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55929A - 一种蓄能式热泵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蓄能式热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55929A
CN107355929A CN201710739782.4A CN201710739782A CN107355929A CN 107355929 A CN107355929 A CN 107355929A CN 201710739782 A CN201710739782 A CN 201710739782A CN 107355929 A CN107355929 A CN 1073559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valve
temperature
energy
liquid med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73978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郝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1073978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355929A/zh
Publication of CN1073559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5592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07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ol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ir-conditioning
    • F24F5/0017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ol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ir-conditioning using cold storage bodies, e.g. ice
    • F24F5/0021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ol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ir-conditioning using cold storage bodies, e.g. ice using phase change material [PCM] for storag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203/00Devices or apparatus used for air treatment
    • F24F2203/02System or Device comprising a heat pump as a subsystem, e.g. combined with humidification/dehumidification, heating, natural energy or with hybrid system
    • F24F2203/021Compression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7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 F25B2313/02741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using one four-way valv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蓄能式热泵装置,包括管路和与所述管路进行热交换的热泵组件,所述管路内循环有液态介质,所述管路的出口处连通有蓄能部,所述蓄能部连通室内的热交换部;所述热泵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部和第二部,所述第一部使得所述液态介质的温度第一次提升或降低,所述第二部使得所述液态介质的温度第二次提升或降低。该装置以期在使用过程中仅需少量电能驱动该装置运行,用电量底,有效减少了用户的经济负担,不会产生环境污染,对液态介质进行二次降温或升温,有效提高了制冷或制热的效率,进而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蓄能式热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泵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蓄能式热泵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居住和办公环境的舒适度。温度成为影响人们居住和办公环境舒适度的重要因素,人们为了保证居住或办公环境的温度需要在居住或办公环境中加装制冷或制暖装置用以保持其环境温度的稳定,进而提高居住或办公环境的舒适度。
一般加装的制冷或制暖的装置为空调、暖气等。但是,使用空调制冷和制暖的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由此,会给用户产生巨额的经济负担;暖气一般为制暖使用,使用暖气制暖时一般采用燃烧可燃物进行热量的获取,该种方式一方面使用成本较高,另一方面燃烧过程产生多种有害物质污染环境。现有技术中也有采用空气能进行制冷或制暖,但是该种方式的能效比低,不能很好的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因此,提供一种蓄能式热泵装置,以期使用过程中减少用户经济负担,避免环境污染,提高制冷或制热的效率,有效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就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蓄能式热泵装置,以期使用过程中减少用户经济负担,避免环境污染,提高制冷或制热的效率,有效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蓄能式热泵装置,包括管路和与所述管路进行热交换的热泵组件,所述管路内循环有液态介质,所述管路的出口处连通有蓄能部,所述蓄能部连通室内的热交换部;所述热泵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部和第二部,所述第一部使得所述液态介质的温度第一次提升或降低,所述第二部使得所述液态介质的温度第二次提升或降低。
优选地,所述第一部内循环有第一工作介质,所述第一部包括有首尾依次连通的第一压缩机、第一阀、第一换热件、第二阀和第二换热件,所述第一工作介质在所述第一部内循环不断发生相变,所述第一换热件使得所述液态介质的温度提升或降低。
优选地,所第一阀控制所述第一部的制冷与制热过程的转换,所述第一阀为四通阀。
优选地,所述第一换热件包括第一热量部、第二热量部和第三热量部,所述第一热量部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一阀,所述第一热量部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二阀,所述液体介质经所述第二热量部使得其温度提升或降低,所述第三热量部连通所述第二部。
优选地,所述第二换热件上固接有风机,所述风机辅助所述第二换热件与空气进行换热。
优选地,所述第一压缩机和所述第一阀之间连通有第三换热件,所述第三换热件连通有储水罐。
优选地,所述第二部内循环有第二工作介质,所述第二部包括有首尾依次连通的第二压缩机、第三阀、第四换热件和第四阀,所述第四阀连通所述第三热量部的进口,所述第二压缩机连通所述第三热量部的出口,所述第二工作介质在所述第二部内循环不断发生相变,所述第四换热件使得所述液态介质的温度提升或降低。
优选地,所述第三阀控制所述第二部的制冷与制热过程的转换,所述第三阀为四通阀。
优选地,所述第四换热件包括第四热量部和第五热量部,所述第四热量部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三阀,所述第四热量部的出口连通所述第四阀,所述液体介质经所述第二热量部后温度第一次提升或降低,经所述第五热量部后温度第二次提升或降低。
优选地,所述管路外侧包裹有阻热材料;所述蓄能部外侧包裹有相变材料。
本发明所提供的蓄能式热泵装置,包括管路和与所述管路进行热交换的热泵组件,所述管路内循环有液态介质,所述管路的出口处连通有蓄能部,所述蓄能部连通室内的热交换部;所述热泵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部和第二部,所述第一部使得所述液态介质的温度第一次提升或降低,所述第二部使得所述液态介质的温度第二次提升或降低。
上述结构中管路中液态介质一般为水或者油,管路为封闭循环回路,管路上安装有循环泵,启动循环泵,液态介质在循环泵的驱动下在管路内进行循环,管路中初始状态的液态介质经过在热泵组件进行热交换使得其温度升高或降低,温度升高或降低的液态介质进入到蓄能部,蓄能部能够保持高温或低温的液态介质的温度,蓄能部连通室内的热交换部,热交换部将冲具有高温或低温的液态介质与室内发生热交换变成低温或高温的液态介质,从而使得室内温度升高或降低。热泵组件包括两个部分,其中管路中的液态介质需要进行两次温度提升或降低,其中第一部和第二部分开设置,两者之间不会发生影响。同时第一部连通电源,需要有开关控制第一部与电源的接通与关闭,在第一部上还具有制热或制冷的转换开关,通过控制转换开关实现第一部制热与制冷之间的转换;第二部也需要连通电源,需要借助开关实现第二部的运行,同样在第二部上也还安装有制热或制冷的转换开关,通过控制转换开关实现第二部制热与制冷之间的转换。当然可以将循环泵、第一部和第二部的控制整合到室内热交换部的控制面板上,通过在控制面板上设置不同的开关实现对不同部件的运行进行控制。
基于上述结构,制热过程为:将第一部和第二部调成制热模式,启动循环泵,液态介质在管路内循环,同时启动第一部和第二部,低温液态介质经管路进入第一部内,第一部通过获取空气热能使其自身温度升高,进入第一部的液态介质与第一部发生热交换,第一部的温度降低,液态介质的温度第一次被升高,继而进入第二部,第二部通过获取空气能使其自身温度升高,进入第二部的液态介质(温度被第一次升高)与第二部发生热交换,第二部的温度降低,液态介质的温度第二次被升高,经过第二部的液态工作介质的温度满足使用需求,进入到蓄能部内,蓄能部内的液态介质通过管路进入到室内的热交换部中,热交换部与室内进行热交换,从而使得室内的温度得到提升,经过热交换部的液态介质的温度降低,再次经过循环泵进入到第一部内进行循环。制冷过程为:将第一部和第二部调成制冷模式,启动循环泵,液态介质在管路内循环,同时启动第一部和第二部,高温液态介质经管路进入第一部内,第一部通过获取空气热能使其自身温度降低,进入第一部的液态介质与第一部发生热交换,第一部的温度升高,液态介质的温度第一次被降低,继而进入第二部,第二部通过获取空气能使其自身温度降低,进入第二部的液态介质(温度被第一次降低)与第二部发生热交换,第二部的温度升高,液态介质的温度第二次被降低,经过第二部的液态工作介质的温度满足使用需求,进入到蓄能部内,蓄能部内的液态介质通过管路进入到室内的热交换部中,热交换部与室内进行热交换,从而使得室内的温度得到降低,经过热交换部的液态介质的温度升高,再次经过循环泵进入到第一部内进行循环。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所提供的蓄能式热泵装置,所述第一部内循环有第一工作介质,所述第一部包括有首尾依次连通的第一压缩机、第一阀、第一换热件、第二阀和第二换热件,所述第一工作介质在所述第一部内循环不断发生相变,所述第一换热件使得所述液态介质的温度提升或降低。基于上述结构,第一工作介质一般为氟利昂,制热过程为:将第一阀调成制热模式,第一工作介质进入第一压缩机前为低温低压气体,经过第一压缩机对其做功后变成高温高压气体,该高温高压气体经过第一阀进入第一换热件进行与液态介质进行热交换,液态介质的温度升高,第一工作介质变成低温高压液体,再经过第二阀变成低温高压液体,再经过第二换热件变成低温低压气体,该低温低压气体再次进入第一压缩机进行循环。制冷过程为:将第一阀调成制冷模式,第一工作介质进入第一压缩机前为低温低压气体,经过第一压缩机对其做功后变成高温高压气体,该高温高压气体进入第二换热件与空气进行热交换变成低温高压液体,再经过第二阀变成低温低压液体,再经过第一换热件与液态介质进行热交换,液态介质的温度降低,第一工作介质变成低温低压气体,经过第一阀后,该低温低压气体再次进入第一压缩机进行循环。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所提供的蓄能式热泵装置,所述第一换热件包括第一热量部、第二热量部和第三热量部,所述第一热量部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一阀,所述第一热量部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二阀,所述液体介质经所述第二热量部使得其温度提升或降低,所述第三热量部连通所述第二部。上述结构中第一换热件为三路六通结构,同时具备三个进口和三个出口,一个进口和一个出口组成一个循环通道,三个通道相对独立但能相互之间实现热传递,三个通道即为第一热量部、第二热量部和第三热量部,第二热量部与管路连通,管路内的液态介质进入第二热量部实现与第一热量部内的第一工作介质热交换,从而实现了液态介质温度的升高或降低,同时第三热量部与第二部连通,通过热交换的作用,有效实现了经过第二热量部的液态介质的温度补偿,使得液态介质温度升高或降低的效果更好。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所提供的蓄能式热泵装置,所述第二部内循环有第二工作介质,所述第二部包括有首尾依次连通的第二压缩机、第三阀、第四换热件和第四阀,所述第四阀连通所述第三热量部的进口,所述第二压缩机连通所述第三热量部的出口,所述第二工作介质在所述第二部内循环不断发生相变,所述第四换热件使得所述液态介质的温度提升或降低。
基于上述结构,第二工作介质一般为氟利昂,制热过程为:将第三阀调成制热模式,第二工作介质进入第二压缩机前为低温低压气体,经过第二压缩机对其做功后变成高温高压气体,该高温高压气体经过第三阀进入第四换热件进行与液态介质进行热交换,液态介质(该液态介质经第一部进行第一次温度提升)的温度升高,第二工作介质变成低温高压液体,再经过第四阀变成低温高压液体,再经过第三热量部变成低温低压气体,该低温低压气体再次进入第二压缩机进行循环。制冷过程为:将第三阀发调成制冷模式,第二工作介质进入第二压缩机前为低温低压气体,经过第二压缩机对其做功后变成高温高压气体,该高温高压气体进入第三热量部与第二热量部内液态介质发生热交换,从而变成低温高压液体,再在经过第四阀变成低温低压液体,再经过第四换热件与液态介质进行热交换,液态介质的温度降低,第二工作介质变成低温低压气体,经过第三阀后,该低温低压气体再次进入第二压缩机进行循环。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所提供的蓄能式热泵装置,所述第三阀控制所述第二部的制冷与制热过程的转换,所述第三阀为四通阀。上述结构中,第三阀为四通阀,该种结构能够有效实现第二部制冷与制热两个过程的转换,而且操作简便。其工作原理为:当四通阀线圈处于断电状态,先导滑阀在右侧压缩弹簧驱动下左移,高压气体进入毛细管后进入右端活塞腔,另一方面,左端活塞腔的气体排出,由于活塞两端存在压差,活塞及主滑阀左移,使排气管与室外机接管相通,另两根接管相通,形成制冷循环;当四通阀线圈处于通电状态,先导滑阀在电磁线圈产生的磁力作用下克服压缩弹簧的张力而右移,高压气体进入毛细管后进入左端活塞腔,另一方面,右端活塞腔的气体排出,由于活塞两端存在压差,活塞及主滑阀右移,使排气管与室内机接管相通,另两根接管相通,形成制热循环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所提供的蓄能式热泵装置,所述第四换热件包括第四热量部和第五热量部,所述第四热量部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三阀,所述第四热量部的出口连通所述第四阀,所述液体介质经所述第二热量部后温度第一次提升或降低,经所述第五热量部后温度第二次提升或降低。上述结构中第四换热件为两路四通结构,同时具备两个进口和两个出口,一个进口和一个出口组成一个循环通道,两个通道相对独立但能相互之间实现热传递,两个通道即为第四热量部和第五热量部,第五热量部与管路连通,管路内的液态介质进入第五热量部实现与第四热量部内的第二工作介质热交换,从而实现了液态介质温度的升高或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蓄能时热泵装置的原理示意图。
其中,1为管路;
2为第一部,21为第三换热件,22为第一压缩机,23为第一阀,24为第二换热件,25为第二阀,26为第一换热件;
3为第二部,31为第二压缩机,32为第三阀,33为第四换热件,34为第四阀;
4为蓄能部;5为储水罐。
具体实施例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请参考图1,图1为蓄能时热泵装置的原理示意图。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所提供的蓄能式热泵装置,包括管路1和与所述管路1进行热交换的热泵组件,所述管路1内循环有液态介质,所述管路1的出口处连通有蓄能部4,所述蓄能部4连通室内的热交换部;所述热泵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部2和第二部3,所述第一部2使得所述液态介质的温度第一次提升或降低,所述第二部3使得所述液态介质的温度第二次提升或降低。
上述结构中管路1中液态介质一般为水或者油,管路1为封闭循环回路,管路1上安装有循环泵,启动循环泵,液态介质在循环泵的驱动下在管路1内进行循环,管路1中初始状态的液态介质经过在热泵组件进行热交换使得其温度升高或降低,温度升高或降低的液态介质进入到蓄能部4,蓄能部4能够保持高温或低温的液态介质的温度,蓄能部4连通室内的热交换部,热交换部将冲具有高温或低温的液态介质与室内发生热交换变成低温或高温的液态介质,从而使得室内温度升高或降低。热泵组件包括两个部分,其中管路1中的液态介质需要进行两次温度提升或降低,其中第一部2和第二部3分开设置,两者之间不会发生影响。同时第一部2连通电源,需要有开关控制第一部2与电源的接通与关闭,在第一部2上还具有制热或制冷的转换开关,通过控制转换开关实现第一部2制热与制冷之间的转换;第二部3也需要连通电源,需要借助开关实现第二部3的运行,同样在第二部3上也还安装有制热或制冷的转换开关,通过控制转换开关实现第二部3制热与制冷之间的转换。当然可以将循环泵、第一部2和第二部3的控制整合到室内热交换部的控制面板上,通过在控制面板上设置不同的开关实现对不同部件的运行进行控制。
基于上述结构,制热过程为:将第一部2和第二部3调成制热模式,启动循环泵,液态介质在管路1内循环,同时启动第一部2和第二部3,低温液态介质经管路1进入第一部2内,第一部2通过获取空气热能使其自身温度升高,进入第一部2的液态介质与第一部2发生热交换,第一部2的温度降低,液态介质的温度第一次被升高,继而进入第二部3,第二部3通过获取空气能使其自身温度升高,进入第二部3的液态介质(温度被第一次升高)与第二部3发生热交换,第二部3的温度降低,液态介质的温度第二次被升高,经过第二部3的液态工作介质的温度满足使用需求,进入到蓄能部4内,蓄能部4内的液态介质通过管路1进入到室内的热交换部中,热交换部与室内进行热交换,从而使得室内的温度得到提升,经过热交换部的液态介质的温度降低,再次经过循环泵进入到第一部2内进行循环。制冷过程为:将第一部2和第二部3调成制冷模式,启动循环泵,液态介质在管路1内循环,同时启动第一部2和第二部3,高温液态介质经管路1进入第一部2内,第一部2通过获取空气热能使其自身温度降低,进入第一部2的液态介质与第一部2发生热交换,第一部2的温度升高,液态介质的温度第一次被降低,继而进入第二部3,第二部3通过获取空气能使其自身温度降低,进入第二部3的液态介质(温度被第一次降低)与第二部3发生热交换,第二部3的温度升高,液态介质的温度第二次被降低,经过第二部3的液态工作介质的温度满足使用需求,进入到蓄能部4内,蓄能部4内的液态介质通过管路1进入到室内的热交换部中,热交换部与室内进行热交换,从而使得室内的温度得到降低,经过热交换部的液态介质的温度升高,再次经过循环泵进入到第一部2内进行循环。
需要指出的是,一般情况下,冬季制暖时,进入第一部2前的液态介质的温度为12℃左右,经过第一部2加热后温度升至60℃左右,再次经过第二部3加热后温度升至80℃左右,该温度能够有效满足室内热交换的需求,从而有效保证室内温度提升的效果;夏季制冷时,进入第一部2前的液态介质的温度为12℃左右,经过第一部2降温后温度降至10℃左右,再次经过第二部3降温后温度降至5℃左右,该温度能够有效满足室内热交换的需求,从而有效保证室内温度降低的效果。蓄能部4能够将被两次加热的液态介质进行蓄能,使其能够将该温度进行保持,蓄能部4与第二部3的连通端设置在蓄能部4的上部,蓄能部4与室内热交换部的连通端设置在其下方,该设置方式能够时刻保持循环的连续性,在蓄能部4内部设置有温度检测部件,该部件与室内热交换部上的控制面板连接,通过显示屏能够实时观察蓄能部4内部的温度;同时蓄能部4的顶部还设置有压力阀,压力阀一般为常闭状态,当蓄能部4内部压力超过安全压力值时,压力阀打开实现泄压,从而保证使用的安全。
该装置以期在使用过程中仅需少量电能驱动该装置运行,用电量底,有效减少了用户的经济负担,不会产生环境污染,对液态介质进行二次降温或升温,有效提高了制冷或制热的效率,进而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进一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部2内循环有第一工作介质,所述第一部2包括有首尾依次连通的第一压缩机22、第一阀23、第一换热件26、第二阀25和第二换热件24,所述第一工作介质在所述第一部2内循环不断发生相变,所述第一换热件26使得所述液态介质的温度提升或降低。基于上述结构,第一工作介质一般为氟利昂,制热过程为:将第一阀23调成制热模式,第一工作介质进入第一压缩机22前为低温低压气体,经过第一压缩机22对其做功后变成高温高压气体,该高温高压气体经过第一阀23进入第一换热件26进行与液态介质进行热交换,液态介质的温度升高,第一工作介质变成低温高压液体,再经过第二阀25变成低温高压液体,再经过第二换热件24变成低温低压气体,该低温低压气体再次进入第一压缩机22进行循环。制冷过程为:将第一阀23调成制冷模式,第一工作介质进入第一压缩机22前为低温低压气体,经过第一压缩机22对其做功后变成高温高压气体,该高温高压气体进入第二换热件24与空气进行热交换变成低温高压液体,再经过第二阀25变成低温低压液体,再经过第一换热件26与液态介质进行热交换,液态介质的温度降低,第一工作介质变成低温低压气体,经过第一阀23后,该低温低压气体再次进入第一压缩机22进行循环。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结构中第一压缩机22一般选用涡旋压缩机,该种压缩机具有以下优点:无往复运动机构,故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零件少(特别是易损件少),可靠性高;力矩变化小、平衡性高、振动小、运转平稳,故操作简便,易于实现自动化;在其适应的制冷量范围内具有较高的效率;噪音低。第一换热件26为冷凝器,冷凝器属于换热器的一种,能把工作介质从气态转变成液态,在相变过程中实现热交换。第二阀25为节流阀,第一工作介质通过第二阀25的控制实现了相变从而有效进入下一工序。第一换热件26为蒸发器,低温的冷凝“液”体通过蒸发器,与外界的空气进行热交换,“气”化吸热,达到制冷。蒸发器主要由加热室和蒸发室两部分组成。加热室向液体提供蒸发所需要的热量,促使液体沸腾汽化;蒸发室使气液两相完全分离。加热室中产生的蒸气带有大量液沫,到了较大空间的蒸发室后,这些液体借自身凝聚或除沫器等的作用得以与蒸气分离,通常除沫器设在蒸发室的顶部。
具体地,所述第一阀23控制所述第一部2的制冷与制热过程的转换,所述第一阀23为四通阀。上述结构中,第一阀23为四通阀,该种结构能够有效实现第一部2制冷与制热两个过程的转换,而且操作简便。其工作原理为:当四通阀线圈处于断电状态,先导滑阀在右侧压缩弹簧驱动下左移,高压气体进入毛细管后进入右端活塞腔,另一方面,左端活塞腔的气体排出,由于活塞两端存在压差,活塞及主滑阀左移,使排气管与室外机接管相通,另两根接管相通,形成制冷循环;当四通阀线圈处于通电状态,先导滑阀在电磁线圈产生的磁力作用下克服压缩弹簧的张力而右移,高压气体进入毛细管后进入左端活塞腔,另一方面,右端活塞腔的气体排出,由于活塞两端存在压差,活塞及主滑阀右移,使排气管与室内机接管相通,另两根接管相通,形成制热循环。
具体地,所述第一换热件26包括第一热量部、第二热量部和第三热量部,所述第一热量部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一阀23,所述第一热量部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二阀25,所述液体介质经所述第二热量部使得其温度提升或降低,所述第三热量部连通所述第二部3。上述结构中第一换热件26为三路六通结构,同时具备三个进口和三个出口,一个进口和一个出口组成一个循环通道,三个通道相对独立但能相互之间实现热传递,三个通道即为第一热量部、第二热量部和第三热量部,第二热量部与管路1连通,管路1内的液态介质进入第二热量部实现与第一热量部内的第一工作介质热交换,从而实现了液态介质温度的升高或降低,同时第三热量部与第二部3连通,通过热交换的作用,有效实现了经过第二热量部的液态介质的温度补偿,使得液态介质温度升高或降低的效果更好。
具体地,所述第二换热件24上固接有风机,所述风机辅助所述第二换热件24与空气进行换热。基于上述结构,第二换热件24与空气进行热传递,在第二换热件24上固接有风机,风机连通有电源,当第二换热件24工作时,风机启动,风机产生的气流加速第二换热件24与空气之间的热传递,有效保证了第一部2的工作效率,通常风机选用转速高,噪音小,可变速的结构。
具体地,所述第一压缩机22和所述第一阀23之间连通有第三换热件21,所述第三换热件21连通有储水罐5。该结构中加装第三换热件21,将第一部2内的余热进行传导出去,避免余热对第一部2产生不良的影响,第三换热件21连通有储水罐5,储水罐5与第三换热件21之间通过管路1连通,管路1内的水通过与第三换热件21进行热传递实现了对水的升温,将升温后的水储存在储水罐5内,有效满足了用户使用热水的需求。
具体理解的是,所述第二部3内循环有第二工作介质,所述第二部3包括有首尾依次连通的第二压缩机31、第三阀32、第四换热件33和第四阀34,所述第四阀34连通所述第三热量部的进口,所述第二压缩机31连通所述第三热量部的出口,所述第二工作介质在所述第二部3内循环不断发生相变,所述第四换热件33使得所述液态介质的温度提升或降低。
基于上述结构,第二工作介质一般为氟利昂,制热过程为:将第三阀32调成制热模式,第二工作介质进入第二压缩机31前为低温低压气体,经过第二压缩机31对其做功后变成高温高压气体,该高温高压气体经过第三阀32进入第四换热件33进行与液态介质进行热交换,液态介质(该液态介质经第一部2进行第一次温度提升)的温度升高,第二工作介质变成低温高压液体,再经过第四阀34变成低温高压液体,再经过第三热量部变成低温低压气体,该低温低压气体再次进入第二压缩机31进行循环。制冷过程为:将第三阀32调成制冷模式,第二工作介质进入第二压缩机31前为低温低压气体,经过第二压缩机31对其做功后变成高温高压气体,该高温高压气体进入第三热量部与第二热量部内液态介质发生热交换,从而变成低温高压液体,再在经过第四阀34变成低温低压液体,再经过第四换热件33与液态介质进行热交换,液态介质的温度降低,第二工作介质变成低温低压气体,经过第三阀32后,该低温低压气体再次进入第二压缩机31进行循环。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结构中第二压缩机31一般选用涡旋压缩机,该种压缩机具有以下优点:1、无往复运动机构,故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零件少(特别是易损件少),可靠性高;2、力矩变化小、平衡性高、振动小、运转平稳,故操作简便,易于实现自动化;3、在其适应的制冷量范围内具有较高的效率;4、噪音低。第四换热件33为冷凝器,冷凝器属于换热器的一种,能把工作介质从气态转变成液态,在相变过程中实现热交换。第四阀34为节流阀,第二工作介质通过第四阀34的控制实现了相变从而有效进入下一工序。第三热量部相对于第二部3的循环来说起到了蒸发器的作用。
具体地,所述第三阀32控制所述第二部3的制冷与制热过程的转换,所述第三阀32为四通阀。上述结构中,第三阀32为四通阀,该种结构能够有效实现第二部3制冷与制热两个过程的转换,而且操作简便。其工作原理为:当四通阀线圈处于断电状态,先导滑阀在右侧压缩弹簧驱动下左移,高压气体进入毛细管后进入右端活塞腔,另一方面,左端活塞腔的气体排出,由于活塞两端存在压差,活塞及主滑阀左移,使排气管与室外机接管相通,另两根接管相通,形成制冷循环;当四通阀线圈处于通电状态,先导滑阀在电磁线圈产生的磁力作用下克服压缩弹簧的张力而右移,高压气体进入毛细管后进入左端活塞腔,另一方面,右端活塞腔的气体排出,由于活塞两端存在压差,活塞及主滑阀右移,使排气管与室内机接管相通,另两根接管相通,形成制热循环
具体地,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所提供的蓄能式热泵装置,所述第四换热件33包括第四热量部和第五热量部,所述第四热量部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三阀32,所述第四热量部的出口连通所述第四阀34,所述液体介质经所述第二热量部后温度第一次提升或降低,经所述第五热量部后温度第二次提升或降低。上述结构中第四换热件33为两路四通结构,同时具备两个进口和两个出口,一个进口和一个出口组成一个循环通道,两个通道相对独立但能相互之间实现热传递,两个通道即为第四热量部和第五热量部,第五热量部与管路1连通,管路1内的液态介质进入第五热量部实现与第四热量部内的第二工作介质热交换,从而实现了液态介质温度的升高或降低。
具体地,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所提供的蓄能式热泵装置,所述管路1外侧包裹有阻热材料;所述蓄能部4外侧包裹有相变材料。上述结构中,管路1外侧包裹有阻热材料,有效避免了管路1与外界发生热传递,从而保证管路1内的液态介质的温度得以保障,该阻热材料一般为岩棉等热传导系数较低的材料,同时蓄能部4外侧包裹有相变材料,避免内部的液体介质与外界发生热传递,起到了阻热的作用,有效保证了内部液态介质的温度。
上述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在本技术领域内,凡是基于本发明技术方案上的变化和改进,不应排除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外。

Claims (10)

1.一种蓄能式热泵装置,包括管路(1)和与所述管路(1)进行热交换的热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1)内循环有液态介质,所述管路(1)的出口处连通有蓄能部(4),所述蓄能部(4)连通室内的热交换部;
所述热泵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部(2)和第二部(3),所述第一部(2)使得所述液态介质的温度第一次提升或降低,所述第二部(3)使得所述液态介质的温度第二次提升或降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能式热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2)内循环有第一工作介质,所述第一部(2)包括有首尾依次连通的第一压缩机(22)、第一阀(23)、第一换热件(26)、第二阀(25)和第二换热件(24),所述第一工作介质在所述第一部(2)内循环不断发生相变,所述第一换热件(26)使得所述液态介质的温度提升或降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能式热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23)控制所述第一部(2)的制冷与制热过程的转换,所述第一阀(23)为四通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蓄能式热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件(26)包括第一热量部、第二热量部和第三热量部,所述第一热量部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一阀(23),所述第一热量部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二阀(25),所述液体介质经所述第二热量部使得其温度提升或降低,所述第三热量部连通所述第二部(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蓄能式热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件(24)上固接有风机,所述风机辅助所述第二换热件(24)与空气进行换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蓄能式热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缩机(22)和所述第一阀(23)之间连通有第三换热件(21),所述第三换热件(21)连通有储水罐(5)。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蓄能式热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3)内循环有第二工作介质,所述第二部(3)包括有首尾依次连通的第二压缩机(31)、第三阀(32)、第四换热件(33)和第四阀(34),所述第四阀(34)连通所述第三热量部的进口,所述第二压缩机(31)连通所述第三热量部的出口,所述第二工作介质在所述第二部(3)内循环不断发生相变,所述第四换热件(33)使得所述液态介质的温度提升或降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蓄能式热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阀(32)控制所述第二部(3)的制冷与制热过程的转换,所述第三阀(32)为四通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蓄能式热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换热件(33)包括第四热量部和第五热量部,所述第四热量部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三阀(32),所述第四热量部的出口连通所述第四阀(34),所述液体介质经所述第二热量部后温度第一次提升或降低,经所述第五热量部后温度第二次提升或降低。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能式热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1)外侧包裹有阻热材料;所述蓄能部(4)外侧包裹有相变材料。
CN201710739782.4A 2017-08-25 2017-08-25 一种蓄能式热泵装置 Pending CN10735592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39782.4A CN107355929A (zh) 2017-08-25 2017-08-25 一种蓄能式热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39782.4A CN107355929A (zh) 2017-08-25 2017-08-25 一种蓄能式热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55929A true CN107355929A (zh) 2017-11-17

Family

ID=602901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739782.4A Pending CN107355929A (zh) 2017-08-25 2017-08-25 一种蓄能式热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355929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98005A1 (ja) * 2009-02-25 2010-09-02 株式会社岩谷冷凍機製作所 2元式ヒートポンプ及び冷凍機
WO2012060164A1 (ja) * 2010-11-04 2012-05-10 サンデン株式会社 ヒートポンプ式暖房装置
EP2522934A2 (en) * 2011-05-09 2012-11-14 LG Electronics, Inc. Heat storing apparatus having cascade cycle and control process of the same
CN203274348U (zh) * 2013-05-16 2013-11-06 王全龄 一种超低温双回路热泵空调热水机
EP2674698A1 (de) * 2012-06-14 2013-12-18 Cadena Systems AG Wärmepumpenanlag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98005A1 (ja) * 2009-02-25 2010-09-02 株式会社岩谷冷凍機製作所 2元式ヒートポンプ及び冷凍機
WO2012060164A1 (ja) * 2010-11-04 2012-05-10 サンデン株式会社 ヒートポンプ式暖房装置
EP2522934A2 (en) * 2011-05-09 2012-11-14 LG Electronics, Inc. Heat storing apparatus having cascade cycle and control process of the same
EP2674698A1 (de) * 2012-06-14 2013-12-18 Cadena Systems AG Wärmepumpenanlage
CN203274348U (zh) * 2013-05-16 2013-11-06 王全龄 一种超低温双回路热泵空调热水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98184B (zh) 一种热管热泵复合***
CN207688325U (zh) 三冷源空调机组
CN101294727A (zh) 变频式空调器室外机电器控制盒降温旁通结构
CN101749812A (zh) 多功能空调***
CN106679236A (zh) 一种冷热蓄能式多功能热泵***
CN2502190Y (zh) 四季节能冷暖空调热水装置
CN106225280A (zh) 一种制冷或热泵***以及一种压缩冷凝机组
CN208382621U (zh) 一种空气源燃气热泵机组
CN203595314U (zh) 多联机***
CN102759159B (zh) 一种热管热泵复合***
CN202928016U (zh) 一种用于泳池节能除湿空调的控制***
CN201212721Y (zh) 一种空调全热回收机组
CN103307674A (zh) 空气源热泵结合小温差换热末端的热泵空调***
CN104374020A (zh) 水源热泵空调***
CN201508003U (zh) 一种多元土壤源水-水热泵空调***
CN203024477U (zh) 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热水三联供机组
CN204227620U (zh) 小型空调复合空气能热泵装置
CN101382354A (zh) 双功效全天候高温水-水热泵热水机组
CN204254925U (zh) 换热***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2581595U (zh) 热水机室外机和热水机***
CN107355929A (zh) 一种蓄能式热泵装置
CN204987326U (zh) 热管空调一体式换热***
CN205048943U (zh) 新型除湿热泵烘干机组
CN201429275Y (zh) 空气源采暖、空调、热水三用机
CN105115185B (zh) 多功能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