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35978B - 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35978B
CN107435978B CN201710270195.5A CN201710270195A CN107435978B CN 107435978 B CN107435978 B CN 107435978B CN 201710270195 A CN201710270195 A CN 201710270195A CN 107435978 B CN107435978 B CN 1074359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sensor
suction
dust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7019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35978A (zh
Inventor
金知虹
卢珍熙
李亮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74359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359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359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359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5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in or on a wal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F24F2013/207Casings or covers with control knobs; Mounting controlling members or control units therei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50Air quality properties
    • F24F2110/64Airborne particle cont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221/00Details or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4F2221/36Modules, e.g. for an easy mounting or transpor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涉及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本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包括设置于外壳的侧面部的传感器装置。并且,所述传感器装置包括:壳体吸入部,其用于吸入用于检测灰尘量的空气;以及壳体排出部,其用于排出经由所述壳体吸入部吸入的空气。

Description

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
背景技术
空气调节器(air conditioner)是根据用途和目的将规定空间内的空气维持在最佳状态的设备。通常,所述空气调节器包括压缩机、冷凝机、膨胀装置以及蒸发器,并且驱动用于执行制冷剂的压缩、冷凝、膨胀以及蒸发过程的制冷循环,由此能够向所述规定空间提供冷风或者热风。
根据所述空气调节器的使用场所,所述规定空间可为各式各样。作为一例,当所述空气调节器配置在家庭或办公室时,所述规定空间可以是房屋或者建筑物的室内空间。
在空气调节器进行冷风运转的情况下,设置于室外机的室外热交换器起到冷凝机的功能,而设置于室内机的室内热交换器起到蒸发器的功能。相反,空气调节器进行热风运转的情况下,所述室内热交换器起到冷凝机的功能,而所述室外热交换器起到蒸发器的功能。
空气调节器根据设置位置分为立式、挂壁式或吸顶式。所述立式空气调节器是立设在室内空间的空气调节器,所述挂壁式空气调节器是附着在墙壁面的空气调节器。并且,所述吸顶式的空气调节器是设置在顶棚的空气调节器。
所述空气调节器可设置有灰尘传感器。所述灰尘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内空间的空气中所包含的灰尘量,并基于所述所检测到的灰尘量的信息而控制空气调节器的运转。
本申请人申请过关于具有灰尘传感器的空气调节器的专利(以下,称为现有技术)并已被公开。现有文献的信息如下。
1.公开号(公开日):韩国10-2006-0016003(2006年2月21日)
2.发明名称:分离式空气调节器的运转方法
所述现有技术中公开的分离式空气调节器由挂壁式空气调节器构成。所述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包括安装于过滤单元的灰尘传感器,所述灰尘传感器可设置在容易与吸入至所述过滤单元内部的室内空气接触的位置。通过这样的配置,所述灰尘传感器能检测出吸入至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的空气中所含有的灰尘量。
发明内容
但是,这种现有技术存在因被吸入的空气流速相对较快而难以准确地检测空气中所含有的灰尘量的问题。即,发生了空气中所含有的灰尘无法被检测而从灰尘传感器排出的现象。
并且,如果所述灰尘传感器设置于过滤单元的出口侧,则检测已过滤了规定量灰尘的空气中所含有的灰尘量,因此存在有很难准确地检测室内空间的灰尘量的问题。
另外,灰尘传感器在安装于室内机的状态下经过长时间后,灰尘会堆积在灰尘传感器内,若所述堆积了的灰尘量增多则灰尘传感器准确测定灰尘量变得困难。据此,需要清扫灰尘传感器,由于在所述现有技术中灰尘传感器安装于室内机的内部,因此存在有拆卸灰尘传感器并进行清扫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所述室内机具备容易检测出室内空间的灰尘量的传感器装置。
尤其,本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室内机不会受到吸入和排出的气流的影响,并且基于灰尘传感器的灰尘量而容易进行检测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
此外,本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容易对安装于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的灰尘传感器进行分离或清扫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
另外,本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空气顺利地流入至灰尘传感器,由此容易测量出灰尘量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
本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包括设置于外壳(casing)的侧面部的传感器装置。
所述传感器装置包括:用于吸入用于检测灰尘量的空气的壳体(case)吸入部;以及用于排出经由所述壳体吸入部而吸入的空气的壳体排出部。
用于检测灰尘量的气流B1、B2独立于用于调和空气的气流A1、A2而产生。
所述传感器装置包括:具有所述壳体吸入部和所述壳体排出部的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的灰尘传感器。
所述壳体包括与所述外壳的侧面部接合且具备第一连结部的第一壳体。
所述壳体还包括具有与所述第一连结部接合的第二连结部的第二壳体。
所述灰尘传感器设置于由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构成的内部空间。
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用于支撑所述灰尘传感器的传感器基板的基板支撑部;以及使向所述外壳内部供电的电线穿过的贯通孔。
所述第二壳体包括吸入导向部,所述吸入导向部与所述壳体吸入部连通,并且用于使从所述壳体吸入部吸入的空气流入至所述灰尘传感器。
所述第二壳体还包括排出导向部,所述排出导向部与所述壳体排出部连通,并且用于使穿过所述灰尘传感器的空气引导至所述壳体排出部。
所述第二壳体还包括传感器靠近孔,所述传感器靠近孔配置成在所述吸入导向部和所述排出导向部之间贯通,由此引导向所述灰尘传感器靠近。
所述第二壳体还包括传感器支撑部,所述传感器支撑部从所述吸入导向部朝向所述第一壳体方向延伸且用于支撑所述灰尘传感器。
所述壳体还包括能够分离地与所述第一壳体或者所述第二壳体接合的第三壳体。
所述壳体吸入部和所述壳体排出部形成于第三壳体。
在所述第三壳体形成有用于引导空气的吸入和排出的贯通孔。
所述贯通孔包括所述壳体吸入部和所述壳体排出部。
所述第三壳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贯通孔的两侧的划分部。
所述贯通孔的下部形成所述壳体吸入部,所述贯通孔的上部形成所述壳体排出部。
所述贯通孔呈圆形或椭圆形。
所述灰尘传感器包括:支撑于所述壳体的传感器基板;以及传感器壳体,其设置于所述传感器基板的一侧,并且设置有光发送部和光接收部。
所述传感器壳体包括:传感器吸入部,其用于使经由所述壳体吸入部而吸入的空气流入;传感器排出部,其从所述传感器壳体排出空气并引导至所述壳体排出部;以及传感器流路,其从所述传感器吸入部朝向所述传感器排出部向上方延伸。
另一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包括具备灰尘传感器的传感器装置,所述灰尘传感器设置于外壳的侧面部并具有清扫孔。
所述传感器装置包括:与所述外壳的侧面部接合的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其与所述第一壳体接合,并具有可靠近于所述灰尘传感器的清扫孔的传感器靠近孔;以及能够分离地与所述第二壳体接合的第三壳体。
所述灰尘传感器设置于由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构成的内部空间。
所述第三壳体包括:用于使空气吸入至所述传感器流路的壳体吸入部;以及用于使穿过所述传感器流路的空气排出的壳体排出部。
根据上述实施例具有如下效果:通过在室内机外壳的侧面部设置传感器装置,不会受到吸入到室内机并排出的气流的影响,同时使传感器装置容易测定出灰尘量。尤其,具有如下优点:由于流入至传感器装置的空气的流速低,因此能够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所含有的灰尘量。
另外,由于在传感器装置包括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的灰尘传感器,因此所述灰尘传感器能够受到壳体的保护,从而能够改善灰尘传感器的工作可靠性。
另外,由于传感器装置可设置成能够从室内机分离,因此存在容易进行传感器装置的清扫或维修的优点。
另外,由于将传感器装置所具备的壳体以可开放的方式设置,因此存在有对所述灰尘传感器的靠近性变得容易的优点。
尤其,所述壳体包括第一至第三壳体,第三壳体可分离地与从第二壳体接合,所述第二壳体可形成有能够与灰尘传感器靠近的孔。因此,用户仅分离所述第三壳体而露出所述第二壳体,并且通过所述孔来能够容易靠近于所述灰尘传感器。其结果,具有即使将所述传感器装置从室内机不分离出,仅开放壳体也容易清扫灰尘传感器的优点。
另外,形成于第三壳体的壳体吸入部、形成于第二壳体的吸入导向部、以及形成于灰尘传感器的传感器吸入部在前后方向上排列,所述壳体吸入部或者吸入导向部形成为大于所述传感器吸入部的尺寸,因此具有能够使空气顺利地流入至传感器装置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室内机的部分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沿着图1的III-III'切开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传感器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传感器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6和图7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一壳体的结构的图。
图8和图9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二壳体的结构的图。
图10和11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三壳体的结构的图。
图12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灰尘传感器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13是沿着图4的XIII-XIII'切开的剖视图。
图14是示出在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传感器装置中,根据壳体吸入部的尺寸而检测出的灰尘量之差的实验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不过,本发明的技术构思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相同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可以提出其他实施例。
图1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的结构的主视图,图2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室内机的部分结构的立体图,图3沿着图1的III-III'切开的剖视图。
参考图1,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包括室内机10。作为一例,所述室内机10可为设置于室内空间的墙壁面的挂壁式室内机。
所述室内机10包括用于形成外观的外壳100。所述外壳100包括:前面部101,其用于形成室内机的前面外观;以及侧面部103,其设置于所述前面部101的两侧,并且从所述前面部101朝向墙壁面向后方延伸。
并且,所述外壳100还包括配置于所述侧面部103的后侧的后面部105。所述后面部105配置于所述两个侧面部103之间,并可与室内空间的墙壁面接合。
所述前面部101、两个侧面部103以及后面部105形成内部空间,在所述内部空间可容纳有设置于室内机10的多个部件。所述多个部件可包括热交换器(未图示)和风扇(未图示)等。
所述室内机10还包括配置于所述外壳100的上部的吸入格栅120。所述吸入格栅(grill)120可形成所述外壳100的上面部。并且,在所述吸入格栅120形成有用于使室内空间的空气吸入至室内机10内部的吸入口125。从所述吸入口125吸入的空气穿过所述热交换器的同时能够被冷却或被加热。
所述室内机10还包括排出板140,所述排出板140配置于所述外壳100的下部,并且具有用于使吸入至所述室内机10的空气排出的排出口142。在所述排出口142可配置有排出叶片(vane)145,所述排出叶片145以可进行移动的方式设置而能够调节从所述排出口142排出的空气的排出方向或风量。作为一例,所述排出叶片145设置成以配置于所述排出叶片145的两端的铰链轴为中心向前后方可进行旋转。
当驱动所述风扇时,室内空间的空气经由所述吸入格栅120而吸入至所述室内机10的内部,并在所述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并且,所述热交换了的空气可通过所述排出口142排出。
在本实施例中,对用于使空气吸入至室内机的吸入部位于室内机的上部,而用于排出空气的排出部位于室内机的下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不过,与此相反,所述吸入部可以位于室内机的下部,而所述排出部可位于所述室内机的上部。作为其他一例,在所述外壳100的前面部101可追加形成有吸入部或排出部。
整理以上,本发明的室内机10可构成为能够产生上部吸入和下部排出、下部吸入和上部排出、前面吸入和下部排出、上部吸入和前面排出等的气流。
所述外壳100的侧面部103可具有能够检测室内空间的空气中所含有的灰尘量的传感器装置200。通过将所述传感器装置200设置于所述侧面部103,来不会受到所述室内机10吸入和排出的气流的影响,并且向传感器装置200只吸入少量空气从而能够检测灰尘量。
详细而言,参照图2,室内空间的空气能够从所述室内机10的上侧经由所述吸入口125而吸入至室内机10的内部(吸入气流A1)。在所述室内机10的内部进行热交换的空气,经由所述排出口142而能够向所述室内机10的前方或下方排出(排出气流A2)。
所述传感器装置200设置于所述侧面部103。所述传感器装置200包括:壳体吸入部255,其吸入用于检测灰尘量的空气;壳体排出部256,其用于向室内空间排出所述检测灰尘量后的空气。位于所述传感器装置200周围的室内空气,可经由所述壳体吸入部255吸入至所述传感器装置200的内部(传感器吸入气流B1)。并且,在所述传感器装置200的内部已检测灰尘量的空气,可经由所述壳体排出部256向所述传感器装置200的外部排出(传感器排出气流B2)。
如此地,通过将所述传感器装置200设置于所述侧面部103,来相对于所述吸入气流A1和排出气流A2能够独立地产生所述传感器吸入气流B1和传感器排出气流B2。其结果,所述传感器吸入气流B1和传感器排出气流B2不会受到所述吸入气流A1和排出气流A2的影响,因此,能够降低流入到传感器装置200的空气的流速,从而能够实现空气中所含有的灰尘量的准确测定。
参照图3,所述传感器装置200可分离地与所述外壳100的侧面部103接合。所述传感器装置200包括接合突起212a。并且,所述侧面部103包括能够使所述接合突起212a接合的侧面接合部103a。
所述侧面接合部103a可包括能***所述接合突起212a的孔或槽。并且,所述接合突起212a可设置有可弹性变形的挂钩型突起。所述接合突起212a可装卸在所述侧面接合部103a,由此,所述传感器装置200能够装卸在所述室内机10。
根据这种结构具有,当需要对所述传感器装置200进行清扫或维修时,将所述传感器装置200从所述室内机10分离从而便于进行清扫或维修的优点。
另外,传感器装置200拆卸后,能够接合于其他室内机或者容易设置于其他室内空间。因此,具有如下优点:尤其在居住空间或办公空间划分为多个空间或房间且在各个空间设置有室内机的情况下,即使仅有一个所述传感器装置200,也能够与需要测定灰尘量的空间内的室内机接合和分离从而容易测定灰尘量。
图4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传感器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图5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传感器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图6和图7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一壳体的结构的图。
参照图4和图5,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感器装置200包括:壳体210、230、250;设置于所述壳体210、230、250的内部的灰尘传感器270。
所述壳体210、230、250包括:第一壳体210,其与所述外壳100的侧面部103接合;第二壳体230,其与所述第一壳体210的前方接合;以及第三壳体250,其与所述第二壳体230的前方接合。
对方向进行定义。以室内机10的整体结构为基准,可以看出所述第一至第三壳体210、230、250排列在外壳100的侧方,当从侧方观察所述室内机10时,可理解为:所述第一壳体210设置于所述传感器装置200的后方部,所述第三壳体250设置于所述传感器装置200的前方部。因此,以下,对所述第三壳体250形成所述传感器装置200的前面且所述第一壳体210形成所述传感器装置200的后面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所述传感器装置200的前方部形成有用于吸入空气的壳体吸入部255和用于排出空气的壳体排出部256。即,所述传感器装置200构成为从前方吸入空气并检测灰尘量,然后从所述传感器装置200的前方排出。
所述第一壳体210包括用于形成所述灰尘传感器270的设置空间的第一壳体主体211。详细而言,所述第一壳体主体211包括:外壳接合部212,其与所述外壳100的侧面部103接合;轮廓部213,其从所述外壳接合部212的外周面向前方突出。
所述外壳接合部212可具有圆板状,所述轮廓部213可具有环状。根据所述外壳接合部212和所述轮廓部213的结构,所述第一壳体主体211可具有前方部开口的圆筒状。
所述外壳接合部212具备与所述侧面部103的侧面接合部103a接合的接合突起212a。所述接合突起212a以从所述外壳接合部212的后面向后方突出的方式设置。
所述第一壳体210包括用于支撑灰尘传感器270的传感器基板271的基板支撑部214。所述基板支撑部214以从所述外壳接合部212的前面向前方突出的方式设置。所述基板支撑部214以支撑传感器基板271的外表面的方式设置,并对应所述传感器基板271的形状而可具有多次弯曲的形状。
所述第一壳体210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传感器基板271的背面的支撑突起215。所述支撑突起215从所述外壳接合部212的前面向前方突出,并且可设置有多个。所述基板支撑部214以包围所述传感器基板271的方式配置,所述支撑突起215可以以在所述基板支撑部214的内侧支撑所述传感器基板271的后面的方式设置。
所述第一壳体210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壳体230接合的第一连结部216。所述第一连结部216可以以从所述外壳接合部212的前面向前方突出的方式设置。通过将规定的连结构件与所述第一连结部216接合并向所述第二壳体230延伸,来能够与所述第二壳体230的第二连结部236。通过所述第一、二连结部216、236的接合来能够使所述第一、二壳体210、230稳定地接合。
在所述第一壳体210形成有贯通孔217。电线可穿过所述贯通孔217。所述电线可与所述室内机10的内部部件连接,并且可延伸至所述灰尘传感器270。所述室内机10的电源可经由所述电线而向所述灰尘传感器270供电。并且,所述灰尘传感器270的电信号可经由所述电线而传递至所述室内机10的控制部(未图示)。
所述轮廓部213还包括与所述第三壳体250接合的第一挂钩(hook)218。所述第一挂钩218可分离地与设置于所述第三壳体250的轮廓部213的第二挂钩258接合。所述第一、二挂钩218、258互相可分离地相接合。并且,所述第一、二挂钩218、258分别可具有多个。
图8和图9使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二壳体的结构的图。
参照图8和图9,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二壳体230包括与所述第一壳体210接合的第二壳体主体231。所述第二壳体主体231可具有大致呈圆板的形状。
在所述第二壳体主体231形成有多个贯通孔。在所述多个贯通孔中,包括用于将经由所述第三壳体250的壳体吸入部255而吸入的空气引导至所述灰尘传感器270的第一贯通孔232。所述第一贯通孔232可称为“吸入导向部”。
在所述第一贯通孔232的下部可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灰尘传感器270的传感器支撑部235。所述传感器支撑部235从所述第二壳体主体231的后面朝向所述第一壳体210向后方延伸,并且可以支撑所述灰尘传感器270的下部。
在所述多个贯通孔中,还包括用于将从所述灰尘传感器270排出的空气引导至所述第三壳体250的壳体排出部256的第二贯通孔233。所述第二贯通孔233可称为“排出导向部”。
为了让用户靠近所述灰尘传感器270,在所述多个贯通孔中还包括贯通形成的第三贯通孔234。所述第三贯通孔234可称为“传感器靠近孔”。
所述传感器靠近孔234可以以与所述灰尘传感器270的清扫孔275连通的方式配置。即,所述传感器靠近孔234可位于所述清扫孔275的前方。在所述第三壳体250分离的状态下,所述清扫孔275经由所述传感器靠近孔234露出于外部。用户通过所述传感器靠近孔234和清扫孔275来靠近所述灰尘传感器270,并由此能够进行所述灰尘传感器270的清扫。
所述第二贯通孔233可位于所述第一贯通孔232的上侧。与此相对应地,所述灰尘传感器270的传感器排出部274可位于传感器吸入部273的上侧。因灰尘传感器270的流动、即吸入至所述灰尘传感器270的下部的空气流入至所述灰尘传感器270的上部而配置成这种结构。
并且,所述第三贯通孔234可位于所述第一贯通孔232和所述第二贯通孔233之间。所述第三贯通孔234配置在与所述清扫孔275相对应的位置,可配置在与所述灰尘传感器270的内部的空气流路、即传感器流路279(参照图13)相对应的位置。所述传感器流路279可理解为:从所述传感器吸入部273朝向所述传感器排出部274向上方延伸的空气流路。
所述第一至三贯通孔232、233、234可以被划分肋(rib)239划分。所述划分肋239可包括:第一划分肋,其用于划分所述第一贯通孔232和所述第三贯通孔234;以及第二划分肋,其用于划分所述第三贯通孔234和所述第二贯通孔233。
所述第二壳体主体231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壳体210接合的第二连结部236。如上所述,通过将规定的连结构件与所述第二连结构件236和所述第一壳体210的第一连结部216接合,来能够使所述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30接合。在所述第二壳体主体231的两侧可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连结部236。
所述第二壳体主体231包括与所述第三壳体250接合的第三连结部237。所述第三连结部237可分离地与设置于所述第三壳体250的第四连结部257接合。作为一例,所述第三连结部237可包括连结孔,在所述第四连结部257可设置有***所述连结孔的挂钩。作为其他一例,所述第三连结部237可设置有挂钩,所述第四连结部257可包括用于***所述挂钩的连结孔。在所述第二壳体主体231的两侧可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三连结部237。
图10和图11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三壳体的结构的图。
参考图10和图11,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三壳体250包括与所述第一壳体210和所述第二壳体230接合的第三壳体主体251。作为一例,所述第三壳体主体251可具有大致呈圆板的形状。
所述第三壳体250包括:壳体吸入部255,其用于吸入室内空气;壳体排出部256,其用于将穿过所述灰尘传感器270的空气向室内空间排出。在所述壳体吸入部255和所述壳体排出部256分别设置有贯通所述第三壳体主体251的前后方的贯通孔。
所述壳体排出部256可位于所述壳体吸入部255的上侧。这种配置可对应于:所述第二壳体230的第二贯通孔233位于所述第一贯通232的上侧的配置,以及所述灰尘传感器270的传感器排出部274位于所述传感器吸入部273的上侧的配置。
所述第三壳体250还包括用于划分所述壳体吸入部255和所述壳体排出部256的划分部254。在所述划分部254的下侧形成有所述壳体吸入部255,在所述划分部254的上侧形成有所述壳体排出部256。并且,在所述壳体吸入部255和所述壳体排出部256的两侧可设置有多个所述划分部254。
所述壳体吸入部255可具有大致呈半圆或半椭圆的形状。并且,所述壳体排出部256位于在所述壳体吸入部255的上侧且可具有大致呈半圆或者半椭圆的形状。所述壳体吸入部255和所述壳体排出部256的形状可以相同,可以具有相同的面积。
通过这种形状,能够向所述壳体吸入部255容易吸入位于所述传感器装置200的前方的、相对较宽区域的室内空气。并且,所述壳体吸入部255和所述壳体排出部256具有互相对应的形状和面积,由此能够防止穿过所述传感器流路279的空气的压力损失。
基于其他观点进行说明。
在所述第三壳体主体251形成有用于引导空气的吸入和排出的贯通孔255、256。所述贯通孔255、256可具有大致呈圆形或者椭圆形的形状。并且,所述壳体主体251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贯通孔255、256的两侧的划分部254。根据所述划分部254,所述贯通孔的下部形成所述壳体吸入部255,所述贯通孔的上部形成所述壳体排出部256。
所述第三壳体250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壳体210的第二挂钩258。所述第二挂钩258从所述第三壳体主体251的后面向后方突出。多个所述第二挂钩258可以在所述壳体主体251的边缘隔开间隔而配置。并且,所述第二挂钩258可分离地与所述第一壳体210的第一挂钩218接合。
所述第三壳体250还包括可分离地与所述第二壳体230接合的第四连结部257。所述第四连结部257可从所述划分部254向后方突出。所述第四连结部257可对应所述划分部254的数量而设置多个。
图12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灰尘传感器的结构的主视图,图13是沿着图4的XIII-XIII'切开的剖视图。
参照图12和图13,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灰尘传感器270可设置于由所述第一、二壳体210、230构成的内部空间。换言之,所述灰尘传感器270可配置在所述第一壳体210和所述第二壳体230之间。
详细而言,所述灰尘传感器270包括:设置有端子部285的传感器基板271;传感器壳体272,其与所述传感器基板271接合,并且内藏有加热器283、光发送部281、光接收部282。所述端子部285可理解为能够与电线或者连接于所述电线的规定的连接器(connector)相连接的结构。
在所述传感器壳体272的内部可设置有被检测灰尘量的空气的流路、即传感器流路279。
所述传感器壳体272还包括用于使穿过所述第三壳体250和所述第二壳体230的空气吸入的传感器吸入部273。所述传感器吸入部273配置于所述传感器壳体272的下部,并构成为贯通所述传感器壳体272的前面。
并且,在所述传感器吸入部273的一侧可设置有所述加热器283。所述加热器283起到使所述传感器吸入部273周围的空气的温度上升的功能。当驱动所述加热器283时,所述传感器吸入部273周围的空气温度上升而使其密度降低,从而使其压力降低。因此,所述传感器装置200的周围、即所述壳体吸入部255周围的空气的压力相对变高,从而产生从所述壳体吸入部255朝向所述传感器吸入部273的空气流动。
并且,经由所述传感器吸入部273而吸入的空气,因密度的降低而出现向上方流动的倾向。因此,所述传感器流路279能够从所述传感器吸入部273向上方延伸。
并且,在所述传感器流路279的上侧可形成有用于排出空气的传感器排出部274。所述传感器排出部274可构成为贯通所述传感器壳体272的前面。即,所述传感器排出部274配置于所述传感器吸入部273的上侧。根据这种配置,所述壳体排出部256可配置于所述壳体吸入部255的上侧,所述第二贯通孔233可配置于所述第一贯通孔232的上侧。
在所述传感器流路279的两侧可配置有光发送部281和光接收部282。在所述光发送部281、光接收部282包括配置于所述传感器流路279的一侧且用于照射光的光发送部281。作为一例,所述光发送部281可包括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
所述光发送部281、光接收部282包括光接收部282,所述光接收部282配置于所述传感器流路279的另一侧,并且在从所述光发送部281照射的光作用于所述传感器流路279中流动的空气时,用于测定被所述空气中所含有的灰尘散射的光的灵敏度。作为一例,所述光接收部282可包括光电二极管检测器(Photodiode detector)。空气中所含有的灰尘量越多,所述光接收部282接收到的光灵敏度越低,由此输出电压值可能会变高。即,光灵敏度与输出电压值成反比。
所述传感器壳体272包括用户为清扫所述灰尘传感器270而能够靠近其的清扫孔275。所述清扫孔275是通过在所述传感器壳体272的前面中的至少一部分形成开口而形成的。在所述清扫孔275的前方配置有所述第二壳体230的传感器靠近孔234,所述传感器靠近孔234的前方能够被所述第三壳体250遮蔽。
用户经由所述清扫孔275能够对堆积在所述灰尘传感器270内部的灰尘等异物进行清扫。据此,首先,将所述第三壳体250可以从所述第一壳体210和所述第二壳体230分离。之后,所述传感器靠近孔234露出于外部,用户在无需分离所述第二壳体230的情况下,能够通过所述传感器靠近孔234靠近所述清扫孔275,从而能容易地清扫所述灰尘传感器270。
所述第一壳体250的壳体吸入部255、所述第二壳体230的第二贯通孔232、以及所述灰尘传感器270的传感器吸入部273可以在前后方向上配置成一列。即,所述壳体吸入部255可形成于所述传感器装置200的前面,所述第二贯通孔232和所述传感器吸入部273可从所述壳体吸入部255向后方依次隔开间隔而配置。根据这种配置,室内空气能够经由所述壳体吸入部255和所述第二贯通孔232而容易吸入至所述传感器吸入部273。
所述壳体吸入部255的直径d1可形成为大于所述传感器吸入部273的直径d3。并且,所述第二贯通孔232的直径d2可形成为大于所述传感器吸入部273的直径d3。根据这种结构,所述传感器吸入部273的入口侧流路形成为相对较大,因此能够产生较小的流动阻力。从而,能够充分产生空气的吸入量,由此能够容易实现灰尘传感器270的灰尘量检测。在该情况下,由所述光接收部282获得的输出电压值可形成为预设的电压值以上,这是能够满足检测灰尘量时所需的传感器灵敏度的水准。
参照图12和图13,简略说明所述传感器装置200的作用。
当驱动所述传感器装置200的加热器283时,所述传感器吸入部273侧的空气温度上升且其密度降低,由此产生从所述传感器装置200的外部(前方)朝向所述传感器吸入部273的空气流动P1。此时,空气可经由所述壳体吸入部255和所述第二贯通孔232吸入至所述传感器吸入部273。
当经由所述传感器吸入部273而吸入的空气沿着所述传感器流路279上升时,空气中所含有的灰尘颗粒P也一并上升。从所述光发送部281照射光L1,所照射的光作用于所述灰尘颗粒而被散射。之后,所述散射的光被所述光接收部282接收L2,所接收的光灵敏度可转换为输出电压值。基于所述输出电压值,能够确定灰尘量。
沿着所述传感器流路279上升的空气经由所述传感器排出部274排出。所述传感器排出部274设置于所述传感器装置200的前面部,因此空气经由所述传感器排出部274能够向所述传感器装置200的前方排出。
图14是示出在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传感器装置中,根据壳体吸入部的尺寸而检测出的灰尘量之差的实验曲线图。
如上所述,所述壳体吸入部255的直径d1可形成为大于所述传感器吸入部273的直径d3。图14中的曲线图表示:将所述传感器吸入部273的直径设定为4mm,并改变所述壳体吸入部255的直径的同时,根据横轴的灰尘量浓度变化而检测(计数(counting))出的灰尘颗粒数量的变化。
曲线图上的基准值表示的是,在所述传感器吸入部273的入口侧完全没有产生由传感器装置的结构引起的流动阻力的状态,即所述传感器吸入部273的入口侧完全开放的状态。因此,在该状态下,可看作是空气的吸入流量为最大的状态。作为一例,当灰尘浓度为300μg/m3时,计数的灰尘颗粒的数量可约为900个,当灰尘浓度为250μg/m3时,计数的灰尘颗粒的数量可约为800个。
相反,在所述壳体吸入部255的直径为小于所述传感器吸入部273直径的2.5mm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所述第三壳体250遮挡所述传感器吸入部273的一部分的结果。这作为阻力而作用于空气的吸入流动,计数的灰尘颗粒的数量可能会降低。作为一例,当灰尘浓度为300μg/m3时,计数的灰尘颗粒的数量可约为630个,当灰尘浓度为250μg/m3时,计数的灰尘颗粒的数量可约为580个。
在所述壳体吸入部255的直径为与所述传感器吸入部273的直径相同的4mm的情况下,可能会处于所述传感器吸入部273的入口侧较多开放的状态。此时,所吸入的空气分别从所述传感器吸入部273的上侧、下侧以及前方流入,因此,从空气流动的方面看,即使所述壳体吸入部255的直径与所述传感器吸入部273的直径相同,也很难看作完全被开放。即,可能会产生流动阻力。
不过,与所述壳体吸入部255的直径为2.5mm的情况相比,对吸入流动的阻力会减少,并由此计数的灰尘颗粒的数量可能会减少。作为一例,当灰尘浓度为300μg/m3时,计数的灰尘颗粒的数量可约为820个,当灰尘浓度为250μg/m3时,计数的灰尘颗粒的数量可约为700个。
在所述壳体吸入部255的直径为大于所述传感器吸入部273直径的6mm的情况下,可能会处于所述传感器吸入部273的入口侧几乎完全被开放的状态。因此,与所述壳体吸入部255的直径为4mm的情况相比,对吸入流动的阻力会更加减少,并由此计数的灰尘颗粒的数量可能会减少。作为一例,当灰尘浓度为300μg/m3时,计数的灰尘颗粒的数量可约为840个,当灰尘浓度为250μg/m3时,计数的灰尘颗粒的数量可约为720个。
不过,在所述壳体吸入部255的直径为4mm的情况和为6mm的情况下,计数的灰尘颗粒的数量之差不明显。当所述壳体吸入部255的直径为4mm时的计数到的灰尘颗粒的数量为,所要求的水准、即灰尘浓度为300μg/m3时需计数到的数量的800个,灰尘浓度为250μg/m3时需计数到的数量的650个。
整理以上,本实施例的壳体吸入部255的直径可形成为与所述传感器吸入部273的直径相同,或大于所述传感器吸入部273的直径。根据这种结构,能够产生充分的吸入流量,并且能够容易进行灰尘量的检测。

Claims (9)

1.一种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包括:
外壳,具备前面部、侧面部以及与墙壁面接合的后面部;
吸入格栅,设置于所述外壳的上部其用于吸入调节的空气;
排出板,设置于所述外壳的下部且用于排出经由所述吸入格栅吸入的空气;以及
设置于所述外壳的侧面部的传感器装置,
所述传感器装置包括:
第一壳体,与所述外壳的侧面部接合;
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接合,并且形成有传感器靠近孔;
灰尘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空间并检测空气中的灰尘量,并且经由所述传感器靠近孔露出于外部;以及
第三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接合并遮蔽所述传感器靠近孔,并且具备:壳体吸入部,吸入用于检测灰尘量的空气;壳体排出部,排出经由所述壳体吸入部吸入的空气,
所述壳体吸入部形成于所述第三壳体的下部,所述壳体排出部形成于所述第三壳体的上部,
在所述灰尘传感器的下部设置有加热器,所述加热器设置于所述壳体吸入部的内侧,并且对经由所述壳体吸入部吸入的空气进行引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第一壳体具备第一连结部,第二壳体具备与所述第一连结部接合的第二连结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包括:
基板支撑部,用于支撑所述灰尘传感器的传感器基板;和
贯通孔,使向所述外壳内部供电的电线穿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包括:
吸入导向部,与所述壳体吸入部连通,并且使从所述壳体吸入部吸入的空气流入至所述灰尘传感器;和
排出导向部,与所述壳体排出部连通,并且使穿过所述灰尘传感器的空气引导至所述壳体排出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壳体包括传感器靠近孔,所述传感器靠近孔配置成在所述吸入导向部和所述排出导向部之间贯通,从而引导向所述灰尘传感器靠近。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壳体还包括传感器支撑部,所述传感器支撑部从所述吸入导向部朝向所述第一壳体方向延伸且支撑所述灰尘传感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壳体能够分离地与所述第一壳体或所述第二壳体接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三壳体形成有用于引导空气的吸入和排出的贯通孔,
所述贯通孔包括所述壳体吸入部和所述壳体排出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壳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贯通孔的两侧划分部,
所述贯通孔的下部形成所述壳体吸入部,所述贯通孔的上部形成所述壳体排出部。
CN201710270195.5A 2016-05-27 2017-04-24 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 Active CN1074359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60065486A KR101936209B1 (ko) 2016-05-27 2016-05-27 공기 조화기의 실내기
KR10-2016-0065486 2016-05-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35978A CN107435978A (zh) 2017-12-05
CN107435978B true CN107435978B (zh) 2020-08-11

Family

ID=604585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70195.5A Active CN107435978B (zh) 2016-05-27 2017-04-24 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1936209B1 (zh)
CN (1) CN10743597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658130B1 (ko) * 2019-01-16 2024-04-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KR20210099919A (ko) * 2020-02-05 2021-08-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US11898777B2 (en) * 2020-12-14 2024-02-13 Lg Electronics Inc. Air clean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02120B2 (ja) * 1989-10-25 1998-09-24 松下冷機株式会社 ガス・粉塵検出装置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KR100372615B1 (ko) * 2000-07-22 2003-02-17 만도공조 주식회사 에어컨의 제어 센서 설치용 패널 구조
CN100337072C (zh) * 2004-08-24 2007-09-12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空气净化器的过滤装置
CN1755256A (zh) * 2004-09-30 2006-04-05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分离型空调机的运作方法
KR100871540B1 (ko) * 2007-06-14 2008-12-05 웅진코웨이주식회사 회전식 파티클 센서 조립체
KR101006820B1 (ko) * 2008-07-22 2011-01-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 청정기
JP6263381B2 (ja) * 2013-12-25 2018-01-17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清浄機
JP6177734B2 (ja) * 2014-07-22 2017-08-09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清浄機
CN104374046B (zh) * 2014-10-27 2017-10-3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过滤网的清洁提醒方法和***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936209B1 (ko) 2019-01-08
KR20170133966A (ko) 2017-12-06
CN107435978A (zh) 2017-1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35978B (zh) 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
CN105992917B (zh) 空调的室外单元
TW200624725A (en) Air conditioner with indoor unit having automatic filter cleaning function
KR101852800B1 (ko) 공기 조화기의 실내기
KR20150043573A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JP2013160449A (ja) エアフィルタの目詰まり検知装置
KR20090078477A (ko) 공기조화기 실내기의 응축수 배수구조
KR100642365B1 (ko) 덕트형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KR20210016965A (ko) 차량용 복합 기능 센서
KR20170083793A (ko) 먼지 센서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천장형 공기조화기
KR101833479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KR102490849B1 (ko) 천장형 공기 조화기
CN115046260A (zh) 烟机结构及空调烟机
KR20130110845A (ko) 열회수형 환기장치
CN218848877U (zh) 热解粒子探测器
KR101926104B1 (ko) 천장형 공기 조화기
CN210463496U (zh) 空调机的室内机
KR20180086944A (ko) 천장형 공기 조화기
KR102613954B1 (ko) 천장형 공기 조화기
JP2020180770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JP5467333B2 (ja) 給気フィルター装置
CN219142578U (zh) 具有障碍物检测功能的报警器
CN210463465U (zh) 甲醛检测组件、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8075288U (zh) 空气处理装置
KR102638190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