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98512A - 动力工具 - Google Patents

动力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98512A
CN107498512A CN201610421792.9A CN201610421792A CN107498512A CN 107498512 A CN107498512 A CN 107498512A CN 201610421792 A CN201610421792 A CN 201610421792A CN 107498512 A CN107498512 A CN 1074985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power tool
operating parts
output shaft
attach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42179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98512B (zh
Inventor
张士松
庞晓丽
徐静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42179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498512B/zh
Publication of CN1074985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985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985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985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3/00Associations of tools for different working operations with one portable power-drive means; Adapter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1Gearings, speed selectors, clutch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rotary too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rilling And Bo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工具,包括:壳体;马达;输出轴;支撑机构,用于支撑至少两个工具附件;连接件,连接于机壳上并能够使至少两个工具附件中的一个处于与输出轴配接的工作位置或位于支撑机构的收容位置;连接件能够带动处于工作位置的工具附件沿输出轴轴向远离机壳的方向与输出轴分离,并且带动工具附件收容于支撑机构,工具附件处于收容位置时其轴线与输出轴的轴线呈角度,支撑机构能够被调整到至少两个工具附件中的另一个与连接件对应的位置,连接件能够带动至少两个工具附件中的另一个与输出轴配接。工具附件处于收容位置时其轴线与输出轴的轴线呈角度,这样切换工具附件时,动力工具在输出轴的轴向上的尺寸小,占用空间小。

Description

动力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持式动力工具,尤其涉及一种可快速更换工具附件的手持式动力工具。
背景技术
手持式动力工具例如电钻,用于对工件例如木板等进行钻孔,其利用的工具附件是钻头;例如螺丝批,可用于拧紧或拧松螺钉,其利用的工具附件是螺丝批头。此类手持式动力工具的主轴通常安装有一个工作夹头,用于夹持工作所需要用的一类工具附件,该类工具附件可具有不同规格。当需要进行更换工具附件进行其它工作时,需要先拆卸下原来的工具附件,替换以不同的工具附件。这种工具附件替换操作的过程非常繁琐。
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一些带有双工作夹头的枪钻类工具,根据需要可以在两种工作夹头之间选择或转换使用,此类工具通常设置手动控制的操作件,用于在工作夹头转换之前先进行解锁,也就是说,将原工作夹头与输出轴之间解除锁定,这样,待用的工作夹头才可以移动至工作位置。另外,通过手动操作的方式或者启动马达驱动的方式,将待用工作夹头旋转至工作位置,相应地,原工作夹头由工作位置上移开。最后再通过操作件,将转换到的工作夹头与输出轴建立连接,这样输出轴可以驱动该工作夹头进行旋转。
美国专利US7367757B2公开了一种双工作夹头的电动工具,包括一个安装螺丝批头的夹头和一个安装钻头的夹头,两个夹头大致呈90度设置,并且两个夹头作为一个整体可围绕同一枢转点旋转以实现工作夹头工作位置转换。在转换之前,先使输出轴与安装钻头的工作夹头脱开,然后将两个夹头旋转90度使安装螺丝批头的工作夹头与输出轴对应,然后将该夹头与输出轴相连便可实现螺丝批的功能;需要更换钻功能时,将安装螺丝批头的工作夹头与输出轴分开并反向旋转90度使安装钻头的工作夹头与输出轴对应,将安装钻头的工作夹头与输出轴相连便可实现钻的功能。这样就需要设置两个一体的工作夹头,而且两个工作夹头与输出轴之间的连接结构要求的精度高,制造困难,双头电钻的整体结构也较复杂,体积大,成本高。
中国发明专利CN101563192B揭示了一种用于可旋转驱动的刀具的工具机,该工具机具有电机和传动装置,传动装置上设有刀具更换库。刀具更换库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批头的刀具室。一操作滑件能够轴向向前运动以穿过其中一个刀具室并带动位于该刀具室中的批头进入刀具卡头,或者轴向向后运动通过设置在其前端的磁铁带动刀具卡头中的批头回到刀具室。一执行机构用于对操作滑件进行轴向限位,执行机构包括一个轴向抵住操作滑件的支撑杠杆,当需要更换批头时,压下按键就可以解除支撑杠杆对操作滑件的轴向限位,这样就可以移动操作滑件使之带着批头退出刀具卡头,并且带动批头回到刀具室,操作滑件退出刀具室,旋转刀具更换库就可以选择另一个批头。这样操作批头进入刀具卡头或者回到刀具室需要直接推拉操作滑件,从而工具机就相应的设置的较长,增大了工具机的体积,如果保持工具小巧握持方便,势必会使工具的结构复杂,而且操作起来也会费时费力。另外,当该工具机工作的时候,操作滑件与刀具卡头的尾部相抵,刀具卡头旋转而操作滑件不能够旋转,这样操作滑件与刀具卡头之间的滑动摩擦非常大,既影响工作效率,同时工具磨损较快,减少了工具的使用寿命。
现有技术中公开的具有多工作头的工具,结构复杂、体积大,而且工作头的位置转换操作仍然比较麻烦,需要操作者双手操作,或者需要操作不同的工作部件才能完成转换。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快速实现不同工具附件的转换且体积小的手持式动力工具。
一种动力工具,包括:壳体;马达,收容于壳体内,用于输出旋转动力;输出轴,将马达输出的旋转运动传递给工具附件;支撑机构,用于支撑至少两个工具附件;连接件,连接于机壳上并能够使至少两个工具附件中的一个处于与输出轴配接的工作位置或位于支撑机构的收容位置;所述连接件能够带动处于工作位置的工具附件沿输出轴轴向远离机壳的方向与输出轴分离,并且带动所述工具附件收容于支撑机构,所述工具附件处于收容位置时其轴线与输出轴的轴线呈角度,所述支撑机构能够被调整到至少两个工具附件中的另一个与连接件对应的位置,所述连接件能够带动至少两个工具附件中的另一个与输出轴配接。
上述动力工具,工具附件处于收容位置时其轴线与输出轴的轴线呈角度,这样切换工具附件时,动力工具在输出轴的轴向上的尺寸小,占用空间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机构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在第一位置,至少两个工具附件中的一个与连接件连接且收容于支撑机构,在第二位置,所述支撑机构带动至少两个工具附件中的一个与连接件分离,且使至少两个工具附件中的另一个与连接件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力工具还包括操作机构,所述操作机构包括活动设置于壳体上的操作件,所述操作件相对于壳体运动以驱动所述连接件使所述工具附件与输出轴分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工具附件与输出轴分离后,所述操作件相对于壳体运动驱动所述连接件围绕垂直于输出轴轴向的轴线枢转以带动所述工具附件收容于支撑机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操作件沿平行于输出轴轴向的方向运动以驱动所述连接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操作件的运动方向与所述连接件带动所述工具附件和输出轴分离的运动方向相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操作机构还包括由所述操作件驱动的第一齿条、驱动所述连接件运动的第二齿条以及同时与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啮合的定齿轮,所述定齿轮的旋转轴线相对于壳体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操作机构还包括设置在壳体和连接件之间的第一导向单元,所述操作件带动连接件沿第一导向单元所限定的轨迹运动,所述连接件产生平行于输出轴轴向的直线运动和枢转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向单元包括连接在壳体上的第一引导槽,所述连接件上设置第一导销,所述第一导销能够沿着第一引导槽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引导槽包括相互连通的直槽以及弧形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向单元还包括连接在壳体或者连接件二者之一上的第二引导槽,所述第二引导槽与所述直槽平行并且长度相等,所述壳体或者连接件二者之另外一个上设置第二导销,所述二导销能够沿着第二引导槽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和壳体之间设置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可操作地限制或者允许连接件带动处于工作位置的工具附件与输出轴分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置于壳体上的限位件以及弹性元件,所述限位件能够在两个位置间运动以限制或者允许连接件运动,所述弹性元件提供限位件从允许连接件运动的位置运动到限制连接件运动的位置的弹性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手持式动力工具还包括活动设置于壳体上的操作件,所述操作件沿着平行于输出轴轴向的方向运动解除限位机构对连接件的限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上设置有保持机构,所述保持机构可操作地限制或者允许连接件与工具附件分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临近所述支撑机构的部位设置解锁部,所述连接件运动使所述保持机构与所述解锁部配合以解除保持机构对工具附件的限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持机构包括设置于连接件上的保持件以及弹性件,所述弹性件提供保持件阻挡工具附件与连接件分离的弹性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持机构设置两组,分别沿着连接件与工具附件分离的两个方向相对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沿平行于输出轴轴向远离壳体的方向运动带动工具附件与输出轴分离,所述连接件围绕垂直于输出轴轴向的轴线枢转运动带动工具附件位于支撑机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手持式动力工具还包括活动设置于壳体上的操作件以及响应于操作件的运动对支撑机构的位置进行调节的自动切换装置,所述支撑机构在自动切换装置的作用下运动到至少两个工具附件中的另一个与连接件对应的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自动切换装置包括连接在操作件和支撑机构之间的运动转换机构,所述运动转换机构用于将所述操作件沿平行于输出轴轴向的运动转换为所述支撑机构的线性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运动转换机构包括连接在所述操作件和支撑机构之间的第二导向单元以及与第二导向单元配合的驱动件,所述操作件沿着远离输出轴的方向运动并带动所述第二导向单元运动时,所述驱动件在第二导向单元的引导下从初始位置运动至终端位置并驱动支撑机构沿垂直于输出轴轴向的方向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操作件沿着朝向输出轴的方向运动并带动所述第二导向单元运动时,所述支撑机构相对于壳体固定,所述驱动件从终端位置运动至初始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向单元具有滑槽,所述驱动件的一端与支撑机构活动连接,所述驱动件的另一端沿着滑槽运动从而驱动件能够围绕一轴线旋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槽中设置有一对挡板,所述挡板将所述滑槽分割为彼此连通的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驱动件的一端设有滑销,所述第二导向单元往复运动时,所述滑销在第一滑槽、一对挡板之间形成的轨道、第二滑槽中循环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槽内转动连接有导向件,所述滑销可选择地与导向件的不同边配合以使驱动件带动支撑机构沿相反的方向线性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分别具有直边和与直边相连的斜边,其中所述滑销相对第二导向单元沿斜边运动时,所述支撑机构相对壳体固定,所述驱动件的一端相对所述支撑机构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力工具还包括活动设置于壳体上的操作件、连接在操作件和连接件之间的驱动单元以及连接在操作件和支撑机构之间的运动转换机构,所述操作件相对于壳体运动时通过所述驱动单元带动连接件运动并且通过所述运动转换机构带动支撑机构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操作件沿着平行于所述输出轴轴向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操作件运动的过程至少包含两段行程,第一段,所述操作件带动所述连接件一起运动,所述运动转换机构相对于壳体固定;第二段,所述连接件相对于壳体固定,所述操作件带动所述运动转换机构一起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操作件运动的过程至少包含两段行程,第一段,所述操作件对所述驱动单元起作用而对所述运动转换机构不起作用;第二段,所述操作件对所述运动转换机构起作用而对所述驱动单元不起作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单元上设置卡锁机构,所述操作件可选择地在轴向上驱动卡锁机构以作用或不作用于所述驱动单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锁机构包括卡勾以及偏压卡勾的弹性复位件,所述弹性复位件提供卡勾复位的弹性力,所述操作件运动并通过轴向抵接卡勾以作用于驱动单元,所述操作件运动还能够带动卡勾克服所述弹性力运动,以使得所述操作件运动时对所述驱动单元不起作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操作件运动的过程至少包含三段行程,第一段,所述操作件带动所述连接件一起运动,所述运动转换机构相对于壳体固定;第二段,所述操作件带动所述连接件以及所述运动转换机构一起运动;第三段,所述连接件相对于壳体固定,所述操作件带动所述运动转换机构一起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段,所述操作件带动所述连接件一起运动,所述连接件带动工具附件与输出轴在轴向上分离;在所述第二段,所述操作件带动所述连接件转动至工具附件收容于支撑机构的位置,且所述操作件带动所述运动转换机构运动至将要驱动所述支撑机构的状态;在所述第三段,操作件带动所述运动转换机构运动并驱动所述支撑机构作直线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沿输出轴轴向设置的主体以及连接于主体上的主手柄和辅助手柄,所述主手柄和辅助手柄沿输出轴轴向间隔设置,所述支撑机构设置于辅助手柄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至少两个用于对应***述至少两个工具附件的收容空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机构和壳体之间设置弹性支撑件,所述弹性支撑件沿着工具附件与支撑机构分离的方向抵压支撑机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工具附件具有与输出轴配接的轴柄部以及连接工作头的夹持部,所述轴柄部和夹持部之间设置卡槽,所述连接件上对应设置卡块,所述连接件通过卡块与卡槽啮合与工具附件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动力工具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动力工具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其中省略示出哈夫式半壳;
图3为运动转换机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动力工具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主视方向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动力工具的操作件的运动方向的示意图;
图7为操作件向后运动且带动连接件向前运动的示意图;
图8为操作件向后运动且带动连接件向前运动时剖视示意图;
图9为操作件向后运动且带动连接件向前运动的立体示意图;
图10为操作件向后运动且带动连接件转动的示意图;
图11为连接件转动至连接件所连接的工具附件进入到支撑机构的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剖视示意图;
图13为连接件转动至连接件所连接的工具附件进入到支撑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14为操作件向后运动但不作用于第一齿条的示意图;
图15为操作件向后运动且带动运动转换机构运动,使支撑机构被调整到另一个工具附件与连接件可以对接的位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16至图19示意了工具附件切换完成后,操作件向前运动并带动连接件转动至另一个工具附件与输出轴轴向对应的位置的过程;
图20为连接件转动至另一个工具附件与输出轴在轴向上对应的位置时的剖视示意图;
图21为连接件转动至另一个工具附件与输出轴在轴向上对应的位置时的立体图。
图中的相关元件对应编号如下:
1、壳体 11、主壳体部 12、手柄部
121、启动扳机 122、换向扳机 13、电池包
14、辅助壳体 15、解锁部 16、弹性支撑件
2、马达 3、输出轴 4、减速传动装置
5、减速箱壳体 6、支撑机构 61、收容空间
7、连接件 71、第一导销 72、第二导销
73、保持机构 731、保持件 732、弹性件
733、第三导销 74、卡块 81、操作件
82、第一齿条 83、第二齿条 84、定齿轮
852、第一引导槽 8521、直槽 8522、弧形槽
853、第二引导槽 86、限位机构 861、限位件
862、弹性元件 87、卡锁机构 871、卡定件
872、弹性复位件 91、第二导向单元 911、滑槽
9111、挡板 9112、第一滑槽 9113、第二滑槽
9114、直边 9115、斜边 9116、止挡柱
912、导向件 9121、头端 9122、尾端
92、驱动件 921、滑销 100、工具附件
110、轴柄部 120、夹持部 130、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手持式动力工具的较佳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手持式动力工具实施例采用多功能动力工具。多功能动力工具包括壳体1、动力***。其中,壳体1由两个哈夫式半壳连接组成。动力***包括收容于壳体1内的马达2。本实施例的马达2采用电动马达,也可以其它类马达,例如气动马达、燃油马达等替代。
壳体1包括收容马达2的主壳体部11、以及用于形成手柄的手柄部12,其中主壳体部11沿图1中左右方向延伸且与手柄部12呈角度连接。本实施例中多功能动力工具的主壳体部11与手柄部12大致呈钝角设置,优选角度在95°至120°之间。手柄部12上远离马达2的一端设置有为马达2提供能量的能量单元。本实施例中的能量单元采用的是电池包13,电池包13与手柄部12可拆卸地连接,电池包13包括多个收容于电池包壳体132的可充电式电池,电池优选采用锂电池。当然,多功能动力工具也可以通过电源线由外部电源供电。手柄部12上靠近主壳体部11设有用于手动控制马达2的启动扳机121和换向扳机122。
参图2和图5,主壳体部11内设置由马达2驱动旋转的输出轴3。本实施例中,输出轴3轴线X1与马达2的轴线重合。在其它可选择的方案中,输出轴线X1与马达轴线可以平行或呈角度设置。输出轴3与马达2之间设置有用于减速的减速传动装置4,该减速传动装置4收容于减速箱壳体5内。减速箱壳体5可以是壳体1的一部分,也可以分开设置。本实施例中减速传动装置4是齿轮机构,优选采用行星轮机构。
多功能动力工具还包括设置于壳体1内的支撑机构6、与壳体1活动连接的连接件7,其中支撑机构6用于支撑至少两个工具附件100,连接件7则能够使至少两个工具附件中的一个处于与输出轴3配接的工作位置或处于位于支撑机构6的收容位置。
如图1,本实施例中,壳体1还包括连接于主壳体部11上且沿输出轴3轴向与手柄部12间隔设置的辅助壳体14。支撑机构6设置于辅助壳体14内。辅助壳体14也可以作为多功能动力工具的辅助手柄使用。
支撑机构6用于支撑至少两个工具附件。这里的工具附件可以是螺丝批头、钻头、用于砂磨的小磨头或者丝锥等工作头,也可以是转接头,夹头等可以夹持工作头的附件。参图2,支撑机构6具有至少两个收容空间61,对应收容至少两个工具附件100,这里优选设置两个收容空间,对应的工具附件100也是设置两个。收容空间61即为工具附件100的收容位置。其中工具附件100位于支撑机构6的收容位置时,如图12所示,其轴线Y1与输出轴3的轴线X1之间呈角度α设置,可以减小工具在输出轴3的轴向上的体积,其中该角度α可以为锐角、直角或者钝角,角度范围设置在30度到130度之间,优选采用的角度α范围为60度至115度。
连接件7用以将位于支撑机构6的收容位置的工具附件100带到与输出轴3配接的工作位置,此时工具附件100的轴线Y1与输出轴3的轴线X1重合,如参图1、图5。或者,连接件7用以将位于与输出轴3配接的工作位置的工具附件带到位于支撑机构6的收容位置,如图11、图12。
支撑机构6能够在一个第一位置和一个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在第一位置,至少两个工具附件中的一个在连接件7带动下与输出轴3轴向分离后且收容于支撑机构6,但该工具附件100仍与连接件7连接,如图11至图13。在第二位置,支撑机构6带动至少两个工具附件中的一个与连接件7分离,且使至少两个工具附件中的另一个与连接件7连接,如图14和图15。
参图2,多功能动力工具还包括操作机构,用以操控连接件7的运动。操作机构包括活动设置于壳体1上的操作件81。
本实施例中,操作件81为滑动连接于壳体1的滑盖。如图6所示,操作件81沿平行于输出轴3轴向的方向运动以驱动连接件7。当然,操作件81也可以沿与输出轴3轴向X1呈角度的方向运动。具体地,操作件81的运动方向与连接件7带动工具附件100与输出轴3轴向分离的方向相反。参图6,连接件7带动工具附件100向左运动并与输出轴3轴向分离,该向左的方向设定为向前。则,操作件81沿向后的方向滑动时,连接件7带动工具附件100向前运动。
参图2,操作机构还包括由操作件81驱动的第一齿条82、驱动连接件运动7的第二齿条83以及同时与第一齿条82和第二齿条83啮合的定齿轮84,其中定齿轮84的旋转轴线相对于壳体1固定。操作件81滑动时带动第一齿条82运动,通过第二齿条83、定齿轮84实现连接件7的反向运动。第二齿条83设置一对,分别设置在减速箱壳体5的两侧。连接件7两端分别卡在减速箱壳体5,连接件7整体类似U型的构造,其中连接件7的每一端分别设有第一导销71,第一导销71的一端卡在减速箱壳体5,第一导销71的另一端卡在第二齿条83上设置的U形槽内;连接件7的另一端用于卡住工具附件100,也类似U型的构造。同样地,第一齿条82和定齿轮也分别设置有一对。
操作机构还包括设置在壳体1和连接件7之间的第一导向单元。操作件81带动连接件7沿第一导向单元限定的轨迹运动,使连接件7产生平行于输出轴3轴向X1的直线运动和枢转运动。其中,连接件7的直线运动用于使连接件7将位于与输出轴3配接的工作位置的工具附件100与输出轴3轴向分离。连接件7的枢转运动则使连接件7将与输出轴3轴向分后的工具附件进入到位于支撑机构6的收容位置(即收容空间61)中。
具体地,第一导向单元包括连接在壳体1上的第一引导槽852、设置在连接件7上的第一导销71,第一导销71能够沿第一引导槽852运动。第一引导槽852包括相互连通的直槽8521以及弧形槽8522。
第一导向单元还包括连接在壳体1或者连接件7二者之一上的第二引导槽853。第二引导槽853与直槽8521平行并且长度相等。壳体1或者连接件7二者之另外一个上设置第二导销72,第二导销72能够沿着第二引导槽853相对运动。本实施例中,第二导销72连接在壳体1上,第二引导槽853设置在连接件7上。
当操作件81向后方滑动时,操作件81通过前述的齿条、齿轮机构带动连接件7向前运动,连接件7上的第一导销71在直槽8521中运动时,连接件7能使工具附件100与输出轴3在轴向上分离,第二引导槽853则相对于第二导销72逐渐向前。当第一导销71运动到弧形槽8522中时,由于第二引导槽853与直槽8521平行并且长度相等,第二导销72将抵接于第二引导槽853的槽底使连接件7不能够继续沿输出轴3的轴向前进。此时,继续滑动操作件81,操作件81带动第一导销71在弧形槽8522中运动,而连接件7整体将以第二导销72作为枢轴,或者说是以第二导销72的轴线为枢转轴线,以弧形槽8522的轨迹转动,进而带动工具附件运动到位于支撑机构6的收容位置中。
由于操作件81、连接件7均有被意外滑动的风险,这将造成连接件7被轻易带动轴向运动造成工作失效的情况,为此操作机构还包括在连接件7和壳体1之间设置有限位机构86。限位机构86用以限制连接件7带动处于工作位置的工具附件100与输出轴3分离,或可***作以允许连接件7带动处于工作位置的工具附件100与输出轴3分离。
限位机构86包括设置于壳体1上的限位件861以及弹性元件862,其中弹性元件862用以提供限位件861从允许连接件7运动的位置运动到限制限制连接件7运动的位置的弹性力。
具体地,限位件861被设置为能够相对壳体1转动或作直线运动,而弹性元件862则用来弹性抵接限位件861,使限位件861能够轴向抵接于连接件7,从而限制连接件7随意产生轴向运动。而当是出于更换工具附件的目的需要连接件7轴向运动时,只需要滑动操作件81,使操作件81带动限位件861克服弹性元件862的阻力,即限位件861压缩弹性元件862后运动到允许连接件7运动的位置。
本实施例中,弹性元件862选用压簧,限位件861复位时是相对壳体1作直线运动。压簧可以用其他弹性元件代替,如弹性橡胶垫。另外,弹性元件862还可以是给予限位件861偏压力的扭簧,限位件861复位时是相对壳体1作转动运动。操作件81是沿着平行于输出轴3轴向的方向运动解除限位机构86对连接件7的限制。
请参考图1和图2,连接件7上还设置有保持机构73。保持机构73用以限制连接件7与工具附件100分离,且可***作以允许连接件7与工具附件100分离。
保持机构73包括设置于连接件7上的保持件731以及弹性件732,其中弹性件732用以提供使保持件731阻挡工具附件100与连接件7分离的弹性力。保持件731以及弹性件732通过第三导销733安装在连接件7上。
参图2,保持机构73设置两组,沿着连接件7与工具附件100分离的两个方向相对设置。本实施例中,工具附件100沿垂直于工具附件100的轴线的方向与连接件7实现分离。工具附件100两侧均设置保持机构73,防止工具附件100与连接件7被意外分离,目的是保证工具附件100在达到位于支撑机构6的收容位置时才被允许与连接件7分离。本实施例中,两个保持件731转动设置于连接件7的两侧,而弹性件732为能够给予保持件731偏压力的扭簧,以提供使驱动保持件731通过转动回位的弹力。弹性件732也可以是提供使保持件731作直线运动的弹性元件,如压簧。
工具附件100具有与输出轴3配接的轴柄部110以及连接工作头的夹持部120,其中轴柄部110和夹持部120之间设置有卡槽130。连接件7上对应设置卡块74,连接件7通过卡块74与卡槽130啮合与工具附件100连接。
卡槽130为环形凹槽。卡块74设置两处,以分别在工具附件100的轴线的两侧与卡槽130咬合。需要二者分离时,只需要在垂直于工具附件100的轴线的方向上给予工具附件100推力,解除保持机构73对二者的限制,即可使二者分离。
本实施例中,连接件7是沿平行于输出轴3轴向且远离壳体1的方向运动以带动工具附件100与输出轴3轴向分离,然后连接件7围绕垂直于输出轴3轴向的轴线枢转运动以带动工具附件100位于支撑机构6。
壳体1上临近支撑机构6的部位设置有解锁部15。连接件7带动工具附件100进入支撑机构6前,保持机构73的保持件731触碰到解锁部15,并克服弹性件732的阻力运动到不再限制工具附件100与连接件7分离的位置,然后工具附件100能够进入支撑机构6的收容位置。
参图11至13,当连接件7刚转动至工具附件100位于支撑机构6时,工具附件100支撑于支撑机构6,但工具附件100并未与连接件7分离。此时,调整支撑机构6的位置,使支撑机构6带动原本与连接件7配接的工具附件与连接件7分离,原本支撑于支撑机构6的工具附件跟随支撑机构6运动并与连接件7配接,从而完成工具附件的切换。
支撑机构6被调整位置,可以用手动的方式实现。即,支撑机构6可以是滑动连接于壳体1,当连接件7转动至工具附件100位于支撑机构6时,用手推动支撑机构6滑动,即可完成工具附件的切换。
参图2,支撑机构6和壳体1之间设置弹性支撑件16。弹性支撑件16能够沿着工具附件100与支撑机构6分离的方向抵压支撑机构6,使支撑机构6与收容在支撑机构6中的工具附件紧密接触,保证工具附件收容的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动力工具还包括响应于操作件81的运动对支撑机构6的位置进行调节的自动切换装置,即支撑机构6是在自动切换装置的作用下运动到带动至少两个工具附件中的另一个与连接件7对应的位置,不需要用手另外推动。
自动切换装置包括连接在操作件81和支撑机构6之间的运动转换机构,运动转换机构用于将操作件81沿平行于输出轴3轴向的运动转换为支撑机构6的线性运动。
参图3,运动转换机构包括连接在操作件81和支撑机构6之间的第二导向单元91以及与第二导向单元91配合的驱动件92。驱动件92能够在其终端位置和初始位置间循环运动。
当操作件81沿着远离输出轴3且平行于输出轴3的轴向的方向运动并带动第二导向单元91运动时,即操作件81向后方滑动时,驱动件92在第二导向单元91的引导下从初始位置运动至终端位置并驱动支撑机构6沿垂直于输出轴3轴向的方向运动。当操作件81沿着朝向输出轴3的方向运动并带动所述第二导向单元91运动时,即操作件84向前方滑动时,驱动件92从终端位置运动至初始位置,支撑机构6相对于壳体1固定。
参图13、图15,第二导向单元91具有滑槽911。驱动件92的一端与支撑机构6活动连接,驱动件92的另一端沿着滑槽911运动从而驱动件92能够围绕平行于输出轴3轴向或者与输出轴3轴向呈角度的轴线旋转。
第二导向单元91的滑槽911中设置有两个挡板9111。两个挡板9111将滑槽911分为第一滑槽9112和第二滑槽9113。滑槽911具有沿输出轴3的轴向设置的两条直边9114和分别与两条直边9114相连的斜边9115。挡板9111与斜边9115平行。参图3、图15,驱动件92与滑槽911配合的一端设置有滑销921。两个挡板9111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滑销921的直径,即允许滑销921从挡板9111之间形成的轨道中经过。
参图3和图15,第二导向单元91还枢转连接有导向件912。导向件912位于滑槽911内远离一对斜边9115的位置。导向件912大致呈Y形,其远离斜边9115的一端具有两个间隔设置的头端9121,靠近斜边9115的一端具有一个尾端9122。滑槽911远离斜边9115的位置还设置有止挡柱9116,两个头端9121选择地与止挡柱9116接触用以限制导向件912回转的范围,使导向件912只能在预定范围内来回转动。当头端9121与止挡柱9116接触时,如图15所示尾端9122偏离第二导向单元91的中心线Z,滑销921与尾端9122的其中一边接触,随着第二导向单元91的运动,滑销921在导向件912其中一边的导向下向着其中一条直边9114运动。
驱动件92的另一端用以带动支撑机构6作直线运动。具体地,支撑机构6上设置条形槽,驱动件92的另一端通过抵接条形槽相对的两个壁来驱动支撑机构6向不同的方向运动。条形槽也可以用两个间隔设置的挡块来代替。
滑销921在滑槽911的运动轨迹如下:
滑槽911中,两个斜边9115交汇处为滑销921的初始位置,如图9所示。当第二导向单元91***作件81带动向后方运动时,滑销921从两个挡板9111之间沿输出轴3的轴向向前运动,如图13所示。滑销921与尾端9122接触并推动导向件912旋转,滑销921从两个挡板9111之间沿导向件912的边缘运动到如图15所示位置,此过程中第二导向单元91使驱动件92的另一端转动,驱动件92的另一端则通过抵接条形槽的壁带动支撑机构6作直线运动。
参图16至19,切换完成后,需要是新的工具附件100与输出轴3配接,则反向推动操作件81,操作件81带动第二导向单元91向前运动,滑销921相对于第二导向单元91向后运动,并沿着第一滑槽9112向初始位置运动。滑销921在第一滑槽9112先沿直边9114运动,然后沿斜边9115运动至初始位置。滑销921沿斜边9115运动时,驱动件92的另一端从抵接条形槽的壁位置处回位,以便下一次切换工具附件时抵接条形槽的另一个壁,此过程中,由于驱动件92不作用于条形槽的壁,而是在条形槽中运动,因此不会带动支撑机构6运动,支撑机构6相对壳体1固定。
下一次切换过程中,驱动件92仍从两个挡板9111之间运动,由于导向件912上次切换过程中已发生转动,返回时则沿第二滑槽9113回到初始位置。
重复上述步骤,滑销921在滑槽911中运动时,导向件912起到改变滑销921轨迹的作用,使滑销921能够在第一滑槽9112、两个挡板9111之间的轨道、第二滑槽9113之间循环运动,从而驱动件92的另一端形成循环的工具附件切换动作。
本实施例中,自动切换装置响应于操作件81的运动对支撑机构6的位置进行调节。具体地操作件81是通过运动转换机构控制支撑机构6的运动。前文已叙,操作件81也被用来控制连接件7沿输出轴3的轴向运动以使工具附件与输出轴3分离。因此,自动切换装置设置的作用在于:使操作者单手且操作一个元件即操作件81即可完成工具附件的快速转换。
当需要更换工具附件时,操作件81的运动过程至少包含两段行程:第一段,如图7至图9,操作件81带动连接件7一起运动,运动转换机构相对于壳体1固定(位置不变),此段行程的目的是使连接件7地工具附件与输出轴3在轴向上分离;第二段,连接件7相对于壳体1固定,操作件81带动运动转换机构一起运动,图13至图15,此段行程的目的是使支撑机构6运动,以使另一个工具附件与连接件7连接。
操作件81与连接件7之间设置有驱动单元,本实施例中,该驱动单元包括第一齿条82、驱动连接件运动7的第二齿条83以及同时与第一齿条82和第二齿条83啮合的定齿轮84。第一段行程,操作件81运动时对驱动单元起作用以带动连接件7运动,但操作件81对运动转换机构不起作用;第二段行程,操作件81运动时只对运动转换机构起作用而对驱动单元不起作用。
具体地,操作机构还包括卡锁机构87。卡锁机构87包括转动连接在驱动单元的第一齿条82上的卡定件871、设置在第一齿条82与卡定件871之间的弹性复位件872。第一段行程,操作件81运动时轴向抵接住卡定件871(如图8所示),并通过卡定件871带动第一齿条82运动,进而带动第二齿条83运动。第二段行程,卡定件871被压迫克服弹性复位件872的弹性力旋转至极限位置,弹性复位件872蓄能,操作件81继续运动时在输出轴3的轴向上越过卡定件871,参图14所示,这样卡定件871不跟随操作件81运动,也不会带动第一齿条82运动,但带动运动转换机构运动,进而带动支撑机构6运动。由此,实现操作件81对驱动单元起作用以带动连接件7运动,及实现操作件81运动时对驱动单元不起作用。
当操作件81完成其第二段的运动后,支撑机构6也完成对连接件7上的工具附件的切换。接下来,需要使连接件7带动另一个工具附件100回到能够与输出轴3配接的工作位置。参图16至图19,反向滑动(向前)操作件81,操作件81不再压住卡定件871(参考图17),卡定件871在弹性复位件872的作用下复位。接下来,如图18至图21,反向滑动操作件81,操作件81在卡定件871的另一侧抵推卡定件871,使卡定件871带动第一齿条82向前运动,进而通过第二齿条83带动连接件7先转动至新的工具附件100与输出轴3轴向对应的位置。然后,继续反向滑动操作件81,连接件7将带动新的工具附件100轴向运动并与输出轴3配接,同时操作件81带动第二导向单元91运动使驱动件92从终端位置回到初始位置,此过程中,支撑机构6不动。
操作件81的第一段行程,目的是使连接件7带动工具附件100与输出轴3在轴向上分离并进入支撑机构6的收容空间61;操作件81的第二段行程,则是带动运动转换机构运动。其中,第二段行程可以在第一段行程完全结束后进行,即在操作件81带动连接件7转动到工具附件100进入支撑机构6的收容位置之后再进行。
进一步地,前文已叙,连接件7的运动轨迹为先轴向远离输出轴3,然后转动;而运动转换机构在***作件81带动时,滑销921先从两个挡板9111之间运动到与尾端9122接触处,但此过程中,驱动件92并不会使支撑机构6移动。即,第二段行程中有一部分行程是空行程,驱动件92并不会使支撑机构6移动。因此,如果等到第一段行程完全结束再开始第二段行程,则切换的时间较多。
为此,本发明中,操作件81的运动行程被设置为具有一连动段行程,即操作件81运动时同时带动连接件7和运动转换机构运动。
具体地,操作件81的连动段行程被设置为操作件81在带动连接件7转动到工具附件进入支撑机构6的收容位置的过程中(图10至图12),操作件81还同时带动第二导向单元91运动,使滑销921运动到与尾端9122接触处。这样,当操作件81继续运动且只作用于运动转换机构时,驱动件92可以立即开始驱动支撑机构6移动。即通过提前驱动第二单元91完成其空行程,从而缩短切换的总体用时。
连动段行程可以理解为是在第一段的尾段时即开始进行第二段行程的前段。换言之,当设置连动段时,操作件81具有至少三段行程,其中第一段行程中,仅仅使工具附件100与输出轴3在轴向上分离,此时连接件7并不完全转动到位,如可以进转动一般角度。连动段为第二段行程,操作件81带动连接件7转动至工具附件收容于支撑机构的位置,且操作件81同时还带动所述运动转换机构运动至将要驱动所述支撑机构作直线运动的状态,可以通过控制驱动件92在滑槽911的尺寸在实现此目的。第三段行程中,操作件81继续运动且只作用于运动转换机构时,驱动件92立即开始驱动支撑机构6移动。
本发明工具附件切换的过程如下:
连接件7带动工具附件100与输出轴3分离的过程:如图6至图9,持续向后滑动操作件81,操作件81相对于壳体1运动并通过齿条、齿轮机构驱动连接件7带动工具附件100与输出轴3轴向分离,以便后续切换为连接件7带动另一个工具附件100与输出轴3配接。
连接件7带动工具附件100进入支撑机构6的收容位置的过程:如10至图12,操作件81相对于壳体1继续向后运动,并驱动连接件7围绕垂直于输出轴3轴向X1的轴线枢转以带动工具附件100收容于支撑机构6,具体地:当第二导销72与第二引导槽853的槽底相抵接时,连接件7整体将以第二导销72作为枢轴,以弧形槽8522的轨迹转动。
支撑机构6运动切换工具附件100的过程:如图13至图15,操作件81向后运动并通过前述的运动转动机构调整支撑机构6的位置,使支撑机构6运动到另一个工具附件与连接件7对应的位置。此过程中,支撑机构6带动原本与连接件7配接的工具附件100与连接件7分离,原本支撑于支撑机构6的工具附件100则跟随支撑机构6运动并与连接件7配接。由此,完成了工具附件的切换。
另一个工具附件100与输出轴3配接的过程:如图16至21,完成工具附件100的切换后,使操作件81反向运动,以带动连接件7先转动至工具附件100与输出轴3轴向上对应的位置,然后连接件7再带动轴向运动,完成新的工具附件与输出轴3的配接。
当再次需要更换工具附件时,操作流程如前文所述过程相似。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39)

1.一种动力工具,包括:
壳体;
马达,收容于壳体内,用于输出旋转动力;
输出轴,将马达输出的旋转运动传递给工具附件;
支撑机构,用于支撑至少两个工具附件;
连接件,连接于机壳上并能够使至少两个工具附件中的一个处于与输出轴配接的工作位置或位于支撑机构的收容位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能够带动处于工作位置的工具附件沿输出轴轴向远离机壳的方向与输出轴分离,并且带动所述工具附件收容于支撑机构,所述工具附件处于收容位置时其轴线与输出轴的轴线呈角度,所述支撑机构能够被调整到至少两个工具附件中的另一个与连接件对应的位置,所述连接件能够带动至少两个工具附件中的另一个与输出轴配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在第一位置,至少两个工具附件中的一个与连接件连接且收容于支撑机构,在第二位置,所述支撑机构带动至少两个工具附件中的一个与连接件分离,且使至少两个工具附件中的另一个与连接件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工具还包括操作机构,所述操作机构包括活动设置于壳体上的操作件,所述操作件相对于壳体运动以驱动所述连接件使所述工具附件与输出轴分离。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具附件与输出轴分离后,所述操作件相对于壳体运动驱动所述连接件围绕垂直于输出轴轴向的轴线枢转以带动所述工具附件收容于支撑机构。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件沿平行于输出轴轴向的方向运动以驱动所述连接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件的运动方向与所述连接件带动所述工具附件和输出轴分离的运动方向相反。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机构还包括由所述操作件驱动的第一齿条、驱动所述连接件运动的第二齿条以及同时与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啮合的定齿轮,所述定齿轮的旋转轴线相对于壳体固定。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机构还包括设置在壳体和连接件之间的第一导向单元,所述操作件带动连接件沿第一导向单元所限定的轨迹运动,所述连接件产生平行于输出轴轴向的直线运动和枢转运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单元包括连接在壳体上的第一引导槽,所述连接件上设置第一导销,所述第一导销能够沿着第一引导槽运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导槽包括相互连通的直槽以及弧形槽。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单元还包括连接在壳体或者连接件二者之一上的第二引导槽,所述第二引导槽与所述直槽平行并且长度相等,所述壳体或者连接件二者之另外一个上设置第二导销,所述二导销能够沿着第二引导槽运动。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和壳体之间设置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可操作地限制或者允许连接件带动处于工作位置的工具附件与输出轴分离。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置于壳体上的限位件以及弹性元件,所述限位件能够在两个位置间运动以限制或者允许连接件运动,所述弹性元件提供限位件从允许连接件运动的位置运动到限制连接件运动的位置的弹性力。
14.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式动力工具还包括活动设置于壳体上的操作件,所述操作件沿着平行于输出轴轴向的方向运动解除限位机构对连接件的限制。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上设置有保持机构,所述保持机构可操作地限制或者允许连接件与工具附件分离。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临近所述支撑机构的部位设置解锁部,所述连接件运动使所述保持机构与所述解锁部配合以解除保持机构对工具附件的限制。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机构包括设置于连接件上的保持件以及弹性件,所述弹性件提供保持件阻挡工具附件与连接件分离的弹性力。
18.如权利要求15至17任一项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机构设置两组,分别沿着连接件与工具附件分离的两个方向相对设置。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沿平行于输出轴轴向远离壳体的方向运动带动工具附件与输出轴分离,所述连接件围绕垂直于输出轴轴向的轴线枢转运动带动工具附件位于支撑机构。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式动力工具还包括活动设置于壳体上的操作件以及响应于操作件的运动对支撑机构的位置进行调节的自动切换装置,所述支撑机构在自动切换装置的作用下运动到至少两个工具附件中的另一个与连接件对应的位置。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切换装置包括连接在操作件和支撑机构之间的运动转换机构,所述运动转换机构用于将所述操作件沿平行于输出轴轴向的运动转换为所述支撑机构的线性运动。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转换机构包括连接在所述操作件和支撑机构之间的第二导向单元以及与第二导向单元配合的驱动件,所述操作件沿着远离输出轴的方向运动并带动所述第二导向单元运动时,所述驱动件在第二导向单元的引导下从初始位置运动至终端位置并驱动支撑机构沿垂直于输出轴轴向的方向运动。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件沿着朝向输出轴的方向运动并带动所述第二导向单元运动时,所述支撑机构相对于壳体固定,所述驱动件从终端位置运动至初始位置。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向单元具有滑槽,所述驱动件的一端与支撑机构活动连接,所述驱动件的另一端沿着滑槽运动从而驱动件能够围绕一轴线旋转。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中设置有一对挡板,所述挡板将所述滑槽分割为彼此连通的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驱动件的一端设有滑销,所述第二导向单元往复运动时,所述滑销在第一滑槽、一对挡板之间形成的轨道、第二滑槽中循环运动。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内转动连接有导向件,所述滑销可选择地与导向件的不同边配合以使驱动件带动支撑机构沿相反的方向线性运动。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分别具有直边和与直边相连的斜边,其中所述滑销相对第二导向单元沿斜边运动时,所述支撑机构相对壳体固定,所述驱动件的一端相对所述支撑机构运动。
2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工具还包括活动设置于壳体上的操作件、连接在操作件和连接件之间的驱动单元以及连接在操作件和支撑机构之间的运动转换机构,所述操作件相对于壳体运动时通过所述驱动单元带动连接件运动并且通过所述运动转换机构带动支撑机构运动。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件沿着平行于所述输出轴轴向运动。
30.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件运动的过程至少包含两段行程,第一段,所述操作件带动所述连接件一起运动,所述运动转换机构相对于壳体固定;第二段,所述连接件相对于壳体固定,所述操作件带动所述运动转换机构一起运动。
31.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件运动的过程至少包含两段行程,第一段,所述操作件对所述驱动单元起作用而对所述运动转换机构不起作用;第二段,所述操作件对所述运动转换机构起作用而对所述驱动单元不起作用。
32.如权利要求30或31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上设置卡锁机构,所述操作件可选择地在轴向上驱动卡锁机构以作用或不作用于所述驱动单元。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锁机构包括卡勾以及偏压卡勾的弹性复位件,所述弹性复位件提供卡勾复位的弹性力,所述操作件运动并通过轴向抵接卡勾以作用于驱动单元,所述操作件运动还能够带动卡勾克服所述弹性力运动,以使得所述操作件运动时对所述驱动单元不起作用。
34.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件运动的过程至少包含三段行程,第一段,所述操作件带动所述连接件一起运动,所述运动转换机构相对于壳体固定;第二段,所述操作件带动所述连接件以及所述运动转换机构一起运动;第三段,所述连接件相对于壳体固定,所述操作件带动所述运动转换机构一起运动。
3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段,所述操作件带动所述连接件一起运动,所述连接件带动工具附件与输出轴在轴向上分离;在所述第二段,所述操作件带动所述连接件转动至工具附件收容于支撑机构的位置,且所述操作件带动所述运动转换机构运动至将要驱动所述支撑机构的状态;在所述第三段,操作件带动所述运动转换机构运动并驱动所述支撑机构作直线运动。
3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沿输出轴轴向设置的主体以及连接于主体上的主手柄和辅助手柄,所述主手柄和辅助手柄沿输出轴轴向间隔设置,所述支撑机构设置于辅助手柄内。
3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至少两个用于对应***述至少两个工具附件的收容空间。
3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和壳体之间设置弹性支撑件,所述弹性支撑件沿着工具附件与支撑机构分离的方向抵压支撑机构。
3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具附件具有与输出轴配接的轴柄部以及连接工作头的夹持部,所述轴柄部和夹持部之间设置卡槽,所述连接件上对应设置卡块,所述连接件通过卡块与卡槽啮合与工具附件连接。
CN201610421792.9A 2016-06-14 2016-06-14 动力工具 Active CN1074985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21792.9A CN107498512B (zh) 2016-06-14 2016-06-14 动力工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21792.9A CN107498512B (zh) 2016-06-14 2016-06-14 动力工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98512A true CN107498512A (zh) 2017-12-22
CN107498512B CN107498512B (zh) 2019-07-30

Family

ID=606791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21792.9A Active CN107498512B (zh) 2016-06-14 2016-06-14 动力工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498512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39489A (zh) * 2002-02-22 2003-09-03 日立工机株式会社 电动工具
US20060076154A1 (en) * 2003-04-01 2006-04-13 Makita Corporation Power tool
CN201446519U (zh) * 2009-06-05 2010-05-05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电动工具
CN102909679A (zh) * 2011-08-06 2013-02-06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动力工具及用于该动力工具的操作方法
CN103203708A (zh) * 2012-01-13 2013-07-17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动力工具
CN104669214A (zh) * 2012-01-13 2015-06-03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动力工具
CN105459029A (zh) * 2014-07-28 2016-04-06 博世电动工具(中国)有限公司 手持式电动工具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39489A (zh) * 2002-02-22 2003-09-03 日立工机株式会社 电动工具
US20060076154A1 (en) * 2003-04-01 2006-04-13 Makita Corporation Power tool
CN201446519U (zh) * 2009-06-05 2010-05-05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电动工具
CN102909679A (zh) * 2011-08-06 2013-02-06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动力工具及用于该动力工具的操作方法
CN103203708A (zh) * 2012-01-13 2013-07-17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动力工具
CN104669214A (zh) * 2012-01-13 2015-06-03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动力工具
CN104690695A (zh) * 2012-01-13 2015-06-10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动力工具
CN105459029A (zh) * 2014-07-28 2016-04-06 博世电动工具(中国)有限公司 手持式电动工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98512B (zh) 2019-07-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82750B2 (en) Hand-held power tool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of
CN210589111U (zh) 手持式动力工具以及夹头组件
CN102303307A (zh) 动力工具***
CN103909501B (zh) 手持式工具
US10315292B2 (en) Power tool
CN102909700B (zh) 手持式电动工具及用于该手持式电动工具的操作方法
CN105619343A (zh) 手持式动力工具
CN101927480A (zh) 电动工具
CN104690695A (zh) 动力工具
CN103213108B (zh) 手持式工具
CN105983946A (zh) 手持式动力工具及其操作方法
CN104669214A (zh) 动力工具
CN107498512A (zh) 动力工具
CN103252756A (zh) 动力工具
CN204603478U (zh) 手持式动力工具
CN103203722A (zh) 动力工具
CN104369145B (zh) 螺钉夹持装置
CN103831797B (zh) 手持式工具
CN105500293B (zh) 手持式动力工具
CN103624749B (zh) 动力工具和更换该动力工具工作头的操作方法
CN109048354B (zh) 一种具有钻孔作用的往复锯
CN104802139B (zh) 动力工具
CN103831796B (zh) 手持式工具
AU2005203434A1 (en) Drill with Two Chuck Assemblage
CN103831795B (zh) 手持式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