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69272B - 认知行为训练方法及*** - Google Patents

认知行为训练方法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69272B
CN107169272B CN201710309053.5A CN201710309053A CN107169272B CN 107169272 B CN107169272 B CN 107169272B CN 201710309053 A CN201710309053 A CN 201710309053A CN 107169272 B CN107169272 B CN 1071692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ining
user
training stage
insomnia
s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0905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169272A (zh
Inventor
李汇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ng Ning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ea Navigation Education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ea Navigation Education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ea Navigation Education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to CN20171030905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169272B/zh
Publication of CN1071692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692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1692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692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6Human faces, e.g. facial parts, sketches or expressions
    • G06V40/168Feature extraction; Face represent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1/00Other devices or methods to cause a change in the state of consciousness;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by mechanical, optical, or acoustical means, e.g. for hypnosis
    • A61M21/02Other devices or methods to cause a change in the state of consciousness;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by mechanical, optical, or acoustical means, e.g. for hypnosis for inducing sleep or relaxation, e.g. by direct nerve stimulation, hypnosis, analgesi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2Social work or social welfare, e.g. community support activities or counselling ser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6Human faces, e.g. facial parts, sketches or expressions
    • G06V40/174Facial expression recogni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5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with microprocessors or computers
    • A61M2205/502User interfaces, e.g. screens or keyboar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5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with microprocessors or computers
    • A61M2205/52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with microprocessors or computers with memories providing a history of measured variating parameters of apparatus or patient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Marketing (AREA)
  • Hematology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Psych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conomics (AREA)
  • Child & Adolescent Psychology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Medical Treatment And Welfare Office Work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认知行为训练方法及***,方法为:获取用户登录请求信息,实现登录;登录后进入预先选择的训练课程对应的课程训练页面,进行训练课程的选择,训练课程包括抑郁、焦虑、失眠和强迫四项训练课程,每项课程包括多个训练阶段,课程训练页面包括每个训练阶段对应的训练内容;根据预先选择的训练课程,结合用户当前所处的训练阶段,在训练界面中根据训练阶段对应的训练内容,实现对用户的认知行为训练。本发明的认知行为训练方法及***,用户通过网络登录平台,可实现随时随地进行自主认知行为训练,改善用户的认知偏差,以预防、减少复发,提高用户生活质量。

Description

认知行为训练方法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心理医学领域,尤其涉及认知行为训练方法及***领域。
背景技术
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疗效最明确的心理治疗方法,对抑郁、焦虑、强迫、失眠、人际关系、情感问题、职业发展等多种心理问题均有***的治疗方法和明确的治疗效果。从2004年开始,西方的CBT专家开始发展出CBT的计算机程序,代替治疗师来完成治疗,即人机对话的方式实现治疗,并取得了成功。这就是计算机化的认知行为治疗(CCBT)。
现有技术中,通常进行认知行为训练都是通过人为干预进行的,没有基于计算机进行自动化认知行为训练的技术,用户不能随时随地自主进行训练,用户体验度低。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认知行为训练方法及***,用户通过网络登录平台,可实现随时随地进行自主认知行为训练,改善用户的认知偏差,以预防、减少复发,提高用户体验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认知行为训练方法,包括:
步骤S1,获取用户登录请求信息,实现登录;
步骤S2,登录后进入预先选择的训练课程对应的课程训练页面,进行训练课程的选择,所述训练课程包括抑郁、焦虑、失眠和强迫四项训练课程,每项课程包括多个训练阶段,所述课程训练页面包括每个训练阶段对应的训练内容;
步骤S3,根据所述预先选择的训练课程,结合所述用户当前所处的训练阶段,在训练界面中根据所述训练阶段对应的训练内容,实现对所述用户的认知行为训练。
本发明提供的认知行为训练方法,其技术方案为:获取用户登录请求信息,实现登录;登录后进入预先选择的训练课程对应的课程训练页面,训练课程包括抑郁、焦虑、失眠和强迫四项训练课程,每项课程包括多个训练阶段,所述课程训练页面包括每个训练阶段对应的训练内容;根据所述预先选择的训练课程,结合所述用户当前所处的训练阶段,在训练界面中根据所述训练阶段对应的训练内容,实现对所述用户的认知行为训练。
本发明的认知行为训练方法,用户通过网络登录平台,可实现随时随地进行自主认知行为训练,改善用户的认知偏差,以预防、减少复发,提高用户体验度,同时可作为认知行为治疗师基本技能和理念的***培训工具。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中,所述预先选择的训练课程为焦虑训练课程时,结合所述用户当前所处的训练阶段,在训练界面中根据所述训练阶段对应的训练内容,实现对所述用户的认知行为训练:
当所述用户当前所处训练阶段为第一焦虑训练阶段,获取所述用户每天记录的至少一件事件,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内容、当时的情绪信息和对所述事件的评价信息,记录预设天数后,形成第一焦虑思维记录清单;
根据所述第一焦虑思维记录清单,分析所述用户的思维方式,完成后进入第二焦虑训练阶段;
当所述用户当前所处训练阶段为所述第二焦虑训练阶段,按照所述获取所述第一焦虑训练阶段中的记录方式继续进行记录,记录所述预设天数后,形成
第二焦虑思维记录清单;
根据所述第二焦虑思维记录清单,每天进行一次放松训练,按照所述预设天数进行放松训练,完成后进入第三焦虑训练阶段;
当所述用户当前所处训练阶段为所述第三焦虑训练阶段,按照所述获取所述第一焦虑训练阶段中的记录方式继续进行记录,记录所述预设天数后,形成第三焦虑思维记录清单;
根据多种对抗思维方法,结合所述第三焦虑思维记录清单,对抗思维训练所述预设天数后,形成第一焦虑对抗思维记录清单;
根据所述第一焦虑对抗思维记录清单,对所述事件进行焦虑等级划分,形成焦虑等级列表,完成后进入第四焦虑训练阶段;
当所述用户当前所处训练阶段为所述第四焦虑训练阶段,按照所述多种对抗思维方法继续进行对抗思维练习,进行所述预设天数的对抗思维训练后,形成第二对抗思维记录清单;
获取所述用户在对抗思维训练中的积极思维记录,形成焦虑积极思维记录清单,进行保存;
按照所述焦虑等级列表中的不同焦虑等级事件,进行暴露训练和呼吸训练,并进入第五焦虑训练阶段,所述暴露训练和呼吸训练一直持续到将所述焦虑等级列表中的焦虑等级降到指定标准时结束训练,进入第五焦虑训练阶段;
当所述用户当前所处训练阶段为所述第五焦虑训练阶段,按照多种对抗思维方法进行对抗思维巩固练习,练习所述预设天数后,并根据所述焦虑积极思维记录清单,通过意象训练方法和制定问题及对应解决方案的方法进行强化训练,完成后进入第六焦虑训练阶段;
当所述用户当前所处训练阶段为所述第六焦虑训练阶段,通过焦虑自测量表进行焦虑训练的验证,完成所述焦虑训练课程的训练。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中,所述预先选择的训练课程为抑郁训练课程时,结合所述用户当前所处的训练阶段,在训练界面中根据所述训练阶段对应的训练内容,实现对所述用户的认知行为训练:
当所述用户当前所处训练阶段为第一抑郁训练阶段,获取所述用户每天记录的至少一件事件,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内容、当时的情绪信息和对所述事件的评价信息,记录预设天数后,形成第一抑郁思维记录清单;
根据所述第一抑郁思维记录清单,分析所述用户的思维方式,完成后进入第二抑郁训练阶段;
当所述用户当前所处训练阶段为所述第二抑郁训练阶段,按照所述获取所述第一抑郁训练阶段中的记录方式继续进行记录,记录所述预设天数后,形成第二抑郁思维记录清单;
根据所述第二抑郁思维记录清单,每天进行一次活动安排训练,训练所述预设时间后,完成后进入第三抑郁训练阶段;
当所述用户当前所处训练阶段为所述第三抑郁训练阶段,按照所述获取所述第一抑郁训练阶段中的记录方式继续进行记录,记录所述预设天数后,形成第三抑郁思维记录清单;
根据多种对抗思维方法,结合所述第三抑郁思维记录清单,对抗思维训练所述预设天数后,形成第一抑郁对抗思维记录清单;
按照所述第二抑郁训练阶段中的活动安排训练,进行所述预设天数的活动安排训练,并得到对所述活动安排训练中的事件的实施情况及实施后的心情,完成后进入第四抑郁训练阶段;
当所述用户当前所处训练阶段为所述第四抑郁训练阶段,获取所述用户在对抗思维训练中的积极思维记录,形成抑郁积极思维记录清单,进行保存;
通过所述抑郁积极思维记录清单,进行训练,改变所述用户的归因方式及处理任务的方式,进入第五抑郁训练阶段;
当所述用户当前所处训练阶段为所述第五抑郁训练阶段,根据所述抑郁积极思维记录清单,通过制定问题及对应解决方案的方法进行强化训练,完成后进入第六抑郁训练阶段;
当所述用户当前所处训练阶段为所述第六抑郁训练阶段,通过抑郁自测量表进行抑郁训练的验证,完成所述抑郁训练课程的训练。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中,所述预先选择的训练课程为失眠训练课程时,结合所述用户当前所处的训练阶段,在训练界面中根据所述训练阶段对应的训练内容,实现对所述用户的认知行为训练:
当所述用户当前所处训练阶段为第一失眠训练阶段,获取所述用户每天记录的睡眠日志信息,包括晚上的上床时间、入睡时间、醒来时间、起床时间、累计在床时间、累计入睡时间及白天打盹次数,记录预设天数后,形成睡眠日志,并进入第二失眠训练阶段;
当所述用户当前所处训练阶段为所述第二失眠训练阶段,按照所述获取所述第一失眠训练阶段中的记录方式继续进行记录,记录所述预设天数后,形成第二睡眠日志;
根据所述第二睡眠日志,通过学习睡眠知识的方法进行失眠训练,失眠训练所述预设天数进行后,通过失眠严重指数量表进行第二失眠训练阶段的失眠训练验证,完成后进入第三失眠训练阶段;
当所述用户当前所处训练阶段为所述第三失眠训练阶段,按照所述获取所述第二失眠训练阶段中的记录方式继续进行记录,记录所述预设天数后,形成第三睡眠日志;
根据所述第三睡眠日志,计算每晚平均在床时间、睡眠时间和睡眠效率;
根据所述睡眠时间和理想睡眠效率,计算得到应当在床时间,并确定对应的上床时间和起床时间;
按照所述对应的上床时间和起床时间,结合睡眠建议,经过一周训练后,对所述对应的上床时间进行第一次调整,形成作息时间表;
通过失眠严重指数量表进行所述第三失眠训练阶段的失眠训练验证,完成后进入第四失眠训练阶段;
当所述用户当前所处训练阶段为所述第四失眠训练阶段,按照所述获取所述第三失眠训练阶段中的记录方式继续进行记录,记录所述预设天数后,形成第四睡眠日志;
根据所述第四睡眠日志,通过刺激控制方法进行行为训练,并对所述作息时间表进行第一次更新;
按照第一次更新的作息时间表,结合所述睡眠建议,对所述对应的上床时间进行第二次调整;
通过所述失眠严重指数量表进行所述第四失眠训练阶段的失眠训练验证,完成后进入第五失眠训练阶段;
当所述用户当前所处训练阶段为所述第五失眠训练阶段,获取所述用户的反馈问题,对所述反馈问题进行解答;
按照所述获取所述第四失眠训练阶段中的记录方式继续进行记录,记录所述预设天数后,形成第五睡眠日志;
根据所述第五睡眠日志,结合对所述反馈问题的解答,对所述作息时间表进行第二次更新;
按照第二次更新的作息时间表,结合所述睡眠建议,对所述对应的上床时间进行第三次调整;
通过所述失眠严重指数量表进行所述第五失眠训练阶段的失眠训练验证,完成后进入第六失眠训练阶段;
当所述用户当前所处训练阶段为所述第六失眠训练阶段,按照所述获取所述第四失眠训练阶段中的记录方式继续进行记录,记录所述预设天数后,形成第六睡眠日志;
根据所述第六失眠训练阶段的睡眠日志,对所述作息时间表进行第三次更新;
按照第三次更新的作息时间表,结合所述睡眠建议,对所述对应的上床时间进行第四次调整;
通过失眠严重指数量表进行所述第六失眠训练阶段的失眠训练验证,完成所述失眠训练课程的训练。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中,所述预先选择的训练课程为强迫训练课程时,结合所述用户当前所处的训练阶段,在训练界面中根据所述训练阶段对应的训练内容,实现对所述用户的认知行为训练:
当所述用户当前所处训练阶段为第一强迫训练阶段,获取所述用户的强迫症记录日志,包括发生的日期、时间、刺激事件、思维反应、行为反应、强迫后果及主观不适单位分数,记录预设天数后,进入第二强迫训练阶段;
当所述用户当前所处训练阶段为所述第二强迫训练阶段,通过暴露反应预防方法进行所述强迫训练阶段的训练:
根据所述第一强迫训练阶段中的强迫症记录日志,制作暴露等级表,所述暴露等级表按照所述强迫症记录日志中主观不适单位分数从低到高排序,每个主观不适单位分数对应一个暴露症状,所述暴露等级表不断进行更新;
根据所述暴露等级表中的中等主观不适单位分数对应的暴露症状开始进行暴露项目的练习,直至所述暴露等级表中最高主观不适单位分数对应的暴露症状进行过暴露项目的练习,完成一次所述暴露项目的练习,所述暴露项目包括现实暴露和想象暴露;
重复进行多次所述暴露项目练习,直至所述用户达到预期效果,进入第三强迫训练阶段;
当所述用户当前所处训练阶段为所述第三强迫训练阶段,获得奖励清单,所述奖励清单中包括所述用户希望自己做到的行为和对应的奖励内容;
根据所述暴露等级表,选择练习的暴露项目;
根据所述选择练习的暴露项目,进行对应的练习,完成练习后进入第四强迫训练阶段;
当所述用户当前所处训练阶段为所述第四强迫训练阶段,根据所述暴露等级表中最低的主观不适单位分数对应的暴露症状开始进行反复暴露练习,直至产生习惯化;
练习完成后,进行下一个主观不适单位分数对应的暴露症状的暴露练习,当最高主观不适单位分数对应的暴露症状经过反复暴露练习后,产生习惯化,结束练习,生成暴露练习单,进入第五强迫训练阶段;
当所述用户当前所处训练阶段为所述第五强迫训练阶段,进行练习回顾测验;
测验完成后,制定生活计划,完成所述强迫训练课程的训练。
进一步地,在所述抑郁、焦虑和失眠三项训练课程中,还包括:在所述每个训练阶段之前对所述用户进行测评,测评结果以图表的形式显示。
进一步地,在所述抑郁、焦虑、失眠和强迫四项训练课程中,还包括:在所述每个训练阶段之前得到所述用户的家庭作业及所述对应家庭作业的反馈。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之前,对于首次注册的用户,还包括:
获取用户的注册信息;
根据所述用户的注册信息,完成注册,进入个人资料页面;
在所述个人资料页面,得到所述用户的个人信息。
进一步地,在所述抑郁、焦虑、失眠和强迫四项训练课程中,还包括:
根据所述用户的家庭作业及所述对应家庭作业的反馈,通过消息框得到医生的指导意见。
当医生在看完来访者所做的家庭作业之后,可以给予来访者一些专业的反馈,反馈在来访者登录APP后即可看到医生反馈的弹出框,来访者可以选择立即查看或是稍后查看,反馈也可以在对应次数的家庭作业中查看相应的反馈,
在训练模块我们的界面会更加的友好与智能化,比如在焦虑训练模块中,我们会在暴露训练和呼吸训练中结合生物反馈仪的数据,进行训练,结合语音指导,可以选择不同的放松音频进行放松训练,焦虑等级逐级训练,逐渐达到治疗效果。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认知行为训练***,包括:
登录模块,用于获取用户登录请求信息,实现登录;
训练课程选择模块,用于登录后进入预先选择的训练课程对应的课程训练页面,进行训练课程的选择,所述训练课程包括抑郁、焦虑、失眠和强迫四项训练课程,每项课程包括多个训练阶段,所述课程训练页面包括每个训练阶段对应的训练内容;
认知行为训练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预先选择的训练课程,结合所述用户当前所处的训练阶段,在训练界面中根据所述训练阶段对应的训练内容,实现对所述用户的认知行为训练。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认知行为训练***,其技术方案为:通过登录模块,获取用户登录请求信息,实现登录;通过训练课程选择模块,登录后进入预先选择的训练课程对应的课程训练页面,进行训练课程的选择,所述训练课程包括抑郁、焦虑、失眠和强迫四项训练课程,每项课程包括多个训练阶段,所述课程训练页面包括每个训练阶段对应的训练内容;通过认知行为训练模块,根据所述预先选择的训练课程,结合所述用户当前所处的训练阶段,在训练界面中根据所述训练阶段对应的训练内容,实现对所述用户的认知行为训练。
本发明的认知行为训练***,用户通过网络登录平台,可实现随时随地进行自主认知行为训练,改善用户的认知偏差,以预防、减少复发,提高用户体验度,同时可作为认知行为治疗师基本技能和理念的***培训工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认知行为训练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认知行为训练***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因此只是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认知行为训练方法,包括:
步骤S1,获取用户登录请求信息,实现登录;
步骤S2,登录后进入预先选择的训练课程对应的课程训练页面,进行训练课程的选择,训练课程包括抑郁、焦虑、失眠和强迫四项训练课程,每项课程包括多个训练阶段,课程训练页面包括每个训练阶段对应的训练内容;
步骤S3,根据预先选择的训练课程,结合用户当前所处的训练阶段,在训练界面中根据训练阶段对应的训练内容,实现对用户的认知行为训练。
本发明提供的认知行为训练方法,其技术方案为:获取用户登录请求信息,实现登录;登录后进入预先选择的训练课程对应的课程训练页面,训练课程包括抑郁、焦虑、失眠和强迫四项训练课程,每项课程包括多个训练阶段,课程训练页面包括每个训练阶段对应的训练内容;根据预先选择的训练课程,结合用户当前所处的训练阶段,在训练界面中根据训练阶段对应的训练内容,实现对用户的认知行为训练。
本发明的认知行为训练方法,用户通过网络登录平台,可实现随时随地进行自主认知行为训练,改善用户的认知偏差,以预防、减少复发,提高用户体验度,同时可作为认知行为治疗师基本技能和理念的***培训工具。
认知行为治疗(CBT)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心理训练方法,是一种通过改变认知和行为来治疗焦虑的有效方法。一个人的情绪和他的认知和行为相互影响,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认知和行为来改变焦虑的情绪。让人们的情绪并不来自于发生了什么事情,而是来自于人们怎样看待和评价这件事,这就是认知(即想法)。人们的想法客观、积极起来,就是CBT治疗的重要技术,基于此,在未来的5天里(预设天数),完成一项家庭作业,记录对某事件的想法以及由此产生的情绪,形成第一焦虑思维记录清单,如:
Figure GDA0002327675530000111
Figure GDA0002327675530000121
通过CBT,能了解导致焦虑产生和维持的因素,学会如何自己调节情绪,战胜焦虑。
下面结合具体训练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优选地,步骤S3中,预先选择的训练课程为焦虑训练课程时,结合用户当前所处的训练阶段,在训练界面中根据训练阶段对应的训练内容,实现对用户的认知行为训练:
在每次训练进入时会先进行心理量表的测试,对用户当前的焦虑状态进行测量,了解用户的真实情况,有助于展开第一焦虑训练阶段的训练。
当用户当前所处训练阶段为第一焦虑训练阶段,获取用户每天记录的至少一件事件,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内容、当时的情绪信息和对事件的评价信息,记录预设天数后,形成第一焦虑思维记录清单;
根据第一焦虑思维记录清单,分析用户的思维方式,完成后进入第二焦虑训练阶段;
当用户当前所处训练阶段为第二焦虑训练阶段,按照获取第一焦虑训练阶段中的记录方式继续进行记录,记录预设天数(5天)后,形成第二焦虑思维记录清单;
根据第二焦虑思维记录清单,每天进行一次放松训练,按照预设天数进行放松训练,完成后进入第三焦虑训练阶段;
放松训练的方式有许多种,比如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PMR),通过四肢的运动及呼吸调整进行放松训练。在放松训练过程中,可通过脉搏血氧仪采集一些血氧饱和度和脉率数据,通过这些数据判断用户的放松状态。
当用户当前所处训练阶段为第三焦虑训练阶段,按照获取第一焦虑训练阶段中的记录方式继续进行记录,记录预设天数后,形成第三焦虑思维记录清单;
根据多种对抗思维方法,结合第三焦虑思维记录清单,对抗思维训练预设天数后,形成第一焦虑对抗思维记录清单;
根据第一焦虑对抗思维记录清单,对事件进行焦虑等级划分,形成焦虑等级列表,完成后进入第四焦虑训练阶段;
其中,对抗思维是对歪曲认知的一种对抗,常见的歪曲认知有七种,包括任意推论、选择性概括、过度泛化、个人化、夸大和缩小、两极化思考、应该主义和必须主义;常见的对抗思维方法也有七种,包括去灾难化的内容,即通过分析思维记录清单中的内容,排列各种后果发生的可能性,用积极的思维重新评估和认识环境。如,某个人害怕乘电梯可能会想:“门就要关了,然后我会被困在这里好几个小时,也没人知道,我把电梯里的氧气用完就会昏倒”。去灾难化则是以相反的方式来思考:“电梯门就要关上了,然后电梯会把我送到我要去的楼层,门又会被打开。即使电梯卡住了,也可以按紧急按钮寻求帮助。上次我乘电梯就没什么问题,我昏倒的可能性很小”。
应对性陈述,即在内心告诉自己怎样去面对某个压力场景,预测问题,并向自己描述应对这些问题的过程。如:“我可以做到这一点,只要我努力,事情会变得简单得多,我只需要迈出第一步”。
功利主义对抗思维,即不过分追究事情本身,而关注自己对这件事的想法和态度是否有用。如,虽然犯了错,但事情已经发生了,自责是没有用的。告诉自己将精力放在解决问题上,或从中吸取教训,避免下次再犯,而不是一味自责。
改换标签,即把贴在情景或事情上的消极标签改换成为客观的、积极的表述,换成积极的。如,去掉用“自负”的标签来评价一个人,换用“自信”来评价;去掉“困难”的标签,换成“挑战;”去掉“压力”的标签,换成“动力”。
幽默的对抗思维,即找到消极自动思维中的幽默点,或者以一种幽默的方式来反驳,这是特别有用的一种反驳方式。如,当又认为所有事都必须做到极致而现实条件又不允许的时候,自嘲式地告诉自己“又把自己当超人了吧。”
引用名人名言或谚语的对抗思维,如,当一件事情没做好,消极的自动想法是:“我完蛋了”或“我什么都做不好,”可引用“失败是成功之母”、“万事开头难”等对抗。
存在的对抗思维,即很多消极的自动思维是武断的,没有事实根据,反驳也不需要基于事实。如,“为什么是我?”这样的问题可以被另一种想法反驳:“为什么不是我?”
其中,焦虑等级列表共分5个不同的程度,引起情绪反应最激烈的事件、事物或场景为10分,程度略小为8分,依次递减,分别列出6分、4分和2分程度的情况。所列的事件、事物或场景一定要具体,具有可操作性,以方便下一次训练后进行训练。
当用户当前所处训练阶段为第四焦虑训练阶段,按照多种对抗思维方法继续进行对抗思维练习,进行预设天数的对抗思维训练后,形成第二对抗思维记录清单;
获取用户在对抗思维训练中的积极思维记录,形成焦虑积极思维记录清单,进行保存;
按照焦虑等级列表中的不同焦虑等级事件,进行暴露训练和呼吸训练,并进入第五焦虑训练阶段,暴露训练和呼吸训练一直持续到将焦虑等级列表中的焦虑等级降到指定标准时结束训练,进入第五焦虑训练阶段;
具体地,首先,主动接触上次家庭作业焦虑等级列表中4分的事件、事物或场景,坚持一下,保持接触一定时间而不逃避,接触的同时可以结合呼吸训练,也可以不进行呼吸训练。
当4分的事件、事物或场景,引起的情绪反应降至2分或以下时(通常需要训练几天或几周不等),可以开始进行6分事件、事物或场景的接触训练,同样是保持主动接触一定时间而不逃避,伴或不伴呼吸训练。
同样的,当6分的事件、事物或场景将至2分或以下后(通常也需要训练几天或几周不等),再训练8分的事件、事物或场景。
8分的事件、事物或场景降至2分及以下后,最后进行10分事件的训练。这通常需要花几周至几个月的时间,有些人在8分和10分的事件、事物或场景中,一直不能达到2分及以下的效果,那么就可以在自己认为能够接受的程度终止训练。
其中,暴露训练是一种经典的行为训练方法,通过不断接触所害怕的事物或场景,使之认识到这些事物或场景是可以面对的、无需回避的,并可缓解焦虑、害怕等情绪。根据上一次家庭作业的焦虑等级列表,从4分的事件、事物或场景开始练习。原则是不逃避、逐级训练。通过反复练习焦虑感下降更明显。当4分的事件、事物或场景焦虑感下降到可接受范围之后,进行6分的训练,然后是8分,最后是10分。在训练过程中也可以做放松训练或呼吸训练,有助于缓解不适感。
呼吸训练对处于惊恐发作或急性焦虑发作的情况帮助很大。呼吸训练对其他焦虑、紧张、恐惧等情绪的缓解也简单有效,并可使患者把注意力从灾难化的认知中转移到关注呼吸上。
具体为:步骤1:先做几次深长的腹式呼吸(即呼气,排空腹腔内的所有空气,腹部内陷;吸气,感觉整个腹腔充满新鲜的空气,腹部放松)。步骤2:调整呼吸到正常速度:每分钟呼吸15-16次(大约每4秒一个呼吸循环)。建议通过注视钟表的秒针来帮助回到正常的呼吸模式。步骤3:体会呼吸正常带来的对身体的掌控感。
同时还可将思维对抗时的积极思维进行保存,把自己认为对自己有价值、帮助很大的积极思维随时记录,以后当需要的时候可以再来复习、随时提取、用于对抗下一次导致焦虑情绪的歪曲认知。例如:“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我有自己的优点,不要只盯着不足看。”“做不好也没关系,下次努力还是会有收获的。”“他没有接电话可能是没听到,不代表不在乎我。”等。暴露训练和呼吸训练在完成所有训练后继续保持这项练习,这个训练可能需要持续几个月或更久。
当用户当前所处训练阶段为第五焦虑训练阶段,按照多种对抗思维方法进行对抗思维巩固练习,练习预设天数后,并根据焦虑积极思维记录清单,通过意象训练方法和制定问题及对应解决方案的方法进行强化训练,完成后进入第六焦虑训练阶段。
其中,意象训练方法是指想象一个平静的场景,如想象自己正漫步于海滩、或正置身于自己喜欢的度假胜地,来转移对痛苦想法的注意力,或者减少身体上的不适感。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在进行呼吸训练、放松训练或暴露训练的过程中,加入积极意象的训练。意象的内容很丰富,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如“像鸟儿在天空飞翔”或者“让紧张象冰一样,慢慢地融化、蒸发、消失。”或“烦恼像树叶一样,被大风吹走,吹到天边,再也看不见。”等等。
通常与其它CBT方法联合使用,如放松训练、呼吸训练和暴露训练,可以帮助这些技术更好的达到效果。
制定问题及对应解决方案的方法具体指:清楚地明确问题是什么。设定清晰、可实现的解决目标。提出一些不同的解决方案。查询各个解决方案需要的信息。根据信息情况,选定其中一种解决方案。制定出具体的步骤,来实现解决方案,并着手实施。核查自己的进展。
当用户当前所处训练阶段为第六焦虑训练阶段,通过焦虑自测量表进行焦虑训练的验证,完成焦虑训练课程的训练。
通过上述方法进行焦虑的认知行为训练,用户可自行实现焦虑症状的改善,增强用户理性地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适应生活。
同样,认知行为治疗(CBT)是一种通过认知和行为改变缓解抑郁的有效方法。一个人的情绪和他的认知和行为相互影响,因此通过改变认知和行为来改变抑郁的情绪。让人们的想法客观、积极起来,这是CBT治疗的重要技术,因此首先需要意识到人们对生活中发生的事件的想法。在未来的5天里,完成一项家庭作业,记录对事件的想法以及由此产生的情绪,形成第一抑郁思维记录清单,如:
事件 想法 情绪
旅途中,喝了半瓶水 只剩半瓶水了,可能不够 担心
通过CBT,能了解导致抑郁产生和维持的因素,学会如何自己调节情绪,走出抑郁。
下面结合具体训练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优选地,步骤S3中,预先选择的训练课程为抑郁训练课程时,结合用户当前所处的训练阶段,在训练界面中根据训练阶段对应的训练内容,实现对用户的认知行为训练:
在每次训练进入时会先进行量表的测试,检测一下用户当前的抑郁情况,了解用户的真实情况,有助于展开第一抑郁训练阶段的训练。
当用户当前所处训练阶段为第一抑郁训练阶段,获取用户每天记录的至少一件事件,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内容、当时的情绪信息和对事件的评价信息,记录预设天数后,形成第一抑郁思维记录清单;
根据第一抑郁思维记录清单,分析用户的思维方式,完成后进入第二抑郁训练阶段;
当用户当前所处训练阶段为第二抑郁训练阶段,按照获取第一抑郁训练阶段中的记录方式继续进行记录,记录预设天数(5天)后,形成第二抑郁思维记录清单;
根据第二抑郁思维记录清单,每天进行一次活动安排训练,训练预设时间后,完成后进入第三抑郁训练阶段;
其中,活动安排训练指计划一下从今天到第三次训练之前(至少5天)的活动,每天一个内容,计划的活动要简单可行,请现在就填写好至少5天的前两项内容(时间和活动),每天按照计划进行,每次完成后打开网页记录活动的实施情况和实施后的心情。
当用户当前所处训练阶段为第三抑郁训练阶段,按照获取第一抑郁训练阶段中的记录方式继续进行记录,记录预设天数后,形成第三抑郁思维记录清单;
根据多种对抗思维方法,结合第三抑郁思维记录清单,对抗思维训练预设天数后,形成第一抑郁对抗思维记录清单;
按照第二抑郁训练阶段中的活动安排训练,进行预设天数的活动安排训练,并得到对活动安排训练中的事件的实施情况及实施后的心情,完成后进入第四抑郁训练阶段;
其中,多种对抗思维方法与焦虑训练课程中的方法一致,通过对抗思维方法进行对抗训练的同时,一直进行活动安排训练并进行纪录,进行循序渐进的训练。
当用户当前所处训练阶段为第四抑郁训练阶段,获取用户在对抗思维训练中的积极思维记录,形成抑郁积极思维记录清单,进行保存;
通过抑郁积极思维记录清单,进行训练,改变用户的归因方式及处理任务的方式,进入第五抑郁训练阶段;
积极思维记录中记录了对事件的积极看法,例如:“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我有自己的优点,不要只盯着不足看。”“做不好也没关系,下次努力还是会有收获的。”“他没有接电话可能是没听到,不代表不在乎我。”等。通过这些积极地想法不断进行训练,可改变归因方式,即改变对一件事的看法,将事件的原因不归结到自己身上,避免一些自卑、自责、抑郁、失去信心的想法。同时尝试着对一件事情进行分解处理,分解成不同的小任务减轻做事情的压力感。
当用户当前所处训练阶段为第五抑郁训练阶段,根据抑郁积极思维记录清单,通过制定问题及对应解决方案的方法进行强化训练,完成后进入第六抑郁训练阶段;
当用户当前所处训练阶段为第六抑郁训练阶段,通过抑郁自测量表进行抑郁训练的验证,完成抑郁训练课程的训练。
通过上述方法进行抑郁的认知行为训练,用户可自行实现抑郁症状的改善,增强用户理性地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适应生活。
优选地,步骤S3中,预先选择的训练课程为失眠训练课程时,结合用户当前所处的训练阶段,在训练界面中根据训练阶段对应的训练内容,实现对用户的认知行为训练:
当用户当前所处训练阶段为第一失眠训练阶段,获取用户每天记录的睡眠日志信息,包括晚上的上床时间、入睡时间、醒来时间、起床时间、累计在床时间、累计入睡时间及白天打盹次数,记录预设天数后,形成睡眠日志,并进入第二失眠训练阶段;
记录5天的睡眠日志信,用来了解和评估用户的的作息规律,对于睡眠的信念和态度,以及失眠的严重程度。
当用户当前所处训练阶段为第二失眠训练阶段,按照获取第一失眠训练阶段中的记录方式继续进行记录,记录预设天数后,形成第二睡眠日志;
根据第二睡眠日志,通过学习睡眠知识的方法进行失眠训练,失眠训练预设天数进行后,通过失眠严重指数量表进行第二失眠训练阶段的失眠训练验证,完成后进入第三失眠训练阶段;
其中,睡眠知识为:
1、睡眠时间的多少取决于患者第二天的清醒状况;
2、每天早上或下午定期有氧运动可以帮助睡觉;培养业余爱好,丰富生活;
3、睡前避免接受强的刺激,灯光暗一点,洗一个热水澡放松一下,避免进行兴奋性的活动(当然性活动除外),避免恐怖性的书籍或影视,避免与人争论;
4、避免茶、咖啡和酒,尤其是在下午或晚上;睡前几小时不吸烟;
5、合理安排工作睡眠卫生规则:时间,在晚上抽空处理在脑子里的问题或想法,至少在睡前1小时进行。写下第二天要做的事或困难,不能使这些问题变得越来越烦人;
6、临睡前若感到饥饿,吃少量食物可以帮助睡眠;
7、使卧室尽可能安静和暗淡,同时使卧室温度保持适合;
8、如果不能很快入睡,应该立即起床,到另一间房间去,做一些放松的活动,避免感到灰心;
9、如果在半夜醒来,不要看钟,继续转身睡觉;卧室最好不要放钟;
10、定时起床和休息,有益于生物钟。在每周中和周末都要定时起床;
11、白天不能有午睡或打盹,否则会减少在晚上的睡意,也会减少自己想要睡的时间;
12、担心每天晚上睡几个小时,会影响白天的警觉性和活动能力。只要白天的警觉性和活动能力良好,说明已经睡够了时间。
通过这些睡眠知识,自行对睡眠进行调节,提高睡眠质量,并记录每天的睡眠情况。
当用户当前所处训练阶段为第三失眠训练阶段,按照获取第二失眠训练阶段中的记录方式继续进行记录,记录预设天数后,形成第三睡眠日志;
根据第三睡眠日志,计算每晚平均在床时间、睡眠时间和睡眠效率;
根据睡眠时间和理想睡眠效率,计算得到应当在床时间,并确定对应的上床时间和起床时间;
按照对应的上床时间和起床时间,结合睡眠建议,经过一周训练后,对对应的上床时间进行第一次调整,形成作息时间表;
其中,睡眠建议指失眠者在睡觉前后的建议,有助于帮助睡眠,具体为:
1、先做2周的睡眠日记,包括几点上床、几点入睡、几点醒来、几点起床,以及日间睡眠时间等。
2、根据日记计算出该周每晚的平均在床时间(起床时间-上床时间)和睡眠时间和睡眠效率(睡眠时间/在床时间的百分比)。例如一个人每日卧床8小时,只睡了4小时,睡眠效率则为50%。
3、根据睡眠时间和理想的睡眠效率(>90%)来计算自己的在床时间(睡眠时间/90%),帮助确定上床和起床时间,起床时间要以闹钟固定,卧床的时间不能低于5小时。
4、经过一周的训练后,如果本周平均每晚的睡眠效率达到90%以上,则下周可提早15~30分钟上床;如果睡眠效率在80~90%,则下周维持原来时间;如睡眠效率低于80%,则下周上床时间要推迟15~30分钟。以上睡眠周期每周调整一次。
5、根据上述原则,通过周期性调整卧床时间,直至达到足够的睡眠时间。
通过失眠严重指数量表进行第三失眠训练阶段的失眠训练验证,完成后进入第四失眠训练阶段;
在第三阶段训练过程中同样对每天的睡眠情况进行纪录,作为下一阶段调整作息时间表的依据。
当用户当前所处训练阶段为第四失眠训练阶段,按照获取第三失眠训练阶段中的记录方式继续进行记录,记录预设天数后,形成第四睡眠日志;
根据第四睡眠日志,通过刺激控制方法进行行为训练,并对作息时间表进行第一次更新;
按照第一次更新的作息时间表,结合睡眠建议,对对应的上床时间进行第二次调整;
其中,刺激控制方法是一套帮助失眠者减少与睡眠无关的行为和建立规律性睡眠—觉醒模式的程序,目的就在于使失眠者不要与失眠的条件建立联系,而与睡眠建立联系,并使肌体形成正常的睡眠-觉醒节律。具体做法:
1、除睡觉以外,其他时间不要待在床上或卧室里。把床当作睡觉的专用场所,不在床上从事与睡觉无关的活动,不要躺在床上看书、看电视、听广播等。
2、躺在床上30分钟后如果仍睡不着,必须起床离开房间,去做些温和的事,只在真正有了睡意时才上床。上床后如又不能迅速入睡,又马上起床,等再有睡意才回床。假如始终没有睡意,那就得如此这般直到天明。
3、整夜之中,只要中途醒了而又不能迅速再入睡,都应按上条的方法办。
4、每天早晨坚持在同一时刻醒来并起床,而不管晚上睡得如何。
5、白天决不上床睡觉。
通过失眠严重指数量表进行第四失眠训练阶段的失眠训练验证,完成后进入第五失眠训练阶段;
当用户当前所处训练阶段为第五失眠训练阶段,获取用户的反馈问题,对反馈问题进行解答;
按照获取第四失眠训练阶段中的记录方式继续进行记录,记录预设天数后,形成第五睡眠日志;
根据第五睡眠日志,结合对反馈问题的解答,对作息时间表进行第二次更新;
按照第二次更新的作息时间表,结合睡眠建议,对对应的上床时间进行第三次调整;
通过失眠严重指数量表进行第五失眠训练阶段的失眠训练验证,完成后进入第六失眠训练阶段;
及时解答失眠者的问题,有助于帮助失眠者进行更好的训练。
当用户当前所处训练阶段为第六失眠训练阶段,按照获取第四失眠训练阶段中的记录方式继续进行记录,记录预设天数后,形成第六睡眠日志;
根据第六失眠训练阶段的睡眠日志,对作息时间表进行第三次更新;按照第三次更新的作息时间表,结合睡眠建议,对对应的上床时间进行第四次调整;
通过失眠严重指数量表进行第六失眠训练阶段的失眠训练验证,完成失眠训练课程的训练。
通过上述方法进行失眠的认知行为训练,用户可自行实现失眠症状的改善,增强用户理性地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适应生活。
优选地,步骤S3中,预先选择的训练课程为强迫训练课程时,结合用户当前所处的训练阶段,在训练界面中根据训练阶段对应的训练内容,实现对用户的认知行为训练:
当用户当前所处训练阶段为第一强迫训练阶段,获取用户的强迫症记录日志,包括发生的日期、时间、刺激事件、思维反应、行为反应、强迫后果及主观不适单位分数,记录预设天数后,进入第二强迫训练阶段;
其中,主观不适单位是对强迫思维给人带来痛苦的标准尺度,0分为毫无痛苦的情境,比如一种完全放松的、深睡眠的状态;100分则是至今体验到的或者能想象到的最痛苦的状态。根据主观不适单位,对给用户带来强迫痛苦感的事情进行纪录并打分,形成强迫症记录日志。用户需要随时记录下症状的发生。
当用户当前所处训练阶段为第二强迫训练阶段,通过暴露反应预防方法进行强迫训练阶段的训练:
根据第一强迫训练阶段中的强迫症记录日志,制作暴露等级表,暴露等级表按照强迫症记录日志中主观不适单位分数从低到高排序,每个主观不适单位分数对应一个暴露症状,暴露等级表不断进行更新;
其中,暴露等级表的制作,通过检查这几天症状日记本中症状,逐条核实是否将所有的症状都进行了监测,是否做到随时记录了自己的强迫症状;把强迫症状整理按痛苦程度(SUDs)从低到高重新排列,就得到了暴露等级表。
根据暴露等级表中的中等主观不适单位分数对应的暴露症状开始进行暴露项目的练习,直至暴露等级表中最高主观不适单位分数对应的暴露症状进行过暴露项目的练习,完成一次暴露练习,暴露项目包括现实暴露和想象暴露;
一般来讲从SUDs得分中等的症状开始暴露练习。如症状日记中SUDs评分最高等级为80分,对应症状为“直接触摸到垃圾桶并且不能马上洗手”,则可以选择从40分的症状进行暴露练习,待基本能承受该暴露激发的痛苦程度后再选择更高的SUDs得分的症状;直至痛苦程度最高的症状也得到充分的练习。
其中,现实暴露意味着个体直接面对引起焦虑恐惧的刺激。比如害怕细菌的患者用手摸公共场所的座椅、墙面、公共卫生间的坐便器等等。很多症状没有办法安排现实暴露,比如因没有检查开关导致电器杀死家人的念头、关于亵渎或***的冲动等。这些可以采用想象暴露,把自己无法容忍的情境写下来,反复大声阅读;或者将内容录下来反复倾听,以此在脑海中想象身处令自己极度不适的焦虑恐惧之中,并经历足够长的时间。想象暴露的设计需要注重细节,可详细描述该情境发生的时间、地点,发生了什么事,当时想法、感受,说话的语气,有什么声音、什么味道,周围的人在说什么做什么等等。尽可能生动、详细。
重复进行多次暴露项目练习,直至用户达到预期效果,进入第三强迫训练阶段;
其中,暴露项目的练习通过暴露反应预防疗法进行训练,暴露反应预防疗法是一种认知行为疗法,帮助学习应对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练习时,需故意、长时间暴露在那些引起强迫性焦虑、痛苦并促使采用强迫行为的情境中,并不允许采用常用的强迫行为降低紧张感,直至焦虑情绪自发缓解。经过反复、多次练习,帮助应对压力环境,发现即使没有强迫行为,灾难也不会发生,逐渐学会接受人生的不确定性。
比如,当A开始暴露练习时,他选择的暴露项目是,接触垃圾桶后触摸自己的脸;预先制定的仪式阻止守则要求他不能洗手。即让A故意暴露在令他恐惧的情境下(接触垃圾桶的手要摸自己的脸),并限制逃避和/或通过洗手等行为降低焦虑情绪。此时A会产生强烈的情绪和/或躯体反应,感觉到细菌通过垃圾桶污染了自己的手掌,并因触摸自己的脸庞迅速地侵蚀自己的身体,他完全被细菌吞噬,以至于呼吸不畅、冷汗淋漓,他快崩溃了,此时SUDs分数上升很快,他进入到应激状态。但是,因为缺少真实的危险,经过一定的时间段(因人而异,一般在90分钟以内),A的身体会很快意识到这种高度的焦虑是不必要的,身体的应激状态解除,该信息同时反馈给大脑的情绪中心,因此情绪和躯体的焦虑感受会自然缓解,直至消失。重复该练习。第二次重复这一训练的时候将会感到适应许多,焦虑缓解得也比之前要快,因为前一次练习的经验告诉A这是安全的。多次重复该练习,A会发现他每次感受到的最高SUDs分数在逐渐降低,且自然恢复所需的时间也逐渐减少。这就是我们训练的目标。在ERP治疗过程中,我们不会去改变刺激物,因为垃圾桶本身并没有错,需要改变的是对刺激物作出的过度的焦虑反应。因为,无论是否采取回避或仪式动作,在该情境中感受到焦虑也不会永远存在。即使不履行仪式,所害怕的事件可能会、也可能不会发生,两者没有必然关系。
当用户当前所处训练阶段为第三强迫训练阶段,获得奖励清单,奖励清单中包括用户希望自己做到的行为和对应的奖励内容;
根据暴露等级表,选择练习的暴露项目;
根据选择练习的暴露项目,进行对应的练习(包括现实暴露练习和想象暴露练习),完成练习后进入第四强迫训练阶段;
当用户当前所处训练阶段为第四强迫训练阶段,根据暴露等级表中最低的主观不适单位分数对应的暴露症状开始进行反复暴露练习,直至产生习惯化;
练习完成后,进行下一个主观不适单位分数对应的暴露症状的暴露练习,当最高主观不适单位分数对应的暴露症状经过反复暴露练习后,产生习惯化,结束练习,生成暴露练习单,进入第五强迫训练阶段;
当用户当前所处训练阶段为第五强迫训练阶段,进行练习回顾测验;
测验完成后,制定生活计划,完成强迫训练课程的训练。
通过上述方法进行强迫的认知行为训练,用户可自行实现强迫症状的改善,增强用户理性地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适应生活。
优选地,在抑郁、焦虑和失眠三项训练课程中,还包括:在每个训练阶段之前对用户进行测评,测评结果以图表的形式显示。包括数据视图、折线图和柱状图几种显示形式,并可对测评结果图表下载保存。
优选地,在抑郁、焦虑、失眠和强迫四项训练课程中,还包括:在每个训练阶段之前得到用户的家庭作业及对应家庭作业的反馈。通过反馈更好的调节训练内容,实现更好的训练效果。
优选地,步骤S1之前,对于首次注册的用户,还包括:
获取用户的注册信息;
根据用户的注册信息,完成注册,进入个人资料页面;
在个人资料页面,得到用户的个人信息。首次注册的用户需要根据指示填写一些相关信息,对用户本身进行辅助评估。
优选地,在四项训练课程中,与相关医院建立起辅助训练的关系,通过医生给出的专业建议,以提高训练成果。
具体地,为医生设置一定的权限,医生可以看到接受训练用户的训练情况,包括相应测评记录,测评结果的统计图表,用户训练脱落情况的图表,用户的家庭作业,反馈互动、新增用户等。同时医院负责人可以查看各科室来访者的训练总体情况。科室负责人可以查看各医生来访者的训练情况,该情况以图表或表格的形式呈现。
优选地,来访者在进入每一课程新的训练阶段之前,会自发给用户发送信息,提醒来访者及时进入新阶段的训练,医生也可以选择一些病人(按姓名搜索)发送短信,进行回访。
优选地,在抑郁、焦虑、失眠和强迫四项训练课程中,还包括:
根据用户的家庭作业及对应家庭作业的反馈,通过消息框得到医生的指导意见。
当医生在看完来访者所做的家庭作业之后,可以给予来访者一些专业的反馈,反馈在来访者登录后即可看到医生反馈的弹出框,来访者可以选择立即查看或是稍后查看,反馈也可以在对应次数的家庭作业中查看相应的反馈,使课程训练页面友好化,智能化。比如在焦虑训练中,可以在暴露训练和呼吸训练中结合生物反馈仪的数据,进行训练,结合语音指导,可以选择不同的放松音频进行放松训练,焦虑等级逐级训练,逐渐达到治疗效果。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认知行为训练***10,包括:
登录模块101,用于获取用户登录请求信息,实现登录;
训练课程选择模块102,用于登录后进入预先选择的训练课程对应的课程训练页面,进行训练课程的选择,训练课程包括抑郁、焦虑、失眠和强迫四项训练课程,每项课程包括多个训练阶段,课程训练页面包括每个训练阶段对应的训练内容;
认知行为训练模块103,用于根据预先选择的训练课程,结合用户当前所处的训练阶段,在训练界面中根据训练阶段对应的训练内容,实现对用户的认知行为训练。
本发明的认知行为训练***10,用户通过网络登录平台,可实现随时随地进行自主认知行为训练,改善用户的认知偏差,以预防、减少复发,提高用户体验度,同时可作为认知行为治疗师基本技能和理念的***培训工具。
实施例二
基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认知行为训练方法及***,在抑郁、焦虑和失眠三项训练课程中,在每个训练阶段之前对用户进行测评,测评结果以图表的形式显示,用于得到测评结果的测评数据直接反应当前用户的训练成果,对行为认知训练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因此,测评数据如何通过图表的形式清楚准确的对数据进行反应是本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基于此,优选地,本实施例中采用基于四分位图的方式对测评数据进行显示,具体为:
定义数据格Gx,并确定X轴的展示刻度步骤;
进行测评数据的配置、扫描和读取步骤,包括:依据自变量X和因变量Y进行测评数据配置;获取自变量X的最小值和最大值,依据取值区间对最大值和最小值进行修正;扫描测评数据,读取每一记录的X与Y值:x和y,并计算出x和y对应的数据格Gx,将数据保存到该Gx中;
分析存储数据与修正X轴展示刻度,进而计算每一刻度级别的每一数据格Gx内数据的四分位步骤;当某个级别的刻度中Gx的数量小于上级的Gx数量的2倍,删除所述某个级别的刻度;
采用四分位图进行数据展示步骤,包括:所述展示可进行上限或下限单方向修改和范围整体拖动,所述范围整体拖动为通过切换实现对Gx展示刻度的缩放,所述展示可选择一片区域进行,所述展示为对应数据格Gx内详细信息。
通过上述方法,将测评数据进行配置、扫描和读取,最后通过四分位图的形式将测评数据显示出来,将测评数据进行可视化的展示,可清楚准确的进行数据的展示,辅助进行认知行为训练。
其中,展示刻度为4种,并可相互进行切换。其中,计算每一刻度级别的每一数据格Gx内数据的四分位包括:最低位、四分之一位、中值位、四分之三位和最高位。其中,依据取值区间对最大值和最小值进行修正;使得最小值、最大值为10的n次方(n为整数)的倍数,即Xmin(或Xmax)=m*10^n。如X的实际取值区间为[0.1,983.7],进行修整后X的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1000,即取值区间变为:[0,1000]。依据修正后的X轴取值区间划分成一系列等距的Gx,Gx的间距刻度Sx将会动态的识别成10的n次方(n为整数),即s=10^n,可能的取值为1、10、100、1000000、0.1、0.01等。同时为了支持缩放功能,本***将同时支持3种Gx展示刻度,并支持切换(n连续,每切换一次,对应的将放大、缩小10倍)。4种Gx展示刻度将动态识别,识别的标准为使得最大展示刻度时X轴被等分成10-100个Gx,如X数据的分布区间为0到50000,那么本***支持的Gx的展示刻度将为:1、10、100、1000。
其中,扫描测评数据,读取每一记录的X、Y值x和y,并计算出x和y对应的数据格Gx,将数据保存到该Gx中。如x=155.3且X轴刻度为“10”时,155.3/10=15.53,则Gx为Gx{150,160},当刻度为1时则属于Gx{155,156}。
其中,读取测评数据完毕后,分析存储的数据,修正X轴展示刻度,如果某个小级别的刻度中有效的Gx数量(Gx中记录数大于0则称该Gx有效)小于上级的有效Gx数量的2倍,则删除该刻度。删除该刻度的原因是当放大到该级别时,信息增加的并不多,实际数据明细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放大。确定保留的有效展示刻度中最大的为初始展示的刻度。
实施例三
基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认知行为训练方法及***,及实施例二中对测评数据的四分位图展示方法,在抑郁、焦虑、失眠和强迫四项训练课程中,可以基于用户的心理状态,调整训练课程的强度和内容,比如最近一段时间该用户的心理状态稳定,可加大训练强度;如果该用户最近一段时间心理状态不稳定,波动大,则适当减少训练,并减轻训练强度,这样根据每个用户的不同心理状态,智能调整训练课程,提升用户体验,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心理状态的判定方法,具体为:
确定至少两种心理状态指标来描述测试个体的心理状态;设计不同刺激模式的诱发心理状态变化实验,并实时采集并获取测试个体的心理状态指标数据,构建测试个体的不同心理状态所对应的训练集;
预设不同心理状态所对应的训练集内心理状态指标数据的重要程度,进而构建出不同心理状态所对应的心理状态指标数据的判断矩阵,计算出不同心理状态所对应的训练集内心理状态指标数据的权重矩阵及相应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
将不同心理状态所对应的训练集内心理状态指标数据分别与其相应权重矩阵相乘,得到不同心理状态所对应的训练集心理状态指标数据矩阵并存储至训练集心理状态集合;
采集非实验条件下测试个体的心理状态指标数据,并分别与不同心理状态所对应的权重矩阵相乘后,再与训练集心理状态集合内元素相对应作差,得到差值矩阵;若差值矩阵的任一元素的绝对值均小于当前训练集心理状态集合内元素所对应最大特征值,则判定测试个体的心理状态为当前训练集心理状态集合内元素所对应的心理状态。
其中,心理状态指标数据包括面部微表情图像特征值及生理指标数据。其中,实时采集并获取测试个体的心理状态指标数据的具体过程为:
实时采集面部微表情图像及生理指标数据;
根据预构建的二维视角人脸模型,提取面部微表情图像的特征值,进而获取测试个体的面部微表情图像的特征值,再结合采集的生理指标数据,得到测试个体的心理状态指标数据。
实时采集面部微表情图像需要用户在记录事件的同时打开用户终端的摄像头,以便采集用户的面部微表情。具体地,首先建立一个包含正面和侧面的二维视角人脸模型。
正面视角模型由30个特征组成,其中25个特征由19个人脸上的特征点决定,剩下的是一些嘴部和下巴的形状特征。侧面的人脸模型由10个人脸轮廓点构成,与侧面轮廓率的极致点相对应。首先定位这些最显著的人脸特征轮廓,然后针对一幅输入的多视角图像提取相应特征。首先定位这些最显著的人脸特征轮廓,然后针对一幅输入的多视角图像提取相应特征。
对收集到的n个表情图像,分为k类,表示为{X1,X2,...,XK};第i类Xi包含ni个图像。把所有图像向量化,组成一个数据矩阵A,大小为N×n维,矩阵A的每一列都是一幅图像矩阵元素向量化后的体现,设一个变换G∈Rn,把A的每一列ai(1≤i≤n)从一个N维空间映射成一个I维空间的向量bi
定义两个散布矩阵:类内散布矩阵SW和类间散布矩阵Sb,分别定义为:
Figure GDA0002327675530000321
其中,mi表示第i类表情图像的类内均值,m表示所有图像的总体均值,则最优变化为G的最大化特征值。
本实施例中通过二维视角人脸模型来提取面部微表情图像的特征值,这样能够准确获取最显著的人脸特征轮廓,进而方便准确地提取接收的多视角图像的相应特征,为准确判断测试个体的心理状态奠定了基础。
其中,生理指标数据包括:心率、体温和呼吸频率。不同刺激模式的诱发心理状态变化实验,比如利用包括外力、语言和物质刺激模式来诱发测试个体的心理状态变化,本实施例中通过用户自行记录事件的方式掌握用户的心理状态变化。
本实施例中利用面部微表情图像特征值及生理指标数据多维数据来综合更加准确地描述测试个体的心理状态,避免了因单一数据指标而描述测试个体的心理状态造成的误差。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Claims (1)

1.认知行为训练***,其特征在于,包括:
登录模块,用于获取用户登录请求信息,实现登录;
训练课程选择模块,用于登录后进入预先选择的训练课程对应的课程训练页面,进行训练课程的选择,所述训练课程包括抑郁、焦虑、失眠和强迫四项训练课程,每项课程包括多个训练阶段,所述课程训练页面包括每个训练阶段对应的训练内容;
认知行为训练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预先选择的训练课程,结合所述用户当前所处的训练阶段,在训练界面中根据所述训练阶段对应的训练内容,实现对所述用户的认知行为训练;
所述认知行为训练模块具体用于:
当所述用户当前所处训练阶段为第一焦虑训练阶段,获取所述用户每天记录的至少一件事件,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内容、当时的情绪信息和对所述事件的评价信息,记录预设天数后,形成第一焦虑思维记录清单;
根据所述第一焦虑思维记录清单,分析所述用户的思维方式,完成后进入第二焦虑训练阶段;
当所述用户当前所处训练阶段为所述第二焦虑训练阶段,按照所述获取所述第一焦虑训练阶段中的记录方式继续进行记录,记录所述预设天数后,形成第二焦虑思维记录清单;
根据所述第二焦虑思维记录清单,每天进行一次放松训练,按照所述预设天数进行放松训练,完成后进入第三焦虑训练阶段;
当所述用户当前所处训练阶段为所述第三焦虑训练阶段,按照所述获取所述第一焦虑训练阶段中的记录方式继续进行记录,记录所述预设天数后,形成第三焦虑思维记录清单;
根据多种对抗思维方法,结合所述第三焦虑思维记录清单,对抗思维训练所述预设天数后,形成第一焦虑对抗思维记录清单;
根据所述第一焦虑对抗思维记录清单,对所述事件进行焦虑等级划分,形成焦虑等级列表,完成后进入第四焦虑训练阶段;
当所述用户当前所处训练阶段为所述第四焦虑训练阶段,按照所述多种对抗思维方法继续进行对抗思维练习,进行所述预设天数的对抗思维训练后,形成第二对抗思维记录清单;
获取所述用户在对抗思维训练中的积极思维记录,形成焦虑积极思维记录清单,进行保存;
按照所述焦虑等级列表中的不同焦虑等级事件,进行暴露训练和呼吸训练,并进入第五焦虑训练阶段,所述暴露训练和呼吸训练一直持续到将所述焦虑等级列表中的焦虑等级降到指定标准时结束训练,进入第五焦虑训练阶段;
当所述用户当前所处训练阶段为所述第五焦虑训练阶段,按照多种对抗思维方法进行对抗思维巩固练习,练习所述预设天数后,并根据所述焦虑积极思维记录清单,通过意象训练方法和制定问题及对应解决方案的方法进行强化训练,完成后进入第六焦虑训练阶段;
当所述用户当前所处训练阶段为所述第六焦虑训练阶段,通过焦虑自测量表进行焦虑训练的验证,完成所述焦虑训练课程的训练;
所述认知行为训练模块还用于:
所述预先选择的训练课程为抑郁训练课程时,结合所述用户当前所处的训练阶段,在训练界面中根据所述训练阶段对应的训练内容,实现对所述用户的认知行为训练:
当所述用户当前所处训练阶段为第一抑郁训练阶段,获取所述用户每天记录的至少一件事件,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内容、当时的情绪信息和对所述事件的评价信息,记录预设天数后,形成第一抑郁思维记录清单;
根据所述第一抑郁思维记录清单,分析所述用户的思维方式,完成后进入第二抑郁训练阶段;
当所述用户当前所处训练阶段为所述第二抑郁训练阶段,按照所述获取所述第一抑郁训练阶段中的记录方式继续进行记录,记录所述预设天数后,形成第二抑郁思维记录清单;
根据所述第二抑郁思维记录清单,每天进行一次活动安排训练,训练预设时间后,完成后进入第三抑郁训练阶段;
当所述用户当前所处训练阶段为所述第三抑郁训练阶段,按照所述获取所述第一抑郁训练阶段中的记录方式继续进行记录,记录所述预设天数后,形成第三抑郁思维记录清单;
根据多种对抗思维方法,结合所述第三抑郁思维记录清单,对抗思维训练所述预设天数后,形成第一抑郁对抗思维记录清单;
按照所述第二抑郁训练阶段中的活动安排训练,进行所述预设天数的活动安排训练,并得到对所述活动安排训练中的事件的实施情况及实施后的心情,完成后进入第四抑郁训练阶段;
当所述用户当前所处训练阶段为所述第四抑郁训练阶段,获取所述用户在对抗思维训练中的积极思维记录,形成抑郁积极思维记录清单,进行保存;
通过所述抑郁积极思维记录清单,进行训练,改变所述用户的归因方式及处理任务的方式,进入第五抑郁训练阶段;
当所述用户当前所处训练阶段为所述第五抑郁训练阶段,根据所述抑郁积极思维记录清单,通过制定问题及对应解决方案的方法进行强化训练,完成后进入第六抑郁训练阶段;
当所述用户当前所处训练阶段为第六抑郁训练阶段,通过抑郁自测量表进行抑郁训练的验证,完成所述抑郁训练课程的训练;
所述认知行为训练模块还用于:
所述预先选择的训练课程为失眠训练课程时,结合所述用户当前所处的训练阶段,在训练界面中根据所述训练阶段对应的训练内容,实现对所述用户的认知行为训练:
当所述用户当前所处训练阶段为第一失眠训练阶段,获取所述用户每天记录的睡眠日志信息,包括晚上的上床时间、入睡时间、醒来时间、起床时间、累计在床时间、累计入睡时间及白天打盹次数,记录预设天数后,形成睡眠日志,并进入第二失眠训练阶段;
当所述用户当前所处训练阶段为所述第二失眠训练阶段,按照所述获取所述第一失眠训练阶段中的记录方式继续进行记录,记录所述预设天数后,形成第二睡眠日志;
根据所述第二睡眠日志,通过学习睡眠知识的方法进行失眠训练,失眠训练所述预设天数进行后,通过失眠严重指数量表进行第二失眠训练阶段的失眠训练验证,完成后进入第三失眠训练阶段;
当所述用户当前所处训练阶段为所述第三失眠训练阶段,按照所述获取所述第二失眠训练阶段中的记录方式继续进行记录,记录所述预设天数后,形成第三睡眠日志;
根据所述第三睡眠日志,计算每晚平均在床时间、睡眠时间和睡眠效率;
根据所述睡眠时间和理想睡眠效率,计算得到应当在床时间,并确定对应的上床时间和起床时间;
按照所述对应的上床时间和起床时间,结合睡眠建议,经过一周训练后,对所述对应的上床时间进行第一次调整,形成作息时间表;
通过失眠严重指数量表进行所述第三失眠训练阶段的失眠训练验证,完成后进入第四失眠训练阶段;
当所述用户当前所处训练阶段为所述第四失眠训练阶段,按照所述获取所述第三失眠训练阶段中的记录方式继续进行记录,记录所述预设天数后,形成第四睡眠日志;
根据所述第四睡眠日志,通过刺激控制方法进行行为训练,并对所述作息时间表进行第一次更新;
按照第一次更新的作息时间表,结合所述睡眠建议,对所述对应的上床时间进行第二次调整;
通过所述失眠严重指数量表进行所述第四失眠训练阶段的失眠训练验证,完成后进入第五失眠训练阶段;
当所述用户当前所处训练阶段为所述第五失眠训练阶段,获取所述用户的反馈问题,对所述反馈问题进行解答;
按照所述获取所述第四失眠训练阶段中的记录方式继续进行记录,记录所述预设天数后,形成第五睡眠日志;
根据所述第五睡眠日志,结合对所述反馈问题的解答,对所述作息时间表进行第二次更新;
按照第二次更新的作息时间表,结合所述睡眠建议,对所述对应的上床时间进行第三次调整;
通过所述失眠严重指数量表进行所述第五失眠训练阶段的失眠训练验证,完成后进入第六失眠训练阶段;
当所述用户当前所处训练阶段为所述第六失眠训练阶段,按照所述获取所述第四失眠训练阶段中的记录方式继续进行记录,记录所述预设天数后,形成第六睡眠日志;
根据所述第六失眠训练阶段的睡眠日志,对所述作息时间表进行第三次更新;
按照第三次更新的作息时间表,结合所述睡眠建议,对所述对应的上床时间进行第四次调整;
通过失眠严重指数量表进行所述第六失眠训练阶段的失眠训练验证,完成所述失眠训练课程的训练;
所述认知行为训练模块还用于:
所述预先选择的训练课程为强迫训练课程时,结合所述用户当前所处的训练阶段,在训练界面中根据所述训练阶段对应的训练内容,实现对所述用户的认知行为训练:
当所述用户当前所处训练阶段为第一强迫训练阶段,获取所述用户的强迫症记录日志,包括发生的日期、时间、刺激事件、思维反应、行为反应、强迫后果及主观不适单位分数,记录预设天数后,进入第二强迫训练阶段;
当所述用户当前所处训练阶段为所述第二强迫训练阶段,通过暴露反应预防方法进行所述强迫训练阶段的训练:
根据所述第一强迫训练阶段中的强迫症记录日志,制作暴露等级表,所述暴露等级表按照所述强迫症记录日志中主观不适单位分数从低到高排序,每个主观不适单位分数对应一个暴露症状,所述暴露等级表不断进行更新;
根据所述暴露等级表中的中等主观不适单位分数对应的暴露症状开始进行暴露项目的练习,直至所述暴露等级表中最高主观不适单位分数对应的暴露症状进行过暴露项目的练习,完成一次所述暴露项目的练习,所述暴露项目包括现实暴露和想象暴露;
重复进行多次所述暴露项目练习,直至所述用户达到预期效果,进入第三强迫训练阶段;
当所述用户当前所处训练阶段为所述第三强迫训练阶段,获得奖励清单,所述奖励清单中包括所述用户希望自己做到的行为和对应的奖励内容;
根据所述暴露等级表,选择练习的暴露项目;
根据所述选择练习的暴露项目,进行对应的练习,完成练习后进入第四强迫训练阶段;
当所述用户当前所处训练阶段为所述第四强迫训练阶段,根据所述暴露等级表中最低的主观不适单位分数对应的暴露症状开始进行反复暴露练习,直至产生习惯化;
练习完成后,进行下一个主观不适单位分数对应的暴露症状的暴露练习,当最高主观不适单位分数对应的暴露症状经过反复暴露练习后,产生习惯化,结束练习,生成暴露练习单,进入第五强迫训练阶段;
当所述用户当前所处训练阶段为所述第五强迫训练阶段,进行练习回顾测验;
测验完成后,制定生活计划,完成所述强迫训练课程的训练。
CN201710309053.5A 2017-05-04 2017-05-04 认知行为训练方法及*** Active CN1071692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09053.5A CN107169272B (zh) 2017-05-04 2017-05-04 认知行为训练方法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09053.5A CN107169272B (zh) 2017-05-04 2017-05-04 认知行为训练方法及***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69272A CN107169272A (zh) 2017-09-15
CN107169272B true CN107169272B (zh) 2020-03-27

Family

ID=598129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09053.5A Active CN107169272B (zh) 2017-05-04 2017-05-04 认知行为训练方法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16927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22292A (zh) * 2018-07-27 2018-11-30 李明旭 用于延缓老年人认知能力衰退的训练方法及训练***
CN109215762A (zh) * 2018-08-09 2019-01-15 上海常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心理状态推断***和方法
CN109545330A (zh) * 2018-11-30 2019-03-29 北京京师脑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执行功能的认知训练方法及***
CN110379512A (zh) * 2019-05-29 2019-10-25 北京点赞无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针对发展性功能障碍的数据评估方法及***
CN111341417A (zh) * 2020-02-11 2020-06-26 山西泉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计算机社会认知评估与矫正***
CN111921059A (zh) * 2020-07-08 2020-11-13 李婧 一种用于认知行为治疗的家庭作业手账工具包
CN112185513B (zh) * 2020-09-08 2024-03-29 嘉兴桐乡市镜象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cbt的心理治疗控制方法、心理治疗***、终端和介质
CN112908435B (zh) * 2021-01-28 2024-05-31 南京脑科医院 一种抑郁症认知行为训练***和语音数据处理方法
CN113113114A (zh) * 2021-04-07 2021-07-13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认知行为疗法的个人计划管理app终端交互***
CN113116350A (zh) * 2021-04-19 2021-07-16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上海市心理咨询培训中心) 抑郁障碍认知重建训练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223665A (zh) * 2021-05-13 2021-08-06 四川望里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认知行为疗法的在线情绪干预***
CN113643796B (zh) * 2021-10-12 2022-02-08 北京智精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认知矫正训练的人机交互方法及***
CN116168805B (zh) * 2023-01-20 2023-08-01 北京瑞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认知训练的思维训练装置及认知训练***
CN116936036B (zh) * 2023-07-28 2024-03-15 北京又见一心网络文化有限公司 一种失眠正念治疗任务训练方案生成方法及***
CN117695501B (zh) * 2024-02-02 2024-05-28 北京智精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针对年轻人的自助式***意念干预***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24086A (zh) * 2004-07-23 2006-01-25 匹克斯有限公司 失眠测评与治疗的设备和方法
CN102448368A (zh) * 2009-06-04 2012-05-09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提供失眠症的行为治疗的方法和***
CN103977495A (zh) * 2014-04-29 2014-08-13 广州市忆明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数字化干预治疗自闭症儿童的仪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322958A (zh) * 2011-12-13 2013-06-16 Univ Nat Cheng Kung 改善失眠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24086A (zh) * 2004-07-23 2006-01-25 匹克斯有限公司 失眠测评与治疗的设备和方法
CN102448368A (zh) * 2009-06-04 2012-05-09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提供失眠症的行为治疗的方法和***
CN103977495A (zh) * 2014-04-29 2014-08-13 广州市忆明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数字化干预治疗自闭症儿童的仪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抑郁症的计算机化认知行为治疗";任志洪等;《心理科学进展》;20111231;第545-555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69272A (zh) 2017-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69272B (zh) 认知行为训练方法及***
Yates et al. The mind illuminated: A complete meditation guide integrating Buddhist wisdom and brain science for greater mindfulness
Germer What is mindfulness
US20170087301A1 (en) Life maintenance mode, a brain inhibition therapy and a personal health information platform
Burch Living well with pain and illness: The mindful way to free yourself from suffering
Murphy et al. Person-centered therapy: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orientations.
Sheldon Research and theory
Newman et al. 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 (CBT) for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GAD)
Gerber Understanding and managing coma stimulation: are we doing everything we can?
Zarbock et al. Mindfulness for therapists: Understanding mindfulness for professional effectiveness and personal well-being
Bernstein et al. Repetitive behaviors in CHARGE syndrom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ptions
Braime From coping to thriving: How to turn self-care into a way of life
Scott Effective stress relievers for your life
CN113687744A (zh) 一种用于情绪调节的人机交互方法及设备
Bunce Dance movement therapy with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Sadu et al. Development of the Android-Based “NADA”(Napas Diafragma) Application Strategy for People of Productive Age Towards Mentally Healthy Indonesia
Gawler Peace of mind
Scott 8 Keys to Stress Management (8 Keys to Mental Health)
Ogden Building somatic resource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ensorimotor psycho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trauma
Rossman The Worry Solution: Using breakthrough brain science to turn stress and anxiety into confidence and happiness
Lago Innovations 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Procedures to Reach the Success and the Excellence by Means of Psychology Applied to the High Performance
Starr Neurofeedback: the first fifty yearsdmy story
Ottoboni et al. An integrative body therapy approach: The Neo-Functionalism approach
Thomas Using the Occupational Therapy Practice Framework
Mun Brains, Breakthroughs and Beyond: True Stories of How Groundbreaking Methods In Neuroplasticity Changed The Impossible Into Possib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Wang Chun

Inventor after: Zhang Ning

Inventor after: Li Huifang

Inventor before: Li Huifa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04

Address after: Nanjing Brain Hospital, 264 Guangzhou road, Nanjing, Jiangsu 210029

Patentee after: Wang Chun

Patentee after: Zhang Ning

Address before: Room 2401, building 2, 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Park, Shangdi 7th Street,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85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XINHAI NAVIGATION EDUCATION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