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65489A - 信号传输方法、信号解码方法、基站以及用户终端 - Google Patents

信号传输方法、信号解码方法、基站以及用户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65489A
CN107465489A CN201610392504.1A CN201610392504A CN107465489A CN 107465489 A CN107465489 A CN 107465489A CN 201610392504 A CN201610392504 A CN 201610392504A CN 107465489 A CN107465489 A CN 1074654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data
control signal
channel elements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9250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新
侯晓林
蒋惠玲
武田樹
武田一樹
永田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to CN20161039250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465489A/zh
Priority to CN201780022795.8A priority patent/CN109075918A/zh
Priority to JP2018555608A priority patent/JP6644916B2/ja
Priority to PCT/CN2017/086831 priority patent/WO2017211219A1/zh
Publication of CN1074654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654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3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传输方法、信号解码方法、基站以及用户终端。该信号传输方法包括:为第一数据信号生成压缩控制信号,并为所述第一数据信号和所述压缩控制信号构造出集成信道单元,其中,所述第一数据信号是第一用户的数据信号,所述压缩控制信号是所述第一用户的下行控制信号;将所述集成信道单元与承载其他信号的信道单元在通信资源上复用,利用分配到的通信资源传输该集成信道单元的信号。

Description

信号传输方法、信号解码方法、基站以及用户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尤指一种信号传输方法、信号解码方法、基站以及用户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需求的发展,通信从人向物延伸,出现了物联网(Internet OfThings,IOT)的概念。如何在一个通信框架内同时考虑到人与人之间的通信,人与机器之间的通信,以及机器与机器之间的通信(比如电视机和电视机之间的通信等)各自的特点,成为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传输方法、信号解码方法、基站以及用户终端,旨在节省控制信号的开销。
在一个示例中,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包括:
为第一数据信号生成压缩控制信号,并为所述第一数据信号和所述压缩控制信号构造出集成信道单元,其中,所述第一数据信号是第一用户的数据信号,所述压缩控制信号是所述第一用户的下行控制信号;
将所述集成信道单元与承载其他信号的信道单元在通信资源上复用,利用分配到的通信资源传输该集成信道单元的信号。
在一个示例中,一种信号解码方法包括:
根据控制信号的起始位置和信号长度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码,得到所述控制信号;
提取第一校验域对该控制信号进行校验,并在所述第一校验域的校验通过后,根据该控制信号携带的信号长度对与该控制信号位于同一个集成信道单元的第一数据信号进行解码;其中,所述第一数据信号是第一用户的数据信号,所述控制信号是所述第一用户的下行控制信号。
在一个示例中,一种基站包括:
构造单元,用于为第一数据信号生成压缩控制信号,并为所述第一数据信号和所述压缩控制信号构造出集成信道单元;其中,所述第一数据信号是第一用户的数据信号,所述压缩控制信号是所述第一用户的下行控制信号;
复用单元,用于将所述集成信道单元与承载其他信号的信道单元在通信资源上复用,利用分配到的通信资源传输该集成信道单元的信号。
在一个示例中,一种用户终端包括:
控制信号解码单元,用于根据控制信号的起始位置和信号长度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码,得到所述控制信号;
第一校验单元,用于提取第一校验域对该控制信号进行校验,并将校验结果发送给数据信号解码单元;
所述数据信号解码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校验域的校验通过后,根据该压缩控制信号携带的信号长度对与该压缩控制信号位于同一个集成信道单元的第一数据信号进行解码;其中,所述第一数据信号是第一用户的数据信号,所述压缩控制信号是所述第一用户的下行控制信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信号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常规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集成信道单元300的组成示意图。
图4(a)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集成信道设计的示意图。
图4(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集成信道设计的示意图。
图4(c)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集成信道设计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集成信道单元和其他信道单元的复用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集成信道单元和其他信道单元的复用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集成信道单元和其他信道单元的复用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集成信道单元和其他信道单元的复用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集成信道单元和其他信道单元的复用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终端进行信号解码的方法1000的流程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终端进行信号检测的方法1100的流程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1200的组成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终端1300的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方案,可将数据信号以及用于指示该数据信号的发送位置的控制信号组合成集成信道单元加以传输。由于数据信号和对应的控制信号是集成在一起而不是分离的,因此可以对控制信号的开销进行压缩,采用压缩控制信号对该数据信号进行指示。在一个示例中,所述压缩控制信号是指比特数小于常规控制信号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控制信号。进一步地,可根据该数据信号的数据大小确定是否为其使用集成信道单元。对于数据大小不超过第一长度的数据信号,这种类型的数据信号通常为机器与机器之间的通信,或者机器与人之间的通信,可以采用集成信道单元进行传输。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信号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一个示例中,该方法100包括以下操作。
在步骤101,为第一数据信号生成压缩控制信号。其中,所述第一数据信号是第一用户的数据信号,所述压缩控制信号是所述第一用户的下行控制信号。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压缩控制信号是相对于常规控制信号而言的,其尺寸小于常规控制信号。在一个示例中,常规控制信号可以为常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结构如图2所示。具体地,常规DCI包括以下11个字段,分别为:载波指示符201,资源分配头202,资源块分配(RBA)203,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Channel,PUCCH)上的传输功率控制(Transmit Power Control,TPC)命令204,下行链路分配索引205,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request,HARQ)进程数206,天线端口207,传输块1 208,传输块2 209,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RE映射和准共址指示符210,HARQ-ACK资源补偿211。在一个具体实现中,常规DCI的长度为52比特。其中,载波指示符201、资源分配头202、下行链路分配索引205、HARQ进程数206的其中1个比特、传输块2 209,以及HARQ-ACK资源补偿211为可选比特,在图2中显示为斜线填充。需要指出,常规DCI是一段由图2中的各个字段组成的信息段,横轴示出各个字段在常规DCI中的排列顺序,每个字段包括规定数量的比特,比如载波指示符201有3个比特。在控制信道单元和数据信道单元分离的情况下,常规DCI需要携带用于定位和解码数据信号的信息,导致该常规DCI的尺寸较大,其中尤以资源块分配域占用的比特数多。需要指出,压缩DCI不需要设置资源块分配字段203,因此其尺寸较小。
在一个示例中,当所述第一数据信号的数据大小不超过第一长度时,为所述第一数据信号生成所述压缩控制信号。
在步骤102,为所述第一数据信号和所述压缩控制信号构造出集成信道单元。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一长度可以是TCP/IP协议中规定的最短包长(比如64字节,也即512比特)。当所述第一数据信号小于或等于64字节时,为其生成压缩控制信号,采用集成信道单元进行传输。在一个示例中,如果压缩控制信号和第一数据信号能够在一个子带(subband)的前7个符号中传输,则采用所述集成信道单元传输。在一个示例中,对于压缩控制信号和第一数据信号能够在一个subband的前2或3个符号中传输的情况,就可采用所述集成信道单元传输。
在步骤103,将所述集成信道单元与承载其他信号的信道单元在通信资源上复用,利用分配到的通信资源传输该集成信道单元的信号。在一个示例中,所述通信资源为时间资源,或者频率资源,或者空分复用层,或者上述通信资源的任意组合。
在一个示例中,步骤101中所述为第一数据信号生成压缩控制信号包括:在所述压缩控制信号中设置数据信号长度的指示符,用于指示该第一数据信号的长度。
在一个示例中,步骤101中所述为第一数据信号生成压缩控制信号进一步包括:在所述压缩控制信号中设置调制编码策略(MCS)信息,用于指示该第一用户采用的MCS方式;其中,所述MCS信息从完整MCS表或者简化MCS表中选择。
在一个示例中,通信***设置有多个级别的MCS方式,共使用5个比特指示上述MCS级别。在一个示例中,完整MCS表中包括的调制编码方式共有26级,从低到高对应不同的调制阶数和信道编码码率,从而对应不同的频谱效率。例如,低MCS等级使用QPSK调制方法,并采用较低的信道编码码率;中等MCS等级使用16-QAM调制方法,并采用中等的信道编码码率;高MCS等级使用64-QAM调制方法,并采用较高的信道编码码率。为了控制压缩DCI的长度,除了使用5个比特指示完整的26级调制编码方式之外,还可以从26级中选出一个子集构成简化MCS表。在一个示例中,考虑到高可靠性的情况下,可采用3个比特指示完整MCS表中最低8级的MCS信息,也即简化MCS表中包括最低8级的MCS信息。在一个示例中,如果兼顾可靠性与容量的话,可以从26级中每4级选取一个MCS方式,比如选择等级1、5、9、13、17、21、25,外加最高等级26,构成一个简化MCS表。
在一个示例中,步骤101中所述为第一数据信号生成压缩控制信号进一步包括:在所述压缩控制信号中设置压缩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指示符,用于指示控制信号的类型。
在一个示例中,图1所述的压缩控制信号可以是压缩DCI,其格式如表1或表2所示。
表1
需要指出,在一个示例中,压缩DCI可以包括信号长度和MCS信息。在一个示例中,信号长度以占用的控制信道单元(CCE)为基本单位。其中,该CCE为一组时间和频率资源,该组时频资源的大小可以参考TS36.213的定义,也可以采用其他定义来规定该CCE在时域可以占用多少个符号、在频域可以占用多少个子载波。在一个示例中,信号长度以数据信号包含的字节数为基本单位,比如以16字节或者32字节为基本单位。在一个示例中,所述压缩DCI进一步包括:HARQ补偿。在一个示例中,所述压缩DCI进一步包括:新数据指示符,用于指示所传输的数据信号是新数据或是重传数据。需要指出,表1中的冗余版本和HARQ进程数等都是压缩DCI中的可选域。在一个示例中,用表2示出压缩DCI中包括的基本域,也即在构造压缩DCI时必须包含的域。
表2
在一个示例中,步骤102中所述为所述第一数据信号和所述压缩控制信号构造出集成信道单元包括:将所述压缩控制信号设置为所述集成信道单元的首段内容;生成第一校验域,用于对所述压缩控制信号的正确性进行校验,并将所述第一校验域设置在所述压缩控制信号之后;将所述第一数据信号设置为在所述集成信道单元中位于所述第一校验域之后。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一校验域占用8个比特。在一个示例中,也可以设置4个比特的第一校验域。在一个示例中,第一校验域采用用户ID(如RNTI)进行加扰操作,使得用户能够区分出发送给自己的DCI。
在一个示例中,先采用校验和的方法生成4比特的未加扰校验域。具体地,将压缩控制信号的所有比特分为多个4比特组,如果最后一个比特组不足4比特则用0补齐,然后将各个比特组对应位置的比特按照模2加法准则相加,得到4个比特的未加扰校验域。在一个示例中,也可以采用8比特CRC校验方法生成未加扰校验域,其具体实现可参考TS36.212中的描述。
以表1中的压缩DCI为例,16比特的DCI信息可划分为4个4比特组,表示为bn,k(n=0,…,3,k=0,…,3)。其中,n为4比特组的序号,k为某个4比特组中包含的每个比特的序号。相应地,可根据公式(1)计算校验和ck(k=0,…,3),其中表示模2加法。
在一个示例中,4比特的未加扰校验域可以使用16比特的用户标识(比如RNTI)进行加扰。此时,可将16比特的RNTI划分为4个4比特组,然后根据公式(2)将各个比特组中的对应比特与ck执行模2加法,得到所述第一校验域。其中,pk(k=0,…,3)为第一校验域中包含的比特,RNTIn,k(n=0,…,3,k=0,…,3)为RNTI的4个4比特组中的比特,n为比特组的序号,k为比特组中每个比特的序号。类似地,8比特的未加扰校验域可以使用16比特的RNTI加扰,该RNTI此时被分为两个8比特组。
在一个示例中,压缩控制信号可以和未加扰校验域联合进行加扰,此时该未加扰校验域即为所述第一校验域。例如,第一校验域的8比特和压缩控制信号中的最后8比特组成一个16比特单元,与16比特的RNTI的对应比特进行模2加法。这样,压缩控制信号的最后8比特和第一校验域都被RNTI所加扰。
在一个示例中,步骤102中所述为所述第一数据信号和所述压缩控制信号构造出集成信道单元进一步包括:生成第二校验域,用于对所述压缩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校验域和所述第一数据信号进行校验,并将所述第二校验域设置为在所述集成信道单元中位于所述第一数据信号之后。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二校验域也采用用户ID(如RNTI)进行加扰。
在一个示例中,可以使用TS36.212中描述的24比特CRC校验方法生成原始校验域。在一个示例中,也可以使用16比特的RNTI对原始校验域进行加扰,生成所述第二校验域。具体地,将RNTI与CRC校验的前16比特进行模2加操作,然后将RNTI的后8比特与CRC校验的后8比特进行模2加操作。如此,24比特的CRC校验全部被加扰。需要指出,在上述描述中,将与第一校验域对应的、没有经过加扰处理的信息比特称为未加扰校验域,将与第二校验域对应的、没有经过加扰处理的信息比特称为原始校验域,以示区分。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集成信道单元300的组成示意图。在一个示例中,集成信道单元300包括压缩DCI 301。该集成信道单元300还包括第一校验域302,用于校验压缩DCI 301的正确性。在一个示例中,所述压缩DCI 301的长度是P1,则所述第一校验域302用于对P1个比特进行校验。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一校验域302可以是4个比特或者8个比特。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一校验域302可采用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 Radio NetworkTemporary Identity,RNTI)作为扰码或者掩码。从图3可以看出,在压缩DCI 301之后传输数据信号303,并且在压缩DCI 301中指示该数据信号303采用的调制编码策略(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在一个示例中,用户终端可根据完整MCS表和压缩DCI 301的指示,确定该数据信号303的MCS方式。在一个示例中,用户终端可根据简化MCS表和压缩DCI 301的指示,确定该数据信号303的MCS方式。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简化MCS表是该完整MCS表的子集。在一个示例中,集成信道单元300还包括第二校验域304,用于同时校验压缩DCI和数据信号。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二校验域304是循环冗余校验码(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位于集成信道单元300的尾部,也可采用RNTI作为扰码或者掩码。在一个示例中,所述集成信道单元300中除所述第二校验域304的长度是P2,则所述第二校验域用于对P2个比特进行校验。在集成信道单元300中,压缩DCI 301和数据信号303是分别编码的。其中,压缩DCI 301和第一校验域302构成了第一码块305,数据信号303和第二校验域304构成了第二码块306。在一个示例中,第一码块的编码方案和调制方式是预先设定的,第二码块的编码方案和调制方式根据MCS指示可发生变化。可以看出,上述两个码块的编码方式使得用户终端可以在控制信道上进行盲检测。在集成信道单元300中设置第一校验域302和/或第二校验域304,为压缩DCI 301提供了多重的可靠性检测。在一个示例中,当压缩DCI的数据长度以CCE为单位时,其占用的CCE个数可以根据该压缩DCI的字节数和MCS方式确定。在一个示例中,该压缩DCI的字节数、MCS方式,以及该压缩DCI占用的时频资源之间的关系可根据实际需要预先设定。
在一个示例中,可以通过集成信道设计将针对同一个用户或者数据流的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集成在一起,为某个数据信道分配紧挨着其对应的控制信道之后的通信资源。其中,该数据信道对应的控制信道是指:与该数据信道针对同一个用户或者数据流的控制信道。比如,数据信道1用于传输用户A的数据信号,控制信道1用于传输用户A的控制信号,则数据信道1对应的是控制信道1。由于对应的数据信道和控制信道紧挨着,因此不必通过额外信令指示数据信道的位置,从而降低了控制信道上传输的控制信号的尺寸。在一个示例中,所述控制信道用于传输压缩DCI。和常规DCI不同的是,压缩DCI的尺寸远小于常规DCI。在一个示例中,压缩DCI并不包括资源块分配域,从而大大节省了信令开销。
图4(a)中共有8对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数据信道1-8的长度是相同的。图4(b)中共有4对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数据信道1-4的长度是不同的,比如数据信道4占用的频率资源远大于数据信道1。可以看出,图4(a)和图4(b)中,每个数据信道都是紧跟其对应的控制信道之后,每对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构成一个集成信道单元,每个集成信道单元可按照图3所示进行构造。多个集成信道单元被聚合在一起,比如图4(a)中有8个,图4(b)中有4个,以便为更多用户或者数据流传输信号。用户终端对控制信道所在的区域进行盲检测,然后利用从控制信道获得的信息对数据信道进行解码。在一个示例中,所述数据流是指发给每个接收天线上的数据信号,设置有多个接收天线的用户终端可接收到多个数据流。在一个示例中,还可以设计一个集成信道单元,其数据信道在频域上占据整个子带,而在时域上占据多个符号,比如图4(c)中的数据信道1就同时占据了符号1和符号2。
在一个示例中,步骤103中所述将所述集成信道单元与承载其他信号的信道单元在通信资源上复用包括:在时域上,在该数据信道单元之后设置保护间隔,并将所述第一用户的上行控制信道单元设置在所述保护间隔之后。在一个示例中,步骤103中所述将所述集成信道单元与承载其他信号的信道单元在通信资源上复用进一步包括:在所述集成信道单元和所述保护间隔之间设置第二数据信道单元,其中,所述第二数据信道单元用于承载第二用户的数据信号。
在一个示例中,步骤103中所述将所述集成信道单元与承载其他信号的信道单元在通信资源上复用包括:为控制信道单元和所述集成信道单元分配第一时间片段内的不同频率资源,其中,所述控制信道单元用于承载第三用户的下行控制信号;将承载所述第三用户的数据信号的第三数据信道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时间片段之后;以及,将所述第一用户的上行控制信道单元设置在保护间隔或者所述第三数据信道单元之后。通过所述保护间隔和第三数据信道单元,为所述第一用户在集成信道单元上的解码提供时间。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一时间片段是指该控制信道单元和所述集成信道单元占用的时间片段。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集成信道单元和其他信道单元的复用示意图。其中,集成信道单元501用于承载用户1的数据信号和下行控制信号,上行控制信道单元503用于承载用户1的上行控制信号。由于集成信道单元501和上行控制信道单元503之间设置有保护间隔502,用户1从集成信道单元501上接收到信号后,利用保护间隔502提供的时间片段T1进行解码,从而能够在上行控制信道单元503给出ACK反馈或者NACK反馈。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集成信道单元和其他信道单元的复用示意图。其中,下行控制信道单元601用于承载用户2的下行控制信号,第二数据信道单元602用于承载用户2的数据信号。可以看出,用户2的下行控制信号和数据信号的传输是分离的。在下行控制信道单元601和第二数据信道单元602之间设置有集成信道单元501。在第二数据信道单元602之后分别设置有保护间隔502和上行控制信道单元503。可以看出,与图5相比,集成信道单元501和上行控制信道单元503之间不仅设置有保护间隔502,还设置有第二数据信道单元602,使得用户1可用于解码的时间片段T1加长。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集成信道单元和其他信道单元的复用示意图。其中,集成信道单元501和下行控制信道单元701实现了频域上的复用。集成信道单元501与其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单元503之间设置有第三数据信道单元702和保护间隔502。在一个示例中,下行控制信道单元701用于承载用户3的下行控制信号,第三数据信道单元702用于承载用户3的数据信号。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集成信道单元和其他信道单元的复用示意图。其中,集成信道单元1和下行控制信道单元1实现了第一时间片段内的频率资源复用,集成信道单元2和下行控制信道单元2实现了第二时间片段内的频率资源复用。集成信道单元1与其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单元1之间设置有下行控制信道单元2、数据信道单元和保护间隔。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集成信道单元和其他信道单元的复用示意图。其中,下行控制信道单元901用于承载用户4的下行控制信号,第四数据信道单元902用于承载用户4的数据信号。可以看出,用户4的下行控制信号和数据信号的传输是分离的。集成信道单元501和下行控制信道单元901位于相同的时频资源,其中下行控制信道单元901占用的是第一空分复用(SpaceDivision Multiplexing,SDM)层,集成信道单元501占用的是第二SDM层。进一步地,多个集成信道单元501可以位于相同的时频资源,其中下行控制信道单元901占用第一SDM层,第一集成信道单元占用第二SDM层,第二集成信道单元占用第三SDM层,第一集成信道单元和第二集成信道单元针对的是不同的UE。在第四数据信道单元902之后分别设置有保护间隔502和上行控制信道单元503。
需要指出,5G具有三大类场景:移动宽带增强(Enhance MobileBroadband,eMBB)、大规模物联网(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mMTC)、低时延高可靠通信(Ultra-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URLLC)。通过上述几种场景的部署,整个通信***可实现智能家庭、智能建筑、智能城市、无人驾驶汽车、工业自动化、增强现实、远程医疗等。在一个示例中,上述场景对于处理时延的要求都很高。通常情况下,不论在何种使用场景和部署场景下,上行时延和下行时延都不能超过1ms。URLLC对时延的要求更高,比如时延不大于0.25ms。对于eMBB用户,可以采用传统的时分复用(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TDM)或者频分复用(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FDM)对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等低速信道进行复用。在一个示例中,所述复用是指在一个高速信道上传输多路低速信道的信号或数据流的过程,也即将多个低速信道整合到一个高速信道进行传输。其中,TDM是指高速信道根据时间划分成多个时隙供多个低速信道轮流使用。FDM是指将各个低速信道的信号通过调制分布到高速信道的各个频段,再经过叠加后形成高速信道上传输的信号。对于URLLC用户,可以采用集成信道设计进行信号传输。通过图1-9中集成信道单元的设计和复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能够更好地降低控制信号的开销,进一步地可降低通信过程中的处理时延。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终端进行信号解码的方法1000的流程示意图。在一个示例中,该方法1000包括以下操作。
在步骤1001,根据控制信号的起始位置和信号长度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码,得到所述控制信号。
在步骤1002,提取第一校验域对该控制信号进行校验,确定是否为压缩控制信号。在一个示例中,用户终端假定接收到的控制信号为压缩控制信号,根据压缩控制信号的格式提取所述第一校验域,这是一种盲检测。
在步骤1003,在所述第一校验域的校验通过后,根据该控制信号携带的信号长度对与该控制信号位于同一个集成信道单元的第一数据信号进行解码。其中,所述第一数据信号是第一用户的数据信号,所述控制信号是所述第一用户的下行控制信号。需要指出,在所述第一校验域的校验通过的情况下,即可判断所述控制信号为压缩控制信号。
在一个示例中,该方法1000进一步包括:步骤1004,提取第二校验域对该压缩控制信号和该第一数据信号进行校验。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终端进行信号检测的方法1100的流程示意图。在一个示例中,该方法1100包括以下操作。
在步骤1101,根据搜索空间的配置定位DCI的起始位置。在一个示例中,所述DCI可以是常规DCI,也可以是压缩DCI。在一个示例中,所述搜索空间是一组时频位置,由RRC信令配置。在一个示例中,DCI用于指示数据传输中的资源分配情况,以及与解码相关的信息。
在步骤1102,根据预先设置的DCI长度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在一个示例中,所述DCI长度是L,则该用户终端对接收到的信号中从所述起始位置开始的L个比特进行解码。
在步骤1103,判断是否为压缩DCI。如果是则执行步骤1104,否则执行步骤1107。在一个示例中,压缩DCI中携带有压缩DCI指示符,如表1所示,用户终端据此判断DCI的类型。需要指出,由于压缩DCI指示符是可选的,因此步骤1103也是可选步骤。在压缩DCI中不携带压缩DCI指示符的情况下,用户终端可以通过步骤1104确定DCI的类型是否为压缩DCI。
在步骤1104,通过第一校验域对所述DCI进行校验。如果校验通过则确定该DCI为压缩DCI,执行步骤1105。如果校验不通过,则执行步骤1107。
在步骤1105,利用压缩DCI中携带的MCS信息和数据信号长度对数据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
在步骤1106,通过第二校验域对压缩DCI和解码后的数据信号进行校验,流程结束。
在步骤1107,判断是否存在常规DCI。如果存在则执行步骤1108,否则流程结束。
在步骤1108,执行常规DCI的解码操作,流程结束。
可以看出,在步骤1101-1102中,用户终端对DCI进行盲检测。在步骤1105中,用户终端根据DCI中携带的信息对数据信号进行解码。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1200的组成示意图。在一个示例中,该基站1200包括:构造单元1201和复用单元1202。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构造单元1201用于为第一数据信号生成压缩控制信号,并为所述第一数据信号和所述压缩控制信号构造出集成信道单元。其中,所述第一数据信号是第一用户的数据信号,所述压缩控制信号是所述第一用户的下行控制信号。在一个示例中,下行控制信号用于指示其对应的数据信号在下行信道的发送位置,使得用户终端能够在相应位置接收该数据信号,而用户终端通过上行控制信号向基站反馈自身对于该数据信号的接收情况。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复用单元1202用于将所述集成信道单元与承载其他信号的信道单元在通信资源上复用,利用分配到的通信资源传输该集成信道单元的信号。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构造单元1201用于在所述压缩控制信号中设置数据信号长度的指示符,用于指示该第一数据信号的长度;在所述压缩控制信号中设置MCS信息,用于指示该第一用户采用的MCS方式;以及,在所述压缩控制信号中设置压缩DCI指示符,用于指示控制信号的类型。其中,所述MCS信息从完整MCS表或者简化MCS表中选择。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构造单元1201用于将所述压缩控制信号设置为所述集成信道单元的首段内容;生成第一校验域,用于对所述压缩控制信号的正确性进行校验,并将所述第一校验域设置在所述压缩控制信号之后;将所述第一数据信号设置为在所述集成信道单元中位于所述第一校验域之后。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构造单元1201进一步用于生成第二校验域,用于对所述压缩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校验域和所述第一数据信号进行校验,并将所述第二校验域设置为在所述集成信道单元中位于所述第一数据信号之后。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复用单元1202用于:在时域上,在该集成信道单元之后设置保护间隔,并将所述第一用户的上行控制信道单元设置在所述保护间隔之后;在所述集成信道单元和所述保护间隔之间设置第二数据信道单元。其中,所述第二数据信道单元用于承载第二用户的数据信号。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复用单元1202用于将第一时间片段内的频率资源分配给控制信道单元和所述集成信道单元使用,其中,所述控制信道单元用于承载第三用户的下行控制信号;将承载所述第三用户的数据信号的第三数据信道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时间片段之后;将所述第一用户的上行控制信道单元设置在保护间隔或者所述第三数据信道单元之后。在一个示例中,所述保护间隔是指设置在上行信号和下行信号之间,用于分隔所述上行信号和所述下行信号的时间片段,在该时间片段内不传输有用的信号。
在一个示例中,该基站1200包括:处理器和非易失性机器可读存储介质。程序模块存储在该非易失性机器可读存储介质中、由该处理器执行。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程序模块用于执行图1-9所述的操作。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程序模块包括:所述构造单元1201和所述复用单元1202。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终端1300的组成示意图。在一个示例中,该用户终端1300包括:控制信号解码单元1301、第一校验单元1302、数据信号解码单元1303。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控制信号解码单元1301用于根据预先设置的控制信号的起始位置和信号长度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码,得到所述控制信号。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一校验单元1302用于提取第一校验域对该控制信号进行校验,并将校验结果发送给所述数据信号解码单元1303。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数据信号解码单元1303用于在所述第一校验域的校验通过后,根据该控制信号携带的数据信号长度对与该控制信号位于同一个集成信道单元的第一数据信号进行解码。需要指出,所述校验结果为所述第一校验域的校验通过,表明该控制信号为压缩控制信号。其中,所述第一数据信号是第一用户的数据信号,所述压缩控制信号是所述第一用户的下行控制信号。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用户终端1300进一步包括:第二校验单元1304,用于提取第二校验域对该压缩控制信号和该第一数据信号进行校验。
在一个示例中,该用户终端1300包括:处理器和非易失性机器可读存储介质。程序模块存储在该非易失性机器可读存储介质中、由该处理器执行。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程序模块用于执行图10-11所述的操作。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程序模块包括:所述控制信号解码单元1301、所述第一校验单元1302、所述数据信号解码单元1303、所述第二校验单元1304。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21)

1.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为第一数据信号生成压缩控制信号,并为所述第一数据信号和所述压缩控制信号构造出集成信道单元,其中,所述第一数据信号是第一用户的数据信号,所述压缩控制信号是所述第一用户的下行控制信号;
将所述集成信道单元与承载其他信号的信道单元在通信资源上复用,利用分配到的通信资源传输该集成信道单元的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为第一数据信号生成压缩控制信号包括:
在所述压缩控制信号中设置数据信号长度的指示符,用于指示该第一数据信号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为第一数据信号生成压缩控制信号进一步包括:在所述压缩控制信号中设置调制编码策略MCS信息,用于指示该第一用户采用的MCS;其中,所述MCS信息从完整MCS表或者简化MCS表中选择。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为第一数据信号生成压缩控制信号进一步包括:在所述压缩控制信号中设置压缩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指示符,用于指示控制信号的类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为第一数据信号生成压缩控制信号包括:
当所述第一数据信号的数据大小不超过第一长度时,为所述第一数据信号生成所述压缩控制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为所述第一数据信号和所述压缩控制信号构造出集成信道单元包括:
将所述压缩控制信号设置为所述集成信道单元的首段内容;
生成第一校验域,用于对所述压缩控制信号的正确性进行校验,并将所述第一校验域设置在所述压缩控制信号之后;
将所述第一数据信号设置为在所述集成信道单元中位于所述第一校验域之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为所述第一数据信号和所述压缩控制信号构造出集成信道单元进一步包括:
生成第二校验域,用于对所述压缩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校验域和所述第一数据信号进行校验,并将所述第二校验域设置为在所述集成信道单元中位于所述第一数据信号之后。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集成信道单元与承载其他信号的信道单元在通信资源上复用包括:
在时域上,在该集成信道单元之后设置保护间隔,并将所述第一用户的上行控制信道单元设置在所述保护间隔之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集成信道单元与承载其他信号的信道单元在通信资源上复用进一步包括:
在所述集成信道单元和所述保护间隔之间设置第二数据信道单元,其中,所述第二数据信道单元用于承载第二用户的数据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集成信道单元与承载其他信号的信道单元在通信资源上复用包括:
为控制信道单元和所述集成信道单元分配第一时间片段内的不同频率资源,其中,所述控制信道单元用于承载第三用户的下行控制信号;
将承载所述第三用户的数据信号的第三数据信道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时间片段之后;
将所述第一用户的上行控制信道单元设置在保护间隔或者所述第三数据信道单元之后。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集成信道单元与承载其他信号的信道单元在通信资源上复用包括:
为控制信道单元和所述集成信道单元分配第一时间片段内的不同的空分复用层,其中,所述控制信道单元用于承载第四用户的下行控制信号;
将承载所述第四用户的数据信号的第四数据信道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时间片段之后;
将所述第一用户的上行控制信道单元设置在保护间隔或者所述第四数据信道单元之后。
12.一种信号解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控制信号的起始位置和信号长度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码,得到所述控制信号;
提取第一校验域对该控制信号进行校验,并在所述第一校验域的校验通过后,根据该控制信号携带的信号长度对与该控制信号位于同一个集成信道单元的第一数据信号进行解码;其中,所述第一数据信号是第一用户的数据信号,所述控制信号是所述第一用户的下行控制信号。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提取第二校验域对该控制信号和该第一数据信号进行校验。
14.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构造单元,用于为第一数据信号生成压缩控制信号,并为所述第一数据信号和所述压缩控制信号构造出集成信道单元;其中,所述第一数据信号是第一用户的数据信号,所述压缩控制信号是所述第一用户的下行控制信号;
复用单元,用于将所述集成信道单元与承载其他信号的信道单元在通信资源上复用,利用分配到的通信资源传输该集成信道单元的信号。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构造单元用于:
在所述压缩控制信号中设置数据信号长度的指示符,用于指示该第一数据信号的长度;
在所述压缩控制信号中设置调制编码策略MCS信息,用于指示该第一用户采用的MCS;其中,所述MCS信息从完整MCS表或者简化MCS表中选择;以及
在所述压缩控制信号中设置压缩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指示符,用于指示控制信号的类型。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构造单元用于:
将所述压缩控制信号设置为所述集成信道单元的首段内容;
生成第一校验域,用于对所述压缩控制信号的正确性进行校验,并将所述第一校验域设置在所述压缩控制信号之后;
将所述第一数据信号设置为在所述集成信道单元中位于所述第一校验域之后。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构造单元进一步用于:
生成第二校验域,用于对所述压缩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校验域和所述第一数据信号进行校验,并将所述第二校验域设置为在所述集成信道单元中位于所述第一数据信号之后。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用单元用于:
在时域上,在该集成信道单元之后设置保护间隔,并将所述第一用户的上行控制信道单元设置在所述保护间隔之后;
在所述集成信道单元和所述保护间隔之间设置第二数据信道单元,其中,所述第二数据信道单元用于承载第二用户的数据信号。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用单元用于:
为控制信道单元和所述集成信道单元分配第一时间片段内的不同频率资源,其中,所述控制信道单元用于承载第三用户的下行控制信号;
将承载所述第三用户的数据信号的第三数据信道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时间片段之后;
将所述第一用户的上行控制信道单元设置在保护间隔或者所述第三数据信道单元之后。
20.一种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信号解码单元,用于根据控制信号的起始位置和信号长度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码,得到所述控制信号;
第一校验单元,用于提取第一校验域对该压缩控制信号进行校验,并将校验结果发送给数据信号解码单元;
所述数据信号解码单元,用于在通过所述第一校验域的校验后,根据该压缩控制信号携带的信号长度对与该压缩控制信号位于同一个集成信道单元的第一数据信号进行解码;其中,所述第一数据信号是第一用户的数据信号,所述压缩控制信号是所述第一用户的下行控制信号。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第二校验单元,用于提取第二校验域对该压缩控制信号和该第一数据信号进行校验。
CN201610392504.1A 2016-06-06 2016-06-06 信号传输方法、信号解码方法、基站以及用户终端 Pending CN10746548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92504.1A CN107465489A (zh) 2016-06-06 2016-06-06 信号传输方法、信号解码方法、基站以及用户终端
CN201780022795.8A CN109075918A (zh) 2016-06-06 2017-06-01 信号传输方法、信号解码方法、基站以及用户终端
JP2018555608A JP6644916B2 (ja) 2016-06-06 2017-06-01 信号伝送方法、信号復号化方法、基地局、及びユーザ端末
PCT/CN2017/086831 WO2017211219A1 (zh) 2016-06-06 2017-06-01 信号传输方法、信号解码方法、基站以及用户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92504.1A CN107465489A (zh) 2016-06-06 2016-06-06 信号传输方法、信号解码方法、基站以及用户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65489A true CN107465489A (zh) 2017-12-12

Family

ID=6054574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92504.1A Pending CN107465489A (zh) 2016-06-06 2016-06-06 信号传输方法、信号解码方法、基站以及用户终端
CN201780022795.8A Pending CN109075918A (zh) 2016-06-06 2017-06-01 信号传输方法、信号解码方法、基站以及用户终端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22795.8A Pending CN109075918A (zh) 2016-06-06 2017-06-01 信号传输方法、信号解码方法、基站以及用户终端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644916B2 (zh)
CN (2) CN107465489A (zh)
WO (1) WO2017211219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35872A (zh) * 2018-06-25 2019-12-31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重复传输信息的配置方法及数据重复接收的方法
WO2020029987A1 (zh) * 2018-08-08 2020-02-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12425229A (zh) * 2018-05-21 2021-02-26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
CN113067664A (zh) * 2019-12-16 2021-07-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接收方法,数据发送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573751A (en) * 2018-05-10 2019-11-20 Tcl Communication Ltd Multiple access techniques in a cellular network
CN111200474B (zh) * 2019-12-23 2022-04-22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一种多传输机制混合传输的指示方法和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05356B (zh) * 2008-06-12 2011-11-0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指示资源的方法、装置及***
WO2013009110A2 (en) * 2011-07-12 2013-01-1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user equipment monitor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multiple node system and user equipment using the method
US9113463B2 (en) * 2011-11-04 2015-08-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source management for enhanced PDCCH
KR20130065002A (ko) * 2011-12-09 2013-06-19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단말간 직접 통신 제어 방법
CN103716273B (zh) * 2012-09-29 2017-07-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D2d通信方法及设备
CN103974420A (zh) * 2013-02-04 2014-08-06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长期演进***中设备到设备数据的传输方法
US10219279B2 (en) * 2015-01-14 2019-02-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gnaling to request increased transmission power limit in an emergency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25229A (zh) * 2018-05-21 2021-02-26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
CN110635872A (zh) * 2018-06-25 2019-12-31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重复传输信息的配置方法及数据重复接收的方法
WO2020029987A1 (zh) * 2018-08-08 2020-02-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10830155A (zh) * 2018-08-08 2020-02-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10830155B (zh) * 2018-08-08 2021-01-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13067664A (zh) * 2019-12-16 2021-07-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接收方法,数据发送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644916B2 (ja) 2020-02-12
WO2017211219A1 (zh) 2017-12-14
CN109075918A (zh) 2018-12-21
JP2019518366A (ja) 2019-06-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65489A (zh) 信号传输方法、信号解码方法、基站以及用户终端
CN103701564B (zh) 一种lte***中pdcch全盲检测的实现方法
CN104202115B (zh) 高阶编码的调制处理方法及装置、基站、终端
US10420092B2 (en) Resource allocation information indicatio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CN101809897B (zh) 在无线通信***中检测控制信息的方法
CN103069905B (zh) 基站、终端、发送方法及接收方法
CN104054313B (zh) 用于监控控制信道的方法和无线装置
CN105634689B (zh) 一种harq确认信息的反馈方法及装置
CN109787710A (zh) 一种盲检测方法和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417428A (zh) Pdsch和pdcch的叠加编码
CN104756434B (zh) 用于映射增强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pdcch消息的方法和通信节点
CN104756433A (zh) 用于lte的基于组的pdcch能力
CN106160937A (zh) 一种实现码块分割的方法及装置
CN104995978A (zh) 终端装置、集成电路、无线通信方法以及基站装置
CN106961744A (zh) 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5897373A (zh) 一种在下行控制信道传送传输块的方法和***
CN105794288A (zh) 用户装置、基站装置、集成电路以及通信方法
CN104113925A (zh) 授权信令发送、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05766044A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集成电路以及通信方法
CN105766043A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集成电路以及通信方法
WO2012151976A1 (zh) 误检测判决方法及装置
EP2207294A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llocating resources using codebook in broadb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5766028A (zh) 用户装置、基站装置、集成电路以及通信方法
CN104038963A (zh) 无线通信***中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9327226A (zh) 极化码的编译码方法、装置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