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08941A - 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 - Google Patents

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08941A
CN107108941A CN201580068457.9A CN201580068457A CN107108941A CN 107108941 A CN107108941 A CN 107108941A CN 201580068457 A CN201580068457 A CN 201580068457A CN 107108941 A CN107108941 A CN 1071089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propylene
based resin
resin
weight
foam part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6845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三浦新太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nek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anek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neka Corp filed Critical Kanek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1089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0894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9/00Working-up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to porous or cell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After-treatment thereof
    • C08J9/16Making expandable particles
    • C08J9/18Making expandable particles by impregnating polymer particles with the blowing ag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9/00Working-up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to porous or cell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After-treatment thereof
    • C08J9/0061Working-up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to porous or cell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After-treatment thereof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of several polymeric compon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9/00Working-up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to porous or cell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After-treatment thereof
    • C08J9/04Working-up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to porous or cell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After-treatment thereof using blowing gases generated by a previously added blowing agent
    • C08J9/12Working-up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to porous or cell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After-treatment thereof using blowing gases generated by a previously added blowing agent by a physical blowing agent
    • C08J9/122Hydrogen, oxygen, CO2, nitrogen or noble ga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9/00Working-up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to porous or cell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After-treatment thereof
    • C08J9/22After-treatment of expandable particles; Forming foamed products
    • C08J9/228Forming foamed products
    • C08J9/232Forming foamed products by sintering expandable particl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3/02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L23/10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propene
    • C08L23/14Copolymers of prop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203/00Foams characterized by the expanding agent
    • C08J2203/06CO2, N2 or noble ga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23/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23/02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 treatment
    • C08J232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thene
    • C08J2323/06Polyeth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23/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23/02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 treatment
    • C08J232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thene
    • C08J2323/08Copolymers of eth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23/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23/02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 treatment
    • C08J2323/10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propene
    • C08J2323/14Copolymers of prop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23/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23/02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 treatment
    • C08J2323/16Ethene-propene or ethene-propene-diene co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423/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423/02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 treatment
    • C08J242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thene
    • C08J2423/06Polyeth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423/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423/02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 treatment
    • C08J2423/10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propene
    • C08J2423/14Copolymers of prop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423/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423/02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 treatment
    • C08J2423/16Ethene-propene or ethene-propene-diene co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2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C08L -group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e Of Porous Articles, And Recovery And Treatment Of Waste Products (AREA)

Abstract

使用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制作在进行模内发泡成型时的成型温度降低、压缩强度高且外观良好的聚丙烯系树脂模内发泡成型体,该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以聚丙烯系树脂组合物X为基材树脂,该聚丙烯系树脂组合物X含有规定量的低熔点的聚丙烯系树脂A、规定量的高熔点的聚丙烯系树脂B和规定量的特定熔点的聚乙烯系树脂C。

Description

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由聚丙烯系树脂和聚乙烯系树脂构成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
背景技术
使用由聚丙烯系树脂构成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得到的聚丙烯系树脂模内发泡成型体具有模内发泡成型体的优点,即形状的任意性、轻量性、隔热性等特征。另外,聚丙烯系树脂模内发泡成型体与使用聚苯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得到的聚苯乙烯系树脂模内发泡成型体相比较,耐化学腐蚀性、耐热性、压缩后的应变恢复率等优异,另外,与使用聚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得到的聚乙烯系树脂模内发泡成型体相比较,尺寸精度、耐热性、压缩强度等优异。由于这些特征,聚丙烯系树脂模内发泡成型体用于以汽车内饰部件、汽车保险杠用芯材为首的隔热材料、缓冲包装材料、周转箱等各种用途。
如上所述,聚丙烯系树脂模内发泡成型体与聚乙烯系树脂模内发泡成型体相比,耐热性、压缩强度优异,但在进行模内发泡成型时的成型温度高,例如在使用水蒸气进行模内发泡成型时需要高的水蒸气压力,实用成本常常较高。
为了避免这样的问题,提出了使用熔点为140℃以下的低熔点的聚丙烯系树脂的技术(例如,专利文献1)、混合使用低熔点的聚丙烯系树脂和高熔点的聚丙烯系树脂的技术(例如,专利文献2,4~8)、使用利用茂金属系催化剂聚合而成的低熔点的茂金属系聚丙烯系树脂的技术(例如,专利文献3)等。另外,除上述以外,作为公开了制作耐热性等特性优异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的技术的文献,可举出专利文献9,作为公开了制作不产生摩擦声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和聚丙烯系树脂发泡成型体的技术的文献,可举出专利文献10,作为公开了制作能够改善耐低温冲击性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和聚丙烯系树脂发泡成型体的技术的文献,可举出专利文献11,作为公开了制作发泡性、成型性、刚性、耐热性和二次加工性优异的模内发泡粒子成型体的技术的文献,可举出专利文献12。
但是,在这些技术中,即便能够抑制成型温度的上升,但与现有的模内发泡成型体相比较,存在压缩强度过度降低这样的问题点。具体而言,例如,如果为汽车保险杠用的聚丙烯系树脂模内发泡成型体,在成型体密度为30g/L时,作为50%应变时压缩强度,要求0.23MPa左右的强度。现有技术中,为了得到该强度的聚丙烯系树脂模内发泡成型体,需要0.24MPa(表压)以上的压力(需要高的成型温度)作为模内发泡成型压力。
另一方面,使用由低熔点的聚丙烯系树脂、低熔点的聚丙烯系树脂和高熔点的聚丙烯系树脂的混合物或者利用茂金属系催化剂进行聚合而成的茂金属系聚丙烯系树脂时,能够在0.20MPa(表压)以下的模内发泡成型压力下进行成型,但作为50%应变时压缩强度,大大低于0.23MPa的强度。
另外,茂金属系聚丙烯系树脂与使用齐格勒系催化剂进行聚合而成的齐格勒系聚丙烯系树脂相比,存在制造成本高这样的问题,即便通过使成型温度而降低能够减少模内发泡成型的实用成本,但原材料费用变高,因此不能说在工业上一定有利。
由此,依然期望关于使进行模内发泡成型时的成型温度降低且压缩强度高的聚丙烯系树脂模内发泡成型体的技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专利2008/139822(2008年11月20日公开)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专利2009/001626(2008年12月31日公开)
专利文献3:日本公开专利公报“日本特开2009-144096号公报(2009年7月2日公开)”
专利文献4:日本公开专利公报“日本特开2010-144078号公报(2010年7月1日公开)”
专利文献5:中国公开专利CN103509203
专利文献6:国际公开专利2006/054727(2006年5月26日公开)
专利文献7:国际公开专利2009/051035(2009年4月23日公开)
专利文献8:日本公开专利公报“日本特开2008-106150号公报(2008年5月8日公开)”
专利文献9:日本公开专利公报“日本特开2006-096805号公报(2006年4月13日公开)”
专利文献10:日本公开专利公报“日本特开2008-255286号公报(2008年10月23日公开)”
专利文献1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日本特开2014-173012号公报(2014年9月22日公开)”
专利文献12:日本公开专利公报“日本特开平10-251437号公报(1998年9月22日公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得到能够提供在进行模内发泡成型时的成型温度(水蒸气压力)降低、压缩强度高且外观良好的聚丙烯系树脂模内发泡成型体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
本发明人鉴于上述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使用由含有特定的低熔点聚丙烯系树脂A、与该低熔点聚丙烯系树脂A相比为高熔点的聚丙烯系树脂B和具有特定的熔点的聚乙烯系树脂C的基材树脂构成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能够将进行模内发泡成型时的成型温度抑制得较低,并且能够维持得到的聚丙烯系树脂模内发泡成型体的压缩强度不比以往逊色,且聚丙烯系树脂模内发泡成型体的外观良好,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如下。
[1]一种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其特征在于,以聚丙烯系树脂组合物X为基材树脂,该聚丙烯系树脂组合物X含有50重量%~75重量%的具有140℃以下的熔点的聚丙烯系树脂A、25重量%~50重量%的具有145℃以上的熔点的聚丙烯系树脂B和1重量%~10重量%的具有120℃~135℃的熔点的聚乙烯系树脂C,且上述A、B和C的合计量为100重量%。
[2]根据[1]所述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其特征在于,上述聚丙烯系树脂A为丙烯·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
[3]根据[1]或[2]所述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其特征在于,上述聚丙烯系树脂B为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或者丙烯·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
[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其特征在于,上述聚乙烯系树脂C的熔点为125℃~135℃。
[5]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其特征在于,上述聚丙烯系树脂组合物X的熔点为140℃~150℃。
[6]根据[1]~[5]中任一项所述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其特征在于,上述聚丙烯系树脂A和聚丙烯系树脂B为齐格勒-纳塔系聚丙烯系树脂。
[7]一种聚丙烯系树脂模内发泡成型体,其特征在于,使用了[1]~[6]中任一项所述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
[8]根据[7]所述的聚丙烯系树脂模内发泡成型体,其特征在于,上述聚丙烯系树脂模内发泡成型体的成型体密度与50%应变时压缩强度的关系满足下述式(1),
[50%应变时压缩强度(MPa)]≥0.0069×[成型体密度(g/L)]+0.018 (1)。
[9]一种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发泡工序,该发泡工序是将聚丙烯系树脂粒子与水和无机气体发泡剂一起收容在耐压容器中,在搅拌条件下使上述聚丙烯系树脂粒子和上述无机气体发泡剂分散于上述水中而制作分散液,并且在将上述耐压容器内升温和升压后,将上述耐压容器中的上述分散液释放到比上述耐压容器的内压低的压力区域,使上述聚丙烯系树脂粒子发泡而得到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上述聚丙烯系树脂粒子以聚丙烯系树脂组合物X为基材树脂,该聚丙烯系树脂组合物X含有50重量%~75重量%的具有140℃以下的熔点的聚丙烯系树脂A、25重量%~50重量%的具有145℃以上的熔点的聚丙烯系树脂B和1重量%~10重量%的具有120℃~135℃的熔点的聚乙烯系树脂C,且上述A、B和C的合计量为100重量%。
[10]根据[9]所述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聚丙烯系树脂A为丙烯·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
[11]根据[9]或[10]所述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聚丙烯系树脂B为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或者丙烯·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
[12]根据[9]~[11]中任一项所述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聚乙烯系树脂C的熔点为125℃~135℃。
[13]根据[9]~[12]中任一项所述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聚丙烯系树脂组合物X的熔点为140℃~150℃。
[14]根据[9]~[13]中任一项所述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聚丙烯系树脂A和聚丙烯系树脂B为齐格勒-纳塔系聚丙烯系树脂。
根据本申请发明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能够将进行模内发泡成型时的成型温度抑制得较低,并且得到的聚丙烯系树脂模内发泡成型体能够维持压缩强度不比以往逊色,且外观良好。
附图说明
图1是在本发明的聚丙烯系树脂组合物X的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中以10℃/分钟的升温速度从40℃升温至220℃,其后以10℃/分钟的速度从220℃冷却至40℃,再次以10℃/分钟的速度从40℃升温至220℃时得到的第2次升温时的DSC曲线的一个例子。
图2是本发明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的由以10℃/分钟的升温速度从40℃升温至220℃的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得到的DSC曲线(温度vs吸热量)的一个例子。DSC曲线具有2个熔化峰,具有低温侧熔化热区域Ql和高温侧熔化热区域Qh这2个熔化热量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中,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由含有聚丙烯系树脂A、聚丙烯系树脂B和聚乙烯系树脂C的聚丙烯系树脂组合物X构成。
本发明中使用的聚丙烯系树脂A是熔点为140℃以下的聚丙烯系树脂。
本发明使用的聚丙烯系树脂A中,优选在全部结构单元100重量%中存在2重量%~15重量%的由1-丁烯构成的结构单元。由1-丁烯构成的结构单元低于2重量%时,有进行模内发泡成型时的成型温度不降低的趋势,如果超过15重量%,则有得到的模内发泡成型体的压缩强度降低的趋势。
本发明中使用的聚丙烯系树脂A除含有1-丁烯以外,还可以含有由能够与丙烯共聚的共聚单体构成的结构单元,例如,可以含有乙烯、1-戊烯、1-己烯、4-甲基-1-丁烯等碳原子数2或4~12的α-烯烃的1种以上的共聚单体等,优选乙烯。
本发明中使用的聚丙烯系树脂A与上述乙烯共聚单体相关,而且,优选在全部结构单元100重量%中存在2重量%~10重量%的由乙烯构成的结构单元。在本发明中使用的聚丙烯系树脂A满足上述条件时,容易使进行模内发泡成型时的成型温度降低,且还不降低得到的模内发泡成型体的压缩强度而能够维持高压缩强度,因而可以说是优选的方式。应予说明,全部结构单元100重量%是指由丙烯得到的结构单元、由1-丁烯得到的结构单元和由乙烯等其它共聚单体得到的结构单元的合计为100重量%。
基于以上的理由,聚丙烯系树脂A优选为选自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和丙烯·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中的至少1种。
本发明中使用的聚丙烯系树脂A的熔点为140℃以下,优选为130℃~140℃,更优选为132℃~138℃。如果聚丙烯系树脂A的熔点超过140℃,则有进行模内发泡成型时的成型温度不降低的趋势。另外,聚丙烯系树脂A的熔点低于130℃时,有得到的模内发泡成型体的压缩强度降低的趋势。
将本发明中的聚丙烯系树脂A聚合时的催化剂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齐格勒系催化剂(更具体而言为齐格勒-纳塔系催化剂)、茂金属系催化剂等进行聚合。
但是,一般使用齐格勒系催化剂聚合的聚丙烯系树脂与使用茂金属系催化剂聚合的聚丙烯系树脂相比,熔点对应(見合い)的刚性低。即,将具有相同熔点的齐格勒系聚丙烯系树脂的刚性与茂金属系聚丙烯系树脂的刚性相比较时,齐格勒系聚丙烯系树脂的刚性低。因此,为了呈现将进行模内发泡成型时的成型温度抑制得较低并且维持得到的聚丙烯系树脂模内发泡成型体的压缩强度维持这样的本申请发明的效果,一般认为利用使用齐格勒催化剂聚合的聚丙烯系树脂是不利的,但是,根据本发明,即便在利用使用齐格勒系催化剂聚合的聚丙烯系树脂时,也容易呈现该效果。即,本发明中,利用使用齐格勒系催化剂聚合的聚丙烯系树脂A是更优选的方式。另外,使用齐格勒系催化剂聚合的聚丙烯系树脂与使用茂金属系催化剂聚合的聚丙烯系树脂相比,工业上容易得到,能够广泛利用,因此从该点考虑也优选。使用齐格勒系催化剂聚合的聚丙烯系树脂也能够用作后述的聚丙烯系树脂B,但在本发明中,通过作为聚丙烯系树脂A使用而使本发明的效果更显著。
本发明中使用的聚丙烯系树脂B是熔点为145℃以上的聚丙烯系树脂。
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聚丙烯系树脂B,可举出丙烯均聚物或者含有丙烯和可与丙烯共聚的共聚单体的共聚物。
从容易使进行模内发泡成型时的成型温度变低的观点考虑,本发明的聚丙烯系树脂B优选为含有丙烯和可与丙烯共聚的共聚单体的共聚物。作为这样的可与丙烯共聚的共聚单体,例如,可举出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4-甲基-1-丁烯等碳原子数2或者4~12的α-烯烃等,优选为乙烯。这些共聚单体可以单独与丙烯共聚,也可以多个组合与丙烯共聚。
本发明的聚丙烯系树脂B从容易使进行模内发泡成型时的成型温度变低且还不降低得到的模内发泡成型体的压缩强度而能够维持高压缩强度出发,优选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或者丙烯·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
本发明的聚丙烯系树脂B的熔点为145℃以上,优选为145℃~160℃,更优选为147℃~158℃。聚丙烯系树脂B的熔点低于145℃时,有得到的模内发泡成型体的压缩强度降低的趋势,如果超过160℃,则有进行模内发泡成型时的成型温度变高的趋势。
聚丙烯系树脂B聚合时的催化剂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齐格勒系催化剂(更具体而言为齐格勒-纳塔系催化剂)或者茂金属系催化剂等进行聚合。但是,从工业上容易得到,能够广泛利用的观点考虑,优选利用使用齐格勒系催化剂聚合的聚丙烯系树脂B。
本发明中使用的聚丙烯系树脂A和聚丙烯系树脂B的熔体流动速率(以下称为“MFR”。)没有特别限制,优选超过3g/10分钟且低于10g/10分钟,更优选为5g/10分钟~9g/10分钟。聚丙烯系树脂A或者聚丙烯系树脂B的MFR超过3g/10分钟且低于10g/10分钟时,有模内发泡成型体的表面容易变得美观,成型时的成型周期也容易变短的趋势。这里,本发明中的聚丙烯系树脂A和聚丙烯系树脂B的MFR的测定是使用JIS-K7210记载的MFR测定器,在孔2.0959±0.005mmφ、孔长度8.000±0.025mm、载荷2160g、230±0.2℃的条件下测定时的值。
本发明中,出于容易降低成型温度和改善成型体的外观的目的,使用聚乙烯系树脂C。
本发明中的聚乙烯系树脂C的熔点为120℃~135℃,优选为125℃~135℃,更优选为122℃~134℃,进一步优选为125℃~133℃。聚乙烯系树脂C的熔点低于120℃时,有得到的模内发泡成型体的压缩强度降低的趋势,如果超过135℃,则有成型体的外观变差的趋势。
作为本发明中的聚乙烯系树脂C,从能够抑制压缩强度降低的观点考虑,优选密度为0.95g/cm3以上的高密度聚乙烯系树脂。另外,作为本发明中的聚乙烯系树脂C,优选分子量比低分子量的聚乙烯蜡高的聚乙烯系树脂。
本发明中使用的聚乙烯系树脂C的MFR没有特别限制,优选为0.1g/10分钟~10g/10分钟,更优选为0.5g/10分钟~9g/10分钟。聚乙烯系树脂C的MFR为0.1g/10分钟~10g/10分钟时,模内发泡成型体的表面容易变得美观。这里,本发明中的聚乙烯系树脂C的MFR的测定是使用JIS-K7210记载的MFR测定器,在孔2.0959±0.005mmφ、孔长度8.000±0.025mm、载荷2160g、190±0.2℃的条件下测定时的值。
本发明中,对于构成聚丙烯系树脂组合物X的聚丙烯系树脂A、聚丙烯系树脂B和聚乙烯系树脂C的混合比率,从容易使进行模内发泡成型时的成型温度低且还不降低得到的模内发泡成型体的压缩强度而能够维持高压缩强度的观点考虑,将A、B和C的合计量设为100重量%时,优选聚丙烯系树脂A为50重量%~75重量%,聚丙烯系树脂B为25重量%~50重量%,聚乙烯系树脂C为1重量%~10重量%,更优选聚丙烯系树脂A为55重量%~70重量%,聚丙烯系树脂B为30重量%~45重量%,聚乙烯系树脂C为2重量%~9重量%。聚丙烯系树脂A低于50重量%时,有成型温度变高的趋势,超过75重量%时,由无法维持高压缩强度的趋势。聚丙烯系树脂B低于25重量%时,有无法维持高压缩强度的趋势,超过50重量%时,有成型温度变高的趋势。聚乙烯系树脂C低于1重量%时,有不呈现成型体温度降低的效果和成型体外观良好的效果的趋势,超过10重量%时,有无法维持高压缩强度的趋势。
本发明中,在聚丙烯系树脂A、聚丙烯系树脂B和聚乙烯系树脂C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可以使用除聚丙烯系树脂和聚乙烯系树脂以外的树脂、发泡成核剂、亲水性化合物、着色剂、以及防静电剂、阻燃剂、抗氧化剂、导电剂等添加剂,可以由它们的混合物构成基材树脂。
本发明中,优选在基材树脂中添加在进行发泡时可成为发泡核的发泡成核剂。
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发泡成核剂,具体而言,例如,可举出二氧化硅(silica)、硅酸盐、氧化铝、硅藻土、碳酸钙、碳酸镁、磷酸钙、长石磷灰石、硫酸钡等。作为硅酸盐,例如可举出滑石、硅酸镁、高岭土、多水高岭石、地开石、硅酸铝、沸石等。这些发泡成核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并用多种。
从气泡直径的均匀性的观点考虑,相对于聚丙烯系树脂A、聚丙烯系树脂B和聚乙烯系树脂C的合计100重量份,本发明中的发泡成核剂的含量优选为0.005重量份~2重量份,更优选为0.01重量份~1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为0.03重量份~0.5重量份。
本发明中,在基材树脂中添加亲水性化合物具有促进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的发泡倍率提高的效果,因而是优选的方式。
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亲水性化合物,具体而言,例如,可举出甘油、聚乙二醇、脂肪酸甘油酯、三聚氰胺、异氰脲酸、三聚氰胺·异氰脲酸缩合物等吸水性有机物。这些亲水性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并用多种。
相对于聚丙烯系树脂A、聚丙烯系树脂B和聚乙烯系树脂C的合计100重量份,本发明中的亲水性化合物的含量优选为0.01重量份~5重量份,更优选为0.1重量份~2重量份。亲水性化合物的含量低于0.01重量份时,难以呈现提高发泡倍率的效果、增大气泡直径的效果,如果超过5重量份,则有亲水性化合物难以均匀分散于聚丙烯系树脂中的趋势。
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着色剂,例如,可举出炭黑、群青、花青系颜料、偶氮系颜料、喹吖啶酮系颜料镉黄、氧化铬、氧化铁、苝系颜料和蒽醌系颜料等。这些着色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并用多种。
相对于聚丙烯系树脂A、聚丙烯系树脂B和聚乙烯系树脂C的合计100重量份,本发明中的着色剂的含量优选为0.001重量份~10重量份,更优选为0.01重量份~8重量份。特别是使用炭黑实现黑色化时,相对于聚丙烯系树脂A、聚丙烯系树脂B和聚乙烯系树脂C的合计100重量份,优选为1重量份~10重量份。
这里,聚丙烯系树脂(具体而言,聚丙烯系树脂A、聚丙烯系树脂B或者聚丙烯系树脂组合物X)或者聚乙烯系树脂(具体而言,聚乙烯系树脂C)的熔点是在聚丙烯系树脂或者聚乙烯系树脂的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中,将1mg~10mg的聚丙烯系树脂或者聚乙烯系树脂以10℃/分钟的升温速度从40℃加热至220℃,其后以10℃/分钟的降温速度从220℃冷却至40℃,再次以10℃/分钟的升温速度从40℃加热至220℃时得到的DSC曲线中的第2次升温时的熔化峰温度。
本发明中的聚丙烯系树脂组合物X的情况下,如图1,除来自聚丙烯系树脂A和聚丙烯系树脂B的1个熔化极大峰Tm(PP)以外,来自聚乙烯系树脂C的熔化峰(或者肩峰)Tm(PE)出现在例如130℃附近,总计出现2个熔化峰。
本发明中,聚丙烯系树脂组合物X的熔点由来自上述的聚丙烯系树脂A和聚丙烯系树脂B的熔点的大体135℃~155℃的熔点以及来自聚乙烯系树脂C的熔点的大体120℃~135℃的熔点构成。从容易使进行模内发泡成型时的成型温度变低且还不降低得到的模内发泡成型体的压缩强度而能够维持高压缩强度的观点考虑,来自聚丙烯系树脂A和聚丙烯系树脂B的熔点的熔化极大峰的熔点Tm(PP)优选为140℃~150℃,更优选为141℃~149℃,进一步优选为142℃~148℃。应予说明,本说明书中,“聚丙烯系树脂组合物X的熔点”是指熔点Tm(PP)。
本发明中,作为将聚丙烯系树脂A、聚丙烯系树脂B和聚乙烯系树脂C混合而制成聚丙烯系树脂组合物X的方法,可举出将聚丙烯系树脂A、聚丙烯系树脂B和聚乙烯系树脂C用混合机或者挤出机等混合的方法、通过聚合时的多段聚合进行共混的方法。
应予说明,用混合机或者挤出机等混合的方法也可以用作在聚丙烯系树脂组合物X中混合上述的添加剂的方法。但是,上述的添加剂可以直接添加,也可以预先使其它的树脂以高浓度含有该添加剂而使其母料化,作为母料树脂添加。
作为制作母料树脂时使用的树脂,优选聚烯烃系树脂,更优选聚丙烯系树脂A和/或聚丙烯系树脂B,最优选使用聚丙烯系树脂A和聚丙烯系树脂B的混合物进行母料化。
在制造本发明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时,首先,可举出制造由基材树脂构成的聚丙烯系树脂粒子的方法(造粒工序)。
作为制造聚丙烯系树脂粒子的方法,可举出使用挤出机的方法。具体而言,例如,可以将聚丙烯系树脂A、聚丙烯系树脂B和聚乙烯系树脂C根据需要与其它的树脂、发泡成核剂、亲水性化合物、着色剂等添加剂进行共混,将共混物投入挤出机进行熔融混炼,通过设置在挤出机的前端的口模进行挤出,通过水中等进行冷却后,用刀具裁切,由此制成圆柱形、椭圆形、球形、立方形、长方形等这样所希望的粒子形状。或者,可以使共混物从口模直接挤出到水中,之后裁切成粒子形状,并进行冷却。如此,通过进行熔融混炼,成为更均匀的基材树脂。或者,也可以向挤出机投入聚丙烯系树脂A、聚丙烯系树脂B和聚乙烯系树脂C,根据需要,从挤出机的中途喂料发泡成核剂、亲水性化合物、着色剂等添加剂,在挤出机内混合,进行熔融混炼。
作为如上得到的聚丙烯系树脂粒子1粒的重量,优选为0.2mg/粒~10mg/粒,更优选为0.5mg/粒~5mg/粒。聚丙烯系树脂粒子1粒的重量小于0.2mg/粒时,有操纵性降低的趋势,如果超过10mg/粒,则有在模内发泡成型工序中模具填充性降低的趋势。
可以使用如上得到的聚丙烯系树脂粒子制造本发明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
作为制造本发明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的优选方式,可举出经由如下发泡工序得到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这种在水分散体系中制造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的方法,所述发泡工序是在耐压容器内收容使聚丙烯系树脂粒子与二氧化碳等无机气体发泡剂一起分散于水系分散介质而得的分散液,在将该分散液加热至聚丙烯系树脂粒子的软化温度以上的温度,并加压后,保持一定时间后,接着将耐压容器中的分散液释放到比耐压容器的内压低的压力区域。
具体而言,
(1)向耐压容器内投入聚丙烯系树脂粒子和水系分散介质,并且根据需要投入分散剂等后,搅拌分散液并根据需要将耐压容器内抽真空,向耐压容器内导入1MPa(表压)~2MPa(表压)的发泡剂后,将分散液加热至聚丙烯系树脂的软化温度以上的温度。通过加热使耐压容器内的压力上升到约2MPa(表压)~5MPa(表压)。根据需要,在发泡温度附近向耐压容器内进一步追加发泡剂而调整成所希望的发泡压力,在进一步进行温度调整后,保持一定时间,接着,将分散液释放到比耐压容器的内压低的压力区域,由此可以得到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
另外,作为其它的方式,
(2)也可以向耐压容器内投入聚丙烯系树脂粒子、水系分散介质,并且根据需要投入分散剂等后,搅拌分散液并根据需要将耐压容器内抽真空,一边将该分散液加热至聚丙烯系树脂粒子的软化温度以上的温度,一边向耐压容器内导入发泡剂,使耐压容器内的温度为发泡温度,保持一定时间,将分散液释放到比耐压容器的内压低的压力区域而得到聚烯烃系树脂发泡粒子。
此外,作为其它的方式,
(3)也可以向耐压容器内投入聚丙烯系树脂粒子、水系分散介质,并且根据需要投入分散剂等后,一边搅拌分散液,一边将分散液加热至发泡温度附近,向耐压容器内进一步导入发泡剂,使耐压容器内的温度为发泡温度,保持一定时间,将分散液释放到比耐压容器的内压低的压力区域而得到聚烯烃系树脂发泡粒子。
应予说明,在将分散液释放到低压区域之前,可以通过将二氧化碳、氮气、空气或者作为发泡剂使用的物质压入耐压容器内,从而提高耐压容器内的内压,调节发泡时的压力释放速度,甚至在向低压区域释放中,也可以通过将二氧化碳、氮气、空气或者作为发泡剂使用的物质导入耐压容器内而控制压力,从而进行发泡倍率的调整。
本发明中,使聚丙烯系树脂粒子分散的耐压容器没有特别限制,只要是能够耐受制造发泡粒子时的容器内压力、容器内温度的容器即可,例如,可举出高压釜型的耐压容器。
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水系分散介质,优选仅使用水,但也可以使用在水中添加甲醇、乙醇、乙二醇、甘油等的水系分散介质。应予说明,本发明中基材树脂含有亲水性化合物时,水系分散介质中的水也作为发泡剂发挥作用,有助于发泡倍率提高。
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发泡剂,例如,可举出丙烷、丁烷、戊烷等饱和烃类,二甲基醚等醚类,甲醇、乙醇等醇类,空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无机气体,水等。在这些发泡剂中,从环境负荷小,也没有燃烧危险性的角度考虑,特别优选无机气体和水,更优选使用选自二氧化碳和水中的至少1种发泡剂。
本发明中,为了防止聚丙烯系树脂粒子彼此在水系分散介质中抱团(合着),优选使用分散剂、分散助剂。
作为分散剂,例如,可例示磷酸三钙、磷酸三镁、碱式碳酸镁、碳酸钙、硫酸钡、高岭土、滑石、粘土等无机系分散剂。这些分散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
作为分散助剂,可举出羧酸盐型、烷基磺酸盐、正烷烃磺酸盐、烷基苯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磺基琥珀酸盐等磺酸盐型,磺化油、烷基硫酸盐、烷基醚硫酸盐、烷基酰胺硫酸盐等硫酸酯型,烷基磷酸盐、聚氧乙烯磷酸盐、烷基烯丙基醚硫酸盐等磷酸酯型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这些分散助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
这些中,优选并用作为分散剂的选自磷酸三钙、磷酸三镁、硫酸钡或者高岭土中的至少一种和作为分散助剂的正烷烃磺酸钠。
本发明中,为了使聚丙烯系树脂粒子在水系分散介质中的分散性良好,水系分散介质相对于聚丙烯系树脂粒子100重量份,通常优选使用100重量份~500重量份。另外,分散剂、分散助剂的使用量根据其种类、使用的聚丙烯系树脂粒子的种类和使用量而不同,相对于聚丙烯系树脂粒子100重量份,分散剂通常优选为0.2重量份~3重量份,分散助剂通常优选为0.001重量份~0.1重量份。
有时将如上由聚丙烯系树脂粒子得到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的工序称为“一段发泡工序”,有时将如此得到的聚丙烯树脂发泡粒子称为“一段发泡粒子”。
一段发泡粒子依赖于制造时的发泡温度、发泡压力、发泡剂的种类等发泡条件,但有时达不到规定的发泡倍率。这样的情况下,向一段发泡粒子中浸入无机气体(例如,空气、氮气、二氧化碳,等)而赋予内压后,通过与特定压力的水蒸气接触等,能够得到与一段发泡粒子相比发泡倍率提高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
有时将如此使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进一步发泡而制成发泡倍率更高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的工序称为“二段发泡工序”。而且,有时将经过这样的二段发泡工序而得到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称为“二段发泡粒子”。
本发明中,考虑到二段发泡粒子的发泡倍率,二段发泡工序中的水蒸气的压力优选调整为0.04MPa(表压)~0.25MPa(表压),更优选调整为0.05MPa(表压)~0.15MPa(表压)。
二段发泡工序中的水蒸气的压力低于0.04MPa(表压)时,有发泡倍率难以提高的趋势,如果超过0.25MPa(表压),则有得到的二段发泡粒子彼此抱团,无法供给于其后的模内发泡成型的趋势。
优选浸入一段发泡粒子的空气的内压根据二段发泡粒子的发泡倍率和二段发泡工序的水蒸气压力而适当地变化,优选为0.2MPa(绝对压力)~0.6MPa(绝对压力)。
浸入一段发泡粒子的空气的内压低于0.2MPa(绝对压力)时,为了提高发泡倍率而需要高压力的水蒸气,有二段发泡粒子抱团的趋势。如果浸入一段发泡粒子的空气的内压超过0.6MPa(绝对压力),则有二段发泡粒子连泡化的趋势,这样的情况下,有模内发泡成型体的压缩强度等刚性降低的趋势。
本发明中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的发泡倍率没有特别限制,优选为5倍~60倍。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的发泡倍率小于5倍时,有聚丙烯系树脂模内发泡成型体的轻型化变得不充分的趋势,如果超过60倍,则有聚丙烯系树脂模内发泡成型体的机械强度变得不实用的趋势。
本发明中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的平均气泡直径优选为80μm~400μm,更优选为85μm~360μm,进一步优选为90μm~330μm。如果平均气泡直径在该范围,则有聚丙烯系树脂模内发泡成型体的表面美观,并且压缩强度也变高的趋势。
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的平均气泡直径也可以利用上述的发泡成核剂的添加量来进行调整,例如,也可以利用后述的高温热量比来控制,高温热量比小于15%时,平均气泡直径变大,如果超过50%则平均气泡直径有变小趋势。
本发明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在通过以10℃/分钟的升温速度升温的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得到的DSC曲线中如图2所示具有至少2个熔化峰,至少具有低温侧熔化热量(Ql)和高温侧熔化热量(Qh)这2个熔化热量。如上所述,本发明中,如图2,除来自聚丙烯系树脂A和聚丙烯系树脂B的2个熔化峰以外,还出现来自聚乙烯系树脂C的熔化峰(或者肩峰),总计出现3个熔化峰。
在上述的水分散体系中制造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的方法中,通过将发泡时的耐压容器内温度适当地调整为适当的值,并保持一定时间,容易得到本发明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即,将聚丙烯系树脂组合物X中的由聚丙烯系树脂A和聚丙烯系树脂B的熔点得来的熔点设为Tm(PP)(℃)时,作为发泡时的耐压容器内温度,优选为Tm(PP)-8(℃)以上,更优选为Tm(PP)-5(℃)~Tm(PP)+4(℃),进一步优选为Tm(PP)-5(℃)~Tm(PP)+3(℃)的温度。
另外,作为在发泡时的耐压容器内温度下保持的时间,优选为1分钟~120分钟,更优选为5分钟以上且60分钟以内。
本发明中,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的总熔化热量(Q)、低温侧熔化热量(Ql)和高温侧熔化热量(Qh)利用图2如下定义。在得到的DSC曲线(图2)中从在温度80℃的吸热量(点A)引连接在高温侧熔化结束的温度的吸热量(点B)的线段AB,作为低温侧熔化热量(Ql)和高温侧熔化热量(Qh)之和的总熔化热量(Q=Ql+Qh)是由线段AB和DSC曲线包围的部分。将DSC曲线的低温侧熔化热量和高温侧熔化热量这2个熔化热量区域之间的吸热量最小的点设为点C,从点C向线段AB向上引与Y轴平行的直线,将该直线与线段AB相交的点设为D时,由线段AD、线段CD和DSC曲线包围的部分是低温侧熔化热量(Ql),由线段BD、线段CD和DSC曲线包围的部分是高温侧熔化热量(Qh)。
在本发明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中,作为高温侧熔化热量(Qh)在总熔化热量所占的比率[={Qh/(Ql+Qh)}×100(%)](以下,有时称为“高温热量比”),优选为15%~50%,更优选为17%~40%,进一步优选为20%~35%。如果高温热量比在上述范围,则即便得到聚丙烯系树脂模内发泡成型体时的成型温度(水蒸气压)低,表面也美观,并且容易得到压缩强度高且熔合性也良好的模内发泡成型体。
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的高温热量比例如可以利用在上述耐压容器内温度的保持时间(从达到所希望的耐压容器内温度后开始算直到发泡为止的保持时间)、发泡温度(发泡时的温度,有时与上述耐压容器内温度相同,有时不同)、发泡压力(发泡时的压力)等适当地调整。一般而言,通过延长保持时间、降低发泡温度、降低发泡压力,有高温热量比或者高温侧熔化峰热量变大的趋势。由此,通过试行几次使保持时间、发泡温度、发泡压力适当地***性变化的实验,就能够容易地找出实现所希望的高温热量比的条件。应予说明,发泡压力的调节可以利用发泡剂的量来调节。
应予说明,在国际公开2009/001626中,公开了一种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其特征在于,具有在通过如下方式得到的DSC曲线中出现主吸热峰和在该主吸热峰的高温侧的2个以上的吸热峰的晶体结构,上述主吸热峰相对于总吸热峰热量显示70~95%的吸热峰热量且吸热峰的顶点温度为100~140℃,所述DSC曲线是对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进行热流型差示扫描量热测定,以2℃/分钟的升温速度从常温升温至200℃时得到的第1次升温时的DSC曲线。
本发明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对国际公开2009/001626中提及的以2℃/分钟的升温速度进行热流型差示扫描量热测定时的主吸热峰的高温侧吸热峰个数没有限制,但优选具有出现1个吸热峰的晶体结构。
具有该1个吸热峰的晶体结构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通过使用含有熔点为140℃以下的聚丙烯系树脂A和具有比该聚丙烯系树脂A的熔点高且其差小于25℃的熔点的聚丙烯系树脂B的基材树脂而容易得到。
具有该1个吸热峰的晶体结构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因熔融混炼时的两者(具体而言,聚丙烯系树脂A和聚丙烯系树脂B)的相容性良好、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的气泡直径的偏差小、模内发泡成型体的表面性也美观而成为优选的方式。
本发明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可以利用一直以来公知的模内发泡成型法制成聚丙烯系树脂模内发泡成型体。
作为本发明中的模内发泡成型法,例如,可利用如下方法:
甲)用无机气体(例如,空气、氮气、二氧化碳等)对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进行加压处理使无机气体浸入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内而赋予规定的内压后,填充到模具中,用水蒸气使其加热熔合的方法,
乙)用气体压力压缩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并填充到模具中,利用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的恢复力,并用水蒸气使其加热熔合的方法,
丙)不特别进行前处理而将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填充到模具,用水蒸气使其加热熔合的方法等。
本发明的聚丙烯系树脂模内发泡成型体的成型体密度没有特别限制,优选使用成型体密度为10g/L~100g/L的聚丙烯系树脂模内发泡成型体。
对于本发明的聚丙烯系树脂模内发泡成型体而言,在抑制成型温度(水蒸气压力)的同时将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进行模内发泡成型而成为压缩强度高的聚丙烯系树脂模内发泡成型体,特别是在聚丙烯系树脂模内发泡成型体的成型体密度与50%应变时压缩强度的关系满足下述式(1)这点是优选的方式。
[50%应变时压缩强度(MPa)]≥0.0069×[成型体密度(g/L)]+0.018 (1)
即,满足式(1)的聚丙烯系树脂模内发泡成型体作为强度高的聚丙烯系树脂模内发泡成型体,一直用于汽车内饰部件、汽车保险杠芯材等,但是进行模内发泡成型时需要高的成型温度。例如,在使用水蒸气的模内发泡成型中需要0.24MPa(表压)以上的高水蒸气压力。但是,根据本发明,即便以0.22MPa(表压)以下的低水蒸气压力也能够制造满足式(1)的聚丙烯系树脂模内发泡成型体。
如此得到的聚丙烯系树脂模内发泡成型体能够用于以汽车内饰部件、汽车保险杠用芯材为首的隔热材料、缓冲包装材料、周转箱等各种用途。
特别是本发明的聚丙烯系树脂模内发泡成型体相对于以往以高成型温度(水蒸气压)成型的汽车内饰部件、汽车保险杠用芯材等汽车用部件,呈现同等的压缩强度,但是能够以更低的成型温度(水蒸气压)进行成型,因此优选用于这样的用途。
实施例
以下,举出实施例和比较例对本发明进行更具体的说明,但本发明不仅限于这些实施例。
在实施例和比较例中,使用的物质如下。
(聚丙烯系树脂和聚乙烯系树脂)
使用表1中示出的聚丙烯系树脂A-1~A-3、聚丙烯系树脂B-1~B-3和聚乙烯系树脂C-1~C-4。
聚丙烯系树脂为无规共聚物。
(其它添加剂)
·滑石:林化成株式会社制,Tarkan Powder PK-S
·聚乙二醇:LION株式会社制,PEG#300
·炭黑:三菱化学株式会社制,MCF88(平均粒径18nm)
实施例和比较例中的评价根据下述方法进行。
(聚丙烯系树脂中的共聚组成的定量)
将共聚单体量已知的聚丙烯系树脂在180℃环境下进行热压,制作厚度约100μm的膜。通过对制成的膜的IR谱测定,读取来自丙烯的810cm-1处的吸光度(I810)、来自乙烯共聚单体的733cm-1处的吸光度(I733)、来自丁烯共聚单体的766cm-1处的吸光度(I766)。然后,使横轴表示吸光度比(I733/I810),纵轴表示乙烯共聚单体量,由此作成乙烯共聚单体量的校正曲线。同样地,使横轴表示吸光度比(I766/I810),纵轴表示丁烯共聚单体量,由此作成丁烯共聚单体量的校正曲线。接下来,与制作校正曲线时的样品制备方法同样地,将共聚单体量未知的聚丙烯系树脂进行热压而制作厚度约100μm的膜,通过IR谱测定,读取I810、I733、I766,基于先前作成的校正曲线,算出乙烯共聚单体量、丁烯共聚单体量。
(聚丙烯系树脂、聚乙烯系树脂或者聚丙烯系树脂组合物的熔点测定)
聚丙烯系树脂A、聚丙烯系树脂B、聚乙烯系树脂C、聚丙烯系树脂组合物X的熔点tm通过如下方式测定: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Seiko Instruments株式会社制,DSC6200型],将5~6mg聚丙烯系树脂(聚丙烯系树脂粒子)以10℃/分钟的升温速度从40℃升温至220℃使树脂熔化,其后以10℃/分钟的降温速度从220℃降温至40℃使其结晶化后,再以10℃/分钟的升温速度从40℃升温至220℃时得到DSC曲线,由该DSC曲线求出第2次升温时的熔化峰温度,作为熔点值。
(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的发泡倍率)
取得到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3g~10g左右,在60℃干燥6小时后,在23℃、湿度50%的室内调节状态,测定重量w(g)后,用水没法(水没法)测定体积v(cm3),求出发泡粒子的真比重ρb=w/v,由与发泡前的聚丙烯系树脂粒子的密度ρr之比求出发泡倍率K=ρr/ρb。应予说明,在以下所示的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发泡前的聚丙烯系树脂粒子的密度ρr均为0.9g/cm3
(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的平均气泡直径)
充分注意以不破坏得到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的气泡膜(单元膜)的方式切割发泡粒子的大致中央,使用显微镜[Keyence制:VHX数码显微镜]观察该切割面。在显微镜的观察照片中,在除去表层部的部分画相当于长度1000μm的线段,测定该线段通过的气泡数n,用1000/n(μm)算出气泡直径。用10个发泡粒子进行同样的操作,将分别算出的气泡直径的平均值作为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的平均气泡直径。
(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的高温热量比的计算)
高温热量比[={Qh/(Ql+Qh)}×100(%)]的测定由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SeikoInstruments株式会社制,DSC6200型],将5~6mg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以10℃/min的升温速度从40℃升温至220℃时得到的第1次升温时的DSC曲线(参照图2)计算。如图2所示,在得到的DSC曲线中,从在温度80℃的吸热量(点A)引连接在高温侧熔化结束的温度的吸热量(点B)的线段AB,作为低温侧熔化热量(Ql)和高温侧熔化热量(Qh)之和的总熔化热量(Q=Ql+Qh)是由线段AB和DSC曲线包围的部分。将DSC曲线的低温侧熔化热量和高温侧熔化热量这2个熔化热量区域之间的吸热量最小的点设为点C,从点C向线段AB向上引与Y轴平行的直线,将该直线与线段AB相交的点设为D时,由线段AD、线段CD和DSC曲线包围的部分是低温侧熔化热量(Ql),由线段BD、线段CD和DSC曲线包围的部分是高温侧熔化热量(Qh)。
(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的升温速度2℃/min的DSC测定)
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Seiko Instruments株式会社制,DSC6200型],将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1~3mg以2℃/min的升温速度从40℃升温至200℃,进行DSC测定。
(成型性评价)
使用聚烯烃发泡成型机[DAISEN株式会社制,KD-345],在能够得到纵300mm×横400mm×厚度50mm的平板状模内发泡成型体的模具内以缝隙(cracking)5mm的状态填充预先将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内部的空气压力调整为表2或表3记载的内压的发泡粒子,在厚度方向压缩10%并进行加热成型,由此得到纵300mm×横400mm×厚度50mm的平板状聚丙烯系树脂模内发泡成型体。此时,将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填充到模具,完全合模后,首先用0.1MPa(表压)的水蒸气赶出模具内的空气(预备加热工序),其后,使用规定的成型压力的加热蒸气进行10秒加热成型(两面加热工序),由此得到模内发泡成型体。得到的聚丙烯系树脂模内发泡成型体在室温放置1小时后,在75℃的恒温室内进行3小时熟化干燥,再次取出到室温后在室温放置24小时后,进行熔合性、表面性评价。应予说明,在进行模内发泡成型时,使两面加热工序的成型压力(水蒸气压力)以0.01MPa的间隔变化进行成型,将得到在下述所示的<熔合性>评价中成为“良好”或者“优秀”的模内发泡成型体的最低的成型压力作为最低成型压力,对以该最低成型压力成型的模内发泡成型体进行下述所示的表面美观性评价、成型体密度测定和50%应变时压缩强度测定。
<熔合性>
用刀具在得到的模内发泡成型体的厚度方向切入深度5mm的切痕后,用手撕开,目视观察断裂面,求出发泡粒子界面没断裂而发泡粒子内部断裂的发泡粒子的比例,按照以下的基准判定熔合性。
优秀:发泡粒子内部断裂的比例为80%以上。
良好:发泡粒子内部断裂的比例为60%以上且小于80%。
不合格:发泡粒子内部断裂的比例小于60%(因为熔合程度低,所以在断裂面出现的发泡粒子界面比例超过40%)。
<表面美观性(平面部)>
目视观察得到的模内发泡成型体的纵300mm×横400mm面,按照以下的基准判定表面性。对于作为表面性的评价指标之一的粒间(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彼此间的缝隙),目视观察并数出在成型体中央部表面50mm见方存在的个数进行判定。
极其优秀◎◎:粒间为0~1个,表面凹凸不显眼,也没有皱褶、收缩,美观。
非常优秀◎:粒间为2~3个,表面凹凸不显眼,也没有皱褶、收缩,美观。
优秀○:粒间为4~5个,表面凹凸不显眼,也没有皱褶、收缩,美观。
良好△:粒间为6个以上,或者观察到若干表面凹凸、收缩或者皱褶。
不合格×:粒间、表面凹凸、收缩或者皱褶在观察面整体清楚显眼。
<表面美观性(边缘部)>
优秀○:在模内发泡成型体的面与面交叉的边缘部分(棱线部分)没有由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引起的凹凸,得到美观的棱线,模具转印性良好。另外,即便用手指摩擦边缘部分,发泡粒子也不剥离脱落。
不合格×:在边缘部分(棱线部分)由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引起的凹凸显眼,得不到美观的棱线,模具转印性差。另外,若用手指摩擦边缘部分,则发泡粒子容易剥离脱落。
(成型体密度)
从得到的模内发泡成型体的大致中央切下纵50mm×横50mm×厚度25mm的试件。其中,分别切掉包括模内发泡成型体的厚度方向的两个表层在内的大概各12.5mm,制成厚度25mm的试件。测定试件的重量W(g),用游标卡尺测定试件的纵、横、厚度尺寸而算出体积V(cm3),用W/V求出成型体密度。其中,将算出值换算成单位g/L。
(50%应变时压缩强度和评价)
对测定了成型体密度的试件,基于NDZ-Z0504,使用拉伸压缩试验机[Minebea制,TG系列]测定以10mm/分钟的速度压缩时的50%压缩时的压缩应力。另外,根据50%应变时压缩强度如下评价。
满足下述式(1):○
不满足下述式(1):×
[50%应变时压缩强度(MPa)]≥0.0069×[成型体密度(g/L)]+0.018 (1)
(实施例1~16、比较例1~11)
[聚丙烯系树脂粒子的制作]
使聚丙烯系树脂A、聚丙烯系树脂B、聚乙烯系树脂C和添加剂成为表2或表3记载的配合量,使用混合机进行混合。使用双轴挤出机[ON-MACHINERY株式会社制,TEK45]将得到的混合物在树脂温度220℃下熔融混炼,将挤出的丝线在长度2m的水槽中水冷后,切断,制造聚丙烯系树脂粒子(1.2mg/粒)。
[一段发泡粒子、二段发泡粒子的制作]
在内容量10L的耐压容器中投入得到的聚丙烯系树脂粒子100重量份、水300重量份、作为分散剂的粉末状碱式磷酸三钙1.5重量份和作为分散助剂的正烷烃磺酸钠0.06重量份以及作为发泡剂的二氧化碳5.8重量份,一边搅拌该分散液,一边升温至表2或表3所示的发泡温度,保持10分钟后,向耐压容器中追加压入二氧化碳,调整成表2或表3所示的发泡压力,保持30分钟。其后,一边向耐压容器中压入二氧化碳,一边保持耐压容器内的温度、压力恒定,并且打开耐压容器下部的阀,使水系分散介质通过开孔径3.6mmφ的孔板,释放到大气压下,由此得到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一段发泡粒子)。对得到的一段发泡粒子进行高温热量比、气泡直径和发泡倍率的测定。将其结果示于表2或者表3。应予说明,以升温速度2℃/分钟进行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的DSC测定,结果在实施例1~16、比较例1~11中,在DSC曲线上出现如下合计3个吸热峰:在130~145℃的范围出现的1个主吸热峰、在该主吸热峰的高温侧出现的1个高温峰和来自聚乙烯系树脂C的在110~137℃的范围出现的1个峰。另外,在实施例16和比较例9中,将得到的一段发泡粒子投入耐压容器内,通过空气浸入赋予规定的内压后,通过水蒸气加热,得到二段发泡粒子。
[模内发泡成型体的制作]
将得到的一段发泡粒子和二段发泡粒子投入到耐压容器内,浸入加压空气,预先调整成表2或3记载的发泡粒子内压。接下来,在能够得到纵300mm×横400mm×厚度50mm的平板状模内发泡成型体的模具内以缝隙5mm的状态填充调整了内压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在厚度方向压缩10%并进行加热成型,由此得到纵300mm×横400mm×厚度50mm的平板状聚丙烯系树脂模内发泡成型体。此时,向模具填充调整了内压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完全闭模后,首先,用水蒸气赶出模具内的空气(预备加热工序),进行一面加热工序、相反一面加热工序,其后,使用规定的成型压力的加热蒸气进行10秒加热成型(两面加热工序),由此得到模内发泡成型体。这里,预备加热工序为10秒,一面加热工序为2秒,相反一面加热工序为2秒,两面加热工序如上所述为10秒。应予说明,使两面加热工序的成型压力(水蒸气压力)以0.01MPa的间隔变化,制作模内发泡成型体。将成型性评价、成型体密度和50%应变时压缩强度测定的结果示于表2或表3。
用几乎相同的成型体密度进行比较时,明确了在实施例中能够以低的成型压力进行成型,并且呈现高的50%应变时压缩强度。另一方面,明确了在比较例中,如果能够以低的成型压力进行成型则50%应变时压缩强度降低,如果想要提高50%应变时压缩强度则成型压力变高。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在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更,将不同的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中分别公开的技术手段适当地组合而得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中。并且,通过组合各实施方式和各实施例中分别公开的技术手段可以形成新的技术特征。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可用于制造汽车内饰部件、汽车保险杠用芯材、隔热材料、缓冲包装材料和周转箱等。
符号说明
Tm(pp):聚丙烯系树脂组合物X的第2次升温时的DSC曲线中的来自聚丙烯系树脂A和聚丙烯系树脂B的熔点的熔化极大峰的熔点
Tm(pe):聚丙烯系树脂组合物X的第2次升温时的DSC曲线中的来自聚乙烯系树脂C的熔点的峰的熔点
点A: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的第1次升温时的DSC曲线中的在温度80℃的吸热量
点B: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的第1次升温时的DSC曲线中的在高温侧熔化结束的温度的吸热量
点C: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的第1次升温时的DSC曲线中的在低温侧熔化热量和高温侧熔化热量这2个熔化热量区域之间的吸热量最小的点
点D: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的第1次升温时的DSC曲线中的从点C向线段AB向上引与Y轴平行的直线而与线段AB相交的点
Qh: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的第1次升温时的DSC曲线中的高温侧熔化热量
Ql: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的第1次升温时的DSC曲线中的低温侧熔化热量

Claims (14)

1.一种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其特征在于,以聚丙烯系树脂组合物X为基材树脂,
所述聚丙烯系树脂组合物X含有50重量%~75重量%的具有140℃以下的熔点的聚丙烯系树脂A、25重量%~50重量%的具有145℃以上的熔点的聚丙烯系树脂B和1重量%~10重量%的具有120℃~135℃的熔点的聚乙烯系树脂C,且所述A、B和C的合计量为100重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系树脂A为丙烯·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系树脂B为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或者丙烯·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烯系树脂C的熔点为125℃~135℃。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系树脂组合物X的熔点为140℃~150℃。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系树脂A和聚丙烯系树脂B为齐格勒-纳塔系聚丙烯系树脂。
7.一种聚丙烯系树脂模内发泡成型体,其特征在于,使用了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聚丙烯系树脂模内发泡成型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系树脂模内发泡成型体的成型体密度与50%应变时压缩强度的关系满足下述式(1),
[50%应变时压缩强度(MPa)]≥0.0069×[成型体密度(g/L)]+0.018 (1)。
9.一种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发泡工序,所述发泡工序是将聚丙烯系树脂粒子与水和无机气体发泡剂一起收容在耐压容器中,在搅拌条件下使所述聚丙烯系树脂粒子和所述无机气体发泡剂分散于所述水中而制作分散液,并且在将所述耐压容器内升温和升压后,将所述耐压容器中的所述分散液释放到比所述耐压容器的内压低的压力区域,使所述聚丙烯系树脂粒子发泡而得到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
所述聚丙烯系树脂粒子以聚丙烯系树脂组合物X为基材树脂,所述聚丙烯系树脂组合物X含有50重量%~75重量%的具有140℃以下的熔点的聚丙烯系树脂A、25重量%~50重量%的具有145℃以上的熔点的聚丙烯系树脂B和1重量%~10重量%的具有120℃~135℃的熔点的聚乙烯系树脂C,且所述A、B和C的合计量为100重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系树脂A为丙烯·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系树脂B为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或者丙烯·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
12.根据权利要求9~11中任一项所述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烯系树脂C的熔点为125℃~135℃。
13.根据权利要求9~12中任一项所述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系树脂组合物X的熔点为140℃~150℃。
14.根据权利要求9~13中任一项所述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系树脂A和聚丙烯系树脂B为齐格勒-纳塔系聚丙烯系树脂。
CN201580068457.9A 2014-12-17 2015-12-11 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 Pending CN10710894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54902 2014-12-17
JP2014254902 2014-12-17
PCT/JP2015/084793 WO2016098698A1 (ja) 2014-12-17 2015-12-11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発泡粒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08941A true CN107108941A (zh) 2017-08-29

Family

ID=561265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68457.9A Pending CN107108941A (zh) 2014-12-17 2015-12-11 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70275434A1 (zh)
EP (1) EP3235860B1 (zh)
JP (1) JP6637903B2 (zh)
CN (1) CN107108941A (zh)
ES (1) ES2743495T3 (zh)
WO (1) WO201609869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89032A (zh) * 2018-05-15 2021-01-05 株式会社钟化 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聚丙烯系树脂模内发泡成型体和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的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059064B1 (en) * 2013-12-19 2019-02-06 Toyo Seikan Group Holdings, Ltd. Plastic molding method
CN111825877B (zh) * 2020-07-22 2023-03-14 华东理工大学 聚丙烯发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WO2023190441A1 (ja) * 2022-03-29 2023-10-05 株式会社カネカ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発泡粒子、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発泡成形体および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発泡粒子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61163A (zh) * 2004-11-22 2007-10-24 钟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聚丙烯系树脂预发泡粒子和模内发泡成形体
JP2009114359A (ja) * 2007-11-07 2009-05-28 Kaneka Corp 摩擦音のしない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予備発泡粒子
JP2014173012A (ja) * 2013-03-08 2014-09-22 Jsp Corp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発泡粒子およびその成形体
CN105899589A (zh) * 2014-01-17 2016-08-24 株式会社Jsp 丙烯类树脂发泡粒子以及发泡粒子成形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83873A (ja) * 1994-12-28 1996-07-16 Kanegafuchi Chem Ind Co Ltd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の予備発泡粒子およびその製法
WO2009051035A1 (ja) * 2007-10-16 2009-04-23 Kaneka Corporation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予備発泡粒子および該予備発泡粒子から得られる型内発泡成形体
JP5314411B2 (ja) * 2008-12-19 2013-10-16 株式会社ジェイエスピー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発泡粒子成形体の製造方法、及び該成形体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61163A (zh) * 2004-11-22 2007-10-24 钟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聚丙烯系树脂预发泡粒子和模内发泡成形体
JP2009114359A (ja) * 2007-11-07 2009-05-28 Kaneka Corp 摩擦音のしない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予備発泡粒子
JP2014173012A (ja) * 2013-03-08 2014-09-22 Jsp Corp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発泡粒子およびその成形体
CN105899589A (zh) * 2014-01-17 2016-08-24 株式会社Jsp 丙烯类树脂发泡粒子以及发泡粒子成形体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89032A (zh) * 2018-05-15 2021-01-05 株式会社钟化 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聚丙烯系树脂模内发泡成型体和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的制造方法
CN112189032B (zh) * 2018-05-15 2023-02-03 株式会社钟化 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聚丙烯系树脂模内发泡成型体和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235860A1 (en) 2017-10-25
EP3235860B1 (en) 2019-06-26
WO2016098698A1 (ja) 2016-06-23
JP6637903B2 (ja) 2020-01-29
US20170275434A1 (en) 2017-09-28
ES2743495T3 (es) 2020-02-19
EP3235860A4 (en) 2018-07-18
JPWO2016098698A1 (ja) 2017-09-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08443B (zh) 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的制造方法
JP6421165B2 (ja)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発泡粒子および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発泡粒子の製造方法
US10221292B2 (en) Polypropylene resin foamed particles, in-mold foam molded body of polypropylene resin,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CN104797643B (zh) 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及聚丙烯系树脂模内发泡成形体、以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CN107835832B (zh) 丙烯类树脂发泡粒子以及发泡粒子成形体
CN105849167B (zh) 聚烯烃系树脂发泡粒子及聚烯烃系树脂模内发泡成型体
CN107849285A (zh) 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的制造方法、聚丙烯系树脂模内发泡成型体的制造方法以及聚丙烯系树脂模内发泡成型体
CN107108941A (zh) 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
CN103788502B (zh) 一种聚丙烯发泡珠粒成型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64968B (zh) 聚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和聚乙烯系树脂模内发泡成型体及其制造方法
CN108884258A (zh) 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及聚丙烯系树脂模内发泡成型体、以及其制造方法
CN107108942A (zh) 丙烯类树脂发泡粒子以及发泡粒子成形体
CN107428982A (zh) 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及其制造方法
CN107207756A (zh) 聚烯烃系树脂发泡粒子及其制造方法
JP2006225536A (ja)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組成物からなる中空容器
JP5841076B2 (ja)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発泡粒子および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型内発泡成形体
CN103665567B (zh) 丙烯丁烯共聚物发泡珠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08884261A (zh) 聚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的制造方法及聚乙烯系树脂模内发泡成型体的制造方法
JP2015108030A (ja) ポリオレフィン系樹脂発泡粒子およびポリオレフィン系樹脂型内発泡成形体
JP2011219688A (ja) ポリエチレン系樹脂発泡粒子、およびポリエチレン系樹脂型内発泡成形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