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99066A - 一种含油污泥的微生物降解液的制备方法以及降解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油污泥的微生物降解液的制备方法以及降解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99066A
CN107299066A CN201710476370.6A CN201710476370A CN107299066A CN 107299066 A CN107299066 A CN 107299066A CN 201710476370 A CN201710476370 A CN 201710476370A CN 107299066 A CN107299066 A CN 1072990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gradation
oily sludge
liquid
microflora
culture med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7637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99066B (zh
Inventor
韩卓
赵金刚
袁新
席琦
周国明
郭爱洪
马文翠
赵俊凤
李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Technology Inspection Center of Sinopec Shengli Oilfield Co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Technology Inspection Center of Sinopec Shengli Oilfield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Technology Inspection Center of Sinopec Shengli Oilfield Co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to CN20171047637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299066B/zh
Publication of CN1072990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990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990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990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00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opagating, maintaining or preserving microorganisms or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eparing or isolating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microorganism;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20Bacteria;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1/00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 C02F11/02Biological treat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30Organic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30Organic compounds
    • C02F2101/32Hydrocarbons, e.g. oil
    • C02F2101/327Poly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Zoolog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Vir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油污泥的微生物降解液的制备方法以及降解处理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配制微生物菌群第一培养基;S2:将复合微生物菌群在步骤S1的所述第一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得到第一菌群降解液;S3:配制微生物菌群第二培养基;S4:将所述第一菌群降解液接种于所述第二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得到第二菌群降解液;S5:使用所述第二菌群降解液来降解含油污泥,完成微生物降解处理。所述方法通过独特的微生物菌群选择、培养方法择和降解工艺操作等多个技术特征的综合组合和协同,从而取得了良好的降解效果,在环境治理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工业化生产潜力。

Description

一种含油污泥的微生物降解液的制备方法以及降解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油污泥的处理方法,更特别地涉及一种含油污泥的微生物降解处理方法,属于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与治理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长达几十年的石油开采和原油加工,在石油勘探、开采、加工、运输、使用等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产生含油污泥。这些含油污泥中,都含有大量的烷烃、芳香烃、沥青质、非烃化合物等多种污染物,从而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土壤和地下水的影响最为显著。因此,如何在合理利用的同时,对含油污泥进行处理,是目前环境保护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研究课题。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处理手段就是微生物降解处理,该方法相对于其它的处理方法有着更显著的优势,例如无害化、无需掩埋和焚烧等等,对环境的影响最小。正是基于此种考虑,人们对于微生物降解处理含油污泥进行了大量的深入研究,并取得了诸多成果,例如:CN1357617A公开了一种石油中稠油污染土壤降解菌及使用方法,其属真菌,名为镰刀菌属(Fcusarium Lk.),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 No.: 0498),使用方法为将上述菌液按2-4%接菌量投加到稠油污染土壤里,再加入氮、磷,控制碳:氮:磷的比例在100:5-10:0.5-5范围内,保持湿度15-25%,温度25-35℃ , pH为6-7,定时翻动至降解标准。它降解力强,速率快、易于繁殖培养。CN101066829A公开了一种含油污泥无害化生物综合降解方法,首先,按照砂土:植物纤维:有机肥料=1:1:1的比例,充分混合,制备发酵辅料备用。同时,由专门的科研机构对含油污泥中存在的石油烃降解菌群进行提纯、扩繁,制成石油烃降解菌剂(要求有效菌种不少于12 × 109个/g)。第一步,堆腐。即把发酵 辅料和含油污泥按照1:1的比例充分混合,在进行了地面防渗处理的 场地上堆置,人工压实。在地温≥ 15℃的天气中,堆腐10天。第二步,微生物降解:将已经完成堆腐的含油污泥按厚30 cm摊铺,以堆腐后含油污泥的实际重量的1%投放菌剂,搅拌均匀。每天早晚喷水一次。每三天翻耕一次。至少持续30天以上,直至以肉眼判断土色转为黄褐色,且没有原油气味。第三步,植物促进分解。在完成了前两个步骤的含油污泥上面种植本地适宜的植物品种,如高羊茅、早熟禾、玉米等,其目的是利用植物 根系进一步对含油污泥中的有害成分进行吸收分解,最终达到国家有关规定的排放标准。CN101603018A公开了一种降解石油、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生态菌制剂及其制备方法。降解石油、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生态的菌制剂是由巨大芽孢杆菌、荧光假单胞菌、粪链球菌和热带假丝酵母经优化组合组成的复合菌群,其中各组分的配比是1-2:1:1:0.5-1,其积极效果在于:菌制剂施入土壤后能很快形成微生态优势菌群。若加入相对于土壤表土(耕种层,约15-20 cm)重的2-5%菌剂,三个月内除油率大于75%(二氯甲烷回流提取,重量法)菌制剂的有效菌落数高,适应性强,对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作用。CN102464438A公开了一种利用微生物降解井场含油污泥的方法;从黄土塬区油田井场含油污泥中通过培养、分离、筛选、驯化、诱变,得到绿脓杆菌、藤黄微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琼氏不动杆菌4种降解菌,按照重量比为1:1:1:1混合为含油污泥降解微生物菌群;初始pH值=6,碳氮重量比等于100:3,碳磷重量比等于1000:0.6,实验室在72 h内,投加混合菌的处理体系中石油类的质量浓度从17214 mg/kg降至1257 mg/kg,降解率为92.7%;在井场对初始含油率为10.55%的含油污泥经过56天的处理试验,石油类物质去除率可达89.1%,处理效果明显。CN102485673A公开了一种适合提高油田含油污泥生物降解率的微生物营养配方:在每升质量浓度为500-700 ppm的氯化铵溶液中按质量浓度添加以下物质:氮含量:500-700 ppm、磷含量:100-120ppm、钾含量: 50-90ppm、镁含量:10 ppm、钙含量8-12 ppm、硫含量:15 ppm、锰含量:1-4 ppm、铁含量:1 ppm、铜含量:0.5 ppm、非离子型表明活性剂:1250 ppm、钴含量:5-10 ppm、锌含量: 5-10 ppm、硼含量:5-10 ppm和钼含量:5-10 ppm;使用其进行含油污泥处理,含油率可降至0.3%以下,实现达标排放。CN104450597A公开了一种石油降解菌固体菌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石油降解菌的筛选、驯化、 2、制备种子培养液、 3、固体菌剂的发酵、 4、堆制产品干燥、粉化、计量、包装。取得以下了效果: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山梨酯-80作为增溶剂,能够提高石油的溶解效果。本发明专利所用固体发酵原料易得、工艺较简单,固体菌剂含有大量碳素及营养元素,为细菌生长提供更合适的基质,对微生物亲和力强,固定化效率高。提高所投加微生物与土著微生物的竞争力和降解效率。固体菌剂便于运输和农业操作,适用于石油污染土壤的大规模原位生物修复。CN102533578A公开了一种多环芳烃降解微生物菌剂,其由浅黄分枝杆菌P6、微嗜酸寡营养单胞菌P56等2种菌株组成。所述菌剂具有降解土壤和污水多种多环芳烃的能力,具有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显著效果,其在溶液中降解(芘和荧蒽)多环芳烃的能力为90%以上, 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CN102745821A公开了一种用于污泥减量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复合微生物菌剂是由含有脱氮假单胞菌、珊瑚诺卡氏菌、产朊假丝酵母、类球红细菌和酱油曲霉经发酵制成的液体菌剂。利用微生物菌群之间的互生作用,形成一个所需各种酶活性都很高的生物降解体系,能有效破坏和分解活性污泥中死亡或衰老的菌体,同时能够分解有机物,在不影响出水水质的情况下,通过对污泥的过程减量达到减少剩余污泥的发生量。使用该复合微生物菌剂在不需较大改变现行污水处理工艺的前提下,使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泥减量率达到30-70%。降低污泥处理的综合运行成本,在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方面都有重大的意义。CN103567220A公开了一种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原位修复方法,其步骤为: 1、菌群培养; 2、菌群激活; 3、微生物生长加速剂配制; 4、营养液配制; 5、生物表面活性剂配制; 6、初投; 7、修复。所述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原位修复方法中,由石油微生物降解菌群、微生物生长加速剂作、生物表面活性剂为主要成分,又补充了一定的微生物营养素,在向土壤中投入优选石油微生物转化菌群的同时,增加微生物生长加速剂促使其高速繁殖,从而极大提高了土壤中石油元素的转化与降解效率,解决了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原位修复方法中的时间长、见效慢的问题,使微生物原位修复技术成为可靠、高效、可操作的石油污染土壤治理手段。CN103667058A公开了一种降解油泥中含氯多环芳烃的微生物组合物及其处理方法,该微生物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比的微生物:少动鞘氨醇单胞菌:鞘氨醇单胞菌:寡营养解环菌为1:0.5-1.5:0.5-1.5。还提供利用降解油泥中含氯多环芳烃的微生物组合物进行污染土壤的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给含油污泥添加微生物菌剂及营养液,处理后至含油率小于0.5%。该方法从降解多环芳烃和杂环类物质出发,分离和培养了对这类环境毒性物质具有明显作用的三种微生物,研究了这类微生物发挥降解活性所需的必要的营养成分,提高其对多环芳烃和 杂环类物质的降解效果。CN103755039A公开了一种微生物复合菌剂在处理石化污水污泥中的应用。具体为:1、制备生物载体:在聚亚苯基氧化物中加入戊二醛悬浮搅拌,洗涤后加入含CaCl2的PBS缓冲液静置; 2、微生物复合菌剂的扩大培养; 3、将步骤2得到的扩大培养后的微生物复合菌剂放入步骤1制备的生物载体中; 4、将步骤3得到的载有微生物复合菌剂的生物载体加入石化污水中,微生物复合菌剂继续增值至稳定期,在生物载体表面形成生物膜,进行新陈代谢,吸附、吸收、消化、分解石化污水和污泥中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使之转化成为稳定的无害化物质。通过研究发现,该微生物复合菌剂能很好处理石化污水污泥。CN104031870A公开了一种微生物复合菌剂,并涉及所述微生物复合菌剂与生物表面活性剂组成的联合修复剂,以及所述微生物复合菌剂和所述联合修复剂在修复石油污染土壤中的应用,属于石油污染土壤或含油污泥修复技术领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降解石油污染土壤或含油污泥中的TPH污染物,尤其是正构烷烃、藿烷和芳香烃的微生物复合菌剂,同时提供该微生物复合菌剂与生物表面活性剂联合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方法。CN106190891A公开了一种基于过硫酸钠复合物氧化与微生物菌群生物强化联合处理重度石油污染土壤或油泥的方法,先利用过硫酸钠复合物作为氧化剂与表面活性剂配合使用对污染土壤或油泥进行氧化处理,之后连续两次接入芽孢杆菌(Bacillus sp.)和枝顶孢霉菌(Acremoniumsp.Y0997)或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sp.F0996)的混合菌群,通过化学氧化与真菌-细菌菌群生物序列强化联合对土壤或油泥进行强化联合处理,可显著提高了重度石油污染土壤或油泥的降解效率,并可大大缩短修复周期。如上所述,虽然人们研发了微生物降解处理含油污泥的方法,但对于新型的微生物降解处理方法,仍存在继续研究的必要和需求,这不但是目前含油污泥领域的一个研究重点和热点,更是本发明得以完成的动力所在和基础所倚。
发明内容
为了研发新型的含油污泥微生物降解处理方法,本发明人从实际应用出发,对此方法进行了大量的深入研究,在付出了创造性劳动后,从而完成了本发明,即一种含油污泥的微生物降解液的制备方法以及降解处理方法,其提高了微生物降解处理含油污泥的技术效果。首先本发明给出一种含油污泥的微生物降解液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配制微生物菌群第一培养基;配置步骤如下:
S1-1:将4-6g酵母提取物、1-2g牛肉膏、 1-2g精氨酸、8-12g蛋白胨、8-12g氯化钠、1-3g麦芽糖、4-5g碳酸钠、2-4g琼脂和8-9g氯化铵溶解于1000 ml 温度为 60-70℃的去离子水中,充分搅拌,得到混合液I;S1-2:向所述混合液I中,加入微量元素,然后充分混合,从而得到所述微生物菌群第一培养基;S2:将复合微生物菌群在步骤 S1 的所述第一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得到第一菌群降解液;
所述复合微生物菌群配置步骤如下:
S2-1:将抗辐射不动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洛菲不动杆菌、琼氏不动杆菌、扁桃假单胞菌和分支节杆菌按照重量比 1:1-2:0.3-0.7:1-1.4:1:2-3 进行混合,从而得到复合微生物菌群;
S3:配制微生物菌群第二培养基;配置步骤如下:
S3-1:向步骤 S1-1 得到的所述混合液 I 中加入 1-2 g 牛肉浸膏和4-6 g 蛋白胨,充分搅拌,得到混合液 II;S3-2:向所述混合液 II 中,加入微量元素,然后充分混合,从而得到所述微生物菌群第二培养基;S4:将所述第一菌群降解液接种于所述第二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得到第二菌群降解液即所述的含油污泥的微生物降解液。
在所述步骤S1-1中,酵母提取物、牛肉膏、蛋白胨和琼脂等都是非常公知的物质,可通过多种商业渠道购买获得,在此不再进行详细描述。
在所述步骤 S2-1 中,所述 6 种微生物菌即抗辐射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radioresisten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洛菲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lwoffii)、琼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junii)、扁桃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mygdale)和分支节杆菌(Arthrobacter ramosus)均为非常公知的微生物菌,在此不再一一进行赘述。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步骤S1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1:将5g酵母提取物、1.5g牛肉膏、 1.5g精氨酸、10g蛋白胨、10g氯化钠、2g麦芽糖、4.5g碳酸钠、3g琼脂和8.5g氯化铵溶解于1000 ml 温度为 60-70℃的去离子水中,充分搅拌,得到混合液I;
S1-2:向所述混合液I中,加入微量元素水溶液,所述混合液I与所述微量元素水溶液的体积比为40:1,然后充分混合,从而得到所述微生物菌群第一培养基;所述微量元素水溶液是0.1g 钼酸钠、 0.08g硝酸铝、0.04g葡萄糖酸锌、0.02g氯化锌、0.07g硫酸铜、0.01g硼酸、0.12g硝酸镁、0.02g氯化铜、0.05g氯化钴、0.03g氯化锰、0.08g硫酸亚铁、0.02g氯化锡和0.06g氯化钾溶解于1000 ml 蒸馏水中而得到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步骤S2具体中培养步骤如下:
S2-2:将所述复合微生物菌群加入到步骤 S1 的微生物菌群第一培养基中,在 28-32℃ 下振荡培养 20-24 小时,从而得到第一菌群降解液。
进一步优选的,在所述步骤 S2中,按重量克(g)计的所述复合微生物菌群与按体积毫升(ml)计的所述微生物菌群第一培养基的比为 1:3000-4000;例如可为 1:3000、 1:3500 或 1:4000。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步骤 S3 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3-1:向步骤 S1-1 得到的所述混合液 I 中加入 1.5 g 牛肉浸膏和5 g 蛋白胨,充分搅拌,得到混合液II;S3-2:向所述混合液 II 中,加入微量元素水溶液,所述混合液II与所述微量元素水溶液的体积比为 20:1,然后充分混合,从而得到所述微生物菌群第二培养基;所述微量元素水溶液是0.1g 钼酸钠、 0.08g硝酸铝、0.04g葡萄糖酸锌、0.02g氯化锌、0.07g硫酸铜、0.01g硼酸、0.12g硝酸镁、0.02g氯化铜、0.05g氯化钴、0.03g氯化锰、0.08g硫酸亚铁、0.02g氯化锡和0.06g氯化钾溶解于1000 ml 蒸馏水中而得到的。
也即:在步骤S3-1中,相对于步骤S1,增大所加入牛肉浸膏和蛋白胨的用量,使得所得混合液II中的牛肉浸膏是混合液I中的两倍,而蛋白胨是混合液I中的1.5倍。也即:在步骤S3-2中,相对于步骤S1 (具体是步骤S1-2),增大所加入微量元素水溶液的用量,使得其加入量为步骤S1-2中加入量的两倍。发明人发现,如此增大肉牛浸膏和蛋白胨的含量后,可以取得更好的技术效果,应该是此时微生物的增殖需要更多的营养物质,以及如此的增大含量可以更适应和促进微生物的增殖繁育和增大活菌率,从而取得了更好的技术效果。而在步骤 S3-2 中,同样地将所述微量元素水溶液的用量增大为步骤 S1-2 中的两倍,如此也取得了更好的技术效果。应该是此时微量元素的含量增大,可进一步促进微生物菌群的增殖繁育和增大活菌率。其中,在所述步骤 S1 和 S3 中,混合液 I 和混合液 II 中的“I”和“II”仅仅是用来指代各个步骤的混合液而已,并不具有特定的具体含义(仅仅为代号而已)。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步骤 S4 具体为:室温下,按照 1:40-46 的体积比,将所述第一菌群降解液加入到所述第二培养基中,并在搅拌下以 1℃ /分钟的升温速率升温至 38-40℃ ,在该温度下振荡培养 5-6 小时,然后再以0.4-0.6℃/分钟的升温速率升温至48 ±1℃,并在该温度下培养 100-120分钟,从而得到所述第二菌群降解液即含油污泥的微生物降解液。
接着本发明给出由上述制备方法得到的含油污泥的微生物降解液的降解处理方法,将所述第二菌群降解液加入到含油污泥中进行微生物降解处理。
进一步的,上述降解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5:使用所述第二菌群降解液来降解含油污泥,完成微生物降解处理;具体如下:
S5-1:将所述第二菌群降解液用去离子水稀释至 10-15 倍,得到菌群降解稀释液;
S5-2:将所述菌群降解稀释液加入到含油污泥中,在温度 40-50℃ 下,充分搅拌降解10-20 天,从而完成含油污泥的微生物降解处理。
在所述步骤 S5-1 中,所述第二菌群降解液用去离子水稀释至 10-15 倍,例如稀释至 10 倍、 11 倍、 12 倍、 13 倍、 14 倍或 15 倍。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步骤S5-2中,所述菌群降解稀释液加入到含油污泥中时还同时加入复合助剂,所述复合助剂为质量比 1:8-10 的藻蛋白糖脂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混合物。
进一步优选的,在所述步骤 S5-2 中,以体积毫升(ml)计的所述菌群降解稀释液与以干重计且以质量克(g)计的含油污泥的比为 100:20-30,即将每 100 ml菌群降解稀释液中加入到以干重计为 20-30 g的含油污泥中,例如可加入到 20 g、 25 g 或 30 g 以干重计的含油污泥中。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复合助剂与以干重计的含油污泥的质量比为 1:80-120,例如可为 1:80、 1:90、 1:100、 1:110 或 1:120。
其中,在所述步骤 S5-2 中,所述含油污泥的计算基准是以干重计的含油污泥(即质量百分含水量低于 2%的干燥污泥)。也即,与所述菌群降解稀释液和复合助剂进行用量对比的含油污泥,是先将其换算为质量百分含水量低于 2%的干燥污泥(先将含油污泥充分干燥至质量百分含水量低于 2%,以此作为计算基准),然后进行用量对比。
如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油污泥的微生物降解液的制备方法以及降解处理方法,所述方法通过独特的微生物菌群选择、培养方法选择和降解工艺操作等多个技术特征的综合组合和协同,从而取得了良好的降解效果,在环境治理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工业化生产潜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这些例举性实施方式的用途和目的仅用来例举本发明,并非对本发明的实际保护范围构成任何形式的任何限定,更非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局限于此。
微量元素水溶液的制备用电子天平分别称取 0.1g钼酸钠、0.08g硝酸铝、0.04g葡萄糖酸锌、 0.02g氯化锌、0.07g硫酸铜、0.01g硼酸、0.12g硝酸镁、0.02g氯化铜、0.05g氯化钴、0.03g氯化锰、0.08g硫酸亚铁、0.02g氯化锡和0.06g氯化钾,然后将上述各种物质加入到 1000ml蒸馏水中,充分搅拌溶解完全,从而得到微量元素水溶液。除非另有规定和说明,否则在如下的所有实施例和对比例中,所使用的微量元素水溶液均是上述制备得到的微量元素水溶液。以及所有的室温均为 25℃ 。 实施例 1 S1:配制微生物菌群第一培养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1:将 5 g 酵母提取物、 1.5 g 牛肉膏、 1.5 g 精氨酸、 10 g 蛋白胨、 10 g 氯化钠、 2 g 麦芽糖、 4.5 g 碳酸钠、 3 g 琼脂和 8.5 g 氯化铵溶解于 1000ml 温度为 65℃ 的去离子水中,充分搅拌,得到混合液 I;S1-2:向所述混合液 I 中,加入微量元素水溶液,所述混合液 I与所述微量元素水溶液的体积比为 40:1,然后充分混合,从而得到所 述微生物菌群第一培养基。S2:将复合微生物菌群在步骤 S1 的所述第一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得到第一菌群降解液,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2-1:将抗辐射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radioresisten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洛菲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lwoffii)、琼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junii)、扁桃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mygdale)和分支节杆菌(Arthrobacter ramosus)按照重量比 1:1.5:0.5:1.2:1:2.5 进行混合,从而得到复合微生物菌群;S2-2:将所述复合微生物菌群加入到步骤S1 的微生物菌群第一培养基中(按重量克(g)计的所述复合微生物菌群与按体积毫升(ml)计的所述微生物菌群第一培养基的比为 1:3500),在 30℃ 下振荡培养 22小时,从而得到第一菌群降解液。S3:配制微生物菌群第二培养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3-1:向步骤 S1-1得到的所述混合液 I 中加入 1.5 g 牛肉浸膏和5 g 蛋白胨,充分搅拌,得到混合液 II;S3-2:向所述混合液II中,加入微量元素水溶液,所述混合液II与所述微量元素水溶液的体积比为20:1,然后充分混合,从而得到所述微生物菌群第二培养基。S4:将所述第一菌群降解液接种于所述第二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得到第二菌群降解液,具体为:室温下,按照 1:43的体积比,将所述第一菌群降解液加入到所述第二培养基中,并在搅拌下以 1 / ℃ 分钟的升温速率升温至 39℃ ,在该温度下振荡培养 5.5 小时,然后再以 0.5 / ℃ 分钟的升温速率升温至48℃ ,并在该温度下培养 110 分钟,从而得到所述第二菌群降解液。S5:使用所述第二菌群降解液来降解含油污泥,完成微生物降解处理,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5-1:将所述第二菌群降解液用去离子水稀释至 12.5 倍,得到菌群降解稀释液;S5-2:将所述菌群降解稀释液和复合助剂(为质量比 1:9 的藻蛋白糖脂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混合物)加入到含油污泥中(以体积毫升(ml)计的所述菌群降解稀释液与以干重计且以质量克(g)计的含油污泥的比为 100:25,所述复合助剂与以干重计的含油污泥的质量比为1:100),在温度 45℃ 下,充分搅拌降解 15 天,从而完成含油污泥的微生物降解处理。 实施例 2 S1:配制微生物菌群第一培养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1:将 5 g 酵母提取物、 1.5 g 牛肉膏、 1.5 g 精氨酸、 10 g 蛋白胨、 10 g 氯化钠、 2 g 麦芽糖、 4.5 g 碳酸钠、 3 g 琼脂和 8.5 g 氯化铵溶解于 1000 ml 温度为 60℃ 的去离子水中,充分搅拌,得到混合液I;S1-2:向所述混合液 I 中,加入微量元素水溶液,所述混合液 I与所述微量元素水溶液的体积比为 40:1,然后充分混合,从而得到所述微生物菌群第一培养基。S2:将复合微生物菌群在步骤 S1 的所述第一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得到第一菌群降解液,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2-1:将抗辐射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radioresisten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洛菲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lwoffii)、琼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junii)、扁桃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mygdale)和分支节杆菌(Arthrobacter ramosus)按照重量比 1:1:0.7:1:1:3 进行混合,从而得到复合微生物菌群;S2-2:将所述复合微生物菌群加入到步骤 S1 的微生物菌群第一培养基中(按重量克(g)计的所述复合微生物菌群与按体积毫升(ml)计的所述微生物菌群第一培养基的比为 1:3000),在 28℃ 下振荡培养24小时,从而得到第一菌群降解液。S3:配制微生物菌群第二培养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3-1:向步骤 S1-1 得到的所述混合液 I 中加入 1.5 g 牛肉浸膏和5 g 蛋白胨,充分搅拌,得到混合液 II;S3-2:向所述混合液II中,加入微量元素水溶液,所述混合液II与所述微量元素水溶液的体积比为20:1,然后充分混合,从而得到所述微生物菌群第二培养基。S4:将所述第一菌群降解液接种于所述第二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得到第二菌群降解液,具体为:室温下,按照 1:40 的体积比,将所述第一菌群降解液加入到所述第二培养基中,并在搅拌下以 1 / ℃ 分钟的升温速率升温至 38℃ ,在该温度下振荡培养 6 小时,然后再以0.4 / ℃ 分钟的升温速率升温至49℃ ,并在该温度下培养 120 分钟,从而得到所述第二菌群降解液。S5:使用所述第二菌群降解液来降解含油污泥,完成微生物降解处理,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5-1:将所述第二菌群降解液用去离子水稀释至 10 倍,得到菌群降解稀释液;S5-2:将所述菌群降解稀释液和复合助剂(为质量比 1:8 的藻蛋白糖脂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混合物)加入到含油污泥中(以体积毫升(ml)计的所述菌群降解稀释液与以干重计且以质量克(g)计的含油污泥的比为 100:20,所述复合助剂与以干重计的含油污泥的质量比为1:80),在温度 40℃ 下,充分搅拌降解 10 天,从而完成含油污泥的微生物降解处理。 实施例 3 S1:配制微生物菌群第一培养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1:将 5 g 酵母提取物、 1.5 g 牛肉膏、 1.5 g 精氨酸、 10 g 蛋白胨、 10 g 氯化钠、 2 g 麦芽糖、 4.5 g碳酸钠、 3 g 琼脂和 8.5 g 氯化铵溶解于 1000 ml 温度为 70℃ 的去离子水中,充分搅拌,得到混合液 I;S1-2:向所述混合液 I 中,加入微量元素水溶液,所述混合液 I与所述微量元素水溶液的体积比为 40:1,然后充分混合,从而得到所述微生物菌群第一培养基。S2:将复合微生物菌群在步骤 S1 的所述第一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得到第一菌群降解液,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2-1:将抗辐射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radioresisten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洛菲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lwoffii)、琼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junii)、扁桃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mygdale)和分支节杆菌(Arthrobacter ramosus)按照重量比 1:2:0.3:1.4:1:2 进行混合,从而得到复合微生物菌群;S2-2:将所述复合微生物菌群加入到步骤 S1 的微生物菌群第一培养基中(按重量克(g)计的所述复合微生物菌群与按体积毫升(ml)计的所述微生物菌群第一培养基的比为1:4000),在 32℃ 下振荡培养 20小时,从而得到第一菌群降解液。S3:配制微生物菌群第二培养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3-1:向步骤 S1-1 得到的所述混合液 I 中加入 1.5 g 牛肉浸膏和5 g 蛋白胨,充分搅拌,得到混合液 II;S3-2:向所述混合液II中,加入微量元素水溶液,所述混合液II与所述微量元素水溶液的体积比为20:1,然后充分混合,从而得到所述微生物菌群第二培养基。S4:将所述第一菌群降解液接种于所述第二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得到第二菌群降解液,具体为:室温下,按照 1:46 的体积比,将所述第一菌群降解液加入到所述第二培养基中,并在搅拌下以 1 / ℃ 分钟的升温速率升温至 40℃ ,在该温度下振荡培养 5 小时,然后再以 0.6 / ℃ 分钟的升温速率升温至47℃ ,并在该温度下培养100 分钟,从而得到所述第二菌群降解液。S5:使用所述第二菌群降解液来降解含油污泥,完成微生物降解处理,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5-1:将所述第二菌群降解液用去离子水稀释至15 倍,得到菌群降解稀释液;S5-2:将所述菌群降解稀释液和复合助剂(为质量比 1:10 的藻蛋白糖脂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混合物)加入到含油污泥中(以体积毫升(ml)计的所述菌群降解稀释液与以干重计且以质量克(g)计的含油污泥的比为 100:30,所述复合助剂与以干重计的含油污泥的质量比为1:120),在温度 50℃ 下,充分搅拌降解 20 天,从而完成含油污泥的微生物降解处理。 对比例 1-3 对比例 1:步骤 S1-S2、 S3-2 和 S4-S5 同实施例 1,区别仅在于步骤 S3-1 中的混合液 II 即为实施例 1 步骤 S1-1 中的混合液 I(即没有进一步加入额外的 1.5 g 牛肉浸膏和 5 g 蛋白胨)。对比例 2:步骤 S1-S2、 S3-1 和 S4-S5 同实施例 2,区别仅在于步骤 S3-2 中的混合液 II 与微量元素水溶液的体积比为 40:1 (即没有将微量元素水溶液的加入量增大一倍)。对比例 3:步骤 S1-S2 和S4-S5 同实施例 3,区别仅在于步骤 S3中的步骤 S3-1 同对比例 1,而步骤 S-2 同对比例 2 (即步骤 S3-1 中的混合液 II 即为实施例 3 步骤 S1-1 中的混合液 I,步骤 S3-2中的混合 液 II 与微量元素水溶液的体积比仍为 40:1,更详细的,步骤 S3 得到的所述微生物菌群第二培养基即为步骤 S1 中的所述微生物菌群第一培养基)。 对比例 4-6 对比例 4:步骤 S1-S2、 S3 和 S5 同实施例 1,区别仅在于步骤 S4,具体为:室温下,按照1:43 的体积比,将所述第一菌群降解液加入到所述第二培养基中,并在搅拌下以 1 / ℃分钟的升温速率升温至 48℃ ,并在该温度下培养 458 分钟,从而得到所述第二菌群降解液(即没有在第一阶段终点温度下培养 5.5 小时,而是在第二阶段的终点温度下培养总时间,该总时间包括了实施例 1 中第二阶段升温所需的时间)。对比例 5:步骤 S1-S2、 S3和 S5 同实施例 2,区别仅在于步骤S4,具体为:室温下,按照 1:40 的体积比,将所述第一菌群降解液加入到所述第二培养基中,并在搅拌下以 1 / ℃ 分钟的升温速率升温至 38℃ ,在该温度下振荡培养 507.5分钟(即仅仅在第一阶段终点温度下培养总时间,该总时间包括了实施例 2 中第二阶段升温所需的时间)。对比例 6:步骤 S1-S2、 S3 和 S5 同实施例 3,区别仅在于步骤 S4,具体为:室温下,按照 1:46 的体积比,将所述第一菌群降解液加入到所述第二培养基中,并在搅拌下以 1 / ℃ 分钟的升温速率升温至 40℃ ,然后再以 0.6 / ℃ 分钟的升温速率升温至 47℃ ,并在该温度下培养 400分钟,从而得到所述第二菌群降解液(即仅仅在第二阶段终点温度下培养总时间,该总时间为实施例 3 中第一阶段终点温度的培养时间和第二阶段终点温度的培养时间之和)。 对比例 7-9 对比例7:步骤 S1-S4 同实施例 1,区别仅在于步骤 S5-2 中未加入所述复合助剂。对比例 8:步骤 S1-S4 同实施例 2,区别仅在于步骤 S5-2 中的所述复合助剂替换为单一组份藻蛋白糖脂(其用量为原来复合助剂的相同用量)。对比例 9:步骤 S1-S4 同实施例 2,区别仅在于步骤 S5-2 中的所述复合助剂替换为单一组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其用量为原来复合助剂的相同用量)。 降解性能测试 1、对于含石油污泥的降解性能 待测试污泥中的石油含量为 30 mg/kg,分别按照上述实施例和对比例的方法进行降解,在降解完成后,再次测量污泥中的石油含量,从而计算得到了石油降解率,具体结果见下表 1。
其中,对于实施例 1-3 的降解率“ 94.5、 93.7、 94.1”而言,其含义是指实施例1 的降解率是 94.5%、实施例 2 的降解率是 93.7%、实施例 3 的降解率是 94.1%。其它的类似数据也有着如此的相互对应关系,在下面不再一一赘述。、由此可见: 1、本发明的实施例 1-3 具有优异的石油降解率; 2、而当步骤 S3-1 中没有额外加入牛肉浸膏和蛋白胨,或者在步骤 S3-2中没有增大微量元素水溶液的用量时,都将导致石油降解率有显著的降低(见对比例 1-2);而当同时没有增大这三者的用量时,降解率有着最为显著的降低(见对比例 3)。这证明如此的同时增大三者用量可取得意想不到的技术效果; 3、对于步骤 S4的两段式升温培养,可以取得最好的技术效果,而当改变任何一个技术特征时,都将导致降解率有显著降低(见对比例 4-6); 4、步骤 S5 中的复合助剂使用也能显著影响最终的技术效果,当使用任何一种单一组份时,都将导致有显著的降低,而令人惊讶的是,当不使用任何助剂时,降解率反而要高于仅仅使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时的降解率(见对比例 7 与9的对比),这证明仅仅使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反而没有任何改善效果,而只有同时使用复合助剂,两种组份之间发挥了意想不到的协同效果,取得了最好的降解率。
、对于稠环芳烃的降解性能
配制含有稠环芳烃化合物的污泥,具体为:萘含量为 50 mg/kg,苯并[a]芘含为 45mg/kg和荧蒽含量为 62 mg/kg。分别按照上述实施例和对比例的方法进行降解,在降解完成后,再次测量污泥中的各个稠环芳烃化合物的含量,从而计算得到了其各自的降解率,具体结果见下表 2。
其中,以萘的降解率为例,实施例 1-3 的降解率为“ 95.6-96.3%”,其含义是指实施例 1-3 对萘的降解率位于 95.6-96.3%的区间之内,其它同样的表达方式也是如此的指代含义,不再一一列出。
由此可见,本发明的微生物降解方法对于含油污泥中的稠环芳烃具有非常高的降解率,尤其是对于毒性很大的苯并[a]芘而言,降解效果非常好(对稠环芳烃的降解规律同表 1,在此不再进行赘述)。从而在工业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工业化实施潜力。
如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油污泥的微生物降解处理方法,所述方法通过独特的微生物菌群选择、培养方法择和降解工艺操作等多个技术特征的综合组合和协同,从而取得了良好的降解效果,在环境治理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工业化生产潜力。
尽管为了举例和描述之目的,而介绍了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式,但这些并非是详尽的描述,也不能将本发明的范围局限于此。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可对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式做出多种修改和变化,而这些所有的修改和/或变化都包括在如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之内,并不脱离如所述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

Claims (10)

1.一种含油污泥的微生物降解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配制微生物菌群第一培养基;配置步骤如下:
S1-1:将4-6g酵母提取物、1-2g牛肉膏、 1-2g精氨酸、8-12g蛋白胨、8-12g氯化钠、1-3g麦芽糖、4-5g碳酸钠、2-4g琼脂和8-9g氯化铵溶解于1000 ml 温度为 60-70℃的去离子水中,充分搅拌,得到混合液I; S1-2:向所述混合液I中,加入微量元素,然后充分混合,从而得到所述微生物菌群第一培养基; S2:将复合微生物菌群在步骤 S1 的所述第一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得到第一菌群降解液;
所述复合微生物菌群配置步骤如下:
S2-1:将抗辐射不动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洛菲不动杆菌、琼氏不动杆菌、扁桃假单胞菌和分支节杆菌按照重量比 1:1-2:0.3-0.7:1-1.4:1:2-3 进行混合,从而得到复合微生物菌群;
S3:配制微生物菌群第二培养基;配置步骤如下:
S3-1:向步骤 S1-1 得到的所述混合液 I 中加入 1-2 g 牛肉浸膏和4-6 g 蛋白胨,充分搅拌,得到混合液 II; S3-2:向所述混合液 II 中,加入微量元素,然后充分混合,从而得到所述微生物菌群第二培养基; S4:将所述第一菌群降解液接种于所述第二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得到第二菌群降解液即所述的含油污泥的微生物降解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油污泥的微生物降解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1:将5g酵母提取物、1.5g牛肉膏、 1.5g精氨酸、10g蛋白胨、10g氯化钠、2g麦芽糖、4.5g碳酸钠、3g琼脂和8.5g氯化铵溶解于1000 ml 温度为 60-70℃的去离子水中,充分搅拌,得到混合液I;
S1-2:向所述混合液I中,加入微量元素水溶液,所述混合液I与所述微量元素水溶液的体积比为40:1,然后充分混合,从而得到所述微生物菌群第一培养基;所述微量元素水溶液是0.1g 钼酸钠、 0.08g硝酸铝、0.04g葡萄糖酸锌、0.02g氯化锌、0.07g硫酸铜、0.01g硼酸、0.12g硝酸镁、0.02g氯化铜、0.05g氯化钴、0.03g氯化锰、0.08g硫酸亚铁、0.02g氯化锡和0.06g氯化钾溶解于1000 ml 蒸馏水中而得到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油污泥的微生物降解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具体中培养步骤如下:
S2-2:将所述复合微生物菌群加入到步骤 S1 的微生物菌群第一培养基中,在 28-32℃ 下振荡培养 20-24 小时,从而得到第一菌群降解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油污泥的微生物降解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 S2中,按重量克计的所述复合微生物菌群与按体积毫升计的所述微生物菌群第一培养基的比为 1:3000-4000。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油污泥的微生物降解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 S3 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3-1:向步骤 S1-1 得到的所述混合液 I 中加入 1.5 g 牛肉浸膏和5 g 蛋白胨,充分搅拌,得到混合液II; S3-2:向所述混合液 II 中,加入微量元素水溶液,所述混合液II与所述微量元素水溶液的体积比为 20:1,然后充分混合,从而得到所述微生物菌群第二培养基;所述微量元素水溶液是0.1g 钼酸钠、 0.08g硝酸铝、0.04g葡萄糖酸锌、0.02g氯化锌、0.07g硫酸铜、0.01g硼酸、0.12g硝酸镁、0.02g氯化铜、0.05g氯化钴、0.03g氯化锰、0.08g硫酸亚铁、0.02g氯化锡和0.06g氯化钾溶解于1000 ml 蒸馏水中而得到的。
6. 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含油污泥的微生物降解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 S4 具体为:室温下,按照 1:40-46 的体积比,将所述第一菌群降解液加入到所述第二培养基中,并在搅拌下以 1℃ /分钟的升温速率升温至 38-40℃ ,在该温度下振荡培养 5-6 小时,然后再以0.4-0.6℃/分钟的升温速率升温至48±1℃,并在该温度下培养 100-120分钟,从而得到所述第二菌群降解液即含油污泥的微生物降解液。
7.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制备方法得到的含油污泥的微生物降解液的降解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二菌群降解液加入到含油污泥中进行微生物降解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生物降解液的降解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5:使用所述第二菌群降解液来降解含油污泥,完成微生物降解处理;具体如下:
S5-1:将所述第二菌群降解液用去离子水稀释至 10-15 倍,得到菌群降解稀释液;S5-2:将所述菌群降解稀释液加入到含油污泥中,在温度 40-50℃ 下,充分搅拌降解 10-20 天,从而完成含油污泥的微生物降解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 8 所述的微生物降解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2中,所述菌群降解稀释液加入到含油污泥中时还同时加入复合助剂,所述复合助剂为质量比 1:8-10 的藻蛋白糖脂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混合物。
10.根据权利要求 9 所述的微生物降解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 S5-2 中,以体积毫升计的所述菌群降解稀释液与以干重计且以质量克计的含油污泥的比为 100:20-30;所述复合助剂与以干重计的含油污泥的质量比为 1:80-120。
CN201710476370.6A 2017-06-21 2017-06-21 一种含油污泥的微生物降解液的制备方法以及降解处理方法 Active CN1072990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76370.6A CN107299066B (zh) 2017-06-21 2017-06-21 一种含油污泥的微生物降解液的制备方法以及降解处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76370.6A CN107299066B (zh) 2017-06-21 2017-06-21 一种含油污泥的微生物降解液的制备方法以及降解处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99066A true CN107299066A (zh) 2017-10-27
CN107299066B CN107299066B (zh) 2020-08-28

Family

ID=601359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76370.6A Active CN107299066B (zh) 2017-06-21 2017-06-21 一种含油污泥的微生物降解液的制备方法以及降解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299066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78348A (zh) * 2017-04-12 2017-07-25 临沂大学 一种降解石油烃的方法
CN107973502A (zh) * 2017-11-27 2018-05-01 辽宁中部环保有限公司 一种可移动序批式油泥生物除油***
CN110937771A (zh) * 2019-11-25 2020-03-31 清华大学 一种污泥的破解方法及其在发酵产氢中的应用
CN112239731A (zh) * 2019-07-17 2021-01-1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降解石油烃的表面活性菌株及其应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50043506A (ko) * 2003-11-06 2005-05-11 (주)네오팜 특정 미생물을 이용한 유류오염 토양 복원방법 및 동미생물활성화제
CN101130754A (zh) * 2007-08-01 2008-02-2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石油烃降解菌的高密度发酵方法
CN102464438A (zh) * 2010-11-18 2012-05-2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微生物降解井场含油污泥的方法
CN106244479A (zh) * 2016-03-02 2016-12-21 西安华诺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深层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工艺的复合菌剂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50043506A (ko) * 2003-11-06 2005-05-11 (주)네오팜 특정 미생물을 이용한 유류오염 토양 복원방법 및 동미생물활성화제
CN101130754A (zh) * 2007-08-01 2008-02-2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石油烃降解菌的高密度发酵方法
CN102464438A (zh) * 2010-11-18 2012-05-2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微生物降解井场含油污泥的方法
CN106244479A (zh) * 2016-03-02 2016-12-21 西安华诺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深层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工艺的复合菌剂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伦等: "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 《西部皮革》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78348A (zh) * 2017-04-12 2017-07-25 临沂大学 一种降解石油烃的方法
CN107973502A (zh) * 2017-11-27 2018-05-01 辽宁中部环保有限公司 一种可移动序批式油泥生物除油***
CN112239731A (zh) * 2019-07-17 2021-01-1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降解石油烃的表面活性菌株及其应用
CN112239731B (zh) * 2019-07-17 2022-08-3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降解石油烃的表面活性菌株及其应用
CN110937771A (zh) * 2019-11-25 2020-03-31 清华大学 一种污泥的破解方法及其在发酵产氢中的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99066B (zh) 2020-08-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07413B (zh) 一种高效石油降解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DK3104988T3 (en) BIOCATALYTIC COMPOSITION FOR SUBSTRATE CONVERSION
Rong et al. Activating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using bacillus and rhamnolipid to remediate TPH contaminated soil
CN101182093B (zh) 油气田钻井废弃泥浆的微生物无害化处理方法
US20150352610A1 (en) Microbial compositions for hydrocarbon remediation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CN107299066A (zh) 一种含油污泥的微生物降解液的制备方法以及降解处理方法
CN103215204B (zh) 高效降解菲的节杆菌菌株及其应用
CN104226679B (zh) 一种采用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煤制气厂污染土壤的方法
CN113234618B (zh) 一种用于处理含油污泥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及使用方法
CN109482638A (zh) 一种假单胞菌属降油菌l-1及其微生物混合菌剂和石油污染土壤原位修复方法
CN101745525A (zh) 过氧化氢脲用于土壤有机物污染的原位修复
Ellis et al. Bioremediation of oil contaminated land
CN104649848A (zh) 一种用于修复石油污染盐碱土壤的固体菌肥及制备方法
CN107020295B (zh) 一种基于微生物转化的镉污染耕地原位快速修复方法
CN110396486A (zh) 一种用于生物修复石油类污染水体的菌株、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4745506A (zh) 一株石油烃降解菌及其应用
CN108048374A (zh) 一种含油污泥中石油烃类的降解菌株jn4及其应用
CN108114978B (zh) 一种化学-微生物高效修复土壤的方法
CN110669692A (zh) 一种稠油降粘降解混合菌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方法
CN103667058A (zh) 降解油泥中含氯多环芳烃的微生物组合物及其处理方法
Mouhamad et al. Reducing water salinity using effective microorganisms.
RU2421291C2 (ru) Способ рекультивации почв, загрязненных нефтью и нефтепродуктами
CN107129940A (zh) 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复合菌群、菌剂及培养、固定化方法和应用
CN107254421B (zh) 一种修复含油土壤的生物制剂及修复方法与应用
CN103381418B (zh) 一种处理烟草废弃物或有机氟废水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