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39680A - 一种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39680A
CN107139680A CN201710302088.6A CN201710302088A CN107139680A CN 107139680 A CN107139680 A CN 107139680A CN 201710302088 A CN201710302088 A CN 201710302088A CN 107139680 A CN107139680 A CN 1071396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mode
indoor heat
valve
way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0208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139680B (zh
Inventor
梁尤轩
赵桓
沈军
罗祖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71030208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139680B/zh
Publication of CN1071396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396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1396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396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735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input, i.e. by the detection, measurement or calculation of particular conditions, e.g. signal treatment, dynamic models
    • B60H1/00785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input, i.e. by the detection, measurement or calculation of particular conditions, e.g. signal treatment, dynamic models by the detection of humidity or fros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735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input, i.e. by the detection, measurement or calculation of particular conditions, e.g. signal treatment, dynamic mod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814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 B60H1/00878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the components being temperature regulating devices
    • B60H1/00885Controlling the flow of heating or cooling liquid, e.g. valves or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30Expansion means; Dispositions thereof
    • F25B41/31Expansion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30Expansion means; Dispositions thereof
    • F25B41/37Capillary tub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7/00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removing deposits or corrosion,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 F25B47/02Defrosting cy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及其控制方法,该***包括:压缩机、四通阀、室外换热器、干燥装置和两个以上室内换热器;其中,两个以上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适配连接于压缩机的冷媒循环回路中;干燥装置,与至少一个室内换热器适配设置;该至少一个室内换热器,包括:第一室内换热器;两个以上室内换热器中,还包括:第二室内换热器;在四通阀的第一至第四阀口中,第一阀口适配连接至压缩机的排气端,第二阀口适配连接至第一室内换热器,第三阀口适配连接至车外换热器,第四阀口适配连接至第二室内换热器。本发明的方案,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换热性能差、高低压比高和用户体验差等缺陷,实现换热性能好、高低压比低和用户体验好的有益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热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及其控制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干燥功能换热器的纯电动车用高效空调***、以及该纯电动车用高效空调***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纯电动车,可以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纯电动车的车内空间有限,要求空调结构紧凑,以致空调要达到较高性能非常困难。对于电动车而言,夏天因为空调***运行,续驶里程减少至70%;冬天因空调***运行,续驶里程减少至50%。
因此,提高空调的效率对电动车行驶里程有重要意义。随着车用冷媒的环保法规要求,某些环保冷媒(例如:R744冷媒)因制冷性能一般,使得其在车用***使用受到限制。
现有技术中,存在换热性能差、高低压比高和用户体验差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空调***及其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换热器换热存在潜热导致机组的换热性能降低的问题,达到提升换热性能的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包括:压缩机、四通阀、室外换热器、干燥装置和两个以上室内换热器;其中,两个以上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室外换热器,适配连接于自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端至所述压缩机的吸气端之间的冷媒循环回路中;所述干燥装置,与两个以上所述室内换热器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室内换热器适配设置;该至少一个所述室内换热器,包括:第一室内换热器;两个以上所述室内换热器中,除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外,还包括:第二室内换热器;在所述四通阀的第一至第四阀口中,第一阀口适配连接至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端,第二阀口适配连接至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第三阀口适配连接至所述车外换热器,第四阀口适配连接至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
可选地,还包括:第一三通阀和第二三通阀;其中,在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一至第三阀口中,第一阀口适配连接至所述压缩机的吸气端,第二阀口适配连接至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第三阀口适配连接至所述室外换热器;在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一至第三阀口中,第一阀口适配连接至所述压缩机的吸气端,第二阀口适配连接至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第三阀口适配连接至所述室外换热器。
可选地,还包括:第一节流元件和第二节流元件;其中,所述第一节流元件,适配设置于自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端至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中、且靠近所述室外换热器设置;所述第二节流元件,适配设置于自所述室外换热器至所述压缩机的吸气端之间的管路中、且靠近所述室外换热器设置。
可选地,其中,当所述***的运行模式为第一制冷模式、制热模式、化霜模式的至少之一时,所述四通阀的第一、二阀口与第三、四阀口分别连通,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二、三阀口连通,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一、二阀口连通;当所述***的运行模式为第二制冷模式时,所述四通阀的第一、四阀口与第二、三阀口分别连通,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一、二阀口连通,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二、三阀口连通;和/或,当所述***的运行模式为第一制冷模式、第二制冷模式、化霜模式的至少之一时,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的流量开度为其阈值上限;当所述***的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时,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流量开度为其阈值上限。
可选地,所述第一节流元件、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至少之一,包括:电子膨胀阀和/或毛细管。
可选地,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四通阀、所述第一三通阀、所述第二三通阀、所述第一节流元件和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至少之一适配设置,用于在第一制冷模式、第二制冷模式中的任一当前制冷模式下,确定与所述当前制冷模式下的蒸发器适配的所述干燥装置吸收的水分是否饱和;当所述干燥装置吸收的水分饱和时,将所述当前制冷模式切换为第一制冷模式、第二制冷模式中的另一制冷模式;其中,所述蒸发器,具体为: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和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中,位于自所述室外换热器至所述压缩机的吸气端之间的管路中的室内换热器。
可选地,还包括:湿度检测装置;所述湿度检测装置,与所述***的出风口适配设置,用于在所述当前制冷模式下,检测所述***的内侧出风湿度;所述控制器,还与所述湿度检测装置适配设置,用于基于所述内侧出风湿度,确定所述内侧出风湿度是否达到预设湿度;以及,当所述内侧出风湿度达到所述预设湿度时,确定与所述当前制冷模式下的蒸发器适配的所述干燥装置吸收的水分饱和。
可选地,还包括:与所述空调***的机组运行适配关联的时间检测装置;所述时间检测装置,与所述压缩机适配设置,用于在所述当前制冷模式启动时,检测所述当前制冷模式的运行时长;所述控制器,还与所述时间检测模块适配设置,用于确定所述运行时长是否达到预设时长;以及,当所述运行时长达到所述预设时长时,对与所述当前制冷模式下的蒸发器适配的所述干燥装置吸收的水分是否饱和进行确定。
可选地,还包括:风机和风阀;所述风机,与所述干燥装置适配设置,用于对所述干燥装置吸收的水分进行吹风干燥;所述风阀,与所述风机适配设置,用于调节所述风机对所述干燥装置进行吹风干燥的出风量;所述控制器,还分别与所述风机和所述风阀的至少之一适配设置,用于当所述干燥装置吸收的水分饱和时,启动所述风机;和/或,控制所述风阀的风量开度。
可选地,还包括: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适配设置于自所述室外换热器至所述压缩机的吸气端之间的管路中、且靠近所述压缩机的吸气端设置。
可选地,所述干燥装置,包括:干燥剂模块、干燥剂涂层的至少之一;其中,所述干燥剂模块,适配设置于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的至少之一的预设范围内;所述干燥剂涂层,适配贴敷于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的至少之一的表面;和/或,所述压缩机,包括:单级压缩机、双级压缩机的至少之一。
与上述空调***相匹配,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包括:当以上所述的空调***的运行模式包括第一制冷模式和第二制冷模式时,在所述第一制冷模式、所述第二制冷模式中的任一当前制冷模式下,确定与所述当前制冷模式下的蒸发器适配的所述干燥装置吸收的水分是否饱和;当所述干燥装置吸收的水分饱和时,将所述当前制冷模式切换为第一制冷模式、第二制冷模式中的另一制冷模式;其中,所述蒸发器,具体为: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和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中,位于自所述室外换热器至所述压缩机的吸气端之间的管路中的室内换热器。
可选地,确定与所述当前制冷模式下的蒸发器适配的所述干燥装置吸收的水分是否饱和,包括:当所述空调***还包括湿度检测装置时,通过所述湿度检测装置,在所述当前制冷模式下,检测所述***的内侧出风湿度;基于所述内侧出风湿度,确定所述内侧出风湿度是否达到预设湿度;以及,当所述内侧出风湿度达到所述预设湿度时,确定与所述当前制冷模式下的蒸发器适配的所述干燥装置吸收的水分饱和。
可选地,还包括:当所述空调***还包括时间检测装置时,通过所述时间检测装置,在所述当前制冷模式启动时,检测所述当前制冷模式的运行时长;确定所述运行时长是否达到预设时长;以及,当所述运行时长达到所述预设时长时,对与所述当前制冷模式下的蒸发器适配的所述干燥装置吸收的水分是否饱和进行确定。
可选地,还包括:当所述空调***还包括风机和风阀时,通过所述风机,当所述干燥装置吸收的水分饱和时,对所述干燥装置进行吹风干燥;并通过所述风阀,调节所述风机对所述干燥装置进行吹风干燥的出风量。
可选地,还包括:当所述空调***还包括第一三通阀、第二三通阀时,当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还包括制热模式、化霜模式的至少之一时,若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为第一制冷模式、制热模式、化霜模式的至少之一时,所述四通阀的第一、二阀口与第三、四阀口分别连通,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二、三阀口连通,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一、二阀口连通;当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为第二制冷模式时,所述四通阀的第一、四阀口与第二、三阀口分别连通,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一、二阀口连通,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二、三阀口连通;和/或,当所述空调***还包括第一节流元件、第二节流元件时,当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为第一制冷模式、第二制冷模式、化霜模式的至少之一时,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的流量开度为其阈值上限;当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时,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流量开度为其阈值上限。
本发明的方案,通过适配设置于换热器(例如:车内换热器)的干燥剂涂层,可先对空气中水分吸收,避免潜热换热,提高蒸发温度,降低冷凝温度,特别是提高***高温制冷能力及能效。
进一步,本发明的方案,通过三个换热器空调***,制冷模式两换热器用来切换,可提高***制冷性能和可靠性;由于冷凝温度降低和蒸发温度提高,即高压降低和低压升高,从而使冷媒***高低压比降低,提高压缩机效率和延长压缩机寿命。
进一步,本发明的方案,通过三个换热器空调***,化霜期间不需换向和不停机,提高热舒适性。
由此,本发明的方案,通过适配设置于室内换热器的干燥剂涂层,可先对空气中水分吸收以避免潜热换热,解决现有技术中换热器换热存在潜热导致机组的换热性能降低的问题,从而,克服现有技术中换热性能差、高低压比高和用户体验差的缺陷,实现换热性能好、高低压比低和用户体验好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空调***(例如:带有干燥剂的三换热器单级空调***)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空调***(例如:车用空调)的一实施例的第一制冷模式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空调***(例如:车用空调)的一实施例的第二制冷模式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空调***(例如:车用空调)的一实施例的制热模式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空调***(例如:车用空调)的一实施例的化霜模式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空调***(例如:车用空调)的一实施例的风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空调***的控制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空调***的控制方法中饱和判断处理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空调***的控制方法中时间判断处理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结合附图,本发明实施例中附图标记如下:
1-压缩机;2-四通阀;3-第一室内换热器;4-第一三通阀;5-第一电子膨胀阀;6-室外换热器;7-第二电子膨胀阀;8-第二室内换热器;9-第二三通阀;10-气液分离器;11-第一风阀;12-第一风机;13-第二风机;14-第二风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传统的空调***制冷时,蒸发器的换热包括潜热和显热两部分,由于潜热的存在,以致冷媒的部分冷量浪费,降低机组换热性能。针对该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空调***可以包括:压缩机1、四通阀2、两个以上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6和干燥装置。
其中,两个以上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室外换热器(6),适配连接于自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端至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端之间的冷媒循环回路中。
可选地,所述压缩机,可以包括:单级压缩机、双级压缩机的至少之一。
例如:该空调***适用单级和双级等压缩循环***。
例如:对于单级压缩循环***,可以参见图1至图5所示的例子。
例如:双级压缩循环***,与单级压缩循环***相比,仅是压缩机这部分不同,冷媒在换热器中的控制方式是一样的,在此不再赘述。
由此,通过与多种压缩循环***适配,可以提升该空调***的适用范围,通用性强。
在一个可选例子中,所述干燥装置,与两个以上所述室内换热器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室内换热器适配设置;该至少一个所述室内换热器,包括:第一室内换热器3;两个以上所述室内换热器中,除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3外,还包括:第二室内换热器8。
例如:该空调***,采用三个换热器(例如:第一室内换热器3、第二室内换热器8和室外换热器6)。
例如:所述干燥装置,与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3、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8的至少之一适配设置。
例如:第一室内换热器3,可以是带有干燥剂涂层的第一车内侧换热器。第二室内换热器8,可以是带有干燥剂涂层的第二车内侧换热器。室外换热器6,可以是车外侧换热器。
可选地,所述干燥装置,可以包括:干燥剂模块、干燥剂涂层的至少之一。
在一个可选具体例子中,所述干燥剂模块,适配设置于距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3、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8的至少之一的预设范围内。
在一个可选具体例子中,所述干燥剂涂层,适配贴敷于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3、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8的至少之一的表面。
例如:所述干燥剂涂层,可以预先被涂覆于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3、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8的至少之一的表面。
例如:第一室内换热器3和第二室内换热器8,均带有干燥剂涂层。其中,干燥剂起到吸附水分作用,避免潜热换热,提高蒸发器的蒸发温度,换热器结构更加紧凑,从而***循环效率提高。
可选地,第一室内换热器3和第二室内换热器8,可以包括:翅片。在任一室内换热器的翅片表面上,可以适配设置有干燥剂涂层。例如:该干燥剂涂层材料,可以包括:硅胶-氯化锂干燥混合剂等。
由此,通过多种形式适配设置于室内换热器的干燥装置,使得干燥装置的设置方式更加灵活,使用便捷性更好。
在一个可选例子中,在所述四通阀2的第一至第四阀口中,第一阀口适配连接至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端,第二阀口适配连接至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3,第三阀口适配连接至所述室外换热器6,第四阀口适配连接至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8。
例如:参见图2和图3所示的例子,车用空调的制冷模式,可以包括:第一制冷模式和第二制冷模式。第一制冷模式和第二制冷模式可以随机启动,不分先后顺序。
例如:在三个换热器中,只是制冷模式时两个室内换热器自带的干燥剂涂层起干燥作用,在制热模式时干燥剂涂层不起作用。
由此,通过与换热器适配设置的干燥装置,可以避免潜热换热,提高制冷效率;通过三个换热器,制冷时两换热器切换可提高***制冷性能和可靠性;化霜不停机不影响舒适性。
在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包括:第一三通阀4和第二三通阀9。
在一个可选例子中在所述第一三通阀4的第一至第三阀口中,第一阀口适配连接至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端,第二阀口适配连接至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3,第三阀口适配连接至所述室外换热器6。
在一个可选例子中在所述第二三通阀9的第一至第三阀口中,第一阀口适配连接至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端,第二阀口适配连接至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8,第三阀口适配连接至所述室外换热器6。
其中,当所述***的运行模式为第一制冷模式(例如:可以参见图2所示的第一制冷模式)、制热模式(例如:可以参见图4所示的制热模式)、化霜模式(例如:可以参见图5所示的化霜模式)的至少之一时,所述四通阀2的第一、二阀口与第三、四阀口分别连通,所述第一三通阀4的第二、三阀口连通,所述第二三通阀9的第一、二阀口连通。
而当所述***的运行模式为第二制冷模式(例如:可以参见图3所示的第二制冷模式)时,所述四通阀2的第一、四阀口与第二、三阀口分别连通,所述第一三通阀4的第一、二阀口连通,所述第二三通阀9的第二、三阀口连通。
例如:对于车用空调,由于车内空间有限,3个换热器最为合适。其中,车内设置两个换热器的目的在于:
⑴制冷模式两换热器用来切换。
⑵制热模式下,由于内侧用制热,换热时仅有显热,与传统的***一样,干燥剂没有作用。
例如:制热时,车内换热器8通过风阀控制没有送风进入车内,因此换热量很少,不影响车内温度。
⑶在化霜时,通过两个电子膨胀阀(例如:第一电子膨胀阀5和第二电子膨胀阀7)联合控制,内侧一个换热器仍供热量,部分热量用于外侧换热器化霜,利用车内另一个换热器作为蒸发器,使得机组实现不停机化霜,更加节能和舒适。
参见图4所示的例子,车用空调的制热模式的运行过程,可以包括:
(1)冷媒经压缩机1压缩后得到高温高压气体,通过四通阀2,再经过第一室内换热器3,空气由换热器(例如:第一室内换热器3)冷凝换热,给车内提供热量。
(2)经第一电子膨胀阀5节流后形成气液两相低温冷媒,进入室外换热器6蒸发,再经过四通阀2控制进入第二室内换热器8。
其中,第二电子膨胀阀7全开。
(3)经第二三通阀9控制进入低压,再经气液分离器10回到压缩机1的低压侧,完成制热循环。
在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参见图5所示的例子,车用空调的化霜模式的运行过程,可以包括:
(1)冷媒经压缩机1压缩后得到高温高压气体,通过四通阀2,先经过第一室内换热器3给车内供热,再进入室外换热器6进行化霜。
其中,第一电子膨胀阀5全开。
(2)经过第二电子膨胀阀7节流后形成气液两相低温冷媒(例如:气液两相低温冷媒),再经过四通阀2控制进入第二室内换热器8蒸发。
(3)经第二三通阀9控制进入低压,再经气液分离器10回到压缩机1的低压侧,完成化霜循环,整个过程无需四通阀2换向和压缩机1停机,不影响车内舒适性。
可见,在化霜过程中,通过两个电子膨胀阀(例如:第一电子膨胀阀5和第二电子膨胀阀7)的联合控制,不需四通阀2换向和压缩机1停机,不影响制热舒适性。
由此,通过分别与两个室内换热器适配设置的两个三通阀,可以实现两个制冷模式的切换,进而提升***的制冷效率和运行可靠性。
在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包括:第一节流元件和第二节流元件。
在一个可选例子中,所述第一节流元件,适配设置于自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端至所述室外换热器6之间的管路中、且靠近所述室外换热器6设置。
在一个可选例子中,所述第二节流元件,适配设置于自所述室外换热器6至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端之间的管路中、且靠近所述室外换热器6设置。
其中,当所述***的运行模式为第一制冷模式、第二制冷模式、化霜模式的至少之一时,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的流量开度为其阈值上限。而当所述***的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时,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流量开度为其阈值上限。通过不同运行模式下的控制结构,可以使得控制更加方便,可靠性更高。
由此,通过适配设置于室外换热器两侧管路中的节流元件,可以方面不同模式下的冷媒流量控制,控制的可靠性高,便捷性好。
可选地,所述第一节流元件、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至少之一,可以包括:电子膨胀阀和/或毛细管。
例如:所述第一节流元件,可以包括:第一电子膨胀阀5。所述第二节流元件,可以包括:第二电子膨胀阀7。
由此,通过多种形式的节流元件,可以提升使用便捷性和灵活性。
在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包括:控制器。
在一个可选例子中,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四通阀2、所述第一三通阀4、所述第二三通阀9、所述第一节流元件和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至少之一适配设置,可以用于在第一制冷模式、第二制冷模式中的任一当前制冷模式下,确定与所述当前制冷模式下的蒸发器适配的所述干燥装置吸收的水分是否饱和。当所述干燥装置吸收的水分饱和时,将所述当前制冷模式切换为第一制冷模式、第二制冷模式中的另一制冷模式。
其中,所述蒸发器,具体为: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3和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8中,位于自所述室外换热器6至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端之间的管路中的室内换热器。
例如:参见图2所示的例子,车用空调的第一制冷模式的运行过程,可以包括:
(1)冷媒经压缩机1压缩后得到高温高压气体,通过四通阀2,再经过第一室内换热器3,再通过第一三通阀4进入室外换热器6冷凝过冷。
其中,第一电子膨胀阀5全开。
(2)过冷的冷媒,经第二电子膨胀阀7节流后形成气液两相低温冷媒,再经过四通阀2控制进入第二室内换热器8蒸发换热,空气由换热器(例如:第二室内换热器8)表面涂层干燥吸收水分,再与冷媒蒸发换热,给车内提供冷量。
(3)经第二三通阀9控制进入低压,再经气液分离器10回到压缩机1的低压侧,完成制冷循环。
可选地,所述控制器,还可以用于控制所述四通阀2、所述第一三通阀4、所述第二三通阀9的至少之一中任意两个阀口的连通或断开,和/或,控制所述第一节流元件和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至少之一的流量开度,以实现所述***的运行模式的切换。
由此,通过控制器的适配设置,可以对当前制冷模式进行监控,并在需要切换时实现两个制冷模式的自动切换,精准性好,可靠性高。
在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包括:湿度检测装置。
在一个可选例子中,所述湿度检测装置,与所述***的出风口适配设置,可以用于在所述当前制冷模式下,检测所述***的内侧出风湿度。
在一个可选例子中,所述控制器,还与所述湿度检测装置适配设置,可以用于基于所述内侧出风湿度,确定所述内侧出风湿度是否达到预设湿度。以及,当所述内侧出风湿度达到所述预设湿度时,确定与所述当前制冷模式下的蒸发器适配的所述干燥装置吸收的水分饱和。
例如:所述控制器确定与所述当前制冷模式下的蒸发器适配的所述干燥装置吸收的水分是否饱和,可以包括:基于所述内侧出风湿度,确定所述内侧出风湿度是否达到预设湿度,当所述内侧出风湿度达到所述预设湿度时,确定与所述当前制冷模式下的蒸发器适配的所述干燥装置吸收的水分饱和,需要对所述当前制冷模式进行切换。
由此,通过湿度检测装置的适配设置,可以更精准地获取***的内侧出风湿度,有利于提升两个制冷模式切换的及时性和可靠性。
在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包括:与所述空调***的机组运行适配关联的时间检测装置。
在一个可选例子中,所述时间检测装置,与所述压缩机1适配设置,可以用于在所述当前制冷模式启动时,检测所述当前制冷模式的运行时长。
在一个可选例子中,所述控制器,还与所述时间检测模块适配设置,可以用于确定所述运行时长是否达到预设时长;以及,当所述运行时长达到所述预设时长时,对与所述当前制冷模式下的蒸发器适配的所述干燥装置吸收的水分是否饱和进行确定。
例如:参见图3所示的例子,车用空调的第二制冷模式的运行过程为:当启动运行时间t>10~20min后,由对内侧出风湿度(例如:内侧出风湿度>60~80%)的检测,判断换热器(即第二室内换热器8)表面涂层吸收水是否饱和,若达到饱和,则需进行第一制冷模式和第二制冷模式的切换。具体切换的运行过程如下:
(1)冷媒经压缩机1压缩后得到高温高压气体,通过四通阀2切换,经过第二室内换热器8,对其进行干燥,再通过第二三通阀9控制进入室外换热器6冷凝过冷。
其中,第一电子膨胀阀5全开。
(2)过冷的冷媒,经第二电子膨胀阀7节流后形成气液两相低温冷媒,再经过四通阀2切换进入第一室内换热器3蒸发换热,空气由第一室内换热器3表面的涂层干燥吸收水分,再与冷媒蒸发换热,持续为车内提供冷量。
(3)经第一三通阀4控制进入低压,再经气液分离器10回到压缩机1的低压侧,完成制冷循环。
同理,若第一室内换热器3吸收水分达到饱和,再切换到第一制冷模式。也就是说,第一制冷模式和第二制冷模式随机执行,即:先执行任一个制冷模式都可以,一个有饱和现象时切换到另一个。
由此,通过时间检测装置的适配设置,可以在需要对干燥装置的吸水饱和程度进行检测时才进行检测,一方面检测的精准性好,可靠性高;另一方面不需要一直处于检测状态而浪费能源,环保性好。
在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包括:风机和风阀。
在一个可选例子中,所述风机,与所述干燥装置适配设置,可以用于对所述干燥装置吸收的水分进行吹风干燥。
在一个可选例子中,所述风阀,与所述风机适配设置,可以用于调节所述风机对所述干燥装置进行吹风干燥的出风量。
在一个可选例子中,所述控制器,还分别与所述风机和所述风阀的至少之一适配设置,可以用于当所述干燥装置吸收的水分饱和时,启动所述风机。和/或,控制所述风阀的风量开度。
例如:当所述干燥装置的吸水量大于预设值时,加大所述出风量。当所述干燥装置的吸水量小于预设值时,减小所述出风量。
例如:两个内侧换热器(例如:第一室内换热器3和第二室内换热器8)采用轮换方式,结合风阀控制,一方面吸附水分的换热器温度偏低,切换后高温冷媒吸收此部分冷量,从而可降低冷凝器温度;另一方面以最大发挥换热器干燥作用,从而提高机组制冷总效率。
由此,通过适配设置的风机和风阀,可以对干燥装置进行适当干燥处理,进而有利于提升制冷模式下干燥装置对空气中水分的吸收效果,以更好地提升制冷效率,可靠性更高。
在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包括:气液分离器10。
在一个可选例子中,所述气液分离器10,适配设置于自所述室外换热器6至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端之间的管路中、且靠近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端设置。
由此,通过适配设置的气液分离器,有利于提升压缩机吸气端吸收气体的纯度,进而提升***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经大量的试验验证,采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适配设置于换热器(例如:室内换热器)的干燥剂涂层,可先对空气中水分吸收,避免潜热换热,提高蒸发温度,降低冷凝温度,特别是提高***高温制冷能力及能效。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对应于空调的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如图7所示本发明的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空调可以包括:
在步骤S110处,当以上所述的空调***的运行模式包括第一制冷模式和第二制冷模式时,在所述第一制冷模式、所述第二制冷模式中的任一当前制冷模式下,确定与所述当前制冷模式下的蒸发器适配的所述干燥装置吸收的水分是否饱和。
其中,所述蒸发器,具体为: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3和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8中,位于自所述室外换热器6至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端之间的管路中的室内换热器。
例如:参见图2所示的例子,车用空调的第一制冷模式的运行过程,可以包括:
(1)冷媒经压缩机1压缩后得到高温高压气体,通过四通阀2,再经过第一室内换热器3,再通过第一三通阀4进入室外换热器6冷凝过冷。
其中,第一电子膨胀阀5全开。
(2)过冷的冷媒,经第二电子膨胀阀7节流后形成气液两相低温冷媒,再经过四通阀2控制进入第二室内换热器8蒸发换热,空气由换热器(例如:第二室内换热器8)表面涂层干燥吸收水分,再与冷媒蒸发换热,给车内提供冷量。
(3)经第二三通阀9控制进入低压,再经气液分离器10回到压缩机1的低压侧,完成制冷循环。
在一个可选例子中,可以结合图8所示本发明的空调***的控制方法中饱和判断处理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进一步说明步骤S110的确定与所述当前制冷模式下的蒸发器适配的所述干燥装置吸收的水分是否饱和的过程。
步骤S210,当所述空调***还可以包括湿度检测装置时,通过所述湿度检测装置,在所述当前制冷模式下,检测所述***的内侧出风湿度。
步骤S220,基于所述内侧出风湿度,确定所述内侧出风湿度是否达到预设湿度。以及,
步骤S230,当所述内侧出风湿度达到所述预设湿度时,确定与所述当前制冷模式下的蒸发器适配的所述干燥装置吸收的水分饱和。
在步骤S120处,当所述干燥装置吸收的水分饱和时,将所述当前制冷模式切换为第一制冷模式、第二制冷模式中的另一制冷模式。
由此,通过控制器的适配设置,可以对当前制冷模式进行监控,并在需要切换时实现两个制冷模式的自动切换,精准性好,可靠性高。
在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包括:时间判断处理的步骤。
可选地,可以结合图9所示本发明的空调***的控制方法中时间判断处理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进一步说明时间判断处理的具体过程。
步骤S310,当所述空调***还可以包括时间检测装置时,通过所述时间检测装置,在所述当前制冷模式启动时,检测所述当前制冷模式的运行时长。
步骤S320,确定所述运行时长是否达到预设时长。以及,
步骤S330,当所述运行时长达到所述预设时长时,对与所述当前制冷模式下的蒸发器适配的所述干燥装置吸收的水分是否饱和进行确定。
例如:参见图3所示的例子,车用空调的第二制冷模式的运行过程为:当启动运行时间t>10~20min后,由对内侧出风湿度(例如:内侧出风湿度>60~80%)的检测,判断换热器(即第二室内换热器8)表面涂层吸收水是否饱和,若达到饱和,则需进行第一制冷模式和第二制冷模式的切换。
由此,通过湿度检测装置的适配设置,可以更精准地获取***的内侧出风湿度,有利于提升两个制冷模式切换的及时性和可靠性。
在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包括:当所述空调***还可以包括风机和风阀时,通过所述风机,当所述干燥装置吸收的水分饱和时,对所述干燥装置进行吹风干燥;并通过所述风阀,调节所述风机对所述干燥装置进行吹风干燥的出风量。
例如:当所述干燥装置的吸水量大于预设值时,加大所述出风量。当所述干燥装置的吸水量小于预设值时,减小所述出风量。
例如:两个内侧换热器(例如:第一室内换热器3和第二室内换热器8)采用轮换方式,结合风阀控制,一方面吸附水分的换热器温度偏低,切换后高温冷媒吸收此部分冷量,从而可降低冷凝器温度;另一方面以最大发挥换热器干燥作用,从而提高机组制冷总效率。
由此,通过适配设置的风机和风阀,可以对干燥装置进行适当干燥处理,进而有利于提升制冷模式下干燥装置对空气中水分的吸收效果,以更好地提升制冷效率,可靠性更高。
在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包括:当所述空调***还可以包括第一三通阀4、第二三通阀9时,当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还包括制热模式、化霜模式的至少之一时,若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为第一制冷模式、制热模式、化霜模式的至少之一时,所述四通阀2的第一、二阀口与第三、四阀口分别连通,所述第一三通阀4的第二、三阀口连通,所述第二三通阀9的第一、二阀口连通。
可选地,当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为第二制冷模式时,所述四通阀2的第一、四阀口与第二、三阀口分别连通,所述第一三通阀4的第一、二阀口连通,所述第二三通阀9的第二、三阀口连通。
例如:对于车用空调,由于车内空间有限,3个换热器最为合适。其中,车内设置两个换热器的目的在于:
⑴制冷模式两换热器用来切换。
⑵制热模式下,由于内侧用制热,换热时仅有显热,与传统的***一样,干燥剂没有作用。
⑶在化霜时,通过两个电子膨胀阀(例如:第一电子膨胀阀5和第二电子膨胀阀7)联合控制,内侧一个换热器仍供热量,部分热量用于外侧换热器化霜,利用车内另一个换热器作为蒸发器,使得机组实现不停机化霜,更加节能和舒适。
参见图4所示的例子,车用空调的制热模式的运行过程,可以包括:
(1)冷媒经压缩机1压缩后得到高温高压气体,通过四通阀2,再经过第一室内换热器3,空气由换热器(例如:第一室内换热器3)冷凝换热,给车内提供热量。
(2)经第一电子膨胀阀5节流后形成气液两相低温冷媒,进入室外换热器6蒸发,再经过四通阀2控制进入第二室内换热器8。
其中,第二电子膨胀阀7全开。
(3)经第二三通阀9控制进入低压,再经气液分离器10回到压缩机1的低压侧,完成制热循环。
在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参见图5所示的例子,车用空调的化霜模式的运行过程,可以包括:
(1)冷媒经压缩机1压缩后得到高温高压气体,通过四通阀2,先经过第一室内换热器3给车内供热,再进入室外换热器6进行化霜。
其中,第一电子膨胀阀5全开。
(2)经过第二电子膨胀阀7节流后形成气液两相低温冷媒(例如:气液两相低温冷媒),再经过四通阀2控制进入第二室内换热器8蒸发。
(3)经第二三通阀9控制进入低压,再经气液分离器10回到压缩机1的低压侧,完成化霜循环,整个过程无需四通阀2换向和压缩机1停机,不影响车内舒适性。
可见,在化霜过程中,通过两个电子膨胀阀(例如:第一电子膨胀阀5和第二电子膨胀阀7)的联合控制,不需四通阀2换向和压缩机1停机,不影响制热舒适性。
由此,通过分别与两个室内换热器适配设置的两个三通阀,可以实现两个制冷模式的切换,进而提升***的制冷效率和运行可靠性。
在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空调***还可以包括第一节流元件、第二节流元件时,当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为第一制冷模式、第二制冷模式、化霜模式的至少之一时,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的流量开度为其阈值上限。
可选地,当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时,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流量开度为其阈值上限。
由此,通过适配设置于室外换热器两侧管路中的节流元件,可以方面不同模式下的冷媒流量控制,控制的可靠性高,便捷性好。
在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参见图1所示的例子,该空调***(例如:车用空调的空调***),可以包括:压缩机1、四通阀2、第一室内换热器3(例如:带有干燥剂涂层的第一车内侧换热器)、第一三通阀4、第一电子膨胀阀5、室外换热器6(例如:车外侧换热器)、第二电子膨胀阀7、第二室内换热器8(例如:带有干燥剂涂层的第二车内侧换热器)、第二三通阀9、气液分离器10。
在一个可选例子中,第一室内换热器3和第二室内换热器8,均带有干燥剂涂层。
可选地,可以在换热器(例如:第一室内换热器3和第二室内换热器8)的翅片表面上,适配设置有干燥剂涂层。例如:该干燥剂涂层材料,可以包括:硅胶-氯化锂干燥混合剂等。
在一个可选例子中,该空调***,采用三个换热器(例如:第一室内换热器3、第二室内换热器8和室外换热器6)。其中,换热器(例如:第一室内换热器3和第二室内换热器8)带干燥剂涂层,干燥剂起到吸附水分作用,避免潜热换热,提高蒸发器的蒸发温度,换热器结构更加紧凑,从而***循环效率提高。
其中,显热是物质不发生相变(固、液、气转变)吸收或放出热量。例如:显热,对固态、液态或气态的物质加热,只要它的形态不变,则热量加进去后,物质的温度就升高,加进热量的多少在温度上能显示出来,即不改变物质的形态而引起其温度变化的热量称为显热。如对液态的水加热,只要它还保持液态,它的温度就升高;因此,显热只影响温度的变化面不引起物质的形态的变化。例如机房中、其计算机或程控交换机的发热量很大,它属于显热。
而对液态的水加热,水的温度升高,当达到沸点时,虽然热量不断的加入,但水的温度不升高,一直停留在沸点,加进的热量仅使水变成水蒸气,即由液态变为气态。这种不改变物质的温度而引起物态变化(又称相变)的热量称为潜热。如计算机房中、工作人员人体发热以及换气带进来的空气含湿量,这些热量称为潜热。全热等于显热与潜热之和。
在一个可选例子中,两个内侧换热器(例如:第一室内换热器3和第二室内换热器8)采用轮换方式,结合风阀控制,一方面吸附水分的换热器温度偏低,切换后高温冷媒吸收此部分冷量,从而可降低冷凝器温度;另一方面以最大发挥换热器干燥作用,从而提高机组制冷总效率。
例如:切换后,高温冷媒吸收已吸水饱和的干燥装置的冷量,使得吸附水分的换热器表明的干燥剂涂层吸收的水分可以一同被蒸发,进而使其吸收水分的程度由饱和变为不饱和。
例如:参见图6所示的例子,该空调***的风道结构,可以包括: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适配并行设置。通过适配设置于第一风道的第一室内换热器3和第一风机12,向车内送风。通过适配设置于第二风道的第二室内换热器8和第二风机13,向车外排风。在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之间,设置有第一风阀11和第二风阀14;第一风阀11可以设置于两个风道的一侧,第二风阀14可以设置于两个风道的另一侧。
可见,通过风阀和风机的适配控制,主要可以达到分别送风换热。
在一个可选例子中,对于车用空调,由于车内空间有限,3个换热器最为合适。其中,车内设置两个换热器的目的在于:
⑴制冷模式两换热器用来切换。
⑵制热模式下,由于内侧用制热,换热时仅有显热,与传统的***一样,干燥剂没有作用。
⑶在化霜时,通过两个电子膨胀阀(例如:第一电子膨胀阀5和第二电子膨胀阀7)联合控制,内侧一个换热器仍供热量,部分热量用于外侧换热器化霜,利用车内另一个换热器作为蒸发器,使得机组实现不停机化霜,更加节能和舒适。
可选地,在三个换热器中,只是制冷模式时两个室内换热器自带的干燥剂涂层起干燥作用,在制热模式时干燥剂涂层不起作用。
在一个可选例子中,该空调***适用单级和双级等压缩循环***,以下参见图1-图5所示的单级压缩循环为案例分析。
可选地,双级***仅是压缩机这部分不同,冷媒在换热器控制思路是一样的,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参见图2和图3所示的例子,车用空调的制冷模式,可以包括:第一制冷模式和第二制冷模式。第一制冷模式和第二制冷模式可以随机启动,不分先后顺序。
在一个可选例子中,参见图2所示的例子,车用空调的第一制冷模式的运行过程,可以包括:
(1)冷媒经压缩机1压缩后得到高温高压气体,通过四通阀2,再经过第一室内换热器3,再通过第一三通阀4进入室外换热器6冷凝过冷。
其中,第一电子膨胀阀5全开。
(2)过冷的冷媒,经第二电子膨胀阀7节流后形成气液两相低温冷媒,再经过四通阀2控制进入第二室内换热器8蒸发换热,空气由换热器(例如:第二室内换热器8)表面涂层干燥吸收水分,再与冷媒蒸发换热,给车内提供冷量。
(3)经第二三通阀9控制进入低压,再经气液分离器10回到压缩机1的低压侧,完成制冷循环。
在一个可选例子中,参见图3所示的例子,车用空调的第二制冷模式的运行过程为:当启动运行时间t>10~20min后,由对内侧出风湿度(例如:内侧出风湿度>60~80%)的检测,判断换热器(即第二室内换热器8)表面涂层吸收水是否饱和,若达到饱和,则需进行第一制冷模式和第二制冷模式的切换。具体切换的运行过程如下:
(1)冷媒经压缩机1压缩后得到高温高压气体,通过四通阀2切换,经过第二室内换热器8,对其进行干燥,再通过第二三通阀9控制进入室外换热器6冷凝过冷。
其中,第一电子膨胀阀5全开。
例如:在第二制冷模式下,第二室内换热器流动高温冷媒,起到干燥作用。在第一制冷模式下,第一室内换热器流动高温冷媒,也是起到干燥作用。不管在哪种制冷模式下,两个室内换热器不可能同时流动低温或高温冷媒,因此只有其中一个是吸收水分。
(2)过冷的冷媒,经第二电子膨胀阀7节流后形成气液两相低温冷媒,再经过四通阀2切换进入第一室内换热器3蒸发换热,空气由第一室内换热器3表面的涂层干燥吸收水分,再与冷媒蒸发换热,持续为车内提供冷量。
(3)经第一三通阀4控制进入低压,再经气液分离器10回到压缩机1的低压侧,完成制冷循环。
同理,若第一室内换热器3吸收水分达到饱和,再切换到第一制冷模式。也就是说,第一制冷模式和第二制冷模式随机执行,即:先执行任一个制冷模式都可以,一个有饱和现象时切换到另一个。
在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参见图4所示的例子,车用空调的制热模式的运行过程,可以包括:
(1)冷媒经压缩机1压缩后得到高温高压气体,通过四通阀2,再经过第一室内换热器3,空气由换热器(例如:第一室内换热器3)冷凝换热,给车内提供热量。
(2)经第一电子膨胀阀5节流后形成气液两相低温冷媒,进入室外换热器6蒸发,再经过四通阀2控制进入第二室内换热器8。
其中,第二电子膨胀阀7全开。
(3)经第二三通阀9控制进入低压,再经气液分离器10回到压缩机1的低压侧,完成制热循环。
在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参见图5所示的例子,车用空调的化霜模式的运行过程,可以包括:
(1)冷媒经压缩机1压缩后得到高温高压气体,通过四通阀2,先经过第一室内换热器3给车内供热,再进入室外换热器6进行化霜。
其中,第一电子膨胀阀5全开。
(2)经过第二电子膨胀阀7节流后形成气液两相低温冷媒(例如:气液两相低温冷媒),再经过四通阀2控制进入第二室内换热器8蒸发。
(3)经第二三通阀9控制进入低压,再经气液分离器10回到压缩机1的低压侧,完成化霜循环,整个过程无需四通阀2换向和压缩机1停机,不影响车内舒适性。
可见,在化霜过程中,通过两个电子膨胀阀(例如:第一电子膨胀阀5和第二电子膨胀阀7)的联合控制,不需四通阀2换向和压缩机1停机,不影响制热舒适性。
由于本实施例的方法所实现的处理及功能基本相应于前述图1至图5所示的空调***的实施例、原理和实例,故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未详尽之处,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做赘述。
经大量的试验验证,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三个换热器空调***,制冷模式两换热器用来切换,可提高***制冷性能和可靠性;由于冷凝温度降低和蒸发温度提高,即高压降低和低压升高,从而使冷媒***高低压比降低,提高压缩机效率和延长压缩机寿命;通过三个换热器空调***,化霜期间不需换向和不停机,提高热舒适性。
综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1)、四通阀(2)、室外换热器(6)、干燥装置和两个以上室内换热器;其中,
两个以上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室外换热器(6),适配连接于自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端至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端之间的冷媒循环回路中;
所述干燥装置,与两个以上所述室内换热器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室内换热器适配设置;该至少一个所述室内换热器,包括:第一室内换热器(3);两个以上所述室内换热器中,除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3)外,还包括:第二室内换热器(8);
在所述四通阀(2)的第一至第四阀口中,第一阀口适配连接至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端,第二阀口适配连接至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3),第三阀口适配连接至所述车外换热器(6),第四阀口适配连接至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三通阀(4)和第二三通阀(9);其中,
在所述第一三通阀(4)的第一至第三阀口中,第一阀口适配连接至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端,第二阀口适配连接至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3),第三阀口适配连接至所述室外换热器(6);
在所述第二三通阀(9)的第一至第三阀口中,第一阀口适配连接至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端,第二阀口适配连接至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8),第三阀口适配连接至所述室外换热器(6)。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节流元件和第二节流元件;其中,
所述第一节流元件,适配设置于自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端至所述室外换热器(6)之间的管路中、且靠近所述室外换热器(6)设置;
所述第二节流元件,适配设置于自所述室外换热器(6)至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端之间的管路中、且靠近所述室外换热器(6)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其特征在于,其中,
当所述***的运行模式为第一制冷模式、制热模式、化霜模式的至少之一时,所述四通阀(2)的第一、二阀口与第三、四阀口分别连通,所述第一三通阀(4)的第二、三阀口连通,所述第二三通阀(9)的第一、二阀口连通;
当所述***的运行模式为第二制冷模式时,所述四通阀(2)的第一、四阀口与第二、三阀口分别连通,所述第一三通阀(4)的第一、二阀口连通,所述第二三通阀(9)的第二、三阀口连通;
和/或,
当所述***的运行模式为第一制冷模式、第二制冷模式、化霜模式的至少之一时,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的流量开度为其阈值上限;
当所述***的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时,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流量开度为其阈值上限。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流元件、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至少之一,包括:电子膨胀阀和/或毛细管。
6.根据权利要求3-5之一所述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四通阀(2)、所述第一三通阀(4)、所述第二三通阀(9)、所述第一节流元件和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至少之一适配设置,用于在第一制冷模式、第二制冷模式中的任一当前制冷模式下,确定与所述当前制冷模式下的蒸发器适配的所述干燥装置吸收的水分是否饱和;当所述干燥装置吸收的水分饱和时,将所述当前制冷模式切换为第一制冷模式、第二制冷模式中的另一制冷模式;
其中,
所述蒸发器,具体为: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3)和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8)中,位于自所述室外换热器(6)至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端之间的管路中的室内换热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湿度检测装置;
所述湿度检测装置,与所述***的出风口适配设置,用于在所述当前制冷模式下,检测所述***的内侧出风湿度;
所述控制器,还与所述湿度检测装置适配设置,用于基于所述内侧出风湿度,确定所述内侧出风湿度是否达到预设湿度;以及,当所述内侧出风湿度达到所述预设湿度时,确定与所述当前制冷模式下的蒸发器适配的所述干燥装置吸收的水分饱和。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空调***的机组运行适配关联的时间检测装置;
所述时间检测装置,与所述压缩机(1)适配设置,用于在所述当前制冷模式启动时,检测所述当前制冷模式的运行时长;
所述控制器,还与所述时间检测模块适配设置,用于确定所述运行时长是否达到预设时长;以及,当所述运行时长达到所述预设时长时,对与所述当前制冷模式下的蒸发器适配的所述干燥装置吸收的水分是否饱和进行确定。
9.根据权利要求6-8之一所述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风机和风阀;
所述风机,与所述干燥装置适配设置,用于对所述干燥装置吸收的水分进行吹风干燥;
所述风阀,与所述风机适配设置,用于调节所述风机对所述干燥装置进行吹风干燥的出风量;
所述控制器,还分别与所述风机和所述风阀的至少之一适配设置,用于当所述干燥装置吸收的水分饱和时,启动所述风机;和/或,控制所述风阀的风量开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9之一所述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液分离器(10);
所述气液分离器(10),适配设置于自所述室外换热器(6)至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端之间的管路中、且靠近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端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之一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装置,包括:干燥剂模块、干燥剂涂层的至少之一;其中,
所述干燥剂模块,适配设置于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3)、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8)的至少之一的预设范围内;
所述干燥剂涂层,适配贴敷于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3)、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8)的至少之一的表面;
和/或,
所述压缩机,包括:单级压缩机、双级压缩机的至少之一。
12.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如权利要求1-11任一所述的空调***的运行模式包括第一制冷模式和第二制冷模式时,在所述第一制冷模式、所述第二制冷模式中的任一当前制冷模式下,确定与所述当前制冷模式下的蒸发器适配的所述干燥装置吸收的水分是否饱和;
当所述干燥装置吸收的水分饱和时,将所述当前制冷模式切换为第一制冷模式、第二制冷模式中的另一制冷模式;
其中,
所述蒸发器,具体为: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3)和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8)中,位于自所述室外换热器(6)至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端之间的管路中的室内换热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与所述当前制冷模式下的蒸发器适配的所述干燥装置吸收的水分是否饱和,包括:
当所述空调***还包括湿度检测装置时,通过所述湿度检测装置,在所述当前制冷模式下,检测所述***的内侧出风湿度;
基于所述内侧出风湿度,确定所述内侧出风湿度是否达到预设湿度;以及,当所述内侧出风湿度达到所述预设湿度时,确定与所述当前制冷模式下的蒸发器适配的所述干燥装置吸收的水分饱和。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所述空调***还包括时间检测装置时,通过所述时间检测装置,在所述当前制冷模式启动时,检测所述当前制冷模式的运行时长;
确定所述运行时长是否达到预设时长;以及,
当所述运行时长达到所述预设时长时,对与所述当前制冷模式下的蒸发器适配的所述干燥装置吸收的水分是否饱和进行确定。
15.根据权利要求12-14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所述空调***还包括风机和风阀时,通过所述风机,当所述干燥装置吸收的水分饱和时,对所述干燥装置进行吹风干燥;并通过所述风阀,调节所述风机对所述干燥装置进行吹风干燥的出风量。
16.根据权利要求12-15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所述空调***还包括第一三通阀(4)、第二三通阀(9)时,
当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还包括制热模式、化霜模式的至少之一时,若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为第一制冷模式、制热模式、化霜模式的至少之一时,所述四通阀(2)的第一、二阀口与第三、四阀口分别连通,所述第一三通阀(4)的第二、三阀口连通,所述第二三通阀(9)的第一、二阀口连通;
当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为第二制冷模式时,所述四通阀(2)的第一、四阀口与第二、三阀口分别连通,所述第一三通阀(4)的第一、二阀口连通,所述第二三通阀(9)的第二、三阀口连通;
和/或,
当所述空调***还包括第一节流元件、第二节流元件时,
当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为第一制冷模式、第二制冷模式、化霜模式的至少之一时,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的流量开度为其阈值上限;
当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时,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流量开度为其阈值上限。
CN201710302088.6A 2017-05-02 2017-05-02 一种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071396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02088.6A CN107139680B (zh) 2017-05-02 2017-05-02 一种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02088.6A CN107139680B (zh) 2017-05-02 2017-05-02 一种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39680A true CN107139680A (zh) 2017-09-08
CN107139680B CN107139680B (zh) 2023-06-16

Family

ID=597754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02088.6A Active CN107139680B (zh) 2017-05-02 2017-05-02 一种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139680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82986A (zh) * 2018-12-27 2019-06-1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式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移动式空调
CN109910544A (zh) * 2019-02-12 2019-06-21 上海交通大学 电动汽车热管理***
CN111942100A (zh) * 2020-07-06 2020-11-1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12361639A (zh) * 2019-07-26 2021-02-12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
CN113173049A (zh) * 2021-02-26 2021-07-27 三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热管理***
CN113173050A (zh) * 2021-02-26 2021-07-27 三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热管理***
WO2022179593A1 (zh) * 2021-02-26 2022-09-01 三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热管理***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08824A (ja) * 1993-10-14 1995-04-25 Sanden Corp 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
JP2006264584A (ja) * 2005-03-25 2006-10-05 Suzuki Motor Corp 空気調和装置
CN103759456A (zh) * 2014-01-27 2014-04-30 平武臣 一种空调或热泵的换热***及其除霜方法
CN106476565A (zh) * 2016-10-25 2017-03-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热泵空调机组、其控制方法及电动客车
CN207015109U (zh) * 2017-05-02 2018-02-1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08824A (ja) * 1993-10-14 1995-04-25 Sanden Corp 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
JP2006264584A (ja) * 2005-03-25 2006-10-05 Suzuki Motor Corp 空気調和装置
CN103759456A (zh) * 2014-01-27 2014-04-30 平武臣 一种空调或热泵的换热***及其除霜方法
CN106476565A (zh) * 2016-10-25 2017-03-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热泵空调机组、其控制方法及电动客车
CN207015109U (zh) * 2017-05-02 2018-02-1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82986A (zh) * 2018-12-27 2019-06-1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式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移动式空调
CN109910544A (zh) * 2019-02-12 2019-06-21 上海交通大学 电动汽车热管理***
CN109910544B (zh) * 2019-02-12 2020-11-06 上海交通大学 电动汽车热管理***
CN112361639A (zh) * 2019-07-26 2021-02-12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
CN112361639B (zh) * 2019-07-26 2022-04-19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
CN111942100A (zh) * 2020-07-06 2020-11-1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13173049A (zh) * 2021-02-26 2021-07-27 三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热管理***
CN113173050A (zh) * 2021-02-26 2021-07-27 三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热管理***
WO2022179593A1 (zh) * 2021-02-26 2022-09-01 三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热管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39680B (zh) 2023-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39680B (zh) 一种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KR101241222B1 (ko) 차량용 히트펌프 시스템 제어방법
JP5005122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13432210B (zh) 新风除湿一体机
CN103353147B (zh) 三管制全热处理多联机空调***及温湿度独立控制方法
KR101015640B1 (ko) 차량용 공조시스템
WO2014173201A1 (zh) 空调***及热交换器
JP2003291635A (ja) 空調装置
CN105764727A (zh) 热泵***
CN109383228B (zh) 一种热泵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JP2013001387A (ja) 車両用ヒートポンプ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210821724U (zh) 一种热管理***及其新能源汽车
CN106608157B (zh) 一种空调***和空调控制方法
CN103807997A (zh) 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05066255A (zh) 一种除霜过程中具有持续供热功能的空调***
CN205065908U (zh) 一种除霜过程中具有持续供热功能的空调***
US11828507B2 (e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CN110425765B (zh) 换热***及控制方法
CN207015109U (zh) 一种空调***
CN104848497A (zh) 一种空气调节器
CN205090517U (zh) 一种空调热水一体机
CN104760601A (zh) 轨道交通车辆变频热泵空调
CN211575632U (zh) 一种热泵空调***
CN110682761A (zh) 双室外换热器热泵***
CN203413735U (zh) 三管制全热处理多联机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