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57553B - 用户面链路建立方法、基站及移动性管理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户面链路建立方法、基站及移动性管理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57553B
CN107257553B CN201710309637.2A CN201710309637A CN107257553B CN 107257553 B CN107257553 B CN 107257553B CN 201710309637 A CN201710309637 A CN 201710309637A CN 107257553 B CN107257553 B CN 1072575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address
response message
user equipment
requ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0963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57553A (zh
Inventor
郭伟
许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30963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257553B/zh
Publication of CN1072575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57553A/zh
Priority to PCT/CN2018/085043 priority patent/WO2018201999A1/zh
Priority to EP18795218.9A priority patent/EP3611946B1/en
Priority to KR1020197035010A priority patent/KR102390546B1/ko
Priority to JP2019560131A priority patent/JP7035082B2/ja
Priority to US16/672,642 priority patent/US11419027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575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575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2Processing of mobility data, e.g.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at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o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Transfer of mobility data, e.g. between HLR, VLR or external networks
    • H04W8/08Mobility data transfer
    • H04W8/14Mobility data transfer between corresponding n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33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with transfer of context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2Setup of transport tunn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用户面链路建立方法,用于使得用户设备可以正常进行业务数据的传输。本申请实施例方法包括: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发送获取请求;所述第一基站接收所述获取请求对应的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包括对端地址;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对端地址建立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面链路。

Description

用户面链路建立方法、基站及移动性管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用户面链路建立方法,基站及移动性管理设备。
背景技术
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NB-IoT)是由第三代合作伙伴(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标准化组织定义的一种技术标准,是一种专为物联网设计的窄带射频技术。NB-IoT构建于蜂窝网络,只消耗大约180KHz的带宽,可直接部署于全球移动通信***(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GSM)、通用移动通信***(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等网络。
在窄带物联网协议中,当窄带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在某个站点被挂起(Suspend)后,可以在另一站点,即非挂起站点进行恢复(Resume),即使用户设备恢复到挂起前的状态,这个过程称为跨站点恢复。
现有技术在实现跨站点恢复时,目标基站(即非挂起站点)会向挂起站点发送获取用户上下文请求(retrieve UE context request)给源基站(即挂起站点),然后,源基站会将用户上下文信息返回给目标基站,目标基站即可根据该用户上下文信息对用户设备的状态进行恢复。
但是现有技术目标基站对用户设备的状态进行恢复的过程中,并不知道如何恢复该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面链路,从而使得用户设备无法正常进行业务数据的传输。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面链路建立方法,该方法包括:
当第一基站需要对处于挂起状态的用户设备进行恢复时,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发送获取请求,然后第一基站接收到第二基站返回的响应消息,该响应消息包括对端地址,第一基站根据该对端地址建立该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面链路。
应理解,对端地址指的是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平面中与基站连接的核心网网元的地址。具体地,在LTE网络中,该对端地址为S1-U接口的对端地址。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基站在恢复挂起的用户设备的状态的过程中,可以获取到对端地址,并根据该对端地址建立该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面链路,使得用户设备可以正常进行业务数据的传输。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响应消息可以包括扩展信元,该扩展信元用于指示该对端地址。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指示对端地址的具体方式,提高了方案的可实现性。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该扩展信元为上行GTP隧道节点信息。
应理解,上行GTP隧道节点在抽象语法标记协议中被定义为,S1接口所连接的SGW节点,该节点用于上行分组数据单元的传输。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通过上行GTP隧道节点信息来指示对端地址,无需额外定义扩展信元,降低了方案实现的复杂度。结合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或第二种实现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对端地址可以包括SGW的IP地址。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建立用户面链路的具体实现方式,提高了方案的可实现性。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一或第二种实现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现方式中,该获取请求用于获取用户设备的上下文信息,该响应消息包括该用户设备的上下文信息,则该扩展信元为上下文信息中的信元。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户面链路建立方法,该方法包括:
当第一基站需要对处于挂起状态的用户设备进行恢复时,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发送获取用户上下文请求,第二基站向第一基站返回该用户设备的上下文信息后,第一基站会向移动性管理设备发送该用户设备对应的链路切换请求,该移动性管理设备根据该链路切换请求更新该用户设备的用户面链路信息后,向第一基站返回确认消息,该确认消息中包括对端地址,第一基站接收该确认消息,并根据该对端地址建立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面链路。
应理解,对端地址指的是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平面中与基站连接的核心网网元的地址。具体地,在LTE网络中,该对端地址为S1-U接口的对端地址。本申请实施例中,移动性管理设备在第一基站对用户设备状态进行恢复的过程中,会向第一基站发送对端地址,从而使得第一基站可以根据该对端地址建立该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面链路,使得用户设备可以正常进行业务数据的传输。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该对端地址可以包括服务网关的互联网协议地址。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建立用户面链路的具体实现方式,提高了方案的可实现性。
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用户面链路建立方法,该方法包括:
当第一基站需要对处于挂起状态的用户设备进行恢复时,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发送获取请求,第二基站接收该获取请求,根据该获取请求确定对端地址,然后向第一基站发送包括该对端地址的响应消息,使得第二基站可以根据该对端地址建立用户面链路。
应理解,对端地址指的是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平面中与基站连接的核心网网元的地址。具体地,在LTE网络中,该对端地址为S1-U接口的对端地址。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基站在第一基站对用户设备状态进行恢复的过程中,会向第一基站发送对端地址,从而使得第一基站可以根据该对端地址建立该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面链路,使得用户设备可以正常进行业务数据的传输。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二基站在发送响应消息之前还会执行如下步骤:
第二基站将用于指示该对端地址的扩展信元承载在该响应消息中。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指示对端地址的具体实现方式,提高了方案的可实现性。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该扩展信元为上行GTP隧道节点信息。应理解,上行GTP隧道节点在抽象语法标记协议中被定义为,S1接口所连接的SGW节点,该节点用于上行分组数据单元的传输。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通过上行GTP隧道节点信息来指示对端地址,无需额外定义扩展信元,降低了方案实现的复杂度。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的第一或第二实现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该获取请求用于获取用户设备的上下文信息,该响应消息包括该用户设备的上下文信息,则该扩展信元为上下文信息中的信元。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第三方面的第一或第二种实现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的第四种实现方式中,该对端地址可以包括服务网关的互联网协议地址。
本申请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该基站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二基站发送获取请求;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该获取请求对应的响应消息,该响应消息包括对端地址;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该接收模块接收的对端地址建立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面链路。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第四方面,在本申请实施例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该响应消息包括扩展信元,该扩展信元用于指示该对端地址。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该扩展信元可以包括:上行GTP隧道节点信息。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第四方面,第四方面的第一或第二种实现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第四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该对端地址可以包括服务网关的互联网协议地址。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第四方面的第一或第二种实现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第四方面的第四种实现方式中,该响应消息包括用户设备的上下文信息,该扩展信元为上下文信息中的信元。
本申请实施例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该基站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移动性管理设备MME发送用户设备对应的链路切换请求;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该链路切换请求对应的确认消息,该确认消息包括对端地址;
建立模块,用于根据该接收模块接收的对端地址建立该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面链路。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第五方面,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该对端地址可以包括SGW的IP地址。
本申请实施例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该基站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获取请求;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该接收模块接收的获取请求确定对端地址;
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一基站发送响应消息,该响应消息包括该对端地址。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第六方面,在本申请实施例第六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该基站还包括:
承载模块,用于将扩展信元承载在该响应消息中,该扩展信元用于指示该对端地址。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第六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第六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该扩展信元为上行GTP隧道节点信息。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第六方面,第六方面的第一或第二种实现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第六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该对端地址包括服务网关的互联网协议地址。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第六方面的第一或第二种实现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第六方面的第四种实现方式中,该响应消息包括该用户设备的上下文信息,该扩展信元为上下文信息的信元。本申请实施例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该基站包括:收发器,存储器及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的程序,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控制收发器向第二基站发送获取请求;
控制收发器接收该获取请求对应的响应消息,该响应消息包括对端地址;
根据该对端地址建立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面链路。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第七方面,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七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该响应消息包括:扩展信元,该扩展信元用于指示该对端地址。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第七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七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该扩展信元可以包括上行GTP隧道节点信息。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第七方面,第七方面的第一或第二种实现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七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该对端地址包括服务网关的互联网协议地址。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第七方面的第一或第二种实现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七方面的第四种实现方式中,响应消息包括用户设备的上下文信息,该扩展信元为该上下文信息中的信元。
本申请实施例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该基站包括:收发器,存储器及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的程序,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控制收发器向MME发送用户设备对应的链路切换请求;
控制收发器接收链路切换请求对应的确认消息,确认消息包括对端地址;
根据该对端地址建立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面链路。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第八方面,在本申请实施例第八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该对端地址包括服务网关的互联网协议地址。
本申请实施例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该基站包括:收发器,存储器及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的程序,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控制收发器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获取请求;
根据获取请求确定对端地址;
控制收发器向第一基站发送响应消息,响应消息包括对端地址。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第九方面,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九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该处理器还用于执行如下步骤:
将扩展信元承载在响应消息中,扩展信元用于指示对端地址。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第九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九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该扩展信元为上行GTP隧道节点信息。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第九方面的,第九方面的第一或第二种实现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九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该对端地址包括服务网关的互联网协议地址。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第九方面的第一或第二种实现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七方面的第四种实现方式中,响应消息包括用户设备的上下文信息,该扩展信元为该上下文信息中的信元。
本申请实施例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所描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至第三方面所描述的方法。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基站在恢复挂起的用户设备的状态的过程中,可以获取到对端地址,并根据该对端地址建立该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面链路,使得用户设备可以正常进行业务数据的传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面链路建立***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面链路建立方法的一个实施例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面链路建立方法的另一实施例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面链路建立方法的另一实施例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面链路建立方法的另一实施例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基站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基站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基站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基站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用户面链路建立方法,用于在跨站点恢复场景下,建立有效的用户面链路,使用户设备正常传输业务数据。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用户面链路建立方法、基站及移动性管理设备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例如: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Radio Service,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用移动通信***(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通信***,第五代(5th-Generation,5G)移动通讯***或后续演进的移动通讯***等。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用户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移动电话(Mobile Telephone)、手机(handset)及便携设备(portable equipment)等,该用户设备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例如,用户设备可以是移动电话(或称为“窝蜂”电话)、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计算机等,用户设备还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基站可以是GSM或CDMA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WCDMA中的基站(NodeB),还可以是LTE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 B,eNB或e-NodeB),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技术背景介绍:
在窄带物联网场景下,基站与UE之间存在挂起-恢复(suspend-resume)机制。该机制的目的在于降低UE与在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联机模式(connected mode)与闲置模式(idle mode)之间切换时所需要交换的讯息数量,藉此节约UE的能量消耗。具体地,当用户设备不需要RRC联机时,基站可以向用户设备发送释放消息,该释放消息中包含有恢复(resume)标识以及释放原因,从而使得用户设备进入挂起模式,与此同时基站会保留该用户设备在RRC联机模式下所使用的无线接入承载以及相关安全性配置等信息,则当该用户设备需要进行数据传输,即需要与RRC联机时,只需要向基站发送携带有该恢复标识的恢复请求,基站就可以通过该恢复标识辨识该用户设备,恢复(resume)该用户设备的状态,即可以跳过相关的配置讯息交换,直接进入数据传输。
也就是说在窄带物联网场景中新增了一种挂起模式,当用户设备接收到包含恢复标识及释放原因的释放消息时,即进入挂起模式,即认为该用户设备处于挂起状态。而基站侧会保留有处于挂起状态的用户设备的无线接入承载,相关安全性配置等信息,若用户设备需要从挂起模式切换至RRC联机模式,进行数据传输,则需要先发起状态恢复的流程,即将恢复标识发送给基站,让基站将其对应的无线接入承载,安全配置等信息进行恢复。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所适用的其中一个***架构进行简单介绍。如图1所示,该***由接入网和核心网两个部分组成,其中接入网称为UMTS演进陆地无线接入网(Evolved UMTS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该核心网称为演进的分组核心网(Evolved Packet Core,EPC)。
其中,E-UTRAN主要由用户设备和基站等网元构成;EPC主要由移动性管理设备(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服务网关(Serving Gateway,SGW)、公用数据网网关(Public Data Network Gateway,PGW)和策略与计费规则计费单元(Policy and ChargingRules Function,PCRF)。
MME主要负责信令处理,具体功能有接入控制,移动性管理,会话管理,SGW与PGW的选择等。
SGW的主要功能是在MME的控制下进行数据包的路由和转发,即将接收到的用户数据转发给指定的PGW。
PCW的主要功能有会话和承载管理,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地址分配等。
PCRF主要用于提供可用的测量和计费控制决策。
IP协议业务是基于IP协议的业务,例如IP多媒体子***业务(IP MultimediaSubsystem,IMS)等。
在E-UTRAN无线接口协议架构中,将协议栈划分为用户平面和控制平面。传输业务、应用数据的叫做用户平面,用户平面上承载的是用户的应用数据。例如,用户用手机上网,看到网页中的内容、聊天的内容等,这些都是通过用户平面传输的。用户平面的链路组成如图1所示。而传输信令信息的叫做控制平面,控制平面上承载的是用户和网络的交互控制信息。例如,用户在上网的时候,建立、维护、释放与网络间的链路时,都是通过控制平面来完成的。控制平面的链路组成如图1所示。
其中,Uu接口为用户设备与基站之间的通讯接口,Uu接口可以分为两个接口,一个用于控制平面的传输,例如RRC信令消息等;另一个用于用户平面的传输,例如广播消息等。
S1接口为基站与核心网之间的通讯接口,可以分为两个接口,一个称为S1-MME接口,为基站与移动性管理设备之间的接口,用于控制平面的传输,例如演进的无线接入承载(Evolved Radio Access Bearer,E-RAB)管理信息等;另一个称为S1-U接口,为基站与服务网关之间的接口,用于用户平面的传输,例如超文本传输协议数据等。
S11接口为移动性管理设备与服务网关之间的通讯接口,用于控制平面的传输,例如创建会话,删除会话等指令。
S5接口为服务网关与公用数据网网关之间的通讯接口,S5接口可以分为两个接口,一个用于控制平面的传输,另一个用于用户平面的传输。S8为漫游时,服务网关与公用数据网网关之间的通讯接口,也可以分为两个接口,一个用于控制平面的传输,另一个用于用户平面的传输。
Gx接口为公用数据网网关与测量与PCRF之间的通讯接口,用于控制平面的传输。
Rx接口为PCRF与外部互联网之间的通讯接口,用于控制平面的传输。
SGi为公用数据网网关与外部互联网之间的通讯接口,用于用户平面的传输。
应理解,图1中移动性管理设备仅是一个名字,名字本身对设备不构成限定,例如,该“移动性管理设备”还可能被替换为“移动性管理节点”,“移动性管理实体”或其他名字;而且,该移动性管理设备可以对应一个包括除了移动性管理功能外,还有其他功能的设备,在此进行统一说明,以下不再赘述。
下面先介绍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用户面链路传输方法,请参阅图2,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面链路传输方法的一个实施例包括:
201、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发送获取请求;
当用户设备满足挂起条件时,第二基站下达释放消息让该用户设备进入挂起模式,即使得该用户设备处于挂起状态,应理解,该释放消息中携带该用户设备对应的恢复标识。
当该用户设备附着至第二基站且需要传输数据时,会发起状态恢复流程,具体地,该用户设备会将其对应的恢复标识携带在恢复请求中,传递给第一基站。第一基站接收到该请求后,会向第二基站发送获取请求,该获取请求包含该恢复标识。
应理解,恢复标识一般是40个比特的数据,其中,前20个比特的数据用于标识挂起站点,后20个比特的数据由挂起站点自定义,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挂起站点指的是第二基站。
202、第一基站接收响应消息;
第二基站接收到该获取请求后,确定该恢复标识对应的用户设备,再确定该用户设备对应的对端地址,然后向第一基站发送响应消息,该响应消息包括该对端地址。第一基站接收该响应消息,获得该对端地址。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对端地址指的是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平面中核心网一端的网元地址。具体地,在LTE网络中,该对端地址为S1-U接口的对端地址。而在其他通信网络中,该对端地址可以为其他接口的对端地址,具体此处不作限定。
203、第一基站根据对端地址建立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面链路。
第一基站获得该对端地址后,建立该第一基站与该对端地址对应的网元之间的通讯连接,即建立该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面链路。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基站在恢复挂起的用户设备的状态的过程中,可以获取到对端地址,并根据该对端地址建立该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面链路,使得用户设备可以正常进行业务数据的传输。
上面从第一基站的角度介绍了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用户面链路建立方法,下面从第二基站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用户面链路建立方法进行描述,请参阅图3,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面链路建立方法的另一实施例包括:
301、第二基站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获取请求;
当第一基站确定用户设备对应的挂起站点为第二基站,且需要对该用户设备的状态进行恢复时,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发送获取请求,第二基站接收该获取请求,携带有该用户设备对应的恢复标识。
应理解,恢复标识一般是40个比特的数据,其中,前20个比特的数据用于标识挂起站点,后20个比特的数据由挂起站点自定义,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挂起站点指的是第二基站。
302、第二基站根据该获取请求确定对端地址;
第二基站接收到该获取请求后,对该获取请求中携带恢复标识进行识别,确定该恢复标识对应的用户设备,然后确定用于传输该用户设备数据的用户平面链路中,核心网一端的网元地址,即对端地址。具体地,在LTE网络中,该对端地址为S1-U接口的对端地址。而在其他通信网络中,该对端地址可以为其他接口的对端地址,具体此处不作限定。
303、第二基站向第一基站发送响应消息。
第二基站确定用户设备的对端地址后,将该对端地址承载在响应消息中,然后向第一基站发送该响应消息,第一基站接收到该响应消息后,就可以建立该第一基站与该对端地址对应的网元之间的用户面链路。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基站在第一基站对用户设备状态进行恢复的过程中,会向第一基站发送对端地址,从而使得第一基站可以根据该对端地址建立该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面链路,使得用户设备可以正常进行业务数据的传输。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下面以一交互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用户面链路建立方法进行描述,请参阅图4,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面链路建立方法的另一实施例包括:
401、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发送获取请求;
用户设备满足挂起条件,第二基站下达释放消息让该用户设备进入挂起模式,即使得该用户设备处于挂起状态,同时第二基站为该需要进入挂起状态的用户设备分配恢复标识,并将该恢复标识携带在释放消息中。
当该用户设备附着至第一基站且需要传输数据时,会发起状态恢复流程,具体地,该用户设备会将其对应的恢复标识携带在RRC连接请求中,传递给第一基站。第一基站接收到该请求后,会向第二基站发送获取请求,该获取请求用于获取该用户设备的上下文信息,且该获取请求包含该恢复标识。
应理解,该获取请求具体可以是获取用户上下文请求(retrieve UE contextrequest),也可以是其他请求,具体此处不作限定。
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之间可以通过X2接口进行通信,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行通信,具体此处不作限定。
402、第二基站根据该获取请求确定对端地址;
第二基站接收第一基站的获取请求后,根据该获取请求中的恢复标识确定用户设备的上下文信息,与此同时,第二基站还会确定该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平面中核心网一端的网元的地址,即对端地址。
403、第二基站向第一基站发送响应消息;
第二基站确定上下文信息及对端地址后,将该上下文信息及对端地址承载在响应消息中,然后向第一基站发送包括该上下文信息及对端地址的响应消息。本申请实施例中该响应消息获取用户上下文响应(retrieve UE context response),也可以是其他消息,具体此处不作限定。
具体地,第二基站可以在响应消息中新增一个或多个扩展信元,然后将该对端地址承载在该扩展信元中。
该扩展信元可以是上行通用分组无线服务隧道协议(General Packet RadioService Tunnelling Protocol,GTP)隧道节点信息,也可以是其他信息,比如说新定义的一个专门用于指示对端地址的信元,比如说***中存在的其他同样具有对端地址指示功能的信元等,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应理解,该扩展信元可以是上下文信息中的信元,也可以是独立于上下文信息的其他信元,具体此处不作限定。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对端地址包括在上下文信息中发送给第一基站,也可以将对端地址与上下文信息独立开,同时将上下文信息及对端地址发送给第一基站。
应理解,在抽象语法标记(Abstract Syntax Notation One,ASN.1)协议中,上行GTP隧道节点被定义为,S1接口所连接的SGW节点,用于上行分组数据单元(packet dataunit,PDUs)之间的传输。也就是说,上行GTP隧道节点可以用于指示对端地址,该对端地址具体可以是SGW的IP地址。需要说明的是,对端地址具体除了可以是SGW的IP地址,还可以是核心网中用于与基站进行用户平面数据传输的网元的地址,具体此处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上下文信息可以包括需要建立的E-RAB,E-RAB的标识,每个E-RAB级别的服务质量参数或承载类型,还可以包括其他信息,具体此处不作限定。而这些信息与该上行GTP隧道节点信息可以作为E-RAB的建立列表中的内容,携带在响应消息中。而除了上下文信息和上行GTP隧道节点信息,响应消息也还可以包括其他用于响应该获取请求的信息,具有此处不作限定。
404、第一基站根据对端地址建立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面链路。
第一基站接收到第二基站发送的响应消息后,对用户设备的状态进行恢复,使得用户设备恢复到挂起前的状态,具体地,第一基站可以根据该响应消息中的上下文信息恢复该用户设备的无线接入承载,安全性配置等信息同时,还会建立该第一基站与该对端地址对应的网元之间的用户面链路。
具体地,第一基站可以根据上行GTP隧道节点信息所指示的对端地址确定核心网中的目标SGW,然后通过S1-U接口建立该第一基站与该目标SGW之间的用户面链路。
另一方面,第一基站在用户设备的状态进行恢复的过程中,还可以向核心网中的移动性管理设备发送链路切换请求(path switch request),使得核心网侧可以成功更新用户面链路切换信息。
成功建立用户面链路,并在核心侧完成用户面链路切换信息的更新后,用户设备即可以通过该用户面链路进行业务数据的传输。比如说,用户用手机进行上网时,手机会将上网请求发送到第一基站,第一基站通过该用户面链路将该上网请求发送到目标SGW中,目标SGW在MME的控制下将该上网请求传递至对应的服务器中,然后服务器再通过该用户面链路将上网请求对应的资源返回到该手机,使得用户可以正常上网。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基站在第一基站对用户设备状态进行恢复的过程中,会向第一基站发送对端地址,第一基站可以根据该对端地址建立该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面链路,使得用户设备可以正常进行业务数据的传输。
其次,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多种第一基站发送对端地址的方式,提高了方案的灵活性。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用户面链路建立方法,请参阅图5,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面链路建立方法的另一实施例包括:
501、第一基站向移动性管理设备发送用户设备对应的链路切换请求;
当处于挂起状态的用户设备需要传数据时,会请求第一基站将其状态进行恢复,第一基站在对该用户设备的状态进行恢复的过程中,会向移动性管理设备发送用户设备对应的链路切换请求(path switch request),即请求改变该用户设备对应的业务数据传输通道。
502、第一基站接收链路切换请求对应的确认消息;
移动性管理设备接收到该链路切换请求后,根据该链路切换请求更新用户面链路切换信息,即将该用户设备对应的无线接入承载中的节点由第二基站切换到第二基站,切换成功后,移动性管理设备会向第一基发送链路切换请求确认消息(path switch requestacknowledge),该确认消息中包括对端地址。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对端地址指的是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平面中核心网一端的网元地址。具体地,在LTE网络中,该对端地址为S1-U接口的对端地址。而在其他通信网络中,该对端地址可以为其他接口的对端地址,具体此处不作限定。更具体地,该对端地址可以是SGW的IP地址,还可以是其他网元地址,具体此处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链路切换请求确认消息中包括有演进的无线接入承载(EvolvedRadio Access Bearer,E-RAB)切换上行链路列表,该E-RAB切换上行链路列表中包含有上行链路承载信息,则本申请实施例中,该上行链路承载信息中的传输层地址即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对端地址。还应理解,该上行链路承载信息除了包括有传输层地址外,还可以包括E-RAB的标识、GTP隧道端点标识等其他信息,具体此处不作限定。
503、第一基站根据对端地址建立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面链路。
第一基站接收确认消息后,即可建立该第一基站与该对端地址对应的网元之间的用户面链路。具体地,第一基站可以根据该上行链路承载信息中的传输层地址确定目标SGW,然后通过S1-U接口建立该第一基站与该目标SGW之间的用户面链路,然后用户设备就可以通过该用户面链路将业务数据传输到核心网中。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基站可以在移动性管理设备返回的链路切换确认消息中获得对端地址,然后可以根据该对端地址建立该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面链路,使得用户设备可以正常进行业务数据的传输。
上面介绍了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用户面链路建立方法,下面介绍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基站,请参阅图6,本申请实施例中基站的一个实施例包括:
发送模块601,用于向第二基站发送获取请求;
接收模块602,用于接收响应消息,该响应消息包括对端地址;
处理模块603,用于根据接收模块602接收的对端地址建立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面链路。
上述图6对应的实施例中,基站各模块所执行的流程与前述图2及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流程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基站在恢复挂起的用户设备的状态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接收模块602获取到对端地址,处理模块603可以根据该对端地址建立该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面链路,使得用户设备可以正常进行业务数据的传输。
应理解,基于上述图6对应的基站,在本申请实施例基站的另一实施例中,响应消息可以包括扩展信元,该扩展信元用于指示对端地址。具体地,该扩展信元可以是上下文信息中的信元,也可以是独立于上下文信息的其他信元,更具体地,该扩展信元可以是上行GTP隧道节点信息,也可以是其他信息,具体此处不作限定。
应理解,基于上述图6对应的基站,在本申请实施例基站的另一实施例中,对端地址可以包括服务网关的互联网协议地址。请参阅图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另一实施例包括:
发送模块701,用于向移动性管理设备发送用户设备对应的链路切换请求;
接收模块702,用于接收链路切换请求对应的确认消息,该确认消息包括对端地址;
建立模块703,用于根据接收模块702接收的对端地址建立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面链路。
上述图7对应的实施例中,基站各模块所执行的流程与前述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流程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基站可以通过接收模块702在移动性管理设备返回的链路切换确认消息中获得对端地址,然后建立模块703可以根据该对端地址建立该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面链路,使得用户设备可以正常进行业务数据的传输。
应理解,基于上述图7对应的基站,在本申请实施例基站的另一实施例中,该对端地址可以包括服务网关的互联网协议地址。
请参阅图8,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另一实施例包括:
接收模块801,用于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获取请求;
确定模块802,用于根据接收模块801接收的获取请求确定对端地址;
发送模块803,用于向第一基站发送响应消息,该响应消息包括对端地址。
上述图8对应的实施例中,基站各模块所执行的流程与前述图3及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流程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基站在第一基站对用户设备状态进行恢复的过程中,会通过发送模块803向第一基站发送对端地址,从而使得第一基站可以根据该对端地址建立该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面链路,使得用户设备可以正常进行业务数据的传输。
应理解,基于上述图8对应的基站,在本申请实施例基站的另一实施例中,基站还可以包括:
承载模块,用于将扩展信元承载在响应消息中,扩展信元用于指示对端地址。
具体地,该扩展信元可以是上下文信息中的信元,也可以是独立于上下文信息的其他信元,更具体地,该扩展信元可以是上行GTP隧道节点信息,也可以是其他信息,具体此处不作限定。
应理解,基于上述图8对应的基站,在本申请实施例基站的另一实施例中,对端地址可以包括服务网关的互联网协议地址。
上面从功能模块的角度介绍了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基站,下面从实体硬件的角度介绍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基站,请参阅图9,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结构示意图,该基站900可因配置或性能不同而产生比较大的差异,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s,CPU)922(例如,一个或一个以上处理器)和存储器932,一个或一个以上存储应用程序942或数据944的存储介质930(例如一个或一个以上海量存储设备)。其中,存储器932和存储介质930可以是短暂存储或持久存储。存储在存储介质930的程序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模块(图示没标出),每个模块可以包括对基站中的一系列指令操作。更进一步地,中央处理器922可以设置为与存储介质930通信,在基站900上执行存储介质930中的一系列指令操作。
基站900还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电源926,一个或一个以上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950,一个或一个以上输入输出接口958,和/或,一个或一个以上操作***941,例如Windows ServerTM,Mac OS XTM,UnixTM,LinuxTM,FreeBSDTM等等。
上述图2至图5所示实施例中由基站所执行的步骤可以基于该图9所示的基站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储存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基站所用的计算机软件指令,其包括用于执行为该基站所设计的程序。
该基站可以如前述图2至图5所示实施例所描述的基站。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软件指令,该计算机软件指令可通过处理器进行加载来实现上述图2至图5中任意一项的用户面链路建立方法中的流程。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
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储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英文全称:Read-OnlyMemory,英文缩写:ROM)、随机存取存储器(英文全称:Random Access Memory,英文缩写: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22)

1.一种用户面链路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基站在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携带有恢复标识的恢复请求之后,向第二基站发送获取请求,所述获取请求包括所述恢复标识;
所述第一基站接收所述获取请求对应的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包括对端地址,所述对端地址是所述第二基站根据所述恢复标识确定的;
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对端地址建立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面链路;
所述获取请求为获取用户上下文请求;
所述响应消息为获取用户上下文响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消息包括扩展信元,所述扩展信元用于指示所述对端地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展信元为上行通用分组无线服务隧道协议GTP隧道节点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消息包括所述用户设备的上下文信息,所述扩展信元为所述上下文信息中的信元。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端地址包括服务网关SGW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
6.一种用户面链路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基站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获取请求,所述获取请求是所述第一基站在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携带有恢复标识的恢复请求之后发送的,所述获取请求包括所述恢复标识;
所述第二基站根据所述获取请求中包含的所述恢复标识确定对端地址;
所述第二基站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包括所述对端地址;
所述获取请求为获取用户上下文请求;
所述响应消息为获取用户上下文响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站根据获取请求确定对端地址之后以及所述第二基站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所述响应消息之前包括:
所述第二基站将扩展信元承载在所述响应消息中,所述扩展信元用于指示所述对端地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展信元为上行通用分组无线服务隧道协议GTP隧道节点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消息包括用户设备的上下文信息,所述扩展信元为所述上下文信息中的信元。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端地址包括服务网关SGW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
11.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在接收模块接收到用户设备发送的携带有恢复标识的恢复请求之后,向第二基站发送获取请求,所述获取请求包括所述恢复标识;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获取请求对应的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包括对端地址,所述对端地址是所述第二基站根据所述恢复标识确定的;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接收模块接收的所述对端地址建立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面链路;
所述获取请求为获取用户上下文请求;
所述响应消息为获取用户上下文响应。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消息包括扩展信元,所述扩展信元用于指示所述对端地址。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展信元包为上行通用分组无线服务隧道协议GTP隧道节点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端地址包括服务网关SGW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
15.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消息包括所述用户设备的上下文信息,所述扩展信元为所述上下文信息中的信元。
16.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获取请求,所述获取请求是所述第一基站在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携带有恢复标识的恢复请求之后发送的,所述获取请求包括所述恢复标识;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接收模块接收的所述获取请求中包含的所述恢复标识确定对端地址;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包括所述对端地址。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还包括:
承载模块,用于将扩展信元承载在所述响应消息中,所述扩展信元用于指示所述对端地址。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展信元为上行通用分组无线服务隧道协议GTP隧道节点信息。
19.根据权利要求16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端地址包括服务网关SGW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消息包括用户设备的上下文信息,所述扩展信元为所述上下文信息中的信元。
21.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收发器,存储器及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控制所述收发器在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携带有恢复标识的恢复请求之后,向第二基站发送获取请求,所述获取请求包括所述恢复标识;
控制所述收发器接收所述获取请求对应的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包括对端地址,所述对端地址是所述第二基站根据所述恢复标识确定的;
根据所述对端地址建立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面链路;
所述获取请求为获取用户上下文请求;
所述响应消息为获取用户上下文响应。
22.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收发器,存储器及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控制所述收发器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获取请求,所述获取请求是所述第一基站在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携带有恢复标识的恢复请求之后发送的,所述获取请求包括所述恢复标识;
根据所述获取请求中包含的所述恢复标识确定对端地址;
控制所述收发器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包括所述对端地址;
所述获取请求为获取用户上下文请求;
所述响应消息为获取用户上下文响应。
CN201710309637.2A 2017-05-04 2017-05-04 用户面链路建立方法、基站及移动性管理设备 Active CN1072575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09637.2A CN107257553B (zh) 2017-05-04 2017-05-04 用户面链路建立方法、基站及移动性管理设备
PCT/CN2018/085043 WO2018201999A1 (zh) 2017-05-04 2018-04-28 用户面链路建立方法、基站及移动性管理设备
EP18795218.9A EP3611946B1 (en) 2017-05-04 2018-04-28 User plane link building methods, base stations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KR1020197035010A KR102390546B1 (ko) 2017-05-04 2018-04-28 사용자 평면 링크 설립 방법, 기지국 및 이동성 관리 장치
JP2019560131A JP7035082B2 (ja) 2017-05-04 2018-04-28 ユーザプレーンリンク確立方法、基地局、およびモビリティ管理デバイス
US16/672,642 US11419027B2 (en) 2017-05-04 2019-11-04 User plane link establishment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09637.2A CN107257553B (zh) 2017-05-04 2017-05-04 用户面链路建立方法、基站及移动性管理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57553A CN107257553A (zh) 2017-10-17
CN107257553B true CN107257553B (zh) 2020-10-09

Family

ID=600279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09637.2A Active CN107257553B (zh) 2017-05-04 2017-05-04 用户面链路建立方法、基站及移动性管理设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419027B2 (zh)
EP (1) EP3611946B1 (zh)
JP (1) JP7035082B2 (zh)
KR (1) KR102390546B1 (zh)
CN (1) CN107257553B (zh)
WO (1) WO201820199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57553B (zh) 2017-05-04 2020-10-09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户面链路建立方法、基站及移动性管理设备
CN109246772B (zh) 2017-05-05 2021-0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相关设备及***
CN109996243B (zh) * 2017-12-29 2021-10-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的方法、和通信设备
CN110022587B (zh) * 2018-01-10 2021-01-0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承载管理方法及承载管理装置
CN109620036A (zh) * 2018-11-16 2019-04-16 南宁学院 一种基于nb-iot的智能手纸筒
CN113365296B (zh) * 2020-03-05 2022-11-08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中心站的网络配置方法及设备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83051A (zh) * 2010-03-15 2011-06-0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通路切换方法及其装置
CN104661205A (zh) * 2013-11-22 2015-05-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关更新信息通知方法及控制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48851B2 (ja) * 2007-03-09 2010-09-22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方法、無線基地局及び上位ノード
WO2011038352A1 (en) * 2009-09-26 2011-03-31 Cisco Technology, Inc. Providing offloads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ES2754026T3 (es) * 2012-10-05 2020-04-15 Nec Corp Sistema de comunicación inalámbrica, estación base y procedimiento de control de comunicación
WO2015018074A1 (en) 2013-08-09 2015-02-12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Methods and apparatus
US9510376B2 (en) * 2013-09-25 2016-11-29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Tunneling packet exchange in long term evolution protocol based networks
US10924912B2 (en) * 2017-01-06 2021-02-1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through rela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CN107257553B (zh) * 2017-05-04 2020-10-09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户面链路建立方法、基站及移动性管理设备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83051A (zh) * 2010-03-15 2011-06-0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通路切换方法及其装置
CN104661205A (zh) * 2013-11-22 2015-05-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关更新信息通知方法及控制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UTRA)and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 (E-UTRAN);Overall description;Stage 2(Release 13);3GPP;《3GPP TS 36.300 V13.5.0》;20160929;第7.3a.3节,图7.3a.3-3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611946A1 (en) 2020-02-19
CN107257553A (zh) 2017-10-17
KR102390546B1 (ko) 2022-04-25
EP3611946A4 (en) 2020-04-08
WO2018201999A1 (zh) 2018-11-08
US20200068466A1 (en) 2020-02-27
JP7035082B2 (ja) 2022-03-14
US11419027B2 (en) 2022-08-16
JP2020519138A (ja) 2020-06-25
KR20190140045A (ko) 2019-12-18
EP3611946B1 (en) 2023-1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57553B (zh) 用户面链路建立方法、基站及移动性管理设备
CN108738086B (zh) 一种用户面重选的方法及装置
CN107548127B (zh) 支持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EP3462774B1 (en) Method for acquiring wireless capability information about terminal, core network entity,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US20220078247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Device
WO2019101292A1 (en) Method and function for handling traffic for an application
CN107079372B (zh) 一种网络终端设备进行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US9961045B2 (en) Service path chang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4071788B (zh) Ue和网络之间的多接入pdu会话状态同步方法及相关用户设备
US20210352015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hosting application by access node
JPWO2018186000A1 (ja) ネットワーク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RU2732736C1 (ru) Способ связи, вторичный узел сети и терминал
EP3451715B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device, access network entity and terminal device
EP3627891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CN110636553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US20230254729A1 (en) Mig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ab-node
CN107005906B (zh) 一种数据传输和接入网络方法及相关设备、***
JP2020061732A (ja) ハンドオーバーでのアップリンクベアラーバインディング
CN112469077B (zh) 一种业务数据包转发的方法及装置
WO2017166291A1 (zh) 一种通信方法、终端、基站和移动性管理设备
CN111132241B (zh) 一种通信方法、移动性管理实体、用户设备及服务网关
CN114630355B (zh) 基于核心网的故障恢复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417167B (zh) 用户移动时支持边缘计算的方法和设备
CN112469024B (zh) 一种会话管理的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