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67089A - 微通道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微通道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67089A
CN107367089A CN201610318160.XA CN201610318160A CN107367089A CN 107367089 A CN107367089 A CN 107367089A CN 201610318160 A CN201610318160 A CN 201610318160A CN 107367089 A CN107367089 A CN 1073670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at tube
hole
channel
heat exchanger
micr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1816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青昊
江俊
虞焕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Dunan Therm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Dunan Therm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Dunan Therm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Dunan Therm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31816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367089A/zh
Priority to US15/594,685 priority patent/US10612866B2/en
Publication of CN1073670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670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2Header boxes; End plates
    • F28F9/026Header boxes; End plates with static flow control means, e.g. with means for uniformly distributing heat exchange media into conduits
    • F28F9/027Header boxes; End plates with static flow control means, e.g. with means for uniformly distributing heat exchange media into conduits in the form of distribution pipes
    • F28F9/0273Header boxes; End plates with static flow control means, e.g. with means for uniformly distributing heat exchange media into conduits in the form of distribution pipes with multiple ho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 F28D1/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 F28D1/04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 F28D1/053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straight
    • F28D1/0535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straight the conduits having a non-circular cross-section
    • F28D1/05366Assemblies of conduits connected to common headers, e.g. core type radiators
    • F28D1/05383Assemblies of conduits connected to common headers, e.g. core type radiators with multiple rows of conduits or with multi-channel cond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2Header boxes; End plat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2Header boxes; End plates
    • F28F9/0219Arrangements for sealing end plates into casing or header box; Header box sub-elements
    • F28F9/0221Header boxes or end plates formed by stacked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2Header boxes; End plates
    • F28F9/0243Header boxes having a circular cross-se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2Header boxes; End plates
    • F28F9/026Header boxes; End plates with static flow control means, e.g. with means for uniformly distributing heat exchange media into conduits
    • F28F9/0278Header boxes; End plates with static flow control means, e.g. with means for uniformly distributing heat exchange media into conduits in the form of stacked distribution plates or perforated plates arranged over end plat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260/00Heat exchangers or heat exchange elements having special size, e.g. microstructures
    • F28F2260/02Heat exchangers or heat exchange elements having special size, e.g. microstructures having microchann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 Geometr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通道换热器。该微通道换热器包括扁管(8)、翅片(9)以及与扁管(8)连通的板型集流管,板型集流管包括扁管槽板(1)、分配板(2)和外侧封板(5),扁管槽板(1)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扁管槽通孔(3),分配板(2)上沿扁管槽通孔(3)的排布方向设置有与扁管槽通孔(3)连通的节流通道(4),外侧封板(5)设置在分配板(2)远离扁管槽板(1)的一侧,外侧封板(5)包括沿节流通道(4)的排布方向延伸的凸起通道(7),凸起通道(7)连通位于同一列上的至少部分节流通道(4)。根据本发明的微通道换热器,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换热器的换热效率较低且换热面积较小的问题。

Description

微通道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组装于空调机、冰箱、热泵等中使用的换热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微通道换热器。
背景技术
现有微通道换热器通常由扁管、翅片以及集流管三大部件组成,其中集流管通常为圆形,主要用于分配和汇集扁管内的制冷剂。
圆形的集流管,由于内部空间较大,会造成其内部的气、液制冷剂发生分离,严重影响制冷剂在扁管内的均匀分配,通常需要增加分液装置(如分液管等)来使得制冷剂均匀分配到每根扁管中去。同时,当限定了微通道换热器迎风尺寸的时候,集流管作为一个非换热单元会占用一定的面积,导致换热区的面积减小,降低了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尤其是当扁管宽度较宽时,集流管的直径也会相应增加,导致成本上升,且换热面积进一步减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微通道换热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换热器的换热效率较低且换热面积较小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扁管、翅片以及与扁管连通的板型集流管,板型集流管包括扁管槽板和分配板,扁管槽板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扁管槽通孔,分配板上设置有将多个扁管槽通孔连通的节流通道;板型集流管还包括外侧封板,外侧封板设置在分配板远离扁管槽板的一侧;外侧封板包括沿节流通道的排布方向延伸的凸起通道,凸起通道连通位于同一列上的节流通道。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分配板与所述扁管槽板之间设置有间隔板,所述间隔板上设置有将所述节流通道与所述扁管槽通孔连通的分配通道(11)。
作为进一步的一种优选,所述扁管槽通孔、所述分配通道和所述节流通道均为单列。
作为进一步的另一种优选,所述扁管槽通孔为双列,所述分配通道为单列,所述节流通道为单列或双列。
作为进一步的另一种优选,所述扁管槽通孔(3)和所述分配通道(11)为双列,所述节流通道为单列或者双列。
作为进一步的另一种优选,所述扁管槽通孔为三列,所述分配通道为单列、双列或三列,所述节流通道为单列、双列或三列。
作为对上述各种实施方式的优选,每一个所述分配通道连通的所述扁管槽通孔的排数相同。
作为对上述各种实施方式的另一种优选,,各所述分配通道与其相邻的所述分配通道连通的所述扁管槽通孔的排数不同。
更进一步地,各所述分配通道与其间隔一排的所述分配通道连通的所述扁管槽通孔的排数相同。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扁管槽通孔为三列,所述分配通道为双列,所述节流通道为单列,所述分配通道的一列与所述扁管槽通孔的两列连通,该列的每个所述分配通道连通至少同一排的两个所述扁管槽通孔,所述分配通道的另一列与所述扁管槽通孔的第三列连通,所述节流通道与所述分配通道的另一列连通。
本发明的微通道换热器,板型集流管包括扁管槽板和分配板,通过将圆形的集流管做成多块板层叠的结构,可以节约空间,降低成本,降低加工难度,降低集流管所占迎风面积的比例,并能够减小非换热单元的面积,提高换热面积在换热器中所占比例,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微通道换热器的第一种扁管槽板的立体结构图;
图2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微通道换热器的第二种扁管槽板的立体结构图;
图3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微通道换热器的第一种分配板的立体结构图;
图4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微通道换热器的第一种分配板的主视图;
图5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微通道换热器的第二种分配板的立体结构图;
图6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微通道换热器的第一种外侧封板的立体结构图;
图7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微通道换热器的第二种外侧封板的立体结构图;
图8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微通道换热器的第二种外侧封板的主视图;
图9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微通道换热器的立体结构图;
图10是根据图9的Q处的放大结构图;
图1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微通道换热器的立体结构图;
图12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微通道换热器的分解结构图;
图13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微通道换热器的分解结构图;
图14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微通道换热器的分解结构图;
图15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微通道换热器的分解结构图;
图16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微通道换热器的分解结构图;
图17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微通道换热器的分解结构图;
图18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微通道换热器的第一种分配板与外侧封板一体化的立体结构图;
图19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微通道换热器的第二种分配板与外侧封板一体化的立体结构图;
图20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的微通道换热器的板型集流管的立体结构图;
图2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的微通道换热器的板型集流管的分解结构图;
图22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实施例的微通道换热器的板型集流管的分解结构图;
图23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实施例的微通道换热器的分解结构图;
图24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微通道换热器的扁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1、扁管槽板;2、分配板;3、扁管槽通孔;4、节流通道;5、外侧封板;6、齿形槽;7、凸起通道;8、扁管;9、翅片;10、间隔板;11、分配通道;12、连接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请参考图1至19,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微通道换热器包括扁管8、翅片9以及与扁管8连通的板型集流管,板型集流管包括扁管槽板1、分配板2和外侧封板5,扁管槽板1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扁管槽通孔3,分配板2上沿扁管槽通孔3的排布方向设置有与扁管槽通孔3连通的节流通道4,外侧封板5设置在分配板2远离扁管槽板1的一侧,外侧封板5包括沿节流通道4的排布方向延伸的凸起通道7,凸起通道7连通位于同一列上的至少部分节流通道4。节流通道4可以起到有效的节流作用,平衡制冷剂流过各个扁管的阻力,使这个阻力尽可能一致,以达到均匀分配的目的,提高制冷剂与扁管8之间的换热效率。
外侧封板5可以对分配板2的远离扁管槽板的外侧形成封挡结构,使得分配板2的结构设计可以更加多样化,降低分配板2的加工难度,并能够有效保证分配板2与扁管槽板1之间形成密封配合,提高制冷剂在分配板2与扁管槽板1之间的流动性能。
本发明的板型集流管,将圆形的集流管做成多块板层叠的结构,可以节约空间,降低成本,降低加工难度,并能够减小非换热单元的面积,提高换热面积在换热器中所占比例,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结合参见图1至图10所示,微通道换热器的扁管槽通孔3可以为单列、双列或者更多列,具体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计。
结合参见图1所示,扁管槽板1的第一种结构为在扁管槽板1上沿长度方向设置一列扁管槽通孔3,该列扁管槽通孔3通过分配板2上的节流通道4相互之间实现连通,使得制冷剂可以在经过分配板2之后平均分配在各个扁管槽通孔3内,并利用各个扁管槽通孔3将制冷剂平均分配在各个扁管中。扁管穿过扁管槽通孔3,通过分配板2上的节流通道4相互之间实现连通,使得制冷剂可以在经过分配板2的分配之后可以均匀的分配到各个穿过扁管槽通孔的扁管中去。
结合参见图2所示,扁管槽板1的第二种结构为在扁管槽板1上沿长度方向设置的双列扁管槽通孔3,两列扁管槽通孔3一一对应地并排设置,具体是指,双列扁管槽通孔3中位于同一排的两个扁管槽通孔3,沿扁管宽度方向上,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位于同一排的两个扁管槽通孔3间隔设置。此种结构可以实现双列扁管的制冷剂收集和分配,可以提高制冷剂的换热效率。
结合参见图3至图5所示,分配板2朝向扁管槽板1的一侧设置有沿分配板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齿形槽6,节流通道4贯通齿形槽6的底板。齿形槽6可以辅助分配板2形成多条的制冷剂流通通道,利用齿形槽6所形成的流通通道的阻力以及节流通道4的阻力变化,可以均衡各扁管的流动阻力,保证制冷剂的均匀分配。同时由于齿形槽6的流通通道水力直径较小,因此气液混合的制冷剂在狭小空间内不易发生分离,进一步有利于制冷剂的均匀分配。
齿形槽6的截面为三角形、梯形、矩形或弧形,齿形槽6的截面也可以为正弦波或余弦波。
节流通道4包括对应扁管槽通孔3设置的分配孔或分配槽。
结合参见图3和图4所示,分配板2的第一种结构为对应第一种扁管槽板1设置的单列分配孔,多个分配孔沿分配板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一个分配孔与扁管槽板1上的扁管槽通孔3一一对应设置,从而使得分配板2通过分配孔可以与每一个扁管槽通孔3均实现连通。当然,每一个分配孔与扁管槽板1上的扁管槽通孔3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节,例如每一个分配孔对应多个扁管槽通孔3设置。
结合参见图5所示,分配板2的第二种结构为对应第二种扁管槽板1设置的双列分配孔,分配孔对应扁管槽通孔3一一对应设置。每一个分配孔与扁管槽板1上的扁管槽通孔3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节,例如每一个分配孔对应多个扁管槽通孔3设置。
当然,由于分配板2通过齿形槽6与扁管槽板1之间形成有流通通道,制冷剂先进入到该流通通道之后才会通过分配孔进行分配,因此分配孔也可以按照需要进行排布,并不与扁管槽板1的扁管槽通孔3一一对应设置。这就使得分配孔的孔间距、孔径以及孔的排数等可以灵活调整,能够设置为更加便于实现制冷剂均匀分配的结构,进一步提高板型集流管的制冷剂平均分配效果。
结合参见图6至图8所示,外侧封板5包括沿节流通道4的排布方向延伸的凸起通道7,凸起通道7连通位于同一列上的节流通道4。
结合参见图6所示,在外侧封板5的第一种结构中,外侧封板5包括一条沿节流通道4的排布方向延伸的凸起通道7,该凸起通道7与第一种分配板2上的节流通道4在宽度上的位置对应,使得节流通道4可以通过凸起通道7连通。
结合参见图7和图8所示,在外侧封板5的第二种结构中,外侧封板5包括两条沿节流通道4的排布方向延伸的凸起通道7,外侧封板5上的两条凸起通道7与第二种分配板2上的两列节流通道4对应设置,使得每一条凸起通道7能够连通其所对应的一列节流通道4。凸起通道7在换热器中可以起到引导制冷剂流入和流出换热器的作用。
具体而言,凸起通道7为从外侧封板5向远离分配板2的方向凸起的弧形凹槽,能够减小制冷剂流动过程中的流动阻力。当然,凸起通道7的形状也可以为矩形或者是三角形等。
结合参见图18和图19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分配板2与外侧封板5是一体成型的,且分配板2包括有节流通道4以及将节流通道4连通的凸起通道7,凸起通道7沿分配板2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作为制冷剂的出口和入口。图14和图15的区别在于,图14的板型集流管适用于单排扁管,图15的板型集流板适用于双排扁管。分配板2上的各节流通道4可以与单排扁管连通,也可以每个节流通道4同时与多排扁管连通。结合参见图15所示,以双排扁管为例,当分配板2上的每个节流通道4都与两排扁管连通时,如果制冷剂通过一个节流通道4进入到该节流通道4与扁管之间所形成的空腔内时,制冷剂会根据各个扁管的需要进行分配,实现制冷剂的按需分配,提高制冷剂的换热效率。节流通道4与扁管之间的连通方式也可以为相邻的节流通道4分别对应不同的扁管数量。
结合参见图9和图10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板型集流管,包括具有单列扁管槽通孔3的扁管槽板1、具有单列分配孔的分配板2以及具有一条凸起通道7的外侧封板,三者贴紧密封组合在一起,制冷剂首先进入凸起通道7内,然后在沿着凸起通道7流动的过程中,通过分配板2的分配孔均匀分配后进入到分配板2的齿形槽6与扁管槽板1所形成的流通通道内,并在该流通通道内流动,由于齿形槽6截面尺寸(水力直径)较小,可有效避免气液分离,
通过齿形槽6的阻力进行充分均匀混合后,通过扁管槽通孔3分配到相应的扁管中进行换热。
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当中,板型集流管也可以包括双列扁管槽通孔3的扁管槽板1、具有双列分配孔的分配板2以及具有两条凸起通道7的外侧封板,或者也可以将分配板2上的节流通道4设置为连通槽,使得一列连通槽连通双列扁管槽通孔3,或者也可以采用其他的组合方式,例如双列扁管槽通孔搭配双列分配孔,然后搭配单条凸起通道。
结合参见图11至图17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分配板2与扁管槽板1之间设置有间隔板10,间隔板10上设置有将节流通道4与扁管槽通孔3连通的分配通道11。分配通道11可以对经过节流通道4进行节流之后所形成的两相制冷剂进行再分配,使得两相制冷剂能够更加均匀地分配在扁管槽板1的各扁管槽通孔3内,从而使得制冷剂能够均匀混合分配,提高制冷剂与扁管之间的换热效率,提高微通道换热器的换热性能。
扁管槽通孔3、分配通道11和节流通道4的配合形式可以为多种,例如扁管槽通孔3、分配通道11和节流通道4均为单列;或者扁管槽通孔3为双列,分配通道11为单列,节流通道4为单列或双列;或者扁管槽通孔3和分配通道11为双列,节流通道4为单列或者双列;或者扁管槽通孔3为三列,分配通道11为单列、双列或三列,节流通道4为单列、双列或三列。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每一个分配通道11连通的扁管槽通孔3的排数相同。
在另外一种实施方式中,各分配通道11与其相邻的分配通道11连通的扁管槽通孔3的排数不同,各分配通道与其间隔一排的分配通道11连通的扁管槽通孔3的排数相同。
结合参见图1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扁管槽通孔3、分配通道11和节流通道4均为单列,每一个分配通道11均对应两排扁管槽通孔3,每个节流通道4对应一个分配通道11设置,此处的节流通道4为节流孔。位于扁管8两端的板型集流管的结构相同,从而形成单排单流程的微通道换热器。
结合参见图1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位于扁管槽通孔3、分配通道11和节流通道4均为单列,位于扁管8第一端的板型集流管每一个分配通道11均对应两排扁管槽通孔3,每个节流通道4对应一个分配通道11设置,此处的节流通道4为节流孔。位于扁管8的另一端的板型集流管的分配通道11为两个,每一个分配通道11对应多排扁管槽通孔3,从而形成单排多流程的微通道换热器。
结合参见图1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扁管槽通孔3和节流通道4均为双列,分配通道11为单列,每一个分配通道11均对应一排或两排扁管槽通孔3,每两个节流通道4对应一个分配通道11设置,此处的节流通道4为节流孔。制冷剂从节流通道4进入到分配通道11之后,在分配通道11内充分混合后进行再次均匀分配,从而能够更加均匀地分配到每个扁管槽通孔3内,进而平均分配到每个扁管8内,提高微通道换热器的整体换热效率。位于扁管8两端的板型集流管的结构相同,从而形成多进多出的微通道换热器。
结合参见图1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扁管槽通孔3为双列,分配通道11和节流通道4均为单列,每一个分配通道11均对应一排或两排扁管槽通孔3,每个节流通道4对应一个分配通道11设置,此处的节流通道4为节流孔。制冷剂从节流通道4进入到分配通道11之后,在分配通道11内充分混合后进行再次均匀分配,从而能够更加均匀地分配到每个扁管槽通孔3内,进而平均分配到每个扁管8内,提高微通道换热器的整体换热效率。位于扁管8两端的板型集流管的结构相同,从而形成单进单出的微通道换热器。
结合参见图15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扁管槽通孔3、分配通道11和节流通道4均为双列,每一列上的各分配通道11对应一列扁管槽通孔3上的一排或者多排扁管槽通孔3,每个节流通道4对应一个分配通道11设置,此处的节流通道4为节流孔。制冷剂从节流通道4进入到分配通道11之后,在分配通道11内充分混合后进行再次分配,从而能够更加均匀地分配到每个扁管槽通孔3内,进而平均分配到每个扁管8内,提高微通道换热器的整体换热效率。位于扁管8两端的板型集流管的结构相同,从而形成多进多出的微通道换热器。在该微通道换热器中,位于同一排的两个分配通道11之间通过隔板隔开,满足两个独立制冷***的制冷剂流路需求,形成并联多***结构。
结合参见图16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扁管槽通孔3和节流通道4均为三列,分配通道11为单列,每一个分配通道11均对应一排或两排扁管槽通孔3,位于同一排的三个节流通道4对应一个分配通道11设置,此处的节流通道4为节流孔。制冷剂从节流通道4进入到分配通道11之后,在分配通道11内充分混合后进行再次均匀分配,从而能够更加均匀地分配到每个扁管槽通孔3内,进而平均分配到每个扁管8内,提高微通道换热器的整体换热效率。位于扁管8两端的板型集流管的结构相同,从而形成单进单出的微通道换热器。
结合参见图17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扁管槽通孔3为三列,分配通道11为双列,节流通道4为单列,分配通道11的第一列与扁管槽通孔3的两列连通,该列的每个分配通道11连通至少同一排的两个扁管槽通孔3,分配通道11的第二列与扁管槽通孔3的第三列连通,节流通道4与分配通道11的另一列连通,此处的节流通道4为节流孔。制冷剂从节流通道4进入到分配通道11之后,从间隔板10上的第二列分配通道11进入到扁管槽板1的第三列扁管槽通孔3,然后经与第三列扁管槽通孔3连通的扁管8后从扁管8另一端的第三列扁管槽通孔3流出,进入到扁管8另一端的间隔板10上的第一列分配通道11内,在该再次分配后,制冷剂进入到与第三列扁管槽通孔3位于同一分配通道11内的第二列扁管槽通孔3,然后经与第二列扁管槽通孔3连通的扁管8后从扁管8第一端的第二列扁管槽通孔3流出,并进入到扁管8第一端的间隔板10上的第一列分配通道11内,然后经第一列分配通道11以及第一列扁管槽通孔3进入到另一端间隔板10上的第二列分配通道11内,经该第二列分配通道11与另一端的分配板2上的节流通道4进入到另一端的凸起通道7内,然后从该凸起通道7内流出,从而形成多排串联的微通道换热器。
扁管槽通孔3、分配通道11和节流通道4也可以通过其他形式组合成为双排串联的微通道换热器、三排并联的微通道换热器、多进单出或者单进多出的微通道换热器等,通过改变间隔板10上的分配通道11和隔板的位置,还可实现多排换热器并联+串联混合的结构形式。
在上述的各实施例当中,凸起通道7的制冷剂进出口管截面积,应该满足汽态制冷剂管截面积≥液态制冷剂的管截面积。
对于凸起通道7的制冷剂进口管截面积与分配板2上所有节流孔或槽的面积之和,应满足:
进口管截面积/节流孔或槽的面积之和≥1;
对于凸起通道7的制冷剂出口管截面积与该管上所有节流孔或槽的面积之和,应满足:
出口管截面积/节流孔或槽的面积之和≤3。
结合参见图20至2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微通道换热器包括扁管8、翅片9以及与扁管8连通的板型集流管,板型集流管包括扁管槽板1和分配板2,扁管槽板1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扁管槽通孔3,分配板2上沿扁管槽通孔3的排布方向设置有与扁管槽通孔3连通的分配通道11,位于同一排的两个扁管槽通孔3对应设置,每一个分配通道11至少连通位于同一排的两个扁管槽通孔3。在本实施例中,并不设置节流通道,而是只设置分配通道11,通过分配通道11实现制冷剂的再分配,从而避免分配出来的制冷剂在板型集流管内发生二次分配,大大提高了微通道换热器对制冷剂的分配性能。
结合参见图20和图21所示,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板型集流管的两列扁管槽通孔3两两为一排一一对应地并排设置,分配板2远离扁管槽通孔3的一侧外设置有外侧封板5,分配通道11为分配槽,分配槽贯通设置在分配板2上,并连通至少一排扁管槽通孔3,外侧封板5封挡在分配槽外侧。制冷剂从同一排的一个扁管槽通孔3处流入分配板2的分配通道11内,然后经该分配通道11进入到同一排的另一个扁管槽通孔3处,并经该另一个扁管槽通孔3进入到相应的扁管中,实现制冷剂的串联流动。每一个分配通道11可以对应一排扁管槽通孔3设置,也可以对应多排扁管槽通孔3设置,从而更好地进行制冷剂的再分配,提高制冷剂均匀分配的效率。
结合参见图2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实施例,板型集流管适用于双列串联的扁管结构,在本实施例中,两列扁管槽通孔3一一对应地并排设置,分配通道11为设置在分配板2朝向扁管槽板1的一侧并沿分配板2的宽度方向延伸的齿形槽6,每一个齿形槽6连通至少一排扁管槽通孔3。在本实施例中,直接通过齿形槽6的底板进行封挡,因此无需设置单独的外侧封板。在本实施例中,齿形槽6的作用在于连通至少同一排的两个扁管槽通孔3,从而使串联的两个扁管相连通。当然,齿形槽6的宽度可以进行调节,以使同一个齿形槽6能够同时实现两排甚至更多排扁管的相互连通,进而实现制冷剂的均匀分配。
结合参见图2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实施例,其与第九实施例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微通道换热器具有三排扁管8,微通道换热器的扁管8一端的板型集流管的结构与第九实施例相同,另一端的板型集流管的结构包括有间隔板10以及一体化的分配板2和凸起通道7,其具体的结构形式可以结合上述的各实施例进行设计。通过此种结构可以方便地实现多排换热器并联+串联混合的结构形式,提高微通道换热器的多样化。
结合参见图2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双排结构的微通道换热器而言,可将扁管及翅片设计成整体式的,即将扁管设计成两列之间带连接筋12的,将翅片设计成双排的宽度,从而提高扁管与翅片成型结构的一体化程度。
本发明的微通道换热器具有如下优点:
1、板型集流管可以节约空间,降低成本,且加工工艺简单。
2、板型集流管内流动通道小,承压能力强,且流动通道减小后,气液制冷剂不易分离,利于制冷剂的均匀分配。
3、通过节流孔的尺寸、形状及其间距的设计,平衡了不同扁管间的流动阻力,并使制冷剂分配更均匀。
4、对于双/多排换热器而言无需额外的连接管路,使得换热器结构变得简单,且将扁管及翅片设计成一个整体,可大大提高生产的组装效率。
5、对于单排换热器多流程而言,无需额外增加隔板,避免了隔板旁通的风险。
6、对于多排串联+并联的结构,可实现制冷剂流路前后截面积不同的需求,以适应制冷剂发生相变后比容的变化,减小流动阻力。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扁管(8)、翅片(9)以及与所述扁管(8)连通的板型集流管,所述板型集流管包括扁管槽板(1)、分配板(2)和外侧封板(5),所述扁管槽板(1)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扁管槽通孔(3),所述分配板(2)上沿所述扁管槽通孔(3)的排布方向设置有与所述扁管槽通孔(3)连通的节流通道(4),所述外侧封板(5)设置在所述分配板(2)远离所述扁管槽板(1)的一侧,所述外侧封板(5)包括沿所述节流通道(4)的排布方向延伸的凸起通道(7),所述凸起通道(7)连通位于同一列上的至少部分所述节流通道(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板(2)朝向所述扁管槽板(1)的一侧设置有沿所述分配板(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齿形槽(6),所述节流通道(4)贯通所述齿形槽(6)的底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通道(4)包括对应所述扁管槽通孔(3)设置的分配孔或分配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扁管槽通孔(3)为单列或者多列,当所述扁管槽通孔(3)为多列时,多列所述扁管槽通孔(3)的宽度相同或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封板(5)与所述分配板(2)一体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板(2)与所述扁管槽板(1)之间设置有间隔板(10),所述间隔板(10)上设置有将所述节流通道(4)与所述扁管槽通孔(3)连通的分配通道(1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扁管槽通孔(3)、所述分配通道(11)和所述节流通道(4)均为单列。
8.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扁管(8)、翅片(9)以及与所述扁管(8)连通的板型集流管,所述板型集流管包括扁管槽板(1)和分配板(2),所述扁管槽板(1)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扁管槽通孔(3),所述分配板(2)上沿所述扁管槽通孔(3)的排布方向设置有与所述扁管槽通孔(3)连通的分配通道(11),位于同一排的两个所述扁管槽通孔(3)对应设置,每一个所述分配通道(11)至少连通位于同一排的两个所述扁管槽通孔(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通道(11)为设置在所述分配板(2)朝向所述扁管槽板(1)的一侧并沿所述分配板(2)的宽度方向延伸的齿形槽(6),每一个所述齿形槽(6)连通至少一排所述扁管槽通孔(3)。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板(2)远离所述扁管槽通孔(3)的一侧外设置有外侧封板(5),所述分配通道(11)为分配槽,所述分配槽贯通设置在所述分配板(2)上,并连通至少一排所述扁管槽通孔(3),所述外侧封板(5)封挡在所述分配槽外侧。
CN201610318160.XA 2016-05-13 2016-05-13 微通道换热器 Pending CN10736708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18160.XA CN107367089A (zh) 2016-05-13 2016-05-13 微通道换热器
US15/594,685 US10612866B2 (en) 2016-05-13 2017-05-15 Micro-channel heat exchange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18160.XA CN107367089A (zh) 2016-05-13 2016-05-13 微通道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67089A true CN107367089A (zh) 2017-11-21

Family

ID=602945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18160.XA Pending CN107367089A (zh) 2016-05-13 2016-05-13 微通道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0612866B2 (zh)
CN (1) CN107367089A (zh)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20355A (zh) * 2018-12-21 2019-03-26 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换热装置及制冷设备
CN110118505A (zh) * 2019-06-19 2019-08-13 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集流管组件及热交换器
CN110470165A (zh) * 2019-09-10 2019-11-19 江苏科菱库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排微通道集管及其使用方法
CN110567312A (zh) * 2019-09-10 2019-12-13 江苏科菱库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微通道集管及其使用方法
CN110806142A (zh) * 2019-09-10 2020-02-18 江苏科菱库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通道集管及其使用方法
CN111721149A (zh) * 2019-03-20 2020-09-29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换热器
CN112033186A (zh) * 2019-06-03 2020-12-04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集管箱、换热器及集管箱的制备方法
WO2020244397A1 (zh) * 2019-06-03 2020-12-10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集管箱、换热器及集管箱的制备方法
CN112066598A (zh) * 2019-06-11 2020-12-1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换热器及空调设备
CN112361663A (zh) * 2020-11-13 2021-02-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2880465A (zh) * 2019-11-29 2021-06-01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集流件及换热器
CN113251829A (zh) * 2021-04-30 2021-08-13 三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换热模块
WO2021170139A1 (zh) * 2020-02-28 2021-09-02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换热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91641B2 (ja) * 2013-10-29 2017-03-0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WO2018078746A1 (ja) * 2016-10-26 2018-05-0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分配器および熱交換器
WO2019193713A1 (ja) * 2018-04-05 2019-10-1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分配器及び熱交換器
EP3875878B1 (en) * 2018-10-29 2022-06-0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Heat exchanger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CN113739610A (zh) * 2021-09-24 2021-12-0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蓄热装置及空调机组
JP7485993B1 (ja) 2023-01-06 2024-05-17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85879A (zh) * 2001-11-15 2005-02-23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热交换器集管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US20090236086A1 (en) * 2006-10-03 2009-09-24 Showa Denko K.K. Heat exchanger
CN103154659A (zh) * 2010-09-29 2013-06-12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
CN103717989A (zh) * 2011-07-28 2014-04-09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
US20140224462A1 (en) * 2011-05-13 2014-08-14 Toshimitsu Kamada Heat exchanger
CN104285121A (zh) * 2012-04-26 2015-01-1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用集管以及具备该热交换器用集管的热交换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382523B1 (ko) * 2000-12-01 2003-05-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마이크로 멀티채널 열교환기의 튜브 구조
JP3647375B2 (ja) * 2001-01-09 2005-05-11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
US7775067B2 (en) * 2004-03-17 2010-08-17 Showa Denko K.K. Heat exchanger header tank and heat exchanger comprising same
AT12048U1 (de) * 2010-03-23 2011-09-15 Stefan Ing Petters Vorrichtung zur übertragung von wärme
JP5796563B2 (ja) * 2011-11-29 2015-10-2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熱交換器
JP5853948B2 (ja) * 2012-12-27 2016-02-0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熱交換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85879A (zh) * 2001-11-15 2005-02-23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热交换器集管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US20090236086A1 (en) * 2006-10-03 2009-09-24 Showa Denko K.K. Heat exchanger
CN103154659A (zh) * 2010-09-29 2013-06-12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
US20140224462A1 (en) * 2011-05-13 2014-08-14 Toshimitsu Kamada Heat exchanger
CN103717989A (zh) * 2011-07-28 2014-04-09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
CN104285121A (zh) * 2012-04-26 2015-01-1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用集管以及具备该热交换器用集管的热交换器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20355A (zh) * 2018-12-21 2019-03-26 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换热装置及制冷设备
CN111721149A (zh) * 2019-03-20 2020-09-29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换热器
CN112033186A (zh) * 2019-06-03 2020-12-04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集管箱、换热器及集管箱的制备方法
WO2020244397A1 (zh) * 2019-06-03 2020-12-10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集管箱、换热器及集管箱的制备方法
CN112066598A (zh) * 2019-06-11 2020-12-1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换热器及空调设备
CN110118505A (zh) * 2019-06-19 2019-08-13 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集流管组件及热交换器
CN110567312A (zh) * 2019-09-10 2019-12-13 江苏科菱库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微通道集管及其使用方法
CN110806142A (zh) * 2019-09-10 2020-02-18 江苏科菱库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通道集管及其使用方法
CN110470165A (zh) * 2019-09-10 2019-11-19 江苏科菱库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排微通道集管及其使用方法
CN112880465A (zh) * 2019-11-29 2021-06-01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集流件及换热器
WO2021170139A1 (zh) * 2020-02-28 2021-09-02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换热器
CN112361663A (zh) * 2020-11-13 2021-02-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3251829A (zh) * 2021-04-30 2021-08-13 三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换热模块
CN113251829B (zh) * 2021-04-30 2022-09-09 三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换热模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612866B2 (en) 2020-04-07
US20170328638A1 (en) 2017-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67089A (zh) 微通道换热器
WO2015180661A1 (zh) 换热器
CN101782297B (zh) 一种热交换器
CN101782298B (zh) 一种热交换器
CN105164491B (zh) 层叠型集管、热交换器以及空调装置
CN107816824A (zh) 热交换器
CN102287970B (zh) 蒸发器
CN102278908A (zh) 微通道换热器
CN106568216A (zh) 制冷***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4188026U (zh) 用于热交换器的标准构件、热交换器型芯以及热交换器
CN102230692A (zh) 具有改善的换热性能的换热器
CN105518411A (zh) 热交换器及空调机
CN101858672A (zh) 具有改善的换热性能的换热器
CN104567113A (zh) 微通道换热器及具有其的冷暖空调器
CN103604254A (zh) 一种内置气液两相流分流结构
CN104913547A (zh) 一种带分液结构的微通道换热器
CN112128858A (zh) 换热器及空调器
CN105180518B (zh) 集流管及具有该集流管的微通道换热器和空调***
CN105650946A (zh)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
CN107764082A (zh)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
CN214120448U (zh)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热泵***
CN203629143U (zh) 平行流换热器
CN105423649A (zh) 微通道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5279532U (zh) 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
CN104654668B (zh) 冷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