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07513B - 节流装置及具备该节流装置的冷冻循环*** - Google Patents

节流装置及具备该节流装置的冷冻循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07513B
CN107407513B CN201680012104.1A CN201680012104A CN107407513B CN 107407513 B CN107407513 B CN 107407513B CN 201680012104 A CN201680012104 A CN 201680012104A CN 107407513 B CN107407513 B CN 1074075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needle part
valve port
refrigerant
tapered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1210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07513A (zh
Inventor
高田裕正
当山雄郎
当山雄一郎
八木进平
横田纯
横田纯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ginomiya Seisakusho Inc
Original Assignee
Saginomiya Seisakush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ginomiya Seisakusho Inc filed Critical Saginomiya Seisakush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74075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075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075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075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30Expansion means; Dispositions thereof
    • F25B41/31Expansion valves
    • F25B41/33Expansion valves with the valve member being actuated by the fluid pressure, e.g. by the pressure of the refrigera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7/00Safety valves; Equalising valves, e.g. pressure relief valves
    • F16K17/20Excess-flow valves
    • F16K17/22Excess-flow valves actuated by the difference of pressure between two places in the flow line
    • F16K17/24Excess-flow valves actuated by the difference of pressure between two places in the flow line acting directly on the cutting-off member
    • F16K17/28Excess-flow valves actuated by the difference of pressure between two places in the flow line acting directly on the cutting-off member operat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 F16K17/30Excess-flow valves actuated by the difference of pressure between two places in the flow line acting directly on the cutting-off member operat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spring-load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47/00Means in valves for absorbing fluid energy
    • F16K47/02Means in valves for absorbing fluid energy for preventing water-hammer or nois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Safety Valves (AREA)
  • Details Of Valves (AREA)
  • Lift Valve (AREA)

Abstract

在节流装置中,主体部(20B)在与中心轴线分开预定距离的位置具有平坦面(20D),从而在针部件(20)移动中,处于导管(18)的内周面(18a)与平坦面(20D)之间的制冷剂的工作压力作用于主体部(20B)的半径方向,向导管(18)的内周面(18a)挤压主体部(20B)的与平坦面(20D)相对的外周面的一部分。

Description

节流装置及具备该节流装置的冷冻循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节流装置及具备该节流装置的冷冻循环***。
背景技术
在空调装置的冷冻循环***中,提出了代替作为节流装置的毛细管而具备差压式节流装置。差压式节流装置为了使压缩机根据外界温度而效率良好地动作,将冷凝器出口与蒸发器入口之间的制冷剂的压力控制为最佳,并且在能够改变压缩机的转速的冷冻循环***中,从节能化的观点出发,也将与压缩机的转速对应的制冷剂的压力控制为最佳。节流装置例如在导入制冷剂的一端接合于与冷凝器连接的一次侧配管,在排出制冷剂的另一端接合于与蒸发器连接的二次侧配管。
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示,差压式的节流装置构成为包括:阀芯,其调节外壳的阀口的开度;导向裙,其具有多个孔,引导阀芯移动;以及盘簧,向外壳的流入口的空间对阀芯施力。在这种差压式的节流装置中,在阀芯向使外壳的阀口的开度增大的方向移动时,存在发生所谓的振荡的情况,即外壳内的一次侧配管侧的压力降低,阀芯瞬时向关闭方向移动这一系列动作反复发生的状态。
为了防止这种振荡,例如,如专利文献2所示,提出了差压式的节流装置具备具有多个弹性滑动接触片的叶片(在专利文献2中,称为防振弹簧(参照图4及图5))。金属制叶片以在设于主体的流入口的阀芯的弹簧座部被弹簧压接的状态配置于弹簧室。由此,在阀芯移动的情况下,叶片的多个弹性滑动接触片与弹簧室的内壁面滑动接触,从而由于抑制阀芯的急剧移动,因此防止振荡。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52843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041406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专利文献2所示的叶片的弹性滑动接触片根据制冷剂的工作压力而与弹簧室的内壁面反复滑动接触,因此存在变形的可能性,其耐久性存在问题。
鉴于上述的问题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节流装置及具备该节流装置的冷冻循环***,且不具备叶片、能够防止振荡的流装置及具备该节流装置的冷冻循环***。
为了实现目的,本发明的节流装置构成为,具备:管主体,其配置于供给制冷剂的配管,在两端具有连通于配管内的开口端部;阀座,其配置于管主体,具有阀口;针部件,其配置为能够接近或远离阀座的阀口,且具有控制阀口的开口面积的尖细部;施力部件,其配置于针部件与管主体的一方的开口端部之间,向接近阀座的阀口的方向对针部件施力;以及制动机构,其在制冷剂通过阀口的情况下,以相对于针部件的中心轴线沿半径方向向管主体的内周面挤压针部件的主体部的外周面。
另外,也可以还具备限位部件,其配置于针部件与管主体的另一方的开口端部之间,在制冷剂的压力对针部件作用的力不超过施力部件的作用力的情况下,以在被施力部件施力的针部件的尖细部与阀口的周缘之间产生间隙的方式对进行抵接的针部件的尖细部的前端部进行支撑。
也可以,制动机构是由形成于针部件的主体部的远离中心轴线的位置的平坦面和与平坦面相对的管主体的内周面形成的间隙。
另外,本发明节流装置构成为,具备:导管,其配置于供给制冷剂的配管,在两端具有连通于配管内连通的开口端部;阀座,其形成于导管,具有阀口;至少一个连通路,其与导管的阀座相邻而形成,使导管的内周部和外周部连通;针部件,其配置为能够接近或远离阀座的阀口,且具有控制阀口的开口面积的尖细部;施力部件,其配置于针部件与导管的一方的开口端部之间,向接近阀座的阀口的方向对针部件施力;以及制动机构,其在制冷剂通过阀口时,以相对于针部件的中心轴线沿半径方向向导管的内周面挤压针部件的主体部的外周面的方式引导制冷剂的压力。
再另外,也可以还具备限位部件,其配置于针部件与导管的另一方的开口端部之间,在制冷剂的压力对针部件作用的力不超过施力部件的作用力的情况下,以在被施力部件施力的针部件的尖细部与阀口的周缘之间产生间隙的方式对进行抵接的针部件的尖细部的前端部进行支撑。还可以,制动机构是由形成于针部件的主体部的远离中心轴线的位置的平坦面和与平坦面相对的导管的内周面形成的间隙。也可以,制动机构是由针部件的尖细部和形成于阀口的周缘的槽形成的间隙。也可以,制动机构是由形成于针部件的尖细部的平坦面和与平坦面相对的阀口的周缘形成的间隙。也可以,制动机构是沿针部件的尖细部的半径方向贯通尖细部的槽。也可以,制动机构是形成于针部件的前端的斜面部。
也可以,本发明的节流装置还具备支撑施力部件的施力部件支撑部,在针部件向施力部件支撑部的弹簧导向部移动了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弹簧导向部的前端和针部件的相对的前端抵接。
本发明的冷冻循环***的特征在于,具备蒸发器、压缩机及冷凝器,在配置于冷凝器的出口与蒸发器的入口之间的配管设置上述节流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节流装置及具备该节流装置的冷冻循环***,制动机构在制冷剂通过阀口的情况下,以相对于针部件的中心轴线沿半径方向向管主体的内周面挤压针部件的主体部的外周面的方式引导制冷剂的压力,从而在针部件的主体部的外周面与管主体的内周面之间产生滑动阻力,因此,不具备叶片,而且够防止振荡。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本发明的节流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B是图1A所示的例的从箭头IA观察的图。
图2A是放大表示图1A所示的例的一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图2B是沿图2A所示的局部剖视图的IIB-IIB线表示的剖视图。
图3是概要性表示应用本发明的节流装置的各实施例的冷冻循环***的结构的图。
图4是表示用于本发明的节流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动作说明的与差压相对应的流量变化的特性图。
图5A是放大表示本发明的节流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的一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图5B是沿图5A所示的局部剖视图的VB-VB线表示的剖视图。
图6A是放大表示本发明的节流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的一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图6B是沿图6A所示的局部剖视图的XIB-XIB线表示的剖视图。
图7是放大表示本发明的节流装置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的一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图8是放大表示本发明的节流装置的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的一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图9是放大表示本发明的节流装置的第六实施例的结构的一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3表示被应用于冷冻循环***的一例的本发明的节流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
例如,如图3所示,节流装置配置于冷冻循环***的配管中的冷凝器6的出口与蒸发器2的入口之间。节流装置在后述的管主体10的一端10E1接合于一次侧配管Du1,在排出制冷剂的管主体10的另一端10E2接合于二次侧配管Du2。一次侧配管Du1连接冷凝器6的出口和节流装置,二次侧配管Du2连接蒸发器2的入口和节流装置。如图3所示,在蒸发器2的出口与冷凝器6的入口之间,通过接合于蒸发器2的出口的配管Du3和接合于冷凝器6的入口的配管Du4连接有压缩机4。压缩机4被省略图示的控制部驱动控制。由此,冷冻循环***中的制冷剂例如沿图3所示的箭头循环。
如图1A放大所示,节流装置构成为,作为主要单元,包括:与上述冷冻循环***的配管接合的管主体10;固定于管主体10的内周部的导管18;在导管18的靠近一次侧配管Du1的端部形成为一体,构成对制冷剂的流量进行调整的制冷剂流量调整部的阀座18V及针部件20;向接近阀座18V的方向对针部件20施力的盘簧16;支撑盘簧16的一方的端部的弹簧座部12;以及挡住后述的针部件20的大径部20PS的限位部件22。
具有预定长度及直径的管主体10例如由铜制管、不锈钢管或者铝制管制作。管主体10在导入制冷剂的一端10E1接合于与冷凝器6连接的一次侧配管Du1,在排出制冷剂的另一端10E2接合于与蒸发器2连接的二次侧配管Du2。
在管主体10的内周部的远离一端10E1预定距离的中间部固定有导管18的外周部。利用铆接加工,管主体10因凹陷10CA1而形成突起,导管18通过该突起陷入其外周部而固定。
导管18例如由铜制管、黄铜制管、或者铝制管、或者不锈钢管等制作。导管18在靠近管主体10的另一端10E2的端部具有弹簧座部12,在靠近管主体10的一端10E1的端部,在内周部具有限位部件22。利用铆接加工,导管18因凹陷18CA1而形成突起,弹簧座部12通过该突起陷入其外周部而固定。作为施力部件支撑部的弹簧座部12具有卡合盘簧16的一端的弹簧导向件12b。
另外,利用铆接加工,导管18因凹陷18CA2而形成突起,限位部件22通过该突起陷入其外周部而固定于内周部18a。如图1B放大所示,限位部件22具有大致长方形截面,例如由金属材料制作。限位部件22具有沿制冷剂流互相相对的一对平坦面22fs。由此,在限位部件22的各平坦面22fs与导管18的内周部18a之间相对地形成大致半月形截面的流路。限位部件22的形成为与制冷剂流正交的两端面也具有大致平坦的面。在限位部件22的两端面中的一方的端面抵接有后述的针部件20的大径部20PS。
如图1A所示,在弹簧座部12与限位部件22之间形成有使导管18的内周部连通于管主体10的内周部与导管18的外周部之间的第一连通孔18b、第二连通孔18c。第二连通孔18c的直径设定为比第一连通孔18b的直径大。
导管18的形成于限位部件22与第二连通孔18c之间的阀座18V在内部中央部具有供后述的针部件20的尖细部20P***的阀口18P。阀口18P具有预定的直径,且沿阀座18V的中心轴线向一端10E1发散地形成。
针部件20例如由黄铜或不锈钢制作。针部件20包括:圆柱状的主体部20B;在主体部20B的与阀座18V相对的端部形成的尖细部20P;以及在主体部20B的与盘簧16的另一端相对的端部形成的突起状的弹簧导向部20E。
如图2B所示,主体部20B在远离中心轴线预定距离的位置具有平坦面20D。平坦面20D沿主体部20B的中心轴线从其端部成至端部。由此,在针部件20移动中,处于导管18的内周面18a与平坦面20D之间的制冷剂的工作压力作用于主体部20B的半径方向,向导管18的内周面18a挤压主体部20B的与平坦面20D相对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即形成于导管18的内周面18a与平坦面20D之间的间隙形成制动机构,以向导管18的内周面18a挤压上述外周面的一部分的方式引导制冷剂的压力。因此,在主体部20B的外周面与导管18的内周面18a之间形成滑动阻力,而且,针部件20的姿态不会倾斜,主体部20B的外周面与内周面18a的接触面积增大,因此对于主体部20B的磨损而言是有利的。
主体部20B与尖细部20P的结合部分与第二连通孔18c相对。在针部件20的弹簧导向部20E卡合有盘簧16的另一方的端部。另外,在盘簧16的一方的端部卡合有弹簧导向部12b。弹簧导向部20E的前端和弹簧导向部12b的前端分开预定距离。由此,假设在针部件20向弹簧导向部12b移动了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弹簧导向部20E的前端和弹簧导向部12b的前端抵接,因此限制针部件20的移动。因此,避免盘簧16被过度压缩到预定值以上。
如图2A放大所示,具有预定锥角的圆锥台状的尖细部20P在远离阀口18P的位置具有底部,该底部具有比阀口18P的直径大的直径。在主体部20B与尖细部20P的底部之间的边界部分加工有随着朝向尖细部20P的前端而外径变小的锥形。如上所述,该锥形与第二连通孔18c相对,且加工有倒角,以使通过了后述的节流部的流体容易流入第二连通孔18c。在尖细部20P的成为最小径的端部形成有预定长度的具有相同直径的圆柱部。从尖细部20P的与阀口18P的开口端部对应的位置到上述圆柱部的长度设定为预定长度。由此,能够根据差压(一端10E1侧的制冷剂的入口压力与另一端10E2侧的制冷剂的出口压力的差)增大阀开度,而且,流体流的紊乱小,因此,在制冷剂通过时,抑制产生的声压级。
在向限位部件22延伸的尖细部20P的最前端部形成有大径部20PS,该大径部20PS具有比尖细部20P的圆柱部附近的直径大且比阀口18P的直径稍小的直径。大径部20PS的厚度设定为预定值。
在针部件20的尖细部20P的外周部的与阀口18P的开口端部对应的位置,尖细部20P的外周部配置为相对于阀口18P的开口端部的周缘形成预定间隙。大径部20PS受预定压力抵接于限位部件22的平坦面,该预定压力对应于盘簧16的作用力与来自一次侧配管Du1的制冷剂的压力的差。如上所述,在针部件20的尖细部20P的外周部远离阀口18P的开口端部的周缘的情况下,在针部件20的尖细部20P与阀口18P的开口端部之间形成节流部。节流部是指从阀口18P的周缘向尖细部20P的母线的垂线与尖细部20P的母线的交点距离阀口18P的缘最近的部位(最窄部)。该垂线描绘的圆锥面的面积为节流部的开口面积。
由此,设定通过节流部的预定的***量。另外,针部件20的尖细部20P的大径部20PS抵接于限位部件22的平坦面,因此,避免以下情况,即对针部件20作用不期望的压力而针部件20的尖细部20P咬住阀座18V的阀口18P的开口端。
另外,基于盘簧16的作用力,设定针部件20的尖细部20P的外周部利用差压(一端10E1侧的制冷剂的入口压力与另一端10E2侧的制冷剂的出口压力的差)而开始进一步远离阀口18P的开口端部的周缘的远离开始时刻。盘簧16的弹簧常数设定为预定值。
限位部件22的平坦面上的针部件20的大径部20PS的接触面积为了缩小面压而成为比尖细部20P的端部的截面积大,因此抑制针部件20的大径部20PS的磨损,不易引起***流量的经时变化。
另外,在大径部20PS抵接于限位部件22时,虽然在限位部件22与大径部20PS的抵接面作用盘簧16的闭阀方向的作用力,但是由于在尖细部20P还因来自一次侧配管Du1的制冷剂的压力与来自二次侧配管Du2的制冷剂的压力的压力差而作用开阀方向的力,因此,由此也抑制针部件20的大径部20PS的磨损,由此也不易引起***流量的经时变化。
盘簧16的作用力的调整,即与各制冷剂相对应的盘簧16的基准高度(组装长度)的调整例如按照以下顺序进行。其基准高度是指为了成为与各制冷剂相对应的针部件20的尖细部20P的上述预定远离开始时刻而设定的盘簧16的高度。
首先,在向导管18固定限位部件22的情况下,先向导管18的内周部***针部件2。然后,做成使用盘簧等将针部件20挤压至阀座18V的状态,之后,在***有限位部件22的导管18例如配置于以空气为流体的***流量测量装置/铆接装置(未图示)的状态下,以成为与目标***流量相等的空气流量的方式调整限位部件22相对于导管18的位置,然后限位部件22铆接固定于导管18,从而完成***流量的调整。
然后,在固定弹簧座部12的情况下,在固定有限位部件22的导管18例如配置于以空气为流体的预定的性能测定/铆接装置(未图示)的状态下,基于施加了预先规定的压力的状态下的空气流量的检测,调整弹簧座部12相对于导管18的位置,然后铆接固定弹簧座部12,从而完成盘簧16的弹簧长度的调整。
因此,由于无需用于调整盘簧16的弹簧长度的调整螺钉等,因此能够调整与各制冷剂相对应的开阀开始压力,而且,能够简化节流装置的构造,降低制造成本。
如图3所示,在该结构中,在制冷剂的压力对针部件20作用的力不超过盘簧16的作用力的情况下,在通过一次侧配管Du1并沿箭头表示的方向供给制冷剂时,由于通过管主体10的一端10E1、限位部件22的各平坦面22fs与导管18的内周部18a之间、上述节流部,从而降低制冷剂的压力,然后,制冷剂通过第二连通孔18c、导管18的外周部与管主体10的内周部10a之间通过,并从另一端10E2以预定***量排出。
另外,在制冷剂的压力对针部件20作用的力超过盘簧16的作用力的情况下,流经上述节流部的制冷剂向进一步远离阀口18P的周缘的方向按压针部件20。由此,如图4所示,随着差压DP增大,与***量相比,制冷剂的流量Q随着特性线La逐渐增加,在上述差压DP例如成为预定值PA(0.2MPa以上且0.9MPa以下的范围的值),且流量Q成为预定值QA(数升/分)以上时,随着差压DP增大,流量随着特性线La急剧增大。另外,针部件20远离阀口18P后,一次侧的压力降低,利用盘簧16的作用力与后述的滑动阻力的差的按压力,针部件20向接近阀口18P的方向移动。此时,处于导管18的内周面18a与针部件20的平坦面20D之间的制冷剂的工作压力作用于主体部20B的半径方向,向导管18的内周面18a挤压主体部20B的与平坦面20D相对的外周面的一部分,由此产生滑动阻力,因此,流量Q根据差压的减小而逐渐减少,然后随着与特性线La大致平行的成为与特性线La不同的路径的特性线Lb而减少。由此,在差压DP恢复到预定值PA的情况下,流量为预定值QA以上的值,在差压DP比预定值PA小时,流量延迟到达预定值QA。因此,流量变化以具有所谓的滞后的方式变化,因此抑制振荡的发生。
另外,图4纵轴为通过上述节流部的制冷剂的流量Q,横轴为上述制冷剂的差压DP,表示制冷剂的与差压相对应的流量变化的特性线La及Lb。
图5A表示本发明的节流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的主要部分。此外,在图5A中,对于与图1A所示的实施例相同的结构单元,标注相同的符号而示出,省略其重复说明。
在图5A中,节流装置例如如图3所示地配置于冷冻循环***的配管的冷凝器6的出口与蒸发器2的入口之间。另外,节流装置在后述的管主体10的一端10E1接合于一次侧配管Du1,在排出制冷剂的管主体10的另一端10E2接合于二次侧配管Du2。
如图5A放大所示,节流装置构成为,作为主要单元,包括:与上述冷冻循环***的配管接合的管主体10;固定于管主体10的内周部的导管28;在导管28的靠近一次侧配管Du1的端部形成为一体,构成对制冷剂的流量进行调整调整的制冷剂流量调整部的阀座28V及针部件30;向接近阀座28V的方向对针部件30施力的盘簧16;支撑盘簧16的一方的端部的弹簧座部12(未图示);以及挡住针部件30的大径部30PS的限位部件22。
利用铆接加工,管主体10因凹陷10CA1而形成突起,导管28通过该突起陷入其外周部而固定。导管28例如由铜制管、黄铜制管、或者铝制管、或者不锈钢管等制作。导管28在靠近管主体10的另一端10E2的端部具有弹簧座部12,在靠近管主体10的一端10E1的端部,在内周部具有限位部件22。
在弹簧座部12与限位部件22之间形成有使导管28的内周部连通于管主体10的内周部与导管28的外周部之间的第一连通孔(未图示)、第二连通孔28c。第二连通孔28c的直径设定为比第一连通孔的直径大。
导管28的形成于限位部件22与第二连通孔28c之间的阀座28V在内部中央部具有供后述的针部件30的尖细部30P***的阀口28P。阀口28P具有预定的直径,且沿阀座28V的中心轴线向一端10E1发散地形成。另外,如图5B所示,在阀口28P的周缘的一部位形成有具有大致V字状的截面的缺口部,即槽28G。槽28G例如可以通过以预定的压力向阀口28P按入具有与该槽对应的突起部的专用夹具来形成。
由此,在针部件30移动中,因槽28G而引起压力向图5A所示的箭头表示的方向作用于针部件30的尖细部30P,从而针部件30的姿势成为倾斜的状态,在针部件30的主体部30B的外周部的A部及B部与导管28的内周部之间产生滑动阻力。即,槽28G与阀口的周缘的间隙形成制动机构,以向导管18的内周面18a挤压上述外周部的A部及B部的方式引导制冷剂的压力。
针部件30例如由黄铜或不锈钢制作。针部件30包括:圆柱状的主体部30B;在主体部30B的与阀座28V相对的端部形成的尖细部30P;以及在主体部30B的与盘簧16的另一端相对的端部形成的突起状的弹簧导向部30E。
主体部30B与尖细部30P的结合部分与第二连通孔28c相对。在针部件30的弹簧导向部30E卡合有盘簧16的另一方的端部。另外,在盘簧16的一方的端部卡合有弹簧导向部12b。弹簧导向部30E的前端和弹簧导向部12b的前端分开预定距离。由此,假设在针部件30向弹簧导向部12b移动了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弹簧导向部30E的前端和弹簧导向部12b的前端抵接,因此限制针部件30的移动。因此,避免盘簧16被过度压缩到预定值以上。
具有预定锥角的圆锥台状的尖细部30P在远离阀口28P的位置具有底部,该底部具有比阀口28P的直径大的直径。在主体部30B与尖细部30P的底部之间的边界部分加工有随着朝向尖细部30P的前端而外径变小的锥形。如上所述,该锥形与第二连通孔28c相对,且加工有倒角,以使通过了后述的节流部的流体容易流入第二连通孔28c。在尖细部30P的成为最小径的端部形成有预定长度的具有相同直径的圆柱部。从尖细部30P的与阀口28P的开口端部对应的位置到上述圆柱部的长度设定为预定长度。由此,能够根据差压(一端10E1侧的制冷剂的入口压力与另一端10E2侧的制冷剂的出口压力的差)增大阀开度,而且,流体流的紊乱小,因此,在制冷剂通过时,抑制产生的声压级。
在向限位部件22延伸的尖细部30P的最前端部形成有大径部30PS,该大径部30PS具有比尖细部30P的圆柱部附近的直径大且比阀口28P的直径稍小的直径。大径部30PS的厚度设定为预定值。
在针部件30的尖细部30P的外周部的与阀口28P的开口端部对应的位置,尖细部30P的外周部配置为相对于阀口28P的开口端部的周缘形成预定间隙。大径部30PS受预定压力抵接于限位部件22的平坦面,该预定压力对应于盘簧16的作用力与来自一次侧配管Du1的制冷剂的压力的差。如上所述,在针部件30的尖细部30P的外周部远离阀口28P的开口端部的周缘的情况下,在针部件30的尖细部30P与阀口28P的开口端部之间形成节流部。节流部是指从阀口28P的周缘向尖细部30P的母线的垂线与尖细部30P的母线的交点距离阀口28P的边缘最近的部位(最窄部)。该垂线描绘的圆锥面的面积为节流部的开口面积。
由此,设定通过节流部的预定的***量。另外,针部件30的尖细部30P的大径部30PS抵接于限位部件22的平坦面,因此,避免以下情况,即对针部件30作用不期望的压力而针部件30的尖细部30P咬住阀座28V的阀口28P的开口端。
在该结构中,如图3所示,在制冷剂的压力对针部件30作用的力不超过盘簧16的作用力的情况下,在通过一次侧配管Du1并沿箭头表示的方向供给制冷剂时,由于通过管主体10的一端10E1、限位部件22的各平坦面22fs与导管28的内周部28a之间、上述节流部、槽28G,从而降低制冷剂的压力,然后,制冷剂通过第二连通孔28c、导管28的外周部与管主体10的内周部10a之间,从另一端10E2以预定***量排出。
另外,在制冷剂的压力对针部件30作用的力超过盘簧16的作用力的情况下,流经上述节流部的制冷剂向进一步远离阀口28P的周缘的方向按压针部件30。此时,作用于槽28G的制冷剂的工作压力作用于尖细部30P的半径方向,向导管28的内周面28a的对应的部分挤压主体部30B的外周部的A部及B部,由此产生滑动阻力,因此流量的变化与具有所谓的滞后的方式变化,抑制振荡的发生。
图6A表示本发明的节流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的主要部分。此外,在图6A中,对于与图1A所示的例相同的结构单元,标注相同的符号而示出,省略其重复说明。
在图6A中,节流装置例如如图3所示地配置于冷冻循环***的配管中的冷凝器6的出口与蒸发器2的入口之间。另外,节流装置在后述的管主体10的一端10E1接合于一次侧配管Du1,在排出制冷剂的管主体10的另一端10E2接合于二次侧配管Du2。
如图6A放大所示,节流装置构成为,作为主要单元,包括:与上述冷冻循环***的配管接合的管主体10;固定于管主体10的内周部的导管38;在导管38的靠近一次侧配管Du1的端部形成为一体,构成对制冷剂的流量进行调整的制冷剂流量调整部的阀座38V及针部件40;向接近阀座38V的方向对针部件40施力的盘簧16;支撑盘簧16的一方的端部的弹簧座部12(未图示);以及挡住针部件40的大径部40PS的限位部件22。
利用铆接加工,管主体10因凹陷10CA1而形成突起,导管38通过该突起陷入其外周部而固定。导管38例如由铜制管、黄铜制管、或者铝制管、或者不锈钢管等制作。导管38在靠近管主体10的另一端10E2的端部具有弹簧座部12,在靠近管主体10的一端10E1的端部,在内周部具有限位部件22。
在弹簧座部12与限位部件22之间形成有使导管38的内周部连通于管主体10的内周部与导管38的外周部之间的第一连通孔(未图示)、第二连通孔38c。第二连通孔38c的直径设定为比第一连通孔的直径大。
导管38的形成于限位部件22与第二连通孔38c之间的阀座38V在内部中央部具有供后述的针部件40的尖细部40P***的阀口38P。阀口38P具有预定直径,且沿阀座38V的中心轴线向一端10E1发散地形成。
针部件40例如由黄铜或不锈钢制作。针部件40包括:圆柱状的主体部40B;在主体部40B的与阀座38V相对的端部形成的尖细部40P;以及在主体部40B的与盘簧16的另一端相对的端部形成的突起状的弹簧导向部40E。
主体部40B与尖细部40P的结合部分与第二连通孔38c相对。在针部件40的弹簧导向部40E卡合有盘簧16的另一方的端部。另外,在盘簧16的一方的端部卡合有弹簧导向部12b。弹簧导向部40E的前端和弹簧导向部12b的前端分开预定距离。由此,假设在针部件40向弹簧导向部12b移动了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弹簧导向部40E的前端和弹簧导向部12b的前端抵接,因此限制针部件40的移动。因此,避免盘簧16被过度压缩到预定值以上。
具有预定锥角的圆锥台状的尖细部40P在远离阀口38P的位置具有底部,该底部具有比阀口38P的直径大的直径。在主体部40B与尖细部40P的底部之间的边界部分加工有随着朝向尖细部40P的前端而外径变小的锥形。如上所述,该锥形与第二连通孔38c相对,且加工有倒角,以使通过了后述的节流部的流体容易流入第二连通孔38c。在尖细部40P的成为最小径的端部形成有预定长度的具有相同直径的圆柱部。从尖细部40P的与阀口38P的开口端部对应的位置到上述圆柱部的长度设定为预定长度。由此,能够根据差压(一端10E1侧的制冷剂的入口压力与另一端10E2侧的制冷剂的出口压力的差)增大阀开度,而且,流体流的紊乱小,因此,在制冷剂通过时,抑制产生的声压级。
如图6B所示,尖细部40P在远离中心轴线预定距离的位置具有平坦面40D。平坦面40D沿尖细部40P的中心轴线从其中间部附近到与圆柱部的边界形成预定长度。由此,处于阀口38P的周缘与平坦面40D之间的制冷剂的工作压力作用于尖细部40P的半径方向且箭头表示的方向,向导管38的内周面38a挤压位于与平坦面40D相对的尖细部40P的外周面侧的主体部40B的外周面的A部及相对于A部成为左斜上方的B部。由此,在针部件40移动中,在主体部40B的外周面与导管38的内周面38a之间产生滑动阻力。即平坦面40D与阀口的周缘的间隙形成制动机构,以向导管38的内周面38a挤压上述外周部的A部及B部的方式引导制冷剂的压力。
在向限位部件22延伸的尖细部40P的最前端部形成有大径部40PS,该大径部40PS具有比尖细部40P的圆柱部附近的直径大且比阀口38P的直径稍小的直径。大径部40PS的厚度设定为预定值。
在针部件40的尖细部40P的外周部的与阀口38P的开口端部对应的位置,尖细部40P的外周部配置为相对于阀口38P的开口端部的周缘形成预定间隙。大径部40PS受预定压力抵接于限位部件22的平坦面,该预定压力对应于盘簧16的作用力与来自一次侧配管Du1的制冷剂的压力的差。如上所述,在针部件40的尖细部40P的外周部远离阀口38P的开口端部的周缘的情况下,在针部件40的尖细部40P与阀口38P的开口端部之间形成节流部。节流部是指从阀口38P的周缘向尖细部30P的母线的垂线与尖细部30P的母线的交点距离阀口38P的边缘最近的部位(最窄部)。该垂线描绘的圆锥面的面积为节流部的开口面积。
由此,设定通过节流部的预定的***量。另外,针部件40的尖细部40P的大径部40PS抵接于限位部件22的平坦面,因此,避免以下情况,即对针部件40作用不期望的压力而针部件40的尖细部40P咬住阀座38V的阀口38P的开口端。
在该结构中,如图3所示,在制冷剂的压力对针部件40作用的力不超过盘簧16的作用力的情况下,在通过一次侧配管Du1并沿箭头表示的方向供给制冷剂时,由于通过管主体10的一端10E1、限位部件22的各平坦面22fs与导管38的内周部38a之间、上述节流部、平坦面40D与阀口38P的周缘之间,从而降低制冷剂的压力,然后,制冷剂通过第二连通孔38c、导管38的外周部与管主体10的内周部10a之间,从另一端10E2以预定***量排出。
另外,在制冷剂的压力对针部件40作用的力超过盘簧16的作用力的情况下,流经上述节流部的制冷剂向进一步远离阀口38P的周缘的方向按压针部件40。此时,作用于平坦面40D与阀口38P的周缘之间的制冷剂的工作压力作用于尖细部40P的半径方向,向导管38的内周面38a的对应的部分挤压主体部40B的外周部的A部及B部,由此产生滑动阻力,流量的变化以具有所谓的滞后的方式变化,抑制振荡的发生。
图7表示本发明的节流装置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的主要部分。此外,在图7中,对于与图1A所示的例相同的结构单元,标注相同的符号而示出,省略其重复说明。
在图7中,节流装置例如如图3所示地配置于冷冻循环***的配管中的冷凝器6的出口与蒸发器2的入口之间。另外,节流装置在后述的管主体10的一端10E1接合于一次侧配管Du1,在排出制冷剂的管主体10的另一端10E2接合于二次侧配管Du2。
如图7放大所示,节流装置构成为,作为主要单元,包括:与上述冷冻循环***的配管接合的管主体10;固定于管主体10的内周部的导管18;在导管18的靠近一次侧配管Du1的端部形成为一体,构成对制冷剂的流量进行调整的制冷剂流量调整部的阀座18V及针部件50;向接近阀座18V的方向对针部件50施力的盘簧16;支撑盘簧16的一方的端部的弹簧座部12(未图示);以及挡住针部件50的大径部50PS的限位部件22。
针部件50例如由黄铜或不锈钢制作。针部件50包括:圆柱状的主体部50B;在主体部50B的与阀座18V相对的端部形成的尖细部50P;以及在主体部50B的与盘簧16的另一端相对的端部形成的突起状的弹簧导向部50E。
主体部50B与尖细部50P的结合部分与第二连通孔18c相对。在针部件50的弹簧导向部50E卡合有盘簧16的另一方的端部。另外,在盘簧16的一方的端部卡合有弹簧导向部12b。弹簧导向部50E的前端和弹簧导向部12b的前端分开预定距离。由此,假设在针部件50向弹簧导向部12b移动了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弹簧导向部50E的前端和弹簧导向部12b的前端抵接,因此限制针部件50的移动。因此,避免了盘簧16被过度压缩到预定值以上。
具有预定锥角的圆锥台状的尖细部50P在远离阀口18P的位置具有底部,该底部具有比阀口18P的直径大的直径。在主体部50B与尖细部50P的底部之间的边界部分加工有随着朝向尖细部50P的前端而外径变小的锥形。如上所述,该锥形与第二连通孔18c相对,且加工有倒角,以使通过了后述的节流部的流体容易流入第二连通孔18c。在尖细部50P的成为最小径的端部形成有预定长度的具有相同直径的圆柱部。从尖细部50P的与阀口18P的开口端部对应的位置到上述圆柱部的长度设定为预定长度。由此,能够根据差压(一端10E1侧的制冷剂的入口压力与另一端10E2侧的制冷剂的出口压力的差)增大阀开度,而且,流体流的紊乱小,因此,在制冷剂通过时,抑制产生的声压级。
如图7所示,在尖细部50P的与上述倒角相邻的位置形成有在尖细部50P的半径方向上贯通的槽50Ga。具有大致U字形的截面形状的槽50Ga向相对的第二连通孔18c中的一方的第二连通孔18c开口。槽50Ga的深度Dp设定为达不到尖细部50P的中心轴线的程度的深度。由此,作用于槽50Ga的制冷剂的工作压力作用于尖细部50P的半径方向且箭头表示的方向,向导管18的内周面18a挤压位于与槽50Ga相对的尖细部50P的外周面侧的主体部50B的外周面的A部及相对于A部成为左斜上方的B部。由此,在针部件50移动中,在主体部50B的外周面与导管18的内周面18a之间产生滑动阻力。即槽50Ga形成制动机构,以向导管18的内周面18a挤压上述外周部的A部及B部的方式引导制冷剂的压力。此外,槽50Ga不限于该例,例如,也可以不必与相对的第二连通孔18c的双方的任一方相对,而朝向其它方向开口。另外,第二连通孔18c的数量不限于该例,第二连通孔18c可以至少形成一个。
在向限位部件22延伸的尖细部50P的最前端部形成有大径部50PS,该大径部50PS具有比尖细部50P的圆柱部附近的直径大且比阀口18P的直径稍小的直径。大径部50PS的厚度设定为预定值。
在针部件50的尖细部50P的外周部的与阀口18P的开口端部对应的位置,尖细部50P的外周部配置为相对于阀口18P的开口端部的周缘形成预定间隙。大径部50PS受预定压力抵接于限位部件22的平坦面,该预定压力对应于盘簧16的作用力与来自一次侧配管Du1的制冷剂的压力的差。如上所述,在针部件50的尖细部50P的外周部远离阀口18P的开口端部的周缘的情况下,在针部件50的尖细部50P与阀口18P的开口端部之间形成节流部。节流部是指从阀口18P的周缘向尖细部50P的母线的垂线与尖细部50P的母线的交点距离阀口18P的边缘最近的部位(最窄部)。该垂线描绘的圆锥面的面积为节流部的开口面积。
由此,设定通过节流部的预定的***量。另外,针部件50的尖细部50P的大径部50PS抵接于限位部件22的平坦面,因此,避免以下情况,即对针部件50作用不期望的压力而针部件50的尖细部50P咬住阀座18V的阀口18P的开口端。
在该结构中,如图3所示,在制冷剂的压力对针部件50作用的力不超过盘簧16的作用力的情况下,在通过一次侧配管Du1并沿箭头表示的方向供给制冷剂时,由于通过在管主体10的一端10E1、限位部件22的各平坦面22fs与导管18的内周部18a之间、上述节流部,从而降低制冷剂的压力,然后,制冷剂通过第二连通孔18c、导管18的外周部与管主体10的内周部10a之间,从另一端10E2以预定***量排出。
另外,在制冷剂的压力对针部件50作用的力超过盘簧16的作用力的情况下,流经上述节流部的制冷剂向进一步远离阀口18P的周缘的方向按压针部件50。此时,作用于槽50Ga内的制冷剂的工作压力作用于尖细部50P的半径方向,向导管18的内周面18a的对应的部分挤压主体部50B的外周部的A部及B部,由此产生滑动阻力,因此流量的变化以具有所谓的滞后的方式变换,抑制振荡的发生。
图8表示本发明的节流装置的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的主要部分。此外,在图8中,对于与图1A所示的实施例相同的结构单元,标注相同的符号而示出,省略其重复说明。
在图8中,节流装置例如如图3所示地配置于冷冻循环***的配管中的冷凝器6的出口与蒸发器2的入口之间。另外,节流装置在管主体10的一端10E1接合于一次侧配管Du1,在排出制冷剂的管主体10的另一端10E2接合于二次侧配管Du2。
如图8放大所示,节流装置构成为,作为主要单元,包括:与上述冷冻循环***的配管接合的管主体10;固定于管主体10的内周部的导管18;在导管18的靠近一次侧配管Du1的端部形成为一体,构成对制冷剂的流量进行调整的制冷剂流量调整部的阀座18V及针部件60;向接近阀座18V的方向对针部件60施力的盘簧16;支撑盘簧16的一方的端部的弹簧座部12(未图示);以及挡住针部件60的大径部60PS的限位部件22。
针部件60例如由黄铜或不锈钢制作。针部件60包括:圆柱状的主体部60B;在主体部60B的与阀座18V相对的端部形成的尖细部60P;以及在主体部60B的与盘簧16的另一端相对的端部形成的突起状的弹簧导向部60E。
主体部60B与尖细部60P的结合部分与第二连通孔18c相对。在针部件60的弹簧导向部60E卡合有盘簧16的另一方的端部。另外,在盘簧16的一方的端部卡合有弹簧导向部12b。弹簧导向部60E的前端和弹簧导向部12b的前端分开预定距离。由此,假设在针部件60向弹簧导向部12b移动了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弹簧导向部60E的前端和弹簧导向部12b的前端抵接,因此限制针部件60的移动。因此,避免盘簧16被过度压缩到预定值以上。
具有预定锥角的圆锥台状的尖细部60P在远离阀口18P的位置具有底部,该底部具有比阀口18P的直径大的直径。在主体部60B与尖细部60P的底部之间的边界部分加工有随着朝向尖细部60P的前端而外径变小的锥形。如上所述,该锥形与第二连通孔18c相对,且加工有倒角,以使通过了后述的节流部的流体容易流入第二连通孔18c。在尖细部60P的成为最小径的端部形成有预定长度的具有相同直径的圆柱部。从尖细部60P的与阀口18P的开口端部对应的位置到上述圆柱部的长度设定为预定长度。由此,能够根据差压(一端10E1侧的制冷剂的入口压力与另一端10E2侧的制冷剂的出口压力的差)增大阀开度,而且,流体流的紊乱小,因此,在制冷剂通过时,抑制产生的声压级。
在向限位部件22延伸的尖细部60P的最前端部形成有抵接部60PS,该抵接部60PS具有比阀口18P的直径稍小的直径。另外,上述圆柱部及抵接部60PS具有斜面部60PD,该斜面部60PD具有预定斜率。在图8中,斜面部60PD例如形成为从左上方向右下方横穿圆柱部及抵接部60PS。由此,作用于斜面部60PD的制冷剂的工作压力作用于尖细部60P的半径方向且箭头表示的方向,向导管18的内周面18a挤压位于与斜面部60PD相对的尖细部60P的外周面侧的主体部60B的外周面的A部及相对于A部成为左斜上方的B部。由此,在针部件60移动中,在主体部60B的外周面与导管18的内周面18a之间产生滑动阻力。即斜面部60PD形成制动机构,以向导管18的内周面18a挤压上述外周部的A部及B部的方式引导制冷剂的压力。
在针部件60的尖细部60P的外周部的与阀口18P的开口端部对应的位置,尖细部60P的外周部配置为相对于阀口18P的开口端部的周缘形成预定间隙。如上所述,在针部件60的尖细部60P的外周部远离阀口18P的开口端部的周缘的情况下,在针部件60的尖细部60P与阀口18P的开口端部之间形成节流部。节流部是指从阀口18P的周缘向尖细部60P的母线的垂线与尖细部60P的母线的交点距离阀口18P的边缘最近的部位(最窄部)。该垂线描绘的圆锥面的面积为节流部的开口面积。
由此,设定通过节流部的预定的***量。另外,针部件60的尖细部60P的抵接部60PS抵接于限位部件22的平坦面,因此,避免以下情况,即对针部件60作用不期望的压力而针部件60的尖细部60P咬住阀座18V的阀口18P的开口端。
在该结构中,如图3所示,在制冷剂的压力对针部件60作用的力不超过盘簧16的作用力的情况下,在通过一次侧配管Du1并沿箭头表示的方向供给制冷剂时,由于通过管主体10的一端10E1、限位部件22的各平坦面22fs与导管18的内周部18a之间、上述节流部,从而降低制冷剂的压力,然后,制冷剂通过第二连通孔18c、导管18的外周部与管主体10的内周部10a之间,从另一端10E2以预定***量排出。
另外,在制冷剂的压力对针部件60作用的力超过盘簧16的作用力的情况下,流经上述节流部的制冷剂向进一步远离阀口18P的周缘的方向按压针部件60。此时,作用于斜面部60PD的制冷剂的工作压力作用于尖细部60P的半径方向,向导管18的内周面18a的对应的部分挤压主体部60B的外周部的A部及B部,由此产生滑动阻力,因此制冷剂的流量的变化以具有所谓的滞后的方式变化,抑制振荡的发生。
图9表示本发明的节流装置的第六实施例的结构的主要部分。此外,在图9中,对于与图1A所示的例相同的结构单元,标注相同的符号而示出,省略其重复说明。
节流装置与图1A所示的实施例相同地配置于冷冻循环***的配管中的冷凝器的出口与蒸发器的入口之间。节流装置在后述的管主体10′的一端10′E1接合于一次侧配管,在排出制冷剂的管主体10′的另一端10′E2接合于二次侧配管。
节流装置构成为,作为主要单元,包括:与上述冷冻循环***的配管接合的管主体10′;设置于管主体10′的靠近一次侧配管的端部10′E1的内周部,构成对制冷剂的流量进行调整的制冷剂流量调整部的阀座48V及针部件70;向接近阀座48V的方向对针部件70施力的盘簧16;支撑盘簧16的一方的端部,并且调整盘簧16的作用力的作用力调整用螺钉机构;以及挡住形成于针部件70的尖细部70P的最前端的抵接部的限位部件32。
具有预定长度及直径的管主体10′例如由铜制管、不锈钢管或铝制管制作。管主体10′在导入制冷剂的一端10′E1接合于与冷凝器连接的一次侧配管,在排出制冷剂的另一端10′E2接合于与蒸发器连接的二次侧配管。
如图9所示,在管主体10′的内周部的与一端10′E1分开预定距离的中间部固定有阀座48V的外周部。利用铆接加工,管主体10′因凹陷10′CA1而形成突起,阀座48V的外周部通过该突起陷入该外周部而固定。
阀座48V在内部中央部具有供后述的针部件70的尖细部70P***的阀口48P。阀口48P具有预定直径,且沿阀座48V的中心轴线向一端10′E1发散地形成。在作为圆筒部的圆筒状部的内螺纹部48fs旋入有限位部件32的外螺纹部32ms,上述圆筒部为形成阀座48V的阀口48P的内周面延伸的圆筒部。圆柱状的限位部件32例如由不锈钢等制作,且在预定的圆周上隔开预定的间隔而具有多个贯通孔32a。贯通孔32a沿限位部件32的中心轴线贯通。此外,在图9中,代表性地示出了一个贯通孔32a。
限位部件32的两端面具有大致平坦的表面。在限位部件32的两端面中的一方的端面抵接有形成于针部件70的尖细部70P的最前端的抵接部。
作用力调整用螺钉机构够成为包括:固定于管主体10′的内周部且具有内螺纹部44fs的调整螺钉支撑部44;以及具有与盘簧16的另一方的端部卡合的弹簧导向部42b的调整螺钉42。
调整螺钉42在外周部具有外螺纹部42ms,在内侧中央部具有贯通孔42a。该外螺纹部42ms嵌合于调整螺钉支撑部44的内螺纹44fs,该调整螺钉支撑部44固定于管主体10′的内周部。利用铆接加工,管主体10′因凹陷10′CA2而形成突起,调整螺钉支撑部44通过该突起陷入而固定。在调整螺钉42的管主体10′的另一端10′E2侧的端部形成有卡合螺丝刀的前端的槽。由此,利用螺丝刀的前端转动调整螺钉42而进行输送,从而调整盘簧16的挠曲量,因此能够调整与制冷剂的设计压力相对应的盘簧16的作用力。即,调整盘簧16的作用力,以使在预定的差压(一端10′E1侧的制冷剂的入口压力与另一端10′E2侧的制冷剂的出口压力的差)时,针部件70的尖细部70P的位置成为针部件70的规定提升量的位置。
针部件70例如由黄铜或不锈钢制作。针部件70包括:圆柱状的主体部70B;在主体部70B的与阀座48V相对的端部形成的尖细部70P;以及在主体部70B的与盘簧16的另一端相对的端部形成的突起状的弹簧导向部70E。
主体部70B在与其中心轴线分开预定距离的位置具有平坦面70D。平坦面70D沿主体部70B的中心轴线从其端部形成至端部。由此,在针部件70移动中,处于管主体10′的内周面10′a与平坦面70D之间的制冷剂的工作压力作用于主体部70B的半径方向,向管主体10′的内周面10′a挤压主体部70B的与平坦面70D相对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即,在管主体10′的内周面10′a与平坦面70D之间形成的间隙形成制动机构,以向管主体10′的内周面10′a挤压上述外周面的一部分的方式引导制冷剂的压力。因此,在主体部70B的外周面与管主体10′的内周面10′a之间形成滑动阻力,而且,针部件70的姿态不会倾斜,且主体部70B与内周面10′a的接触面积增大,因此对于主体部70B的磨损是有利的。
在针部件70的弹簧导向部70E卡合有盘簧16的另一方的端部。弹簧导向部70E在前端具有沿半径方向横穿的狭缝(槽)70Eg。由此,在弹簧导向部70E的前端和弹簧导向部42b的前端抵接的情况下,制冷剂通过狭缝70Eg及调整螺钉42的贯通孔42a而向管主体10′的另一端10′E2排出。另外,在盘簧16的一方的端部卡合有调整螺钉42的弹簧导向部42b。弹簧导向部70E的前端和弹簧导向部42b的前端分开预定距离。由此,假设在针部件70向弹簧导向部42b移动了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弹簧导向部70E的前端和弹簧导向部42b的前端抵接,因此限制针部件70的移动。因此,避免盘簧16被过度压缩到预定值以上。
具有预定锥角的圆锥台状的尖细部70P在远离阀口48P的位置具有底部,该底部具有比阀口48P的直径大的直径。在主体部70B与尖细部70P的底部之间的边界部分加工有倒角。从尖细部70P的与阀口48P的开口端部对应的位置到上述抵接部的长度设定为预定长度。由此,能够根据差压(一端10′E1侧的制冷剂的入口压力与另一端10′E2侧的制冷剂的出口压力的差)增大阀开度,而且,流体流的紊乱小,因此,在制冷剂通过时,抑制产生的声压级。
如上所述,在针部件70的尖细部70P的外周部远离阀口48P的开口端部的周缘的情况下,在针部件70的尖细部70P与阀口48P的开口端部之间形成节流部。节流部是指从阀口48P的周缘向尖细部70P的母线的垂线与尖细部70P的母线的交点距离阀口48P的边缘最近的部位(最窄部)。该垂线描绘的圆锥面的面积为节流部的开口面积。
由此,设定通过节流部的预定的***量。另外,针部件70的尖细部70P的抵接部抵接于限位部件32的平坦面,因此,避免以下情况,即对针部件70作用不期望的压力而针部件70的尖细部70P咬住阀座48V的阀口48P的开口端。
另外,基于上述盘簧16的作用力,设定针部件70的尖细部70P的外周部利用上述差压而开始进一步远离阀口48P的开口端部的周缘的远离开始时刻。
在该结构中,如图3所示,在制冷剂的压力对针部件70作用的力不超过盘簧16的作用力的情况下,在通过一次侧配管Du1并沿箭头表示的方向供给制冷剂时,由于通过管主体10′的一端10′E1、限位部件32的贯通孔32a、上述节流部,从而降低制冷剂的压力,然后,制冷剂通过在管主体10′的内周面10′a与平坦面70D之间形成的间隙、调整螺钉42的贯通孔42a,从管主体10′的另一端10′E2以预定***量排出。
另外,在制冷剂的压力对针部件70作用的力超过盘簧16的作用力的情况下,流经上述节流部的制冷剂向进一步远离阀口48P的周缘的方向按压针部件70。此时,处于管主体10′的内周面10′a与针部件70的平坦面70D之间的制冷剂的工作压力作用于主体部70B的半径方向,向管主体10′的内周面10′a挤压主体部70B的与平坦面70D相对的外周面的一部分,由此产生滑动阻力,因此制冷剂的流量的变化以具有所谓的滞后的方式变化,抑制振荡的发生。

Claims (12)

1.一种节流装置,其具备:
管主体,其配置于供给制冷剂的配管,在两端具有连通于该配管内的开口端部;
阀座,其配置于上述管主体,具有阀口;
针部件,其配置为能够接近或远离上述阀座的阀口,且具有控制该阀口的开口面积的尖细部;以及
施力部件,其配置于上述针部件与上述管主体的一方的开口端部之间,向接近上述阀座的阀口的方向对上述针部件施力,
上述节流装置的特征在于,构成为,还具备:
制动机构,其在上述制冷剂通过上述阀口的情况下,以相对于该针部件的中心轴线沿半径方向向上述管主体的内周面挤压上述针部件的主体部的外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流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限位部件,其配置于上述针部件与上述管主体的另一方的开口端部之间,在上述制冷剂的压力对上述针部件作用的力不超过上述施力部件的作用力的情况下,以在被上述施力部件施力的上述针部件的尖细部与阀口的周缘之间产生间隙的方式对进行抵接的上述针部件的尖细部的前端部进行支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制动机构是由形成于上述针部件的主体部的远离中心轴线的位置的平坦面和与该平坦面相对的上述管主体的内周面形成的间隙。
4.一种节流装置,其具备:
导管,其配置于供给制冷剂的配管,在两端具有连通于该配管内连通的开口端部;
阀座,其形成于上述导管,具有阀口;
针部件,其配置为能够接近或远离上述阀座的阀口,且具有控制该阀口的开口面积的尖细部;以及
施力部件,其配置于上述针部件与上述导管的一方的开口端部之间,向接近上述阀座的阀口的方向对上述针部件施力,
上述节流装置的特征在于,构成为,还具备:
至少一个连通路,其与上述导管的阀座相邻而形成,使该导管的内周部和外周部连通;以及
制动机构,其在上述制冷剂通过上述阀口时,以相对于该针部件的中心轴线沿半径方向向上述导管的内周面挤压上述针部件的主体部的外周面的方式引导上述制冷剂的压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节流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限位部件,其配置于上述针部件与上述导管的另一方的开口端部之间,在上述制冷剂的压力对上述针部件作用的力不超过上述施力部件的作用力的情况下,以在被上述施力部件施力的上述针部件的尖细部与阀口的周缘之间产生间隙的方式对进行抵接的上述针部件的尖细部的前端部进行支撑。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节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制动机构是由形成于上述针部件的主体部的远离中心轴线的位置的平坦面和与该平坦面相对的上述导管的内周面形成的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节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制动机构是由上述针部件的尖细部和形成于上述阀口的周缘的槽形成的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节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制动机构是由形成于上述针部件的尖细部的平坦面和与该平坦面相对的上述阀口的周缘形成的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节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制动机构是沿上述针部件的尖细部的半径方向贯通该尖细部的槽。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节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制动机构是形成于上述针部件的前端的斜面部。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节流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支撑上述施力部件的施力部件支撑部,
在上述针部件向上述施力部件支撑部的弹簧导向部移动了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弹簧导向部的前端和上述针部件的相对的前端抵接。
12.一种冷冻循环***,其特征在于,
具备蒸发器、压缩机及冷凝器,
在配置于上述冷凝器的出口与上述蒸发器的入口之间的配管设置有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11中任一项所述的节流装置。
CN201680012104.1A 2015-02-27 2016-01-07 节流装置及具备该节流装置的冷冻循环*** Active CN1074075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38843A JP6364367B2 (ja) 2015-02-27 2015-02-27 絞り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JP2015-038843 2015-02-27
PCT/JP2016/000062 WO2016136120A1 (ja) 2015-02-27 2016-01-07 絞り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07513A CN107407513A (zh) 2017-11-28
CN107407513B true CN107407513B (zh) 2018-08-24

Family

ID=567881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12104.1A Active CN107407513B (zh) 2015-02-27 2016-01-07 节流装置及具备该节流装置的冷冻循环***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161541B2 (zh)
JP (1) JP6364367B2 (zh)
CN (1) CN107407513B (zh)
WO (1) WO201613612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17914B2 (ja) * 2017-08-28 2021-01-20 株式会社鷺宮製作所 絞り装置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CN115468338B (zh) * 2022-09-02 2023-11-07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节流装置、节流方法和空调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47025A (en) * 1961-08-15 1964-01-22 Sulzer Ag Expansion turbine with a braking device driven thereby
JPS6256878U (zh) * 1985-09-30 1987-04-08
CN102865399A (zh) * 2012-09-11 2013-01-09 浙江盾安禾田金属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膨胀阀
CN103673428A (zh) * 2012-09-24 2014-03-26 株式会社Tgk 组合阀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E307485B (zh) * 1964-12-12 1969-01-07 Flitsch E Firman
JPS5540295U (zh) * 1978-09-09 1980-03-14
US4365746A (en) * 1979-06-20 1982-12-28 Kabushiki Kaisha Toyota Chuo Kenkyusho Swirl injection valve
JPS5990671U (ja) * 1982-12-08 1984-06-19 松下精工株式会社 高圧圧力調整弁
JPS61202765U (zh) * 1985-06-07 1986-12-19
US5901750A (en) * 1996-02-06 1999-05-11 Nartron Corporation Variable flow orifice valve assembly
JP3528433B2 (ja) 1996-06-18 2004-05-17 株式会社日本自動車部品総合研究所 蒸気圧縮式冷凍サイクル
JP4256565B2 (ja) * 2000-03-21 2009-04-22 株式会社ヴァレオサーマルシステムズ 超臨界蒸気圧縮冷凍サイクル装置用高圧制御弁
JP2003329158A (ja) * 2002-05-15 2003-11-19 Saginomiya Seisakusho Inc 電動弁
JP4041406B2 (ja) 2003-01-14 2008-01-30 株式会社不二工機 差圧膨張弁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47025A (en) * 1961-08-15 1964-01-22 Sulzer Ag Expansion turbine with a braking device driven thereby
JPS6256878U (zh) * 1985-09-30 1987-04-08
CN102865399A (zh) * 2012-09-11 2013-01-09 浙江盾安禾田金属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膨胀阀
CN103673428A (zh) * 2012-09-24 2014-03-26 株式会社Tgk 组合阀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161178A (ja) 2016-09-05
WO2016136120A1 (ja) 2016-09-01
CN107407513A (zh) 2017-11-28
US10161541B2 (en) 2018-12-25
JP6364367B2 (ja) 2018-07-25
US20180038511A1 (en) 2018-0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07513B (zh) 节流装置及具备该节流装置的冷冻循环***
JP5971871B2 (ja) 絞り装置
CN106164552B (zh) 节流装置以及具备该节流装置的冷冻循环***
JP6231509B2 (ja) 絞り装置及び冷凍サイクル
JP6356644B2 (ja) 絞り装置及び冷凍サイクル
EP2573489A1 (en) Expansion Valve
CN107148544B (zh) 节流装置及具备该节流装置的冷冻循环***
EP3136024A1 (en) Throttle device
WO2016125512A1 (ja) 絞り装置及び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US10222107B2 (en) Throttle device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system with same
JP6356645B2 (ja) 絞り装置及び冷凍サイクル
CN109564041A (zh) 膨胀阀
EP2980510A1 (en) Expansion valve and cooling cycle device using same
JP6817914B2 (ja) 絞り装置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JP6560387B2 (ja) 絞り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CN109804210B (zh) 节流装置以及冷冻循环***
CN106288548B (zh) 节流装置以及具备该节流装置的冷冻循环***
JP2016142336A (ja) 絞り装置及び冷凍サイクル
EP3569954A1 (en) Expansion valve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provided with same
JP6178374B2 (ja) 絞り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CN106969188A (zh) 一种可自动调节开度的截止阀
CN110392799A (zh) 节流装置及具备该节流装置的冷冻循环***
JP2018063053A (ja) 絞り装置及び冷凍サイクル
JP2006284076A (ja) 四方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