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80178A - 一种指纹解锁的识别装置及其方法、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指纹解锁的识别装置及其方法、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80178A
CN107180178A CN201710208730.4A CN201710208730A CN107180178A CN 107180178 A CN107180178 A CN 107180178A CN 201710208730 A CN201710208730 A CN 201710208730A CN 107180178 A CN107180178 A CN 1071801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ngerprint
area
finger print
print information
contact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0873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ubi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ub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ubi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ub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20873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180178A/zh
Publication of CN1071801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8017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2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pri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70Protecting specific internal or peripheral components, in which the protection of a component leads to protection of the entire computer
    • G06F21/82Protecting input, output or interconnection devices
    • G06F21/83Protecting input, output or interconnection devices input devices, e.g. keyboards, mice or controllers thereof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3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for inputting data by handwriting, e.g. gesture or tex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65Matching; Classif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指纹解锁的识别装置及其方法、移动终端,通过将获取到的用户输入的指纹信息与预先存储的第一指纹信息进行比较,确定出对应的有效接触面积,然后判断有效接触面积是否大于指纹接触面积阈值,若大于,则根据指纹信息对终端触控屏进行指纹解锁;本发明通过比较指纹特征和有效接触面积的方式确定是否需要对触控屏进行解锁,有效地避免了用户由于误触控触控屏而导致误解锁的问题,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指纹解锁的识别装置及其方法、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控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指纹解锁的识别装置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终端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持设备越来越大众化,而对于有人机交互界面的手持移动设备,其安全性与私密性也越来越收到关注。因此,为了解决该问题,在现有的终端中都设置了指纹解锁的功能。
在使用指纹解锁功能之前,首先要进行指纹的采集,录入终端的指纹数据库中。用户在极性指纹解锁时,只需要再次输入指纹,与数据库中的指纹进行对比匹配,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常常会对屏幕出现误触的情况,由于终端的指纹识别功能在锁屏的过程中是一直处于打开的状态,只要用户有指纹输入并匹配成功即可解锁,尤其是现有的通过红外传感技术进行的全屏指纹采集终端,其误触控解锁的现象更加严重,导致了大大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指纹解锁的识别装置及其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指纹解锁常常会由于用户的误触控导致误解锁,而使得用户的使用体验不佳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指纹解锁的识别装置,包括:获取模块、比较模块、判断模块和解锁模块;
所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在终端控制屏上输入的指纹信息;
所述比较模块用于将所述指纹信息与预先存储的第一指纹信息进行比较,确定所述指纹信息中的有效接触面积;
所述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指纹接触面积是否满足指纹解锁的控制条件,所述控制条件包括指纹接触面积阈值;
所述解锁模块用于在所述指纹接触面积大于指纹接触面积阈值时,根据所述指纹信息对所述终端触控屏进行指纹解锁操作。
可选的,所述指纹信息至少包括用户输入的指纹特征和所述指纹特征对应的第一接触面积;
所述比较模块用于将所述指纹特征与所述第一指纹特征进行比较,确定所述指纹特征中的有效指纹特征;根据用户输入的指纹特征、有效指纹特征和第一接触面积计算所述有效指纹特征对应的有效接触面积。
可选的,所述识别装置还包括检测模块、更新模块和调整模块;
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在预设时间段内是否存在用户对所述终端触控屏进行有效的触控操作;
所述更新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检测模块检测的结果将所述有效指纹特征对应的有效接触面积更新存储至第一面积数据库或者第二面积数据库,其中,所述第一面积数据库为检测到所述终端触控屏无触控操作时对应的面积数据库,所述第二面积数据库为检测到所述终端触控屏有触控操作时对应的面积数据库;
所述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更新后的第一面积数据库和/或第二面积数据库对所述指纹接触面积阈值进行调整和更新。
可选的,所述调整模块用于计算所述第一面积数据库中的有效接触面积的第一平均值,以及所述第二面积数据库中的有效接触面积的第二平均值;选择所述第一平均值和第二平均值二者中的一个作为参考值对所述指纹接触面积阈值进行更新调整。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指纹解锁的识别方法,包括:
获取用户在终端控制屏上输入的指纹信息;
将所述指纹信息与预先存储的第一指纹信息进行比较,确定所述指纹信息中的有效接触面积;
判断所述指纹接触面积是否满足指纹解锁的控制条件,所述控制条件包括指纹接触面积阈值;
若所述指纹接触面积大于指纹接触面积阈值时,根据所述指纹信息对所述终端触控屏进行指纹解锁操作。
可选的,所述指纹信息至少包括用户输入的指纹特征和所述指纹特征对应的第一接触面积;
所述将所述指纹信息与预先存储的第一指纹信息进行比较,确定所述指纹信息中的有效接触面积包括:
将所述指纹特征与所述第一指纹特征进行比较,确定所述指纹特征中的有效指纹特征;
根据用户输入的指纹特征、有效指纹特征和第一接触面积计算所述有效指纹特征对应的有效接触面积。
可选的,在根据所述指纹信息对所述终端触控屏进行指纹解锁操作之后,还包括:
检测在预设时间段内是否存在用户对所述终端触控屏进行有效的触控操作;
根据所述检测模块检测的结果将所述有效指纹特征对应的有效接触面积更新存储至第一面积数据库或者第二面积数据库,其中,所述第一面积数据库为检测到所述终端触控屏无触控操作时对应的面积数据库,所述第二面积数据库为检测到所述终端触控屏有触控操作时对应的面积数据库;
根据更新后的第一面积数据库和/或第二面积数据库对所述指纹接触面积阈值进行调整和更新。
可选的,所述根据更新后的第一面积数据库和/或第二面积数据库对所述指纹接触面积阈值进行调整和更新包括:
计算所述第一面积数据库中的有效接触面积的第一平均值,以及所述第二面积数据库中的有效接触面积的第二平均值;
选择所述第一平均值和第二平均值二者中的一个作为参考值对所述指纹接触面积阈值进行调整和更新。
可选的,所述根据更新后的第一面积数据库和/或第二面积数据库对所述指纹接触面积阈值进行调整和更新包括:
将所述第一面积数据库中的面积值与所述第二面积数据中的任意一个面积值进行比较;
选取比较的结果中所述第一面积数据库中小于所述第二面积数据库中任意一个面积值的有效接触面积,并计算其第三平均值;
将所述第三平均值作为参考值对所述指纹接触面积阈值进行调整和更新。
此外,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红外传感单元和处理器;
所述红外传感单元用于获取用户在终端控制屏上输入的指纹信息,并传输给所述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将所述红外传感单元传输的指纹信息与预先存储的第一指纹信息进行比较,确定所述指纹信息的有效接触面积;以及判断所述有效接触面积是否满足指纹解锁的控制条件,所述控制条件包括指纹接触面积阈值;若所述有效接触面积大于指纹接触面积阈值时,根据所述指纹信息对所述终端触控屏进行指纹解锁操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指纹解锁的识别装置及其方法、移动终端,首先通过将获取到的用户输入的指纹信息与预先存储的第一指纹信息进行比较,确定出对应的有效接触面积,然后判断有效接触面积是否大于指纹接触面积阈值,若大于,则根据指纹信息对终端触控屏进行指纹解锁;本发明通过比较指纹特征和有效接触面积的方式确定是否需要对触控屏进行解锁,有效地避免了用户由于误触控触控屏而导致误解锁的问题,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的,在解锁后,还将对应的指纹信息更新到对应的面积数据库中,通过不断地更新学习指纹接触面积,实现了用户使用终端习惯的学习,使得指纹标准的不断完善,进一步避免了用户由于误触控触控屏而导致误解锁的问题,也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为实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一个可选的移动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指纹解锁的识别装置的模块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指纹解锁的识别装置的另一种模块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指纹解锁的识别装置又一种组成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指纹解锁的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指纹解锁的识别方法的另一种流程图;
图7为用户指纹信息的输入界面示意图;
图8为终端解锁后并选中应用的界面示意图;
图9为检测终端不存在有效触控操作的界面示意图;
图10为检测终端存在有效触控操作的界面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现在将参考附图描述实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发明的说明,其本身并没有特定的意义。
移动终端可以以各种形式来实施。例如,本发明中描述的终端可以包括诸如移动电话、智能电话、笔记本电脑、数字广播接收器、PDA(个人数字助理)、PAD(平板电脑)、PMP(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导航装置等等的移动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等的固定终端。下面,假设终端是移动终端,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除了特别用于移动目的的元件之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构造也能够应用于固定类型的终端。本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可以实现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指纹解锁的识别装置。
图1为实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一个可选的移动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移动终端100可以包括无线通信单元110、A/V(音频/视频)输入单元120、用户输入单元130、感测单元140、输出单元150、存储器160、接口单元170、控制器180和电源单元190等等。图1示出了具有各种组件的移动终端,但是应理解的是,并不要求实施所有示出的组件,可以替代地实施更多或更少的组件,将在下面详细描述移动终端的元件。
无线通信单元110通常包括一个或多个组件,其允许移动终端100与无线通信***或网络之间的无线电通信。例如,无线通信单元可以包括移动通信单元112、无线互联网单元113、短程通信单元114和位置信息单元115中的至少一个。
移动通信单元112将无线电信号发送到基站(例如,接入点等等)、外部终端以及服务器中的至少一个和/或从其接收无线电信号。这样的无线电信号可以包括语音通话信号、视频通话信号、或者根据文本和/或多媒体消息发送和/或接收的各种类型的数据。
无线互联网单元113支持移动终端的无线互联网接入。该单元可以内部或外部地耦接到终端。该单元所涉及的无线互联网接入技术可以包括WLAN(无线LAN)(Wi-Fi)、Wibro(无线宽带)、Wimax(全球微波互联接入)、HSDPA(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等等。
短程通信单元114是用于支持短程通信的单元。短程通信技术的一些示例包括蓝牙TM、射频识别(RFID)、红外数据协会(IrDA)、超宽带(UWB)、紫蜂TM等等。
位置信息单元115是用于检查或获取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的单元。位置信息单元的典型示例是GPS(全球定位***)。根据当前的技术,GPS单元115计算来自三个或更多卫星的距离信息和准确的时间信息并且对于计算的信息应用三角测量法,从而根据经度、纬度和高度准确地计算三维当前位置信息。当前,用于计算位置和时间信息的方法使用三颗卫星并且通过使用另外的一颗卫星校正计算出的位置和时间信息的误差。此外,GPS单元115能够通过实时地连续计算当前位置信息来计算速度信息。
A/V输入单元120用于接收音频或视频信号。A/V输入单元120可以包括相机121和麦克风1220,相机121对在视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获得的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显示在显示单元151上。经相机121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存储在存储器160(或其它存储介质)中或者经由无线通信单元110进行发送,可以根据移动终端的构造提供两个或更多相机121。麦克风s122可以在电话通话模式、记录模式、语音识别模式等等运行模式中经由麦克风接收声音(音频数据),并且能够将这样的声音处理为音频数据。处理后的音频(语音)数据可以在电话通话模式的情况下转换为可经由移动通信单元112发送到移动通信基站的格式输出。麦克风122可以实施各种类型的噪声消除(或抑制)算法以消除(或抑制)在接收和发送音频信号的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或者干扰。
用户输入单元130可以根据用户输入的命令生成键输入数据以控制移动终端的各种操作。用户输入单元130允许用户输入各种类型的信息,并且可以包括键盘、锅仔片、触摸板(例如,检测由于被接触而导致的电阻、压力、电容等等的变化的触敏组件)、滚轮、摇杆等等。特别地,当触摸板以层的形式叠加在显示单元151上时,可以形成触摸屏。在本发明中,该用户输入单元130还可以是红外传感器,用于采集用户输入的指纹信息。
感测单元140检测移动终端100的当前状态,(例如,移动终端100的打开或关闭状态)、移动终端100的位置、用户对于移动终端100的接触(即,触摸输入)的有无、移动终端100的取向、移动终端100的加速或减速移动和方向等等,并且生成用于控制移动终端100的操作的命令或信号。例如,当移动终端100实施为滑动型移动电话时,感测单元140可以感测该滑动型电话是打开还是关闭。另外,感测单元140能够检测电源单元190是否提供电力或者接口单元170是否与外部装置耦接。感测单元140可以包括光线传感器141。
接口单元170用作至少一个外部装置与移动终端100连接可以通过的接口。例如,外部装置可以包括有线或无线头戴式耳机端口、外部电源(或电池充电器)端口、有线或无线数据端口、存储卡端口、用于连接具有识别单元的装置的端口、音频输入/输出(I/O)端口、视频I/O端口、耳机端口等等。识别单元可以是存储用于验证用户使用移动终端100的各种信息并且可以包括用户识别单元(UIM)、客户识别单元(SIM)、通用客户识别单元(USIM)等等。另外,具有识别单元的装置(下面称为"识别装置")可以采取智能卡的形式,因此,识别装置可以经由端口或其它连接装置与移动终端100连接。接口单元170可以用于接收来自外部装置的输入(例如,数据信息、电力等等)并且将接收到的输入传输到移动终端100内的一个或多个元件或者可以用于在移动终端和外部装置之间传输数据。
另外,当移动终端100与外部底座连接时,接口单元170可以用作允许通过其将电力从底座提供到移动终端100的路径或者可以用作允许从底座输入的各种命令信号通过其传输到移动终端的路径。从底座输入的各种命令信号或电力可以用作用于识别移动终端是否准确地安装在底座上的信号。输出单元150被构造为以视觉、音频和/或触觉方式提供输出信号(例如,音频信号、视频信号、警报信号、振动信号等等)。
输出单元150可以包括显示单元151、音频输出单元152等等。
显示单元151可以显示在移动终端100中处理的信息。例如,当移动终端100处于电话通话模式时,显示单元151可以显示与通话或其它通信(例如,文本消息收发、多媒体文件下载等等)相关的用户界面(UI)或图形用户界面(GUI)。当移动终端100处于视频通话模式或者图像捕获模式时,显示单元151可以显示捕获的图像和/或接收的图像、示出视频或图像以及相关功能的UI或GUI等等。
同时,当显示单元151和触摸板以层的形式彼此叠加以形成触摸屏时,显示单元151可以用作输入装置和输出装置。显示单元151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薄膜晶体管LCD(TFT-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柔性显示器、三维(3D)显示器等等中的至少一种。这些显示器中的一些可以被构造为透明状以允许用户从外部观看,这可以称为透明显示器,典型的透明显示器可以例如为TOLED(透明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等等。根据特定想要的实施方式,移动终端100可以包括两个或更多显示单元(或其它显示装置),例如,移动终端可以包括外部显示单元(未示出)和内部显示单元(未示出)。触摸屏可用于检测触摸输入压力以及触摸输入位置和触摸输入面积。
音频输出单元152可以在移动终端处于呼叫信号接收模式、通话模式、记录模式、语音识别模式、广播接收模式等等模式下时,将无线通信单元110接收的或者在存储器160中存储的音频数据转换音频信号并且输出为声音。而且,音频输出单元152可以提供与移动终端100执行的特定功能相关的音频输出(例如,呼叫信号接收声音、消息接收声音等等)。音频输出单元152可以包括扬声器、蜂鸣器等等。
存储器160可以存储由控制器180执行的处理和控制操作的软件程序等等,或者可以暂时地存储己经输出或将要输出的数据(例如,电话簿、消息、静态图像、视频等等)。而且,存储器160可以存储关于当触摸施加到触摸屏时输出的各种方式的振动和音频信号的数据。
存储器160可以包括至少一种类型的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包括闪存、硬盘、多媒体卡、卡型存储器(例如,SD或DX存储器等等)、随机访问存储器(RAM)、静态随机访问存储器(S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磁性存储器、磁盘、光盘等等。而且,移动终端100可以与通过网络连接执行存储器160的存储功能的网络存储装置协作。
控制器180通常控制移动终端的总体操作。例如,控制器180执行与语音通话、数据通信、视频通话等等相关的控制和处理。另外,控制器180可以包括用于再现(或回放)多媒体数据的多媒体单元181,多媒体单元181可以构造在控制器180内,或者可以构造为与控制器180分离。控制器180可以执行模式识别处理,以将在触摸屏上执行的手写输入或者图片绘制输入识别为字符或图像。
电源单元190在控制器180的控制下接收外部电力或内部电力并且提供操作各元件和组件所需的适当的电力。
这里描述的各种实施方式可以以使用例如计算机软件、硬件或其任何组合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来实施。对于硬件实施,这里描述的实施方式可以通过使用特定用途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装置(DSPD)、可编程逻辑装置(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被设计为执行这里描述的功能的电子单元中的至少一种来实施,在一些情况下,这样的实施方式可以在控制器180中实施。对于软件实施,诸如过程或功能的实施方式可以与允许执行至少一种功能或操作的单独的软件单元来实施。软件代码可以由以任何适当的编程语言编写的软件应用程序(或程序)来实施,软件代码可以存储在存储器160中并且由控制器180执行。
至此,己经按照其功能描述了移动终端。下面,为了简要起见,将描述诸如折叠型、直板型、摆动型、滑动型移动终端等等的各种类型的移动终端中的滑动型移动终端作为示例。因此,本发明能够应用于任何类型的移动终端,并且不限于滑动型移动终端。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例
如图2所示,基于上述移动终端硬件结构,提出本发明的指纹解锁的识别装置的实施例,具体的,本发明提供的指纹解锁的识别装置包括:获取模块21、比较模块22、判断模块23和解锁模块24,其中,
获取模块21,用于获取用户在终端控制屏上输入的指纹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在获取指纹信息时具体是通过红外传感器技术来实现,具体的该红外传感器设置在终端触控屏的下方,有红外发射器向终端触控屏发射红外光信号,当有用户在终端触控屏上进行触控操作时,会导致红外光信号的反射,红外接收器接收到反射回来的红外光信号,并对该红外光信号进行分析得到用户的指纹信息。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指纹信息包括指纹特征和所述指纹特征对应的第一接触面积,这里的指纹特征可以理解为是指纹中的纹路特征,第一接触面积是用户在终端触控屏上触控操作时手指与屏幕接触的接触面积。
比较模块22,用于将所述指纹信息与预先存储的第一指纹信息进行比较,确定所述指纹信息中的有效接触面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有效接触面积指的是能够用于进行指纹解锁的指纹特征对应的指纹面积,在实际应用中,并不是用户输入的指纹信息全部能匹配到数据库中的指纹,其匹配主要是将用户输入的指纹与数据库中的指纹进行匹配得到可以用户解锁的指纹特征,或者两者的相似度百分比有多高,最后取其有用的指纹特征部分对应的面积作为有效接触面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比较模块22在确定有效接触面积时,具体是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
从指纹数据库中获取预先存储的第一指纹信息,并从该第一指纹信息中提取出对应的第一指纹特征;
将当前用户输入的指纹信息中的指纹特征与第一指纹特征进行比较,通过比较确定该指纹特征中的有效指纹特征,这里的有效指纹特征指的是可以用于进行屏幕解锁的特征;
根据根据用户输入的指纹特征、有效指纹特征和第一接触面积计算所述有效指纹特征对应的有效接触面积。
在实际应用中,通过从用户输入的指纹特征中确定的有效指纹特征和指纹特征计算出两者之间的比例;
根据该计算得到的比例以及第一接触面积计算出所述有效指纹特这功能对应的有效接触面积。
判断模块23,用于判断所述有效接触面积是否满足指纹解锁的控制条件,所述控制条件包括指纹接触面积阈值,该指纹接触面积阈值为用户输入指纹解锁时手指与屏幕接触的最小面积;
在实际应用中,当通过比较模块22确定用户输入的指纹信息中存在解锁的指纹特征之后,取其对应的面积与预设的指纹接触面积阈值进行比较,然后根据比较的结果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指纹解锁。
解锁模块24,用于在所述有效接触面积大于指纹接触面积阈值时,根据所述指纹信息对所述终端触控屏进行指纹解锁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指纹接触面积阈值的设置是根据用户的不断使用而不断学习更新调整,例如,用户成功进行指纹解锁一次,则对应地调整一次,并且调整之前还需要检测本次解锁后,用户在终端触控屏上是否有有效的触控操作,若有,则将本次解锁的指纹信息更新到对应的面积数据库中;若没有,则将本次解锁的指纹信息更新到另一个面积数据库中,最后根据这两个面积数据库对该指纹接触面积阈值进行调整。
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指纹解锁的识别装置还包括检测模块25、更新模块26和调整模块27,其中:
所述检测模块25用于检测在预设时间段内是否存在用户对所述终端触控屏进行有效的触控操作;
所述更新模块26用于根据所述检测模块25检测的结果将所述有效指纹特征对应的有效接触面积更新存储至第一面积数据库或者第二面积数据库,其中,所述第一面积数据库为检测到所述终端触控屏无触控操作时对应的面积数据库,所述第二面积数据库为检测到所述终端触控屏有触控操作时对应的面积数据库;
所述调整模块27用于根据更新后的第一面积数据库和/或第二面积数据库对所述指纹接触面积阈值进行调整和更新。
在实际应用中,用户可以定义熄屏或锁屏界面在屏幕内指纹解锁成功后,没有经过任何操作屏幕自动熄灭或用户主动熄屏的情况,认为是手指误触屏幕引起的误解锁行为;对应的有用户操作的则为正常的解锁行为。
终端通过不断地累积上述行为的指纹信息,尤其是有效的接触面积,然后自主地通过更新后的数据对指纹接触面积阈值进行调整,例如,终端将上述解锁行为分为两个数据库,当检测到在当前解锁后,终端的触控屏上并没有用户操作或者有效的用户操作,这时,更新模块26将当前解锁后得到的指纹信息和对应的接触面积(具体是有效的接触面积)存储到到第一面积数据库S(S1、S2、S3……Sn);当检测到在当前解锁后,终端的触控屏上没有用户操作或者有效的用户操作,这时,更新模块26将当前解锁后得到的指纹信息和对应的接触面积(具体是有效的接触面积)存储到到第二面积数据库M(M1、M2、M3……Mn)。
然后将两个数据库中的面积值进行比较,并取第一面积数据库中小于所述第二面积数据库中任意一个面积值的有效接触面积Sn,并计算筛选出来的所有有效接触面积Sn的平均值,将该平均值作为参考值对指纹接触面积阈值进行调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调整模块26在调整指纹接触面积阈值时,具体是通过计算所述第一面积数据库中的有效接触面积的第一平均值,以及所述第二面积数据库中的有效接触面积的第二平均值;选择所述第一平均值和第二平均值二者中的一个作为参考值对所述指纹接触面积阈值进行调整和更新。
在实际应用中,该平均值可以直接选择第一面积数据库的平均值作为调整的参考标准调整下一个判断周期的指纹接触面积阈值,也可以直接将该平均值作为下一个判断周期的指纹接触面积阈值。
同理,还可以将两个数据库的平均值再计算平均值,以最后的平均值作为操作标准调整下一个判断周期的指纹接触面积阈值,或者直接取该平均值作为下一个判断周期的指纹接触面积阈值。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调整模块26在调整指纹接触面积阈值时,还可以通过将所述第一面积数据库中的面积值与所述第二面积数据中的任意一个面积值进行比较;选取比较的结果中所述第一面积数据库中小于所述第二面积数据库中任意一个面积值的有效接触面积,并计算其第三平均值;将所述第三平均值作为参考值对所述指纹接触面积阈值进行调整和更新。
在实际应用中,选择第二面积数据库中当前的最小面积值,将第一面积数据库中的所有面积值与第二面积数据库中的最小值进行比较,然后选取小于该最小值的所有面积值计算平均值,将该平均值作为指纹接触面积阈值。
进一步的,还可以将第一面积数据库中的所有面积值与第二面积数据库中的平均值进行比较,然后选取小于该平均值的所有面积值计算平均值,将最后的平均值作为指纹接触面积阈值等等。
如图7-10所示,用户在终端触控屏上触控操作,红外传感器1检测到有用户指纹输入,并获取用户的指纹特征和手指在终端触控屏上的接触面积(如图的椭圆框),具体如图7所示。
在采集完成后,对指纹特征进行比对匹配,若都满足解锁的控制条件后,终端根据指纹特征对终端进行指纹解锁,如图8所示为解锁后的终端界面。
进一步地,检测解锁后的终端界面是否存在用户的有效触控操作,如图9所示,当检测到的触控操作只是对终端的界面进行左右的滑动(如图中的剪头指示),变换一下终端界面,这时,将判断为不是有效的触控操作,则将对应的解锁指纹特征和面积信息更新到第一面积数据库。
如图10所示,当检测到的触控操作是对终端的界面中的某个应用进行的操作,例如,打开了“微信”的聊天界面并发送的消息,这时,将判断为是有效的触控操作,则将对应的解锁指纹特征和面积信息更新到第二面积数据库。
最后终端根据更新后的两个数据库计算对应的接触面积平均值,并根据该平均值对指纹接触面积阈值进行对应的调整。
本实施例提供的指纹解锁的识别装置,首先通过将获取到的用户输入的指纹信息与预先存储的第一指纹信息进行比较,确定出对应的有效接触面积,然后判断有效接触面积是否大于指纹接触面积阈值,若大于,则根据指纹信息对终端触控屏进行指纹解锁;在当前用户输入的指纹信息通过指纹识别后,获取当前指纹信息与数据库中的指纹特征进行比对,在满足对应控制条件的前提下,将指纹特征和对应的面积信息添加到数据库中,更新数据库,提高指纹信息的数量,补充了各种使用习惯下的特征信息,完善了数据库的指纹信息,数据库中的指纹信息越完善,能够用于指纹特征匹配的指纹特征越多,指纹识别的准确率也就越高。本实施例实现了在用户进行指纹识别时,自动学习指纹信息,数据库中指纹信息的完善程度也会随用户使用次数的增加而提高,从而逐步提高了对误操作的识别,避免了误操作解锁的问题,也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第二实施例
请参考图4,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指纹解锁的识别装置的组成示意图,该指纹解锁的识别装置,其具体包括:输入输出(IO)总线41、主控制器42、RAM 43、内存44和传感器45;其中,
输入输出(IO)总线41分别与自身所属的终端的其它部件(主控制器42、存储器43、内存44)连接,并且为其它部件提供传送线路。
主控制器42通常控制自身所属的服务器的总体操作。例如,主控制器42执行计算和确认等操作。其中,主控制器42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PU)。在本实施例中,传感器45用于获取用户在终端控制屏上输入的指纹信息;主控制器42至少需要具备这样的功能:将所述指纹信息与预先存储的第一指纹信息进行比较,确定所述指纹信息中的有效接触面积;判断所述有效接触面积是否满足指纹解锁的控制条件,所述控制条件包括指纹接触面积阈值;若所述有效接触面积大于指纹接触面积阈值时,根据所述指纹信息对所述终端触控屏进行指纹解锁操作。
在实际应用中,对传感器45和主控制器42的处理步骤,具体可以通过设置实现对应功能的软件代码来实现,可选的,RAM43存储主控制器42可读、主控制器42可执行的软件代码,其包含用于控制主控制器42执行以上描述的功能的指令(即软件执行功能)。在本实施例中,RAM 43至少需要存储有实现主控制器42执行上述功能需要的程序和控制传感器45进行压感信息和指纹信息的采集的程序。
其中,本发明提供的指纹解锁的识别装置中,实现获取模块21、比较模块22、判断模块23和解锁模块24等模块的功能的软件代码可存储在存储器43中,并由主控制器42执行或编译后执行。
内存44,一般采用半导体存储单元,包括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以及高速缓存(CACHE),RAM是其中最重要的存储器。内存44是计算机中重要的部件之一,它是与CPU进行沟通的桥梁,计算机中所有程序的运行都是在内存中进行的,其作用是用于暂时存放CPU中的运算数据,以及与硬盘等外部存储器交换的数据,只要计算机在运行中,CPU就会把需要运算的数据调到内存中进行运算,当运算完成后CPU再将结果传送出来,内存的运行也决定了计算机的稳定运行。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45具体是设置在终端的触控屏的下方,用于实现检测用户在触控屏上的触控操作所产生的指纹信息,并传输到主控制器42。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传感器45可以采用红外识别传感器来实现指纹信息的采集。若采用红外识别传感器实现指纹信息的采集时,通过红外传感器检测用户在触控屏上操作所产生的信号反射,红外识别传感器检测到反射回来的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得到用户的指纹特征和接触面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控制器42在接收到传感器45采集的指纹特征之后,将所述指纹特征与所述第一指纹特征进行比较,确定所述指纹特征中的有效指纹特征;根据用户输入的指纹特征、有效指纹特征和第一接触面积计算所述有效指纹特征对应的有效接触面积。
进一步地,通过从用户输入的指纹特征中确定的有效指纹特征和指纹特征计算出两者之间的比例;根据该计算得到的比例以及第一接触面积计算出所述有效指纹特这功能对应的有效接触面积。
在本实施例中,在对终端解锁之后,主控制器42还包括检测在预设时间段内是否存在用户对所述终端触控屏进行有效的触控操作;
根据所述检测模块检测的结果将所述有效指纹特征对应的有效接触面积更新存储至第一面积数据库或者第二面积数据库,其中,所述第一面积数据库为检测到所述终端触控屏无触控操作时对应的面积数据库,所述第二面积数据库为检测到所述终端触控屏有触控操作时对应的面积数据库;
根据更新后的第一面积数据库和/或第二面积数据库对所述指纹接触面积阈值进行调整和更新。
终端通过不断地累积上述行为的指纹信息,尤其是有效的接触面积,然后自主地通过更新后的数据对指纹接触面积阈值进行调整,例如,终端将上述解锁行为分为两个数据库,当检测到在当前解锁后,终端的触控屏上并没有用户操作或者有效的用户操作,这时,更新模块26将当前解锁后得到的指纹信息和对应的接触面积(具体是有效的接触面积)存储到到第一面积数据库S(S1、S2、S3……Sn);当检测到在当前解锁后,终端的触控屏上没有用户操作或者有效的用户操作,这时,更新模块26将当前解锁后得到的指纹信息和对应的接触面积(具体是有效的接触面积)存储到到第二面积数据库M(M1、M2、M3……Mn)。
然后将两个数据库中的面积值进行比较,并取第一面积数据库中小于所述第二面积数据库中任意一个面积值的有效接触面积Sn,并计算筛选出来的所有有效接触面积Sn的平均值,将该平均值作为参考值对指纹接触面积阈值进行调整。
本实施例提供的终端,首先通过将获取到的用户输入的指纹信息与预先存储的第一指纹信息进行比较,确定出对应的有效接触面积,然后判断有效接触面积是否大于指纹接触面积阈值,若大于,则根据指纹信息对终端触控屏进行指纹解锁;本发明通过比较指纹特征和有效接触面积的方式确定是否需要对触控屏进行解锁,有效地避免了用户由于误触控触控屏而导致误解锁的问题,
进一步的,在解锁后,还将对应的指纹信息更新到对应的面积数据库中,通过不断地更新学习指纹接触面积,实现了用户使用终端习惯的学习,使得指纹标准的不断完善,进一步避免了用户由于误触控触控屏而导致误解锁的问题,也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第三实施例
请参考图5,图5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指纹解锁的识别方法流程图,包括:
S501、获取用户在终端控制屏上输入的指纹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在获取指纹信息时具体可以通过红外传感器技术来实现,具体的该红外传感器设置在终端触控屏的下方,有红外发射器向终端触控屏发射红外光信号,当有用户在终端触控屏上进行触控操作时,会导致红外光信号的反射,红外接收器接收到反射回来的红外光信号,并对该红外光信号进行分析得到用户的指纹信息。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指纹信息包括指纹特征和所述指纹特征对应的第一接触面积,这里的指纹特征可以理解为是指纹中的纹路特征,第一接触面积是用户在终端触控屏上触控操作时手指与屏幕接触的接触面积。
S502、将所述指纹信息与预先存储的第一指纹信息进行比较,确定所述指纹信息中的有效接触面积,所述有效接触面积指的是能够用于进行指纹解锁的指纹特征对应的指纹面积。
在实际应用中,并不是用户输入的指纹信息全部能匹配到数据库中的指纹,其匹配主要是将用户输入的指纹与数据库中的指纹进行匹配得到可以用户解锁的指纹特征,或者两者的相似度百分比有多高,最后取其有用的指纹特征部分对应的面积作为有效接触面积。
在本实施例中,该步骤S502具体是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
步骤1,从指纹数据库中获取预先存储的第一指纹信息,并从该第一指纹信息中提取出对应的第一指纹特征;
步骤2,将当前用户输入的指纹信息中的指纹特征与第一指纹特征进行比较,通过比较确定该指纹特征中的有效指纹特征,这里的有效指纹特征指的是可以用于进行屏幕解锁的特征;
步骤3,根据根据用户输入的指纹特征、有效指纹特征和第一接触面积计算所述有效指纹特征对应的有效接触面积。
在实际应用中,通过从用户输入的指纹特征中确定的有效指纹特征和指纹特征计算出两者之间的比例;
根据该计算得到的比例以及第一接触面积计算出所述有效指纹特这功能对应的有效接触面积。
S503、判断所述有效接触面积是否满足指纹解锁的控制条件,所述控制条件包括指纹接触面积阈值,该指纹接触面积阈值为用户输入指纹解锁时手指与屏幕接触的最小面积。
S504、若所述有效接触面积大于指纹接触面积阈值时,根据所述指纹信息对所述终端触控屏进行指纹解锁操作。
在实际应用中,对于指纹接触面积阈值的设置是根据用户的不断使用而不断学习更新调整,例如,用户成功进行指纹解锁一次,则对应地调整一次,并且调整之前还需要检测本次解锁后,用户在终端触控屏上是否有有效的触控操作,若有,则将本次解锁的指纹信息更新到对应的面积数据库中;若没有,则将本次解锁的指纹信息更新到另一个面积数据库中,最后根据这两个面积数据库对该指纹接触面积阈值进行调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在根据所述指纹信息对所述终端触控屏进行指纹解锁操作之后,还包括:
检测在预设时间段内是否存在用户对所述终端触控屏进行有效的触控操作;
根据所述检测模块检测的结果将所述有效指纹特征对应的有效接触面积更新存储至第一面积数据库或者第二面积数据库,其中,所述第一面积数据库为检测到所述终端触控屏无触控操作时对应的面积数据库,所述第二面积数据库为检测到所述终端触控屏有触控操作时对应的面积数据库;
根据更新后的第一面积数据库和/或第二面积数据库对所述指纹接触面积阈值进行调整和更新。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更新后的第一面积数据库和/或第二面积数据库对所述指纹接触面积阈值进行调整和更新具体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首先计算所述第一面积数据库中的有效接触面积的第一平均值,以及所述第二面积数据库中的有效接触面积的第二平均值;
选择所述第一平均值和第二平均值二者中的一个作为参考值对所述指纹接触面积阈值进行调整和更新。
在实际应用中,用户可以定义熄屏或锁屏界面在屏幕内指纹解锁成功后,没有经过任何操作屏幕自动熄灭或用户主动熄屏的情况,认为是手指误触屏幕引起的误解锁行为;对应的有用户操作的则为正常的解锁行为。
终端通过不断地累积上述行为的指纹信息,尤其是有效的接触面积,然后自主地通过更新后的数据对指纹接触面积阈值进行调整,例如,终端将上述解锁行为分为两个数据库,当检测到在当前解锁后,终端的触控屏上并没有用户操作或者有效的用户操作,这时,更新模块26将当前解锁后得到的指纹信息和对应的接触面积(具体是有效的接触面积)存储到到第一面积数据库S(S1、S2、S3……Sn);当检测到在当前解锁后,终端的触控屏上没有用户操作或者有效的用户操作,这时,更新模块26将当前解锁后得到的指纹信息和对应的接触面积(具体是有效的接触面积)存储到到第二面积数据库M(M1、M2、M3……Mn)。
然后将两个数据库中的面积值进行比较,并取第一面积数据库中小于所述第二面积数据库中任意一个面积值的有效接触面积Sn,并计算筛选出来的所有有效接触面积Sn的平均值,将该平均值作为参考值对指纹接触面积阈值进行调整。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更新后的第一面积数据库和/或第二面积数据库对所述指纹接触面积阈值进行调整和更新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将所述第一面积数据库中的面积值与所述第二面积数据中的任意一个面积值进行比较;
选取比较的结果中所述第一面积数据库中小于所述第二面积数据库中任意一个面积值的有效接触面积,并计算其第三平均值;
将所述第三平均值作为参考值对所述指纹接触面积阈值进行调整和更新。
下面结合具体的界面操作对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7-10所示,用户在终端触控屏上触控操作,红外传感器1检测到有用户指纹输入,并获取用户的指纹特征和手指在终端触控屏上的接触面积(如图的椭圆框),具体如图7所示。
在采集完成后,对指纹特征进行比对匹配,若都满足解锁的控制条件后,终端根据指纹特征对终端进行指纹解锁,如图8所示为解锁后的终端界面。
进一步地,检测解锁后的终端界面是否存在用户的有效触控操作,如图9所示,当检测到的触控操作只是对终端的界面进行左右的滑动(如图中的剪头指示),变换一下终端界面,这时,将判断为不是有效的触控操作,则将对应的解锁指纹特征和面积信息更新到第一面积数据库。
如图10所示,当检测到的触控操作是对终端的界面中的某个应用进行的操作,例如,打开了“微信”的聊天界面并发送的消息,这时,将判断为是有效的触控操作,则将对应的解锁指纹特征和面积信息更新到第二面积数据库。
最后终端根据更新后的两个数据库计算对应的接触面积平均值,并根据该平均值对指纹接触面积阈值进行对应的调整。
本实施例提供的指纹解锁的识别方法,通过将获取到的用户输入的指纹信息与预先存储的第一指纹信息进行比较,确定出对应的有效接触面积,然后判断有效接触面积是否大于指纹接触面积阈值,若大于,则根据指纹信息对终端触控屏进行指纹解锁;本发明通过比较指纹特征和有效接触面积的方式确定是否需要对触控屏进行解锁,有效地避免了用户由于误触控触控屏而导致误解锁的问题,
进一步的,在解锁后,还将对应的指纹信息更新到对应的面积数据库中,通过不断地更新学习指纹接触面积,实现了用户使用终端习惯的学习,使得指纹标准的不断完善,进一步避免了用户由于误触控触控屏而导致误解锁的问题,也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第四实施例
下面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对本发明提供的指纹解锁的识别方法进行详细的说明,如图6所示,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指纹解锁的识别方法流程图,该方法除了如上所述的先获取用户输入的指纹信息后,根据指纹信息确定对应的有效接触面积,最后判断有效接触面积是否满足预设的解锁控制条件,若满足,则进行解锁,该方法还可以是先判断用户手指与终端触控屏的接触面积是否满足解锁控制条件,若满足,则对指纹特征进行匹配,根据匹配的结果进行指纹解锁。
在本实施例中选择后者进行说明,其具体处理步骤包括:
S601、设置指纹接触面积阈值,这里设置的阈值指的是用户在触控操作时手指上的指纹与终端触控屏的实际接触面积;
在该步骤中,所述指纹接触面积阈值具体是根据终端当前存储的指纹数据库计算得到,可选的,从误触控的指纹面积数据库中选择小于正常触控的指纹面积数据中最小值的面积值计算平均值,然后将该平均值作为本次指纹解锁使用的指纹接触面积阈值。
S602、获取用户在终端触控屏上输入的指纹特征信息和接触面积;
具体是通过设置在终端触控屏正下方位置的红外传感器进行采集,可选的,通过红外发射器向终端触控屏发射红外光信号,当有用户在终端触控屏上进行触控操作时,会对红外光信号有阻挡的作用,并在指纹纹路的左右下将红外光信号反射回给红外发射器一侧,通过红外发射器一侧的红外接收器接收到反射回来的红外光信号,并对该红外光信号进行分析得到用户的指纹特征以及接触面积。
S603、判断接触面积是否大于指纹接触面积阈值;
在该步骤中,还包括:从接触面积中选择有效的接触面积进行比较,具体可以理解为采集到的接触面积是手指的接触面积,但是在该面积范围内并不是全部都存在指纹特征,因此,应当选择存在指纹特征的部分面积进行判断。
S604、若有效接触面积大于指纹接触面积阈值时,将指纹特征与第一指纹特征进行比较匹配;
进一步的,当若有效接触面积不大于指纹接触面积阈值时,则返回步骤S602。
S605、若指纹特征与第一指纹特征匹配,根据指纹特征信息对终端进行解锁操作。
S606、检测在预设时间段内是否存在用户对所述终端触控屏进行有效的触控操作。
S607、若存在,则将所述指纹特征对应的有效接触面积更新存储至第一面积数据库。
S608、若不存在,则将所述指纹特征对应的有效接触面积更新存储至第二面积数据库。
S609、根据更新后的第一面积数据库和/或第二面积数据库对所述指纹接触面积阈值进行调整和更新。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609具体是通过计算所述第一面积数据库中的有效接触面积的第一平均值,以及所述第二面积数据库中的有效接触面积的第二平均值;选择所述第一平均值和第二平均值二者中的一个作为参考值对所述指纹接触面积阈值进行调整和更新。
或者,通过将所述第一面积数据库中的面积值与所述第二面积数据中的任意一个面积值进行比较;选取比较的结果中所述第一面积数据库中小于所述第二面积数据库中任意一个面积值的有效接触面积,并计算其第三平均值;将所述第三平均值作为参考值对所述指纹接触面积阈值进行调整和更新。
第五实施例
请参考图11,图1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模块示意图,该移动终端包括:红外传感单元51和处理器52,其中:
红外传感单元51用于获取用户在终端控制屏上输入的指纹信息,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红外传感单元51设置于所述移动终端的显示屏的正下方位置,当用户通过手指在显示屏上进行滑动触控操作时,红外传感器单元52通过发射红外信号来检测手指上的指纹信息,具体的,该指纹信息包括指纹特征和手指的接触面积。
处理器52接收来自红外传感单元51传输过来的指纹信息,并将该指纹信息与预先存储的第一指纹信息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确定指纹信息在终端控制屏上的有效接触面积,这里的第一指纹信息指的是用户在首次使用该移动终端时,在移动终端的指纹数据库中保存的指纹信息。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处理器52具体是通过以下方式确定有效接触面积:首先将所述指纹特征与所述第一指纹特征进行比较,确定所述指纹特征中的有效指纹特征;然后根据用户输入的指纹特征、有效指纹特征和第一接触面积计算所述有效指纹特征对应的有效接触面积。
在确定有效接触面积后,所述处理器52还用于判断该有效接触面积是否满足指纹解锁的控制条件,这里的控制条件为指纹接触面积阈值,判断当前指纹信息的有效接触面积与预先设置的指纹接触面积阈值(即是用户手指在终端控制屏上接触时的有效指纹特征的接触面积的面积下限),当判断结果为满足,即是有效接触面积大于指纹接触面积阈值时,处理器52根据当前获取到的指纹信息对终端控制屏进行指纹解锁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预先设置的指纹接触面积阈值并不是永远固定的值,而是根据用户的不断使用指纹解锁的实际情况进行自主地不断调整,具体是通过处理器52检测在成功解锁后的预设时间段内是否存在用户对所述终端触控屏进行有效的触控操作;根据检测的结果对数据库进行更新,可选的,所述处理器52将所述有效指纹特征对应的有效接触面积更新存储至第一面积数据库或者第二面积数据库,其中,所述第一面积数据库为检测到所述终端触控屏无触控操作时对应的面积数据库,所述第二面积数据库为检测到所述终端触控屏有触控操作时对应的面积数据库。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52根据更新后的第一面积数据库和/或第二面积数据库对所述指纹接触面积阈值进行调整和更新,具体是通过计算所述第一面积数据库中的有效接触面积的第一平均值,以及所述第二面积数据库中的有效接触面积的第二平均值;选择所述第一平均值和第二平均值二者中的一个作为参考值对所述指纹接触面积阈值进行调整和更新。
或者处理器52将所述第一面积数据库中的面积值与所述第二面积数据中的任意一个面积值进行比较;选取比较的结果中所述第一面积数据库中小于所述第二面积数据库中任意一个面积值的有效接触面积,并计算其第三平均值;将所述第三平均值作为参考值对所述指纹接触面积阈值进行调整和更新。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指纹解锁的识别装置及其方法、移动终端,通过将获取到的用户输入的指纹信息与预先存储的第一指纹信息进行比较,确定出对应的有效接触面积,然后判断有效接触面积是否大于指纹接触面积阈值,若大于,则根据指纹信息对终端触控屏进行指纹解锁;本发明通过比较指纹特征和有效接触面积的方式确定是否需要对触控屏进行解锁,有效地避免了用户由于误触控触控屏而导致误解锁的问题,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的,在解锁后,还将对应的指纹信息更新到对应的面积数据库中,通过不断地更新学习指纹接触面积,实现了用户使用终端习惯的学习,使得指纹标准的不断完善,进一步避免了用户由于误触控触控屏而导致误解锁的问题,也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当前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指纹解锁的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在终端控制屏上输入的指纹信息;
比较模块,用于将所述指纹信息与预先存储的第一指纹信息进行比较,确定所述指纹信息中的有效接触面积;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有效接触面积是否满足指纹解锁的控制条件,所述控制条件包括指纹接触面积阈值;
解锁模块,用于在所述有效接触面积大于指纹接触面积阈值时,根据所述指纹信息对所述终端触控屏进行指纹解锁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纹解锁的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信息至少包括用户输入的指纹特征和所述指纹特征对应的第一接触面积;
所述比较模块用于将所述指纹特征与所述第一指纹特征进行比较,确定所述指纹特征中的有效指纹特征;根据用户输入的指纹特征、有效指纹特征和第一接触面积计算所述有效指纹特征对应的有效接触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指纹解锁的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检测模块、更新模块和调整模块;
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在预设时间段内是否存在用户对所述终端触控屏进行有效的触控操作;
所述更新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检测模块检测的结果将所述有效指纹特征对应的有效接触面积更新存储至第一面积数据库或者第二面积数据库,其中,所述第一面积数据库为检测到所述终端触控屏无触控操作时对应的面积数据库,所述第二面积数据库为检测到所述终端触控屏有触控操作时对应的面积数据库;
所述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更新后的第一面积数据库和/或第二面积数据库对所述指纹接触面积阈值进行调整和更新。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指纹解锁的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模块用于计算所述第一面积数据库中的有效接触面积的第一平均值,以及所述第二面积数据库中的有效接触面积的第二平均值;选择所述第一平均值和第二平均值二者中的一个作为参考值对所述指纹接触面积阈值进行调整和更新。
5.一种指纹解锁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用户在终端控制屏上输入的指纹信息;
将所述指纹信息与预先存储的第一指纹信息进行比较,确定所述指纹信息中的有效接触面积;
判断所述有效接触面积是否满足指纹解锁的控制条件,所述控制条件包括指纹接触面积阈值;
若所述有效接触面积大于指纹接触面积阈值时,根据所述指纹信息对所述终端触控屏进行指纹解锁操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指纹解锁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信息至少包括用户输入的指纹特征和所述指纹特征对应的第一接触面积;
所述将所述指纹信息与预先存储的第一指纹信息进行比较,确定所述指纹信息中的有效接触面积包括:
将所述指纹特征与所述第一指纹特征进行比较,确定所述指纹特征中的有效指纹特征;
根据用户输入的指纹特征、有效指纹特征和第一接触面积计算所述有效指纹特征对应的有效接触面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指纹解锁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述指纹信息对所述终端触控屏进行指纹解锁操作之后,还包括:
检测在预设时间段内是否存在用户对所述终端触控屏进行有效的触控操作;
根据所述检测模块检测的结果将所述有效指纹特征对应的有效接触面积更新存储至第一面积数据库或者第二面积数据库,其中,所述第一面积数据库为检测到所述终端触控屏无触控操作时对应的面积数据库,所述第二面积数据库为检测到所述终端触控屏有触控操作时对应的面积数据库;
根据更新后的第一面积数据库和/或第二面积数据库对所述指纹接触面积阈值进行调整和更新。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任一项所述的指纹解锁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更新后的第一面积数据库和/或第二面积数据库对所述指纹接触面积阈值进行调整和更新包括:
计算所述第一面积数据库中的有效接触面积的第一平均值,以及所述第二面积数据库中的有效接触面积的第二平均值;
选择所述第一平均值和第二平均值二者中的一个作为参考值对所述指纹接触面积阈值进行调整和更新。
9.根据权利要求5至7任一项所述的指纹解锁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更新后的第一面积数据库和/或第二面积数据库对所述指纹接触面积阈值进行调整和更新包括:
将所述第一面积数据库中的面积值与所述第二面积数据中的任意一个面积值进行比较;
选取比较的结果中所述第一面积数据库中小于所述第二面积数据库中任意一个面积值的有效接触面积,并计算其第三平均值;
将所述第三平均值作为参考值对所述指纹接触面积阈值进行调整和更新。
10.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红外传感单元和处理器;
所述红外传感单元用于获取用户在终端控制屏上输入的指纹信息,并传输给所述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将所述红外传感单元传输的指纹信息与预先存储的第一指纹信息进行比较,确定所述指纹信息的有效接触面积;以及判断所述有效接触面积是否满足指纹解锁的控制条件,所述控制条件包括指纹接触面积阈值;若所述有效接触面积大于指纹接触面积阈值时,根据所述指纹信息对所述终端触控屏进行指纹解锁操作。
CN201710208730.4A 2017-03-31 2017-03-31 一种指纹解锁的识别装置及其方法、移动终端 Pending CN10718017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08730.4A CN107180178A (zh) 2017-03-31 2017-03-31 一种指纹解锁的识别装置及其方法、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08730.4A CN107180178A (zh) 2017-03-31 2017-03-31 一种指纹解锁的识别装置及其方法、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80178A true CN107180178A (zh) 2017-09-19

Family

ID=598298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08730.4A Pending CN107180178A (zh) 2017-03-31 2017-03-31 一种指纹解锁的识别装置及其方法、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180178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87421A (zh) * 2018-07-31 2018-12-25 深圳市奈士迪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安全可靠的智能型指纹锁
CN109885237A (zh) * 2019-02-28 2019-06-14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防止指纹误触解锁的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1694450A (zh) * 2020-05-07 2020-09-22 天津工业大学 一种支持面触控手势控制的智能织物
CN112417928A (zh) * 2019-08-22 2021-02-26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屏下指纹识别方法及电子装置
CN112991594A (zh) * 2021-04-01 2021-06-18 德施曼机电(中国)有限公司 指纹锁及其解锁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68955A (zh) * 2015-12-28 2016-04-06 深圳市亚略特生物识别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生物识别的移动终端及电子***
CN105511931A (zh) * 2015-12-30 2016-04-20 魅族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功能触发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68955A (zh) * 2015-12-28 2016-04-06 深圳市亚略特生物识别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生物识别的移动终端及电子***
CN105511931A (zh) * 2015-12-30 2016-04-20 魅族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功能触发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87421A (zh) * 2018-07-31 2018-12-25 深圳市奈士迪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安全可靠的智能型指纹锁
CN109885237A (zh) * 2019-02-28 2019-06-14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防止指纹误触解锁的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2417928A (zh) * 2019-08-22 2021-02-26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屏下指纹识别方法及电子装置
CN112417928B (zh) * 2019-08-22 2024-03-29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屏下指纹识别方法及电子装置
CN111694450A (zh) * 2020-05-07 2020-09-22 天津工业大学 一种支持面触控手势控制的智能织物
CN112991594A (zh) * 2021-04-01 2021-06-18 德施曼机电(中国)有限公司 指纹锁及其解锁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80178A (zh) 一种指纹解锁的识别装置及其方法、移动终端
CN104915582B (zh) 解锁方法及装置
CN107582028A (zh) 睡眠监测方法及装置
CN106202330A (zh) 垃圾信息的判断方法及装置
CN106030464A (zh) 使用接近度感测来调整在移动设备上所提供的信息
CN107832741A (zh) 人脸特征点定位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6228054A (zh) 身份验证方法和装置
CN107527053A (zh) 目标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6909900A (zh) 指纹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6599651A (zh) 一种终端解锁装置和方法
CN106775402A (zh)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实现控制的方法
CN107748848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909851A (zh) 一种数据安全存储方法及装置
CN107219948A (zh) 一种屏幕呼吸亮屏的控制装置及其方法
CN106959779A (zh) 一种降低触屏误报点的装置和方法
CN107958223A (zh) 人脸识别方法及装置、移动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016273A (zh) 一种指纹识别的方法、装置和终端
CN106529481A (zh) 一种指纹识别参数配置装置及其方法
CN107239184A (zh) 一种触屏触控装置、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7527036A (zh) 一种环境安全检测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909264A (zh)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6445148A (zh) 一种触发终端应用的方法及装置
CN106843672A (zh) 一种终端锁屏操作装置和方法
CN106775305A (zh) 一种终端快速调用装置和方法
CN106527685A (zh) 一种终端应用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