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上,且与所述栅线同层设置,所述栅极与对应的所述栅线连接;所述栅极绝缘层覆盖所述衬底基板、所述像素电极、所述栅极、所述栅线和所述公共电极线;所述有源层位于所述栅极绝缘层上;所述源极和所述漏极分别与所述有源层接触,且与所述数据线同层设置,所述源极与对应的所述数据线连接,所述漏极与对应的所述像素电极连接;所述钝化层覆盖所述栅极绝缘层、所述源极、所述漏极、所述数据线和所述触控信号线;所述公共电极位于所述钝化层上。
优选地,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过孔、第二过孔、第三过孔、第四过孔、第一导电连接部和第二导电连接部;其中,所述第一过孔贯穿所述钝化层和所述栅极绝缘层,且所述第一过孔同时暴露出所述像素电极和所述漏极,所述第一导电连接部填充所述第一过孔,所述漏极与所述像素电极通过所述第一导电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过孔贯穿所述钝化层,所述第二过孔暴露出所述触控信号线,所述第三过孔贯穿所述钝化层和所述栅极绝缘层,所述第三过孔暴露出所述公共电极线,所述第二导电连接部填充所述第二过孔和所述第三过孔,所述公共电极线与所述触控信号线通过所述第二导电连接部对应连接;所述第四过孔贯穿所述钝化层和所述栅极绝缘层,所述第四过孔暴露出所述公共电极线,所述公共电极通过所述第四过孔与所述公共电极线对应连接。
优选地,所述公共电极通过至少两个所述第四过孔与所述公共电极线对应连接。
在本发明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中,沿平行于栅线的方向分为一个或多个触控分区,每个触控分区包括平行于栅线的多条公共电极线和平行于数据线的多条触控信号线,每条公共电极线与对应于该条公共电极线的公共电极连接,且触控分区为多个时,相邻的两个触控分区的公共电极线互不连接;触控信号线与数据线平行,每条触控信号线与至少一条公共电极线连接;在每帧时间的显示时段,通过触控信号线、公共电极线向对应的公共电极传输显示电位信号,此时,公共电极与像素电极之间产生电场,以对光的控制,实现触控显示装置的显示功能,在每帧时间的触控时段,通过触控信号线、公共电极线逐行向公共电极传输触控驱动信号,并通过触控信号线、公共电极线传输触控感测信号,此时,连接在与同一条触控信号线连接的公共电极线上的公共电极构成一个触控感测单元,用于感测触控并产生触控感测信号,从而实现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因此,在本发明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中,公共电极既充当触控显示面板在显示时段用于控制光的功能,也充当触控显示面板在触控时段用于感测触控并产生触控感测信号的功能,即本发明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中无需额外设置触控感测单元的发射电极和感测电极,以避免采用构图工艺单独形成发射电极和感测电极,从而可以简化制造触控显示面板时的工艺。
同时,在本发明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中,沿平行于栅线的方向分为一个或多个触控分区,每个触控分区包括平行于栅线的多条公共电极线和平行于数据线的多条触控信号线,每条公共电极线与对应于该条公共电极线的公共电极连接,且触控分区为多个时,相邻的两个触控分区的公共电极线互不连接;触控信号线与数据线平行,每条触控信号线与至少一条公共电极线连接;在每帧时间的显示时段,通过触控信号线、公共电极线向对应的公共电极传输显示电位信号,此时,公共电极与像素电极之间产生电场,以对光的控制,实现触控显示装置的显示,在每帧时间的触控时段,通过触控信号线、公共电极线向对应的公共电极传输触控驱动信号,并通过触控信号线、公共电极线传输触控感测信号,此时,连接在与同一条触控信号线连接的公共电极线上的公共电极构成一个触控感测单元,用于感测触控并产生触控感测信号,从而实现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因此,将触控信号线与外部显示驱动芯片和触控驱动芯片连接即可实现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和触控,而由于触控信号线与数据线平行,因而触控信号线可以直接延伸至触控显示面板位于数据线一端的引脚区,以实现与显示驱动芯片和触控驱动芯片的连接,而无需穿过触控显示面板两侧的边框,因此,无需在触控显示面板两侧的边框预留出用于布置触控信号线的空间,从而有利于触控显示面板的窄边框化设计。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用于简化触控显示面板时的工艺,并方便触控显示面板的窄边框设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所述触控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
所述触控显示装置与上述触控显示面板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用于简化触控显示面板时的工艺,并方便触控显示面板的窄边框设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用于驱动如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包括:将每帧时间划分为显示时段和触控时段;其中,
在所述显示时段,通过触控信号线、公共电极线向对应的公共电极传输显示电位信号;
在所述触控时段,通过所述触控信号线、所述公共电极线逐行向所述公共电极传输触控驱动信号,并通过所述触控信号线、所述公共电极线传输触控感测信号,以判断触控位置。
进一步地,判断触控位置,包括:
将所述触控感测信号与所述触控感测信号被传出时对应于所述触控时段内的时段内未发生触控时的标准信号比较;
当所述触控感测信号大于所述触控感测信号被传出时对应于所述触控时段内的时段内未发生触控时的标准信号时,确定触控位置处于与传出所述触控感测信号的所述触控信号线对应的公共电极处。
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与上述触控显示面板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用于简化触控显示面板时的工艺,并方便触控显示面板的窄边框设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用于制造如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包括:
形成栅线、数据线、公共电极、以及触控分区内的公共电极线和触控信号线,其中,所述公共电极线的数量大于或等于所述触控信号线的数量;所述公共电极线与所述栅线平行,每条所述公共电极线与该条公共电极线所在的触控分区内对应的所述公共电极连接,且所述触控分区为多个时,相邻的两个所述触控分区的公共电极线互不连接;所述触控信号线与所述数据线平行,每条所述触控信号线与至少一条所述公共电极线连接,且每条所述公共电极线仅与其中一条所述触控信号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薄膜晶体管、像素电极和钝化层;
形成栅线、数据线、公共电极、以及触控分区内的公共电极线和触控信号线的同时,还形成所述薄膜晶体管、所述像素电极和所述钝化层。
进一步地,形成栅线、数据线、公共电极、以及触控分区内的公共电极线和触控信号线的同时,还形成所述薄膜晶体管、所述像素电极和所述钝化层,包括:
提供衬底基板;
在所述衬底基板上形成像素电极;
在所述衬底基板上形成所述栅线、所述公共电极线和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栅极,所述栅极与对应的所述栅线连接;
形成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栅极绝缘层,所述栅极绝缘层覆盖所述衬底基板、所述像素电极、所述栅线、所述公共电极线和所述栅极;
在所述栅极绝缘层上形成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有源层;
形成所述数据线、所述触控信号线、以及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所述源极与对应的所述数据线连接,所述源极和所述漏极分别与所述有源层接触,所述源极和所述漏极之间形成有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沟道;
形成钝化层,所述钝化层覆盖所述栅极绝缘层、所述数据线、所述触控信号线、所述源极、所述漏极和所述沟道;
形成第一过孔、第二过孔、第三过孔和第四过孔,其中,所述第一过孔贯穿所述钝化层和所述栅极绝缘层,所述第一过孔同时暴露出所述像素电极和所述漏极;所述第二过孔贯穿所述钝化层,所述第二过孔暴露出所述触控信号线;所述第三过孔贯穿所述钝化层和所述栅极绝缘层,所述第三过孔暴露出所述公共电极线;所述第四过孔贯穿所述钝化层和所述栅极绝缘层,所述第四过孔暴露出所述公共电极线;
形成公共电极、第一导电连接部和第二导电连接部,所述公共电极通过所述第四过孔与对应的所述公共电极线连接;所述第一导电连接部填充所述第一过孔,所述像素电极与所述漏极通过所述第一导电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导电连接部填充所述第二过孔和第三过孔,所述公共电极线与所述触控信号线通过所述第二导电连接部对应连接。
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与上述触控显示面板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中触控分区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中触控分区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中触控分区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感测单元等效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驱动时序图;
图6为图1中A-A向截面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的流程图一;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的流程图二;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一;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二。
附图标记:
10-衬底基板, 11-栅线,
12-数据线, 20-触控分区,
21-公共电极线, 22-触控信号线,
30-触控感测单元, 40-子像素单元,
41-公共电极, 42-像素电极,
43-薄膜晶体管, 431-栅极,
432-栅极绝缘层, 433-有源层,
434-源极, 435-漏极,
44-钝化层, 51-第一过孔,
52-第二过孔, 53-第三过孔,
54-第四过孔, 55-第一导电连接部,
56-第二导电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制造方法、触控显示装置,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图2或图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多条栅线11、多条数据线12和多个公共电极41;沿平行于栅线11的方向,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控分区20,触控分区20包括多条公共电极线21和多条触控信号线22,公共电极线21的数量大于或等于触控信号线22的数量;其中,公共电极线21与栅线11平行,每条公共电极线21与对应于该条公共电极线21的所述公共电极41连接,且触控分区20为多个时,相邻的两个触控分区20的公共电极线21互不连接;触控信号线22与数据线12平行,每条触控信号线22与至少一条公共电极线21连接,且每条公共电极线21仅与其中一条触控信号线22连接;触控信号线22和公共电极线21用于在每帧时间的显示时段向对应的公共电极41传输显示电位信号,还用于在每帧时间的触控时段逐行向公共电极41传输触控驱动信号,还用于传输触控感测信号。
举例来说,请参阅图1、图2或图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多条栅线11、多条数据线12和多个公共电极41;沿平行于栅线11的方向,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控分区20,每个触控分区20包括多条公共电极线21和多条触控信号线22,公共电极线21的数量大于或等于触控信号线22的数量;每个触控分区20内,公共电极线21与栅线11平行,公共电极线21的数量可以与栅线11的数量相同,也可以小于栅线11的数量,每条公共电极线21与该公共电极线21所在的触控分区20内对应于该条公共电极线21的公共电极41连接,当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多个触控分区20时,相邻的两个触控分区20的公共电极线21互不连接,触控信号线22与数据线12平行,每条触控信号与至少一条公共电极线21连接,但每条公共电极线21仅与其中一条触控信号线22连接,因而通过触控信号线22传输的信号可以传输至连接在与同一条触控信号线22连接的公共电极线21上的公共电极41,连接在与同一条触控信号线22连接的公共电极线21上的公共电极41可以作为一个整体,也可以理解为,连接在与同一条触控信号线22连接的公共电极线21上的公共电极41构成一个触控感测单元30,该触控感测单元30为自电容式触控感测单元30。
例如,请参阅图1,多条栅线11和多条数据线12限定出呈阵列排布的多个子像素单元40,每个子像素单元40包括一个公共电极41,图1中每个触控分区20包括N条公共电极线21和N条触控信号线22,其中,图1中对应触控分区20内第1行子像素单元Pixel R1中各子像素单元40的公共电极41均与第1条公共电极线21(图1中表示为Com1)连接,图1中对应触控分区20内第2行子像素单元Pixel R2中各子像素单元40的公共电极41均与第2条公共电极线21(图1中表示为Com2)连接,直至,图1中对应触控分区20内第N行子像素单元Pixel RN中各子像素单元40的公共电极41均与第N条公共电极线21(图1中表示为Com N)连接;第1条公共电极线21(图1中表示为Com1)与第1条触控信号线22(图1中表示为Pd1)连接,第2条公共电极线21(图1中表示为Com2)与第2条触控信号线22(图1中表示为Pd2)连接,直至,第N条公共电极线21(图1中表示为Com N)与第N条触控信号线22(图1中表示Pd N)连接。因此,在触控分区20内,图1中第1行子像素单元Pixel R1中各子像素单元40的公共电极41构成一个触控感测单元30,图1中第2行子像素单元Pixel R2中各子像素单元40的公共电极41构成一个触控感测单元30,直至,图1中第N行子像素单元Pixel RN中各子像素单元40的公共电极41构成一个触控感测单元30,也就是说,沿平行于数据线12的方向,每个触控分区20包括N个触控感测单元30,等效为触控感测单元30结构图时,请参阅图4,沿平行于栅线11的方向,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多列触控感测单元30,每列触控感测单元30由一个触控分区20构成,即图4中每列触控感应单元与一个触控分区20对应,每个触控分区20可以采用如图1中所示的结构,此时,在每个触控分区20内,图1中第1行子像素单元Pixel R1中各子像素单元40的公共电极41构成图4中对应触控分区20的第1行的触控感测单元30(例如位于图4中第1行第1列的触控感测单元30),图1中第2行子像素单元Pixel R2中各子像素单元40的公共电极41构成图4中对应触控分区20的第2行的触控感测单元30(例如位于图4中第2行第1列的触控感测单元30),直至,图1中第N行子像素单元Pixel RN中各子像素单元40的公共电极41构成图4中对应触控分区20的第N行的触控感测单元30(例如位于图4中第N行第1列的触控感测单元30)。
再例如,请参阅图2,多条栅线11和多条数据线12限定出呈阵列排布的多个子像素单元40,每个子像素单元40包括一个公共电极41,图2中每个触控分区20包括2N条公共电极线21和N条触控信号线22,其中,图2中对应触控分区20内第1行子像素单元Pixel R1中各子像素单元40的公共电极41均与第1条公共电极线21(图2中表示为Com1)连接,图2中对应触控分区20内第2行子像素单元Pixel R2中各子像素单元40的公共电极41均与第2条公共电极线21(图2中表示为Com2)连接,图2中对应触控分区20内第3行子像素单元Pixel R3中各子像素单元40的公共电极41均与第3条公共电极线21(图2中表示为Com3)连接,图2中对应触控分区20内第4行子像素单元Pixel R4中各子像素单元40的公共电极41均与第4条公共电极线21(图2中表示为Com4)连接,直至,图2中对应触控分区20内第N-1行子像素单元中各子像素单元40的公共电极41均与第2N-1条公共电极线21(图2中表示为Com 2N-1)连接,图2中对应触控分区20内第2N行子像素单元Pixel R2N中各子像素单元40的公共电极41均与第2N条公共电极线21(图2中表示为Com 2N)连接;第1条公共电极线21(图2中表示为Com1)和第2条公共电极线21(图2中表示为Com2)分别与第1条触控信号线22(图2中表示为Pd1)连接,第3条公共电极线21(图2中表示为Com3)和第4条公共电极线21(图2中表示为Com4)分别与第2条触控信号线22(图2中表示为Pd2)连接,直至,第2N-1条公共电极线21(图2中表示为Com 2N-1)和第2N条公共电极线21(图2中表示为Com 2N)分别与第N条触控信号线22(图2中表示为Pd N)连接。因此,在触控分区20内,图2中第1行子像素单元Pixel R1中各子像素单元40的公共电极41和第2行子像素单元Pixel R2中各子像素单元40的公共电极41构成一个触控感测单元30,图2中第3行子像素单元Pixel R3中各子像素单元40的公共电极41和第4行子像素单元Pixel R4中各子像素单元40的公共电极41构成一个触控感测单元30,直至,图2中第2N-1行子像素单元Pixel R2N-1中各子像素单元40的公共电极41和第2N行子像素单元Pixel R2N中各子像素单元40的公共电极41构成一个触控感测单元30,也就是说,沿平行于数据线12的方向,每个触控分区20包括N个触控感测单元30,等效为触控感测单元30结构图时,请参阅图4,沿平行于栅线11的方向,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多列触控感测单元30,每列触控感测单元30由一个触控分区20构成,即图4中每列触控感应单元与一个触控分区20对应,每个触控分区20可以采用如图2中所示的结构,此时,在每个触控分区20内,图2中第1行子像素单元Pixel R1中各子像素单元40的公共电极41和第2行子像素单元Pixel R2中各子像素单元40的公共电极41构成图4中对应触控分区20的第1行的触控感测单元30(例如位于图4中第1行第1列的触控感测单元30),图2中第3行子像素单元Pixel R3中各子像素单元40的公共电极41和第4行子像素单元Pixel R4中各子像素单元40的公共电极41构成图4中对应触控分区20的第2行的触控感测单元30(例如位于图4中第2行第1列的触控感测单元30),直至,图2中第2N-1行子像素单元Pixel R2N-1中各子像素单元40的公共电极41和第2N行子像素单元Pixel R2N中各子像素单元40的公共电极41构成图4中对应触控分区20的第N行的触控感测单元30(例如位于图4中第N行第1列的触控感测单元30)。
当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工作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工作的每帧时间里,可以分为显示时段和触控时段,例如,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工作的每帧时间为16.67ms,其中,前12.67ms为显示时段,后4ms为触控时段。
请参阅图5,在显示时段内,通过触控信号线22、公共电极线21向对应的公共电极41传输显示电位信号,例如,以触控分区20采用图1所示结构为例进行说明,请参阅图1,通过第1条触控信号线22(图1中表示为Pd1)和第1条公共电极线21(图1中表示为Com1),向图1中第1行子像素单元Pixel R1中各子像素单元40的公共电极41传输显示电位信号,即向第1行子像素单元Pixel R1中各子像素单元40的公共电极41充电,通过第2条触控信号线22(图1中表示为Pd2)和第2条公共电极线21(图1中表示为Com2),向图1中第2行子像素单元PixelR2中各子像素单元40的公共电极41充电,即向第2行子像素单元Pixel R2中各子像素单元40的公共电极41充电,直至,通过第N条触控信号线22(图1中表示为Pd N)和第N条公共电极线21(图1中表示为Com N),向图1中第N行子像素单元Pixel RN中各子像素单元40的公共电极41充电,即向第N行子像素单元Pixel RN中各子像素单元40的公共电极41充电,如此,使得触控显示面板中各子像素单元40的公共电极41具有相应电位,以便与各子像素单元40中的像素电极42产生电场,驱动液晶转动,实现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功能,其中,通过触控信号线22、公共电极线21向公共电极41传输显示电位信号时,可以同时向各公共电极41传输显示电位信号,且向各公共电极41传输的显示电位信号可以相同,例如可以为4V。
在触控时段,通过触控信号线22、公共电极线21逐行向公共电极41传输触控驱动信号,并通过触控信号线22、公共电极线21传输触控感测信号,以判断触控位置,例如,请参阅图5,通过触控信号线22、公共电极线21逐行向公共电极41传输驱动信号,也可以理解为通过触控信号线22、公共电极线21逐行向触控感测单元30传输触控驱动信号,以触控分区20采用图1所示结构为例进行说明,先通过每个触控分区20中第1条触控信号线22(图1中表示为Pd1)和第1条公共电极线21(图1中表示为Com1),向图1中第1行子像素单元Pixel R1中各子像素单元40的公共电极41传输触控驱动信号,即向构成图4中第1行触控感测单元Touch R1中各触控感测单元30的公共电极41传输触控驱动信号,此时,公共电极41与远距离的大地构成电容,然后通过每个触控分区20中第2条触控信号线22(图1中表示为Pd2)和第2条公共电极线21(图1中表示为Com2),向图1中第2行子像素单元Pixel R2中各子像素单元40的公共电极41传输触控驱动信号,即向构成图4中第2行触控感测单元Touch R2中各触控感测单元30的公共电极41传输触控驱动信号,此时,公共电极41与远距离的大地构成电容,直至,通过每个触控分区20中第N条触控信号线22(图1中表示为Pd N)和第N条公共电极线21(图1中表示为Com N),向图1中第N行子像素单元Pixel RN中各子像素单元40的公共电极41传输触控驱动信号,即向构成图4中第N行触控感测单元Touch RN中构成各触控感测单元30的公共电极41传输触控驱动信号,此时,公共电极41与远距离的大地构成电容,对公共电极41完成触控驱动信号的传输后,即可进行触控位置的探测,其中,触控驱动信号可以为3.5V。
当手指或触控笔等接近某触控感测单元30时,例如,当手指或触控笔等接近图4中第2行第2列的触控感测单元30时,构成该触控感测单元30的公共电极41则与相对大地更接近的手指或触控笔等构成电容,因而公共电极41上的电位发生变化,变化后的电位即触控感测信号则通过图1中第2条公共电极线21(图1中表示为Com2)、第2条触控信号线22(图1中表示为Pd2)传输出去,触控驱动芯片则将触控感测信号与触控感测信号被传出时对应于触控时段内的时段内未发生触控时的标准信号比较,当触控感测信号大于触控感测信号被传出时对应于触控时段内的时段内未发生触控时的标准信号时,确定触控位置处于与传出触控感测信号的触控信号线22对应的触控感测单元30处。
由上述分析可知,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中,沿平行于栅线11的方向分为一个或多个触控分区20,每个触控分区20包括平行于栅线11的多条公共电极线21和平行于数据线12的多条触控信号线22,每条公共电极线21与对应于该条公共电极线21的公共电极41连接,且触控分区20为多个时,相邻的两个触控分区20的公共电极线21互不连接;触控信号线22与数据线12平行,每条触控信号线22与至少一条公共电极线21连接;在每帧时间的显示时段,通过触控信号线22、公共电极线21向对应的公共电极41传输显示电位信号,此时,公共电极41与像素电极42之间产生电场,以对光的控制,实现触控显示装置的显示功能,在每帧时间的触控时段,通过触控信号线22、公共电极线21逐行向公共电极41传输触控驱动信号,并通过触控信号线22、公共电极线21传输触控感测信号,此时,连接在与同一条触控信号线22连接的公共电极线21上的公共电极41构成一个触控感测单元30,用于感测触控并产生触控感测信号,从而实现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中,公共电极41既充当触控显示面板在显示时段用于控制光的功能,也充当触控显示面板在触控时段用于感测触控并产生触控感测信号的功能,即本发明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中无需额外设置触控感测单元30的发射电极和感测电极,以避免采用构图工艺单独形成发射电极和感测电极,从而可以简化制造触控显示面板时的工艺。
同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中,沿平行于栅线11的方向分为一个或多个触控分区20,每个触控分区20包括平行于栅线11的多条公共电极线21和平行于数据线12的多条触控信号线22,每条公共电极线21与对应于该条公共电极线21的公共电极41连接,且触控分区20为多个时,相邻的两个触控分区20的公共电极线21互不连接;触控信号线22与数据线12平行,每条触控信号线22与至少一条公共电极线21连接;在每帧时间的显示时段,通过触控信号线22、公共电极线21向对应的公共电极41传输显示电位信号,此时,公共电极41与像素电极42之间产生电场,以对光的控制,实现触控显示装置的显示,在每帧时间的触控时段,通过触控信号线22、公共电极线21向对应的公共电极41传输触控驱动信号,并通过触控信号线22、公共电极线21传输触控感测信号,此时,连接在与同一条触控信号线22连接的公共电极线21上的公共电极41构成一个触控感测单元30,用于感测触控并产生触控感测信号,从而实现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因此,将触控信号线22与外部显示驱动芯片和触控驱动芯片连接即可实现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和触控,而由于触控信号线22与数据线12平行,因而触控信号线22可以直接延伸至触控显示面板位于数据线12一端的引脚区,以实现与显示驱动芯片和触控驱动芯片的连接,而无需穿过触控显示面板两侧的边框,因此,无需在触控显示面板两侧的边框预留出用于布置触控信号线22的空间,从而有利于触控显示面板的窄边框化设计。
请继续参阅图1或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包括由多条栅线11和多条数据线12限定出的呈阵列排布的多个子像素单元40,每个子像素单元40包括一个公共电极41;触控分区20内,公共电极线21的数量与栅线11的数量相同,每条公共电极线21与对应于该公共电极线21的一行子像素单元中各子像素单元40的公共电极41连接。每个子像素单元40内均设置一个公共电极41,在每个触控分区20内,公共电极线21的数量与栅线11的数量相同,因而每行子像素单元对应一条公共电极线21,每行子像素单元中各子像素单元40的公共电极41均与对应的公共电极线21连接,且每条公共电极线21均与对应的触控信号线22连接,在每帧时间的显示时段内,通过触控信号线22、公共电极线21向对应的公共电极41传输显示电位信号时,每个子像素单元40的公共电极41均从对应的公共电极线21获得显示电位信号,从而可以缩短将显示电位信号传输至各子像素单元40的公共电极41的时间和距离,防止各子像素单元40的公共电极41的电位出现不均衡。
在上述实施例中,每个子像素单元40内均设置一个公共电极41,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采用如下形式,请参阅图3,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由多条栅线11和多条数据线12限定出的呈阵列排布的多个子像素单元40;触控分区20内,相邻的至少两个子像素单元40共用一个公共电极41,每条公共电极线21与对应于该公共电极线21的一行公共电极41中各公共电极41连接。触控分区20内,相邻的至少两个子像素单元40共用一个公共电极41,因而可以减少公共电极41的数量,降低制造触控显示面板时的难度;另外,触控分区20内,在平行于数据线12的方向上,相邻的至少两个子像素单元40共用一个公共电极41时,可以减少公共电极线21的数量,降低制造触控显示面板时的难度,并可以减小平行于数据线12的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子像素单元40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提高触控显示面板的分辨率。
在上述实施例中,公共电极线21的数量与触控信号线22的数量可以不同,例如,请参阅图2,每个触控分区20包括2N条公共电极线21和N条触控信号线22,由第1条公共电极线21至第2N条公共电极线21,依次每两条公共电极线21与对应的一条触控信号线22连接,连接在与同一条触控信号线22连接的两条公共电极线21上的公共电极41构成一个触控感测单元30,即图2中第1条公共电极线21和第2条公共电极线21分别与第1条触控信号线22连接,图2中第3条公共电极线21和第4条公共电极线21分别与第2条触控信号线22连接,直至,图2中第2N-1条公共电极线21和第2N条公共电极线21分别与第N条触控信号线22连接;或者,公共电极线21的数量与触控信号线22的数量可以相同,例如,请参阅图1或图3,每个触控分区20包括N条公共电极线21和N条触控信号线22,此时,公共电极线21与触控信号线22一一对应连接,即图1或图3中第1条公共电极线21与第1条触控信号线22连接,图1或图3中第2条公共电极线21与第2条触控信号线22连接,直至,图1或图3中第N条公共电极线21与第N条触控信号线22连接,如此设计,可以简化公共电极线21与触控信号线22的对应关系,方便对触控位置的判断。
请参阅图6,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中,公共电极线21与栅线11同层设置,此时,公共电极线21可以单独形成,也可以与栅线11通过一次构图工艺形成,优选地,公共电极线21与栅线11通过一次构图工艺形成,从而可以简化制造触控显示面板时的工艺,同时可以减少掩膜版的使用数量,从而降低制造触控显示面板的成本;触控信号线22与数据线12同层设置,此时,触控信号线22可以单独形成,也可以与数据线12通过一次构图工艺形成,优选地,触控信号线22与数据线12通过一次构图工艺形成。从而可以简化制造触控显示面板时的工艺,同时可以减少掩膜版的使用数量,从而降低制造触控显示面板的成本。
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衬底基板10、薄膜晶体管43、像素电极42和钝化层44;像素电极42位于衬底基板10上;薄膜晶体管43包括栅极431、栅极绝缘层432、有源层433、源极434和漏极435,其中,栅极431位于衬底基板10上,且与栅线11同层设置,栅极431与对应的栅线11连接;栅极绝缘层432覆盖衬底基板10、像素电极42、栅极431、栅线11和公共电极线21;有源层433位于栅极绝缘层432上;源极434和漏极435分别与有源层433接触,且与数据线12同层设置,源极434与对应的数据线12连接,漏极435与对应的像素电极42连接;钝化层44覆盖栅极绝缘层432、源极434、漏极435、数据线12和触控信号线22;公共电极41位于钝化层44上。
上述实施例中,漏极435与像素电极42连接、公共电极41与公共电极线21连接、公共电极线21与触控信号线22连接时,方式可以为:
请参阅图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过孔51、第二过孔52、第三过孔53、第四过孔54、第一导电连接部55和第二导电连接部56;其中,第一过孔51贯穿钝化层44和栅极绝缘层432,且第一过孔51同时暴露出像素电极42和漏极435,第一导电连接部55填充第一过孔51,漏极435与像素电极42通过第一导电连接部55连接;第二过孔52贯穿钝化层44,第二过孔52暴露出触控信号线22,第三过孔53贯穿钝化层44和栅极绝缘层432,第三过孔53暴露出公共电极线21,第二导电连接部56填充第二过孔52和第三过孔53,公共电极线21与触控信号线22通过第二导电连接部56对应连接;第四过孔54贯穿钝化层44和栅极绝缘层432,第四过孔54暴露出公共电极线21,公共电极41通过第四过孔54与公共电极线21对应连接。
当制造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时,可以先在衬底基板10上沉积像素电极材料层,并利用掩膜版形成像素电极42,像素电极42的材料可以为铟锡氧化物(IndiumTin Oxide,ITO);然后,在衬底基板10上沉积栅线材料层,并利用掩膜版形成栅线11、公共电极线21、薄膜晶体管43的栅极431,栅极431与对应的栅线11连接;然后,形成薄膜晶体管43的栅极绝缘层432,栅极绝缘层432覆盖衬底基板10、像素电极42、栅线11、公共电极线21和栅极431;然后,在栅极绝缘层432上沉积有源层材料层,并利用掩膜版形成薄膜晶体管43的有源层433,有源层433位于栅极431的正上方;然后,沉积数据线材料层,并利用半色调掩膜版(Half Tone Mask,HTM)同时形成数据线12、触控信号线22、以及薄膜晶体管43的源极434和漏极435,源极434与对应的数据线12连接,源极434和漏极435分别与有源层433接触,源极434和漏极435之间形成有薄膜晶体管43的沟道;然后,形成钝化层44(PassivationSiNx,PVX),钝化层44覆盖栅极绝缘层432、数据线12、触控信号线22、源极434、漏极435和沟道;然后,利用掩膜版,同时形成第一过孔51、第二过孔52、第三过孔53和第四过孔54,其中,第一过孔51贯穿钝化层44和栅极绝缘层432,第一过孔51同时暴露出像素电极42和漏极435,第二过孔52贯穿钝化层44,第二过孔52暴露出触控信号线22,第三过孔53贯穿钝化层44和栅极绝缘层432,第三过孔53暴露出公共电极线21,第四过孔54贯穿钝化层44和栅极绝缘层432,第四过孔54暴露出公共电极线21;然后,沉积公共电极材料层,并利用掩膜版,同时形成公共电极41、第一导电连接和第二导电连接,公共电极41通过第四过孔54与对应的公共电极线21连接,第一导电连接部55填充第一过孔51,像素电极42与漏极435通过第一导电连接部55连接,第二导电连接部56可以包括填充第二过孔52的第一部、填充第三过孔53的第二部、以及位于钝化层44上且连接第一部和第二部的跨桥部,第一部与触控信号线22连接,第二部与公共电极线21连接,公共电极线21与触控信号线22通过第二导电连接部56对应连接,其中,公共电极41的材料可以为铟锡氧化物(Indium Tin Oxide,ITO)。
根据上述分析,漏极435与像素电极42通过填充在第一过孔51内的第一导电连接部55连接、公共电极线21与触控信号线22通过填充第二过孔52、第三过孔53的第二导电连接部56连接,公共电极41与公共电极线21通过第四过孔54连接,当制造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时,可以通过一次构图工艺形成所有的过孔,即通过一次构图工艺同时形成第一过孔51、第二过孔52、第三过孔53和第四过孔54,以实现漏极435与像素电极42的连接、公共电极线21与触控信号线22的连接、以及公共电极41与公共电极线21的连接,从而可以进一步简化制造触控显示面板时的工艺,同时减少掩膜版的使用数量,降低制造触控显示面板的成本。
在上述实施例中,公共电极41通过第四过孔54与公共电极线21对应连接,在实际应用中,公共电极41可以通过一个第四过孔54与公共电极线21连接,或者,公共电极41通过多个第四过孔54与公共电极线21连接,例如,请继续参阅图1、图2、图3、图6,公共电极41通过两个第四过孔54与公共电极线21对应连接。如此设计,可以改善公共电极41与公共电极线21的连接的可靠性。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所述触控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
所述触控显示装置与上述触控显示面板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7,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用于驱动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包括:将每帧时间划分为显示时段和触控时段;其中,
步骤Q100、在显示时段,通过触控信号线、公共电极线向对应的公共电极传输显示电位信号。
步骤Q200、在触控时段,通过触控信号线、公共电极线逐行向公共电极传输触控驱动信号,并通过触控信号线、公共电极线传输触控感测信号,以判断触控位置。
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与上述触控显示面板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8,在步骤Q200中,判断触控位置可以包括:
步骤Q210、将触控感测信号与触控感测信号被传出时对应于触控时段内的时段内未发生触控时的标准信号比较。
步骤Q220、当触控感测信号大于触控感测信号被传出时对应于触控时段内的时段内未发生触控时的标准信号时,确定触控位置处于与传出触控感测信号的触控信号线对应的公共电极处。
具体地,请参阅图5,在触控时段,通过触控信号线、公共电极线逐行向公共电极传输触控驱动信号,也可以理解为通过触控信号线、公共电极线逐行向图4中的触控感测单元30传输触控驱动信号,以图4中第2行第2列的触控感测单元30受到触控为例进行说明,请参阅图5,在触控时段内,t1时段为通过触控信号、公共电极线向图4中第2行第2列的触控感测单元30传输触控驱动信号,当手指或触控笔等触控图4中第2行第2类的触控感测单元30时,该触控感测单元30的电容发生变化,构成该触控感测单元30的公共电极的电位发生变化,公共电极变化后的电位即作为触控感测信号通过对应的公共电极线、触控信号线传输出去;然后将触控感测信号与触控感测信号被传出时对应于触控时段内的时段内未发生触控时的标准信号比较,例如,请参阅图5,触控感测信号被传出时对应于触控时段内的t2时段,在t2时段第2行第2列的触控感测单元30未被触控时对应有一个标准信号,即图5中t2时段内实线所表示的电位,将触控感测信号与标准信号比较,当触控感测信号大于标准信号时,则可以判定触控的发生,然后根据传出触控感测信号的触控信号线,确定触控位置为与传出触控感测信号的触控信号线对应的处,即确定触控位置为与传出触控感测信号的触控信号线对应的公共电极处,判定构成与传出触控感测信号的触控信号线对应的触控感测单元的公共电极受到触控。
请参阅图9,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用于制造如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包括:
步骤S100、形成栅线、数据线、公共电极、以及触控分区内的公共电极线和触控信号线,其中,公共电极线的数量大于或等于触控信号线的数量;公共电极线与栅线平行,每条公共电极线与该条公共电极线所在的触控分区内对应的公共电极连接,且触控分区为多个时,相邻的两个触控分区的公共电极线互不连接;触控信号线与数据线平行,每条触控信号线与至少一条公共电极线连接,且每条公共电极线仅与其中一条触控信号线连接。
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与上述触控显示面板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请继续参阅图9,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薄膜晶体管、像素电极和钝化层,步骤S100、形成栅线、数据线、公共电极、以及触控分区内的公共电极线和触控信号线的同时,还形成薄膜晶体管、像素电极和钝化层。
请参阅图10,当触控显示面板采用如图6所示的结构时,步骤S100、形成栅线、数据线、公共电极、以及触控分区内的公共电极线和触控信号线的同时,还形成薄膜晶体管、像素电极和钝化层,包括:
步骤S110、提供衬底基板。
步骤S120、在衬底基板上形成像素电极。
步骤S130、在衬底基板上形成栅线、公共电极线和薄膜晶体管的栅极,栅极与对应的栅线连接。
步骤S140、形成薄膜晶体管的栅极绝缘层,栅极绝缘层覆盖衬底基板、像素电极、栅线、公共电极线和栅极。
步骤S150、在栅极绝缘层上形成薄膜晶体管的有源层。
步骤S160、形成数据线、触控信号线、以及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源极与对应的数据线连接,源极和漏极分别与有源层接触,源极和漏极之间形成有薄膜晶体管的沟道。
步骤S170、形成钝化层,钝化层覆盖栅极绝缘层、数据线、触控信号线、源极、漏极和沟道。
步骤S180、形成第一过孔、第二过孔、第三过孔和第四过孔,其中,第一过孔贯穿钝化层和栅极绝缘层,第一过孔同时暴露出像素电极和漏极;第二过孔贯穿钝化层,第二过孔暴露出触控信号线;第三过孔贯穿钝化层和栅极绝缘层,第三过孔暴露出公共电极线;第四过孔贯穿钝化层和栅极绝缘层,第四过孔暴露出公共电极线。
步骤S190、形成公共电极、第一导电连接部和第二导电连接部,公共电极通过第四过孔与对应的公共电极线连接;第一导电连接部填充第一过孔,像素电极与漏极通过第一导电连接部连接;第二导电连接部填充第二过孔和第三过孔,公共电极线与触控信号线通过第二导电连接部对应连接。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条栅线、多条数据线和多个公共电极;沿平行于所述栅线的方向,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控分区,所述触控分区包括多条公共电极线和多条触控信号线,所述公共电极线的数量大于或等于所述触控信号线的数量;其中,
所述公共电极线与所述栅线平行,每条所述公共电极线与对应于该条公共电极线的所述公共电极连接,且所述触控分区为多个时,相邻的两个所述触控分区的公共电极线互不连接;所述触控信号线与所述数据线平行,每条所述触控信号线与至少一条所述公共电极线连接,且每条所述公共电极线仅与其中一条所述触控信号线连接;
所述公共电极线与所述栅线同层设置,所述触控信号线与所述数据线同层设置;
所述触控信号线和所述公共电极线用于在每帧时间的显示时段向对应的所述公共电极传输显示电位信号,还用于在每帧时间的触控时段逐行向公共电极传输触控驱动信号,还用于传输触控感测信号;
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衬底基板、薄膜晶体管、像素电极和钝化层;
所述像素电极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上;
所述薄膜晶体管包括栅极、栅极绝缘层、有源层、源极和漏极,其中,所述栅极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上,且与所述栅线同层设置,所述栅极与对应的所述栅线连接;所述栅极绝缘层覆盖所述衬底基板、所述像素电极、所述栅极、所述栅线和所述公共电极线;所述有源层位于所述栅极绝缘层上;所述源极和所述漏极分别与所述有源层接触,且与所述数据线同层设置,所述源极与对应的所述数据线连接,所述漏极与对应的所述像素电极连接;
所述钝化层覆盖所述栅极绝缘层、所述源极、所述漏极、所述数据线和所述触控信号线;
所述公共电极位于所述钝化层上;
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过孔、第二过孔、第三过孔、第四过孔、第一导电连接部和第二导电连接部;其中,
所述第一过孔贯穿所述钝化层和所述栅极绝缘层,且所述第一过孔同时暴露出所述像素电极和所述漏极,所述第一导电连接部填充所述第一过孔,所述漏极与所述像素电极通过所述第一导电连接部连接;
所述第二过孔贯穿所述钝化层,所述第二过孔暴露出所述触控信号线,所述第三过孔贯穿所述钝化层和所述栅极绝缘层,所述第三过孔暴露出所述公共电极线,所述第二导电连接部填充所述第二过孔和所述第三过孔,所述公共电极线与所述触控信号线通过所述第二导电连接部对应连接;
所述第四过孔贯穿所述钝化层和所述栅极绝缘层,所述第四过孔暴露出所述公共电极线,所述公共电极通过所述第四过孔与所述公共电极线对应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过孔、所述第二过孔、所述第三过孔和所述第四过孔通过一次构图工艺同时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由多条所述栅线和多条所述数据线限定出的呈阵列排布的多个子像素单元,每个所述子像素单元包括一个所述公共电极;
所述触控分区内,所述公共电极线的数量与所述栅线的数量相同,每条所述公共电极线与对应于该公共电极线的一行所述子像素单元中各所述子像素单元的所述公共电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由多条所述栅线和多条所述数据线限定出的呈阵列排布的多个子像素单元;
所述触控分区内,相邻的至少两个所述子像素单元共用一个所述公共电极,每条所述公共电极线与对应于该公共电极线的一行所述公共电极中各所述公共电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共电极线的数量与所述触控信号线的数量相同,所述公共电极线与所述触控信号线一一对应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共电极通过至少两个所述第四过孔与所述公共电极线对应连接。
6.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
7.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驱动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包括:
将每帧时间划分为显示时段和触控时段;其中,
在所述显示时段,通过触控信号线、公共电极线向对应的公共电极传输显示电位信号;
在所述触控时段,通过所述触控信号线、所述公共电极线逐行向所述公共电极传输触控驱动信号,并通过所述触控信号线、所述公共电极线传输触控感测信号,以判断触控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触控位置,包括:
将所述触控感测信号与所述触控感测信号被传出时对应于所述触控时段内的时段内未发生触控时的标准信号比较;
当所述触控感测信号大于所述触控感测信号被传出时对应于所述触控时段内的时段内未发生触控时的标准信号时,确定触控位置处于与传出所述触控感测信号的所述触控信号线对应的公共电极处。
9.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制造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包括:
形成栅线、数据线、公共电极、以及触控分区内的公共电极线和触控信号线,其中,所述公共电极线的数量大于或等于所述触控信号线的数量;所述公共电极线与所述栅线平行,每条所述公共电极线与该条公共电极线所在的触控分区内对应的所述公共电极连接,且所述触控分区为多个时,相邻的两个所述触控分区的公共电极线互不连接;所述触控信号线与所述数据线平行,每条所述触控信号线与至少一条所述公共电极线连接,且每条所述公共电极线仅与其中一条所述触控信号线连接;所述公共电极线与所述栅线同层设置,所述触控信号线与所述数据线同层设置;
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薄膜晶体管、像素电极和钝化层;
形成栅线、数据线、公共电极、以及触控分区内的公共电极线和触控信号线的同时,还形成所述薄膜晶体管、所述像素电极和所述钝化层;
其中,形成栅线、数据线、公共电极、以及触控分区内的公共电极线和触控信号线的同时,还形成所述薄膜晶体管、所述像素电极和所述钝化层,包括:
提供衬底基板;
在所述衬底基板上形成像素电极;
在所述衬底基板上形成所述栅线、所述公共电极线和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栅极,所述栅极与对应的所述栅线连接;
形成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栅极绝缘层,所述栅极绝缘层覆盖所述衬底基板、所述像素电极、所述栅线、所述公共电极线和所述栅极;
在所述栅极绝缘层上形成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有源层;
形成所述数据线、所述触控信号线、以及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所述源极与对应的所述数据线连接,所述源极和所述漏极分别与所述有源层接触,所述源极和所述漏极之间形成有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沟道;
形成钝化层,所述钝化层覆盖所述栅极绝缘层、所述数据线、所述触控信号线、所述源极、所述漏极和所述沟道;
形成第一过孔、第二过孔、第三过孔和第四过孔,其中,所述第一过孔贯穿所述钝化层和所述栅极绝缘层,所述第一过孔同时暴露出所述像素电极和所述漏极;所述第二过孔贯穿所述钝化层,所述第二过孔暴露出所述触控信号线;所述第三过孔贯穿所述钝化层和所述栅极绝缘层,所述第三过孔暴露出所述公共电极线;所述第四过孔贯穿所述钝化层和所述栅极绝缘层,所述第四过孔暴露出所述公共电极线;其中,所述第一过孔、所述第二过孔、所述第三过孔和所述第四过孔通过一次构图工艺同时形成;
形成公共电极、第一导电连接部和第二导电连接部,所述公共电极通过所述第四过孔与对应的所述公共电极线连接;所述第一导电连接部填充所述第一过孔,所述像素电极与所述漏极通过所述第一导电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导电连接部填充所述第二过孔和第三过孔,所述公共电极线与所述触控信号线通过所述第二导电连接部对应连接。
CN201710764392.2A 2017-08-30 2017-08-30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制造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Active CN1075157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64392.2A CN107515701B (zh) 2017-08-30 2017-08-30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制造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PCT/CN2018/084993 WO2019041860A1 (zh) 2017-08-30 2018-04-28 触控显示面板、驱动和制造该触控显示面板的方法、以及触控显示装置
US16/335,807 US11093072B2 (en) 2017-08-30 2018-04-28 Touch display panel, method of driving and manufacturing same,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64392.2A CN107515701B (zh) 2017-08-30 2017-08-30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制造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15701A CN107515701A (zh) 2017-12-26
CN107515701B true CN107515701B (zh) 2020-01-24

Family

ID=607244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764392.2A Active CN107515701B (zh) 2017-08-30 2017-08-30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制造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093072B2 (zh)
CN (1) CN107515701B (zh)
WO (1) WO201904186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15701B (zh) * 2017-08-30 2020-01-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制造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JP2019053116A (ja) * 2017-09-13 2019-04-0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位置入力機能付き表示装置
TWI645557B (zh) * 2017-12-08 2018-12-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畫素陣列基板
CN108561762B (zh) * 2018-01-04 2021-10-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照明面板及其制造方法、照明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8428705A (zh) 2018-04-09 2018-08-2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108628499A (zh) 2018-05-25 2018-10-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09032424B (zh) * 2018-09-05 2022-06-03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面板、制备方法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9491543B (zh) 2018-11-06 2020-12-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制作方法及驱动方法
KR102550867B1 (ko) * 2018-12-28 2023-07-0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발광표시장치, 발광표시패널, 구동회로 및 구동방법
CN110972495A (zh) * 2019-05-10 2020-04-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驱动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发光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10764329A (zh) * 2019-10-31 2020-02-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液晶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TWI719865B (zh) * 2020-03-23 2021-02-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畫素結構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94488A (zh) * 2015-08-18 2015-11-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驱动方法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05094479A (zh) * 2015-06-30 2015-11-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制备方法、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5094437A (zh) * 2015-08-13 2015-11-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52050B2 (ja) * 2013-05-27 2016-02-03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タッチ検出装置、タッチ検出機能付き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03713792B (zh) * 2013-12-23 2016-06-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和触摸显示装置
KR101648571B1 (ko) * 2014-07-16 2016-08-1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인 셀 터치 타입의 표시장치
CN104852068B (zh) 2015-05-26 2017-08-01 苏州弗尔赛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双极板分配头及其设计方法
CN104850268B (zh) * 2015-06-10 2018-02-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触控显示装置及制作方法
CN204706018U (zh) * 2015-06-30 2015-10-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5068694B (zh) * 2015-09-07 2018-01-26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KR102360791B1 (ko) * 2015-09-30 2022-02-1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인 셀 터치 표시장치
KR102439350B1 (ko) * 2015-12-31 2022-09-0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스크린 내장형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CN205507719U (zh) * 2016-01-28 2016-08-24 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US10474286B2 (en) * 2016-10-25 2019-11-12 Lg Display Co., Ltd. Touch display device, active pen, touch system, touch circuit, and pen recognition method
JP2018151914A (ja) * 2017-03-14 2018-09-27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CN107515701B (zh) * 2017-08-30 2020-01-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制造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94479A (zh) * 2015-06-30 2015-11-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制备方法、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5094437A (zh) * 2015-08-13 2015-11-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05094488A (zh) * 2015-08-18 2015-11-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驱动方法和触控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093072B2 (en) 2021-08-17
WO2019041860A1 (zh) 2019-03-07
US20190227671A1 (en) 2019-07-25
CN107515701A (zh) 2017-1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15701B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制造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TWI595399B (zh) Electrostatic capacitance sensor display device and its driving method
US10473964B2 (en)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EP3101516B1 (en) In cell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5373276B (zh) 触摸传感器集成型显示装置
CN110515496B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工作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KR102148621B1 (ko) 자기-정전용량성 터치 센서를 위한 통합된 터치 및 디스플레이 아키텍처
KR101641804B1 (ko) 정전 용량 인셀 터치 패널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10031626B2 (en) Display device with integrated touch screen
US10108063B2 (en) In-cell touch liquid crystal panel and array substrate thereof
CN106909249B (zh) 触控显示基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KR102531885B1 (ko) 터치 디스플레이 패널
CN108089741B (zh) 显示面板和触摸显示装置
WO2020211811A1 (zh) 触控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5717690A (zh) 内嵌触摸屏及其制备方法、液晶显示器
WO2013175726A1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20170045964A1 (en) Touch display substrate, electronic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US9904407B2 (en) Touch sensor,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sensing touch panel
WO2017008450A1 (zh) 平面转换模式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器件
US20170160866A1 (en) Touch display device
KR20160017336A (ko) 인 셀 타입의 터치 구조를 갖는 유기발광표시장치
KR20190052729A (ko) 지문 센서 및 이를 구비한 표시 장치
WO2017020344A1 (zh) 互电容触控单元、触控液晶面板及驱动方法
CN112259581B (zh) 控制组件、显示屏以及控制装置
JP7302965B2 (ja) タッチ・指紋複合センサ及びタッチ・指紋複合センサを含む電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