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15182A - 模具 - Google Patents

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15182A
CN107415182A CN201710412300.4A CN201710412300A CN107415182A CN 107415182 A CN107415182 A CN 107415182A CN 201710412300 A CN201710412300 A CN 201710412300A CN 107415182 A CN107415182 A CN 1074151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ing plate
elastic
along
line position
clo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1230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15182B (zh
Inventor
何智安
赖纪峰
吴云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Aoden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Evenwi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Evenwi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Evenwi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41230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415182B/zh
Publication of CN1074151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151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151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151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64Mould opening, closing or clamping devices
    • B29C45/66Mould opening, closing or clamping devices mechanic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具。一种模具,包括:第一压板、第二压板、第三压板、行位柱、行位滑块、弹性件、弹性胶塞及弹性胶套;在合模状态时,所述弹性件压紧,所述弹性胶套与所述弹性胶塞套合使所述第二压板及所述第三压板卡合,且所述弹性胶套能够沿第一方向向靠近所述第二压板的方向滑动;在开模状态时,所述弹性件拉伸,所述弹性胶套与所述弹性胶塞分离,且所述弹性胶套能够沿第一方向向靠近所述第二压板的方向滑动。上述结构在合模时,第二压板与第三压板先合,在开模时,第一压板与第二压板先开,从而避免因坯料溢出或者行位偏差而造成的压膜现象。

Description

模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注射成型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模具。
背景技术
在注射成型设备中,常常发生因坯料从型腔中溢出或者滑块行位偏差而造成的行位压膜现象。在三板模具中,通过控制合模和开模的顺序可以,使得型腔先盖合再进行行位,可以减少行位压膜现象的产生。目前一般采用弹簧来控制三板模具中合模和开模的顺序,然而,弹簧控制稳定性差,在模具运行中难以保证合模和开模的顺序,造成压膜现象。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采用弹簧控制模具运行合模和开模顺序稳定性较差的问题,提供一种模具。
一种模具,包括:
第一压板;
行位柱,包括柱体及位于所述柱体一端的斜销,所述柱体远离所述斜销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压板的一侧固接;
第二压板,位于所述第一压板设有所述行位柱的一侧,且所述第二压板能够沿第一方向向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压板的方向滑动,所述第二压板开设有通孔,所述行位柱的柱体可滑动的穿设于所述通孔;
行位滑块,可滑动的设于所述第二压板且开设有与所述斜销对应的配合孔;
第三压板,位于所述第二压板远离所述第一压板的一侧,所述第三压板能够沿第一方向向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压板的方向滑动;
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一压板与所述第二压板之间,并与所述第一压板及所述第二压板中的至少一个连接,所述弹性件能够推动所述第二压板沿第一方向向远离所述第一压板的方向移动;
弹性胶塞;及
弹性胶套;
所述弹性胶塞及所述弹性胶套中的其中一个位于所述第三压板靠近所述第二压板的一侧且一端与所述第三压板固接;所述弹性胶塞及所述弹性胶套中的另一个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二压板且能够沿着第一方向向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压板的方向移动;所述弹性胶套能够套设于所述弹性胶塞。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压板开设有容置腔,所述弹性胶塞及所述弹性胶套中的一个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容置腔中且能够沿着第一方向向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压板的方向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胶塞位于所述第三压板靠近所述第二压板的一侧且一端与所述第三压板固接;所述弹性胶套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容置腔中且能够沿着第一方向向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压板的方向移动;所述容置腔靠近所述第三压板的一侧设有挡止部,所述挡止部用于限制所述弹性胶套在所述容置腔中的滑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胶塞位于所述第三压板靠近所述第二压板的一侧且一端与所述第三压板固接;所述弹性胶套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容置腔中且能够沿着第一方向向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压板的方向移动;所述弹性胶套包括胶套本体、连接杆及限位块,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胶套本体连接,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胶套本体的一端与所述限位块连接;所述第二压板开设沿第一方向延伸的通孔,所述连接杆穿设于所述通孔;所述通孔为与所述连接杆及所述限位块配合的阶梯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胶套位于所述第三压板靠近所述第二压板的一侧且一端与所述第三压板固接;所述弹性胶塞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容置腔中且能够沿着第一方向向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压板的方向移动;所述弹性胶塞包括胶塞本体、连接杆及限位块,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胶塞本体连接,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胶塞本体的一端与所述限位块连接;所述第二压板开设沿第一方向延伸的通孔,所述连接杆穿设于所述通孔;所述通孔为与所述连接杆及所述限位块配合的阶梯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配合孔具有第一孔壁及与所述第一孔壁相对且间隔设置的第二孔壁;所述第一孔壁与所述第一方向之间、所述第二孔壁与所述第一方向之间形成一定角度;当所述第二压板沿着所述第一方向远离所述第一压板时,所述行位柱与所述第一孔壁抵接,使所述行位滑块沿着第二方向滑动;当所述第二压板沿着所述第一方向靠近所述第一压板时,所述行位柱与所述第二孔壁抵接,使所述行位滑块沿着所述第二方向的反向滑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斜销具有第一表面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且间隔设置的第二表面;当所述第二压板沿着所述第一方向远离所述第一压板时,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孔壁抵接,使所述行位滑块沿着第二方向滑动;当所述第二压板沿着所述第一方向靠近所述第一压板时,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二孔壁抵接,使所述行位滑块沿着第二方向的反向滑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行位滑块还包括滑台,所述滑台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同;所述第二压板上开设有导引槽,所述滑台能够与所述导引槽相配合,以使所述行位滑块能够在所述第二压板上沿着所述第二方向滑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外导柱及外导套;所述外导柱及所述外导套的其中一个位于所述第三压板靠近所述第二压板的一侧并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向着靠近所述第二压板的方向延伸;述外导柱及所述外导套的另一个位于所述第二压板靠近所述第三压板的一侧并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向着靠近所述第三压板的方向延伸;所述外导套能够套设于所述外导柱。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一限位柱及第二限位柱,所述第一限位柱设于所述第二压板靠近所述第三压板的一侧,所述第二限位柱设于所述第三压板靠近所述第二压板的一侧;所述第一限位柱能够与所述第二限位柱抵接,以限制所述第三压板与所述第二压板的相对运动。
上述模具,行位柱连接在第一压板上,行位滑块连接在第二压板上,第一压板与第二压板之间设有弹性件,弹性胶塞及弹性胶套中的其中一个位于第三压板靠近第二压板的一侧且一端与第三压板固接;弹性胶塞及弹性胶套中的另一个至少部分收容于第二压板且能够沿着第一方向向靠近或远离第二压板的方向移动;弹性胶套能够套设于弹性胶塞。在合模的过程中,当第三压板沿着第一方向靠近第二压板时,弹性胶塞推动弹性胶套沿着第一方向向着靠近第二压板的方向移动,使得第二压板与第三压板先盖合,再在外力作用下压缩弹性件使得第二压板与第一压板盖合,同时相对行位柱沿着第一方向移动,带动行位滑块移动封闭型腔。在开模过程中,由于弹性胶套与弹性胶塞套合使得第二压板与第三压板卡合,弹性件由压缩状态变为拉伸状态并推动第二压板及第三压板沿第一方向远离第一压板,同时相对行位柱沿着第一方向移动,带动行位滑块移动,再通过外力实现第三压板与第二压板的分离。上述结构能够稳定的控制模具在开模和合模过程中第一压板、第二压板及第三压板之间开和合的顺序,保证在合模时,第二压板与第三压板先合,在开模时,第一压板与第二压板先开,从而避免因坯料溢出或者行位偏差而造成的压膜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模具在开模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模具沿Ⅱ-Ⅱ线的剖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模具在合模过程中一位置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模具在开模过程中一位置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体1所示的模具在合模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的模具中行位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的模具中弹性胶塞及弹性胶套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一实施方式的模具100用于产品的注塑成型设备中。请同时参阅图1和图2,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模具100是三板模具,模具100包括第一压板110、第二压板120、第三压板130、行位柱140、行位滑块150、弹性胶塞160、弹性胶套170、弹性件210、外导柱180及限位柱190。
第一压板110通常作为支撑件固定在机座(图未示)上。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压板120与第一压板110连接,且第二压板120能够沿着第一方向靠近和远离第一压板110。第二压板120靠近第一压板110的一面能够与第一压板110抵接。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方向为X轴所示的方向,即为竖直方向,同时也是模具100的开模和合模方向。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X轴所示的方向也可以是水平方向。在合模的过程中,第一压板110固定不动,第二压板120在外力作用下沿着第一方向向靠近第一压板110的方向运动直至与第一压板110抵接;在开模的过程中,第一压板110也固定不动,第二压板120在外力的作用下沿着第一方向向远离第一压板110的方向运动。
请进一步参阅图5,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压板120包括板体121及固定于板体121远离第一压板110一侧的套筒123。套筒123形成有容置腔125。容置腔125远离板体121的一端开口。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套筒123包括套筒本体(图未标)和连接螺栓(图未示)。第二压板120及套筒本体上开设有螺纹孔,连接螺栓能够与螺纹孔相配合以使套筒123与第二压板120固定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套筒123可以与板体121一体成型;套筒123也可以胶接在板体121上。套筒123也可以省略,当省略套筒123时,直接在板体121上开设容置腔125。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压板110与第二压板120之间设有弹性件210。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弹性件210为圆柱形弹簧。弹性件210的一端与第一压板110连接,弹性件210的另一端与第二压板120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弹性件210也可以与第一压板110与第二压板120中的一个连接。弹性件210能够推动第二压板120沿第一方向向远离第一压板110的方向移动。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行位柱140包括柱体141及位于柱体141一端的斜销143。柱体141远离斜销143的一端与第一压板110的一侧固接。第二压板120上开设有第一通孔,行位柱140的柱体141可滑动的穿设于第一通孔,使得第二压板能够沿着第一方向向靠近或远离第一压板110的方向滑动。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柱体141大致为长条形板状。柱体14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压板110上并沿着第一方向向着靠近第三压板130的方向延伸。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行位柱140的数量为4个;4个行位柱140围成方形结构。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行位柱140的数量可以为其他不少于1的任意个数。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柱体141与斜销143一体成型,从而有利于行位柱140的加工。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斜销143的延伸方向与柱体141的延伸方向形成一定角度。斜销143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图未标)和第二表面(图未标)。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平行设置。
行位滑块150可滑动的设于第二压板120且开设有与斜销143对应的配合孔151。行位滑块150能够沿着第二方向移动,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方向为Y轴所示的方向,即为水平方向。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Y轴所示的方向也可以是竖直方向。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行位滑块150用于产品上的通孔的成型,即模具100合模后,在注塑成型过程中,行位滑块150形成了产品上要求的通孔;在开模时,行位滑块150从通孔中退出,以使注塑成型的产品能够与模具100的型腔顺利的分离开。
请进一步参阅图6,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行位柱140的斜销143可以穿过配合孔151与行位滑块150滑动连接。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配合孔151具有第一孔壁152及与第一孔壁152相对且间隔设置的第二孔壁153。第一孔壁152及第二孔壁153平行设置。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孔壁152与第一方向之间、第二孔壁153与第一方向之间形成一定角度。当第二压板120沿着第一方向远离第一压板110时,斜销143的第一表面与第一孔壁152相抵接,使得行位滑块150沿着第二方向滑动,也就是行位滑块150远离型腔滑动从型腔中抽离。当第二压板120沿着第一方向靠近第一压板110时,斜销143的第二表面与第二孔壁153相抵接,使得行位滑块150沿着第二方向的反向滑动,也就是行位滑块150靠近型腔滑动对型腔进行封闭。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行位滑块150上还设有滑台155。滑台155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同。对应的,第二压板120上开设有导引槽(图未示),滑台155能够与第二压板120上的导引槽相配合,以使行位滑块150能够在第二压板120上沿着第二方向滑动。
第三压板130位于第二压板120远离第一压板110的一侧。第三压板130能够沿第一方向向靠近或远离第二压板120的方向滑动。第二压板120靠近第三压板130的一面能够与第三压板130抵接。在合模的过程中,第三压板130能够沿着第一方向靠近第二压板120直至与第二压板120抵接;在开模的过程中,第三压板130能够沿着第一方向远离第二压板120。第一压板110、第二压板120及第三压板130共同围成了模具100的型腔(图未示),型腔可以用于产品的注塑成型。在注塑成型设备中,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滑轨(图未示),第一压板110、第二压板120及第三压板130均设置在滑轨上,并能够沿着第一方向滑动。
请进一步参阅图2和图7,弹性胶塞160位于第三压板130靠近第二压板120的一侧且一端与第三压板130固接。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弹性胶塞160包括胶塞本体(图未标)和固定端(图未标)。胶塞本体及固定端均为圆柱形。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固定端的外壁上设有螺纹,对应的第三压板130上开设有螺纹孔,弹性胶塞160通过固定端上的螺纹与第三压板130上的螺纹孔配合以固定在第三压板130上。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弹性胶套170包括胶套本体171、连接杆173及限位块175。胶套本体171为圆柱形。胶套本体171的一端开设有盲孔(图未标),弹性胶塞160的胶塞本体可以容置于盲孔中,使得弹性胶套170能够套设弹性胶塞160。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胶套本体171与弹性胶塞160同轴设置,轴线方向与第一方向一致,即与开模和合模的方向一致。弹性胶套170能够套设弹性胶塞160且能够沿着第一方向向靠近或远离第二压板120的方向移动,使得弹性胶套170与弹性胶塞160套合或分离。在合模时,弹性胶套170与弹性胶塞160完全套合,弹性胶塞160和弹性胶套170处于压缩状态。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胶套本体171至少部分收容于第二压板120。具体的,胶套本体171至少部分收容于容置腔125中且能够沿着第一方向向靠近或远离第二压板120的方向移动。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容置腔125靠近第三压板130的一侧设有挡止部(图未示),所述挡止部用于限制弹性胶套170在容置腔125中的滑动。具体的,挡止部用于限制弹性胶套170在容置腔125中沿第一方向向着远离第二压板120的方向的移动。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挡止部可以省略。
连接杆173一端与胶套本体171连接,连接杆173远离胶套本体171的一端与限位块175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连接杆173的一端设有螺纹,胶套本体171远离弹性胶塞160的一端开设有螺纹孔,通过螺纹和螺纹孔的旋合使得连接杆173与胶套本体171固定连接。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连接杆173及限位块175均为圆柱体。限位块175的直径大于连接杆173的直径。第二压板120上开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通孔(图未标),连接杆173穿设于通孔中。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通孔为与连接杆173及限位块175相配合的阶梯孔。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弹性胶套170位于第三压板130靠近第二压板120的一侧且一端与第三压板130固接。对应的弹性胶塞160至少部分收容于容置腔125中且能够沿着第一方向向靠近或者远离第二压板120的方向移动。弹性胶塞160包括胶塞本体(图未示)、连接杆及限位块。连接杆一端与胶塞本体连接,连接杆远离胶塞本体的一端与限位块连接。第二压板上开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通孔,连接杆穿设于通孔中。通孔为与连接杆及限位块相配合的阶梯孔。
外导柱180为圆形柱状。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外导柱180位于第三压板130靠近第二压板120的一侧并固定连接。外导柱180沿着第一方向向着靠近第二压板120的方向延伸。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外导柱180远离第三压板130的一端设有凸台。
外导套为圆柱形筒状。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外导套位于第二压板120靠近第三压板130的一侧并固定连接,外导套沿着第一方向向着靠近第三压板130的方向延伸。外导套能够套设在所述外导柱180上,在合模和开模的过程中起到导向作用,同时对第二压板120和第三压板130的位置进行定位,以使第二压板120的型腔能够与第三压板130的型腔对准。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外导套的开口加工成沉孔状结构。外导柱180上的凸台能够与外导套上的沉孔状结构相配合使得对位更精准。
当然,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外导柱180位于第二压板120靠近第三压板130的一侧并固定连接;对应地,外导套位于第三压板130靠近第二压板120的一侧并固定连接。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模具100还包括限位柱190。限位柱190包括第一限位柱(图未标)和第二限位柱(图未标)。第一限位柱设于第二压板120靠近第三压板130的一面,第二限位柱设于第三压板130靠近第二压板120的一面;第一限位柱能够与第二限位柱抵接,以限制第三压板130与第二压板120的相对运动。
请一并参考图2~图5,在开模状态下,第一压板110与第二压板120处于分离状态,弹性件210处于拉伸状态,第二压板120与第三压板130处于分离状态;弹性胶套170与弹性胶塞160处于分离状态,且弹性胶套170能够沿第一方向向靠近第二压板120的方向滑动。
请进一步参阅图3。在合模的过程中,通过外力的作用,第三压板130沿着第一方向靠近第二压板120,弹性胶塞160远离第三压板130的一端与弹性胶套170靠近第三压板130的一端相抵接,弹性胶塞160推动弹性胶套170在容置腔125中沿着第一方向向着靠近第二压板120的方向移动,在这个过程中,弹性胶塞160远离第三压板130的一端与弹性胶套170远离第二压板120的一端一直处于相互抵接的状态,第一压板110与第二压板120不动,第三压板130与第二压板120先盖合。此时,弹性胶套170上的连接杆173远离弹性胶塞160的一端凸出第二压板120远离第三压板130的一面,并且使得限位块175与第一压板110靠近第二压板120的一面相抵接。
外力继续作用时,推动第二压板120及第三压板130同时沿第一方向向着靠近第一压板110的方向运动。在这个过程中,弹性胶塞160沿着第一方向进入弹性胶套170的盲孔中,使得弹性胶塞160与弹性胶套170完全套合;第二压板120压缩弹性件210至压缩状态。同时,行位柱140的斜销143进入行位滑块150的配合孔151中,推动行位滑块150沿着第二方向移动,封闭型腔。图5即为模具100在合模完成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在合模状态下,第一压板110与第二压板120处于抵接状态,弹性件210处于压缩状态。第二压板120与第三压板130也处于抵接状态;弹性胶套170与弹性胶塞160完全套合,弹性胶套170与弹性胶塞160处于压缩状态使第二压板120与第三压板130卡合,且弹性胶套170能够沿第一方向向靠近第二压板120的方向滑动。
请进一步参阅图4,在开模过程中,弹性件210通过通过释放弹性力将第二压板120向上推动与第一压板110分离。由于弹性胶套170与弹性胶塞160处于压缩状态使第二压板120与第三压板130卡合,第二压板120与第三压板130仍处于闭合状态,同时沿第一方向远离第一压板110。在这个过程中,行位柱140的斜销143从行为滑块150的配合孔151中脱离,并推动行位滑块150沿着第二方向的反向移动,从而从产品中抽离出来。
再在外力的作用下,拉动第三压板130与第二压板120分离,此时,弹性胶塞160在外力的拉动下从弹性胶套170中分离出来直至回到开模状态。
上述模具100,行位柱140连接在第一压板110上,行位滑块150连接在第二压板120上,第一压板110与第二压板120之间设有弹性件210,弹性胶塞160及弹性胶套170中的其中一个位于第三压板130靠近第二压板120的一侧且一端与第三压板130固接;弹性胶塞160及弹性胶套170中的另一个至少部分收容于第二压板120且能够沿着第一方向向靠近或远离第二压板120的方向移动;弹性胶套170能够套设于弹性胶塞160。在合模的过程中,当第三压板130沿着第一方向靠近第二压板120时,弹性胶塞160推动弹性胶套170在套筒的容置腔中沿着第一方向向着靠近第二压板120的方向移动,使得第二压板120与第三压板130先盖合,再在外力作用下压缩弹性件使得第二压板120与第一压板110盖合,同时带动行位柱140沿着第一方向移动,带动行位滑块150移动封闭型腔。在开模过程中,由于弹性胶套170与弹性胶塞160套合使得第二压板120与第三压板130卡合,弹性件210由压缩状态变为拉伸状态并推动第二压板120及第三压板130沿第一方向远离第一压板110,同时相对行位柱110沿着第一方向移动,带动行位滑块150移动,再通过外力实现第三压板130与第二压板120的分离。上述结构能够稳定的控制模具在开模和合模过程中第一压板110、第二压板120及第三压板130之间开和合的顺序,保证在合模时,第二压板120与第三压板130先合,在开模时,第一压板110与第二压板120先开,从而避免因坯料溢出或者行位偏差而造成的压膜现象。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外导柱180、外导套、限位柱190均可以省略。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压板;
行位柱,包括柱体及位于所述柱体一端的斜销,所述柱体远离所述斜销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压板的一侧固接;
第二压板,位于所述第一压板设有所述行位柱的一侧,且所述第二压板能够沿第一方向向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压板的方向滑动,所述第二压板开设有通孔,所述行位柱的柱体可滑动的穿设于所述通孔;
行位滑块,可滑动的设于所述第二压板且开设有与所述斜销对应的配合孔;
第三压板,位于所述第二压板远离所述第一压板的一侧,所述第三压板能够沿第一方向向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压板的方向滑动;
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一压板与所述第二压板之间,并与所述第一压板及所述第二压板中的至少一个连接,所述弹性件能够推动所述第二压板沿第一方向向远离所述第一压板的方向移动;
弹性胶塞;及
弹性胶套;
所述弹性胶塞及所述弹性胶套中的其中一个位于所述第三压板靠近所述第二压板的一侧且一端与所述第三压板固接;所述弹性胶塞及所述弹性胶套中的另一个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二压板且能够沿着第一方向向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压板的方向移动;所述弹性胶套能够套设所述弹性胶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板开设有容置腔,所述弹性胶塞及所述弹性胶套中的一个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容置腔中且能够沿着第一方向向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压板的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胶塞位于所述第三压板靠近所述第二压板的一侧且一端与所述第三压板固接;所述弹性胶套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容置腔中且能够沿着第一方向向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压板的方向移动;所述容置腔靠近所述第三压板的一侧设有挡止部,所述挡止部用于限制所述弹性胶套在所述容置腔中的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胶塞位于所述第三压板靠近所述第二压板的一侧且一端与所述第三压板固接;所述弹性胶套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容置腔中且能够沿着第一方向向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压板的方向移动;所述弹性胶套包括胶套本体、连接杆及限位块,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胶套本体连接,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胶套本体的一端与所述限位块连接;所述第二压板开设沿第一方向延伸的通孔,所述连接杆穿设于所述通孔;所述通孔为与所述连接杆及所述限位块配合的阶梯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胶套位于所述第三压板靠近所述第二压板的一侧且一端与所述第三压板固接;所述弹性胶塞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容置腔中且能够沿着第一方向向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压板的方向移动;所述弹性胶塞包括胶塞本体、连接杆及限位块,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胶塞本体连接,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胶塞本体的一端与所述限位块连接;所述第二压板开设沿第一方向延伸的通孔,所述连接杆穿设于所述通孔;所述通孔为与所述连接杆及所述限位块配合的阶梯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孔具有第一孔壁及与所述第一孔壁相对且间隔设置的第二孔壁;所述第一孔壁与所述第一方向之间、所述第二孔壁与所述第一方向之间形成一定角度;当所述第二压板沿着所述第一方向远离所述第一压板时,所述行位柱与所述第一孔壁抵接,使所述行位滑块沿着第二方向滑动;当所述第二压板沿着所述第一方向靠近所述第一压板时,所述行位柱与所述第二孔壁抵接,使所述行位滑块沿着所述第二方向的反向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销具有第一表面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且间隔设置的第二表面;当所述第二压板沿着所述第一方向远离所述第一压板时,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孔壁抵接,使所述行位滑块沿着第二方向滑动;当所述第二压板沿着所述第一方向靠近所述第一压板时,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二孔壁抵接,使所述行位滑块沿着第二方向的反向滑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行位滑块还包括滑台,所述滑台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同;所述第二压板上开设有导引槽,所述滑台能够与所述导引槽相配合,以使所述行位滑块能够在所述第二压板上沿着所述第二方向滑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导柱及外导套;所述外导柱及所述外导套的其中一个位于所述第三压板靠近所述第二压板的一侧并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向着靠近所述第二压板的方向延伸;述外导柱及所述外导套的另一个位于所述第二压板靠近所述第三压板的一侧并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向着靠近所述第三压板的方向延伸;所述外导套能够套设于所述外导柱。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限位柱及第二限位柱,所述第一限位柱设于所述第二压板靠近所述第三压板的一侧,所述第二限位柱设于所述第三压板靠近所述第二压板的一侧;所述第一限位柱能够与所述第二限位柱抵接,以限制所述第三压板与所述第二压板的相对运动。
CN201710412300.4A 2017-06-02 2017-06-02 模具 Active CN1074151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12300.4A CN107415182B (zh) 2017-06-02 2017-06-02 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12300.4A CN107415182B (zh) 2017-06-02 2017-06-02 模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15182A true CN107415182A (zh) 2017-12-01
CN107415182B CN107415182B (zh) 2020-01-10

Family

ID=604295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12300.4A Active CN107415182B (zh) 2017-06-02 2017-06-02 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415182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059033U (zh) * 2011-01-07 2011-11-30 富港電子(東莞)有限公司 端子冲压模具
CN202088392U (zh) * 2011-05-10 2011-12-28 佛山市顺德区汉达精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倒灌进胶结构的模具
CN106273291A (zh) * 2015-05-20 2017-01-0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开闭器装置及具有该开闭器装置的模具
CN205969640U (zh) * 2016-08-25 2017-02-22 陈浩旬 顶针机构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059033U (zh) * 2011-01-07 2011-11-30 富港電子(東莞)有限公司 端子冲压模具
CN202088392U (zh) * 2011-05-10 2011-12-28 佛山市顺德区汉达精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倒灌进胶结构的模具
CN106273291A (zh) * 2015-05-20 2017-01-0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开闭器装置及具有该开闭器装置的模具
CN205969640U (zh) * 2016-08-25 2017-02-22 陈浩旬 顶针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15182B (zh) 2020-0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70148281A1 (en) Injection mold
EP2210729A3 (en) Compression mold and molding process
CN207415890U (zh) 双色模抽芯机构及模具
WO2014111905A3 (en) Injection mold of a plastic preform
CN107415182A (zh) 模具
CN204160718U (zh) 一种制造雨鞋鞋底的紧固模具盒
CN207465784U (zh) 二次滑块抽芯机构及注塑模具
CN104755243A (zh) 用于模具的定位装置
CN110370565B (zh) 一种混合斜抽机构以及注塑模具
CN201217261Y (zh) 一种二次成型模具
CN208978188U (zh) 一种注塑模具
WO2018179027A8 (ja) アンダーカット処理機構、成形用金型及び成形品
CN203844088U (zh) 模内注塑防止气孔堵塞装置
CN207942664U (zh) 一种锁紧装置及包含其的合模机构
CN210552842U (zh) 一种手机开模顺序控制装置
CN201089210Y (zh) 一种注塑模具斜顶机构
CN110406044A (zh) 油缸抽芯防退机构
CN213564070U (zh) 一种超声波探头外壳模具
CN109080080A (zh) 一种带顶针先复位机构的模具
CN107009579A (zh) 模具
CN206048693U (zh) 二次注塑模产品预定位模具
CN215550516U (zh) 一种导柱结构
CN203527711U (zh) 一种开模控制组件
CN212312863U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模具
CN203805239U (zh) 一种电池壳注塑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129

Address after: Area A, No. 4, Qincheng Road, Yangliuqing Town, Xiqing District, Tianjin, 300000

Patentee after: TIANJIN AODENA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23808 No.6, West Third Industrial Road, Songshanhu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EVERWI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