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28279A - 座椅 - Google Patents

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28279A
CN107428279A CN201680019377.9A CN201680019377A CN107428279A CN 107428279 A CN107428279 A CN 107428279A CN 201680019377 A CN201680019377 A CN 201680019377A CN 107428279 A CN107428279 A CN 1074282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er
temperature
seat
case
control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1937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28279B (zh
Inventor
佐藤孝平
伊藤生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S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17709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69715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17709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64957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S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TS Tec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4282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282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282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282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56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N2/5678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electrical syste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7/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hairs or stools
    • A47C7/62Accessories for chairs
    • A47C7/72Adaptations for incorporating lamps, radio sets, bars, telephones, ventilation, heating or cooling arrangements or the like
    • A47C7/74Adaptations for incorporating lamps, radio sets, bars, telephones, ventilation, heating or cooling arrangements or the like for ventilation, heating or cooling
    • A47C7/748Adaptations for incorporating lamps, radio sets, bars, telephones, ventilation, heating or cooling arrangements or the like for ventilation, heating or cooling for he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02Seats provided with an occupancy detection means mounted therein or there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02Seats provided with an occupancy detection means mounted therein or thereon
    • B60N2/0021Seats provided with an occupancy detection means mounted therein or thereon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ensor or measurement
    • B60N2/0022Seats provided with an occupancy detection means mounted therein or thereon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ensor or measurement for sensing anthropometric parameters, e.g. heart rate or body tempera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02Seats provided with an occupancy detection means mounted therein or thereon
    • B60N2/0021Seats provided with an occupancy detection means mounted therein or thereon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ensor or measurement
    • B60N2/0024Seats provided with an occupancy detection means mounted therein or thereon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ensor or measurement for identifying, categorising or investigation of the occupant or object on the seat
    • B60N2/0025Seats provided with an occupancy detection means mounted therein or thereon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ensor or measurement for identifying, categorising or investigation of the occupant or object on the seat by using weight measur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56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N2/5678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electrical systems
    • B60N2/5685Resistan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210/00Sensor types, e.g. for passenger detection systems or for controlling seats
    • B60N2210/10Field detection presence sensors
    • B60N2210/16Electromagnetic waves
    • B60N2210/22Optical; Photoelectric; Lidar [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
    • B60N2210/24Camera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210/00Sensor types, e.g. for passenger detection systems or for controlling seats
    • B60N2210/30Temperature sens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210/00Sensor types, e.g. for passenger detection systems or for controlling seats
    • B60N2210/40Force or pressure sens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ard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车辆用座椅S(座椅)具有第1加热器(10)、第2加热器(20)和控制第1加热器(10)和第2加热器(20)的输出的控制装置(100)。控制装置(100)控制第2加热器(20)的输出,以使在环境温度为第1温度的情况下,与环境温度为比第1温度高的第2温度的情况相比,由第2加热器(20)加热的突出部(S12、S22)的温度比由第1加热器(10)加热的座面部(S11、S21)的温度低,据此,执行使座面部(S11、S21)和突出部(S12、S22)的温差变大的温差调节控制。

Description

座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对座面进行加热的座椅。
背景技术
作为能够对座面进行加热的座椅,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具有多个加热器和控制部的座椅,其中,多个加热器分别与就座于座椅的人(就座者)的各接触部位相对应而配置,控制部控制加热器的发热动作。专利文献1的座椅构成为,在就座者的接触部位中存在如下这样的两个部位为前提,使该两个部位顺次发热,该两个部位为:暖感较快、对于供热而言制暖效果好的部位;和暖感较慢、虽然感觉不灵敏但被加热时能够提高舒适性的部位。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9-26948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可是,在现有的座椅中,以提高舒适性作为目的,以在由各加热器被加热的部位之间不产生大的温差的方式对各加热器的输出进行控制。可是,当通过各加热器被加热的多个部位以相同的方式被加热时,有电力消耗变大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背景而做出的,第1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舒适性,而且能够抑制电力消耗的座椅。
为了实现所述第1目的,本发明的座椅具有:第1加热器,其对第1部位进行加热;第2加热器,其对第2部位进行加热;和控制装置,其根据环境温度来控制所述第1加热器和所述第2加热器的输出,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2加热器的输出,以使得在环境温度为第1温度的情况下,与环境温度为比所述第1温度高的第2温度的情况相比,与所述第1部位的温度相对的所述第2部位的温度变低,据此,执行使所述第1部位与所述第2部位的温差变大的温差调节控制。
根据上述的结构,在环境温度为较低的第1温度的情况下,即使第1部位和第2部位之间的温差较大,就座者也难以感受到该温差,因此,与环境温度为较高的第2温度的情况下相比,能够以第2部位的温度比第1部位的温度低的方式控制第2加热器的输出,据此,不会给就座者带来不舒适感,并且能够抑制电力消耗。另一方面,在环境温度为较高的第2温度的情况下,即使第1部位和第2部位的温差不大,就座者也容易感受到该温差,但在该情况下,与环境温度为较低的第1温度的情况下相比,第1部位和第2部位的温差变小,因此,能够确保舒适性。
所述的座椅中,能够构成为,还具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与所述第1加热器对应的部位上,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温差调节控制中,根据目标温度和所述温度传感器获取的检测温度算出第1必要控制量,由该第1必要控制量控制所述第1加热器,并且根据所述第1必要控制量算出第2必要控制量,由该第2必要控制量控制所述第2加热器,所述第2必要控制量相对于所述第1必要控制量的大小为:在环境温度为所述第1温度的情况下比在环境温度为所述第2温度的情况小。
根据上述结构,仅利用对应于第1加热器的部位的温度传感器,就能够控制第2加热器的输出以使第2部位的温度相对于第1部位较低,从而具有舒适性,而且能够抑制电力消耗。
在所述的座椅中,能够构成为,所述控制装置在接受到座椅加热的指示时,如果所述检测温度没有达到比所述目标温度低的切换温度,那么仅向所述第1加热器供给电力。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首先对第1部位加热,因此,例如,通过将第1加热器配置在就座者容易感受到温度的部位,对该部位快速加热能够提高舒适性。
在所述的座椅中,能够构成为,所述控制装置执行如下操作:在所述检测温度达到所述切换温度为止的期间,算出积算电量,该积算电量是按照每个规定时间对向所述第1加热器输出的电量进行累计而得到的,在所述检测温度达到所述切换温度后,向所述第2加热器供给最大输出的电力,并且,按照每个规定时间求出从所述积算电量中减去如下的值的解,该值是对在每个规定时间向所述第2加热器供给的电量乘上根据环境温度而变化的温差调节值而得到的值,在得到的解为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执行所述温差调节控制,在环境温度为所述第1温度的情况下的所述温差调节值比环境温度为所述第2温度的情况下的所述温差调节值大。
根据上述结构,在对第1部位进行加热后,对第2部位迅速进行加热,能够使第2部位的温度迅速接近第1部位的温度,据此,能够提高舒适性。并且,在环境温度为较低的第1温度的情况下,与环境温度为较高的第2温度的情况下相比,能够较快地使积算电量成为规定值以下而执行温差调节控制,因此,能够使第2加热器以最大输出工作的时间变短。据此,不会由第2加热器对第2部位进行无用的加热,因此能够抑制电力消耗。
在所述的座椅中,能够构成为,还具有第1温度传感器和第2温度传感器,其中,所述第1温度传感器设置于与所述第1加热器对应的部位,所述第2温度传感器设置于与所述第2加热器对应的部位,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温差调节控制中,根据第1目标温度和所述第1温度传感器所获取的第1检测温度算出第1必要控制量,以该第1必要控制量控制所述第1加热器,并且根据第2目标温度和所述第2温度传感器所获取的第2检测温度算出第2必要控制量,以该第2必要控制量控制所述第2加热器,在环境温度为所述第1温度的情况下的所述第1目标温度和所述第2目标温度的差大于环境温度为所述第2温度的情况下的所述第1目标温度和所述第2目标温度的差。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控制第2加热器的输出以使第2部位的温度相对于第1部位变低,因此,具有舒适性的同时,能够抑制电力消耗。另外,在对应于第1加热器的部位和对应于第2加热器的部位的两侧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因此,能够提高温度控制的精度,提高舒适性。
在所述的座椅中,能够构成为,所述控制装置在执行所述温差调节控制之前,如果所述第2检测温度没有达到比所述第2目标温度低的第2切换温度,那么对所述第2加热器供给最大输出的电力。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对第2部位迅速加热,因此能够提高舒适性。
在所述的座椅中,能够构成为,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第2检测温度达到所述第2切换温度的情况下,执行所述温差调节控制,在环境温度为所述第1温度的情况下的所述第2切换温度低于环境温度为所述第2温度的情况下的所述第2切换温度。
根据上述结构,在环境温度为较低的第1温度的情况下,与环境温度为较高的第2温度的情况下相比,能够较快地使第2检测温度达到第2切换温度而执行温差调节控制,因此,能够使第2加热器以最大输出工作的时间变短。据此,不会由第2加热器对第2部位进行无用的加热,因此能够抑制电力消耗。
在所述的座椅中,能够构成为,所述控制装置在接受到座椅加热的指示时,如果所述第1检测温度没有达到比所述第1目标温度低的第1切换温度,那么仅向所述第1加热器供给电力。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首先对第1部位加热,因此,例如,通过将第1加热器配置在就座者容易感受到温度的部位,对该部位快速加热而能够提高舒适性。
在所述的座椅中,能够构成为,所述第1加热器设置于座椅的座面部,所述第2加热器设置于突出部,所述突出部配置在所述座面部的左右方向上的外侧,向就座者侧突出以支承就座者的侧部。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由第1加热器对就座者容易感受温度的座面部加热,因此,能够提高舒适性。另一方面,对于比座面部更远离就座者而配置的突出部而言,即使与座面部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温差,也不容易给就座者带来不舒适感,因此,更能够抑制第2加热器的输出,而更能够抑制电力消耗。
在此,座面部是指座垫或椅背的座面部,突出部是指座垫或椅背的突出部。座垫的座面部是座垫的、就座者的臀部和大腿乘坐的部分,进一步而言,是从下支承就座者的臀部和大腿的部分,椅背的座面部是椅背的、就座者的后背接触的部分,进一步而言,是从后支承就座者的后背的部分。
另外,由于在座椅上就座的人的体型不同,因此,存在例如虽然体型较大的人就座时与就座者接触但体型较小的人就座时不与就座者接触的加热器。然而,在现有技术中,对于就座者的体型没有作任何考虑,因此,导致在体型较小的人就座的情况下与就座者不接触的加热器也做无用的发热,从而存在使电力消耗变大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背景而做出的,第2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电力消耗的座椅。
为了实现所述第2目的,所述的座椅还包括检测就座者的体型的体型检测装置,所述第1加热器为主加热器,所述第2加热器为配置在比所述主加热器更远离座垫的座面部的位置的辅助加热器,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体型检测装置检测到的就座者的体型为比基准小的情况下,与所述体型检测装置检测到的就座者的体型在基准以上的情况相比,所述辅助加热器的至少一部分的输出变小。
根据上述的结构,配置在比主加热器更远离座垫的座面部的位置的辅助加热器,在体型较小的人就座于座垫时,至少一部分不与就座者接触,因此,即使发热也不会有助于就座者的舒适性。因此,在就座者的体型比基准小的情况下,通过使辅助加热器的至少一部分的输出变小,能够抑制不与就座者接触的加热器部分做无用的发热,因此,能够减少电力消耗。
在此,座垫的座面部是指座垫的、就座者的臀部和大腿乘坐的部分,进一步而言,是从下支承就座者的臀部和大腿的部分。
在所述的座椅中,能够构成为,所述辅助加热器配置在所述主加热器的左右方向上的外侧。
在所述的座椅中,能够构成为,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体型检测装置检测到的就座者的体型比基准小的情况下,停止向所述辅助加热器的至少一部分供给电力。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不向与就座者未接触的加热器部分供给电力,因此更能够减少电力消耗。
在所述的座椅中,能够构成为,所述辅助加热器具有多个加热器部,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体型检测装置检测到的就座者的体型比基准小的情况下,以所述多个加热器部中、配置在越远离座垫的座面部位置的加热器部输出越小的方式进行控制。
根据上述结构,在辅助加热器中,相对于座垫的座面部,从配置于接近位置的加热器部朝向配置于较远位置的加热器部,能够逐步使温度变低,因此,能够抑制加热器部间的温差变大。据此,能够提高就座者的舒适性。
在所述的座椅中,能够构成为,所述辅助加热器具有:第1加热器部;第2加热器部,其配置在比所述第1加热器部更远离座垫的座面部的位置;和第3加热器部,其配置在比所述第2加热器部更远离座垫的座面部的位置,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体型检测装置检测到的就座者的体型比基准小的情况下,使所述辅助加热器的输出按照所述第1加热器部、所述第2加热器部和所述第3加热器部的顺序变小。
根据上述结构,在辅助加热器中,朝向远离座垫的座面部的方向,以第1加热器部、第2加热器部和第3加热器部的顺序能够使温度逐步变低,因此,能够抑制加热器部间的温差变大。据此,能够提高就座者的舒适性。
在所述的座椅中,能够构成为,所述辅助加热器配置于所述主加热器的左右两侧,所述第1加热器部、所述第2加热器部和所述第3加热器部从左右方向上的内侧朝向外侧按照该顺序排列配置。
在所述的座椅中,能够构成为,所述主加热器具有:座垫主加热器,其配置于座垫的座面部;和椅背主加热器,其配置于椅背的座面部,所述辅助加热器具有:座垫辅助加热器,其配置于座垫的座面部的左右方向上的外侧;和椅背辅助加热器,其配置于椅背的座面部的左右方向上的外侧,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体型检测装置检测到的就座者的体型比第1基准小的情况下,停止向所述椅背辅助加热器供给电力,在所述体型检测装置检测到的就座者的体型比小于所述第1基准的第2基准小的情况下,停止向所述椅背辅助加热器和所述座垫辅助加热器供给电力。
根据上述结构,在就座者的体型比第1基准小的情况下,不向椅背辅助加热器供给电力,在就座者的体型更小的情况下,不向椅背辅助加热器和座垫辅助加热器供给电力,因此,能够维持对应于就座者的体型的舒适性的同时,更能够减少电力消耗。
在此,椅背的座面部是指椅背的、与就座者的后背接触的部分,进一步而言,是从后支承就座者的后背的部分。
在所述的座椅中,能够构成为,所述主加热器设置于座椅的座面部,所述辅助加热器设置于突出部,所述突出部配置在所述座面部的左右方向上的外侧,向就座者侧突出以支承就座者的侧部。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由主加热器对就座者容易感受温度的座面部加热,能够维持舒适性的同时,通过由辅助加热器根据就座者的体型对左右的突出部进行加热,因此,能够减少电力消耗。
在此,座椅的座面部是指椅背或座垫的座面部,突出部是指椅背或座垫的突出部。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座椅的车辆用座椅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积算电量与温差调节值之间的关系的映射图。
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控制装置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4是第1实施方式中的、环境温度为第1温度情况下的、表示座面部和突出部的温度变化的图表(a)、表示第1加热器和第2加热器的输出的图表(b)、表示积算电量W的图表(c)。
图5是第1实施方式中的、环境温度为比第1温度高的第2温度的情况下的、表示座面部和突出部的温度变化的图表(a)、表示第1加热器和第2加热器的输出的图表(b)、表示积算电量W的图表(c)。
图6是作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座椅的车辆用座椅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中的、第1目标温度与第2目标温度的差,同环境温度的关系的映射图。
图8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中的控制装置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9是第2实施方式中的、环境温度为第1温度的情况下的、表示座面部和突出部的温度变化的图表(a)、表示环境温度为比第1温度高的第2温度的情况下的座面部和突出部的温度变化的图表(b)。
图10是作为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座椅的车辆用座椅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中的与就座者重量相对的各加热器的输出的表。
图12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中的控制装置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3是作为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座椅的车辆用座椅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中的就座者重量与必要控制量的关系的一例的映射图。
图15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中的控制装置的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座椅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座椅构成为搭载于汽车的车辆用座椅S。该车辆用座椅S具有用合成皮革或布料等表皮材料包裹由聚氨酯泡沫等缓冲材料构成的垫体材料的座垫S1、椅背S2和头枕S3。
座垫S1具有:座面部S11,其配置于左右方向上的中央,从下侧接触、支承就座者的臀部和大腿;和突出部S12,其配置于座面部S11的左右双方的外侧,向就座者侧突出以支承就座者的大腿和臀部的侧部。另外,同样,椅背S2也具有座面部S21和突出部S22,该座面部S21配置于左右方向上的中央,与就座者的后背接触,而从后方支承后背,该突出部S22配置于座面部S21的左右双方的外侧,向就座者侧突出以支承就座者的上身的侧部。
在座垫S1的座面部S11和椅背S2的座面部S21中,于表皮的内侧分别配置有作为第1加热器10的中心加热器11、12。另外,在座垫S1的突出部S12和椅背S2的突出部S22中,于表皮的内侧分别配置有作为第2加热器20的侧面加热器21,22。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第1加热器10的座面部S11、S21相当于由第1加热器10加热的第1部位,设置有第2加热器20的突出部S12、S22相当于由第2加热器20加热的第2部位。
在椅背S2的座面部S21中,于表皮的内侧且与第1加热器10对应的部位上内置有温度传感器30。温度传感器30配置于不会受到就座者的体温影响的位置。例如,温度传感器30可以配置在椅背S2的下部以及座垫S1的后部。此外,温度传感器30检测到的温度与座面部S21的就座者接触的部分的温度之间有大致固定的相关性。控制装置100可以使用温度传感器30所检测到的温度自身作为检测温度来进行控制,也可以根据上述的相关性,推定就座者接触的部分的温度,并将该推定的温度作为检测温度T进行控制。
在车辆用座椅S中,于适当的位置配置有控制装置100。所述的温度传感器30以将检测温度T的信号输出给控制装置100的方式连接于控制装置100。另外,第1加热器10和第2加热器20与控制装置100连接。而且,控制装置100构成为,由电源装置90供给电力,利用该电力根据从温度传感器30获取的检测温度T,控制第1加热器10和第2加热器20的输出,其中,电源装置90通过搭载于车辆的蓄电池被驱动。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源装置90构成为,在规定的上限输出的范围内对车辆用座椅S的第1加热器10和第2加热器20供给电力,作为一例,以100W作为上限。
控制装置100与搭载于车辆的加热器的操作开关连接,由该操作开关接受对车辆用座椅S的加热指示,而对第1加热器10和第2加热器20进行控制。控制装置100构成为按照如下3个阶段执行控制,第1阶段:在由操作开关接受到对座椅加热的指示时使检测温度T向目标温度T12上升的加热期间中,使第1加热器10集中加热,而使就座者接触的座面部S11、S21的温度快速上升;第2阶段:开始第2加热器20的加热,使突出部S12、S22的温度接近座面部S11、S21的温度;第3阶段:在突出部S12、S22的温度上升一定程度后,进行调节,以使检测温度T与目标温度T12一致。
此外,在暖和的期间、或在对操作开关的操作之前使用过一次加热器的情况等中,在由操作开关接受到加热的指示时,存在检测温度T已经高于目标温度T12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控制装置100不执行这里所述的加热期间的控制,而进行与第3阶段同样的控制。
控制装置100判定检测温度T是否达到比目标温度T12低的切换温度T11,作为用于从第1阶段向第2阶段切换的基准。在检测温度T没有达到切换温度T11的第1阶段中,控制装置100仅向第1加热器10供给电力而不向第2加热器20供给电力,以100%的第1输出比例控制第1加热器10。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1加热器10的最大输出相对的输出比例称为第1输出比例,与第2加热器20的最大输出相对的输出比例称为第2输出比例。而且,为了容易理解,示出了第1加热器10和第2加热器20的最大输出,第1加热器10的最大输出跟第1加热器10和第2加热器20的合计的容许最大输出(100W)相同,为100W,第2加热器20的最大输出为50W。即,当第1加热器10在第1阶段中以100%输出的情况下,成为供给100W的电力。
另外,控制装置100在检测温度T有一次达到切换温度T11而进入第2阶段后,不会返回到第1阶段。因此,控制装置100在检测温度T达到切换温度T11的情况下,将表示该情况的标示F设为1。此外,标示F初始值为0,在操作开关被断开时等不对控制装置100供给电力时标示F被重置为0。
控制装置100在检测温度T达到切换温度T11后的第2阶段中,使第2输出比例为100%且使第1输出比例为容许最大输出的范围内的适当的值,以便尽可能充分使用第2加热器20的能力来使突出部S12、S22的温度接近座面部S11、S21的温度。因此,控制装置100在第2阶段中,对第2加热器20以最大输出即100%的第2输出比例供给电力。即,控制装置100向第2加热器20供给50W的电力。另一方面,为了对第1加热器10进行控制,控制装置100根据目标温度T12、温度传感器30所获取的检测温度T,算出第1必要控制量mv1。第1必要控制量mv1例如可以作为所谓的PI控制的必要控制量,由下式进行计算:
mv1=Kp×e+ie/Ki。
在此,e为目标温度T12与检测温度T的差值,Kp为比例控制常数,ie为在过去的规定期间内的e的积分(累计),Ki为积分控制常数。各常数Kp、Ki被设定为使第1必要控制量mv1能够用作检测温度T接近目标温度T12后的第3阶段中的输出的指示值(指示第1输出比例和第2输出比例的值)。另外,检测温度T和目标温度T12,在此的计算中,可以不需要为“℃”等单位,而可以为将从温度传感器30输出的电压进行数值化的值。各常数Kp、Ki也可以根据上述的温度的值的尺度(scale)进行适当调整。此外,根据上述的计算,在第1阶段和第2阶段(即,想要以尽可能大的输出来加热的状态)中,由于有时目标温度T12与检测温度T的差值e较大,因此存在mv1超出100的情况。在第1加热器10和第2加热器20中,以输出比例(0~100%)的值供给电力,因此,在mv1超出100的情况下,将mv1设为100,以便mv1成为100以下的数值。也就是说,mv1在上限值100以下的范围内被算出。
在第2阶段中,对第2加热器20供给50W的电力,因此,容许最大输出100W还剩50W。因此,在第2阶段中,需要将第1加热器10控制在50W以下,因此,控制装置100在算出的第1必要控制量mv1大于50的情况下,以第1加热器10为50W,即,以50%的第1输出比例进行控制;在算出的第1必要控制量mv1为50以下的情况下,将算出的第1必要控制量mv1作为第1输出比例对第1加热器10进行控制。据此,第1加热器10在第2阶段中以50%以下的输出比例被控制。
第2阶段和第3阶段的切换是在突出部S12、S22的温度接近座面部S11、S21的温度一定程度的情况下进行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温度传感器30仅在座面部S21设置1个,因此,控制装置100根据自加热开始起由第1加热器10向座面部S11、S21供给的热量即积算电量,来进行“突出部S12、S22的温度接近了座面部S11、S21的温度”的推定。
在此,例如,如果座面部S11、S21的热容量和突出部S12、S22的热容量相同、加热开始时的两部分的温度相同且向座面部S11、S21和突出部S12、S22供给的总热量相同,那么两部分应该会上升至大致相同的温度。当然,对于先开始加热的部分,由于温度较高的时间较长,所以,相应地,放热量变多,因此,温度不会严格一致,但如果根据加热的测试结果来调节供给的热量,那么能够充分调节至相同程度的温度。关于座面部S11、S21与突出部S12、S22的热容量的差,也同样地通过根据加热的测试结果来调节供给的热量,因此,即使存在先行对第1加热器10供给电力的情况,也能够协调到同等的温度。并且,利用这样的倾向,例如通过调节由第2加热器20供给的热量,能够在座面部S11、S21与突出部S12、S22间设定所期望的温差。
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100按照每个规定时间例如控制的1个周期(例如10msec),将对向第1加热器10输出的电量(功率数)乘上规定的第1系数A1的值进行累计,来作为积算电量W。即,检测温度T达到切换温度T11为止期间的、第1加热器10以100%(100W)输出的第1阶段中,以如下式:
W=W+100×A1
来算出积算电量W。
另外,在第2阶段中,将第1加热器10为50W(50%)或第1必要控制量mv1的值作为第1输出比例进行控制,因此,控制装置100分别按照每个控制周期,将50×A1或mv1×A1加在积算电量W上。
另一方面,控制装置100在第2阶段中,将对第2加热器20供给的电量(功率数)乘上第2系数A2和温差调节值A3的值从积算电量W减去,其中,温差调节值A3为根据配置于车辆用座椅S的环境温度(环境温度)而变化的值。即,在第2阶段中,由于以作为第2加热器20的最大输出的50W控制第2加热器20,因此,从积算电量W中减去50×A2×A3。
并且,控制装置100在积算电量W为规定值以下,例如成为0以下的情况下,终止第2阶段而进入到第3阶段,执行后述的温差调节控制。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系数A2比第1系数A1大,作为一例,第1系数A1为0.01,第2系数A2为0.04。
另外,温差调节值A3作为一例,能够由下式:
A3=a1×W1+b1
来进行计算。
在此,W1为检测温度T达到切换温度T11时的积算电量。如图2所示,温差调节值A3被设定为,W1越大则越成为大的值。
在此,如图4及图5的(a)所示,在环境温度(此处相当于对车辆用座椅S进行加热之前的检测温度T)为较低的第1温度T1的情况下,与环境温度为比第1温度T1高的第2温度T2的情况下相比,自向第1加热器10供给电力起检测温度T达到第1切换温度T11为止需要花费的时间更多。因此,向第1加热器10供给的电力变多而积算电量W变大,检测温度T达到切换温度T11时的作为积算电量的W1也变大,因此,在环境温度为第1温度T1的情况下的温差调节值A3比环境温度为第2温度T2的情况下的温差调节值A3大。并且,其结果,50×A2×A3也在环境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变成较大的值。据此,在第2阶段中,在环境温度较低的情况下,从积算电量W中减去变成较大值的50×A2×A3,因此,能够较早地使积算电量W成为规定值以下,而较早地进入到第3阶段。
在第3阶段中,控制装置100在环境温度为较低的第1温度T1的情况下,与环境温度为较高的第2温度T2的情况下相比,通过控制第2加热器20的输出使得与座面部S11、S21相对的突出部S12、S22的温度变低,来执行使座面部S11、S21与突出部S12、S22的温差变大的温差调节控制。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100在温差调节控制中,以根据目标温度T12和检测温度T算出的第1必要控制量mv1控制第1加热器10,并且根据第1必要控制量mv1算出第2必要控制量mv2,由该第2必要控制量mv2控制第2加热器20。第2必要控制量mv2例如能够由下式:
mv2=mv1/A3
来进行计算。
在此,由于在环境温度为第1温度T1的情况下的温差调节值A3,比环境温度为第2温度T2的情况下的温差调节值A3大,因此,第2必要控制量mv2相对于第1必要控制量mv1的大小mv2/mv1,在环境温度为第1温度T1的情况下比环境温度为第2温度T2的情况小。因此,在第3阶段中,环境温度为第1温度T1的情况下与环境温度为第2温度T2的情况下相比,由于由第2加热器20供给的热量少于由第1加热器10供给的热量,因此,与座面部S11、S21的温度相对的突出部S12、S22的温度变低,座面部S11、S21与突出部S12、S22的温差变大。
参照图3对上述的车辆用座椅S中的控制装置100的处理进行说明。控制装置100将图3所示的、从开始至结束的处理按照每个控制周期反复执行。
控制装置100首先判定是否接受到了加热器加热指示,在没有指示的情况下(S101,否),结束处理。
另一方面,在有加热器的加热指示的情况下(S101,是),控制装置100由温度传感器30获取检测温度T(S102),并且计算第1必要控制量mv1(S103)。然后,控制装置100判断标示F是否为1,在判断不是1的情况下(S104,否),进入到步骤S110;在判断为1的情况下(S104,是),不进行在步骤S110中的是否进入第1阶段的判断,进入到步骤S114。
在步骤S110中,控制装置100判定检测温度T是否在切换温度T11以上,在没有达到切换温度T11以上的情况下(S110,否),作为第1阶段,第1加热器10以100%即100W进行输出(S111),由W=W+100×A1计算积算电量W(S112),结束处理。
另一方面,当检测温度T为切换温度T11以上的情况下(S110,是),标示F置为1(S113),进一步地,由A3=a1×W1+b1计算温差调节值A3(S114)。然后,控制装置100判定积算电量W是否为0以下(S120)。
在积算电量W不是0以下的情况下(S120,否),为第2阶段,因此,控制装置100判定第1必要控制量mv1是否大于50。第1必要控制量mv1比上限值50大的情况下(S121,是),控制装置100使第1加热器10以50%(50W)输出,使第2加热器20以100%(50W)输出(S122)。然后,由W=W+50×A1-50×A2×A3计算积算电量W(S123),结束处理。
另一方面,在第1必要控制量mv1不比上限值50大的情况下(S121,否),控制装置100使第1加热器10以mv1(不足50W。成为100W×mv1。)输出,使第2加热器20以100%(50W)输出(S124)。然后,由W=W+mv1×A1-50×A2×A3计算积算电量W(S125),结束处理。
在步骤S120中,积算电量W为0以下的情况下(S120,是),为第3阶段,因此,控制装置100は、由mv2=mv1/A3计算第2必要控制量mv2(S131),由第1必要控制量mv1控制第1加热器10,并且由第2必要控制量mv2控制第2加热器20(S132),结束处理。
根据上述的处理,若就座者操作操作开关而开始车辆用座椅S的加热,则如图4和图5的(a)、(b)所示,第1加热器10和第2加热器20的输出,同座面部S11、S21和突出部S12、S22的温度发生变化。具体而言,在时刻t11、t21之前的第1阶段中,容许最大输出100W全部由第1加热器10使用,座面部S11、S21的温度尽可能地快速加热。据此,在与就座者的接触较强、对就座者特别容易感受到温度的从腰至后背的部分进行加热,而能够给予就座者舒适的就座感。此外,在时刻t11、t21之前,突出部S12、S22的温度已上升是因为接受到就座者的热而座椅变暖和的原因。
并且,在该第1阶段中,如图4和图5的(c)所示,积算电量W为向第1加热器10输出的电力被累计而得到。
进入时刻t11、t21,温度传感器30检测到的检测温度T达到切换温度T11时,进入到第2阶段。在第2阶段中,如图4和图5的(b)所示,以最大输出50W(100%)向第2加热器20供给电力,对第1加热器10供给剩余的50W的电力。然后,在时刻t12、t22时,检测温度T接近目标温度T12时,差值e变小,其结果,mv1变成50以下,因此,以作为50以下的值的、第1必要控制量mv1(50W以下的电力)控制第1加热器10。
在该第2阶段(时刻t11~t13、t21~t23)中,如图4和图5的(c)所示,与向第2加热器20供给了的电力的量相对应,积算电量W变小。
然后,在时刻t13、t23中,在积算电量W成为0以下时,进入到第3阶段。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图4所示的环境温度为较低的第1温度T1的情况下,与图5所示的环境温度为比第1温度T1高的第2温度T2的情况下相比,由于检测温度T达到切换温度T11时的积算电量W1较大而使温差调节值A3成为较大值(参照图2),因此,从积算电量W减去的值(50×A2×A3)变大,在图4的(c)的时刻t11~t13表示的积算电量W的下降斜率大于在图5的(c)的时刻t21~t23表示的下降斜率。因此,在环境温度为较低的第1温度T1的情况下,假如与积算电量W像图5的(c)所示那样以缓和的下降斜率减少的情况相比,积算电量W较快地减少而较快地成为0以下,因此,能够使以最大输出向第2加热器20供给电力的第2阶段较早地结束。并且,据此,从第3阶段中的温差调节控制执行前开始,能够使座面部S11、S21与突出部S12、S22的温差比环境温度为第2温度T2的情况下的温差大。
在第3阶段中,由第1必要控制量mv1控制第1加热器10,并且由第2必要控制量mv2(=mv1/A3)控制第2加热器20。此时,在环境温度为第1温度T1的情况下的温差调节值A3比环境温度为第2温度T2的情况下的温差调节值A3大,据此,第2必要控制量mv2相对于第1必要控制量mv1的大小mv2/mv1变小,因此,在图4的(b)所示的环境温度为第1温度T1的情况下第2加热器20的输出相对于第1加热器10的输出的比例,小于在图5的(b)所示的环境温度为第2温度T2的情况下第2加热器20的输出相对于第1加热器10的输出的比例,由第2加热器20供给的热量相对于由第1加热器10供给的热量变少。据此,与突出部S12、S22的温度相对的座面部S11、S21的温度变低,因此,在环境温度为第1温度T1的情况下,与环境温度为第2温度T2的情况下相比,能够将座面部S11、S21与突出部S12、S22的温差保持在较大的状态。
根据上述的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S,具有舒适性,而且能够抑制电力消耗。具体而言,在环境温度为较低的第1温度T1的情况下,由研究结果可知,即使座面部S11、S21与突出部S12、S22之间的温差较大,就座者也难以感受到该温差,因此,可以控制第2加热器20的输出,使与突出部S12、S22的温度相对的座面部S11、S21的温度与环境温度为较高的第2温度T2的情况下相比变低,据此,不会给就座者带来不舒适感,并且能够抑制电力消耗。另一方面,已知在环境温度为较高的第2温度T2的情况下,即使座面部S11、S21与突出部S12、S22的温差不大,就座者也容易感受到该温差,但在该情况下,与环境温度为较低的第1温度T1的情况下相比,座面部S11、S21与突出部S12、S22的温差变小,因此,能够确保舒适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温差调节控制中,控制装置100以根据检测温度T和目标温度T12算出的第1必要控制量mv1控制第1加热器10,并根据第1必要控制量mv1算出在环境温度较低的情况下成为较小值的第2必要控制量mv2,由该第2必要控制量mv2控制第2加热器20,因此,仅通过1个温度传感器30,就能够控制第2加热器20的输出,而使与突出部S12、S22相对的座面部S11、S21的温度变低。
另外,如果在接受到对车辆用座椅S的加热指示时检测温度T没有达到切换温度T11,那么控制装置100仅对第1加热器10供给电力,因此,能够首先对就座者容易感受到温度的座面部S11、S21快速加热。据此,能够提高舒适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100在检测温度T达到切换温度T11时对第2加热器20供给最大输出的电力,因此,在对座面部S11、S21进行加热后,对突出部S12、S22迅速进行加热,从而能够使突出部S12、S22的温度迅速接近座面部S11、S21的温度。据此,能够提高舒适性。并且,在从积算电量W减去在环境温度为较低情况下成为较大值的温差调节值A3而使积算电量W成为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执行温差调节控制,因此,在环境温度为较低的第1温度T1的情况下,与环境温度为较高的第2温度T2的情况下相比,能够较快地使积算电量W成为0以下而执行温差调节控制。据此,能够使第2加热器20以最大输出工作的时间变短,而不会由第2加热器20对突出部S12、S22进行无用的加热,因此能够抑制电力消耗。
另外,由于第1加热器10设置于座面部S11、S21,因此,能够利用第1加热器10对就座者容易感受温度的座面部S11、S21进行加热,从而能够提高舒适性。另外,对于配置于比座面部S11、S21远离就座者的突出部S12、S22而言,即使与座面部S11、S21之间存在有某种程度的温差,但由于不易给就座者带来不舒适感,因此,将第2加热器20设置于突出部S12、S22,据此,更能够抑制第2加热器20的输出,且更能够抑制电力消耗。
[第2实施方式]
如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座椅构成为,搭载于汽车的车辆用座椅S。该车辆用座椅S具有座垫S1、椅背S2和头枕S3。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点进行详细说明,对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构成结构要素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在此适当省略对其的说明。
在椅背S2的座面部S21中,于表皮的内侧且与第1加热器10对应的部位上内置有第1温度传感器30A,在突出部S22中,于表皮的内侧且与第2加热器20对应的部位上内置有第2温度传感器30B。温度传感器30A、30B与第1实施方式的温度传感器30同样,配置于不会受到就座者的体温影响的位置。
第1温度传感器30A以将第1检测温度Ta的信号输出给控制装置100的方式连接于控制装置100,第2温度传感器30B以将第2检测温度Tb的信号输出给控制装置100的方式连接于控制装置100。另外,在控制装置100上连接有作为第3温度传感器的环境温度传感器30C,该环境温度传感器30C用于检测环境温度,具体而言为车厢内的温度。环境温度传感器30C将环境温度Tc的信号输出给控制装置100。此外,环境温度传感器30C也可以与温度传感器30A、30B同样内置于车辆用座椅S,也可以与原本设置于汽车的室温传感器那样为与车辆用座椅S分体设置的传感器。即,环境温度Tc也可以由车辆用座椅S所具备的传感器获取,也可由设置于车辆用座椅S之外的传感器获取。
控制装置100由操作开关接受对车辆用座椅S的加热指示,而对第1加热器10和第2加热器20进行控制。控制装置100构成为,按照如下3个阶段执行控制,第1阶段:在由操作开关接受座椅加热的指示时使第1加热器10集中加热,而使座面部S11、S21的温度快速上升;第2阶段:开始第2加热器20的加热,使突出部S12、S22的温度接近座面部S11、S21的温度;第3阶段:进行调节,以使检测温度Ta、Tb与目标温度T12、T22一致。
控制装置100判定第1温度传感器30A获取的第1检测温度Ta是否达到比第1目标温度T12低的第1切换温度T11,而作为用于从第1阶段向第2阶段切换的基准。在第1检测温度Ta没有达到第1切换温度T11的第1阶段中,控制装置100仅向第1加热器10供给电力而不向第2加热器20供给电力,而以最大输出控制第1加热器10。
控制装置100在第1检测温度Ta达到第1切换温度T11的情况下,将表示该情况的标示F设为1。
另外,控制装置100判定第2温度传感器30B获取的第2检测温度Tb是否达到比第2目标温度T22低的第2切换温度T21,而作为用于从第2阶段向第3阶段切换的基准。在第2检测温度Tb没有达到第2切换温度T21的第2阶段(温差调节控制执行前)中,控制装置100对第2加热器20供给最大输出的电力。另外,在第2阶段中,控制装置100根据第1目标温度T12和第1检测温度Ta,算出第1必要控制量mv1,来由该第1必要控制量mv1控制第1加热器10。第1必要控制量mv1例如作为与第1实施方式情况下同样地、PI控制的必要控制量,能够由下式进行计算:
mv1=Kp×e+ie/Ki。
控制装置100在第2检测温度Tb达到第2切换温度T21的情况下,将表示该情况的标示F设为2。标示F初始值为0,在操作开关被断开等时标示F被重置为0。
控制装置100在第2检测温度Tb达到第2切换温度T21的情况下,结束第2阶段,而进入到第3阶段,执行温差调节控制。
在第3阶段中,控制装置100在环境温度Tc为第1温度T1的情况下,与环境温度Tc为比第1温度T1高的第2温度T2的情况下相比,以使与座面部S11、S21相对的突出部S12、S22的温度变低的方式来控制第2加热器20的输出,据此,执行座面部S11、S21与突出部S12、S22的温差变大的温差调节控制。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100在温差调节控制中,由根据第1目标温度T12和第1检测温度Ta算出的第1必要控制量mv1控制第1加热器10,并且,根据第2目标温度T22和第2检测温度Tb算出第2必要控制量mv2,由该第2必要控制量mv2控制第2加热器20。第2必要控制量mv2例如与第1必要控制量mv1同样,能够作为PI控制的必要控制量进行计算。
第2目标温度T22根据第1目标温度T12和环境温度Tc,作为一例,能够由式T22=T12-(-a2×Tc+b2)进行计算。如图7所示,第1目标温度T12与第2目标温度T22的差(T12-T22)被设定为,在环境温度Tc为第1温度T1的情况下,与环境温度Tc为比第1温度T1高的第2温度T2的情况相比成为较大的值。因此,由于环境温度Tc为第1温度T1的情况下,与环境温度Tc为第2温度T2的情况相比,-a2×Tc+b2成为较大的值,因此,由T12-(-a2×Tc+b2)计算的第2目标温度T22成为较小的值。
另外,作为从第2阶段切换到第3阶段的基准的第2切换温度T21被设定为,在环境温度Tc为第1温度T1的情况下,与环境温度Tc为第2温度T2的情况相比也成为较低的值。作为一例,第2切换温度T21能够由式T21=T22-Td进行计算。据此,第2切换温度T21在环境温度Tc较低且第2目标温度T22成为较小值时成为较低的值,在环境温度Tc较高且第2目标温度T22成为较大值时成为较高的值。在此,Td可以为常量,也可以为变量。
参照图8对上述的车辆用座椅S中的控制装置100的处理进行说明。控制装置100将图8所示的、从开始至结束的处理按照每个控制周期反复进行。
控制装置100首先判定是否接受到了加热器的加热指示,在没有指示的情况下(S201,否),结束处理。
另一方面,在有加热器的加热指示的情况下(S201,是),控制装置100从各温度传感器30A、30B、30C获取检测温度Ta、Tb、Tc(S202),并且分别计算第2目标温度T22和第2切换温度T21(S203)。然后,控制装置100判断标示F是否为1以上(1或2),在不是1以上(为0)情况下(S204,否),进入到步骤S210,在为1以上的情况下(S204,是),进入到步骤S215。
在步骤S210中,控制装置100判定第1温度传感器30A的第1检测温度Ta是否为第1切换温度T11以上,在不是第1切换温度T11以上的情况下(S210,否),为第1阶段,因此,第1加热器10以100%进行输出(S211),结束处理。
另一方面,在第1检测温度Ta为第1切换温度T11以上的情况下(S210,是),控制装置100将标示F设为1(S214)。然后,判断标示F是否为2,在不是2的情况下(S215,否),进入到步骤S220,在为2的情况下(S215,是),进入到步骤S231。
在步骤S220中,控制装置100判定第2温度传感器30B的第2检测温度Tb是否为第2切换温度T21以上,在不是为第2切换温度T21以上的情况下(S220,否),为第2阶段,计算第1必要控制量mv1(S221),第1加热器10以mv1进行输出,并且第2加热器20以100%进行输出(S222),结束处理。
另一方面,在第2检测温度Tb为第2切换温度T21以上的情况下(S220,是),控制装置100将标示F设为2(S223)。然后,由于在第3阶段,因此,控制装置100分别计算第1必要控制量mv1和第2必要控制量mv2(S231),第1加热器10以mv1进行输出,并且第2加热器20以mv2进行输出(S232),结束处理。
根据上述的处理,若就座者操作操作开关而开始车辆用座椅S的加热,则如图9的(a)、(b)所示,在时刻t 31、t41之前的第1阶段中,向第1加热器10供给最大输出的电力,使座面部S11、S21的温度快速加热。然后,进入时刻t31、t41,第1温度传感器30A检测到的第1检测温度Ta达到第1切换温度T11时,进入到第2阶段。
在第2阶段中,向第2加热器20供给最大输出的电力,并且以第1必要控制量mv1对第1加热器10进行控制。然后,进入时刻t 32、t42,而当第2温度传感器30B检测到的第2检测温度Tb达到第2切换温度T21时,进入到第3阶段。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图9的(a)所示的环境温度Tc为较低的第1温度T1的情况下,与如图9的(b)所示的环境温度Tc为比第1温度T1高的第2温度T2的情况相比,由于第2切换温度T21较低,因此,第2检测温度Tb会较快地达到第2切换温度T21,由此能够使对第2加热器20以最大输出供给电力的第2阶段较快地结束。并且,据此,从第3阶段中的执行温差调节控制之前开始,能够使座面部S11、S21与突出部S12、S22的温差比环境温度Tc为第2温度T2的情况下的温差大。
在第3阶段中,由第1必要控制量mv1控制第1加热器10,并且由第2必要控制量mv2控制第2加热器20。此时,在环境温度Tc为第1温度T1的情况下,与环境温度Tc为第2温度T2的情况相比,第1目标温度T12与第2目标温度T22的差变大,进一步而言,第2目标温度T22相对于第1目标温度T12变小。因此,第2必要控制量mv2相对于第1必要控制量mv1的大小mv2/mv1变小,据此,与由第1加热器10供给的热量相对的由第2加热器20供给的热量变少。据此,与座面部S11、S21的温度相对的突出部S12、S22的温度变低,因此,在环境温度Tc为第1温度T1的情况下,与环境温度Tc为第2温度T2的情况下相比,能够保持座面部S11、S21与突出部S12、S22的温差较大的状态。
根据上述的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S,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具有舒适性,而且能够抑制电力消耗。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100在温差调节控制中,利用根据第1目标温度T12和第1检测温度Ta算出的第1必要控制量mv1来控制第1加热器10,并且利用第2必要控制量mv2控制第2加热器20,其中,该第2必要控制量mv2根据在环境温度Tc较低情况下与第1目标温度T12的差较大的第2目标温度T22和第2检测温度Tb算出,因此,能够控制第2加热器20的输出,以使与座面部S11、S21的温度相对的突出部S12、S22的温度变低。另外,在与第1加热器10对应的部位设置有用于获取第1检测温度Ta的第1温度传感器30A,在与第2加热器20对应的部位设置有用于获取第2检测温度Tb的第2温度传感器30B,因此,通过两个温度传感器30A、30B能够提高温度控制的精度,从而能够提高舒适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果在执行温差调节控制之前,第2检测温度Tb没有达到第2切换温度T21,那么控制装置100对第2加热器20供给最大输出的电力,因此,对突出部S12、S22迅速加热,而能够迅速接近座面部S11、S21的温度,因此,能够提高舒适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100在第2检测温度Tb达到在环境温度Tc较低情况下成为较低值的第2切换温度T21的情况下,执行温差调节控制,因此,在环境温度Tc为较低的第1温度T1的情况下,与环境温度Tc为较高的第2温度T2的情况下相比,能够较快地使第2检测温度Tb达到第2切换温度T21而执行温差调节控制。据此,能够使第2加热器20以最大输出工作的时间变短,而不会由第2加热器20对突出部S12、S22进行无用的加热,因此,能够抑制电力消耗。
另外,控制装置100在接受了对车辆用座椅S的加热指示时,如果第1检测温度Ta没有达到第1切换温度T11,那么仅对第1加热器10供给电力,因此,能够首先对就座者容易感受到温度的座面部S11、S21快速加热。据此,能够提高舒适性。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对其结构进行适当地变更。
例如,在所述第1实施方式中,第2必要控制量mv2是对第1必要控制量mv1乘上温差调节值A3的倒数而算出的,但不局限于此。例如,第2必要控制量可以从根据加热的检测结果而预先设定的、表示第1必要控制量与第2必要控制量的关系的映射图、式等算出。
另外,也可以设想随着时间变化而环境温度变化,根据环境温度使温差调节值A3变化,使在第3阶段中的第2加热器的输出根据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例如,如果环境温度变高,那么检测温度T成为切换温度T11以上为止的时间变短,因此,可以根据该时间使温差调节值A3作为时间的函数而变化。另外,可以检测环境温度,并且根据所检测到的环境温度,使温差调节值A3作为环境温度的函数而变化。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1加热器10设置于座面部S11、S21,第2加热器20设置于突出部S12、S22,但第1加热器和第2加热器的配置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也可以将第1加热器设置于座垫,将第2加热器设置于椅背。另外,也可以将第1加热器和第2加热器的双方均设置于座面部,也可以将双方均设置于突出部。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作为车辆用座椅S,示出了乘用车的驾驶位、副驾驶位中所采用的那样的独立形式的座椅,但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在乘用车的后部座位中经常采用的那样的长椅形式的座椅。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座椅,示出了搭载于汽车的车辆用座椅S,但座椅也可以是汽车以外的交通工具,例如,也可以是搭载于铁路车辆、船舶、飞机等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并且,座椅也不局限于交通工具用的座椅,例如,也可以是在家庭等中使用的座椅。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座椅构成为,从由搭载于车辆的蓄电池驱动的电源装置90供给电力,但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在座椅自身搭载蓄电池的结构,在座椅为家庭等中使用的座椅的情况下,也可以是从商用电源供给电力的结构。
下面参照图10~图15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和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座椅进行说明。
第3实施方式和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座椅涉及一种根据就座者的体型,调节多个加热器的电力消耗的座椅。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座椅和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座椅能够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座椅或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座椅组合使用。
[第3实施方式]
如图1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座椅构成为,作为搭载于汽车的车辆用座椅S。该车辆用座椅S具有由合成皮革或布料等表皮材料包裹由聚氨酯泡沫等缓冲材料构成的垫体材料的座垫S1、椅背S2和头枕S3。另外,车辆用座椅S具有:作为第1加热器的主加热器10;作为第2加热器的辅助加热器20;作为体型检测装置的一例的座椅体重传感器40;和控制装置100。
座垫S1具有:座面部S11,其配置于左右方向上的中央,从下侧接触、支承就座者的臀部和大腿;和突出部S12,其配置于座面部S11的左右双方的外侧,向就座者侧突出以支承就座者的大腿和臀部的侧部。另外,同样,椅背S2也具有座面部S21和突出部S22,该座面部S21配置于左右方向上的中央,与就座者的后背接触,而从后方支承后背,该突出部S22配置于座面部S21的左右双方的外侧,向就座者侧突出以支承就座者的上身的侧部。
主加热器10为设置于车辆用座椅S的座面部S11、S21的面状的加热器,并具有座垫主加热器(中心加热器)11和椅背主加热器(中心加热器)12。座垫主加热器11配置于座垫S1的座面部S11的垫体与表皮材料之间,椅背主加热器12配置于椅背S2的座面部S21的垫体与表皮材料之间。
辅助加热器20为设置于车辆用座椅S的突出部S12、S22的面状的加热器,并具有座垫辅助加热器(侧面加热器)21和椅背辅助加热器(侧面加热器)22。座垫辅助加热器21配置于突出部S12的垫体与表皮材料之间,其中,突出部S12设置在座面部S11的左右方向上的外侧,椅背辅助加热器22配置于突出部S22的垫体与表皮材料之间,其中,突出部S22设置在座面部S21的左右方向上的外侧。进一步而言,座垫辅助加热器21配置于座垫主加热器11的左右双方的外侧,椅背辅助加热器22配置于椅背主加热器12的左右双方的外侧。
通过上述的加热器10、20的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座垫辅助加热器21被配置在比座垫主加热器11更远离座垫S1的座面部S11的位置,椅背辅助加热器22配置在比椅背主加热器12更远离椅背S2的座面部S21的位置。进一步而言,椅背辅助加热器22配置在比椅背主加热器12更远离座垫S1的座面部S11的位置。
构成主加热器10的座垫主加热器11与椅背主加热器12,和构成辅助加热器20的左右的座垫辅助加热器21与左右的椅背辅助加热器22,分别与控制装置100连接。
座椅体重传感器40为检测就座于车辆用座椅S的就座者的体型,具体而言,检测就座者的重量(体重)的传感器。座椅体重传感器40配置于座垫S1的下侧。座椅体重传感器40以将就座者的重量(下面称为“就座者重量”)WT的信号向控制装置100输出的方式与控制装置100连接。
控制装置100为控制主加热器10和辅助加热器20的输出的装置,配置于车辆用座椅S的适当的位置。此外,控制装置100也可以配置于车辆用座椅S之外。控制装置100构成为,由电源装置90供给电力,通过该电力控制主加热器10、辅助加热器20的输出,其中,电源装置90由搭载于车辆的蓄电池驱动。
在控制装置100上连接有设置于车辆的未图示的操作开关。控制装置100在由操作开关接受对加热器加热的指示时,根据座椅体重传感器40检测到的就座者的体型的信息、即就座者重量WT,控制主加热器10和辅助加热器20的输出。具体而言,控制装置100在就座者重量WT比基准小的情况下,与就座者重量WT为该基准以上的情况相比,使辅助加热器20的至少一部分的输出变小。
更详细地讲,如图11所示,控制装置100在就座者重量WT为作为第1基准的一例的第2重量阈值WT2以上的情况下,使全部的加热器,具体而言,主加热器10(座垫主加热器11和椅背主加热器12)、左右的座垫辅助加热器21和左右的椅背辅助加热器22为供给电力的接通(ON)状态。据此,使全部的加热器成为发热的状态。
并且,控制装置100在就座者重量WT为比第2重量阈值WT2小且在作为比第2重量阈值WT2小的第2基准的一例的第1重量阈值WT1以上的情况下,使主加热器10和左右的座垫辅助加热器21为供给电力的接通状态,另一方面,使左右的椅背辅助加热器22为不供给电力的断开(OFF)状态。据此,使主加热器10和左右的座垫辅助加热器21成为发热的状态。即,控制装置100在就座者重量WT比作为第1基准的第2重量阈值WT2小的情况下,停止向椅背辅助加热器22供给电力(输出为0),使辅助加热器20的一部分的输出变小。
另外,控制装置100在就座者重量WT比第1重量阈值WT1小且在就座判定阈值WT0以上的情况下,使主加热器10为供给电力的接通状态,另一方面,使左右的座垫辅助加热器21和左右的椅背辅助加热器22为不供给电力的断开状态。据此,使主加热器10成为发热状态。即,控制装置100在就座者重量WT比作为第2基准的第1重量阈值WT1小的情况下,停止向椅背辅助加热器22和座垫辅助加热器21供给电力(输出为0),使辅助加热器20全体的输出变小。
此外,控制装置100在就座者重量WT比就座判定阈值WT0小的情况下,使全部的加热器为不供给电力的断开状态。据此,即使操作操作开关,加热器也不会成为发热的状态。
第2重量阈值WT2能够以下述体型的人的体重作为基准进行设定,该体型的人是指,在就座于车辆用座椅S时,与座垫主加热器11、椅背主加热器12、左右的座垫辅助加热器21和左右的椅背辅助加热器22的全部均接触的体型的人。另外,第1重量阈值WT1能够以下述体型的人的体重作为基准进行设定,该体型的人是指,在就座于车辆用座椅S时,仅与座垫主加热器11和椅背主加热器12主要接触的体型的人。
另外,就座判定阈值WT0能够作为比第1重量阈值WT1小的值进行适当设定。例如,就座判定阈值WT0也可以设定为,用于判定人没有就座于车辆用座椅S的重量,另外,也可以设定为,在幼童等就座的情况下加热器不工作的重量。
参照图12对上述的车辆用座椅S中的控制装置100的处理进行说明。
控制装置100对图12所示的、从开始至结束的处理按照每个控制周期反复进行。
控制装置100首先判定是否有加热器加热的指示(S301)。然后,在没有加热器加热的指示的情况下(S301,否),控制装置100结束处理。另一方面,在对加热器有加热的指示的情况下(S301,是),控制装置100由座椅体重传感器40获取就座者重量WT(S302),判定就座者重量WT是否为就座判定阈值WT0以上(S303)。
在就座者重量WT比就座判定阈值WT0小的情况下(S303,否),控制装置100使全部的加热器为断开状态(S304),结束处理。
在就座者重量WT为就座判定阈值WT0以上的情况下(S303,是),控制装置100判定就座者重量WT是否为第1重量阈值WT1以上(S310)。
在就座者重量WT比第1重量阈值WT1小的情况下(S310,否),控制装置100使主加热器10为接通状态,使辅助加热器20(座垫辅助加热器21和椅背辅助加热器22)为断开状态(S311),结束处理。
在就座者重量WT为第1重量阈值WT1以上的情况下(S310,是),控制装置100判定就座者重量WT是否为第2重量阈值WT2以上(S320)。
在就座者重量WT比第2重量阈值WT2小的情况下(S320,否),控制装置100使主加热器10和座垫辅助加热器21为接通状态,使椅背辅助加热器22为断开状态(S321),结束处理。
在就座者重量WT为第2重量阈值WT2以上的情况下(S320,是),控制装置100使主加热器10和辅助加热器20(座垫辅助加热器21和椅背辅助加热器22)为接通状态(S322),结束处理。
根据上述的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S,配置在比主加热器10更远离座垫S1的座面部S11的位置的辅助加热器20,在体型较小的人就座于座垫S1时,至少一部分不与就座者接触,因此,即使发热也不会有助于就座者的舒适性。因此,在就座者的体型(就座者重量WT)比基准小的情况下,通过使辅助加热器20的至少一部分的输出变小,能够抑制不与就座者接触的加热器部分做无用的发热。据此,能够减少车辆用座椅S中的电力消耗。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就座者重量WT比基准小的情况下,停止向辅助加热器20的至少一部分供给电力,因此,不向与就座者未接触的加热器部分供给电力,使该加热器部分的输出成为0。据此,与将辅助加热器20的至少一部分的输出例如为减半的输出的情况相比,能够使车辆用座椅S中的电力消耗更少。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就座者重量WT比第2重量阈值WT2小的情况下,不向椅背辅助加热器22供给电力,在就座者的体型更小的情况下(就座者重量WT比第1重量阈值WT1还小的情况下),不向椅背辅助加热器22和座垫辅助加热器21供给电力,因此,能够按照就座者的体型保持舒适性,而且能够使电力消耗更少。
另外,由于主加热器10设置于座面部S11、S21,辅助加热器20设置于突出部S12、S22,因此,通过主加热器10对就座者容易感受温度的座面部S11、S21加热,据此能够维持舒适性,通过辅助加热器20根据就座者的体型对左右的突出部S12、S22进行加热,据此能够减少电力消耗。
[第4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座椅构成为,作为搭载于汽车的车辆用座椅S,并具有座垫S1、椅背S2和头枕S3。另外,车辆用座椅S具有主加热器10、辅助加热器20、座椅体重传感器40和控制装置100。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与第3实施方式不同的点进行详细说明,对与第3实施方式同样的构成结构要素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在此适当省略对其的说明。
座垫辅助加热器21和椅背辅助加热器22具有能够单独控制的多个加热器部。具体而言,座垫辅助加热器21具有第1加热器部21A、第2加热器部21B和第3加热器部21C,椅背辅助加热器22具有第1加热器部22A、第2加热器部22B和第3加热器部22C。
第1加热器部21A在座垫主加热器11的左右两侧各配置有一个,第2加热器部21B在各第1加热器部21A的左右方向上的外侧各配置有一个,第3加热器部21C在各第2加热器部21B的左右方向上的外侧各配置有一个。同样,第1加热器部22A在椅背主加热器12的左右两侧各配置有一个,第2加热器部22B在各第1加热器部22A的左右方向上的外侧各配置有一个,第3加热器部22C在各第2加热器部22B的左右方向上的外侧各配置有一个。即,第1加热器部21A、第2加热器部21B和第3加热器部21C,以及第1加热器部22A、第2加热器部22B和第3加热器部22C分别从左右方向内侧向外侧,以该顺序排列配置。
根据上述的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加热器部21B配置在比第1加热器部21A更远离座垫S1的座面部S11的位置,第3加热器部21C配置在比第2加热器部21B更远离座面部S11的位置。另外,第2加热器部22B配置在比第1加热器部22A更远离椅背S2的座面部S21的位置,第3加热器部22C配置在比第2加热器部22B更远离座面部S21的位置。进一步而言,第2加热器部22B配置在比第1加热器部22A更远离座垫S1的座面部S11的位置,第3加热器部22C配置在比第2加热器部22B更远离座面部S11的位置。
座垫辅助加热器21的第1加热器部21A、第2加热器部21B和第3加热器部21C,以及椅背辅助加热器22的第1加热器部22A、第2加热器部22B和第3加热器部22C,分别与控制装置100连接。
控制装置100在由未图示的操作开关接受对加热器加热的指示时,根据就座者重量WT,控制主加热器10和辅助加热器20的输出。具体而言,控制装置100在就座者重量WT比基准小的情况下,在辅助加热器20的多个加热器部中,越远离座面部S11的位置而配置的加热器部、即按照第1加热器部21A、22A,第2加热器部21B、22B和第3加热器部21C、22C的顺序,使其输出变得越小。
更具体而言,控制装置100根据就座者重量WT计算各加热器的必要控制量mcv,使各加热器以所计算的必要控制量mcv进行输出。详细而言,控制装置100分别计算主加热器10(座垫主加热器11和椅背主加热器12)的必要控制量mcv1、第1加热器部21A、22A的必要控制量mcv2、第2加热器部21B、22B的必要控制量mcv3、和第3加热器部21C、22C的必要控制量mcv4,使主加热器10、第1加热器部21A、22A、第2加热器部21B、22B和第3加热器部21C、22C以计算的各必要控制量mcv1~mcv4进行输出。
各必要控制量mcv1~mcv4作为一例,能够由下记的式(1)~(4)进行计算。
mcv1=WT×a1+b1…(1)
mcv2=WT×a2+b2…(2)
mcv3=WT×a3+b3…(3)
mcv4=WT×a4+b4…(4)
各式(1)~(4)中的、斜率a1~a4和截距b1~b4通过实验、模拟实验等被预先设定。
如图14所示,计算主加热器10的必要控制量mcv1的式(1)设定为,即使就座者重量WT变化,必要控制量mcv1的值也不会有那么大的变化。据此,控制装置100通过使主加热器10以必要控制量mcv1进行输出,即使就座者重量WT变化,主加热器10的输出也不会较大变化。
另一方面,计算第1加热器部21A、22A的必要控制量mcv2的式(2)设定为,在就座者重量WT较小时,与式(1)的情况下相比,必要控制量的值变小。据此,控制装置100通过使第1加热器部21A、22A以必要控制量mcv2进行输出,就座者重量WT越小,与主加热器10的情况下相比,使第1加热器部21A、22A的输出更小。
另外,计算第2加热器部21B、22B的必要控制量mcv3的式(3)设定为,在就座者重量WT变小时,与式(2)的情况下相比,必要控制量的值变得更小。据此,控制装置100通过使第2加热器部21B、22B以必要控制量mcv3进行输出,就座者重量WT越小,与第1加热器部21A、22A的情况下相比,使第2加热器部21B、22B的输出更小。
另外,计算第3加热器部21C、22C的必要控制量mcv4的式(4)设定为,在就座者重量WT变小时,与式(3)的情况下相比,必要控制量的值变得更小。据此,控制装置100通过使第3加热器部21C、22C以必要控制量mcv4进行输出,就座者重量WT越小,与第2加热器部21B、22B的情况下相比,使第3加热器部21C、22C的输出更小。
参照图15对上述的车辆用座椅S中的控制装置100的处理进行说明。
控制装置100对图15所示的、从开始至结束的处理按照每个控制周期反复进行。
控制装置100首先判定是否有加热器加热的指示(S401)。然后,在没有加热器加热的指示的情况下(S401,否),控制装置100结束处理。另一方面,在有加热器加热的指示的情况下(S401,是),控制装置100由座椅体重传感器40获取就座者重量WT(S402),判定就座者重量WT是否为就座判定阈值WT0以上(S403)。
在就座者重量WT比就座判定阈值WT0小的情况下(S403,否),控制装置100使全部的加热器为断开状态(S404),结束处理。
在就座者重量WT为就座判定阈值WT0以上的情况下(S403,是),控制装置100分别计算主加热器10的必要控制量mcv1、第1加热器部21A、22A的必要控制量mcv2、第2加热器部21B、22B的必要控制量mcv3、第3加热器部21C、22C的必要控制量mcv4(S405)。然后,控制装置100使主加热器10以必要控制量mcv1进行输出,使第1加热器部21A、22A以必要控制量mcv2进行输出,使第2加热器部21B、22B以必要控制量mcv3进行输出,使第3加热器部21C、22C以必要控制量mcv4进行输出(S406),结束处理。
根据上述的处理,如图14所示,在体型较大的人以与主加热器10、辅助加热器20的第1加热器部21A、22A、第2加热器部21B、22B和第3加热器部21C、22C的全部均接触的方式就座于车辆用座椅S的情况下(参照就座者重量WTL),各加热器的输出(必要控制量mcv)成为同等程度,而成大致均等地被加热,因此,能够确保舒适性。另一方面,在体型较小的人虽然与主加热器10接触,但难以按照第1加热器部21A、22A、第2加热器部21B、22B和第3加热器部21C、22C的顺序逐步接触的方式就座于车辆用座椅S的情况下(参照就座者重量WTS),按照第1加热器部21A、22A、第2加热器部21B、22B和第3加热器部21C、22C的顺序输出(必要控制量mcv)变小,因此,能够确保舒适性,减少电力消耗。
根据上述的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S与第3实施方式相同地能够抑制不与体型较小的就座者接触的加热器部分无用的发热,从而能够减少车辆用座椅S中的电力消耗。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辅助加热器20中,以从相对于座垫S1的座面部S11配置于较近位置的加热器部朝向配置于较远位置的加热器部,具体而言,朝向远离座面部S11的方向,以第1加热器部21A、22A、第2加热器部21B、22B和第3加热器部21C、22B的顺序,能够使温度逐步变低。据此,能够抑制加热器部间的温差变大,因此,能够提高车辆用座椅S中的就座者的舒适性。
以上,对本发明的第3、第4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所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对其结构进行适当变更。
例如,在所述第3实施方式中,在就座者重量WT比基准小的情况下,辅助加热器20的输出为0,但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使辅助加热器的输出不是0,而是就座者重量越小而变得越小。另外,在所述第4实施方式中,在就座者重量WT比基准小的情况下,使辅助加热器20的输出按照第1加热器部21A、22A、第2加热器部21B、22B和第3加热器部21C、22C的顺序变小,但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在就座者重量越小时,使辅助加热器的输出按照第3加热器部、第2加热器部和第1加热器部的顺序设为0。
在所述第4实施方式中,辅助加热器20的多个加热器部(第1加热器部21A、22A、第2加热器部21B、22B和第3加热器部21C、22C)在左右方向上排列配置,但不局限于此。例如,辅助加热器的多个加热器部也可以在座垫中以前后排列的方式配置,也可以在椅背中以上下排列的方式配置。另外,辅助加热器的多个加热器部不局限于第1加热器部、第2加热器部和第3加热器部的3个,也可以是2个,也可以是4个以上。
在所述第3、第4实施方式中,主加热器10设置于座面部S11、S21,辅助加热器20设置于突出部S12、S22,但不局限于此。例如,主加热器和辅助加热器也可以双方均设置于座面部,也可以双方均设置于突出部。另外,也可以将主加热器设置于座垫的座面部,将辅助加热器设置于座垫的突出部、椅背的座面部和突出部。
另外,在所述第3、第4实施方式中,辅助加热器20配置于主加热器10的左右双方的外侧,但不局限于此。例如,辅助加热器也可以仅配置于主加热器的左右的一方侧。另外,辅助加热器和主加热器也可以在座垫中前后排列配置,也可以在椅背中上下排列配置。
在所述第3、第4实施方式中,作为体型检测装置示出了座椅体重传感器40,但不局限于此。例如,体型检测装置可以是压力传感器。在该情况下,将压力传感器适当配置于座椅的座面部、突出部,将辅助加热器对应于压力传感器设置于座椅的座面部、突出部,在有了加热器加热的指示的情况下,例如,使与检测就座者的压力传感器对应的辅助加热器为供给电力的接通状态,使与不检测就座者的压力传感器对应的辅助加热器为不供给电力的断开状态,据此,能够实现辅助加热器的至少一部分的输出变小的结构。另外,体型检测装置可以是对就座于车辆用座椅的就座者进行拍摄的相机。在该情况下,根据相机获取的就座者的图像、视频等判定就座者的体型,并根据该判定结果控制辅助加热器的输出。就座者的体型的判定是可以在控制装置中设置用于体型判定的功能部而在控制装置中进行,也可以在与控制装置分开设置的判定装置等中进行。
在所述第3、第4实施方式中,作为车辆用座椅S,示出了在乘用车的驾驶位、副驾驶位上采用的那样的独立形式的座椅,但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在乘用车的后部座位中经常采用的那样的长椅形式的座椅。另外,在所述第3、第4实施方式中,作为座椅,示出了搭载于汽车的车辆用座椅S,但座椅也可以是汽车以外的交通工具,例如,也可以是搭载于铁路车辆、船舶、飞机等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并且,座椅也不局限于交通工具用的座椅,例如,也可以是在家庭等中使用的座椅。
在所述第3、第4实施方式中,座椅构成为,从由搭载于车辆的蓄电池驱动的电源装置90供给电力,但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在座椅自身搭载蓄电池的结构,在座椅为家庭等中使用的座椅的情况下,也可以是从商用电源供给电力的结构。
以所述的各实施方式和各变形例说明的各要素,可以实施任意组合。

Claims (17)

1.一种座椅,具有:第1加热器,其对第1部位进行加热;第2加热器,其对第2部位进行加热;和控制装置,其根据环境温度来控制所述第1加热器和所述第2加热器的输出,该座椅的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2加热器的输出,以使得在环境温度为第1温度的情况下,与环境温度为比所述第1温度高的第2温度的情况相比,与所述第1部位的温度相对的所述第2部位的温度变低,据此,执行使所述第1部位与所述第2部位的温差变大的温差调节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与所述第1加热器对应的部位上,
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温差调节控制中,根据目标温度和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获取的检测温度算出第1必要控制量,由该第1必要控制量控制所述第1加热器,并且根据所述第1必要控制量算出第2必要控制量,由该第2必要控制量控制所述第2加热器,
所述第2必要控制量相对于所述第1必要控制量的大小为:在环境温度为所述第1温度的情况下比环境温度为所述第2温度的情况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在接受到座椅加热的指示时,如果所述检测温度没有达到比所述目标温度低的切换温度,那么仅向所述第1加热器供给电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执行如下操作:在所述检测温度达到所述切换温度之前的期间,算出积算电量,该积算电量是按照每个规定时间向所述第1加热器输出的电量进行累计而得到的,
在所述检测温度达到所述切换温度后,向所述第2加热器供给最大输出的电力,并且,按每个规定时间求出从所述积算电量中减去如下的值而得到的解,该值是对向所述第2加热器供给的电量乘上根据环境温度而变化的温差调节值而得到的值,
在得到的解为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执行所述温差调节控制,
在环境温度为所述第1温度的情况下的所述温差调节值比环境温度为所述第2温度的情况下的所述温差调节值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第1温度传感器和第2温度传感器,其中,所述第1温度传感器设置于与所述第1加热器对应的部位,所述第2温度传感器设置于与所述第2加热器对应的部位,
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温差调节控制中,根据第1目标温度和所述第1温度传感器所获取的第1检测温度算出第1必要控制量,以该第1必要控制量控制所述第1加热器,并且根据第2目标温度和所述第2温度传感器所获取的第2检测温度算出第2必要控制量,以该第2必要控制量控制所述第2加热器,
在环境温度为所述第1温度的情况下的所述第1目标温度和所述第2目标温度的差大于环境温度为所述第2温度的情况下的所述第1目标温度和所述第2目标温度的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在执行所述温差调节控制之前,如果所述第2检测温度没有达到比所述第2目标温度低的第2切换温度,那么对所述第2加热器供给最大输出的电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第2检测温度达到所述第2切换温度的情况下,执行所述温差调节控制,
在环境温度为所述第1温度的情况下的所述第2切换温度低于环境温度为所述第2温度的情况下的所述第2切换温度。
8.根据权利要求5~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在接受到座椅加热的指示时,如果所述第1检测温度没有达到比所述第1目标温度低的第1切换温度,那么仅向所述第1加热器供给电力。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加热器设置于座椅的座面部,
所述第2加热器设置于突出部,所述突出部配置在所述座面部的左右方向上的外侧,向就座者侧突出以支承就座者的侧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检测就座者的体型的体型检测装置,
所述第1加热器为主加热器,所述第2加热器为配置在比所述主加热器更远离座垫的座面部的位置的辅助加热器,
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体型检测装置所检测到的就座者的体型为比基准小的情况下,与所述体型检测装置所检测到的就座者的体型在基准以上的情况相比,使所述辅助加热器的至少一部分的输出变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加热器配置在所述主加热器的左右方向上的外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体型检测装置所检测到的就座者的体型比基准小的情况下,停止向所述辅助加热器的至少一部分供给电力。
13.根据权利要求10~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加热器具有多个加热器部,
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体型检测装置所检测到的就座者的体型比基准小的情况下,以所述多个加热器部中、配置在越远离座垫的座面部位置的加热器部输出越小的方式进行控制。
14.根据权利要求10~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加热器具有:第1加热器部;第2加热器部,其配置在比所述第1加热器部更远离座垫的座面部的位置;和第3加热器部,其配置在比所述第2加热器部更远离座垫的座面部的位置,
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体型检测装置检测到的就座者的体型比基准小的情况下,使所述辅助加热器的输出按照所述第1加热器部、所述第2加热器部和所述第3加热器部的顺序变小。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加热器配置于所述主加热器的左右两侧,
所述第1加热器部、所述第2加热器部和所述第3加热器部从左右方向上的内侧朝向外侧按照该顺序排列配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加热器具有:座垫主加热器,其配置于座垫的座面部;和椅背主加热器,其配置于椅背的座面部,
所述辅助加热器具有:座垫辅助加热器,其配置于座垫的座面部的左右方向上的外侧;和椅背辅助加热器,其配置于椅背的座面部的左右方向上的外侧,
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体型检测装置所检测到的就座者的体型比第1基准小的情况下,停止向所述椅背辅助加热器供给电力,在所述体型检测装置所检测到的就座者的体型比小于所述第1基准的第2基准小的情况下,停止向所述椅背辅助加热器和所述座垫辅助加热器供给电力。
17.根据权利要求10~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加热器设置于座椅的座面部,
所述辅助加热器设置于突出部,所述突出部配置在所述座面部的左右方向上的外侧,向就座者侧突出以支承就座者的侧部。
CN201680019377.9A 2015-09-08 2016-08-10 座椅 Active CN1074282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77090 2015-09-08
JP2015177090A JP6697153B2 (ja) 2015-09-08 2015-09-08 シート
JP2015-177091 2015-09-08
JP2015177091A JP6649573B2 (ja) 2015-09-08 2015-09-08 シート
PCT/JP2016/073566 WO2017043246A1 (ja) 2015-09-08 2016-08-10 シー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28279A true CN107428279A (zh) 2017-12-01
CN107428279B CN107428279B (zh) 2019-10-18

Family

ID=582396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19377.9A Active CN107428279B (zh) 2015-09-08 2016-08-10 座椅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3) US10259360B2 (zh)
CN (1) CN107428279B (zh)
WO (1) WO2017043246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44993A (zh) * 2018-04-18 2018-09-18 马太珍 温控儿童汽车座椅及其使用方法
CN109998318A (zh) * 2019-04-12 2019-07-12 宁波梦神床垫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识别人体的智能温控床垫及其使用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59360B2 (en) * 2015-09-08 2019-04-16 Ts Tech Co., Ltd. Seat
EP3202616B1 (en) * 2016-02-03 2020-09-02 Sensirion Automotive Solutions AG Climate control by in-seat humidity sensor module
US11731541B2 (en) * 2017-09-29 2023-08-22 Kurabe Industrial Co., Ltd. Seat heater, and temperature control method and temperature control program for seat heater
US10553097B2 (en) * 2017-11-09 2020-02-04 Chukwunoso ARINZE Interactive smart seat system
CN115402168B (zh) * 2017-11-27 2024-07-09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交通工具用座椅
JP7117581B2 (ja) * 2018-03-30 2022-08-1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ヒータ及び車両用シート
JP6751419B2 (ja) * 2018-04-16 2020-09-02 株式会社Subaru ヒータ装置
JP7035947B2 (ja) * 2018-10-09 2022-03-1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シートヒータ装置
US11272790B2 (en) 2019-12-19 2022-03-1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seating assembly
JP7404889B2 (ja) * 2020-01-24 2023-12-2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20026A (ja) * 1992-02-18 1993-08-3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座席用ヒータユニット
JP2009269480A (ja) * 2008-05-08 2009-11-19 Panasonic Corp 座席用ヒータ
JP2010040185A (ja) * 2008-07-31 2010-02-18 Aisin Seiki Co Ltd ヒータ装置
CN101890917A (zh) * 2009-05-21 2010-11-24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用于加热和冷却车辆的***和方法
CN103192751A (zh) * 2012-01-04 2013-07-10 甲乙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用于车座的冷却加热装置以及其控制方法
CN103786612A (zh) * 2014-02-12 2014-05-14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座椅加热及通风自动控制***与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73998A (en) * 1996-10-15 2000-06-13 Siarkowski; Bret Seat warmer
DE19708867A1 (de) * 1997-03-05 1998-09-10 Bosch Gmbh Robert Schaltung zur temperaturabhängigen Regelung des Heizstroms von Sitzheizungen
JP3346245B2 (ja) * 1997-10-22 2002-11-1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乗員検知システム及び乗員検知方法
DE19851979C2 (de) * 1998-11-11 2000-08-31 Daimler Chrysler Ag Temperaturfühler für einen klimatisierten Fahrzeugsitz
US6914217B2 (en) * 2000-07-19 2005-07-05 Kongsberg Automotive Ab Device and method for heating of a seat
US6552442B2 (en) * 2001-09-27 2003-04-22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a vehicular seat
US20050040682A1 (en) * 2003-06-30 2005-02-24 Thomas Ulbrich Heat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heating system
US7477969B2 (en) * 2003-10-02 2009-01-13 W.E.T. Automotive Systems Ag Temperature conditioned assembly having a controller in communication with a temperature sensor
US7205510B2 (en) * 2004-03-22 2007-04-17 W.E.T. Automotive Systems Ltd. Heater for an automotive vehicle and method of forming same
JP4926078B2 (ja) * 2005-02-07 2012-05-09 エル アンド ピー プロパティ マネジメント カンパニー 自動車用換気、温度調節および人間工学的コンフォート・システム
WO2008005051A1 (en) * 2006-07-07 2008-01-10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Rapid cooling and heating of car seats with massaging effects
JP4321594B2 (ja) * 2007-01-17 2009-08-2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5359004B2 (ja) * 2007-04-19 2013-12-0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暖房装置付き座席
CN116558147A (zh) * 2007-05-25 2023-08-08 詹思姆公司 用于热电加热和冷却的***和方法
US20090000778A1 (en) * 2007-06-26 2009-01-01 Lear Corporation Control scheme for an occupant environment conditioning system of a vehicle
KR20170064568A (ko) * 2008-02-01 2017-06-09 젠썸 인코포레이티드 열전 소자용 응결 센서 및 습도 센서
US7866743B1 (en) * 2008-03-06 2011-01-11 Russell Randy P Temperature adjustable chair
JP4861450B2 (ja) * 2009-05-12 2012-01-25 日本発條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及びそれに使用されるヒータ・ユニット
CN102450091A (zh) * 2009-05-26 2012-05-0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面状采暖器以及具备该面状采暖器的座椅
US9150132B2 (en) * 2011-06-13 2015-10-06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comfort system with efficient coordination of complementary thermal units
LU91873B1 (en) * 2011-09-21 2013-03-22 Iee Sarl Combined heating and capacitive seat occupant sensing system
JP5960545B2 (ja) * 2012-08-13 2016-08-02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JP5568613B2 (ja) 2012-09-28 2014-08-06 東海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ヒーター
EP2925583B1 (en) * 2012-11-30 2018-05-02 TK Holdings Inc. Hand sensing on steering wheel using heater element
WO2014121273A2 (en) * 2013-02-04 2014-08-07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Heated and cooled chair apparatus
GB2513295B (en) * 2013-03-01 2015-11-18 Jaguar Land Rover Ltd Thermoelectric system and method
JP5906502B2 (ja) * 2013-07-02 2016-04-2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乗物用暖房システム
US20150115669A1 (en) * 2013-10-30 2015-04-30 Danielle Kagan Climate controlled child transport
US10351029B2 (en) * 2015-05-04 2019-07-16 Hyundai America Technical Center, Inc. Thermal wave-based seat heating
US10259360B2 (en) * 2015-09-08 2019-04-16 Ts Tech Co., Ltd. Seat
CN109070686B (zh) * 2016-03-31 2022-04-29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座椅加热器和车辆座椅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20026A (ja) * 1992-02-18 1993-08-3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座席用ヒータユニット
JP2009269480A (ja) * 2008-05-08 2009-11-19 Panasonic Corp 座席用ヒータ
JP2010040185A (ja) * 2008-07-31 2010-02-18 Aisin Seiki Co Ltd ヒータ装置
CN101890917A (zh) * 2009-05-21 2010-11-24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用于加热和冷却车辆的***和方法
CN103192751A (zh) * 2012-01-04 2013-07-10 甲乙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用于车座的冷却加热装置以及其控制方法
CN103786612A (zh) * 2014-02-12 2014-05-14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座椅加热及通风自动控制***与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44993A (zh) * 2018-04-18 2018-09-18 马太珍 温控儿童汽车座椅及其使用方法
CN109998318A (zh) * 2019-04-12 2019-07-12 宁波梦神床垫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识别人体的智能温控床垫及其使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078472A1 (en) 2021-03-18
US20190210495A1 (en) 2019-07-11
US20180118064A1 (en) 2018-05-03
US11383624B2 (en) 2022-07-12
US10850653B2 (en) 2020-12-01
WO2017043246A1 (ja) 2017-03-16
US10259360B2 (en) 2019-04-16
CN107428279B (zh) 2019-10-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28279B (zh) 座椅
CN103129433B (zh) 加热器控制单元和车辆座椅加热器
JP6431800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CN108944581B (zh) 可交替的座椅设置
US20200391634A1 (en) Vehicle seat heater and vehicle seat
EP3017998B1 (en) Vehicle heating system
JP2012157651A (ja) 座席ヒータ
US20150232006A1 (en) Heating apparatus for automobile seat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9070686A (zh) 座椅加热器和车辆座椅
JP5708292B2 (ja) シートヒータ及びそれを備える車両用シート
CN111660882A (zh) 用于车辆座椅的控制***
JP6892615B2 (ja) シート
JP6916595B2 (ja) シートヒータおよび乗物用シート
JP2012239797A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7168889B2 (ja) シート
JP6697153B2 (ja) シート
JP7328559B2 (ja) シートヒータおよび乗物用シート
JP6649573B2 (ja) シート
US20200323301A1 (en) Heating device
CN111016759A (zh) 用于座椅腰托的控制***、控制方法及座椅
JP7176502B2 (ja) 温冷刺激システム
Fojtlín et al. Impact of measurable physical phenomena on contact thermal comfort
WO2024071268A1 (ja) 制御ユニット、姿勢改善支援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WO2024121812A1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estimating energy flow to an occupant from a heating element of a vehicle sea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