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06071B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06071B
CN107506071B CN201710646770.7A CN201710646770A CN107506071B CN 107506071 B CN107506071 B CN 107506071B CN 201710646770 A CN201710646770 A CN 201710646770A CN 107506071 B CN107506071 B CN 1075060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electrode
touch
display panel
electrode
electric quant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4677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06071A (zh
Inventor
文亮
夏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64677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506071B/zh
Publication of CN1075060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060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060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060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8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for error correction or compensation, e.g. based on parallax, calibration or alignmen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8Input devices, e.g. touch pane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显示面板包括:在显示区内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呈阵列排布的若干触控电极,触控电极包括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和至少一个第二触控电极,各第一触控电极的电容值C1相等,第二触控电极的电容值C2小于第一触电极的电容值C1;与各触控电极一一对应电连接的触控信号引线;控制芯片,与触控信号引线电连接,控制芯片通过触控信号引线向各触控电极发送驱动电压信号;在无触摸时,在相同时间内,第一触控电极的平均电量Q1与第二触控电极的平均电量Q2相等。如此,在电容值较小的第二触控电极处也能较好地探测到触控的发生,有利于提高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触控性能。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有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的用途越来越广泛,使得人们对显示面板的要求越来越多样化,不再只满足于显示面板的大尺寸、高清晰度等常规的性能指标,也对显示面板的外形有了更多样化的要求,因此出现了异形显示面板。
异形显示面板的出现突破了显示面板单一矩形结构的局限性,不但使得显示效果更加多样化,而且使得显示面板的应用途径也越来越广泛,已经成功应用到诸如手表、眼镜或智能手环之类的可穿戴的电子设计中。相较于常规显示屏,异形显示屏的主要区别在于其显示区域呈现非矩形的特殊形状,而一般来说,显示屏中的触控电极均为矩形结构或者其他较为规则的结构,因此,当其应用于异形显示屏时,参见图1,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所提供异形显示屏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在显示屏300的边缘区域,部分触控电极301呈现不规则形状,面积小于位于非边缘区域的触控电极302的面积,因此此部分形状不规则的触控电极301的基础电容值也小于位于非边缘区域的触控电极302的基础电容值,在向显示面板上的各触控电极发送同样的触控驱动信号时,面积小的触控电极301的触控量将小于处于非边缘区域的触控电极302的触控量,因此当显示屏的边缘区域发生触控时,很可能导致无法探测到边缘区域触控的发生,进而导致显示面板出现触控性能不佳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在无触摸时,在相同时间内,第一触控电极的平均电量Q1与第二触控电极的平均电量Q2相等,如此,在电容值较小的第二触控电极处也能较好地探测到触控的发生,有利于提高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触控性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有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设置有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在所述显示区内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呈阵列排布的若干触控电极,所述触控电极包括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和至少一个第二触控电极,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电容值C1相等,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电容值C2小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电容值C1
与各所述触控电极一一对应电连接的触控信号引线;
控制芯片,与所述触控信号引线电连接,所述控制芯片通过所述触控信号引线向各所述触控电极发送驱动电压信号;
在无触摸时,在相同时间内,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平均电量Q1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平均电量Q2相等。
可选地,其中:
在所述相同时间内,所述控制芯片向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发送的驱动电压信号包括m个脉冲信号,对应每个所述脉冲信号,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产生的电量分别为Q11、Q12、Q13、……Q1m,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平均电量Q1=(Q11+Q12+Q13+……+Q1m)/m;
在所述相同时间内,所述控制芯片向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发送的驱动电压信号中包括n个脉冲信号,对应每个所述脉冲信号,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产生的电量分别为Q21、Q22、Q23、……Q2n,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平均电量Q2=(Q21+Q22+Q23+……+Q2n)/n。
可选地,其中:
在相同时间内,所述控制芯片向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所发送的驱动电压信号的电压值V1小于向所述第二触控电极所发送的驱动电压信号的电压值V2,且C1*V1=C2*V2
可选地,其中:
在相同时间内,所述控制芯片向所述第二触控电极所发送的驱动电压信号的电压值V2与向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所发送的驱动电压信号的电压值V1相等,且所述控制芯片向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所发送的驱动电压信号的频率f1小于向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所发送的驱动电压信号的频率f2,f1/f2=C2/C1
可选地,其中:
在相同时间内,所述控制芯片向所述第二触控电极所发送的驱动电压信号的电压值V2与向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所发送的驱动电压信号的电压值V1相等,且所述控制芯片向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所发送的驱动电压信号的频率f1等于向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所发送的驱动电压信号的频率f2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校准模块,所述校准模块根据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电容值C1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电容值C2获取校准系数A,所述校准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在接收到所述控制芯片发送的第n个脉冲信号时电量进行校准,使得在无触摸时,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在接收到所述控制芯片发送的第n个脉冲信号时的电量为Q2n=C2*V2*A,其中,A为校准系数。
可选地,其中:
校准系数A=C2/C1,Q2n=C2*V2*C1/C2=C1*V2
在无触摸时,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在接收到所述控制芯片发送的第m个脉冲信号时的电量为Q1m=C1*V1
可选地,其中:
在触控阶段,在相同时间内,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平均总电量Q2’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平均总电量Q1’相等。
可选地,其中:
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面积为S1,在触控阶段,触摸媒介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接触面积为S1’,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电容变化量为△C1,其中△C1=S1’*C1/S1
可选地,其中:
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面积为S2,在触控阶段,触摸媒介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接触面积为S2’,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电容变化量为△C2,其中△C2=S2’*C2/S2
可选地,其中:
所述显示区为异形区域,所述异形区域的边界线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或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位于所述异形区域的边界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面积。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所述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达到了如下效果:
本发明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中,包括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呈阵列排布的若干触控电极,若干触控电极包括多个电容值相等的第一触控电极,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触控电极,第二触控电极的电容值小于第一触控电极的电容值。特别是,在无触摸时,在相同时间内,电容值较大的第一触控电极的平均电量与电容值较小的第二触控电极的平均电量相等,如此,在触摸时,电容值较小的第二触控电极所能感受到的触控量将与电容值较大的第一触控电极所能感测到的触控量相等或相近,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所出现的电容值较小的触控电极无法探测到触控发生的现象,有利于提高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触控性能。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所提供异形显示屏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俯视图;
图3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俯视图;
图4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一个第一触控电极和一个第二触控电极的一种等效电路图;
图5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一个第一触控电极和一个第二触控电极的另一种等效电路图;
图6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一个第一触控电极和一个第二触控电极的另一种等效电路图;
图7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俯视图;
图8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一个第一触控电极和一个第二触控电极的另一种等效电路图;
图9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截面图;
图10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电路构成图;
图11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截面图;
图12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收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此外,“耦接”一词在此包含任何直接及间接的电性耦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一第一装置耦接于一第二装置,则代表所述第一装置可直接电性耦接于所述第二装置,或通过其他装置或耦接手段间接地电性耦接至所述第二装置。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说明本申请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的范围。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参见图2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俯视图,图3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俯视图,参见图2和图3,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00,设置有显示区11和围绕显示区11的非显示区12,其中,显示面板100包括:
在显示区11内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呈阵列排布的若干触控电极,触控电极包括多个第一触控电极21和至少一个第二触控电极22,各第一触控电极21的电容值C1相等,第二触控电极22的电容值C2小于第一触控电极的电容值C1
与各触控电极一一对应电连接的触控信号引线20;
控制芯片10,与触控信号引线20电连接,控制芯片10通过触控信号引线20向各触控电极发送驱动电压信号;
在无触摸时,在相同时间内,第一触控电极21的平均电量Q1与第二触控电极22的平均电量Q2相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第一触控电极21和第二触控电极22的电容值指的是第一触控电极21和第二触控电极22的基础电容值,即第一触控电极21和第二触控电极22分别与地之间形成的电容。本申请中的第一触控电极21和第二触控电极22均为自电容式电极。在触控阶段,第一触控电极21和第二触控电极22分别通过触控信号引线20接收控制芯片10发送的触控驱动信号;在感测到外界触摸时,触控电极会通过触控信号引线20向控制芯片10发送触摸感测信号。在发生触摸时,对应触摸位置处的触控电极与触摸媒介(例如手指)之间将产生一个电容,从而导致触摸位置处触控电极的总电容发生变化,控制芯片通过接收到的触摸感测信号即可判断哪些触控电极的电容发生了变化,以此来确定触摸位置。
具体地,请参见图2,显示面板100包括显示区11和非显示区12,显示区11的形状为异形。本申请中,异形的显示区11主要指非矩形的区域,如图2所示的显示区11为圆形,除此种形式外,还可体现为其他如扇形、椭圆形、三角形、六边形等结构的区域,本申请对此不作特殊限定。结合图2和图3,位于显示区11非边缘区域及边缘区域的形状规则的触控电极为第一触控电极21,各第一触控电极21的电容值相等,位于显示区11边缘区域的部分触控电极为第二触控电极22,第二触控电极22的形状不规则,各第一触控电极21和各第二触控电极22分别通过触控信号引线20与控制芯片10连接,通过触控信号引线20接收控制芯片10发送的驱动电压信号。图3中,位于显示区11边缘区域的第二触控电极22的面积小于位于第一触控电极21的面积,第二触控电极22的电容值小于第一触控电极21的电容值,特别是,在无触摸时,在相同的时间范围内,第一触控电极21的平均电量与第二触控电极22的平均电量相等,如此,在触摸时,电容值较小的第二触控电极22所能感受到的触控量将与电容值较大的第一触控电极21所能感测到的触控量相等或相近,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所出现的电容值较小的触控电极无法探测到触控发生的现象,有利于提高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的触控性能。
可选地,在相同时间内,控制芯片10向第一触控电极21发送的驱动电压信号包括m个脉冲信号,对应每个脉冲信号,第一触控电极21产生的电量分别为Q11、Q12、Q13、……Q1m,第一触控电极21的平均电量Q1=(Q11+Q12+Q13+……+Q1m)/m;
在相同时间内,控制芯片10向第二触控电极22发送的驱动电压信号中包括n个脉冲信号,对应每个脉冲信号,第二触控电极22产生的电量分别为Q21、Q22、Q23、……Q2n,第二触控电极的平均电量Q2=(Q21+Q22+Q23+……+Q2n)/n。
本申请中的显示面板100处于触控阶段时,控制芯片10通过触控信号引线20分别向各电容值较大第一触控电极21和各电容值较小的第二触控电极22发送驱动电压信号,当感测到触摸信号时,第一触控电极21或第二触控电极22会通过触控信号引线20向控制芯片10反馈触摸感测信号。通常,控制芯片10向各触控电极所发出的驱动电压信号都是以脉冲的形式体现,在一段时间内,控制芯片10会发出多个脉冲信号,对于每个触控电极,在接收到一个脉冲信号后,都会产生一个电量。因此,对于第一触控电极21,当在相同时间内收到控制芯片10发送的m个脉冲信号时,在这段时间内,第一触控电极21的平均电量Q1可通过对第一触控电极21在收到各脉冲信号后所产生的电量求平均获得,即第一触控电极21的平均电量Q1=(Q11+Q12+Q13+……+Q1m)/m;类似地,对于第二触控电极22,当在相同时间内收到控制芯片10发送的n个脉冲信号时,在这段时间内,第二触控电极22的平均电量Q2可通过对第二触控电极22在收到各脉冲信号后所产生的电量求平均获得,即第二触控电极22的平均电量Q2=(Q21+Q22+Q23+……+Q2n)/n。
为使得在无触摸时,在相同时间内,第一触控电极21的平均电量Q1与第二触控电极22的平均电量Q2相等,本申请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实现。
可选地,作为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在相同时间内,控制芯片10向第一触控电极21所发送的驱动电压信号的电压值V1小于向第二触控电极22所发送的驱动电压信号的电压值V2,且C1*V1=C2*V2
具体地,图4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一个第一触控电极和一个第二触控电极的一种等效电路图,参见图4,考虑到第二触控电极22的电容值C2小于第一触控电极21的电容值C1,本实施例中,在相同时间内,控制芯片10向第一触控电极21所述发送的脉冲信号的数量与向第二触控电极22所发送的脉冲信号的数量相同,控制芯片10向第二触控电极22所发送的驱动电压信号的电压值大于向第一触控电极21所发送的驱动电压的电压值,且使得C1*V1=C2*V2。具体地,假设在无触摸的情况下,第一触控电极21的电容值C1=1pf,第二触控电极22的电容值C2=0.5pf,采用2.5V的驱动电压信号对第一触控电极21进行驱动,并采用5V的驱动电压信号对第二触控电极22进行驱动,向第一触控电极21和第二触控电极22发送的驱动电压信号的单个脉冲的时间均为9μs,如此,在接收到一个脉冲信号时,第一触控电极21所产生的电量Q1m=C1*V1=1pf*2.5V=2.5库伦,第二触控电极22所产生的电量Q2n=C2*V2=0.5pf*5V=2.5库伦。此种方式,通过增大向电容值较小的第二触控电极22的所发送的驱动电压,使得电容值较小的第二触控电极22由较大的驱动电压来驱动,而使得电容值较大的第二触控电极22由较小的驱动电压来驱动,而且使得C1*V1=C2*V2,这样就能确保在相同时间内,在无触摸时,第一触控电极21的平均电量Q1能够与第二触控电极22的平均电量Q2相等。由于在未发生触摸时该第二触控电极22的电量与第一触控电极21的电量相等,当在电容值较小的第二触控电极22所在的位置发生触摸时,电容值较小的第二触控电极22所能感受到的触控量将与电容值较大的第一触控电极21所能感测到的触控量相等或相近,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所出现的电容值较小的触控电极无法探测到触控发生的现象,有利于提高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的触控性能。
可选地,作为本申请的另一种实施例,在相同时间内,控制芯片10向第二触控电极22所发送的驱动电压信号的电压值V2与向第一触控电极21所发送的驱动电压信号的电压值V1相等,且控制芯片10向第一触控电极21所发送的驱动电压信号的频率f1小于向第一触控电极21所发送的驱动电压信号的频率f2,f1/f2=C2/C1
具体地,图5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一个第一触控电极和一个第二触控电极的另一种等效电路图,参见图5,本实施例中,在相同时间内,控制芯片10向第一触控电极21发送的脉冲信号的数量小于向第二触控电极22所发送的脉冲信号的数量,即控制芯片10向第一触控电极21所发送的驱动电压信号的频率f1小于向第二触控电极22所发送的驱动电压信号的频率f2,且f1/f2=C2/C1。本实施例中,在9μs时间内,控制芯片10向第二触控电极22发送两次脉冲信号,并向第一触控电极21发送一个脉冲信号,而且控制芯片10向第二触控电极22所发送的驱动电压信号的电压值等于向第一触控电极21所发送的驱动电压的电压值,均为5V,该实施例中,假设第一触控电极21的电容值=1pf,第二触控电极22的电容值=0.5pf,在9μs时间内,第一触控电极21所产生的电量Q1m=C1*V1=1pf*5V=5库伦,第二触控电极22所产生的电量Q2n=C2*V2+C2*V2=2*0.5pf*5V=5库伦。如此,在未发生触摸时,在相同时间内,第一触控电极21所产生的电量与第二触控电极22所产生的电量相等,当在电容值较小的第二触控电极22所在的位置发生触摸时,电容值较小的第二触控电极22所能感受到的触控量将与电容值较大的第一触控电极21所能感测到的触控量相等或相近,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所出现的电容值较小的触控电极无法探测到触控发生的现象,有利于提高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的触控性能。
可选地,作为本申请的再一种实施例,在相同时间内,控制芯片10向第二触控电极22所发送的驱动电压信号的电压值V2与向第一触控电极21所发送的驱动电压信号的电压值V1相等,且控制芯片10向第一触控电极21所发送的驱动电压信号的频率f1等于向第一触控电极21所发送的驱动电压信号的频率f2
如图7所示,显示面板100还包括校准模块90,校准模块90根据第一触控电极21的电容值C1和第二触控电极22的电容值C2获取校准系数A,校准模块90用于对第二触控电极22在接收到控制芯片10发送的第n个脉冲信号时电量进行校准,使得在无触摸时,第二触控电极22在接收到控制芯片10发送的第n个脉冲信号时的电量为Q2n=C2*V2*A,其中,A为校准系数。
具体地,图6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一个第一触控电极和一个第二触控电极的另一种等效电路图,参见图6,本实施例中,在相同时间内,控制芯片10向第一触控电极21所述发送的脉冲信号的数量与向第二触控电极22所发送的脉冲信号的数量相同,即控制芯片10向第一触控电极21所发送的驱动电压信号的频率f1等于向第一触控电极21所发送的驱动电压信号的频率f2,在9μs时间内,控制芯片10向第一触控电极21发送一个脉冲信号,同时向第二触控电极22也发送一个脉冲信号,而且向第一触控电极21和第二触控电极22所发送的驱动电压信号的电压均为5V。为使得在无触摸时,在相同时间内,第一触控电极21的平均电量Q1与第二触控电极22的平均电量Q2相等,本实施例在显示面板100中引入了校准模块90,对第二触控电极22的电量进行校准,参见图7,图7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俯视图,校准模块90通过第一触控电极21的电容值和第二触控电极22的电容值获取校准系数A,利用校准系数A对第二触控电极22在接收到控制芯片10所发送的第n个脉冲信号时的电量进行校准,使得Q2n=C2*V2*A。与图4和图5所示实施例中调整驱动信号的电压和频率的方式不同地,本实施例引入了校准模块90,通过校准模块90计算的校准系数A对电容值较小的第二触控电极22的电量进行校准,以使得在相同的时间内,在未发生触摸时,第一触控电极21所产生的平均电量与第二触控电极22所产生的平均电量相等,从而,当在电容值较小的第二触控电极22所在的位置发生触摸时,电容值较小的第二触控电极22所能感受到的触控量将与电容值较大的第一触控电极21所能感测到的触控量相等或相近,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所出现的电容值较小的触控电极无法感测触摸的现象,同样有利于提高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的触控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校准模块90可以在显示面板100中单独设置,也可与集成在控制芯片10中,以减小显示面板100的边框宽度,对此本申请不作具体限定。校准模块90能够获取到各第一触控电极21和第二触控电极22的电容值,根据第二触控电极22和第一触控电极21的电容值之间的关系获得校准系数。
可选地,上述校准系数A=C2/C1,Q2n=C2*V2*C1/C2=C1*V2;在无触摸时,第一触控电极21在接收到控制芯片10发送的第m个脉冲信号时的电量为Q1m=C1*V1。具体地,将校准系数设为A=C2/C1时,在无触摸时,第二触控电极22在接收到控制芯片10发送的第n个脉冲信号时的电量为Q2n=C1*V2,由于第一触控电极21在接收到控制芯片10发送的第m个脉冲信号时的电量为Q1m=C1*V1,由于控制芯片10向第一触控电极21所发送的驱动信号的驱动电压V1与向第二触控电极22所发送的驱动信号的驱动电压V2相等,因此,C1*V2=C1*V1,进而Q2n=Q1m,即,在无触摸时,第二触控电极22在接收到控制芯片10发送的第n个脉冲信号时的电量与第一触控电极21在接收到控制芯片10发送的第m个脉冲信号时的电量相等。
可选地,作为本申请的又一种实施例,请参见图8,图8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一个第一触控电极和一个第二触控电极的另一种等效电路图,本实施例中,在相同时间内,控制芯片10向第一触控电极21所述发送的脉冲信号的数量与向第二触控电极22所发送的脉冲信号的数量相同,即控制芯片10向第一触控电极21所发送的驱动电压信号的频率f1等于向第一触控电极21所发送的驱动电压信号的频率f2,在9μs时间内,控制芯片10向第一触控电极21发送一个脉冲信号,同时向第二触控电极22也发送一个脉冲信号,而且像第一触控电极21和第二触控电极22所发送的驱动电压信号的电压均为5V,第一触控电极21的电容值为C1=1pf,第二触控电极22的电容值为C2=0.5pf。在图8所示的此种情况下,可通过特定的算法来使得在无触摸时,在相同时间内,第一触控电极21的平均电量Q1与第二触控电极22的平均电量Q2相等。假设在相同时间内,控制芯片10向第一触控电极21和第二触控电极22所发送的脉冲的数量均为14个,考虑到C2=0.5pf,而C1=1pf,那么对于第二触控电极22,可将接收到的相邻两次脉冲作为一个单位脉冲,如此,第二触控电极22便会接收到7个单位脉冲,即在相同的时间内第二触控电极22接收到7个单位脉冲,n=7,对接收到相邻两次脉冲的电量进行叠加作为Q2n,Q2n=2*C2*V2=2*0.5pf*5V=5库伦。由于第一触控电极21在接收到一个脉冲信号时Q1m=C1*V1=1pf*5V=5库伦,因此Q2n=Q1m,从而实现了在无触摸时,在相同时间内,第一触控电极21的平均电量Q1与第二触控电极22的平均电量Q2相等。
当然图4至图8实施例仅示出了几种在无触摸时、在相同时间内、使第一触控电极21的平均电量Q1与第二触控电极22的平均电量Q2相等的实现方式,除这些方式外,本申请还可采用其他可行的方式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地,在触控阶段,在相同时间内,第二触控电极22的平均总电量Q2’与第一触控电极21的平均总电量Q1’相等。
具体地,当手指对显示面板100进行触摸时,手指与触控电极之间会产生电容,这就使得触控电极处的电容在原有基础电容的基础上发生了变化,增加了一定的数量,第一触控电极21的总电量指的是发生触摸时第一触控电极21的基础电容值C1与手指和第一触控电极21之间的电容值之和,第二触控电极22的总电量指的是发生触摸时第二触控电极22的基础电容值C2与手指和第二触控电极22之间的电容值之和。第一触控电极21的平均总电量Q1’是通过对第一触控电极21在相同时间内的多次总电量求平均得到的,第二触控电极22的平均总电量Q2’是通过对第二触控电极22在相同时间内的多次总电量求平均得到的,计算方法类似于在无触摸时、在相同时间内,第一触控电极21的平均电量Q1和第二触控电极22的平均电量Q2的计算方法,此处不再赘述。本申请将在触控阶段、在相同时间内,第二触控电极22的平均总电量Q2’设置的与第一触控电极21的平均总电量Q1’相等,这样就能确保电容值较小的第二触控电极22在受到触摸时,也能够准确检测到触摸感应信号,并能将触摸感应信号发送至控制芯片10,如此,更加有利于提高异形显示面板100显示区11边缘处的触控性能,从而有利于提高显示面板100整体的触控性能。
可选地,第一触控电极21的面积为S1,在触控阶段,触摸媒介与第一触控电极21的接触面积为S1’,第一触控电极21的电容变化量为△C1,其中△C1=S1’*C1/S1。此处的触摸媒介可以是手指也可以是信号笔等,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定。以手指对显示面板100进行触摸为例,当手指与显示面板100接触时,手指与触控电极之间产生一个接触面积,通过该接触面积与触控电极的面积之间的关系即可计算出手指与触控电极之间的电容大小,也就是触摸时第一触控电极21上电容变化量的大小,即△C1=S1’*C1/S1。例如,图3-图8所述实施例中,若手指与第一触控电极21的接触面积为第一触控电极21的面积的一半,则第一触控电极21的电容变化量为第一触控电极21的电容值的一半,即0.5V。也就是说,在手指与触摸显示面板100时,第一触控电极21的总电量将变为C1+△C1=1.5pf。
可选地,第二触控电极22的面积为S2,在触控阶段,触摸媒介与第二触控电极22的接触面积为S2’,第二触控电极22的电容变化量为△C2,其中△C2=S2’*C2/S2。此处的触摸媒介可以是手指也可以是信号笔等,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定。以手指对显示面板100进行触摸为例,当手指与显示面板100接触时,手指与第二触控电极22之间产生一个接触面积,通过该接触面积与第二触控电极22的面积之间的关系即可计算出手指与第二触控电极22之间的电容大小,也就是触摸时第二触控电极22上电容变化量的大小,即△C2=S2’*C2/S2。例如,图3-图8所述实施例中,若手指与第二触控电极22的接触面积为第二触控电极22的面积的一半,则第二触控电极22的电容变化量为第二触控电极22的电容值的一半,即0.25pf。也就是说,在手指与触摸显示面板100时,第二触控电极22的总电量将变为C1+△C1=0.75pf。
以图3所示实施方式为例,在有触摸的情况下,第一触控电极21处的总电量Q1m’=(C1+△C1)*2.5V=1.5pf*2.5V=3.75库伦,第二触控电极22出的总电量Q2n’=(C2+△C2)*5V=0.75pf*5V=3.75库伦,可见,二者是相等的。图4-图8所示实施例中,在有触摸的情况下,第一触控电极21处的总电量和第二触控电极22出的总电量也是相等的,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可选地,本申请中的显示区11为异形区域,异形区域的边界线与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相交;第二触控电极22位于异形区域的边界处,第二触控电极22的面积小于第一触控电极21的面积。
具体地,由于第二触控电极22位于异形区域的边界处,第二触控电极22被异形区域的边界线所切割,使得显示区11的中的第二触控电极22的面积小于第一触控电极21的面积。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异形区域的边界线的形状有各种可能,所以在异形区域的边界线处的触控电极也可以为第一触控电极21。本申请中的异形区域的边界线至少包括弧形线、直线或者折线。当异形区域的边界线为弧形线时,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区11可设计为圆形,参见图2,圆形显示面板100是目前最为普遍的异形显示面板100之一,例如手表、智能穿戴式手机等通常将显示面板100设计成圆形,以满足各种实际需求以及客户对外观方面的需求。当本申请中异形区域的边界线包括弧形线时,异形区域可体现为圆形或椭圆形,当然也可以为包括弧形线的其他形状,例如扇形等。当异形区域的边界线为直线或折线时,异形区域可设计为菱形、六边形或三角形等。本申请对显示面板100中异形区域的形状不作具体限定。
当本申请的显示面板100为液晶显示面板100,参见图9和图10,图9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截面图,图10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电路构成图;该液晶显示面板100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30和彩膜基板40,阵列基板30和彩膜基板40之间设置有液晶层50。阵列基板30上设置有纵横交错的多条栅线13和多条数据线14,多条栅线13和多条数据线14限定出多个像素单元60,每个像素单元60内设置有薄膜晶体管57和像素电极81,薄膜晶体管57的栅极63与栅线13电连接,源极62与数据线14电连接,漏极61与像素电极81电连接;彩膜基板40包括网格状的黑矩阵,以及设置于黑矩阵开口内的阵列排布的多个色阻,色阻包括红色色阻、绿色色阻和蓝色色阻。通过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之间的电场控制液晶分子的偏转,从而达到显示效果。此时,显示面板100还包括背光模组,背光模组位于阵列基板30远离彩膜基板40的一侧,背光模组为显示面板100提供光线。。
当本申请的显示面板100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参见图11,图11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截面图,该有机发光显示面板100包括柔性基底71,设置在柔性基底71上的缓冲层72、设置在缓冲层72上的驱动功能层70,驱动功能层70包括若干薄膜晶体管;有机发光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驱动功能层70上的发光功能层80以及设置于发光功能层80表面的薄膜封装层88。其中,发光功能层80包括依次设置的阳极层82、有机发光材料层83和阴极层84,发光功能层80中的阳极层82与驱动功能层70中薄膜晶体管的漏极73电连接。本申请中的薄膜晶体管导通后,在外加电压的驱动下,空穴和电子分别从阳极层82和阴极层84注入到有机发光材料层83中,空穴和电子在有机发光材料层83中相遇、复合,释放出能量,然后将能量传递给有机发光材料中有机发光物质的分子,使其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激发态很不稳定,受激分子从激发态回到基态,辐射跃迁产生发光现象,基于此发光现象,可借由有机发光二极管实现画面的显示。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图12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该显示装置200包括显示面板100,其中显示面板100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装置200可以为:手表、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现实功能的产品或部件。本申请中显示装置200的实施例可参见上述显示面板100的实施例,重复之处此处不再赘述。
通过以上各实施例可知,本申请存在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中,包括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呈阵列排布的若干触控电极,若干触控电极包括多个电容值相等的第一触控电极,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触控电极,第二触控电极的电容值小于第一触控电极的电容值。特别是,在无触摸时,在相同时间内,电容值较大的第一触控电极的平均电量与电容值较小的第二触控电极的平均电量相等,如此,在触摸时,电容值较小的第二触控电极所能感受到的触控量将与电容值较大的第一触控电极所能感测到的触控量相等或相近,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所出现的电容值较小的触控电极无法探测到触控发生的现象,有利于提高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触控性能。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申请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申请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显示面板,设置有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在所述显示区内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呈阵列排布的若干触控电极,所述触控电极包括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和至少一个第二触控电极,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电容值C1相等,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电容值C2小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电容值C1
与各所述触控电极一一对应电连接的触控信号引线;
控制芯片,与所述触控信号引线电连接,所述控制芯片通过所述触控信号引线向各所述触控电极发送驱动电压信号;
在无触摸时,在相同时间内,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平均电量Q1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平均电量Q2相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相同时间内,所述控制芯片向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发送的驱动电压信号包括m个脉冲信号,对应每个所述脉冲信号,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产生的电量分别为Q11、Q12、Q13、……Q1m,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平均电量Q1=(Q11+Q12+Q13+……+Q1m)/m;
在所述相同时间内,所述控制芯片向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发送的驱动电压信号中包括n个脉冲信号,对应每个所述脉冲信号,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产生的电量分别为Q21、Q22、Q23、……Q2n,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平均电量Q2=(Q21+Q22+Q23+……+Q2n)/n。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相同时间内,所述控制芯片向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所发送的驱动电压信号的电压值V1小于向所述第二触控电极所发送的驱动电压信号的电压值V2,且C1*V1=C2*V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相同时间内,所述控制芯片向所述第二触控电极所发送的驱动电压信号的电压值V2与向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所发送的驱动电压信号的电压值V1相等,且所述控制芯片向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所发送的驱动电压信号的频率f1小于向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所发送的驱动电压信号的频率f2,f1/f2=C2/C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相同时间内,所述控制芯片向所述第二触控电极所发送的驱动电压信号的电压值V2与向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所发送的驱动电压信号的电压值V1相等,且所述控制芯片向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所发送的驱动电压信号的频率f1等于向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所发送的驱动电压信号的频率f2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校准模块,所述校准模块根据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电容值C1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电容值C2获取校准系数A,所述校准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在接收到所述控制芯片发送的第n个脉冲信号时电量进行校准,使得在无触摸时,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在接收到所述控制芯片发送的第n个脉冲信号时的电量为Q2n=C2*V2*A,其中,A为校准系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校准系数A=C2/C1,Q2n=C2*V2*C1/C2=C1*V2
在无触摸时,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在接收到所述控制芯片发送的第m个脉冲信号时的电量为Q1m=C1*V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触控阶段,在相同时间内,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平均总电量Q2’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平均总电量Q1’相等。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面积为S1,在触控阶段,触摸媒介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接触面积为S1’,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电容变化量为△C1,其中△C1=S1’*C1/S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面积为S2,在触控阶段,触摸媒介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接触面积为S2’,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电容变化量为△C2,其中△C2=S2’*C2/S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区为异形区域,所述异形区域的边界线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或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位于所述异形区域的边界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面积。
1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为权利要求1至10之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1710646770.7A 2017-08-01 2017-08-01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075060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46770.7A CN107506071B (zh) 2017-08-01 2017-08-01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46770.7A CN107506071B (zh) 2017-08-01 2017-08-01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06071A CN107506071A (zh) 2017-12-22
CN107506071B true CN107506071B (zh) 2020-04-03

Family

ID=606902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46770.7A Active CN107506071B (zh) 2017-08-01 2017-08-01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50607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08055B (zh) * 2018-01-02 2021-11-1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触控装置、触控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8388387B (zh) * 2018-01-18 2021-08-13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064897B (zh) * 2018-08-31 2021-08-24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1045549B (zh) * 2019-11-28 2023-05-26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1427469B (zh) * 2020-02-21 2022-11-0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6841413A (zh) * 2023-06-30 2023-10-03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触控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柔性显示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40249A (zh) * 2016-10-18 2017-01-18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异形显示面板及其像素结构
CN106448587A (zh) * 2016-10-08 2017-02-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106711180A (zh) * 2016-12-29 2017-05-24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制作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40581B2 (ja) * 2009-12-28 2013-07-17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画素駆動装置、発光装置及びその駆動制御方法、並びに、電子機器
CN105388655B (zh) * 2015-12-07 2020-04-03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设备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48587A (zh) * 2016-10-08 2017-02-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106340249A (zh) * 2016-10-18 2017-01-18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异形显示面板及其像素结构
CN106711180A (zh) * 2016-12-29 2017-05-24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制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06071A (zh) 2017-1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06071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227978B (zh) 电子装置
US10168565B2 (en) In-cell touch display device
US9383850B2 (en) Touch screen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US8223278B2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a touch screen panel
US10747373B2 (en)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TWI461976B (zh) 具有內置觸控式螢幕的液晶顯示裝置
WO2017071543A1 (zh) 一种内嵌式触摸屏、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US20120206403A1 (en) Touch-sensing display device
EP2495643A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ransparent circuit substrate for touch screen
US11662634B2 (en) Touch display device
WO2017071366A1 (zh) 一种内嵌式触摸屏、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US11681389B2 (en) Touch sensor and display device
US9459483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20080186418A1 (en) Display device
US11340723B2 (en) Touch sensor
US20200272296A1 (en) Touch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US20180067606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US20150062468A1 (en) Touch screen structure
US10025131B2 (en) Touch-sensing liquid crystal panel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KR100902211B1 (ko) 터치패널 일체형 유기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
US9454228B2 (en) Vibrating touch panel display
US10649263B2 (en) Touch panel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US10592040B2 (en) Touch panel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CN105425996B (zh) 触控面板及其边框线路的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