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85658A - 一种基于电子风扇的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散热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电子风扇的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散热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85658A
CN106985658A CN201710270262.3A CN201710270262A CN106985658A CN 106985658 A CN106985658 A CN 106985658A CN 201710270262 A CN201710270262 A CN 201710270262A CN 106985658 A CN106985658 A CN 1069856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fan
engine
air
motor
ma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7026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985658B (zh
Inventor
王加雪
张建国
姚毅
孙启顺
王雪
黄永生
张洪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LA ARMOURED FORCE TECHNOLOGY COLLEGE
Original Assignee
PLA ARMOURED FORCE TECHNOLOGY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LA ARMOURED FORCE TECHNOLOGY COLLEGE filed Critical PLA ARMOURED FORCE TECHNOLOGY COLLEGE
Priority to CN20171027026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985658B/zh
Publication of CN1069856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856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9856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856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1/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K11/06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with air cool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2Hybrid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bined Control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 Control Of Positive-Displacement Air Blow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子风扇的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散热装置,包括:发动机电机,其具有贯穿式的输出轴,输出轴的一端连接变速箱,另一端连接离合器;驱动电机,其输出轴连接后桥,输出动力驱动车辆后桥;发动机,其输出轴连接离合器;电子冷却风扇组,其分为进风冷却风扇以及出风冷却风扇;其中,电子冷却风扇组安装在发动机以及发动机电机上方;监测装置,其用于采集温度,湿度以及大气压力的数据;主控机,其同时与发动机电机电子控制装置、发动机电子控制装置以及监测装置连接。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子风扇的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散热装置的控制方法。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电子风扇的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散热装置及其控制 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合动力***,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电子风扇的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散热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逐步成为未来汽车技术革新的重点领域,在新能源汽车开发过程中,作为新能源汽车开发的重要内容,融合传统汽车与电动车优点的混合动力汽车是新能源汽车开发的重点,如何通过电机与发动机的协调控制使发动机工作在最优区域是混合动力汽车匹配与控制的重点和关键,这其中,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技术开发是混合动力汽车开发的关键。
与普通发动机不同的是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工作模式有了很大的差别,其散热模式也与普通发动机有较大的不同。因此,普通的发动机冷却模式,要么不能完全满足混合动力汽车的要求,要么散热效果不好,散热效率不高,目前,国外美军、俄罗斯、欧洲各国等普遍把混合动力电驱动平台作为下一代军用多轴驱动重型车辆驱动***平台发展方向,这与民用车辆领域,各国政府、企业、研究机构大力发展以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的世界车辆发展趋势相符,因此重型混合动力车辆的开发技术要求对于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散热***,基于双电机混合动力***控制策略和发动机工作模式的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散热***控制算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电子风扇的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散热装置,目的是解决现有混合动力装置不能根据环境温度、环境湿度、大气压力以及发动机温度、发动机电机温度控制冷却风扇组的转速以及工作时间,发动机能源消耗过大等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电子风扇的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散热装置的控制方法,目的提供一种能够根据环境温度、环境湿度以及大气压力控制电子风扇组的风扇转速以及工作时间,使整车机动能力更强的混合动力的特点。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基于电子风扇的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散热装置,包括:
发动机电机,其具有贯穿式的输出轴,所述输出轴的一端连接变速箱,另一端连接离合器,并且所述发动机电机电联发动机电机电子控制装置;
驱动电机,其输出轴连接后桥,输出动力驱动车辆后桥;
其中,所述发动机电机与所述驱动电机能够单独或组合一起与发动机同时为车辆提供动力;
发动机,其输出轴连接离合器,并且所述发动机电联发动机电子控制装置;
电子冷却风扇组,其分为进风冷却风扇以及出风冷却风扇,并且所述电子冷却风扇组电联电子冷却风扇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电子冷却风扇组安装在所述发动机以及所述发动机电机上方;
监测装置,其用于采集温度,湿度以及大气压力的数据;
主控机,其同时与所述发动机电机电子控制装置、发动机电子控制装置以及所述监测装置连接,用于对所述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后确定所述电子冷却风扇组的转速以及工作时长。
优选的是,所述主控机与所述监测装置通过CAN总线进行数据传输。
优选的是,还包括:
变速箱,其输出轴连接前桥,输出动力驱动车辆前桥;并且所述变速箱为五档以上的变速箱。
优选的是,在动力输出到后桥的动力路径上,还设置有中央差速器,其用于消除驱动轮的滑动现象。
优选的是,还包括:蓄电池,其与所述电子冷却风扇组、所述发动机电机及所述驱动电机电联。
一种基于电子风扇的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散热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
采集监测数据,包括:温度、湿度、大气压力、发动机温度以及发动机电机温度;将所述数据通过CAN总线通信电路传输至主控机;
所述主控机对所述监测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处理,基于BP神经网络的调控确定电子冷却风扇组的转速以及工作时长,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按照采样周期,通过采集环境温度T、环境湿度RH、大气压力P、发动机温度Ta以及发动机电机温度Tb
步骤二、依次将采集环境温度T、环境湿度RH、大气压力P、发动机温度Ta以及发动机电机温度Tb进行规格化,确定三层BP神经网络的输入层向量x={x1,x2,x3,x4,x5};其中,x1为环境温度系数,x2为环境湿度系数,x3为大气压力系数,x4为发动机温度系数,x5所述发动机电机温度系数;
步骤三、所述输入层向量映射到中间层,所述中间层向量y={y1,y2,…,ym};m为中间层节点个数;
步骤四、得到输出层向量z={z1,z2,z3,z4,z5};其中,z1进风冷却风扇转速调节系数,z2出风冷却风扇转速调节系数,z3进风冷却风扇工作时间调节系数,z4出风冷却风扇工作时间调节系数,z5为紧急停机信号;
步骤五、控制进风冷却风扇转速、出风冷却风扇转速、进风冷却风扇工作时间、出风冷却风扇工作时间,使
ωa(i+1)=z1 iωa_max
ωb(i+1)=z2 iωb_max
ta(i+1)=z3 ita_max
tb(i+1)=z4 itb_max
其中,其中z1 i、z2 i、z3 i、z4 i分别为第i个采样周期输出层向量参数,ωa_max、ωb_max、ta_max、tb_max分别为设定的进风冷却风扇最大转速、出风冷却风扇最大转速、进风冷却风扇最长工作时间、出风冷却风扇最长工作时间,ωa(i+1)、ωb(i+1)、ta(i+1)、tb(i+1)分别为第i+1个采样周期时的进风冷却风扇转速、出风冷却风扇转速、进风冷却风扇工作时间、出风冷却风扇工作时间。
优选的是,所述步骤五之后还包括:根据第i个采样周期中的环境温度、环境湿度、大气压力、发动机温度以及发动机电机温度采样信号,判断第第i+1个采样周期中的铆接装置的运行状态,当输出信号时,进行紧急停止。
优选的是,所述步骤二中,环境温度T、环境湿度RH、大气压力P、发动机温度Ta以及发动机电机温度Tb进行规格公式为:
其中,xj为输入层向量中的参数,Xj分别为测量参数T、RH、P、Ta、Tb,j=1,2,3,4,5;Xjmax和Xjmin分别为相应测量参数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优选的是,在所述步骤三中,所述中间层节点个数m满足:其中n为输入层节点个数,p为输出层节点个数;
优选的是,初始运行状态下,进风冷却风扇转速、出风冷却风扇转速、进风冷却风扇工作时间、出风冷却风扇工作时间满足经验值:
ωa0=0.67ωa_max
ωb0=0.67ωb_max
ta0=0.93ta_max
tb0=0.93tb_max
其中,ωa0为进风冷却风扇初始转速,ωb0为出风冷却风扇初始转速,ta0为进风冷却风扇初始工作时间,tb0为出风冷却风扇初始工作时间;ωa_max为进风冷却风扇最大转速,ωb_max为出风冷却风扇最大转速,ta_max为进风冷却风扇最长工作时间,tb_max为出风冷却风扇最长工作时间。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在散热***布置上,根据混合动力发动机工况及散热要求,整车动力总成布置结构要求等,改变了以往的散热***风扇置于发动机前段,从发动机取力的模式,将散热***置于发动机、变速器与发动机电机上端,采用了两组风扇,每组两个无刷电机低阻力风扇,两进风风扇,两出风风扇,形成闭合的冷却***回路,从热力学的角度设计了散热水箱,中冷器的位置和结构,冷却***进排风风道等,极大的提高了散热效率;
2、通过监测装置和主控机,使车辆能够根据环境温度、环境湿度以及大气压力,并且通过监测发动机温度以及发动机电机温度基于BP神经网络控制电子冷却风扇组的转速以及工作时间,保证了发动机的最佳工作温度,达到以最低的消耗使发动机始终工作在最舒适的温度的目标,从而保证了发动机的高效率运行和可靠运行,降低了发动机散热能量损失,同时,电控风扇组形成涡流,保证了***的可靠散热,基于CAN总线的无刷电机风扇,效率高,可控性好,阻力小。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基于电子风扇的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电子风扇的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散热装置,其主体结构包括:发动机电机121、驱动电机122、发动机110、变速箱130、监测装置、电子冷却风扇组以及主控机300;其中,发动机电机121具有贯穿式的输出轴,输出轴的一端连接变速箱130,另一端连接离合器140,驱动电机122输出轴连接后桥220,输出动力驱动车辆后桥220,并且发动机电机121与驱动电机122能够单独或组合一起与发动机同时为车辆提供动力,发动机110输出轴连接离合器140,变速箱130输出轴连接前桥210,输出动力驱动车辆前桥210,电子冷却风扇组分为进风冷却风扇510以及出风冷却风扇520,并且均安装在发动机110以及发动机电机121上方;监测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410、湿度传感器420以及大气压力传感器430,温度传感器410用于采集环境温度,湿度传感器420用于采集环境湿度以及大气压力传感器430用于采集大气压力的数据,主控机300与分别与温度传感器410、湿度传感器420以及大气压力传感器430连接,用于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后确定进风冷却风扇510以及出风冷却风扇520的转速以及工作时长。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蓄电池组123,其与发动机电机121以及驱动电机122电联,用于对发动机电机121以及驱动电机122供电,同时也可以通过发电机自身输出功率的同时储存能量,达到充放电一体的效果。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发动机110与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310电联,发动机电机121与发动机电机电子控制单元320电联,电子冷却风扇组与电子冷却风扇组电子控制单元330电联,蓄电池组123与蓄电池组电子控制单元340电联,驱动电机122与驱动电机电子控制单元350电联,主控机300与温度传感器410、湿度传感器420以及大气压力传感器430均通过CAN总线进行数据传输,主控机300同时与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310、发动机电机电子控制单元320、电子冷却风扇组电子控制单元330、蓄电池组电子控制单元340以及驱动电机电子控制单元350通过CAN总线进行数据传输,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后确定对电子冷却风扇组的转速以及工作时间进行控制。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蓄电池组123与进风冷却风扇510以及出风冷却风扇520电联,蓄电池组123为铅酸电池,通过蓄电池组123为进风冷却风扇510以及出风冷却风扇520供电,由于电机风扇采用了电能驱动,而且电能主要来源于车载蓄电池,因此,根据混合动力***的要求,建立DCDC电池能量平衡***,能够根据铅酸蓄电池的用电情况实时开启DCDC的工作,保证铅酸***吃的电量始终维持在最佳工作,内阻最小的区域,保证了整个弱电***的能量平衡。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变速箱130为五档以上的变速箱。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在动力输出到后桥220的动力路径上,设置有中央差速器,在具有不同的输入角速度时,其用于消除驱动轮的滑动现象。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电子风扇的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散热装置的控制方法,主控机300对监测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处理,基于BP神经网络的调控确定电子冷却风扇组的转速以及工作时长,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建立BP神将网络模型;
本发明采用的BP网络体系结构由三层组成,第一层为输入层,共n个节点,对应了表示设备工作状态的n个检测信号,这些信号参数由数据预处理模块给出。第二层为隐层,共m个节点,由网络的训练过程以自适应的方式确定。第三层为输出层,共p个节点,由***实际需要输出的响应确定。
该网络的数学模型为:
输入层向量:x=(x1,x2,…,xn)T
中间层向量:y=(y1,y2,…,ym)T
输出层向量:z=(z1,z2,…,zp)T
本发明中,输入层节点数为n=5,输出层节点数为p=5。隐藏层节点数m由下式估算得出:
通过温度传感器410、湿度传感器420、大气压力传感器430分别采集监测数据,通过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310以及发动机电机电子控制单元320采集监测数据,包括:环境温度T、环境湿度RH、大气压力P、发动机温度Ta以及发动机电机温度Tb,将数据通过CAN总线通信电路传输至主控机300;
按照采样周期,输入的5个参数为:x1为环境温度系数,x2为环境湿度系数,x3为大气压力系数,x4为发动机温度系数,x5所述发动机电机温度系数;
由于传感器获取的数据属于不同的物理量,其量纲各不相同。因此,在数据输入神经网络之前,需要将数据规格化为0-1之间的数。
具体而言,使用温度传感器测量环境温度T,进行规格化后,得到环境温度系数x1
其中,Tmin和Tmax分别为环境温度的最小温度和最大温度。
同样的,使用湿度传感器测量环境湿度RH,进行规格化后,得到环境湿度系数x2
其中,RHmin和RHmax分别为环境湿度的最小湿度和最大湿度。
使用大气压力传感器测量大气压力P,进行规格化后,得到大气压力系数x3
其中,Pmin和Pmax分别为大气压力的最小压力和最大压力。
使用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测量发动机温度Ta,进行规格化后,得到发动机温度系数x4
其中,Ta_min和Ta_max分别为发动机的最小温度和最大温度。
使用发动机电机电子控制单元测量得到发动机电机Tb,进行规格化后,得到发动机电机系数x5
其中,Tb_min和Tb_max分别为发动机电机的最小温度和最大温度。
输出信号的5个参数分别表示为:z1进风冷却风扇转速调节系数,z2出风冷却风扇转速调节系数,z3进风冷却风扇工作时间调节系数,z4出风冷却风扇工作时间调节系数,z5为紧急停机信号;
进风冷却风扇转速调节系数z1表示为下一个采样周期中的进风冷却风扇转速与当前采样周期中设定的最高转速之比,即在第i个采样周期中,采集到的风扇转速为ωai,通过BP神经网络输出第i个采样周期的风扇转速调节系数z1 i后,控制第i+1个采样周期中进风冷却风扇转速为ωa(i+1),使其满足ωa(i+1)=z1 iωa_max
出风冷却风扇转速调节系数z2表示为下一个采样周期中的出风冷却风扇转速与当前采样周期中设定的最高转速之比,即在第i个采样周期中,采集到的风扇转速为ωbi,通过BP神经网络输出第i个采样周期的风扇转速调节系数z2 i后,控制第i+1个采样周期中出风冷却风扇转速为ωb(i+1),使其满足ωb(i+1)=z2 iωb_max
进风冷却风扇工作时间调节系数z3表示为下一个采样周期中的进风冷却风扇工作时间与当前采样周期中设定的最长工作时间之比,即在第i个采样周期中,采集到的进风冷却风扇工作时间为tai,通过BP神经网络输出第i个采样周期的进风冷却风扇工作时间调节系数z3 i后,控制第i+1个采样周期中进风冷却风扇工作时间为ta(i+1),使其满足ta(i+1)=z3 ita_max
出风冷却风扇工作时间调节系数z4表示为下一个采样周期中的出风冷却风扇工作时间与当前采样周期中设定的最长工作时间之比,即在第i个采样周期中,采集到的出风冷却风扇工作时间为tbi,通过BP神经网络输出第i个采样周期的出风冷却风扇工作时间调节系数z4 i后,控制第i+1个采样周期中进风冷却风扇工作时间为tb(i+1),使其满足tb(i+1)=z4 itb_max
紧急停机信号z5表示为当前设备的运行状态,其输出值为0或1,当输出值为0时,表示当前设备处于非正常状态,此时,需要进行紧急停机;当输出值为1时,表示当前设备处于正常状态,可以继续运行。
步骤二、进行BP神经网络的训练。
建立好BP神经网络节点模型后,即可进行BP神经网络的训练。根据产品的经验数据获取训练的样本,并给定输入节点i和隐含层节点j之间的连接权值wij,隐层节点j和输出层节点k之间的连接权值wjk,隐层节点j的阈值θj,输出层节点k的阈值wij、wjk、θj、θk均为-1到1之间的随机数。
在训练过程中,不断修正wij和wjk的值,直至***误差小于等于期望误差时,完成神经网络的训练过程。
如表1所示,给定了一组训练样本以及训练过程中各节点的值。
表1 训练过程各节点值
步骤三、采集数据运行参数输入神经网络得到调控系数;
训练好的人工神经网络固化在芯片之中,使硬件电路具备预测和智能决策功能,从而形成智能硬件。智能硬件加电启动后,与电子冷却风扇组的电机开始运行,进风冷却风扇以及出风电子冷却风扇均以最大转速和最长工作时间开始运行,即进风冷却风扇初始转速为ωa0=0.67ωa_max,出风冷却风扇初始转速为ωb0=0.67ωb_max,进风冷却风扇初始工作时间为ta0=0.93ta_max,出风冷却风扇初始工作时间为tb0=0.93tb_max
同时,通过使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以及大气压力传感器测量初始环境温度T0、环境湿度RH0、大气压力P0,通过使用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测量发动机温度Ta0,发动机电机电子控制单元测量发动机温度Tb0,通过将上述参数规格化,得到BP神经网络的初始输入向量通过BP神经网络的运算得到初始输出向量
步骤四:控制进风冷却风扇转速、出风冷却风扇转速、进风冷却风扇工作时间、出风冷却风扇工作时间;得到初始输出向量后,即可进行转速以及工作时间的调控,调节进风冷却风扇转速、出风冷却风扇转速、进风冷却风扇工作时间、出风冷却风扇工作时间,使下一个采样周期进风冷却风扇转速、出风冷却风扇转速、进风冷却风扇工作时间、出风冷却风扇工作时间分别为:
ωa1=z1 0ωa_max
ωb1=z2 0ωb_max
ta1=z3 0ta_max
tb1=z4 0tb_max
通过传感器获取第i个采样周期中的环境温度T、环境湿度RH、大气压力P、发动机温度Ta以及发动机电机温度Tb,通过进行规格化得到第i个采样周期的输入向量xi=(x1 i,x2 i,x3 i,x4 i,x5 i),通过BP神经网络的运算得到第i个采样周期的输出向量zi=(z1 i,z2 i,z3 i,z4 i,z5 i),然后控制进风冷却风扇转速、出风冷却风扇转速、进风冷却风扇工作时间、出风冷却风扇工作时间,使第i+1个采样周期时进风冷却风扇转速、出风冷却风扇转速、进风冷却风扇工作时间、出风冷却风扇工作时间分别为:
ωa(i+1)=z1 iωa_max
ωb(i+1)=z2 iωb_max
ta(i+1)=z3 ita_max
tb(i+1)=z4 itb_max
步骤五、监测铆接装置的紧急停机信号。
根据的值判断设置的工作状态,是否处于非正常工作状态,当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需使设备立即停机,以进行检修,避免设备进一步的损坏。
通过上述设置,通过传感器实时电子冷却风扇组的运行状态,通过采用BP神经网络算法,对进风冷却风扇转速、出风冷却风扇转速、进风冷却风扇工作时间、出风冷却风扇工作时间进行调控,使其达到最佳的运行状态,从而提高发动机以及发动机电机的散热效率。
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发明的说明的。对本发明中混合动力装置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10)

1.一种基于电子风扇的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动机电机,其具有贯穿式的输出轴,所述输出轴的一端连接变速箱,另一端连接离合器,并且所述发动机电机电联发动机电机电子控制装置;
驱动电机,其输出轴连接后桥,输出动力驱动车辆后桥;
其中,所述发动机电机与所述驱动电机能够单独或组合一起与发动机同时为车辆提供动力;
发动机,其输出轴连接离合器,并且所述发动机电联发动机电子控制装置;
电子冷却风扇组,其分为进风冷却风扇以及出风冷却风扇,并且所述电子冷却风扇组电联电子冷却风扇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电子冷却风扇组安装在所述发动机以及所述发动机电机上方;
监测装置,其用于采集温度,湿度以及大气压力的数据;
主控机,其同时与所述发动机电机电子控制装置、发动机电子控制装置以及所述监测装置连接,用于对所述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后确定所述电子冷却风扇组的转速以及工作时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子风扇的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机与所述监测装置通过CAN总线进行数据传输。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电子风扇的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变速箱,其输出轴连接前桥,输出动力驱动车辆前桥;并且所述变速箱为五档以上的变速箱。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电子风扇的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动力输出到后桥的动力路径上,还设置有中央差速器,其用于消除驱动轮的滑动现象。
5.如权利要求1、2或4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电子风扇的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蓄电池,其与所述电子冷却风扇组、所述发动机电机及所述驱动电机电联。
6.一种基于电子风扇的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散热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采集监测数据,包括:温度、湿度、大气压力、发动机温度以及发动机电机温度;将所述数据通过CAN总线通信电路传输至主控机;
所述主控机对所述监测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处理,基于BP神经网络的调控确定电子冷却风扇组的转速以及工作时长,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按照采样周期,通过采集环境温度T、环境湿度RH、大气压力P、发动机温度Ta以及发动机电机温度Tb
步骤二、依次将采集环境温度T、环境湿度RH、大气压力P、发动机温度Ta以及发动机电机温度Tb进行规格化,确定三层BP神经网络的输入层向量x={x1,x2,x3,x4,x5};其中,x1为环境温度系数,x2为环境湿度系数,x3为大气压力系数,x4为发动机温度系数,x5所述发动机电机温度系数;
步骤三、所述输入层向量映射到中间层,所述中间层向量y={y1,y2,…,ym};m为中间层节点个数;
步骤四、得到输出层向量z={z1,z2,z3,z4,z5};其中,z1进风冷却风扇转速调节系数,z2出风冷却风扇转速调节系数,z3进风冷却风扇工作时间调节系数,z4出风冷却风扇工作时间调节系数,z5为紧急停机信号;
步骤五、控制进风冷却风扇转速、出风冷却风扇转速、进风冷却风扇工作时间、出风冷却风扇工作时间,使
ωa(i+1)=z1 iωa_max
ωb(i+1)=z2 iωb_max
ta(i+1)=z3 ita_max
tb(i+1)=z4 itb_max
其中,其中z1 i、z2 i、z3 i、z4 i分别为第i个采样周期输出层向量参数,ωa_max、ωb_max、ta_max、tb_max分别为设定的进风冷却风扇最大转速、出风冷却风扇最大转速、进风冷却风扇最长工作时间、出风冷却风扇最长工作时间,ωa(i+1)、ωb(i+1)、ta(i+1)、tb(i+1)分别为第i+1个采样周期时的进风冷却风扇转速、出风冷却风扇转速、进风冷却风扇工作时间、出风冷却风扇工作时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电子风扇的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散热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五之后还包括:根据第i个采样周期中的环境温度、环境湿度、大气压力、发动机温度以及发动机电机温度采样信号,判断第第i+1个采样周期中的铆接装置的运行状态,当输出信号时,进行紧急停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电子风扇的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散热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环境温度T、环境湿度RH、大气压力P、发动机温度Ta以及发动机电机温度Tb进行规格公式为:
其中,xj为输入层向量中的参数,Xj分别为测量参数T、RH、P、Ta、Tb,j=1,2,3,4,5;Xjmax和Xjmin分别为相应测量参数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电子风扇的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散热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三中,所述中间层节点个数m满足:其中n为输入层节点个数,p为输出层节点个数。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电子风扇的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散热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初始运行状态下,进风冷却风扇转速、出风冷却风扇转速、进风冷却风扇工作时间、出风冷却风扇工作时间满足经验值:
ωa0=0.67ωa_max
ωb0=0.67ωb_max
ta0=0.93ta_max
tb0=0.93tb_max
其中,ωa0为进风冷却风扇初始转速,ωb0为出风冷却风扇初始转速,ta0为进风冷却风扇初始工作时间,tb0为出风冷却风扇初始工作时间;ωa_max为进风冷却风扇最大转速,ωb_max为出风冷却风扇最大转速,ta_max为进风冷却风扇最长工作时间,tb_max为出风冷却风扇最长工作时间。
CN201710270262.3A 2017-04-24 2017-04-24 一种基于电子风扇的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散热装置的控制方法 Active CN1069856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70262.3A CN106985658B (zh) 2017-04-24 2017-04-24 一种基于电子风扇的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散热装置的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70262.3A CN106985658B (zh) 2017-04-24 2017-04-24 一种基于电子风扇的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散热装置的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85658A true CN106985658A (zh) 2017-07-28
CN106985658B CN106985658B (zh) 2023-09-29

Family

ID=594178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70262.3A Active CN106985658B (zh) 2017-04-24 2017-04-24 一种基于电子风扇的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散热装置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985658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78499A (zh) * 2019-03-29 2019-06-14 辽宁工业大学 混合动力车辆功率控制方法
CN113050426A (zh) * 2021-03-22 2021-06-29 山东大学 一种融合遗传蚁群算法的热管理控制方法及***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29870A1 (en) * 2003-08-07 2005-02-10 Koji Aridome Fan system for vehicle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fan in vehicles
JP2005343377A (ja) * 2004-06-04 2005-12-15 Toyota Motor Corp 冷却ファンの制御装置
JP2006097648A (ja) * 2004-09-30 2006-04-13 Mazda Motor Corp エンジン冷却用電動ファンの制御装置
CN101389847A (zh) * 2006-02-22 2009-03-1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控制装置、车辆控制方法及估计冷却风扇动力消耗的方法
JP2012137056A (ja) * 2010-12-27 2012-07-19 Iseki & Co Ltd 作業車輌の原動部構造
CN102862473A (zh) * 2011-07-06 2013-01-09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冷却风扇转速控制方法及混合动力车辆
CN204299992U (zh) * 2012-02-22 2015-04-29 卡特彼勒公司 具有低速操作模式的液压***
US20160251832A1 (en) * 2013-09-19 2016-09-01 Komatsu Ltd Work vehicle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29870A1 (en) * 2003-08-07 2005-02-10 Koji Aridome Fan system for vehicle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fan in vehicles
JP2005343377A (ja) * 2004-06-04 2005-12-15 Toyota Motor Corp 冷却ファンの制御装置
JP2006097648A (ja) * 2004-09-30 2006-04-13 Mazda Motor Corp エンジン冷却用電動ファンの制御装置
CN101389847A (zh) * 2006-02-22 2009-03-1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控制装置、车辆控制方法及估计冷却风扇动力消耗的方法
JP2012137056A (ja) * 2010-12-27 2012-07-19 Iseki & Co Ltd 作業車輌の原動部構造
CN102862473A (zh) * 2011-07-06 2013-01-09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冷却风扇转速控制方法及混合动力车辆
CN204299992U (zh) * 2012-02-22 2015-04-29 卡特彼勒公司 具有低速操作模式的液压***
US20160251832A1 (en) * 2013-09-19 2016-09-01 Komatsu Ltd Work vehicle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P.KARAVA: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thermal performance of a large institutional building with mixed-mode cooling and hybrid ventilation" *
刘晓晴;胡军;: "电动冷却风扇低能耗、低噪声大客车的研发" *
王加雪等: "混合动力汽车车载复合电源参数匹配及其优化" *
范祖和: "变量泵在内燃机车静液压***中的运用" *
黄晖: "发动机冷却***的研究与优化设计"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78499A (zh) * 2019-03-29 2019-06-14 辽宁工业大学 混合动力车辆功率控制方法
CN113050426A (zh) * 2021-03-22 2021-06-29 山东大学 一种融合遗传蚁群算法的热管理控制方法及***
CN113050426B (zh) * 2021-03-22 2022-11-25 山东大学 一种融合遗传蚁群算法的热管理控制方法及***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85658B (zh) 2023-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70099B (zh) 一种基于固定路谱的混合动力车辆热管理***的控制方法
Tian et al. An ANFIS-based ECMS for energy optimization of parallel hybrid electric bus
CN107688343B (zh) 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能量控制方法
CN105035079B (zh) 一种带发动机转矩观测器的同轴并联混合动力汽车动力切换协调控制方法
CN108528436A (zh) 一种内外层嵌套的ecms多目标双层优化方法
CN106970523B (zh) 一种飞机自适应动力与热管理***的能量管理策略
CN104612898B (zh) 一种风电变桨距多变量模糊神经网络pid控制方法
CN106274510B (zh) 一种四轮驱动的增程式电动汽车动力***及能效分层协调控制方法
CN107525515B (zh) 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充电设备搜索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6042976A (zh) 一种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在线实时转矩优化分配控制方法
CN104071161A (zh) 一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工况识别及能量管控的方法
CN112373457B (zh) 面向节能控制的混合动力汽车能量与热量一体化模型
CN109033531A (zh) 一种基于多目标规划的电动汽车动力匹配优化方法
CN109228886B (zh)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总成参数匹配方法、控制装置及设备
CN113554337B (zh) 融合交通信息的插电式混动汽车能量管理策略构建方法
CN106985658A (zh) 一种基于电子风扇的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散热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5257691A (zh) 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混合动力汽车模式切换控制方法
CN111823883A (zh) 一种纯电动汽车的功率分配方法
CN109878499A (zh) 混合动力车辆功率控制方法
CN110077389A (zh) 一种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管理方法
CN108482131B (zh) 一种48v电池、bsg弱混合动力能量回收控制***的控制方法
CN103523004A (zh) 用于改善低电量极限时的性能的方法及车辆
CN111208729B (zh) 一种绝缘斗温控装置自适应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994895A (zh) 一种四驱结构的地面耦合混合动力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1061281B (zh) 飞行器飞行方案生成方法、生成***及具有其的飞行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130117 No. 1 Huayuan Road,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Changchun City, Jilin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SERGEANT SCHOOL, ACADEMY OF ARMORED FORCES, PLA

Address before: 130117 No. 1 Huayuan Road,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Changchun City, Jilin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Armored Force Technical College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Yao Yi

Inventor after: Wang Jiaxue

Inventor before: Wang Jiaxue

Inventor before: Zhang Jianguo

Inventor before: Yao Yi

Inventor before: Sun Qishun

Inventor before: Wang Xue

Inventor before: Huang Yongsheng

Inventor before: Zhang Hongcai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