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02377A - 蓄能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蓄能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02377A
CN107202377A CN201710357941.4A CN201710357941A CN107202377A CN 107202377 A CN107202377 A CN 107202377A CN 201710357941 A CN201710357941 A CN 201710357941A CN 107202377 A CN107202377 A CN 1072023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pipeline
storage container
air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5794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春苓
杨拥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inan Pel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inan Pel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inan Pel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inan Pel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35794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202377A/zh
Publication of CN1072023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023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07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ol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ir-conditioning
    • F24F5/0017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ol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ir-conditioning using cold storage bodies, e.g. i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蓄能空调***,包括蓄水容器、空调供能端、第一制能装置、第二制能装置和热交换器;其中,所述蓄水容器具有第一进出水口和第二进出水口,所述第一进出水口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热交换器连接,所述第二进出水口通过第二管道与所述热交换器连接;所述第一制能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连通;所述空调供能端的进水口通过第三管道与所述热交换器连接,所述空调供能端的出水口通过第四管道与所述热交换器连接;所述第二制能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三管道和所述第四管道连通。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蓄能空调***的控制方法。其第一制能装置与第二制能装置可以互为备用,减少了设备投资,增加了***蓄能、供能的安全性、稳定性。

Description

蓄能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蓄能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数据中心、写字楼、商场、机关单位、娱乐场所、医院、宾馆等大型公共建筑物不断拔地而起,中央空调***是这些大型公共建筑物必不可少的重要设备设施。中央空调***的电力负荷“昼重夜轻”,与电网其它负荷“争峰让谷”是造成电网峰谷负荷差的主要因素。为保证电网的安全、合理和经济地运行,鼓励用户调用电负荷,实现“移峰填谷”,国家实行峰谷分时电价。
空调蓄能技术是应用于峰谷分时电价制度下的一种调用电负荷技术。将能量(冷量或热量)储存在某种介质或材料中,在另一时段释放出来的***称为蓄能***;当能量以显热或潜热形式储存在某种介质中,并能够在需要时释放能量的空调***称为蓄能空调***。
蓄能空调***一般由蓄能***、供能***和制能***组成。其中,制能***包括位于蓄能***中的蓄能侧制能主机和位于供能***中的供能侧制能主机。
现有技术中,蓄能侧制能主机仅能用于向蓄能***中蓄能,供能侧制能主机仅能向供能***中供能,两者不能相互替换。
当其中的蓄能侧制能主机或供能侧制能主机损坏不能工作时,需要停止整套设备运转,在更换相应的蓄能侧制能主机或供能侧制能主机之后,才能再次开启蓄能空调***,不利于提升产品品质、性能和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制能装置能够相互备用的蓄能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蓄能空调***,包括蓄水容器、空调供能端、第一制能装置、第二制能装置和热交换器;其中,所述蓄水容器具有第一进出水口和第二进出水口,所述第一进出水口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热交换器连接,所述第二进出水口通过第二管道与所述热交换器连接;所述第一制能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连通;所述空调供能端的进水口通过第三管道与所述热交换器连接,所述空调供能端的出水口通过第四管道与所述热交换器连接;所述第二制能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三管道和所述第四管道连通。
本发明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前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蓄能空调***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向蓄水容器蓄能,包括:
第一制能装置单独向蓄水容器蓄能;或,
第二制能装置单独向蓄水容器蓄能;
向空调供能端供能,包括:
蓄水容器单独供能;或,
第二制能装置单独向空调供能端供能;或,
第一制能装置单独向空调供能端供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设置热交换器,将蓄水容器、空调供能端、第一制能装置、第二制能装置分别与热交换器通过管道连通,从而能够实现第一制能装置与第二制能装置互为备用。
在第一制能装置损坏时,通过第二制能装置代替第一制能装置向蓄水容器蓄能;在第二制能装置损坏时,通过第一制能装置向空调供能端供能,提高了产品的应急性能,提升了产品品质、性能和用户体验。
同时,还可以实现多种蓄能供能方式,例如,第一制能装置、第二制能装置联合向蓄水容器蓄能,第一制能装置、第二制能装置联合向空调供能端供能,满足了不同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蓄能空调***的示意图;
图2为第一制能装置单独向蓄水容器蓄能的示意图;
图3为第二制能装置单独向蓄水容器蓄能的示意图;
图4为第二制能装置与第一制能装置联合向蓄水容器蓄能的示意图;
图5为蓄水容器单独供能的示意图;
图6为第二制能装置单独向空调供能端供能的示意图;
图7为第一制能装置单独向空调供能端供能的示意图;
图8为第二制能装置与蓄水容器联合向空调供能端供能的示意图;
图9为第二制能装置与第一制能装置联合向空调供能端供能的示意图;
图10为第二制能装置、第一制能装置和蓄水容器联合向空调供能端供能的示意图;
图11为热交换器与第一制能装置通过第五管道串联连接示意图;
图12为第二制能装置与第一制能装置串联向蓄水容器蓄能的示意图;
图13为第一制能装置中的两台第一制能主机通过第六管道串联连接的示意图;
图14为两台第一制能主机进行并联蓄能的示意图;
图15为两台第一制能主机进行串联蓄能的示意图;
图16为第二制能装置中的两台第二制能主机并联布置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蓄能空调***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对照表:
1-蓄水容器; 11-第一进出水口; 12-第二进出水口;
13-第一管道; 131-第一旁通管; 132-第一旁通管阀门;
133-第一水泵; 134-第一管道阀门; 14-第二管道;
141-第二旁通管; 142-第二管道转换阀; 143-第二水泵;
144-第二管道阀门; 2-空调供能端; 21-进水口;
22-出水口; 23-第三管道; 24-第四管道;
241-第三旁通管; 242-第三旁通管阀门; 243-第三水泵;
3-热交换器; 4-第一制能装置; 40-第一制能主机;
41-第一连通管; 42-第一连通管阀门; 43-第四水泵;
5-第二制能装置; 50-第二制能主机; 51-第二连通管;
52-第五水泵; 6-第五管道; 61-第五管道阀门;
7-第六管道; 71-第六管道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蓄能空调***,包括蓄水容器1、空调供能端2、第一制能装置4、第二制能装置5和热交换器3。
其中,蓄水容器1具有第一进出水口11和第二进出水口12,第一进出水口11通过第一管道13与热交换器3连接,第二进出水口12通过第二管道14与热交换器3连接。
第一制能装置4分别与第一管道13连通和第二管道14连通。
空调供能端2的进水口21通过第三管道23与热交换器3连接,空调供能端2的出水口22通过第四管道24与热交换器3连接。
第二制能装置5分别与第三管道23和第四管道24连通。
本发明提供的蓄能空调***,可以蓄冷供冷,也可以蓄热供热。本发明中所涉及的蓄能包括蓄冷和蓄热,本发明中将能够蓄冷供冷和蓄热供热的空调***称之为蓄能空调***。
本发明中的蓄水容器1可以为蓄水槽或蓄水罐。
本发明中的空调供能端2为空调向外供能(供冷或供热)的末端,也称之为空调末端或用户端。
本发明可以通过蓄水容器1的水在用电低谷时间段进行蓄能(包括蓄冷和蓄热),然后在用电高峰时间段将存储的能量(包括冷量和热量)释放给空调供冷端2,实现“移峰填谷”,为用户节约电费。
本发明提供的蓄能空调***,其蓄水容器1包括第一进出水口11和第二进出水口12,分别用于冷热水进出循环。
一般情形下,将第一进出水口11设置在蓄水容器1的下方,与蓄水容器1内的下布水器连通,将第二进出水口12设置在蓄水容器1的上方,与蓄水容器1内的上布水器连通,从而实现冷热水循环。
一般情况下,冷水的密度大于热水的密度,冷水位于蓄水容器1的下方。本发明中提到的冷热水仅为相对概念,并不代表实际水温。
如蓄水容器1供冷时,冷水将从第一进水出口11排出,经过热交换之后形成的热水经第二进出水口12回到蓄水容器内。
如蓄水容器1供热时,热水将从第二进水出口12排出,经过热交换之后形成的冷水经第一进出水口11回到蓄水容器内。
为了实现水循环,将第一进出水口11通过第一管道13与热交换器3连接,将第二进出水口12通过第二管道14与热交换器3连接。
为了实现水循环,根据需要可以在第一管道13或第二管道14上设置双向水泵,也可以分别在第一管道13和第二管道14上设置单向水泵。
为了实现水循环的控制,根据需要可以在第一管道13和第二管道14上分别设置阀门。
第一制能装置4为能够制冷和制热的装置,其一端通过第一连通管41与第一管道13连通,其另一端通过第一连通管41与第二管道14连通,从而使得第一制能装置4与蓄水容器1的第一进出水口11和第二进出水口12连通,同时使得第一制能装置4与热交换器3连通,实现多种水路循环。
空调供能端2的进水口21通过第三管道23与热交换器3连通,其出水口22通过第四管道24与热交换器3连通。
为了实现水路循环,根据需要可以在第三管道23或第四管道24上设置双向水泵,也可以分别在第三管道23和第四管道24上设置单向水泵。
为了实现水循环的控制,根据需要可以在第三管道23和第四管道24上分别设置阀门。
第二制能装置5为能够制冷和制热的装置,其一端通过第二连通管51与第三管道23连通,其另一端通过第二连通管51与第四管道24连通,从而使得第二制能装置5与空调供能端2的出水口22和进水口21连通,同时使得第二制能装置5与热交换器3连通,实现多种水路循环。
如此设置,可以实现第一制能装置4与第二制能装置5互为备用,第二制能装置5能够向蓄水容器1蓄能,并可以实现多种蓄能供能方式,具体如下:
在向蓄水容器1蓄能时,有如下几种蓄能方式:
第一种蓄能方式:第一制能装置4单独向蓄水容器1蓄能,包括蓄冷和蓄热:
蓄冷时:如图2所示,蓄水容器1内的热水依次经第二进出水口12、第二管道14和第一连通管41进入第一制能装置4内进行制冷,制得的冷水依次经第一连通管41、第一管道13和第一进出水口11回到蓄水容器1内进行蓄冷。
蓄热时:蓄水容器1内的冷水依次经第一进出水口11、第一管道13和第一连通管41进入第一制能装置4内进行制热,制得的热水依次经第一连通管41、第二管道14和第二进出水口12回到蓄水容器1内进行蓄热。
为了实现第一制能装置4的水路双向循环,可以在第一连通管41上设置双向水泵,例如设置第四水泵43,并在第一连通管41上设置第一连通管阀门42。
第二种蓄能方式:第二制能装置5单独向蓄水容器蓄能,包括蓄冷和蓄热:
蓄冷时:如图3所示,蓄水容器1内的热水依次经第二进出水口12、第二管道14进入热交换器3内。
第二制能装置5制得的冷水经第二连通管51和第三管道23进入热交换器3内,并与热交换器3内的热水进行热量交换。
在热量交换完成之后,第二管道14提供给热交换器3的热水变为冷水,冷水依次经第一管道13和第一进出水口11回到蓄水容器1内进行蓄冷。第三管道23提供给热交换器3的冷水变为热水,热水经第四管道24和第二连通管51回到第二制能装置5内进行循环制冷。
为了实现第二制能装置5的水路循环,可以在第二连通管51上设置单向的第五水泵52。
蓄热时:蓄水容器1内的冷水依次经第一进出水口11、第一管道13进入热交换器3内。
第二制能装置5制得的热水经第二连通管51和第三管道23进入热交换器3内,并与热交换器3内的冷水进行热量交换。
在热量交换完成之后,第一管道13提供给热交换器3的冷水变为热水,热水依次经第二管道14和第二进出水口12回到蓄水容器1内进行蓄热。第三管道23提供给热交换器3的热水变为冷水,冷水经第四管道24和第二连通管51回到第二制能装置5内进行循环制热。
第三种蓄能方式:第二制能装置5与第一制能装置4联合向蓄水容器1蓄能,包括蓄冷和蓄热:
蓄冷时:如图4所示,蓄水容器1中的热水经第二进出水口12进入第二管道14中,第二管道14中的一部分热水经第一连通管41进入第一制能装置4内进行制冷,制得的冷水依次经第一连通管41和第一管道13回到蓄水容器1内进行蓄冷。
第二管道14中的另一部分热水进入热交换器3内,第二制能装置5制得的冷水经第二连通管51和第三管道23进入热交换器3内,并与热交换器3内的热水进行热量交换。
在热量交换完成之后,第二管道14提供给热交换器3的热水变为冷水,冷水依次经第一管道13和第一进出水口11回到蓄水容器1内进行蓄冷。第三管道23提供给热交换器3的冷水变为热水,热水经第四管道24和第二连通管51回到第二制能装置5内进行循环制冷。
该蓄冷过程,可以称为第二制能装置5与第一制能装置4并联蓄冷。
蓄热时:蓄水容器1中的冷水经第一进出水口11进入第一管道13中,第一管道13中的一部分冷水经第一连通管41进入第一制能装置4内进行制热,制得的热水依次经第一连通管41和第二管道14回到蓄水容器1内进行蓄热。
第一管道13中的另一部分热水进入热交换器3内,第二制能装置5制得的热水经第二连通管51和第三管道23进入热交换器3内,并与热交换器3内的冷水进行热量交换。
在热量交换完成之后,第一管道13提供给热交换器3的冷水变为热水,热水依次经第二管道14和第二进出水口12回到蓄水容器1内进行蓄热。第三管道23提供给热交换器3的热水变为冷水,冷水经第四管道24和第二连通管51回到第二制能装置5内进行循环制热。
该蓄热过程,可以称为第二制能装置5与第一制能装置4并联蓄热。
在向空调供能端2供能时,有如下几种供能方式:
第一种供能方式:蓄水容器1单独供能,包括供冷和供热。
在供冷时,如图5所示,蓄水容器1中的冷水依次经第一进出水口11和第一管道13进入热交换器3内。
空调供能端2的出水口22流出的热水经第四管道24进入热交换器3内,并与冷水进行热量交换。
在热量交换完成后,第一管道13提供给热交换器3的冷水变为热水,热水经第二管道14、第二进出水口12回到蓄水容器1内。
在热量交换完成后,第四管道24提供给热交换器3的热水变为冷水,冷水经第三管道23和进水口21进入空调供能端2内进行供冷。
在供热时,蓄水容器1中的热水依次经第二进出水口12和第二管道14进入热交换器3内。
空调供能端2的出水口22流出的冷水经第四管道24进入热交换器3内,并与热水进行热量交换。
在热量交换完成后,第二管道14提供给热交换器3的热水变为冷水,冷水经第一管道13、第一进出水口11回到蓄水容器1内。
在热量交换完成后,第四管道24提供给热交换器3的冷水变为热水,热水经第三管道23和进水口21进入空调供能端2内进行供热。
第二种供能方式:第二制能装置5单独向空调供能端2供能,包括供冷和供热。
供冷时,如图6所示,第二制能装置5制得的冷水经第三管道23进入空调供能端2内进行供冷,供冷后形成的热水经第四管道24回到第二制能装置5内进行循环制冷。
供热时,第二制能装置5制得的热水经第三管道23进入空调供能端2内进行供热,供热后形成的冷水经第四管道24回到第二制能装置5内进行循环制热。
第二种供能方式:第一制能装置4单独向空调供能端2供能,包括供冷和供热。
供冷时,如图7所示,第一制能装置4制得的冷水经第一连通管41、第一管道13进入热交换器3内,空调供能端2的热水经第四管道24进入热交换器3内,并与冷水进行热量交换。
热量交换完成后,第一管道13提供给热交换器3的冷水变为热水,热水经第二管道14、第一连通管41回到第一制能装置4进行循环制冷。
热量交换完成后,第四管道24提供给热交换器3的热水变为冷水,冷水经第三管道23回到空调供能端2内进行供冷。
供热时,第一制能装置4制得的热水经第一连通管41、第一管道13进入热交换器3内,空调供能端2的冷水经第四管道24进入热交换器3内,并与热水进行热量交换。
热量交换完成后,第一管道13提供给热交换器3的热水变为冷水,冷水经第二管道14、第一连通管41回到第一制能装置4进行循环制热。
热量交换完成后,第四管道24提供给热交换器3的冷热水变为热水,热水经第三管道23回到空调供能端2内进行供热。
第三种供能方式:第二制能装置5与蓄水容器1联合向空调供能端供能,包括供冷和供热。
供冷时,如图8所示,蓄水容器1中冷水经第一管道13进入热交换器3内,空调供能端2的一部分热水经第四管道24进入热交换器3内进行热量交换。
热量交换之后,由第一管道13提供给热交换器的冷水变为热水,热水经第二管道14回到蓄水容器1内。
热量交换之后,由第四管道24提供给热交换器的热水变为冷水,冷水经第三管道23回到空调供能端2内进行供冷。
空调供能端2的另一部分热水经第四管道24、第二连通管51进入第二制能装置5进行制冷,制得的冷水经第三管道23回到空调供能端2内进行供冷。
供热时,蓄水容器1中热水经第二管道14进入热交换器3内,空调供能端2的一部分冷水经第四管道24进入热交换器3内进行热量交换。
热量交换之后,由第二管道14提供给热交换器的热水变为冷水,冷水经第一管道13回到蓄水容器1内。
热量交换之后,由第四管道24提供给热交换器的冷水变为热水,热水经第三管道23回到空调供能端2内进行供热。
空调供能端2的另一部分冷水经第四管道24、第二连通管51进入第二制能装置5进行制热,制得的热水经第三管道23回到空调供能端2内进行供热。
第四种供能方式:第二制能装置5与第一制能装置4联合向空调供能端供能,包括供冷和供热。
供冷时,如图9所示,第一制能装置4制得的冷水经第一连通管41、第一管道13进入热交换器3内,空调供能端2的一部分热水经第四管道24进入热交换器3内进行热量交换。
热量交换之后,由第一管道13提供给热交换器的冷水变为热水,热水经第二管道14、第一连通管41回到第一制能装置4内进行循环制冷。
热量交换之后,由第四管道24提供给热交换器的热水变为冷水,冷水经第三管道23回到空调供能端2内进行供冷。
空调供能端2的另一部分热水经第四管道24、第二连通管51进入第二制能装置5进行制冷,制得的冷水经第三管道23回到空调供能端2内进行供冷。
该供冷过程,可以称为第二制能装置5与第一制能装置4并联供冷。
供热时,第一制能装置4制得的热水经第一连通管41、第一管道13进入热交换器3内,空调供能端2的一部分冷水经第四管道24进入热交换器3内进行热量交换。
热量交换之后,由第一管道13提供给热交换器的热水变为冷水,冷水经第二管道14、第一连通管41回到第一制能装置4内进行循环制热。
热量交换之后,由第四管道24提供给热交换器的冷水变为热水,热水经第三管道23回到空调供能端2内进行供热。
空调供能端2的另一部分冷水经第四管道24、第二连通管51进入第二制能装置5进行制热,制得的热水经第三管道23回到空调供能端2内进行供热。
该供热过程,可以称为第二制能装置5与第一制能装置4并联供热。
第五种供能方式:第二制能装置5、第一制能装置4和蓄水容器1联合向空调供能端2供能,包括供冷和供热。
供冷时,如图10所示,蓄水容器1供冷、第一制能装置4供冷,冷水经第一管道13进入热交换器3内。空调供能端2的一部分热水经第四管道24进入热交换器3内进行热量交换。
热量交换之后,由第一管道13提供给热交换器的冷水变为热水,一部分热水经第二管道14、第一连通管41回到第一制能装置4内进行循环制冷,另一部分热水经第二管道14、第二进出水口12回到蓄水容器1内。
热量交换之后,由第四管道24提供给热交换器的热水变为冷水,冷水经第三管道23回到空调供能端2内进行供冷。
空调供能端2的另一部分热水经第四管道24、第二连通管51进入第二制能装置5进行制冷,制得的冷水经第三管道23回到空调供能端2内进行供冷。
该供冷过程,可以称为蓄水容器1、第二制能装置5与第一制能装置4并联供冷。
供热时,蓄水容器1供热、第一制能装置4供热,热水经第二管道14进入热交换器3内。空调供能端2的一部分冷水经第四管道24进入热交换器3内进行热量交换。
热量交换之后,由第二管道14提供给热交换器的热水变为冷水,一部分冷水经第一管道13、第一连通管41回到第一制能装置4内进行循环制热,另一部分冷水经第一管道13、第一进出水口11回到蓄水容器1内。
热量交换之后,由第四管道24提供给热交换器的冷水变为热水,热水经第三管道23回到空调供能端2内进行供热。
空调供能端2的另一部分冷水经第四管道24、第二连通管51进入第二制能装置5进行制热,制得的热水经第三管道23回到空调供能端2内进行供热。
该供热过程,可以称为蓄水容器1、第二制能装置5与第一制能装置4并联供热。
由此,本发明提供的蓄能空调***,通过设置热交换器3,将蓄水容器1、空调供能端2、第一制能装置4、第二制能装置5分别与热交换器3通过管道连通,从而能够实现第一制能装置4与第二制能装置5互为备用。
在第一制能装置4损坏时,可以通过第二制能装置5代替第一制能装置4向蓄水容器1蓄能;在第二制能装置5损坏时,可以通过第一制能装置4向空调供能端2供能,提高了产品的应急性能,提升了产品品质、性能和用户体验。
本发明提供的蓄能空调***,还可以实现多种蓄能供能方式,满足了不同的需求。
本发明提供的蓄能空调***,通过设置热交换器3,从而实现空调供能端2与蓄水容器1完全隔离,避免空调供能端2的水泄入蓄水容器1内,保证了空调***的安全稳定运行。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蓄能空调***,可以在第一管道13上设置至少一个第一管道阀门134,用于控制第一管道13开闭。
在第一管道13上设置至少一个单向的第一水泵133,第一水泵133用于向热交换器3侧供水。在第一水泵133处设置第一旁通管131,在第一旁通管131上设置第一旁通管阀门132。
在第二管道14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管道阀门144,用于控制第二管道14开闭。
在第二管道14上还设置有第二管道转换阀142,在第二开关转换阀142处设置有第二旁通管141,在第二旁通管141上设置有单向的第二水泵143,第二水泵143用于向热交换器3侧供水。
在蓄水容器1供冷时,第一旁通管阀门132打开,断开第一旁通管131,第一管道阀门134、第二管道阀门144和第二管道转换阀142闭合,使得第一管道13和第二管道14都处于导通状态,水经第一管道13、热交换器3和第二管道14回到蓄水容器1内。
在蓄水容器供热时,第二管道转换阀142打开,第一管道阀门134、第二管道阀门144和第一旁通管阀门132闭合,水经第二管道14、第二旁通管141、热交换器3、第一旁通管131和第一管道13回到蓄水容器1内。
当然,根据需要还可以设计其它方式的水路流通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蓄能空调***,可以在第三管道23或第四管道24上设置第三水泵243,第三水泵243可以为单向的水泵,也可以为双向的水泵。
当第三水泵243为单向的水泵时,其朝向热交换器3侧供水,则在第三水泵243处设置第三旁通管241,在第三旁通管241上设置第三旁通管阀门242。
当第二制能装置5向蓄水容器1蓄冷时,闭合第三旁通管阀门242,使得第三旁通管242导通,水经第二连通管51、第三管道23、热交换器3、第三旁通管241和第四管道24回到第二制能装置5内。
当然,根据需要还可以设计其它方式的水路流通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蓄能空调***,在第一连通管41上设置有第四水泵43,其可以为双向水泵,也可以采用上述方式设置单向水泵。
在第二连通管51上设置有第五水泵52,其可以为单向水泵,也可以为双向水泵。
较佳地,如图11所示,热交换器3还通过第五管道6与第一制能装置4串联连接,从而可以实现第一制能装置4与第二制能装置5串联蓄能。
在第一制能装置4与第二制能装置5串联蓄能时,以蓄冷为例,如图12所示,蓄水容器1中的热水经第二管道14进入热交换器3内。热交换器3中的热水与第二制能装置5提供的冷水进行热量交换,对第二管道14提供的热水进行预先降温,获得初步降温的冷水,热量交换之后获得的初步降温后的冷水经第五管道6进入第一制能装置4内,然后再经第一制能装置4继续制冷,最后将最终降温后的冷水通过第一管道13输送至蓄水容器1内,可以实现多种工况,并能减轻第一制能装置4的负荷。
较佳地,如图13和图17所示,第一制能装置4包括至少两台第一制能主机40,每台第一制能主机40分别通过第一连通管41与第一管道13和第二管道14连通。每台制能主机40配备一台第四水泵43。
此时,至少两台第一制能主机40并联在第一管道13和第二管道14之间。在向蓄水容器1蓄能时,如图14所示,至少两台第一制能主机40进行并联蓄能。在向空调供能端2供能时,至少两台第一制能主机40也能够进行并联供能。
较佳地,如图13-15所示,任意相邻的两台第一制能主机40之间通过第六管道7串联连接,可以实现至少两台第一制能主机40进行串联蓄能。
第六管道7上设置有第六管道阀门71。在至少两台第一制能主机40进行并联蓄能或供能时,打开第六管道阀门71,断开第六管道7。
以蓄冷为例,在至少两台第一制能主机40进行串联蓄冷时,如图15所示,关闭第六管道阀门71,导通第六管道7,热水经第二管道14进入第一台第一制能主机40制冷,制得的冷水经第六管道7进入第二台第一制能主机40内再次进行制冷,最后制得的冷水经第一管道13进入蓄水容器1内。
如此设置,首先提高了制冷或制热效率,另外运行时仅开启一台水泵即可,节约了用电量。
较佳地,如图16-17所示,第二制能装置5包括至少两台第二制能主机50,每台第二制能主机50分别通过第二连通管51与第三管道23和第四管道24连通。每台第二制能主机50配备一台第五水泵52。
此时,至少两台第二制能主机50并联在第三管道23和第四管道24之间。在向蓄水容器1蓄能时,至少两台第二制能主机50能够进行并联蓄能。在向空调供能端2供能时,至少两台第二制能主机50也能够进行并联供能。
较佳地,第一制能装置40和第二制能装置50分别为制热主机;或者,第一制能装置40和第二制能装置50分别为制冷主机;或者,第一制能装置40和第二制能装置50分别为冷热制备主机。冷热制备主机为具有制冷和制热功能的主机。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蓄能空调***,其第一制能装置与第二制能装置可以互为备用,减少了设备投资,增加了***蓄能、供能的安全性、稳定性。通过将至少两台第一制能主机串联蓄能,提高了制冷效率,同时在串联蓄能时只运行1台水泵,减少了水泵的用电量。通过换交换器将蓄水容器与空调供冷端完全隔离,避免了空调供能端的水进入蓄水容器内通过蓄水容器外溢的情况发生,增加了***供冷的安全性。
结合图1-17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蓄能空调***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向蓄水容器1蓄能,包括:
第一制能装置4单独向蓄水容器1蓄能;或第二制能装置5单独向蓄水容器1蓄能。
向空调供能端2供能,包括:
蓄水容器1单独供能;或第二制能装置5单独向空调供能端2供能;或第一制能装置4单独向空调供能端2供能。
其中,向蓄水容器1蓄能,还包括:第二制能装置5与第一制能装置4联合向蓄水容器1蓄能。
其中,第二制能装置5与第一制能装置4联合向蓄水容器1蓄能,包括:
第二制能装置5与第一制能装置1并联向蓄水容器1蓄能;或第二制能装置5与第一制能装置4串联向蓄水容器1蓄能。
其中,向空调供能端2供能,还包括:第二制能装置5与蓄水容器1联合向空调供能端2供能;或第二制能装置5与第一制能装置4联合向空调供能端2供能;或第二制能装置5、第一制能装置4和蓄水容器1联合向空调供能端供能。
其中,在向蓄水容器1蓄能时,还包括如下步骤:第一制能装置4中的至少两台第一制能主机40进行并联蓄能或进行串联蓄能;在向空调供能端2供能时,还包括如下步骤:第一制能装置4中的至少两台第一制能主机40进行并联供能。
其中,在向蓄水容器1蓄能时,还包括如下步骤:第二制能装置5中的至少两台第二制能主机50进行并联蓄能。
在向空调供能端2供能时,还包括如下步骤:第二制能装置5中的至少两台第二制能主机50进行并联供能。
本发明提供的蓄能空调***的控制方法,其通过将第一制能装置与第二制能装置可以互为备用,减少了设备投资,增加了***蓄能、供能的安全性、稳定性。通过将至少两台第一制能主机串联蓄能,提高了制冷效率,同时在串联蓄能时只运行1台水泵,减少了水泵的用电量。通过换交换器将蓄水容器与空调供冷端完全隔离,避免了空调供能端的水进入蓄水容器内通过蓄水容器外溢的情况发生,增加了***供冷的安全性。
根据需要,可以将上述各技术方案进行结合,以达到最佳技术效果。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发明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蓄能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蓄水容器、空调供能端、第一制能装置、第二制能装置和热交换器;
其中,所述蓄水容器具有第一进出水口和第二进出水口,所述第一进出水口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热交换器连接,所述第二进出水口通过第二管道与所述热交换器连接;
所述第一制能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连通;
所述空调供能端的进水口通过第三管道与所述热交换器连接,所述空调供能端的出水口通过第四管道与所述热交换器连接;
所述第二制能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三管道和所述第四管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能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还通过第五管道与所述第一制能装置串联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能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制能装置包括至少两台第一制能主机;
每台所述第一制能主机分别与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蓄能空调***,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的两台所述第一制能主机之间通过第六管道串联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蓄能空调***,其特征在于,每台所述第一制能主机分别通过一条所述第五管道与所述热交换器串联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蓄能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制能装置包括至少两台第二制能主机;
每台所述第二制能主机分别与所述第三管道和所述第四管道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能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制能装置和所述第二制能装置分别为制热主机;或者,
所述第一制能装置和所述第二制能装置分别为制冷主机;或者,
所述第一制能装置和所述第二制能装置分别为冷热制备主机。
8.一种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蓄能空调***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向蓄水容器蓄能,包括:
第一制能装置单独向蓄水容器蓄能;或,
第二制能装置单独向蓄水容器蓄能;
向空调供能端供能,包括:
蓄水容器单独供能;或,
第二制能装置单独向空调供能端供能;或,
第一制能装置单独向空调供能端供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向蓄水容器蓄能,还包括:
第二制能装置与第一制能装置联合向蓄水容器蓄能。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二制能装置与第一制能装置联合向蓄水容器蓄能,包括:
第二制能装置与第一制能装置并联向蓄水容器蓄能;或,
第二制能装置与第一制能装置串联向蓄水容器蓄能。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向空调供能端供能,还包括:
第二制能装置与蓄水容器联合向空调供能端供能;或,
第二制能装置与第一制能装置联合向空调供能端供能;或,
第二制能装置、第一制能装置和蓄水容器联合向空调供能端供能。
12.根据权利要求8-11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向蓄水容器蓄能时,还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制能装置中的至少两台第一制能主机进行并联蓄能或进行串联蓄能;
在向空调供能端供能时,还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制能装置中的至少两台第一制能主机进行并联供能。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向蓄水容器蓄能时,还包括如下步骤:
第二制能装置中的至少两台第二制能主机进行并联蓄能;
在向空调供能端供能时,还包括如下步骤:
第二制能装置中的至少两台第二制能主机进行并联供能。
CN201710357941.4A 2017-05-19 2017-05-19 蓄能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Pending CN10720237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57941.4A CN107202377A (zh) 2017-05-19 2017-05-19 蓄能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57941.4A CN107202377A (zh) 2017-05-19 2017-05-19 蓄能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02377A true CN107202377A (zh) 2017-09-26

Family

ID=599051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57941.4A Pending CN107202377A (zh) 2017-05-19 2017-05-19 蓄能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202377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61886A (zh) * 2018-02-12 2018-08-03 海南佩尔优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蓄能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10173779A (zh) * 2019-05-29 2019-08-27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一种复合式大温差供冷***及其控制方法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84026A (ja) * 1990-11-15 1992-07-01 Shimizu Corp 低温度冷水製造蓄熱システム
CN102506474A (zh) * 2011-10-18 2012-06-20 江苏七彩科技有限公司 并联式冰蓄冷制冷***及其制冷方法
CN102865632A (zh) * 2012-09-10 2013-01-09 杭州华电华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热泵蓄能与温湿度独立控制***
CN203100031U (zh) * 2013-01-14 2013-07-31 厦门立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空调水蓄冷***
CN103234250A (zh) * 2013-05-15 2013-08-07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水蓄冷空调***及其运行方法
CN104279667A (zh) * 2014-10-11 2015-01-14 深圳市英普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相变蓄能空调***
CN204214065U (zh) * 2014-01-02 2015-03-18 北京英沣特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消防水池水蓄冷***
CN104613577A (zh) * 2015-01-15 2015-05-13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内融冰冰蓄冷空调***及其运行方法
CN105066300A (zh) * 2015-08-18 2015-11-18 深圳市海吉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蓄能能源站
CN205448100U (zh) * 2015-12-25 2016-08-10 肇庆新奥清洁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蓄冷供冷装置
CN207006423U (zh) * 2017-05-19 2018-02-13 海南佩尔优科技有限公司 蓄能空调***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84026A (ja) * 1990-11-15 1992-07-01 Shimizu Corp 低温度冷水製造蓄熱システム
CN102506474A (zh) * 2011-10-18 2012-06-20 江苏七彩科技有限公司 并联式冰蓄冷制冷***及其制冷方法
CN102865632A (zh) * 2012-09-10 2013-01-09 杭州华电华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热泵蓄能与温湿度独立控制***
CN203100031U (zh) * 2013-01-14 2013-07-31 厦门立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空调水蓄冷***
CN103234250A (zh) * 2013-05-15 2013-08-07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水蓄冷空调***及其运行方法
CN204214065U (zh) * 2014-01-02 2015-03-18 北京英沣特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消防水池水蓄冷***
CN104279667A (zh) * 2014-10-11 2015-01-14 深圳市英普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相变蓄能空调***
CN104613577A (zh) * 2015-01-15 2015-05-13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内融冰冰蓄冷空调***及其运行方法
CN105066300A (zh) * 2015-08-18 2015-11-18 深圳市海吉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蓄能能源站
CN205448100U (zh) * 2015-12-25 2016-08-10 肇庆新奥清洁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蓄冷供冷装置
CN207006423U (zh) * 2017-05-19 2018-02-13 海南佩尔优科技有限公司 蓄能空调***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61886A (zh) * 2018-02-12 2018-08-03 海南佩尔优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蓄能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10173779A (zh) * 2019-05-29 2019-08-27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一种复合式大温差供冷***及其控制方法
CN110173779B (zh) * 2019-05-29 2024-05-17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一种复合式大温差供冷***及其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744446U (zh) 一种防串水的水蓄冷***
CN104879916B (zh) 热泵热水器
CN104456688B (zh) 带有蓄能罐的集中供热供冷联合***
CN209279466U (zh) 一种lng冷能存储及梯级利用蓄冷***
CN107202377A (zh) 蓄能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207064188U (zh) 一种空压机余热回收***
CN105115079B (zh) 一种中央空调水蓄冷***
CN207006423U (zh) 蓄能空调***
CN105066300A (zh) 一种水蓄能能源站
CN205939817U (zh) 一种空气能水温控制机组及使用其的水浴***
CN106969453A (zh) 一种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204268557U (zh) 带有蓄能罐的集中供热供冷联合***
CN207797285U (zh) 一种数据中心应急制冷***
CN203323455U (zh) 全热回收多循环多用空调机组
CN207094891U (zh) 一种空调***
CN203010818U (zh) 多罐串并联水蓄冷装置
CN206420088U (zh) 一种水蓄冷***
CN102072542A (zh) 一种串联式制冷空调及末端蓄冷水***
CN201615571U (zh) 一种相变蓄热式冷凝热回收***
CN204555419U (zh) 空调***
CN107061232A (zh) 一种余热回收利用设备
CN207981120U (zh) 一种新型反应釜升降温调节控制***
CN207810261U (zh) 一种使用半导体制冷和涡流管制冷充能的生鲜食品储藏箱
CN206874458U (zh) 一种余热回收利用设备
CN104501457A (zh) 模块化空气源热泵一机多能能源中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