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72669B - 滞后余量设置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滞后余量设置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72669B
CN107172669B CN201710424068.6A CN201710424068A CN107172669B CN 107172669 B CN107172669 B CN 107172669B CN 201710424068 A CN201710424068 A CN 201710424068A CN 107172669 B CN107172669 B CN 1071726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tance
network side
cell
boundary
side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2406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172669A (zh
Inventor
李中峰
肖竹
赵遐
罗诗尧
丁玲
宣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meng Chuangke Network Technology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meng Chuangke Network Technology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meng Chuangke Network Technology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meng Chuangke Network Technology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42406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172669B/zh
Publication of CN1071726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726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1726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726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2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location or mobility data, e.g. speed dat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异构网络中上行切换的区域划分方法、滞后余量设置方法和装置,包括:确定早切换边界与迟切换边界构成的区域中的位置;获取该位置相对于第一网络侧设备的第一距离、该位置与第一网络侧设备的连线与早切换边界的交点相对于该第一网络侧设备的第二距离、该位置与第一网络侧设备的连线与迟切换边界的交点相对于第一网络侧设备的第三距离;根据该第一距离、该第二距离及该第三距离,确定用户从第二小区向第一小区进行上行切换时该位置对应的滞后余量的设置范围。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能够避免或减少用户在上行切换时发生切换延迟或频繁切换的情况,提高用户上行切换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滞后余量设置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异构网络中上行切换的滞后余量设置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异构网络是一种混合部署了多种基站的通信网络,其中可包括大型基站(MacroCell),中型基站(Pico Cell)和小型基站(Small Cell)等。在异构网络中,Macro Cell提供对整个地区的信号覆盖,Pico/Small Cell提供对该地区中某些热点、盲点区域的信号覆盖。
用户在蜂窝小区之间移动时,通信***为保证该用户通信的连续性,会将其从当前小区转移到目标小区中,这个转移过程称为切换。在用户从Pico/Small Cell切换到Macro Cell的过程中,用户过早或者过晚进行切换,都会导致用户发生无线连接失败。
为避免用户频繁进入切换流程,可设置滞后余量。在现有技术的异构网络中,采用集中式配置的方式设置用户的滞后余量。但是,如果滞后余量过大,容易阻滞用户进入切换,引起切换延迟;设置太小,易导致用户频繁切换,冗余浪费。
如何避免或减少用户在上行切换时发生切换延迟或频繁切换的情况,是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异构网络中上行切换的滞后余量设置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减少用户在小区切换时的失败概率,提高通信***的切换性能指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异构网络中上行切换的滞后余量设置方法,包括:
确定早切换边界与迟切换边界构成的区域中的位置,该早切换边界是用户从第二网络侧设备覆盖的第二小区向管辖第二网络侧设备的第一网络侧设备覆盖的第一小区切换时发生早切换的区域的内部边界,该迟切换边界是用户从第二小区向第一小区切换时发生迟切换的区域的外部边界;
获取该位置相对于第一网络侧设备的第一距离、该位置与第一网络侧设备的连线与早切换边界的交点相对于该第一网络侧设备的第二距离、该位置与第一网络侧设备的连线与迟切换边界的交点相对于第一网络侧设备的第三距离;
根据该第一距离、该第二距离及该第三距离,确定用户从第二小区向第一小区进行上行切换时该位置对应的滞后余量的设置范围。
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异构网络中上行切换的区域划分方法,该异构网络包括第一网络侧设备和该第一网络侧设备所管辖的第二网络侧设备,该方法包括:
根据发生早切换时用户的位置相对于第一网络侧设备的距离、第一网络侧设备和第二网络侧设备各自的平均信号输出功率、第一网络侧设备和第二网络侧设备各自覆盖的小区的阴影衰落,确定第一阿波罗尼斯圈比值,以确定第一阿波罗尼斯圈边界;
根据发生正常切换时用户的位置相对于第一网络侧设备的距离、第一网络侧设备和第二网络侧设备各自的平均信号输出功率、第一网络侧设备和第二网络侧设备各自覆盖的小区的阴影衰落、以及滞后余量,确定第二阿波罗尼斯圈比值,以确定第二阿波罗尼斯圈边界;
根据发生迟切换时用户的位置相对于第一网络侧设备的距离、第一网络侧设备和第二网络侧设备各自的平均信号输出功率、第一网络侧设备和第二网络侧设备各自覆盖的小区的阴影衰落,确定第三阿波罗尼斯圈比值,以确定第三阿波罗尼斯圈边界;
其中,第一阿波罗尼斯圈边界与第二阿波罗尼斯圈边界之间的区域为用户从第二网络侧设备覆盖的小区向第一网络侧设备覆盖的小区切换时的早切换区域;
第二阿波罗尼斯圈边界与第二网络侧设备的小区覆盖边界之间的区域为用户从第二网络侧设备覆盖的小区向第一网络侧设备覆盖的小区切换时的正常切换区域;
第二网络侧设备的小区覆盖边界与第三阿波罗尼斯圈边界之间的区域为用户从第二网络侧设备覆盖的小区向第一网络侧设备覆盖的小区切换时的迟切换边界。
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异构网络中上行切换的滞后余量设置,包括:
确定单元,确定早切换边界与迟切换边界构成的区域中的位置,该早切换边界是用户从第二网络侧设备覆盖的第二小区向管辖第二网络侧设备的第一网络侧设备覆盖的第一小区切换时发生早切换的区域的内部边界,该迟切换边界是用户从第二小区向第一小区切换时发生迟切换的区域的外部边界;
获取单元,获取该位置相对于第一网络侧设备的第一距离、该位置与第一网络侧设备的连线与早切换边界的交点相对于该第一网络侧设备的第二距离、该位置与第一网络侧设备的连线与迟切换边界的交点相对于第一网络侧设备的第三距离;
确定单元,根据该第一距离、该第二距离及该第三距离,确定用户从第二小区向第一小区进行上行切换时该位置对应的滞后余量的设置范围。
第四方面,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以及
被安排成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该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使该处理器执行以下操作:
确定早切换边界与迟切换边界构成的区域中的位置,该早切换边界是用户从第二网络侧设备覆盖的第二小区向管辖第二网络侧设备的第一网络侧设备覆盖的第一小区切换时发生早切换的区域的内部边界,该迟切换边界是用户从第二小区向第一小区切换时发生迟切换的区域的外部边界;
获取该位置相对于第一网络侧设备的第一距离、该位置与第一网络侧设备的连线与早切换边界的交点相对于该第一网络侧设备的第二距离、该位置与第一网络侧设备的连线与迟切换边界的交点相对于第一网络侧设备的第三距离;
根据该第一距离、该第二距离及该第三距离,确定用户从第二小区向第一小区进行上行切换时该位置对应的滞后余量的设置范围。
第五方面,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该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指令,该指令当被包括多个应用程序的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执行以下操作:
确定早切换边界与迟切换边界构成的区域中的位置,该早切换边界是用户从第二网络侧设备覆盖的第二小区向管辖第二网络侧设备的第一网络侧设备覆盖的第一小区切换时发生早切换的区域的内部边界,该迟切换边界是用户从第二小区向第一小区切换时发生迟切换的区域的外部边界;
获取该位置相对于第一网络侧设备的第一距离、该位置与第一网络侧设备的连线与早切换边界的交点相对于该第一网络侧设备的第二距离、该位置与第一网络侧设备的连线与迟切换边界的交点相对于第一网络侧设备的第三距离;
根据该第一距离、该第二距离及该第三距离,确定用户从第二小区向第一小区进行上行切换时该位置对应的滞后余量的设置范围。
由以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根据早切换边界与迟切换边界之间的位置到早切换边界、迟切换边界、第一网络侧设备三者之间的距离,确定上行切换的滞后余量的设置范围,能够避免或减少用户在上行切换时发生切换延迟或频繁切换的情况,提高用户上行切换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异构网络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利用阿波罗尼斯圆构建的异构网络上行切换模型。
图3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异构网络中上行切换的滞后余量设置方法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无线通信连接失败率的比较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滞后余量设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为了方便理解本申请实施例,首先在此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描述中会引入的几个要素。
切换:用户在蜂窝小区之间移动时,通信***为保证该用户通信的连续性,会将其从当前小区转移到目标小区中,这个转移过程称为切换。
上行切换:在异构网络中,用户从Pico/Small Cell切换到Macro Cell,这个转移过程称为上行切换。
早切换:如果用户在从目标小区接收到的信号质量还不是很好时,就触发用户向目标小区的切换,则此时可能会导致用户在切换完成后发生无线连接失败。这种切换称为早切换。
迟切换:由于切换参数设置不合理等原因,当用户远离或已离开服务小区覆盖且从服务小区接收到的信号质量已较低时,用户还没发起切换,或在发起切换的过程中发生了无线连接失败。这种切换称为迟切换。
滞后余量:为了防止用户频繁进入切换流程,在切换判决条件中引入滞后余量这个迟滞参数。只有用户在目标基站的信号强度比当前基站的信号强度大于滞后余量时,才允许移动用户进行越区切换。该技术可以防止由于信号波动引起的用户在两个基站之间来回重复切换的场景发生,即“乒乓效应”。
图1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异构网络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异构网络中,在用户从微基站覆盖的微小区移出时,用户会将接入的小区从微小区切换到宏基站覆盖的宏小区。如果过早切换,将可能导致用户在切换之后不能接入到宏小区;如果过迟切换,将导致用户在切换之前就与微小区失去通信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异构网络中一种上行切换的区域划分方法。该异构网络包括第一网络侧设备和该第一网络侧设备所管辖的第二网络侧设备。具体地,在3GPP、LTE等现行的通信***中,第一网络侧设备可以是宏基站,第二网络侧设备可以是宏基站管辖的中型基站、微基站等。当然,应理解,在5G及以后的通信***中,宏基站、中型基站、微基站等可能改为其它别的名称,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作限制。该区域划分方法包括:
根据发生早切换时用户的位置相对于第一网络侧设备的距离、第一网络侧设备和第二网络侧设备各自的平均信号输出功率、第一网络侧设备和第二网络侧设备各自覆盖的小区的阴影衰落,确定第一阿波罗尼斯圈比值,以确定第一阿波罗尼斯圈边界;
根据发生正常切换时用户的位置相对于第一网络侧设备的距离、第一网络侧设备和第二网络侧设备各自的平均信号输出功率、第一网络侧设备和第二网络侧设备各自覆盖的小区的阴影衰落、以及滞后余量,确定第二阿波罗尼斯圈比值,以确定第二阿波罗尼斯圈边界;
根据发生迟切换时用户的位置相对于第一网络侧设备的距离、第一网络侧设备和第二网络侧设备各自的平均信号输出功率、第一网络侧设备和第二网络侧设备各自覆盖的小区的阴影衰落,确定第三阿波罗尼斯圈比值,以确定第三阿波罗尼斯圈边界;
其中,第一阿波罗尼斯圈边界与第二阿波罗尼斯圈边界之间的区域为用户从第二网络侧设备覆盖的小区向第一网络侧设备覆盖的小区切换时的早切换区域;
第二阿波罗尼斯圈边界与第二网络侧设备的小区覆盖边界之间的区域为用户从第二网络侧设备覆盖的小区向第一网络侧设备覆盖的小区切换时的正常切换区域;
第二网络侧设备的小区覆盖边界与第三阿波罗尼斯圈边界之间的区域为用户从第二网络侧设备覆盖的小区向第一网络侧设备覆盖的小区切换时的迟切换边界。
基于上述区域划分方法,可以得到异构网络的上行切换模型,该上行切换模型包括:
第一阿波罗尼斯圈边界与第二阿波罗尼斯圈边界构成的早切换区域;
第二阿波罗尼斯圈边界与第二网络侧设备的小区覆盖边界构成的正常切换区域;
第二网络侧设备的小区覆盖边界与第三阿波罗尼斯圈边界构成的迟切换边界。
图2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利用阿波罗尼斯圆构建的异构网络上行切换模型。如图2所示,最内圈的圆圈R1为早切换边界,即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阿波罗尼斯圈边界;从内往外的第二圈的圆圈R2为正常切换区域边界,即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阿波罗尼斯圈边界;从内往外的第三圈的圆圈R3为微小区(Small Cell)覆盖边界,即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网络侧设备的小区覆盖边界;最外圈的圆圈R4为迟切换边界,即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阿波罗尼斯圈边界。λE表示早切换边界的阿波罗尼斯圈比值;λH表示正常切换区域边界的阿波罗尼斯圈比值;λL表示迟切换区域边界的阿波罗尼斯圈比值。
其中,不妨将早切换边界内的区域标记为区域①,将早切换边界与正常切换区域边界之间的区域标记为区域②,将正常切换区域边界与Small Cell覆盖边界之间的区域标记为区域③,将Small Cell覆盖边界与迟切换边界之间的区域标记为区域④。
基于上述模型,对用户在切换场景中的切换行为分析如下:
(1)开始时,用户处于①中,由于离Small Cell很近而有很强的信号强度,用户与Small Cell正常连接,不发生切换。
(2)当用户进入②时,由于Small Cell的信号强度减弱到一定程度,***为用户执行切换,但Macro Cell的信号强度还没有强到能为其提供较好的信号质量保障,此时的切换就被视为早切换,②称为早切换区域。
(3)当用户进入③时,Macro Cell已能为其提供较强的信号强度,用户可正常执行切换了,此时的切换被视为正常切换,③称为正常切换区域。
(4)或许受到无线环境恶化或无线资源限制等因素的影响,用户在离开SmallCell覆盖区域之前发生无线链路连接失败现象,用户进行重新连接。在进入④后才发起切换,此时的切换被视为迟切换,④称为迟切换区域。
当然,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早切换区域,除了包括会导致切换后不能连接到宏小区的位置外,还可包括可能导致发生频繁切换的区域。为了便于模型的划分设计,本申请实施例将这部分区域也归入到早切换区域的范畴。
基于上述上行切换模型,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异构网络上行切换的滞后余量设置方法。
图3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异构网络中上行切换的滞后余量设置方法流程图。图3的方法由滞后余量设置装置执行。在具体的应用中,该滞后余量设置装置可以是第二网络侧设备,或者是第二网络侧设备以外的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该方法包括:
S301,确定早切换边界与迟切换边界构成的区域中的位置。
其中,所述早切换边界是用户从第二网络侧设备覆盖的第二小区向管辖第二网络侧设备的第一网络侧设备覆盖的第一小区切换时发生早切换的区域的内部边界,所述迟切换边界是用户从第二小区向第一小区切换时发生迟切换的区域的外部边界。
S302,获取所述位置相对于第一网络侧设备的第一距离、所述位置与第一网络侧设备的连线与早切换边界的交点相对于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的第二距离、所述位置与第一网络侧设备的连线与迟切换边界的交点相对于第一网络侧设备的第三距离。
S303,根据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二距离及所述第三距离,确定用户从第二小区向第一小区进行上行切换时所述位置对应的滞后余量的设置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根据早切换边界与迟切换边界之间的位置到早切换边界、迟切换边界、第一网络侧设备三者之间的距离,确定上行切换的滞后余量的设置范围,能够避免或减少用户在上行切换时发生切换延迟或频繁切换的情况,提高用户上行切换的稳定性。
可选地,在步骤S302之前,该方法可包括:
根据第一网络侧设备的平均信号输出功率、第二网络侧设备的平均信号输出功率、第一小区的阴影衰落、第二小区的阴影衰落、以及用户发生早切换的位置相对于第一网络侧设备的距离,确定该早切换边界的第一阿波罗尼斯圈比值;
根据第一阿波罗尼斯圈比值确定该早切换边界。
进一步地,根据第一网络侧设备的平均信号输出功率、第二网络侧设备的平均信号输出功率、第一小区的阴影衰落、第二小区的阴影衰落、以及用户发生早切换的位置相对于第一网络侧设备的距离,确定该早切换边界的第一阿波罗尼斯圈比值,包括:
根据如下公式(1)确定该早切换边界的第一阿波罗尼斯圈比值,
Figure GDA0002393501750000101
其中,PS表示第二网络侧设备的平均信号输出功率,PM表示第一网络侧设备的平均信号输出功率,XM表示第一小区的阴影衰落,XS表示第二小区的阴影衰落,α表示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的信号的路径损耗指数,β表示第一网络侧设备发送的信号的路径损耗指数,dM,E表示用户发生早切换的位置相对于第一网络侧设备的距离,λE表示第一阿波罗尼斯圈比值,所述第一阿波罗尼斯圈比值是指发生早切换时用户的位置与第二网络侧设备的距离相对于用户的位置与第一网络侧设备的距离的比值。
其中,
Figure GDA0002393501750000102
时即为早切换边界的第一阿波罗尼斯圈比值。
不妨假设用户u正从Small Cell覆盖区以速度v移向Macro Cell覆盖区,其对两基站的平均信号接收功率分别为Pr,S和Pr,M,可分别用公式(2)和(3)表示:
Figure GDA0002393501750000103
Figure GDA0002393501750000104
其中,PS表示Small Cell的平均信号输出功率,PM表示Macro Cell的平均信号输出功率,dU,S表示用户到Small Cell的距离,dU,M表示用户到Macro Cell的距离,α表示SmallCell的路径损耗指数,β表示Macro Cell的路径损耗指数,χS表示Small Cell的阴影衰落,χM表示Macro Cell的阴影衰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便于简化公式,对噪声功率的影响忽略不计,此时,用户从Macro Cell获得的信噪比SINRM可用公式(4)表示:
Figure GDA0002393501750000105
其中,N表示噪声功率。
根据3GPP标准,用户从目标基站接收到的SINR小于-6dB时会发生早切换现象,用户从服务基站接收到的SINR小于-6dB时会发生迟切换现象,此时,可以得到公式(5):
Figure GDA0002393501750000111
其中,dS,E表示早切换边界到Small Cell的距离,dM,E表示早切换边界到MacroCell的距离。
当然,上述公式(5)对应于3GPP标准下的早切换条件和迟切换条件。应理解,对于不同的协议标准,发生早切换或迟切换的信噪比可能不同,因而上述公式(5)的具体形式在不同的协议标准下可能不同。
借助阿波罗尼斯圆的比值特性,可获得早切换区域的内边界和迟切换区域两个阿波罗尼斯圆的比值:
Figure GDA0002393501750000112
将λE带入上面的公式(5)中即可得出上述公式(1)。
对λE取临界值,即可得到早切换边界,即早切换区域的内边界。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结合公式的推导,可以根据较少的测量数据确定早切换边界,提高早切换边界的计算效率。
可选地,在步骤S302之前,该方法可包括:
根据第一网络侧设备的平均信号输出功率、第二网络侧设备的平均信号输出功率、第一小区的阴影衰落、第二小区的阴影衰落、以及用户发生迟切换的位置相对于第一网络侧设备的距离,确定该迟切换边界的第二阿波罗尼斯圈比值;
根据第二阿波罗尼斯圈比值确定该迟切换边界。
进一步地,根据第一网络侧设备的平均信号输出功率、第二网络侧设备的平均信号输出功率、第一小区的阴影衰落、第二小区的阴影衰落、以及用户发生迟切换的位置相对于第一网络侧设备的距离,确定该迟切换边界的第二阿波罗尼斯圈比值,包括:
根据如下公式(7)确定该迟切换边界的第二阿波罗尼斯圈比值,其中,
Figure GDA0002393501750000121
PS表示第二网络侧设备的平均信号输出功率,PM表示第一网络侧设备的平均信号输出功率,XM表示第一小区的阴影衰落,XS表示第二小区的阴影衰落,α表示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的信号的路径损耗指数,β表示第一网络侧设备发送的信号的路径损耗指数,dM,L表示用户发生迟切换的位置相对于第一网络侧设备的距离,λL表示第二阿波罗尼斯圈比值,所述第二阿波罗尼斯圈比值是指发生迟切换时用户的位置与第二网络侧设备的距离相对于用户的位置与第一网络侧设备的距离的比值。
类似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便于简化公式,对噪声功率的影响忽略不计,此时,用户从Small Cell获得的信噪比SINRS可用公式(8)表示:
Figure GDA0002393501750000122
其中,N表示噪声功率。
根据3GPP标准,用户从服务基站接收到的SINR小于-6dB时会发生迟切换现象,此时,可以得到公式(9):
Figure GDA0002393501750000123
其中,dS,L表示迟切换区域到Small Cell的距离,dM,L表示迟切换区域到MacroCell的距离。
当然,上述公式(9)对应于3GPP标准下的早切换条件和迟切换条件。应理解,对于不同的协议标准,发生迟切换的信噪比可能不同,因而上述公式(9)的具体形式在不同的协议标准下可能不同。
借助阿波罗尼斯圆的比值特性,可获得迟切换边界的阿波罗尼斯圆的比值:
Figure GDA0002393501750000124
将λL带入上面的公式(9)中即可得出上述公式(7)。
对λL取临界值,即可得到迟切换边界,即迟切换区域的外边界。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结合公式的推导,可以根据较少的测量数据确定迟切换边界,提高迟切换边界的计算效率。
当然,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可通过其它方式确定早切换边界和/或迟切换边界。
可选地,在步骤S302之前,该方法可包括:
通过预定时间段统计的早切换位置数据确定该早切换边界;和/或
通过预定时间段统计的迟切换位置数据确定该迟切换边界。
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可根据预定时间段内统计的早切换位置的历史数据,确定早切换边界,或者根据预定时间段内统计的迟切换位置的历史数据,确定迟切换边界,从而能够得到相对准确的早切换边界和/或迟切换边界。
可选地,步骤S303具体可实现为:
根据如下公式(11)确定滞后余量的设置范围:
Figure GDA0002393501750000131
其中,H表示该位置对应的滞后余量,dM,E表示该第二距离,dM,L表示该第三距离,dM,H表示该第一距离,α表示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的信号的路径损耗指数,β表示第一网络侧设备发送的信号的路径损耗指数。
应理解,对于正常切换区域的阿波罗尼斯圆的比值,可用公式(12)表示:
Figure GDA0002393501750000132
对于正常切换,其切换进入条件可用公式(13)表示,其中的单位为dB形式:
RSRP(M)-(RSRP(S)+H)≥0 (13)
在公式(13)中,RSRP(M)表示用户u对Macro Cell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Signal Receiving Power,RSRP),RSRP(S)表示用户u对Small Cell的RSRP,H表示滞后余量。
公式(13)表示的含义是,当用户u从Macro Cell接收的RSRP,超出从Small Cell接收的RSRP在滞后余量H以上,则将用户u接入的小区从Small Cell切换到Macro Cell。
将公式(13)转换为功率形式,可以将加减法变为乘除法。此时,公式(13)可以变换为如下公式(14)
Figure GDA0002393501750000141
根据公式(14),可推出公式(15):
Figure GDA0002393501750000142
再结合图2,根据阿波罗尼斯圆由外之内,比值依次递增的特性,可得到公式(16):
λL≤λH≤λE (16)
对λL、λE取临界值,同时对λH取临界值,带入公式(16),可得到公式(17):
Figure GDA0002393501750000143
解该不等式,最终获得了在基于阿波罗尼斯圆的异构网络上行切换模型中,避免早切换、迟切换的滞后余量设置范围,如公式(11)所示。
本申请实施例中,基于图2所示的异构网络上行切换模型,设置用户进行上行切换的滞后余量,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图4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无线通信连接失败率的比较示意图。其中,“所提算法”是对应于本申请实施例的滞后余量设置方法。从图4可以看出,在不同终端速度下,本申请实施例的滞后余量设置方法相对于3种传统的滞后余量设置方案,其无线通信连接失败率都较低。可见,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能够减少用户在小区切换时失败概率,提高通信***的切换性能指标。
图5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电子设备5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电子设备500可包括处理器502、存储器503、发射机501和接收机504。
接收机504、发射机501、处理器502和存储器503通过总线506***相互连接。总线506可以是ISA总线、PCI总线或EISA总线等。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5中仅用一个双向箭头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具体的应用中,发射机501和接收机504可以耦合到天线505。
存储器503,用于存放程序。具体地,程序可以包括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操作指令。存储器503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并向处理器502提供指令和数据。存储器503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1个磁盘存储器。
处理器502,执行存储器503所存放的程序。
具体地,在该电子设备中,处理器502可用于执行图3所示实施例的方法,并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方法:
确定早切换边界与迟切换边界构成的区域中的位置,该早切换边界是用户从第二网络侧设备覆盖的第二小区向管辖第二网络侧设备的第一网络侧设备覆盖的第一小区切换时发生早切换的区域的内部边界,该迟切换边界是用户从第二小区向第一小区切换时发生迟切换的区域的外部边界;
获取该位置相对于第一网络侧设备的第一距离、该位置与第一网络侧设备的连线与早切换边界的交点相对于该第一网络侧设备的第二距离、该位置与第一网络侧设备的连线与迟切换边界的交点相对于第一网络侧设备的第三距离;
根据该第一距离、该第二距离及该第三距离,确定用户从第二小区向第一小区进行上行切换时该位置对应的滞后余量的设置范围。
处理器502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502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502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简称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503,处理器502读取存储器503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通过根据早切换边界与迟切换边界之间的位置到早切换边界、迟切换边界、第一网络侧设备三者之间的距离,确定上行切换的滞后余量的设置范围,能够避免或减少用户在上行切换时发生切换延迟或频繁切换的情况,提高用户上行切换的稳定性。
此外,电子设备500还可执行图3的方法,并实现滞后余量设置装置在图3所示实施例的功能,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当然,除了软件实现方式之外,本申请的电子设备并不排除其他实现方式,比如逻辑器件抑或软硬件结合的方式等等,也就是说以下处理流程的执行主体并不限定于各个逻辑单元,也可以是硬件或逻辑器件。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该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指令,该指令当被包括多个应用程序的便携式电子设备执行时,能够使该便携式电子设备执行图3所示实施例的方法,并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方法:
确定早切换边界与迟切换边界构成的区域中的位置,该早切换边界是用户从第二网络侧设备覆盖的第二小区向管辖第二网络侧设备的第一网络侧设备覆盖的第一小区切换时发生早切换的区域的内部边界,该迟切换边界是用户从第二小区向第一小区切换时发生迟切换的区域的外部边界;
获取该位置相对于第一网络侧设备的第一距离、该位置与第一网络侧设备的连线与早切换边界的交点相对于该第一网络侧设备的第二距离、该位置与第一网络侧设备的连线与迟切换边界的交点相对于第一网络侧设备的第三距离;
根据该第一距离、该第二距离及该第三距离,确定用户从第二小区向第一小区进行上行切换时该位置对应的滞后余量的设置范围。
图6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滞后余量设置装置600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6,在一种软件实施方式中,滞后余量设置装置600可包括:确定单元610、获取单元620,其中
确定单元610,确定早切换边界与迟切换边界构成的区域中的位置,该早切换边界是用户从第二网络侧设备覆盖的第二小区向管辖第二网络侧设备的第一网络侧设备覆盖的第一小区切换时发生早切换的区域的内部边界,该迟切换边界是用户从第二小区向第一小区切换时发生迟切换的区域的外部边界;
获取单元620,获取该位置相对于第一网络侧设备的第一距离、该位置与第一网络侧设备的连线与早切换边界的交点相对于该第一网络侧设备的第二距离、该位置与第一网络侧设备的连线与迟切换边界的交点相对于第一网络侧设备的第三距离;
确定单元620,还根据该第一距离、该第二距离及该第三距离,确定用户从第二小区向第一小区进行上行切换时该位置对应的滞后余量的设置范围。
滞后余量设置装置600还可执行图3的方法,并实现滞后余量设置装置在图3所示实施例的功能,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装置、模块或单元,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一种典型的实现设备为计算机。具体的,计算机例如可以为个人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蜂窝电话、相机电话、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媒体播放器、导航设备、电子邮件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计算机、可穿戴设备或者这些设备中的任何设备的组合。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Claims (9)

1.一种异构网络中上行切换的滞后余量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早切换边界与迟切换边界构成的区域中的位置,所述早切换边界是用户从第二网络侧设备覆盖的第二小区向管辖第二网络侧设备的第一网络侧设备覆盖的第一小区切换时发生早切换的区域的内部边界,所述迟切换边界是用户从第二小区向第一小区切换时发生迟切换的区域的外部边界;
获取所述位置相对于第一网络侧设备的第一距离、所述位置与第一网络侧设备的连线与早切换边界的交点相对于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的第二距离、所述位置与第一网络侧设备的连线与迟切换边界的交点相对于第一网络侧设备的第三距离;
根据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二距离及所述第三距离,确定用户从第二小区向第一小区进行上行切换时所述位置对应的滞后余量的设置范围;
其中,根据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二距离及所述第三距离,确定用户从第二小区向第一小区进行上行切换时所述位置对应的滞后余量的设置范围,包括:
根据如下公式确定所述位置对应的滞后余量的设置范围:
Figure FDA0002364891320000011
其中,H表示所述位置对应的滞后余量,dM,E表示所述第二距离,dM,L表示所述第三距离,dM,H表示所述第一距离,α表示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的信号的路径损耗指数,β表示第一网络侧设备发送的信号的路径损耗指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第一网络侧设备的平均信号输出功率、第二网络侧设备的平均信号输出功率、第一小区的阴影衰落、第二小区的阴影衰落、以及用户发生早切换的位置相对于第一网络侧设备的距离,确定所述早切换边界的第一阿波罗尼斯圈比值;
根据第一阿波罗尼斯圈比值确定所述早切换边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第一网络侧设备的平均信号输出功率、第二网络侧设备的平均信号输出功率、第一小区的阴影衰落、第二小区的阴影衰落、以及用户发生早切换的位置相对于第一网络侧设备的距离,确定所述早切换边界的第一阿波罗尼斯圈比值,包括:
根据如下公式确定所述早切换边界的第一阿波罗尼斯圈比值:
Figure FDA0002364891320000021
其中,PS表示第二网络侧设备的平均信号输出功率,PM表示第一网络侧设备的平均信号输出功率,XM表示第一小区的阴影衰落,XS表示第二小区的阴影衰落,α表示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的信号的路径损耗指数,β表示第一网络侧设备发送的信号的路径损耗指数,dM,E表示用户发生早切换的位置相对于第一网络侧设备的距离,λE表示第一阿波罗尼斯圈比值,所述第一阿波罗尼斯圈比值是指发生早切换时用户的位置与第二网络侧设备的距离相对于用户的位置与第一网络侧设备的距离的比值。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第一网络侧设备的平均信号输出功率、第二网络侧设备的平均信号输出功率、第一小区的阴影衰落、第二小区的阴影衰落、以及用户发生迟切换的位置相对于第一网络侧设备的距离,确定所述迟切换边界的第二阿波罗尼斯圈比值;
根据第二阿波罗尼斯圈比值确定所述迟切换边界。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第一网络侧设备的平均信号输出功率、第二网络侧设备的平均信号输出功率、第一小区的阴影衰落、第二小区的阴影衰落、以及用户发生迟切换的位置相对于第一网络侧设备的距离,确定所述迟切换边界的第二阿波罗尼斯圈比值,包括:
根据如下公式确定所述迟切换边界的第二阿波罗尼斯圈比值,其中,
Figure FDA0002364891320000031
PS表示第二网络侧设备的平均信号输出功率,PM表示第一网络侧设备的平均信号输出功率,XM表示第一小区的阴影衰落,XS表示第二小区的阴影衰落,α表示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的信号的路径损耗指数,β表示第一网络侧设备发送的信号的路径损耗指数,dM,L表示用户发生迟切换的位置相对于第一网络侧设备的距离,λL表示第二阿波罗尼斯圈比值,所述第二阿波罗尼斯圈比值是指发生迟切换时用户的位置与第二网络侧设备的距离相对于用户的位置与第一网络侧设备的距离的比值。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所述位置相对于第一网络侧设备的第一距离、所述位置与第一网络侧设备的连线与早切换边界的交点相对于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的第二距离、所述位置与第一网络侧设备的连线与迟切换边界的交点相对于第一网络侧设备的第三距离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预定时间段统计的早切换位置数据确定所述早切换边界;和/或
通过预定时间段统计的迟切换位置数据确定所述迟切换边界。
7.一种异构网络中上行切换的滞后余量设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单元,确定早切换边界与迟切换边界构成的区域中的位置,所述早切换边界是用户从第二网络侧设备覆盖的第二小区向管辖第二网络侧设备的第一网络侧设备覆盖的第一小区切换时发生早切换的区域的内部边界,所述迟切换边界是用户从第二小区向第一小区切换时发生迟切换的区域的外部边界;
获取单元,获取所述位置相对于第一网络侧设备的第一距离、所述位置与第一网络侧设备的连线与早切换边界的交点相对于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的第二距离、所述位置与第一网络侧设备的连线与迟切换边界的交点相对于第一网络侧设备的第三距离;
所述确定单元,根据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二距离及所述第三距离,确定用户从第二小区向第一小区进行上行切换时所述位置对应的滞后余量的设置范围;
其中,根据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二距离及所述第三距离,确定用户从第二小区向第一小区进行上行切换时所述位置对应的滞后余量的设置范围,包括:
根据如下公式确定所述位置对应的滞后余量的设置范围:
Figure FDA0002364891320000041
其中,H表示所述位置对应的滞后余量,dM,E表示所述第二距离,dM,L表示所述第三距离,dM,H表示所述第一距离,α表示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的信号的路径损耗指数,β表示第一网络侧设备发送的信号的路径损耗指数。
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以及
被安排成存储计算机可执行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以下操作:
确定早切换边界与迟切换边界构成的区域中的位置,所述早切换边界是用户从第二网络侧设备覆盖的第二小区向管辖第二网络侧设备的第一网络侧设备覆盖的第一小区切换时发生早切换的区域的内部边界,所述迟切换边界是用户从第二小区向第一小区切换时发生迟切换的区域的外部边界;
获取所述位置相对于第一网络侧设备的第一距离、所述位置与第一网络侧设备的连线与早切换边界的交点相对于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的第二距离、所述位置与第一网络侧设备的连线与迟切换边界的交点相对于第一网络侧设备的第三距离;
根据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二距离及所述第三距离,确定用户从第二小区向第一小区进行上行切换时所述位置对应的滞后余量的设置范围;
其中,根据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二距离及所述第三距离,确定用户从第二小区向第一小区进行上行切换时所述位置对应的滞后余量的设置范围,包括:
根据如下公式确定所述位置对应的滞后余量的设置范围:
Figure FDA0002364891320000051
其中,H表示所述位置对应的滞后余量,dM,E表示所述第二距离,dM,L表示所述第三距离,dM,H表示所述第一距离,α表示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的信号的路径损耗指数,β表示第一网络侧设备发送的信号的路径损耗指数。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以下操作:
确定早切换边界与迟切换边界构成的区域中的位置,所述早切换边界是用户从第二网络侧设备覆盖的第二小区向管辖第二网络侧设备的第一网络侧设备覆盖的第一小区切换时发生早切换的区域的内部边界,所述迟切换边界是用户从第二小区向第一小区切换时发生迟切换的区域的外部边界;
获取所述位置相对于第一网络侧设备的第一距离、所述位置与第一网络侧设备的连线与早切换边界的交点相对于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的第二距离、所述位置与第一网络侧设备的连线与迟切换边界的交点相对于第一网络侧设备的第三距离;
根据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二距离及所述第三距离,确定用户从第二小区向第一小区进行上行切换时所述位置对应的滞后余量的设置范围;
其中,根据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二距离及所述第三距离,确定用户从第二小区向第一小区进行上行切换时所述位置对应的滞后余量的设置范围,包括:
根据如下公式确定所述位置对应的滞后余量的设置范围:
Figure FDA0002364891320000052
其中,H表示所述位置对应的滞后余量,dM,E表示所述第二距离,dM,L表示所述第三距离,dM,H表示所述第一距离,α表示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的信号的路径损耗指数,β表示第一网络侧设备发送的信号的路径损耗指数。
CN201710424068.6A 2017-06-07 2017-06-07 滞后余量设置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071726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24068.6A CN107172669B (zh) 2017-06-07 2017-06-07 滞后余量设置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24068.6A CN107172669B (zh) 2017-06-07 2017-06-07 滞后余量设置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72669A CN107172669A (zh) 2017-09-15
CN107172669B true CN107172669B (zh) 2020-05-05

Family

ID=598252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24068.6A Active CN107172669B (zh) 2017-06-07 2017-06-07 滞后余量设置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17266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36566A (zh) * 2018-06-22 2019-12-31 镇江雅迅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wsn虚拟子网的室内室外无缝切换方法
CN114302327B (zh) * 2021-12-24 2023-06-23 珠海优特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定位区域的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定位***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45337A1 (en) * 2010-10-06 2012-04-12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Handover-related mobility optimization in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2474764A (zh) * 2009-07-09 2012-05-23 阿尔卡特朗讯公司 确定无线切换参数的方法
CN105959983A (zh) * 2016-06-30 2016-09-21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基于阿波罗尼斯圆的车联网簇关联边界和簇间切换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74764A (zh) * 2009-07-09 2012-05-23 阿尔卡特朗讯公司 确定无线切换参数的方法
WO2012045337A1 (en) * 2010-10-06 2012-04-12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Handover-related mobility optimization in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5959983A (zh) * 2016-06-30 2016-09-21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基于阿波罗尼斯圆的车联网簇关联边界和簇间切换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Inter-RAT Mobility Parameters Change Notification;Huawei,R3-142182;《3GPP TSG-RAN3 Meeting #85bis》;20141010;第1页-第2页 *
Solutions for the Mobility Robustness use case;Huawei,R3-081165;《3GPP TSG RAN WG3 Meeting #60》;20080509;第1页-第2页 *
way forward for Inter-RAT MRO;NEC,R3-101581;《3GPP TSG-RAN WG3#68》;20100514;第1页-第11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72669A (zh) 2017-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0259241A1 (zh) 一种ntn中小区选择的方法及装置
RU2516301C2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ринятия решений о передаче обслуживания в неоднородной сети
RU2265287C2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выполнения повторного выбора ячеек для поддержания эффективных иерархических структур ячеек
CN110650493B (zh) 一种测量方法和测量装置
EP2673978B1 (en) Priority measurement rules for channel measurement occasions
US9107123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limiting mobile device measurements for cell reselection and handover
US20200383017A1 (en)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for mobility and classification based restricted measurement list creation in virtual cells
US20220124581A1 (en) Satellite cell reselection control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US20220141737A1 (en) Cell reselection method, device, storage medium, and user terminal
US8825052B2 (en) Providing a mobility state for a mobile device
CN103843400A (zh) 基于设备移动性的扫描周期控制
US9661639B2 (en) Adaptive filter used for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US20140357273A1 (en) Mobility control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10122841A1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network device
US20220104095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iggering cell reselection, storage medium, and user terminal
CN111713139B (zh) 一种测量方法及装置
CN112383946B (zh) 一种网络切换方法及网络设备
CN107172669B (zh) 滞后余量设置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TWI555414B (zh) 通訊裝置、細胞測量以及細胞重新選擇之決定方法
WO2013107042A1 (en) Mobility control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23207957A1 (zh)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小区重选方法、通信***和相关设备
US2022036125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justing random access parameter, an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WO2020177614A1 (zh) 一种终端移动状态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3015224B (zh) 小区重选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284325B2 (en) Cell signal quality determination method, cell selection or reselection method, device and mediu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